护理专业思想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13 17:35:18

护理专业思想教育

护理专业思想教育篇1

关键词:高职高专 护生 专业思想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60

专业思想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专业总的观点和态度[1]。护理专业思想是指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从事护士职业的信念以及职业荣誉感等。肯定而积极的专业思想有助于提高护生学习的动力。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是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职高专护生对专业的认识,培养其形成稳定的专业态度,对稳定护士队伍、保证护理人才梯队建设、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可反映出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的效果。

有调查显示,专科护生入学时自愿选择护理专业仅占61.16%,了解、喜欢护理工作分别占36%和37.63%,愿意终身从事护理工作占53.85%[3]。另一项针对含高职高专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学生仅有26.71%是因个人理想填报护理专业[3],可见高职高专护生中专业思想不稳定现象较为普遍。专业思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了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根据高职教育的教育目标,针对护生的专业思想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护生消除专业情绪、克服专业学习障碍、纠正错误的专业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高职学制短,除最后一年实习外,在校时间只有两年,且不同年级的护生有不同的特点、思想和变化,规律也各不一样,所以应根据其不同时期的特点,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同时,要把专业思想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联系起来,更好地帮助护生提高学习兴趣,加强专业认识,树立正确的专业观,更好地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1 专业思想教育第一课――新生入学教育

专业思想教育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4],是大学生涯的起点和基石,对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具有导航性作用。专业思想教育对于学生坚定学习信心、巩固专业思想和爱校、爱专业、爱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护理院校应在护生入校时通过对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实验实训、就业情况、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教育,帮助护生尽快融入大学学习和生活,帮助护生了解护理专业,明确专业学习目标,端正专业学习思想,掌握专业学习方法,激发专业学习动力;鼓励护生学习人文精神、把握人文关怀的内涵;定期邀请护理前辈与护生座谈,讲述工作内容、感受体会、成长感悟等,激发护生职业自豪感,教育护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职业态度,培养护生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品质,使其积极投入到护理专业学习中。

2 辅导员、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渗透专业思想教育

护生在校期间接触最为频繁、时间最长的还是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护理学又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辅导员、班主任的专业修养会通过长时间与护生接触在无形之中对其一生的工作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加强护理专业知识,提高专业修养,或者鼓励专业教师兼任辅导员,这样才能在平时和学生交流过程中从专业方面为学生答疑解惑,稳定学生的专业心态。态度是由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习得的,在观察他人做出行为选择时,学习者获得了关于榜样行为、行为情景以及行为结果的知识,从而影响自身的态度[6]。辅导员、班主任应在学生面前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将自身对护理专业的理解和情感传授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而且在思想教育中可以融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四心”理念,激发护生对于护理职业的崇敬和渴望,坚定其职业信念。

此外,辅导员、班主任还要注重对专业资源积累。如通过建立已毕业学生的QQ群,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讲座等方式,与往届学生保持联系,以他们作为实例对新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也为下届学生的努力指明方向。

3 借助校园文化载体,扩展专业思想教育

校园文化是最富渗透性的一种教育影响因素[7],对护生专业思想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护理专业院校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应结合专业特点,展现护理人员端庄、亲切、阳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对校园环境进行护理专业氛围的规划建设,如建立南丁格尔铜像、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事迹长廊、护理老前辈名言画像等,让学生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专业氛围和文化积淀,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将这种精神逐步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动。

另一方面,护理院校应利用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如通过组织护生参与“5・12”国际护士节传统授帽仪式、举办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开展以医学道德为主题的辩论、征文、朗诵、演讲等活动,举办护理专业学术讲座、报告会等形式的专业活动,进一步加深护生对护理专业认识和了解,提高其专业学习兴趣。

4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护生的职业满足感

通过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护生到社区、福利院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医疗知识宣教、义诊、义务献血、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和健康教育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它能使人类增进健康、保持健康、减轻痛苦;护理工作的艺术性,它能给患者带来美的感受;让护生体验到护理工作的崇高性,了解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完善,护理工作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越来越被人们所需要,护生从服务对象的感谢中会收获到满足感、成就感,从而坚定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心。

5 及早开展护理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护生发展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是护生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护理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之认识自身、确定人生方向,提供奋斗策略,将个人的发展和护理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增强护生的职业竞争力,为将来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还能对护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之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护生不断进取。护理院校应及早引导护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多种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针对专业和学生特点,结合就业形势,由专职教师向护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知识;学校还可以邀请资深人士、老校友等与护生面对面沟通与交流,分享经验教训,帮助护生早做规划;开展咨询活动,举行邀请在职护士、高年级学生、研究生等解答护生关心的深造、晋升、临床科研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护生明确目标,增强职业意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6 把专业思想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专业教师对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情况都了解得比较透彻,学生从他们那里得到本专业的信息会更加全面,他们能够更系统地解决学生的困惑。专业教师应把专业思想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精通护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热爱护理专业,在从事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动态,注重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要善于结合社会现象、专业发展动态开展思想品德与行为的启发,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业内的现状及前景,有意识地把专业思想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任务中去,调整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7 临床实习带教老师言传身教强化专业思想

护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毕业后适应临床工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各教学医院管理者应挑选一批专业思想及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临床带教老师,注重对带教老师的培养,带教老师的工作态度、专业素养、道德水平等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实习护生。只有带教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认识到护理学的重要性,他们才能真正热爱护理学,才能积极投身于工作中。

总之,护理院校教师、临床护理工作者都应树立专业思想教育意识,应将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高职学习的全过程。学校各个层面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护生正确了解和认识专业,巩固专业思想,帮助他们认识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学习专业的价值和意义,让护生牢固树立专业意识,形成稳定、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专业学习思想,增强学习本专业的兴趣与信心。

参考文献:

[1]陈碧流.论护理教学与教书育人[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0):611.

[2]童博等.专科护生专业思想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4):153-154.

[3]彭丽娟,姜文兵,柯丽,王建洲.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2,9(3):128-130.

[4]高芳,鲁子卉.基于新生专业思想调查问卷分析的专业思想教育对策研究[J].经济生活文摘,2012,(19).

[5]朱艳红,梁家君,高秀丽.大学新生专业思想教育措施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6).

[6]李红,沈宁,何仲等.护理本科生专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6,3(1):22-25.

[7]刘彬,钱梅.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1):996-997.

护理专业思想教育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护理人员知识水平、职业道德修养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护理工作者培养主阵地的高职院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提升职业道德,通过对服务对象身心健康的维护推动社会的协调发展。

1加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人员高尚的情操、亲切的语言和富有人文关怀的行为,能给患者以关心、同情、安慰、鼓励,有助于患者大脑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进而使其身体状况得以改善,提高护理质量。二是有助于构建新型护患关系。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患者是护理的核心,其思想、行为、情绪、感受都会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其需求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因此,护患纠纷减少,护理质量提高,护患关系更加和谐。三是有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不仅有助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还会通过患者及其家属传递到家庭、社区、社会,充分发挥了医院精神文明的窗口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

2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及成因分析

为了更好地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设计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现状调查问卷”,选取1—3年级5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出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0份,对问卷进行归类统计,结果显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普遍不高,与护理职业要求相去甚远。如在对“你对所学专业是否感兴趣”的调查中,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不到23%,不感兴趣的占25%,说不清的占52%;“你认为护士职业道德与医疗质量的关系如何”的调查中,认为关系大的学生占42%,没关系的占28%,中间态度的占30%;“能否接受患者的红包、金钱和宴请”问题,拒绝接受的学生占48%,可以接受的占36%,视情况而定的占16%。造成学生职业道德认知偏差的主要原因如下。(1)社会方面因素。一是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学生受到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表现为受利益驱动部分学生个人利益、小集团利益至上,忽略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诚信缺失,讲实惠、讲实利风气盛行。二是医疗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医务人员看重经济收入,更有甚者以经济收入衡量自己的价值,淡化了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感,忽略了职业道德修养。三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学生重智育轻德育。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学生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认为职业道德培养可有可无,忽视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2)学校方面因素。一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不到位。职业教育应当培养学生技能和品行,但是目前很多学校过分强调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学生职业理想、职业目标、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职业素养落后于职业技能。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以知识灌输为主,教育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知”与“行”严重不协调。三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水平低,在教授专业课程的同时难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四是职业指导缺乏系统性,没有独立的工作机构,投入有限,效果不理想。(3)学生个人因素。一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自信心不足,进取心缺乏。二是学生自我认知不正确,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能客观地对自身条件及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三是学生对职业道德认识存在误区,把护理技能学习看成首要任务,热衷于考取资格证书,但对护理职业道德培养不感兴趣。四是学生年龄多在17~20岁,身心发展尚不成熟,是非辨别能力较差。

3加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3.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要技术精湛,更要医德高尚。因此,要始终把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教育与时代的要求、市场的需要相结合,牢固树立“今日护理专业学生是明日护士”的意识,把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以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3.2加强课程建设,全方位开展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要重视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把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人文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中。一是要调整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除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外,还应重视护理礼仪、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医护法规等内容,注重发挥其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主导作用。二是改革教学方法,开设活动性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增强学生沟通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四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树立良好职业形象。

3.3运用多种载体,丰富职业道德教育手段

一是要根据护理专业学生身心成长、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精心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积极有益、活泼生动、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并感知医德教育,潜移默化中提高医德修养。二是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自尊自重、自强自信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三是要强化班集体建设,使学生做到与同学和睦相处、集体荣誉至上。四是要强化学生日常管理,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五是要建立校院合作机制,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开始,娴熟的操作技术必须通过亲身实践来掌握,人文关怀理念必须在与患者接触中去感受、领悟、习得并强化,从而坚定学生成为一名优秀护理工作者的决心,培养责任意识。

3.4形成家庭、社会教育合力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以学校教育为核心,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构建职业道德教育网络平台,让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达到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目的。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建立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护理人才。

护理专业思想教育篇3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后疫情时代;护理学;思政教育

1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造成了重大冲击。虽然疫情的管控下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此过程中出现的教条式管控、失职失责和资源调配不当等问题反映了部分医护人员的社会服务理念和思想道德素质仍有待提升[1]。鉴于此,通过思政教育加强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职业精神,为未来培养技术与品德兼具的医疗卫生人才就成为后疫情时代医学教育工作者的致力任务。护士不仅是医疗机构的主体,更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中坚力量。在防疫工作中,核酸采样、静脉采血、生命体征监测等操作涉及了大量人体解剖学知识。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对夯实护理学专业医学生医风医德和社会服务意识基础具有重要意义[2]。在本研究中,课题组通过在消化、呼吸、泌尿和心血管系统教学中对护理学专业医学生实施特色思政教育,有效培养了其友善、担当和敬业品格,受到医学生一致认可。

2护理学专业解剖学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2.1内容创新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基础课,这一受众的广泛性和知识的基础性决定了该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应遵循以知识点为主线进行设计。考虑到这一因素,我们以原有在各专业教学中统一使用的思政教育方案为基础,并在消化、呼吸、泌尿和心血管系统中针对护理学专业特征重新设计了思政教育方案,以避免因过度加强人文教育导致思政与知识内容脱轨。护理学专业医学生未来的工作地点不仅在医疗机构内,还要经常参与医疗机构外的公共卫生医疗活动。在后疫情时代及未来,将有更多的护理工作者加入流行病防治工作。因此,针对上述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以友善、担当和敬业为核心方向,结合解剖学知识点,从护理工作者和护理对象双向角度,在“情绪劳动-需求”“角色定位-期待”“敬业能力-反馈”等维度为护理学专业医学生创新性地设置了解剖学特色思政教育。

2.2教学实践

以2021级护理学专业1~6班(186人)为对象,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人体解剖学上述四个章节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中嵌入了特色思政教育。消化、呼吸、泌尿和心血管系统涵盖人体大部分器官与结构,为护理学专业医学生重点学习章节。相较于临床医学专业,护理学实践操作与此四个章节知识联系密切,如临床医疗经常使用的静脉输液、吸痰术、心肺复苏、鼻饲、气管插管术和导尿术,以及社会卫生活动涉及的生命体征测量、采血和咽拭子标本采集等。重要的是,这些护理操作不仅是防疫工作中的常用医疗技术,更是一种医疗工作者和患者的隐流媒介。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能够快速接受和重视思政教育,并将其有效地与解剖学知识融合学习,课题组以“通过娴熟的专业技能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塑造完美职业形象”为出发点开展工作。首先,我们从学生自身角度就如何养成敬业能力并通过情绪劳动达到工作目标来定位职业角色,使其认识到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的同等重要性。然后,我们以角色期待、情绪需求和敬业反馈作为患者评价医疗工作者的指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友善、担当和敬业在其工作中的重要性。这种方法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效衔接起来,在培养技术与品德兼具的医疗卫生人才中发挥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3评价与反馈

为评估该思政教育方案的适用性与实施效果,对参与教学的186名护理学专业医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客观和主观问题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前者占比70%,后者占比30%。内容包括思政教育评价、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知识学习3个部分。共发放问卷186份,回收有效答卷178份,有效回收率95.7%。统计结果显示,84.27%的学生对情绪劳动表现出高度关注,并表示这是其之前并未重视的问题。80%的学生认为思政教育有效培养了其职业责任感,使其敬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有126名学生认为教师能够将思政内容有效融入专业知识教学。其中,109名学生表示思政教育可以进一步增强其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而多达139名学生从中意识到高质量的专业技术水平是提升其与患者隐流质量的基础。总体而言,79.21%的学生认为思政教育方案与护理学专业契合度较高,11.80%的学生认为思政教育素材和主题相关性有待改善,75.84%的学生思政教育总体实施效果较为满意。

4讨论

解剖学属形态学学科范畴,且教学对象涵盖绝大多数医学专业,多数解剖学思政教育研究仅围绕重要知识点与医学人文特征来设计方案,很少因教学对象的专业不同而有所区别[3]。在本研究中,课题组结合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护理学专业工作者的特殊职业地位,创新性地将社会科学相关知识理论引入思政教育方案设计,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了护理学专业医学生友善、担当和敬业的品质。在方案设计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主动思考”与“被动接受”的区别,借鉴戈夫曼提出的“拟剧理论”,以学生的自我职业预期为基点,辅以工作对象对其评价标准构建了研究路线[4]。这种方案设计的优势在于能够使学生主动思考应以何种特定情绪和敬业能力来设定自己在未来工作中的角色,从而减少相应负面事件的发生概率。此外,此思政方案配合以其它章节为基础的解剖学人文思政内容,可以在不偏离学科主线的前提下有效实现护理学专业的特色化思政教育。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对思想品德素质教育颇为满意,说明学生对如何在未来工作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具有潜在的需求,值得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推广。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虽然多数学生认为思政教育能够和专业知识有效融合,并增强了其实践操作的严谨性,但仍有30名学生认为思政教育无法强化专业知识学习意识。我们认为,这可能与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思政素材类型和个人价值观有关。总的来说,本研究思政教育方案的护理学专业适用性和总体实施效果满意度分别高达79.21%和75.84%,说明这种符合专业特征的思政教育值得广泛研究和开展。针对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政素材和主题相关性较差,我们将在后续研究中优化素材以提高相关度。

护理专业思想教育篇4

1.1实践教学的目的为了深入落党的十七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整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性作用,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程及实践教学的双重建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中心环节之一,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和实践能力。

1.2在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意义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护理专业学生是即将步入医院的“准护士”,是即将直接接触、服务于病人的一线医务人员。要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绝不能只是简单地培养学生的护理技能,更要着重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仁爱”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又能使学生尽早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

2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开展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探索

根据《省教育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见》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重视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改进。护理专业学生是具有特殊职业定位的大学生群体,必须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具备将所学理论合理应用于实践工作的能力。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正是基于此论点展开实践探索。

2.1建立以“目标小组”为组织形式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以授课的形式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教给学生,这种方式有利于所有学生集体思考、统一思想。但是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没有针对性,不容易被大部分学生理解。而“目标小组”的教学模式是由“设定主题—社会调研—理论分析—实践论证—成果总结”的形式组成。在具体教学程序上,讨论小组要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个10人小组,每个小组在本学期所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中自选实践主题。(1)设定主题:实践主题的选择要遵守主题必须源于社会中热点话题、主题必须具有可实施性和真实性、师生互动的原则。(2)社会调研:第一步是确定社会调研范围及场所。第二步是针对调研对象的不同,准备相应的材料,例如调查问卷等。第三步是形成相应的调研报告。(3)理论分析:第一步是资料收集,小组成员收集有关实践主题的相关资料,做到图文并茂且具有说服性和真实性。第二步是辅导和分析,辅导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讨论的主要方式,例如分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在具体讨论时对学生们的意见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或建议;分析主要是针对前两步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价,为实践论证环节做准备。第三步是拟写调研方案,将讨论的具体内容记录下来,形成具体的行动方案,以便小组成员参考实施。(4)实施论证:本环节是实践教学的中心环节。第一步是根据行动方案细化到个人,选出负责人及统计记录人等重要角色。第二步是确定调研具体地点、群体及时间。第三步是总结及调试环节。每天设定固定时间将小组成员所调研结果进行汇总,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行动方案进行适当的调试和改进。第四步是师生互动。实践过程是学生自己将无形的理论知识内化为有形的实践过程,教师应以“导演”的角色时刻掌控着整个实践调研的过程,方便随时对学生的行为和体会进行纠正和分析。(5)成果总结:这个过程是整个实践教学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对成果的总结的展示,不但能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目的及乐趣,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更直观、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2.2将实践教学融入到护理实训课及实习教学中去实践教学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它也应该融入到护理实训课程及实习教学中去。护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时刻要以行为方式和实践技能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增强和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及政治素养也应该是高校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重点。在护理实训课及实习教学过程中融入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理论,将其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必将明显提升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热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效果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对于实践教学环节很多高校显得头重脚轻,只有教学环节而没有考核环节,在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当成是可有可无的课程。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笔者结合本校专业建设的特点提出以下3点建议:(1)以“目标小组”的成果展示作为学期末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教学考核的主要方式;(2)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在专业课教师的帮助下,参考学生在实训授课过程中的表现给出一定的分数;(3)针对在实习过程中获得医院及病人表扬的学生、或是在实习岗位上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系部应推荐其作为优秀学生代表给低年级在校生进行先进事迹演讲,并作为系部评选优秀毕业生的参考对象。

护理专业思想教育篇5

我国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护理形式还局限在功能制护理和所谓的整体护理。临床护士虽然有中专、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但护士不能分层次使用,导致护理停留在满足患者最基本的治疗需求上。同时随着护理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的介入,高学历护士与低学历护士干同样的工作,高学历护士感到学习无用论,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导致高学历护理人员的流失,护理质量的下滑,护理学科止步不前。因此,护理培养目标应符合时展的需求,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护士的分层次培养和使用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个,包括职业行为和道德行为改变,基于其态度(包括信念)的改变,而态度的改变,基于人的观念、价值观的改变[1]。2010年卫生部颁布的《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创建优质示范工程》的护理文件,各个医院、科室的领导者纷纷响应号召,积极行动起来,但从临床上看,广大一线护理工作者存在很多不理解,认为护士的地位越来越低,越来越被别人看不起,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建议目前应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求,从学校做起,将中专、专科、本科、研究生护士角色定位培养,中专护士主要从事于基础护理工作,本科护士主要从事于临床治疗、观察、抢救、护理记录等,专科护士介于中专和本科之间,硕士生、博士生护士主要从事科研、教学等工作。在校学习期间明确个人今后工作的方向,学习细化、有侧重点。这样才能使护士人尽其才,术业有专攻,才能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2学校护理教材应把人文关怀教育放在第一位

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职业生活的特殊性,都需要护士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与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作为护士培养基地的护理院校,应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帮助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事业心、高尚的人格情操等[2]。中专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运用护理操作技能的;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者。把人文关怀教育放在第一位,对中专、专科护生主要体现在基础护理、基本技能、基本观察患者的基础上的教育。同时加强他们的人文素质教育,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本科生应该改变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大量的高学历护士进入临床,成为一线工作的生力军。本科护理学专业毕业生除了具备初步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外,应更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更好地充实护理实践场所,为护理对象提供到位的一线服务[3]。

3临床护理带教模式的转变

临床护士应该细化,有基础护理护士、治疗护士、健康教育护士、心理咨询护士、科研护士等,与国际接轨。临床护士带教也应体现层次性,而不是笼统带教。中专、专科护生临床实习中,要侧重于基础护理的教育,由专门的基础护理专家带教。而不是所有护生一样,只教护生每天完成一些治疗性的操作。造成每位护生将来都是输液的专家、治疗的能手,而基础护理漠视不管。长此下去,基础护理工作将永远得不到改善,老百姓得不到实惠,以致国外护理专家感慨中国只有治疗护士而无基础护理护士[4]。这需要国家的重视,医院领导的重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这项工程。总书记讲过,要优先发展教育和增加教育投入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周济部长曾讲过,教育的核心是质量,医学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医学教育有其明显的自身规律性,必须尊重它的特点和规律。

4从学校开始就选拔具有爱心、耐心、细心地优秀护理人才

护理专业思想教育篇6

关键词:护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对策

由于近年来护理模式的转变,促使护理教育必须与其同步发展,对服务对象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整体护理,已成为新世纪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以适应医学发展、护理学的变革,满足社会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

1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个人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由于受传统生物医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护理教育中侧重于科学教育和技术层面的训练,相对忽视关爱患者、关爱生命的人文素质培养[1]。有学者指出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2]。

在人文素质4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社会知识是护理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知识。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医学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价值,即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患者的权利与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医疗权利及患者的生命价值。

2 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2.1中国自古就有医学、人文和谐统一的思想[3] 然而我国多年的护理教育过程中过多的重视知识的灌输、技能的培养,侧重专业素质教育而忽略人文素质的提高。目前各院校开设的人文课偏少,开设形式不合理,课程设计不齐全,突出知识积累,轻视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的沟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等相关人文素质较差。这与西方发达国家护理教育中的以人文、专业并重,开展以能力培养为教育核心的教育现状有一定的差距[4]。

2.2我国护理教育中除了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外还存在两个问题:①缺乏必要的规范性和系统性,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护理人文教育教学大纲,对于课程的设置无统一规定,甚至缺少教材[5]。②教师知识结构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具备素质优良的人文社科类教师。教师的教育思想、人文修养都存在与现代护理学发展不相适宜的问题,缺少人文素质与护理专业的融合,导致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理解不足,削弱护理人文素质教的效果。师生对人文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缺乏认识。一方面护生对学习人文课程的兴趣和重视程度不如专业课;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业务素质较好,临床经验丰富但缺乏人文知识。现已有资料显示,一些院校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提出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从基本能力培训人手[6]。

2.3护理教育中缺乏科学的测评体系 人文素质的评价是一项集系统性、综合性、多层次、多角度于一体的工作,并非传统的理论知识考核就能一蹴而就。沈健等[7]指出,现行护理教育评价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严密性,忽视知识的运用和综合技能的考核,未注重社会评价。素质测评手段机械和单一,偏重专业素质的评估,忽视人文学科知识。对能力、态度的测评缺乏较客观的量化指标,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测评环节也较弱,不能科学、合理地评价人的综合素质,不能很好地通过测评手段起到评定、激励和督导学生学习和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

3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完善护士个性人格,有利于体现护理专业价值,帮助护生建立健全的心理素质。护理专业是直接维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专业,人文教育突出了医德上崇高无私,技术上精益求精,充分体现护理专业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特有品质,只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更好的体现护理专业价值。Tanioka等[8]通过对长期住院的精神患者研究发现在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将多学科相结合,给予患者必要的人文关怀是非常好的住院治疗模式。Groenhout等[9]通过对紧急医护模式的研究发现医护人员在积极抢救生命的同时,也应该给予患者充分的人格尊重与关爱。所以,提高护理质量必须重视护士人文素质的培养。

4 加强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对策

4.1更新教育观念 单纯传授专业知识的医学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10]。医学护理人员不仅应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方面得到良好训练,还应在思维方式、行为规范、道德品质、人生价值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医学护理人才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勇于开拓的心理素质,树立为护理专业奉献的信念。人文素质教育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1],将人文素质教育寓于专业素质教育之中从护理学本身、教育本身和社会需求而言,都是护理学科整体发展的需要。

4.2加强师资力量培训,建设高水平的人文学科学术梯队 人文教育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师资是关键。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提高人文教育师资水平的重要措施。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人文学科教师在拓展专业知识的同时。补充护理学基本知识,不断丰富知识结构。可将培养具备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双学位的师资力量作为人文学科发展的方向和途径。还应鼓励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完善和提高,以良好的人文修养、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人文内涵成为学生的楷模。

4.3合理设置显性课程 建立综合化、多学科、立体交叉的人文课程体系是当前高等护理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12]。充分发挥综合大学学科门类广,文、史、哲、艺术等人文学科强的优势,通过构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结构,培养护生关爱患者、关爱生命的人文素质。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除加强以往所开课程,如护理教育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等课程的改革外,在教学计划调整过程中,增加了人文课程的比例和增设了一些人文课程。在增加人文课程的同时,注重精简和压缩传统的生物医学课程,彻底打破原有的三段式的护理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加强学科间内在结构和逻辑上的联系,使护、医、文相互渗透,力争体现"突出护理、加大人文"的新型的护理课程结构体系。

4.4全面营造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能使学生通过人文环境熏陶、文化知识学习、文化活动实践,优化人格、提高境界、培养素质、全面发展[13]。如开展专题演讲会,让护士表达自己对护理的认识和心声,增强对护理的热爱;组织各种公益活动,激发爱心,唤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勇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不断的传达给护生;举办人文讲座、名片名著欣赏等,使她们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得到不断的升华,以提升人文素质,促进人文精神的内化。

4.5建立科学的人文素质考核评价体系 改变传统的笔试"一统天下"的局面,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使考核内容从侧重考察知识的记忆转向考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这一点上,可借鉴国外评价学生成绩的方法[14],包括考试、论文撰写、讲座及参与教学、研究项目等,从而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选择与评判能力等社会综合能力,全面评判学生的人文素质。

综上所述,人文素质教育是护理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灵魂,是塑造灵魂、构筑精神世界和达成完美人格的教育。护理教育中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人文精神"为导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激发护士热爱护理工作的情感,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和懂得患者[15]。在现代护理教育中,把科学的知识融入到人文精神中,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使护生热爱护理事业,提高护理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以适应现代医学和护理模式的需要,做一名忠诚为人类健康负责的坚强卫士。

参考文献:

[1]任志英,邵越英.把握人文素质教育内涵,探索护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J].护理研究,2006,20(11B):2996-2998.

[2]李静.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J].当代护士 ,2008,3(3):95-96.

[3]朱蓝玉,钟玉杰.现代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9):1794.

[4]何松,陈姝.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5):783-784.

[5]贾彩风,黄志红.护理专业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护理研究,2OO6,20(9:中旬版):2439-2440.

[6]刘晓慧,张学明.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中融人人文关怀理念[J].天津护理,2008,15(3):177.

[7]沈健,李智巧,冯磊.高等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5):14-15.

[8]Tanioka T, Mano M, Takasaka Y, et al. Challenge ofpsychiatric re-habilitafion for patients with long-term hospitalizations using the Nirje's normalization principles as a valuation standard:two case studies[J].J Med Invest,2O06,53(3).

[9]Groenhout R, Hotz K, Joldersnma C. Embodiment,nursing practice,and religious faith:a perspective from one tradition[J].J Relig Health,2005,44(2).

[10]杨晋田,时坚.医学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5(4):434-435.

[11]黄弋冰,许乐.临床护理教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5,4(6):376-378.

[12]李秋萍,杨支兰.国内外护理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现状对比及发展趋势[J].中华护理教育,2006,3(3):132-134.

[13]杨晓煜,黄艳芳.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交融 [J].医学与社会,2OO7,15(5):56-57.

[14]张继兴.本科护理教育人文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医学信息,2006,l9(5):69-71.

护理专业思想教育篇7

Abstract: With the unceasing enhancement of human life level,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atient is becoming higher to clin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so the nursing mode must be changed. In the new era, under the new medical model, nursing students,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future clinical nursing work, they not only should have a good nursing theory knowledge and skilled operation skills, but also should have advanced nursing concept and comprehensive cultural quality, and they should actively use them in nursing practic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raining mode of nursing students' quality promotion action, this article takes related discussion, combined with the education teaching, it puts forward various forms of moral education,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ideological moral quality, conduct multi-level culture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develops various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for nursing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strengthen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ir action ability. Throug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is article hopes to have certain help to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students.

关键词: 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行动;培养

Key words: nursing students;humanistic quality;action;cultivate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231-02

0 引言

这些年,医学与社会科学飞速发展,而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有了质的飞跃,这尤其表现在人们对护理观念的认识上,已经从传统“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了“以病人为中心”,而这种观念的转变势必影响护理模式的发展[1]。当然,“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切实符合新时期护理模式的需求,其宗旨在于以人为中心,以现代化的护理作为指南,以多种专业协作为基础,以护理程序为手段,以此充分为病人提供一种优质的整体化护理[2]。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在倡导“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的理念,旨在动员广大年轻护士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行动起来,刻苦训练“三基”技能,以便促使他们在护理过程中可以养成“果断敏捷、主动勤快、实事求是、热情服务”的工作风格,主动了解患者需求,具有慈悲心、同理心,尽力在合理范围下满足患者的要求,建立良好护患及人际关系,营造默契配合的氛围,使得护生都能成为“会沟通、技术好”的全面手。总的来说,新的护理模式下不仅要求护生要有过硬理论知识与娴熟护理操作能力,更要有先进的护理理念与综合素质,同时要积极参与临床护理实践。为此,本文展开了相关研究,现分析如下。

1 必须牢牢树立以人为本护理观

1.1 树立人文意识、明确护理本质、强化新护理服务理念 新时期,护生应充分理解与认可人文护理在护理中的重要位置,将“以病人为中心”牢牢铭记在心里,培养一种“以他人为中心”的自我奉献意识。护生应加强人文精神学习,积极进行整体护理意识的学习与讨论。比如说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讲述身边感人事迹”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感受到真情的魅力,让他们切实感受人文的深刻含义[3]。推荐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人文书目如“理智与情感”,“爱的艺术”等,通过学习,加强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以期护生进入医院时都可以将关心尊重病人、以病人利益与需求为先放在护理首位。

1.2 树立护理奉献精神 护理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生命守护神的角色,同时也是健康教育的使者,是促使患者健康的一个卫士,因此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奉献精神。当然,护理的对象往往有着不同的背景、文化及心理因素,而不同疾病困扰的人群有着不同的护理需求,加上还需要一定的关爱呵护及同情帮助,这些都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奉献精神。护生应树立一种奉献精神,拥有无私奉献护理服务的心,才能将更多的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及耐心送达到患者身上。为此,在护理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应成为护生的学习对象与榜样,关爱学生,熏陶学生,指导与教会护士要处处以他人为重,重视爱护与体贴患者。

1.3 强化护生尊重患者人格与权利,培养他们珍视生命的意识 为了体现整体护理内外环境的人性化,护生应培养尊重患者人格与权利,珍视生命的意识,并且要关注与关心患者的尊严,在工作中务必严谨与一丝不苟,最大化提升护生的个体护理质量。当然,步入以后的工作中,护生要自觉将尊重患者的意识融入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以此真正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从而提升护理质量与效率。

2 加强护生思想、文化、业务及身心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2.1 进行多类型德育教育,提高护生思想素质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也是根本,要想做出良好的行为,那么就要有高尚的情操与思想,故而护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容忽视。热爱祖国、人民及护理工作是护生必须具备的思想,拥有了这些思想素质后,才能更好的将护理事业做好。护理人员做工作是否尽责,实际上就是“我为人人”还是“人人为我”的抉择,选择前者则思想素质较高,而选择后者则需要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就当前大部分医院护理工作调查与研究来看,影响护理人员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基于此,在对护生进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就应将德育摆在首位。将德育摆在首位并非单纯多上政治课程,而是要将政治思想教育切实渗透到每个护生心中,比如说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将德育设置在其中;还可以指导与督促护生多观察德育教育类书籍与刊物,比如说《德育新论》(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原理》(檀传宝著)以及《德育教育杂志》等,同时也可以将一些有关于德育教育方面的视频、电影等播放给护生观察,让他们畅谈观后的感受与想法,以此勉励他们提升自己的德育观念。

2.2 进行多方面能力培训,提高护生业务素质 从这些年护理教育来看,主要强调的是统一规范,这就要求护生的理论考试要统一答案,而操作考试也要步骤统一,这种模式下虽然使得学生更为严谨,但是却不灵活,虽然答案规范,但是却缺乏创新,不利于护生的业务素质发展[4]。故而,建议在适当规范的教学前提下,可以为护生提供宽松的环境,比如说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思考,并且多利用自己的个性。护理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在于考试成绩,而是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激发护生主动学习与思考,鼓励他们多问问题与提出疑惑,加以适当的引导,启发他们发现与预测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他们主动并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进行多层次文化教育,提高护生科学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也是护生发展的基础之一,提高文化素质来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这样有助于护生养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与业务素质。由于近几年大部分护生基础教育较差,基本上属于初中毕业后进入护理专业学习,这类学生文化水平比较低,而护理专业教育主要侧重于业务技能培养,故而文化素质教育就成为护理专业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基于此,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护生,开设不同的课程,比如说文学写作、医学哲学、美学修养等,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授课同实践相结合,共同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事业,即使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也要最大化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2.4 进行多方位身心陶冶,提高护生身心素质 素质教育必须注重护生知情意的整体发展,未来护理工作中,不得不面对快节奏与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而良好的身心素质则是护理人员必备的素质之一。当然,身心素质提高并非单纯课堂教育就能解决,护生还要在日常生活与行为中主动去培养,比如说主动关心他人、养成豁达乐观性格等,并且还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以此促进自身体质的健康发展。

3 开展各项护理活动,在实践中锻炼与培养

在学校内部应积极创造良好校园文化,应给护生提供良好学习氛围,并且要有计划与有目的的开展各种专项活动。比如说,设定技能竞赛月,开展各种护理技能大赛;或者定期在学生中开展各种人文知识、专业知识及心理健康知识等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有条件的学校,其学生会还可以组织各种社团,鼓励学生参与和开展各种对身心健康有利的活动,在活动中让护生学会操作技能、合作协作及沟通等社交能力。在校外也要磨练护生的专业技能,比如说参加全省或全国举办的各种护理技能大赛,对于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以给予奖励,以便促使其他学生也不断努力。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不定期举行到社区、敬老院及家庭等处卫生宣教、康复护理及健康体检等;开展送药下乡服务活动,以此提高护生社会服务意识与能力;安排护生到实践基地或者对口医院进行见习或实习,以此实现护生与临床护理工作的零距离接触,让学生充分感受临床护理工作氛围,进一步体会患者需求及其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需求[5]。当然,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教师应加强护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与评价,有意识与有目的的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素质等。此外,为了分析护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以及为以后的护生教育提供参考,当护生在实习期间,应将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进行收集整理,尤其是要仔细分析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及时调整护生素质提升培养的方式与重点,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探索并实施优良措施,不断改进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王艳兰.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2):229-230.

[2]李洪峰.以人文课程为基础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3):265-268.

[3]皋玉蒂.国际视野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1):9-12.

[4]李向青.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系统化培养模式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4):2238-2241.

护理专业思想教育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伦理教育;职业情感;强化

传统的护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已不能适应今天护理的现状,现代护理教育观念一方面要继承传统思想,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素质,另一方面更应加强培养学生的护理科研、护理管理、护理教育能力的创新和人文素质。而护理伦理教育就是通过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努力挖掘其内在的教育因素,做到寓德育于智育之中,这对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强化道德意识,形成一贯的道德行为有着深远的意义。

《护理伦理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护理学精神和护理道德规范,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护士的职业道德应由意(意志)、情(情感)、知(知识)、行(行为)四个要素组成。

怎样才能培养独立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具有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呢?

通过对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态度问题的了解,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

1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增强对护理专业的认识

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树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对护理这门职业的认识,让具有较强职业情感的教师进行护理专业相关职业的介绍,启发引导学生树立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对护理事业的热爱。

2丰富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在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实践中,优化显性课程,开发隐性课程,认知与情感的激发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以这一策略指导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情感教学和情感培养两个途径,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情感与主动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1];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

3优化教学环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护理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思想的接受,其情感限定不能局限于对病人情感的满足,应重视学生自身情感的完善和发展 ,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对病人情感的理解和关注[2]。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注重加强师生的心灵沟通。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较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是一种隐性教育。教师应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创造美的交流氛围,优化教学环境,培养护理情感,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利用社会教育因素,引导学生合理定位,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专业与实现自我需要的关系。

4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有道德情感就会有道德行为。当前社会上反映出的“资产阶级自由化”,“一切向钱看”的思潮对护理队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护生来说,激发和培养事业心、责任感特别重要。可请护理界的老前辈讲传统、请英雄模范人物作报告或定期召开座谈会等批评不道德的坏人坏事等方式,加深与病人之间的相互了解,进一步激发护生的道德情感。

5案例教学法纳入伦理教学

教师要通过生动的事例演绎护理精神的可贵。

以我校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502名学生为教学对象,教材采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护理伦理学》,授课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选择护理伦理学中适合的章节采用案例教学法授课,教学课时为32学时。案例教学法:(1)课前选择案例设置问题。教师在讲授新课前选择典型案例,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及方向,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案例,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充分准备。(2)课堂讨论。每组5~10人先讨论,再推荐代表发言的方式,设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争取做到一人发言。(3)讲评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给予总结,点评学生的发言质量,归纳学生的观点,指出在本次讨论运用的理论知识,指明正确的思路,引导学生对案例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课程结束后,调查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接受程度和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8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调动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护理伦理活动中,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

6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讲课能力

实际教学显示现成的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为讲好课要广泛的涉猎资料、通过网络、电视媒体、书刊杂志等获得最新知识,而且教师之间要经常在一起探讨、交流授课内容。教师要以协调员和参与者的角色和学生共同讨论问题,交流感情,这样把伦理课和思想教育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感知、领悟到伦理道德的内涵。

综上所述,护理教育要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创新能力的适应21世纪的适用型护理人才,只靠单方面,单一学科的努力是不够的,这需要所有学科的共同努力,学校要顺应现代护理教育要求,优化调整课程构成比,加大人文、心理学与社会学课程比重,对德育课内容进行调整与整合,凸显德育在高等护理教育中的地位,并要求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知识的内容去渗透伦理道德的思想,使品德教育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姜安丽,石琴,金玲.护理学“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杂志,1996,13(3):38.

[2]吴雅文.护理情感教育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5):210-211.

作者简介:何敏,女,(1984-),陕西渭南人,医学学士,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教师、教学秘书,研究方向:护理教学和研究

上一篇:企业财务风险报告范文 下一篇:对体育锻炼的看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