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实习成绩;临床工作能力
随着高等护理教育的扩大及护理继续教育的开展,护理专科学历的护理人员呈上升趋势。截止“十一五”末,我国注册护士达205万,较2005年增长了52%[1]。其中大专学历达51.3%。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形势下,护理专科生只有把握好就业核心竞争力[2],既临床操作能力,才能与护理本科的专业力、思维力、创造力、可持续发展力等核心核心竞争力相抗衡[3]。
本研究对某医科大学的120名实习后期专科护生进行了调查,探讨实习后期专科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临床实习成绩的状况,明确两者关系,并分析临床实习成绩的影响因素,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10年入学的120名护理专科生,其中男性10名,女性110名。其实习单位为广东省各个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下旬,是护生结束临床实习准备返校的月份。
1.2方法 使用统一指导语,集体发放问卷,匿名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20份,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1研究工具 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和自我效能感量表。
一般资料问卷包括专科护生的一般情况、性格、大学理论成绩、家庭情况、对学院以及带教老师的评价及带教方式的态度等12项内容。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最早的德文版系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著名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完成,开始时共有20个项目,后来改进为10个项目,被试在14等级上进行自我评定,得分范围为104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目前该量表已被翻译成至少25种语言,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中文版GSES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0.87,重测信度=0.83(P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运用以下统计方法:①采用百分比描述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②用百分比、均数描述调查对象自我效能感情况。③应用t检验与相关性分析,比较专科护生实习后期实习成绩的影响因素的差异。④应用散点图统计图形描述护生实践成绩总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
2 结果
2.1调查结果 护生大学期间理论成绩绩点为1.8~3.3,平均(2.55±0.34)。护生临床实习成绩得分为83~99分,平均分(91.44±3.94)分。表一显示护生对本校护理学院老师的评价是极高的,负面评价是没有的,说明学院护理老师确实对护身起到正面影响作用。而护生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地的评价相对较差,说明临床护理带教队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2.2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得分情况,见表1。
2.3专科护生实习后期实习成绩的影响因素 以护生的后期实习成绩为因变量,以一般资料各项为自变量进行分析,一般资料中对护生后期实习成绩有影响的因素依次为大学绩点、专业的态度、实习老师、实践成绩,见表2。
3 讨论
3.1打好学生在校理论基础,提高实习实践成绩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生在校成绩以中等为主,尖子生相对较少。表一显示理论成绩越高,越有助于临床实践成绩的提高。护理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理论指导实践不强等问题[4]。实习的目的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扮演好护士的角色。因此要加强护生实习前教育。
3.2关注护生专业态度的培养,促进护生临床实习成绩的提高。表2显示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喜欢程度直接影响临床实习成绩。态度决定行为,护生只有对自己专业充满热爱,才会积极投入到本专业各方面学习上,致力于各方面能力提高。专职护理教师和带教教师应共同关注对护生专业态度的培养和情感教育,稳定护生的专业态度,使其能热衷于护理专业,提高其各方面素质。
3.3重视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护生的影响 表2显示实习带教老师对护生临床实习成绩有正面的影响作用,并且相关性显著。.提示:①带教教师应该改进带教方式,定期召开师生交流会,倾听护生的心声,分享彼此的体会,结合护生的要求和建议进行计划和实施实习方案;③关心护生的需要和感受,渗透人文关怀,为她们创造积极向上并且和谐温暖的实习环境。
4 结论
明确护生自我效能感与临床实习成绩、临床实践能力的关系,对于护理教师采取相应的对策,培养护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护生的专业兴趣,提高护生各方面能力,提高护生临床实习成绩与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努力将其培养成新世纪的高等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2]黄谨耘.护理本科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2:3032.
[3]殷磊.探索紧密结合临床的高等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73-775.
【关键词】实习护生 职业防护 认知 培养
由于医院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常处于多种职业危害环境中。实习护生进入到临床,作为一名准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就可能会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以及排泄物等感染,再加上护生临床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2],不熟悉环境等,使得他们成为病原菌感染和锐器损伤的高危人群[3],职业暴露风险率显著增加。因此,如何加强护生职业防护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
一、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
(一)护生职业防护意识薄弱
护生没有接受系统的职业防护知识教育,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目前,虽然职业防护问题已逐渐引起护理教育者的重视,但由于课时或其他因素的限制,在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尚未设置与护理职业防护相关的课程[4],学校教育相对滞后,护生缺乏职业防护知识;同时,临床教学医院也疏于对学生相关知识的强化,缺乏职业防护知识的技能操作评分标准和考核标准,护生从思想上对该内容重视不够,职业防护意识薄弱。
(二)护生职业防护知识不够全面
虽然国家已将护士职业防护这一内容纳入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客观上促进了各学校对该内容的重视,但高等护理院校仍普遍缺乏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生职业防护教育体系:一些教材仅以知识拓展的模块介绍相关知识,教师有关新知识引入不够;一些高校举行一些职业安全讲座,但内容、时间有限,深度、广度缺乏,培训效果欠佳,不能满足临床实习护生对职业防护的需求;教学医院在岗前培训中也因时间的限制等,缺乏相关内容的渗透和深入。因此,护生虽然了解一些标准预防知识,但仅限于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工作中的具体预防措施掌握欠佳,实际运用能力缺乏。
(三)相关保护制度不够完善
对于护生,目前国内各医院尚未建立完整的职业暴露登记报告制度和职业暴露风险保障机制[5],护生发生职业损伤后不知如何处理,或是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在张吴佳[6]等关于我国护生针刺伤的研究中,只有27.5%的实习护生向带教教师进行了报告,而且报告结果无一例是真正意义上的登记在案。登记报告制度没有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护制度不够完善。
(四)医院防护设施不足
朱凤祥[7]对357名实习护生职业损伤现状调查表明,35.57%的护生认为自我防护不到位的原因是医院没有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李焕[8]对305名实习护生职业损伤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1.01%的护生经常使用具有安全性功能的针具、器械等。很多护理人员在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时,基本上没有相关防护设备。
(五)带教教师缺乏言传身教
临床带教教师是学生言传身教的榜样,是实习护生职业防护良好习惯养成的主要影响者。但由于一些带教教师自身职业防护意识薄弱,职业防护新知识学习不到位,操作不规范,从而严重影响到护生职业防护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二、实习护生职业损伤防范策略
(一)加强职业防护基础知识教育
加强护生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相关院校应增设职业安全教育相关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护生采取正确的防护行为:通过普及和强化标准预防意识,能有效地规范护生的护理行为;通过强化操作规范和流程,能有效规避意外伤害。系统的在校教育,能使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就能掌握有关职业防护知识和基本防护技能,强化其职业防护意识。
(二)加强职业防护知识的岗前培训
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实习前可由临床带教教师对护生进行集中的专业技能培训,如针对护生最薄弱和最关注的锐器伤进行重点讲解,强调发生锐器伤后正确有效的处理措施及上报医院有关部门的方法,做好暴露后预防[9];搬运患者和重物时如何正确运用节力原则,有效预防机械性损伤;接触各类化学消毒剂、化疗药物时如何防止化学性损伤;面对医患矛盾、患者负面情绪的刺激时如何进行心理调适等。要注意从细节上对护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
(三)建立健全护理职业防护制度
医院管理者应制定并持续完善护理职业防护制度。同时,应完善职业损伤登记报告制度,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建立监测系统,将护生发生职业损伤后的各种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如针对锐器伤,可规范操作行为,使护生明确发生损伤后应按挤压、冲洗、消毒、处理、登记报告等程序进行正确处理;而主管部门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为护生职业损伤防治提供一定保障。
(四)创造安全的医疗护理环境,完善支持体系
医疗机构应为护生提供完善的职业防护设施和用品,确保护生在护理过程中能根据需要选用配备的设施和用品。应落实对医用口罩、帽子、手套、隔离衣和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的供应,尽量采用具备安全装置的医疗器械,改善医疗护理操作环境,使护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尽可能少地受到职业损伤。
(五)加强带教教师的培训
通过经常性的护理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带教教师的职业防护意识和责任意识。临床带教教师除自身要加强学习之外,还要针对护生的特点合理计划和安排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对相关内容拟定考核标准,注意言传身教,正向引导学生。
(六)加强身心健康教育,提高其抗压能力
护生的职业损害来自各个方面,而良好的身心素质可以减少不良刺激对护生造成的伤害。目前护理工作本身就强度高、风险大且人际关系复杂,而护生从学校到医院,也面临学习环境、生活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在校期间应加强其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实习前应安排学生多去教学医院见习,使其熟悉医院环境,实际接触病人,提高其与病人的沟通能力;进入临床后,带教教师应细化带教要求,对护生采用较灵活的排班方式,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环境。
三、小结
职业损伤给护生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一些护生受到伤害后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影响了他们对护士职业的选择,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不利于护理队伍的发展。因此,加强护生职业安全教育,使护生掌握各种职业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处理意外伤害是护理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黄辉.R床实习护生职业危害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护理学院,2012.
[2]孟发芬,张霄艳,田淑军,等.实习护生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及其课程设置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8,23(7):59-61.
[3]王爱霞,王晓花.实习护生针刺伤后处理情况及防护知识的调查[J].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23-125.
[4]黄谨耘,陈清.在大专护生基础护理教学中开展职业防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8A):8-11.
[5]蔡雯.健康教育对实习护生艾滋病知信行及职业防护影响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08.
[6]张吴佳,赵爱平.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11-13.
[7]朱凤祥,杨瑞贞,祝宪庭,等. 实习护生职业损伤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3):604-605.
[8]李焕.实习护生职业损伤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09.
关键词: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导学式教学模式;情景模拟教学;护理职业风险;护理不良事件;安全态度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完成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树立正确专业习惯、培养良好专业素养的关键阶段。国内研究显示,护生对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护理规章制度、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防护知识知晓率较低,法律意识淡薄,认为非常有必要对护生进行护理风险意识的相关培训[1-2]。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培养护生将理论知识在临床的实际转化及应用实操能力,更重要的是强调护生在实习期及今后临床工作中职业风险的防范意识,尽量规避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护患纠纷。本研究将从培养实习护生护理风险意识这一主线出发,完善传统风险教学缺失的思维认知启迪与自主学习反思,尝试引入导学式教学解析护理不良事件案例结合情境模拟教学方法,以提高护生职业安全认知,保障患者安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生170人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江苏省护理院校学生。按来院实习时间将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的实习护生98人作为对照组,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的实习护生72人作为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临床教学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护理风险认知培训,即由护理部教学护士长每月组织1次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选择当月具有教学意义的护理不良事件案例进行护理风险认知培训,将每例护理不良事件以PPT形式进行授课,内容包括不良事件具体内容以及原因分析。共组织学习6次,每次1个课时。观察组运用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法,将护理不良事件案例结合情境模拟进行职业风险教学。演绎现场仍由护理部教学护士长主持,共学习6次,每次1个课时。观察组根据案例类型,将实习护生分为6组,每组12人,各组负责1个案例的情境化演绎,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2.1实施前教师培训及案例选择开展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前,护理部及教学护士长选择6名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带教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带教教师的岗位职责与沟通技巧、导学式教学模式内涵与应用、情境模拟教学方法与实施要点、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的掌握与深入了解,以实现教师在进行职业风险教学时的方法一致性和内容同质化。全部内容分8个课时培训完毕,由带教教师共同商讨选择具有教学代表性、复杂性且具警示作用的案例6个,其中包括违反核心制度、法律法规相关事件、临床知识缺乏、护理沟通不当及违反操作原则,具体案例分别为误用二甲苯事件、止血带遗漏事件、私自弃液事件、冲洗液体与静脉用药混淆事件、住院自杀事件、外周静脉药物外渗事件。1.2.2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方法1.2.2.1案例解读在情境演绎前,6名带教教师分别带领1个实习小组,以“小班”形式对6个案例进行解读,主要在每周实习业务学习期间进行,每次1个课时,共4个课时,分为3个学习阶段:①由护生根据案例找出其中可能涉及的违反护理核心制度或操作流程的问题,轮流发言,带教教师进行补充解答;②教师对案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知识、正确操作流程、事件发生后的正确处理等学习元素进行提问,如其中有涉及“药物外渗”的不良事件,带教教师可以提出关于“药物外渗临床表现”“药物外渗的风险因素”“静脉留置导管维护”“药物外渗正确处理”等元素,指导护生充分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数据库查阅资料,初步完成循证检索。③护生分别对循证后的护理风险相关元素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知,随后教师对这些观点提出专业的理论指导与纠正,树立正确的护理风险认知,帮助护生梳理案例。1.2.2.2剧本设计6名带教教师分别带领每组成员以抽签方式选择案例,以团队协作形式在1个月内完成对所选案例的剧本编写与设计,带教教师根据组内实习护生的性格特色与个人特长分配任务与角色,并积极配合护生准备工作,道具、服饰、音响、麦克、环境等安排到位。剧本演绎时长以15~20min为宜,事件剧本以突出案例中的护理安全问题为重点,按照发生的时间及地点、涉及的班次及部门有逻辑、环环紧扣地设计,剧本要求以贴近实际生活的口吻进行编写,赋予角色生动的形象,给参与者和观众以真实的感受。具体设计要求如下:①师生协作,确立大纲,大纲以第三人称编写;②充实剧情,完善人物性格,串连故事情节,剧本以角色台词分行式编写,适当加上有利于后期排练的角色语气、动作、心理等;③场景、昼夜切换,真实还原案例中的场景与发生时间,幕布、幻灯片联合灯光配合进行转场。1.2.2.3演绎与总结护理不良事件情境化演绎现场安排在医院的学术报告厅,时间定于每月的实习生座谈会,每月对2个案例进行演绎与阶段总结,演绎现场由教学护士长主持,全体实习护生及各科室总带教现场观摩。护生在演绎过程中需充分还原临床实际情境,突出展示护理风险发生的各个环节,增强现场代入感。演绎结束后,由实习护生根据分组进行案例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追根溯源探讨规避方案。最后由带教教师进行评价并补充讲解,使护生对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上报和处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强化学习效果,讨论总结时间控制在30min以内。
1.3评价方法
①安全态度:采用郭霞等[3]翻译和修订的安全态度问卷(TheSafetyAttitudesQues-tionnaire,C-SAQ)进行评价,该问卷包括安全氛围(16个条目)、工作满意度(5个条目)、工作条件(6个条目)、压力感知(4个条目)4个维度31个条目,以Likert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认同到非常认同赋1~5分,分数越高,表明被调查者安全态度越积极。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82。②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采用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问卷[4]进行评价,该问卷由报告类别(6个条目)、报告重要性(6个条目)、报告流程(5个条目)3个部分组成,共17个条目,答对1个条目得1分,答错得0分,得分越高表示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程度越高。此问卷内容效度为0.89,Cronbach′sα系数为0.920。③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教学模式的评价:采用自制的课程评价反馈表调查两组实习护生对培训形式、教学内容及理解程度的认可度,共9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非常不认同、有点不认同、说不上、有点认同、非常认同”依次赋1~5分,得分越高,认可度越好。6次课时结束后的当月实习生座谈会上进行调查,由教学护士长及2名内外科总带教组织护生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线上问卷并当场提交,有效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EpiData3.0进行双人录入核对,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行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培训前后安全态度评分比较见表2。2.2两组培训前后对不良事件认知评分比较见表3。2.3培训后两组对护理风险教学模式认可度比较见表4。
3讨论
3.1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法培养护生护理风险意识的成效
实习护生是医院护理队伍中一支不可缺少而又身份特殊的群体,在对其临床实践及带教过程中,需重视其职业风险意识的培养。发达国家已将职业相关防护知识作为课程教育,并且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职业风险的在职继续教育,护生和在职护士都需持续接受风险教育,以增强护理风险认知[5]。研究表明,对临床实习护生进行护理风险相关知识培训,能有效提高护理风险认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6]。护生初涉临床,临床知识薄弱,对护理风险不敏感,导学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围绕具体案例中涉及的学习元素提出相应问题,让护生积极地去探究、循证、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护生掌握临床相关知识,更好地理解案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利于延伸应用至真实的临床环境。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临床场景重现将教学内容融入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可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情绪智力水平及共情能力[7-9]。本研究在情景模拟教学方式中融入导学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引导与虚拟实践培训联合,树立护生对护理风险的正确认知与判断。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观察组安全态度及对护理不良事件认知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护生的职业风险培养应以明确的教学模式为依据,且根植于有意义的自我评判及反思的基础之上[10]。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探究、学习,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境模拟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进行自我调控和反思,开拓思维、激发学习潜力[11-12]。本研究将导入式教学与情境模拟相结合,通过“案例解读-剧本设计-情境化演绎-总结与补充”的教学流程,使护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积极探索未知,善于运用学习资源找寻解决问题的最佳证据,将护理风险防范的相关知识充分融入事件模拟过程,该教学模式代入感强,易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固化的知识传授,促进师生共同进步。作为情境模拟展示的参与者,沉浸式的演绎更容易触发护生的共情能力,引起自我反省,患者和家属的扮演者表示:“站在他们的角度让我真真切切感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作为观众,情境剧的教学模式较PPT授课更为生动,能更清晰地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体验每个事件的结局及处理方式,正确认识护理风险。
3.2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生临床教学满意度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护理风险教学模式认可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在案例讨论环节,教师充分给予护生空间论述自己对于护理风险的观点和认知,鼓励护生积极思考、大胆论证,随后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与纠正,帮助护生梳理案例,树立正确的护理风险认知。该教学模式首先是建立在师生平等沟通的基础上,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帮助护生脱离固定思维束缚,提高学习兴趣,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整合学习资源,不断填充知识库,进而增强对护理风险的敏感度;教学过程可拉近师生距离,减轻实习阶段陌生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社交给护生带来的压力。其次,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需要带教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护生循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充分展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态度,可有效提升护生的职业自豪感,对于未来的临床工作怀有憧憬和奋斗目标。
4小结
基于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模式以培养护生临床护理风险意识为主线,护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形成对护理风险的正确认知与判断,与传统的风险教学模式相比,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以及护生的自主学习、反思,不仅有效培养护生的护理风险意识,还提升了临床教学满意度。本研究主要针对实习护生的护理风险意识培养,在后期的研究中将不断完善教学安排及情境模拟环节衔接存在的不足,探索更为系统的教学模式,为护生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风险培训方案。
【关键词】护生;心理状况;对策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08-01
我校自2002年以来,拓展联合办学的路子,承担三年制中专和湖北职院大专护生临床后期的教学。他们经过去2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即将进入临床实习,为了使护生能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我们对护生实习前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经过正确的指导和教育,为护生今后的临床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调查的对象为我校2005级护理中专班和湖北职院护理大专班,即将步入临床实习的105名护生。护生年龄在16~22岁。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共设计了4个方面的问题。为了消除护生的顾虑,真正掌握护生临床实习前的思想动态,要求护生不署名,根据自己的实际想法,如实进行填写。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105份,经审核有效率为100%。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调查结果(见表1、表2)
表1 护生对实习医院的要求[n (%)]
表2 护生对临床带教教师的要求[n (%)]
2.2 结果分析:从调查结果看,经过2年的理论学习,即将进入临床实习,护生一般处于较兴奋紧张的状态。由于护生绝大部分来自社会的基层和多子女家庭,抱有不同的心态来学习护理专业,有的是热爱护理事业,期盼将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有的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认为学习护理将来好找工作,有的是迫于家长的压力,违心地选择学习护理专业。由于护生在入学动机上的多样化,在对实习医院的选择上,也反映出了不同的心理需求。有35.23%的护生想到离家较远的医院去实习,想利用实习的机会进行自我生活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为将来的人生铺平道路。而64.76%的护生则希望能够去离家较近的医院实习,主要理由是生活方便。
从表1调查的结果看,65.71%的护生想到省级医院去实习,主要理由是省级医院医疗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而33.33%的护生想到地区级医院、0.95%的护生想到县级医院实习,直言不讳的理由是离家近或有亲朋好友,可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照顾。100%的护生希望到管理规范的医院实习,理由是管理规范的医院纪律严明,管理严格,对护生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以促使护生积极向上、勤奋工作,能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而0%的护生不愿到没有专职管理的医院实习。
从表2的调查结果看,在对临床带教教师的要求方面,81.90%护生选择带教认真、态度和蔼型教师进行带教,只有12.38%的护生选择了带教认真、态度严肃型教师进行带教,5.71%的护生选择了带教教师认真、态度随意型教师进行带教。由此反映了护生强烈的人权意识,也说明临床带教教师的带教态度对护生能否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临实习,护生最担心的问题是由于自己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操作技能不够熟练、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而容易给患者带来伤害。在不喜欢什么类型的临床带教教师进行带教的调查中,护生普遍反映带教不认真、作风不严谨、态度粗暴的带教教师不受欢迎。
3 采取的对策及措施
3.1 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实习态度:为使护生能够顺利完成临床实习任务,针对护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浅的特点,我们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使护生充分认识到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护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的关键时期,也是护生向护理工作人员过渡的必经阶段[1]。另外,通过邀请实习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前来作专题报告,让实习过的护生进行现身说法,不断打消护生实习前的顾虑,坚定了护生完成实习任务的信心。
3.2 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训练:在实习前,对护生进行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让护生以良好的心态进入临床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以成人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护理操作技能等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为重点,每周用8~12学时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辅导和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并通过操作技能竞赛的形式,调动护生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3 加强法律意识和护理职业道德教育:为了保护护生和患者双方的利益,保证临床实习质量,在临床实习前,对护生加强法律意识和护理职业道德的再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作为护生必须要明确自己的法律身份,护生是正在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护生只能在护士的严密监督和指导下,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工作[2]。在临床实践中,只有按照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在护理道德品质、情感、意志、习惯等方面,自觉地进行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才能达到护理工作所需要的境界和思想品质,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慧,王茂桂,玉静.影响临床带教管理的因素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9):81
关键词:服务性学习模式;皮肤科护理教学;应用效果
服务性学习模式,就是将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将服务工作同学习过程融合,强调学生应该为服务对象提供有效服务。以下对皮肤科护理教学中服务性学习模式的应用做具体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资料。选择2013年2月至 2014 年9月我校皮肤科的护理实习100名,其中男护生10名,女护生90名,平均年龄为22.6 岁;应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有50名护理实习生,两组性别、年龄、入科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对照组中,应用传统教学方法,皮肤科护理教学中,在护理实习生进入皮肤科后,由护士长作宣教后配给带教老师,让护理实习生直接跟班学习。研究组护理教学中,给予服务性学习模式教学,先由护士长同皮肤科护理教学老师按照临床护理教学大纲,然后根据服务性学习模式需要,有效整合皮肤科临床教学内容,制定服务性学习主题与内容,并培训提升带教老师服务性学习模式水平;在具体皮肤护理教学中,课程学习方面,由教学老师组织学习服务性学习模式相关事项,让护理实习生在皮肤科护理实习期间,适合患者需要;对于护理服务方面,重新整理学习资料,并组织反思活动,书写实习日记,回顾每天在皮肤科服务活动成效,并在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方式,由教师答疑,指导提升皮肤科护理教学水平。
(3)效果评价。对 2 组护理实习生进行皮肤科护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考核实习生专科理论知识与专科操作,考核实习生教学临床小讲课能力。
(4)统计学处理。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采用成组设计 t 检验,P
2.结果
皮肤科护理教学中,经过护理实习后,两组实习生在出科考核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在皮肤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服务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实习生专科理论知识与实践护理服务技能。服务性学习模式中,强调以护理实习生为中心,注重护理服务与课程相结合,帮助护理实习生将学习与个人经验结合,为患者服务时,可以提高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在皮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服务性学习模式发挥重要应用效果[1]。将服务性学习模式应用到皮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能有效提高护理实习生专科理论与操作技能,促进护理实习生的自我认识,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反思实践与交流沟通能力。
服务性学习注重专业学习与社会服务结合,是教学方法,又是学习方法,使服务与学习可以紧密结合[2]。在服务性学习模式中,护理实习生到医院皮肤科实习,会接触到不同阶层以及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培养护理实习生人际沟通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采用有效沟通交流方法。服务性学习将服务与学校课程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与服务技能,增强学生责任感[3]。同时在服务性学习模式中,带教老师可以针对护理实习生开展的服务活动进行指导,杜绝误诊误治;在皮肤科护理教学中,重视护理实习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结合皮肤科护理操作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带教老师在教学中,要规范言谈举止,提升自己的责任心,以身作则,重视对新护生指导实习,讲解临床皮肤科护理知识,正确指导各项实践操作。可以培养护理实习生在皮肤科工作中的主动性,并且鼓励护理实习生通过自我提问、自我思考的方式,提高自身分析判断能力,提升护理实习生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吴卫群,卢红霞,邓 蕾. 服务性学习模式在皮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06):12―13.
[2]胡蕙芳.大学实践教学的服务性学习模式探索[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03):97―100.
[3]张巧玲,杨金友.服务性学习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2).
[关键词] 责任制教学;护理;实习护生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5(c)-0147-03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teaching mode on the teaching of nursing students
CHEN Cai-qing TAN Zhang-hong WU Hui-ping
Nursing Department,Zengche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1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teaching mode on the teaching of nursing students,and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nursing stud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1 nursing stud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4 to November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functional teaching mod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teaching mode.The clinical knowledge and self evalu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heoretical examination,clinical practice,medical records,nursing patient communication,disease assessment and the total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graduate from depar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Responsibility system teaching;Nursing;Nursing students
实习阶段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临床思维及操作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培养护生临床基础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转化的必要阶段,但临床上工作繁琐复杂,如何进行护生实习带教应成为护生培养的重点[1-2]。护生实习教学应遵循系统化、科学化、实用化的原则,通过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护生自身综合能力及岗前适应能力[3-4]。此外,护生实习教学应重点关注临床实践操作,并及时联系基础理论知识,才能使护生养成规范、科学、实用的临床习惯[5]。责任制教学是我院护生实习期间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方式之一,通过有经验的护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教学,不仅优化了护理工作体系,还提高了护生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与骨科实习轮转的护生81例,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至神经内科实习轮转的护生作为观察组,共41例,年龄19~22岁,平均(20.14±1.23)岁;学历分布中专10例,大专31例。选择同期至骨科实习轮转的护生作为对照组,共40例,年龄19~23岁,平均(20.16±1.25)岁;学历分布中专15例,大专25例。两组的年龄及学历分布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1.2.1 功能制教学模式 对照组护生接受功能制教学模式,具体操作为:由护理部指定具有临床经验的护师进行带教,并对带教护师进行岗前培训,护生轮转至科室后由指定护师进行带教。护生参与临床护理具体工作,且无需负责分管床位,护生参与全科患者的日常护理、治疗及健康宣教等具体工作。每日转轮不同班次,排班顺序依据相关科室安排具体排班。
1.2.2 责任制护理教学模式 观察组护生接受责任制护理教学模式,具体操作为:由护理部指定具有临床经验的护师进行带教,并同对照组护师一同接受岗前培训。护生进入科室轮转实习后,由指定教员进行一对一责任制教学,即护生负责带教老师所管床位,并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健康宣教、日常护理、临床治疗、出院指导等相关工作,护生实习班次安排同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应在每日护理工作中对护生进行讲解,并示范操作,在交接班时指导护生并提出临床问题,带教老师充分制定每周带教计划,上报护理部。带教计划中涉及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巧、护患沟通能力等多方面内容,具体方法为:①每日指导护生进行操作,按照不同患者护理级别的不同,首先对护生进行理论讲解,随后对护生进行示范指导,随后由护生进行操作,带教老师指出不足及提高改进的方法,着重指出重点问题。②重点扩展护生临床操作思维,培养护生无菌意识、护患沟通能力及病情评估与观察能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指导护生进行病情评估与观察,按照病情变化及需要及时报告主管医师,并每日做好相关护理内容记录工作。遇到临床上难以解决的问题,带教老师应充分给予护生学习空间,指导护生按照循证医学思维进行文献查阅解决实际问题。③带教突出专科重点护理内容。带教老师不仅指导护生进行日常护理工作,还应指导护生专科临床基础知识,如神经内科护生轮转期间应掌握肌力判定、疼痛评估、康复功能锻炼技巧及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培训等。
1.3 评价指标
对轮转护生出科后进行综合能力考核,由护理部统一组织相关科室护师进行试卷命题及指定临床操作内容,考核内容依据最新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制定。考核内容最后加权分为:理论考核20分,临床操作20分,病历书写20分,护患沟通20分,病情评估20分,共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实习掌握程度越高。比较两组护生自我实习评价得分,自我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操作技能、护患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每个选项分为1~5分,得分越高表示认同感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出科考试成绩的比较
观察组护生理论考核、临床操作、病历书写等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出科考试成绩的比较(分,x±s)
2.2 两组护生自我实习评价的比较
观察组护生对自我实习评价得分均比对照组得分高(P
表2 两组护生自我实习评价的比较(分,x±s)
3 讨论
传统的功能制教学模式,是被动的输出知识限制了护生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身学习的潜能,教学效果往往不佳[6]。护生在实习阶段,理论知识缺乏系统归纳,掌握的临床技能与知识较零散,只能应对较为简单的临床护理工作,但对病情较为复杂、护理工作较繁琐时便束手无策,功能制教学是护生机械地按照带教老师的指导进行具体操作,护生缺乏科学、规范的指导[7]。
本研究对比观察责任制教学与功能制教学在临床护生实习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操作成绩、病历书写成绩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责任制教学的优势体现在:①提高了护生的临床理论知识及技能[8-9]。责任制教学通过固定床位患者护理,要求护生了解患者病情及相关护理工作,护生可通过带教老师的指导将临床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操作,同时老师的不断提问可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护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及时梳理,形成系统化的临床思维。②提高了护生的病情观察、病历书写能力[10-12]。传统的功能制教学,护生参与全科的护理工作,没有重点关注具体患者的病情,而责任制教学通过具体床位分配,要求护生依据自身理论知识及老师临床经验及时判断患者病情,通过对病情的系统认识,达到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医疗程序的了解及用药指导的相关内容,综合全方位地丰富了护生的临床能力。③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13-14]。责任制教学要求护生随着带教老师进行日常查房、交班及护理工作,护生在老师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较容易掌握护患沟通技巧,不仅有利于护生的实习教学,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④提高护生自我认同感[15]。本研究观察组护生对自我评价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责任制教学使护生更好地参与护理工作,护生与带教老师共同负责固定床位患者的护理工作,增强了护生的参与感,有利于最大程度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责任制教学模式采用一对一教学模式,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同时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护生能及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护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答,而传统的功能制教学护生过于依赖带教老师,遇到问题时缺乏主观能动性。
但责任制教学模式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即责任制教学要求带教老师素质较高,不仅精通护理工作,还需要科学、规范及系统化的基础理论知识,需要组织带教老师进行系统的培训[16]。此外,责任制教学还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只有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才能构建合理的考核、结构优化的教学体系。总之,责任制教学可以提高护生实习效果,提高其临床理论知识及技能,提高护生自我认同感,值得临床护理教学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丹丹,杜国强.中职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3):156-157.
[2] 吴丽妹.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互动沟通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处方药,2016,14(1):116-118.
[3] 张优珍.护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培训,2016,32(1):57.
[4] 郑鸿.各层次护生实习前后对实习环境评价的对照研究[J].医药前沿,2015,5(9):43-45.
[5] 新华.护生临床实习带教管理的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9):244.
[6] 商临萍,邓媛丽,石美霞.责任制整体护理思维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7):2074-2076.
[7] 苏会港.小组责任制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引用[J].中文信息,2015,33(10):171.
[8] 向虹静.责任制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6):257-259.
[9] 岑俏丹,邱思,钟东影,等.责任制护理教学模式在实习护生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7):142-145.
[10] 董兰菊,宋杰丽,白艳玲,等.护生管床责任制教学模式的临床实践[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3):60-62.
[11] 费小琴.实习护生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探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3):107-108.
[12] 张风红,朱文婷,宋鹏丽,等.PBL教学结合责任制整体化护理在本科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4):78-79.
[13] 李清,范雪丽,顾娇娇,等.心内科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带教模式的效果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10):79-82.
[14] 荆文娟,罗碧如,黄燕.不同护理模式对妇产科临床教学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3):4059-4061.
[15] 杨丽侠,陈迎,张红梅.责任制护理带教的实践与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20):79-80.
[16] 王文娟.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实习生责任制带教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158.
1做好实习前准备
做好实习前准备工作,是提高实习质量的前提。为了帮助学生尽早适应临床工作环境和进入护士角色,我们除对常规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进行强化练习及考核外,还增加了有关素质和交流技巧等岗前教育方面的训练。
1·1职业素质训练:复习已学过的护理心理学、伦理学的有关知识,增加护理程序讲座,进行行为规范训练,组织学生讨论、思考在实习过程中如何将护士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逐步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1·2交流技巧训练:我们认识到沟通对人、对生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入的。为此,我们特意增加了有关沟通方面知识的学习。教给学生与病人交谈时应注重运用心理、社会学原则,即应根据病人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社会角色等来组织不同的交谈内容;较好地运用沟通技巧与病人真诚交往,及时做好整体护理。并按照实习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人际关系让学生进行组合模拟练习。
2加强心理教育
了解学生各实习期的心态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提高实习质量的核心。护士生因年龄、接受能力、家庭教养、性格特征等气质的不同,在各实习期的心态也不尽相同。
2·1实习初期心理:以期待心理为主。迫切期待一个技术高、态度好的老师带教。我们要求带教老师做到仪表端庄,对学生和病人和蔼可亲,对工作认真负责;操作正规熟练、有条不紊;善于讲解、提问、有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大胆动手的能力;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关心并理解他们。
2·2实习中期心理:以尝试自我价值心理为主。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掌握了一些临床操作技能,基本熟悉了临床工作规律,业务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故欲尝试自我价值,希望能够独立操作。为此,我们给予适当鼓励,带教老师适时给予帮助、指导、提醒,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2.3实习后期心理:主要有以下两种:紧迫感:实习后期,大部分学生产生了紧迫感。对学生的积极性,带教老师给予适时鼓励,并注意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忧虑及厌倦心理:实习就要结束,学生注意力转移到复习功课,或自主联系就业单位,易出现纪律松懈现象。我们采取加强实习纪律的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就业观念给予适时的引导,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积极做好毕业前相应思想工作,让学生圆满完成毕业实习及备考工作。
3注重能力培养
活跃实习过程,注重能力培养,是提高实习质量的关键。
3·1合理安排实习时间:我们将全部实习时间(42周)分为四大阶段,采用轮回实习方式。这样既可保证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熟悉、掌握各科基础护理技术和操作,同时又有较多机会深入了解病人、领会并探索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的概念。每科实习结束,由学生写出自我鉴定,再由护士长、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工作表现、职业道德、劳动纪律、操作能力、尊敬师长和团结互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填写实习鉴定,成绩按优、良、中、差记入实习手册。同时进行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出科考试。实习成绩记入学生档案,与毕业后的就业去向挂钩。因此,学生实习期间多能工作努力、认真负责,表现积极。
3·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培养学生逐步具备护士应有的观察病人、信息获取和运用、分析、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求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能写好病情报告、护理计划和护理病历。请带教老师组织病历讨论、教学查房、上课等。我们还经常召开实习生座谈会,征求他们对实习安排、带教等诸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带教方法。这些做法调动了实习生们的智慧,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施展,实习的效果大有提高。
4加强组织纪律性
为确保实习质量,便于管理,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学生实习期间给予经常性的教育和督查。同时,根据实习生德、勤、能、绩评选出“优秀实习生”在毕业典礼上予以表彰和奖励,以激励后进。
5小结
【关键词】 毕业实习;质量控制 ;护理本科;妇产科
【中图分类号】R59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39-02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生在各个临床科室轮转期间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护理教学的质量[1] ,特别是妇产科护理学,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由于护理实践本身的复杂性、社会性、决定了它是一种对综合素质、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然而目前的护理实习教学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述[2]。面对我省护理本科教育起步较晚,有许多地方亟待改善的状况,建立一种适合护理临床实践的模式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现将本人对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02级、2003级2年进入我院实习的护理学院本科实习女生共计4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20002级的护理学生20人列为对照组,将2003级的护理学生20人列为实验组,两组均按照护理学院的实习手册轮转要求进行妇科、产科、产房的轮转实习。两组护生在教育程度,年龄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择:实验组实行创新妇产科护理学临床带教方式,允许实习生根据带教老师的“个人带教档案”(主要包括带教能力,以往带教情况,业绩情况等)选择带教老师。对照组由总带教老师随机分配带教老师。
1.2.2 实习学生的安排:实验组护生由实验组带教老师按照创新带教方式进行临床实习;对照组由对照组带教老师按照实习手册要求安排临床实习。
1.2.3 教学方法的创新
上一篇:实习幼儿教师自我报告范文 下一篇:工程管理实习自我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