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锻炼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3-11-13 17:35:18

对体育锻炼的看法

对体育锻炼的看法篇1

关键词 老年人 体育锻炼 动机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女性50周岁以上,男性60周岁以上。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老年人体育锻炼有关信息和资料。(2)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50人,发放50份问卷,调查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3)访谈法。了解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实际情况。通过访谈收集相关问题看法和建议。(4)数据统计法。

2 结果分析

2.1 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

随中国人口老龄化到来,老年人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更多的目光投向老年人生活质量问题,所以研究老年体育与健康有重要社会价值。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也就成了社会普遍关注问题。本文研究内容:一,针对部分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比例、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场所、运动项目、参加锻炼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等;二,研究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老年人通过参加太极拳、传统养生功法、健身操、小球类、健身舞蹈等项目的身心感受,锻炼前后各项身体和心理反应等情况,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反应健身锻炼对老年人影响。

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时,通过适宜的运动量和强度,持之以恒,使体育锻炼既是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过程,又是延缓衰老的有效手段。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普遍很高,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己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公园、公路或街道空地都是老年人体育锻炼场所,长走、健身操、舞蹈、球类等是常选项目,增强体质作为锻炼的主要目的得到广泛认可,老年人的健身意识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2.2 老年人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和参与情况

从整体看,老年人选择锻炼的内容丰富,既包括适合高龄老年人的传统项目,也包括年龄较轻的老年人偏爱的一些流行健身项目,如健美操、瑜伽等。从选择项目特点看,他们对所选项目的技术性因素并不苛求,更多的是追求其健身因素,主要是以提高心肺功能为主的有氧代谢全身运动项目。从开展可行性看,这些项目易于开展,受场地、器材限制的影响较小(根据本研究需要,研究对象女是50周岁以上,男60周岁以上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

通过调查分析,老年人偏爱的项目依次为:广场交谊舞、慢跑、门球、快走、球类、武术等。可见,在健身内容和项目上没有很明显不同,相当多的老年人喜好是相同的。老年人在参与体育锻炼时,容易对团体压力产生遵从反应,也易产生移情现象,常以二三人结群方式参与体育活动,在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选择上,更倾向富于合作性而非竞争性的体育运动。

通过调查还发现,老年人首选的是小群体一起锻炼形式占90%,选择个人锻炼形式占10%。其中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的占60%,与家人一起锻炼占30%,个人锻炼占10%。由此可见,老年人活动形式多为结群,偏爱一起参与锻炼的形式。

2.3 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动机分析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达到强身健体目的,保持机体良好状态,而且通过群体内部人际交流、互动及社会参与,还可以在群体归属感中减轻由于社会角色失落引起的精神上的失落与紧张,提高心理健康程度。这种在群体锻炼中得到的身心健康的感受,是促使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影响因素。

根据调查,以健身和丰富生活为目的的锻炼占总百分比一半,然后是防止衰老,大部分为女性,接着分别是以增强体质、塑形、康复和社交为目的的体育锻炼。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动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动机是驱使和诱发某种行为的直接原因。体育锻炼行为是体育锻炼动机这个内在过程的结果。如有人进行体育锻炼能使自己感到满意,体验到满意就是他的动机;有人进行体育锻炼是为自己动作做的灵活美观而产生美感;有人是为表现自己的勇敢;有人是为使自己变得更强壮。

2.4 老年人对体育锻炼态度

对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态度调查结果表明: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50%,非常愿意参加锻炼的30%,不太愿意参加锻炼的20%。说明,大部分老年人都是比较热衷于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目前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越来越多。

有极少部分老年人对参与体育锻炼热情不高,好多都是被朋友一起叫上的。通过与那些热情不太高的老年人聊天,发现中年老年人抱怨工作忙,家务负担重等等,每天的工作使他们感觉很疲劳。还有些人不参与锻炼是由于不知道选择什么锻炼项目。所以应加强体育锻炼知识和健身方法宣传,并鼓励老年人主动自觉学习和积累科学健身知识。

2.5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频率

运动频率指每周锻炼次数。每周适宜的运动次数,理论上讲,不造成疲劳积累并能形成超量恢复的运动频率才是最理想的,一般认为每周锻炼次数为3~5次较合适。

调查显示: 20%老年人选择一天一次,而一周3次以上参与者是45%,35%老年人经常,但没有规律和从未参与过体育锻炼活动。可见,一周3次以上参与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占大多数。研究表明,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少,每周锻炼频度低,主要是与受调查者中多数老年人受的文化教育高低有关。有规律的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老年人体质,促进躯体健康,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也有非常显著影响,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在自主生活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明显高于一般参加体育锻炼人群。

通过调查还显示:25%和45%的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年限1年以内和1~5年。10%的人坚持锻炼6~10年。此外,10%人的体育锻炼年限10年以上。还有10%的不从事体育锻炼。可见,老年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年限集中在1~5年,另外,越来越多新人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

3 结论

对体育锻炼的看法篇2

关键词:高校体育;女大学生;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04-02

高校女大学生正在处于青年前期,他们除了具备青年大学生的一些共性特征,她们还有着十分特殊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特点。由于女同学生理的特征所在,她们的行为以及健康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女同学在学校期间所表现出来的体育态度将会对以后工作、生活中能否坚持锻炼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笔者从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体育锻炼出发,对女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进而对大学体育教育模式进行调整,推动女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并建立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对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挑选吉林市在校的大学女生选出500名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对一些关于锻炼与体质、性格焦虑有关的材料、杂志、报刊、书籍进行搜集,获取大量、有力的理论依据。②、问卷调查法:对在校的女大学生发放关于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以及对体育运动项目调查的问卷,调查500人,发放500份问卷,回收500份。其中18份问卷属于无效,有效问卷为482份,有效率为96.4%。

2、研究结果及分析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我们看到女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比较重要和重要的所占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分别占到了42.5%和48.6%,从这个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当代的女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对体育锻炼也有着较高的需求,从数据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女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是无关紧要、不重要的,这两个比例占到了3.5%和2.4%,从这个数据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女同学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刻的,这也就提醒了我们要在主观上提升女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

(1)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女大学生对体育认识的偏差。

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物质生活的水平已经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理念之一,中小学对于升学率的看重也使得学校对于体育课的轻视,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即使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即使想参加体育锻炼也没有合理的时间和适合自己的项目。这些因素对女生的影响最大,是调查问卷中83%以上的女生不去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

(2)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强度、时间的偏差。

在500份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搞笑大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强度和时间上都有着很大的偏差:频率在每周1―2次的占到了60%,时间在半小时左右的占到了93%,锻炼的强度一般都是在身体刚刚出汗为止。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每周参加1―2次的女生要高于爱好体育锻炼的女生。来自于农村的女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较低,甚至会出现一部分的抵触情绪,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与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是成正比的,同时也反映出了物质条件对于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3)女大学生喜欢参加的体育项目和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女大学生喜欢参加的体育项目多余锻炼形体美、具有较强的韵律节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并不发生身体接触的体育项目;但是女大学生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却呈现出了另外的一番景象,如:慢跑、羽毛球、排球、篮球、健美操等。这两者出现如此大的反差,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①参加的体育锻炼与个人的经济水平有很大的关系。②体育器材的限制使得学生只能选择诸如篮球、羽毛球这些项目。③体育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行,一些学校师资力量存在不足,无法对学生形成系统的辅导和教学。这些原因造成了女大学生即使想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但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只能选择诸如慢跑这些项目进行体育锻炼。

二、改善建议

针对此类问题,我们应该根据女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去举办一些讲座,邀请一些专家和运动医学医生来举办一些专题的讲座,让学大学生通过专题讲座来了解体育锻炼的益处。在大学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女学生自身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合理的安排课程,让女大学生可以正确处理和认识文化课程和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体育锻炼并不会成为学习文化课程的阻力,相反会成为学生增强体质、使得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文化课程的学习效果。学校也要在合理的情况下投入资金,增加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改进:

教师要加强女大学生的卫生保健知识,让大学生可以正确处理好在青春期的变化与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安排一些具有娱乐性和益智性的体育项目让女同学们选择。

应根据女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教师应该利用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和难度,从而激发同学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得女同学既满足锻炼的同时,也养成平日进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提升自己教学能力,使教学方式和手段丰富化;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公平、民主的对待每一位同学,使同学们在一个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进行体育锻炼。

目前,我国高校的女大学生普遍存在对体育锻炼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进行体育锻炼的频率、强度、和时间都有一定的偏差。女大学生参加的体育锻炼往往都是根据女性的生理、心里特点来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体育项目。但是由于我国的体育教学赛设施和环境等元素的影响,使得实际情况与理想化目标有着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科学得方法,来进行改善,根据女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科学的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 王发昌 培养高校大学生体育健身习惯的方法研究[J]-运动精品(学术版) 2013(6)

[2] 关彦莉 浅谈高校女子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对策[J]-体育时空 2013(24)

[3] 李志鸿,胡仲秋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女生教学方法的探讨[J]-考试周刊 2013(88)

[4] 崔贺成 提高大学女生参与体育课积极性的行动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5)

对体育锻炼的看法篇3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健身动因 锻炼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职工肩负着教学、科研双重任务,工作负荷增大,需要有健康的身体作为保证。健康的体质、充沛体力是教职工工作、学习基础。近年来,高校教职工体育锻炼情况有了较大变化,本文就目前高校教职工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目的是为增强高校教职工体质、减少疾病,提出相应的指导与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沈阳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参加体育锻炼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需要,查阅了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对沈阳工程学院体育委员会主任、工会主席、体育部主任、教授8人进行了访谈,制定了沈阳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工体育活动现状调查问卷。

1.2.3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在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建议的基础上,根据先期资料查询,了解到高校教师体育锻炼活动情况,遵循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设计了《沈阳工程学院教职工体育锻炼现状调查表》。并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得出结论问卷是有效和可信的。本调查对全院教职工发放问卷1150份,回收1136份,回收率98.7%,其中有效卷1078 份,有效率93.7 %。

1.2.4 数据统计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所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

2.1.1 高校教职工对健康的认知度

认知态度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某一方面,所持有稳定的心理反应和状态。沈阳工程学院教职工对健康的自我认知度和自我评价,能够反映出教职工自我健康认知情况。表1可看出,教职工对健康概念有明确的认识。我们认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都有良好的状态。调查人中对健康评价应以身体强壮占10.4%、心情愉快占12.9%,而大部分教职工认为身体良好,处于无疾病干扰状态为健康评价标准,说明教职工对健康认知度评价标准不是很高。

2.1.2 高校教职工余暇时间

教职工工作之外的余暇时间,能够反映出他们生活方式和状态。选择读书、上网、看电视的比例较高,这种生活方式基本处于静态活动,对教职工健康并没起到良好影响。而选择锻炼的教职工男女比例差别较大,说明男教职工参与锻炼意识较强,而女教职工数据反映出家务较忙,辅导孩子学习任务较重,是影响她们参与锻炼的主要原因。

2.1.3 高校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目的是决定行为的重要因素,教职工健身目的是体育锻炼行为的核心。表2调查数据显示,有61.9%教职工参与锻炼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说明教职工对健身功能认识较高。认为锻炼能起到休闲娱乐、调节情绪的目的,是一种主动性调整方式,通过锻炼来舒缓工作压力,使锻炼功效更具有了广泛性。有33.6%教职工意识到,通过锻炼可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9.3%教职工注重形体美,将锻炼作为减肥的手段。

2.1.4 高校教职工体育锻炼活动场所

2006年学院通过搬迁求发展,使新建校区体育设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体育场馆现代化。教职工工作区内锻炼场地明显改善。从数据显示可以看出,选择校内场馆和校其它场馆的教职工占大多数,分别是30.4%和20.7%,两者数据相加达到51.1%比例相对较高。部分教职工选择在公园进行晨练,下班后在社区和家里进行锻炼。

2.1.5 高校教职工体育锻炼方式

高校教职工从事锻炼方式中,(1)与同事一起锻炼方式比例较高,这是由于新校区提供了现代化体育设施,是结伴参与锻炼主要原因。(2)女教职工与家人一起进行锻炼作为主要形式,表明了她们对家庭成员健康有较强责任感。

2.1.6 高校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男女教职工在选择运动项目排在前五位的基本相同,即羽毛球、游泳、步行、乒乓球、篮球(男)、健美操(女);这些项目特点是:健身性强、竞技性强、娱乐性强。说明校园体育设施,能够满足他们锻炼需求。

2.1.7 高校教职工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

(1)高校教职工体育锻炼的频率。锻炼频率直接反映了教职工锻炼效果。表3调查结果显示锻炼频率在三次以上的占27.3%,五次以上占7.8%,这些教职工能够保证锻炼次数,锻炼效果显著。频率在两次以下占31.6%,处于无规律占33.3%的,这些教职工由于锻炼次数偏低,锻炼效果会受到影响。

(2)高校教职工体育锻炼的时间。数据显示,教职工每次锻炼时间,能够反映出锻炼强度、密度,合理的锻炼时间,对锻炼效果起到重要作用,30min以下/次的活动时间较短,可能影响锻炼效果,30~60 min/次的锻炼比较时间适宜,60 min以上/次,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疲劳,可能会影响到工作。

2.2 影响高校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1.因工作忙没时间参加锻炼占46.5%,因家务事繁杂,影响锻炼占18.2%,这说明工作忙,家庭负担重是高校教职工放弃锻炼主要原因。2.有19.5%教职工惰性较强,锻炼意识不够,是影响参加锻炼又一原因。3.由于缺少场地、缺乏专业教师指导,缺少运动伙伴,也是影响高校教职工锻炼的原因。

3 结论

(1)对健康认知标准的不同,决定了对健康认知程度的差异。多数教职工认为将身体强壮、心情愉快,作为健康评价标准是非常正确的;少数人认为无疾病干扰、身体处于良好状态为健康评判标准,这种认知程度是明显偏低。(2)目前在高校教职工群体中,在余暇时间里是以看书、上网、辅导孩子为主,这就造成了教职工休息处于静态状态,而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教职工,采用身体锻炼积极的休息方式,是难能可贵的。(3)高校教职工参与锻炼的主要动机可分为,强身健体、休闲娱乐、调节情绪、防病治病四个层次,我们认为应将防病治病、调节情绪作为锻炼的主要动因。(4)目前我院校园体育场地和设施成倍增长,吸引越来越多的教职工主动参与锻炼活动。从教职工喜爱的项目调查中看出,位居前五项的项目,有四项是校园体育设施能够满足教职工锻炼的需求。(5)我院教职工的锻炼频率比率显示,大多数教职工锻炼频率为2次以下或无规律,说明教师锻炼带来的健康效果不是很好。

4 建议

(1)加强体育健身运动的宣传:建立学院健身网站,为教职工提供科学的锻炼运动处方,强化教职工树立“你运动、你健康、你快乐”的健身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锻炼的认识。(2)加强工会组织作用:工会应经常组织多种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激发教职工锻炼兴趣,从而让教职工余暇时间锻炼,成为一种强身健体、舒缓工作压力的重要生活方式。(3)医学体检与健康体测相结合:高校有关部门要时时关注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将医学体检和健康体测相结合,并及时反馈每位教职工的健康信息。(4)在高校中成立健康指导小组:由工会牵头、校医院、体育部共同建立锻炼指导小组。每周开展一次运动健身咨询活动。及时提供先进、科学的锻炼方法,使更多高校教职工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从事身体健身活动。

对体育锻炼的看法篇4

关键词 中职类学校 学生 课余体育锻炼 调查

中图分类号:G401 文献标识码:A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堂体育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还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品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即将踏入社会的中职学校学生体育习惯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更具意义。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丹东市民族学校、丹东市技师学院、丹东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丹东市文化艺术学校、丹东市旅游学校等五所中职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各校随机抽取50人;男、女生各25人。

2、研究方法。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教师访谈、数据统计等方法,对以上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5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为91.7。男生129份、女生145份。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开展必要性的调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对课余体育锻炼的思想认识程度,从调查结果(表1)来看,男生认为“很有必要”(41.1%)和“有必要”(52.7%)的比例和女生(30.3%、58.6%)基本相差不大。从总体来看,选择“很有必要”和“有必要”开展的占总调查人数的91.2%,认为“没有必要”开展的占8.8%。这一结果表明8.8%的学生认为中职学校没有必要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活动,主要原因是由于部分学生体质较弱,缺乏锻炼,还未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不经常参与课余锻炼活动,日久天长,对课余体育锻炼产生恐惧心理,远离运动场,认为课余体育锻炼是身体条件较好学生的专利。

表1 学生对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活动必要性的调查表

2、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行为科学告诉我们:“人的各种活动无不与其动机、兴趣等心理有关”。而人从事活动的兴趣和动机的基础是他们的需求;没有需求就不可能产生兴趣和动机。通过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是否感兴趣和有无必要的调查,了解他们对课余体育锻炼的认识。

调查发现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最主要的动机排序是:强身健体;自我磨练;调节压力;结交朋友;丰富生活等。 (见表2)

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排序可以看出他们的参与动机是丰富多采的、追求的目的是多样化的。作为学校体育职能部门应根据学生动机特点,开展益于学生健身、健心,提高学生兴趣和运动技能课余体育锻炼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反映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进行健身、健心的机率,关系着学生能否通过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从表4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接受调查的 274人中每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87人,占31.8%;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110人,占40.2%;锻炼时间在一小时以上的77人,占28.1%。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基本没有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有87人,占31.7%,他们大多只是课间偶尔活动。

3、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很多(见表7),但场地器材不足是影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有35.4%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条件无法满足其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要求。纠其原因:首先是多年来各高校扩招,中职学校受挤压,不被重视;有的甚至生存受到威胁,无法投入更多的物力、财力;而体育场地、器材等条件原本就落后,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校园体育文化是通过一定的氛围与环境 ,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个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进而实现对精神、心灵的塑造。而创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加大体育教师的组织指导力度也是不可或缺的。有17.9%的同学认为校园的体育文化氛围直接影响到他们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有17.2%的同学认为学校的组织、教师的指导更有利于他们参加课余体育锻炼。

表3 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大部分中职学生对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有兴趣,动机也端正。部分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过程中存在着自卑心理。尚有7.6%的同学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2)学校在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经费投入方面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余体育锻炼的全面、深入、健康开展。(3)各校对于课余体育锻炼的管理较为松散,缺乏专门指导。(4)影响显示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很多,但场地、器材条件是首要因素。

(二)建议。

(1)提高学生对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认识,激发他们的锻炼热情。(2)机动灵活地开展课余体育锻炼,吸引学生广泛参与。(3)加强组织管理,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

(作者单位:丹东市文化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邹师.大学生余暇体育行为与健身模式类型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1,(3):56-59

[2]程小虎,等.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特点的调查研究[J].体育与科学,1998(1):55-58

对体育锻炼的看法篇5

农村体育事业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体育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总体上看,农村体育还是较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体育文化的需求。因此,有不少学者对农村体育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村体育现状的研究

由于经济滞后,农村体育工作起点低,认识不足,体育场地设施不足,服务功能难以发挥,体育经费投资不足,体育人口少,社会体育指导员更少;体育意识淡漠,体育场地器材匮乏,缺乏组织机构及健身指导员;意识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民居住分散流动人口多,基层体育主管部门的权限被消弱,体育组织机构不健全,农民文化素质的差距等是制约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1.2农村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在体育运动发展战略上,国内李会增、王园园、王晓玲、周信得、叶木华等专家在农村体育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农村体育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上述研究结果并不能全面的反映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在农村建设中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笼统性,不同地区农村体育开展存在不同情况。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以湖南省衡阳市、长沙市、怀化市、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特征为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Internet、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查阅近十年有关农村体育、新农村体育、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和书籍,为分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调查法

2.2.2.1问卷调查法

设计《农村体育活动特征研究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首先从长沙市、衡阳市、怀化市抽取宁乡县、衡阳县、祁东县、辰溪县、中方县,再依次从几个县抽取玉潭镇、金洲乡、西渡镇、界牌镇、洪桥镇、风石堰镇、田湾乡、花桥镇等,并向每个镇的农村居民随机各发放问卷150份,共计问卷1200份,回收1052份,回收率为87.7%,其中有效问卷为472份,问卷有效率为89.7%。效度检验选取了6位专家,对调查问卷做了效度评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调查问卷能反映所要研究内容,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随机选取农村居民100人,半个月后再次发放问卷,结果证明具有较高的信度。

2.2.2.2访谈法通过与居民交谈,与政府主管体育领导交谈了解本地农村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的情况。

2.2.3数理统计法根据发放问卷得来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2.4逻辑分析法对文献及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并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特征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在944份有效问卷中,参加体育锻炼的有442人,占调查人数的47%。从性别来看参加体育锻炼的男性有292人,占锻炼总人数的66.1%,参加体育锻炼的女性有150人,占锻炼总人数的33.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从年龄来看,20岁以下参加体育锻炼占28.1%,21—35岁的占16.7%,35—55岁的12.2%,56以上的占43.0%。

3.1.1体育动机的多元性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防病治病、消遣娱乐、提高运动能力,他们分别是67.2%、53.8%、55.3%、55.57%。可见农村居民活动动机向多元化发展。从性别看,男性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明显大于女性。男性动机主要为强身健体和提高运动能力;女性动机主是减肥和陪同小孩;从年龄段来看,各年龄段参与锻炼动机呈现一定的差异。老年人的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防御治病,其主要原因是这部分人群不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有大量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且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素质下降。中年人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放松,因为这部分人群工作压力大,想通过放松来缓解自己的压力。青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则主要为提高运动能力,挑战自我。

3.1.2锻炼时间的不稳定性

问卷将农村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段分为早上(06:00—08:00)、上午(08:00—11:00)、中午(11:00—13:00)、下午(13:00—18:00)、晚上(18:00—21:00)。其中,选择早上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占总人数的38.9%,这其中主要人群为老年人,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是家中主要劳动力。选择上午和下午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也分别占到总人数的28.6%和25.8%,这部分人群主要是50岁以下的家中主要劳动力,只有当忙完弄做活的时候才有时间进行体育活动。而有32.4%的人群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选择在晚上,究其原因是农村居民在忙完了白天工作后,只有晚上才有时间进行锻炼。由此可知,农村居民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上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

3.1.3锻炼场所的随意性

农村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由于受资金、时间、天气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相对较为集中,主要是:自家庭院,单位或学校操场,公路旁,他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471%、39.3%和30.7%。选择田间和公园锻炼的比例也占到了23.5%和12.5%,而选择体育健身俱乐部进行体育锻炼的比例还不到1%。由此可知,农村居民在参加锻炼所选择的场所上表现出随意性的特征。

3.1.4锻炼内容的传统性

进行体育锻炼场地的集中性也制约着农村居民进行运动项目相对较为集中,主要包括:跑步或散步、传统体育与民间体育、游泳、各种球类。通过分析回收的有效问卷可知:农村居民参加跑步或散步的比例占32.1%;武术的比例占16.3%;民间体育的比例占19.4%;游泳的占10.4%。.可见农村居民选择体育锻炼项目体育设施的没什么要求。“其他”选项,达到14.9%,这说明农村体育活动内容还有较大的空间.

3.1.5体育锻炼的季节性

农村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也有季节性,主要集中在夏季和冬季,其中选择夏季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9.4%,选择冬季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39.4%;而选择春季和秋季锻炼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17.9%和13.3%。其主要原因春季和秋季属于农耕和收获的季节,因此在这两个季节锻炼的人群相对较少;选择冬季锻炼的比例最大,其主要原因外出务工人群回乡,农活减少,空闲时间增多。

3.1.6锻炼形式的自发性

农村居民的居住性特点决定了其进行体育锻炼的组织性为自发,同伴的选择为亲朋好友。其中,选择和朋友一起去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8.3%,一个人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1.5%,这两种形式进行体育锻炼往往是在没有组织的情况下盲目的进行。通过学校或村组织进行体育锻炼的比例只有9.9%,由此可知,农村居民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缺乏居委会或村组织进行组织锻炼,从而影响了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2制约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的因素分析

3.2.1农村居民的体育意识淡薄

村民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不高,农民体育健身意识相对薄弱,对参与体育健身抱无所谓态度的村民还不少。他们选择增进健康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吃药、补充营养、吃保健品等方式来增加体质。通过对农村居民的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调查中发现,仅有31%的居民表示劳动之余有必要进行体育锻炼。超过50%的人则认为“天天劳动,无需运动,干活都没时间,哪有时间去运动”,这样的思想的的确确称得上根深蒂固。其次他们认为劳动等同于锻炼,不需要进行体育锻炼。

3.2.2体育场地设施短缺

从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来看,大部分人选择了自家庭院和马路旁,由此一方面反映出农村居民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没有足够的场地设施可用,另一方面反映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程度不够。从当前的情况看,农村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短缺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解决。这就需要扩大社区内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居民开放的程度,增加现有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目前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

3.2.3体育组织管理缺失

农村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缺少健全的组织机构,合理的管理人员,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缺乏专业指导、理论知识的匮乏和政府的引导不利是体育活动在农民没有广泛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少县(区)和乡(镇)撤销了体育部门,而将其置于门下或与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等合并重组,基层体育管理部门职能的弱化将直接导致对包括农村体育在内的公共体育事业投入力度的减弱。这成为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3.3提高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的措施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保障全体农村居民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引导农村居民树立健康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加大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大力开展简单方便实用的、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集群众性、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简易性于一体的体育活动;根据农村居民自身的特点,开展一些个人项目为主(如跑步、跳远、单杠引体向上等),多人项目减员(如“三对三”篮球、“一对一”乒乓球、“五对五”足球等)等活动项目。积极创新、推广一些不受场地器材限制的、适合不同层次群众的、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他们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多元性,锻炼时间的不稳定性,锻炼场所的随意性,锻炼时间的季节性。

4.1.2制约农村体育活动的因素:农村居民意识淡薄,体育场地设施短缺,体育组织管理缺失。

4.1.3缺少健全的组织机构,合理的管理人员,农村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缺乏专业指导和政府的统一组织。

4.1.4提高农村居民活动措施:有组织农村居民定期体育活动,促使居民形成锻炼习惯,加强学校或单位的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合理利用并开发一些场地。

4.2建议

4.2.1针对目前农村居民体育观念差、体育意识不强的情况,各种传媒应加强对农村居民多介绍一些农民容易接受和能在田间地头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以开阔农村居民的眼界。

4.2.2活动场地和设施是开展农村体育的重要条件,扩建活动场所和增加设施,为农村体育提供基础保证。农村体育管理部门应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点的自然资源,利用天然优势,搞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

对体育锻炼的看法篇6

摘 要 根据文化程度、职业、个人收入的不同,把遵义市居民按不同序列、不同层级区别开来。通过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对遵义市不同层级的居民与其参加体育锻炼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得出遵义市不同层级的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方面与居民自身所处层级有很大关系的结果,并以此结果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应该采取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遵义市居民 社会分层 体育行为

体育锻炼作为人们增强体质、娱乐生活的有效手段,不仅能强健体魄,更能增进人们心理健康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在当代社会中,由于不同的客观条件决定了不同的人们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其生活质量也不尽相同,其中就包括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但是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在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益处是不公平的,这当中不少是由于相关体制存在的弊端以及主体自身的一些原因造成,其改进措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一、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

主要是体育参与态度、参与后的感受等方面。

(二)调查问卷法

以书面问卷的形式发放问卷,主要内容为体育参与的基本情况。发放对象为遵义市居民的各个层级。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3份,有效问卷480份。

(三)数理统计法

主要以Excel2010系统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二、遵义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与自身所处社会阶层关系的现状调查

(一)体育参与和文化程度

根据调查数据可以得出:遵义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次数与居民文化程度有关。其中每周都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主要集中在本科学历,占总人数的45.8%,人数最少的集中在高中及以下学历。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应该是本科生体育锻炼意识较强,并且业余时间比研究生多,而高中及以下学历则是由于生活压力或是体育锻炼意识不高造成。

(二)体育参与和职业

根据调查数据可以得出:遵义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受职业的影响,其中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大,但是可以看出1次及以下就有114人,对于青少年的身体发展要求,这样的锻炼频率较低;而工人和农民参加体育锻炼总人数最少,这样的结果是由他们的工作环境以及生活条件造成的。可以看出遵义市普通白领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少,说明普通白领体育锻炼意识很强,在全民健身视角下,这是非常好的一种社会现象。

(三)体育参与和月收入

由表1可以看出,遵义市居民月收入与参加体育锻炼次数有很大关系,其中参加次数最多的主要集中在月收入2000-8000元的人群,他们不但有稳定的经济基础,而且时间较8000元以上人群充裕;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最少。

三、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得出,遵义市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方面与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之间存在很大关系:

(一)遵义市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与自身接受教育多少有关,其中各个学历的人群在参加体育锻炼方面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本科以及大专学历,高中以以下人数太少;

(二)参加体育锻炼在人数上与职业上的分配上还算合理,但是可以看出参加次数不多,无论学生还是工人农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都太少,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

(三)参加体育锻炼次数以及人数最多的人群主要集中在2000-8000元,低于2000元的人群与接受教育有关,主要体现在身体锻炼意识不高上面,还有就是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月收入高于8000元的人群并没有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体育锻炼的平率,这主要是由于该人群没有过多的时间去锻炼。

四、建议

针对遵义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与职业、学历、收入的关系以及得出的结果,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教育,不能仅仅把这种意识强调放置于大学,要在中学,甚至小学期间就要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

(二)各种职场氛围的优化,比如通过经常开展职工体育比赛来增进职工间的感情,不仅能增强职工体质,还能给企业带来效益;村委会在农民体育锻炼方面应下重力,可以定期开展农民工业余体育活动。

(三)政府投入公共服务资金,加强城市社区、农村的体育设施,让没有经济基础的人群也能很容易地参加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 诸婷.山西省居民体育参与影响因素的二项逻辑回归分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1.

对体育锻炼的看法篇7

关键词:体育爱好者;现状;建议;习惯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36-02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强,促进个体社会化,体育将成为实现这一观念的桥梁和纽带。这些大大地影响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对体育的看法。体育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差异化的模式充分了解他们在体育活动方面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有助于锻炼习惯的养成和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且有助于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和确立终身体育的思想。目前,大学生中不乏对体育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对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认识,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浓厚,想从体育锻炼中学习和掌握一定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此调查试图说明当下大学生体育爱好者体育锻炼的现状和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从而提出如何使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果,增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学生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和锻炼习惯。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制定调查问卷,问卷采用随机发放形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有效回收率94%,然后运用execl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2、文献资料法

根据需要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爱好者的界定

按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学生每周课外锻炼次数不得少于2次,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1.5小时,本文按此标准来区分一个学生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二)我院体育爱好者体育锻炼现状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大一而言,有43.4%的学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56.6%的同学能坚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大二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是:50%的学生不常参加,50%的同学依然能坚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而大三情况不容乐观,66.7%的学生不常参加体育锻炼,33.3%的同学还坚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就大四的情况看,80%的学生不常参加体育锻炼,只有20%的同学还坚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调查结果表明,随年级的增长,学生锻炼的热情不断下降,锻炼的次数不断减少,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一大二保持较高的数值是因为体育课在一二年级仍未必修课,而大三体育必修课的停开导致了数值的迅速下滑,大四由于实习见习、毕业论文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开山体育锻炼的人寥寥无几。我院体育锻炼的总体情况是:41.5%的学生能够经常开展体育锻炼,而58.5%的学生并不经常开展体育锻炼。结果显示:我校的大部分学生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平常并不十分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氛围。

表1不同年级学生课外锻炼情况调查表

年级人数经常参加百分比/ %不参加百分比/ %一533056.62343.4二5025502550三451533.33066.7四408203280合计1887841.511058.5我院大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球类,大学生喜欢球类为主的原因:球类活动是一种具有多种精神的运动,代表的是一种不屈、顽强、不达目的誓不休的精神。而篮球成为球类活动的第一选择,在于其在中学阶段的教学比较普遍和场地较多,并且也是一种团队竞技运动,团队合作是球类活动的重要性质之一。团队间的配合极为重要比如传球,能充分体现相信你的队友的团队精神。

表2不同性别的学生所喜爱的体育锻炼的差异

目篮

球足

球乒乓

球网

球羽毛

球跑

步排

球跆拳

道健美

操舞

蹈其

他人

数男3351551243632593%35.55.416.15.412.94.33.26.43.22.15.4女201521388520151195%2.1015.82.113.78.48.45.321.115.811.6(三)不同性别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

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女生参加锻炼的比率(15.6%)明显低于男生(48.4%),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比男生差。绝大部分女生几乎不参加课外锻炼,其比例占到84.4%。而男生的情况相对女生来说是较好,不参加与锻炼的比例占到51.6%,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表3不同性别学生课外锻炼情况调查表

性别人数经常参加百分比/%不经常参加百分比/%男934548.44851.6女951515.68084.4学生所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男、女存存在的差异。从表三可见,男生更喜欢集体性的激烈对抗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这较符合男生爱交往、好斗的特点。而女生喜欢运动量小的个人项目,如乒乓球、舞蹈等,这也符合女性较文静的特点。目前场地设施的缺乏不能适应学生自我锻炼的要求,也是影响和制约学生体育爱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大投人固然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难的关键,但就目前的现状下,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必将大大缓解学生对场馆需求的压力。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和最高层次,应有自身的特点,而不应是中、小学体育课的延续和重复,其教学组织形式也应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开设多种多样的专项课、以及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各种培训班、兴趣班、俱乐部等,加强课外锻炼的辅导,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锻炼习惯的养成,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学生的锻炼情况

表4经常锻炼学生的运动项目

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跆拳道跑步男242164521女00231522表5不同性别喜欢的练习方式

性别对抗方式其他方式男405百分比/%88.911.1女114百分比/%73.326.7 在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45名男生和15名女生所选择的运动项目有所不同,男生都比较喜欢运动强度大的项目,女生喜欢运动强度稍微小一点的运动项目,从表5中可以看出他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大致是一样,都是对抗性运动项目,大部分的学生喜欢对抗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

在自己独自练习的情况下,需要注意力大量的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集中,当一个人学习运动技能时他的心里活动或意识总会指向和集中在一个对象上,这中紧张的注意集中状态需要大量的的心里准备,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心理疲劳,而对抗的练习方式是注意力不集中在练习项目的本身,而是集中在与对手的对抗,如何战胜对手上,所以大部分的学生比较喜欢对抗的练习方式。为此,建议高校应多选用对抗性教材,符合学生个体特点的需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外锻炼的自觉性。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和最高层次,应有自身的特点,其教学组织形式也应符合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开设多种多样的专项课、选项课和身体素质课以及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各种培训班、俱乐部等,加强课外锻炼的辅导,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锻炼习惯的养成。

不管个体差异,采用统一的教学要求与考核标准,不利于发挥教学主体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提高课外锻炼的自觉性。我们不能以运动员的标准来培养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以健身为锻炼目标,体育课的内容应符合他们课外锻炼的需要,把体育课变成健康快乐的体育课。

四、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大学生随年级的增长,锻炼的热情不断下降,锻炼的次数不断减少。大部分学生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平常并不十分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氛围。并且,女生参加锻炼的比率明显低于男生,且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中也存在明显的男女差异,男生更喜欢集体性的激烈对抗的项目,这较符合男生爱交往、好斗的特点,而女生喜欢运动量小的个人项目,但男女生都喜欢对抗的运动方式。

五、建议

(一)体育教学内容应多选择对抗性运动项目

由于我院男女生大多数都喜欢对抗的运动项目,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适当地向对抗性运动倾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体育教学的方式应以对抗方式为主

在体育课堂上老师应该留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主比赛,分组对抗的课堂练习方式,利用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堂的练习方式不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把许多难度高、技术复杂的竞技运动项目列人普通高校体育教材中,考核技术的掌握与否,学生则忙于应付考试,很被动的去学习这些运动技术,就会导致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三)完善校内体育场地设施,提高现有场地设施的利用率

我院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喜欢羽毛球新型的运动项目(比如跆拳道)在我院像跆拳道和羽毛球场地还是相当少,完善校内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器材对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有很大的帮助,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我院现有的场地设施很难适应学生的锻炼要求,这也是影响和制约学生体育爱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大投人固然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难的关键,但是在现实状况下,加强管理,提高现有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必将大大缓解投人不足的压力。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学院官方多组织一些体育赛事;或校内的社团及其他组织在学校内组织比赛校方应给予支持,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形成全民健身的氛围,带动我院校内体育锻炼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方新普.大学生体育爱好者个性特征与学习管理\[J\].体育与科学,1997,18(3):60-61.

对体育锻炼的看法篇8

【关键词】 在校研究生 体育锻炼 健康现状

21世纪社会是人才激烈竞争的社会,在社会竞争中既要有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更需要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研究生处在高等教育人才金字塔的塔尖, 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在投入国家建设中,拥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是完成任务的首要条件。虽然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然而研究生的整体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看,体育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还比较薄弱,研究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及体质状况不容乐观,体质呈下降趋势。这与研究生学习科研任务繁重,生活不规律、休闲娱乐少等因素不无关系,影响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对我校在校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研究生体育活动的有关情况,掌握其体育活动的特点与规律,目的在于了解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唤起人们对研究生体育锻炼的关注和重视, 推动研究生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和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山东大学在校研究生。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有关高校在校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状况与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的文件、书籍、论文。(2)问卷调查法,在老师指导下,小组成员自行设计对我校在校研究生的问卷,共100份。(3)访谈法,访谈了山东大学在校研究生10名,并获得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对结果进行了综合归纳处理。(4)数理统计法,对获取的数据用Excel2003进行了常规处理。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在校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比较强,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在受调查者中,大家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绝大多数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很有必要或者有必要,在调查者中仅有6人认为参不参加体育锻炼无所谓,只有2人认为没有必要参加体育锻炼。可见大家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身体健康状况并不理想。在100名受调查者中,身体状况为“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和“容易疲劳,精力不够”的受调查者基本上分别占了一半;平时的心理状况为“很健康,积极向上”和“总体抑郁,偶尔抑郁” 的受调查者也基本上分别占了一半。所以可以看出是有一定因素阻碍大家参加体育锻炼。从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调查研究显示,阻碍大家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相对比较集中,主要是两个,分别为科研任务重,没时间和自身惰性缺乏毅力。现在许多硕士学年由三年变成两年,让本就已经的很辛苦硕士研究生学习变得时间更紧,研究生们忙着去搞科研、做实验,根本没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目前在校的研究生少则2―3年,多则5―6年脱离了系统的体育教育,很多人的体育意识、习惯趋于淡化,靠“吃老本”去应付繁重的学习和工作。自身惰性、缺乏毅力,没有把搞科研的刻苦努力运用到参加体育锻炼中去也是阻碍研究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之一。

2.2 在校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男女相差比较大

在受调查查者中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男生、女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锻炼目的、运动项目、运动次数、运动时间上。在运动目的的一项调查中,有“减肥、健美”目的的男生仅有8人,女生却高达27人,超过受调查女生的一半,而且是男生数量的3倍之多。在调查者中选择“篮球、足球等集体性高强度运动”的男生为20人,而女生只有一人;相反在选择“健美操等健美类运动”的调查者中女生为10人,占受调查者的20%,而男生一名也没有;在一周锻炼次数的调查中,仅仅有两名男生基本不运动,而有10名女生选择了基本不运动这个选项,占了受调查女生的20%,竟然是男生数量的5倍。在每次锻炼时间的调查中,选择“每次一个小时以上”的女生仅为6人,占受调查女生的10%左右,而男生为10人,占了受调查男生的20%以上。

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男女本身对于体育锻炼的喜爱和渴求程度不同,男生大部分比较喜欢在业余时间参加体育运动,而女生则比较喜欢选择更安静的一些方式比如看书度过业余时间;二是,传统观念作祟,有人认为女生就应该文静,不能像男生一样肆无忌惮的做运动;三是,学校的相关锻炼设施不完全,像许多女生喜欢像健美操、瑜伽这样的运动,而学校却没有这样的场地供她们运动,这也是阻碍女生运动的一个原因之一;四是,女生本身的体力情况不如男生,这也导致她们不能像男生那样长时间大强度运动。

2.3 对于改善在校硕士研究生的体育参与现状的问题意见多而集中

针对在校硕士研究生的体育参与现状的问题大家对于学校的建议比较多,将近有半数的人认为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其他的还有为研究生开设体育课、学校多组织体育赛事和加强终身体育的宣传力度。分析原因可能是:一是,学校的体育设施确实不足,对于大家喜爱的羽毛球运动,不仅场地不够而且还要收费;对于女生喜爱的健美操、瑜伽等运动根本没有足够的适合的场地,这大大阻碍了大家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二是,不少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不重视,对研究生体育更是放任自流。主要表现为体育课仅为本科生开设,不对研究生开设;运动会仅仅是本科生的活动,研究生也不参与;体质测试也只是针对本科生。三是,目前对高校研究生体育现状和体质状况的研究只有零星的纯理论性的文章公开发表,而且往往是思考性、建议性、定性的研究,可操作性差,尚未见到对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和身心健康状况的全国性研究。四是,国家没有为研究生的参加体育锻炼建设提供一些资金性援助,很多学校因为资金问题不能很好地进行研究生体育锻炼工作。五是,在现行研究生培养教育的所有行政法规文件中,对研究生体育工作均没有明确规定和要求,开展研究生体育工作没有行政保证。

3 结论

(1)在校研究生大部分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的,认识到了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2)由于科研任务重缺乏时间和自身惰性、缺乏毅力等,在校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实施程度并不理想,研究生们的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和健康状况也并不容乐观。(3)在校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与性别有关系,男女有比较明显的区别。(4)为了改善在校研究生的参加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现状需要从研究生本身、学校、国家各个方面着手,对改善研究生的健康现状做出努力。

4 建议

4.1 为拥有健康的体魄高校硕士研究生要从自身做起

一是要充分重视体育锻炼对增强自身体质的重要作用;二是研究生要克服自身惰性,增强毅力,要把投入科研工作的吃苦耐劳精神运用到体育锻炼中;三是,不能以科研任务重为借口不参加体育锻炼,时间是挤出来的,为了拥有让自己受益一生的健康体魄要努力抽出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4.2 学校要为改善研究生健康现状把各方面落实到实处

学校应加强硕士研究生健康管理工作,建立硕士研究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高校体育工作者要加强硕士研究生体育工作的组织管理,做好体育锻炼的指导工作;高校有关部门应深入地对体育锻炼知识进行宣传,提高硕士研究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以增强体育锻炼意识;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应结合硕士研究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和环境,研究生管理部门还应为硕士研究生建立体育俱乐部。

4.3 国家要为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通过保障

首先,国家应加大终身体育的宣传力度,因为国家向来只重视运动员在各大赛事中的成绩,而忽视了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目标。其次,国家可以拿出税收的一部分定期给高校拨款用于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维修。因为很多高校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体育设施的投入,导致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硬件条件无法保障。再次,作为依法治国的国家,法律是一切生活必不可少的保障,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权力也可以通过法律得到保障。如果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高校为研究生开设体育课就可以保证研究生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邹宇华,邓冰等.社会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8-56.

[2]郭继志,赵拥军,徐凌中等.社会医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147-156.

[3]刘卫峰,田剑.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3)90-92.

[4]赵殿军.在读高校硕士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9):27-31.

[5]宋培东,赵国武.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7(4):73-74.

[6]莫连芳,宋建美.对研究生开设体育课程的理论与时间研究[M].2006(2):114-115.

上一篇:护理专业思想教育范文 下一篇: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