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学范文

时间:2023-11-06 11:49:19

护理教育学

护理教育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理教育学 教学改革 思考

《护理教育学》是围绕着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技巧为目的,以综合地培养学生的素质及能力为中心而设置的科目。通过护理教育学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护理教师的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一步掌握护理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护理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护理学领域内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性学科,有着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学科范畴,是护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边缘性的学科。

面对当前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护理教育学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特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越发显得捉襟见肘,因而护理教育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护理教育学之学科分析

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最新本科专业目录中要求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等方面工作”,这几个方面要求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临床护理”和“护理教学”(管理与科研实际上在临床护理能力范畴之内)。由于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角色已发生了根本改变,健康教育者已成为护理人员的主要角色目标之一;同时,作为培养层次较高的本科护理人才将来还要承担护理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带教的任务,均要求护理学本科毕业生不仅应具备临床护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还应具备从事健康教育和护理学教学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开设护理教育学课程,努力提高其教学效果,是培养护理学生从事健康教育和护理学教学的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

护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学,不能变成普通教育学的翻版。普通教育学的内容涉及教育基本原理、教育史学、课程学、教学论、德育论、体育学、美育学、教育管理学等内容,是庞大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论,是教育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护理教育学是主要研究护理学领域内的教育现象(即护理学教学或健康教育)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内容侧重点是介绍关于护理学教学和健康教育方法的一般性知识,帮助护理专业学生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原理与方法和护理教育教学技能。国内出版的有关护理教育学的教材存在着照搬普通教育学内容框架的倾向,尚未将该课程的特定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完整地反映出来。

二、护理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1、突出重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护理教育学的知识信息量很大,若系统地讲授,将占用大量的学时。因此,我们把内容的侧重点富有针对性地取在关于教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的介绍上面,内容布局突出专题性。根据我院的做法,护理教育学课程包括理论讲述和教学实践(讲课实习)两部分,共4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18学时,理论与实践之比为1∶0.6。

2、创新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护理教育学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本身就是其教学内容的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学习观摩示范讲课的过程,护理教育学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护理教育学比一般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更强,对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要求更高。为了使该门课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院打破了其他专业课程长期以来沿用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传统的单向呈示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行双向对话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问答、参与课堂讨论和做心得体会式的课堂笔记。理论课每次安排3学时,1/3时间用于教师讲述,主要讲解本次课内容的基本框架、学习范围和一些重要概念;另外1/3时间用于课堂讨论,按座位就近原则将学生分成6~8个讨论小组,将学习内容设置成6~8组问题,并阐明其冲突和争议之处,将问题分别布置给几个讨论小组进行讨论;另外1/3时间用于学生回答问题或讨论后的专题发言。每次课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做学习笔记,笔记内容不仅要求有听课的简要记录,还必须有听课体会的简要批注或小结。这种教学形式有效地将教师教与学生所学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从教师讲解和自学教材中学到护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到最直观的教学基本技能,而且还能用所学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去分析评价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总结经验教训。

3、重视实践教学,培养教学技能

护理教育学实践环节教学共18学时,分四个阶段安排,包括撰写教案、小组“说课”与互评、大组正式讲课与评比、全班内讲公开课等。教案撰写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护理专业课程选择一段内容,撰写一份20分钟的教案(含教学设计和详细讲稿)。小组“说课”与互评安排4学时(半天),每15人一组,每个同学通过“说课”的形式介绍自己试讲内容的教学设计,接受小组同学的评价,然后根据同学的意见和建议重新修改教案后交给老师评阅和评分,最后根据老师评阅意见再次修改教案。大组正式讲课与评比安排8学时(两个半天),每组30人,每组安排2位教师做评委,所有学生均参加讲课评比,评委老师对每位学生的讲课给定评分。全班内讲公开课6学时(半天),按各大组讲课评比情况选出6~8名同学做全班示范讲课,颁发护理教学实习示范讲课证书。

参考文献:

[1]孔祥清,轩辕,秋艳.为医学生开设医学教育学课程的思考. 西北医学教育,2005,1?

[2]李小妹.护理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护理教育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教育学》;教材;知识体系;教学质量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体现了学科的基本知识规范和知识体系。护理教育学作为护理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护理教育理念,掌握护理教学技能方法,为毕业后从事护理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护理教育学》教材知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对护理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1《护理教育学》教材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选取目前国内较为通用的4版《护理教育学》教材,通过目录内容的对比,得知现有《护理教育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如下。详见表1。通过对国内《护理教育学》教材比较得知,其知识体系包括了护理教育的目标体系、护理教育课程、护理教育心理学基础、护理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方式方法等。虽然教材理论体系全面,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不足。(1)学生学习获得感不强。护理教育学是一门运用教育学规律、理论与方法研究护理教育现象与问题、发现护理教育规律的学科。对于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其中包含的教育哲学、教育伦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较难掌握与理解,学习难度高,获得感不强。(2)学生对课程认同度不高。《护理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教材的知识体系有着明显的教育学痕迹,多借用教育学理论与方法为来阐释护理教育,护理教育理论特质凸显不足,学生对课程认同度不高。“选课初衷是想多了解医学教育理论或护理教育理论,开阔学科视野,但学习后觉得和教育学原理或概论课程中有太多的交叉重叠,未实现学习目标”。(3)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叠。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学科支撑,在教育学理论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与作用。现有《护理教育学》的主要教材中,大多设置了“护理教育心理学基础”的课程单元,包含了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这些理论知识与《护理心理学》存在交叉与重叠。重复性的理论讲授降低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热情,削弱了护理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2《护理教育学》教材优化的原则

2.1坚持立德树人

体现尊师重道教材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高校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5]。《护理教育学》教材知识体系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因此,新时期《护理教育学》教材知识体系优化,要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履行教书育人使命。充分利用教材这一重要传递载体,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现铸魂育人。“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新时期尊师文化的民族根基。”[6]“尊师重道”是中华精神文明中师道文化的精髓,《护理教育学》教材建设中,以“尊师重道”为立德树人着力点,确立课程思政的育人主线。通过对护理教育经典思想的解读、护理教育家榜样引领、护理教育热点问题分析等,引导学生尊重护理教育规律、热爱护理教育学科、崇尚护理教师职业。

2.2对接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凸显护理教育特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教材建设的重要遵循。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规定了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特别是“临床教学能力”[7]。护理教育学课程作为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直接关联性的课程,需要按照国家要求,科学设置教材体系与内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初步教学能力”的培养目标设定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初步”作为程度副词相对于高级、高深而言,对于本科专业学生来说,掌握护理教育最基本的理论与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临床教学提供保障,为研究生阶段护理教育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教学能力”则是明确了本科阶段护理教育学课程以传授教学理论与培养教学技能为主,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教学组织、实施与评价等活动。因此,对照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护理教育学》在教材知识体系优化中,应以护理教学的理论、技能方法作为教材建设的主体内容,特别是鉴于目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要关注临床护理教学的组织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既契合教学国家质量标准要求,又凸显了护理教育的学科特质。

2.3运用信息技术

构建立体化教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探索给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提供了重大机遇[8]。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了更好地适应青年学生的认知特点,满足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要,《护理教育学》应建立配套的立体化教材资源。这种资源不仅限于纸质教材的数字化转化,更应该丰富数字教材元素,开发融文字、音频、视频为一体的数字资源,使护理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师生互动交流。利用二维码、信息链接等方式,提高知识容量,及时为学生推送护理教育的新理论、新成果,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针对教师教学实践需要,编写辅助教学的教案、课件、案例库、素材库、试题库等,为教师提供有力的教学支撑,弥补由于教育学学科背景缺乏所造成的能力短板。

3《护理教育学》编写体例与知识体系

3.1教材编写体例

教材编写体例不仅是知识呈现方式,更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导引索。依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护理教育学》应进一步丰富学习资源,完善知识结构,设立“学习目标、关键术语、思维导图、问题情境、实践活动、问题思考、内容小结、拓展学习、自我评价”等栏目,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单元教学前,设置“学习目标、关键术语、思维导图”栏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活动,也是课程教学目标的依据;“关键术语”提炼单元教学的核心词汇,发挥提纲挈领作用;“思维导图”运用结构图明确单元知识理论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加深理解与识记。在单元教学中设计了“问题情境、实践活动、问题思考”栏目。“问题情境”作为单元教学的导语,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护理教育热点现象与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课程教学创设情境;“实践活动”则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如观察、调查、阅读、资料收集、讨论等方式,主动地参与教学;“问题思考”是在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部分,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在单元教学后设置“内容小结、拓展学习、自我评价”栏目。“单元小结”是总结单元学习内容,及时帮助学生复习回忆,加深知识记忆;“拓展学习”为学生推送前沿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读本,拓宽视野;“自我评价”分为学习收获与学习不足,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实现自我激励、自我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3.2教材知识体系

按照“初步教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基于现有教材结构体系,确定了以护理教学的理论、技能与方法作为教材建设的主体内容,分为护理教育理论篇、护理教育实践篇、护理教育拓展篇。护理教育理论篇,以整合现有《护理教育学》教材中护理教育基本理论为主,包括了现有教材中的绪论、护理教育目标体系与护理教育课程概论的内容;护理教育实践篇,主要是护理教学的原理与应用,包括护理教学原理、护理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与护理临床教学;护理教育拓展篇主要服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包括护理教育研究、教育经典导读。护理教育研究是针对护理教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学生毕业后开展教育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科研思维与品质。教育经典导读是对教育学经典著作、重要思想流派的推介,进一步丰富学生教育知识积累。护理教育理论篇、护理教育实践篇作为教学的必要内容,需要学生理解掌握。护理教育拓展篇,则作为教学内容的有效扩展,可供“学有余”的学生自主学习。总之,教材作为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护理教育学》教材建设改革落实新时期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与系统性,不断提高教材含金量,助力“金课”建设,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护理教育学范文第3篇

1.1对象

自2002年起,对护理教育学实验课进行改革,选取2000级至2009级护理学院护理本科专业学生作为实践对象,共2443名,其中男生312名,女生2131名。

1.2方法

1.2.1学生分组由各班班长负责分组,每6~8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要求至少有能讲标准粤语和普通话的学生各一人。各组选小组长一名,负责整个实验的组织、资料的收集、监督计划的进程、组织学生进行预讲、与教师的沟通等。

1.2.2时间安排体验式实验课安排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最后一个月,这时学生已经学完护理教育学的所有理论课,也有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护理学基础等相关专业知识。学生具备护理教育学的基础,再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体验。

1.2.3制订计划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时对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学生发放活动通知,内容主要包括体验式教学的时间、地点,每位学生要准备的资料,授课时长,评委的组成以及评分标准等。每个班指定一位教师负责督促,学生在开学时就认真准备,争取在后期授课时达到最佳状态。

1.2.4教学内容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安排每位学生上讲台授课,主要评价学生的教学态度、教学仪态、教学程序的完整性、具体教学技巧、教学的科学性、语言表达、课堂气氛调动、教学媒体制作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广东省地方语言为粤语,同时又有大量的外来人口,使用的语言主要为普通话,为了“学校-医院”一体化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学生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我们倡导擅长讲粤语的学生用普通话授课,擅长讲普通话的学生用粤语授课。

1.2.5总结汇报学生讲授结束后,以班为单位进行总结,由学生相互提出各自讲授的优缺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给学生建立一个融洽、宽容、平等、开放、互利、共赢的交流平台。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发言要点,让学生随时看到先前的发言,更好地引出新观念,提出更好的建议,小组长做纸质记录。最后教师对学生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1.2.6回放录像并反思实验时对每位学生录像,实验结束后由各小组自行仔细观看录像,目的是让学生找出自己的问题,同时反思同学及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1.2.7反思日记在理论课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完成反思日记,对体验式教学的相关内容,例如教案、讲稿、理论授课等进行总结,并对上述内容进行补充,从而完善体验式教学。

1.3效果评价

实验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学生对体验式教学效果的评价,调查表包括11个项目,每个项目设很大帮助、较大帮助、不确定、极少帮助4个选项。在2007级、2008级及2009级学生中,对每个年级随机发放调查表100份,共30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3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3讨论护理教育学是讲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课程,既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教学技能。根据护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要求,学生应获得护理教学的初步能力。而体验式教学实现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真实的体验,从而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实践性。

2讨论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体验式教学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全新模式。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选择讲授的题目,准备教案、讲稿,课件的制作,备课,授课,评价等多环节的训练,激发了求知欲,引导了积极思维,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护理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求欲望。

2.2增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团结协作

体验式教学的很多内容平时学生很少涉及,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把握教学规律,引导小组自学,如理论课上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分享既往学生中好的课件,启迪学生思维。同时,帮助学生设计教学过程、制作课件乃至上台讲授。本实验以小组形式解决问题,小组成员为了相同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在实践中共同提高,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分工合作、相互支持和协作的学习氛围可缩小学生间、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获得及时直接的反馈,促进有效依赖和互动。本研究的300名学生中,有79人认为体验式教学对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有202人认为有较大帮助。学生普遍认为体验式教学培养了团队精神,密切了师生关系,锻炼了学生之间相处、合作的能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能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作用。

2.3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开展的“学习金字塔”研究显示:在塔尖的第一种学习方式是听讲,其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只能在学习者脑子里留下5%;第二种是阅读,两周以后能保留10%;第三种是用声音和图片的方式进行学习,两周以后能保留20%;第四种是示范,两周以后能保留30%;第五种为小组讨论,两周以后能保留50%;第六种是做中学或实际演练,两周以后能保留75%;第七种是用以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两周以后能保留90%。由此研究可见,传统的学习方式效果较差。体验式学习为实用性学习,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实际演练,学生的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均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2.4帮助学生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

体验式教学的整个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使其体会到了讲清楚问题的关键,为其以后在医院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倡导擅长讲粤语的学生用普通话授课,擅长讲普通话的学生用粤语授课,促进了学生对普通话、粤语的学习。集体学习语言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为今后与患者、同行的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最新本科专业目录中,要求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等方面工作。这几个方面要求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临床护理和护理教学能力。体验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使其具备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护理教育学的体验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进一步掌握了护理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式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护理教育学范文第4篇

总成绩有所提高还说明护生平时较好的消化和掌握了所学内容,重视了学习过程,较改革前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了本门课程所要求的内容,体现出护生的能力与综合素质有所提升。两组试卷成绩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可能与学生期末考试科目较多,复习时间相对较少,还有少部分护生可能认为平时成绩已获得良好分数,便不太重视期末考试成绩有关。

1增强对护生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平时作业成绩3份,占总成绩的30%,由授课老师给出题目,护生自己查阅文献,再交给老师评分,这种方式促使护生养成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学习习惯,改变护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死记硬背的应付考试的现状。而教学实践和情境角色扮演占总成绩的20%,由护生书写教案,并大胆走上讲台,充分施展才学,体现教学互动,以启发式、讨论式为主,增进师生间、护生间的了解与交流。此种考核方法不仅可培养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讲授能力,还能激发护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2增强对护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减轻考试压力

小组成绩占20%,由任课老师课前给出教学案例讨论,课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制定出带教计划,作出PPT,并讲解带教计划。由两位授课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采用同组同分的方法给予考核评分。这种方式培养了护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护生之间更好的交流,促进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护生间共享学习资源和体会,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部分同学的学习自觉性。期末考核则在学期结束时以闭卷笔试的形式完成,占总成绩的40%,考查护生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

3过程考核

模式对护生的考核更全面合理全程化、多样化的考核模式,增强了师生交流,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学习效果良好。有学者认为,在过程考核中注重全过程考核,对学习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和考核,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减少了由于单纯结果考核的偶然性带来的片面性。对考试进行改革,将考核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可以更客观公正地评价护生的学习效果,也使考试成绩更合理,减少高分低能的情况。

4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满意度提高,实现教学相长

调查结果显示,改革后护生对教师的评分有所提高,学生对教学考试改革的满意度增强。说明学生对考试改革持支持态度,考试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分段式考核,能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了解护生掌握情况,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更注重护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5结语

总之,将传统考核模式改为过程评价的考核方式,改变了“一张试卷定终分”那种以记忆性笔试为主的考试模式,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达到了从知识、态度、行为及综合素质多方面考核护生的目标。过程考核增加了考核次数,增加了教学互动的机会。而如何在逐步增加过程考核成绩所占比例的情况下,建立更合理多元、公平的考核标准,也是考试改革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护理教育学范文第5篇

【摘要】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确立,美学与护理各学科融会贯通,从护理美学与护理学科的相关性谈护理美学的发展,完善构建护理美学学科理论体系。

关键词:护理美学;整体护理;护理学科

护理美学是护理学和美学相互渗透的结果,是美学在护理实践中的体现,是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现代护理事业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中的美的内容、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1]。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确立,护理教学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护理美学的理论贯穿于护理教学各学科的始终,对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成为完善构建护理美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1 护理美学与护理基础学

随着护理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教学也随之更加系统和专业化。护理基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护理操作的基本技术,理解每一项操作步骤的理论基础和原理,为促进患者健康打下坚实的技术和能力基础。然而其教学仅仅针对各项临床护理操作进行,很多教师将护理教学的重点全部放在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和知识的强化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使学生的审美观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审美价值观的偏差,甚至影响到护患关系关系的处理。所以基础护理教学与护理美学相结合十分必要。

护理美学显著特点就是挖掘“美”,认识护理专业美的特性,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激发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追求,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护理基础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外,应首先让学生明确护士的角色及其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和护患关系中的美学原则。引导学生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理解美和追求美,并将对美的理解与感悟应用于基础护理教学,从仪表、行为、情感和语言沟通等方面将美学潜移默化,用美的形象性和愉悦性感染护患

关系,从而更好的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使护患关系更为和谐。

2 护理美学与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的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规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南丁格尔说:“护理是最精细的艺术。”现代护理学的观点认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不能用传统的生物医学观点把人当作单纯的自然人,而应研究人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2]。护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很大的关系。

在进行心理护过程中,护理活动如果能够运用美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积极创造和建立良好的审美环境,通过美的事物激发患者的情感共鸣,引发他们积极能动、健康向上的激情和反应,就能达到减弱或消除消极心理,减轻痛苦的目的。而护理人员也只有长期的美学熏陶下,才能形成完善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从而更好的进行心理护理。因此护理美学和护理心理学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3 护理美学与护理管理学

护理管理学是管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属于专业领域管理学,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的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及社会活动,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过程。护理管理本身就是一种不断追求完美的理念,因此美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也是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管理者需要将美学的理念寓于护理管理活动中,运用护理美学的原则对护理管理提供指导,为护理管理过程润色[3],使护理管理目标以完满的形式呈现,令护理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的同时获得精神享受。

如何实现最优化的管理,使护理系统运转节能高效、工作节奏规律有序,这就是护理美学在护理管理学中间的渗透和联系。护理美学为护理管理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指导,其在护理管理中的渗透对推进护理管理科学的艺术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使护理管理者树立美的理念,倾注美的情感,应用艺术化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同样护理管理为护理美学提供了施展美学效应的舞台,使其以完美的形式呈现。

4 护理美学与护理教育学

护理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护理教育现象与规律的学科,是护理学学科体系中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主要介绍护理教育学基本概念、护理教育目的及教学目标等。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除对护士专业知识结构的需求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美学素养,护理审美教育是护理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美学培养护理教育工作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使他们成为能够运用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天使,同时还肩负着如何将美贯穿于护理教育的全过程的任务。护理美学和护理教育学的相互渗透符合时展和护理服务对象的需求,为护理工作者提供持续的审美教育,使护理教育者终生获得专业素质和审美修养的培训。只有具备了较高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才能在护理教育中自觉地将美融入其中,从美的视角出发去阐述和分析人、环境、健康、护理与美的关系,更好的完善护理教育。

5 护理美学与护理伦理学

护理伦理学以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护士的态度、价值观念、道德发展、道德推理能力以及伦理实践进行研究,对护理实践的道德概念进行哲学分析的科学。护理伦理学是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护理伦理的发展,从伦理学的角度来展现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的感受和美的创造[4]。而护理美学是以美、丑为评价标准,以维护健康为客观依据,对护理美、护理美感、护理审美实践以及审美教育与评价进行经验分析和理论探索的研究。

综上,护理模式的转变已涉及护理各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变革,护理美学就是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逐渐孕育并综合发展起来的一门富有应用价值的新兴学科,它必将对护理各学科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掌握好护理美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专业发展,更好的将护理美学与护理的其它学科融会贯通、与时俱进,从而完善护理美学在护理学科中的专业化方向,完善构建护理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任小红.护理美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52.

[2] 瑞芳.护理工作中的美学思想[J].卫生职业教育,2004, 22(3):80-81.

[3] 王艳梅,张宁,秦宇.护理管理活动中的美学理念[J].护 理学杂志,2003,18(7):555-556

[4] 沈海文.护理美学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 国医学伦理学2009,22(4):123-124.

作者简介:高莉(1981-),女,本科,助教,从事护理教学工作

护理教育学范文第6篇

1.1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48岁,平均(31.84±5.97)岁。学历:中专1名(0.7%),大专32名(20.9%),本科117名(76.5%),研究生3名(2.0%)。职称:初级职称97名(63.4%),中级及以上56名(36.6%)。带教年限:小于5年66名(43.1%),≥5~≤10年54名(35.3%),10年以上33名(21.6%)。

1.2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机会和意愿

43.1%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很少有或几乎没有培训机会,96.4%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接受培训。

1.3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时间安排的需求

35.9%认为每季度组织一次培训比较合适,43.1%认为每次培训的最佳时间为1h,28.8%选择2h。

1.4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结果显示,88.9%希望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理论培训,79.1%希望采取教学查房和教学观摩进行教学实践培训。

1.5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内容的需求

结果显示,对培训内容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临床护理教学技能培训、护理实践技能培训和临床教学管理培训,排在后3位的是护理教育学、护理文化、护理伦理学知识。不同学历、职称和带教时间的带教老师对各条目培训需求程度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2.1加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带教水平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相衔接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理教学重中之重,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阶段。其中,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着主导性作用,其整体素质和带教水平是影响护理学生临床训练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带教队伍,而加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是快速提高带教老师整体水平和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将师资培训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将封闭式教学变成开放式教育,提高老师的积极性。统计显示,临床带教老师非常重视临床带教工作,96.4%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接受培训。本次研究对象中带教时间小于5年66名,占43.1%,这部分带教老师担任教学工作时间短,更迫切希望接受能够解决他们临床带教工作具体问题的培训,提高临床教学能力。目前各个医院针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明显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培训需求,有43.1%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表示很少有或几乎没有培训机会,需引起医院和学校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同时充分地利用医院、学校的教育资源,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和开展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带教水平,改变老师教学理论、转化老师角色,保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2.2科学安排培训时间,保证临床带教老师培训可持续进行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在面对和处理复杂、动态的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临床护理教学任务,超工作负荷造成了一系列消极的后果,如护理质量下降、护理带教老师没有时间为教学做准备、与其他工作人员协作时间减少等。如何安排培训时间更容易让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接受培训,这是保证临床带教老师培训可持续进行必须考虑的问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更容易接受定期的短时培训,每年2~3次,每次1~2h为宜,集中解决他们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培训前期的需求调查帮助培训者制订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内容,以增强培训效果。

2.3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效果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而新时期继续教育的重点不是新知识的传授而是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课堂多为填鸭式,老师被动地听课,接受培训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效果不明显。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应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员的兴趣和主动性。可以看出,由于专题讲座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用的信息,成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最期望的理论培训方式,高萍等报道,通过邀请专家开展教育学知识的讲座提高老师的授课艺术。其次,是信息资料共享,研究显示,带教老师更愿意接受实践培训方式,79.1%的带教老师期望教学查房和教学观摩,77.8%选择案例分析和操作示范,71.9%希望进行经验分享。可见,灵活多样的实践培训方式是带教老师所迫切需求的,同时增加了带教老师对培训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2.4以临床护理教学能力为主进行培训,加强人文社会学课程培训

由于临床护理带教老师都是护理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培训,教学能力相对薄弱,在临床教学中存在老师带教水平参差不齐、理论知识差、护理技术操作演示不规范、带教随意性大、经验式教学等问题。对培训内容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临床护理教学技能培训、护理实践技能培训和临床教学管理培训,排在后3位的是护理教育学、护理文化、护理伦理学知识,提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护理教学能力相关的培训需求度高,而忽视护理人文社会课程的重要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护士更多地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加强护士人文素质教育是早已被接受的理念,强化带教老师人文意识、加大人文社会学课程培训力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大问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的主要目标不仅要及时、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需求,还要弥补他们重视度不够的课程,应集中进行以临床护理教学能力为主的培训,同时,加强人文社会学课程培训,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

护理教育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护理教育;教育学理论;护理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尤其是对于护校学生来说,护理技巧是他们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学校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来提高学生护理水平,体验式教学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为重点,全面改变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为护理教学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护校学生护理服务水平整体提高。该研究对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体验式教学相关研究

1.1体验式教学的涵义

体验式教学是指学生在亲身经历过程中理解知识,产生情感的一种教学观,也是一种从实践出发,再回归到理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依靠教师来创设教学情境,从理论教学出发,对学生护理技能进行培训。护理学科主要学科有:人体解剖学、药物治疗学、护理学基础、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主要是用来培养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专业性人才,教师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营造一种有效的教学气氛,组织学生参与到临床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护理知识,促进学生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体验式教学类型众多,通常包括:直观感受型、动手操作型、社会调查型、师生置换型、角色模拟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开展临床实践教学,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为学生呈现更加立体、全面的画面,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护理知识。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充分顺应了时展,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2体验式教学理论依据

1.2.1认识的直观原理实质上,体验式教学法是人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外界活动[4]。它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上更加主动积极。

1.2.2思维科学相似的原理相似原理也是普遍性原理,它是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各种场景,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场景教学的魅力所在,充分促进了学生相似思维能力的提高。

1.2.3情感认识活动相互作用原理体验式教学法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积极引导,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体验式教学法让整个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愉悦,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感官的刺激更能加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

1.3体验式教学应用的基本原则

1.3.1愉悦轻松的体验性原则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必须坚持愉悦轻松的体验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给予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展开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护理教学的快乐。

1.3.2师生互信互重的自主性原则教师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法时,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应该适当给予鼓励帮助,建立平等交流的和谐关系,将英语教学建立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

1.3.3合作交流的实践性原则护理教学不能仅仅扎根于理论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亲自示范给学生看,再示范后再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护理技巧,或者可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互相示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进步。

2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1创设真实情境

情景教学创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应用体验式教学时,必须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6]。教师在护理教学中应对病例情景进行巧妙设计,可应用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到真实临床诊治与护理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创设小组活动式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真实体验机会。

2.2实施探索研究

教师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可采用案例式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临床实习时遇到的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每完成一个典型病例的教学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鼓励实习生大胆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教育,以及一些预防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实习生的护理工作水平[7]。

2.3开展互动交流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采取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将相关知识系统化、综合化、概念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提高学生的思考与批判思维能力。

3体验式护理教学特点分析

体验式护理教学特点包括:亲历性、个体差异性、缄默性等[8]。亲历性是指通过实际行动经历某件事,如:组织学生到医务科观摩。从而获得与医患接触的机会;个体差异性是指主体之间兴趣的不同与水平的不同,导致其对产生的情感不同;缄默性则是指学生从体验中获得丰富内心感受,而这种感受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在开展护理教育时必须充分遵循其教学特点,利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增加护理实践经验,让学生对护理教育学习具有更大的热情,真正爱上护理学科,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促进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效率不断提高。

4讨论

体验式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是单纯的授—受关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愿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提高学生护理水平,学校必须全面改变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为护理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护校学生护理技能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促进我国医疗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园园,江智霞,张永春,等.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10):880-882.

[2]李景菊.《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36):52-53,56.

[3]王佳琳,田甜.《护理学导论》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5(3):315-318.

[4]刘运梅.护理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现状与进展分析[J].中外医疗,2012(33):183.

[5]王万玲,张亭亭,罗祎,等.体验式教学在《护理研究》和《护理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5):108-109.

[6]吴开莉.护理实习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17):152.

[7]朱金星,梅桃桃,张银萍,等.体验式学习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4(10):796-799.

[8]张桂枝,贾胜欣,何颖曦.体验式学习在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0(6):760-761.

护理教育学范文第8篇

在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以培养护生的护理核心能力为目标,整合合作、互动、情境模拟、个案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临床教学质量。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但具有普通教学能力的共性,更有着护理学科教学能力的特殊性。为了适应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要求,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临床护理教师应具备以下教学能力。

2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2.1专业能力临床实习阶段护生主要进行基础护理的实践,同时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专科护理进行学习。临床护理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丰富的基础护理和整体护理知识及实践技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护理知识,并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护生正确评估患者病情,用医学术语对病情进行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记录,指导护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充分的评估并给予治疗处置、健康教育、康复指导、药物相关知识宣教等。

2.2教育教学能力实习过程中护生要接触丰富的病例,了解前沿临床知识。临床护理教师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典型病例和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互动的讲解,对护理技能操作进行详细示教。学生入科前,各临床科室要根据本专业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根据核心能力培养要求提出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进而制定入科教育、教学查房、业务讲座的内容。这就要求临床护理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应用多媒体的能力等。2.3领导能力领导能力包括决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沟通能力、亲和能力等。当前医疗市场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更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实习护生自身存在护理技术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基础知识及临床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同时,护生的年龄普遍偏小,实习过程中遇到繁琐的实际工作和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往往会出现挫折感。在这种情况下,临床护理教师要有较高的领导能力,才能带领护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良好的沟通和亲和能力,有助于临床护理教师与护生的沟通,及时发现护生的心理波动,并疏导护生的心理问题,提高护生对专业工作的认同感;较强的协调能力和指挥能力,能使临床护理教师合理安排日常护理工作和护理临床教学,实现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共赢。

2.4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临床护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并制定教学目标、重点,结合临床工作和教学实际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还要面对患者及家属对实习护生工作能力的质疑和维权。这就需要临床护理教师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公平、公正的评估护生的工作;对日常工作中的突发事件有敏锐的判断力,合理安排协调日常护理工作与护理临床教学的关系,避免护理纠纷发生。

3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

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实习医院各科室的支持,实习医院建立护理教研体系专门负责实习护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医院自护理部到临床科室分别设立内、外、妇、儿、五官等护理教研室,设置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并设立教育学院对护理临床教学质量全程监督。医院制定教研室各级人员岗位职责、护生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估制度等,对临床护理教师进行相关管理和培训。

3.1定期业务培训实习护生入科前,有教学任务的临床科室,按照实纲要求制定本科室的实习教学计划和具体内容、题目,并上报教育学院统筹安排。实习教学计划和内容确定后,在护士长支持下由教学秘书组织科室临床护理教师分别准备具体的教学内容。临床护理教师作为临床护士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为护生提供前沿的临床知识,但综合专业理论知识、人文学科知识不足,对疾病相关知识点缺乏结合临床病例进行突出的、系统的、互动的讲解能力。因此实习医院和科室定期组织临床护理教师进行专业和教学相关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各科室临床护理教师均应按照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要求进行实习带教,规范入科教育、业务讲座模式,规范实习护生考试及评价模式。教育学、心理学培训可帮助临床护理教师更好的了解实习护生的心理变化,因材施教、合理组织教学,更好地传授临床知识。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对知识点的学习更加直观,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灵活多样的展现给学生,可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及多媒体使用培训,可帮助临床护理教师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熟练应用于授课中。科室常用技术及最新进展培训,可提高临床护理教师的专业能力,更好的适应临床教学的要求。

3.2合理应用评价体系定期沟通反馈,提高领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习医院根据护理实习教学要求建立评价考核制度,不定期组织护理临床教学专项检查,了解护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态度,征求护生对科室及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满意度,了解临床护理教师对实习护生的工作评价,及时发现护理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教学专题讨论会,组织各科护士长、临床护理教师代表、护生代表参加,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师生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强化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意识。通过师生之间的反复沟通和教学信息反馈,帮助临床护理教师树立威信,提高领导能力。通过对临床实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临床护理教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通过接受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相关能力培训,积极参与临床教学实践,通过与实习护生的全方位沟通及对临床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临床护理教师的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在本实习周期结束后,采用无记名自评答卷的形式对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通过参与核心能力教学模式,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四大方面均不同程度获得了提高。说明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师生双方都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护理临床实习的规范化管理和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护理教育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 护理教育 护理教育 护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184-01

当前,我国高职护理教育初具规模,发展态势良好。高职护理教育在为我国培养专业护理人才以及推动我国护理水平的大力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高职护理教育。当前,高职护理教育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迫切需要给予解决。笔者认为,应该认真查找与分析高职护理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从源头上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高职护理教育科学发展。

1 高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心理及行为的问题

高职护理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年龄是14~17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我照顾的能力比较差,离开父母的照顾很难照顾好自己;而从心理层面上来说,他们又想摆脱父母的保护与约束,在现实中他们又不能独立自主;在理性与认知层面上来看,这些学生不能够正确处理好各种问题,做事比较冲动,不够冷静。

1.2 教与学过程中的问题

高职护理教育学生刚接触医学护理知识可能感觉比较陌生,他们要比较好地接受以及有效掌握这些医学知识需要一个调适期。这导致在护理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定的教学障碍,如果传授的内容比较深奥,则学生难以掌握与理解;如果仅介绍些比较粗浅的专业护理知识,则难以达到护理教育效果。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收能力也不是很高,导致有些学生在学习护理教育专业知识时,有点为难情绪,甚至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

1.3 大规模扩大招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时下,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接受高职护理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高职护理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却严重缺乏,难以承担比较繁重的专业教学任务。比如,在传授护理操作技能这门实践课时,由于教师人数少,学生人数多,导致在上课时,教师很难实施一对一的教学,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失去教育学生、纠正学生操作错误的好机会,进而培养出的护理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操作技能不够扎实,严重影响我国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1.4 学生专业思想极其不稳定

有些高职护理教育专业的学生其实在选择护理专业的时候,并不是自己的专业志愿,而是父母给予选择决定的。可是当这些学生一旦接触护理教育专业时,被一些复杂的操作技能以及护理工作性质所难倒,学习兴趣严重缺乏,此时就会产生换专业的思想念头,导致护理教育专业思想不够稳定。

2 对策

2.1 优化高职护理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

高职护理教育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临床护理能力为主线,大力推进高职护理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创新精神。同时,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高职院校还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培养人才的模式,基于社会需求,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层层推进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2.2 革新教学计划,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应该大力革新教学计划,构建高质量与高效率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从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形式,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以及注重高职护理教育之独立性与实用性,并且加强护理教育专业的自豪感教育,努力稳定高职护理教育专业学生之专业思想,不断提升本专业学生对护理教育专业之满意度,激发出他们学习本专业的浓厚兴趣。当前护理模式正步入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因此,护理教师在护理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大力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本思想与理念,在培养护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上做足文章,创造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积极发挥出学生的潜能,从而让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深入学生头脑。

2.3 强化实践技能培养,采用小班化教学

一名优秀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比较扎实的护理实践技能。因此,应该注重护理操作技能教学的环节。笔者认为,可以护理操作技能课程可以运用小班化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护理实践技能。所谓小班化教学,就是每10~15个学生可以成立1个护理实践技能学习小组,这个小组由1名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负责示范教学以及带教,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观察护理动作要领比较清晰,指导教师也可以指导操作更加细致,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操作错误并给予及时纠正。为了进一步巩固与提高高职生的护理实践技能,建议学生可以提早进入医院、社区等场所进行见习、实习,让学生在边学习以及边实践中,逐渐将所学的各种理论较好地运用在临床实践当中,得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相得益彰。

3 高职护理教育的目标应该具体化

现在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很快,因此,要把那些重复、陈旧的护理教育理论摈弃掉,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护理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的比重。让学生学一点会一点,并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学会采用结合的手段,让护理教育课程能够设置更加合理,教育目标更加具体化,更好地为临床护理服务。同时高职护理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之间的衔接要具备“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千方百计有效避免重复性教育。

总之,高职护理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国内应用型强的护理专门人才。因此,应该认真剖析当前高职护理教育专业的各种问题,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对策,积极探索与借鉴,发挥出高职教育专业的优势与不足,做到优势互补,推动我国高职护理更上一层楼,并取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平先,熊诗华,李莹,等.护理本科教育与临床需求适应性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18(9):658-659.

[2] 赵秀森,宫恩秀.积极创办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2,20(3):43.

[3] 黄白桦,肖春秀.护理大专本科学生职业态度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18(9):662-664.

[4] 陈玉华,吕光军.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职业与教育,2005,12(下):6-7.

护理教育学范文第10篇

希腊护理培养标准希腊作为欧洲的发展中国家,一直致力于本科护理教育的改革,护理教育与大学融合在希腊成为一种趋势。希腊关于护理教育的主要改革目标是确立大学教育途径更能培养出高能力的护士,而不仅仅是专业技术教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教育护士而不是培训护士[3]。希腊目前力图建立一套护理教育体系,希望将本国的八所权威技术护理教育学院与地区的大学护理部门进行合并。无论在理论或临床实习方面,采取共同的课程设置,采用欧洲和国际护理培养标准作为指导方针,避免两种(即技术教育和大学教育)本科护理教育体系。

能力培养希腊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用批判性思维理解课堂和临床实践的内容。希腊护理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是培养能干的护士,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新设计的大学标准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护理研究能力,希望为卫生系统提供一些既有临床经验又能通过护理本科学习提高研究水平的人员。

希腊护理师资希腊护理大学教育根据希腊大学的选择标准进行员工的聘任。所有的员工必须拥有博士学位并且满足所有大学员工的先决条件,即充分的科学和学术背景,这一点是在面试及每次的晋升前都要评估的。希腊护理技术教育学院的员工选择标准也是值得关注的。到现在为止,相对于理论知识背景来说,技术学院员工的录用更倾向于实际经验,研究生学历不作为聘用的必备条件。在申请较高的职位时,博士学位只是前提条件,大多数的员工都是临床教师,没有硕士或其他任何教育资格。这些选择标准,造成毕业生科研水平不高。因此,为达到上文提到的希腊护理体系的改革目的,首先要培养合适的教师,不仅有专业教育知识,而且有临床技能。希腊护士在医院或社区的学习,临床实践教育者为本院职工,教学任务没有明确,导致了护理课程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因而学生对临床程序掌握欠佳。希腊护理技术教育部门强调护理实践,这一目标使进行技术教育的毕业生比通过大学教育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更强。

护理的角色一直以来,希腊护理被认为是医学的附属职业,护士被认为是医生的“耳朵”和“眼睛”,切实执行医嘱并反馈实施后的效果。希腊护理课程以生物医学为基础,护理的实践依赖于医学知识,护理专业依附于临床医学,缺乏自治[4]。希腊护理作为一门专业,社会影响力不大,其社会地位比较低。1.6护理执照希腊护理执照是终身制,而不取决于继续教育。希腊本国的护理人员取得某一个地区的护理执照后,可以去希腊任何一个地方进行工作希腊当前的大部分临床护士没有大学学位,但有护理文凭。大部分的希腊护士接受的是以技术教育为主的学习,未强调护理研究及实践。

我国本科护理情况概述

1培养标准我国的医学院校大部分已开展本科护理教育,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的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专业人才。

2能力培养中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应该有其自身价值,而非一味的向西方学习。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已经被证实是护理新生基础课程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5]。在合作性学习中,教师应了解中国文化的教育历史和教育方法,避免轻率的对中国教育提出批评,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是道德观和合作性学习[6]。中国教师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应注意结合中国国情,将自身文化融入课程。

3护理师资我国护理教师的选拔,更强调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作为一名护理教师,同时还应是一名优秀的护士”[7],我国的现状是,护理专业教师缺乏,相当一部分护理教师是由临床护士兼任。

4培养层次我国的护理教育目前倾向于发展多层次教学,以大专为主,大力发展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

希腊与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的比较

1两国护理教育目标的比较

希腊护理教育有两套体系,即技术教育护理学院与大学护理部门。前者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后者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继续学习的能力。目前希腊护理教育体系趋向于大学教育,希望培养出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我国本科护理教育发展较快,除要求发展护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希望培养护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外,也逐渐开始强调整体护理、社区护理和专业护理能力。

2两国教育任务的比较

希腊护理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培养能干的护士,教育的目标是发展批判性思维,通过循证护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我国应逐渐将教学任务逐步从学习型转变为能力型的培养,同时加快发展循证护理。

3师资水平和能力的比较

教师在本科护理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促进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社会化;评价和评估策略;参与课程设置、评估项目结果;推动并领导变革;不断追求护理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奖学金发展;在教育环境方面发挥作用[8]。希腊对从事本科护理教育的教师要求高,所有员工必须拥有博士学位,并要有充分的科学和学术背景。希腊护理教育重视并逐渐强调临床实习教育者的作用,临床教育者在大学教育和临床教育中应起到桥梁作用。我国的本科护理教育师资水平目前还较低,现有护理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大部分护理专业教师是从临床转型为教师的护士,临床带教老师多为临床护士,缺乏系统的教育学知识,缺乏专业的护理教师,我国应加强临床带教教师的素质能力建设,解决课程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

4护理角色认知

希腊大众对护理人员缺乏正确认识,我国也存在这一问题。大众甚至是护理人员本身也不明白本科护理与专科护士的差别。应提高公众及护理人员自身对护理专业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的尊重程度。应将本科护理人员的任务明确化,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自我认同感。

启示

上一篇:矿产资源知识范文 下一篇:超声医学科研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