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7:48

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

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篇1

关键词:林场;珍惜树种;有效保护

1 引言

年初,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林区森林资源,大石湖林场生产科技术人员在场主管领导的带领下对整个林区资源进行详细清查。在调查中发现了已被列为珍稀树种的黄柏100余亩,主要集中分布于党坝镇四家村四耳山、大石湖村大山、党坝村刘虎沟、付杖子村上窝铺万人愁梁和郭杖子乡毛家沟村大阴沟,总计2000余株。其中:林龄在50年以下的约占30%,50-80年之间约占60%,100年以上约占10%,大部分黄柏生长态势良好。

据了解,黄柏木又名黄菠萝,芸香科落叶乔木植物,是我国三大珍贵阔叶树种之一,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树皮是名贵药材,具有凉血、消炎、温肾之功效,其木材有吸毒、做家具,经济价值高。但因气候原因,该树在全国各地已所剩无几,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的大规模建房、扩城及其他建设工程的开发,加上外来物种的入侵,我县森林资源正以惊人的速度流失,形势十分严峻。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后,一些利欲熏心的黑手开始伸向了珍稀树木资源,因其珍贵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导致不少非法商贩唯利是图,为牟取暴利,他们偷砍盗伐、乱挖乱采,并通过汽运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和木材加工企业,一些珍稀树木在垂暮之年已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2 珍惜树种的有效保护

2.1 面对这一社会现象,大石湖林场加大宣传力度,林区护林大队与生产科人员配合 前往珍稀树种集中分布的党坝镇和郭杖子乡,深入各村各户发放宣传单,为老百姓讲解珍稀树种有关知识;让群众了保护珍稀树木资源重要性和必要性;还为群众解读《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使广大群众增强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主动参与保护,树立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生存观。

2.2 在大力度宣传的同时,加大保护力度 大石湖林场采取“建档、明责、严管”三项措施,加强活体树木移植管理,建立和完善珍稀树木电子档案,为所有的珍稀树建立“身份证”,电子档案逐一记录树木的生长地点、生长状况及树种、树龄、树高、胸径、树冠、管护人员姓名等基本信息,并附上树木照片。在建立和完善电子档案的同时,还对每株珍稀树木明确专门的管护人,签订管护合同,制定管护责任和奖惩措施。

2.3 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加大打击力度 林区护林大队与森林公安派出所联合行动,把保护珍稀树种同当前的护林防火工作一并来抓,对发现毁坏古大珍稀树木和乱采滥挖的行为,要坚决打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3 结束语

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篇2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调查;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

中图分类号 S7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138-02

Abstract Plant resources and growth adaptability of Sanmenjiang National Forest Park were investigated.There were totally 26 species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belonging to 22 families,but 23 species existed.Most of the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could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and flowering and fruiting,a few species were capable of natural regeneration.Finally,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e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and threats,some appropriate protective measure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resource investigation;Sanmenjiang National Forest Park

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种和自然群落持续生存的基础,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工业原料等直接经济价值,而且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间接价值[1]。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对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过度的人类活动对植物遗传多样性构成重大威胁,造成大量珍稀物种消失,使其中的遗传信息丢失,且这种人为破坏加快了珍稀树种消失的速度。为了保护珍稀植物,对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珍稀植物资源的调查。

1 调查地概况

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柳州市东郊(东经109°26′~110°48′;北纬24°10′~24°27′),1993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距柳州市中心6 km;海拔一般为200 m,最高海拔556 m;气候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0.7 ℃,平均日照时数1 410 h,年总积温6 250 ℃,年平均降雨量1 450 mm;土壤以砂岩、砂页岩、硅质岩及泥页岩等发育的红壤为主,占90%以上,有少量石灰土。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的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形成了天然的植物基因库,据调查统计,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现有维管植物162科435属881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有22科26属26种。

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文献查询、资料整理、野外综合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3]、《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桂政发〔2010〕17号)[4]的分级标准,对所调查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资源现状进行评估。

3 结果与分析

3.1 园区主要珍稀濒危植物

经调查统计,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现存及前引有的部级重点保护植物共26种,其中部级保护植物18种,中国植物红皮书记载的植物17种,广西地方文件规定保护植物5种(表1)。26种珍稀濒危植物中,原生植物仅6种,其余20种都为人工栽培。

3.2 园区引入的珍稀濒危植物适应情况

三门江部级森林公园中26种珍稀濒危植物中,金毛狗、桫椤、樟树、红椿、白桂木、香果树为当地自然生长植物,在其适生环境中生长较好。如金毛狗常在杉木林下,成为主要草本植物;樟树在酸性土较肥沃地段成为常见种;红椿则主要分布于沟边等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段,常见高大乔木;白桂木、香果树则多为散生状,较为罕见;桫椤则仅分布于沟边等阴湿处。

三门江部级森林公园中珍稀濒危植物中的苏铁、莲、福建柏、水杉、金钱松、长叶竹柏、银杏、蝴蝶果等为传统园林植物,在当地生长较好,多能结实并繁殖苗木。但银杏在当地虽已引种40余年,树体生长良好,但尚未见结实。龙眼、荔枝、杜仲、喜树为重要经济树,在柳州有较大规模的栽培,但在森林公园内由于气候条件或局部环境条件的影响,生长较差。龙眼、荔枝虽可结实,但产量较低,特寒年份嫩梢常受冻;杜仲由于高温气候条件,生长较差,且蛀干害虫危害严重;喜树则由于栽植于疏林下,光照不足,生长差,逐渐死亡。

秃杉、南方红豆杉、鹅掌楸、油杉、格木、任豆、顶果木、降香黄檀等为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广的造林树种,在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也有规模引种。秃杉、南方红豆杉为山地树种,喜温凉湿润环境,连续多年引种均失败。任豆为强阳性树种,引种时栽植于疏林下,生长势弱,栽植后翌年或第3年均死亡。鹅掌楸、油杉、格木、顶果木、降香黄檀则在森林公园内生长良好,顶果木五年生树高12.4 m,胸径16 cm;鹅掌楸十二年生,树高12 m,胸径15 cm,表现极为速生。油杉、格木、降香黄檀则为珍贵用材,在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内生长也较快,可作为普通造林树种规模发展。

4 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措施

4.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要完善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法规体系,我国近年来颁布了环境和植物保护的相关法律和文件,但有关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法规尚不完善;其次,要加强法制的宣传教育,通过普及有关植物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提高群众保护野生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植物的法制观念;再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植物资源保护的条例和地方性法规,对破坏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5]。

4.2 定期开展调查工作

定期对森林公园内的保护植物开展普查工作,特别是濒危的乔木种。要查明现状,了解园内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种类、数量、生长环境等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4.3 保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就地保护是对植物保护的最主要方法。针对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内珍稀濒危植物集中分布的区域,坚决不再开发新的旅游路线,对旅游路线之外的地带实行封山育林,避免人为破坏,使自然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有效改善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迁地保护是植物保护的另一种方式,公园自建园开始规模引进区内外的濒危植物,观察生长发育情况,探索栽培技术[6]。

4.4 探索开发和利用途径

珍稀濒危植物普遍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实际上多数濒危植物正是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导致了人们的掠夺式开发,使其遭遇灭顶之灾[6]。因此,在保护、发展的前提下深入研究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使之继续为人类做出贡献,即保护、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利用。通过合理开发利用,不仅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顺应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潮流,推动生态旅游的市场,增强公园的经济活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公园更好地开展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工作,提高工作者的积极性;探索园内珍稀濒危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其繁殖、栽培技术,通过人工栽植扩大其种群数量;充分利用园内丰富的资源条件,研究珍稀濒危植物的采集加工技术工艺,研制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各类产品。

5 参考文献

[1] 邹新慧,何平,陈建民,等.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及国家保护植物区系成分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7(6):939-944.

[2] 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M].北京:国家林业局办公室,1999.

[3] 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4] 《农区生物多样性编目》委员会.农区生物多样性编目(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5] 张永夏,邢福武.深圳的珍稀濒危植物[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1,9(4):315-321.

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篇3

近年来,由于稀土资源过量开采、冶炼分离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加强了对稀土行业的严格“管控”。“管控”包括稀土资源税、环保、生产计划、出口配额、出口关税、资源整合等各个方面。

按照国发[2011]12号文件规定,稀土指令性计划指标完成后,稀土企业自动停产。但是由于监管不力,大部分稀土开采、冶炼分离企业照常生产造成了产能过剩、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等问题。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稀土专家、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王国珍教授。

资源控制重在重稀土

2013年9月,国土资源部《关于下达2013年度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确定2013年全国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9.38万吨。其中,轻稀土7.59万吨,中重稀土1.79万吨。

稀土行业的实际产能相对于指标来讲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对此,王国珍坦言,相对于指标而言,我国稀土行业处于严重的产能过剩状态。

官方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以全球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王国珍指出,目前来看,全世界(包括中国)对于稀土氧化物每年的需求总量为12~13万吨,而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企业产能为每年30多万吨,远远高于指标要求。

根据稀土元素间物理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的某些差异和分离工艺的要求,学者们往往把稀土类元素分为轻稀土、重稀土两组或轻、中、重三组。在两组分法中,轻稀土和重稀土以钆为界,《元素周期表》中,钆以前的镧、铈、镨、钕、钷、钐、铕7个元素为轻稀土元素,钆及钆以后的铽、镝、钬、铒、铥、镱、镥和钇等9个元素称为重稀土元素。而轻中重三组稀土的分类法是镧、铈、镨、钕称为轻稀土,钐、铕、钆称为中稀土,铽、镝、钬、铒、铥、镱、镥和钇称为重稀土。

业内普遍的一个共识是,与供大于求的轻稀土相比,在今后若干年,重稀土供应将成为稀土产业的主要关注问题。重稀土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七省,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价值大于轻稀土。

王国珍教授指出,在轻稀土与重稀土上不能“一视同仁”,“离子型矿重稀土是我国稀缺性稀土资源,特别是铽、镝。生产高磁能极材料离不开铽、镝,这是我国的保护性资源,必须进行控制。”“至于轻稀土,镧、铈、镨、钕占稀土氧化物总量的85%以上,而且轻稀土资源世界上储量也不少,可以放松控制。”“我国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应与冶炼分离、深加工等产能和实际用量相一致,要科学配比,有利于控制稀土资源超采盗采。”

环保更要监督到位

王国珍指出,我国的稀土产品能占领国际市场,根本原因是产品质量好、价格低,而价格低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稀土采选、冶炼企业的环保和放射性物质防治配套措施不完善,是以牺牲部分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各类稀土矿都伴生天然铀、钍放射性核素,稀土矿开采、选矿、冶炼过程涉及放射性污染。1988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了《辐射防护规定》;2002年,卫生部《稀土生产场所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2003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11年,环境保护部《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稀土行业准入条件》规定,稀土矿山开采、选矿、冶炼分离过程涉及放射性污染的,须按照以上标准规定要求,配套建设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2013年环境保护部环办[2013]12号文件,把各类稀土开采、选矿和冶炼纳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辐射监督管理名录。应该说标准规定全了,但是从现状来看,在大部分稀土采选、冶炼企业,放射性环保措施执行得并不到位。

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对于生产成本的顾虑—符合辐射环评要求将使企业成本大幅提升。“因为执行标准解决‘三废’和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污染,要增加辐射环保设施,需投入大量资金,产品成本必然增加。执行标准要公平、公正,全国所有采、选、冶炼分离企业都要严格执行,只有行业内所有企业成本都增加,这样才公平、公正。如果做不到公平、公正,标准就是一纸空文,企业基于经济利益的取舍,已经执行标准的企业也会放弃。中国再不能以低价为竞争的武器,行业终究是要走向规范的,保护生态环境利国利民,造福后代,是迟早要做的,晚做不如早做。”

企业自律是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认真执行也要跟上。包括稀土在内的各类矿物质,必须要求生产建设单位按照国家环保标准达到清洁生产的开采资格,不但要符合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也要满足辐射防护要求;同时验收单位也要具有相关资质,需要加强问责制,承担问责责任,相关行政部门则要加强监督管理。

与此同时,要进行技术升级,降低环保的技术成本。王国珍教授说,稀土矿床由于成矿作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常与多种有价元素或矿物共生,而他正在参与研究开发的“氟碳铈稀土精矿低温焙烧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工艺”,就是要把伴生元素提炼出来,加以应用,不仅解决钍、氟对环境的污染,还可变废为宝,使轻稀土冶炼过程达到清洁环保,不产生放射性废渣和含氟废气,符合工业污染排放标准要求。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稀土材料有“工业黄金”之称,由于稀土元素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提及它的功用,王国珍教授说:“稀土元素可用于航空航天、军工装备、光学仪器、医疗设备、生物农业、新能源新材料……几乎遍及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令王教授忧虑的是,我国的这一优势资源,其潜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王教授指出,我国虽然是稀土生产大国,但还不是生产强国,资源消耗过快,利用率偏低,主要是过量开采、产能过剩。冶炼分离企业不是要做大做多,而是要做强做优,按计划指标生产,实现降低能耗物耗,提高产品质量,达到清洁生产。

稀土的价值在于深加工和高科技应用。我国高端产品产能不足,而稀土的经济优势则多集中在高端应用领域,所以要立足自主开发、技术创新,把稀土应用推向更广、更高的科技领域,才能真正把我国稀土资源优势充分转变为经济优势,提高我国稀土深加工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稀土的伴生资源也要考虑充分利用,可在开采稀土元素的同时回收利用与之伴生的有价元素,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已发现的重要稀土矿床,常与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矿物共生,有益组分含量高,综合利用价值大。“要把资源充分用起来是关键,不要浪费。”

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篇4

珍贵稀有、濒危而需要保护的植物种类,可分为自然稀有濒危植物和人为稀有濒危植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珍稀濒危植物分为4大类,主要有:绝灭种,指具有确凿证据证明其个体已经全部死亡而绝灭的类群,如瓜耳木等;濒危种,指那些在其整个分布区或分布的重要地带上处于绝灭危险中的植物,如巨柏、崖柏、华盖木等;渐危种,指那些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可能成为濒危的植物,如翠柏、红豆杉等;稀有种,指那些并不是立即有绝灭危险的、各国特有的单种属或少种属的代表植物,如望天树、银杉等。

我国于1984年首次将388种珍稀濒危植物作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并积极开展了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工作,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在植物园、树木园进行迁地保护等。目前,大部分国家公布的珍稀濒危植物,已在各自然保护区或植物园等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人类“来到”地球上,比其他生物不知晚了多少亿年。但是,人类在地球上的盲目生产活动,却危及了早就在地球上落脚的其他生物的安全,连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界,今天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人们兴修水库、扩建城镇、开拓公路乃至毁林垦荒的过程,都可能使成千上万公顷土地上的植物毁于一旦。最令人担忧的是热带地区,那里植物种类最丰富,受到的损失也最严重。就拿美丽的夏威夷群岛来说,这个岛上的植物原有2700多种,现在已有270多种植物灭绝。稀有观叶观花植物老虎须,由于目前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生境也日益糟糕,危在旦夕。

植物种质的丢失更令人触目惊心,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一个植物种或种质是经过几十亿年才发展形成的,而要毁灭一个种却是这样易如反掌。一个种毁灭了,又不可能有什么灵丹妙药来让它起死回生。因此,就更使人担心。有人推测,每灭绝一个植物种将可能伴随着丧失10~30个其他生物种,这种链锁反应的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那么,稀有濒危植物得不到保护,将会产生什么恶果呢?首先,有些植物是名药材、香料及工业原料,一旦绝灭,将使人类失去宝贵的财富;其次,许多有价值的植物种在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和利用之前,就无影无踪地消失了,这个损失是无可挽回的。再有就是大规模植物种类的丢失,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绿洲变沙漠,风灾、旱灾、水灾接连不断,到头来,人类本身也逃脱不了大自然的惩罚。

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篇5

2003年10月8日中午,西藏日喀则地区219国道一公路检查站对来往车辆例行“疫病检查”,拦下一辆从阿里方向驶来的蓝色东风车,车厢里堆满了捆得严严实实的麻袋,车上人称是呢子布。可当50袋“呢子布”被打开来,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孟加拉虎皮31张、金钱豹皮 581张,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水獭皮778张、猞猁皮2张。经查,车上3人通过中印边境将这批皮毛走私入境。

案破了,人拘了,1392张珍贵皮毛怎么办?拉萨海关缉私局态度坚决,“待案件宣判后,这些动物皮毛将公开销毁”。在海关人员看来,就像以往销毁查没的毒品、盗版光碟一样,销毁这批皮毛也是理所当然:只有销毁,才能有效阻断非法动物制品不断流入市场的可能;只有销毁,才能表达中国反对动物制品走私的坚定决心。

然而对这“理所当然”,国家林业局有关部门不以为然。“销毁?海关有这权力?”电话那头,国家林业局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孟主任反应强烈。他说,按照1992年《林业部关于妥善处理非正常来源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通知》,这些皮毛应及时送交林业主管部门处理,不得擅自转卖或销毁。那么林业部门通常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按《通知》要求,一是妥善保存,二是制作标本提供给科研、教学单位,用于教学、研究、展览。“都是有价值的东西,怎么能说销毁就销毁呢?

议题一:法律对“走私”是如何认定的?我国海关以往对查获的走私物品是如何处理的?是否有相关法律规定?

关于什么是“走私”和如何处理走私物品,《海关法》第82条规定,违反本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或者限制性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是走私行为:(一)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境货物、物品……进出境的;(二)……;(三)……。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海关没收走私货物、物品及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151条规定,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构成走私罪。很显然,根据《海关法》和《刑法》,本案当事人的行为属于走私行为,并已构成犯罪,其走私货物――珍贵动物制品,无疑应由海关没收。

至于没收的物品应如何处理,法律、法规对之缺乏完善的规定。财政部1986年曾《罚没财物和追加赃款赃物管理办法》,对罚没物品和追回应上缴国库的赃物确定了以下处理原则:(一)属于商业部门经营的商品,交商业单位纳入正常销售渠道变价处理;(二)属于专管或专营财物,交专管机关或专营企业收兑或收购;(三)属于政治性、破坏性物品,无偿交专管机关处理;(四)属于淫秽物品、吸毒用具等违禁品,以及其他无保管价值的物品,由收缴机关按有关规定处理。执法机关依法收缴的罚没款、赃款和没收物资、赃物的变价款一律如数上缴国库。这里没有直接规定对走私珍贵野生动物制品的处理,但走私珍贵野生动物制品应属第四项“等违禁品”之列,故应“按有关规定处理”。而“有关规定”既有海关“应予销毁”的规定,也有陆生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即林业主管部门)“不得擅自转卖或销毁”的规定。

议题二:本案涉及众多珍稀动物制品,为何海关缉私局与林业部门对这些物品的处理意见相左?林业部的《通知 》与海关的规定发生冲突怎么办?

这涉及法律规范冲突的问题:根据《海关法》第92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判决没收或者海关决定没收的走私货物、物品,由海关统一处理。而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35条的规定,没收的走私实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按照规定处理。本案究竟应适用哪一法律呢?根据法律位阶原则,《海关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属同一位阶,无优先适用哪一法律的可能;根据后法优于前法原则,应优先适用《海关法》,因为《海关法》修订于2000年,《野生动物保护法》制定于1988年;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应优先适用《野生动物保护法》,因为规定野生动物走私物品处理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对于规定一般走私物品处理的《海关法》是特别法。这样,两个法律都应优先适用,问题仍无法得到解决。对此,《立法法》规定,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全国人大常委会如何裁决呢?这看来又是一个问题:根据惯例(包括国际惯例),对走私珍贵野生动物制品的处理,通常是“一烧了之”,如对走私象牙、犀角的销毁等,但焚烧销毁确实是一种最优的选择吗?有没有一种能既有利于打击走私,保护珍贵野生动物,又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的更好的办法呢?全国人大常委会恐怕对此也要做一点研究和考虑后才能裁决,而不能轻下裁决,一裁了之。

议题三:应该如何处理这些罚没的珍稀野生动物制品?如果不予销毁,如何保证这些物品不会流入市场?

执法机关对没收的走私珍稀野生动物制品如何处理,在法律尚未对之作出明确的和完善的规定之前,是一个政策考量和价值选择的问题。毫无疑问,这里的政策考量和价值选择首先应纳入视野的是如何更有效地保护珍稀动物,在此前提下,还应考虑其他价值,如资源的有效利用等。过去对走私珍稀动物制品的处理之所以采取“一烧了之”,主要是耽心这些物品流入市场,刺激违法之徒更疯狂地捕杀野生动物,从而不利于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但是,人们如果能够想出办法采取措施防止这些物品流入市场,这些物品则不一定必须将销毁,而可供人类做一定有价值的利用,如“制作标本供科研、教学单位用于教学、研究、展览”等。如果这样,既可不损害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基本价值,又兼顾到其他价值。对此,人们只要开动脑筋,我认为是应该可以想出防止这些被没收的走私珍稀野生动物制品流入市场的办法和设计出相应的法律措施的。

议题四:对罚没物品的处理上是否应该进行分类?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嘉宾有何意见和建议?

对罚没物品进行分类处理是完全必要的。实际上, 1986年财政部的《罚没财物和追加赃款赃物管理办法》对罚没物品已分四类规定了不同的处理办法,只是该分类和相应处理措施是很不完善的。比如,对走私珍稀野生动物制品如何处理就没有明确规定;又如,对假冒伪劣商品,盗版光盘如何处理亦缺乏明确规定,现在的做法通常是焚烧,焚烧虽有“严打”的声势,有震慑作用,但焚烧的气体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另外,有些假冒伪劣商品可以废物利用,焚烧可能是一种浪费。我认为,对罚没物品应作更细致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别规定不同的处理措施:有的可变卖;有的可利用,有的可保存,有的则必须销毁(如毒品)。

议题五:本案引发的社会思考?

本案有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一是法律规范冲突。无论是行政执法机关还是司法机关,当遇到法律规范冲突时,首先应运用法律适用规则(如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后法优于前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选择应适用的法律规范;如根据法律适用规则仍然解决不了问题时,就应将冲突的规范及时提交有权机关裁决。其二是政策考量问题。无论是立法机关还是行政决策机关,当其确定某一政策时(如本案确定如何处理走私珍稀野生动物制品的政策),一定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科学论证,不能草率决策,顾此失彼。如处理罚没物品即不能只顾造声势,烧得火光冲天,而不考虑环境污染,考虑资源的充分利用,等等。

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篇6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生物资源;湿地资源

黑龙江是湿地资源大省,具有大界江、大湖泊、大沼泽和大人工湿地的多样性,是黑龙江省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因库,承担着黑龙江省的国土安全、粮食安全及生态安全的重任。但黑龙江省湿地资源几经大规模的开发利用,2009年湿地面积仅有557万公顷,占黑龙江省国土资源面积的12.1%。目前黑龙江省的湿地资源及其生态系统,在经济高速发展和气候多变的环境下,正面临着面积萎缩、生态功能下降的威胁。对于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应遵循原则是依法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兴凯湖湿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与俄罗斯隔河相临,构成了东北亚北部地区湖河、森林、沼泽组成的完整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保护珍稀鸟及赖以生存的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湿地类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环境与发展”的热点研究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不仅为保护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可能,而且也成为研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保护区如何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发展经济,增强活力,缩小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把保护管理与持续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促进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保护区科研任务与目标

保护区的科研工作是对自然资源与环境进行科学的保护管理、正确利用自然条件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基础。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具有典型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是开展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水文学及其他分支学科研究的良好基础。野生动植物种群活动区域及开展其生物学、生态学研究的最佳场所。保护区科研的任务首先加强保护区的科研能力建设,改善现有科研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体制;根据保护区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常规和专题性的科研监测活动,充分发挥保护区作为科学研究基础的巨大潜力,为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科研的目标是要通过在保护区建立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东北虎等珍稀动物研究中心,把保护区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以研究湿地和珍稀物种和迁徙、栖息生态环境为主的科研教学实习基础,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珍稀水禽鸟类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研究,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建立保护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为开展国内外科研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2.湿地资源保护

2.1加强湿地保护区管理

加强保护区建设。建立湿地保护区和湿地监测站,是有效保护湿地的重要措施和途径。目前,黑龙江省已建各种类型的部级、省级及市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共45处,总面积为185.68万公顷,为保护湿地资源,拯救珍稀濒危生物物种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还有2103019公顷湿地尚未纳入湿地保护范围,应依据其生态区位、类型及生物物种的保护价值,建议建立湿地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25处,以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兴凯湖保护区分别白泡子、湖西和西岗各改建保护管理站,白泡子保护管理站保护面积19698公顷,湖西保护管理站保护面积28509公顷,西岗保护管理站保护面积10646公顷。

2.2宣传教育

通过引进先进公众教育理念,增强公众对自然保护意识及相关法律知识,从而赢得全社会对保护事业的支持和理解。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现已建成面积2000平方米的宣教中心,以完善现有设施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设施的作用。

2.3保护生物多样性作用

兴凯湖湿地是野生动物栖息地又是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区,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提供繁殖、栖息、迁徙和越冬场所,珍贵濒危的野生植物在湿地中得到遗存。真正起到了物种基因库的作用。

2.4湿地泥炭矿产资源利用

兴凯湖丰富的湿地资源,为泥炭形成创造了先天环境,泥炭是我省优势矿产资源,储量达500万吨,多为富营养湿型泥炭。湿地碳汇作用:广袤的湿地和茂盛的植物是二氧化碳贮藏库,各植被型的湿地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贮藏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湿地的景观资源及科学教育利用,湿地具有自然景观资源可为人类提高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2.5湿地动、植物资源利用

兴凯湖湿地是中国东北地区独特的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区内生物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是集多种功效于一体的部级自然保护区。随着保护管理的加强,将会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兴凯湖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随着保护管理的加强,森林覆被率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将大大增强保护器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地表径流、减轻泥沙流失等方面的作用,并会增加周边河湖的泄洪能力,改善水质,提高兴凯湖区域的农业灌溉能力,为农业稳产、高产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3.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篇7

1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1.1保护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雅安市古树名木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相关部门加大了古树名木宣传、进行了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对城区和近郊的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开展了病虫害防治等,群众的保护意识有所增强。在雨城区金凤寺、荥经县云峰寺、名山县蒙顶山风景区、雨城区碧峰峡风景区等古树名木集中的地方组织开展了古树名木宣传活动;荥经县对云峰寺的古树名木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宝兴、雨城等县(区)开展了古树名木病虫害防治工作。挂牌后的古树名木保护情况较好,特别是生长在城区、风景区和寺院的普遍长势较好;未挂牌保护或挂牌遗失(全市遗失挂牌的古树名木达215株)的古树名木因保护责任不落实,保护情况较差,有的甚至死亡。而生长在山林和个人宅院的古树名木因管护责任不落实,多处于自生自灭。近几年,雅安市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旅游业持续升温,各地受利益驱使擅自砍伐、移植古树名木、在古树上乱刻乱画的现象时有发生。2008年以来,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古树名木的生存。据统计,全市古树名木存量较2012年的1654株减少了287株,其中因擅自砍伐、破坏等原因导致死亡的古树名木达29株;因瀑布沟电站建设移植死亡37株;因疏于管理、老化干枯、病虫害等原因死亡74株;因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死亡22株;其它原因减少125株,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1.2问题分析

1.2.1保护意识不够近年来,各相关部门虽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古树名木保护宣传,但宣传手段老套,针对性不强,社会各界的自觉保护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游客和市民在大树上乱刻乱划、拴绳挂物、剥皮取材、乱搭建筑物或堆放物品等现象普遍存在;一些规划部门和建设单位对保护工作认识不够,未把古树名木保护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有的建设单位在施工中不注意保护古树,造成古树衰败或死亡;农村群众缺乏保护意识,经常在古树边焚纸烧香敬“神”,烟熏火烤严重影响古树生长;在利益趋动下,盗卖和破坏古树名木的现象时有发生。

1.2.2城镇化进程的威胁城市建设中一味追求绿化效果和城市苍桑感移植大量珍稀古树进城,在移植过程中大量死亡;城镇不断向外扩张,挤压和掠夺古树名木的生存空间,在高楼耸立的钢筋水泥森林中,失去了原有的生长空间,树势凋弊,威胁古树名木。

1.2.3法律法规不完善各县(区)在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中遵偱的法条散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四川省绿化条例》等,不成体系。全国绿化委员会了《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的决定》和国家住建部制订的《城市古树名木管理条例》,约束力弱,可操作性不强;上述法律法规政策虽有禁止性条款,但处罚力度弱,不足以构成对乱砍滥伐损毁古树名的威慑力,其结果导致古树名木的法律法规难以落实,毁损古树名木案件时有发生;盗伐滥伐古树名木者有恃无恐。由于涉及古树名木的法律法规没有做到责权利相协调,对集体和个人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有责无利,保护矛盾突出,不愿意挂牌保护,法律法规形同虚设。

1.2.4管护责任不落实各县(区)明确了古树名木主管部门,采取了保护措施,但主管部门大多未与古树名木所属单位和个人签订管护责任书,导致古树名木的保护基本靠权属单位和个人自愿,遇到问题推诿扯皮,古树名木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有的老式小区因管护责任不落实,居民向古树倾倒污水、在古树根基乱堆乱放或随意对古树修枝打叶,影响古树名木生长;古树名木挂牌丢失没有管护、遭受病虫危害无人防治,古树名木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古树名木的管理责任不落实,使古树名木档案资料遗失或残缺不全,如全市1998年古树名木普查建立的档案资料至今已遗失殆尽,采集的标本资料虫蛀损毁。

1.2.5管护经费严重不足据了解,各县(区)由于财政困难,多数地方未安排古树名木保护专项经费,管护经费严重不足。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管理、复壮、普查挂牌等措施因缺少经费不能及时实施;遭病虫害、雷击、火灾等危害的古树无经费抢救,有的倾斜倒伏;高龄古树无钱“护理”。

1.2.6防治难度加大古树名木树龄长,树体老化,树势衰弱、抗病虫能力较差,受到多种病虫危害,其中天牛、白蚁危害最普遍。按照常规办法对天牛实施钻孔施药、在古树根部周围淘窝找蚁穴,直接损伤古树;对其它虫害防治因古树树体高大,施药困难,防治效果差;因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古树出现空洞或整株中空现象,严重的树体空洞高达10m,最后倾倒甚至死亡。荥经县云峰寺大型桢楠古树因白蚁危害没能有效防治,根系腐烂、树干中空,被风吹倒,在过去10年间死亡12株。

1.2.7技术手段滞后各级相关部门未开展过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的专门培训,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护技术,古树名木相关的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工作严重滞后,未建立古树名木资源动态监测体系。

2管理对策措施

古树名木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科研、历史、文化价值,为城镇乡村增添了历史厚重感,因此,要下大力气、花大价钱进行保护。一棵古树,就是一个传承故事,一株名木就是一个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要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做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提高全民古树名木保护意识,让枯树发芽,让老树开花。

2.1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古树名木保护是对文化的传承,历史的记忆,是一项公益事业,要靠全社会参与。各级相关部门应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融入当前雅安灾后重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提前介入,在城市、农村广泛深入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义务植树、科技下乡、古树名木保护宣传警示牌、广播、手机、微信、网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弘扬中华民族爱树、植树、护树的优良传统,增强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自觉性,提高全民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认识,做到家喻户晓。

2.2健全法律法规,有法必依建议尽快出台《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完善相关保护法律法规。同时,省、市级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实际尽快出台《古树名木管理实施办法》,使古树名木保护有法可依。在相关法律框架中加大执法力度,严禁砍伐或者迁移古树名木,坚决制止并严厉打击一切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建设不可逆转,在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实施中遇到古树名木时,建设单位必须提出避让和保护措施,尽可能避让。严格执行“在树冠垂直投影以外五米范围内,不准挖土、堆物、建房”等相关规定,必要时让工程为古树“让路”。确实无法避让确需砍伐或移栽的,要依法申请办理采伐或移栽审批手续。

2.3理清权属,落实责任各级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实行部门、单位保护管理与属地保护管理相结合,定期养护与日常养护相结合的原则;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古树名木的管理,按照属地理清权属,与管护责任单位或个人签订管护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到实处;要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纳入当前雅安灾后重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生态文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内容,科学规划和实施,确保古树名木生长空间。

2.4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激励机制建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资金投入,将保护所需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复壮、抢救、普查挂牌、科研、技术培训、表彰奖励等;同时,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鼓励单位和个人认养古树名木和资助古树名木的养护、参与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建议对权属是集体或个人的古树名木建立挂牌保护补偿机制,纳入天然林保护范围,给予所有者补偿。

2.5加强技术培训,提升管护水平加强古树名木知识、管护技术、相关法规政策培训,提升主管部门、责任单位、古树名木所有者业务水平和人员素质,定期不定期开展古树名木检查,做好古树名木的定期养护和日常养护工作。对遭受严重病虫危害、长势衰弱或濒临死亡的古树名木分别制定治理、复壮、抢救等具体措施加以保护;同时加强古树名木抢救性保护工作,对濒危古树名木因地制宜地采取围栏保护、填堵树洞、支架支撑、设置避雷针、病虫害防治、浇水施肥等措施,确保古树健康生长;组织开展古树名木病虫防治、复壮等技术研究,为古树保护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6健全古树名木户籍档案,培育后备资源在古树名木普查的基础上,对每株古树名木建档立案,形成完整的古树名木资源户籍档案并落实专人保管;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逐步建立古树名木的动态监测体系,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定期动态监测和跟踪。另外,雅安古树名木毁损严重,后备资源较少,迫切需要在保护好现有古树名木的同时,加大珍稀古树后备资源培育力度。可划定一部分50年以上的珍贵树种、稀有植物,或树形奇特、有科学价值和纪念价值的大树或树群作为后备资源,有意识地进行培育。同时,结合灾后重建和相关造林项目,在珍稀树木适生区建立桢楠、银杏、桂花、香樟、红豆杉等珍稀树木基地;通过广泛宣传吸引民间资金参与珍稀树种培育;通过低质低效林更替改造培育珍稀树种;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村群众在房前屋后和其它空地种植珍稀树种,增加后备资源储备。

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篇8

****是世界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生物物种丰富而独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更加繁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

(一)加强保护是中国和世界的共同要求

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态文明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最独特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省环境承载能力较为脆弱和人口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有序和合理开发生物、矿产、水能和景观等自然资源,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当地人民群众的需要,而且是中国和世界的共同要求。

(二)****生物多样性独特而丰富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区域是指:在自然区域上属于喜马拉雅山系东部的横断山脉纵谷区,行政区域包括迪庆州的德钦、香格里拉、维西县,怒江州的贡山、福贡、泸水、兰坪县,大理州的大理市和宾川、剑川、鹤庆、洱源、云龙县,丽江市的古城区和宁蒗、玉龙县,保山市的隆阳区和腾冲县,共5州(市)18县(市、区)。

这一地区地形地貌特殊,气候复杂多样,拥有中国1/3左右的高等植物和动物种数,是全球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属中国三大特有物种起源和分化中心区域之一,分布着丰富而多样化的基因资源和动植物类群,保存有大量古老的生物类群,是中国原生生态系统保留最完好、垂直生态系列最完整以及全球温带生态系统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地处亚洲四大江河的上游,既是生物多样性宝库,又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已被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列为全国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优先重点保护地区。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初步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切实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编制相关规划,颁布了一批地方性法规,不断加大投入,为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以建立保护区为主要形式的保护措施得到贯彻落实。****现有3个部级和10个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部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碧塔海、纳帕海和拉市海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三江并流保护区”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创建了统筹兼顾保护与开发的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模式,建立了一批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生态监测站点、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场和收容拯救中心。****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绝大多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滇金丝猴、白眉长臂猿、羚牛等数量明显增加,秃杉、红豆杉等珍稀植物人工繁育取得较大成效。

——转变发展方式日益受到重视。在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省政府出台《云南省重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审批制度》等文件,提高了重大项目的环境标准和准入条件,加大了执法力度。积极转变发展方式,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强化环境整治和节能减排,减少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

——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有所提高。充分发挥和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公众参与度增强,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率;编写出版动植物志书,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指导;积极开展与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国际组织交流合作,提升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野生物种种群小、数量少、地理分布狭窄,区域内生物种群的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十分脆弱。二是受利益驱动,盲目采集、猎杀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贫困面大,生产方式粗放,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过度依赖,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四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仍然不足,全民保护意识仍需加强。五是保护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能力建设滞后。六是体制不顺,管理多头,缺乏统筹保护的长远规划和明确目标。

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要求

(五)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的要求,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坚持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坚持运用综合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坚持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进一步丰富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独特优势,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六)保护目标

到2012年,基本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保护能力得到加强,保护区面积达到区域总面积的13%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60%左右,18个县(市、区)主要城镇配套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均建成并投入使用,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5个州(市)跨界地表水断面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规定的水质要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两个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必须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总量指标之内。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得到有效保护,重要物种得到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损失进一步降低,原始和典型的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维护。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得到普遍提高。

到2020年,形成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管理高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所有珍稀濒危动植物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绝大多数特有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参与程度明显增强,区域内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能力明显提高。

(七)处理好四个关系

——保护优先与合理利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实现更好的保护,牢牢把握开发利用的底线和保护的红线,坚持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以生态修复扩大环境容量,以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重点防范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破坏,以良好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协调与突出重点。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统筹协调保护与开发中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物种实施重点保护。

——科学规划与分类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引导调整经济布局,指导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按照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做好生态功能区划,针对不同资源的特性和敏感度,对各地区的保护与发展实行分类指导。

——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强化投入和引导,确保政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统一管理。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社区志愿者和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争取国内外的支持,形成全社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格局。

(八)保护重点

重点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生物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完善就地保护、近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护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和保护网络,防止生态环境破坏、物种绝迹和生态功能退化。以各类保护区、保护地、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为载体,按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对****有分布的物种给予重点保护。对尚未纳入重点保护名录的濒危珍稀野生生物也要严格保护。

以各类保护区和其它野生动植物主要原生地、栖息地、迁徙地、生物廊道以及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区域为核心,努力维护现有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功能,切实保护好生态系统多样性;积极抢救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加强特有物种保护,有针对性地开展就地、近地和迁地保护;加强动植物离体保护工作,保护好遗传基因多样性。

(九)工作重点

以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为契机,针对****地区特点,尽快制定一个规划和一个条例,全面完善五大体系,认真实施十大工程,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顺利实施。即尽快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综合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逐步完善以各类保护区保护地为核心的保护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资金投入体系、科技和人才支撑体系、宣传和教育体系,分步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工程、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程、极小种群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工程、重要和退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保护区保护地和国家公园建设工程、生物多样性监测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外来有害物种防治工程、重要公益林保护工程、农村新能源建设工程、保护区域社区脱贫示范工程。

三、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十)尽快制定保护规划和完善政策法规

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湿地保护规划、****部级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工作相衔接,尽快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界定区划功能,细化保护方针、目标、重点和措施。全面推行规划环评制度,统筹兼顾区域生产力布局、产业发展、环境容量和生态功能,从规划源头保护生物多样性。积极研究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投资、产业、生态环境、移民开发等方面的政策。尽快研究出台科学的发展评价、政绩考核办法。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各地各部门也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十一)切实加强分类指导和执法监督

进一步加大各级自然保护区、自然遗产地、湿地、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对地处江河沿岸、湖泊、湿地、河谷和人口密集区等影响生态安全的生态功能退化区,要及时进行修复和保护,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对重点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采取强制性保护,把生物多样性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对生态良好地区实施积极保护,树立一批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典型。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国家公园地方立法,完善国家公园技术标准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建设梅里雪山、老君山、丙中洛等国家公园,并促进规范发展,努力形成保护与开发相协调的良好格局。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职能,严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行为。加强对交通、矿产、土地、旅游、水能和生物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严格项目审批,完善监察和审计,坚决杜绝非法侵占生物多样性重要保护地、挤占挪用保护资金的行为。

(十二)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使生物多样性保护经费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省政府将整合各方资金,力争“十一五”期间,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水能矿产开发生态补偿、新能源利用和科研等方面投入70亿元左右,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按照属地为主、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要求,将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政府收支预算。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争取国家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给予更多倾斜。

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程,逐步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赔偿”的原则,开展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重大资源开发项目、城市水源地保护等四个领域的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在水电资源开发中按电价提取一定比例资金,在矿产资源开发投入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生态恢复和补偿。完善野生动物肇事损失评估和补偿政策,提高补偿标准。

省财政将投入5000万元,引导和筹集社会各方投入,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资金,用于保护能力建设和规划制定、科学研究、试验示范、宣传教育等领域。鼓励企业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的公益性捐赠,按税收法规规定的比例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利用碳汇机制,按国际规范组织实施造林、清洁能源等相关项目,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把握国际环保援助的重点投向,抓住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度关注的有利时机,争取国际资金援助和智力支持。

(十三)加快形成生态经济体系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道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快形成生态经济体系。采取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多种措施,鼓励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环保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林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清洁能源和环保等环境友好型产业。水电、矿业、旅游等支柱产业要优化布局,规模发展。在切实保护的前提下,依法规范野生动植物引种、驯化和繁育行为,发展壮大野生动物驯养业,积极扩大红豆杉为主的珍稀植物、野生中药材人工种植业,促进生物产业有序发展。

编制禁止发展、限制发展和退出产业目录,引导和规范社会投资,探索建立产业退出机制。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要按照国家环境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要求认真研究,充分论证,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和没有安置好移民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在项目前期工作中,要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听取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需要经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讨论通过的资源开发项目,必须提请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批准同意。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禁止发展对生物多样性危害大、威胁生态安全和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产业和项目,限期淘汰资源消耗大和环境代价高的产业和项目。明确资源型企业的生态责任,鼓励企业采取环境友好型的生产经营方式。强化资源开发管理,严格限制设置探矿权和采矿权。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做到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加大城乡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广泛开展ISO14000认证,全面推进生态城镇、乡村创建工作和绿色社区、企业、学校、开发区和工业园创建工作。加大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力度,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广泛实施农村能源替代工程,逐步减少农业生产生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破坏。

(十四)提高科技、人才支撑水平

加强科技创新,走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路子,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努力突破物种繁育的瓶颈制约,引进培养一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依靠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珍稀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珍稀濒危植物繁育中心和滇金丝猴国际研究中心,加快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生物多样性国家实验室、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加强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物种保护及利用研究,为发挥****物种丰富和独特的优势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加强生物多样性安全管理

规范物种引进传播,加强转基因活体产品开发、应用和推广管理,加强入境动植物检疫工作,严禁入境人员、邮寄物、商品未经批准和检疫夹带各类有害生物繁殖材料,阻止有害物种入侵。制订外来入侵物种环境应急方案和生物物种环境安全应急预案,建立引进物种风险分析系统和外来有害物种入侵预警监测体系和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积极开展特有生物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权利归属等相关对策措施研究,严格出境查验,防止以对外贸易、国际交流合作、出境人员携带、邮寄等形式造成的资源流失和经济损失。

(十六)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

广泛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不断增强与有关国家、国际组织和民间团体的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保护理念、经验和技术,优先加强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物种资源保护技术等领域的合作,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水平。结合生态系统、生物物种与相邻省区和国家关系密切的特点,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和其它区域性合作,建立和完善专项合作机制,有效保护跨省区和跨国境重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四、努力营造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环境

(十七)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充分认识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方针,努力提高环境保护素养,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把保护措施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

(十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列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规划部署、同时检查落实、同时考核总结。充实完善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和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委员会的机构、职能和组成人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定期不定期召集省级部门和州市参加,对规划、项目、资金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协调;建立会商制度,加强省级部门与州(市)县的上下沟通和联系,定期通报信息,协调处理重要事务和突发事件;建立专家咨询制度,为制定政策法规、编制规划、实施重大工程等提供决策咨询。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涉及多部门和多领域,省林业部门要切实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实施主体作用,负责筹集和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资金;省环境保护部门要强化执法监督,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项措施取得实效;建设、国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共同做好保护工作。

(十九)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开展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及时宣传报道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措施、经验成果、典型事例,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保护内容和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的生产生活方式。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教基地。加强舆论监督,努力营造有利于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在国内外树立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形象。

(二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

上一篇:理疗的治疗作用范文 下一篇:艺术素养的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