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文化宣传方式范文

时间:2023-11-07 17:00:07

品质文化宣传方式

品质文化宣传方式篇1

[关键词]博物馆 非遗 宣教模式

一、非遗发展困境与非遗进博物馆

在我国,非遗传承一直以来面临着缺少总体性、前瞻性、长远定位与规划等问题,传承人人才断档、经费短缺、创新不足等也是非遗可持续发展的硬伤。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我国于2004年8月加入《公约》,2006年6月9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首个部级门户网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开通,6月10日举办第一个“文化遗产保护日”。之后,我国首座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国太极拳博物馆(2009年)、北京市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宣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2009年)等建立,全国各地纷纷建立非遗数字博物馆和兴建非遗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是人类保存记忆的重要载体,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具备强大的人才和科研优势、保护、保存和收藏优势、展示优势、坚实的观众基础等,非遗项目进博物馆,引发了博物馆对自身功能的重新定位,对社会责任的重新思考,对自有资源的重新整合。

二、非遗博物馆的分类

我国目前尚无部级的综合性非遗博物馆,随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工作的有力推进,各省市已掀起非遗类博物馆兴建热,有的在原有博物馆基础上加以改造,有的新建专题性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名称也很不统一,有专题博物馆、展(览)示馆、民俗博物馆、传习所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

这类博物馆包括地区性的综合非遗专题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题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展厅。

1、地区性的综合非遗专题博物馆

这类博物馆命名和人员编制都比较规范,以展示地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大多为国有。如重庆巴渝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

2、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题博物馆

这类以某个部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展示对象。性质较为复杂。有事业单位,企业自建,个人自建等。如昆曲博物馆。

3、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展厅

指依托保护中心、文化馆、原有的综合博物馆设立的非遗展厅。如北京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中心……

(二)民俗博物馆

此类博物馆采用民俗博物馆名称。如北京民俗博物馆、广州民俗博物馆等。 在展陈上与(一)类有交叉。

(三)传习所

此类博物馆包括国有的传习所 、私人设立的传习所和教育机构中的传习基地。

三、目前博物馆非遗项目宣教模式

博物馆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宣教模式是展览+教育模式。举办各具特色的展览,是一座博物馆赖以存活的“生命线”。每个博物馆在政府重视程度、资金扶持力度、自身努力程度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博物馆的策展能力、专业化水平及展览条件等也千差万别,因此,生命力强的博物馆,必然是在做好常设展、引进优秀展、与人合办展、举办流动展、开辟出国展方面走在前列的博物馆。除此之外,开发宣传资料、衍生品,设计送展和互动项目,开展各种利民惠民的活动(包括亲子活动、报告会、专题会、知识竞赛等)是博物馆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互联网+博物馆”更是将博物馆的宣传教育推向未来。

(一)展览+教育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是一个群体、民族、国家的文化基因,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必不可少的文化信息资源。举办非遗展览对于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保护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地传承、发展、利用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非遗博物馆或民俗博物馆的搭建,一定要根据自身藏品的特点,做好前期市场调研,整合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资源,推出具有厚重的历史感、鲜明的时代感、强烈的价值感、自觉的服务感的展览内容。要充分利用文字说明、实物、图片、图表、照片、拓片、模型及其他辅助展品,采用现代化的声、光、电子技术以及音象系统, 采用系统分类陈列法、复原陈列法(场景复原陈列)、景观陈列法、对比陈列法、集中陈列法、中心陈列法、连续式陈列法等陈列形式, 举办教育性、欣赏性、旅游性、科学性、娱乐性有机结合的精品非遗展, 是非遗博物馆宣传教育的中心环节。2006 年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2007年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2009 年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2010年的“巧夺天工――中国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等,因其展览内容的丰富性,展览形式的多样性,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

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类交流展览是博物馆跨地域对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让不同肤色、不同地域的人群实现时空跨越和时空对话,共享文化盛宴,既体现了文化无边界,又彰显了博物馆的活力。因此,无论是引进优秀展、与人合办展、举办流动展还是开辟出国展,博物馆非遗类展览品牌的定位与策划成功与否,关乎宣传效果的强与弱。目前在我国已建立了中国博物馆展览交流平台,全国各博物馆机构可在平台免费自有交流展览信息,平台将通过网站、微博、微信、APP等多种形式面向全球博物馆机构和推广。

(二)注重与观众互动体验的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与非遗相关的博物馆大多依靠人(讲解员、拥有某种技艺的人、非遗传承人的现场表演)来弘扬传统文化,条件成熟的博物馆还借助各种媒介(虚拟投影、场景复原、非遗展演、手动传感器等)来促成教育活动的推广。具体来讲,有如下互动形式:

1、邀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非遗研究专家开展讲座

博物馆作为展示、传承、弘扬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性机构,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是其职责所在。公益性的讲座为传承人、专家与公众搭建了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观众可以通过现场聆听、提问互动、观看非遗传承人的现场演示等形式加深对非遗的了解。

2、非遗原生态展演

博物馆可开辟一个互动体验区,让某种表演艺术、礼仪、节庆、传统技艺等原汁原味、动态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并有机会上台亲自体验。如广州民俗博物馆每周二、四举办的“粤韵飘香”粤剧互动演唱,只要有粤剧表演能力的游客都可上台合作表演。

3、与学校、社团合作项目

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社团的有益补充,可通过“走出去”开办讲座报告、曲艺专场演出、民间艺人现场示范表演、开展冬夏令营、举办手工体验活动、智力游戏等形式,发挥非遗类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三)通过虚拟投影、场景复原、幻影成像、手动传感器、视听欣赏、3D与4D影院、“数字博物馆”等方式

2015年,我国博物馆行业第一个全国性法规文件《博物馆条例》正式实施,与2008年颁布的征求意见稿不同,旧版中,博物馆的三大目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新《条例》则变为:教育、研究和欣赏。“教育”目的被提到首位,意味着博物馆在公共教育上将肩负更重要的使命,数字化时代下的博物馆教育亟需转变观念,从多层面营造“学习型博物馆”。 虚拟投影、场景复原、幻影成像、手动传感器、视听欣赏、3D与4D影院等方式顺应了观众特别是年青一代的文化消费需求,增强了观众对非遗知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认知感。

“数字博物馆”是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摄,综合运用三维图形图像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特种视效技术等,将非遗类博物馆以三维立体方式呈现,随时随地为全球观众提供参观博物馆的便利。

(四)宣传品与衍生品的开发

非遗类博物馆通过编写出版展览简介、画册、书刊等,利用电视台拍摄宣传片、教育片、纪录片、专题片等,联合电台电视台宣传报道非遗技艺、非遗传承人、非遗法规、非遗重大活动、非遗拾趣、非遗保护等,达到非遗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

非遗衍生品的开发是一个争议较大的命题,主要表现在它是为古老技艺注入活力,还是只是把非遗项目推向功利化、庸俗化、商业化而失去了非遗技艺原有的色彩,许多非遗类博物馆运行良好的原因之一恰恰在于非遗衍生品创意开发中“度”的把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 37 条的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创意为非遗产品打开了另一扇窗,传统技艺与挂饰、文具、餐具及其他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相结合,转化为新型工艺品,既满足了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又能在游客的评议中启发传承人丰富非遗主题及表现形式,扩大适用范围,挖掘非遗的多面价值,生产出历久弥新的作品。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播工作的重要一环,博物馆在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论是传播内容,还是传播方式,非遗类博物馆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本文所列。不同类型、不同经济实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不同依托资源、不同人才储备的非遗类博物馆,必将呈现不同的宣传教育态势,分化后的整合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黄琛.国家博物馆教育模式的新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1 年合刊:P68-74;

[2] 徐若华.博物馆宣教模式探讨[C] . 赣博论坛――博物馆现状与发展前瞻论文集(一), 2003:P207-212;

[3]汪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博物馆建设[C] . 2012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二部分),2012:P182-186;

[4]孙霞飞.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宣传[D]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2:P44-53;

[5]赵冬菊.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J] .广西民族研究,2006(2)P198-204;

[6]刘启芳.关于博物馆互动体验活动的再思考[J] . 中国纪念馆研究,2014(1):P192-197;

[7]伍亚婕.试论博物馆陈列中的互动体验展示[D].上海:复旦大学;2008:P23-30;

[8]黄彩霞.博物馆展览传播中的视听交流研究[D] .浙江:浙江大学;2013P:9-38。

品质文化宣传方式篇2

【关键词】宣传品设计 地域文化 南阳旅游

地域文化(Regional Culture)是专指某一地域特定的一种文化形态,统属于中华文化大系。但其文化自身具有所属地域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正是此地域文化区别于彼地域文化的重要因子。文化具有地域性,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的文化形态是在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因素等多重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在一个历史时期中慢慢孕育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是地域性的环境所呈现的文化形态,并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1]”

1 南阳地域文化特征分析

1.1 自然环境特征

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南阳形成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其组成以山水为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内乡宝天曼景区和拥有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湖丹江水库景区的伏牛山综合旅游区是南阳山水的典型代表。这里文化氛围浓厚,曾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和宗教文化的繁衍栖息地;以千里淮河发源地、自然胜景水帘洞著称的桐柏淮源景区,自古便演绎着“开天”等神话传说的神秘色彩,散发着独特魅力。此外,南阳境内发现的大面积恐龙蛋化石群,“以数量多、埋藏地域集中,被称为‘震惊全世界的科学发现’和‘20世纪世界第九大奇迹’及‘1993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之一’”[2]。南阳群山环绕、秀水奇观的自然环境特征显著,盆地的地貌特征更是影响着地域文化的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宗教文化和历史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外旅游宣传过程中,自然旅游资源也理所应当是体现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人文环境特征

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尽沧桑,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在此繁衍生息。综合南阳整体地域环境特征来看,南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多达四十多处。

其中,人文景观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汉文化系列。典型代表以东汉“科圣”张衡故里、“医圣”张仲景的医圣祠、“智圣”诸葛亮之躬耕地的武侯祠、规模位居全国之首的南阳汉画馆等为主,南阳文化在汉代丰富多彩,兼容并包,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3]。第二,楚文化系列。典型代表以下寺春秋楚墓、淅川县境内楚都丹阳故址龙城等为主。南阳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对中原文化的融合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第三,三国文化系列。典型代表以方城火烧博望遗址、新野议事台、卧龙岗武侯祠、新野汉桑城等为主,南阳是三国历史的源头,也是魏、蜀、吴三分天下的策源地。第四,古代建筑艺术文化系列。典型代表以建筑构造之磅礴大气和古代雕绘工艺之集大成者的社旗山陕会馆、全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官府衙门建筑群中的南阳府衙和内乡县衙等为主,南阳在明清时期建筑装饰艺术最为精湛,诸多大型古建筑群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在南阳历史发展的悠悠长河中,汉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古代建筑艺术文化等这一系列展示着南阳地域特征的文化标志,是体现南阳历史文化浓厚底蕴的有力佐证,印证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沧桑巨变。

2 南阳旅游宣传品设计的现状分析

纵观全国旅游市场的主要推广手段,旅游宣传品俨然已成为诸多旅游目的地首选的传播方式。目前南阳旅游宣传品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职能角色的扮演问题。政府部门作为当地旅游业形象展示和信息流通的窗口,在资源的组织调配能力和研究性人才注入能力方面有着强大的执行把控权,在对于旅游宣传品设计的市场化管理操纵经验相较于企业仍有很大的差距;企业灵活性强,并有广泛的市场销售经验,对于针对项目设计的需求定位与品质要求有着较为成熟的执行经验,但对资源的需求调配经常会遇到瓶颈。因此,在职能扮演方面,首先要解决政府和企业的执行分配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与联合,对旅游宣传品设计进行更为深层次的研究,以此才能将宣传品的传播作用实现最大化。

再者,旅游宣传品的设计问题。主要突出问题为:第一,对市场划分过于粗糙。南阳旅游主要为人文环境旅游和自然环境旅游,两者目标市场与受众人群也各不相同,现有旅游宣传品设计地域识别性模糊,重点倾斜也有逻辑性问题,在宣传上更是效果甚微;第二,区域整合意识薄弱,附属旅游区独立分散,缺乏整体形象设定。纵观全国旅游交易会上,很多地市对旅游体系都有着统一的形象规范和约束,以此形成区域旅游品牌,而南阳的区域品牌意识不够强,各附属旅游区在宣传设计上也过于分散独立,没有地域的整体意识。第三,现有旅游宣传品的文化特色挖掘度低,地域文化特色的体现匮乏。作为旅游宣传品之一旅游纪念品,在南阳当地市面上出现的旅游纪念品,盲目讲求奢华体面,过度包装,甚至还流通有其他地区的旅游纪念品以充货量,导致区域特色更加紊乱。

3 南阳旅游宣传品的设计探析

3.1 文化符号的提取与应用

南阳的地域文化是区域内多种民俗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因此在南阳旅游宣传品的设计上自然也离不开这些文化符号的支撑。通过对这些文化符号的明细划分和深入分析,在设计过程中也就能更好把握设计的目的和所针对设计对象的不同特点,同时也为设计提供了素材基础。

从地域来看,南阳头枕伏牛,足蹬江汉,东扶桐柏,西扼秦岭,是中国最东端的一块盆地。这里似乎自古就是适宜生存的地方。据记载,南阳古称之“宛”,意在表明南阳的地理环境特征从大体的地貌上看就像一个“碗状”,碗象征着丰衣足食,其寓意也在说明南阳地区自古风调雨顺,物产丰富,生活富足安逸。“宛”字的图形化应用在南阳各类宣传媒介上也有过充分体现,最经典的当属南阳电视台的台标设计(如图1所示),整体以“宛”的图形化元素作支撑,造型又似一座茅庐,寓意来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为宏观地域文化的“宛”字元素这一重要文化符号,在南阳旅游宣传品设计的应用上,可以有更多体现成分。

从历史文化来看,“《诗经》描绘过这里的楚地风雅,李白在《南都行》这首诗中描写南阳的地理风物,流畅又不失精致,表达出自己对这一历史名城的喜爱和敬意。[4]”透过这些典故,不难看出南阳在楚汉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无法撼动的地位。因此,楚汉文化的代表性元素,楚长城和汉画像,自然应该成为最具识别性的文化符号。作为中华“四圣”张仲景、诸葛亮、张衡、范蠡的故里,南阳历史上名人辈出,在中国古代医药、军事、科技、商业等领域有着不凡的成就。因此这些名人的体现元素,诸如张衡的地动仪、浑天仪等,都可作为代表南阳的文化符号给予体现。

从民俗文化来看,以南阳大调曲子、三弦书等为代表的南阳曲艺;以南阳烙画,南阳刺绣为代表的民间手工艺;以南阳黄牛、镇平烧鸡、仲景香菇酱为代表的土特产;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美誉的南阳独山玉,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南阳玉雕,同样也是南阳地区玉文化的代表性文化符号。其中,典型的设计代表如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吉祥物“牛牛”的形象设计(如图2所示),其设计理念上则选择了南阳地域文化特色的代表性产物“南阳黄牛”,牛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不仅代表南阳是个农作物产量大市,更意在说明三农的价值内涵,喻示全国农民牛劲十足,牛气冲天,生活越来越美好。这些民俗元素为主的文化符号看似复杂琐碎,在宣传品设计的体现上作为辅助元素也可以有丰富的展现,起到修饰补充的作用。

3.2 地域色彩的组合与应用

华夏先祖从观察万物之变化,时光纵横交换的自然规律中,分析出代表世间万物之本源的红、黄、蓝、白、黑五种色调的基本理念,因而形成了“五色观”的先古色彩理论。南阳也同样在民俗工艺制品上使用过“五色观”这一先祖遗留的基本理念,创造着属于南阳地域特色的色彩文化。南阳地域文化符号的产生,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地域色彩的趋向,在色彩具体运用到旅游宣传品设计时,既要保留地域色彩的鲜明特点,也可以在文化符号中提取更多色系,通过组织搭配,构成具有创新精神的色彩视觉组合。

通过对南阳地区各类文化场合的色彩使用进行观察提取,可以发现:在民俗竞技活动场合多使用如明黄、大红等高纯度暖色系的色彩;在曲艺艺术表演场合多使用粉色,灰色,青色等中纯度暖色系居多的色彩;土特产包装则多以土黄色、青灰色等中明度暖色系居多的色彩。这些色彩反映了不同场合的色彩使用偏好,在旅游宣传品设计的色彩使用上也应对应地予以恰当体现。

地域色彩的组合搭配不是固定的,在具体的媒介上的使用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在色彩组合方面同样可以参考时下流行配色趋势,以保证设计的时代性和前沿性。

3.3 制作工艺的筛选与分类

旅游宣传品的制作工艺不同于旅游产品,由于媒介的种类众多,在材质的选择上可以较为多变,设计风格也同样可以赋予更多变化。根据市场现有流通的旅游宣传品情况,旅游宣传品大致可分为印刷类宣传品、营业纪念品和音像制品,根据这三种分类,制作工艺适用状况也会各有不同。

印刷类宣传品通常包含宣传单页、宣传画册、宣传杂志、招贴、明信片等,多以纸质为媒介。以宣传画册为例,旅游宣传画册的设计通常承载有景区旅游信息的内容,因此在宣传册内页可采用克数较低的铜版纸或者双胶纸,前者印刷的色彩表现较为鲜亮出色,后者更有质朴的怀旧之感。在扉页以及篇章的隔断页可采用硫酸纸或者克数较低的特种纸进行夹页衬托,在这种半透明的纸质材质上做图形的印金或者印银,可使宣传册设计的形式更具特色。封皮封底的使用材质,可以随具体设计对象选用,纸张应选用较大克数起到保护作用,封面可根据设计效果加入UV、烫金、烫银等工艺增强质感。在装订方式上,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胶装、日式线状、亦或是特殊的打孔铁圈装。在其他设计形式上,例如纸张的创意对折、模切、镂空,都可以根据表现效果和实际需要进行选用。印刷类宣传品的制作工艺几乎没有特别的规定要求,其多变性更多地体现在创意的出发点之上以符合整体设计调性。

营业纪念品和音像制品的制作工艺则较为单一,在这类实物当中,如文化衫、雨伞、太阳帽、塑料水杯等,物体表面的固有材质比较复杂,限制了印刷的条件,多以胶印或者不干胶黏贴的形式制作,来统一整体的视觉形象识别。

结语

在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大的今天,主抓当地特色的价值点为宣传目标,无疑会为抢占市场赢得先机。成功的旅游宣传品设计,对宣传效果也同样起着助力作用。南阳的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抓好文化价值点的切入口,规范标准,整合优势资源,在主打文化旅游的旅游宣传品的设计上需找更多突破,才能为南阳旅游的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王峡.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城市视觉形象设计[J].美术与设计,2015(02).

[2]刘湘玉,刘太祥.南阳文化概论[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页.

[3]徐永斌.从汉代画像石看汉代南阳文化的繁荣[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04).

品质文化宣传方式篇3

营销模式:精准营销与深度宣传

具体而言,该影片的营销模式主要体现为:精准定位、诚意营销、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1、精准定位:囧片在观众需求日益多元化的时代,最大化地吸引观众注意力并刺激其观影兴趣,成为电影在前期宣传和营销上的重中之重。面对众口难调的观众,有的影片张贴夸张的海报、大打“超越”“第一”等噱头,使影片的观众定位非常模糊。《人在囧途》在宣传的初期,并没有刻意去制造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而是将自己精准定位为“囧片”,“囧”作为网络流行词,是郁闷、无奈和尴尬的代名词,在前期的宣传策划上,该影片将“囧”字作为影片的名片,缔造了高效的传播效应,也贴切地把影片的喜剧元素与黑色颠覆元素传递给了观众。2、诚意营销无论是影视作品创作还是影视作品宣传,诚意都是推动影视作品深度宣传的必备要素。在影视作品纷纷哗众取宠的时代,《人在囧途》除了在内容上体现真诚的品质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外,还在现实宣传中注重诚意营销。首先,在影片宣传初期,面对业界“三无电影”(无口号、无目标、无方向)的戏谑和质疑,该片营销团队主动承认影片本身存在瑕疵,并对应“三无电影”的质疑提出了“无山寨、无恶搞、无网络串烧”的“三无电影”概念,此举不但避免了更多的负面效应,也让影片本身和恶搞类的喜剧片划清了界限,更具亲和力。其次,在植入式广告成为国内影片的必备项目的趋势下,《人在囧途》将“广告零植入”作为宣传的口号,这在当前国内影片几乎沦为带剧情的加长版广告的情形下,这样的宣传口号无疑迎合了观众对于植入式广告的反感心理,对于影片本身更加具有亲和力,影片的品质也得到凸显。再次,《人在囧途》对口碑营销进行了延伸。一般影片的宣传营销注重进院线前的宣传,而影片上映后宣传阵势骤减,到最后慢慢退出公众视野。该影片在营销上,更加注重影片上映后的宣传,营销团队通过网络渠道对观众意见进行数据分析,针对网友意见适时进行信息反馈和沟通,无形中推动了影片上映后票房的持续增加。《人在囧途》在宣传模式上,诚意营销与影片内容体现出来的真诚无疑成为影片的典型特质,也成为影片在下院线之后网络点播量居高不下,观众评价得分高过其他同期所谓“大片”的原因之一。3、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人在囧途》影片的整体营销阶段都充分利用了新媒体平台尤其是网络平台,这体现出小成本影片宣传理念的转变,正确定位自身的宣传策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更为广泛细致的宣传,以此带动现实中影片的宣传与营销阵势,这是该影片宣传营销的特色之一。在影片宣传的初期,通过传统媒体、电视台等常规宣传的同时,将“鸡毛版犀利哥”剧照(徐铮和王宝强身上贴满鸡毛的剧照)在网络论坛上与当时很红的“犀利哥”进行了搜索勾连,扩大了影片的知名度和搜索度;随后关于《人在囧途》的两段视频片段《盒饭大叔》、《宣传哥》在网络上走红,短短几天就有几十万的点击量,《盒饭大叔》在电影上映前的点击量已经达到了4700万,而这无疑是营销团队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最大化宣传的成绩之一。影片上映后,营销团队有意识地对相关网帖进行实时监控,以便针对网络反馈及时调整后期宣传策略。有的网络评论说这部影片不像电影,更像综艺小品,营销团队本着诚意营销的原则,承认影片剧本本身存在缺陷,并随后在传统媒体上发表了“导演承认剧本有瑕疵”的稿件,这对于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与观众互动、及时引导舆论质疑起到了重要作用。新媒体环境下,电影的宣传与营销越来越强调准确性与目的性,如何另辟蹊径、个性营销,以最小的代价创造最大化的利益成为考验影视营销的重要标准,在这一点上,《人在囧途》的探索和实践具有典型意义,同样也给湖北影视业的发展带来思维方式和观念上的冲击与改变。

《人在囧途》对湖北影视业发展的启示

《人在囧途》的成功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收所能概况的,从本质上讲,作为鄂产电影,该影片在秉承了湖北影视业一直以来的文化传承外,更多的就转型期湖北影视业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对于湖北影视业的发展策略、发展机制具有重要启示。1、深入社会情境,注重创意,多出精品影视作品的本质是传递美的艺术,而这种美的艺术的传递最终要打动人、感染人。《人在囧途》依靠着真实的社会情境与细致的情感表达,温情的喜剧路线让观众在嬉笑之余更多地反思社会、反省自我,这种影视叙事和表达应该成为湖北影视业发展中必须要具备的因素。对于湖北影视业发展而言,坚持注重创意、打造精品的发展策略应当作为长远目标。从一定程度上说,影视产业的本质就是内容产业,创意和精品永远是影视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对于受众关心的社会问题的影视化解读,则是实现创意和精品的起点。所以,怎样从众多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适合影视作品的内容,并将之与本土的文化特点和市场特点进行结合,是探索具有湖北特色的影视作品叙事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影视业的发展策略要以荆楚文化为特质,在影视业发展中,要重视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湖北独特的发展历史、生活姿态、民俗风情等都是影视作品进行创作和提炼的宝贵财富,而浸润在荆楚文化骨髓中的文化气韵,虽可共享却难以不走样的全盘移植。因此,影视业的发展要对荆楚文化和本土资源进行再创造与再解读,深入研究湖北文化资源的精髓,是发展影视业的重要选择。2、开发利用新媒体平台,强化营销的层次与深度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媒体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庞大的受众群和覆盖范围也使得新媒体成为影视业发展最强劲的资源和基础。与时俱进是湖北影视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这不仅要求湖北影视业要紧跟新媒体发展的步伐,还要求湖北影视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媒体内容的开发之中。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湖北影视业应重视新媒体内容的开发与创作,如加快网络视频业务的拓展,将网络影视作品的创作列为重要工作内容,从口碑效应做起,提升湖北影视业的品牌价值;加大对移动媒体内容研制与开发的投入,走出影视业只做电影、电视剧的传统思维框架,为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提供微内容(如手机电视短剧、手机电影等)的定制,满足更多受众对于微内容的需求,纵向拓展湖北影视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模式。除了在宏观上积极推进自身的新媒体进程外,湖北影视业的发展中要注重个性化营销和品牌营销,强化营销的层次与深度。新媒体背景下,影视作品的营销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可以借助网络视频、网络论坛进行深度宣传,还可以通过微博、Ipad等新媒体传播形态进行多层次推广;营销过程中要更富人性化,除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诚意,还要精确理解受众的情感诉求。个性营销应该是具有层次和深度的营销,而不仅仅是为了吸引观众走进影院。通过新媒体营销手段实现影片本身的现实价值,才是影视作品宣传和推广的意义所在。

作者:余秀才 李泉泉

品质文化宣传方式篇4

摘要:文章诠释了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营销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建设优秀文化服务品牌、开展文化服务品牌营销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共图书馆进行文化服务品牌营销的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2-0014-03

品牌营销是提升自身产品价值,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各行业面临着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也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公共图书馆属于公益性组织,但数字时代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越来越多,如:数字出版业的不断发展使数字出版机构开始占据垄断地位,抬高数字信息资源的价格,而公共数字图书馆也只能被动地接受。不仅如此,数字出版机构还开始搭建搜索引擎,为用户获取数字信息资源提供便利,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再加上书店、电视台等给公共图书馆带来的威胁,使公共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时期背景下,如何打造公共图书馆自身的文化服务品牌、开展品牌营销、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重要难题[1]。

1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营销的内涵

公共图书馆是履行政府职能、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而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营销则是对公共图书馆通过某些手段进行宣传,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内容和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品质进行宣传,对公共图书馆的整体形象进行塑造,让读者从第一印象就能较清晰地把握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和特色,同时对其提供的服务表示印象层面的认可。同时,公共图书馆还要将其文化服务特色和品质的具体体现,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过程中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并对文化服务品牌的价值和效益产生更加深层次的认同,从而清晰地识别这个文化服务品牌,使公共图书馆拥有更多的忠实读者,而此时公共图书馆对文化品牌的建设努力也就转化为公共图书馆的品牌效益。也就是说,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品牌营销分为强化宣传和服务两个层面,而这两个层面要形成高度的统一,必须体现在文化服务品牌的品牌特色和理念上。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其文化服务品牌具有丰富的内涵。文化服务品牌是在公共图书馆的有形资源的基础上塑造和延伸出来的无形资产,同时也是公共图书馆一个独特的标志,也可以说是公共图书馆给予读者的服务品质的承诺。因此,文化服务品牌的塑造一定要从公共图书馆的全局出发,与公共图书馆的战略方向、外观设计、馆藏资源、提供的具体服务相一致,是公共图书馆的设施、服务、核心理念的准确表达[2]。

2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营销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在文化服务品牌构建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要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展示公共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和服务能力,塑造品牌形象,使公众了解并认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一旦品牌形成,其社会影响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是品牌形成之前无法比拟的。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品牌将在读者和公众之间快速传播,从而提高图书馆的美誉度,扩大图书馆的读者群[3]。

2.2有利于监督和提高服务质量

有效的宣传手段是公共图书馆品牌建设的前提,而良好的服务品质才是文化服务品牌的保障。只有保持良好的服务品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自我,跟上读者和时代的需求,才能获得稳定的读者群体,将品牌价值转化为自身效益。文化服务品质的优劣是一个基于一个综合的指标衡量体系的,包括场地设施、馆藏资源、馆员素质等多方位的因素。因此,良好的文化服务品质是需要充分调动和协调公共图书馆相关服务部门的所有的人力、物力资源,促使其通力合作,体现服务优势。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构建过程是一个宣传公共图书馆高品质服务的过程,因此相当于公共图书馆对公众的一个品质承诺,这能够对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品质起到督促的作用,促使公共图书馆针对文化服务活动中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优化和完善措施,实现文化服务质量的全方位提升。

2.3有利于打造核心竞争力

公共图书馆的日常服务大体一样,没有体现出公共图书馆的独特性,对于读者来说,也只是将公共图书馆当作借阅书籍资料的场所和平台,往往体会不到不同的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差异。而在构建文化服务品牌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就会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发挥创新意识,挖掘和强化自身特色,这就使公共图书馆拥有了独特的标识,让读者对公共图书馆有全新的认识,同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记忆深刻。这就为公共图书馆打造了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公共图书馆自身的强势地位[4]。

3目前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营销存在的不足

3.1公共图书馆的品牌营销意识薄弱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组织,对于竞争性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且受传统服务思维的影响较深,往往缺乏对品牌价值的全面认知,无法认识到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目前,许多公共图书馆从上至下都认为有没有品牌无所谓,或者对建设品牌的方式存在误解,也缺乏创新思维,观念陈旧,认为每年定期开展的服务活动就是在构建品牌。公共图书馆也缺乏品牌营销观念,认为服务不需要主动去迎合读者,不需要进行宣传,而仅仅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品牌意识和品牌营销的薄弱、认识的不足大大阻碍了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的建设和营销策略的开展[5]。

3.2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营销缺乏针对性

许多公共图书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文化沙龙活动、签售活动来开展品牌营销,不仅缺乏长远性,而且缺乏针对性。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公共图书馆是面向全体公民提供文化服务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受客观条件限制,其特定产品的受众也是有限的,一个公共图书馆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目前,许多公共图书馆在品牌建设上追求大而全,没有重视明确目标读者,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的营销活动也没有围绕公共图书馆的特色,每次都是不同的主题,针对不同的客户。这样做无法集中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也无法吸引特定群体,形成和拓展忠实读者,从而形成公共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巩固优势地位[6]。

3.3营销策略单一,营销体系松散

由于公共图书馆整体存在品牌营销意识薄弱、文化服务营销策略缺乏规划性和组织性等原因,导致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营销目标不清晰、体系松散,宣传模式往往是依附于产品,而没有提升到对公共图书馆进行整体宣传的高度,形成公共图书馆自身的品牌价值。而对新产品的宣传也仅仅是开个会,对产品的特色和内容进行诠释,对营销本身没有一个统筹规划,策略形式单一,缺乏创新,难以发挥效用。

4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营销的创新路径

4.1强化文化服务品牌营销意识

公共图书馆的各级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应与时俱进,提高竞争意识,强化文化服务品牌营销意识,要重视文化服务品牌营销,不能用片面的视角看待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营销,要全面系统地了解文化服务品牌的营销理论知识,明确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营销的重要意义。保证服务品质、实现精准定位、展现鲜明特色是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只有做到这几点,同时借助各种宣传手段以及各类媒体,才能推出品牌,同时形成品牌价值,最终转化品牌价值,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7]。

4.2打造特色化文化服务品牌,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

公共图书馆在进行品牌定位时,一定要结合图书馆的自身资源和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目标读者,并集中人力物力突出和强化自身特色,将这种特色与品牌建设紧密结合,使品牌具有标志性。同时,品牌的建设和维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品牌价值的形成、品牌价值转化为公共图书馆的效益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公共图书馆要学会文化服务品牌的营销理论知识,结合公共图书馆的实际状况,制定长期的科学的营销策略,使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营销活动凸显公共图书馆的特色,且具有连续性,通过系列的活动来强化主题,深化读者的印象,从而形成品牌[8]。

4.3采取多方位宣传营销手段

有效的宣传手段对于品牌的建设和营销起着关键的作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在明确了品牌定位和策略以后,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新手段、新方法,多种手段和方法相互结合,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打响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的知名度。

4.3.1利用二维码。二维码营销依托于移动终端,具有方便、快捷、新颖、低成本等特点,是目前非常热门的营销手段,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营销手段。公共图书馆二维码营销是指通过对二维码图片的传播,吸引读者扫描二维码,以推广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品牌、文化服务内容、读者活动的推介,并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享受图书馆的新型营销方式。读者可以通过扫描公共图书馆的二维码关注其微信、微博、QQ群,通过公共图书馆定期的讯息来了解公共图书馆的动态和特色。公共图书馆首先要保证公共图书馆的广告简单清晰,同时符合目标读者的口味,能够对目标读者具有吸引力;其次要将二维码放在合适的公共场所,如:地铁、旅游景点、自助图书馆等,要印在活动宣传页和图书馆网站上,且有简短的文字提示,能够吸引到目标读者扫描。

4.3.2发挥“晕轮效应”。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文化服务品牌营销的同时,要紧密结合公众普遍拥有的能够产生“晕轮效应”的社会心理现象。“晕轮效应”具有遮蔽性、表面性和扩散性的特点。通过积极正面的吸引眼球的宣传手段,给公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产生深刻的第一印象,从而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知名度。如:公共图书馆在品牌标志的设计上,既要注重突出特色,又要醒目清晰,让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以无锡图书馆为例,其“太阳花开”文化服务品牌的标识设计,以深红、黄、粉红、橙、浅绿为基调,色彩鲜艳,明朗大方,造型积极向上,太阳和鲜花的组合也突出了青少年心理辅导的主题,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4.3.3拍摄微电影宣传片。目前,利用微电影形式拍宣传片进行广告宣传,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营销手段。微电影宣传片的制作周期短,成本相对低,往往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观赏性强,能够在网络平台播放,也能够在电视台播放,传播范围广,宣传力度强。微电影往往采用写实的表现手法,题材内容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调动广大观众的情感,引发观众的共鸣。公共图书馆可以基于本馆的外观设计、内部设施以及读者在公共图书馆借阅的过程中发生的小插曲、小故事,将这些元素搜集起来,拍成微电影,公布在网络平台上,供公众随时观看,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公共图书馆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故事,从而使公共图书馆与更多的人建立情感联系。安徽省合肥市图书馆正是通过专业拍摄的宣传片向读者推介图书馆,深得读者和社会的好评。

4.3.4开展互动营销。互动营销是情感营销的一种,也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近年来各行业都积极开展的营销模式,成本低、效果好是互动营销的基本特征。安徽省合肥市图书馆正是通过建立读者QQ群、微博和微信等方式,积极与读者展开互动,设置互动专区,给予读者发表意见和感想的空间,并安排读者活动部工作人员对互动专区进行管理,及时回复读者的问题,对读者的评论、分享、转发等做出积极反应,与读者进行实时的交流与沟通,与读者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和感情,从而提升读者的忠诚度。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对读者的意见进行整理、分析、上报,作为公共图书馆优化服务的参考依据,一些好的反馈可以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宣传素材。这些素材源于读者真实的生活与感受,如果拍成微电影形式的宣传片,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引发读者自发的分享和转发,从而拓展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体。

4.3.5开展娱乐营销。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大众不仅有了更高的物质需求,其整体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公共图书馆作为提供文化服务的场所,社会大众自然也对其服务品质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希望其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服务,提升服务的娱乐性,注重读者的情感体验。换句话说,读者在接受图书馆的服务时,往往不再满足于接受基本的借阅、查询等没有情感交流的服务,而是需要在接受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公共图书馆以及管理人员人性化的一面,更倾向于“我怎样更开心地接受服务”。安徽省合肥市图书馆通过读者新春联欢会、读者扑克比赛、大年三十包饺子等活动,进一步拉近了与读者的情感距离。现代公共图书馆应当顺应公众的需求,在传统知识服务的基础上,扩展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积极开展娱乐营销,通过娱乐的形式,提升读者的体验感,调动读者的情绪,与读者构建情感交流[9]。

5结语

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营销具有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监督和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营销存在品牌营销意识薄弱、文化服务品牌营销缺乏针对性、营销策略单一等问题与不足,要想构建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营销的有效路径,必须积极强化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营销意识,打造特色化文化服务品牌,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多方位宣传营销手段。

参考文献:

[1]吴理财.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六个特性(下)[J].人民论坛,2011(10):38-39.

[2]科特勒・安德里亚森著,孟延春译.非营利组织战略营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4-47.

[3]王姝,曹京,魏群义.重庆大学图书馆文化服务架构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3(24):32-35.

[4]陈幼华,陈进,郝雁.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活动实施模式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2):48-53.

[5]李纪英.打造公共文化品牌服务的意义及实践探索:以黔南州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打造优质文化服务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1(2):72-73.

[6]周宇麟.副省级公共图书馆营销实践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4):101-104.

[7]马雨佳.论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营销的新途径[J].图书馆学刊,2015(9).

[8]栾雪梅.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营销:兼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J].图书馆学刊,2013(11):85-88.

[9]杨枚.谈微博时代公共图书馆的营销推广[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5):91-93.

品质文化宣传方式篇5

关键词 宣传 品牌建设 企业文化 一体化

宣传与品牌传播是密不可分的,宣传重在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品牌传播重在展示亮点,塑造形象。宣传是品牌传播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载体,品牌传播是宣传的提炼升华和根本目的。做好了宣传工作,品牌传播就有了广泛深厚的工作基础;做好品牌传播,宣传工作就实现了品质的提升。

现实工作中,由于机构设置、工作职责等客观原因,宣传与品牌传播往往归属不同部门管理,由不同人T去落实。宣传工作更多对内发挥作用,品牌传播侧重对外发力。宣传与品牌传播的脱节,直接导致了宣传缺乏亮点,品牌传播动力不足,不仅重复劳动降低了工作效率,缺乏工作的协同运作,工作质量更是难以得到根本的提升。如何整合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新闻资源,推进宣传与品牌传播一体化运作,提高宣传效率,打造传播精品,是推进品牌传播健康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我们面临的工作难题,探讨建立宣传与品牌传播一体化运作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结合国网冀北技培中心(以下简称技培中心)工作实践,对宣传与品牌传播一体化运行提出粗浅见解,与各位同行、专家进行交流,敬请批评指正。

一、推进宣传与品牌传播一体化运作势在必行

冀北公司成立以来强势启动了品牌建设工作,宣传被赋予了新的任务和使命。技培中心一直坚持“纵向贯通,横向推进”的工作原则,围绕冀北公司品牌建设工作要求,结合技培中心核心业务与重点工作,以品牌传播为重点,扎实推进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果,形成了品牌传播项目化管理工作经验。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品牌传播管理部门与核心业务部门工作协调与统筹不够紧密,部门宣传与技培中心品牌传播主题切合度不够;与社会媒体适时沟通不畅,传播主题与社会新闻热点切合度不够。宣传缺乏主题策划和亮点的挖掘,品牌传播缺乏统筹安排和超前策划,直接表现为宣传力度较大,传播精品不足。

2016年,冀北公司大力推行“命题、策划、建设、管理、传播”宣传”“五统一”工作要求,明确了宣传品牌一体化运作的工作方向;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宣传品牌一体化运作创造了条件,同时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宣传与品牌传播一体化运作的目标任务

推进宣传与品牌传播一体化运作,要围绕社会热点,把握单位重点,传播部门亮点;要重大主题精准策划,提升宣传热度;重要事件超前策划,提升宣传深度;重点领域创新策划,提升品牌价值;要紧密围绕冀北公司宣传“五统一 ”工作要求,基于技培中心品牌传播项目化管理工作经验,探索建立目标明确、职责清晰、流程简单、运作便捷的宣传品牌一体化运作模式,促进宣传工作健康发展,提升品牌建设工作水平,形成有特点、有亮点的宣传品牌优秀成果,形成宣传品牌双赢共促的工作局面。

三、宣传与品牌传播一体化运作的具体实施

(一)建立完善宣传品牌一体化工作机制。工作机制是保证工作开展的前提。要建立完善宣传与品牌传播一体化运作的领导机制,保证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技培中心在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分管、办公室归口管理,各部门设立宣传品牌负责人、选聘部门通讯员兼任品牌建设管理员,形成了全员参与、三级管理的工作网络。领导负责、部门协调、品牌建设管理员落实,上下联动,职责清晰,保证了宣传与品牌传播的一体化运作。

(二)搭建一体化工作平台。工作平台是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载体。要顺利推进宣传与品牌传播一体化运作,持续立体宣传,打造传播品牌,必须畅通内部宣传阵地,搭建对外展示平台。技培中心年初进行了与行业媒体、社会媒体的联系协商,拓展深化了与社会媒体新闻宣传合作关系;与行业媒体和地方省级媒体、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每月根据媒体传播热点,策划挖掘内部重大新闻,持续开展对外传播报道,立体打造品牌形象,一方面为内部新闻明确了方向,另一方面,也为扩大宣传效果开辟了传播渠道,实现了新闻宣传和品牌传播的相融共促。

(三)开展新闻宣传一体化运作。上下协作、内外联动的一体化运作,是提升传播品质的有效途径。围绕社会热点和媒体重点,技培中心结合单位核心业务,广泛征求各部门意见建议,编制2016年品牌传播重点工作推进表,指导各部门宣传工作的开展。每月组织部门宣传计划申报,公布社会媒体新闻热点,集中确定月度品牌传播重点,协调确定工作任务分工,实现部门宣传与单位品牌传播任务一致、要求一致、目标一致,既明确了宣传方向和重点任务,又提升了品牌传播的工作品质。

(四)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辐射传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力,是提升工作成效的必然选择。在规范管理传统媒体的同时,技培中心全面开展新媒体技术学习培训,与社会媒体开展新媒体技术合作交流,组织开展主题微视频制作比赛,多种形式的工作实践,不断提升新媒体技术应用水平,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条腿”走路,充分发挥新媒体受众广、传播快的优势,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共同发展。

四、工作效果

品质文化宣传方式篇6

一、宣传主题

规范生产,依法经营,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及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违法行为和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保障源头农产品食品安全。

二、主要内容

1、开展农产品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结合《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普法宣传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知识普及宣传。特别是针对当前生产主体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现状,重点宣传不同的责任主体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法律后果,突出强调农产品生产主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以增强法律的震慑力。

2、开展农业标准化技术宣传和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结合农产品品种和农时季节,举办各类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通过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强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宣传和技术指导,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避免农产品中药残超量而危害生命健康。

3、开展打击生产经营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违禁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非法添加违法行为专题宣传。努力提高生产经营者遵纪守法意识,督促其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对生产者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增强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和假劣农资识别能力,及时组织开展业务工作培训和快速检测技术培训等。

4、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以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为主题,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科学合理使用农资和识假辩假农资知识,送法律下乡进村,送科技入户到地。查处并曝光一批假劣农资产品和违规违法行动。积极推介一批诚信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和放心农资产品,正确引导广大农民合理选购农资,科学使用农资,安全从事农业生产。

三、宣传培训途径或方式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科技下乡、生产技术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资经营人员培训、印发宣传资料等机会和方式大力开展农产品食品安全宣传与培训。

四、工作要求及其他事项

1、依照法律法规宣传。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布时,要按照《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通过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布平台信息。

2、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以正面宣传为主。要主动宣传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知识,增强消费者科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正面、积极宣传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行动、工作措施和成效。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要全面核实后,才能通过正式渠道。

品质文化宣传方式篇7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乡镇外宣;思考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0-0176-02

为做好这一新时期的外宣工作就必须按照省、市、区委的总体要求、总体任务和目标,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社会关注的各种焦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建设“四个上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下面,就如何在新时期做好乡镇外宣工作,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乡镇对外宣传工作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区各乡镇依托丰富的生态和人文资源,寻求和创新各类宣传载体,努力探索外宣工作新路子,打响一个个新品牌,树立一张张“金名片”,外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盖北和驿亭两镇“以果为媒、经济联姻”的外宣品牌近年来在市内外有非常高的知名度。面对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如何更好地发挥区域特色优势,把我市各乡镇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提高效益最大化,可以说,做大做强外宣文章势在必行。

1.构建大外宣格局,健全外宣机制,落实人员责任,建立鼓励制度。近年来,我镇突出构件外宣格局,加强信息报道,抓好宣传队伍建设。召开专题会议,完善了《小越镇宣传报道、党政信息工作考核办法》,重新制定了奖励政策,建立了宣传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信息新闻工作队伍,明确了通报制度,确定了每一位信息报道员的职责,对达到目标的信息员进行奖励。为更好地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各办公室、村要严格落实中心工作,掌握舆论方向,展现工作闪光点。目前,我镇通过8次专项督察,实时通报批评了报道完成情况不好或无作为的部门、办公室、村。

2.稳步提升小越的影响力,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请进来,走出去”。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十分注重新闻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络、短信等新媒体,以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小越在海外的知名度,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在上虞新闻中重点介绍外来投资者在小越投资创业成功的经验,以这些成功的经验来映衬小越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造浓全镇上下招商引资的氛围。我镇还专门出资50万元,制作了精良、优美的外宣册子和宣传片,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我镇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稳定、人文历史、资源优势,在地区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收到了良好宣传效果。

3.打铁还需自身硬,夯实自身基础,强化外宣队伍建设。认真执行外宣工作计划,对此,我们通过举办两期新闻业务培训班,提升队伍素质。同时,召开对外宣传工作实施意见和进一步加强互联网评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内容座谈会,邀请各部门负责人、办公室主任等畅谈做好外宣工作的做法和想法。最后,还选派骨干通讯员、信息员跟随外界媒体到外面采访,提高队伍的新闻采写能力。随着队伍建设工作的落实,我镇新闻稿件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明显稳步的提高。

二、乡镇外宣工作存在的问题

外宣工作非独家经营,是党委政府对宣传的整体要求,必须注重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点面结合、统筹协调,从而形成外宣工作齐抓共管、群策群力的工作格局,共同塑造虞东明珠的崭新小越形象,推动小越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虽然我镇外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我市各乡镇经济发展势头来看,外宣工作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同大外宣、大发展的工作格局以及老百姓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笔者认为,对乡镇外宣工作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对外宣工作认识不到位,对外总体形象意识薄弱。部分领导干部把“对外宣传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混为一谈,没有明确区分两者的概念,盲目认为两者的工作目的一致,导致工作缺乏针对性。部分领导干部对本乡镇、本单位的资源和工作业绩不自信,不主动深入开展外宣工作,只进行常规的宣传思想工作。这就犯了不主动作为的过失,各乡镇、单位,要从内部仔细找出宣传资源,找准切入点,深入挖掘宣传。比如历史、自然、文化等的原始资源,也可以是经济建设、工作业绩、制度建设等的建设成果。

2.外宣工作目标不明,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外宣工作要以增强外来人员和投资者的吸引力为工作目标,以突出投资优势、发展前景和良好形象宣传为主要任务,以增强对重点招商引资区域和投资主体的宣传为主攻方向。各乡镇目前尚未按照这个思路把最好、最具特色、最需要让外界了解的内容有机统一和适时推出。因此,未能充分展示乡镇经济发展战略和重大举措、重点投资项目、区域经济特点、投资环境、投资兴业典型和美好发展态势,外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

3.外宣载体单一,缺乏品牌意识。在工作安排和活动载体的设计上,没有坚持抓基础和抓重点相结合、抓常规和创品牌相结合。常规性外宣活动没有注重实效,重点外宣活动没有创出品牌,影响面不大。外宣品作为对外宣传的有效载体之一,诸如读本、画册、折页、宣传碟片等,制作质量不高,时效性不强,利用率低,往往作为一次性利用的易耗品发放,而重新制作的周期过长,外宣经费没有科学合理利用,增值效果难以显现。

4.外宣力量单薄,没有形成合力。外宣工作既要注重集中外宣资源、整合外宣力量、形成外宣优势,又要充分体现灵活性、多样性,要树立人人都是外宣力量的理念。乡镇在这方面缺乏统筹性,没有建立独立的外宣机构,对外宣传工作几乎全由乡镇宣传委员兼任,没有配备专门的外宣干事。而且宣传委员(包括干事)兼职甚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对外宣传工作,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外宣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难以形成合力抓外宣的格局。

5.运营经费短缺,外宣工作难以开展。外宣工作的产业性质,讲究投入和产出,也就导致了这种问题的普遍性存在。从全市范围来看,多数经济活跃、产业特色明显的乡镇,在外宣工作上也同样出类拔萃,如盖北和驿亭。盖北的葡萄是当地的主导产业,90%的农户家中种植葡萄,“越中第一品”的杨梅是驿亭的特色果品,做好这些主导果品的对外推介工作直接得益于老百姓,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当地党委、政府加强外宣工作,提高知名度、营造软环境的决心,开展外宣工作的积极性比较高,投入也相对大。相对来讲,虞南的一些乡镇,尽管资源丰富,但由于财政收入限制,外宣投入也就难以增加。

三、对外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

外宣工作必须紧紧围绕镇委、镇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小越优秀灿烂的历史人文、科学发展的产业前景、重大节会等宣传重点,不断创新外宣方法和实现途径,打开门户,畅通渠道,把小越的各项优势宣传出去,不断提升小越形象。同时,也要通过整合资源、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进一步健全网络,拓展外宣渠道,保障外宣安全。笔者结合几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外宣工作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支持乡镇外宣工作,为小越的外宣工作建言献策。

1.同心构筑外宣格局。新形势下的外宣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办各站的相互协调,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健全外宣工作制度,力求使外宣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得到有效的保障。要加强领导,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各单位、办公室“一把手”要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规律,确保外宣工作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在力量上要整合提升,整合全社会资源,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协调指导、党政部门和人民团体齐抓共管的大外宣格局。统筹安排外宣事项、活动,全盘动员。充分利用相关办、站的优势资源,同心合作,以招商引资、文化交流、农产品促销等活动作为平台,高效开展外宣工作,最终达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外宣格局的目的。

2.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各乡镇在对外宣传这一块工作上的经费投入往往捉襟见肘,究其种种,既有类似于认识不到位,本级财政收入不充裕等的共性问题,也有想搞好外宣工作,却囿于财政收入的无奈。要克服外宣困难,首先就要保障外宣工作的经费投入。对此,乡镇部门要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从政策支持上入手,得到更多的资金帮助;另一方面立足实际,利用本乡镇的资源优势,拟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书,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吸纳本级财政预算外的资金。

3.搞好媒体沟通工作。对地方宣传部门而言,新闻媒体都代表着潜在的资源优势,这个资源是指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获得媒体的支持,也就获得了外宣工作的优先权和主动权。乡镇要搞好与新闻媒体沟通的工作,通过举办座谈会、联谊会等活动形式,加强与新闻媒体之间的感情联系,贯穿新闻报道的“绿色通道”。精心策划采风活动,邀请新闻界朋友来乡镇报道,以媒体手段为乡镇塑造舆论优势。

4.转变思路创新方式。外宣工作是一项隐性投入,也是经济学中的长线投资,短期时间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不会有太直接、明显的效果,需要我们谋求更广泛的社会支持来提升它的“孵化”速度。对此,我们要积极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方式,通过争取企业赞助的方式,找出外宣项目和企业文化建设、形象宣传的结合点,以外宣部门出点子、出技术,企业出资金的模式来实现“双赢”,既减少了财政压力,又搞活了外宣工作。另外我们还可以打造和引导乡镇文化名人,以本地文化资源优势为依托,通过组织文艺会演、文化交流等形式让小越“走出去”。

5.加强外宣品策划管理力度。外宣品是开展外宣工作最直接有效,也是最主要的方式。当前外宣工作要把“集中宣传”和“精品宣传”作为不能偏移的方向。因此要在外宣品制作的策划水平上下功夫,力求少而精、精而美,力图用最优质的画面、最丰富的内容、最动听的言语把一个丰富多彩、魅力张扬的小越呈现在众人面前,最终达到触动内心、关注小越的目的。

品质文化宣传方式篇8

【关键词】外销产品 英文宣传 欧美民众 绿色需求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面对欧美宏观经济不景气、绿色贸易壁垒增强及消费市场的相对萎缩,在提升中国产品质量档次、技术含量以满足欧美民众绿色需求的同时,在外销产品中妥善进行英文宣传,借以提升欧美民众对中国生产的绿色产品的价值认同和亲和度,才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拓展欧美出口市场。

欧美民众的绿色需求趋势

作为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美国,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中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与现实责任。然而,长期以来外国投资者向其提供资金,巨额的政府财政逆差及越来越少的民众存款已在经济危机中证明金融虚拟产品极度膨胀带来的虚假繁荣和经济泡沫迟早会破裂。在此背景下,以绿色经济推进经济产业变革成为奥巴马上台后的重要发展方针。奥巴马政府不仅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增加了诸多绿色元素,而且在经济发展中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节能减排标准,这不仅是应对经济危机和助推美国经济走出危机的方案,而且反应了美国一般民众的绿色需求。另外,近年来,欧盟民众的绿色需求也日益得到政府重视,并对经济危机后的欧洲政治及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009年以后,欧盟政坛中传统的主流大党表现欠佳,而作为非主流小党的绿党政治影响力与日俱增了。欧盟绿党的优异表现虽未改变主流政党格局,却表明一般民众在经济危机中的绿色诉求相对增强。与此同时,几乎所有政党都将绿色发展解读为欧洲的未来。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形态和语言习惯。语言反应了各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框定着各民族的行为习惯。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通行程度最高的国际语言,在欧洲内部的通用通行程度是最高的。据统计,欧盟国家内部高达90%的年轻人可以非常流利地使用英文交流。因而,从某一角度看,英文是欧美国家通行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语言。在后危机时代,国际出口市场相对萎缩,我国商品的出口压力越来越大,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有效拓展欧盟市场空间,挖掘欧美市场的出口潜力,对于稳定我国出口贸易和维持出口规模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欧美民众的绿色诉求,我国政府和企业在不断加大科研力度、更新工艺流程和开发新产品以达到或超越欧美国家的绿色标准的同时,以恰当的英文宣传凸显外销产品的绿色品质,向英美民众展现外销产品整个生产流程的绿色属性,显然可以提升其对中国生产绿色产品的亲和力、知晓度和认同感,进而扩大中国产品在欧美市场的绿色品牌影响力和出口竞争力。

中国出口企业对欧美市场绿色壁垒重视不够

后金融危机时代,欧美国家虽然逐步走出阴霾,经济发展有所恢复,但一直未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面对国内就业危机及消费低迷的形式,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越发抬头,以市场壁垒、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为主的新型贸易壁垒设置愈发严格。其中,欧盟是世界范围内环境保护意识最强、设置绿色贸易壁垒最多的地区,其绿色贸易体系主要包括技术标准和法规、安全认证制度、绿色包装及标签制度和绿色环境标志与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在绿色需求日趋强烈的欧美市场上,中国外销产品能否在英文宣传中有效增强其突破欧美市场绿色贸易壁垒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层次,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然而,中国面向欧美市场的外销产品在英文宣传中对欧美市场的绿色壁垒重视不足,或在英文宣传中对产品的绿色品质介绍不足,或对具体绿色指标的达标水平表现不够充分或不够恰当,难以有效抓取欧美消费者侧重进口产品绿色、健康和环保的消费心理。另外,外销产品的英文宣传首先体现在产品包装上,产品的绿色技术指标也主要在包装上以规范的形式进行表达,而中国外销产品在包装上对绿色标示、检验检疫等绿色指标的应用或表达不够规范,也导致产品难以迎合欧美民众的绿色需求。

中国外销产品宣传要凸显绿色主题,提升绿色品牌形象

规范使用外销产品英文表达,凸显产品的绿色主题。不管采用何种宣传方式,外销产品的英文宣传都应当面向欧美市场制定明确的市场目标定位,结合目标市场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偏好及各自特点在英文表达中做到恰如其分,充分利用英文的构词、语法、句法及词意将英文宣传的意境及绿色主题充分展现给消费者。整体来看,我国面向欧美市场的英文宣传广告公司规模较小、专业水平不足。对此,我国应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外销产品英文宣传广告公司的发展,培育出一批规模较大、专业素养较高且具有高水准创意能力的品牌公司,将面向欧美出口市场的绿色广告英文创意水平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另外,在各种英文宣传方式中,面对欧美民众的绿色需求,都要在宣传主题中凸显产品的绿色品质。

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在英文宣传中体现产品的绿色指标。中国产品外销欧美,只有不断通过产品更新、技术提升、工艺更新和产业升级提升质量档次,以达到欧美国家的绿色标准,并在这个基础上以恰当的英文宣传凸显绿色主题,才能打入欧美市场。同时,面向欧美市场的外销产品在达到相关国家绿色标准的同时,还要善于在产品包装、绿色标签使用及产品质量认证等外包装中做到合理规范、精确表达,将产品的绿色品质做到准确无误的表达,让欧美民众对中国产品的绿色指标一目了然。另外,在其他形式的英文宣传中,也要在结合绿色主题宣传的同时,将产品在欧美市场绿色标准的达标水平做出明确说明,以具有权威性的绿色指标满足欧美民众的绿色需求,树立起欧美民众对中国产品的消费信心。

拓展英文宣传渠道,构建自主绿色品牌形象。当前,电视媒体的受众范围和影响力正在减弱,外销产品的英文宣传如果仅仅重视电视媒体,对网络媒体重视不足,显然难以收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对此,我国可以借助国内跨境电商平台或欧美国家的跨境电商平台将外销产品的产品信息、绿色指标等内容以恰当的英文表达展现出来。面向欧美市场的外销产品企业及外贸公司要成立专门的跨境电商宣传部门,吸纳熟悉欧美民众绿色需求状况的外贸与英文复合型专业人才制定宣传方案、营销策略、文化创意和表达方式,以优质、高效、精确的英文表达及跨境电商宣传提升欧美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关注度。此外,中国产品还要改变贴牌外销和在英文宣传中借用欧美国家品牌的做法,在产品质量档次达到欧美国家绿色技术标准的前提下,确立自主的绿色宣传主题,构建自主绿色品牌形象。

增强英文宣传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绿色文化创意水平。在面向欧美国家的外销产品英文宣传中,不仅需要简单地凸显绿色主题,还要立足欧美社会深层的文化背景,提升英文宣传的文化内涵,以恰当的文化创意提升中国产品的文化底蕴,深化中国产品的文化档次。尤其是广告创意公司,要充分认识到欧美民众的绿色需求实际与其社会文化发展潮流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在体现产品绿色属性的同时,赋予广告创意以深刻的文化内涵,形成创意独特、内涵深刻、吸引力强的绿色文化创意,显然可以博取其消费热情。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①宗晓健:《反倾销频发背景下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协同应对》,《对外经贸实务》, 2015年第2期。

上一篇: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总结范文 下一篇: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