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推广技巧范文

时间:2023-11-03 17:35:28

绿色建筑推广技巧

绿色建筑推广技巧篇1

针对我国城市目前普遍面临雨水径流带来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指出绿色基础设施是控制城市径流的重要途径。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内涵, 总结了城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主要技术和功能, 通过分析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与绿色建筑及其他一些相关理念和技术体系的关系,简要介绍了美国和国内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一些工程实践, 阐明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雨洪控制利用中的重要地位, 并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内容的完善和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城市雨洪控制利用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低影响开发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利用绿色基础设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

在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灰色基础设施”下, 雨水难以渗入地下, 形成了远高于城市开发前的雨水径流总量和径流洪峰, 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城市内涝和地下水位的下降等问题。“绿色基础设施”是一种新的理念, 应用于城市雨洪控制利用领域, 通过一系列绿色雨水设施削减城市径流和污染物的排放, 能够有效解决上述城市雨 洪问题, 实现环境、生态、景观等多种功能。

近年来, 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发展, 城市雨水系统中的绿色基础设施与绿色建筑也有密切的关系。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 雨洪控制利用是构建现代绿色建筑体系的重要内容, 对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我国绿色建筑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 在目前快速的发展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并科学地全面推广绿色建筑, 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1.绿色基础设施概况

1.1绿色基础设施的内涵与发展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可追溯到130多年前, 美国纽约中央公园设计者Frederick Law O lm sted 的设计中就有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雏形。经过长期的发展, 到20世纪90年代, 绿色基础设施已不仅仅局限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而是向更多相关专业扩展, 其理念和内涵也不断得到完善。基于雨洪控制利用在绿色基础设施中的重要地位和大量的实际工程应用, 西雅图公共事业局提出了一个更为专业的术语----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1] ,主要是指针对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一类绿色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生物滞留池(雨水花园)、渗透铺装、绿色屋顶、蓄水池等。

综上所述, 可归纳出以下几点: 1.绿色基础设施是对人类”不可持续”发展模式和”灰色基础设施”的反思, 是多专业几代学者智慧的结晶;2.绿色基础设施是保护城市环境、生态、资源的有效方法, 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3.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与水的良性循环密切相关, 是广义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涵盖的主要技术

应用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既可以是各类单项技术措施, 也可以是多种技术措施的组合; 针对社区、流域等更高层次应用时, 更多地是将多种技术措施组合应用, 同时实现多种效益。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提供了一种解决城市雨水问题新的理念和方法, 与传统的依赖管网的”灰色基础设施”相比, 不仅投资和维护成本低, 还能为城市水环境提供更为有效的保障, 与景观规划设计等专业紧密结合, 同时实现生态、环境和美学等多种功能。

2.绿色基础设施与绿色建筑等体系的关系

2.1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联系

以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提出的典型的LEED评价体系为例[ 2] 。LEED在美国被广泛接受并应用到与绿色建筑相关行业中, 成为美国绿色建筑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公认的评价标准。根据获得分数的高低, 将建设项目评为铂金奖、黄金奖和银奖等不同的奖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其他一些国家绿色建筑的标准中, 也都不同程度地涉及雨水控制利用相关内容, 而要满足这些具体要求和指标, 必须通过采用不同层次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技术来实现。由此可见,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是LEED 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

2.2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内容的完善

10余年来, 我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研究与实践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各方面重视程度还不够, 在这个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落后了20-30年, 还

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3] 。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美国LEED 、英国BREEAM 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关于雨洪控制利用内容的对比分析表明,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雨洪控制利用内容主要还局限在雨水利用(尽管也涉及到雨水的渗透), 从我国城市面临严重的雨水问题、绿色基础设施和绿色建筑的内涵以及发展的眼光看, 这显然都远远不够。

3.国内外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工程实践

3.1在美国的工程实践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经过多年推广, 在美国多个州已有不少成功的应用案例。很典型的如美国波特兰NE S iskiyou绿色街道改造工程, 自2003 年改造完成之后, 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并于2007年荣获年度美国景观师协会(ASLA )综合设计大奖。在此项目中, 传统的”灰色基础设施”经过改造, 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和含义。设计者将雨水花园、植被浅沟等技术措施巧妙地融入到街道的绿化和景观设计中, 使整个街道的绿化、景观设施相互联系, 为传统的街道绿化赋予雨洪控制利用的功能, 形成一个集雨水收集、滞留、渗透和净化等多功能的综合系统。

3.2 国内的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 国内城市雨水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 随着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绿色建筑等理念的逐步推进和相关研究的深入, 雨洪控制利用项目在国内大中城市逐渐推广。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开发商、国内外设计等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从不同层次对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开展了系统的应用研究和一系列的工程实施,包括中小尺度的单体建筑、学校、机关、公共绿地、公园、道路、住宅区等, 也包括针对新开发区、城市等较大尺度的区域规划设计或综合研究, 研究成果在实际项目中的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反过来也促进了该研究的深入开展。

4. 结语

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雨洪控制利用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另一个角度看, 雨洪控制利用技术或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又是绿色建筑评价、低影响开发、最佳场地设计等相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国内正在大力、全面提倡节能减排、推广绿色建筑, 应抓住这一契机, 重视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研究成果的应用, 在城市范围内全面推广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将有效控制城市雨洪问题, 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功能效益。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在绿色建筑、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方面长期的研究与实践经验, 深入研究并加快推广绿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充分体现绿色建筑”绿色”的特点和内涵, 提供一条有助于实现”低碳”和”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 1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第2 版)[M ] . 彭梦月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 2 ]车伍, 吕放放, 李俊奇, 等. 发达国家典型雨洪管理体系及启示[ J].中国给水排水, 2009, 25( 20): 12- 17.

绿色建筑推广技巧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理念创新;住宅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属于新兴事物,但其发展前景广阔,也是目前我国倡导的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住宅建筑的保有量在整个建筑市场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因此如何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住宅设计有机紧密的衔接并形成广泛的应用,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一、绿色住宅的概念

绿色住宅立足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力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间的和谐统一,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一个生活环境优美、居住条件舒适、人们身心健康的小区,并能控制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索取和回报的平衡。太阳能利用、分质供水、箱式变压器应用、有机垃圾生化处理、中水回用等技术,还包括通过改善维护结构、增加自然通风、使用遮阳设施等技术手段来实现节能的目的。生态住宅既要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还要减少废弃物污染和材料的可降解与循环使用。绿色住宅要体现出三个主题: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绝不能为了住宅小区环境的优美,而花费巨资把一些百年老树从别处移来,破坏自然生态,这是与国家所提倡的绿色建筑的概念相违背的。

二、绿色住宅示示例简介

上海绿色生态住宅示范楼,位于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莘庄科技发展园区内,由一幢代表联排小住宅的一个单位(一户)的“零”能耗独立住宅,和一幢代表多层公寓的低能耗生态多层公寓组成。独立住宅建筑面积238平方米,为二层框架结构,在这一幢建筑中,全面集成了当今国内的生态住宅先进技术,力求达到“零”建筑能耗的目标,许多技术将能在5-10年内得到推广应用。生态多层公寓将多层建筑一梯两户型、单体两套和木结构轻质屋顶加层合为一体,总建筑面积402平方米,以适宜技术推广为目标,在该建筑中集成了1-3年在住宅建设中推广应用的生态住宅实用技术。如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通风隔声窗、隔声系统、消声系统、通风系统。生态绿化:选用耐寒、慢生的常绿草坪做屋顶绿化,建筑边采用成本低、易于维护的窗台开槽绿化,外墙面则布置爬藤类垂百绿化。

上海生态住宅示范楼的建成,为全面展示生态建筑理念和集成技术体系、引导我国生态建筑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示范平台,与其相关的运营研究工作也己经全面铺开。在经生态性能自评和专家论证后,其中部分节能技术已初步应用于现代民用建筑中。

三、住宅设计日趋人性化

而今,我国住宅设计从重视建筑本身,开始转变为关注居住环境、建筑功能附加值及共享空间等问题。现代意义的住宅己不仅仅局限于提供人们一个栖身的居住空间,又赋予其更多的内涵,延展开有第二空间――景观空间,第三空间――智慧空间。今后的住宅在满足一切居家使用功能外,眼睛看到的是优美的社区环境和城市景观,而且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获得足够的信息,处理日常事务。

(一)“板式”结构将由“点板式”结构所取代

目前市场上最流行的板式建筑,虽能做到每户朝向的均好性,满足了人们对朝向的讲究,但由于该建筑面宽较大,阻隔了景观视线,特别是在中心城区,建筑密度较大,日照条件较差,板式高层的大量建造,无疑是雪上加霜。现在正在加紧研究的点板式新型住宅,就有望能解决这个难题。随着建筑节能等技术的提高,房屋的朝向已不再成为主要问题,这样建筑形态则将更加缤纷多彩。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宅出现"别墅化"的趋势,今后的城市住宅将以6~10层为主,并装有电梯,郊区以低层住宅为主,严格控制超高层的建设。我们未来的家园应该是一个让人感觉到舒适、安静、充满阳光的地方。

(二)建筑户型设计不断完善与优化

户型设计从单纯追求大厅、大卧室,向功能空间、多元化发展。足够的储藏空间、步入式更衣间等成为每套居室内的基本配置。室内门的设计也将"玄关化",局部与整体的概念更趋统一。双厅使用功能的有限分隔将打破"模糊双厅"的概念,尤其餐厅的设计更趋追求浪漫与情调,如观景临窗的设计将大行其道。主卧室的功能分区更加明确,不但具备卫生间,还增加了更衣室及化妆室,面积也将增大。阳台将还其原来作为户外观景的真正使命。今后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己不局限于静止的状态,家庭宴请、聚会和健身等情趣生活将一一被引入,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住宅的内容愈加丰富,功能将更趋完善与优化。

(三)建筑辅助设施越来越完善

今后的住宅将更追求"细枝末节",真正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如:一是给住宅装上自动通风装置,使建筑自己会呼吸,使室内空气始终清新自然,彻底消除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二是外墙外保温层。城市相当部分建筑外墙为钢筋混凝土和混凝土砌块,隔热保温效果较差。现在推广的建筑节能一体化设计,不但提高了隔热、保温的效果,还解决了一些外墙易渗漏、外饰墙砖易脱落等一系列的质量通病。三是新型的断桥式彩铝门窗+中空LOW-E玻璃传热系数很低,极大地减少了门窗的热散失。为适应冬冷夏热的温带气候,住宅设计中窗墙比也越来越大,门窗的隔声及保温是舒适性住宅的关键所在。此问题便可得到很好的解决。

(四)设计理念不断创新,住宅更具有“个性化”

家庭细分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按照不同人群给他们度身定做住宅,是社会的需求。单身者在现今社会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因经济实力的因素,小面积的单身公寓和设计精巧合理的1房1厅很受青年人欢迎。随着城市住宅情况和环境的变化,老年人日益感到不适应拥挤、喧闹的居住环境,对建在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环境优美的老年公寓很向往。其他还有适合商住两用的SOHO住宅,适合投资的酒店式公寓等等,今后,我们的住宅更具有"个性化",在种类上有更多的选择。

以上几点的综述,融合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和住宅设计的特点,随着中国绿色建筑政策的不断出台、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绿色建筑实施的不断深入及国家对绿色建筑财政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大,中国绿色建筑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迅猛发展态势。将绿色建筑快速有效的应用于住宅设计中必将对我国的住宅建筑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马李莉.对绿色建筑在住宅设计中的重要分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 (22)

2、张树亮、高鹏.被动式设计在寒冷地区住宅设计中的应用 [ J ]科技信息,2013(11)

绿色建筑推广技巧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技术;绿色建筑

节能绿色与智能属于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从内容上看,虽然智能建筑并不一定是绿色建筑,但是,绿色建筑必然是智能建筑,智能建筑具有功能性的特征,是保证建筑节能可以顺利实现的一个关键因素。绿色与智能建筑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两者又是矛盾统一的,共同构成了绿色建筑的重要概念。

1智能建筑技术的优势

1.1高精度的温湿度调节智能建筑设计突破了传统建筑设计中无法灵活与调控室内温度湿度的难题。传统建筑的室内温湿度调节,一般需要人工进行调控,往往是在人们感觉到不适之后才能调节,而智能建筑利用智能化的感受器和分析系统,自动将温度湿度维持在最适合人类的标准上,不仅增强了人们的舒适度,也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1.2电力设备的自动控制智能建筑技术将建筑物内的电力设备的电路做了统一的管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电力设备进行多方位、全自动的控制管理。例如对空调、风扇等温度调节设备,智能建筑技术可以对设备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算出最佳的关闭和开启时间,既能最大程度的带给住户居住的幸福感,又有效减少了电能的浪费。1.3全方位的安全监测不同于人工监测,智能建筑的全自动安全系统能够24h不间断、全方位的监测建筑物的安全,通过与互联网的连接,可以在检测到火灾、煤气泄露、盗窃等危机事件时自动报警,将建筑的安全性能极大提高。尤其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高层建筑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给人们的安全增加了一层有力的保障。1.4智能化通讯智能化通讯是智能建筑技术的重要标志,其通过将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建筑的相关理论相结合,达到自动监控设备、及时反馈情况、精准危机预警的目的,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的良性结合,更适应当今社会对建筑的需求,安全、舒适、灵活。

2智能建筑技术在绿色建筑的推广

2.1楼宇集成管理系统楼宇集成管理系统的英文简称是BMS,即BuildingManage-mentSystem。楼宇集成管理系统将建筑内的电子设备集合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做到对所有相关设备的监控调节管理,以此达到节约建筑能耗,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作用的目的。楼宇集成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温控系统、水电表、灯光、门禁、灾害预警等领域,通过对设备的实时监控,拥有了及时调节空调灯光等设备的开关、自动记录水电使用情况、监测出入人员、火灾等灾害自动报警等功能。2.2KNX智能系统KNX是一种十分先进全面的建筑控制标准,该系统以建筑居所的管理组件为控制目标,将组件之间的数据进行传送和交流,使系统通过同类语言沟通,并进行信息交换。KNX智能系统在国内的应用包括网络安全监控、灯光自动调节、百叶窗开合等方面。如在建筑内安装风雨感应器,利用互联网等系统,自动在风雨天气关闭百叶窗;在娱乐场所利用光线调节系统,灵活的制造不同氛围的灯光和音乐。2.3BACnet标准BACnet标准专用于建筑内的自我控制网络,技术先进,是完全开放了参与平台的标准,相较其他标准,BACnet标准有着更好的扩展性和伸缩性。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以及该标准本身的开放型和广泛参与性,BACnet标准的涵盖领域越来越广,从最初的仅仅适用于空调温控系统发展到如今涵盖建筑的各个领域,如排污排水系统、门禁安保系统等。2.4数字可寻址灯光照明接口数字可寻址灯光照明接口,即DigitalAddressableLight-ingInterface的中文名称,简称DALI系统,是最新型可调光荧光灯镇流器,数字可寻址灯光照明接口系统结构简单,安装操作难度不高,性能优良,十分符合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的本身需求。DALI系统可应用于室内恒温自动监测调节、遮阳卷帘的自动收放等当面,及时精确的调节室内温度,灵活控制卷帘收放,有效节约能源,减少浪费。2.5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之中,系统集成技术是一个关键技术,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中出现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各类互联网业务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不仅可以为内部用户提供信息支持,还可以为外部用户来提供服务。现代建筑消耗的电力资源非常大,在环保观念深入人心后,如何建设绿色智能建筑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的整体性,充分发挥出各类技术,采用综合一体化的集成技术,不仅要体现出全生命周期的问题,还要考虑利用技术集成系统来提升建筑环境的价值。

3结语

在21世纪绿色建筑逐渐占据主流的当下,智能建筑由于其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灵活安全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现代建筑之中。采用智能监控系统、门禁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等技术,将建筑变得更加科学。虽然我国的智能建筑技术发展较晚,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建筑智能化、环保化的重要性,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建设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梁浩,张峰,梁俊强.中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绿色建筑产业规划与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2(10):I0013-I0017.

[2]孙大明,邵文晞.当前中国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研究[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0(4):43-49.

[3]张建国,谷立静.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挑战及政策建议[J].中国能源,2012,34(12):19-24.

[4]史璐.智慧城市的原理及其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和意义[J].中国科技论坛,2011(5):97-102.

绿色建筑推广技巧篇4

关键词:节能建筑;工程造价;成本回报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日益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各个领域内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以期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建筑界也不例外,出现了一批反映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绿色建筑。然而,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绿色建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但总认为绿色建筑会增加一定的造价,因而对绿色建筑的发展持观望态度,从而阻碍了绿色建筑的普及与推广。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绿色建筑增加的造价能否得到经济回报和能否不增加绿色建筑造价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1 研究的条件

1.1 时间段的选取

绿色建筑的经济回报研究首先涉及如何选取时间段的问题。如果选取的时间段很短,就会发现绿色建筑增加的造价难以回报。如果选取较长的时间段进行研究,则会发现绿色建筑增加的造价很容易得到回报。而且选取的时间越长,这种经济回报也越多。例如:有的国外学者以30年的周期来观察建筑,发现用于建筑物建造和设计的初始投资只占总费用的2%,运行和维修费用占6%,而在建筑物内工作的人的工资却占了92%。这一数字告诉我们:建筑物本身的初始投资占的比例就很少,更不用说为了使建筑绿色化而增加的那部分投资了。因此,如果能在建筑的初始阶段适当增加一些投资,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绿色建筑,那么对于节省能源、节约资源、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欧洲的节能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即用于住宅节能的投资一般在几年内就能通过减少能耗而得到经济回报。美国的节水经验也证明用于节水措施的投资一般可以在1~3年内获得回报。

1.2 研究范围的选取

如何选取研究范围也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是否仅仅把研究范围集中在绿色建筑带来的节能、节水、节电的经济效益上?是否应该涉及因采用绿色建材而减少的住户的医疗费用?是否应该涉及因改善室内环境质量而提高的工作效率和因良好的内部空气质量而减少的法律诉讼费用等。大部分学者认为,这些都应该计算在绿色建筑的经济回报内。

国外的最新研究表明:如果通过建筑的绿色化处理能获得有效的通风、天然采光、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和声学环境,则往往可以提高6%~16%的劳动生产率,这一数字的经济意义是非常巨大的:例如,美国内华达州的雷诺市邮局化了30万美元进行建筑改造,在改造中采用了节能灯具、扩大了间接照明、改善了声学效果,改造后全年节约能耗2.24万美元,减少维护费3.0万美元,总计5.24万美元,预计6年后可收回投资,而且还提高了整个劳动生产率6个百分点,其经济价值每年约40万美元。因此从这一点上看,1年就可收回全部的改造投资。

2 初步研究结论

尽管关于绿色建筑的经济回报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不同的研究前提,但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仍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结论:

2.1 一次性投资

绿色建筑可能会比普通建筑增加一定的造价,但增加的数目随着建筑的不同而不同,很难有确切的数字。按英国学者的研究结果,绿色建筑增加的造价约在5%~15%。

2.2 增加的投资额

如果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健康效益、工作效率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则绿色建筑的投资增加额是完全值得的,也是可以很快回收的。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绿色建筑增加的投资额也是不难回收的。如果选取的时间段很短,或仅从一次性投资的角度出发考虑,那么绿色建筑的投资回报就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了。

3 降低绿色建筑造价的方法

能否不增加投资而实现绿色建筑的问题早就有人提出,例如有人设想仅在关键部位采用一些绿色技术,有人设想采用较为低价的绿色技术,有人设想降低建筑物中不必要的装饰费用和昂贵的高档材料费用而平衡采用绿色技术的费用等。总之,希望通过设计师的巧妙构思而尽量不增加额外的投资,从而加速绿色建筑的推广。国外已经有一些设计师进行了尝试并获得一定的成功,因此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至于能否减少绿色技术的成本,这虽然已经超越了设计师本身职责的范畴,但其实也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就以绿色建材而言,尽管在一般情况下价格较高,但仍然存在着降低价格的可能因素,如:通过循环使用和重复使用废弃资源、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采用本地材料、因无污染而减少排污费等措施来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还可以通过直接销售、逐渐扩大生产规模等方法进一步降低成本。因此,生产厂商也应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以便共同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4 两点思考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绿色建筑的成本回报研究还涉及绿色建筑的评估标准和分级问题,这两个问题对于研究绿色建筑的成本回报具有重要意义。

4.1 绿色建筑的评估标准

尽管人们对于绿色建筑都有朴素直观的认识,但究竟怎样的建筑才能称得上是绿色建筑却是个还在不断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就涉及到绿色建筑的评估标准。

关于绿色建筑的评估标准,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不少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美国的LEED标准、荷兰的Eco—Quantum标准、加拿大的BREEAM标准等。这些都是发达国家根据各自的国情而得出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基本上还没有以法规的形式出现。

至于我国,虽然已经在“生态居住小区”(绿色居住小区)的评估标准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尚未制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完整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还无法对现有的建筑进行科学的评估,也无法鉴别

哪些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绿色建筑。

4.2 绿色建筑的分级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分等级的,例如,旅馆就分成五星、四星、三星、二星等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旅馆的投资标准不同,客房租金也有很大的不同。那么绿色建筑是否也能分级呢?

这其实是个很有意义的构想,如果能实现对绿色建筑的分级,则一方面有利于在经济上收回绿色建筑的成本,因为不同等级的绿色建筑可以有不同的售价、不同的租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鼓励绿色建筑的发展,激励设计师设计出层次更高的绿色建筑;同时也有利于结合不同开发商的具体情况及各地的经济实力,分别采用不同等级标准的绿色建筑,从而使绿色建筑更有普及的意义。

国外已经开始尝试进行绿色建筑的分级,虽然我国目前尚未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但绿色建筑的分级问题对于绿色建筑的经济回报研究确实具有潜在的积极意义,应该引起重视。

5 结语

总之,尽管绿色建筑具有环境、生态、社会、健康等多方面的效益,但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仍须首先使人们认识到绿色建筑经济回报的可能性,唯如此,才能大规模大范围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否则将是比较困难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会逐渐采取统一的研究前提,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亦会向纵深方向发展,研究成果亦将更具说服力。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绿色建筑是有经济回报的,因而是值得推广的。当然作为设计人员,则应当努力通过巧妙的构思而减少甚至不增加任何额外的费用。应该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绿色建筑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普及,人类一定能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赵升琼.必须倡导绿色建筑[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88:63—65

[2]赵辉,袁镔.经济视角下绿色建筑节能问题的解读与思考.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2005.11:517—520.

[3]张兵生.绿色经济学探索[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53—55.

绿色建筑推广技巧篇5

关键词:岭南园林;类型;园林文化;造园手法;实例分析

岭南园林是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岭南园林反映了广东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生动画面,这种将西方古典雕塑手法与中国自然山水园布局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充分体现了岭南园林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其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据史料记载,岭南园林始建于南越帝赵陀在位期间,其效仿秦皇宫室园囿,在越都番禺(今广州市)大举兴宫筑苑。现存的九曜园前身就是仙湖遗迹,把岭南的皇家宫苑推上了顶峰,尔后随着割据政权的衰亡,岭南皇家园林也就销声匿迹。随着岭南社会经济的逐步上升、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海内外日益频繁的交流,岭南园林逐渐呈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地方民间色彩[1,2]。

1岭南园林的类型

一是按归属类型分,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等。皇家园林中南汉药洲的九曜石仍存于广州市的九曜园中。而岭南园林中保存最好的私园是番禺的余荫山房,建筑上的灰塑门楣、英石堆山、规则池岸、木雕洞罩、廊桥组合都是岭南园林的典范。二是按布局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庭院式的小巧堪与日本古典园林相媲美,如广州白天鹅宾馆。三是按地域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广东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主流,其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筑的缓顶宽檐和碉楼冷巷、装饰的三雕三塑、色彩的蓝绿黄对比色、桥的廊桥、植物四季繁花为特征。

2岭南园林文化

岭南园林构园的自然要素有山、水、石,还有建筑、字画、植物。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由自然而上升为文化的层面,如建筑的高活动面和高柱础与水涝和湿气的关系、缓屋面和台风的关系、宽檐廊与多雨的关系、高墙冷巷与高温的关系、龙形、鱼形、水草、龟、蛇、芭蕉主题与装饰的关系、塑鼓石与海蕉的关系、崖瀑潭局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等,可利用则模仿自然之物之景,如有弊害则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回避或化害为利[3]。

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反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为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远儒性从品味上看可说是俗气,即世俗文化,它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其表现。

岭南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现于南越国皇家园林对中原园林文化的全盘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园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与江南和北方两地迥然之别,草暖公园和云台公园的西洋规划布局,以及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满洲窗都是开放性和兼容性的表现。

3造园手法

传统的岭南园林常用的布局手法是在建筑庭院中凿池置石、周边间以四时花木点缀、配植高大乔木留荫,亭、廊、桥、舫、景门、花窗等园林建筑则穿插布局,结构精巧、色彩艳丽,空间通透开敞。为了达到既在功能上经济,又在景观上“小中见大”的效果,园景构图上常以缩小尺度的山、池、亭、桥、路等来扩大空间感觉;理水方式以聚为主,池岸较为规整[4];巧用景门、景窗、假山、石洞翟幌景、框景来增加景深层次;辅之迂回小径延长游览路线。园林空间组合灵活多变、过渡自然,建筑小品意境含蓄多姿。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对中国造园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岭南园林代表的广东传统园林,在造园手法上集中反映了岭南园林的艺术水平;而特点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地方环境。随着广东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丰富和发展,其园林艺术则必将散发出更为独特的魅力。

4实例分析

珠江公园占地面积2.3万m2,东北高、西南低,以快绿湖为中心,西半侧分别是木兰园、桂花园、棕榈园;南边则遍布鲜花,四季碧绿。该园以绿化造景为主,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与山体、溪涧、瀑布、湖泊、建筑的巧妙结合,营造一个绿色世界。全园的设计,紧扣园艺博览会“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的主题,努力营造一个浓郁岭南特色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园林。珠江公园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与山体、溪涧、瀑布、湖泊、建筑的巧妙结合,突显岭南亚热带风情景色。通过运用各种造园手法,表现岭南人对自然的崇尚和追求,同时也向世人展示岭南园林所特有的文化底蕴。

园内依据植物生态特点和植物形态,划分为风景林区、荫生植物区、桂花园、木兰园、棕榈园、玫瑰园、百花园、湖滨区等8个主要风景区。各景点均以园林与自然的关系或地域文化的内涵来点题组景。珠江公园没有明显的空间轴线,园路以环形的空间序列来布局,通过园道和铺装小广场的组合引导,逐步展开了步移景换的游览空间。全园通过理水、建筑、植物配置等造园手法,从各个方面深化了造园意境,使韵律感和节奏感较好地体现出来,让游人的感官得到适度的刺激而感到愉悦和美的享受,使游人回味无穷。

珠江公园的水体是很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叠泉、溪涧、大的水面、瀑布组织成一个完整而又富有观赏情趣的水系。园内在原有地形上挖池堆山,有一快绿湖,不是一片开阔的水域,追求的是自然流畅的曲线型,湖边堆山结合茂密的树林,不仅给人感觉非常深远而幽静,也增加了水景的趣味性。

建筑在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中是一个重要的成景要素,并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珠江公园的建筑设计体现了历史、人文与环境的交融。园内建筑以岭南建筑风格为主,具有岭南风格的小庭院非常有趣。园内亭多,都是岭南风格,但造型个性各不相同,有木结构、混凝土结构等。如抱珠楼是一个山顶观光楼,是全园的最高点,在此处可将园内美景尽收眼底。一个园林的建造成功,需要有完善的组织策划和精心的设计施工。为了较好地体现设计意图,设计者从始至终都把握住人与自然这个主题,针对广州建园地的气候特点,对种植程序作出合理的安排,最大限度保证各种植物的最佳生态展出效果,使整个珠江公园生机勃勃。园内也有植物图案是造景的,最引人瞩目的是正对大门的草坪山坡上的植物造景,一石瓶下连接四色植物带,花像从石瓶里流出似的,形成一个花的河流,特别有趣味性。

5参考文献

[1]张文英,邓碧芳,肖大威.试论岭南文化与岭南园林的共生[J].古建园林技术,2009(2):19-23.

[2]曹美,陈泽泓.独树一帜的广府园林[J].神州民俗,2009(3):28-31.

[3]龙莉红.岭南文化与岭南园林的共生[J].现代企业文化,2009(2):159-160.

绿色建筑推广技巧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建议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浅层地能利用、中水和雨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一、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1、重视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夏热冬暖地区应首先尽量采用自保温隔热墙体材料,其次才考虑采用无机保温材料的外保温墙体。而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3、尊重基地环境

在保证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经济性基础上,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增加舒适度和健康性,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4、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气体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室内具有优良的空气质量,优良的温、湿度环境,优良的光、视线环境,优良的声环境。

5、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新技术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节约能源的最有效办法是减少供暖(冷)热量的损失。因此建筑的密度、单元的组合、建筑的朝向、建筑的结构和体量的安排,建筑外墙的保温隔热都是要考虑的因素,此外,材料的类型、墙体的厚度、窗户的面积、窗墙比和门窗节点的构造也同样不能忽视。现代主义的国际风格表现在建筑上的一大特征就是大面积的玻璃窗。这种设计是建立在便宜能源的基础上的。浪费的能源十分惊人。夏季,它须耗费大量额外的空调制冷的能量;冬季,它又大量消耗暖气的热量。因此,我们设计时不能盲目追求时尚,大面积开窗,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开窗。在需要保温隔热的地方,建筑的门窗还要做密封设计和处理。对建筑物护结构的精心设计历来是建筑师十分重视的问题,但把节能放在第一位,则是绿色建筑提倡的。建筑的护由墙、屋顶、门窗三部分组成。据统计,美国每年有l3亿美元的能源以暖气和冷气的形式从建筑不严密的护中散失。因此,严把护关,对防止能量散失十分重要。

二、节能设备选择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能源是建筑师考虑的重点。门窗这类产品对建筑物的能耗影响很大,因为很多能量都是从门窗中散失的,所以设计时要选择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某小区门窗采用隔热密封性能好的断桥隔热铝合金窗框、Low-E低辐射中空玻璃等,改善了玻璃的热阻性能和对光谱的选择性,内外双向均可隔热,外设可调节的铝合金外遮阳窗帘,夏季遮挡80%热辐射,大大减少了能源损耗。节水装置是绿色建筑产品的另一大类,现在已经有了设计的很好的节水龙头、节水抽水马桶、节水淋浴器和其它节水设备。使用这些设备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此外,设计时还应选择低能耗、高效率的设备。

三、中水、雨水处理及循环利用

在适宜的范围内进行雨水收集、中水处理、水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节约水资源。某三星级绿色建筑小区中设中水处理系统,优质杂排水(如洗浴洗脸水)回收至社区内的中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然后将其用于浇灌绿地、冲洗园区道路、洗车和补充人工湖蒸发掉的水分等。通过这些手段,节省了物业浇灌绿地费用,洗车费用和人工湖水置换费用。

四、充分发挥太阳能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的范围很广,人类有意识地在建筑中应用太阳能已有很久远的历史,总是选择在日照较为丰富的地方营造舒适的建筑环境。

根据整体的设计原则,建造完善的太阳能生态建筑需要多工种的配合,要结构、设备、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学科的通力协作才能得以实现。在太阳能建筑设计中,建筑师设计起着统领作用,协调各专业,发挥自身特长,将建筑设计与太阳能应用技术巧妙而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太阳能技术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可以在美学、技术、功能上达到最完美的平衡,形成较完善的生态建筑体系。

应用太阳能技术的建筑常常被分为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和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4.1在主动式太阳能建筑中发挥建筑设计的作用

主动式太阳能建筑通过集热设备获取、储存和利用太阳能,然后由热媒将热量传入建筑物内分配使用。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功率大,便于控制,但是需要一定的设备投入并占用一定的室外空间。

由此,与太阳能应用相关的许多技术都可以应用在主动式太阳能建筑中,例如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发电系统、集光采光的自然采光、光纤导光管等。这些复杂的设备设计超出了建筑师的工作范围,但是具备生态与整合观念的建筑师可以结合建筑结构、形体、色彩、材料,考虑并调整它们与太阳能设备的关系,使建筑的外观更加丰富多彩,达到最好的综合效果。

在设计中灵活运用这些设计手法的太阳能建筑,在满足节能、节约资源耗费的生态建筑要求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为用户营造在美学上赏心悦目的建筑外环境来体现生态建筑“与建筑环境相协调”、“满足用户要求”的原则。

4.2在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中发挥建筑设计的作用

在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中应用太阳能技术,可以使建筑师找到更广阔用武之地。被动式太阳能建筑通常不依靠任何机械手段,通过调整建筑的朝向,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巧妙处理建筑的空间和形体,进行合理的建筑构造设计等手段使建筑物自然地应用太阳能供暖房,降低建筑的能耗。还有光纤导光管、集光采光的自然采光措施均能改善室内空间采光效果。

因此建筑师有充分的空间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合理而有效地安排建筑空间、形体,并利用高效率的技术满足同样的功能需要,可以应用的手段有:

(1)通过调整建筑的形体安排建筑的朝向、采光

不同建筑的形体对阳光利用效果不同,可以设计相应的建筑形式与外观。例如,朝南倾斜的三角形体量有利于充分吸收太阳能;采用立方体等体型系数较小的形式可以减少冬季热散失。为了最大限度吸收太阳热辐射,建筑师可以安排建筑在东南和西南暴露尽可能大的面积,以对角线为南北方向放置。太阳能建筑由于采用了一定的特定技术,而在形式表现方面受到较大的限制,往往具有呆板的几何形状,缺乏表现力,可以采用比例和谐优美的纤长的形式,南向立面的展开意味着吸收太阳能辐射面积能够增加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不同的形体划分建筑内部空间与安排使用更是师建筑师的责任。

(2)设计美观大方的毗连温室

附加阳光间是一种多功能的房间,可以让人在寒冷的季节有置身于大自然的感觉,同时它也是为毗连的房间供热的一种有效设施。

建筑师完全可以设计美观大方的阳光间,并合理划分阳光间与其毗邻房间的功能。如,坡顶部分加设倾斜玻璃,在形式上追求了变化的同时大大增加了集热量;还可以在阳光间种植植物,作为休息、娱乐空间;为阳光间附加保温、隔热设施,让它一年四季都做为宜人的空间。

(3)通过建筑设计手段形成自然通风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不但要在冬季保温隔热,还要在夏季达到防暑降温的效果。以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结合气候”的原则。

在一般地区的炎热季节,设计以水院和绿荫为中心的建筑空间,由热压力差形成的空气运动,将干热空气引入封闭庭院,掠过水体和绿茵,得到良好的降温、加湿和净化,由此使庭院和室内环境凉爽而适宜。

在多风少雨的高海拔干热地区,设计风管、地下室和绿化庭院,风压造成空气在风管、地下室和绿化庭院中的流动和调节,可以创造舒适的微气候,增加庭院户外活动的吸引力。

五、垃圾分类处理

化肥残余、工业三废、人类生活垃圾等统统不处理的进入大自然,已经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因此,垃圾要进行分类处理。厨余食物垃圾分类处理和集装式垃圾箱的垃圾处理系统,可以不再需要大量的保洁员,既方便居住者,又降低了垃圾在小区中的二次污染与保洁费用。

六、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性政策

首先,针对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形成由统一的基本法律和相关配套法规组成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其次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套激励政策,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建筑、新能源的开发与建设。

2、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我国目前出台的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标准、规范和指南有《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南》和《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等,提供了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和设计标准,将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3、加强科研和宣传教育培训

在科研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开展应用研究。广泛开展绿色建筑的宣传教育培训,使绿色建筑观念深入人心,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结束语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它的实现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和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我国基本国情的背景下,大力推进我国绿色建筑应用与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节能专篇[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绿色建筑推广技巧篇7

关键词:绿色建材;建筑表皮;艺术表现;低碳环保

材料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物质要素,是建筑师用以表达设计意图和设计灵魂的重要语言。在国外,绿色建材已在建筑行业和装饰施工中广泛应用。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我国建筑界逐渐出现“绿色建材”、“建筑表皮”等新鲜词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师的设计和实践。

1 绿色建材的概念

绿色建筑材料,简称绿色建材,也称作环保建材。它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无污染、无毒害的建筑材料,达到使用周期后可以回收再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绿色建材与传统建材相比有5个基本特征。一是生产所采用的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废渣、垃圾、废液等多种废弃物。二是采用的制造工艺属于低能耗且生产环境无污染。三是生产和配置过程中不适用甲醛等有毒物质,不使用含铅等金属物质及化合物的添加剂。四是产品的设计注重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且产品具有多种功能如抗菌、防霉、消磁、防辐射等。五是注重产品的回收再利用,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新时期的绿色建材包含多种,既有传统材料,也有新型材料。尽管对绿色建材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践中一定程度上难以有定量化的标准,主要在于绿色建材应当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并确保人体健康,要做到将环境与发展相统一协调,从长远角度看待问题。绿色建材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建材发展的重要趋势。

2 建筑表皮

随着可持续观念的深入人心,以及绿色建材的出现,建筑表皮这个词汇也被广泛提到。建筑表皮是指建筑物与建筑物外部环境相接处的界面及其表现形式,还包括内外空间环境交界处的构件及组合方式。

同“建筑表面”、“建筑外界面”等具有相似性,在一定情况下,“建筑表皮”可以与它们进行互换使用。但是“建筑表皮”更倾向于强调建筑外界面的独立性,即外界面可以适当脱离机构支撑。在低碳环保的整体趋势下,“建筑表皮”一词的含义也得到深层次的扩充,一些建筑师提出要使建筑的围护体系具有调节室内温度,适应外界环境改变的作用,发展成一种“呼吸的皮肤”。人们通过用皮肤的功能来描述在新时代下建筑围护的功能发展,因此,“建筑表皮”一词,更为准确生动的表现了特定的语义。

3 绿色建材在建筑表皮设计中的艺术表现

低碳生活和环保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建筑表皮的设计中,对于绿色建材的科学合理运用是目前相关表皮设计的主要趋势。

3.1 相似材料的组合表现

建筑表皮所用材料主要采用色彩和质感都比较相似的材料,甚至有的建筑采用单一的材料进行运用,这种方式对于促进表皮整体感有极大作用。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不同木材组合或者不同木材与竹材的组合,基本都会形成自然和质朴的感官效果,又会因为细微的纹理差异展现静谧和谐的细微变化。

3.2 多种材料的组合表现

在表皮设计中,比较常见的是多种材料的组合运用。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感,色彩和肌理也大有不同,因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通过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就进行组合,通常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层次效果相当丰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如果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随意的组合和搭配,就大错特错了。并不是在同一建筑上采用的材料组合越多整体效果就越好。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在设计初期,了解并掌握好材料的外在特点,处理好材料在整体或细节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掌握好材料与主题思想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的组合多种材料,取得恰如其分的感官效果。

我国存在一些优秀的建筑,在材料方面采用旧砖、旧瓦、混凝土等材料,混凝土主要负责承重,旧砖、旧瓦等极大程度的体现了材料的再利用原则,这些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彼此相互承托,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外观。多种材料的组合表现,需要明确在整体中材料如何展现着自身特色,如何通过不同材料的个体衬托整体等。总的来说,表皮的选择不在于数量,不取决于价格,最主要的是建筑师的巧妙的构思以及对多种材料的科学合理的利用。

3.3 绿色建材的细部情感进行表述

国内外的许多建筑师都注重细部所展现的思想和情感,认为一个好的建筑要基于好的构思,并通过细部与其进行好的配合。细部设计能够很好地表现绿色建材的理念,在现代建筑表皮创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细部设计展现了表皮形态的完美,它将不同的材质、饰面进行综合,体现了面与面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的不同材料和构造的交接方式,并且这种交接带来了表皮色彩、材质及纹理的交接。有的建筑灵感来自于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人量现有建筑被夷为平地的现状,把被拆除建筑中的旧砖旧瓦作为设计作品中的表皮材料,通过对这些旧砖旧瓦的巧妙组合,化腐朽为神奇,既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表皮形式,又有丰富的细部处理,同时还能从中读出当地工匠的传统手艺和对材料的运用方式,让人们体会到地域文化的延续,激发起人们的怀旧情感。

总之,优秀的建筑表皮必然有精彩的细部处理,反之粗制滥造的细部无法让人感知设计的品位。

3.4 材料的借光表达

“光”通常情况下包括自然光和人工光两种。对建筑而言,自然光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建材的形、色、质之所以能够被人感知,都依赖于阳光。建筑师应该在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尤其是开始阶段就注重光线的运用。

首先,不同材料由于自身的质地、色彩不同,即使在同一光线的照射下,也会呈现出异样的效果。表而粗糙的材质,如木材、砖、石材、混凝土等,由于能够对光线进行漫反射,使光线均匀而柔和,形成空间氛围的均质感。同时,因为没有直接而强烈的反射,材质界而的视觉特征也会表现得更加真实,容易突出材料的本身质感;对于表而光滑的材质,在光线的照射下往往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反光,形成视觉上的冲击,令人精神振奋。

其次,不同的光线条件会影响材料质地、色彩的表达。同一种表皮材料,会因为太阳角度的不同和太阳色彩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阴影和明暗变化,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结束语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困境,时代要求中国的建筑美观而适用、高效且节能、安全又经济,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绿色建材与建筑表皮设计结合起来,推进建筑物的低碳环保,本文在这一方而进行了一些总结,希望对建筑师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自尚平.国内外绿色建材发展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35):156-158.

[2]张国强,徐峰,周晋.可持续建筑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86.

绿色建筑推广技巧篇8

【关键词】太阳能;绿色建筑设计;运用

1 什么是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总是给我们欣欣向荣的印象,生命的存在需要绿色,生命的延续也需要绿色,即绿色承载着生命之重。它不仅是和谐健康幸福的象征,还是人们选购高科技产品的向导,它更是推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总的来说,绿色是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如今,绿色又成为对人类与环境均有益无害的代名词。人们对绿色向往掀起了绿色生活追求的浪潮。在21世纪的今天,绿色消费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已经席卷全球的各个角落,它已经开始从先进工业国家来到了发展中国家人们的中间。

20世纪后期,国际建筑设计掀起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潮流。绿色设计的理念不仅反映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而且体现了设建筑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回归。如今,人类面临着人口增长迅速、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开始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给自身生存环境带来了不可恢复的危机。不仅工业、农业等生产对环境造成破坏,生活垃圾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均物资消费量快速增加,家庭日常生活资源消耗的大幅度增加。据相关研究,地球上超过一半的人希望在未来的半个世纪里生活水平能够提高,这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将被消耗, 更多废弃物将会产生。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所起的重要作用,“绿色设计”成为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以人为中心,从满足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进行的,而无视后续的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绿色设计不仅成了企业塑造完美企业形象的一种公关策略,也迎合了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

2 绿色建筑设计对利用太阳能的好处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应用太阳能技术是的基础,相反应用太阳能是绿色建筑的必然选择。在所有的新兴能源中,太阳能有其明显优越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产生污染环境的副产品是其独特的优势。当然不是所有的应用太阳能技术的建筑都可以称为绿色建筑,但是太阳能建筑绿色理念的设计要求很容易满足,绿色建筑应具备如下基本原则:

表1 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序号 基本原则名称 基本内涵

1 节约建筑能耗 太阳能是源源不断传输到地球上的太阳能,通过建筑设计手段使建筑自身应用太阳能采光,供暖同时维持建筑的能耗,或者凭借一定的设备来储热,发电并用以满足用户的居住需要。

2 节约资源消耗 太阳能建筑的结构,材料可以成为环境循环系统的一部分 促进能源材料的循环利用,避免某些人工调节的手段必然带来的对天然建材 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尊重基地环境 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的能源,太阳能建筑自身的运营,能耗不会产生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4 设计结合气候 太阳能建筑的设计建造必然是结合建筑所在场地气候的,因为一年四季,白天和夜晚,不同地点的气候条件不同,太阳的辐射强度也不同,想要充分地利用太阳能必须结合当地日照条件。

结合太阳能应用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应用范围很广,人类主动地在建筑中应用太阳能有很长一段历史,总是选择在日照丰富的地方营造舒适的建筑环境。据整体的设计原则,建造完善的太阳能绿色建筑需要结构、设备、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学科的融合才能得以实现。应用太阳能技术的建筑在美学、技术、功能上能够实现美的集合,形成比较完善的绿色建筑系统,运用太阳能技术的建筑可分为主动式或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对于主动式太阳能建筑来讲,其通过集热设备获取、储存和利用太阳能,然后由热媒将热量传入建筑物内分配使用,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功率大,便于控制,但是需要一定的设备投入并占用一定的室外空间。由此,与太阳能应用相关的许多技术都可以应用在主动式太阳能建筑中,这些复杂的设备设计超出了建筑师的工作范围,但是具备生态与整合观念的建筑师可以结合建筑结构,形体、色彩、材料考虑并调整它们与太阳能设备的关系使建筑的外观更加丰富多彩,达到最好的综合效果在设计中灵活运用这些设计手法的太阳能建筑,在满足节能节约资源耗费的生态建筑要求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为住户营造在美学上赏心悦目的建筑外环境来体现生态建筑,与建筑环境相协调满足用户要求的原则。

对于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来讲,应用太阳能技术可以使建筑师找到更广阔用武之地,被动式太阳能建筑通常不依靠任何机械手段,过调整建筑的朝向,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巧妙处理建筑的空间和形体进行合理的建筑构造设计等手段使建筑物自然地应用太阳能供暖采光并维持建筑的能耗因此建筑师有充分的空间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合理而有效地安排建筑空间、形体、并利用高效率的技术满足同样的功能需要。

3 太阳能如何与绿色建筑相结合

设计风格和品位的缔造者是设计师,产品的视觉形象对环境保护也会产生间接的影响。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产品来自于设计师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并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运用设计师和相关组织的经验、知识和创造性结晶。生态节能建筑的设计主要从整体环境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两个方面开展。在整体环境规划中,强调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建筑与地貌、植被、水土、风向、日照与气候的关系。在独立的建筑设计中使用天然的材料、简洁的风格、实用且节能、护结构系统、太阳辐射的控制与改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等都是其必备的特点。

当然,不是建筑师有了这方面的想法或创意,就可以建设处绿色可持续的建筑设计。因为还必须根据不同的国情与区域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太阳能建筑技术的应用上,应优先利用适宜性技术,主动式太阳能建筑虽然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 但设备复杂,技术要求严。这样来看,投资大并且资源耗费多的太阳能技术的应用显然是违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这样在不恰当的地点或不恰当地应用太阳能技术的建筑不能被称为绿色建筑的。因此,在我国应该偏重于推广被动式太阳能技术,这样通过建筑师的力量来营造建筑与生活环境才能真正顺应我国现有的国情,以切实可行的小投入得到高的回报,体现绿色建筑精神。同时,我们不仅仅是将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文明的象征,而是将其作为一种真正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建筑设计中不断融入新的理念,不断追求建筑与艺术、建筑与可持续的完美结合,将绿色建筑设计真正融入到生活中,以此来实现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钟和石,我国能源开发利用面临四大瓶颈和能源安全的六大对策[J].广西电业.2006(1)。

[2]韦亮、马慧丽、太阳能建筑的适应性设计[J].工业建筑2008(8):35―38。

[3]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R],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3)。

[4]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2008[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上一篇:营造班级文化的途径范文 下一篇:海洋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