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产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07 11:21:48

绿色生产技术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谷子; 绿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5.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059-01

绿色食品是当前人们对初级农产品的基本要求。绿色谷子生产技术要按照《绿色谷子生产技术标准》的要求,产地环境质量满足NY/T391-2000的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准则操作规程要求;产品质量要求达到国家优质小米含粗蛋白9.7%、脂肪3.5%、碳水化合物72.8%的标准,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1-4]。满足该技术生产条件的谷子为绿色谷子。

1 生产基地选择

种植基地宜选择在海拔900~1 100 m,地膜覆盖可扩大到海拔1 200 m以上,无霜期145 d左右,≥10 ℃有效积温2 700~3 000 ℃,年降雨量440~550 mm;同时要求种植地远离交通干线,四周无污染源,离主干公路、铁路的距离超过1 km,周边离无污染源距离超过5 km,基地主风向上方(包括风坡)不得建任何气源污染厂。土质良好、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性好、地势平坦、有机质含量高。环境条件:经市级环境监测部门监测,空气中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氟化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分别为0.15 mg/m3、0.30 mg/m3、0.10 mg/m3、7 μg/m3(日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指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1 h平均浓度限值分别为0.50 mg/m3、0.15 mg/m3、20 μg/m3(1 h平均指任何1 h的平均指标)。

2 品种与茬口选择

谷子属于短日照喜温作物,对光温条件反应敏感。必须选择已审定推广、经生产实践认可、高产优质、抗倒伏能力和抗逆能力强的并适合于安塞地区积温条件的优良品种。种子每2~3年更新1次。种子纯度和净度均达98%以上,发芽率大于90%,含水量低于15%。播前要用盐水对种子进行严格的精选,去除秕粒和杂质,提高清洁率。在播前10~15 d,于阳光下晒种1~2 d,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用55 ℃温汤浸种10 min,消灭附着在种子上的白发病菌和黑穗病菌。谷子不宜重茬,必须进行轮作倒茬。谷子的前茬,以豆类最好;玉米、高粱、薯类、油菜也是谷子较好的前茬。

3 播种与管理

种植田要做好“秋耕壮垡、三墒整地”工作。播种的深浅,对苗齐、苗全、苗壮影响很大,一般春播谷子的播种深度以3~4 cm为宜。种植密度由品种特性、栽培制度、栽培条件等因素而定。根据该原则和叶面积系数的要求指标,安塞地区低肥力地的中晚熟谷子应留苗27万~30万株/hm2为宜;中等肥力地应留苗30万~33万株/hm2为宜;高肥力地应留苗33.0万~37.5万株/hm2为宜[5]。谷子主要病害有粟白发病、粟瘟病、粟黑穗病等,主要虫害有粟灰螟、谷跳甲、粟穗螟、粘虫等;防治上,坚持绿色食品综合防治原则,即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4 配方施肥

绿色谷子施肥应根据谷子生长发育需求规律,进行配方施肥,按生产100 kg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4.7 kg、纯磷1.6 kg、纯钾5.7 kg进行折算[6]。绿色谷子生产,有机肥料的投入至关重要,应增施有机肥,并严格按照国家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4-2000标准执行。一般施优质有机肥45 t/hm2以上。施用人畜粪肥必须经过充分腐熟;施用城市垃圾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并要达到GB8172-1987的质量要求;施用沼气肥必须经过30 d以上的密闭期。有机肥、磷肥、钾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壤;碳铵、尿素等氮肥分次施用,并适当后移,基肥施50%,其余氮肥在谷子拔节后期追施。谷子抽穗和开花后,用0.25%磷酸二氢钾溶液或2%~3%过磷酸钙浸出液1 500~2 250 kg/hm2,分次喷洒于叶面。禁止使用未经国家和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禁止使用硝酸盐类和氯化钾肥料。

5 适时收获

谷子成熟后,要及时收获,收割过晚易造成落粒和遭受鸟害;收割过早,籽粒成熟不好,秕谷率高,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影响小米质量。一般以蜡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收获最好。

6 参考文献

[1] 蒋自可.谷子绿色生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7):136,13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393—2000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394—2000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5] 邢宝龙,朱玉,高均平.谷子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109-110.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煤矿;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探究

随着社会对煤炭能源的需要呈现多元化趋势,有效的推动了现代煤矿绿色安全生产技术的研发。并且,在目前的形势中,地下矿井的开采和生产仍然是社会获取煤矿能源的重要途径。由于煤矿生产和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煤炭经济的发展速度得到快速增长。但是,由于煤矿生产和开采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不够健全,导致煤矿生产周边地区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因此,在现代社会环保理念下,在煤矿生产中应用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一、现代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的国家,因此就决定了我国是以煤炭能源消费为主的国家,所以,煤炭行业的持续和健康的发展对于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近些年来,煤炭生产问题不断发生,给环境和人民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

(一)煤炭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在生产煤矿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例如2009年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就是典型的案例,非常值得煤矿企业反思。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不是有单一因素决定,其中涉及的很多问题,如煤矿安全装备和生产工艺陈旧,科技投入较少,监管力度不够,管理人才的缺乏、煤矿工人生产工作量较大等都会导致煤矿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煤矿企业应该重视煤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安全生产。

(二)煤矿生产造成的环境问题

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很多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对人们的生存环境的污染产生的负面影响非常大。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煤矿过程中会大量的占用和破坏地表土地资源,对地下水文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污染以及会污染大气自然环境。

煤矿企业在生产煤矿的过程中,地下矿井的开采和生产会造成采空区顶板岩层发生坍塌,会严重破坏地表的建筑物和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且,煤矿企业在开采和生产煤矿过程中会将没有价值的废弃物堆放在地表上面,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露天煤矿在开采过程中通过直接挖掘煤矿资源以及在场外占用土地,破坏的很多农田,更为严重的会造成土地沙漠化,不仅破坏了地表土地资源,而且严重破坏的地表的生态环境。

煤矿资源的生产与开采通常是在地下水文地质结构以下进行的,为了满足安全生产和开采技术的需要,必须开展防水与排水施工工程,这样就会破坏地质含水结构,严重影响到地下水资源的再循环,从而造成水源枯竭,地表河流的径流量不断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很可能会污染地下河的水系结构。

在煤矿资源安全生产过程中,矿井的生产会排放出大量的煤层天然混合气体,在采空区瓦斯抽放和煤层自燃形成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进入到大气中,会降低大气中氧气的含量和浓度,造成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发生。因此,在煤矿资源安全生产过程中没有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绿色管理措施不仅会对煤矿周边环境产生污染,而且还会对大气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二、现代煤矿应用绿色安全生产技术

煤矿企业在生产煤矿资源过程中应该应用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提高现代煤矿资源的生产运行效率,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对于促进现代煤矿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应用水源保护生产技术

地下水资源保护安全生产技术主要是应用采煤工艺方法和地面注浆等有效措施,能够在生产煤矿资源过程中避免破坏地下水资源。水资源保护安全生产技术能够保护水资源,可以利用水资源,实现煤水共采以及防治水灾。因此,应用水源保护生产技术在水源缺乏的矿区能够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在水资源丰富的矿区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并且能够有效的预防水灾。

(二)应用煤炭与瓦斯共同安全生产和开采的技术

瓦斯是游离于煤矿岩层中的天然气体,是用于发电的工业化原料,是非常重要的洁净能源。应用煤炭与瓦斯共同安全生产和开采的技术主要采用留巷钻孔法和卸压法等有效措施,在生产和开采煤矿之前先抽采瓦斯,然后生产和开采煤矿资源。这样不仅能够避免瓦斯造成的大气污染,而且还能使瓦斯得到有效的利用。

(三)应用充填减沉绿色安全生产技术

应用充填减沉绿色安全生产技术主要是用充填材料充填采煤工作面的采空区域。充填减沉绿色安全生产技术主要是采用条带开采与充填开采两种形式。应用充填减沉绿色安全生产技术可以缓和工作面的支承压力,可以有效的减少地表下沉或者出现变形,能够有效的提高煤矿采出率,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保护地表建筑物、水体和生态环境。

(四)应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整体性的煤矿绿色安全生产技术,通过应用高科技手段将埋藏在地下深层的煤炭资源转化成气态能源,然后通过输气管道将气体输送到地面,从而将煤矿井下的固体生产改变成采气作业。因此,应用应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不仅能够减少人力,而且还能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几率,能够有效的保护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同时能够促进煤矿资源生产和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总 结

本文通过对现代煤矿绿色安全生产技术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深刻的认识到应用绿色安全生产技术生产煤矿,对于提高煤矿资源的生产效率,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实现现代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钱明高.许家林.缪协兴.煤矿绿色开采技术.[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03).

[2]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4.(04).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食品;西葫芦;栽培

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唐山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唐山”,并且公布了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绿色标志产品等现状与规划目标,这对唐山市发展绿色食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发展依据,是唐山市绿色食品发展的机遇。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人们消费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措施。根据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要求和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现将绿色食品西葫芦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1 育苗

1.1 育苗方式

根据季节和方式,可选择在塑料拱棚或温室中采用营养钵或穴盘育苗。

1.2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耐低温、高产、优质的西葫芦品种,如牵手2号、京葫新星、盛丰春晓等。

1.3 用种量

每667 m2用种400~500 g。

1.4 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在55℃温水中,并不断搅拌至30℃,再浸泡4 h,然后将种子搓洗干净。

1.5 催芽

将处理后的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25~30℃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温水冲洗1~2遍,种芽长至0.2~0.5 cm时即可播种。

1.6 育苗床准备

1.6.1 床土配制

用近几年没有种过瓜类蔬菜的园田土70%、腐熟圈肥30%,混合均匀后过筛。

1.6.2 床土消毒

按每平方米床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 g与15~30 g细土混合,播种时1/3铺于床面,其余2/3用于装钵和覆盖种子。

1.7 播种

先将苗床浇透水,接着选用直径10 cm、高12 cm的营养钵,在钵内装入已配制好的消毒床土9~10 cm,然后摆放在育苗床上浇透水,每个营养钵内点播1粒种子,种子上覆床土2.0~2.5 cm。

1.8 苗期管理

1.8.1 温度管理

播种后至出苗,白天适宜温度25~35℃,夜间16~18℃;齐苗至第三叶展开,白天适宜温度18~24℃,夜间10~12℃;定植前4~5 d,白天适宜温度16~18℃,夜间7~8℃。

1.8.2 壮苗标准

苗高12 cm左右,4叶1心,叶色浓绿,茎粗0.4 cm以上,苗龄25~30 d。

2 定植前准备

2.1 整地施肥

结合整地,每667 m2施腐熟圈肥2000 kg,硫酸钾复合肥50 kg。

2.2 棚室消毒

每667 m2棚室用硫磺粉3~4 kg,拌上锯末,分堆点燃,然后密闭棚室一昼夜,经放风无味时再定植。

3 定植方法

按行距80 cm,在苗行间做高垄,垄高10~15 cm,垄上覆地膜。选晴天下午或者阴天按株距45~50 cm在垄上挖穴栽苗,栽后浇大水。每667 m2定植1600~2000株。

4 田间管理

4.1 水肥管理

4.1.1 浇水

当根瓜长到10 cm长时开始浇水,根瓜采收后,晴天可5~7 d浇1水,阴天要控制浇水。

4.1.2 追肥

坐瓜后每15~20 d追1次肥,667 m2施用黄腐酸钾5 kg.钾镁钙宝4 kg。

4.1.3 叶面喷肥

结瓜期视长势喷施0.2%磷酸二氢钾1~2次。

4.2 温湿度管理

定植后要密闭棚室,防寒保温促苗。缓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24℃,夜间8~12℃。当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13℃以上时,白天加大放风量,以降低棚内湿度。

4.3 植株调整

及时打杈,摘掉畸形瓜、卷叶及老叶;根瓜及时采摘,以免赘秧。

5 病虫害防治

5.1 药剂防治原则

农药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NY/T 393―2013的要求。化学药剂在整个生育期的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d),用圆括号注于各农药之后,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667 m2用量145.0~277.7 g(1,7),括号中的1表示整个生育期允许使用1次,最后一次使用时间距采收时间需间隔7d以上。

5.2 病害防治

5.2.1 病毒病防治

(1)选用抗病、耐病丰产一代杂种。(2)种子药剂处理,播种前用清水浸种3h,捞出沥干,再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 min,用清水反复冲洗后,再用常温水浸种。(3)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4)喷洒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预防蚜虫,667 m2用量100~200 mL(1,7)。(5)发病初期喷洒10%盐酸吗啉胍町湿性粉剂,每667 m2用量333~500 g(1,7)。

5.2.2 灰霉病防治

(1)加强通风管理,加大通风量,降低湿度。( 2)发病初期控制浇水,浇水后注意放风。(3)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病枝,并销毁或深埋。(4)结果期喷洒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每667 m2用量75~100 g(1,7)。

5.2.3 霜霉病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2)采用地膜覆盖高垄栽培,采用滴灌、管灌或膜下暗灌的方式灌水。(3)注意通风、控湿,防止叶面结露,浇水应选晴天上午,阴天注意放风。(4)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雾剂防治,每667 m2用量111.1~177.8 g(1,5),于傍晚密闭熏烟;或72.2%霜霉威水剂,每667 m2用量59.97~100.00 g(1,7)。

5.2.4 白粉病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2)加强通风,浇水后或阴天注意放风排湿。(3)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每667 m2用量45.0~67.5 g(1,7)。

5.3 虫害防治

5.3.1 蚜虫防治

(1)用黄板诱杀有翅蚜。(2)喷洒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每667 m2用量40~50 g,或0.3%印楝素乳油,每667 m2用量40~60 g(2,10)。

5.3.2 白粉虱防治

(1)用黄板诱杀成虫。(2)培育无虫苗,防止随苗将白粉虱带入温室。消灭前茬和温室周同的虫源。(3)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667 m2用量1~2g (1,10)。

注意:在病虫害防治中,有效成分相同的有机合成农药整个生育期只能使用1次。

6 采收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4篇

1 产地选择

基地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好、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土层深厚,活土层在60cm以上。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土壤PH值在6.0~7.5,总盐量在0.3%以下的轻壤或沙壤地,地力中等以上,不内涝、不高燥,并且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2 产地环境空气质量要求

绿色食品苹果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82要求。产地周围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

3 产地农田灌溉水质量要求

地表水环境质量符合GB3838-2002要求,生产用水质量符合GB5084-1992要求。PH值在5.5-8.5之间,灌溉用水或上游水没有对产地构成污染威胁的污染源。

4 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l5618要求。土壤背景值正常,产地无重金属矿山,土壤中无超标农药残留。

5 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8~14℃,绝对低温不低于一25℃。1月平均气温不低于一10℃。年降雨量300-800mm。

二、花果管理

1 适宜花芽量

每667M2花芽量,根据树势,土壤及肥水情况而定,盛果期树果枝应占总枝量的20~30%;初结果期树占10~15%。

2 授粉

2.1壁蜂授粉。每亩需壁蜂500头,在开花前2到3天,把壁蜂施到已经准备好的蜂巢中。注意在园中种植零星的油菜,以给壁蜂前期补食和吸引住壁蜂。

2.2人工授粉。花朵处于气球状时采花,在主要采授粉品种花朵的同时,适量采集其它品种花朵,制作混合花粉。人工点授。

3 疏花疏果

3.1花量过多时。以疏花为主。在显蕾至开花前,可疏除整个花序;花量略多时,以疏除边花为主,保留中心花及高序位花1~2朵。

3.2留果数量。以有5片叶以上枝计,5~6个枝留一个果;按果与果间隔,约隔20—25CM留一个果,只留单果。

3.3疏果。疏果时间在花后30~40天内完成。疏果原则:留中心果疏边果;留大形果疏小果畸形果;留有果台副梢的果疏无果台副梢的果;留下垂果疏背上和斜生的果;留好果疏病虫危害果。

4 套袋和撕袋

4.1套袋时间待疏果完成后进行,大体在5月至6月上。金帅苹果早套,应在落后15天内套袋结束,以防果锈。

4.2套袋前喷一遍杀菌剂。

4.3采用双层木桨纸制袋。

4.4早熟品种嘎拉在采果前15天,左右撕袋,晚熟品种富士在果实着色前1个月撕袋,先撕外袋。2天后于下午或阴天时撕二层袋。中熟品种金帅为绿色品种,可以不撕袋,带袋采摘。

5 摘叶转果

着色品种嘎拉、富士,在果实着色期将有碍果实着色的叶片摘除。待果实阳面着色后。将果实轻轻扭转,使果实阴面向阳。

6 果实着色期前,地面铺银色反光膜

三、肥水管理

1 土壤管理

行间有空间时,采取行间生草,行内清耕或覆盖。生草草种为苜蓿、百三叶,以秋季种植最好。草长高后,每年可刈割覆睦树盘。覆草在6月份,用小麦秸杆覆于树盘下,厚度为15至20cm。秋季结合施基肥可进行耕翻。

2 肥料

2.1基肥。秋季在9月10月初,可施入基肥。肥种以充分腐熟的土杂肥、家畜肥,以猪粪最好,可加入大豆和硫酸钾等肥料。施入量猪粪2500公斤,亩,大豆100公斤,亩,硫酸钾15公斤,亩。施肥方式以环状或放射沟施肥方式。

2.2追肥。全年2次。一般在3月份、6月份。3月份可亩施45%的氮、磷、钾复合肥15公斤。6月份可施追大豆,亩施200公斤,磨成豆面进行穴施,也可混施硫酸钾肥15公斤/亩。

3 灌水

根据墒情而定。

四、病虫害防治

1 主要病虫害

虫害:螨类、蚜虫、梨小食心虫、卷叶虫类、金纹细蛾等;病害:腐烂病、轮纹病、斑点落叶病、等。

2 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措施

2.1.1行间种植紫色苜蓿,有利于叶螨,蚜虫,食心虫的天敌繁殖,在天敌数量较多时,进行刈割,迫使天敌上树。

2.1.2进行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保持健壮树势,是增强苹果自身抵抗能力的根本措施,是防治腐烂病,枝干轮纹病的关键措施。

2.1.3整形修剪注意控制树高,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利于喷药,不利于病虫害滋生繁衍。结合冬剪,剪除病虫技及干枯果台和僵果,对剪口涂药保护,结合夏剪,剪除卷叶虫,苹果瘤蚜,腐烂病危害的枝梢,集中焚烧,或挖坑深埋。

2.1.4疏花疏果确定适宜负载量,大、中型果留单果,有利树体健康,便于病虫防治。8-9月份及时摘除轮纹,炭疽病和食心虫危害果。并集中深埋。

2.1.5搞好果园清洁工作。压低病虫基数,秋末冬初彻底清扫落叶,拾净落果,及时清除出园。刮除树干老皮,将翘皮刮净,至光滑为止。收净刮皮,集中焚烧,经检查如有较多天敌时,可先把天敌适当存放后再行处理。

2.2物理防治

果园建设防虫网、避雨设施;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园内挂性引诱剂,从4月份开始,每亩挂性性引诱剂15处左右,整个生长季更换2次。园内挂黄板粘杀,从4月份开始,每亩挂黄板20处左右,根据粘虫多少,及时更换黄板。树干束捕虫带,在8月份,于树干上束捕虫带。

2.3生物防治

于螨类发生期(麦收前后),在园内放养捕食螨。

2.4化学防治

萌芽前(3月20日左右)喷30~50Be石硫合剂,此药对多种病虫害都有防治作用。盛花后5~7天。喷布50%扑海因1500倍+40%多菌灵悬浮剂800倍+5%噻螨酮(尼索朗)1500—2000倍,同时加入果蔬钙肥。套袋前,世高2000倍+25%灭幼脲3号2000倍。麦收前后喷布l:3:220-240倍的波尔多液。以后根据天气和病虫害发生情况,于7月中旬、8月中旬喷药3次,多雨年份9月上旬再喷一次。

五、整形修剪

可采用小冠开心形,对郁闭大果园,可实行改选,逐年改造成小冠开心形。小冠开心形树形结构为:树干高度l至2米,着生3至4个主枝,主部开心,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单层叶幕,披挂结果。

六、采收与包装贮运

1 果食质量标准参照绿色食品苹果

2 采收

采收在果实达到适宜成熟度时进行,嘎拉8月初采收,金帅苹果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红富士苹果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时轻拿轻入,采收容器内有软衬垫,防止扎,碰,压等机械损伤。挑出病虫,伤,烂等不合规格次果,好果按绿色食品苹果要求进行分级。

3 包装与贮运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食品种植;品种;耕作;施肥;制度建立

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对品种、耕作、施肥等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并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保护。

1 在绿色食品生产中要把好品种关

绿色食品特定的标准及生产规程的要求,限制速效性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对品种工作有四点基本要求:兼顾高产,优质,优良性状同时,注意对高光效及抗性强的品种的选用,以增强抗病性和抗逆性的能力,从而减少农药的施用和污染。保证品种生态条件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保持品种多样化,有计划地在不同地块种植或轮换种植不同优良品种。作好选用品种的检疫工作。

2 建立一套适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耕作制度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必须建有一套合理的耕作制度,科学合理地配置作物种类,因地制宜地确定轮作、间套作、复种等种植制度,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资源利用率,注意养地与种地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抑制和消灭病虫草害的发生。对耕作制度的主要要求有五点:一是实行轮作,二是提高复种指数,三是合理间作套种,四是土壤耕作。五是注意杂草的防除。生产操作过程中限制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通过建立合理轮作制度,土壤耕作制度,根据草情和苗情适时进行人工中耕除草。

3 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进行合理施肥

绿色食品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及产品质量要求,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有利于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不造成对作物和环境的污染的情况下进行施肥。

3.1合理循环使用有机质,充分利用田间植物剩余物,绿肥秸秆,动物粪尿,厩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3.2通过测土配方,通过植株营养诊断,科学合理地施肥。

3.3以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为主体。

3.4充分发挥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中的作用,包括使用微生物肥料及翻耕,灌溉,中耕等措施,调节土壤中水分,空气,温度等状态。

3.5尽量控制和减少化学合成肥料,尤其各种氮素化肥的使用,必须使用时,也应与有机肥配合使用。

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除可使用微量元素肥料和硫酸钾,煅烧磷酸盐外,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肥料;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主要包括: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磷酸二胺,过磷酸钙,钙镁磷肥,还有氮化钾,硫酸钾等,常用的微量元素肥料有硫酸铜,氯化铁,硫酸锌,硫酸锰,硼砂等等。禁止使用硝态氮肥,掌握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低于1∶1,在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合理使用比例一般是7∶3或6∶4。

4 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

4.1基地办统一负责基地生产管理。基地应建立县、乡、村、户生产管理体系,县乡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应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有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有基地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

4.2基地办应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操作规程要下发到乡(镇)、村和农户。基地应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

4.3基地应在显要位置设置基地标识牌,标明基地名称、基地范围、基地面积、基地建设单位、基地栽培品种、主要技术措施、有效期等内容。

4.4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统一的农户档案制度,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进行统一编号。农户档案应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品种及种植面积。基地办应建立统一的“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并下发到农户。田间生产管理记录由农户如实填写,内容应包括生产地块编号、种植者、作物名称、品种、种植面积、播种(移栽)时间、土壤耕作及施肥情况、病虫草害防治情况、收获记录、仓储记录、交售记录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应在产品出售后10 d内提交基地办存档,并完整保存三年。

5 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

5.1建立基地用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

5.2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

5.3有条件的基地应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对农业投入品实行连锁配送和服务。

5.4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基地办要组织力量对基地生产中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

6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6.1建立基地保护区。不得在基地方圆5 km和上风向 20 km范围内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污染基地。基地内的畜禽养殖场粪水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确保无害。

6.2加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地的生产条件和环境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实现早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化;加强基地道路建设。

6.3建立检验检测体系或依托具有一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加强对基地投入品、基地产品和基地环境的检验检测。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6篇

一、产地环境

应远离污染源、地势高燥、土层疏松的壤土地块,土壤活土层3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0.8%以上,土壤以中性、偏碱性土壤生长结果最佳。pH值要求7~7.5之间,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

二、保持园区环境清洁卫生

1.花椒栽植园区无粉尘、污水及土壤污染,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2.搞好果园卫生,冬季配合修剪,清除园内枯枝落叶,落果及树体附着物,夏季的枝叶及时清除,集中深埋,植保用品集中保管。

三、土壤管理

1.深翻扩穴,花椒属浅根性树种,根系主要分布在距地面30厘米以上的土层内,一般土壤厚度即可满足花椒生长结果,土层深厚则根系更强大,地上部生长健壮,椒果产量高,品质好。深翻厚度应不低于30厘米,深翻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树体更健壮生长,晚秋或冬秋结合施基肥深翻,还可冻死越冬虫卵及病菌。

2.在生长季节降雨或灌溉水后,及时进行中耕培土、锄草、调温、保墒、保肥,使土壤疏松、肥沃,并且整修树盘,防止土壤流失。

3.覆草和埋草。覆草应在春季施肥、灌水后进行,利用麦秸、玉米秸等覆盖于树冠下,覆草厚度为15~20厘米,上面压少量土,麦收后,可加压一次,补充草量,也可开大沟埋草,起到提高土壤蓄水能力,调节地温,增强花椒抗旱力的作用。

四、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可促进树体健壮,增强抗性,延长花椒结果年限,减少大小年结果现象,也是获得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措施,根据花椒对N、P、K的需求规律及土壤供需状况,施肥时期和方法如下:

1.基肥施用。在秋冬落叶前20天至冬季封冻前结合深翻,施入厩肥堆肥沤肥为主的农家肥,每亩施3000千克,采果后再施一次肥,配合适量N、P、K复合肥,果树专用肥、生物菌肥等。

2.生长期追肥。为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应在萌芽前和新梢停止生长后及果实迅速生长期分期进行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P、K为主,追肥量因结果多少,树龄大小,土壤供给状况而定。

3.根外追肥,结合用药防治病虫一同进行,6~7月份实行叶面喷肥2次,喷施的肥料为0.5%的尿素液或1500倍的稀土微肥液等,9~10月份叶面喷面磷酸二氢钾,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喷布浓度为0.3%。

五、适时灌溉及时排涝

1.灌水。适时适量灌水对防止落果、提高产量和促进花芽形成有很大作用,一般情况下,应在发芽前后至新梢生长期,幼果膨大期和土壤封冻前3个时期分别灌一次水,灌水量应以浸透根系分布层为准,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

2.排涝。在雨季对地势低洼而积水的园地要及时排水防涝。

3.抗旱。花椒一般生长在土壤瘠薄的土地,不耐旱,对旱地果园可采用穴贮肥水法,即旱春在树冠下的不同方位挖4~5个深度各30厘米的穴,中央埋一个高4厘米,直径10厘米的草把,施入适量化肥,封平,浇水15~20千克,再盖上地膜、外高里低,严重干旱时每10~15天浇一次水。

六、合理规划,科学栽植

为实现花椒标准化基地建设,促进花椒无公害,高产、高效、优质化生产,在基地建设时需对椒园进行合理规划,科学栽植,原则如下:

1.椒园设置。①椒园应建在地势较高,通风向阳,土层较厚的平缓地段。②椒园上方必须营造水土保持林,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③要有灌水和排水系统设计,道路设计及地块划分。

2.栽植。①栽植时期:以春季椒芽萌动时栽植为宜。②栽植密度:以土壤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定。一般土壤栽植密度为3×4米的密度。③栽植方法:应采用挖坑或开沟方法进行栽植,深度以苗木原木原植深度为准,要使苗木根系充分舒展开,防止扭曲成团,栽后要灌水。

七、整形修剪

1.树形。花椒因立地条件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树形,生产中常用的树形有自然开心形、自然杯状形、疏层小冠形和水平枝扇形。自然开心形适宜于丘陵山地和水肥条件较差的地方,自然杯状形适用于气温条件和水肥条件较好的地面。疏层小冠形适宜水肥条件好、光照充足的地方。水平枝扇形适用于水肥条件好,管理水平较高的地方和密植栽培。

2.修剪。①结果初期修剪:花椒从开始结果到第六年生结果,这一段时间为结果初期,这一时期修剪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成整形,维持树势平衡和各部分之间的主从关系,有计划地培养结果枝组,处理好辅养枝,为盛果期的高产奠定基础。②骨干枝的修剪:骨干枝延长枝剪留长度应比整形期短些,一般剪留40厘米左右,枝头的分枝角度维持在45°左右,主枝间强弱不均衡时,对强主枝其上适当疏除部分强枝,多缓放、少短截、减少枝条数量,增加结果量,以缓和长势,对弱主枝,其上枝条可少疏除、多短截,增加枝条数量,减少结果量,增强长势。③辅养枝的利用和处理:在不影响骨干枝生长和树冠内膛光照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轻剪长放,促进其结果。若辅养枝对骨干枝或树冠内膛光照产生影响时,可适当疏除。④结果枝组的培养:结果枝组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一般大型枝M有30个以上的分枝,中型枝组有10~30个分枝,小型枝组有2-10个分枝。培养枝组时,根据枝轴枝条的状态,常用先截后放、先截后缩、先放后缩、连截再缩四种方法。⑤盛果期修剪:花椒定植后6~7年进入盛果期,一般维持10年左右。盛果期修剪的主要任务是维持健壮树势,更新和调整各类结果枝组,维持结果枝组长势和连续结果能力。⑥骨干枝的修剪:盛果初期,根据主枝占据株间空间大小,可对延长枝适当中短截,盛果后期,骨干枝枝头因连年结果变弱,可进行回缩,以提高枝头角度,复壮长势。侧枝的长势保持强壮,弱于主枝。⑦结果枝组的修剪:小型枝组易衰退,要及时疏除其上细弱的分枝,保留强壮枝条,短截部分结果枝,中型枝组要及时短截更新后部衰弱枝,并适时回缩,大型枝组一般不易衰退,容易出现前部枝组偏旺,后部枝组衰弱现象,应不断将前部直立较旺枝组引向两侧,或疏除其上直立旺枝,对后部衰弱枝组适当回缩,抬高枝头角度。⑧徒长枝的处理和利用:一般对枝组较多部位的徒长枝应及早抹芽或疏除,对生长在骨干枝后部光秃部位的徒长枝,应于夏季长到30~40厘米时摘心促进分枝,冬剪时去强留中庸,引向两侧,改造成结果枝组,增加结果部位。

八、病虫害防治

1.植物检疫。是国家通过法规形式控制有害生物传播、蔓延的防治措施,具体手段是在调运种子、苗木、接穗、果品及其包装材料时进行过关检疫。

2.科学防治。(1)农业防治与人工防治相结合:主要方法有①及时合理修剪去掉病虫枝。②翻树盘式深耕。③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虫的能力。④人工捕虫。⑤及时拾取落地虫果,消除枯枝、病枝、落叶。

(2)物理防治:利用害虫对光热等现象的不同反应来消灭害虫,如紫外线灯,黑光灯等。

(3)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益生物防治害虫,主要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绿色生产技术

引言:

在目前的建筑行业的工程项目中,预拌混凝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近些年来建筑行业不断地发展,建筑量也随着不断的增多,对于预拌混凝土的需求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就使得建筑行业领域的竞争力较大。因此,建筑企业只有在节能领域取得发展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也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为了促进建筑企业提升绿色节省技术水平,首先要对绿色生产能源有一个了解,从而再深刻分析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绿色生产技术。

一、绿色生产能源的分析

在目前的建筑企业的发展潮流中,若想使建筑企业具备较高的节能性,首先要先科学、合理的利用好绿色能源,从而来降低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以及消耗。加强建筑企业的节能性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社会向着“生态性”发展,还能够科学的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1.1水

水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更是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最关键的成分。但是,我国的水资源数量有限,面对着社会生产巨大的需求量,我国水资源面对着严峻的问题,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要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同时还要注意水资源不能被污染的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搅拌环节所需要的水资源主要是以地下水和自来水为主,但是工程项目的耗水量非常大,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如果能够引用雨水或者是其他水资源来进行搅拌,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建筑行业节能的目标。

1.2胶凝材料

对于胶凝材料的选择的过程中,如果水泥具有较大的污染性和能耗性,这就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合理比例的粉煤灰、矿粉、硅灰以及石灰石等这类性质的掺合料。对于掺入的这些掺合料来说,是废物利用,不仅仅能够为工程节省施工成本,还能够减少企业施工所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1.3骨料的选择

对于骨料的选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粗骨料,一种是细骨料。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粗骨料一般都是碎石和卵石,在选择粗骨料的时候,一定要重视骨料能够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要选择可合理利用能够再生的骨料,从而降低资源的损耗。如果选择细骨料,排除河砂以外,可以选择山砂、石粉、机制砂以及淡化海砂等材料来进行代替。以上的这些材料在进行利用的过程中,要严格注意对于粉尘问题以及噪声污染等问题的解决,保证选择细骨料具备良好的环保性。

1.4外加剂

在混凝土的搅拌的过程中,添加外加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资源的需求量,还能够大大的提升混凝土的强度,也能够大幅度节约水泥。因此,外加剂在混凝土的搅拌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绿色生产技术在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中的作用

为了更快、更好的实现建筑行业节能这一目标,应该深刻认识到绿色生产技术对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所产生的作用,培养在建筑行业应用绿色生产技术,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建筑行业的预拌混凝土的搅拌站的工作中,绿色生产技术可以说是设计内容较为广泛,综合性较强,要想高效率、高质量的应用好这项技术,应该从多种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在我国目前的绿色技术的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的问题:

(1)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线较为落后,实现节能目标的难度较大。

(2)施工中有大量的废弃的施工材料不能够回收利用,出现了严重的浪费资源的现象,资源消耗问题突出。

(3)施工中各个工艺之间不能很好地沟通,缺乏较好的协调性,不能有效的对废料进行处理。

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果能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综上,可以说混凝土搅拌站中的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对建筑工程项目起到实施全面的节能减排的作用,不仅较少了大量的资源消耗,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能对混凝土的搅拌的质量起到一定的保障。

三、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

3.1制作小型构件

在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的施工中,被废弃的混凝土的数量相当大,以往我们都是采取常规砂石分离机进行分离的施工方式。而本文主要介绍制作小型预制构件的方式。小型预制构件可以由很多选择,可以选择植草砖隔离墩,还可以选择路沿石以及路面砖等。一般来说剩余的混凝土所具有的强度≥C30,是可以达到制作构件所需的强度的、并且这些构件在操作上非常方便、且生产成本较低,其模具较小。可以说,制作小型构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被废弃的混凝土,相比较于传统的采用分离机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其附加值较高,环保节能更加占优势。

3.2浆水回收应用与砂石分离技术

采用浆水回收技术与砂石分离技术首先要有浆水回收设备,要提前准备好混凝土的砂石分离机,再进行循环刷车池的修建施工,以此来作为回收混凝土的备用场地。在使用搅拌后的循环水来对罐体进行全面的清洗,在清洁工作之后,搅拌车内的混合物导入刷车池,利用分离机展开滚筒式进行分离,在这个施工过程中,所产出的外加剂、磨细矿渣粉、粉煤灰、水泥等以上混合物,可以在以后的施工中继续利用,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3.3管道电伴热保温:

管道电伴热保温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新型供暖系统。此系统可以在施工过程中自动的对管道实行保温防冻,并且其保温防冻系统能够自动的控制好温度,将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区间内。管道电伴热保温系统通常都是在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冬季施工时利用,利用此系统在冬天里为管路以及气体管路和液体管路起加热与保温的作用,从而来防止管路受寒冷天气影响而影响施工进度,同时,此保温系统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烧锅炉时所产生的资源消耗。

管道电伴热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管道电伴热智能系统、管道防冰冻电缆加热系统、发热电缆供电系统电源系统。

发热电缆管道保温防冻系统可以保证管路的温度固定,基本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能够连续性的为管路提供温度与热能。搅拌站进行作业时,可以在被加热的管道上安装一个温度传感器,方便于随时监测管道的温度。

结语: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潮流中,建筑企业面对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只有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升施工技术,降低施工成本,才有可以争取到一席之地。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绿色生产技术不仅能够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为建筑企业节省施工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生态的作用。通过本文对于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绿色生产技术的论述,希望能够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早日实现节能目标。

参考文献:

[1]纪宪坤,杨欣华,韦庆东.预拌混凝土搅拌站G色生产技术探讨[J]. 施工技术,2014,24:24-27.

[2]彭峥.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绿色生产技术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3:391.

[3]蒋秀英.绿色生产技术在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中的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6,02:113.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无公害;绿色;苹果;技术规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已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天然、安全、优质、营养、无污染的绿色果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需求愈来愈强烈,给“绿色果品”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入世后,为增强我国果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果品配套栽培管理技术已刻不容缓,是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

一、“无公害、绿色”苹果的概念及生产意义

“无公害、绿色”苹果不是指绿颜色的苹果,而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最终产品质量等符合国家或行业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并经过检测机构检验合格,批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初级农产品,并授权使用专门“无公害”、“绿色”标志的苹果。其现实意义在于:一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保证人体营养的需要。二是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增加果品竞争力,克服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和国内市场准入条件的需要,三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需要,四是在新形势下,尽快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需要。

目前,农业部已将苹果等13个树种纳入“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了这13种水果的无公害果品标准、生产基地环境条件和生产技术规程。发展无公害、绿色苹果时,一定要按照《无公害水果的安全要求》(GB18406.2-2001)及《无公害食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NY/T5012-2001)等标准严格进行生产。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就我国现有的苹果园管理水平,生产AA级的绿色食品苹果还有一定的难度,有待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二、基本途径与生产技术

1.基本途径

依据无公害、绿色果品的生产标准及生产的特异性制定以下无公害、绿色果品的基本途径:果园建立—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后处理—贮藏包装—市场营销。认真执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果品产地环境条件》(NY/T5013、2002)和《绿色食品苹果产地环境条件》(NY/T391、2000)标准,努力做到;

(1)新建“绿色”苹果园一是选择5- 10 km外没有煤矿、电厂、砖瓦厂等工矿企业,且远离交通干线;土壤、大气、灌溉用水经国家有关部门监测,符合生产绿色 A级果品要求。二是严格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91— 2 0 0 0)中的相关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进行衡量。大气评价参数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物、氟化物;土壤评价参数为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及质地;水评价参数为 p H值、汞、镉、铅、砷、铬、氯化物。

(2)建园前应同环保部门对果园附近的大气,灌溉水和土壤进行检测,有害物质含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而且这种检测必须相隔2-3年进行一次。

(3)已经发展起来的果园应在小范围内防止大气,水体,土壤污染;责令某些相关工厂对“三废”及时处理或逐步迁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垃圾未经处理不能作为灌溉用水和果园肥料。

2.生产技术

认真执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NY/T5012—2001)行业标准,着眼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紧紧把握消费趋向,继续实施优果工程,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尤其要在农业投入品上下协夫。着重建立生态果园模式和科学施肥制度,大力推行施用各种有机肥、生物肥、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肥;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有效地实行综合防治。

(1)建立生态型果园模式

推行无毒化栽培:无毒栽培是水果发展的新方向,是果树进入现代化栽培的一个标志,也是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水果栽培技术接轨的一个标志。为此,新建园要选择无病毒苗木,高接换种园要选择无病毒接穗,以充分发挥 “抗性强、长势旺、产量高、品质优、省肥水、好管理” 无病毒苗的优势。

(2)建立科学施肥制度

a、施足基肥:秋季采果后结合深翻扩穴,施足基肥。一般 亩(亩)施有机肥 3000 kg以上,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营养水平。禁止施用未处理的城市垃圾,以防污染。

b、果园生物覆盖:为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蓄水保墒,秋收后选用玉米秆、玉米芯、落叶、豆秸等沿树盘覆盖 15 cm厚,并适当压土。

c、果园生草:为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果园生态环境,给益虫提供良好的栖息地,推广果园生草,主要选用豆科牧草等。

d、利用沼液喷施叶面:沼液是有机物经过厌氧发酵的产物,据测定含有17种氨基酸,总含量达1.0-1.16mg/升。还含有7种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沼液中各种营养成分均为水溶性,无毒无菌,对防治果树病虫具有良好效果。可显著增强树势,提高产量和品质,果农称为“果树的液体面包,肥、药两用的增效剂”。

(3)采用综合栽培措施

a.合理进行整形修剪,冬、夏相结合,树形以小冠疏层形、纺锤形为主。

b.进行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摘叶转果、铺反光膜。果实套袋可减少农药对果实的污染,摘叶转果、铺反光膜可改善果实的外观,提高果实的商品性。

c.搞好病、虫情测报,充分利用天敌,实现病虫综合治理。一是充分利用天敌,以虫治虫;二是根据测报情况,达到治早、治小、治了;三是优先采用生物农药及低毒农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4)“无公害、绿色”苹果的销售

采收前后,对果农的每批果品取样分析化验,检测其各项质量指标及安全指标,对合格的农户才发给“绿色”或“无公害”证书及商标使用权。果品标签上要注明相关内容,同时要大力宣传,拓展市场,让消费者放心食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见意

1.果农对优质无公害、绿色果品的生产意识比较淡薄,生产的自觉性不高,仍处于重数量轻质量阶段,没有实现 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跨越。

2.普遍不重视科学施肥,有机质严重不足,长期滥施化肥,并偏施氮肥,使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能受到破坏,硝酸盐类物质 含量过多,同时也使果品中硝酸盐类物质含量增加,果质下降,品质变差、不耐贮藏,效益降低。

3.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低,重治轻防;重化学农药防治,轻农业,生物措施的应用;任意乱购滥喷农药,随意增加用药次数,剂量,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大量使用农药还造成果园土壤、水质污染,病虫天敌减少,果树抗药性增加,生态平衡破坏。

4.为追求高产而大量使用激素类物质,使果品的营养成分降低,品质变差,不耐贮运。

5.发展地域和新建果园缺乏从生态环保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规划操作,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废渣 和生活垃圾中二氧化硫、氟化物、氯、汞等多种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物质,不但污染了大气、水源、土壤,而且在果品内积累,继而影响果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见意:生产者要有生态环保知识和远见卓识,同时要具备科学技术管理水平,政府及科究部门要进行科学指导,有效引导生产者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及其相关标准进行推广、生产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潘前,踪贵丽.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03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9篇

【论文关键词】绿色苹果;水肥运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改善和提高,膳食结构亦随之发生改变。水果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随着环境保护和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绿色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苹果由于酸甜适度,口感好,营养丰富且耐贮藏(几乎可全年供应市场),倍受青睐。因此,如何生产优质的绿色苹果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绿色苹果生产技术简介如下。

1水肥运筹

选用正确的肥料种类和合理的施用方法是保证生产绿色苹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绿色苹果的生产一定要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的基本原则[1]。一是有机肥的施用。有机肥主要是指人畜粪便、厩肥、各类磷肥、骨粉、土杂肥作物秸秆等,富含氮、磷、钾三大要素,而且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完全可以满足苹果生长和结果需求。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微生物活动增强,使有机物分解为可溶性营养物质,同时产生酸性物粒结构的形成,增强保水保肥性能,且肥效长,肥效稳定。有机肥多作基肥使用,近年来提倡基肥秋施,原因是此期气温较高,有利有机物的分解,此时正是苹果根系第3次生长高峰期,可满足当年花芽分化和营养积累,为翌年开花坐果丰产奠定基础。主要方法有环状沟施和放射状穴施,深度40~60 cm为宜,土层浅的园块可结合深翻改土、逐年扩沟的施肥方法,改善植株的立地条件。二是无机肥的施用。无机肥多作为追肥和补充肥施用,早春可施1次氮肥,促其枝叶生长,同化更多的营养物质;花期可喷1次硼肥以提高坐果率;果实膨大期喷1~2次磷酸二氢钾,提高果实含糖量和品质,并增进红色品种着色。对挂果多的植株追施1次三元复合肥,以增大果个。三是测土配方肥的施用。因地区、土质不同,各地土壤中营养含量也不尽相同,因此只有了解本地区土壤中各类元素的含量,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施肥方案,以免出现过量或不足。过量不但造成浪费,还会带来不利影响。如氮肥过量,不但造成枝叶旺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而且会抑制花芽形成,导致果实品质下降;若不足,则不能正常生长和结实,还会出现病态。如缺铁,可出现黄叶,影响光合作用;缺锌则出现叶簇状枝和不易坐果等病态症状[2]。四是稀土原素的施用。稀土是近年来开发出用于果树生产上的矿质元素,主要是镧系和钇等,目前主要施用方法是根外喷施。其作用是提高叶片中的过氧化酶活性,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产物,还能增加细胞质膜对电解质外渗的控制力,增强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抗性,比如抗寒抗旱等,一般使用浓度为500~1 500 mg/kg,于生长旺盛期施用效果最好,2次为宜,有效期30 d。干旱时全年都可灌溉,尤其是冬灌可增加树的抗寒性,花前灌保证开花坐果,春灌促进果实膨大,满足树体生长需要等,用水要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

2田间管理

覆草可将表土层变为稳定层,枯草的腐烂既为果树提供肥源,又可增强保水保肥功能,有利于改良土壤。于早春用稻草或麦秸等作物的秸秆覆盖20 cm厚,宽视植株大小而定,一般2~3 m为宜,气候干燥时要注意防火。做好疏花疏果工作,防止挂果过量,每序花留单果,产量控制在22.5~37.5 t/hm2为宜。套袋可减少农药和尘土对苹果的污染,并能防除病虫害,特别对着色品种,套袋后上色快,果皮细嫩光洁美观,果肉清脆、商品价值高。花后10~15 d进行,用双层为好,袋的规格为16.5 cm×13.5 cm,用防潮和防菌纸做成,对着色品种在采收前40 d左右去袋,时间以早晨或下午为好,避免中午去袋后因阳光强烈而造成日灼。一般品种在采收前去袋即可。发芽前将老皮刮掉可去除越冬病虫源,如轮纹病斑、越冬虫卵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病几率。修剪可使果树生长快,成型早,枝条分布合理,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推迟树体衰老,延长盛果期,克服大小年等,使单一的冬季修剪变为全年修剪,如摘芽除萌、摘心扭梢、疏除徒长枝、拉枝等春季修剪。

3病虫害防治

东海县苹果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轮纹病、早期落叶病、白粉病、腐烂病等,虫害主要有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螨虫类、金纹细蛾、天牛等[3]。发芽前用6~7 °bé石硫合剂对越冬的病虫源进行铲除,防治效果非常突出,对苹果全爪螨越冬卵的杀伤几乎达到100%,对上述病害的防治效果亦可提高30%左右,于花前用1次吡虫啉防治蚜虫,花后再用1次0.5 °bé石硫合剂防治白粉病和螨类。挂糖醋罐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梨小食心虫、卷叶蛾、毛虫类等成虫。5月以后用波尔多液、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防治烂果病、早期落叶病等,后期可加用1次多抗霉素。桃小食心虫对苹果危害最重,因此是重点防治对象,通过性激素掌握其发生规律,在成虫羽化高峰期的第8~9天喷药防治,与灭扫利结合可防治螨类,与灭幼脲三号结合可防治金纹细蛾。对腐烂病,勤查、勤治都将收到满意的防治效果,方法是将枝干上的病灶用刀刮除,涂以10~15 °bé石硫合剂,若经雨水冲刷,需再涂1次。防治天牛需勤查勤治,于6月中下旬成虫羽化期进行捕捉。

4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是保证苹果品质的关键,采收过早,果实含糖量不足,酸度较大,口感差;过迟,果肉变软,口感绵淡,降低耐贮性能。只有适时采收,才能使果实食用品质最佳,贮藏寿命延长,从而获得较高收益[4]。

参考文献

[1] 潘前,踪贵丽.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03,107.

[2] 李丙智,范崇辉,冯存良,等.有机苹果生产技术[j].果农之家,2010(3):36-38.

[3] 安必益,张仁,马永华.无公害苹果病虫害防治技术初探[j].现代种业,2008(6):35-36,34.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11;S8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307-01

2012年4月,笔者作为安徽省第5批选派干部被安排到宿松县高岭乡姚圩村挂职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主抓稻鸭共生基地建设,2012年示范面积133.33 hm2,养鸭2万羽。通过经历的实践和思考,总结了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其主要目的是生产优质大米和鸭产品,它不同于传统的稻田养鸭,其定义可理解为:将秧苗按一定密度栽插,活棵后将鸭全天放入稻田,鸭吃草吃虫并在田间不断活动,产生中耕浑水增氧效果,刺激水稻分蘖生长,鸭粪肥田,动植物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共生环境,各得其所,互利双赢,达到降低养鸭成本、提高水稻产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资金投入的目的,使产出的大米和鸭产品更加优质[1-4]。现将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分析总结如下。

1 前期准备工作

1.1 田块选择

要求田块平整规则,最好集中连片,远离集镇,环境比较安静,蓄水保水功能较好,水、电、路畅通,排灌自成体系,且不受周围田块用水、施肥、用药的影响,水质较好,符合灌溉养殖用水标准,不宜选用砂土田、漏水田,1个放养小区的面积以0.67 hm2为宜。

1.2 合理安排种养时间

本技术中,稻鸭共生时间一般为60~70 d,秧苗活棵后鸭苗入田,水稻抽穗开始灌浆后鸭会啄食稻穗,应及时将鸭收起,水稻继续灌浆,直至收割。从图1可以看出,水稻育秧和鸭孵化的起始时间基本同步。

1.3 建简易鸭棚,架设防护网

由于雏鸭被毛不全,抗寒能力差,不能长时间呆在水中,为了给雏鸭提供吃料、休息、避风雨场所,每100只鸭安排1个简易棚,面积约为2.4 m2,高度以饲养员能在棚内投料为宜。用材一般为竹桩、木桩、铁丝、石棉瓦等,每个棚内用塑料袋制作1个简易食台,供鸭吃料。防护网主要作用是防止鸭离开稻田。原则上以设置电围栏效果较好,考虑到安全等因素,可直接用聚乙烯塑料网和木桩架设防护网,网高1.2 m,网孔直径小于1.5 cm,用防护网将各个小区隔开,实行分区放养。

2 鸭生产与利用

2.1 品种选择与放养密度

要求选择中小体型、善活动、喜食野生动植物,蛋用型最好,兼用型次之的鸭品种。笔者选用的是当地杂交肉鸭。放鸭密度150只/hm2,每小区放鸭100只,建1个简易鸭棚。

2.2 调教

一是采食训练。稻田里有杂草、害虫及水生动物等各种野生饲料,鸭放入稻田前,要有意识地进行采食训练,使其能尽快适应并能马上采食田间各种野生饲料。二是驯水。稻鸭共生期间,田块始终有水,要求雏鸭入田后有较好的适水能力,从4~5日龄起开始驯水,最好在晴天进行,上午、下午各1次,初期驯水每次约30 min,后适当延长,驯水在育雏场附近进行。三是信号调教。主要目的是便于对鸭群进行有效管理。从育雏开始,用固定的语言对鸭进行信号调教,使之形成条件反射,听从饲养员指挥。

2.3 初放注意事项及鸭入田后的饲养管理

鸭子初放到田最好选择晴天上午,每个小区设置1个初放区,面积为4~5 m2,用网围成,鸭先在初放区放养1~2 d,若遇恶劣天气可及时将鸭赶回鸭棚,初放区一直保存到成鸭收回,鸭棚内要放上雏鸭饲料,使鸭尽快适应新环境。鸭入田后,以自由采食为主,适当补饲为辅。根据鸭生长、活动、膘情和田间天然食物多少适当补饲,原则是鸭子不能太瘦,体重略低于同种情况舍饲体重。投料地点相对固定,并经常开展田间巡查或下田检查,主要看网围的好坏、是否有鸭子卡在网上或生病死亡、水稻长势如何、田间害虫杂草情况等。水稻抽穗开始灌浆后,及时将鸭收回,集中育肥后上市。

3 水稻栽插与田间管理

3.1 品种与栽插要求

米质要符合部颁二级标准,生育期双晚130 d以上,中、单晚140~150 d,株高1.0~1.2 m,抗病、抗虫性较强。株行距标准20 cm×30 cm,考虑了2个方面因素,一是水稻高产的需要;二是便于鸭子在田间活动。秧苗要求秧龄30~40 d,6~7片叶,单株3~4个分蘖,绿叶较多,根系发达。

3.2 田间管理

田块保持适当水层,只注水、不排水,开始时水深15 cm左右,随着鸭长大逐步加深水层。中途不烤田,待水稻抽穗灌浆鸭子出田后,淀清排放,稻田很快形成裂缝,不会造成烂田。根据水稻生长需要,施用一定量的基肥及尿素和氯化钾等,随着田力增加,施肥量逐渐减少。

4 效果分析

4.1 主要成效

一是除草。鸭喜食田间杂草,除少量稗草外,稻鸭共生田块很少有其他杂草,基本不用除草剂。二是除虫。除三化螟外,鸭能消灭田间绝大多数害虫,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使水稻更优质。三是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稻鸭共生田块,水稻根系明显粗壮,分蘖加速。四是肥田。放鸭田块土质明显泛黑,据测算,共生期内1只鸭平均排粪约10 kg,相当于氮47 g、磷70 g、钾31 g,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五是节省鸭料。据养鸭户粗略统计,本期养鸭比往年节省饲料近30%,平均节约2 kg/只。

据初步统计,稻鸭共生田块平均增产水稻约450 kg/hm2,增收1 080元/hm2;节省农药、除草剂、化肥等人工和成本费用近1 200元/hm2;养鸭150只/hm2,少用饲料300 kg/hm2,节约成本900元/hm2,3项合计增收约3 180元/hm2。

4.2 改进措施

一是改进插秧方式。因时间紧、劳动力缺,2012年少数田块采取撒播种稻,田间秧苗密度较大,影响鸭子活动,2013年将全部采用机械化插秧。二是改进供水设施。进一步改造田间水利基础设施,尤其是要确保干旱年份田间正常供水。三是鸭品种选择。肉鸭体型偏大,饲养周期较短,鸭的功能未充分发挥,2013年将全部选用当地优质蛋鸭。四是防治三化螟。鸭对三化螟防治效果有限,计划2013年在田间安装频振灯进行诱杀。五是品牌战略。稻鸭共生米和鸭都是优质农产品,需要加强宣传,创建优质品牌,真正体现出优质优价,才能产生更高效益,才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

5 参考文献

[1] 茶家英.稻鸭共栖养殖方法[J].云南农业科技,2012(5):24.

[2] 李霞,李小芬,季燚.稻鸭共生模式对绍兴鸭生产性能的影响[J].现代畜牧兽医,2012(8):56-59.

[3] 钟晓强,沐卫国.稻鸭共作技术[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12(9):53.

上一篇:隧道工程施工管理范文 下一篇:家校合作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