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产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07 11:21:48

绿色生产技术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谷子; 绿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5.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059-01

绿色食品是当前人们对初级农产品的基本要求。绿色谷子生产技术要按照《绿色谷子生产技术标准》的要求,产地环境质量满足NY/T391-2000的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准则操作规程要求;产品质量要求达到国家优质小米含粗蛋白9.7%、脂肪3.5%、碳水化合物72.8%的标准,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1-4]。满足该技术生产条件的谷子为绿色谷子。

1 生产基地选择

种植基地宜选择在海拔900~1 100 m,地膜覆盖可扩大到海拔1 200 m以上,无霜期145 d左右,≥10 ℃有效积温2 700~3 000 ℃,年降雨量440~550 mm;同时要求种植地远离交通干线,四周无污染源,离主干公路、铁路的距离超过1 km,周边离无污染源距离超过5 km,基地主风向上方(包括风坡)不得建任何气源污染厂。土质良好、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性好、地势平坦、有机质含量高。环境条件:经市级环境监测部门监测,空气中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氟化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分别为0.15 mg/m3、0.30 mg/m3、0.10 mg/m3、7 μg/m3(日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指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1 h平均浓度限值分别为0.50 mg/m3、0.15 mg/m3、20 μg/m3(1 h平均指任何1 h的平均指标)。

2 品种与茬口选择

谷子属于短日照喜温作物,对光温条件反应敏感。必须选择已审定推广、经生产实践认可、高产优质、抗倒伏能力和抗逆能力强的并适合于安塞地区积温条件的优良品种。种子每2~3年更新1次。种子纯度和净度均达98%以上,发芽率大于90%,含水量低于15%。播前要用盐水对种子进行严格的精选,去除秕粒和杂质,提高清洁率。在播前10~15 d,于阳光下晒种1~2 d,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用55 ℃温汤浸种10 min,消灭附着在种子上的白发病菌和黑穗病菌。谷子不宜重茬,必须进行轮作倒茬。谷子的前茬,以豆类最好;玉米、高粱、薯类、油菜也是谷子较好的前茬。

3 播种与管理

种植田要做好“秋耕壮垡、三墒整地”工作。播种的深浅,对苗齐、苗全、苗壮影响很大,一般春播谷子的播种深度以3~4 cm为宜。种植密度由品种特性、栽培制度、栽培条件等因素而定。根据该原则和叶面积系数的要求指标,安塞地区低肥力地的中晚熟谷子应留苗27万~30万株/hm2为宜;中等肥力地应留苗30万~33万株/hm2为宜;高肥力地应留苗33.0万~37.5万株/hm2为宜[5]。谷子主要病害有粟白发病、粟瘟病、粟黑穗病等,主要虫害有粟灰螟、谷跳甲、粟穗螟、粘虫等;防治上,坚持绿色食品综合防治原则,即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4 配方施肥

绿色谷子施肥应根据谷子生长发育需求规律,进行配方施肥,按生产100 kg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4.7 kg、纯磷1.6 kg、纯钾5.7 kg进行折算[6]。绿色谷子生产,有机肥料的投入至关重要,应增施有机肥,并严格按照国家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4-2000标准执行。一般施优质有机肥45 t/hm2以上。施用人畜粪肥必须经过充分腐熟;施用城市垃圾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并要达到GB8172-1987的质量要求;施用沼气肥必须经过30 d以上的密闭期。有机肥、磷肥、钾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壤;碳铵、尿素等氮肥分次施用,并适当后移,基肥施50%,其余氮肥在谷子拔节后期追施。谷子抽穗和开花后,用0.25%磷酸二氢钾溶液或2%~3%过磷酸钙浸出液1 500~2 250 kg/hm2,分次喷洒于叶面。禁止使用未经国家和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禁止使用硝酸盐类和氯化钾肥料。

5 适时收获

谷子成熟后,要及时收获,收割过晚易造成落粒和遭受鸟害;收割过早,籽粒成熟不好,秕谷率高,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影响小米质量。一般以蜡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收获最好。

6 参考文献

[1] 蒋自可.谷子绿色生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7):136,13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393—2000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394—2000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5] 邢宝龙,朱玉,高均平.谷子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109-110.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商品;肉鸡;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88-1

1 鸡舍场址选择、布局与鸡舍构造

鸡场场址以最好选择地势高、排水性好的平坦或稍有坡度且向阳的地块。场地土壤要求未被病原体污染,土壤干燥,透气透水性好;电力水源均充足,饮水清洁卫生;周围环境安静,远离闹市区和重工业区,远离村庄和交通要道500m以上,远离其他鸡场1000m以上的地方。

2 鸡舍的类型与修建

肉鸡舍的类型可根据饲养规模、经济实力等情况选择多种搭建形式。

3 如何选择雏鸡

要从可靠的种鸡孵化场选购品种优良、纯正、种鸡群没有发生过疫病的商品杂交雏鸡,并按生产计划安排好进雏时间和数量。雏鸡须孵自52-65g重的种蛋,出壳时间在孵化20.5-21天。同时,要明了挑选要领:在雏鸡孵出羽毛干燥后,挑选体重大小均匀、精神活泼、叫声洪亮、羽毛整洁、腹部大小适中而柔软、脐部干净、愈合良好、有绒毛生长、手握有力的健康雏鸡。

4 死鸡处理

发现病鸡及时隔离治疗,痊愈后一周放回鸡舍饲养,发现死鸡要及时进行焚烧或在远离鸡舍处深埋,并要查清原因。不能把死鸡存放在鸡舍内、饲料间和鸡舍周围。捡完死鸡后要及时对手进行消毒。每批鸡出栏后,将鸡粪彻底清理干净,运到远离鸡舍的地方堆积发酵。

5 用药控制

兽药残留问题是影响商品肉鸡肉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应按农业部颁发的关于饲料和兽药目录列入品种使用,并严格执行。特别在兽药的选择方面,应选择使用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兽药,禁止使用国家明文规定停止使用或有争议的药物品种,并严格按药物使用说明控制用量和保证停药期,确保鸡肉卫生质量。

5.1 肉鸡饲养中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的药物

5.1.1 克球粉 又名可爱丹、克球多、克球酚、氯羟吡啶、 氯甲吡啶醇、氯吡醇、氯吡多、氯吡可、广虫录、乐百克、三字球虫粉、球落。

5.1.2 尼卡巴嗪 又名球虫净、球净,主要成分为双硝苯脲、二甲嘧啶醇。

5.1.3 喹乙醇 又名快育灵、培育灵、喷酷胺醇。

5.1.4 其它药品 螺旋霉素、灭霍灵、甲砜霉素、恶喹酸(喹恶酸)、磺胺喹恶啉(SQ)、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胶嘧啶(SD)、磺胺间甲氨嘧啶(又名制苗磺)、磺胺-5-甲氧嘧啶(又名球虫宁、甲酸、苯酚类消毒剂、人工合成激素。

5.2 无公害肉鸡饲养过程中的阶段用药

5.2.1 30日龄内 可用药物(30日龄后禁用):磺胺二甲氧嘧啶(SDM)、复方敌菌净、复方新诺明。

5.2.2 送宰前14天 禁止用的药物:青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

5.2.3 宰前7-14天 根据病情可继续选取用如下药物:土霉素、强力霉素、北里霉素、四环素、红霉素、金霉素、环乐菌素、快百灵、百病消、氟哌酸、禽菌灵、痢菌净、环丙沙星、大蒜素。

5.2.4 宰前7天 必须停用一切药物。

蛋鸡和种鸡饲养中除青霉素、氯霉素、痢特灵、喹乙醇以外,磺胺类药也限制使用。禁止使用酚类、酚类消毒剂。所用药物应在兽医指导下科学使用。要注意保持鸡群的免疫。严格操作鸡场消毒工作中的各环节,根据当地鸡病流行情况,制定出符合规范划的免疫程序,并按要求接种各种防疫疫苗。在疫苗的选用上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选用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可的疫苗,并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

6 环境卫生

鸡场的环境包括场地的空气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畜禽饮用水质量等三项标准,必须符合国标要求。

7 光照管理

控制光照是肉鸡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科学合理的光照程序,不仅能减少肉鸡因生长过快导致的脂肪过度沉积、代谢病、腿病、视力障碍及血液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率,而且能显著节省能耗。光照分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两种,适当补充人工光照,以促进性成熟,达到冠脸鲜红的上市外观。目前饲养肉鸡大多施行23小时连续光照,1小时黑暗。

现代光照制度是在鸡14-21日龄从强光照(20lx)递减到5lx,在随后的生长期保持在5lx或者更低,但过弱的光照(低于5lx)可以导致视网膜恶化、眼球内陷、近视、青光眼和失明。一般情况下按每20m2安装一个40瓦灯泡,然后用7-10天时间,将光照减少到16小时,光照强度按每20m2安装一个25瓦灯泡,直至出栏。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煤矿;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探究

随着社会对煤炭能源的需要呈现多元化趋势,有效的推动了现代煤矿绿色安全生产技术的研发。并且,在目前的形势中,地下矿井的开采和生产仍然是社会获取煤矿能源的重要途径。由于煤矿生产和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煤炭经济的发展速度得到快速增长。但是,由于煤矿生产和开采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不够健全,导致煤矿生产周边地区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因此,在现代社会环保理念下,在煤矿生产中应用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一、现代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的国家,因此就决定了我国是以煤炭能源消费为主的国家,所以,煤炭行业的持续和健康的发展对于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近些年来,煤炭生产问题不断发生,给环境和人民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

(一)煤炭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在生产煤矿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例如2009年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就是典型的案例,非常值得煤矿企业反思。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不是有单一因素决定,其中涉及的很多问题,如煤矿安全装备和生产工艺陈旧,科技投入较少,监管力度不够,管理人才的缺乏、煤矿工人生产工作量较大等都会导致煤矿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煤矿企业应该重视煤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安全生产。

(二)煤矿生产造成的环境问题

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很多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对人们的生存环境的污染产生的负面影响非常大。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煤矿过程中会大量的占用和破坏地表土地资源,对地下水文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污染以及会污染大气自然环境。

煤矿企业在生产煤矿的过程中,地下矿井的开采和生产会造成采空区顶板岩层发生坍塌,会严重破坏地表的建筑物和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且,煤矿企业在开采和生产煤矿过程中会将没有价值的废弃物堆放在地表上面,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露天煤矿在开采过程中通过直接挖掘煤矿资源以及在场外占用土地,破坏的很多农田,更为严重的会造成土地沙漠化,不仅破坏了地表土地资源,而且严重破坏的地表的生态环境。

煤矿资源的生产与开采通常是在地下水文地质结构以下进行的,为了满足安全生产和开采技术的需要,必须开展防水与排水施工工程,这样就会破坏地质含水结构,严重影响到地下水资源的再循环,从而造成水源枯竭,地表河流的径流量不断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很可能会污染地下河的水系结构。

在煤矿资源安全生产过程中,矿井的生产会排放出大量的煤层天然混合气体,在采空区瓦斯抽放和煤层自燃形成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进入到大气中,会降低大气中氧气的含量和浓度,造成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发生。因此,在煤矿资源安全生产过程中没有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绿色管理措施不仅会对煤矿周边环境产生污染,而且还会对大气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二、现代煤矿应用绿色安全生产技术

煤矿企业在生产煤矿资源过程中应该应用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提高现代煤矿资源的生产运行效率,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对于促进现代煤矿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应用水源保护生产技术

地下水资源保护安全生产技术主要是应用采煤工艺方法和地面注浆等有效措施,能够在生产煤矿资源过程中避免破坏地下水资源。水资源保护安全生产技术能够保护水资源,可以利用水资源,实现煤水共采以及防治水灾。因此,应用水源保护生产技术在水源缺乏的矿区能够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在水资源丰富的矿区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并且能够有效的预防水灾。

(二)应用煤炭与瓦斯共同安全生产和开采的技术

瓦斯是游离于煤矿岩层中的天然气体,是用于发电的工业化原料,是非常重要的洁净能源。应用煤炭与瓦斯共同安全生产和开采的技术主要采用留巷钻孔法和卸压法等有效措施,在生产和开采煤矿之前先抽采瓦斯,然后生产和开采煤矿资源。这样不仅能够避免瓦斯造成的大气污染,而且还能使瓦斯得到有效的利用。

(三)应用充填减沉绿色安全生产技术

应用充填减沉绿色安全生产技术主要是用充填材料充填采煤工作面的采空区域。充填减沉绿色安全生产技术主要是采用条带开采与充填开采两种形式。应用充填减沉绿色安全生产技术可以缓和工作面的支承压力,可以有效的减少地表下沉或者出现变形,能够有效的提高煤矿采出率,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保护地表建筑物、水体和生态环境。

(四)应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整体性的煤矿绿色安全生产技术,通过应用高科技手段将埋藏在地下深层的煤炭资源转化成气态能源,然后通过输气管道将气体输送到地面,从而将煤矿井下的固体生产改变成采气作业。因此,应用应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不仅能够减少人力,而且还能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几率,能够有效的保护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同时能够促进煤矿资源生产和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总 结

本文通过对现代煤矿绿色安全生产技术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深刻的认识到应用绿色安全生产技术生产煤矿,对于提高煤矿资源的生产效率,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实现现代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钱明高.许家林.缪协兴.煤矿绿色开采技术.[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03).

[2]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4.(04).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苹果;水肥运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改善和提高,膳食结构亦随之发生改变。水果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随着环境保护和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绿色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苹果由于酸甜适度,口感好,营养丰富且耐贮藏(几乎可全年供应市场),倍受青睐。因此,如何生产优质的绿色苹果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绿色苹果生产技术简介如下。

1水肥运筹

选用正确的肥料种类和合理的施用方法是保证生产绿色苹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绿色苹果的生产一定要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的基本原则[1]。一是有机肥的施用。有机肥主要是指人畜粪便、厩肥、各类磷肥、骨粉、土杂肥作物秸秆等,富含氮、磷、钾三大要素,而且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完全可以满足苹果生长和结果需求。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微生物活动增强,使有机物分解为可溶性营养物质,同时产生酸性物粒结构的形成,增强保水保肥性能,且肥效长,肥效稳定。有机肥多作基肥使用,近年来提倡基肥秋施,原因是此期气温较高,有利有机物的分解,此时正是苹果根系第3次生长高峰期,可满足当年花芽分化和营养积累,为翌年开花坐果丰产奠定基础。主要方法有环状沟施和放射状穴施,深度40~60cm为宜,土层浅的园块可结合深翻改土、逐年扩沟的施肥方法,改善植株的立地条件。二是无机肥的施用。无机肥多作为追肥和补充肥施用,早春可施1次氮肥,促其枝叶生长,同化更多的营养物质;花期可喷1次硼肥以提高坐果率;果实膨大期喷1~2次磷酸二氢钾,提高果实含糖量和品质,并增进红色品种着色。对挂果多的植株追施1次三元复合肥,以增大果个。三是测土配方肥的施用。因地区、土质不同,各地土壤中营养含量也不尽相同,因此只有了解本地区土壤中各类元素的含量,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施肥方案,以免出现过量或不足。过量不但造成浪费,还会带来不利影响。如氮肥过量,不但造成枝叶旺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而且会抑制花芽形成,导致果实品质下降;若不足,则不能正常生长和结实,还会出现病态。如缺铁,可出现黄叶,影响光合作用;缺锌则出现叶簇状枝和不易坐果等病态症状[2]。四是稀土原素的施用。稀土是近年来开发出用于果树生产上的矿质元素,主要是镧系和钇等,目前主要施用方法是根外喷施。其作用是提高叶片中的过氧化酶活性,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产物,还能增加细胞质膜对电解质外渗的控制力,增强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抗性,比如抗寒抗旱等,一般使用浓度为500~1500mg/kg,于生长旺盛期施用效果最好,2次为宜,有效期30d。干旱时全年都可灌溉,尤其是冬灌可增加树的抗寒性,花前灌保证开花坐果,春灌促进果实膨大,满足树体生长需要等,用水要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

2田间管理

覆草可将表土层变为稳定层,枯草的腐烂既为果树提供肥源,又可增强保水保肥功能,有利于改良土壤。于早春用稻草或麦秸等作物的秸秆覆盖20cm厚,宽视植株大小而定,一般2~3m为宜,气候干燥时要注意防火。做好疏花疏果工作,防止挂果过量,每序花留单果,产量控制在22.5~37.5t/hm2为宜。套袋可减少农药和尘土对苹果的污染,并能防除病虫害,特别对着色品种,套袋后上色快,果皮细嫩光洁美观,果肉清脆、商品价值高。花后10~15d进行,用双层为好,袋的规格为16.5cm×13.5cm,用防潮和防菌纸做成,对着色品种在采收前40d左右去袋,时间以早晨或下午为好,避免中午去袋后因阳光强烈而造成日灼。一般品种在采收前去袋即可。发芽前将老皮刮掉可去除越冬病虫源,如轮纹病斑、越冬虫卵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病几率。修剪可使果树生长快,成型早,枝条分布合理,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推迟树体衰老,延长盛果期,克服大小年等,使单一的冬季修剪变为全年修剪,如摘芽除萌、摘心扭梢、疏除徒长枝、拉枝等春季修剪。

3病虫害防治

东海县苹果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轮纹病、早期落叶病、白粉病、腐烂病等,虫害主要有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螨虫类、金纹细蛾、天牛等[3]。发芽前用6~7°Bé石硫合剂对越冬的病虫源进行铲除,防治效果非常突出,对苹果全爪螨越冬卵的杀伤几乎达到100%,对上述病害的防治效果亦可提高30%左右,于花前用1次吡虫啉防治蚜虫,花后再用1次0.5°Bé石硫合剂防治白粉病和螨类。挂糖醋罐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梨小食心虫、卷叶蛾、毛虫类等成虫。5月以后用波尔多液、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防治烂果病、早期落叶病等,后期可加用1次多抗霉素。桃小食心虫对苹果危害最重,因此是重点防治对象,通过性激素掌握其发生规律,在成虫羽化高峰期的第8~9天喷药防治,与灭扫利结合可防治螨类,与灭幼脲三号结合可防治金纹细蛾。对腐烂病,勤查、勤治都将收到满意的防治效果,方法是将枝干上的病灶用刀刮除,涂以10~15°Bé石硫合剂,若经雨水冲刷,需再涂1次。防治天牛需勤查勤治,于6月中下旬成虫羽化期进行捕捉。

4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是保证苹果品质的关键,采收过早,果实含糖量不足,酸度较大,口感差;过迟,果肉变软,口感绵淡,降低耐贮性能。只有适时采收,才能使果实食用品质最佳,贮藏寿命延长,从而获得较高收益[4]。

5参考文献

[1]潘前,踪贵丽.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03,107.

[2]李丙智,范崇辉,冯存良,等.有机苹果生产技术[J].果农之家,2010(3):36-38.

[3]安必益,张仁,马永华.无公害苹果病虫害防治技术初探[J].现代种业,2008(6):35-36,34.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食品;黄瓜;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156-1

1 品种选择

津优37。

2 培育壮苗

采取工厂化育苗,培育无菌苗,并采取嫁接技术。栽培用苗应有3片真叶,叶片肥厚,深绿色,子健全,株高10厘米左右,茎粗5~6毫米,根系白色且密。

3 定植技术

3.1 栽培季节

2月中下旬育苗,采用工厂化穴盘育苗方式,无土基质栽培,全部采用嫁接,3月下旬大棚定植。

3.2 定植前准备

提前1~3个月备足农家肥,因黄瓜喜大肥大水每亩10吨以上。农家肥的干湿度要合理。堆成堆,盖上塑料膜封严,进行高温发酵,灭虫,灭菌。经过高温发酵有机粪肥几乎无臭味,定植前15~30天把发酵好的农家肥均匀的撒入温室内。有机肥还能全面的满足黄瓜的养分所需。定植前闭棚,闭棚要严。进行高温焖棚,高温焖棚时棚内温度要达到70℃以上,经过15~30天的高温焖棚,棚内及地表20cm以内所有的有害虫、真菌、病原菌几乎全部杀死。

3.3 定植技术

定植前1~2天,开风口降温,以便于人工操作,然后起垄。起垄时按大小行,大行65~70,小行55~50cm,垄高15~20。起垄定植后7天左右浇一遍洇地水,这样做的目的:一是通过浇洇地水能够使土壤40以内的土壤湿润,有利于定植后黄瓜根系的快速生长;二是通过浇洇地水使垄沟的两面有一条水平线,栽苗时能使苗子准确的在一条水平线上,这样在以后的管理中会更轻松更方便,浇水时更容易均匀。

定植时按株距27cm挖坑。栽苗时深浅适中与基质平行。栽好苗后苗的四周留一穴随时浇水,水渗下后封平。依照天气,土壤的湿度情况5~7天浇缓苗水或定植完后立即浇水,并浇透。

4 定植后的管理技术

(1)黄瓜苗缓苗后进入正常生长阶段,初期一定要控水,防止徒长。盖地膜要根据定植季节而定,如果过早气温太高,而地温太高,会影响根的生长,如果过晚气温太低而地温也相应太低,同样会影响根的生长,所以要灵活掌握。

(2)当黄瓜秧长到30厘米时进行吊秧,吊秧时把苗的子叶全部摘除,因为此时子叶已无任何作用。如果苗秧的长势强可留根瓜如果长势弱可摘除根瓜,正常情况下从第7~8节开始留商品瓜,当80%的黄瓜秧坐住果,小瓜长到7~8cm时浇一遍促果水,依据季节情况合理地有选择性的施用肥料。因黄瓜的产量高,所以需肥大,需水水带肥不浇白水。只有这样才能高产、稳产、高效。再就是黄瓜需自花授粉,要把所有的雄花全部抹去,集中起来处理到棚外。要把所有秧须随时拿去,以免消耗过多的养分和给管理者带来不便。如果保留雄花还容易引起或感染灰霉病等。冬前及春后一般7天浇一次水,冬天气温低,相对地温也低,水分蒸发慢,应10~15天浇一次水。注意浇水时一定要看天气预报,必须是晴天上午进行,如果是冬季须有3天以上晴天才能浇水,这样有利于地温的快速提升。另外浇水前一天必须喷一次杀菌药,以防浇水后温室内湿度大而引发病害。浇水时注意要小水勤浇,切忌大水漫灌。冬前和春后气温较高,浇水时所冲施的肥料,要适当选择高钾类化学肥料,如:全元素冲施肥。全年五次,每次每亩20公斤。

(3)黄瓜的温度管理,黄瓜实行变温管理效果非常好,极有利于黄瓜的生长和抗病,具体如下:上午在12点达到30℃,下午至3点降25℃,5~6点降至20℃,晚上8点降至18℃,晚上12点降至13℃,次日凌晨12℃~10℃之间。

(4)落秧。当瓜秧长到1.8m左右时会给管理者带来很多不便,同时遮光很大还影响通风,所以应随时落秧,但落秧前必须先把下部的老叶、无效叶、病叶、多余的叶摘除,这样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地温,减少病害,有利于操作。所有摘叶、打须必须在晴天上午进行,这样有利伤口在当天愈合,以免伤口感染引发病害。

5 病虫害防治技术

5.1 农业防治措施

5.1.1 选用抗病品种 品种抗病性差别大,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

5.1.2 种子消毒 用50℃~55℃的温水,水量是种子的体积的5倍。将种子投入温水中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烫伤种胚,待水温下降至30度左右时停止搅拌。

5.1.3 增施钾肥,合理施肥灌水 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能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5.1.4 清洁田园 消灭杂草,消灭越冬病虫的寄生场所,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2 生态防治措施

5.2.1 变温管理 上午棚温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70%,下午降至18℃~25℃,相对湿度60%~70%,上半夜15℃~18℃,下半夜12℃~13℃,实行四段变温管理,可有效控制霜霉病发生。

5.2.2 高温焖棚 选晴天中午进行。头一天先浇一小水,中午焖棚,使温度上升到45℃,维持2小时,一般可控制7~10天,可控制霜霉病的发生。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绿色食品;西葫芦;栽培

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唐山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唐山”,并且公布了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绿色标志产品等现状与规划目标,这对唐山市发展绿色食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发展依据,是唐山市绿色食品发展的机遇。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人们消费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措施。根据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要求和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现将绿色食品西葫芦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1 育苗

1.1 育苗方式

根据季节和方式,可选择在塑料拱棚或温室中采用营养钵或穴盘育苗。

1.2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耐低温、高产、优质的西葫芦品种,如牵手2号、京葫新星、盛丰春晓等。

1.3 用种量

每667 m2用种400~500 g。

1.4 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在55℃温水中,并不断搅拌至30℃,再浸泡4 h,然后将种子搓洗干净。

1.5 催芽

将处理后的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25~30℃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温水冲洗1~2遍,种芽长至0.2~0.5 cm时即可播种。

1.6 育苗床准备

1.6.1 床土配制

用近几年没有种过瓜类蔬菜的园田土70%、腐熟圈肥30%,混合均匀后过筛。

1.6.2 床土消毒

按每平方米床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 g与15~30 g细土混合,播种时1/3铺于床面,其余2/3用于装钵和覆盖种子。

1.7 播种

先将苗床浇透水,接着选用直径10 cm、高12 cm的营养钵,在钵内装入已配制好的消毒床土9~10 cm,然后摆放在育苗床上浇透水,每个营养钵内点播1粒种子,种子上覆床土2.0~2.5 cm。

1.8 苗期管理

1.8.1 温度管理

播种后至出苗,白天适宜温度25~35℃,夜间16~18℃;齐苗至第三叶展开,白天适宜温度18~24℃,夜间10~12℃;定植前4~5 d,白天适宜温度16~18℃,夜间7~8℃。

1.8.2 壮苗标准

苗高12 cm左右,4叶1心,叶色浓绿,茎粗0.4 cm以上,苗龄25~30 d。

2 定植前准备

2.1 整地施肥

结合整地,每667 m2施腐熟圈肥2000 kg,硫酸钾复合肥50 kg。

2.2 棚室消毒

每667 m2棚室用硫磺粉3~4 kg,拌上锯末,分堆点燃,然后密闭棚室一昼夜,经放风无味时再定植。

3 定植方法

按行距80 cm,在苗行间做高垄,垄高10~15 cm,垄上覆地膜。选晴天下午或者阴天按株距45~50 cm在垄上挖穴栽苗,栽后浇大水。每667 m2定植1600~2000株。

4 田间管理

4.1 水肥管理

4.1.1 浇水

当根瓜长到10 cm长时开始浇水,根瓜采收后,晴天可5~7 d浇1水,阴天要控制浇水。

4.1.2 追肥

坐瓜后每15~20 d追1次肥,667 m2施用黄腐酸钾5 kg.钾镁钙宝4 kg。

4.1.3 叶面喷肥

结瓜期视长势喷施0.2%磷酸二氢钾1~2次。

4.2 温湿度管理

定植后要密闭棚室,防寒保温促苗。缓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24℃,夜间8~12℃。当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13℃以上时,白天加大放风量,以降低棚内湿度。

4.3 植株调整

及时打杈,摘掉畸形瓜、卷叶及老叶;根瓜及时采摘,以免赘秧。

5 病虫害防治

5.1 药剂防治原则

农药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NY/T 393―2013的要求。化学药剂在整个生育期的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d),用圆括号注于各农药之后,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667 m2用量145.0~277.7 g(1,7),括号中的1表示整个生育期允许使用1次,最后一次使用时间距采收时间需间隔7d以上。

5.2 病害防治

5.2.1 病毒病防治

(1)选用抗病、耐病丰产一代杂种。(2)种子药剂处理,播种前用清水浸种3h,捞出沥干,再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 min,用清水反复冲洗后,再用常温水浸种。(3)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4)喷洒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预防蚜虫,667 m2用量100~200 mL(1,7)。(5)发病初期喷洒10%盐酸吗啉胍町湿性粉剂,每667 m2用量333~500 g(1,7)。

5.2.2 灰霉病防治

(1)加强通风管理,加大通风量,降低湿度。( 2)发病初期控制浇水,浇水后注意放风。(3)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病枝,并销毁或深埋。(4)结果期喷洒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每667 m2用量75~100 g(1,7)。

5.2.3 霜霉病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2)采用地膜覆盖高垄栽培,采用滴灌、管灌或膜下暗灌的方式灌水。(3)注意通风、控湿,防止叶面结露,浇水应选晴天上午,阴天注意放风。(4)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雾剂防治,每667 m2用量111.1~177.8 g(1,5),于傍晚密闭熏烟;或72.2%霜霉威水剂,每667 m2用量59.97~100.00 g(1,7)。

5.2.4 白粉病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2)加强通风,浇水后或阴天注意放风排湿。(3)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每667 m2用量45.0~67.5 g(1,7)。

5.3 虫害防治

5.3.1 蚜虫防治

(1)用黄板诱杀有翅蚜。(2)喷洒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每667 m2用量40~50 g,或0.3%印楝素乳油,每667 m2用量40~60 g(2,10)。

5.3.2 白粉虱防治

(1)用黄板诱杀成虫。(2)培育无虫苗,防止随苗将白粉虱带入温室。消灭前茬和温室周同的虫源。(3)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667 m2用量1~2g (1,10)。

注意:在病虫害防治中,有效成分相同的有机合成农药整个生育期只能使用1次。

6 采收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7篇

2品种选择 选用抗逆性强、高产、品质优良的品种,如庆农2号、庆红宝、金花宝、粤89—1、景黄宝、龙富京新一号等;纯度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为90%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2%。

3营养土配制 应使用符合NY/T394要求的肥料,如选用肥沃园田土60%,腐熟厩肥40%,每平方米营养土中加入尿素和硫酸钾各0.5kg,磷酸二铵2kg,3.3%福甲霜粉剂,拌匀备用。

4大棚育苗 用于早熟栽培,可将营养土装入营养钵中,营养钵高10~12cm,直径8~12cm。在棚内按1.2m×5m~6m为一个育苗区整齐排列营养钵。

5.小拱棚育苗 用于延后栽培,方法同大棚育苗。由于育苗期正处在高温强光照射和多雨季节,采用覆盖遮阳网,育苗效果较好。

6催芽 消毒或浸泡好的种子,用清水浸泡24h后,投洗干净捞出,放在纱布上包好置于28℃~32℃的条件下催芽30h左右后,种子露白后即可准备播种。

7播种 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棚温升到25℃时播种。

播量发芽率在90%以上的种子,每平方米播种量50~70g。

8苗期管理

8.1温度管理。播种至出苗时要密封保温,床温保持在30℃~35℃;出苗50%以上时降低温度,白天温度20℃~25℃,夜间15℃~17℃。幼苗展开第一片真叶后,床温白天25℃~30℃,夜间17℃~20℃;4~5片真叶到定植前一周降温,锻炼幼苗,加大通风量。

8.2水分管理。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出苗后根据床土湿度适当补充水分,不要大量浇灌,防止湿度过大引起沤根。

8.3苗床除草。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后,苗床杂草很多时进行人工除草。

8.4追肥。苗期发现缺肥现象时,可以结合浇水进行少量施肥,应使用符合NY/T394要求的肥料,如0.1%~0.2%磷酸二氢钾或0.2%尿素叶面喷肥。

9大田移栽

移栽时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13℃开始移栽,早栽培5月上旬小拱棚内定植;中栽培5月中下旬定植;延后栽培,7月15日~7月20日移栽。

10田间管理

10.1灌水。定植时浇足底水,缓苗期不再浇水,伸蔓期浇一次小水,瓜膨大期浇一次大水。

10.2追肥。植株伸蔓以后,需肥量增加,应使用符合NY/T394要求的肥料,如结合中耕公顷施腐熟饼肥450~600kg,尿素80~100kg,或复合生物肥250~300kg。伸蔓后期至坐果前适量追施磷、钾肥。幼瓜膨大时,公顷追施磷酸二铵250~300kg,硫酸钾80~100kg,或复合生物肥250~300kg。还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洒。

10.3病虫害防治

10.3.1药剂防治西瓜炭疽病:在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时,应使用符合NY/T393要求的农药,如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6kg/hm2或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100mg/kg喷雾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564~1124g/hm2防治。

西瓜枯萎病也称蔓割病:除采用嫁接换根外,应使用符合NY/T393要求的农药,如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

西瓜烂皮病(细菌性角斑病):一是选择花皮或果皮颜色较深的品种;二是提早栽培,早熟躲病;三是药剂防治,在果实发病前,应使用符合NY/T393要求的农药,如用100万单位新植霉素粉剂166.7~216.6g/hm2或53.8%可杀得干悬浮剂550.5~672g/hm2。

10.3.2虫害的药剂防治

蝼蛄:应使用符合NY/T393要求的农药。用90%的敌百虫30倍液0.15kg,加谷秕5kg制成毒谷。撒在幼苗周围。也可用照明电灯或设置黑光灯捕杀或诱杀成虫。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绿色食品种植;品种;耕作;施肥;制度建立

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对品种、耕作、施肥等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并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保护。

1 在绿色食品生产中要把好品种关

绿色食品特定的标准及生产规程的要求,限制速效性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对品种工作有四点基本要求:兼顾高产,优质,优良性状同时,注意对高光效及抗性强的品种的选用,以增强抗病性和抗逆性的能力,从而减少农药的施用和污染。保证品种生态条件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保持品种多样化,有计划地在不同地块种植或轮换种植不同优良品种。作好选用品种的检疫工作。

2 建立一套适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耕作制度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必须建有一套合理的耕作制度,科学合理地配置作物种类,因地制宜地确定轮作、间套作、复种等种植制度,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资源利用率,注意养地与种地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抑制和消灭病虫草害的发生。对耕作制度的主要要求有五点:一是实行轮作,二是提高复种指数,三是合理间作套种,四是土壤耕作。五是注意杂草的防除。生产操作过程中限制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通过建立合理轮作制度,土壤耕作制度,根据草情和苗情适时进行人工中耕除草。

3 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进行合理施肥

绿色食品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及产品质量要求,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有利于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不造成对作物和环境的污染的情况下进行施肥。

3.1合理循环使用有机质,充分利用田间植物剩余物,绿肥秸秆,动物粪尿,厩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3.2通过测土配方,通过植株营养诊断,科学合理地施肥。

3.3以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为主体。

3.4充分发挥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中的作用,包括使用微生物肥料及翻耕,灌溉,中耕等措施,调节土壤中水分,空气,温度等状态。

3.5尽量控制和减少化学合成肥料,尤其各种氮素化肥的使用,必须使用时,也应与有机肥配合使用。

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除可使用微量元素肥料和硫酸钾,煅烧磷酸盐外,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肥料;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主要包括: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磷酸二胺,过磷酸钙,钙镁磷肥,还有氮化钾,硫酸钾等,常用的微量元素肥料有硫酸铜,氯化铁,硫酸锌,硫酸锰,硼砂等等。禁止使用硝态氮肥,掌握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低于1∶1,在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合理使用比例一般是7∶3或6∶4。

4 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

4.1基地办统一负责基地生产管理。基地应建立县、乡、村、户生产管理体系,县乡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应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有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有基地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

4.2基地办应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操作规程要下发到乡(镇)、村和农户。基地应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

4.3基地应在显要位置设置基地标识牌,标明基地名称、基地范围、基地面积、基地建设单位、基地栽培品种、主要技术措施、有效期等内容。

4.4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统一的农户档案制度,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进行统一编号。农户档案应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品种及种植面积。基地办应建立统一的“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并下发到农户。田间生产管理记录由农户如实填写,内容应包括生产地块编号、种植者、作物名称、品种、种植面积、播种(移栽)时间、土壤耕作及施肥情况、病虫草害防治情况、收获记录、仓储记录、交售记录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应在产品出售后10 d内提交基地办存档,并完整保存三年。

5 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

5.1建立基地用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

5.2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

5.3有条件的基地应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对农业投入品实行连锁配送和服务。

5.4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基地办要组织力量对基地生产中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

6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6.1建立基地保护区。不得在基地方圆5 km和上风向 20 km范围内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污染基地。基地内的畜禽养殖场粪水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确保无害。

6.2加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地的生产条件和环境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实现早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化;加强基地道路建设。

6.3建立检验检测体系或依托具有一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加强对基地投入品、基地产品和基地环境的检验检测。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9篇

1 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营造良好稳定的茶园生态系统

1.1 AA级绿色食品茶的病虫害控制必须以营造良好稳定的茶园生态系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的自然控制能力,一切有利于形成稳定复杂的茶园生态的技术措施,也必将有利于该系统对病虫害控制能力的发挥。良好稳定的茶园生态系统是众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物种群的有机结合,而不是机械的拼凑。 因此,在营造绿色茶园生态系统程中,必须充分利用生态学的共生互惠、生态位、食物链等原理,不断丰富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

1.2 复合生态茶园具有较强抵御外界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既有利于茶树的正常生长,而且稳定的茶园小气候为茶园的生物多样性奠定了基础。果一茶、胶一茶、林一茶间作茶园昼夜温差较小,相对湿度变幅减小,而散射光照比率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全磷、全氮含量提高,茶树生长势增强,茶叶产量和品质得到明显提高。

1.3 蜘蛛作为一种留守式的捕食性天敌,茶园中种类多,数量大,能捕食很多种类的茶园害虫。此外,茶园中自然存在着多种虫生真菌,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和流行潜能,尤其在害虫大发生时期,它们能在短期内摧毁害虫种群,如韦泊虫座孢等对江、浙、皖、湘、粤等地黑翅粉虱种群同样有较强的调控能力。

2 合理运用各项农艺措施抑制病虫发生条件

2.1 抗病虫茶树品种选育和应用

茶树病虫害以茶树为主要食料来源,而且每一种类病虫因其自身生理生化特点,对茶树不同品种的喜好程度往往都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已有茶树品种的研究结果看,对某些病虫抗性或者病虫对茶树品种的喜好,只是程度上的差异,而不是绝对的质的差异。因此,如何将这些微小的差异逐渐扩大或创造新的差异并稳定起来,是今后茶树抗病虫育种的努力方向。 所以,到目前为止,选择完全抗病、抗虫或全面“免疫”的茶树新品种可操作性不强。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对于抗病虫茶树品种选育,我们已无能为力了。事实上,茶树对病虫害抵抗能力,除了表现在茶树不受或少受病虫危害外,还可以表现在茶树的“代偿能力”或称之为“补偿性生长能力”。如果茶树受病虫危害后,其补偿性生长等于或超过危害程度,那么茶树实际上也表现出强的抗性。因此,生长势旺盛、生长速度快、补偿生长能力强的茶树品种也是今后抗病虫品种选育的方向。 此外对于新建茶园来说,茶树品种的合理选择搭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危害和流行。如果种植单一茶树品种,一旦病虫对该品种适应后,如果病虫害发生,就很有可能造成快速蔓延和流行。所以,新建的绿色食品茶园应避免采用单一品种。

2.2 鲜叶采摘

茶树新长出来的幼芽嫩叶是茶叶生产的主要收获对象,同时也是众多趋嫩性病虫,如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跗线螨、茶蚜、黑翅粉虱、茶细蛾、茶芽枯病等活动、取食和繁殖场所。分批及时采摘嫩叶,不但可以保证茶叶质量,还能恶化病虫的生活环境。 幼龄或重新修剪后的茶园,留叶养蓬时,也应避开病虫发生的敏感期,比如小绿叶蝉高峰到来前,芽叶已停止生长,可以明显减轻其危害,秋末发出的幼嫩芽梢,即使不用作茶叶生产,也应尽量采摘,否则茶蚜发生严重。

2.3 合理修剪

合理的修剪制度不仅可以塑造良好的茶树树冠,而且不同程度的修剪还可以直接清除大量病虫。比如早春进行的蓬面整理和轻修剪,可以对小绿叶蝉、螨类和茶白星病等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更新蓬面的深修剪或重修剪,不仅可以去除叶部病虫,还可剪除危害枝条的茶梢蛾、茶蛀梗虫等钻蛀性害虫以及茶梢黑点病的病原。而台刈在复壮树势的同时,还可以去除更多的病虫,如不易根治的蚧壳类害虫;当然也会对茶园的小气候和生态产生一定的负作用,在采用时应加强肥培管理,加速茶树更新内复壮,减少负面影响。

2.4 耕作锄草

茶园耕作不仅可以疏松土壤,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同时还是一项有效的茶园病虫控制措施,尤其是对土栖性病虫和表土或者在枯枝落叶上化蛹、羽化的害虫更为有效。结合秋季深耕施肥,可以将在表土、枯枝落叶中化蛹越冬的尺蠖类、部分刺蛾类(茶刺蛾、褐刺蛾)害虫和一些病原体以及土栖性害虫如茶丽纹象甲等,深埋到土中,阻止其羽化; 同时也可将深土层中生活的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暴露到土表,增加天敌的捕杀机会,明显减少来年的虫口数。

2.5 疏枝清园

茶园过分郁蔽,容易引起病虫危害,因为大多数的茶树害虫喜欢在郁蔽、潮湿、阴暗处栖息和繁衍。通过理去茶行边缘或茶篷下面过密的枝叶,促进通风透光,并结合深耕清除茶园枯枝落叶,恶化病虫栖息场所的环境条件,抑制病虫发生。

2.6 茶园排灌

合理的茶园排灌措施,可以促进茶树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虫的发生机会。高温干旱季节,容易诱发、加重茶赤叶斑病、云纹叶枯病、白绢病和茶短须螨等病虫危害,通过适当的灌溉可以降低环境温度,增加湿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抑制这些病虫的发生;相反在一些排水不良的茶园,茶树长势差,根病发生严重。

2.7 茶园施肥

茶园施肥主要作用是改善茶园土壤肥力,增强茶树生长势。合理的施肥也可以通过增强茶树的生活力和抗病虫力,减轻病虫危害。

比如有机肥施用量大的茶园,螨类危害往往较轻。茶树栽培管理的各项农艺措施,只要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增强茶树生长的态势,健壮茶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病虫的发生和蔓延,并且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等防治病虫效果。

3 农药防治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10篇

一、产地环境

应远离污染源、地势高燥、土层疏松的壤土地块,土壤活土层3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0.8%以上,土壤以中性、偏碱性土壤生长结果最佳。pH值要求7~7.5之间,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

二、保持园区环境清洁卫生

1.花椒栽植园区无粉尘、污水及土壤污染,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2.搞好果园卫生,冬季配合修剪,清除园内枯枝落叶,落果及树体附着物,夏季的枝叶及时清除,集中深埋,植保用品集中保管。

三、土壤管理

1.深翻扩穴,花椒属浅根性树种,根系主要分布在距地面30厘米以上的土层内,一般土壤厚度即可满足花椒生长结果,土层深厚则根系更强大,地上部生长健壮,椒果产量高,品质好。深翻厚度应不低于30厘米,深翻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树体更健壮生长,晚秋或冬秋结合施基肥深翻,还可冻死越冬虫卵及病菌。

2.在生长季节降雨或灌溉水后,及时进行中耕培土、锄草、调温、保墒、保肥,使土壤疏松、肥沃,并且整修树盘,防止土壤流失。

3.覆草和埋草。覆草应在春季施肥、灌水后进行,利用麦秸、玉米秸等覆盖于树冠下,覆草厚度为15~20厘米,上面压少量土,麦收后,可加压一次,补充草量,也可开大沟埋草,起到提高土壤蓄水能力,调节地温,增强花椒抗旱力的作用。

四、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可促进树体健壮,增强抗性,延长花椒结果年限,减少大小年结果现象,也是获得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措施,根据花椒对N、P、K的需求规律及土壤供需状况,施肥时期和方法如下:

1.基肥施用。在秋冬落叶前20天至冬季封冻前结合深翻,施入厩肥堆肥沤肥为主的农家肥,每亩施3000千克,采果后再施一次肥,配合适量N、P、K复合肥,果树专用肥、生物菌肥等。

2.生长期追肥。为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应在萌芽前和新梢停止生长后及果实迅速生长期分期进行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P、K为主,追肥量因结果多少,树龄大小,土壤供给状况而定。

3.根外追肥,结合用药防治病虫一同进行,6~7月份实行叶面喷肥2次,喷施的肥料为0.5%的尿素液或1500倍的稀土微肥液等,9~10月份叶面喷面磷酸二氢钾,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喷布浓度为0.3%。

五、适时灌溉及时排涝

1.灌水。适时适量灌水对防止落果、提高产量和促进花芽形成有很大作用,一般情况下,应在发芽前后至新梢生长期,幼果膨大期和土壤封冻前3个时期分别灌一次水,灌水量应以浸透根系分布层为准,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

2.排涝。在雨季对地势低洼而积水的园地要及时排水防涝。

3.抗旱。花椒一般生长在土壤瘠薄的土地,不耐旱,对旱地果园可采用穴贮肥水法,即旱春在树冠下的不同方位挖4~5个深度各30厘米的穴,中央埋一个高4厘米,直径10厘米的草把,施入适量化肥,封平,浇水15~20千克,再盖上地膜、外高里低,严重干旱时每10~15天浇一次水。

六、合理规划,科学栽植

为实现花椒标准化基地建设,促进花椒无公害,高产、高效、优质化生产,在基地建设时需对椒园进行合理规划,科学栽植,原则如下:

1.椒园设置。①椒园应建在地势较高,通风向阳,土层较厚的平缓地段。②椒园上方必须营造水土保持林,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③要有灌水和排水系统设计,道路设计及地块划分。

2.栽植。①栽植时期:以春季椒芽萌动时栽植为宜。②栽植密度:以土壤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定。一般土壤栽植密度为3×4米的密度。③栽植方法:应采用挖坑或开沟方法进行栽植,深度以苗木原木原植深度为准,要使苗木根系充分舒展开,防止扭曲成团,栽后要灌水。

七、整形修剪

1.树形。花椒因立地条件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树形,生产中常用的树形有自然开心形、自然杯状形、疏层小冠形和水平枝扇形。自然开心形适宜于丘陵山地和水肥条件较差的地方,自然杯状形适用于气温条件和水肥条件较好的地面。疏层小冠形适宜水肥条件好、光照充足的地方。水平枝扇形适用于水肥条件好,管理水平较高的地方和密植栽培。

2.修剪。①结果初期修剪:花椒从开始结果到第六年生结果,这一段时间为结果初期,这一时期修剪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成整形,维持树势平衡和各部分之间的主从关系,有计划地培养结果枝组,处理好辅养枝,为盛果期的高产奠定基础。②骨干枝的修剪:骨干枝延长枝剪留长度应比整形期短些,一般剪留40厘米左右,枝头的分枝角度维持在45°左右,主枝间强弱不均衡时,对强主枝其上适当疏除部分强枝,多缓放、少短截、减少枝条数量,增加结果量,以缓和长势,对弱主枝,其上枝条可少疏除、多短截,增加枝条数量,减少结果量,增强长势。③辅养枝的利用和处理:在不影响骨干枝生长和树冠内膛光照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轻剪长放,促进其结果。若辅养枝对骨干枝或树冠内膛光照产生影响时,可适当疏除。④结果枝组的培养:结果枝组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一般大型枝M有30个以上的分枝,中型枝组有10~30个分枝,小型枝组有2-10个分枝。培养枝组时,根据枝轴枝条的状态,常用先截后放、先截后缩、先放后缩、连截再缩四种方法。⑤盛果期修剪:花椒定植后6~7年进入盛果期,一般维持10年左右。盛果期修剪的主要任务是维持健壮树势,更新和调整各类结果枝组,维持结果枝组长势和连续结果能力。⑥骨干枝的修剪:盛果初期,根据主枝占据株间空间大小,可对延长枝适当中短截,盛果后期,骨干枝枝头因连年结果变弱,可进行回缩,以提高枝头角度,复壮长势。侧枝的长势保持强壮,弱于主枝。⑦结果枝组的修剪:小型枝组易衰退,要及时疏除其上细弱的分枝,保留强壮枝条,短截部分结果枝,中型枝组要及时短截更新后部衰弱枝,并适时回缩,大型枝组一般不易衰退,容易出现前部枝组偏旺,后部枝组衰弱现象,应不断将前部直立较旺枝组引向两侧,或疏除其上直立旺枝,对后部衰弱枝组适当回缩,抬高枝头角度。⑧徒长枝的处理和利用:一般对枝组较多部位的徒长枝应及早抹芽或疏除,对生长在骨干枝后部光秃部位的徒长枝,应于夏季长到30~40厘米时摘心促进分枝,冬剪时去强留中庸,引向两侧,改造成结果枝组,增加结果部位。

八、病虫害防治

1.植物检疫。是国家通过法规形式控制有害生物传播、蔓延的防治措施,具体手段是在调运种子、苗木、接穗、果品及其包装材料时进行过关检疫。

2.科学防治。(1)农业防治与人工防治相结合:主要方法有①及时合理修剪去掉病虫枝。②翻树盘式深耕。③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虫的能力。④人工捕虫。⑤及时拾取落地虫果,消除枯枝、病枝、落叶。

(2)物理防治:利用害虫对光热等现象的不同反应来消灭害虫,如紫外线灯,黑光灯等。

(3)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益生物防治害虫,主要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

上一篇:隧道工程施工管理范文 下一篇:家校合作内容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