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13 17:15:37

绿色建筑管理

绿色建筑管理范文第1篇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最大程度上进行节能、节水、节源,保护环境等,为居住者营造健康、舒适的环境,将自然与生态理念贯彻到底,提高绿色建筑的存在价值。绿色建筑是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建筑行业应以绿色、生态为宗旨,优化绿色建筑的内部格局,提倡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最大程度上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要想实现对绿色建筑的管理,探究出一条新型的绿色管理之路,应对绿色建筑进行具体的了解。

2绿色建筑的概念释义

绿色建筑是一个全新的名词,“绿色”并不是指颜色,而是泛指环保、节能、生态、可持续,在室内布局、材料的选择、资源的利用等方面都遵循自然生态原则,在建筑建造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进而形成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最高境界,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成为国内外建筑行业最为关注的话题,既有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也有利于将绿色、生态的观点进行传播与发扬,是现阶段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目标。绿色建筑的出现,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感受和居住的满意度[1],大大提高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达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真谛,以营造更具人性化的居住环境。

3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与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还有所差距,绿色建筑的概念起源于生态建筑,是在生态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升级而形成的具体性的绿色建筑设计观念,且生态建筑概念是由早期的美国人保罗·索勒提出的,通过一系列的演变,最终形成了绿色建筑。为了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应了解当前绿色建筑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建设性的意见[2]。

3.1观念相对传统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相较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起步较晚,其中在观念上就有所体现[3]。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建筑企业在认识上存在偏差,绿色环保观念不够深入,致使绿色建筑的发展受到制约,大大影响了绿色建筑水平。部分建筑企业对绿色建筑认知不到位,一味的追求节能、节源、绿色生态,而往往忽视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在材料使用上多于节俭与吝啬,导致建筑极易出现质量问题,绿色建筑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政府对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设计工作不够重视,只是一味的开展建筑项目,并未将绿色观念融入其中,对建筑企业的独处力度不够,影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

3.2技术得到优化

绿色建筑对技术的要求很高,要在原有建筑设计技术的技术上融入节能技术,以绿色生态建设为基础,进行建筑的科学、合理设计,大大提高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设水平。就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情况而言,虽然已经具备了高端的建筑技术,但是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双层玻璃幕墙、真空玻璃、光导采光系统等都在现代绿色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以求探究出更为完备的绿色建筑技术。另外,轻质建材ALC板性能与技术应用、ETS污水处理系统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绿色建筑的建造之中[4],相信通过不断的推广与使用,技术会得到优化与完善,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条件。

3.3激励政策不健全

现阶段,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中,激励政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经济激励。我国在经济激励方面还处于严重缺失状态,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工作产生制约。激励政策不健全,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优惠政策短缺,会让建筑投资方心生顾虑,且绿色建筑的盈利性相较于一般建筑要低,投资方的兴趣不高,很难吸引投资商进行新绿色建筑的承建,影响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另外,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科研、技术、建材等的投入,需要大量的经费予以支持,针对此类问题,我国给予了相应的重视,但是提供的资金有限,节能技术与工艺的探索、材料的研发等都需要大量的支出,仅靠政府的资助只能解燃眉之急,是激励政策不健全的重要体现。

3.4管理制度不完善

新型社会背景下,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永恒不变的目标,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重对社会形态、环境等的考虑,只有具备优质的环境,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如今的绿色建筑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政府对绿色建筑管理的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对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等环节的干预度不够,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不够,对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流于形式,导致绿色建筑管理质量下降,工程质量、造价、技术等控制不到位,影响施工质量。

4构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4.1加大政府干预力度,优化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

为了加强对绿色建筑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应加大政府的干预力度,增强对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在有关绿色建筑建造方面的政策应不断完善与丰富,及时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政策,以彰显对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重视程度。绿色建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原有的生态建筑概念衍生而来的,后续传入中国,我国针对绿色建筑相继出台了多个法律条文和相关政策,来为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依据和标准。因此,政府部门人员应注重对绿色建筑行业的重视,充分衡量绿色建筑的设计价值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等的连续出台[5],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提供了政策与法律依据,可见我国对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视程度。为此,应加大政府干预力度,对原有的政策、法律条文进行优化,构建绿色建筑的专项成套法律,为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依据,提高绿色建筑水平。

4.2优化绿色建筑发展技术,对技术进行不断的革新

在绿色建筑建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技术,尤其是了绿色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与节水技术等,每种技术的使用都会对整个绿色建筑产生影响,加强对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创新,是提高绿色建筑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存在滞后性,绿色建筑的技术相对落后,在各项技术实施的过程中遭遇阻碍,建筑节能技术设备、环境控制技术、绿化配套技术等都有待完善。我国应紧紧抓住技术这个关键点,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之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与优化,实现技术的革新与升级。在绿色建筑管理过程中,应建立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对公共建筑的空调采暖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适度的改造节能标准、技术标准等,并将整个项目建设整合起来,制定整套的绿色建筑技术战略。绿色建筑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应在设计阶段,将水、电、暖等进行优化设计。例如,可以借助太阳光来增强室内的明亮度,利用太阳光可再生的特点,来达到节能、绿色环保的效果,以提高绿色建筑的技术水平[6]。

4.3构建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以提高建筑管理的积极性

绿色建筑是是对全寿命周期的记载,建筑的建造只是生命周期的初级阶段,建筑的使用过程最为关键,在使用过程中居住者的满意度、绿化效果等都是衡量绿色建筑的关键。我国重视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将绿色建筑的构建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应构建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满足绿色建筑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为此,国家应加强对绿色建筑的重视,设立绿色建筑专项资金,对绿色建筑的建造给予扶持和支撑,并对表现优异的建筑企业予以奖励,组建绿色建筑技术研发队伍,并利用专项资金提供技术资金和材料资金,实现对绿色建筑的全面激励。我们以武汉为例,该地区普遍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对符合技术标准、技术合格的可进行减免费水资源的处理,可通过建筑企业进行申请即可实现;在绿色建筑中采用太阳能技术进行建造,补助不超过5元/Wp[7];对采用地埋中央空调的建筑,给予不超过50元/m2的补贴。经济激励政策在武汉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建筑行业的积极性,纷纷投入到绿色建筑的建设中来。

4.4健全绿色建筑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者的权责问题

绿色建筑管理制度是构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关键和核心,应从不同层面来对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与设计,强化对管理者的权责问题,将权责问题落实到个人,一旦发生问题,可立即找到相关责任人,是绿色建筑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应建立咨询机构,咨询机构可以与建筑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进行及时沟通,并为各个环节提供信息咨询和建议,进而构建完整的工程项目组织体系,一旦在组织体系某个系统脱节,应立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可提高绿色建筑管理中各项问题的解决效率,实现了权责的明细化。政府部门应从管理制度着手,应制定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施工验收标准、运营管理标准等内容,以增强管理制度的约束力。以运营管理标准为例,其主要以运行和管理维护为主,如物业管理的相关标准,绿色建筑的供水以及节水设备、照明、采暖和空调等设备的日常管理标准也具有必要性,通过不断的规范与完善,提高管理水平是必然结果。与此同时,构建绿色建筑评估机制,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审核。对绿色建筑建造的材料、设计、技术、施工现场等进行控制,严格杜绝不符合绿色建筑建造的一切进入施工现场,对材料的规格、技术的设计、材料的选择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邀请专业人士对相关材料、设备的节能、生态特点进行评估以及检测,然后对所评估的内容进行最终的审核和认证,摒弃不符合绿色、节约理念的要素,为提高绿色建筑管理水平创造条件。

5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优化与完善绿色管理模式具有必要性。为了提高绿色建筑管理水平,应加大政府干预力度,优化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优化绿色建筑发展技术,对技术进行不断的革新与升级,构建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以提高绿色建筑管理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的绿色建筑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者的权责问题,以提高对绿色建筑管理的重视度,提高绿色建筑的质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绿色建筑管理范文第2篇

绿色建筑是一个全新的名词,“绿色”并不是指颜色,而是泛指环保、节能、生态、可持续,在室内布局、材料的选择、资源的利用等方面都遵循自然生态原则,在建筑建造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进而形成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最高境界,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成为国内外建筑行业最为关注的话题,既有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也有利于将绿色、生态的观点进行传播与发扬,是现阶段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目标。绿色建筑的出现,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感受和居住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达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真谛,以营造更具人性化的居住环境。

2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与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还有所差距,绿色建筑的概念起源于生态建筑,是在生态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升级而形成的具体性的绿色建筑设计观念,且生态建筑概念是由早期的美国人保罗•索勒提出的,通过一系列的演变,最终形成了绿色建筑。为了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应了解当前绿色建筑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2.1观念相对传统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相较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起步较晚,其中在观念上就有所体现。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建筑企业在认识上存在偏差,绿色环保观念不够深入,致使绿色建筑的发展受到制约,大大影响了绿色建筑水平。部分建筑企业对绿色建筑认知不到位,一味的追求节能、节源、绿色生态,而往往忽视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在材料使用上多于节俭与吝啬,导致建筑极易出现质量问题,绿色建筑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政府对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设计工作不够重视,只是一味的开展建筑项目,并未将绿色观念融入其中,对建筑企业的独处力度不够,影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

2.2技术得到优化

绿色建筑对技术的要求很高,要在原有建筑设计技术的技术上融入节能技术,以绿色生态建设为基础,进行建筑的科学、合理设计,大大提高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设水平。就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情况而言,虽然已经具备了高端的建筑技术,但是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双层玻璃幕墙、真空玻璃、光导采光系统等都在现代绿色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以求探究出更为完备的绿色建筑技术。另外,轻质建材ALC板性能与技术应用、ETS污水处理系统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绿色建筑的建造之中,相信通过不断的推广与使用,技术会得到优化与完善,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条件。

2.3激励政策不健全

现阶段,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中,激励政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经济激励。我国在经济激励方面还处于严重缺失状态,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工作产生制约。激励政策不健全,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优惠政策短缺,会让建筑投资方心生顾虑,且绿色建筑的盈利性相较于一般建筑要低,投资方的兴趣不高,很难吸引投资商进行新绿色建筑的承建,影响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另外,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科研、技术、建材等的投入,需要大量的经费予以支持,针对此类问题,我国给予了相应的重视,但是提供的资金有限,节能技术与工艺的探索、材料的研发等都需要大量的支出,仅靠政府的资助只能解燃眉之急,是激励政策不健全的重要体现。

2.4管理制度不完善

新型社会背景下,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永恒不变的目标,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重对社会形态、环境等的考虑,只有具备优质的环境,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如今的绿色建筑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政府对绿色建筑管理的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对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等环节的干预度不够,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不够,对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流于形式,导致绿色建筑管理质量下降,工程质量、造价、技术等控制不到位,影响施工质量。

3构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3.1加大政府干预力度,优化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

为了加强对绿色建筑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应加大政府的干预力度,增强对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在有关绿色建筑建造方面的政策应不断完善与丰富,及时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政策,以彰显对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重视程度。绿色建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原有的生态建筑概念衍生而来的,后续传入中国,我国针对绿色建筑相继出台了多个法律条文和相关政策,来为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依据和标准。因此,政府部门人员应注重对绿色建筑行业的重视,充分衡量绿色建筑的设计价值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等的连续出台,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提供了政策与法律依据,可见我国对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视程度。为此,应加大政府干预力度,对原有的政策、法律条文进行优化,构建绿色建筑的专项成套法律,为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依据,提高绿色建筑水平。

3.2优化绿色建筑发展技术,对技术进行不断的革新

在绿色建筑建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技术,尤其是了绿色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与节水技术等,每种技术的使用都会对整个绿色建筑产生影响,加强对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创新,是提高绿色建筑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存在滞后性,绿色建筑的技术相对落后,在各项技术实施的过程中遭遇阻碍,建筑节能技术设备、环境控制技术、绿化配套技术等都有待完善。我国应紧紧抓住技术这个关键点,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之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与优化,实现技术的革新与升级。在绿色建筑管理过程中,应建立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对公共建筑的空调采暖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适度的改造节能标准、技术标准等,并将整个项目建设整合起来,制定整套的绿色建筑技术战略。绿色建筑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应在设计阶段,将水、电、暖等进行优化设计。例如,可以借助太阳光来增强室内的明亮度,利用太阳光可再生的特点,来达到节能、绿色环保的效果,以提高绿色建筑的技术水平。

3.3构建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以提高建筑管理的积极性

绿色建筑是是对全寿命周期的记载,建筑的建造只是生命周期的初级阶段,建筑的使用过程最为关键,在使用过程中居住者的满意度、绿化效果等都是衡量绿色建筑的关键。我国重视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将绿色建筑的构建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应构建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满足绿色建筑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为此,国家应加强对绿色建筑的重视,设立绿色建筑专项资金,对绿色建筑的建造给予扶持和支撑,并对表现优异的建筑企业予以奖励,组建绿色建筑技术研发队伍,并利用专项资金提供技术资金和材料资金,实现对绿色建筑的全面激励。我们以武汉为例,该地区普遍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对符合技术标准、技术合格的可进行减免费水资源的处理,可通过建筑企业进行申请即可实现;在绿色建筑中采用太阳能技术进行建造,补助不超过5元/Wp;对采用地埋中央空调的建筑,给予不超过50元/m2的补贴。经济激励政策在武汉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建筑行业的积极性,纷纷投入到绿色建筑的建设中来。

3.4健全绿色建筑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者的权责问题

绿色建筑管理制度是构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关键和核心,应从不同层面来对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与设计,强化对管理者的权责问题,将权责问题落实到个人,一旦发生问题,可立即找到相关责任人,是绿色建筑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应建立咨询机构,咨询机构可以与建筑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进行及时沟通,并为各个环节提供信息咨询和建议,进而构建完整的工程项目组织体系,一旦在组织体系某个系统脱节,应立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可提高绿色建筑管理中各项问题的解决效率,实现了权责的明细化。政府部门应从管理制度着手,应制定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施工验收标准、运营管理标准等内容,以增强管理制度的约束力。以运营管理标准为例,其主要以运行和管理维护为主,如物业管理的相关标准,绿色建筑的供水以及节水设备、照明、采暖和空调等设备的日常管理标准也具有必要性,通过不断的规范与完善,提高管理水平是必然结果。与此同时,构建绿色建筑评估机制,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审核。对绿色建筑建造的材料、设计、技术、施工现场等进行控制,严格杜绝不符合绿色建筑建造的一切进入施工现场,对材料的规格、技术的设计、材料的选择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邀请专业人士对相关材料、设备的节能、生态特点进行评估以及检测,然后对所评估的内容进行最终的审核和认证,摒弃不符合绿色、节约理念的要素,为提高绿色建筑管理水平创造条件。

4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优化与完善绿色管理模式具有必要性。为了提高绿色建筑管理水平,应加大政府干预力度,优化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优化绿色建筑发展技术,对技术进行不断的革新与升级,构建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以提高绿色建筑管理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的绿色建筑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者的权责问题,以提高对绿色建筑管理的重视度,提高绿色建筑的质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绿色建筑管理范文第3篇

1.1对绿色概念缺乏一定的认识

在施工管理中,对于绿色建筑的理念认识不够,对绿色建筑的认识有目标说和过程说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具有很大的分歧,也造成人们对绿色建筑的概念认识不清,对绿色建筑认识不全面;政府和开发商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分歧,政府为人民服务,提倡采用绿色健康的建筑材料,追求居住的舒适度,而开发商以盈利为目的,选用的是价格便宜,利润大的材料,由于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就会造成一定的分歧,加上政府没有发挥自身的优势,也造成对绿色材料的选择不理想的结果。

1.2缺乏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

当前在绿色建筑工程政策方面,虽然涉及到了绿色建筑的内容,但该内容缺乏实际操作性,大多法律在建筑节能方面做出的规定过于笼统,法律责任缺乏明确性,不具备可操控能力,大多法律法规中都是运用提倡、鼓励等字眼,缺乏一定的强制性,使得执行力薄弱;在绿色技术标准方面,仅仅局限于节能设计层面,对于材料、施工监理等没有制定相关的标准;对于建设单位或者开发商没有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行为也没有做出应承担的责任,这也造成大多人对于建筑节能问题不予以重视的原因;对于建筑节能管理而言,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规章制度远远不及法律的权威性,在实际的管理中,并未发挥应有的效能,在建筑节能管理方面,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管理缺乏必要的奖惩制度,现代法律没有设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1.3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借鉴很多先进经验,并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像《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虽然这些体系都具有明显的特色,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局限性过大,仅仅停留在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的层面,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评价系统的内容仅仅体现在环保方面,缺乏对经济、社会价值的全面评价,因此,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4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施工企业管理中,大多都是传统类型的管理人才,对于新兴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人才而言比较缺乏,将传统建筑工程粗放式的管理运用在绿色建筑管理之中是不科学的,在管理中,缺乏绿色建筑管理的专业人才,给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一定的阻力,影响管理的水平;绿色建筑施工人才较少,传统的施工人员缺乏绿色建筑知识,不具备绿色建筑理念,不熟悉绿色建筑规范和施工要求,导致违规操作现象在施工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施工的进程。

2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2.1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只有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使绿色工程建筑管理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完善法律、法规,对不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修订,从设计、建设、实施等方面充实立法的内容,完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体系,对政府的行为和决策进行有效的规范,避免政府不当的干预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完善法律,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市场的行为,理顺权责关系后,进行责任追究,并及时完善理赔制度;政府要发挥自身的效能,切实做好绿色建筑的规划、审批和验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2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的首要是实行准入制度。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依据,对企业的相关资质进行评估,对于达不到资质要求的企业,要坚决拒之门外,严格准入制度,把好绿色建筑企业准入的门槛,对于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不予审批,要坚决取缔,防止一些建筑企业打着绿色环保的旗号,做着高能耗的项目,欺骗社会;实行全程的评价管理,从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到验收,都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完善相应的制度,建立完整的评估体系;另外,工程监理等部门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实行全程的监控管理,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要求执行,在设计、建设和招投标等阶段,实行建筑节能的强制性标准,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确保管理到位。

2.3引进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绿色建筑管理需要新的管理和施工人才,因此,要拓宽人才的引进渠道,结合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凭借高校招聘和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引进人才,对于要引进的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要经过严格的筛选,选择优秀的人才,组成管理和技术团队,从根本上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以促进管理水水平的提高;加强培训,尽可能的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尤其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等,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绿色建筑知识,将培训的成效和工作绩效相结合,建立并完善激励制度,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严格执证上岗,增强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提高绿色建筑建设和管理的能力,形成一支优秀的、复合型的绿色建筑人才队伍,进而有利于提高建筑管理水平。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越来越关注绿色环保、节能降耗问题,并将绿色环保理念运用在建筑管理中,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管理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及提高管理水平三个方面进行探究,阐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绿色建筑管理范文第4篇

1.1缺乏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

当前在绿色建筑工程政策方面,虽然涉及到了绿色建筑的内容,但该内容缺乏实际操作性,大多法律在建筑节能方面做出的规定过于笼统,法律责任缺乏明确性,不具备可操控能力,大多法律法规中都是运用提倡、鼓励等字眼,缺乏一定的强制性,使得执行力薄弱;在绿色技术标准方面,仅仅局限于节能设计层面,对于材料、施工监理等没有制定相关的标准;对于建设单位或者开发商没有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行为也没有做出应承担的责任,这也造成大多人对于建筑节能问题不予以重视的原因;对于建筑节能管理而言,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规章制度远远不及法律的权威性,在实际的管理中,并未发挥应有的效能,在建筑节能管理方面,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管理缺乏必要的奖惩制度,现代法律没有设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1.2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借鉴很多先进经验,并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像《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虽然这些体系都具有明显的特色,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局限性过大,仅仅停留在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的层面,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评价系统的内容仅仅体现在环保方面,缺乏对经济、社会价值的全面评价,因此,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3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施工企业管理中,大多都是传统类型的管理人才,对于新兴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人才而言比较缺乏,将传统建筑工程粗放式的管理运用在绿色建筑管理之中是不科学的,在管理中,缺乏绿色建筑管理的专业人才,给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一定的阻力,影响管理的水平;绿色建筑施工人才较少,传统的施工人员缺乏绿色建筑知识,不具备绿色建筑理念,不熟悉绿色建筑规范和施工要求,导致违规操作现象在施工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施工的进程。

2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2.1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只有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使绿色工程建筑管理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完善法律、法规,对不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修订,从设计、建设、实施等方面充实立法的内容,完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体系,对政府的行为和决策进行有效的规范,避免政府不当的干预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完善法律,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市场的行为,理顺权责关系后,进行责任追究,并及时完善理赔制度;政府要发挥自身的效能,切实做好绿色建筑的规划、审批和验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2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的首要是实行准入制度。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依据,对企业的相关资质进行评估,对于达不到资质要求的企业,要坚决拒之门外,严格准入制度,把好绿色建筑企业准入的门槛,对于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不予审批,要坚决取缔,防止一些建筑企业打着绿色环保的旗号,做着高能耗的项目,欺骗社会;实行全程的评价管理,从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到验收,都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完善相应的制度,建立完整的评估体系;另外,工程监理等部门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实行全程的监控管理,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要求执行,在设计、建设和招投标等阶段,实行建筑节能的强制性标准,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确保管理到位。

2.3引进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绿色建筑管理需要新的管理和施工人才,因此,要拓宽人才的引进渠道,结合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凭借高校招聘和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引进人才,对于要引进的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要经过严格的筛选,选择优秀的人才,组成管理和技术团队,从根本上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以促进管理水水平的提高;加强培训,尽可能的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尤其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等,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绿色建筑知识,将培训的成效和工作绩效相结合,建立并完善激励制度,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严格执证上岗,增强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提高绿色建筑建设和管理的能力,形成一支优秀的、复合型的绿色建筑人才队伍,进而有利于提高建筑管理水平。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越来越关注绿色环保、节能降耗问题,并将绿色环保理念运用在建筑管理中,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管理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及提高管理水平三个方面进行探究,阐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绿色建筑管理范文第5篇

1.1缺乏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

当前在绿色建筑工程政策方面,虽然涉及到了绿色建筑的内容,但该内容缺乏实际操作性,大多法律在建筑节能方面做出的规定过于笼统,法律责任缺乏明确性,不具备可操控能力,大多法律法规中都是运用提倡、鼓励等字眼,缺乏一定的强制性,使得执行力薄弱;在绿色技术标准方面,仅仅局限于节能设计层面,对于材料、施工监理等没有制定相关的标准;对于建设单位或者开发商没有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行为也没有做出应承担的责任,这也造成大多人对于建筑节能问题不予以重视的原因;对于建筑节能管理而言,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规章制度远远不及法律的权威性,在实际的管理中,并未发挥应有的效能,在建筑节能管理方面,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管理缺乏必要的奖惩制度,现代法律没有设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1.2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借鉴很多先进经验,并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像《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虽然这些体系都具有明显的特色,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局限性过大,仅仅停留在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的层面,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评价系统的内容仅仅体现在环保方面,缺乏对经济、社会价值的全面评价,因此,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3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施工企业管理中,大多都是传统类型的管理人才,对于新兴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人才而言比较缺乏,将传统建筑工程粗放式的管理运用在绿色建筑管理之中是不科学的,在管理中,缺乏绿色建筑管理的专业人才,给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一定的阻力,影响管理的水平;绿色建筑施工人才较少,传统的施工人员缺乏绿色建筑知识,不具备绿色建筑理念,不熟悉绿色建筑规范和施工要求,导致违规操作现象在施工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施工的进程。

2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2.1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只有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使绿色工程建筑管理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完善法律、法规,对不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修订,从设计、建设、实施等方面充实立法的内容,完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体系,对政府的行为和决策进行有效的规范,避免政府不当的干预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完善法律,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市场的行为,理顺权责关系后,进行责任追究,并及时完善理赔制度;政府要发挥自身的效能,切实做好绿色建筑的规划、审批和验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2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的首要是实行准入制度。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依据,对企业的相关资质进行评估,对于达不到资质要求的企业,要坚决拒之门外,严格准入制度,把好绿色建筑企业准入的门槛,对于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不予审批,要坚决取缔,防止一些建筑企业打着绿色环保的旗号,做着高能耗的项目,欺骗社会;实行全程的评价管理,从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到验收,都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完善相应的制度,建立完整的评估体系;另外,工程监理等部门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实行全程的监控管理,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要求执行,在设计、建设和招投标等阶段,实行建筑节能的强制性标准,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确保管理到位。

2.3引进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绿色建筑管理需要新的管理和施工人才,因此,要拓宽人才的引进渠道,结合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凭借高校招聘和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引进人才,对于要引进的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要经过严格的筛选,选择优秀的人才,组成管理和技术团队,从根本上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以促进管理水水平的提高;加强培训,尽可能的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尤其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等,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绿色建筑知识,将培训的成效和工作绩效相结合,建立并完善激励制度,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严格执证上岗,增强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提高绿色建筑建设和管理的能力,形成一支优秀的、复合型的绿色建筑人才队伍,进而有利于提高建筑管理水平。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越来越关注绿色环保、节能降耗问题,并将绿色环保理念运用在建筑管理中,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管理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及提高管理水平三个方面进行探究,阐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绿色建筑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绿色工程;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绿色工程建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对绿色概念缺乏一定的认识

在施工管理中,对于绿色建筑的理念认识不够,对绿色建筑的认识有目标说和过程说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具有很大的分歧,也造成人们对绿色建筑的概念认识不清,对绿色建筑认识不全面;政府和开发商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分歧,政府为人民服务,提倡采用绿色健康的建筑材料,追求居住的舒适度,而开发商以盈利为目的,选用的是价格便宜,利润大的材料,由于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就会造成一定的分歧,加上政府没有发挥自身的优势,也造成对绿色材料的选择不理想的结果。

1.2、没有对政策保障体系进行完善

在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政策体系中,当前的法律虽然已经涉及到一些绿色建筑和节能方面的内容,但是没有制定强制性条件对建筑节能进行约束,而且法律责任也不明确,没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对于技术标准,也只是对节能设计制定标准,但是对于施工监理以及材料等方面没有制定好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发商一旦不执行这些标准,却不能强制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使得这些设计标准只是流于表面。建筑工程相关管理部门虽然已经利用行政规章规定了建筑节能,但是因为规章没有较高的权威性,往往只是被人们当成参照,没有较好的强制性。

1.3、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施工企业管理中,大多都是传统类型的管理人才,对于新兴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人才而言比较缺乏,将传统建筑工程粗放式的管理运用在绿色建筑管理之中是不科学的,在管理中,缺乏绿色建筑管理的专业人才,给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一定的阻力,影响管理的水平;绿色建筑施工人才较少,传统的施工人员缺乏绿色建筑知识,不具备绿色建筑理念,不熟悉绿色建筑规范和施工要求,导致违规操作现象在施工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施工的进程。

1.4、缺少专业评估体系

对于绿色建筑而言,专业评估体系,会对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当前,我国已经指定相关标准对其评估体系进行衡量。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较为专业的一套评估体系。当前指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局限性比较大,只能在某些建筑中适用,却不能和所有的建筑相适应,加上规章制度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独立性,没有进行较好的融洽与衔接,还有的规章制度之间互相冲突,不能促进评估体系的建立,还带来了不少的问题。

2、强化绿色工程建筑管理措施探讨

2.1、对建筑材料的重复利用

现在,建筑施工材料的重复利用已经成了建筑施工发展的主导方向。减少能源消耗、保护各类资源,充分利用各类废旧垃圾也是建筑绿色施工的基本原则。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很多施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措施,如:施工现场施工降水的重复利用、建筑垃圾处理后的重复利用、现场施工用电的各类节能措施、各种新型的、再生的建筑节能材料等等。建筑施工过程正在逐步的从一个资源浪费型施工过程转向一个材料重复利用的资源节约型的施工过程。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建筑材料的重复利用不仅大大的减少了建筑施工的废弃物,而且在材料回收过程中也给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2、控制施工现场污染

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不仅仅是指施工现场的泥浆、油污、粉尘的小环境,在现代化文明的城市中更多的是指建筑施工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大环境。现场施工的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声污染,粉尘固体悬浮物对周围居民出行的影响,夜间施工的照明对周围居民的光污染等等,这些环境污染在施工过程中已经引起了周围居民的强烈不满和抗议。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减少施工现场对周围环境的干扰也成了绿色施工中的一个重要事项。建筑企业应该制定必要的防扰民措施。减少噪声污染主要是施工机械的声源,其中打桩机是噪声的主要污染源。禁止夜间施工不仅是减少噪声的主要措施,而且也是减少光污染的主要措施。另外,施工企业可结合当地气候采用适宜的施工方法,合理的安排施工顺序,以此来减少施工现场对周边环境的干扰。

2.3、强化组织管理的绿色化

工程建筑不仅在于它有舒适优质的使用功能和绿色建筑的性能,更在于它在建造过程中的绿色施工,如果过程控制没有达到绿色施工,那么打造绿色建筑也是空谈。绿色施工需要参与各方共同协助、鼎力配合。一个工程项日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参与各方之间对绿色施工应有各自的职责,建立绿色施工的各类奖惩措施。在工作中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社会各级监督机构均应作为绿色施工的参与方,履行它们各自的职责范围。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立项到设计阶段就需要考虑本工程的绿色节能和环境影响;设计单位在考虑建筑设计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应对一些建筑节能环保材料有充分的认识,并尽可能的采用;监理单位作为常驻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的单位,对施工现场一些影响周边环境和污染的做法应提出异议,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施工单位作为绿色施工的主要操作单位,项目经理应作为绿色施工的第一责任人,建立绿色施工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及要求编制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全面考虑绿色施工的各项要求,结合施工企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及环境方针编制项目部的管理计划,充分体现企业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管理理念。

2.4、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

建筑施工中随着工程的进度,各方面的工程管理均是动态变化的,施工过程控制也将随之变化。绿色施工采取的各种措施也是随着工程各节点的不同而变化。所以,施工企业需要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延伸管理幅度,来实现建筑施工业务分散化作业的集中管理。依靠施工过程的动态参数,实施动态的施工管理,以达到高效、低耗、环保的目的。施工企业要加大推进公司和项目各层级的信息化建设,实现项目管理的相应功能的集成,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施工过程中产生和需要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从而提升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水平。与此同时,施工项目在项目可视化方面需进一步推进远程视频监控体系建设,通过信息化的视频监控方式,重点对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过程和环境控制等进行监控,对随时发现的各类问题、隐患,及时沟通,及时整改。除此之外,还要在具体的工作中积极采用新型的能源技术。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区别于传统能源的各种能源形式,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它能够节省资源,减少废气排放,减少对地球资源的使用和破坏。热泵就像泵一样,利用少量高位能转换为可以供采暖、空调、生活热水使用的高位热能。

3、结束语

总言之,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必须牢固树立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理念,从国家层次讲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切实加强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标准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严格规范绿色建筑工程的全程管理。同时作为建筑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加强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以此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助推我国绿色建筑行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金华.推进绿色工程建筑管理关键问题研究[J].江西建材,2014,19:300.

[2]朱金生.绿色工程管理及其工程价值观研究[J].价值工程,2012,32:112-114.

[3]周芬明.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问题研究[J].门窗,2014,03:288+292.

绿色建筑管理范文第7篇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无形中给众多建筑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建筑工程的进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不过从当前来看,各个行业早期的施工管理与发展理念已经突显出一些弊端与缺陷,比如对环境问题产生了或多或少不利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亦是如此。如何通过建筑施工的有效管理,在创造企业效益利润的同时,实施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是建筑企业长远发展的一项生存机制。本文作者从建筑工程专业的角度出发,从建筑施工管理的具体环节,对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进行探析,对于更好地进行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不断提升建筑企业管理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建筑施工;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作为我国长期以来的一项基础建设工程,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如进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加快各个地区发展的需求,无形中对建筑施工管理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建筑施工管理需要从传统的一味注重企业经济利润的观念中走出来,这是因为建筑施工管理落后的理念已经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效应,像对环境方面造成的负面效应就已足够引起高度重视,建筑施工管理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逐渐得到人们密切的关注。因此,用现代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进行建筑施工管理,良性地推进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步伐,创造良好的社会效应,是很有必要的。

1建筑施工管理分析

从建筑施工管理的具体内容来看,建筑施工管理具体是指,在建筑工程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建筑施工项目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工作内容,而这些工作内容都是需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展开的,为了使得这些繁琐而相互影响的施工项目有序地进行下去,建筑施工通过人的介入与干扰作用,借助一定的措施与手段,对建筑施工进行细致规划与执行,让它们按照一定的有序性良性地开展下去,从而实现对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即建筑施工管理。传统意义上的施工管理其重点是对建筑施工成本进行管理,从而实现成本目标,为企业创造利润与效益。

1.1建筑施工进度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建筑施工进度管理是其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方面,这是因为进度的按期完成,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从而避免了进度缓慢或延期而造成的成本费用的增加。因此,建筑施工进度管理首先需要依据合同规定的有关工期作为项目进度管理控制的重要参考数据,进行建筑施工具体施工项目的进度计划编制,在具体的进度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影响因素、方案的临时改变、施工队伍人员的变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细致考虑,这样编制的进度管理计划才具有实际的参考与依据价值。具体地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与实际项目的进展情况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进度计划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这就需要在实际中对进度有关的干扰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排除,像加大人力的投入,合理安排工序衔接施工及交叉施工等,这样才能有效对进度进行管理。相应地,建筑施工进度管理的良性进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成本目标进行有效管理,进而节约成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出现额外成本费用的增加,从而通过进度管理实现对成本的施工管理。

1.2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建指施工质量管理一直都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容易被忽视的方面,这是因为施工企业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及赶工期状况的存在,无形中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就会存在疏忽。而从建筑施工的本质来看,建筑工程最终需要在质量达标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利润收益,因此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应始终贯穿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具体来说,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存在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对建筑原材料质量的管理,这也是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源头,具体在材料进场后及时进行质量检测,从检测关卡上控制不合格材料的混入;另外需要从建筑施工的具体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就是对施工的工序整个过程进行质量监控,从最大程度上防止隐蔽工程中少钢筋、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等质量隐患的存在。

1.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在建筑项目施工中,安全必须放在所有施工管理的首位,所谓“安全第一”就是这样的道理,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的不安全因素,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就是需要多这些不安全因素进行消除或警示,从而将安全问题一一消灭。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其安全管理的范畴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物的不安全因素,也就是建筑项目中存在的物体高空坠落、物体碰撞伤害、机械设备故障或失控而引起的不安全风险;另一种是人的不安全因素,也就是施工作业人员对不安全因素的认知与理解,对不安全因素认知的不到位等等,从而导致施工安全管理出现漏洞。因此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一方面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与安全管理,另一方面对建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培训,通过培训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思想意识,进一步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到位。

2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2.1对建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做到节约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通过能耗的降低,保障工程成本的降低。首先要提高能源的使用效果,其次要对不需要能源消耗的地方及时控制调整,避免浪费。在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上要选择工作效率和设备性价比都相对合理的设备,对高能耗的老设备及时放弃选择,尽量选择能耗低的新设备。合理利用能源,可以通过少量机器设备完成的工作避免增加设备投入。

2.2重视环境问题避免污染情况建筑施工需要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是未来建筑施工的一个发展方向。在施工过程中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相互结合,对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污染预防需要重视。建设施工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尘土以及粉尘,机械设备作业也造成了周围空气的污染。控制混凝土合成和浇灌中容易出现的泥浆外漏等问题,把污染物的出现降到最低。安全人员对环境状况进行检测,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排出。保持出入施工场地的车辆不泄露污染物,对道路破坏最低。

2.3废弃物的排放要合乎标准建筑废弃物的处理过去一直采用车辆运输到特定区域集中处理,在推行绿色建筑施工中要对废弃物的排放运输做到控制管理。对可以回收利用的废弃物按照回收资源的标准进行节能再利用,对容易发生道路污染的废弃物要预防泄露的同时再集中地进行合乎标准的处理。对环境破坏巨大的废弃物要按符合环保标准的排放处理办法执行。

2.4建筑材料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使用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避免水资源的浪费需要在用水设备和使用水的情况进行两方面控制。对用水设备要选择设计合理和先进的,对不具有节水功能的不能进行优先选择。同时要防止污水对环境的破坏,设计相应的水收集办法,建筑材料需要在建筑施工前对如何用料,用多少进行确定,并做好对可以再生性能的考虑,让建筑材料用料合理,避免浪费。

2.5控制噪声和强光噪声和强光是建筑施工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机械设备在运作中会产生大量的噪声,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周边居民的生活都造成了影响。因此需要避免在夜间居民休息时大规模的机械开机作业,对建筑设备保持先进,油等保养设备要及时维护,降低噪声。一方面夜间施工需要用强光照射辅助,另一方面,光的强度大让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的身体和休息造成了影响。在施工中合理设置阻挡保护,调整光照射的角度,控制电气焊的人员工作保障方式都很有必要。

3结束语

对于建筑施工管理而言,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是在传统的施工管理的基础上衍生的,它对建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必将在环境保护、降低资源消耗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鹤翔.浅析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及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2014(07):44.

[2]黄家俊.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J].施工技术,2015(12):

绿色建筑管理范文第8篇

首先,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是要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应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思维。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应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打破传统施工管理模式,整体把握和研究管理中的各项影响因素,并逐一进行分析,突出创新,找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其次,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残酷。这种市场环境奠定了创新在建筑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地位,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成本控制、质量管理、进度控制上突出创新,初步实现建筑企业制定的目标,以此使建筑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再次,是建筑施工企业谋求发展的时代要求。为了与国际建筑市场接轨应不断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改革,在施工管理中寻求新方法、新路径、新思维;最后,是建筑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在施工管理实践中解决。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在施工管理中不断进行创新,探索出切合实际市场环境的施工管理新模式,才能保证建筑企业稳步发展。

2绿色施工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作为环境污染的源头之一,建筑企业推行绿色施工管理非常必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方面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自身进行改革和创新,实行绿色施工管理理念,提高施工质量。人们必须认识到施工管理质量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谁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谁就能够占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断完善的法制社会进程中,我国建筑市场的法律法规还有待于完善,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建筑市场仍存在一些不良竞争的现象。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地创新建筑施工管理理念,以逐步规范建筑市场的发展。在进行创新过程中,企业应该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强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3建筑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3.1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首先设计和建立科学、完善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绿色施工目标和管理制度,从而使施工整体任务在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支配下,建筑参建各方都能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保证绿色施工各项工作顺利进行。首先,建立两级绿色施工管理机构,一级机构包括施工单位、建立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二级机构主要指施工单位成立的负责管理的机构,例如绿色施工管理小组等。这两级施工管理机构全权负责整体绿色施工管理工作,两级机构的第一责任人应分别由施工和建设单位项目经理担当。各级机构应挑选综合素质高的人员负责处理分项任务和协调。以管理责任人为节点积极调动人员从事绿色施工管理的热情,以此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绿色施工管理。其次,施工过程中,明确划分不同单位的管理任务。准确掌握各项任务具体负责的单位和部门,为提高管理效率,避免施工出现错误,监督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从而及时协调单位间的施工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建立有效的内外信息传递机制,使施工单位各部门准确把握外部政策变化及项目内绿色施工的整体情况。

3.2人员安全与评价管理

人员安全是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施工时应从施工人员生活和施工过程两方面进行管理。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对员工饮水、膳食及住宿环境的管理,争取为员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施工过程中应制定详细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范施工行为,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提高员工安全施工意识,使其掌握一定的自救技能,为绿色施工管理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按照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组织专门的评估小组,对施工效率及时的评定,及时纠正偏离绿色施工管理目标的行为,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效果。

4建筑企业施工管理创新措施

企业发展壮大靠的是人才,人才是创新的基础,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不仅要引进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更应该知人善用,合理利用人才资源,以快速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专业性,促进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实施,这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优势的一个方面。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并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建立一支专业人才队伍,发挥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人才的专业技能,以促进企业管理全方面的发展。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积极推行创新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的活力与生机。与此同时,如果能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对企业一些管理部门进行相应调整,详细而深入地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特长与才能进行了解,便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在此基础上,企业对建筑进行施工管理时,应当对国外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学习,再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改革,灵活运用所学经验。建筑企业在管理时应运用好先进技术,这样管理效率便得到了提高,施工管理降低了工作量。此外,建筑施工企业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一方面使施工人员在积极向上的有利氛围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另一方面促进施工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理清专业知识结构,从而使管理工作得到良好的开展,促进企业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应重视管理创新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上发挥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措施,逐渐缩小与国际建筑市场的差距。加大软、硬件方面投入,注重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突破传统管理理念束缚,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机制,并在其中不断融入新的管理思想,为企业更好的应对挑战提供保障。

4.1管理机制创新

管理机制创新是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然条件和重要措施,建筑施工管理需要有完备的管理机制做支撑,因此施工管理应紧跟建筑市场发展步伐,坚持科学发展观进行施工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新问题、新情况,给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管理机制的创新应在保证施工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从容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保证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2手段的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必须创新施工管理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管理效果。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满足市场发展需要仅仅依靠管理方面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未来建筑市场的发展还应注重寻求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实现施工管理技术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企业施工管理水平,这就需要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摒弃原来落后的管理技术,积极探索和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注重在新设备、新技术方面的投入,尤其重视新材料的应用,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技术含量,以此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应注重与时俱进,加强绿色施工管理探索和运用,使施工管理水平符合未来趋势发展要求,保证施工企业的长足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和绿色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建筑施工单位应在发展自身的同时重视自身的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施工的高质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证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建筑施工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施工技术理念的创新并非特定某个人的职责,而是人们大家都应齐心协力,共同关注的话题。

绿色建筑管理范文第9篇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不时发现一些设计单位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教条的为了绿色而绿色,为了到达指标而到达指标,往往会形而上学的将一些实际上并不需要或是并不成熟的技术进行简单叠加,但这通常会使绿色指标没有提高多少,却导致使用功能上存在较大缺陷和隐患,往往适得其反。例如苏州某商业综合体项目,按照业主的要求,该项目申报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二星级,设计单位也在建筑、结构、机电设计中采用了较多的绿色建筑设计元素,在审查设计单位提交业主审核的图纸时,发现原设计的酒店式公寓采用多联式三合一系统(空调+地暖+生活热水),但目前市场主流多功能VRV产品运行时须地暖与生活热水间进行模式切换,当有生活热水需求时,地暖热水环路将被切断,在有长时间较大生活热水负荷情况下将一定程度上影响户内采暖。另外,在生活热水用量较大时(如淋浴或浴缸注水),通过热泵制备热水速度与可靠性不足。经与业主及设计单位商讨还是采用传统空调+燃气热水器系统的方式更为有利。通过以上建议,看似对绿色建筑做了减法,却保证了建筑功能的稳定实现,通过结构围护设计、地源热泵设计、雨水回用设计、热回收设计等其它方面的优化设计做了加法,最终该建筑的单位面积全年能耗设计指标小于参照建筑的单位面积全年能耗,节能率为65.63%,使得该建筑达到了《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节能65%的要求。可见,绿色建筑不是高技术堆砌,真正做一个绿色建筑,不一定非要用太阳能、风能这些低碳技术,这些技术也不是绿色建筑的符号,它们与绿色建筑并不直接等同。绿色建筑是要实现使用功能的同时,最大程度的节能环保低碳,而绝不是实现节能环保低碳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实现使用功能。

2.施工上的反思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发现一些施工单位认为,绿色建筑是设计师的事,设计完成以后照图施工即可,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不能为建筑增加绿色,其实这种想法也是不正确的。在上海某商业办公项目管理过程中,并未采用过多嘘头的绿色设计,而是基于项目管理本身将传统的建设过程尽可能的绿色化,在绿色元素最少的地下结构的施工管理阶段,我们作为项目管理公司和专业的LEED咨询公司一道,要求施工单位将支撑爆破拆除产生的砼碎块数量进行统计,并做好记录,如计入回收利用材料,需附上回收单位证明信,还要提供废料利用的照片作为佐证;支撑爆破拆除后,材料(钢筋、混凝土)的回收,需要由回收公司在证明信中注明用途;最终测算下来,地下室中可回收成分价格比达到15%,本地材料价格比达到34%,满足LEED要求;可见,只是将传统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看似不值一提的过程进行优化,施工过程绿色化也同样大有可为,包括施工单位日常在做的除尘降噪、资源循环利用同样是非常好并且务实的绿色建筑理念的实践。

3.成本上的反思

在对北京某办公综合体项目和大连某商业项目做技术尽职调查时发现,这2个项目均设计及安装有中水回用系统,北京项目的中水回用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主管道阀门长期关闭,只有在政府检查时才会开启,而大连项目则是将回用水箱取水管直接引自地下水源,这两种做法实际都是形式主义的做法,究其原因,还是维护费用和运行效益不匹配作祟。真正做好绿色建筑的项目管理,从立项规划阶段就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住宅建筑而言,普通消费者在掏出其毕生甚至两代人的积蓄来购买住房时,首先考虑的是地段、价格等因数,除了极少数高端人士,很少会主动将是否是绿色建筑列入其买房考虑因素,对于商业建筑而言,开发商在没有利益驱动的情况下,也极少会主动要求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对于公共建筑而言,政府所做的示范项目倒是如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但单从经济效益而言,这一类建筑的投资回收期及内部收益率往往十分难看。可见,当前绿色建筑理念虽然深入人心,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小众市场”,尚需要政府为主导进行不断的培育。相关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平均在10%左右,这对于建筑投资估算时,是一个较大的成本支出项。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决策时,更多地遵循“被动技术优先,主动技术优化”的方式,而不是片面地追求绿色技术。最大限度利用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礼物,如光、热、风,这才是绿色建筑所应追求的。通过架构合理的节能、节水设计方案,并与普通建筑方案进行对比,从而识别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对比绿色建筑带来的效益,从而可以量化绿色建筑的益处,为投资方的决策提供切实的依据。

4.展望和建议

综上所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基于有效需求和合理适用的基础上对建筑内涵的一个升华和优化,唯绿色技术的绿色建筑不是我们追求的,光生态而不宜居的绿色建筑也不会是为人们所需要的。绿色建筑应是“环境友好、低碳节能、生态宜居”的辩证统一体,我们既要一手抓绿色投入和绿色设计,更要一手抓工程实施的过程绿化,还要做好增量成本的核算,政府也应进一步引导补贴,帮助企业做好增量成本的消化。我相信,在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下,人们所追求的生态宜居的绿色建筑,一定会越来越多。

上一篇:口腔医学教学范文 下一篇:康复训练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