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06 11:18:58

绿色农业技术

绿色农业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农业技术;现代农业;推广使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是现今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除了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之外,绿色的、无公害的农业技术的使用更是其关键。现代农业的种植大体上包括粮食和蔬菜2个方向,所以提高绿色生产种植技术在这2个部分中的应用是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1绿色农业推广技术使用的必要性分析

绿色农业推广技术的推广使用是适应现今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的新要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要求加强对农业发展质量的提高,这样才能够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走出国门奠定重要的基础;传统农业发展对土地、环境形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这不符合现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推广使用现代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保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的必要做法。

2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使用的途径分析

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主要在粮食生产和蔬菜生产2个方面进行落实使用的。具体如下:

2.1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推广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的种植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面对种植面积较多的农作物,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主要指的是无公害栽培技术在农作物中的推广使用。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应该选择专门为培育无公害农作物的培植场地,场地的选择要远离居民区与污染区,同时培植场地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等不利影响;选择优良的种植品种,优良品种的选择能够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这样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而且优良品种的生长能力也是较强的,这样避免了化肥的使用过多,总体而言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非常符合无公害农作物的种植;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主要指的是治疗病虫害中的对土地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可溶解的、高浓度的农药,使用科学治理病虫害的措施。

2.2无公害蔬菜病虫防治技术推广分析

蔬菜作为人民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主要针对的是蔬菜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农业种植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难题,绿色农业推广技术的使用是尽量避免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对土地和周围环境形成的不利影响。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中无公害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同样注意避免使用高浓度、能够分解的农药,尽量使用现代市场上新出的科技含量较高,危害性较小的农药。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人工抓捕防治工作,可以通过温度计水分的合理控制对蔬菜进行无公害的栽培种植。

3强化绿色农业推广技术的建议分析

3.1加强宣传,提高社会群众对绿色农业技术存在的重要性认识

我国现今意识到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使用的农户还是比较少的,所以为了提高绿色农业技术的使用范围及使用程度,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群众的绿色农业技术使用的必要性认识。宣传可以通过报纸、书刊及网络的方式进行;可以在部分地区首先进行绿色农业技术使用的试点工作,然后让具体体验的农户将经验、好处向当地人民群众介绍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加强人民群众对绿色农业推广技术使用的重要性认识。

3.2建立科学的绿色农业生产结构

绿色农业技术的高水平与高效率的推广使用必然要在科学的农业生产结构内进行的,这是为其提供制度保障。所以,建立科学的绿色农业生产结构是非常必要的,绿色农业生产机构要从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方面来讲,建立合理的绿色农业生产种植体系和评价标准,在精准的数字分析的基础上提高农作物生产种植的绿色化;在农业培育过程中,农业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专家专门现场指导绿色农业技术的使用过程,并且建立农户、商家、科研单位等多方面合作交流的平台,为构建科学的绿色农业生产培育结构共同努力;利用市场化的发展效果向农户提供绿色农业技术使用的标准,通过最终的商业利益激发人民群众对绿色农业技术使用的兴趣与信心,以此方便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

3.3结合实际农作物的生产,促进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

绿色农业技术的最终推广使用还是要深入到具体的农作物生产中进行的,所以相关农业管理部门可以定时的组建专业团队深入都农户种植的实际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农作物种植过程、种类、面积等进行专业的指导,在具体的农作物生产的过程中,加强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使用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让农户切实体会到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使用的重要意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在建立科学的适合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使用农业结构的基础上,深入到农作物种植的具体过程中,在无公害农作物及蔬菜的种植栽培中促进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

作者:韩科 单位:成武县农业局

参考文献:

绿色农业技术范文第2篇

摘 要 本文根据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比例高、资源相对短缺、环境相当严峻的发展中国家的现状,提出在“绿色农业”理论体系研究农业技术的推广,目的是要探索农业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来促进农业高级化和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探索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思想在农业发展中的贯彻实施。

关键词 绿色农业 农业技术 秸秆

一、绿色农业的涵义与研究范畴

(一)绿色农业的涵义

什么是绿色农业?从发展绿色农业是为了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这一目的出发,所谓绿色农业是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以绿色技术进步为基础,充分应用绿色高科技手段,集节约能源、保护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经济于一体,倡导绿色消费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模式。发展绿色农业应重点加强农业的生态技术推广设与发展绿色食品。在我国积极倡导与发展绿色农业,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满足日益增长的绿色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实现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绿色农业的研究范畴

绿色农业的研究范畴应重点体现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与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实质,是绿色农业发展研究的核心和重点。绿色农业作为一种先进的、代表生产力要求的、符合农业发展方向的生产模式,其基本要求应是“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绿色技术创新也是绿色农业范畴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综观农业技术创新活动和成果,发现大多数农业技术创新只是从单项工程技术层面或经济效益层面上来研究技术创新的,而从生态经济层面研究所见甚少。因此,要实现常规农业向绿色农业的转向,必须大力提倡绿色技术创新,使绿色技术成为绿色农业发展的支撑和保证。绿色技术创新是建立在绿色技术发明基础之上,主要包括组合型技术创新和发明技术创新。不仅追求技术创新的工具效率,而且还把农业技术创新活动自觉地融入自然生态循环的系统中,既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社会效益,又有获得潜在利润的经济效益;既是一项使绿色技术成果商品化的经济活动,又是使绿色技术成果公益化的社会活动。从绿色农业理论体系的研究来看,绿色农业技术创新关键是要围绕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双赢技术来展开。

二、在绿色农业体系下农业技术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

(一)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技术

1.秸秆饲料化技术

农作物秸秆虽然所含营养成分低,粗纤维含量高,蛋白质含量少,但是,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补充适量的粗饲料和其他必须营养物质,仍能满足牲畜的各种营养需要。我国具有利用农作物秸秆饲养畜禽的传统,并由此培育出了具有高繁、耐粗饲的诸多优良畜禽品种,同时建立了一整套的秸秆饲料化技术。因此,利用秸秆养殖,仍是发展畜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2.物理处理技术方法

利用人工、机械、热、水和压力等作用,通过改变秸秆的物理性状,使秸秆破碎、软化、降解,从而便于家畜咀嚼和消化的一种加工方法。实践证明,秸秆未经切短,家畜只能采食40%-60%,而经过切短或粉碎后的秸秆,可以几乎全部被家畜采食。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切断与切碎处理、揉搓处理、软化处理、热喷处理、膨化处理、颗粒处理及碾青处理等方法。

3.化学处理方法

利用一些化学物质来处理秸秆,在打破秸秆营养物质障碍的同时,提高家畜对秸秆的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秸秆氨化后可提高消化率约10%。秸秆氨-碱复合处理后,麦秸的消化率可提高到66.5%,稻草的消化率提高到71%。同时,动物的采食量大幅度增加。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碱化处理、氨化处理、酸化处理、氧化剂处理、氨-碱复合处理和碱-酸复合处理等方法。

4.生物处理方法

利用有益的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和酶等,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解秸秆中难以被家畜消化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一种方法。据实验测定,麦秸微贮处理后,干物质体内消化率可提高24.14%,粗纤维体内消化率提高43.77%,有机物体内消化率提高29.4%。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自然发酵法、微生物发酵法、酶解技术等。

(二)秸秆养殖蚯蚓技术

将秸秆经过粉碎堆制处理后,作为蚯蚓饵料饲养蚯蚓。蚯蚓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粗蛋白,不仅可用来补充畜禽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还可入药。实践证明,25-30kg秸秆饵料可以生产1kg鲜蚯蚓,并可获得70%蚯蚓粪。蚯蚓粪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含有很高的有机质、腐植酸、氮、磷、钾,并含多种微量元素和氮基酸,是植物生长最需要的养料。

(三)秸秆作为基料生产食用菌技术

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不仅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而且,可以缓解诸如棉籽壳等其他基料日渐紧缺且价高而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问题,大大增加了食用菌生产原料的来源。同时,生产菌菇后的菌糠是一种富含营养的菌体蛋白饲料,既能作为饲料过腹还田,也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直接还田。

(四)秸秆还田技术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镁、硫和微量元素,将其通过机械或生物性处理后直接还田,能够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这项技术主要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压扁还田和堆沤还田等形式。

三、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

目前为了在绿色农业体系下推广农业技术,加大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力度,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宣传,深化农作物是宝贵资源的认识

过去几年绿色食品的成功实践,为发展“绿色农业”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就整个绿色农业发展来看,还缺乏完善和系统的理论体系。当前要把保护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确立为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主导思想,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开展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知识的科普宣传,不断提高对秸秆饲料、肥料、燃料和原料价值。绿色农业理论体系的研究应大大拓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内涵,将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到农业的整个产业链条中,推动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推广绿色生态化种养结合模式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该种方式是将秸秆饲料化技术、还田技术和能源技术组装配套起来的一种综合利用技术。即是先将农作物秸秆饲料化(青贮、压块、氨化或生物处理等),然后用于饲喂牛、羊等草食牲畜,再将秸秆过腹转化后的排泄物,如粪、尿以及剩余的草粉渣等装入沼气池,用于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用作能源加以利用,沼渣还田沃土。或者用秸秆饲养蚯蚓,蚯蚓既可作为饲养畜禽的动物蛋白饲料,又是制药的原料。这些方法可以充分的利用秸秆,既可生产出供人们放心食用的优质肉、奶等畜产品,又可改善环境,产出清洁能源和无公害的有机肥料还田壮地,形成一个有益的生态循环链。

(三)科学调整绿色农业结构,提高农作物秸秆品质

绿色农业的发展应以优化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的,围绕高效农业技术、品牌特色资源和农产品安全质量,制订符合绿色农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扩大标准化生产覆盖率。一是要加快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建立起完整适用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前提下,减少营养和利用价值较低而秸秆产出相对较多的作物的种植面积。二是要从作物育种入手,选育出籽实产量高、质量好而秸秆饲喂价值也高的粮草兼用新品种。三是要加快可以利用秸秆的草食动物(牛、羊、马等)的发展,培育具有高繁殖、耐粗饲、生长快的优良畜禽品种,扩大饲养规模。通过秸秆过腹还田,加快“土地―作物秸秆―家畜”的良性循环和产出系统的完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绿色农业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连馥.绿色农业初探.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4-36.

[2]雷海章.现代农业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56-200.

[3]林善浪,张国.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4]冯之浚.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绿色农业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农业 ;创新; 分析

发展绿色农业离不开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更不能缺少对社会资源潜力的开发利用,尤其是绿色农业科技创新的研究。为此,应根据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在确定绿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及对创新动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绿色农业科技创新模式,本文重点对绿色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与动力加以分析。

1 绿色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分析

1.1 绿色农业科技创新的落脚点 农业技术创新决不是孤立的社会事件,作为一种特定的技术经济过程,在本质上是特定时空范围内的社会、自然、技术诸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组合,它不仅离不开科学创新,也离不开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它们都是技术创新的环境条件与保障。而技术创新的落脚点又是市场创新。它们的相互作用于结合就成为就成为现实的有效率的创新体系。如果对创新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就不难发现,所谓创新体系是由人员、组织、环境三大要素组成。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都要通过一定的人员和组织的集合来体现。技术创新作为一种经济行为,虽然是单个经济主体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但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环境和组织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的主体一般应是市场的主体。毫无疑义,从理论上来讲,绿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应是农户与农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创新源,是成果的供应者。实际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户不仅经营规模小、收入弹性很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科技水平低,只能从事简单的模仿创新。大批量的分散的小生产农户,客观上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进程,更难以进行绿色农业科技创新,必须有一个组织化的过程,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结成创新网络,科技创新才能顺利实现。

1.2 绿色农业科技创新的多元主体形式 近几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公司化运作是主要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逐步成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农户和农业企业的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壮大,农民的行业技术协会的成长,农业技术市场等中介组织的发育,民间教育培训组织的完善,农户与农业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也会得到加强。特别是当农业大型企业与配套性小企业出现协同创新,对绿色农业产的的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时,我国绿色农业科技创新必然进入多元主体创新时期。

1.3 绿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建设 这其中强调政府的作用,因为农业科技创新与其他领域科技创新有明显的不同。但同时,政府要利用非市场机制,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加大创新资源的投入,推动多元创新职能结构的整合,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2 绿色农业科技创新的动力分析

构建绿色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除明确创新主体,还必须深入探讨科技创新的力量拉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动力可以分为市场力量和非市场力量。

2.1 市场力量 主要指在经济竞争中能拉动微观主体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需求力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市场需求的拉力。从国内看,市场对绿色农产品需求增长主要来自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大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前者取决于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后者取决于城镇人口绿色知识、绿色消费习惯的建立。目前,我国还有大批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农业内部,他们对农产品的生活消费,大多还停留在自给性消费。怎样扩大绿色产品的市场容量,关键在于把大批以自给性消费为主的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商品性消费人口,扩大内需。第二,市场竞争压力。入世后,外资进入我国农业开发,并带来优质价廉的新产品、新技术,加大了农产品结构性疲软。第三,关联产业的推力。农工商一体化,上中下游产业的相关联,不论组织形式,还是产品形态上,各产业部门之间已不是泾渭分明,而是填补了许多中间地带,成长了许多新兴产业。因此,依托第一产业的产业链的延伸,必然为绿色农业科技创新注入强大的动力。

2.2 非市场力量 主要是指市场失灵领域,按照国家安全和生态建设目标以及科技自身发展规律需求而启动的创新需求,主要包括:其一是国家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的需要。其二是农业科技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绿色农业科技创新涉及许多领域,它是农业技术创新的原动力和基础,削弱了基础和应用基础领域的科学创新,绿色农业技术创新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有持续创新,也难出现原始创新。其三是信息网络的带动。开放的信息网络对农业科技创新,也是巨大的推动力量,一切从事绿色农业科技创新的组织和个人,都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交流科技信息,开阔视野,找到差距,受到启示,增强创新知识,学到创新手段与方法,从而推动绿色农业科技创新的展开。

绿色农业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环保;病虫害;防治;措施

现在农田生产中防病、去除杂草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化学手段,在省力省工的同时也破坏了周边环境,对土壤、水源的污染使生态环境每况愈下,植物产生抗病性,同时农产品品质也在下降。因此,采用绿色环保的有效农业措施,防病、增产,还可改善生态环境的微循环,值得大力推广。

1有机肥高温堆沤

有机肥来源十分广泛,但秸秆、落叶、干草绿肥等里面均夹杂有大量杂草、病株,所以经高温堆沤施于农田,在有效增加生产田基肥的同时,杀灭杂草和病原体,安全有效。具体做法如下:选一块沟洼地,也可按需挖地。先铺一层厚约10cm的秸秆等,再将切碎的秸秆、杂草等铺20cm左右厚度并浇适量的水,撒上1%~2%的熟石灰,再盖满动物粪便约10cm。如此逐层堆高约2m左右,最后用厚塑料布密封。堆中温度逐天上升,最高温度达70℃左右。夏季1~2个月、冬天2~3个月,即可完全杀死杂草和堆中的农作物病原菌。

2粮肥间作、以地养地

粮肥间作是增加绿肥、节约底肥、培养地力、降低成本的有效技术。在太原市所辖六县区取一块玉米试验小区,设立宽窄行,宽行0.8m,窄行0.47m,8月中下旬在玉米宽行中隔行套种油菜或越冬性绿肥毛苕子。玉米收获后犁地灭茬,在翌年4月将油菜或毛苕子用锹镇压,灌水蓄墒,因地审时再次点播当地合适的抗病玉米品种。从小区通风条件上测量,间作玉米地比轮作玉米地的风速流动性要好。距地面50cm处风速要高于0.6m/s,100cm处高于0.5m/s,越往底部通透性越高,大大提高了玉米植株的防病、抗病能力。从地力上看,有机质的增加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了土壤的孔隙度,降低了土壤的容重,进一步提高了土壤的水分,有利于生物的活动并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

3覆盖地膜

农业生产中覆盖地膜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地温和保持地面水分,减少水分蒸发,尤其对水资源贫乏的土地十分有效。覆盖地膜可以提高地湿,早播种、早出苗,提高产量,紧跟时令也提高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在具体操作中如果用法不当,揭膜过晚也会造成损失,因为揭膜过晚,植株生长迅速,次生根和垂直根生长柔弱,表面看长势很好,但后期会降低抗旱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影响产量。因此,要适时盖膜,揭膜也要讲求科学,循序操作,才能百利无害。

4对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农业防治

通过对太原地区连续几年玉米品种的区域试验发现,主要会发生玉米大小斑病、青枯病和矮缩病,以下分病害总结防治措施。

4.1玉米大小斑病

4.1.1病害特点病菌(分子孢子、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5—6月开始侵害玉米。以后病株上产生大量病菌,靠风雨传播,引起再一次病害。大斑病多在玉米生长后期发生,为害苞叶。斑病大而且少,最初为水浸状斑点,后期病斑长出黑褐色的霉层(分生孢子)。小斑病在玉米生长各期都可以发生,为害苞叶、叶鞘,斑病小而多。初期为褐色水浸状小斑,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潮湿时病斑上有灰黑色绒毛状物(分子孢子)。

4.1.2防治措施首先,用丰产高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种。其次,实行轮作倒茬,尽量与大豆、花生等非寄主作物实行轮作,可有效减轻病害;播前将种子晒2~3d也可控制病苗的发生;深耕灭茬,平整土地,可促进病残体分解,抑制病原菌传播。大小斑病通常都在高温、高湿、排水不良的情况下发生严重,所以应加强田间管理,搞好三沟,增加玉米田的通透性,做到雨晴田干。

4.2玉米青枯病

4.2.1病害特点青枯病是由真菌引起,土壤传播病害。进入灌浆期开始发生,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高峰期,一般发病只需5~8d,自下而上叶片逐渐枯死。苞叶也是青枯状,秃顶增长,叶穗下垂,籽粒不饱满,植株根系变黑腐。

4.2.2防治措施农闲时深耕冻土,对前茬作物、杂草全面深翻,灭茬平田,清洁田地,控制侵染源。将田间病株落叶运到田外沟中烧毁。施足基肥,有效提高玉米对青枯病的抗性。

4.3玉米矮缩病

4.3.1病害特点这种玉米病毒病是由一种飞虱传播病毒后发生的,从幼苗到抽穗结实均能发生。发生时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后期不能抽穗结实,植株提前枯死。

4.3.2防治措施冬季深翻冻土,以达到消灭越冬害虫的目的。如果灌溉条件便利,可在植株幼苗时放小水然后用植物油(煤油、废机油)500g/667m2左右滴油。滴油后扫动植株,使灰飞虱落到油面杀死,傍晚将田内水放尽,再换清水。

5小结

随着《食品法》的颁布,化肥超标、农药残留都将以法律形式加以制约。在“一带一路”的社会背景下,绿色农业是发展的主流,农产品品质的保障势在必行。

绿色农业技术范文第5篇

一、协会带动

涉农企业是未来促进农户采用无公害及绿色农药和其它绿色技术的主导力量。因此,政府应给予这样的企业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创造有利环境鼓励企业与农户合作,通过影响企业来影响农户的行为。专业技术协会在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弱化的情形下,会日渐对农民的技术采纳行为起到积极的作用。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专业技术协会,并为其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二、营造氛围

农户对农药效果和农药污染的认识影响其对农药的采用行为。应通过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农业环保宣传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农业环保意识、农业生产知识和农业技能水平。农民在蔬菜种植中,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耕作方法和管理经验,而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一套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要使群众摒弃旧的耕作技术和管理经验,接受并掌握新技术,提高群众认识是关键。广泛向群众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提高群众对政府发展绿色产业决策措施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危机感和紧迫性以及生产的极积、主动性,为无公害蔬菜生产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加紧申报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

由于发展无公害蔬菜需施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生物农药,见效慢,价格比普通农药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无公害蔬菜生产出来后,由于没有及时申报质量检测认证,因此,无任何标识。上市后,只能同普通蔬菜混卖,价格优势难以体现,优质不优价,严重挫伤了农户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为此,要加紧申报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通过质量检测认证的产品,要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植名品名牌,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信用意识、特色意识。及时向工商部门办理商标注册登记。同时,注重产品包装,在产品的包装上清楚标明产地、商标、认证标志等有关事项,不断改善蔬菜包装质量和条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严格区分与普通蔬菜的差异,有效解决无公害蔬菜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农户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

四、强化市场检测,严把市场准入关

要逐步建立健全市场检测体系,对上市交易的蔬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对达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品,在交通运输、专柜开辟、市场销售等方面,实施扶持和政策优惠;对达不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品,实行淘汰制,限制其产品上市交易。促使广大农户不断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意识,保证蔬菜生产按无公害标准、要求进行,有效提升整个蔬菜产业的质量和档次。同时,逐步建立基地监测网络,合理布设田间生产、农药监测站(点),并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形成监测网络,对基地内外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五、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服务

绿色农业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第一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农业技术在发展和应用过程当中,不仅需要考虑到技术的实用性,而且需要考虑技术的经济性和绿色性,以能够更好地保证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关系到农民的收益问题。但是基层农业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阻力,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不断地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提高技术推广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1农业技术概述

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更好地促进农村农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一般可以将农业技术细分为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技术。

1.1农业种植技术

对于农业种植技术应用和推广来说,需要提高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另外在开展农业种植技术过程当中,需要注重和周围生态系统的结合,使用绿色的方法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应用相关技术过程当中,需要考虑到生态位、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尽可能地减少相关化学物质的使用,如复合肥。长时间使用这些物质,容易改变土壤的酸碱性,使得土壤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进而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1]。传统农业种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了,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的改革和应用,加强配套技术的应用。农业种植技术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农业种植技术,包括了农业种植技术以及管理技术。在推广农业种植技术过程当中,还需要加强对管理技术的推广。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是农业种植技术安全性高。基层农作物种植主张的是生态种植,将各种生态位的方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农作物种植当中,突出种植的生态效益,而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第二是农业种植技术环保性好。推广绿色种植,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尽可能地使用无机肥,这样减少化学物质进入到农作物当中的可能性,进而保障相关产品的无公害。第三是农业种植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无公害。通过农业种植技术的相关推广能够更好地提高农民的收入,进而打造自身的品牌[2]。

1.2农业机械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和应用,我国农业逐渐朝着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各种机械技术代替了传统的农耕技术。根据我国统计局的相关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农业地区的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了67%,说明农业机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3]。在我国东北、华北以及南方大部分平原地区,地势平稳,比较适合各种机械化作业,但是将机械应用到一些地势复杂的地区(如丘陵地区),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通过利用农业机械技术能够将人们从繁重的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一方面需要做好推广,另外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农业机械的研制,才能更好地将机械设备应用到更复杂的地势当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农业收益[4]。

2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

农业技术的推广对于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开展农作物种植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仅仅依靠自身摸索种植经验需要漫长的过程,而且没有科学地指导很难提高农作物产品的产量。在推广农业技术过程当中,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突出农作物种植推广过程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绿色效益。更加科学的农业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农作物对于不同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相关产品的产量。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应用能够将农民从繁重的生产过程当中解放出来,同时对于促进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5]。农业机械能够针对特定的耕种任务更加高效地完成相关任务。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农业机械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农业机械设备逐渐朝着无人化和智能化发展,对于农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大大缩小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对于促进农村地区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农业技术的推广能够打破传统种植模式的短板,更好地提升农作物的适应能力,进而更好地帮助农民提升经济效益[6]。

3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一,很多公务员不愿意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因为深入农村开展工作涉及很多问题,包括环境恶劣、沟通不畅,而且需要长期忍受暴晒等。第二,推广人员兴致不高,投入热情不够,对于工作也不够积极,这样就很难取得相应的效果。第三,推广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农业技术,还需要具有吃苦耐劳以及勇于担当的精神,但是很多地区缺乏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这样就容易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难以开展。整体推广素质过低是各个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地区政府也没有相应的政策倾斜,对这些推广人员给予特殊的照顾,这样就没有办法调动工作人员的热情,使其很难投入到工作当中。第四,很多推广人员没有经过相应的培训,在推广技术和政策讲解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使得农民很难理解推广人员的意图,这样就给推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4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几点建议

4.1采取科学合理的宣传手段

为了更好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各个地区的相关职能机构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农民从思想上重视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宣传上需要来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各种渠道来宣传农业技术,可以采取线上和线下的宣传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了更好地让农民了解到新技术的优势,可以让宣传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现场宣传工作。通过实际讲解以及相关案例的介绍来调动人们使用农业技术的积极性。第一个,要重视农业技术的宣传工作。宣传的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技术的概念、农业技术的优势以及农业技术的实施细节。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让农民意识到绿色种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第二,要积极宣传绿色农产品。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农产品的优势以及农产品的农业技术等,提高农民对于农产品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地调动农民自愿去开展农产品的种植,进而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第三,要积极宣传政府的优惠政策。对于大型机械设备,政府都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让农民意识到党的相关政策,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7]。

4.2完善绿色农业生产体系

农村基层在基础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就给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各个地区推广过程当中,需要考虑到各个农村地区存在的差异问题,主要包括气候环境、地质环境以及水文环境差异等,要针对不同的环境制定不同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案。在推广过程当中,可以采取试验田的方法,在一块田地开展试验工作,在取得成功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推广,这样能够提高推广的效率。在推广过程当中需要了解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农业技术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从而更好地促进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另外,我国政府也要重视绿色农业技术的发展,通过各种手段宣传绿色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性,号召农民要不断接受和应用新的农业技术,从而更好地提高农业技术的应用水平。

4.3政府要扶持农业技术的宣传推广

在推广基层农业技术过程当中,还需要依靠政府的扶持。因为基层农业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投资成本很大。很多基层农业技术需要营造相应的种植环境,而种植环境的营造需要很多资金成本投入,很多农民很难承担这些费用,这就需要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另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平台,通过信息平台能够更好地销售农业产品。针对这些问题,政府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惠民政策,来更好地扶持绿色种植产业的发展。对于规模较大的种植专业户,可以采取专项的政府补贴措施,来更好地帮助农民发展。对于资金需求较大的用户,政府可以提供无息贷款和相应的技术扶持[8]。另外,政府还可以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来更好地帮助农民销售相关的农业产品。

5结语

农业技术对于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种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人员需要积极地推广农业技术,以提高农村农业生产水平。在推广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政府要在推广过程中发挥相应的主导作用,切实解决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更好地促进基层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姚丽,姚红.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吉林农业,2019(16):41-42.

[2]邱学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7(4):177.

[3]高建祥.农业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现状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7(22):22-23.

[4]阮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现状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7,34(11):175.

[5]孙标.解读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现状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8(24):201.

[6]陈寨坚.农业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现状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3):37.

[7]邓玉傲.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现状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6(1):64.

[8]杨天荣,李建斌.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应用现状及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4):305-309.

绿色农业技术范文第7篇

一、 绿色农业的内涵

何为绿色农业呢?所谓的绿色农业是指通过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以绿色技术为基础,充分应用各种高科技手段,以节约能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经济于一体,倡导以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新的模式。而发展绿色农业的关键就是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提倡绿色食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改善生态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消费的需求,这有助于提高整个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同时对于促进农业甚至是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绿色农业的核心理念是科学、高效、安全与和谐。绿色农业是一种将市场、生态、资源等联系在一起的农业生产体系。把事后监督变成过程控制,强调了农业的整个产业链条的标准化,注重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与多功能。我国的绿色农业的提出是以国内外的可持续农业、绿色食品、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等产业的发展实践为基础的。因此,还算是比较科学、全面、丰富。

二、绿色农业研究的范畴

绿色农业所要研究的范畴的重点就是绿色农业的发展模式和技术上的创新。绿色农业的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实质,它是绿色农业发展研究的核心与重点。绿色农业是一种代表先进生产力要求的,又符合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它最基本的要求是“优质、高效、高产、安全、生态”。同样对于在农业技术上的创新也是绿色农业研究的范畴,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但是就目前的农业无论是在技术上的创新,还是对于实践成果,都不尽如人意。大多数的农业新技术都只是单方面的简单的研究,并没有在身层次上进行研究和实践。因此,要真正转变农业生产观念,大力创新农业技术,把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追求的是工具效率,而且还必须要把这种活动自觉地融入到自然生态循环系统中,既要改善生态环境,又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要获得潜在利润的经济效益,实现绿色农业双赢。

三、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开发技术

1.农作物秸秆的加工处理技术

对于如何处理农作物秸秆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传统的处理方式就是焚烧,把焚烧过后的灰烬用作肥料,但是在焚烧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这给环境的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科学合理的秸秆处理技术,是实现绿色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1.1秸秆饲料化处理技术。虽然农作物的秸秆所含营养成分较少,但是,经过加工处理后,能够满足牲畜所需的营养要求。我国早就有了利用农作物的秸秆来饲养牲畜的传统,培育出了具有高繁殖能力、耐粗饲的众多的优良品种,同时也提高了秸秆饲料化的技术,使得秸秆物的利用更加合理科学化。

1.2物理处理技术。所谓的物理处理技术,就是在机械、人工、压力和水等的作用下,改变秸秆的物理形状,促使秸秆软化、破碎、降解,从而方便家畜咀嚼与消化秸秆的一种加工方法。实践证明,经过物理处理后的秸秆几乎都能全部被家畜吸收。比较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切断与切碎处理、软化处理、揉搓处理、膨化处理、热喷处理、颗粒处理和碾青处理等方法。

1.3化学处理方式。农作物秸秆的化学处理,常常是利用一些化学物质来打破秸秆中营养物质障碍,从而到达提高家畜对秸秆更好的利用。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碱化处理、酸化处理、氨化处理、氨一碱复合处理、氧化剂处理和碱一酸复合处理等方法。

1.4生物处理方法。就是利用微生物分解秸秆中的纤维素与木质素,提高消化率的方法。有自然发酵法、酶解技术、微生物发酵法等方法。

2.秸秆生产食用菌的技术

利用农作物作为食用菌培植的基料,不仅使物料来源丰富,同时也较低了食用菌的价格。同时生产所用的菌糠,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菌体蛋白肥料,既可以作为肥料过腹还田,也可作为有机肥直接进行还田。

3.秸秆养殖蚯蚓的技术

可以把秸秆粉碎后进行推制处理,用以养殖蚯蚓。蚯蚓是一种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粗蛋白的饲料,仅可作为饲料补充家畜所需的蛋白质,又可作为药物使用。而且蚯蚓粪又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料,有很高的有机质、腐植酸、磷、氮,并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4.秸秆还田

农作物的秸秆中含有许多有机质、磷、氮、镁、钾、硫和微量元素,秸秆还田能够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的肥力,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这项技术包括根茬粉碎还田、秸秆粉碎还田、整秆压扁还田、整秆翻埋还田和堆沤还田等。

四、绿色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的绿色农业技术还是比较先进的,但是在技术的推广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致使农业技术的普及程度较低。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我国的绿色生态农业发挥着比较快,但是在农业技术上的推广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仍然是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占主导地位。虽然该体系在形式上的功能是健全的,对于农业技术推广上所要求的人、财、物,国家进行了统一的管理,统一选定重点推广的技术成果,组织人员进行参加实用技术的培训,建立科技服务体系,结合技术服务,向农民朋友们推广新产品与新农药等生产资料。

但是是实际运行过程中,农业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技术推广是相分离的,致使技术的推广效率偏低。

2.推广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我国农业推广采取的仍然是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也就是说主要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咨询等方式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在农业生产活动中。

这种推广方式是纯粹的耕作技术的推广,严重忽视了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仅仅属于农业生产上的技术推广,而这种方式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资金投入不足

与其他农业的生产模式相比,绿色生态农业最大的特点是综合效益极其明显、远期效益比较突出。农业更看重的是近期的经济效益,因而在技术推广上要求财政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然而就现实情况来看,用于绿色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却是极为有限的,远远达不到现代化农业的要求,这严重影响到了绿色农业开展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率。

4.缺乏专业的推广人才

绿色农业是一种在农业发展上的新型模式,需要的是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化组合,对于推广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但是我国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普遍素质都不高,这严重影响到了绿色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五、有效的解决措施

1.解放思想,建立一套完成的技术推广体系

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解放农业思想,,建立一套完整的绿色农业推广技术体系。建立“以农为本”的时代,真正使农民参与到推广的模式中来,让农民认识到新技术带来的好处,从而达到技术推广的目的。

2.发展多种推广模式

单一的推广模式使得绿色农业的技术推广举步维艰,要想达到预期的推广效果,必须要改变推广模式,使用多种推广方法。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式的服务,让科技和生产达成利益共同体。

3.增加财政投入

各地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习技术的财政投入,保证技术推广的顺利完成。政府要明白科学技术是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它对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的作用。加大对农业技术的资金投入,不仅能够保证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推广使用,更是表明了政府对于农业的关心与大力支持,增加农民的生产信心。

4.提高技术人员和农业劳动者的素质

一个人的文化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他对于新事物的运用程度的高低。实践证明,高素质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推广一种新技术,使得新技术的运用得以顺利进行,而高素质的劳动者也能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因此,提高技术人员和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对于技术的推广意义重大。

六、结束语

总之,要在绿色农业理论体系下实现新技术的推广,就必须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从而加强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促使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郭雅楠.在绿色农业理论体系下推广农业技术[J].新财经(理论版),2010,(11):28,30.

[2]庄春.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6.

[3]李星.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6.

[4]曹玉华.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和指标体系[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3,10(4):33-35.

[5]刘贵,王晓光,冯福忠等.发展绿色农业的意义与途径[J].现代农业,2010.

上一篇:广告基础培训范文 下一篇:建筑科技创新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