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形态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31 17:10:32

产品的形态设计

产品的形态设计篇1

【关键词】小家电产品 形态仿生设计 设计方法

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设计关怀的世界里,享有更多的舒适与便捷。只满足于单一功能的产品设计不再是人们的唯一选择,而外观清新简洁、自然纯朴、重视情趣的产品设计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人们越来越重视视觉与心理感受上的满足,消费的主流趋势已由实用消费转向感性消费。形态仿生设计恰恰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使产品既能满足使用需求,还可以让人通过视觉感受获得某种心理愉悦。

一、小家电产品的设计现状

近年来由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行为习惯的改变,家庭购买小家电的频率和数量逐渐增多,使得小家电的发展极为迅速。小家电产品是指相对于大型家电产品(如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等)而言,以电能驱动,使用起来方便灵活,可以轻易移动位置,能为日常生活服务,与使用者关系密切的小型家用电器产品。小家电产品的种类繁多,如厨房电器、生活电器、个人健康护理电器等,基本以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求为主。然而现在消费者除了关注小家电产品的功能性之外,更注重小家电产品外型所带来的视觉愉悦感。

就市场调查来看,国内民用小家电产品设计无论是在类型、功能,还是外观设计方面都呈现多元化趋势,而且在质量上与国外品牌不分上下。丰富多样的小家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快捷和便利,人们开始关注产品的情趣化和个性化,形态仿生设计就是人性化设计的一种体现。情趣化和个性化可以提升家电产品为人们服务的品质,满足人们对产品使用舒适度的需求,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在减轻人们家务劳动的同时,通过改变单一的物质功能体验而带来一定的情趣体验。

二、小家电形态仿生设计方法

道家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贯穿道家思想的“道”说的就是师法天地,师法自然,师法万物。①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和优胜劣汰,大自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造型设计语言和造型法则。人们生活在钢筋水泥铸造的城市中,与自然的隔阂越来越深,人们渴望与自然亲近,形态仿生设计可以迎合人们这种渴望与自然亲近的需求。

形态仿生设计是产品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方法,是仿生设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如何通过相应的艺术处理手段,将自然界物质的外部形态及其象征寓意与人的思维理念相结合,融合产品本身的实用功能、使用环境及产品的特有语义,对自然形态进行概括和提炼,再应用到产品的外观造型上,产生独特的设计效果。仿生形态设计将给小家电产品带来新的市场活力。形态仿生设计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具象形态仿生设计

具象形态仿生设计是自然界生物形态的直接再现,根据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造型、色彩及图案进行造型设计,并力求最真实地再现和描绘自然界中动物或植物的形象,反映出设计师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情寄托。②如三星YP-S2型MP3的造型灵感来源于鹅卵石,设计师将鹅卵石光滑圆润的外观融入设计中,让用户感受到这款产品经得起时间考验,如鹅卵石般抗震防摔,是自然与创意的完美结合。这种设计为使用方式增添了一份情趣,让生活更贴近于自然。

(二)抽象形态仿生设计

抽象形态仿生设计是指运用相应的设计手法对自然界的生物原形中的局部形态特征进行抽取、提炼和概括,突出占绝对优势的形态结构并加以深入。由于产品的形态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原仿生设计的形态导致人们看不出所模仿的自然原型。因此,在模仿自然对象的形态时要考虑捕捉其运动中的特征,尤其是动物某一瞬间最具代表性的姿态。抽象形态仿生设计基本不同于自然形态,往往给人带来某种想象和联想,它追求的是形象气韵的生动,而不仅是外形的相似。

(三)意象形态仿生设计

意象形态的仿生是形态仿生的高级阶段,需要设计者发现自然原型与产品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既要有物理几何形态上的仿生,还要有符号意义上的隐喻和象征,要让产品在阐述造型的时候表达出本身的神韵,达到以形传神的高境界。通过隐喻的形式,将亲近自然的人文思想带入小家电的形态设计中,让小家电的形态不仅限于功能,而是功能的延伸,能表达人们的情感诉求。意象形态仿生设计主观性较强,由于设计师对事物的感知方式及社会阅历不同,在产品的设计中加入设计师的个人特色,可以使产品更加具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感性魅力。

大自然为产品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形态素材。德国设计大师路易吉・克拉尼曾说:“设计的基础应来自诞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现的真理之中。”③在自然形态向产品演变的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师在自身丰富的生活经历的基础上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形态的本质,使得设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物质上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在精神上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同时,小家电设计需要不断地开拓创新,寻求新的发展。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把握设计者所要表达意图的方方面面,阐述形态的多样性,拓展形象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创新没有固定的方式方法可循,只有通过设计师对生活的耐心观察和真实感受才可以实现。

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工业化的加深,人们对产品形态的需求逐渐增多。形态仿生设计作为解决人们生产生活与自然界矛盾的一种途径,已经被设计师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形态仿生设计不仅是简单的造型模仿,重在“神似”,更需要从大自然的宏观角度去把握设计要素。在小家电产品的设计中运用形态仿生设计,不仅可以使小家电产品的造型结构轻巧、功能齐全,还能赋予产品生命感,符合“设计源于自然”的设计理念,增加产品的人文气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顺应现代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注释:

①薄其芳.形态仿生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9:4.

②刘伟.灯具的仿生设计研究[D].山东大学,2009:27.

③杜杰,杜玉.产品形态仿生设计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0):146.

产品的形态设计篇2

【关键词】折纸 产品设计 创意性 审美性 体验性 情感性

引言

我们生活在被物质充满的世界,不知何时开始我们遗忘了发现物品,拥有物品的惊喜和愉悦。我想人本主义富于生命力的精神,永远是我们产品设计中追求的最根本的东西,因此剔除好像和不得不可,笔者希望通过折纸这种简洁的线条来重新赋予产品以新的生命,来演绎人与人、人与物甚至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1 折纸产品设计思考

1.1 视觉审美性

(1)折纸造型的视觉特征。折纸是在自然基础之上进行的概括、提炼与加工,通过折线长短以及折面凹凸曲折的处理,形成具有牵引力的视觉变化。它用抽象的语言在似与不似之间,借助几何单体尺度和角度的变化,通过富有韵律的骨骼结构,形成重复、近似、渐变的构成形式,融合了物理学和视觉美学,体现了设计的纯美性(见图1)。

毕加索抽象的牛骨骼跟折纸艺术中的折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牛骨骼是构成牛自身的机理性要素,是艺术家超越牛的表层对牛结构的深层把握。其实任何一种自然物象都是有结构的,它的结构具有整体性、支撑性的特征,只是我们还没有像艺术家一样去发现这些根本而已。而折纸艺术恰恰是把这些根本的东西概括呈现出来,让我们发现其中蕴含的力量美,发现产品的精神格调。

(2)折纸的隐形线条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将折纸作为一种设计手段,把整个产品形态的平面按照折纸的线性方式布局,你就会发现,产品呈现出简洁、理性、犀利的几何美。因为以往构成产品的面积相对较大,这样的纯平面往往会让人感觉空旷无力。而融入一些线条后,二维的平面拥有了三维一样的起伏跳跃感,随着线条的流动、形体的高低、光影的明暗等因素的叠加,更能体现造型的清晰、刚毅,透露出作品坚定硬朗的风格。而这种静中见动的设计手法,也更符合人类的心理需求。

面说明形态,而线说明距离、走势,是“活性”的存在。在造型设计中,线比面有更强的心理效果,打动人的设计常常出其不意。应用折纸语言所呈现的凹凸曲折的隐形线,是一种饱含诱惑力的可变元素,在设计中意味深长。它在已经是立体状态下的产品世界里进行二次立体的效果的创造,形成一种新鲜的造型语言,于不知不觉中让我们感受到线的强大生命力。这种折线的运用,不像在建筑、服装设计中表现得那么强烈,而是更多体现在对产品细节的关照,还有对产品工艺、材料等多方面的思考。

1.2 结构的合理性

(1)结构的强度。其实结构是用来支撑物体或承受重量的一种构成形式。一款成功的产品应该具有鲜明而利落的结构,且这种结构要为人类提供方便、舒适、安全的生活方式。结构可以提升产品的强度,如一张白纸,抗击外力的强度很弱,如果把它折叠起来,强度随即得到提升,而且随着折叠方法和角度的不同,它所能承载的重量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因此通过折纸的训练,我们可以更好地考量结构的强度与耐受力。尝试用一个合适的结构来表达主题,传递设计的理念,可以不断优化我们的产品设计。在这里笔者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所说的这种结构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由一张白纸折叠而成的一个纸盒,而是类似建筑那种有支撑、有平衡感、空间感和透视感的的框架结构,它会使产品呈现出更多的力量美。

(2)结构的可变性。折纸能在二维与三维空间互换,这种灵活性、多变性有助于我们思考空间的有效利用问题,解决我们在有限的空间内,根据不同时间段内功能要求随时进行形式和布局的转换。

例如加州设计师Yumi Yoshida设计了这款折纸沙发(见图2),它由面积不同的各种几何图形组成,通过折叠形成多层面的视觉效果,这种无结构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固定结构模式,抛弃了以往各种款式或部件的简单组合,糅合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结构的创作手法,以全新的结构塑造出新的造型。使用者可以参与产品折叠与组合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者会真正感受到自我实现的快乐。同时要强调的一点是,在应用折纸结构时,一定要基于对人体各关节的尺度和动作的把握,尽量与人体尺寸和使用舒适方面的要求相匹配。

1.3 情感的体验性

设计本质就是给人类及所有的生灵,带去真诚、友善、美好……总之营造出一个人类、生灵及自然之间平衡而和谐的生存环境,不断促进人类生活方式的改良,优化人们的生活空间,进而将人们的生活状态带入更加合理完善的境地。

一件好的设计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它的视觉冲击力,而且设计应被赋予更多的意象美,这样才能拉近人与产品之间的距离,才能使产品更自然地融入我们的生活。折纸蕴含着生命力,其有机的造型尤其感性,能传达出情感和暖意。而且折纸造型能意图明确地将设计师的潜意识呈现出来,考虑认知背景中包含的所有信息,比如:背景、前景、具体对象、对象之间的关系、这些对象所组成的部件、它们的次序等。

结语

折纸传达的灵性以及真实性是一种诉诸于人类心灵的创造方式,手与纸的精妙感触,诉诸人类情感体验。折纸形态的完美呈现,可以体现多层信息是如何影响设计的,以及设计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更大的世界的。能考虑到这些信息对未来有持续影响的方法就是更综合、更持续的模式,它可以让设计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丘斌.设计设计.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5.

[2]摩尔.亨利摩尔艺术全集,金城出版社,2011.9.

[3]余志强.美术:形体・空间――兼谈当前的雕塑创作.1987年第6期.

[4]米珊.民间河灯折纸艺术特征解析.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4.

[5]蔡阳勇.从折纸艺术解读折纸服装设计.装饰,2009.12.

产品的形态设计篇3

关键词:产品形态设计;CAID;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95-02

为了让高校的工业设计毕业生能更好地与社会乃至消费者对接,各类高职院校先后开设了产品形态设计的相关设计课程。以CAI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作为切入点,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融入实践环节,形成“理论+图例+实践”的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提高学生就业率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学生在学习产品形态设计课程中的问题

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的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二十多年,总体看来,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已经往前迈进了一大步,也逐步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教育体系的差距,已趋向比较成熟的专业体系。然而,若对现有的专业体系进行详细分析,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的效果低下,实践能力不强等。

(一)单纯的理论学习,让学生“过目‘就’忘”,枯燥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单一的理论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依旧使用传统的“授受”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高职院校的学生虽早已步入法律意义上的成年阶段,但其叛逆期还没有完全度过,传统的“授受”方式,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心理。

(二)学生的创意思维不能很好地通过产品的效果图表达出来。学生的创意表达主要是通过效果图来呈现,一个好的创意表达,必须是一个简洁的、具有美感的表达。在现有的学习教材中,多少会有些章节是介绍物体的形变过程,但是,单纯的图片演示,无法让学生切身领会物体空间的塑造效果,更不能让学生深刻掌握形体演变的要点,以至于学生在实践中无法很好地利用形态表达创意。

(三)学生在理论上的学习与社会的设计生产存在脱节。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只是简单地理解到了产品的美感,而对产品内部的实际结构一无所知,在产品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方面没有对学生作出积极的指导。

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是教学程序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学效率与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质量。当前,针对产品形态设计这一理论课程,国内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采用讲授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对其他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无法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

(二)教学的内容与社会的需要产生明显的对接差距。产品形态设计这门课程主要是介绍产品的造型塑造过程,而实际上,学生对形体的相关演变缺乏连贯性的感受与认知,无法参与或模拟体验,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前人的经验上,得不到真正消化并启发创造的成效。而真正消化并创造恰恰正是社会设计生产要求设计类毕业生所拥有的必需技能,并且是决定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否立刻从事专业工作的关键之一。

三、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与CAID的引入

(一)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1.授课方式的改变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产品形态设计课程主要是采用单一的理论教学方式,所以一般的设计类教师都能教授该门课程。但是单一、“漫长”的理论学习,使学生“麻木”面对,不仅让学生无法掌握基本知识,更容易滋生厌学情绪。因而,在讲授该门课程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特点,除了要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外,还需要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2.课时的合理分配

在国内的高职院校中,产品形态设计课程一般设置45-56理论课时,这是一种普遍的高职院校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方式。在课程中结合计算机辅助模块,即“理论课程25-30课时+计算机演示20-26课时”,这种模式除了保证有足够的基本的理论学习课时外,还能让学生在同步的计算机辅助练习中,直接领悟课程的知识要点。

3.课程对接课题的补充

产品形态设计课程是一门介绍产品造型塑造的基本课程,而课程的最终表达是效果图。也就是说,该课程是后续课题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宜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讲解,尤其是学生比较缺乏的产品造型内部结构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和生产成型的工艺、成型成本等。

(二)CAID的引入与课程的结合

CAID:Computer Aided Industrial Desgin(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是模拟工业造型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直观、准确的特点,具有可以把创意视觉化和表现产品在批量化生产前的三维造型的特点。

与常规的教学方式相比,借助CAID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高效性,在演示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演示的效率;

2.标准化,在演示的过程中,能始终保持同一模型和同一角度的演示;

3.详细的演示过程,能让学生通过演示软件,一步一步地了解到形态的变形;

4.可逆性强,在演示过程中,可以对任何一个步骤进行修改和重复;

5.可实现多角度观察,在CAID的三维软件里,可提供三维观察工具;

6.多样性的显示方式,在CAID的三维软件里,可提供三维模型的线框、着色和渲染等显示方式;

7.灵活性强,在CAID的三维软件中,默认提供了三个平面视图和一个三维视图,但是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自由调节或切换视图的数量和大小等内容。

在产品形态设计课程中引入CAID,可以有效解决目前课程开设所遇到的问题,并带来课程体系的良性改革:

1.促进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在课程中引入CAID授课方式后,就会对授课教师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机辅助能力有一定程度上的要求,也就是说,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不适宜选用缺乏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和理论知识的设计类教师,而是更倾向于选用具备一定教学经验和熟悉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设计类教师,以保证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和成效性,所以在无形中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提升。

2.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课程中结合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模块,便于学生在学习造型的演变过程中,除了从书本上间接领会造型能力外,还能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获得直接的造型塑造能力,一方面学会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获得了造型塑造技巧,培养了自身的创造力。

3.促进课程体系的良性改革。CAID是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理念的最终表达,大学里的所有设计课程都是CAID的基础,是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总结。在课程中引入CAID,不仅能够缓解单一理论课的枯燥、纯实践课中理论知识的缺乏,还能使前期的课程和后续的课程形成良好的对接,能为课程的对接课题作出补充,促进设计类课程的良性循环和改革。

四、结论

将CAID引入到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注入新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工业设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能进一步缓解现有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促进课程体系改革的良性循环。在高等教育中,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改革并完善当下的设计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且具有更高对接频率的设计类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巫建.搞好工业设计专业的形态学教学[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4,(3):55-58.

[2]戴维·迈尔斯.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产品的形态设计篇4

关键词:具象形态抽象简化;产品形态;创新;设计方法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241

0 引言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划分为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为产品创新设计指明了方向。任何一款产品若要深入人心,必要区分清楚人们生理及心理需求。只有满足了人性深处的需求,才能让产品植入用户的灵魂深处。产品的形态是产品与消费者最直观的体现,形态创新则为产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1 产品形态设计与人们需求分析

形态是一切造型艺术及设计借以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以及满足人们视觉评价、使用需要的重要媒介之一。在进行产品形态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形态本身形状、尺寸、比例、装饰等要素,更要考虑人们的心理感受,让人从产品形态中读出记忆中所熟悉、喜爱的信息,从而使形态具有吸引力、亲和力,能唤起人们心理上的情感的共鸣。

产品形态设计与生理需求分析。美国芝加哥学派是功能主义思想的主要传播者,其中坚人物路易斯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人们的生理需求主要体现在满足生存和生活的吃穿住用行等日常基础所需。产品形态设计需以人机工程学为依据对产品形态进行尺寸设计,满足人们的生理尺度要求,使人们使用产品时感到合理性、安全可靠和舒适。

2 具象形态抽象简化产品形态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为满足人们的生理尺度要求和安全、互动、被尊重和满足的心理需求,产品形态设计时,不能只是对外观设计或对产品进行美化,更要注重形态在认知上、寓意上和象征性上的吸引力。而具象形态是人们可以直接知觉的,看得见也摸得着的,人们赋予了具象形态各种寓意和象征意义,如鸽子代表和平、牡丹代表富贵等。具象形态是具象形态抽象简化产品形态创新设计方法的创意源泉。

2.1 具象形态抽象简化设计要素

具象形态抽象简化设计方法主要包含具象形态提取、抽象简化、形态分割组合、美学法则等要素。具象形态提取主要包含对自然形态、人为形态的提取,根据产品理念定位,通过联想法合理选择适合设计主题的具象形态;抽象简化设计要求对具象形态取精华去糟粕,保留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形态,再运用几何图形对其进行简化;形态分割组合设计要求在简化的图形基础上,根据产品的功能需求对图形进行分割组合,完善和细化图形使其成为系统的产品形态;美学法则要求设计师一定要遵循统一与变化、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的法则,合理开展产品形态的创新设计工作。

2.2 具象形态抽象简化设计程序

具象形态抽象简化设计方法主要包含以下程序:(1)产品设计主题与具象形态分析:根据项目来源的设计要求及现有产品的调研情况,确定产品需传达的主题信息。根据主题分析具象形态中满足主题需求的形态,调研分析这些形态的特点,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对形态进行设计定位。(2)确定设计原型,提取形态特征:根据调研分析结果,选择一个具象形态作为设计原型,并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形态特征。(3)简化、细化形态:以美学法则为依据,运用点、线、几何图形对特征形态进行简化,运用分割组合法对形态进行细化,最终得到创新形态。

(4)形态评析:运用形态设计定位检验最终形态是否满足定位要求。

3 具象形态抽象简化产品形态设计方法实践

笔者经过8年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具象形态抽象简化设计方法已得到了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肯定,学生通过设计实践获得了工业设计学科竞赛一等奖等100多个奖项。下面以移动电源产品造型设计为例对方法进行展示。

(1)具象形态分析与选择。移动电源产品是一个自身带电的装置,大自然中自身带电的动物有电鳐、电鲶和电鳗等鱼类,带电植物有蜡烛树、醉草、水笛荷等,这些具象形态都符合移动电源的功能属性。从现有产品的形态分析看,目前的移动电源形态趋势呈板行、条形发展。经对比分析,可提取电鳐作为设计原型。

(2)特征形态提取及简化。电鳐整体圆润可爱,体柔软,皮肤光滑,头与胸鳍形成圆或近于圆形的体盘。发电器一对,由变态的肌肉组织构成,位于体盘内,头部两侧能发电,腹部像一张可爱的笑脸。根据以上特征,运用具象形态抽象简化设计方法将其简化如图1所示。

4 创新形态评析

从图1可以看出,通过具象形态抽象简化设计方法的使用,可高效完成产品形态的创新设计。电鳐在人们的认知中除了自身可发光外,扁平、圆润可爱的身体、优美的尾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腹部的笑脸图形也给人们留下了惊喜。简化后的形态正面保留身体、尾巴的连体特征,将USB插口和充电插口设置在尾巴处,连接的数据线婉如电鳐的尾巴;背面保留电鳐的笑脸,给人留下欢乐和惊喜感。

5 结语

形态是造型艺术及设计借以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以及满足人们视觉评价、使用需要的重要媒介之一。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已不再仅仅追求物质的需求,精神需求逐渐增多。对产品形态进行创新设计,是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是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韩春明.工业产品造型设计[S].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02.

产品的形态设计篇5

产品形态作为传递产品信息的第一要素,它能使产品内在的质、组织、结构、内涵等本质因素上升为外在表象因素,并通过视觉而使人产生一种生理和心理过程。与感觉、构成、结构、材质、色彩、空间、功能等密切相联系的“形”是产品的物质形体,对于产品造型指产品的外形;“态”则指产品可感觉的外观情状和神态,也可理解为产品外观的表情因素。

对于设计师而言,其设计思想最终将以实体形式呈现,即通过创意视觉化,用草图、示意图、结构模型及产品实物形式加以表现,达到其再现设计意图的目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工业设计是作为艺术造型设计而存在和被感知的一种“形式赋予”的活动。形的建构是美的建构,而产品形态设计又受到工程结构、材料、生产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当代工业设计师只有在更高层次上对科学技术和艺术整合,才能创造出可变而多样化的产品或创意。工业设计师通常利用特有的造型语言进行产品形态设计,并借助产品的特定形态向外界传达自己的思想与理念。设计师只有准确地把握形和态的关系,才能求得情感上的广泛认同。

产品形态的基本要素

现代产品一般给人传递二种信息,一种是知识即理性信息,如通常提到的产品的功能、材料、工艺等,是产品存在的基础;另一种是感性信息,如产品的造型、色彩、使用方式等,其更多地与产品的形态生成有关。从技术美学的角度来看,好的工业设计应该首先给用户带来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产品造型设计正是以此为基础而展开,融合了技术、材料、工艺等成就了一种系统的和谐美。产品造型设计不同于纯造型艺术。纯造型艺术追求纯感性美,可以是自然存在的,也可以由艺术家的灵感产生。作为产品造型设计则必须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形成技术解决方案。可以说,产品造型设计需要用理性的逻辑思维来引导感性的形象思维,以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标准,不可能天马行空地任意发挥。产品形态美不再仅仅是一种视觉感受,它要体现在产品上和与用户的交互过程中,而不是有一个成果了事。产品造型设计是通过形、色、质三大元素给用户以美感影响的。

1、形――空间形态和造型艺术的结合

形是营造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通过产品的尺度、形状、比例及层次关系对心理体验的影响,让用户产生拥有感、成就感、亲切感,同时还应营造必要的环境氛围使人产生夸张、含蓄、趣味、愉悦、轻松、神秘等不同的心理情绪。例如,对称或矩形能显示空间严谨,有利于营造庄严、宁静、典雅、明快的气氛;圆和椭圆形能显示包容,有利于营造完满、活拨的气氛;用自由曲线创造动态造型,有利于营造热烈、自由、亲切的气氛。特别是自由曲线对人更有吸引力,它的自由度强,更自然、也更具生活气息,创造出的空间富有节奏、韵律和美感。流畅的曲线既柔中带刚,又能做到有放有收、有张有弛,完全可以满足现代设计所追求的简洁和韵律感。曲线造型所产生的活泼效果使人更容易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激发观赏者产生共鸣。利用残缺、变异等造型手段便于营造时代、前卫的主题。残缺属于不完整的美,残缺形态组合会产生神奇的效果,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前卫艺术感。造型艺术能够表现引人投入的空间情态,如体量的变化、材质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形态的夸张或关联等,都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产品只有借助其所有外部形态特征,才能成为人们的使用对象和认知对象,发挥自身的功能。

通过产品形态体现一定的指示性特征,暗示人们该产品的使用方式、操作方式。通过造型形态相似性如裁纸刀的进退刀按钮设计为大拇指的负形并设计有凸筋,不仅便于刀片的进退操作暗示它的使用方式,许多水果刀或切菜刀也设计为负形以指示手握的位置。通过造型的因果联系如旋钮的造型采用周边侧面凹凸纹槽的多少、粗细这种视觉形态,以传达出旋钮是精细的微调还是大旋量的粗调;容器利用开口的大小来暗示所盛放东西的贵重与否、用量多少和保存时间长度等。

通过产品形态特征还能表现出产品的象征性,主要体现在产品本身的档次、性质和趣味性等方面。通过形态语言体现出产品的技术特征、产品功能和内在品质,包括零件之间的过渡、表面肌理、色彩搭配等方面的关系处理,体现产品的优异品质、精湛工艺。通过形态语言把握好产品的档次象征,体现某一产品的等级和与众不同,往往通过产品标志、常用的局部典型造型或色彩手法、材料甚至价格等来体现,如标志“Braun”象征剃须刀无与伦比的档次,象征物主的富有及地位但仅作为计时用的金表等。通过产品形态语言也能体现产品的安全象征,在电器类、机械类及手工工具类产品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在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著名品牌、浑然饱满、整体形态、工艺精细、色泽沉稳都会给人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合理的尺寸、避免无意触动的按钮开关设计等会给人生理上的安全感。

2、色——情感与文化的象征

色作为产品的色彩外观,不仅具备审美性和装饰性,而且还具备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作为视觉审美的核心,色彩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和情绪状态。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最强烈、最直接,印象也最深刻,产品的色彩来自于色彩对人的视觉感受和生理刺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丰富的经验联想和生理联想,从而产生复杂的心理反映。产品设计中的色彩,包括色相明度、纯度,以及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的影响。色彩对室内空间意境的形成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服从于产品的主题,使产品更具生命力。色彩给人的感受是强烈的,不同的色彩及组合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红色热烈、蓝色宁静、紫色神秘、白色单纯、黑色凝重、灰色质朴,表达出不同的情绪成为不同的象征。产品设计中的色彩暗示人们的使用方式和提醒人们的注意,如传统照相机大多以黑色为外壳表面,显示其不透光性,同时提醒人们注意避光,并给人以专业的精密严谨感,而现代数码相机则以银色、灰色以及更多鲜明的色彩系列作为产品的色彩呈现。色彩设计应依据产品表达的主题,体现其诉求。而对色彩的感受还受到所处时代、社会、文化、地区及生活方式、习俗的影响,反映着追求时代潮流的倾向。

3、质——材料质感和肌理的传递

人对材质的知觉心理过程是不可否认的,而质感本身又是一种艺术形式。如果产品的空间形态是感人的,那么利用良好的材质与色彩可以使产品设计以最简约的方式充满艺术性。材料的质感肌理是通过表面特征给人以视觉和触觉感受以及心理联想及象征意义。产品形态中的肌理因素能够暗示使用方式或起警示作用。人们早就发现手指尖上的指纹使把手的接触面变成了细线状的突起物,从而提高了手的敏感度并增加了把持物体的摩擦力,这使产品尤其是手工工具的把手获得有效的利用并作为手指用力和把持处的暗示。通过选择合适的造型材料来增加感性、浪漫成分,使产品与人的互动性更强。在选择材料时不仅用材料的强度、耐磨性等物理量来作评定,而且考虑材料与人的情感关系远近作为重要评价尺度。不同的质感肌理能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玻璃、钢材可以表达产品的科技气息,木材、竹材可以表达自然、古朴、人情意味等。材料质感和肌理的性能特征将直接影响到材料用于所制产品后最终的视觉效果。工业设计师应当熟悉不同材料的性能特征,对材质、肌理与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关系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科学合理地加以选用,以符合产品设计的需要。

优良的产品形态设计,总是通过形、色、质三方面的相互交融而提升到意境层面,以体现并折射出隐藏在物质形态表象后面的产品精神。这种精神通过用户的联想与想象而得以传递,在人和产品的互动过程中满足用户潜意识的渴望,实现产品的情感价值。

形态观塑造的必要性

设计意味着创新,这决定了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设计及其形态,不然所设计的产品就会丧失生命力。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往往也通过产品形态所表达出的某种信息来判断和衡量是否与其内心所希望的一致,从而最终做出购买的决策。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的设计语言,时代在发展决定着设计师应不断地培植新型形态观,成为引领消费的先行者。以苹果公司所产个人电脑的设计为例,G3时代,人们看到的是多彩、透明、绚丽的外观,体现活泼的气氛、给人时尚的感受;在G4时代,呈现的是半透明、银灰色的外观,每个细节都体现着科技时尚。两下相比,人们会觉得G3电脑已不属于当前时代,因为它在视觉上已体现不出当前时代的气息,缺乏属于当前时代的设计语言;G4电脑则体现出理性、前卫,引领时尚潮流。关注NOKIA手机造型的趋势与走向,可以发现其产品造型在保留本产品品牌形象DNA的同时增添了几分时尚与动感的色彩,这些在以前的系列产品中是很难见到的,因为用户现在需要这种时尚元素与之共舞。

从苹果和NOKIA的例子可以看出工业设计师的形态观是社会生活文化时尚的缩影,需要这种积极向上的形态观,走在时尚前面。

形态观的塑造历程

1、领悟生活的真谛

工业设计要以用户为中心,为人与技术之间的沟通而提供解决方案,让理性的技术获得一种感性的表达。而这是建立在设计师对生活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源于生活体验和对事物的深刻洞察力。因此,设计师应该做生活的先行者。

三菱汽车设计部经理布雷一向以提供触动人心、尽情享受人生、充满情感与灵性的汽车为其设计理念。他认为上流的时尚并非源自上流社会,而是源自街头普通人群,设计师应当从各种艺术中吸取设计灵感。他为三菱打造了全新的汽车设计概念——3P精神Precision、Performance、Passion(完美精确、极至表现、富于热情)。每一辆三菱车的设计都体现这种精神,我们能感受到这种3P精神是领悟了生活的真谛,是对生活的一种完美追求。

书籍、电影、图片、电视、网络等传递的各种信息,正悄悄地改变着整个世界,当我们观看一场电影、一场球赛,当聆听音乐或轻盈漫步时,都可能获得体验,正是这些体验会激发创意灵感。作为工业设计师,最重要的就是对这些体验加以理解和升华,以感性赋予产品使其造型充满人文关怀。

2、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新生文化的创造

文化是工业设计的核心所在。工业设计是其民族文化的形象写照。工业设计在反映民族文化的同时又创造着新生文化。在设计史上出现的各种设计风格,都是在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生文化之下诞生的。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一反中世纪刻板的风格,追求富有人情味的曲线和优美的层次。17世纪中期以后,欧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巴洛克和洛可可等浪漫主义的设计风格。接下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大工业生产,促进了技术革新和各种新思潮新思想的出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各种风格流派等设计都因为新技术的运用、新产品的出现、新思想的传播,形成了新的文化主流。正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生文化,使设计师产生了新鲜的灵感,时尚、前卫的设计便由此诞生。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不仅拥有优秀的造型艺术累积,也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开发现代文化和现代设计的巨大资源和宝贵财富。作为工业设计师要真正理解和消化我们的传统艺术,追根寻源,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融入到我们的产品设计之中。在重新整合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形态艺术元素,以创造出更具民族精神和美感的优秀设计来。一件产品要更贴切反映时代或引领时尚,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原点,清晰了解其来龙去脉,并预测其趋势走向。空间意境、时代气息、科学技术、哲学历史、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都为造型设计提供源泉,用这种观念去思考设计产品的形态,定会给用户带来意外的惊喜。

3、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

科学技术进步加速了文化的发展与沟通。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与融合需要设计师具备开放的设计观。在我们民族原有的生活方式与外来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对立、交流与整合过程当中,工业设计师应当在吸取和借鉴中走向现代化,并最终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新型产品形态观和设计观。本土的环境氛围和历史文化是设计师思考的一部分,同时也要开放,尝试用国际现代设计语言表达我们的感受、美学意识及文化背景。文化以经济为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外来文化的冲击会越来越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抛弃我们的文化去模仿西方的设计思想,只有植根于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又不断吸收当代先进的设计思想、理念,才能真正提升本土的工业设计水平,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结语

在人类发展的早期我们的祖先便尝试打制石器的“减法”造型和冶陶的“加法”造型。人类对形的认识和形的塑造(即造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仔细审视这一过程,不难发现的造物活动实际上就是造型活动,而这种活动正是建立在对形的感受和认识基础之上。大自然是最杰出的设计师,自然形态作为设计造型的优秀摹本是经过千万年的缓慢进化而来,人造形态的变化则越来越快,可谓是日新月异。在设计的过程中,人们一面创造着众多现实形态,另一面又参照着自然形态,在表现、摹仿、整合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态。如何创造和设计出使人感到美好和愉悦的形态,对于设计师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形态问题,从本质上讲,要为人类创造新的生活和培养人类对形态新的感知方式。

工业设计师形态观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同时又是一个滚动发展的过程。它应该与时俱进,又同本土文化一脉相承,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在反映设计文化的同时,推动着设计文化的创新,在互动过程中形成默契。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在不断的进步中展开和提升,新的设计形态观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和人文艺术的发展而更新。未来的工业设计师必须从新的观念出发,从科技、功能、材料到美学形式和价值,关注产品的所有方面。新时代、新技术和新的社会要求,日益扩大着与设计师之间的距离,社会物质财富丰厚,科技高度发达,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高涨,要求工业设计师学会尊重人的个性化需求、审美和价值观,并且重视传统给予人的影响和力量,建立辨证的科学形态观,以符合新时代要求又具有中国特色,促进社会可持续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邵龙赵小龙,走近人性化设计空间[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

[2]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3]巫建,搞好工业设计专业的形态学教学[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4.12

产品的形态设计篇6

[关键词]形态设计 设计美学 操作行为 课程设计

一、形态设计课程的训练目的

产品形态是使用者的使用媒介,是与外界交流的工具。它是产品的内在材质、结构、内涵等因素的外在表象,并通过视觉、触觉甚至嗅觉的形式传达给使用者生理及心理反映的过程,也是使用者建立产品价值评价体系的起点。

工业设计是作为艺术造型设计而存在和被感知的一种“形式赋予”的活动。工业设计师通常利用特有的造型语言进行产品设计,并借助产品的特定形态向外界传达自己的思想,产品是消费者完成某一特定功能的媒介;是与设计师设计思想、文化价值交流的纽带。因此,对于形态设计这门课如何设置,以及不同的训练目的和训练方法已经成为教师在所有课程中所不能忽视的内容。

二、形态设计课程的基本现状

目前,我国的工业设计基础教学中有关形态设计的课程内容较前些年相比,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从一开始无经验基础上的照搬照抄三大构成体系,到包豪斯实践教学的经验汲取,再到德国斯图加特设计学院的综合造型基础课程的全面推广,有关形态设计的课程设置及内容改进,可以说是一个极大的飞跃。很多院校在开设形态设计这门课程时,也都有了自已的学院背景及特长特色,由于呈现出的多样化特点,也使得我们必须在现有课程内容设置的基础上,进行细分其设置内容及其训练目的,取长补短,确保这门课程在较短的时间安排内获得较科学的安排。以下是在研究和选取国内外有关形态设计这门课程的一些学校的典型案例后,以训练方向的不同进行的分类,相信会对今后的形态设计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启发。

三、形态设计课程的几个训练方向及课程设置

1.形态设计与设计美学

课程题目:平面视图的立体化

训练目的:平面向立体的转换,着重训练空间想象力、尺度的把握、比例关系及视觉美感。

课程设置:给出一个投影图,然后让学生用石膏或模型泥作出相对应的立体形态。

给定一个投影图,并确定其投影方向,则可以生成无数个完全不同的立体和空间形态。在图形学中,一般将看到的线画实线,被挡住的画虚线,这里不做区分,统一用一种线型表示,这样可以是还原后形态变化的方式更加丰富。立体形态不同于平面形态,平面图形有固定的轮廓,而立体形态则没有固定的轮廓,它是随着变化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实际上也是在认识观念的一次飞跃。

2.形态设计与设计语义

课程题目:调节按钮造型系列

训练方向:按照按、旋、拔三种不同设计语义,设计一组调节钮造型系列,要能在不需要说明书或其它指示符号的前提下,明确指示操作调节方式。

课程设置:通过这个训练,我们了解产品的形态以及它们本身通过形态传达给人的信息及情感。即用“形的语言”分别表示旋转、按下、提起这三种操作动作,而不需看说明书就能快速知道怎样进行正确的使用调节。具体训练要求:这三种调节钮的个性必须有统一的造型风格,即寓于共性之中;而个性的表达也必须清晰、简洁,逻辑性强。

3.形态设计与加工工艺

课程题目:国际象棋设计

训练方向:运用不同材料进行产品形态语义的系统化设计,在此基础上体会不同的加工工艺以及基本的实验室工具操作。

课程设置: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一套统一风格又不失象棋本来意义的新的象棋一套。造型语言表达“国际象棋”各种棋子的个性和走法;棋子要稳定,便于下棋;各个棋子的造型又要统一在一盘棋中;整体的造型概念还要有明确的依据、创意、故事。

除了研究造型语言的语义和形态的统一,还要保证棋子稳定、操作时的人机关系和功能目的以及下完棋后方便装盒与节省空间,还要根据棋子材料的性能、加工工艺进行合理的造型,尝试不同材质的加工工艺。

4.形态设计人机工学、操作行为

课程题目:石器设计

训练方向:人机尺度与产品形态之间的关系

课程设置:此训练主要介绍一种从复杂形态表面的整体性来设计的一种方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反复试验,学生从3D的立体模型运用视觉化的语言来创造出语义学上的形态变化,及把手与人手操作之间的关系。每个学生设计并建造一款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此训练着重展示人们如何使用石器这种工具,不同的形态与它自身要向人们阐述的产品功能以及石器形态与人之间产生的互动关系。

四、形态设计课程设置的一些建议

以上从不同的训练目的及课程组织上选取了现有的国内外形态设计课程的经典案例,可以说从训练的目的及训练方法上,这几个训练主题都是基于在短时间内对学生十分有针对性的训练课题。目前,国内有关形态设计的训练也越来越有特色,相信我们在些这基础上,应该设计出更多具有针对性的课题;另外,我们也应该尝试形态设计这种基础性课题与实际的专题训练相结合,以便学生在大学时期能够在不同的阶段不断深化对于产品形态设计的认识。

五、小结

产品形态是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的基础媒介,设计师和消费者之间没有直接沟通的渠道,符号的构建者和认知者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而是通过产品形态符号及其互动来完成产品任务、达成认知、共识甚至产生共鸣。一门好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产品形态设计课,应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系统、有的放矢的训练来达到对产品形态、设计语义、人机操作、材料与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认知,使得学生在大学的初期阶段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规避一些在大三、大四时期进行专题设计深化时所犯的一些基础性错误。

参考文献:

[1]陈炬.产品形态语义.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峰,吴丹,李飞.从构成走向产品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张学东.人机工学与设计.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4]刘国余.产品形态创意与表达.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产品的形态设计篇7

关键词:艺术设计;产品形态;创意;思维方式;形态训练;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J202文献标识码: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 Form Innovation and Model Training Patterns

YIN Zheng-zhou

产品设计是以围绕产品的形态的创意设计展开的,设计者的造型能力(包含对产品功能与使用的关系)取决于对造型形态审美秩序和规律的理解和判断,来自于对专业形态训练的磨练和经验积累。每个不同的专业方向具有不同的专业造型基础训练方式和思维的特点,该篇论文就是紧紧围绕产品设计的造型形态训练和思维方式作出些努力和探讨。

产品设计是一种创造新形态活动行为,它是一个创意的构想行为过程,伴随着具有创造的思维的活动。

所谓创意通常是指具有创造性的想象、意念、意象、构思、构想。设计的本质意义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造行为。创意的能力来源于人的思维方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感受与人的主观世界知觉发生的碰撞而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冲动。

作为产品设计中形态创意思维的产生依赖于创造性的富于联想思维模式的建立,在认识自然中融入人的知觉审美的创造,实现人类的造物活动。由此可见,在作为基础性的素描造型训练中不仅仅要提高对自然对象的模仿能力,对物象形态的形体与空间的客观性的观察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在对自然的观照中认识、体验、领悟,去寻找并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灵感。通过对造型语言的基础的过程性的训练而达到这种创意思维模式的构建和方法。

在产品设计空间造型的基础训练中,就要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通过对现实物象特有的形态内在结构与构造、材料、空间等特征,深入分析和理解以后,由理性思维推导的方式向感性思考,进一步引发和拓展学生在形态造型上的突破。发现和寻找创新的契合点与通道。创意的思维是人类具有的最有效生活手段,正是由于无数创造性的想法才创造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因此,设计的生命贵在创新。

创意与形态的内涵,不仅在于表面形态的变化和技法上的追求,更多地来自宽阔的知识面和个人的综合素质修养。

造型艺术中具有具象与抽象,是两种相对应的表现形式,认识具象与抽象在造型规律中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开阔学生创造思维的领域,丰富造型语言和艺术想象力,提高造型艺术的综合设计能力。

具象形态具有清晰地传达物象的特征的外在显现;抽象的形态提供了人进一步思考的空间,活跃了知觉的视觉思维。往往抽象的形态会刺激和引发创造欲的发生,运用点线面体的抽象图形与形态,含蓄理性的表达设计概念,不同的点、线、面、体形成各种不同的性格特征,抽象形象往往比具象形象更准确、生动,反映在大量的现代设计应用中。

现代设计是在实用和消费领域中按照审美规律来创造人类生存有着休戚相关的形态和空间,以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的学科,设计师首先是创造的问题,而不是再现的问题。

对物质世界抽象形态的认识和理解,体现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创造力本身就是一个认识和改变的过程。由此,作为21世纪现代教学的理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已渗入了新的科学技术,信息化的传播方式中,促使教育的结构也由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创造力的发挥途径。因此,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产品设计形态创意的核心,重在寻求观念的突破,需在产品造型的本质因素中寻找规律和方法。

依循对事物认识和理解,从具象客观再现到抽象形态创造,从客观物体的结构形态与空间到超越客体抽象新形态的构成,形成多视觉、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建立系统的整体的专业视觉思维方式。即具象―意象―抽象―创造的路径。

一、创意思维与创意形态

创意是关于具有创造性的意象、构想的创造活动,它具有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之上,但依赖于理性的认识过程。感性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是设计的原创的动力,因此,一切的创意活动往往都是围绕着感性的基点的有感而发,并通过理性的有效地控制而成功的完成新形态的创造。

思维是在感性作为基础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模式,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反映,它既可概括,又可具体。从思维的角度它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个方面,逻辑思维是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科学的概念、逻辑、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形象思维是通过实践由感性的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作为形象思维它的特殊的规律是不能离开具体的形象的,上述两种思维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形象思维是强调对形的认识和对新形的想象和塑造为主题内容的,形象思维也是艺术思维,艺术思维是以形象思维来实现的。

思维的形式通常有:概念、推理、判断、证明四个方面;思维的方法通常有:归纳、演绎、抽象、分析、综合等方面。那么创意思维是建立在感性认识为基础的理性认识程序模式,借以思维的形式和方法而获得的创意过程。创意的思维往往具有灵感思维的特性,它是在不知不觉之中突然迅速发生的特殊思维形式,可称为顿悟思维或直觉思维。

作为产品设计造型形态的创意思维实际上是将人的概念的创意转化成具体可视的新形态的过程,也是创意和表达的认识方式的问题。创意依据特定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到结果的显现,其核心是创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转化关系问题。创意能力是运用自己的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借以科学合理的思维方法进行加工和创造,产生新的思想、概念和知识的能力。而创意能力的提升的构成因素是以对人的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的训练与培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么产品设计形态的训练就是围绕这种能力的提升而展开的。

设计形态的表达是作为艺术实践活动过程重要的表现形式。产品设计造型形态的训练就是对形态构成的成因的分析和研究,来实现创意思维的形象体系,把自己的创意的概念、思想转化成可视的具体的外在的富有审美的新形态的产生,这是具有实践性设计表达能力的重要表现。这种表现能力是设计师综合素质能力的表现,是依据个人大量信息和知识的积累,以及对各种物质形态的认识和处理,积累来自于不断的新信息的补充,通过感知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客观现实世界的新信息的碰撞中凸显出来。

在视觉造型艺术中,人的感知力、记忆力和想象力是具有创造力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那么同样在产品设计造型基础练习走向产品形态创意的过程中就要加强对上述因素训练,从而提高设计水平的创造力。产品造型形态过程的训练,就是加强对形体处在空间的尺度、比例以及形态进行连续的、多次的分析认识,形成对感知力和记忆力的增强,成为长久的记忆积累和储藏。运用造型因素中的对比效应的变化规律,来增强感知和记忆的感觉力。像长与短,大与小,深与浅,软与硬,直与曲,方与圆等,均可通过对比物体与背景的关系而产生量的变化。在产品设计造型形态中掌握对比效应的控制关系,形体、空间、比例、色彩、材质等的表现要素都可在不同的对比中产生应用效果。

产品设计造型形态创意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认识问题的能力是关键,寻求有效的认识方式和方法,才能不断地寻找自己对造型的审美秩序和形式的酝酿,提高自己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产品设计造型的创意形态依据它的专业方向的划分,以及它的视觉的空间形式进行归纳和概括基本的类型,下面从形态分类开始探讨。

二、关于形态分类与认知

产品设计的造型的视觉空间形式是以立体视觉形式呈现的设计形态样式,它的主要特征是形体的凹凸为视觉形式,它是三维的立体的形态,其创意思维是形态与形态之间的连接与转换关于对形体的“量”的变数的认识。

形态总的来说,可以划分为现实形态和概念形态。前者是可感知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如产品实物、动植物、自然山水等,同时也称为具象形态;后者存在于人的观念之中,必须依据人的思维才能被感知,也称为抽象形态。由于概念形态是抽象的,非现实的,通常以形象化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示它,如几何图形、文字等。

现实形态按照其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形态与人为形态。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多种形态都是自然形态,它是一切艺术设计创造的形态来源。自然形态种类繁多,既有拥有生命力的有机形态,也有无生命力的无机形态。有机形态,植物、动物,体现出自然形态中旺盛的生命力的勃勃生机,这些形态生物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是呈现出自然天成的曲面或曲线,饱满而柔和的美,如人的骨骼、肌肉都充满了形态合理性与机能性。无机形态是自然界没有生命的物质的形态,如自然界的山川河流构成了充满变化的自然形态。

1.自然形态

为我们设计创造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像产品设计出现了大量的仿生设计,设计师对自然形态保持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是创造人造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2.人为形态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新形态见证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文明。反映在设计与制造中,人为形态形成取决于材料和工具两个方面的因素。材料构成形态的根本,工具则是塑造形态的手段,人类通过设计按自身美的规律进行功能与审美的创造活动,创造了大量的具有创意性和功能性的人造产品。设计师的创意设计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设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无处不在,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带来方便。

3.概念形态

概念形态分为几何形态和符号形态。几何形态为几何学上的形体,它是经过精确的定义和计算而做出的形体,具有简洁、庄重、理性特性。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他们构成了几何形态的基础,其他复杂的几何形态,都可以由这三者合成。在产品形态设计中经常运用几何形体的组合构成产品的形态,形成视觉上的造型语汇。圆形的完整与圆满;球体的饱满的象征具有动态;方形表现为庄重富有力度和体量感;三角形的稳定;曲面形态形体柔和而具有表现力等。

4.符号形态

我们仅从符号形态学范畴来讨论,符号形态学是对现实形态的一种抽象和概括。是一种表示成分与一种被表示成分之间的结合体。如标志就是一种符号形态,它使人联想着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

产品造型形态中关于体现产品的象征性,如何使用、环境提示等内容的形态都属于符号形态。

上述形态划分、类别、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之间存在联系的。像产品或建筑是人造形态,但更多的是以概念几何形态的形式实现的,所以现实形态和概念形态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作为设计者先从概念形态研究转化成现实形态的。

三、想象与构形

设计的创意有赖于特定的造型思路,它靠的就是在各种想象中找到联系,达到构思成形。

想象与构形,充满着创造的意味,具有了设计性质。想象是一种人的内心活动的表现,它的构成形式是心理的表达。想象的主体是凭借外在客观物象的认知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想象是对现实物象的实际存在的状态超越,利用视觉和心觉来观察事物,艺术家或设计师利用内在想象并根据这种物象对原有的现实物象的组织,对原有的常态,如形象概念,比例特征和空间秩序进行重组,获得新形态的演进,变化达到新颖视觉形态的创意,突破构成符合心象意识观念的客观、秩序、合理、具体、细致的描绘形式。你若滞留在物象的真实的原貌上,观察与构思的思路受限于自然的现象法则,那么就很难达到富于创意的拓展。

想象具有对现实寻求改变的心智和动机,它不仅能帮助人们理解世界,视觉的想象还能再现他们代表的那一事物的外观。想象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它对于不在场或现实不存在的事物的怀有的动机,情绪的转化、符号的形成、内在现实的建立。因此,它在创造力的发生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当一个人在作画的时候他会注视他所描绘的对象,运用描绘去再现他的对象,这依靠的是视觉。而当他画像时不再依赖借助意象了。可见意象的产生一是依赖于你曾见过的意象的原始形象;二是意象的作画,总能够观察现实事物,重新体验原来的知觉,去体验自己通过想象的画出来的意象,正如阿恩海姆指出任何创造过程都经历着:具象―意象―抽象演进过程。可见意象对创造的重要性。

视觉形象蕴含着潜在的图形的刺激,当我们对自然物象予以不同的形式需要关照时,从中会引起不同的视觉联想,并引感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创造物的生成。

1.分析与综合的练习

这里的想象与构形,是建立在自然物象的基础上,对物象形态中提炼出形式因素进而予以新形的构成表现,是对自然形态进行主观审美意识的判断,按照审美的规律进行构形,并从图中的形态结构发现新形中的内层的美感。

2.分解构成练习

在通常传统的造型基础教学模式中,以固定的视点与角度进行对物象的观察与分析,这种观察方式直接影响着我们全面认识物体的形态特征的感受。要全面的立体的认识和理解对象,必须要训练对物象的多方位观察的方法。现代立体主义专家毕加索,打破了对自然形态的组合,多视角的摄取物象片断,进行重新形体分析与剖析,达到全面新秩序和新构成的表现。如毕加索的自行车的车座和车把构成的公牛头的创举,预示着一个新的分解与重构的新造型观念的诞生。无疑,它给现代设计注入了一种新的视觉观念的思考。从而打破了固定视点对物象的观视方式,形体被想象发展了,而不是由视知觉法则的控制的对立物的再现,创造画面的对物象分解后的重新构成的表现。这对现代设计观念和观察方式引起了新的变革。对创新思维的想象与构形的训练增加新的内容。

四、视觉思维的形态创意

艺术设计活动离不开视觉思维,视觉思维是艺术设计的重要的形式特征。它要把概念的无形的、人们不能接近的或产生于幻觉之中的东西转化成可见和有形的东西,而这种功能的存在要求设计师需要有大量视觉思维的活动。

要想创造美、和谐、秩序和完美,视觉就必须有所选择和组织,要想使一种无形的东西成为可见,就必须要寻找和把握本质特征。把概念转化为形象需要思维,思维需要意象,意象中又包含着思维,凭借着意象作为媒介去显示形象的特征和性格。美的活动的创造是符合人心性的陈述或表达,人们之所以感到美,它是因为表达的内容和选择的表达方式之间达到心与形的同形性的对应的结果,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作为产品设计造型的终极的目标是在满足功能和结构的基础上研究形态组合的外部造型,它的本质在于形态与形态之间的衔接和转换,达到产品形态的创意设计。具有美感的产品形态的创意设计,来自于形与形体的敏锐地视觉的感知力和审美地判断力,是通过大量地视觉思维的训练和草图演示才能实现的。

在这里先从平面形态的认识开始,然后再去认识立体的规律。为了把握形态,可以从平面逐步走向立体的。从形态的发展、演变来看,一般地说,存在以下的递进关系:平面―半立体―立体―空间―场所。

下面以具体的实验性的形式探讨视觉思维中形态创意与构成的方法,进一步对设计思维的展开。

1、由平面到立体构思创意

平面的视点在形态创意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中,通常都是从平面图开始思考,展开设计活动的。如室内空间的功能划分也是从平面图的规划设计开始的,室内的空间就是由平、立面的围合而构成的;有的产品的外观的立面也是由平面构成的。因此,平面的视点在形态构思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平面上以推敲出精确的合理的平面形状的比例与尺度的关系,做到先平面后立体的思考路径。

1)三面立体的构思创意训练

就是从一个已有的基本几何体分别从三个视图进行造型,要求每个平面图形反映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而形态又互不影响,在做平面图形进行思考的同时必须要与立体形态的形体形成整体的又能够具有联系的空间立体造型。这就是锻炼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能力和立体空间想象思维的能力。

2)平面材料的立体化形态的训练

在现代设计中,材料决定工艺,工艺决定设计,由一个平面材料经过切割、加工直接演变成具有现成的家具立体形态。这是由平面材料的转变成立体化形态是一种重要的造型方法。有平面视图的立体化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在观察、思考立体形态时,一定要立体的和空间的想象去把握。立体形态不同于平面形态,平面轮廓有固定的轮廓,而立体形态没有固定的轮廓,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从平面到立体是思维方式的突破。

平面材料的立体化是一种重要的造型方法,很多复杂的立体形态是由平面材料建构起来的。从工程视图来看,有了三视图本身就严格规定了产品立体空间的造型与结构形态。

2、分割与重构的形态创意训练

所谓分割就是把一个整体或有联系的形态分成独立的几个部分;重构就是将几个独立的形态重新构建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分割与重构是一种互逆的关系。我们通过几何形体作为分割对象,几何形态在所有形态中最基本、最单纯的形态,以分割和重构的方式,可以创造出新的立体形态,达到分割和重构的效果。我们知道在平面的形态,我们可以分解还原到基本的点、线、面,那么对于立体的形态同样可以把它分解还原成点、线、面、体,把它们组成新的造型形态。下面是对一个正方体进行分割和重构的练习,产生了新的形态组合形式。这种训练给练习者构成新形态的刺激和思考,有利于空间立体思维和想象力的提高。

在产品造型形态当中,通过产品功能与内在结构的思考,很多形态生成的构思方案都是通过对形态的分割与重构方式来进行设计、加工生产出新的造型形态产品的。

造型的训练与思考方法,先在纸面上对立方体的草图进行分割与思考,然后借以做模型的造型方式为主体的练习方法,根据形态的形成过程来寻找新的形态。从思维的角度有二维和三维,三维形态直接的思考方式,更有利于新形态产生和发现新的构成因素,从中筛选出新的形态组合。对“形”的思考,是造型活动最为直接的方式,获得或产生新的形态。

3、形态的组合的训练

建立在分割和重构问题之后,我们再进一步探讨形态与形态之间的关系。所谓形态的组合就是把几个独立的形态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复杂的形态分析起来都是由简单的形态所构成的,把几个简单的形态组合成复杂的形态,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新的形态的一种方法,这些相互组合的形态可以是相同的,也有互不相同的。作为形态与形态的关系,强调形态组合的合理性和整体性。立体形态的组合关系有分离、接触、相交(穿插)三种。作为研究形态的造型要素就要从形态组合形式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形态的组合,是根据产品设计的功能要求目的,先概括设计成一个大致的形态,然后再进一步对形体组合关系中的形态不断地调整,尤其是组合形态的整体感,它直接影响形态的表现效果。这里产品的外在美感是要结合产品内部的功能需要来进行的,一个具有美感的产品形态的构建必须要与内部结构形成相互匹配的统一。

我们要创造多样化的产品形态,要考虑其整体性和形态的多样性,互换性和兼容性。形态单元组合与连接要充分考虑与内在的结构相联系,并利用这些单元体的排列和组合来创造出合理且富有变化美感的造型形态。产品外观形态就是通过单元形态的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形成稳定、赋予秩序美感价值的审美造型。外观是以考虑内在功能结构理性原则的,在形态的组合的产品造型形态上往往透出富于理性的美感。

形态组合的训练是产品设计中重要的一种思维方法,有助于我们对形体的组合分析和研究形成了一致的目标,把握对形态的组合与构成形态,有利于建立形态造型的构造分析和研究,为产品形态的创意设计奠定造型和思维的基础。

4、形态的契合创意形态训练

契合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组合方式。“契合”本身就有“符合”和“匹配”的意思。

形态的契合是指形态与形态之间具有紧密地共形共面,是对形态功能的要求,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上下、左右对应或正反对应关系,使创造出来的形态互为补充,并可以成为独立的形态。通过形态契合的设计与创造,产生新的统一体,创造新形态的功能价值,这不仅节约了材料,而且节约了空间,大大的方便运输与存储的功效。在未来的设计领域具有重要的设计开发的发展前景,作为产品设计开发的一种形式,伴随着巧妙地运用构造的构成形式,完成并呈现出丰富而多变的外观形态,这种构思和创意表现出理性和感性相互交融的美感,产生出由于设计而创造出灵巧的内涵。那么我们在产品设计造型基础训练当中,运用形态契合关系的思维,先构想出一个整体的形态,运用分割和重构的空间想象的思考方式,对契合形态的探讨与研究将会拓宽我们的设计视野,从而扩大对形态创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契合设计本身要求对材料与加工工艺精度高,形态分割与构成形式组合会达到奇巧的功能与审美效果,这种新形态的构成方式在现代的工业设计中运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推广的使用价值。

5、形态过渡的创意训练

在形态的组合中,把几个独立的形态要形成统一的整体,就必然要需要进行对形态的过渡问题。在形态的创造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态,通过相应的处理手法,有机的联系和统一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就是形态的过渡。当一个简单的形态的存在,往往是不需要过渡的;当我们多数是面对较为复杂的形态时,在对形态组合的统一的过程中,对呈现的各自的几何形态,在重构与组合中,要以整体感为原则,把一个形态与另一个形态之间必然要建立联系和过渡。

从产品的设计和加工的角度,它体现出所用材料的属性与塑造的特点。另外,形态的组合与过渡涉及到形态之间的物理连接,说明材料决定工艺,工艺决定设计,需要作出现实化的实际意义上的考虑。形态过渡是是产品设计中过渡中一个重要的细节处理,对新形态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形态的过渡不仅反映出对形态的能力与控制,同时也反映出对内部结构和外在形态的统一性理解以及使用性的把握。

在形态的过渡有两种形式:直接过渡与间接过渡。

所谓直接过渡就是一个形态直接向另一个形态的过渡,在形态与形态的连接的区域,形体转换明确,具有变化清晰,形态简洁硬朗的特点,但处理不好则易过渡生硬,不够自然。

形态的间接过渡是指两个或者多个形态在组合时,有一个形态作为过渡区域出现将几个形态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过渡要考虑其整体美感,形态与形态之间的合理性,过度要自然,不能为形式上的创意而破坏整体的协调美感。

6、形态的演变创意训练

关于形态的演变前面讲的分割与重构、组合与过渡都是形态的演变的方式,这里形态的演变训练,主要是强调形态与形态之间的转化的关系。这里有两种:几何形态的演变和自然形态的演变。

1)几何形态之间的演变

探究和发现是为了更好地向产品形态的演变做准备。几何形态之间相互演变和转化,是由几何形态内在的联系,通过有规律的变形,可实现其相互之间演变,形成由开始,逐级变形,形成完全不同的形体,然后再通过变形,形成一个循环,再回到原形。

对几何形体变形与组合进行产品感的形态与创造,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几何形态向产品形态的演变与转化的能力,学会运用特定的思维进行对形态创造的能力,就容易转化成创造出具有产品感的形态感觉,赋予产品的一些的特征。当然,产品是功能的载体,产品在本质上就是体现出一种功能感。运用几何形体进行产品造型的设计方法,在现代设计中非常广泛,许多形态都是从几何形体的基本形态演变而来的。

2)自然形态的演变

自然是人类艺术与科学发明与创造的源泉。在自然界中一切生物的存在,都经历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它们无不找到适应自然界变化的生存能力,达到近乎完美的境地。那么产品形态造型来自于对自然界形态的启示而产生了人类的大量的形态仿生设计。仿生学由来于人类对自然界中自然物模拟与创造。仿生并非完全的模仿自然,而是运用仿生学的原理,对自然界的生物或其它的物质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借助对象形态的特征,启发构想,进行再创造。

形态仿生设计,也就是自然形态向产品形态的演变,通过夸张、简化、变形和组合的手法进行转化和利用。仿生形态所选取的自然物要求在功能和结构上跟所要设计的产品有一定的联系,可以使具象形态能够很自然地转化成产品形态。自然形态向产品形态的演变要求设计者具有生活的经历和感悟,具有敏锐得贯彻力,只有这样才能从自然界的原生状态寻找到设计灵感。仿生形态蕴涵着自然地生命活力,给设计带来了新语汇,是设计创新的源泉。

五、结论

产品的形态设计篇8

1解读“形象”

在古文献中,“形”和“象”最早是分开使用的,如《易传》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此情境中,“形”似乎更具体,“象”似乎更为抽象。让人觉得,形象地本意是具体的“形”和抽象的“象”的对立统一。

“形”,“象”二字合为“形象”,最早见于《尚书·诰命》的疏注中,说道殷王武丁梦见天帝送给他一个助手,于是回忆梦中之所见,令百工“刻其形象”,“使百官以所梦之形象”去民间寻找。《周礼·天官·司会注》在解释地契版图时,明确写到“图,土地形象,田地广狭”;“土地之图,有其形象,即是民之田地广狭多少,皆在图中。”这里“形象”的基本意思是人之相貌,物之形状。

综上所述,“形象”一词在历史文献中的生存状态,主要有三层含义:首先当指人,物之相貌形状;其次是指能够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使人们产生印象、观念、思想及情感活动的物质;最后,它是具体与抽象的统一,也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正如恒谭《新论·形神》云:“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如善扶持,随火而侧之,可毋灭而竟烛。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亦不能复其火也。”也即形象乃是形神关系也。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形象地含义也在与时俱变,现代许多学者已对“形象”概念进行了多维度的审视、界定,这对我们今天我们更科学,更合理准确的界定我们观念中的“形象”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现代汉语词典》(1978)将形象定义为“能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显然,这些相当“经典”的定义已与当代“企业形象”,“品牌形象”,“产品形象”等的含义有点出入。英文中的“image”一词和中文的形象一词可以大体对应。西方学者科特勒(philipkotler,1997)认为,形象就是指人们所持有的关于某一对象的信念、观念与印象。

陶淑艳,殷雅平(2002)认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形象可以有不同的涵义[1]。比如,在文学艺术中,指文学艺术家从现实生活出发,选择、提炼、改造和加工素材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生动、有艺术美丽的图画。

罗长海先生(2002)从哲学的层面将“形象”的含义解析为五个层次,即个体形象、类形象、组织形象、艺术形象和创造形象[2]。个体形象是指人之相貌,物之形状;类形象是指同类事物的与本质相一致的感觉表象;组织形象是指组织的象征特性;艺术形象是指符合理想和理念要求的感性表象;创造形象是指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存在。

张毓强先生从传播学的角度认为,形象是物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经过大脑形成映像后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特定媒介的输出[3]。形象地源本体是物质世界,没有物质的本源,形象就无从谈起。物质的运动变化产生信息,这是形象的“源像”,也就是形象的次级本体,信息实质上就是“形象”中的“形”;源像是客观存在的,是唯一的,但是具有不可描述性。作为物质运动及其表征的信息进入传输领域之后,必须有一定的中介,于是符号介入近来了。于是形象在此便起着符号的作用。

我的观点和张毓强先生的观点较为相似,我认为,形象是产生具体的概念,传达信息的主体,人们通过物体的形象来认识事物本身,在心目中留有原有物体的形象。形象的主要作用是完成记忆、识别、传达和储存等认知的内容,这有点像文字的功能。远古时代,人们就是通过动植物的形象来进行日常记录的,这便使最早的文字,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成为了我们今天较为完整的文字系统。

2解读“形态”

与形象相对而言,形态是构成视觉审美联想的抽象因素,在人类感知上表现为力度、速度、节奏等,其更多的给人以情感的联想和审美的。形态在设计中是情感呼起和产生美感的直接原因,对生命形态的借用,设计师情感在产品中的自然反应或文化传统的体现,使“形”的意味由此产生。

设计物品的能力是人类所独有的造型能力的表现和反应,是对“形”的认识后构想[4]。造物与造型能力是紧密相连的,造“形”的要素是形态。从理论上,形态可以分为现实形态和概念形态两种。“现实形态”是在我们经验体系中能够被实际看到和触到的形;“概念形态”是视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觉的形。

现实的形态进而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概念形态和现实形态之间有互为转化的关系,在设计过程中,概念形态可以转化为现实形态,如一个设想,一种构思,通过设计表现和制作,而具体呈现为可以观看的实体的形。概念形态是不能直接被知觉的,它要能够被知觉,就必须转化为可见形态,即通过视觉符号的方法呈现出来。在专业研究中,概念形态是现实形态舍去种种属性之后剩下来的形式,是现实形态的构成元素和初步表现。因此,概念形态作为设计的表达语言,对于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产生新的现实形态的中介环节。

现实形态具有与概念形态不同的中要性。在设计中,人们一方面创造着物——现实形态,而且对照着作为自然的现实形态,去表现它,去摹仿它,去利用它,从而创造出新的人工的现实形态。大自然是最优秀的设计师,自然形态是设计造型的优秀原形,在人类设计史和艺术史上都可以看到这一点。比如我国古代先民的陶器,青铜器造型大都是来自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的形态。由于自然界中各种形态的合理性和美观性,使我们在摹拟自然形态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造型经验,进而能按照生活的需要创造出无数的新的人工形态,即根据生活需要而设计。在现代设计中,模拟自然形态的设计发展成一种专门的仿生学,它不仅在形态意义上仿生,而且在生理物理等内在结构上仿生,仿生设计成为当今设计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形态的仿生仍然是设计的主要方面。

自然形态是经过若干万年的缓慢发展而形成的,其形态的变化也非常缓慢,人为形态的变化越来越快,现代几乎可以说日新月异了。形态与我们的设计具有了重要的关系,与我们人类的生活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去创造和设计使人感到美好和愉悦的形和形体,对于设计而言就不仅仅是创立一个新的形态,而根本意义上则是创造人类新的生活伴侣和培养创建人类性的生活方式、感知方式。人类对形态的感知和掌握经历了数十万年乃至上百万年的历程,人类如今发达的造物能力和对形态的认识正是上百年的实践劳作所获得的回报。

3、设计的“形”之有效性:形的特性

3.1形受消费者主观感受的影响

产品所具有的形象是要受消费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念等因素影响的,消费者的评价观点对产品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产品设计过程所塑立的产品形象具有他主性、他为性、他控性的特点[5]。

首先是他主性。消费者或者使用者是产品形象的评价者,产品所塑造的形象只有在使用者那里获得评价和认同才有意义。产品的形象塑造不是盲目进行设计的,而是以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状态为基础,按照消费者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消费者的需求状况和生活方式贯穿于产品设计的整个过程。设计师只有把握好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才能恰如其分的设计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来。所以产品设计既具有设计师自主性的一面,又具有消费者主导性的一面,即他主性。

其次是他为性,也叫为他性。产品的形象设计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设计师在设计的同时,必须考虑如何尊重消费者的利益,如何满足消费者的利益。

再次是他控性。虽然产品的形象塑造具有自控性和自主性,但是,这种自控能力无论如何强大,也不能摆脱消费者需求的约束。设计师只有在掌握好消费者需求状况的前提下,通过控制自己的主观意识,使设计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又满足自己的设计风格。如果无视消费者的需要,设计师所创造的产品形象将不可能会成功。

2形的客观实在性

设计作为一种造物活动,研究的是人,创造的是物,无论其研究的还是其创造的都是可见的。形态是设计师特有的一种语言或符号,通过形态将人们想要的而又说不出来的产品表现出来。它是设计活动最终的物化的结果,是深层的设计思想客观、真实的体现。形是沟通的平台,信息的载体,产品的优良的内部机能、独特的使用方式都将通过外部形态得以充分的外在化。对于无色无味的空气而言,我们无法感知,但是我们能清楚地感知山野中飘零的落花,能感知夕阳中黛青的远山,能感知如血的夕阳等有形的实体。正是由于形态的真实性,人们才会避开虚幻的理念而直奔清晰的形态,才能与设计师一起围绕具体的形态在同一认知层面上去探讨尚处在混沌状态的新产品,并且最终达成共识。形态存在于设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可或缺。新晨

3形的可塑性

在自然界,形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沧海桑田的变迁足以为证。水的三态变化更是有效的证明了此理,在不同的条件下,水会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对于工业产品而言,同样在不同的时机和条件下,其存在的形态也是不一样的。自然界中阳光、空气、水、动植物等都是塑造自然的力量,而塑造工业产品的形态的,是来自一下几个方面的合力。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作用在产品形态上的主要作用力不同,因而体现在产品外观形态上的每一阶段的特点也各不相同。

上一篇: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范文 下一篇:园艺与园林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