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统计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26 17:16:47

社会经济统计分析

社会经济统计分析篇1

论文关键词:统计信息;分类编码;空间信息系统;信息基础数据库

信息分类编码是信息存储、处理、交换及共享的基础…。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各种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虽已先后建成,但有关信息采集、处理与共享的技术标准的制定相对为滞后。对信息进行分类能够使信息系统条理清楚,易于管理,并能够方便地从中提取不同类型的信息加以分析利用。而采用信息分类编码是解决信息分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自从开展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工作以来,一直没有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因而迫切需要进行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的分类与编码,以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如何建立起一个可供统计各部门统一使用的国家产品分类编码标准体系,以实现信息管理的标准化,最终实现信息的共享,已成为统计信息标准化工作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是统计信息标准化工作的一个专业领域,是统计信息化过程中的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基础工作。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对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基础数据库建设、信息共享和各类应用系统建立都至关重要。

1统计信息分类编码概念

分类编码是指把研究对象按各自的特征、特性进行分类,并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数字码或数字、字母混合码的过程。统计指标编码就是根据统计指标分类,将统计指标赋予一定规律性的易为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一组有序符号排列。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分类编码就是用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对不同的行政级别分属不同类别的统计指标进行分类,并按照不同的类别形成特定的规则和依据。

2统计信息分类编码原则

2.1分类原则我国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各类统计信息内容广泛,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信息化的分类与编码,现有数据的检索、处理、分析和信息服务等存在困难,不能满足当前综合指标检索、分析、处理的要求,根据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处理的实际需要,制定如下的分类原则:①分类的结构采用层级结构,逐级展开形成完整的分类体系;②分类要包括所有主要农村社会经济统计指标类型,适合各种检索、处理需要;③分类要保持统计指标体系的相对完整;④分类要处理好指标层次与指标分组的关系,加强分类的完备性。

2.2编码原则根据国标《标准编写规则》第3部分信息分类编码(GB/T20001.3-2001),结合农村社会经济信息的特性,将信息按如下原则分类与编码。①科学性、系统性。以适合现代计算机、数据库以及应用和管理为目标,按照农村社会经济信息的属性或特征进行科学分类,形成系统的分类体系。②稳定性。分类体系以各要素最稳定的属性或特征为基础,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发生重大变化。③完整性和可扩展性。分类既要反映要素的属性,又要反映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应具有完整性。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的分类编码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包含所有主要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指标。④规范性。分类名称尽量沿用习惯名称,有国标则遵循国标,避免概念混淆。⑤唯一性。保证1个编码对象仅赋予1个代码,1个代码只反映1个编码对象。

3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分类与编码方法

3.1分类方法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有线分类法、面分类法、混合分类法3种。基于统计信息的特性,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分类采用线分类法(也称层次分类法),是将初始的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次的类目,并排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线分类法层次性好,能比较好地反映类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用方便,既符合手工处理信息的传统习惯,也方便计算机的运行处理。

3.2分类设计根据信息分类原则,结合《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GB/T7635-2002)、行政级别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A门类以及农业生产结构特点,将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分成5个等级:5个行政级别类,5个大类,10个中类,70个小类,900个细类。在数据库结构设计中,每一层都留有足够的空间用于类别的扩充。

行政级别类:是按照行政区划级别进行划分,依次为省级、市级、县级、乡级、村级。

大类:是依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原则而建立的类别,依次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其他农林牧渔业产品。

中类:是大类中按照生物学科和农业学科基于生产实践中种养的植物、动物划分成若干分支的类群,如种植业下分粮食作物、蔬菜等。

小类:是中类按照生物学科和农业学科分类法细分成若干分支的类群,如果粮食作物下的小类可划分为谷物、豆类、薯类、油料等。

细类:是小类中细分的基本单位,也是各级单位的起点,即物种(简称“种”),如具有北方特色的谷物主要有玉米、谷子、高粱等等。

3.3编码规则编码规则是分类编码体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根据统计数据的各种属性特征来规定编码的每一位取值和对应的含义,进而约束代码的制定。编码要反映出其对应统计数据的属性和主要特征,以区分不同统计信息的类别。

4分类编码实例

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编码设计首先确定编码对象。例如编码A01的对象是种植业下的粮食作物。其次建立编码、分层和各码位的规范取值规则,对每一编码对象制定码长。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分类采用9位编码,分6个层次。第1层用英文字母z表示指标标识,第2层用数字1~5表示,第3层用英文字母表示,与GB/T4754—2002A门类中大类的代码相对应,余下3层用数字01~99表示。第3层的代码从A~E,其余3层代码从“01”编至“99”,各码位代表相应的类别。每一层的编码采用数字顺序编码,动态递增产生系列顺序代码号,随着编码的增加而产生新的信息类别代码。其代码结构见图1。

如Z1A010101(稻谷)的结构为:z为指标标识,1为省级指标,为种植业,0l为粮食作物,01为谷物;01为稻谷。最后编制类别代码表(后4层),对每一编码对象按既定的编码规则编制出该编码的数据元素的所有取值表(表1)。

5结论与讨论

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分类编码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基础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理论性,强调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有效统一,更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应用。研究针对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特点,综合现有的统计信息分类标准建立了编码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统计信息分类数据库,制定了国家及省市级标准《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分类与编码》,提高了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采集、检索、共享的效率,对农村社会经济资源整合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规范化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

社会经济统计分析篇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has become a hot topic. Then what content of statistics innovation? Obviously, considering these questions is important to reclaim statistics business in the new century. Therefore, the brief discus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our country statistics innovation system is given.

关键词:统计创新;特点;建立

Key words: statistics innovation; feature; establishment

中图分类号:C82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3-0010-01

1不同发展阶段统计的特点和要求

1.1 计划经济体制阶段,统计直接为我国经济恢复和发展做出贡献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和产品。为适应当时我国经济实际情况和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统计直接服务于计划管理,统计从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为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资料,保证了指令性计划的制定和贯彻实施。为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统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统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统计部门及时提供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各种信息。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统计信息是管理现代化社会所必须的最基本的信息。如果没有统计部门及时提供大量的准确的经济信息、科学咨询和有效监督,党和国家就难以对宏观经济进行决策和调控。从宏观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工作比计划经济时期更重要、难度更大。从微观上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需要了解市场;把握市场、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这就必须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大量地拥有市场信息。因此,促进社会经济信息的流通和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重要特点。

1.3 加入WTO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进一步对外开放对统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入WTO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经济结构日趋复杂化,统计对象也日趋庞杂。在国内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中,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进一步发展,而“三资企业”也将迅速发展,从而使统计工作日益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产权股流动与资产重组加快,不同国别,不同所有制经济常投资于同一企业,产权混合的经济单位越来越多,显然光靠那种多年不变的机械求全的统计报表制度和简单肤浅的分析处理是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统计的要求的。

2加入WTO后统计创新体系的建立

为适应加入WTO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应对面临的挑战,统计作为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工具和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突破迄今为止统计的时空限制,进行积极创新。

2.1 统计理论创新

统计工作以统计理论作指导。传统的统计理论以统计指标为主,忽略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的结合,统计分析理论停留在统计指标的简单界定和计算,缺乏宏观定量分析和宏观模型分析,量化分析停留在较低处理层次。统计理论多来自原苏联模式,国民经济核算口径、计算方法与西方经济核算体系存在较大差别。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统计理论进行了改革和发展,但仍然不能适应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需要,因此统计创新应该以统计理论创新先行。统计理论创新的方向和目标是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西方经济统计理论的融合和接轨,使统计理论更加科学,更能反映市场,贴近市场。

2.2 统计体制创新

统计体制创新的关键是理顺关系,政企分开,运行机制市场化,要把政府统计和作为信息产业的市场统计分开。政府统计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政府,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履行“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而作为信息产业的统计,直接服务于各地区、部门、企业和个人,即服务于市场,主要从事信息产品的开发、生产、传播和使用。

政府统计以市场统计为基础并高于市场统计,市场统计服务于政府统计并侧重于市场。政府统计要按照国家关于机构改革的要求,建立高效精简、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统计管理体系。而作为信息产业的市场统计,则采用公司机制运行,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建立精简的管理机构和市场化的统计运行机制,如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统计测算与分析公司、统计模型预测与决策公司等。

2.3 统计方法创新

传统的统计方法是统计指标的简单运用。统计方法创新应着重于统计分析、预测、决策方法的创新。实现多学科方法交叉运用,引进西方经济统计分析的最新成果和方法,在深化综合指标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指数分析、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大量运用数理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多元分析、博奕分析等,加快现代数学理论方法在统计中的应用,从侧重于定性分析和简单的定量分析向在定性分析基础上侧重于定量分析转化,大量利用现代数学理论、方法、模型和先进的计算技术解决统计问题。

2.4 统计技术创新

统计新方法的实现和统计任务的完成依赖于统计技术的不断创新。统计技术属于高新技术,目前我国统计技术与发达国家统计技术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我国统计技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高新计算设备、高级统计软件开发、网络技术装备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对西方统计技术改造和国产化程度低。这种现状直接影响我国统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统计方法的创新能力以及与国际统计市场的对接,导致我国统计的国际竞争力低下,在当今信息社会,统计技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2.5 统计市场建设创新

社会经济统计分析篇3

Abstract: Harbin social economic comprehensive database construction; statistical meta database management, business custom, data acquisition, data processing, data publishing, monitoring analysis cover all business processes of statistical industry for seamless connection;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city economy, society, population,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for the collection, integration, aggregation, storage, management and statistical data monitoring designedly.

关键词: 社会经济综合数据库;设计原则;功能特点;建设意义

Key words: social economic comprehensive database;principle of design;function characteristic;construction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0-0182-02

1 建设哈尔滨社会经济综合数据库的重要性

哈尔滨社会经济综合数据库的建设是将统计元数据库管理、业务自定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监测分析等覆盖统计行业的全部业务流程进行无缝连接,实现数据资源的完全整合与统一管理。是将我市经济、社会、人口、科技和环境资源等基础性信息进行有计划地收集、整合、汇总、存储、管理和统计数据监测,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产品及服务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哈尔滨社会经济综合数据库建设总体目标是依托哈尔滨信息化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为基本需求框架,在数据互通共享机制下,对全市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国民经济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搜集的经济社会信息资源进行有计划、可持续地收集、整合、存储和管理,建设全市统一的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系统,通过数据交换、资源共享、信息及监测分析等业务,满足政府管理决策、部门共享和社会各界等不同层次的需求。

2 哈尔滨社会经济综合数据库设计原则

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系统体现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资源共享、确保安全”的原则,以服务为目的宗旨,按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系统建设的管理要求,运用计算机技术方便、高效、可靠地进行业务处理,简便、高效的汇总相关数据;提供快速、准确、强大的数据查询、数据统计、数据监测、数据分析等功能。

2.1 统一性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始终坚持统一性的出发点,对各处室的业务实现统一系统开发、统一使用、统一汇总,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共享,方便上层的领导决策,防止信息传输、交换困难的情况出现。

2.2 权威性 在相关系统开发建设过程中,将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指令,指导进行具体开发设计工作,确保应用系统完全符合相关要求,数据规范、权威,确保可靠性。

2.3 高效性 在进行应用系统开发时,将使用方便、提高效率始终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依据,尽可能设计简化的界面和操作步骤。

2.4 安全性 在进行建设规划时,我们将充分重视安全问题,对安全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对其中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环节,通过布置相关安全设备和软件,杜绝隐患的发生。另一方面,在应用系统部分,我们也将设定严格的权限控制机制,同时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从技术和管理上确保网络和应用数据的高度安全性。

2.5 可靠性 在进行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的规划和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时,应把可靠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要求系统具备高度的稳定性,能够提供7天×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

3 哈尔滨社会经济综合数据库的功能特点

3.1 企业直报功能 包括数据录入、数据审核、数据计算、数据查询、企业子用户创建、数据打印等。

3.2 业务管理功能 包括元数据管理、业务自定义、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录入、数据处理、数据交换、漏报查询、多头管理等。比较显著的特点包括:①以元数据库为核心的统计管理。通过对统计元数据进行统一编码、详细描述,分类管理。可以动态地扩展和维护统计元数据,并以元数据为纽带,保持不同历史时期的统计数据的内在联系,实现统计数据的共享。引入专业指标及表式的申请、审批流程,并将总字典库为基础衍生出各专业的名录库。②监督数据源头。可看到企业报表的上报人,上报时间,修改人,修改时间 以监督统计数据的来源情况。③监督数据痕迹。清晰记录下来:初报人,初报时间,初报IP,调整之前的原值、调整之后的新值情况。以及调整数据的修改人,修改时间,修改人IP。④多级数据验收。具有区县统计局、街镇多级验收的功能(包括验收审批功能,与验收意见编写功能)。⑤多种漏报查询。⑥实现多头管理同一企业。保证了任何一个统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能根据其权限管理企业数据。⑦灵活的查询汇总。可以在已有汇总模板的基础上添加临时的条件,并可将其下发给下级统计机构使用。⑧灵活的数据接口。能够提供灵活的数据接口,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强大方便,支持文本、CSV、Excel、DBF等多种数据格式,并支持统计系统中常用的VF、SARP、久其以及统计局格式。

3.3 监测分析服务功能 可进行统计数据的主题创建、统计数据主题分析、统计数据时序分析、统计数据区划分析、统计数据自选分析、统计数据图表分析以及提供统计数据分析报告等。监测分析主要为经济、社会、居民生活、资源环境、城市建设与管理和科技六大类。监测分析过程中,可进行动态指标监测、动态时序监测、动态区划监测、动态钻取监测、重点企业监测以及专题监测。

具有以下特点:

①多元化数据服务功能。传统的分析专题功能仅仅能查询出结构化数据结果集、分析图表,但是领导往往需要文字分析报告来解读这些枯燥的数字、图形。将结构化数据集、图表、各类非结构化信息(可包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flash、网页连接的统计分析报告)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分析专题。

②领导监测简捷实用。领导只要登录本系统的首页,即可看到关注的热点专题的分析结果。领导若要临时查询到一套宏观指标数据,鼠标只需点击三次即可查到。

③专业处用户简便。自动将数据给领导,无需再专门数据。

④动态图表分析功能强。图标分析功能支持各类型图表,界面更加美观,实现图表动画效果。

⑤个性化首页专题自定义。实现了个性化首页专题自定义功能,保证为不同领导能提供不同专题,比如主管工业、科技的领导,登录系统后看到的是工业、科技专题,主管贸易、服务业的领导,登录后看到的首页里只有贸易、服务业专题。

4 建设哈尔滨市社会经济综合数据库的意义

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统计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利用,旨在提高统计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统计部门是经济社会信息的主体部门,是政府统计监督机构和重要的咨询机构,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统计服务,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统计部门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其目的是立足当前哈尔滨市统计局信息化建设现状,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明确哈尔滨市统计局未来三年信息化建设所坚持的原则、建设范围、建设目的、建设的必要性、系统选型与实施、投资来源,以及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哈尔滨市统计局信息化建设有序发展、稳步推进提供重要保障。

其必要性是建设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是实现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举措。其必要性体现在:①信息化时代政府管理创新的客观要求。知识经济要求政府管理科学化、专业化、信息化,政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全面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提高整个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然要求。②提高政府工作有效性的客观要求。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政府职能转变。要求政府为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低成本的服务,提高政府的有效性,已成为当今政府改革的主要价值取向。③提高政府对宏观经济判断能力的客观要求。准确、全面、系统地认识经济社会现状与发展趋势,就是要对情况和问题有数量概念,有基本的数量分析,而各类统计信息是我们把握经济社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重要基础。④政府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需要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统计数据来反映和评价。因此,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也要求有效地整合政府各类信息资源,综合反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与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⑤政府提高行政能力、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需要。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充分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保证各类信息资源的对称、统一和数据的真实可靠,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效力,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5 结论

建设哈尔滨市社会经济综合数据库是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目标是确保统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实现统计信息资源共享。其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十分显著。

5.1 可实现全市经济和社会信息的共享。通过建设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把现有分散在全市各部门的宏观经济社会数据有序地整合在一起,可以改善目前各单位、各系统的数据库相互分离,逻辑上不一致,信息共享与综合分析程度低的现状,从而实现为政府决策服务、提高部门管理效率以及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

5.2 可以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及时、准确、完整和权威”。目前许多数据存在口径不统一、数据不完整、更新不及时的弊端,使得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用性受到了限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可最大限度地实现“数出一门,权威可靠”的目标;

5.3 可构建决策支持环境,提供快捷的查询界面。通过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建设,可提供更多的综合数据资源,为各级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决策分析环境,从而提高信息的综合应用能力,可以更方便地开展数据的优化调度、方案评价、预测模拟等高层次数据分析和应用工作,实现最快捷地在数据库的友好界面下,查询所需信息;

5.4 通过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规划的建设和完善,为哈尔滨市建立统一、强大的电子政务平台,为哈尔滨市电子政务共享交换目录体系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哈尔滨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年)》.

[2]《“十二五”国家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

社会经济统计分析篇4

关键词: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C8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02

在全球经济发展历程中,人们已经将关注点越来越多地落在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上。随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应用范围的不断延伸、扩大,暴露出了一些潜在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体系的长足发展。本文深入研究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问题,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主要方法、理论基础、作用以及内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针对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策略,使其能够与大数据时展趋势相一致。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进一步扶持中小型企业,构建一个完成而科学的指标体系,以促进改革投融资体制的进程,并使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相关内容

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基本内容介绍

宏观经济理论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主要依据,通过对统计资料的合理应用,来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形成一个基本的认知,该过程被称为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实证经济统计分析,即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该体系由经济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相互整合而成。在市场经济国家中,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主体,统计资料以及经济理论二者均为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涵盖了理论计量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两方面内容,通过对事实统计数据的分析,来进一步探索经济规律。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统计学的核心,其是也是作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基准存在的,专题性统计分析工作与制度化统计分析工作均被列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范畴。其中,前者要求通过多样化的调查方法,开深入定性认识所研究的问题;后者则指每年地方统计局根据前一年度的统计分析数据,做出相应的报告内容。

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途径

宏观经济分析途径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比较静态分析、静态分析、边际分析、均衡分析、比较动态分析以及动态分析。其中,比较静态分析是指通过比较对两个及其以上均衡位置所形成的分析途径;静态分析指将经济变动过程以及时间因素进行完全抽离,继而实现的一种经济均衡状态现象,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方法即静态均衡分析法,也被称为静态分析法;边际分析是指通过边际概念,采用数量分析法来分析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对自变量变动于因变量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凸显与强调;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两种途径,代指对经济均衡的变动条件与形成条件进行分析的过程;比较动态分析是指比较分析两个经济过程,继而得到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动态分析则要对时间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目前已经由新的均衡的分析途径代替了原有的均衡分析途径。

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理论基础以及作用介绍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旨在对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与矛盾进行客观的揭示,并预测经济运行态势以及经济发展趋势,根据相关经济管理的建议,来进一步精确的判断经济运行情况。在此过程中,经济学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基础,按照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目的,来对计量经济模型以及统计模型进行科学的构建,以此来科学的验证经济学的多种理论。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滞后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滞后是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为主要的问题。追溯其缘由,相关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创新思维,使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不能有效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2.不能充分认识对大数据时代的特征

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大数据时代的作用下,被赋予了一些充满时代气息的新型时代特点,这就对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认识大数据时代特征方面仍处于初期阶段,使得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经济统计分析模型的构建面临重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不能够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及时预测。

3.缺乏必要的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还包括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明显不足。追溯其缘由,主要是在国债技改投资贴息措施的作用下,在一定程度上再加了投资规模。与此同时,在不断削弱的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企业出口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再加之,企业无法按照实际情况,及时改变通货紧缩状况,致使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激化,上述因素均会影响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长足发展。

4.不能够顺应大数据时展趋势

我国政府比较重视信息化领域与电子政务行业,硬件设施、信息网络以及软件设施均为大数据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机会和条件。但由于各部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的财务信息、活动统计、业务统计以及行政记录均未实现科学的统计数据转化,这是源于其并不能够顺应大数据分析使用趋势,在不一致的指标口径、指标体系、指标、空间、分类以及编码的情况下,数据库相对混乱,无法实现最基础的常规统计描述、整理以及分析。该现象反映了社会统计素质的缺失,由于政府领导缺乏对统计作用的正确认识所致。在这种态势下,无法真正实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决策科学化管理。

三、推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全面贯彻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需要依托于科学的理念,包括灵活性、发展性、多样化、全面性理念。其中,灵活性理念的积极贯彻,旨在我国政府能够结合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规避经济风险问题;发展性理念的积极贯彻,旨在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发展,能够使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得到强化;多样化理念的积极贯彻,能够起到推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该理念倡导协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目标;全面性理念的积极贯彻,能够促进我国政府对市场经济的整体情况的把握,为对与之相关的一些列问题的综合性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头筹发展。由此可见,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要基于上述理念的全面贯彻来实现。

2.保持社会总供求处于平衡状态

目前,我国面临着社会总供求失衡的问题,而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因素较多,包括我国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以及公平的城乡居民收支,再加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等因素影响了我国社会总供求处于平衡状态的保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要通过多样化的措施积极的治理该现象。

其一,对我国的就业率进行不断的提升,使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得到不断的完善;其二,适当的增加政府支出,使国民收入分配中消费的比例得到合理的增加;其三,促进货币流动,并投入大量的公共物品投资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做支持,使内需得到充分的拉动;其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减小城乡之间收入水平的差距;其四,在分配个人收入中,要全面贯彻效率优先以及公平原则,使城乡二元结构得到科学的清除。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要大力扶持贫困灾区,并不断完善对公平竞争机制,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的积极导向下,使消费内需得到不断的扩大,从而使经济得到科学而又快速的增长。

3.进一步提升经济宏观调控能力

由于经济的流动性较强,那么在经济运行也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发生。为此,我国政府要对经济宏观调控能力进行不断提升,有机整合我国的政治外交与宏观调控,并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积极的贯彻,使宏观调控目标得到进一步明确。与此同时,我国要按照时间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调控手段,科学划分宏观调控目标的层次,以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从而使其市场机制的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实现经济调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的目的。

4.科学的革新投融资体制

经济市场的有效运行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前提,为了加快科学的革新投融资体制目的的实现,我国要对风险投资基金进行科学的建立。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要促进出口退税进度的加快发展,为出口信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投资过程中,要严格杜绝重复建设现象,由扩大消费代替原有的扩大投资,并社会保障资金国家统筹的全面实施,强化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并通过对出口的科学刺激,增长出口量,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的流动资金匮乏的现象,这就对其长远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为此,我国政府要不断强化扶持中小型企业,并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从而促进中小型企业的长足发展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可持续发展。

5.抓住大数据时展机遇

相对于美国而言,大数据时代下中国发展和多方面情况与其存在明显的差异。自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的总结了跨越历史、超越自己以及积极发挥政府组织效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转型发展的经验。大数据时代为我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超越、追赶发展的契机,为此,我国要以政府各部门的信息数据为切入点,不断的推动政府公共数据共享平台发展,并给予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中长期发展政策科学规划、分析研究和实施以及科学管理高度的支持。

为了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可持续发展,要抓住大数据时展机遇,使研究更具前瞻性,海量的信息网络数据进行充分的利用,包括深入研究相关微观到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数据的分析以及搜集整理的手段,从而形成一个全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系统思想的创新模式,为监测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过程提供科学的已依据,同时,也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政策的制定以及科学分析提供良好的服务。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网络技术的视角,以服务业各个部门管理的监管信息/业务统计、行政记录以及经济活动的实物量统计作为切入点,根据最终统计的财务等价值量,逐渐形成一套有效的服务业统计核算和统计推算的科学统计方法体系。与此同时,当地相关部门可以以管道运输、河运、公路、航空、铁路等地理信息系统、物感网、信息化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统计数据作为主要依据,对能够顺应大数据发展的平台进行大力发展,并强化对我国物流网络体系的服务业统计以及能够适应我国交通运输情况体系的建设,为国家物流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较为基础的建设服务。

另一方面,当地政府要以资源环境、能源生产企业、电网供求等信息数据为基础,对我国能源发展建设大数据平台进行科学的建设,继而为国家能源发展规范、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最终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健康发展。为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要走在大数据时展前沿,合理的分析相关数据信息,并通过对多样化统计方法的整合,深入的了解宏观经济,实现合理化、科学化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我国政府要不断完善数据集中平台、经济发展体系的构建,统筹管理社会各项经济数据。与此同时,政府要对自身的职能进行充分利用,全面贯彻协同理念以及合作理念,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优化,并为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长足发展提供有利的契机。虽然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中仍面临着比较多样化的问题,但相信通过政府以及各方力量的共同支持与努力,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将会为人们谋取更多的福祉。

参考文献:

[1]赵彦云.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5):23-34.

[2]李国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中国经贸,2015 (7):281-281.

[3]李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经贸实践,2015 (6):19.

[4]杨永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9):21-21,23.

[5]王惠.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探讨[J].财经界,2015 (12):18-18.

[6]王春如.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基本问题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 2015(12):12-13.

[7]陈勇.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序列研究――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2012.

社会经济统计分析篇5

实际上,经济统计学就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应对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加以充分的认识,加强经济统计学专业办学模式,这对于我国统计科学的发展以及专业统计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论述了经济统计学学科性质,其次对经济统计学的应用模式进行了一番思考。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充分认识经济统计学学科性质

虽然统计学已经形成与发展了数百年之久,但是,至今为止,相关专家仍然在对这一学科的性质与内容进行着激烈的争论。从学术发展过程上来看,统计学一词的产生是在17世纪由德国的“国势学派”按照国家一词而发展起来的。初期阶段,统计学有着极为明显的社会学科色彩。所以说,统计学不仅属于一项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同时,其还是一项可以对自然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论的学科。如果从数理的统计学观点上看,可以明显的看出经济统计学实质上就是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在世界整个经济范围中的广泛应用。统计学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其已经跨越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并且和数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为了更好的讨论,应先给出一个现阶段国内统计学界学者都能够接受的统计学定义“统计学是相关如何测定、收集以及分析反映实际现象总量的一个数据,以提供合理的方法论科学”。这一定义主要是在大统计学的观点上而制定的。如果从横向的角度上分析,任何一项统计学均和上述所述的内容相同,从而可以形成一个大学科。如果从纵向角度上分析,将统计学方法充分的应用到诸多的实质性科学中,彼此间有机的结合,会形成诸多的专业范围内的统计学。

我们可以将统计学氛围两大类即将抽象的数量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对一般收集数据及分析数据方法的理论统计学进行研究;另一种是将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数量作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统计学。前一种统计学具有通用方法论的理学性质,它的特征是只计量不计质;后一种统计学和不同领域中的所有实质性学科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是具有具体对象的方法论,所以,其体现出了两种性质,一种是复合性学科,一种是边缘学科。这里所说的应用不仅涵盖了统计方法的应用,还涵盖了各自领域中实质性科学理论的应用。以往的“数理统计学派”只认可前一种统计学,对于后一种统计学表示反对,这是极为不妥的。而传统的“社会统计学派”不认可理论统计学具有通用方法论的性质,将整个统计学划归到了社会科学中,这也是不合适的。经济统计学主要将经济数量作为对象的一种方法论科学,要想确保统计方法在经济范围内广泛的应用,前提条件就是对设置指标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而这就要求对相关经济情况进行质的研究。

应将相关经济理论作为重要指导,对各种经济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所以,经济统计学具有的特征是将质与量紧密的联系起来,对实际事物的数量特征以及表现加以充分的研究。另外,由于社会经济活动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经济统计学除了要采用普通的统计方法之外,还应积极的研究出一套自己特有的方法,比如估算的方法、核算的方法等。因此,从整体角度上来看,笔者认为,经济统计学就是社会科学的范畴,其不仅属于统计学的分支,同时,还属于经济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经济统计学和其他统计学间的不同之处就是:研究的对象不相同,并且与其相联系的实质性学科也存在着不同。经济统计学和其他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不同之处是:其并不直接对经济规律进行研究,主要任务是提供科学的方法与专门的工具,以服务于其他经济学科。特别说明一下,将经济统计学当做经济学下的二级科目,不会对这一学科自身的方法论性质造成影响。比如,将诸多的数学与统计学方法应用到经济计量学中,在方法论性质中也属于一门较强的学科。实际上,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依赖于将通用的统计方法进一步完善以及依赖于经济学给出相关研究背景以及相关研究课题。

二、对经济统计学应用模式进行一番思考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出,在我国各个高校中关于统计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没有加以充分的思考,过细的划分了专业,所以,统计专业最终所培养出的人才大都无法与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相适应,存在着各种弊端行为。由于学校教学有着诸多的不完善之处,多数教育者与相关专家一致提出了将专业进一步淡化的意见,并且,也充分的说明了应培养何种人才。所以,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与其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长期以来,统计专业所遵循的办学方向是强调各种类型的统计学自身所涵盖的特征,这主要是因为统计学涉及了诸多领域的学科,同时,还属于交叉的学科性体系。所有人都无法精通统计学各个领域。所以,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全方位的思考。一方面,统计学在社会应用过程中应通过人才的培养来进行,社会实际发展中,对于统计学的人才有着一定的需求。应时刻的保持着一种开阔的胸怀,同时还应积极开展一系列的与其相关的学习模式,各个高校应结合自身具有的特色和现代市场现状进行有效的调节与控制,了解社会对统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量,以此对教学进一步的调整,从而满足时展过程中的要求。另一方面,从目前我国社会的发展速度上看,未来中对经济统计人才的需求将会远远高出数理统计类的需求。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统计干部队伍以及政府经济部门的生存与发展仍然缺少不了复合型的经济统计人才;第二,社会中的各个行业对于既懂经济,熟知科学合理的数量分析法,并且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水平高的人才迫切需求,而真正称得上有这种知识经济结构的人才只有经济类统计专业人员方可胜任。同时,随着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统计软件系统开发的进一步加快,使得以往十分复杂的统计方法和实际应用变得更加的简单化。能够实现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是数理统计专业的人才。所以,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社会实际发展过程中,经济类统计的应用将会高于纯粹的统计人才。现阶段,我们应有效的解决经济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的应用,紧跟时展步伐,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推动现代社会与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社会经济统计分析篇6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统计工作越来越重要,经济统计能够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情况进行准确科学反映,同时能够为国家政策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在经济统计方面还存在不足,在经济建设中无法充分应用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背景下,要想对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全面掌握,必须要加强经济统计的应用,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有效解决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对经济建设背景下经济统计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经济建设背景;经济统计;运用

统计学作为处理问题的分析工具和手段,其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包括微观统计和宏观统计,其广泛应用在财政、金融保险业以及工农业中。经济统计工作能够有效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以及速度的快慢,能够为政府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经济发展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确保政策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1]。

一、济统计经济建设背景下的运用现状分析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经济建设在经济统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经济统计的运用研究力度还较为缺乏。为了确保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做好经济统计工作,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以及研究工作者必须要积极配合,协作参与,确保经济统计能够为经济建设的正常进行提供良好服务。一般而言,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建设,因此要想真正促进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及时分析与了解,对经济统计学的应用实效性加以提高,从而能够及时有效处理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经济统计的运用要求较高,因此要不断加强经济统计应用的研究,充分有效发挥出经济统计的作用,从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在进行经济统计工作时,仍然沿袭传统的管理制度,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2]。随着发展的深入,我国在经济统计管理方面的工作逐渐完善。一般数学方法有利于解决经济问题,因此经济部门的工作者开始积极探索经济问题中数字的发展规律。要想及时发现经济问题,有效解决经济问题,必须要在经济建设中有效应用经济统计,从而为经济问题的决策与预测提供依据,有效提高管理的水平,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济统计在经济建设背景下的运用事项

(一)经济统计学的发展统计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调查活动,经济统计学的研究涉及到数字问题内容以及数量信息。一般而言,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基础就是对国民收入进行统计。其最早发展与1665年,英国的威廉•配第研究出了英国国民收入估算法,该方法主要是一支出和收入为基础,并对其进行复式核算。当然该方法在平衡关系以及核算项目方面还存在不足。1791年,法国的拉瓦锡对最终产品的概念进行了发表,对核算项目以及平衡关系进行了阐述。1886年,澳大利亚的统计学家T•柯格兰对最终产品的概念进行了补充,包括国民收入的生产、使用以及分配等问题。以往我国在对经济进行统计时,是以计划经济为依据,采用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统计数据更为多样化和复杂性,所以该体系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我国实施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得经济统计学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经济研究中统计学的作用统计学在经济研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其不可缺少的手段。其作用具有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够保证经济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对经济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时,必须要对其进行统计,因此要想确保收集整理的经济数据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必须要充分有效利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此外,采用定性分析的统计学方式,能够促进经济学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定性研究工作的顺利运行,必须要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统计学,有效推动经济建设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3]。二是能够为经济现象的数量变动规律的总结提供参考依据。由于有众多的因素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出现,为了有效分析相关数据,发现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充分应用经济统计。三是能够有效保障经济学理论的完善程度以及真实性。一般研究得出的理论往往属于相对理论,其需要实践的检验,因此在检验经济学理论时,必须要利用经济数据,从而明确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以及准确性。经济学与数据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统计又能为数据的收集提供依据,因此统计学在经济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经济统计运用的意义一般来说,经济需要涉及较多的领域,涉及的信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都使得经济研究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信息的表现形式是数据,数据对其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在分析经济问题时,也需要用到数据,在大量的信息中,只有细致深入地整理调查统计学中合理有效的方法,才能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经济的研究需要数据的支撑,如果在经济研究无法充分合理运用统计学,将会严重阻碍经济研究的进展[4]。由于数据在统计学分析研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经济统计的应用十分之必要,这样能够有效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就现阶段来看,在经济建设背景下,经济的研究力度还不够,要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深入分析研究现代经济的发展形势,必须要有相关的经济数据加以支持。一般数据的完成主要是以统计学为基础,经济中的核心手段就是经济统计学,因此在研究经济发展形势时,必须要充分有效利用经济统计。尽管我国在经济统计方面的研究力度还存在一定问题,但是有关学者已经对其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因此基于经济建设的背景,经济统计将会被广泛应用在经济建设中,从而有效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瑞妮.经济建设背景下的经济统计的应用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8:216.

[2]林子欣.关于企业经济统计问题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5,04:66-67.

[3]姜谦.企业管理中经济统计的运用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02:136.

[4]赵锐.我国海洋经济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分析[J].中国统计,2013,02:48-50

社会经济统计分析篇7

一、统计分析的重要性和作用

统计工作是最常见的工作,统http://计工作是其他分析工作,总结工作的基础,只有正确的进行统计,其他的工作才能够顺利进行。统计分析强调的是对完整的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统计分析研究,最终以书面形式表达结果的一种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工作研究资料的过程,分析信息的过程,是感性与理性知识的升华阶段,运用阶段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工作,统计分析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在统计专业的基础上,权衡各方的利益,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潜在的问题,分析研究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建议。

完整的统计分析工作,通常都是通过综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工作,统计工作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它可以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咨询和监督职能,提高统计服务质量水平。从而使统计分析在统计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统计分析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单位的统计工作水平,是衡量一个单位统计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一个单位的统计分析有重要的阶段性作用。通过统计分析,统计部门可以发挥优势,发挥与统计部门相关的整体功能的发挥,可以发现统计工作中的新问题,然后进行改革和创新统计工作,可以锻炼和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统计专业队伍力量,在统计工作中创造新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人才一直是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综合力量的对比,最终也体现到人才的竞争上面,因此,对于统计工作来说也是一样,要重视对统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保证统计分析工作的正常进行。

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统计分析工作分析经济运行过程,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了解社会和统计任务,这些任务具体包括收集工作,整理工作和分析工作,确定其发展的方向,这样统计分析工作就可以对经济又很大的借鉴作用,通过历史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指导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统计分析是科学的“度”的分析工作,度和量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互转化,不注意量的成分,就会超过一定的度,不注意度,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失衡,因此,在统计分析工工作中,要认真分析好度和量之间的作用,注重两者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这样才能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在从事经济性能管理,统计工作等相关的涉及到度量的工作类别中,必须学会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科学的测量和分析,这是是现实地对经济发展的评估的需要。加强统计分析研究工作,可以更好地发挥统计整体功能,加快改革和完善统计工作水平。统计分析也是建立在统计工作的新形势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统计分析技术

统计分析技术的核心在于是不是有突破,即:研究的内容是新的,方法也是新的。这里的统计分析技术强调的是创新,新的内容,新的方法,新的理念,等等,只有创新才能进行发展,才会有新的突破。

1、要求的新的内容:要定量分析,把握好经济发展的脉搏,对统计分析技能进行分析和了解,提高预警,预测能力,了解政策取向,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增加可以反映统计时间的因素,在统计分析中,时间要素很重要,有时候会对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2、四句话级别上做文章,抓迹象,看趋势,了解主要矛盾进行定量分析,了解自然现象的统计分析新方法的应用。

3、统计分析的过程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垂直指数对比,各种相关的目标,反映客观经济现象是好还是坏,大小,速度等,揭露矛盾,找出差距,然后对经济现象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国家,区域经济类型之间的所属单位之间的在同一时间不同的相关指标的具体比较分析。与此相反,在不同时期同一指标的情况,反映其动态的发展和变化。相对指标分析,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

三、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1、写作技巧的能力

要努力提高分析问题的高度,深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可预见性和指导性,理论要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其中的特点是强调准确性强,有针对性,时效性,逻辑性。具有新鲜的创意。为了提高统计分析水平,统计分析工作应接受社会各级人群的建议,这是确保优质的服务质量的关键,只有提高了统计分析水平,才能够更好的为各种人群服务,为国家政策服务。

2、坚实的经济基础理论水平

宏观调控决策的统计分析。在市场经济中,所有的经济活动应遵循的法律经济基础,按照经济规律,运用经济理论来观察和分析经济和社会现象,寻找科学的对策,这是时间进度和经济分析的客观要求。不明白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就不能完全理解统计指标之间关系的内在含义,就不可能镇长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因此,统计分析,要使用特殊的经济和统计方法,对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社会经济现象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

3、紧密联系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地区的完整的理解,进行一般统计分析,只有透彻的了解当地的情况,为经济和社会形势服务,这样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统计分析,进行区域经济统计分析,如果不明白当地的情况,可能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形成错误的结论,而这样的结论,对于指导实践来说,可能是错误的,实践的方向也可能是错误的,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当前形势下的经济运行情况,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事业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

4、紧紧围绕经济工作,进行重点问题分析,热点问题分析。统计分析的价值和效率,引起领导的重视,这同时也是将工作落到实处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结果取决于其能力,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围绕社会的中心热点,对统计分析工作的展开具有重要的知道意义。

社会经济统计分析篇8

关键词:大数据;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

大数据时代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社会各行各业对数据分析需求大幅上升,需要借助数据分析实现数据的增值,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为其经营管理决策、投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具有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应用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渐攀升,也引发了对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能力的更高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经管类专业学生必须能够广泛应用定量分析技术,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效数据,运用科学的方法从这些数据中提取出有用信息,建立相应的模型,作出最优决策。统计学是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众多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以后深入学习相关定量方法类课程(诸如计量经济学、管理运筹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的基础。因此,统计学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取有效数据和分析数据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培养。

一、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定位模糊。

我国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的最大弊端在于一直按照前苏联划分方式将其归类为一门偏重于简单数据整理课程,而将相应的统计分析所采用方法和理论归为数理统计,因此在教学中不重视对后者的学习。然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统计学课程是同时包括这两个部分内容的,尤其是后一个部分内容是定量分析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传统统计学教学定位下,学生只认识了基本理论与概念,却掌握不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这与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各领域对经济管理人才素质的新需求。

2.课程体系有待完善,与经管类专业融合不够。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设置只涉及理论统计学这一领域,未将统计分析方法与相关经管类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安排下,学生虽然掌握了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但难以体会到统计在本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价值,当面临现实的经济、管理问题却无能为力,不会运用所学统计方法,结合专业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分析。这种状况与经管类人才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目的相违背,难以实现具有创新能力的经管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如能结合经管类专业特点,对统计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建设,势必能够培养出具有定量分析技能,满足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符合大数据时代人才素质要求的经济管理人才。

二、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构建

1.明确课程教学定位。

目前,统计学教学中偏重于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的理论知识学习,系统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统计学的知识体系,但是对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统计方法的应用重视不够,这不仅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不能够学以致用,在自己本专业深入学习过程中不会运用统计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经济管理问题,而在教与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源头在于教学定位不够准确。因此,本文提出新的课程教学定位: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为目标,结合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特点,通过统计学的理论教学、案例分析、课程设计、实验(践)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和统计应用能力,具备运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管理领域有关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经济管理人才的新需求。

2.课程体系优化建设。

根据新的教学定位,统计学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一是课程体系设置要强调基础知识、注重灵活应用、突出定量分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二是课程结构上,突出专业针对性,强调统计学科和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的有机结合,使课程特色化;三是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为学生提供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实训平台;四是将统计分析软件的运用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加强统计分析软件的技能培养。因此,本文将运用模块化系统集成思想,根据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的要求,提出按专业分模块,按模块分层次,按层次定内容的改革方案,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子系统课程模块具体内容”的递阶控制结构模型。在统计学课程体系优化建设中,我们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构建出模块化、层次化集成的课程体系在整体功能上达到了最佳状态。课程基础子系统是统计学理论基础和统计思维培养阶段,由统计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构成,体现了“厚基础”的功能。课程应用子系统和课程案例子系统是统计分析能力训练阶段,首先结合认知性案例模块系统介绍统计分析方法,让经管类专业学生了解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其次进一步结合专业特色案例模块和统计分析软件模块,通过分专业教学方式,使不同专业学生能够体会到统计学在本专业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强能力”的功能。课程实践子系统是统计应用能力实践阶段,是培养大数据时代应用型经管人才的重要环节。课程实践主要包括课堂实践和实验室模拟,课外实践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实训实习和相关竞赛,通过课程实践和课外实践两大平台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课程选修子系统是统计应用能力扩展阶段,该阶段在学生掌握统计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选修统计预测与统计决策两大模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

三、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构建,应注重强化基础理论,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做到统计知识与实例分析相结合,与软件应用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根据经管类各专业特色,以“知识+能力+应用”模式进行模块化、层次化课程体系设置,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数据素养和信息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定量分析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需求,使具有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根年.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观及系统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2]曾五一,肖红中、庞皓,朱建平.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2,(2).

[3]姚寿福.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2,(3).

[4]朱怀庆.大数据时代对本科经管类统计学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4,(3).

[5]姜钮,姜裕,吕洁华.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统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探索,2014,(6).

[6]李栓柱.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5,(8).

上一篇: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范文 下一篇:渔业资源的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