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船税免征政策范文

时间:2023-10-26 11:34:02

车船税免征政策

车船税免征政策篇1

近几年,我县地税局对全县农村车辆加强了税收征管,入库税额连年大幅度增长,为该县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征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大量的征纳冲突和问题也接踵而来,致使征收工作越来越难,群众意见越来越多,涉及车辆税收的咨询上访案件接连不断。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既有政策规定问题,又有征管手段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规定不明

山东省财政厅1986年12月在《关于车船使用税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规定:"拖拉机全年从事农业生产在九个月以上的免税。对全年从事运输业务时间在九个月以上的按全年征税,全年从事运输业务的时间在九个月以下的,可按从事运输业务时间计算征收车船使用税。"这一规定前后矛盾,在具体征管中无法操作,是引起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在征收问题上认识相左以致造成农民群众集体上访的直接根源。其一,根据以上规定,如果某农民拥有一辆农用拖拉机,一年之中有九个月用来从事农业生产,其余三个月用来从事运输业务,如果按"全年从事农业生产在九个月以上的拖拉机免税"这一规定,他不用缴纳车船使用税,如果按"全年从事运输业务时间在九个月以下的,可按从事运输业务时间计算征收车船使用税"这一规定,他应当按三个月计算缴纳车船使用税。其二,农民群众抓住"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的拖拉机免税"这一规定,坚持认为自己的拖拉机是干农活的,即使干不满九个月以上,其他时间闲置在家,不搞经营活动,也不应该缴纳车船使用税,更不应该缴纳营业税和其他各税。其三,政策中"九个月以上"、"九个月以下"以及实际"从事运输业务时间",怎麽来认定,由谁来认定,发生争议由谁来裁决等问题都没有在文件中给予明确规定。

2、执法主体不明

由于农村车辆量大面广,税务征管力量严重不足,为此,税务部门在突出自身执法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按照政府管税、税务部门征税、相关部门协税护税的要求,集中时间、集中领导、集中人力,突击税款征收。但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村车辆的税收征管离开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离开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几乎寸步难行,税款征收的主动权不是掌握在税务部门手里,而是掌握在党委政府,掌握在各职能部门手中,征管工作存在着严重的依赖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税款征收工作过度依赖乡镇政府。基本上90以上的农村车辆税收都是由乡镇党委政府强制村委会的,不管是税收宣传、税源排查的前期准备工作,还是突击征收的攻坚阶段,都由乡镇政府一手包办,如果乡镇政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出面,如个别财政状况较好的乡镇拒绝支持集中征收工作,则征管工作就不能开展。另外缺乏必要的、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只要村委会反映税款收齐就盲目确信,而忽视税款的实际情况。二是车辆检查工作过分依赖交警、交通等部门的协助。由于税务部门没有上路查车的权利,若自行上路检查,唯恐给扣上"三乱"的帽子,这大大削弱了税收执法的刚性,造成税款的大量流失。

3、税务处罚难以实施

由于地税机关无权上路检查,有关部门又无法定的配合义务,开展农村车辆税收专项检查难度很大,检查效果也不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有关的处罚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施。从当前的情况看,我们对农村车辆税收征管采取集中征收的方式,大量的车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要征足税款,时间有限,一些摆出种种理由拒不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如果再对其进行罚款,困难实在太大,但对一些不从事生产经营的三轮车又没有查封、扣押物品的权利,结果导致要麽对一些偷逃税款的行为无法打击处罚,要麽出现执法简单化的现象,也是致使农村车辆税收征管工作难以到位,造成税款流失,不能征足征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加大税法宣传力度,突出税务机关的执法主体地位。

税法宣传是我们地税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赢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提高广大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促进税款入库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农民还没有树立起自觉依法纳税的意识,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税"的概念还比较模糊,税法宣传更为必要,要使农民从思想上把车辆税收与各种摊派提留区别开来,使其明白依法纳税的重要性。宣传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在宣传形式上要不拘一格,形式新颖、多样,要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多种宣传媒体和黑板报、宣传栏、明白纸等多种宣传工具,为广大群众易于接受,让税法走进千家万户,逐步提高全民纳税意识;在宣传内容上,既要宣传车辆税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程序,又要宣传依法纳税的重大意义,既宣传纳税人的权利义务,又宣传不履行纳税义务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工作中,要注意宣传效果,既要抓主动诚实申报纳税的正面宣传,又要抓偷逃税案件的反面宣传,在税法宣传的针对性和效果上下功夫。尤其要向当地党委、政府作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对乡镇党委政府出台的各项税收政策,县以上地税机关要严格把关,统一标准,突出税务机关的执法主体地位。

2、加强学习和教育,[本文转载自[文秘站网-找文章,到文秘站网]提高地税队伍的执法水平。一是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地税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及业务水平。二是坚持不懈地开展税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保证做到廉洁从税,严格执法,文明服务。

3、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协税护税。要实行政务公开,对车辆情况和纳税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并张榜

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既要协调好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协税护税网络。同时设立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对偷逃税行为进行举报,并对群众举报的偷逃税情况进行认真查处,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和奖励,以建立良好的群众协税护税环境和税务机关依法治税环境。4、建议上级税务部门对农用拖拉机的车船使用税政策规定进行修改。要麽取消"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的拖拉机免税"的规定,对农村所有的机动车辆一律征收车船使用税,不论使用时间长短,一律按全年时间计征。要麽取消省财政厅的解释规定,对农村所有的小马力(12马力及以下)拖拉机一律免征车船使用税(已办理营运证照的除外),并规定由谁出具农用证明,车主持证明到税务机关领取农用车辆车船使用税免税标志,每年验换一次。

车船税免征政策篇2

纳税义务人及应纳税额

(一)纳税义务人:车辆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为车船税的纳税人。本方案所称车辆,是指依法应当在车辆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辆。机动车辆的范围:载客汽车、载货汽车、三轮汽车、低速汽车、摩托车、专项作业车、轮式专用机械车。

(二)税额表

办税程序

(一)保险公司工作流程

1.具备办理“交强险”业务资质、并在县地税局办理了车船税代收代缴登记的保险机构(以下简称保险机构)为全县车船税代收代缴义务人。

2.保险机构要根据有关资料据实录入机动车种类、车牌号码、整备质量等车辆信息及纳税人识别号等纳税人信息、缴纳车船税信息,代收车船税。对已向县地税局申报缴纳车船税的机动车,保险机构在销售“交强险”时,不再代收税款,并将完税凭证复印件和“车船税纳税证明单”附在保险单的存根后面,存档备查。

3.对条例规定的军车、警车、拖拉机等免税车辆不代收车船税,将车辆登记证书或行车本复印件附在保险单后面存档备查;对县地税局出具《车船税免税证明》的车辆,不代收车船税,将《车船税免税证明》附在保险单的后面,存档备查。

4.保险机构应建立车船税扣缴台账,方便核查车船税扣缴信息。

5.纳税人拒绝保险机构代收车船税时,扣缴义务人不予办理“交强险”业务,并及时反馈到地税机关,据实登记《纳税人拒绝纳税登记卡》,3日内将纸制资料提交县地税局,由县地税局向纳税人追缴税款。税款入库后方可办理交强险业务。

6.申报解缴税款期限。保险机构要于次月10日前向县地税局城区所报送当月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扣缴台帐复印件并解缴税款,同时登记代收代缴税款统计表。

(二)公安局:负责在车辆年检时,按照“先税后检”的原则,查验其车船税完税凭证,对未完税车辆,不予办理年检,并督促其到县地税局缴纳车船税,完税后,方可进行年检。凡发现未完税而办理检车手续的,应征税款从其办公经费中扣除。

(三)农机局:负责在办理农用车辆有关业务时,发现有未缴纳车船税情况的,应停办相关业务并及时向地税局反馈,同时督促车船税纳税义务人到地税局缴纳车船税方可办理相关业务。凡发现未完税而办理检车手续的,应征税款从其办公经费中扣除。

部门职责

(一)地税局:负责对辖区内正常业户机动车辆车船税的征收管理,同时负责车船税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做好对车船税征收工作的政策指导和督导检查。

(二)公安局、农机局:负责督促办理车辆业务的车辆足额缴纳车船税。并负责保全与车辆缴纳车船税的有关资料,以备查验。

(三)县国税局:负责按月向县地税局提供新购车辆信息底册,并督促新购车辆业主到地税局缴纳车船税。

(四)各乡镇、办事处及有关部门:自觉缴纳本单位所有车辆车船税,并负责协助县地税局征收辖内各种未税机动车辆重点是摩托车、农用车的车船税征收工作。

(五)财政局:负责根据县地税局提供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车辆完税信息,对不能足额缴纳车船税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暂停一切财务往来。

(六)建设局、交通局:负责提供公交客运车辆各条线路车号、线路信息,为地税局征免车船税提供依据。

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车船税征收工作,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做好征收工作。县地税局要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完善相应征管措施,确保车船税足额征收到位。

法律责任

(一)保险机构应收未收税款的,由地方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并对扣缴义务人处50%以上3倍以下罚款。保险机构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地方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各保险机构未按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二)纳税人未按规定缴纳车船税的,由县地税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考核机制

车船税免征政策篇3

关键词:低通交通 调控 税收政策

一、我国目前交通用能的现状

目前,我国交通能耗己占全国总能耗的25%左右,如不加以控制,将很快达到总能耗的30%,超过工业能耗。交通运输是石油消费的重点行业,是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当前我国交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因此在交通领域,节能潜力巨大,发展低碳交通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税收在低碳交通中的角色

低碳交通体系的建立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加以保障,其中税收政策是重要的手段之一。税收可以通过筹集到的资金来支持低碳交通的发展,比如逐渐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以及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研发投入,对低碳交通领域中的企业提供充足的部门事业费、研发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对项目提供贴息等,给予财政上的支持。

三、税收政策调控低碳交通发展的作用机理

为政府环境税收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的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的庇古税。庇古税是控制环境污染这种负外部的一种经济手段。庇古认为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原因是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相一致,从而私人的最优导致社会的非最优。因此,纠正外部性的方案是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只要政府采取措施使得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相应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相等,则资源配置就可以达到最优状态。这种纠正外在性的方法也称为“庇古税”方案。

四、促进低碳交通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

结合中国实际,借鉴国际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激励性的税收政策、补偿性税收政策和限制性税收政策三种方案进行突破,逐步构建中国的支持低碳交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

(一)激励性的税收政策

激励性税收政策是指对使用节能减排的产品或是对达到了节能减排标准生产单位实行的税收减免政策,以激励使用者及生产者努力实施节能减排措施。

1、使用和生产清洁能源和节能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促进低碳交通的发展,政府可以采取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来鼓励汽车厂商研发生产更加节能的、排放达到更高标准的或者使用清洁能源的新型汽车,同时鼓励和推动使用高能效飞机和船舶技术。同时对进口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在关税上给予税收优惠。

2、协议式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

政府首先制定科学、先进的节能减排指标,然后为了鼓励节能减排,可以与我国主要的交通工具制造商签订协议,如果达到协议标准或低于协议标准,均享受到税收减免照顾。以此来激励各大交通工具的制造商加大对节能减排方面的研发力度,使我国的车辆、船舶、飞机等走向节能化。

3、服务于低碳交通的制造商和投资者的税收优惠政策

建立完善的低碳交通体系,应鼓励开拓多类型的低碳融资渠道和方式,完善配套的金融服务,对于致力于低碳汽车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及商品化的企业,不但给予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等税收减免待遇,还要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支持引导银行业、担保业等金融机构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等为企业提供资金服务。

(二)补偿性税收政策

补偿性税收政策是指使用者或生产者开采、消耗了能源及排放了有害气体或污水,应该付出的社会补偿的代价,促使使用者或生产者不断降低社会开采量、平均能源消耗量及排污量。

1、适度地征收碳税

征收碳税有利于交通行业进行节能减排,前提是要合理地设计碳税制度。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城乡的差异将全国分成几个不同的地区,不同地区适用不同的排放标准,防止一刀切现象。并选择以碳含量作为碳税的计税依据进行从量定额税率形式,合理设计碳税的税率水平,以便征管和降低征纳成本。

2、继续推进燃油税的改革

燃油税对于节能减排以及促进低碳交通的发展具重要的作用,它将提高燃料的使用成本,可以促进汽车生产厂家开发出燃烧效率更高的新车型,进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促进如天然气、乙醇、氢电池、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生物油等其他替代能源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加快燃油税改革步伐,尽快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比较完善的燃油税制度。

(三)限制性税收政策

限制税收政策是指使用者或是生产者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节能减排的标准,而征收的限制性的税收,以促使使用者或是生产者尽快淘汰耗能高、排污大的产品或是生产技术及生产设备。

1、改革和完善车船税制度

我国现行的车船税基本上是根据车船的吨位数和固定税额进行征收,与车船的使用强度无关。笔者建议,为了增强对汽车尾气和噪音的消减作用,对高排量的汽车产生限制效果,对不同强度的车船实行税收差异化政策。这样既可提高税收收入,又不影响消费,并鼓励中低收入群体保有车辆,还可保证国家节能减排和减少碳排放目标实现。

2、改革和完善车辆购置税

对于购买节能环保汽车的消费者可以实施优惠政策,政府可以制定环保车的标准,对于符合环保汽车标准的消费者直接得到减税的优惠或者按照低税率来征税,全社会购买节能环保汽车的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将明显促进节能环保汽车的销售,同时对高能耗汽车起到很好的限制作用,加快高能耗汽车的淘汰速度,推动低碳交通的发展。

五、结论

本文从交通领域的视角出发,希望把低碳交通政策的制定与税制改革结合起来,通过激励性的税收政策、补偿性税收政策和限制性税收政策,以明确政府的低碳交通发展政策导向,为构建促进低碳交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提供建设性意见。

参考文献:

[1]唐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创新[J].学术论坛,2010.

[2]李毅.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税收政策选择[J].财会研究,2010.

[3]吴重思.论税收与低碳经济[J].现代商贸工业,2010.

[4]吉林省税务学会课题组.对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研究[J].中国税务学会秘书处,2009.

车船税免征政策篇4

【关键词】环境;税收政策;发展;演进;绿色发展

在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背景下,环境问题已成为具有全球性特征的普遍问题,绿色发展理念得到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认同。由于生态环境具有外部性的特点,客观上需要政府采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规制政策等措施加以矫正。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通过价格机制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调节作用。上世纪中期,一些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曾饱受环境污染问题的困扰,率先将税收政策用于环境保护,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改善效果。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如何运用环境税收政策促进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均衡,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此,本文系统地梳理了我国环境税收政策的发展演进过程,分析现有融入型环境税收政策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环境税收政策经验,预测我国环境税收政策的未来趋势。环境税收政策是指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财政手段。根据环境税收的课税范围不同,环境税收政策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环境税收政策仅包括对环境污染的征税政策,即对环境污染的经济主体征收的特别税。而广义的环境税收政策是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建设有关的各种税收政策的总和。本文将研究广义的环境税收政策,梳理我国与环境相关税收政策的发展演进,剖析环境税收政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税制绿化、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一、环境税收政策的发展演进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与环境相关的税收政策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及发展完善期的演化过程。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税收政策围绕着国家或政党的政策进行制定。这一时期的税收政策为国家或政党的特定目标服务,一般都体现为行政管理的结果。围绕着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财政部的一些政策中涉及利用“三废”生产产品的征税问题,如工业企业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按照规定征税有困难的,可以定期减税、免税①。但总体而言,这一时期行政指令型的税收制定尚未真正考虑环境因素,客观上与环境相关的税收政策也寥寥无几。我国环境税收政策的萌芽期为1978—1991年,这一阶段确定了“以费代税”的排污收费制度,开始出现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关的税收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逐渐取代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得到重视。同时,以“利改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中国税收制度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和简化的税制体系,逐步发展成为多税种的复合税制体系。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开始建立,明确了环境的范围②、环境保护的工作方针和环保机构的职责,并给予保护环境的单位个人税收减免和表扬奖励,对污染、破坏环境的单位进行惩罚。在此背景下,“以费代税”的排污收费制度建立,体现了“污染者付费”的原则③。至1983年,排污费制度基本在全国形成了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而这一时期的税收政策也逐渐开始关注资源能源节约与污染防治,出现了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条例(见表1)。此外,1984年税制改革中,将原有的工商税按照征税对象划分为产品税、增值税、盐税和营业税,并且新开征了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税制体系中开始出现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税种,从而形成了融入型环境税收制度的雏形。我国环境税收政策的形成期为1992—2000年,这一时期环境保护理念更多地被融入于具体税种的政策规定之中,环境保护税收政策体系基本形成。1994年税制改革以流转税改革为重点,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新税收制度,奠定了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税制结构,融入型环境税收制度基本建立。而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我国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开始走上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化的道路,国务院的多项文件中都提及抓紧制订与完善促进环境保护、防止生态破坏和污染的经济政策和措施。由此,我国税制中更多地融入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1994年新开征的消费税,其中鞭炮、焰火、汽油、柴油等多个税目与生态环境直接相关,对消费行为直接进行引导和调整。盐税并入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与生态保护相关的税种经过调整继续发展完善。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也出台相关税收优惠,例如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免征增值税11,符合国家发展第三产业政策和利用废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减免所得税等,以推动绿色环保行业的发展。由此,我国融入型环境税收政策基本形成。此外,部分项目出现“费改税”趋势,例如2000年车辆购置税取代车辆购置附加费。总体而言,这些“绿色条款”主要发挥导向作用,政策意图旨在促使微观经济主体增强环境意识:生产者自觉地选择绿色生产经营策略,主动引进节能设备,采取更为环保的生产工艺;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理念,践行环保行为。但由于环境税收政策较为零散,以致政策的力度、效果均有限,难以发挥足够的激励作用。环境税收政策的发展完善期为2001年至今,独立的环境保护税种逐步建立,环境税收的限制性措施和激励性措施并存,环境税收政策对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渐增强。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老龄化加剧等问题叠加式出现,我国环境污染及其引致后果日益严重。2002—2005年,国务院相关政策多次提及出台有利于实施清洁生产、促进节能节水、鼓励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财政税收政策,同时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严格控制减免,限制破坏耕作的活动12。近年来,环境污染已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生态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由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使得我国环境保护政策规划进入更高的阶段,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一直是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自2007年国务院首次提出“研究开征环境税”以来,环境保护税改革不断深化,至2016年12月25日,环境保护税法正式颁布,并将于2018年开始实施,环境保护实现“费改税”(具体改革历程见表2),确立了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发展的单行税法。此外,现代国家治理框架下的现代税收制度构建所涉及的六大税种改革中,就包括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这三个与生态环境直接相关的税种,改革内容也直接涉及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调节,将资源税征收范围扩展到自然生态空间等。现阶段的税收政策表明政府更加注重运用税收手段来改善环境问题、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环境税收政策不断发展完善,独立型环境税收政策与融入型环境税收政策共同发挥环境保护作用。

二、现行环境税收政策体系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的融入型环境税收体制中,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等税种均融入了环保元素,出台了环境保护相关的税收政策。但当前与环境相关的税种,并非针对环境保护及治理的目的而设立的,其根本出发点是调节生产与消费,增加财政收入。碎片化的环境税收政策体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绿色红利的释放。

(一)现行环境税收政策体系构成

1、资源税。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资源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对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企业间平等竞争和筹集财政资金、与其他税种共同配合发挥税收杠杆的整体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资源税改革发展迅速。2011年资源税改革在从量计征基础上增加从价定率的计征办法,重点调整了油气资源税的计征办法和税率,并且改革以来资源税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稳定在1.8%左右。2016年7月1日起,我国全面推行资源税改革,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河北省率先开展水资源费改税试点,森林、草场、滩涂等其他自然资源也将逐步纳入征收范围;实施矿产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使资源税与资源价格、企业盈利水平同步增长;全面清理涉及矿产资源的收费基金,从而有效发挥税收杠杆调节作用,缓解资源浪费现象。随着资源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在促进资源节约开采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保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2、城市维护建设税。作为一种附加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该税收具有专款专用性质,为保证城市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维护提供财政资金。具体而言,用于维护和建设城市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公共事业,建设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等。作为环保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城市维护建设税有助于城市环境保护,利用清洁能源,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而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共享发展的成果。3、车船税。车船税是以车船为课税对象,对应税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征收的一种税。根据车船税法实施条例的具体适用原则,乘用车依排气量从小到大税额递增。且根据其定税额的原则,非机动车船税负小于机动车船,小吨位的船舶税负小于大吨位的船舶,这客观上加大了车船的使用成本,一定程度上限制其消费,有利于环境保护。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对节约能源的车船和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分别给予减半征收和免征的政策19。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车船有着政策倾斜,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统计数据,车船税税收收入占地方税收收入的比例自2007年以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由2007年的0.35%上升至0.91%20,车船税收入逐年增加。4、城镇土地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开发区域内的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土地为征税对象,向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计税依据为实际占用的土地单位面积。其目的是为了调节城镇土地级差收入,促进城镇土地资源合理使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环境的优惠政策涉及市政街闭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用地,林区的有林地、运材道、防火道、防火设施用地,核电站的核岛、常规岛、辅助厂房和通讯设施用地等减免税21。5、耕地占用税。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耕地占用税的计税依据为实际占用面积,税额规定随着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而减少。由此,通过开征耕地占用税,加强土地管理,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从而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6、消费税。消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应税消费品征收的一种税。2014年12月调整后,取消汽车轮胎税目(财税〔2014〕93号),自2015年2月1日起对电池、涂料征收消费税(财税〔2015〕16号),确定征收消费税的共有15个税目;有些税目下还设有相关子目。目前的税目中,成品油、小汽车、摩托车、游艇、电池、涂料等10个税目与资源环境直接相关。对与环境相关的消费品征税,不仅有利于控制能源消耗和提高产出效率,还能调节过度使用资源和超前的消费行为。7、车辆购置税。车辆购置税是对在中国境内购置规定车辆者征收的一种税。车辆购置税的征税范围包括汽车、摩托车、电车、挂车等,客观上对汽车、能源的消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防治污染、节能减排的效应。在车辆购置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中,对森林消防部分购置的专用车辆免税;此外,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4年第53号规定,自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直接引导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有利于改善环境。8、增值税。增值税是以货物销售或者提供劳务的增值额和货物进口额为计税依据而课征的一种流转税。虽然增值税制度的目标与环境并无直接联系,但其税收优惠政策中,可以发现一些促进环境治理、资源利用的措施,包括矿产资源,废渣、废水(液)、废气,再生资源,农林剩余物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鼓励环保节能项目的开展(具体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通知(财税〔2015〕78号))。此外,财税〔2015〕74号、财税〔2014〕10号、财税〔2013〕106号、财税〔2008〕56号分别给予风力发电、水力发电、节能服务、有机化肥等应税产品及服务税收优惠政策。9、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一定纳税期间内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扣除法定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等后的余额所征收的一种税。企业所得税主要通过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产业的设备实行投资抵免或免税等政策,对环保技术及产品和环保投资的优惠政策,鼓励有助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行为的税收优惠政策来等,来对环境污染及资源利用进行政策指导,从而增强企业环境保护责任,促进绿色生产。

(二)现行环境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1、环境税收政策碎片化,与环境直接相关税种较少。长期以来,我国的税制体系中缺乏专门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主体税种,上述与环境相关的融入型税种开征初衷并非针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目的而设置。例如,资源税最初开征的目的是为了调节资源级差,更多是针对以开采矿产品的工矿企业所设立,与一般的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废气废水来源并无太大关联,因而作用相较于专门目的税会非常有限。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与环境相关的政策分散于税收优惠政策之中,且存在严格的限定条件,实际受益面较窄,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所以现实中碎片化的环境税收政策很难发挥理论上所预期的效果。2、“以费代税”弱化环保功能,现有征收标准过低。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收费代替环境税,排污费政策相较税收缺乏刚性,存在诸多不足,同时生态补偿费的补偿作用也相当有限。由于以往环境保护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发展及政绩考核等因素的考虑,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降低排污收费的标准;此外,由于征收管理未形成规范,很容易造成企业寻租或逃避监管。不难发现,过低的税费征收标准,难以对企业起到惩治作用。如果企业购进节能设备、引进污染处理技术的成本远高于税费数额,那么理性的选择自然是缴纳税费;加之部分政府部门可能存在以“只罚”代“执法”的弊病,使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认为付费后有权利排污,甚至加大排放力度,与环境收费政策的抑制作用相抵消,因此环境税费政策无法实现应有的环境治理效果,反而企业“边缴费边排放”加剧环境污染。过低的征收标准也将直接导致环境税收入规模较低,一定程度上削弱政策的调控作用。3、环境税收课税范围过窄,优惠政策受益面有限。由于与环境相关的税种并非专门针对环境污染产品及行为,征税范围相对较窄,许多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和行为并未涉及,限制了其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控制作用。而目前环保税法所涉及的征收范围与成熟发达国家环境税收体系相比也非常有限,例如对二氧化碳排放、机动车等流动污染源排放尚未列入征税范围。过窄的课税范围不仅使环境红利无法实现,也使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的收入来源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同时,环境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从广度和深度上来说都非常有限,对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的企业优惠措施不到位,难以对企业形成激励作用及促进其转型发展。4、环境税收政策体系待完善,缺乏相关配套政策。由于我国环境税收政策体系仍处于发展完善阶段,与环境相关各税种之间的联系较弱,政策缺乏协调配合,例如税制体系中缺乏保持税收中性的相关措施,配套税收返还、所得税改革等。此外,常年来我国污染治理及环境保护的财政支出数额偏低,尽管近几年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及环保研发补贴显著增加,但仍然不足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环境税收收入需更加合理地运用,确立科学的环境支出结构。相关政策应考虑重点行业、低收入群体的优惠及补助政策,重点支持污染治理、气候变化应对、环境保护技术等方面。

三、环境税收政策未来发展趋势

(一)独立型环境税收政策更加完善

我国近日已通过独立的环境保护税法,将从2018年开始实施。以环境保护为专门目的的税种开征无疑将会对环境改善带来直接效果。环境保护税法按照“税负平移”原则,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等规定与排污费条例基本一致,实现排污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的平稳转移。这与国外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改革相一致,有助于改革的平稳过渡。由于现有环境税收政策的约束力有限且不完善,且环境保护税距离真正的独立型环境税种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未来应进一步扩大环境保护税的征税范围。例如,环境保护税法所规定的征收对象并不包括二氧化碳,而发达国家的环境税费体系里普遍包括碳税,也是主要的环境税种。如果我国环保税改革将二氧化碳排放列入征税范围,短期内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但从长期可持续发展来看,未来应适时对二氧化碳征税。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成熟的环境税收体系经验,征税范围广泛,包括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硫税、水污染税、噪声税、固体废物税和垃圾税等具体的税种,美国仅对特定化学品所征收的消费税就涉及42个税目,英国的环境税收体系由最初的废物处理领域扩大到气候变化、车辆消费、航空飞行、房屋出租、石头开采等各个领域。鉴此,我国环境税收政策未来将涵盖环境污染、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等多方面。同时,逐步提高征收标准。根据税收经济学理论,在环境税收的设计上,对污染产品应考虑收入的社会边际效用,增加庇古税部分的数额,即对污染产品制定相对较高的税率。目前,环境保护税法的征收标准较排污费条例的规定有所提高,由于环境保护税法具有税收杠杆效应,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为加大对于污染的治理力度,未来可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征税标准。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区污染排放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在全国统一税率标准的基础上浮动提高税率。环境保护“费”改“税”有利于解决排污费制度执行刚性不足等问题,逐步规范环境税收的征收管理。根据不同的税种选择不同征收模式,税务部门和环境部门积极配合进行征收管理。同时,应确保环保税收收入作为专项资金,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资金保障:首先,可以用来改进治污设备,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并推动专业治污人员的队伍建设。其次,可用于环保部门的科研投入,提高治污的科技含量,实现环境保护全流程的技术跨越,从而促进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融入型环境税收政策进一步优化

我国目前的环境税收政策较为分散,限制和激励作用均不足。在独立的环境保护税收逐步开征的条件下,现有的环境税收政策将进一步优化,提高我国税收制度的绿色度。例如,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将逐步扩大至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等,逐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全面保护和合理利用;消费税的课税范围可扩大至超过污染标准的消费品,并且同一税目中调低对环境有利产品的税率,提高对环境有害产品的税率,体现绿色消费导向;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可以改革现行计税标准,注重能耗水平和污染程度标准,实施有差别的征税政策;由于增值税具有中性特征,过多的优惠措施会导致增值税抵扣链条的断裂、成本增加等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增加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措施,给予使用清洁能源、绿色生产的企业更多的补贴或返还,将当前较为粗糙的政策内容进一步细化,并出台相关保障政策措施;等等。融入型环境税收政策的完善将与独立型环境税收政策共同发挥税制的绿色红利。

(三)环境税收政策与其他政策加强配合

环境税收政策需要立足于财政制度整体框架,加强各个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形成合力系统地调控生态环境问题。具体而言,可采取环境税直接返还、间接返还并辅之以劳动税、消费税优惠等措施。鉴于交通、能源等行业行政规制的特殊性,环境税收政策的改革应注意对政策框架的综合考虑。例如,环境保护税的开征将导致某种能源价格上升,可能会对出台有效的配套政策措施带来不利影响。由此,应充分考虑到改革对某些特殊群体、弱势群体带来的冲击,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将税收政策与支出、补贴政策相结合,以抵消改革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根据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市场型、数量型、财政型等多种环境政策工具相结合将会带来更好的效果,因此我国未来将促进补充性政策的协调发展,如行政规制、自愿性协议、信息协同等政策措施,以充分实现环境税收政策的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功能

车船税免征政策篇5

关键词:能源;税收;消费;外部成本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

促进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长远选择。但市场经济主体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对资源使用及节能方面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和收益与其自身所承担的经济成本和收益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这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通过研究、运用适当的税收政策,尽可能使社会效益与市场主体自身的经济效益相一致,这样可以很好地规范、引导和调节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使之朝着有利于整个社会效益改善和提高的方面发展,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意图和发展战略目标。

一、我国能源税政策制度现状

(一)能源获取有关税种:资源税。我国于1984年开始征收资源税,1994年的税制改革对资源税的征收范围、税率等进行了调整,形成现行资源税。资源税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资源税征税范围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盐等七类。课税数量,如果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销售数量为课税数量;如果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数量。资源税的税率采用定额税率,同一种资源产品在不同地区适用一定的幅度税额。

(二)能源使用有关税种

1、消费税。消费税是宏观经济的特殊调节工具,征收消费税的目的旨在调节消费结构、引导消费方向、抑制超前消费、增加财政收入。所以,征税税目的选择关系到能否实现征税的目的。从现行消费税的规定来看,其中与能源有关的产品税率(税额)如表1所示。(表1)

从以上消费税税目可以看出,与能源利用与保护相关的税目已占有一席之地。

2、车船使用税。尽管开征车船使用税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地方政府建设、改善本地公共道路和航道提供资金,其设计本身与能源节约并没有多大直接联系。但是,由于绝大多数机动车船都需要消耗能源,因此车船使用税间接地构成了对能源消耗的一种限制。

3、城市维护建设税。该税开征于1985年,所征税款专门用于城市住宅、道路、桥梁、防洪、给排水、供热、园林绿化、环境卫生以及公共消防、交通标志、路灯照明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其中对城市供热基础设施的专项开支与城市能源消费方式与结构的转变有直接联系,因此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也与能源利用密切相关。

4、增值税。增值税中鼓励能源节约的条款主要有:

(1)从2001年1月1日起,对利用煤矿石、煤渣、油母页岩和风力生产的电力,以及国家列名的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增值税减半征收。

(2)从2001年1月1日起,对下列货物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①利用煤炭开采过程中伴生的油母页岩生产加工的页岩油及其他产品。②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生产的电力。

(3)核力发电企业生产销售电力产品,自核电机组正式商业投产次月起15个年度内,统一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返还比例分三个阶段逐级递减。

5、所得税。所得税中鼓励能源节约利用的条款有: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包括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上述各税种中税收限制与税收引导的办法有利于限制能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但我们也应看到,上述税种多数开征的意图并不是针对节约能源,而只是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作用,在税收优惠方面也仅仅涉及到增值税与所得税,鼓励的范围不宽,鼓励手段也比较单一。

二、我国现行能源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综观我国现行的能源税收政策,从总体特点上看:一是能源保护与利用的税种太少,缺乏专门性税种;二是优惠方式比较单一,现行的税收优惠措施主要限于减税和免税,受益面比较窄;三是现有涉及节能的税收政策的调控力度不足。专门性税种的缺位和其他税收优惠的存在事实上不利于限制企业行为,会减弱税收的作用;四是税法执法不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税收调节作用的发挥。具体来看,有以下不足:

(一)能源开采、生产相关税种的缺陷。与能源开采、生产关系最密切的税种应当是资源税,该税种的不足与完善对我国能源保护与利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资源税的理论基础有待完善。现行资源税课征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该理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资源征税的必要性,无法说明应该按何种标准去征收资源税的问题,所以现行资源税主要就是为了调解能源的级差收入,而并不是想把能源开采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内在化,这种单一的政策目标限制了其应有的作用。

2、资源税计税依据不合理。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以销售量或自用量为依据,对企业已经开采而未销售或使用以及同一矿藏中因为开采成本等原因“弃而不采”的矿藏不征税,由于这部分资源没有税收的约束,直接鼓励了企业和个人对资源的无序开采,“滥采富矿”和“采富弃贫”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大量资源的积压和浪费,破坏能源开发的可持续性。

3、资源税单位税额过低,无法与能源价格协调。我国现行资源税收制度采用定额税率,使应纳税额与能源的价格相脱离,税率、应纳税额与价格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联系,税收杠杆和价格杠杆均无法发挥其调节功能。

(二)能源消费与利用相关税种的缺陷

1、消费税对能源利用的控制度低。消费税本应是在能源消费环节作用度较大的税种,但我国现行消费税中,仅对能源消费中占较低份额的汽油、柴油征税,未将煤炭这一能源消费主体纳入征收范围,不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此外,汽油、柴油税率偏低。税收总负担相对较低,尚有提高消费税税率的潜力。

2、增值税设计不利于能源结构的转换。目前,我国普遍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由于投资性支出不能做进项税抵扣,使资本不愿进入投资成本较大的新能源项目。例如,在电力生产中,风电的投资成本大大高于火电,按单位发电容量造价计算,风电一般比火电高50%左右,按折旧占总发电成本比重计算,风电比火电高出了40%。由于“生产型”增值税的原因,就增值税实征率而言,火电为10%左右,而风电高达16.8%,即比火电多缴68%的增值税。

3、税种缺位,不利于能源的综合利用。现行税制中对能源保护、利用起一定作用的税种有限,仅有消费税、增值税、资源税等少数几种,而在国外广泛使用的能源税、碳税、燃料税等税种还未引入我国税制中,没有形成一个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目标的资源课税体系,不能通过税收手段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三、促进我国能源节约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完善现行资源税

1、充实课征资源税的理论依据。应当将马克思的土地价值论与现代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共同作为资源税征收的理论基础。

2、以实际可采储量为计税依据。现行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反而“鼓励”了资源的开采浪费,可以考虑以待开采矿藏的实际可采储量为计税依据,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企业提高回采率、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3、税率设计要考虑外部成本。现行资源税税率过低,可以考虑按照庇古税的要求对资源税税率重新设计。在税率设计中要考虑能源开采利用对其他部门及下一代所造成的外部成本。

(二)开征新税种

1、开征能源税。使能源税附加在能源产品的价格上,一方面促使能源生产者不断革新技术,提高能源生产质量和降低能源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利用税收转嫁的原理,使其税负一部分转嫁到能源使用者身上。

2、开征机动车燃料税。在目前我国石油需求和交通用能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征收机动车燃料税会对抑制机动车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起到明显作用。

3、研究开征碳税。可促使厂商更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能够促进能源系统从高碳排放矿物能源向低碳或非碳能源转化,有利于我国天然气和核电发展。

(三)促进节能投资的税收政策建议

1、所得税。一是加大对节能设备和产品研发费用的税前抵扣比例;二是对生产节能产品的专用设备,可以实行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三是对购置生产节能产品的设备,可以在一定额度内实行投资抵免企业当年新增所得税优惠政策。

2、增值税。为鼓励和扶持再生能源设备投资,应当在再生能源产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或适当降低再生能源企业的增值税率。

对关键性的、节能效益异常显著且价格等因素制约其推广的重大节能设备和产品,国家在一定期限内实行一定的增值税减免优惠政策;对个别节能效果非常明显的产品,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措施。

(四)促进节能产品生产的税收政策建议。对企业为生产节能产品而发生的技术引进、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支出,可比照研发费用开支,按照一定比例加计扣除;对从事节能产品生产的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企业购置的节能产品(设备),按其产品(设备)投资(购置)额的一定比例从企业应纳所得税额中抵免。

(五)促进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的税收政策建议。一是对从事节能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二是对单位和个人为生产节能产品服务的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收入,可予以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六)引导节能消费的税收政策建议

1、调整现行的消费税政策。一是将目前尚未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且不符合节能技术标准的高能耗产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二是适当调整现行一些应税消费品的税率水平;三是对符合一定节能标准的节能产品,允许按照一定比例享受消费税减征的优惠。

2、调整车辆购置税、车船使用税政策。一是对符合节能技术标准的车辆,可按适当比例减征车辆购置税;二是改革车船使用税的计税标准,对不同能耗水平的车船规定不同的征税额度,实行差别征收。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计金标.生态税收论[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2].入世后促进我国产业发展的财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谭宗宪.关于我国能源税收制度的思考.能源与环境[J].2004.

车船税免征政策篇6

一、宏观政策和重大改革

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12月5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实施条例》。车船税的纳税人包括中国境内应税车辆、船舶(以下简称车船)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从事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为机动车车船税的扣缴义务人;车辆的计税单位分别为每辆、整备质量每吨,机动船舶的计税单位为净吨位每吨,游艇的计税单位为艇身长度每米;乘用车的年基准税额为每辆60元至5400元不等,机动船舶的年基准税额为净吨位每吨3元至6元,游艇的年基准税额为艇身长度每米600元至2000元;捕捞、养殖渔船,军队、武装警察部队专用的车船,警用车船,依法免税的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及其有关人员的车船,可以免征车船税。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纳税困难和有其他特殊原因确需减税、免税的车船,可以减征或者免征车船税。

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肯定了“十一五”时期税收工作的成绩,包括实行结构性减税;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结束了农民种田缴税的历史,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335亿元;增值税转型全面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推进;资源税改革启动试点;内外资企业税制全面统一。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2011年要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调整完善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在一些生产业领域推行增值税改革试点;推进资源税改革。会议批准了上述报告。

同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上述会议上所作的《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肯定了2010年税收工作的成绩,提出了2011年税收工作的要求。会议批准了上述报告。

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中提出:按照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分配关系、完善税权配置的原则,健全税制体系,加强税收法制建设。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税率结构和征税环节。逐步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机制。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推进资源税和耕地占用税改革。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

4月29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提出:建立健全科学的税收制度和政策体系。按照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分配关系、完善税权设置的原则,改革和健全货物劳务税、所得税、财产行为税制,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税收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税收筹集收入和调控经济、调节分配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新局面奠定科学的税制基础。

5月28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送的《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提出: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资源税改革实施范围。在部分生产业领域推行增值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研究将部分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商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完善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

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当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自9月1日起施行。决定通过提高工资、薪金所得扣除额和调整税率表,大幅度地降低了中低工薪收入者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负担;同时,通过调整税率表,适当降低了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负担。7月19日,国务院公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7月2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调整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通知》。通知中规定:对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时,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本人的费用扣除标准统一确定为每年42000元(每月3500元)。

8月24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意见》。意见中提出:推进税制改革,完善税收制度。按照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分配关系、完善税权配置的原则,健全税制体系,加强税收法制建设。按成熟一个出台一个的原则,逐步将税收暂行条例上升为法律。加快研究制定增值税法及相关实施条例,适时出台车船税法实施条例。结合税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税收立法。修订完善税收征收管理法。加快修订资源税暂行条例、房产税暂行条例、印花税暂行条例、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船舶吨税条例等税收行政法规。研究制定环境税法等财税法律法规。

9月30日,国务院公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的决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和《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均自11月1日起施行,《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暂行规定》和《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的规定》同时废止。10月28日,财政部公布修改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提出: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延长5年。

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自2012年1月1日开始试点。据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同日发出《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附发《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和《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12月5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吨税暂行条例》,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经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批准、1952年9月29日海关总署公布的《船舶吨税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12月12日至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提出:2012年,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要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

12月25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全国财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2012年要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增值税制度,完善消费税制度,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推动加快增值税法、环境保护税法的立法进程。

12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2012年要继续深化税制改革。在增值税改革方面,要全力抓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在消费税改革方面,要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在个人所得税改革方面,要继续跟踪分析修改以后的个人所得税法的实施情况,完善有关政策;在财产行为税改革方面,要严格执行资源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做好车船税法实施工作。

二、农业、资源、能源、环境保护、交通和基础设施

3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调整稀土资源税税额标准的通知》。通知中规定:自4月1日起提高稀土矿原矿的资源税税额标准:轻稀土,包括氟碳铈矿、独居石矿,每吨60元;中重稀土,包括磷钇矿、离子型稀土矿,每吨30元。

4月1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提出: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种子生产、经营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给予税收优惠,具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邮政企业代办邮政速递物流业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通知中规定: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及其所属邮政企业为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含各级分支机构)代办速递、物流、国际包裹、快递包裹和礼仪业务等速递物流类业务取得的速递物流业务收入,自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免征营业税。

4月19日, 国务院批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税务总局等16个部门报送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提出: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税收优惠政策。

4月25日,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有关决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等11个单位印发《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出:农民创业享受与其他创业者相同税收优惠政策。

5月10日,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提出:大幅度提高稀土资源税征收标准,抑制资源开采暴利。

5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纲要中提出了下列税收措施:贫困地区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投资项目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项目,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和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件、备件,在规定范围以内可以免征关税;企业用于扶贫事业的捐赠,可以依法在所得税税前扣除。

6月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促进牧区又快又好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提出了下列税收措施:落实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支持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草原畜牧业组织化程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扶持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和民族手工艺品生产企业发展。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牧区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6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种子(苗)种畜(禽)鱼种(苗)和种用野生动植物种源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及2011年进口计划的通知》。通知中规定:“十二五”期间,进口种子(苗)、种畜(禽)、鱼种(苗)和种用野生动植物种源,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8月2日,根据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中提出:根据物流业的产业特点和物流企业一体化、社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统筹完善有关税收支持政策。有关部门要抓紧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并在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的基础上全面推广。要结合增值税改革试点,尽快研究解决仓储、配送和货运等环节与运输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的问题。研究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税政策,既要促进物流企业集约使用土地,又要满足大宗商品实际物流需要。制造企业剥离物流资产和业务,可以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享受税收扶持政策。研究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关房产税政策。

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十二五”期间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进口物资免征进口税收的通知》、《关于“十二五”期间在我国陆上特定地区开采石油(天然气)进口物资税收政策的通知》和《关于“十二五”期间在我国海洋开采石油(天然气)进口物资免征进口税收的通知》。

8月31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方案中提出: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积极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将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税计征办法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并适当提高税负水平,依法清理取消涉及矿产资源的不合理收费基金项目。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选择防治任务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逐步扩大征收范围。完善和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对于用于制造大型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抓紧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9月26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实施企业和单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的通知》。

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铁路建设债券利息收入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通知中规定:企业持有2011年至2013年发行的中国铁路建设债券(指经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以铁道部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的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提出: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对生产符合下一阶段标准车用燃油的企业,在消费税政策上予以优惠。对“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研究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

10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收回体系的意见》。意见中提出:研究制定并完善促进废旧商品收回体系建设的税收政策。

11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12月1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方案中提出:开展低碳发展试验、试点,研究制定支持试点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和产业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1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中提出:完善农产品流通税收政策,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

12月15日,国务院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规划中提出:推进环境税费改革。

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通知》。通知中规定:财税部门要完善道路客货运输枢纽(站场)和城市公交站场的营业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在“十二五”末以前暂免征收城市公交企业新购置公交车辆的车辆购置税。

三、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和国际税收关系

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开始实施2011年关税调整方案,关税税目总数从2010年的7923个增至7977个,进口关税最惠国税率和普通税率不变,对600多种资源性、基础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产品实施较低的年度暂定税率;出口关税税率不变,继续以暂定税率的形式对煤炭、原油、化肥、有色金属等产品征收出口关税,对部分化肥等产品继续征收特别出口关税。

同日,中国政府2001年5月14日、2009年12月13日和2010年5月25日分别与尼泊尔、土库曼斯坦和芬兰3国政府签订的关于避免对所得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开始执行。

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出《关于调整进境物品税税目税率的通知》,将计算机、视频摄录一体机等信息技术产品和照相机的税率从20%降低到10%,自当月27日起执行。

3月4日,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等8个部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积极的机电产品进口促进战略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提出了下列税收措施:研究延长实施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进口规定范围以内的科技开发用品的税收政策;结合产业发展状况和重点产业规划,适时调整《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逐步提高免税商品的技术要求;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费用,凡符合税法规定的研究开发费用条件的,可以依法加计扣除。进一步研究制定政策,支持企业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6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出《关于调整部分商品进口关税的通知》。通知中规定:自7月1日起大幅下调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进口关税,其中柴油、航空煤油以零关税进口,同时下调帐篷、充气褥垫、救生衣、防毒面具、雷达生命探测仪等救灾物品,混纺布、亚麻纱线等纺织原料,锌锭、镍废料等有色金属原料,变色镜等日用品的进口关税。

6月27日,中国政府与英国政府在伦敦签订新的关于避免对所得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中国国务院总理和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出席签字仪式。

7月5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调整三代核电机组等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通知中规定:(1)自2010年1月1日起,符合规定条件的国内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三代核电机组确有必要进口的部分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2)自2011年7月1日起,符合规定条件的国内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千万吨炼油设备、天然气管道运输设备、大型船舶装备和成套棉纺设备确有必要进口的部分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3)自2012年1月1日起,对于2009年8月2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6个部门的《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暂行规定》第三条所列项目(即相应国产装备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确实需要进口的部分整机和设备,根据上下游产业的供应情况,经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严格审核,采取降低优惠幅度、缩小免税范围的过渡措施,定期继续给予进口优惠)和企业进口《进口不予免税的部分重大技术装备设备目录》所列自用设备和按照合同随上述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一律征收进口税收。(4)根据国内相关产业发展的情况,定期分步调整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免税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清单。

11月3日,国家主席在法国戛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时的讲话中说:中国坚持通过减免关税等多种途径,为发展中国家对华出口各类产品创造条件。为了进一步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愿意在南南合作框架以内,对于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最不发达国家97%的税目的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

同日,二十国集团成员国在法国戛纳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签署加入税收征管互助公约意向书,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该意向书。

11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来料加工企业转型为法人企业进口设备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规定:(1)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以外商提供的全部不作价设备作为投资设立法人企业的;或者在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将该企业全部不作价设备作为投资整体转入同一投资方已经设立的法人企业的,其在2008年底以前已经办理加工贸易备案并且在2009年6月底以前申报进口尚未解除海关监管的不作价设备,可以免予补缴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2)2008年9月9日至2009年6月30日,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已经转为法人企业的,已经结转到法人企业尚未解除海关监管的不作价设备,可以作为投资处理,免予补缴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12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出《关于2012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规定:2012年进口最惠国税率、普通税率不变,对燃料油等部分进口商品实施暂定税率;出口税率不变,对铬铁等部分出口商品实施暂定税率;税则税目调整为8194个。其中,适用进口暂定税率的730多种商品平均税率为4.4%,比最惠国税率低50%以上。这些商品主要分为五类,一是能源资源性产品,包括煤炭、焦炭、成品油、大理石、花岗岩、天然橡胶、稀土、铜、铝、镍等;二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关键设备和零部件,包括喷气织机、涡轮轴航空发动机、高压输电线、手机用摄像组件、高清摄像头、小轿车车身冲压件用关键模具等;三是农业生产资料,包括大马力拖拉机、大型收割机、乳品加工机、种用鲸、农药原料、化肥、动物饲料等;四是用于促进消费和改善民生的日用品,包括冷冻海鱼、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婴儿食品、护肤品、烫发剂、餐具、厨房用具等;五是与公共卫生相关的产品,包括疫苗、血清、人工耳蜗、X光片等。此外,新增数字电影放映机、各类画作原件和雕塑品原件。

12月30日,海关总署决定废止本署2006年5月31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特别优惠关税待遇进口货物原产地管理办法》。

四、高新技术产业

1月28日,国务院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自当日起实施。

5月12日,海关总署就落实国务院的上述文件公告,自当日起实施:(1)经过认定的软件企业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和配套件、备件,不需要出具确认书,不占用投资总额,除了国家另有规定者以外,免征关税。(2)经过认定的线宽小于0.25微米或者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和经过认定的线宽不超过0.8微米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其进口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净化室专用建筑材料、配套系统,集成电路生产设备零、配件,可以继续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向企业所在地海关申请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3)经过认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的进口料件,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可以享受保税政策。

10月1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国务院的上述文件发出《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自当年1月1日起执行。通知中规定:(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和本地化改造以后的进口软件产品,按照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以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2)纳税人受托开发软件产品,著作权属于受托方的征收增值税,著作权属于委托方或者双方共同拥有的不征收增值税;经过国家版权局登记,纳税人在销售时一并转让著作权、所有权的,不征收增值税。

11月1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国务院的上述文件发出《关于退还集成电路企业采购设备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的通知》,自当月1日起执行。

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继续执行研发机构采购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通知中规定:自2011年至2015年,外资研发中心进口科技开发用品,可以继续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内资研发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采购国产设备,可以继续全额退还已经征收的增值税。

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出:针对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重点,研究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符合条件的高技术服务企业可以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高技术服务领域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可以按照规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按照增值税扩大征收范围改革总体安排,完善相关制度,解决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有关的税收问题。

五、房地产、金融、保险和证券

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规定:调整个人转让住房营业税政策,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统一按照其销售收入全额征税。税务部门要进一步采取措施,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加强对土地增值税征管情况的监督和检查,重点对定价明显超过周边房价水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和稽查。加大应用房地产价格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的试点和推广力度,坚决堵塞“阴阳合同”产生的税收漏洞。严格执行个人转让房地产所得税征收政策。次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的通知》。通知中规定:自当月28日起,个人出售购买不足5年住房的,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出售购买5年以上非普通住房的,按照销售收入减去购房价款以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出售购买5年以上普通住房的,免征营业税。

1月27日,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上海市、重庆市人民政府分别印发《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行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的暂行办法》,次日起实施。

6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等8个单位报送的《关于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提出:有关部门要统筹协调各项财税扶持政策,不断完善扶持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8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继续对邮政企业代办金融业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通知中规定: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及其所属邮政企业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及其所属分行、支行代办金融业务取得的金融业务收入,自2011年至2012年免征营业税。

9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执行的通知》。通知中规定:2009年8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的《关于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执行至2012年底。

10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延长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税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通知中规定: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由银行业机构全资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法人机构所在地在县以下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保险业收入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的规定,延期执行到2015年底。

同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通知》。通知中规定:自2011年至2014年,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10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延长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通知中规定:2009年8月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规定的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的规定继续执行至2013年。

六、就业、社会保障、民政和民族

5月16日,国务院批转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报送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纲要中提出了下列税收措施:(1)研究完善辅助器具等残疾人专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2)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的税收优惠和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的税收扶持等政策。(3)落实完善残疾人就业促进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通过资金扶持、小额贷款贴息、经营场所扶持、社会保险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措施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5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报送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提出:针对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开采成本高的现实情况,研究鼓励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加大安全投入的税收支持政策,具体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研究制定。

5月3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规定: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以内按照每户每年8000元的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应当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2011年,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照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9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出:对于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要切实落实现行建设、买卖、经营等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

同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员工制家政服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通知中规定:自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家政服务企业由员工制家政服务员提供家政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10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规划中提出:完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和信贷政策,健全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强化政府投资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落实煤层气开发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适时调整和完善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

10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民政部发出《关于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的通知》。通知中规定:符合规定条件的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的居民企业,自2011年至2015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10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决定》。决定中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接收安置退出现役军人,接收安置单位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等政策。

同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退役士兵安置条例》。条例中作出了下列有关税收的规定:(1)对于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由部队发给一次性退役金,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给予经济补助,一次性退役金和一次性经济补助按照国家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2)对于从事个体经营的退役士兵,按照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3)用人单位招收录用或者聘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符合规定条件的,依法享受税收等优惠。

1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继续执行供热企业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通知》。通知中规定:自2011年供暖期至2015年底,供热企业向居民个人(以下称居民)供热取得的采暖费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自2011年7月至2015年底,向居民供热收取采暖费的供热企业,为居民供热使用的厂房和土地继续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上述规定适用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维吾尔1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热力产品生产、经营企业。

11月26日,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意见中提出:完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强化政府投资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12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继续执行边销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通知中规定:自2011年至2015年,规定的边销茶生产企业销售自产的边销茶和经销企业销售的边销茶,继续免征增值税。

12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规划中提出:贯彻落实好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12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其中提出了有关税收的措施。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税收、公用事业收费、用工保险、工商和社会组织登记等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业。

七、科技、教育、文化、宣传、卫生和体育

2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计划中提出: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部分,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

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中规定:单位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

3月3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提出:继续落实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各项税收政策。企业、个人等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的捐赠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出的税收措施包括:为了平稳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可以给予过渡期,一般为5年,过渡期以内转制单位适当保留原有的税收等优惠政策。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在税收政策等方面与事业单位公平对待。完善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公益事业。

5月19日,根据2006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财政部等部门报送的《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提出:经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直接产品,确需进口的商品,可以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与文化部共同制定《动漫企业进口动漫开发生产用品免征进口税收的暂行规定》,执行时间暂定为2011年至2015年。

6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改〈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和〈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免征进口税收规定〉的决定》,自当年1月1日起施行。

6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方案中提出:落实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税收政策,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8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延长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通知中规定:2007年8月2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的《关于国家大学科技园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和《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的2010年底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执行到2012年底。

9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经营高校学生公寓和食堂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通知中规定:自2011年至2012年,高校学生公寓,免征房产税;与高校学生签订的高校学生公寓租赁合同,免征印花税;按照国家规定收费标准向学生收取的高校学生公寓住宿费,高校学生食堂为高校师生提供餐饮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1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规划中提出:进口抗结核药品按照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11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适用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通知中规定: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的技术类服务平台纳入现行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在2015年底以前,其在合理数量范围以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者国内产品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科技开发用品,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12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继续执行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通知中规定:自2011年至2012年,对于有关宣传、文化事业实行下列增值税、营业税优惠: (1)对于下列出版物在出版环节实行增值税100%先征后退:中国共产党和各派的各级组织的机关报刊,各级人大、政协、政府、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的机关报刊,新华社的机关报刊,军事部门的机关报刊(一个单位限1份报纸和1份期刊);专为少年儿童出版发行的报刊,中学、小学的学生课本;专为老年人出版发行的报刊;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盲文图书、期刊;经批准在内蒙古、广西、、宁夏和新疆5个自治区注册的出版单位出版的出版物;其他规定的图书、报刊。其他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规定的报纸,在出版环节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50%。(2)对于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的印刷、制作业务,规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印刷企业的印刷业务,实行增值税100%先征后退。(3)县以下新华书店和农村供销社在本地销售的出版物,新华书店组建的发行集团、原新华书店改制而成的连锁经营企业县以下网点在本地销售的出版物,免征增值税。(4)对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华书店、乌鲁木齐市新华书店和克拉玛依市新华书店销售的出版物,实行增值税100%先征后退。(5)科普单位的门票收入,县以上党政部门、科协开展的科普活动的门票收入,中国境外单位向中国境内科普单位转让科普影视作品播映权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12月2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政策的通知》。通知中规定:(1)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动漫企业销售其自主开发生产的动漫软件,按照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以后,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动漫软件出口免征增值税。(2)动漫企业为开发动漫产品提供的动漫脚本编撰、形象设计、背景设计、动画设计、分镜、动画制作、摄制、描线、上色、画面合成、配音、配乐、音效合成、剪辑、字幕制作、压缩转码劳务,在中国境内转让动漫版权交易收入,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上述规定的执行期限为自2011年至2012年。

八、区域发展

6月17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指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新疆困难地区新办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通知中规定:自2010年至2020年,在新疆困难地区新办的属于《新疆困难地区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以内的企业,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的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6月26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提出了下列税收措施:推进资源税改革,研究完善内蒙古煤炭等矿产资源领域收费基金政策;完善风电产业税收政策,促进风电发展;鼓励中央企业在内蒙古的分支机构变更为独立法人,实行税收属地化管理。

7月27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规定:(1)西部地区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和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以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在规定范围以内免征关税。(2)自2011年至2020年,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9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出: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要求和各自职能分工,抓紧制定具体工作措施,认真落实财税、金融、投资、产业、土地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9月30日,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5月17日的《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提出了下列税收措施:(1)2010年至2020年,经济开发区内新办的属于重点鼓励发展产业目录范围内的企业,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5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具体目录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制订。(2)经济开发区内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项目,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和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配套件、备件,在规定范围以内免征关税。

九、其他重要税收政策和制度调整

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继续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其中规定2011年继续对于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征缴纳企业所得税。

4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出:对于厂办大集体改制过程中发生的资产置换和土地、房产、车辆过户等各项税费,可以按照现行有关规定减免。

6月9日,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自当日起执行。

8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免征所得税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规定:企业和个人取得的2009年至2011年期间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分别免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9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规定: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财政部门或者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者具体管理要求,企业对该资金和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核算。

10月28日,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发展的要求,财政部公布修改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均自11月1日起施行。修改以后的上述细则分别提高了增值税、营业税的起征点:(1)增值税,销售货物和应税劳务,月销售额5000元至20000元;按次纳税,每次(日)销售额300元至500元。(2)营业税,按期纳税,月营业额5000元至20000元;按次纳税,每次(日)营业额300元至500元。

1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规定:自2012年至2015年,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照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十、税收法制和税收管理

1月4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规章清理工作的要求,国家税务总局公告,公布全文失效废止和部分条款失效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

1月8日,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第588号,公布《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其中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等税收行政法规和《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等涉税行政法规中的有关税收内容。

1月30日,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关于取消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其中规定取消税务部门收取的《税务登记证》工本费。2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转发上述通知,并规定自当月1日起,办理税务登记,核发税务登记证时,不再收取工本费。

2月1日,2010年12月20日国务院修改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开始施行。2月14日,国家税务总局据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与该办法同时施行。

2月12日,根据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税收违法行为检举管理办法》。办法包括总则、检举事项的受理、检举事项的处理、检举事项的管理、权利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共7章、36条,自3月15日起施行。

2月21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章规章的要求,财政部公布《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十一批)的决定》和《财政部现行有效规章目录》,其中包括一批税收方面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其中取消了关于骗取国家税款、伪造并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处死刑的规定,自5月1日起施行。

4月16日,国务院公布《个体工商户条例》。条例中规定:个体工商户领取营业执照以后,应当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个体工商户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个体工商户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经税务机关提请,由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7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合作的意见》。

8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十二五”时期纳税服务工作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时期纳税服务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遵循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服务理念,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纳税人正当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为依托,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的,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质效,积极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和服务型税务机关,全面推进现代纳税服务体系建设。

11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通知中规定:自2012年至2014年,小型、微型企业免收发票工本费。

12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税务工商合作 实现股权转让信息共享的通知》。

车船税免征政策篇7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财税政策;财政补贴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致使生态坏境日益恶化,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现状(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特征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者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新能源汽车使用非常规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排放小甚至零排放的优点,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在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三类新能源汽车分别完成了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试制,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障碍,主要表现为产业化的不发较慢,传统汽车关键技术落后的制约,持续开发投入不足,市场化扶植和激励政策不到位等。

二、目前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根据通知中的标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中央财政还根据试点城市私人购买数量和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

2010年工信部牵头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此规划清晰和具体的描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其中,在财政上要加大补贴力度,2011-2015年的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应安排专项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设施、开展电池回收,其中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比例,不得低于中央财政资金的50%。在税收上要加大减免力度,2011-2020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享受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2011-2020年,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3%。新能源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按研究开发费用的100%加计扣除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以上颁布的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构建了一个有利的财税政策环境,为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以及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政策支持。

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建议(一)以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的形式推动新能源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不成熟,未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链条。而且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大,成本较高,单纯依靠汽车生产企业的力量还比较薄弱,政府财政补贴就成为推动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有力武器。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实施直接价格补贴,对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进行补贴。

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等因素,依据新能源汽车与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对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进行专项补贴,推动国内汽车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组织生产。

(二)加大政府公务车采购力度,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我国目前约公务用车数目较多,每年消耗经费较大,政府汽车采购每年递增的速度较慢,占政府采购总量的比例不高,而

且采购的汽车多数为大排量汽车。因此,政府采购公务车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新购公务车应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出台更有利的实施细则及标准,把新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中。不仅要采购新能源出租车和公交客车,而且要把新能源轿车纳入公务用车的采购清单中。

(三)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以免税、减税带动产业的发展首先,应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发展的所得税税收优惠,加大生产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的税前扣除比例,在一定额度内实行投资抵免企业当年新增所得税优惠政策。其次,调整现行的消费税政策,提高大排气量汽车的税率,降低小排气量汽车税率,对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地新能源汽车实施零税率,帮助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和使用量。最后,完善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特定税种,免征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对于新注册纯电动汽车和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船税,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船税等。

[1]陈柳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中国市场,2010,2.

徐丽红.发挥政策功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财经报,2010,11.

刘婧.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陷入两难境地.中国能源报,2010,10.

吴勇.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影响.汽车维修,2010,(7).

车船税免征政策篇8

综合1994年至2009年的统计平均数,车船税收入仅占全部税收的0.2%。这样一个微乎其微的小税种,为何搅动了一池争议的波澜?

从“一刀切”到阶梯式征税

目前,我国针对汽车的税收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购买汽车时一次性征收的购置税,使用汽车时附加在油价内的燃油税,以及每年按标准缴纳的车船税。征收车船税的现行依据是由国务院颁布并于2007年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

将车船税法纳入立法议程,标志着新一轮车船税改革已经拉开帷幕。这场立法行动不仅是简单地将车船税的制度依据由行政法规上升为法律,也承载着扩大征税范围、完善计税依据、调整税负结构、强化征管手段等一系列改革诉求。其中最引人注目、亦是引发最大争议的变化,则是针对占汽车总量72%的小型客车的征税新政。

现行车船税暂行条例是按车辆座位数和车型大小确定税额的,具体适用税额由各省级政府确定。这种豪华车和普通车都按相同税额缴税的“一刀切”做法,被视为无法充分体现车船税的财产税性质,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财富调节功能。

最近10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曾被视为奢侈品的汽车开始涌入普通家庭。但据调查,目前全国约有五分之一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而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因此,有关部门试图通过车船税调整来实现节能减排等诉求。

此次车船税改革正是由此入手,车船税法草案将乘用车的计税依据,由现行的统一计征转变为按排气量大小分档计征。

“排气量越大,缴税越多”是此次车船税新政的核心所在。按照相关官员的观点,这种与排气量挂钩的阶梯式征税方案,可以更好地发挥车船税的调节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够体现汽车消费的政策导向,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小排量汽车,引导消费者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还是变相加税

恰恰是被视为此次车船税改革关键所在的“排气量”,引发了诸多质疑。同样是2.4升排气量的汽车,奥迪和比亚迪的价值又岂能同日而语?在许多人看来,车船税既然是一种财产税,理应按照其价值征收,与排气量挂钩并不合理公平,而且有违基本法理。

事实上,参与拟制改革方案的相关官员也承认,车船税的计税依据理论上应当是车船的评估价值。之所以采用“排气量”,是因为车船数量庞大且分散于千家万户,难以评估价值。而排气量与车辆价值的正相关性高达97%,不仅能基本体现车船税的财产税性质,而且可操作性强,征管成本低。但在不少人看来,评估车辆价值并不存在什么难度。进一步的反对声音则认为,车船税不仅应当依据其价值征收,而且应当考虑车辆使用过程中的折旧逐年减征。

此外,“排气量”试图引导的节能减排政策目标,也被认为是一厢情愿。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小排量、低技术的“老爷车”,未必比大排量、高性能的汽车更加环保。同时,频繁使用的小排量汽车,也必定比偶尔使用的大排量汽车浪费更多的能源、制造更多的污染。而随着涡轮增压技术、智能变速箱、混合动力、车体轻量化等新技术的应用,汽车排气量与节能减排的关联性已经大大降低。

不少批评者认为,节能减排的政策导向,在燃油税中已经合理体现,即“多开多缴税,少开少缴税”。如今,试图让身为财产税的车船税也担当起节能减排的重任,不仅模糊了其财富调节的本来功能,令其承受过于沉重且难以兑现的政策期待,而且有违税负公平合理的原则,难免重复征税之嫌。

更多的质疑是,车船税新政是否是在变相加税?按照改革方案,1.0升及以下的乘用车税额幅度有所降低,1.0升至1.6升的则保持不变。官方提供的统计表明,这两部分小排量车占乘用车总量的58%,似乎在刻意强调近六成的乘用车并未因新政而增加税负。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所谓的“58%”只是一个十分笼统的数据。有统计表明,1.0升以下车型仅占乘用车总量的10%左右,且其销售量已逐年下降至5%左右。换言之,仅有5%至10%的车主成为车船税新政的唯一受惠群体。而1.0升至1.6升的车主,尽管占半数左右,也响应了使用小排量车的政策号召,却无法在此次改革中得到任何激励或好处。

而已占39%左右的1.6升至2.5升的车主,首当其冲地成为车船税新政的最大苦主。因此,车船税新政只是增加了大批车主的税负,却难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

一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直言不讳地指出:“老百姓纳税够多了,我们立法的出发点不要总是想着从老百姓腰包里掏钱。”诚如斯言,眼下的车船税改革,最需要的是对消费心理、节能减排、税负水平等诸多因素作出平衡,而不是简单地祭出“加税”刀剑。

失语的“有车族”

事实上,有关部门最初拟定的车船税改革方案,其“加税”色彩远远“狠”于目前的版本。1.0升以下的小排量车仅仅是不作调整,没有任何减税,其余级别的征税幅度则大幅上调。

2010年5月,这一原始版本的改革方案送交部分汽车生产企业征求意见,招来了激烈的反对,包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内的汽车产业界纷纷展开游说。他们认为,如此大幅度调整车船税,是在错误的时机发出极其错误的信号,在目前股市、房地产业都不景气的情形下,杀伤了唯一还有希望的车市。

但疑问恰恰出现在这里。车船税的征收对象是车主,一旦“加税”,买单的自然是车主而不是汽车生产企业。然而,有关部门拟制车船税改革方案时,仅仅征求了一些政府部门和汽车产业界的意见,却没有征求社会意见。难道,这样一份关涉数亿“有车族”和计划购车群体的税收调整方案,仅仅只需满足政府部门的要求,只需顾及汽车业界的利益,而不必考虑普通民众的情绪?

这正是当下中国税收法制所面临的困境。按照“税收法定”的基本原则,税收制度必须由民意机关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确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行的19个税种中,仅有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法律予以规制,其余17个税种均以行政法规为依据。正因为行政机关掌控了诸多税收政策的制定权,想开征什么税就开征什么税,想收多少税就收多少税,导致近年来的“加税”倾向难以得到合理控制,偏离了“藏富于民”的收入分配改革目标。

以车船税为例,虽然只是一个小税种,但在燃油税改革之后,已成为各地唯一能独立支配的地方财政来源,而车船税的总量又偏低,因此各地都有提高税额的冲动和欲望。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或许正是车船税改革方案“加税”色彩浓厚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正因此,车船税立法有了特别的价值。该法一旦通过,车船税将成为我国第三个由民意机关立法的税种,也是第一个由法律规制的地方税。更重要的是,进入立法流程的车船税改革方案,必须接受民主程序的有效制约。

事实上,这种民主立法效应已经呈现。针对车船税调整方案的大量争议和批评,除了来自专家学者、民间舆论,有很多就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

上一篇: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范文 下一篇:城管管理范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