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工原料产业范文

时间:2023-10-25 17:13:24

有机化工原料产业

有机化工原料产业篇1

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为建立和完善原材料工业管理体制,加强行业管理,正确履行职责,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原材料工业持续健康发展,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行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建立了完整的原材料工业体系,产业规模巨大,大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但是,原材料工业大而不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主要是:产能盲目扩张、严重过剩,生产力布局分散、集中度低;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存在大量落后生产能力;能源、资源消耗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环境污染严重;行业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职能分散、缺位,管理手段弱化,一些行业秩序比较混乱。在工业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实施有效的行业管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原材料工业调整和振兴,加快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工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原材料工业管理的重要性,正确履行职能,切实抓好行业管理。

二、明确原材料工业管理范围和主要职责。原材料工业包括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黄金、稀土等七大行业。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具有行业全局性和行业特殊性的工作,如原材料产业政策、资源开发、投资建设、生产运行、进出口调节、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安全生产、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等方面的管理。上述行业管理职能,主要由各级政府工业主管部门履行。

三、原材料工业管理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原材料工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坚持控制产能总量,转变发展方式,促使原材料工业发展由主要依靠产能盲目扩张带动向主要依靠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增加附加值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矿产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转变。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振兴原材料工业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把结构调整、促进原材料工业由大变强作为原材料工业管理工作的主线;把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提高产业集中度作为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把规划、政策和标准等作为行业管理的主要抓手,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转变职能和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工业与信息化工作的大局意识,不干预企业,不走老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动原材料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加强原材料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协调,促进原材料工业平稳健康运行。各级工业管理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的各项重大举措,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原材料工业的冲击,全面实施石化、钢铁、有色金属调整和振兴规划,切实落实各项具体政策。要加强对全行业经济运行的监控,建立健全原材料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网络,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收集、整理、分析、上报行业经济技术信息,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投资、进出口和技术发展等真实状况,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和突出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定期分析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原材料工业经济技术和市场信息,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指导推动行业平稳运行。

五、做好行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统筹规划原材料工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和原材料工业发展现状、问题和特征,深入探索原材料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模式,提出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总体发展战略。要加强原材料工业规划的编制、实施和评估修订,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要求,在对“十一五”规划评估的基础上,组织制定原材料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行业长远发展方针、目标、布局和主要任务。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编制乙烯、化肥、农药、氯碱、钢铁、铝、铜、铅、锌、稀有金属、水泥、平板玻璃等重要产品专项规划。对已编制实施的规划要适时进行评估修订。

六、认真研究行业发展政策,促进原材料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强原材料工业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和执行,引导企业加快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产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产品,加快研制开发经济建设和国防急需的新材料。积极研究提出关税调控政策,鼓励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出口,同时,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和涉及国家战略安全的稀有金属产品出口。制定和完善行业准入条件,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淘汰落后是当前行业管理的重要任务,要下决心关闭不符合准入条件的生产厂矿。地方各级工业管理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区域内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和具体政策,在地方人民政府领导下,组织实施。

七、继续做好原材料工业技术改造工作,促进内涵集约式发展。以质量品种、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为重点,加快推进原材料工业技术改造。要制定和实施原材料工业技术改造专项,增加政府和企业投入,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大力开发影响行业技术进步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推广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发新材料,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改变原材料工业技术面貌。

八、大力开展原材料工业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工作,发展循环经济。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研究制定原材料工业节能减排指标和考核体系。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原则,搞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原材料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保护环境,促进原材料工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强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规范矿产开发秩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严格控制稀有金属开发强度,减少开采量。

九、加强支农工作,提高农资保障能力。要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做好化肥、农药等支农产品的发展规划,及时修订产品技术标准,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优质、高效农资产品,淘汰低效、高毒农药。积极研究扶持政策,合理调控市场价格,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坑农、害农行为,保障化肥、农药、柴油等农用物资的稳定供应,保障支农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十、加快修订和完善原材料工业技术标准体系,提高原材料工业产品质量。要适应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对现有技术标准体系进行清理,废除和修订过时的技术标准。按照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要求,加快制定有利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以及符合节能、环保、安全生产需要的技术标准。强化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树立品牌意识,加快原材料工业产品升级换代,实现产品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一、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以改革促发展,尽快消除制约企业兼并重组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大力推进钢铁、有色、水泥、平板玻璃、稀土、黄金、化肥、农药、氯碱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改革重组,促进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规模经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产品质量、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管理,结合原材料工业特点,重点推进节能、环保、安全、优质、高效现代化企业建设。

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控制原材料工业产能盲目扩张。要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坚持控制总量,大力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上大与压小相结合,合理调整项目布局,推进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项目土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城市规划、水土保持评估等前置性审查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权限审批、核准和备案项目。

三、加强原材料工业利用外资管理,统筹协调对外资源开发工作。加强原材料工业产业安全研究。严格执行国家利用外资产业政策,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对原材料行业和稀有战略资源开发的监控,保障国家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积极推进原材料工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统筹利用国内外矿产资源,加强进口矿产资源的组织协调,提高价格调控能力。

四、完善原材料工业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要建立健全原材料工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抓紧制定一批适用性、操作性较强的规章和规程,使原材料工业资源开发、投资建设、生产经营以及技术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要严格执法,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办理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管理规定》等法规要求,做好相关行政许可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涉及原材料工业法律法规的实施和修订工作。

五、加快信息化步伐,促进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促进企业研发设计、生产、流通和管理信息化。重点推进原材料工业生产工艺流程信息技术改造,开发利用生产和工艺信息资源,研究和推广在线检测、集散控制技术,提升生产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优化物料配置,节能降耗,提高生产精确度,实现精益生产;推广实时监测、故障诊断、预警和控制技术,提升环保和安全检测水平,实现清洁文明生产;推广企业资源计划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建立物流管理平台,使物料采购、产品销售、库存数据与财务数据紧密衔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效益。

六、切实加强原材料工业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安全发展。按照“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积极配合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提出石化、化工、冶金等行业安全生产措施。督促企业加快采用能够实现产业本质安全的工艺系统、技术装备、监控设施,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规范,修订和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搞好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做好安全生产协调服务工作,总结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

七、认真履行国际义务,扎实做好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履约机构,加强履约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继续做好宣布、接受国际核查、防扩散工作;按照《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原则,依法加强对监控化学品设施建设、生产、使用和储运等活动的管理,促进监控化学品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强化企业履约主体意识,完善基础管理和自律制度建设;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升履约信息化水平;加强履约国际交流,推进化工技术装备的国际合作。

八、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作用。原材料工业的社团组织,包括各个行业协会、学会、研究会以及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是沟通政府部门与原材料工业企业的桥梁和纽带。要结合各自特点,发挥组织优势,围绕行业管理搞好调查研究,及时提出行业政策建议,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组织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指导协调、交流合作、行业自律等活动。继续办好各类内部报刊,提高质量,搞好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

有机化工原料产业篇2

关键词:原料药行业;SWOT分析;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4000503

目前,国内尚无对原料药的权威定义,一般认为原料药是可以直接用来制备制剂的主要活性成分。原料药按来源可将分为化学原料药、生物原料药、植物提取物等,由于化学原料药占据了原料药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因此,狭义上的原料药指的就是化学原料药。本文所指原料药即为化学原料药。在国际上,一般将原料药和中间体一起统称为药物活性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API或Drug Substance)。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和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我国每年生产的原料药90%用于出口,其中欧盟是我国原料药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其次为印度和美国。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2011年我国原料药的出口额为220亿美元,占医药保健品总出口额的49%以上,可以说原料药是代表我国医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产业。但是,众所周知,我国的原料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成本优势,随着我国人力、原料和环保成本的上升,原料药出口的利润越来越低。特别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欧债危机愈演愈烈,“通胀”压力不断增大,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对我国的原料药市场无疑于雪上加霜。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我国的原料药行业该如何选择?在此笔者希望通过对中国原料药行业的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以及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综合分析(即SWOT分析),给国内的原料药企业提供策略选择支持。

1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1.1国际方面

(1)全球医药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据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IMS)预测,至2015年,全球医药市场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3%-6%,同年全球销售额预计将超过11000亿美元。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仍居全球药品消费的主导地位,但是市场增速放缓。与此同时,以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医药市场崛起,成为拉动全球药品消费的主力。

(2)仿制药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化学制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2011-2015年,全球将有130多个专利药物陆续专利到期,总销售额在1000亿美元以上。专利到期后同一种药物将由四五家医药企业生产,仿制药市场扩容,对原料药的需求也将大幅度增加。此外,各国政府为减轻财政负担,控制医药费用支出,纷纷出台政策鼓励仿制药的开发和使用,也将极大地促进仿制药销售的增长。例如,在欧盟仿制药经常作为一线药品成为一些疾病的治疗标准;此外,欧盟政府还出台政策给仿制药企业提供拨款或低利率的贷款、给出口药品企业减税等。

(3)产业整合呈现新趋势。合同研发和合同生产发展迅速,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临床资源丰富、综合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全球合同研发和合同生产的重要基地。并购重组活跃,大规模的并购交易不断涌现,专利药公司通过并购和联盟等方式大力发展仿制药。去年以来,辉瑞公司与海正药业、先声药业与美国默克、复星医药与瑞士龙沙等纷纷成立合资公司,瞄准专利即将到期的仿制药品;今年初,阿斯利康仿制药战略新投资,将在江苏泰州投资2.3亿美元打造其在全球最大的独立生产基地。

总体上,我国医药工业发展面临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助于稳步提高医药出口和加快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跨国医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在主导专利药市场的同时,大举进入仿制药物领域,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我国医药工业将面临严峻挑战。

1.2国内方面

(1)医药行业需求快速增长。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速度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对医药保健品的需求升高,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2)药品质量安全要求提高。2010年10月1日,新版药典实施,2011年3月1日,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实施以及药品电子监管体系的逐步建立,均对药品生产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提高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和优胜劣汰。

(3)环境和资源约束更趋强化。原料药行业具有高污染高耗能的特点,2010年7月1日,《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实施,化学原料药生产面临更大的环保压力;能源成本上升以及国家节能要求的提高,对医药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

总体上,我国医药工业发展面临有利的国内环境,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质量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不断健全,有利于医药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和资源约束加强,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药品价格仍有降价趋势,医药工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制约因素。

2我国原料药企业的SWOT分析

2.1优势(Strength)分析

(1)产业规模大,生产成本低。目前我国约有3600家医药工业企业,能生产原料药近1500余种、24大类,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和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具有规模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力资源、原材料以及环保成本较低,我国的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成本和价格优势。

(2)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制药企业国际化速度加快,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熟悉国际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产品获得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认证,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据统计,截至2009年9月12日,我国原料药获得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EDQM)颁发的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COS)206个;截至2011年1月12日,我国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登记的原料药药物管理档案(DMF)数量达到674个。

(3)以规模小、种类多、附加值高为特征的特色原料药崭露头角,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大宗原料药相比,特色原料药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市场需求大,是原料药行业新的发展方向,符合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利益。据了解,海正药业生产的他汀类系列特色原料药,其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同类产品1/3以上的市场份额。近两年海正药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主要就是受益于辛伐他汀等专利药的专利过期影响。截止到2012年6月,我特色原料药出口量同比增幅为46.71%,平均价格同比上涨24.18%,比较优势明显。

2.2劣势(Weakness)分析

(1)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原料药的利润率及增长速度不如制剂,但与一般化工产品相比,仍然要高出许多,而且原料药生产投资小,其生产过程与化工过程基本相同,因此国内不少精细化工企业纷纷投入到原料药的生产中,从而使我国的原料药企业呈现出“多而不优”的状态。大宗原料药的产能过剩所引发的低价竞争,使我国原料药出口陷入两难境地。发改委、工信部的VC行业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球VC总需求量不过12万吨左右,中国总产能已接近18万吨;国内VC出口11万吨,而国际市场需求约8万吨左右,产能过剩使近3年VC价格跌幅近70%。

(2)产品质量标准未与世界接轨。我国生产的原料药90%主要供应国际市场,这就要求我们从产品质量到体系认证方面都必须与世界接轨。但是,虽然中国新版GMP已经实施,但其在软件管理等诸多方面仍与欧美GMP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并不被国际市场认可。在体系认证方面,我国的原料药必须取得欧盟的COS认证或美国DMF文件方可“合法地”进入欧美市场。原料药生产的环境保护也难以达到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14000标准。

2.3机会(Opportunity)分析

(1)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经济增长和政策保障将继续促进医药消费的快速增长,是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基本药物制度广泛实施,药品价格进一步下调以及“以药养医”体制有望得到改革等都将促进原料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2)国际市场的刚性需求。国际市场对我国原料药仍存在刚性需求,我国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短期内其他国家无法取代;以维生素C、青霉素盐为代表的大宗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特色原料药将依靠技术优势继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3)全球范围内原料药的生产转移。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五个原料药生产区域:西欧、北美、日本、中国和印度。近年来,跨国制药公司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结构大调整,纷纷把原料药的生产逐步向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或是直接向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药,这一趋势为中国的原料药企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制剂工艺水平带来新机遇。

2.4威胁(Threat)分析

(1)世界经济不景气,国际医药市场增长放缓。2008年爆发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和今年以来的欧债危机接连重创世界经济,目前全球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国际医药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不容乐观,我国原料药出口风险加大;

(2)原料药竞争优势被削弱。原料药生产工序多,原材料利用率低,产生大量的“三废”,且排放物成分复杂,污染治理难度大。2010年7月1日,《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强制实施,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加上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涨,我国原料药的生产成本增加,国际竞争力被削弱;印度等主要竞争对手货币贬值严重,而人民币却仍面临升值压力,我国原料药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被进一步削弱;

(3)贸易摩擦频发及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原料药出口构成严峻挑战。以欧盟为例,新指令2011/62/EU出台,要求出口到欧盟的原料药不仅要通过严格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符合性现场检查,还需要我国的药监部门对出口的原料药产品出具书面证明,实际操作难度很大,相当于对我国的原料药出口增加了新的技术贸易壁垒。

3我国原料药行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在新形势下,我国的原料药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下面采用SWOT矩阵(见表1),寻找适合我国原料药行业的发展战略。

4结语与建议

(1)加强原料药产品质量管理,优化产业结构。这样既可以优胜劣汰,减少原料药企业内部间的恶性竞争,又可以提升我国原料药企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原料药行业的良性发展。

(2)应进一步巩固大宗原料药的国际竞争优势,提高特色原料药出口比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原料药出口大国,我们必须坚持巩固如抗生素、维生素传统优势产品的地位,也要开拓创新,顺应时代的潮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特色原料药的开发和生产上。接下来几年内,专利药到期和仿制药物市场的到期为特色原料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的原料药企业应把握机会,注重原料药生产的技术投入,提高特色原料药的出口比重。

(3)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药品国际注册和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国际认证,推动EHS管理体系及其他各项标准与国际接轨,为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宗原料药行业概况及投资机会分析[EB/OL].,20120621.

[2]IMS 2009 Pharmaceutical market forecast[R].Diana Conmy,Corporate Director,Market Insight,2008,(10).

[3]“十二五”规划原料药市场呈现新特点[EB/OL].,20101008.

[4]特色原料药如沐春风[J].医药中间体及其化工原料,2004,(4).

[5]国内特色原料药市场:赚足未来眼球[EB/OL].http://.cn/Industry/201112/yuanliaoyao131605.htm,20111213.

[6]原料药结构调整需要国家“一把尺子量到底”[EB/OL].http:///20110531/n308939311.shtml,20110531.

[7]毛吉军.我国原料药产业市场竞争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有机化工原料产业篇3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 冶金工业

中图分类号:TF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073-01

在冶金生成过程中,原料场生成、焦化生成、烧结生产、球团生产、石灰生产等生成过程的自动化技术应用是关键。各个生成过程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又各不相同,其涉及的内容和技术应用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冶金工业的自动化技术发展。

1 原料场生产自动化技术

现代冶金工业原料场的生产自动化主要有具有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并上联制造执行级的三级自动化系统、基础自动化系统两种。在基础自动化中有含有过程量的检测与控制,电器转动控制等内容。仪表和控制系统主要是原料输送系统和配料系统中的料槽的料粒计、称量装置等。电控设备中也有相应的仪表,但主要是对胶带机进行检测和对卸料机的定位控制等。

过程自动化计算机的应用则贯穿于整个冶金工业的生产过程,在原料场生产过程中的计算机软件EasyFlo主要包含进程管理器、数据库管理器、设备管理器、输入管理器、与主PLC的通信驱动程序、位置管理器、操作管理器、报表管理器、混匀子系统等,其主要功能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目前在原料场的生成过程中还在EasyFlo的基础上运用了数字模型和人工智能系统。首先是混匀堆积智能模型的应用,该模型早为宝钢集团所开发,在混匀堆积智能模型中原料堆积经模糊推理方法进行分类、自动编制堆积计划,同时根据配槽品种而进行自动化的操作指示;堆积开始后,通过实时采集程序而给出新的槽切速度,达到总体控制目的。其次是编制工料计划的混合式模型处理,在该模型中,先将矿石的可利用时间区域和目标进行界定,再将“满装可用的时间区域”变为“窄以满足输送时间”输送原料量;在确定了输送路线的基础上,利用∑Xi-Aopi来确定模型。在整理模糊控制系统中,主要是按电流值和电力值来实现基础逻辑控制。

2 焦化生产自动化技术

在焦化生产自动化过程中,多用L2级小型计算机为过程计算机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但也采用多台控机为过程计算机的方式。其中可分为生产基础自动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

首先,生产基础自动化是对备煤配煤、干馏、焦炭处理等生产过程进行检测和控制,这些生产过程一般以常规检测仪器和传感器即可完成。其次是生产过程自动化,计算机主要是实现计划输入、料仓控制、系统运转控制等功能,而数字模型及人工智能则对加热、配煤优化、配煤过程、干熄焦(CDQ)最优等进行控制。

3 烧结生产自动化技术

烧结的目的是为了让烧结过程中为融化的烧结颗粒粘结为多空质块矿。烧结生产自动化包括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两个内容。

在基础自动化过程中,主要是对仪表的检测和控制,对电气转动的控制和人机接口的控制。如在仪表检测和控制中主要是溶剂和燃料及成品矿仓的检测和控制,对配料的检测和控制,对抽风机、电除尘器的检测和控制等内容。在烧结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过程中,计算机要对配料槽槽位进行掌控,对配料混合和返矿料粒槽位进行控制,对混合料水分、烧结台车料层厚度等进行控制。数字模型及人工智能则实现配料模型和质量预测、烧结矿优化配料、烧结OGS操作制导、烧结机机速过程控制等模型的系统控制。当然,人工智能的应用还涵盖了烧结性能指标预测神经网络模型和生产专家指导等系统的模型控制等。

4 球团生产自动化技术

在球团生成中一般按三个步骤进行:首先是进行原料(如细磨精矿粉、溶剂、燃料和粘合剂等)的配料与混合。其次是在造球机上加入适量的水而滚成10~15mm的矿石生球,最后将生球在高温焙烧激上高温焙烧,然后再冷却、破碎,最终筛分而成为成品球团矿。

球团生产的基础自动化涵有仪表检测和控制,电力传动控制和监测控制三个内容。最为复杂的莫过于仪表检测和控制系统,其中对带式焙烧机的球团自动化系统,链算机—— 回转窑的球团厂自动化系统、带有竖炉的球团厂自动化系统的检测和控制。在电力传动控制和监测控制中因电动机的形式和型号的多样化而造成了启动和控制方式的不同,对大功率的主抽风机同步电机一般采用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或采用全数字变频启动。交流低压电动机一般有电动机控制中心进行监测和控制,控制柜多采用单元组合方式进行。250kW以上的感应电动机则采用电抗为器自耦变压器等降压。

在生产过程自动化中,计算机要进行作业计划输入、配料槽粒为掌控、高级控制和设定控制等功能,其中也包含了数据显示和数据通讯等功能的控制。而数字模型和人工智能则主要有竖炉焙烧过程焙烧温度数学模型;造球过程模糊-PID复合控制。

5 石灰生产自动化技术

相对于冶金工业中的其他生产过程而言,石灰生产在价格和控制精度上的要求都相对降低,因此其自动化控制程度一般也较低。在冶金工业的石灰生产自动化控制中主要为模拟式仪表和硬线逻辑电控设备组成的自动化控制;IPC工控机进行自动化系统;使用PLC和IPC-610工控机组成自动化系统但只是基础自动化。

首先就石灰竖窑自动化控制而言,在当前的石灰窑控制系统中,多采用PLC进行控制,一般不会设上位机或工作站进行检测和监控。计算机自动化系统主要有配料系统、上料系统、出灰系统、鼓风量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竖窑人加工参数检测等系统控制。其次是石灰回转窑自动化。在石灰回窑自动化中,主要是完成检测和控制、数据显示、数据记录、数据通信等功能。自动化系统可分为电器逻辑控制系统和仪表调节回路。具体可包括预热机供料系统、大布袋除尘系统、预热机下输送系统、小布袋除尘系统、成品搬出系统、煤气流量调节回路、空气调节回路等。

钢铁需求的快速增加为冶金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调节,自动化技术在冶金工业中的发展和应用为冶金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冶金工业中,上述的几个自动化技术只是框架式的系统,其中还包括多个子系统,对各个系统及子系统的自动化研究是冶金工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还需结合生产实践和自动化技术发展而进行。

参考文献

[1] 郑华栋.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5).

[2] 韩精华.自动化网络控制技术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2005(12).

有机化工原料产业篇4

关键词:材料成型;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

材料成型技术主要是指依据图纸上的设计方案和固定的模型进行压制,最终目的是取得与图纸上相同的模型。相关人员要想按时完成组装任务,要以材料成型技术和控制工程模具技术为基础,应用拉拔加工成型技术、挤压成型技术等,完成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综合应用。

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基本概述

材料成型技术及控制工程的模具制造重点在于提高材料的性能,改变材料表面的形状。这种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材料热加工型的产业链。整体过程主要包括原材料的设计、产品的初期开发以及产品的制造。设计人员要从微观和宏观方面出发,明确影响因素的主次,选择合理的加工方式和设计方法,从基础理论知识和材料学成型入手,保证金属材料能够一次成型,避免后续的巨大投入。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分类

2.1金属材料一次成型技术

我国金属材料丰富,不同的工业产品对金属材料有不同的要求。金属材料成型过程中主要包括挤压成型和拉拔成型。挤压成型要准备对应的模具,按照挤压模具的形状,以物理按压的方法改变配料的原始形状,以产品的实际要求完成后续的细微调节,尽可能最大化匹配产品,实现最优化的快速塑型。拉拔成型要将配料放置在模具中,通过添加外界的拉力与应力的方式影响配料。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技术产生的变形阻力较小,可塑性较强,适用于多种型号的模具,具有可变性高的特点。

2.2金属二次成型技术

在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一次成型的工艺较简单,应用面广。由于不同的金属理化性质相差大,有些金属需要二次成型的加工工艺。管理人员要根据金属特质或者形状进行液态的金属浇铸,保证金属完全冷却后获得相应的零件。例如,在有色金属的铸件制造过程中,适用范围较广泛,能够生产任意零碎形状的零件,广泛应用于汽车的盖钢生产中,对技术要求较低,材料选择广泛。

2.3非金属加工工艺

非金属作为材料中的另一部分,主要有挤出成型技术和凝注成型技术。挤出成型技术主要利用螺杆和柱塞进行解压或者剪切工作,并在短时间内融化塑料、橡胶等原材料,利用冷却流程制定出相应形状的产品。一般情况下,挤出成型性过程比较简单,工作效率高,可大规模生产,人力成本较低但总成本较高,产生污染较少,可以很好地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凝注成型技术是将原材料放置在大型设备中进行熔化处理,将融化后的材料放置模具中进行冷却,然后拆除模具。这种技术流程比较简单,能够基本实现自动化生产,适应能力较强,可进行大批量生产。但是,由于模具固定生产的特点,不能完美匹配到工业应用中。

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探究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工业化已经取得了重要进步。在此基础上,必须要明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模具制造技术,以高分子技术代替传统的塑料磨具,促进企业快速更新发展,与高校联合生产,利用科技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3.1选择合理的基础材料

材料的发展始终要以现实中的有机材料和无机金属材料为基准。但是,近年来环境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管理人员应该利用计算机模拟相应的加工技术,提出个性化的处理方案,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要求,保证整体过程的人性化和科学化水平。明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概率计算,提高其工程的连续性和可模拟性,为后续的加工制造提供基础的理论支持和优质服务。持续降低工人的作业量与强度,减少失误率,促进工业产品向高精度方向不断发展。利用机械信息处理智能检测规律,达到高效的流程,保证机械自动化发展的有效性。诊断不同功能的各种参数,根据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历史经验明确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保证机械系统安全运行。例如,相关人员要合理选用发动机的材料。发动机是整个铸件系统的功能部分,选择低耗能高效率的发动机,保持系统的整洁完整,及时清除里面的杂质与磨损物,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材料的循环利用率。尽量使用坚固而柔软的液体管道,否则一旦管道承受较高的压力或用力不均,可能会出现破损,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3.2加强材料成型的创新机制

材料成型与控制模具技术作为我国模具制造业中最重要的技术,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取得重大进展,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创新,坚持创新发展战略。利用创新机制鼓励工人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加强参数的控制。要掌握生产要点,避免出现延期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改变以往的传统运作方式,依靠信息化工具自主识别不同材料,自主监控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依靠往年的数据分析模拟市场的风险系数,追踪关键部件以及后续的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程序作业的执行效能。例如,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加工理念在工业制造领域广泛流传。管理人员要在材料加工技术中融入计算机自动化协助技术,以材料需求为导向,综合利用3D打印技术,促进材料快速精密成型,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同时,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加强人员的上下班打卡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竞争制度,进行批量化的大规模生产。

3.3明确材料成型的基本步骤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步骤比较复杂。在制造生产材料时,首先要分析判定材料的结构性能以及主要的化学反应形式,在做好整体分析工作后要判定工作环境,建立合适的加工流程,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工作人员需要对材料的微结构进行二次剖析,了解材料在热成型过程中的各项物理变化。此外,要考虑生产效率和经济的要求,采用IT7级的精度,表面粗糙值为0.4的外圆,可以很好地满足要求,一定程度上也能满足企业的经济要求。因此,企业要综合考量模具制造工艺的影响因素,以企业的未来发展为导向制作相应的模具,保证模具水平与企业自身的技术资金水平相适应,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例如,要完善机械生产的品质,需进行适当的技术创新,最大程度地保证机械的品质,快速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本着自主创新的原则不断交流学习,改善机械生产的流程,促进整体产业链的升级。此外,在购买过程中一定要和客户首先商议机械的基础使用方法,查看材料性能是否符合当地建设的要求。购买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检验,如果材料受力过于复杂,可以利用大数据中抽样检验,以保证钢材的质量符合客户标准。

4结语

有机化工原料产业篇5

“有机食品”这一术语源于英文“organicfood”直译语意。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给其定义为:“有机食品”(organicfood)为“生态农业”产物,指生态环境未受到污染,生产活动有利于建立和恢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按照有机农业生产要求进行生产,并通过独立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食品。据欧盟颁布的NO2092/91《农产品有机生产法令》和美国《联邦有机食品生产法》(OFPA)的要求,有机食品的标准细化为:原产地无任何污染,栽培有机农产品的土壤必须符合最近3年内和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过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饲料、除草剂和生长素的要求;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食品防腐剂、添加济、人工色素和用有机溶济提取等;贮藏、运输过程中未受到有害化学物质(除菌剂、除虫剂等)的污染。我国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认证标准将有机食品定义为:源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等,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大类产品。比较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欧美及我国对有机食品的定义,虽措辞及宏细方面有所不同,但均强调了以有机生态环境为生产本底、加工环节符合有机食品加工标准,不得添加任何人工合成化学添加剂且必须获得有机认证的原料及衍生食品产品,三者定义构架均从极高的食品安全视角规范了有机食品本义。从安全食品分类纵向与“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比较而言,“有机食品”因其生产和加工标准最高而位于安全食品产品的金字塔顶端。

有机食品加工内容及原则

国际上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需符合如下原则:生产营养品质高的食品;以建设性的、有助于改善生命质量的方式与自然系统及其循环协调共生;考虑有机种植和加工过程中广泛的社会和生态影响;在当地组织生产系统内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目前我国有机食品指符合以下条件的农产品及其衍生加工产品:

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有机食品技术规范的要求;在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化学色素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规定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并使用有机食品标志。

全链动态控制技术应用于有机食品加工的内涵与外延

全链动态控制技术是各种有机食品生产的共性技术模块,也是有机食品从农场到餐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个完善的全链动态控制技术体系结构可以体现并保障有机食品的高安全,该控制技术体系包括监管制度软技术构成和具体加工物理硬技术两个层面。有机食品加工的全链动态控制技术内涵主要包括对有机食品原料的种植、加工、包装、标识、贮运、销售及记录等进行全链严格控制。以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广东金友集团公司有机大米加工的过程控制技术外延应用为例,其有机大米全链动态控制技术标准包括生产基地的选择、病虫害防治、稻田灌溉、收割、加工、包装、贮运一完善的有机大米质量管理体系。并从有机大米生产加工的流程出发,将有机大米的生产加工技术标准集成于有机大米的质量监控和可追溯系统,从而达到有机大米质量控制和保障。在有机大米加工过程中,原料的污染、不良的卫生状况、有害的洗涤液、添加剂的使用、机械设备材料污染、生产人员操作不当等都可能造成最终产品的污染。因此,对于有机大米加工的每一环节、步骤都必须严格全链动态控制,防止加工中的食品二次污染。

对原料的控制

有机食品加工原料必需是来自已获有机颁证的产品或野生天然产品,在认证产品生产中的配料、辅料、添加剂、加工助剂或发酵材料等不得使用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的生物体生产出来的产品、已获得有机认证的原料在终端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不得少于95%。因此加工有机大米主要原料有机稻谷必须是在无污染环境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方法种植收割,辅料也需使用已经有机认证的产品,再加工和深加工产品有机原料按质量计不得低于95%。有机稻谷采收、运输、贮藏过程需避免稻谷受到杂物污染、掺杂及机械破损,并完整准确地记录好原料的物流信息,以备溯源核查。加工用水水质需符合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清洗设备用水及产品辅料用水应达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对加工环境的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是设计、建筑有机大米加工厂必须首先满足的要求。加工厂应有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后颁发的卫生许可证。有机大米加工厂址要求要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垃圾场、医院等重度污染源,加工厂址大气环境需高于GB3095中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且有机大米加工过程用水需满足GB5749的要求。加工场所内部必须做到干净、整洁,且需配备更衣室、盥洗室、工作室及相应的通风、消毒、防蝇、防鼠、防蟑螂、防虫以及堆放垃圾的设施。加工废水和生活排放污水必须符合GB8978标准要求。

对设备的控制

有机加工应配备专用设备,如果必须与常规加工共用设备,则在常规加工结束后必须进行彻底清洗,并不得有清洗剂残留。也可在有机转换或常规产品加工结束、有机产品加工开始前,先用少量有机原料进行加工将残存在设备里的前期加工物质清理出去(即冲顶加工)。冲顶加工的产品不能作为有机产品销售。冲顶加工应保留记录。有机大米加工厂需选用先进的环保组合式的专用精加工设备,并突出标识其用途和细化操作规程。产品在整个加工流程中设备材料应不污染稻米,不得与铅及其合金材料接触、使用前后均需清洁干净,新购设备在每年加工开始前,要清除设备的防锈油和锈斑。加工季节结束后,应清洁、保养加工设备。清洁方法要有符合有机操作方式特点,且需通过认证机构认可。

对工艺的控制

有机食品加工工艺应不破坏食品的主要营养成分,可以使用机械、冷冻、加热、微波、烟熏等处理方法及微生物发酵工艺工艺必须合理,避免加工中交叉污染。有机大米生产的合理工艺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实质内容:原料源头需是已获有机大米认证机构认证通过的稻谷、加工过程需采用不破坏稻米营养成分的加工方法、禁止使用辐照处理加工方式、对加工副产物稻壳、碎米及米糠需增值利用处理、加工过程物流信息必须清晰,产品批次,原料来源,仓储等供有机产品溯源和危机处理用全链物流信息。

对包装及标识的控制

有机食品选用的包装材料需符合对产品不造成二次污染的原则,兼具对环境友好的特点。聚氯乙烯(PVC)、混有氯氟碳化合物(CFC)的膨化聚苯乙烯等为禁止使用原料之列。具体来讲有机大米包装方式方面优先采用真空包装及无菌包装,包装材料尽可能使用如木、竹、植物茎藤等天然高分子环境友好可降解材料,适当必要时也允许使用符合食品卫生规定的塑材。有机大米包装材料文字图案所用印染油墨及商标胶粘剂都不允许与产品直接接触且应无毒。有机大米标识方面需符合GB7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标识内容需附有详细的产品信息,有机大米认证标志必须使用合格的着色剂按正式的标志式样、颜色和尺寸制作产品包装标签上印刷。

对贮运的控制

有机食品需使用安全的贮藏方法及容器,防止使用对人体有害的贮藏方法及容器,保持食品贮运后的品质。有机大米加工工序完成后,需采用合理的贮运方式才能保证终端产品的品质。有机大米贮藏时仓库必须干净、无虫害,且需灭菌严禁与化学物质接触和远离污染源,贮藏过程严禁使用人工合成的杀虫剂、灭鼠剂及防霉剂。可用生石灰(包括其它可用作有机防潮材料)作为防潮去湿物品时,要避免直接与产品接触,并定期更换。有机大米的运输应根据有机大米的特性、运输季节、距离以及产品保质贮藏的要求选择合适专用运输工具,严禁与化肥、农药以及等化学物品共车运输,有机大米的运载工具使用前提前做好杀菌消毒工作。贮藏及运输环节需针对产品品名、批次、生产日期、批号、数量、重量、体积、收(发)货单位、操作者等物流和操作人员等供有机产品溯源和危机处理用全链物流及产品接触者信息。

对生产人员的控制

有机食品生产人员必须了解有机食品加工原则,有较强的责任心,在操作中避免人为的污染,以保证食品安全。有机大米加工人员上岗前,均应通过健康检查,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持健康证上岗。加工人员必须系统培训过有机大米生产知识,并熟悉掌握有机大米的生产、加工细节要求,必须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进入加工场所应保持工作服整洁,按卫生要求规定换鞋、工作帽。

对加工记录的控制

生产者在有机食品加工过程中需有完善的质量审查体系和完整的加工记录体系。加工记录是有机食品及任何工业产品进行危机处理和完善产品质量的必备资料,全链物流及产品生产操作者记录信息的重要性日益被工业制造者关注。在有机大米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设有专职技术人员负责每批次有机大米从原料到成品所涉及加工、包装、贮运和贸易全链动态过程的跟踪检查与记录,并构成完整封闭详尽的有机大米可追溯体系数据链。

有机食品加工全链动态控制技术展望

近年来就研究如何有效控制有机食品最大安全保障性能是国内外工业界及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且不断有各种新思维、监控技术从计算机学科、生物工程等学科引入该研究领域,相比之下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就如何生产出高附加值、安全性有机食品产品基本上还是依赖传统企业单向宣传,对如何切实利用各种新式控制技术实现企业、消费者和行政主管部门互动以生产高品质有机食品产品的理论认识不深。基于以上分析,可以预见,核心和基础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技术因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将被广泛的用于保障实现有机食品的安全价值功能。

有机化工原料产业篇6

为加快生态建设,推动沙棘产业向集群化、增强高附加值沙棘产品研发水平,提高沙棘企业精深加工能力,着力打造国家一流的沙棘工业园区,全面提升我市沙棘产业层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切实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的新路子,特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优化沙棘林建设布局,大力推进沙棘林建设。按照重点建设沙棘原料林和原料林向加工园区靠拢的原则,以东胜区、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伊金霍洛旗为重点地区,按照合理的辐射半径,建设沙棘原料林基地。同时,结合全市生态建设总体布局,在适宜地区继续大力种植沙棘生态林,作为沙棘原料林基地的重要补充。

二、推广使用沙棘优良种苗,提高沙棘品质和产量。沙棘原料林基地建设所用苗木,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认真选用优良的沙棘杂交新品系,重点推广12个果用型、叶用型、生态型杂交新品种。沙棘原料林建设要严格按照《市沙棘原料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执行。

三、支持社会力量建设沙棘原料林基地。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造林大户以承包、入股、转包、租赁等形式,从农牧民手中取得宜林地使用权,大面积种植沙棘。对依法获取宜林地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的集体或个人,通过申请可直接安排国家生态工程项目。企业或农牧民自主种植的沙棘林,经林业、水土保持等部门验收合格后可按同类造林标准给予补贴或奖励。

四、保障沙棘原料林建设者权益。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造林大户及农牧民营造的沙棘原料林,各旗区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核发林权证。

五、加大沙棘原料林基地建设投入。今后每年安排沙棘原料林基地建设任务10万亩,建设标准为每亩200元。建设资金以国家各类生态建设工程为依托,不足部分由市旗两级财政补足。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沙棘原料林基地建设,市旗两级财政各承担50%。市旗两级财政资金必须直接补贴到种植主体,促进农牧民增收。

六、加大沙棘生态林抚育、更新、改造力度。加快引进沙棘平茬、采果机械设备,提高平茬、采果环节的机械化水平。由市农牧业机械化服务局负责机具选型、引进工作。按照“股份制合作、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理念和要求,组建专业服务组织,开展平茬、采果服务。专业服务组织所需的沙棘平茬、采果机械设备,从国内外市场选取经济实用机型,通过招标进行采购。机具购置经费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市旗两级财政再给予适当补贴。补贴标准按现代农业机械补贴标准执行。

七、切实加强沙棘资源保护。实行沙棘原料林、生态林管护制度,落实专(兼)职护林员,并给予一定补贴。沙棘护林员的职责、范围和补贴标准由各旗区自行制定。各主管部门监督执法机构要加强巡查,对随意砍伐、放牧等破坏沙棘林等行为要严肃查处。

八、建立沙棘加工企业投融资机制。市内沙棘加工企业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贷款,市旗两级财政根据情况予以贴息支持。

九、加大沙棘加工企业招商引资力度。要切实加强沙棘产业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提高沙棘工业园区准入条件,引进规模大、品牌知名、实力雄厚、科技含量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精深加工项目,延长沙棘产业链条,提升沙棘产业层次。各旗区及有关部门要一对一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十、建立加工企业竞争激励机制。已入驻沙棘工业园区的企业,要加强技术引进、创新,加快新产品研发,推动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按期不能达产或已达产但技术落后、工艺陈旧、产品单一、新产品推出乏力的企业,不再享受优惠政策,并要求限期整改,限期达产。限期内仍不达产或无法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的,退出工业园区。

十一、对沙棘产业实行优惠政策。对入驻沙棘工业园区的企业和开发项目,土地供应和税收优惠与市内工业企业同等对待。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已经出台的各类林业税费减免优惠政策,促进沙棘产业发展。

十二、加强沙棘产业技术研发工作。以沙棘工业园区为平台,依托沙棘加工企业,聘请国内外沙棘产业高级技术人才,成立市沙棘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实行市场化运作,进行标准制定、品牌培育、人才培养等专项活动,并加强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沙棘新品种选育、新产品开发、新工艺研究、新技术推广和沙棘病虫害防治。凡纳入全市科技和人才引进项目的沙棘科研项目,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并对沙棘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认定。

有机化工原料产业篇7

[关键词]有机农业;有机食品;格瓦斯;有机格瓦斯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物质资源的不断充裕,人民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作为人们生存的物质基础,安全性关系到食品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提高,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都产生重要影响。而食品行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顺应人民需要,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改良食品风味,才能保证食品的销量和商业价值。格瓦斯主要生产原料为谷物,可以与有机农业结合,生产出具有高营养价值,无公害,具有原生态口味的有机格瓦斯。

一、有机农业介绍及现状

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完全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包括化肥、化学农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和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有机农业绝不是简单的无化肥、无农药的农业,它以有机物质自我补充为土壤培肥的基础,利用抗病虫品种、天然植物性农药、生物杀虫剂以及耕作法、物理法和生物法等作为病虫害防治的手段,强调一切农业措施都应遵循自然规律,循环利用物质和能量,保护农业系统遗传多样性,强调注重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高效、持续的发展,强调能生产出自然的、高营养的有机食品。

有机农业起源于20世纪二十年代。随着石油农业的高速发展,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日趋明显,故当时一些先驱者开始进行有机农业实践。随着有机农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机农业的益处。发达国家纷纷于二十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自发建立有机农场。并且建立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盟(IFOAM),有机农业进入迅猛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有机农业已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国家的有机土地面积和有机农场数的比例均持续增高。有机农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目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在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预计2011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而且,我国的有机农业也在不断发展。据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有机农业发展速度将保持在10%以上。

二、有机食品介绍及现状

有机食品(Organic Food)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水产品、调料等有机食品是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有机食品的主要特点来自于生态良好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等合成物质,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因此,有机食品是一类真正来自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和安全环保的生态食品。

有机食品是随着有机农业出现的,有机食品的供应同时又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国内也有很大的潜力。而且有机食品具有比普通食品更好的口感,同时有着比普通食品更好的风味。在市场上更受欢迎,有巨大的销售利润。随着中国有机食品生产标准、认证标准和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政府和社会的监管、监督力度不断增强。中国的有机食品也将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

三、有机格瓦斯

1.传统格瓦斯劣势。格瓦斯是一种含低度酒精的饮料,用面包干发酵酿制而成,颜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红色。格瓦斯是以山花蜜、啤酒花、谷物、浆火、白糖、黑糖等天然物质为原料,经多种乳酸菌,酵母菌复合发酵酿制而成的微醇性生物饮品。传统格瓦斯的原料来源于传统农业,尽管在制作过程中传统格瓦斯严格执行着食品安全标准。但随着人民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以传统农业作物为原料的格瓦斯有可能不能适合市消费者的要求,从而失去其市场竞争力。

2.有机格瓦斯的可行性。以有机农业作物为原料的有机食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用有机农业产物生产格瓦斯作为一种有机食品既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又可为生产厂商提供良好的经济效益。有机格瓦斯相比传统格瓦斯以有机农作物为原料,生产工艺严格参照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在其发酵过程中以纯天然酵母为发酵菌种,保证生产出的有机格瓦斯为纯天然原料食品。同时,我国是有机农业大国,有机农场面积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而格瓦斯生产过程中所需原料在我国有着较大的种植面积,原料来源比较丰富。而且有机农业发展已近一个世纪,技术已日渐成熟,成本不断降低。以河南省延津县为代表,我国的有机小麦已实现了品牌化,规范化,产业化的生产模式。而广西玉林的甘蔗和新疆地区的甜菜则提供了足够的有机白糖。有机格瓦斯所需的原料在我国均有大量的生产,可以获得足够的原料。东北地区也正处在各种原料产地的中心部位,可以有效地组织起生产。有这些充足的有机原料,有机格瓦斯完全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

3.有机格瓦斯发展前景。有机格瓦斯相比传统格瓦斯,不仅会保持其口味将会更加纯正,而且无农药残留、原生态的物质将会更加吸引人们的目光。不仅如此,格瓦斯盛行于乌克兰,俄罗斯,东欧,中国东北等地区。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格瓦斯以其传统饮料的优势在中国也开始流行,娃哈哈格瓦斯的横空出世更是让格瓦斯为更多的人熟知。传统格瓦斯已经有如此大的固定消费人群。在传统格瓦斯原有的消费地区推广有机格瓦斯将会很容易获得人们认可,同时,带有有机食品标志的有机格瓦斯通过适当的宣传会很容易吸引人们的目光。而且,我国的有机食品市场刚刚起步发展不久,新的产品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从而获得关注。在未来的时间里,有机食品将随着我国有机市场的规范化飞速发展,有机食品将会进入更多的家庭。有机格瓦斯也会因此获得良好的销量,以此带来巨大的利润。

参考文献:

[1]苏利民,王粉莲等.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

概况[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7).

[2]董光. 漫谈俄罗斯传统饮料格瓦斯[J].

价值工程,2004(1) : 253 - 254.

[3]黄启勇,苏政波,马闯等.格瓦斯储存条

有机化工原料产业篇8

【关键词】硅产业;调研;标准研究

1、引言

基于硅资源深加工的硅材料产业(以下简称硅材料产业)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全球60万家硅企业生产的约80亿美元的硅材料,支撑起了2230亿美元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进一步支撑起数以万亿美元计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等信息产业,全球超过2000亿美元的电子通信半导体市场中,95%以上的半导体器件是用硅材料制作,集成电路的99%以上用硅制作。硅原料和硅制品的产品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全球硅业研发机构及学术团体1000多个,行业组织300多个。

当前,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硅材料产业的发展,如美国、日本、德国、欧盟均制定了诸如21世纪国家纳米纲要、光电子计划、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计划、下一代照明光源计划等新材料、新产业规划。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硅产业的发展,先后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扶持硅材料产业规划与建设。

涉及硅原料和硅产品的国际和各国标准达到8000余项,我国相关标准则不足100项,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不能满足自身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立足国际、国内硅产业发展态势和市场需求,研究我国硅材料产业及其标准化战略,制定并实施适合我国国情的硅材料标准体系及标准,对提升我国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硅材料产业调研与分析

2.1工业硅

工业硅及深加工产业是目前国际上的硅产业发展的核心,主要集中在晶体硅材料(单晶硅、多晶硅、硅外延片)和有机硅材料以及石英晶体元器件等方面的生产和研究。

(1)多晶硅

多晶硅材料生产在产业链中处于高端,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供不应求。主要用于半导体芯片及太阳能

电池芯片、金属陶瓷、宇宙航行、光导纤维通信以及硅有机化合物。生产技术掌握在日本Tokuyama、三菱、住友、美国的Hemlock、Asimi、SGS、MEMC公司,德国的Wacker公司手中。国际上多种生产工艺路线并存,产业化技术相互封锁和垄断。主要有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法和流化床法,其中西门子改良法约占世界总产能的80%。短期内技术垄断的局面不会改变,但研发活跃,涌现出冶金法、熔融析出法等新工艺技术。

我国多晶硅质量已能满足集成电路用单晶的要求,但多晶硅核心技术三氯氢硅还原法被上述国外企业垄断,核心技术工艺没有完全掌握,尚不能完全满足高阻区熔硅要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生产成本明显偏高(见表1-1),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国60%以上的的多晶硅材料仍需进口。

(2)单晶硅

单晶硅是电子信息材料中最具基础性的半导体类材料。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中各个领域,如太阳能电能转化、电视、电脑、冰箱、电话、手机、汽车及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

随着集成电路的迅猛发展,对单晶硅的直径要求越来越大,关键设备—单晶炉也不断向大型化发展。单晶硅拉制技术和工艺是世界上晶体硅工业发展的关键。我国依托日本合资企业,已能够稳定生产200mm集成电路级和212mm(8.5英寸)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级的硅单晶,产量占世界21%。但尚不能生产最先进的300mm(12英寸)的硅单晶。

(3)有机硅

有机硅是指含si-c键的有机硅化合物,主要分为单体、中间体和下游产品。单体主要指甲基、苯基、乙烯基氯硅烷等原料。中间体主要指线状或环状体的硅氧烷低聚物,如六甲基二硅氧烷(MM)、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二甲基环硅氧烷混合物(DMC)等。下游产品则是指中间体通过聚合反应,并添加无机填料或改性助剂制得,主要有硅橡胶、硅油及二次加工品、硅树脂及硅烷偶联剂四大类。

作为新型高科技材料,有机硅应用于航空、军事、建筑、电子电气、纺织、汽车、机械、皮革造纸、化工轻工、金属和油漆、医药医疗等各个领域,被誉为“工业味精”。

美国道康宁等5大有机硅公司占据了全球96%的市场。目前市场发展的动力最主要在亚洲,我国市场规模占亚洲的近一半。中国蓝星集团通过海外并购成为全球第四大有机硅企业。但我国单体生产技术落后,同时存在品种少、水平低、质量差,产量低的状况。有机硅下游产品有5000多种,我国仅500多种;实际产量仅占国内需求的20%;产品结构上,硅油、硅树脂在加工助剂等市场的应用有待发掘。

2.2半导体硅

半导体硅材料包括多晶硅、单晶硅、硅外延片以及非晶硅、浇注多晶硅等。在集成电路(IC)、硅光电池、传感器、射线探测器、整流器等各类电子元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微电子”和“现代化电子”的代名词。目前,半导体硅和硅基材料向大直径化、新加工处理工艺以及深亚微米乃至纳米集成电路发展方向发展。

半导体产业是世界经济升级的心脏,Intel、IBM、太阳微、德州仪器等执半导体牛耳,走到了世界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日、德控制的硅片公司占世界硅片销量的90%以上。其中信越(Shin—Etsu)、瓦克(Wacker)、住友(Sumitomo)等四家的销售额占世界硅片销售额的近70%。

我国半导体产业已形成了设计、芯片制造及封装并举的全面发展格局。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所占份额由1.2%提高到3.7%,发展势头迅猛。但在半导体硅晶体材料方面,我国高纯度多晶硅、SOI材料(绝缘体用硅)、某些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等与世界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2.3光伏硅

随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清洁能源政策的实施,光伏市场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仅2000-2010年,世界光伏电池产量增长了17倍,至今仍在快速增长。

光伏产业链上游是Hemlock、Wacker、Tokuyama、REC、MEMC、Misubishi 和Sumitomo等7家多晶硅厂商,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95%以上,垄断全球多晶硅供应;中游是22家硅片(Wafer)厂商,包括RWE Schott Solar、Sharp、Q-cells、BP Solar、DeutscheSolar、Kyocera等,技术难度仅次于多晶硅;其次是太阳能电池(Cell)制造,全球有40余家;下游则是组件生产,全球数量超过200家,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光伏出口大国。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已基本掌握了多晶硅材料的生产工艺,已满足我国50%光伏产品生产需要。光伏生产设备的国产化能力也迅速提高。但装备技术和高纯多晶硅和高端硅产品原材料技术尚未真正掌握,成为当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和微电子产业发展的共同瓶颈。表现在现实层面就是我国光伏出口的主要形式是电池组件等下游产品,高附加值的技术出口较少。

然而,国际多晶硅大公司的技术先进性又是很有限度的,其落后点、薄弱点是为我所知的,并可成为我们破解他们技术垄断的切入点和突破点。

2.4人造石英晶体(石英晶体元器件)

人造石英晶体是重要的电子功能材料,信息领域中的重点基础材料之一。随着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汽车及网络等应用产品市场的飞速发展,石英晶体元器件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其中SMD晶体元器件成为主流产品。

日本在石英晶体元器件占有很大优势。其主要晶体厂商基本将其成熟产品迁到我国生产,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晶体生产国之一,压电晶体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我国工艺装备相当于国外20世纪80-90年代水平;国内对压电水晶的缺陷控制仍处于宏观控制阶段(国外已进入微观阶段);国外压电水晶产品以直径76mm-100mm为主,而国内以50mm为主,不能满足信息产品需求。在技术水平、硬件基础、品种系列、资金投入等方面均有待提高。

人工晶体材料将进入分子剪裁与设计阶段,可以对压电性能定量计算,对材料功能基因裁减设计。石英元器件朝轻薄短小、高频、网路化等方向发展。随着我国移动通讯巨大市场的形成和手机国产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对石英晶体产生的SAW(声表面波)器件和SMD(声体波)器件的需求迅速增长,市场前景良好,我国在新产业面前面临机遇和挑战。

2.5石英玻璃

石英玻璃是属于新材料的工业技术玻璃。广泛用于光源、电子、光通讯、仪表、激光、航天、核技术和国防等领域。

石英玻璃生产集中在美、德、法、日、英等国几家跨国公司手中。我国石英玻璃行业历经1989-2000年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技术创新、增加品种和产量的大发展时期,石英玻璃器材的加工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国内石英玻璃原料及产品制造应用领域正向半导体和光通讯行业集中,半导体技术和光通讯技术用石英玻璃生产技术提高很快。如立式扩散用石英仪器、大口径石英玻璃管、不透明石英玻璃管等已达国际水平,并大量出口。电光源和家电用的石英玻璃在产量上,已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

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石英原料提纯技术水平较低,产品纯度比国外差,Fe、K、Na等元素含量比国外高几倍,相应产品的羟基含量比国外高出5-6倍;高精度石英光纤玻璃管、大规格石英扩散管、硅片匣、石英钟罩、托盘等高新技术产品,但国内石英玻璃制品尚不能满足。

2.6新型电光源

作为硅材料产业链的延伸,将电光源用石英玻璃与电光源工业相结合起来是个非常好的发展思路。照明产品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亮化工程、工商企业、日常生活等对照明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都日益增长,尤其是对环保节能高效型的新型电光源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

电光源产品历经白炽灯、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三代。目前,以半导体发光为光源(LED)的第四代新型电光源时代已经到来,其特点是节能和环保。如:石英玻璃汽车HID灯亮度是卤素灯的3倍、功耗仅为50%、寿命则是十倍。以高档投影灯、液晶监视器冷阴极灯管、汽车用HID灯、LED照明为代表。

国际上新型电光源翘楚为飞利浦(荷),爱普生(日)、优志旺(日),欧司朗(德)、奇异(美)等公司。我国电光源行业依托优质石英资源和较好的石英玻璃管加工能力已形成优势产业集群,能够生产新型汽车灯、节能环保灯、金属卤化物灯、背投电视用放电灯、气体放电灯等30多个系列几百种产品,产品在远销欧美、日韩、东南亚,销售前景良好,发展潜力巨大。但存在种类多但缺乏国际知名品牌,新型电光源产品品种较少的问题。

2.7硅微粉

硅微粉由天然石英或熔融石英经破碎、球磨(或振动、气流磨)、浮选、酸洗提纯、高纯水处理等工艺加工而成。分为普通、电工级、电子级、熔融石英、超细、纳米等不同类型。

其应用领域由电路封装、塑料、涂料、橡胶、颜料、陶瓷、胶粘剂、玻璃钢、化妆品等已拓展到高分子复合材料、特种陶瓷、航空、航天、精细化工、抗菌材料、药物载体、大面积电子基板等高新技术领域,享有“材料科学的原点”、“工业味精”之美誉,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当前,只有美、德、日、俄、加、中等少数国家具备硅微粉生产能力。美国处于领先水平,以通用、尤尼明公司为代表。我国石英储量丰富,但高纯、超高纯、超细硅微粉仍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中使用的高纯超细熔融球形硅微粉全部从美、日进口。国外对球形硅微粉生产技术和专用装备严加封锁,直接威胁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自主发展与国家信息安全保障。

碳化硅微粉用于冶金、磨料、磨具、耐火材料等,在机械、电子、建材等行业需求量很大,我国尚无碳化硅标准。

碳化硅晶体作为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是第三代(高温宽带隙)半导体材料的代表,极有可能触发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在半导体器件的应用方面,碳化硅打破了硅芯片材料本身性能的瓶颈,有可能取代硅作芯片,给电子业带来革命性变革。目前主要应用领域有LED固体照明和高频率器件。美国Cree公司的碳化硅晶片产量为30万片,占世界85%,是全球碳化硅晶片行业的先行者。我国已着手利用自身在硅资源和加工技术方面的优势,破解国外碳化硅生产企业对中国实行的禁运,培育碳化硅晶体产业。考虑密切关注其进展,择机进行标准化介入。

3、标准体系研究与标准制订

3.1标准体系建立及标准制定的原则和办法

我国硅产业起步晚,整体水平距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链不全,各产品系列均存在不同的空白区域,特别是高技术产品地带;尖端高技术产品线较为单薄,不少关键性产品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成为发展瓶颈。但发展速度快,主要表现在:产品线全面,特别是中低端产品有相当一部分占据主导地位;引进、吸收国外资本、技术及产业化推广速度快,在部分高端领域居先进地位,发展潜力巨大。基于此,我国电子级硅材料标准体系的建立、标准的制定、标准化的实施原则应是:建立硅材料产业标准整体构架,实现产品全面覆盖;实施不对称发展战略,实现高端领域的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实现产业升级。其具体实施办法是:

(1)建立多晶硅、单晶硅、半导体硅、有机硅、人造压电水晶、石英玻璃制品、硅微粉、新型电光源等产品系列的全面标准体系框架;

(2)对技术成熟、质量稳定,市场占有率高的的硅材料产品,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积极争取国际标准制定主导权。

(3)对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材料产品,推行专利标准化战略,争取制定国际标准。

(4)标准化范围不限于产品,对装备、工艺等均考虑其标准化需求。

(5)对属于新增产品类别的新产品、新产业,鼓励先行制定标准联盟统一产品标准,待时机成熟,及时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待续)

参考文献

[1]苏波.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原材料工业司.中国新材料产业年度发展报告[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13.

[2]刘秀琼.唐正林.太阳能光伏产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3]赵陈超.章基凯.有机硅树脂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国家硅材料深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基于硅资源深加工的电子级硅材料标准研究[R].

[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东海县硅产业发展规划[R].

[6]邓丰.多晶硅生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7]张艳琦.我国LED照明产业标准化现状分析与研究[J].北京:中国标准化,2003.07:40-46

作者简介

苗雪原(1973-),男,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品质量检验与标准化。

项目来源

上一篇: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范文 下一篇:矿产资源保护与利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