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工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20:56:32

有机化工论文

有机化工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应用化工技术 实践教学内容 建设与调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1-0071-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发展高职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如果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只能是空中楼阁,实践教学环节的成功与否,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我国部分高职化工类实践教学环节更薄弱,严重影响着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教育质量。因此,加强建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与调整对提高本专业办学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一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

由于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有不少职业院校是在化学专业基础上申报办理的,其实践教学内容以化学实验为主,虽然也建设了一些主要课程的实验、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但实践教学内容不规范,缺口较大,需要进一步按本专业要求规范建设。

1.人文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人文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主要有:新生入校后两周的军训是本专业人文社会实践的开始,是提高人文素质最有效办法;每学年寒暑假均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熟悉所学专业与社会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安排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如乡村、街道或社区举办各种活动;校内可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高个人素质,并进行各类人文社科竞赛来考核人文社会实践教学效果。

2.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根据本专业特点,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分校内(基础化学和化工)和校外两部分:

第一,校内实践教学内容建设。(1)基础化学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建设,主要是指四大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因为原来化学实验普通教育设置达不到职业要求,应按高职要求分别建设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仪器)实验项目,并单独建设有毒药品库房,使四大化学实践教学内容符合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要求,制定四大化学实践教学大纲,并按大纲要求进行实验。(2)化工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可分为课程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和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建设,需建设的课程实验实训有:化工制图室;化工原理(单元操作)实验;化工仿真实验实训;典型生产工艺模型;管子、管件、阀件、管路连接方式及热补偿和管路的保温涂色陈列;管路、典型常用简单设备(如离心泵、通风机)安装、拆卸实训;化工设备与仪表自动化陈列、实验;反应过程与设备各类反应器模型陈列等,由化工教研室具体管理化工实验、实训,并制定各实验、实训大纲,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科技小论文等活动。需建设的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有:无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生物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有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高分子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精细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与盈利兼顾的校办化工厂等。

第二,校外实践教学内容建设。由于化工生产的特殊性,学生在校内实验实训的基础上应该定期到相应化工企业进行认识、生产、定岗实习。即一年级学生需要到企业认识实习一周;二年级学生需要到企业生产实习15~30天;三年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校外实践教学应加强在各阶段实习过程中的专业管理,特别是定岗实习期间,应按在校管理制度管理,专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相配合,按毕业实纲和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圆满完成各阶段的学籍管理。

二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

为适应高职化工类实践教学的要求,实践教学内容应以“从化工生产到产品检验为主线,实施人才培养;实践与理论并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适应行业发展的技术应用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调整。

实践教学过程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发展,要做好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调整与加强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研究,应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管理做以下调整:

1.对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

按实践教学内容的功能将本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化学实验实训中心,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四个实验室等;化工基础实验实训中心,包括化工制图室、化工原理(单元操作)实验室、化工仿真实验实训室、典型生产工艺模型室、管子、管件、阀件、管路连接方式及热补偿和管路的保温涂色陈列室、管路、典常用简单设备(如离心泵、通风机)安装、拆卸实训室、化工设备与仪表自动化陈列、实验室、反应过程与设备各类反应器模型陈列室等;专业综合实训中心,包括无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生物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有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高分子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精细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与盈利兼顾的校办化工厂等。

2.对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整

对实验实训和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由原来分散管理调整为集中管理,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由系安排专人全面负责管理,各实验实训中心设主任一名,统一安排各类实践教学。建立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的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教师参与到实践环节的教学中;鼓励教师下厂锻炼,提高自身“双师”素质。各实践教学课程或环节属于同一学科群,便于进行纵向整合。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分散在各个阶段,以不同形式反复出现,有利于学生不断提高化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要注意不同层次间的联系与融合,加强横向整合,使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有机化工论文范文第2篇

甲酰胺属于脂肪族单酰胺类,外观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氨味。它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和高沸点极性溶剂,能与水、低级醇类互溶,能

>> “木乃伊”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牧草市场前景分析 南阳玉雕市场前景分析 创业板市场前景分析 苏州虎丘婚纱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电梯市场前景分析 跨境物流市场前景分析 肉用蛇的市场前景分析 物流装载安防器械市场前景分析 几种新材料的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前景预测分析 平板显示电视技术及其市场前景分析 国内车用滤清器市场前景分析 血液透析机市场前景分析 大型港口机械制造市场前景分析 卫星通信地面设备市场前景分析 石油管接头市场前景分析 液化天然气车用市场前景分析 LNG重型商用车的市场前景分析 彰武县房地产市场前景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科技 > 甲酰胺市场前景分析 甲酰胺市场前景分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甲酰胺属于脂肪族单酰胺类,外观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氨味。它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和高沸点极性溶剂,能与水、低级醇类互溶,能溶解多种塑料和纤维以及多种无机盐类,广泛用做溶剂、软化剂和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医药、农药、香料、染料、纸张处理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甲酰胺在国外最早工业化是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日本三菱公司,而在国内起步较晚。早期工业上都以甲酸、甲醇酯化法小规模生产甲酰胺,该工艺落后,消耗大,成本高,且排放含酸污水造成环境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甲酰胺的合成工艺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及低价进口产品的涌入,迫使很多科研院所及学者纷纷投入绿色新合成路线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甲酰胺产品的发展。1 生产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甲酰胺的生产发展很快,产能从年产几百吨增加到上万吨,是增长速度较快的一种产品。但由于受质量、环保以及国内应用市场限制,近3年增长速度逐步放慢,国内早期的几套甲酰胺生产小装置陆续被淘汰,仅剩江苏宿迁新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肥城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重庆万利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汇通甲醇有限公司及浙江建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家单位生产。其中宿迁新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生产企业,占市场份额的50%以上。国内甲酰胺生产单位及规模见表1。2 消费结构及区域 我国甲酰胺消费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尤以江、浙一带为主。目前国内甲酰胺市场年需求量在5万t左右,主应用于合成医药、农药、染料等,医药、农药合成原料用占80%以上。 由于国内甲酰胺质量档次低及应用领域较窄,近年来在农药上又出现了替代品,其用量逐渐减少,香料、染料年用量不到1000t。因下游产品用量的限制,加上国内产量增加,因而进口量逐渐减少,出口量有所增加,近几年向日本和韩国的年出口量达到约1万t。3 价格水平 目前,国内甲酰胺的市场价格为6500元/t至7000元/t,进口产品相对于国产产品价格高出20%左右。4 结语 国内甲酰胺的研究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在应用领域的开发上仅限于三氮唑及别嘌醇等,应用领域的狭窄使得目前国内甲酰胺市场近于饱和。国内今后对甲酰胺的需求量的增长程度将主要取决于绿色合成工艺路线的开发以及新应用领域的拓展。

有机化工论文范文第3篇

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离不开教学内容的创新。因此,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研究性教学模式特点,课题组成员贯彻“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的教学理念,以“结构物理性质制备方法化学性质反应机理反应规律主要用途”为主线,精心设计了由结构与命名、反应类型与机理、合成设计基本理论、合成方法与技术等四大知识模块组成的有机化学理论课程研究性教学内容。特别强调处理好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先进性的关系,不仅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讲解有机化学反应原理和方法,而且注重把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生产中的最新应用,以及相关学科的交叉知识等研究性内容引入课堂。例如:绪论课中,教师从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等方面入手,介绍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重要作用。而且引入绿色化学、富勒烯家族、有机纳米材料、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生命有机科学的糖化学、DNA重组技术和定点突变技术、蛋白质化学的分子识别技术等学科前沿[3],早期给学生渗入有机化学学科前沿和应用意识。并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事例来反映有机化学世界之神奇和有机化学工作之乐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当代有机化学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有机化学知识的兴趣。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成员积极探索“问题式研究性教学法(PBL)”。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研究兴趣或质疑态度的一系列问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教学环境和途径,为所有学生营造研究性学习氛围。课上应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简单事例,以案例或图片形式把每节课的主要内容展现给学生,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热情去听课[4]。同时采用案例分析、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将问题逐一解决,实现学生在研究性“教”与“学”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例如:讲授立体化学章节时,首先讲述一个简单例子:小芳梦见自己来到了神奇的镜像世界,发现平时最爱吃的口香糖变成了香菜味道。告诉学生口香糖味道改变的真正原因是所含主要化学成分“香芹酮”的手性,手性的存在使香芹酮具有互为镜像的R型和S型两种异构体,而两种异构体的性能不同。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很想知道日常口香糖中香芹酮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这时,教师适时提出本章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什么是手性分子?(2)什么是对映异构体?(3)如何判断对映异构体的绝对构型?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带着疑惑和探究答案的激情参与到教学环节中,进行主动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重点讲解,以上问题逐一解决,学生在下课前,能够运用所学的立体化学知识,顺利地确定口香糖中香芹酮为S型异构体。这种以问题为载体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符合学生勇于探究的心态,便于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生经历了艰辛的思考过程之后,不仅能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感受到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而且增强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建设三层次实验教学新体系,推进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以“方案设计物质制备分离提纯结构表征性能测试”五要素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科研兴趣为目标,建设了螺旋式上升的“三层次”(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通过删减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在原有基础型实验中增加设计性元素,把有机化合物的典型性质实验安排在相关的合成实验中,提高基础型实验的教学起点。通过串联序列化的多步骤合成、提纯、分离等多个单元操作,构建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例如:将乙酰苯胺、对硝基乙酰苯胺、对硝基苯胺三个合成实验合并成一个综合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包括方案设计、合成反应、分离提纯、产品结构表征或元素分析等多个阶段。大多数实验项目是结合教师科研课题或者学科研究热点凝练而形成的,内容新颖,难度适中,具有本科生进一步可研究探索、发挥一定创造性的空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该实验教学新体系由基本单元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最后进入研究创新实验技能训练,循序渐进,体现了有机化学实验自身的系统性和规律性。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通过改进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动机,是一种培养学生研究兴趣的新型教学方式,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课程组成员探索了“分层次开放式”的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中,基础型实验采取开放式预习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加强实验的启发性,增加学生动手动脑、查阅资料的机会。综合设计型实验采用必做实验与选做实验相结合方式,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全面提高综合实验技能。研究创新型实验既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有机化学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又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教学实践过程中更注重研究性,主要体现在实验的内容、方法、技术和过程等多个层面,采用实验教学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学生自主选题,在“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实验准备、实验操作、结果分析、撰写报告、汇报讨论”等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给予全方位的研究性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行设计、独立实验、主动思考与讨论。同时倡导团队合作,合理分工、共同探索研究,调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提供多元化的课外实践途径,鼓励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东南大学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拥有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先进的实验设施、学科发展及项目资源优势,通过由专题研究、科技创新、学科竞赛、SRTP活动组成的“四路并进综合实践”环节,为本科生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课外科研实践平台。结合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教师拟定研讨主题,例如自己身边的有机新材料、微波辐射有机合成新方法、足球烯家族等有机化学热点问题。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查阅相关文献、自拟题目、撰写课程论文。通过组织学生“专题研究”汇报,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研讨和教师点评总结,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有机化工与社会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萌芽。“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展示科研训练成果和实验方案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和资助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依托学科发展优势,结合教师科研课题,鼓励学生自主申报“SRTP项目”,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感受学术氛围,接受科研训练,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学会如何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处理,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科研问题。多元化的课外综合实践途径能够促进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延伸课内知识、拓展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综合实验技能、分析讨论、交流表达、论文写作等综合科研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

四、探索研究性教学新的考核方案

研究性教学模式评价系统应该遵循学习过程评价和教学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进行多种方案的探索。因此,在有机化学研究性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改变以往期末“一张考卷定高下”的做法,考核评价内容从以知识测量为主转变为以能力测量为主。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平时考核包括一系列有利于引导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内容,例如:教学基本知识的测验、学习阶段总结、综合问题讨论、课程论文、作业质量等。理论课程采用“平时作业及测试成绩×15%+学习阶段总结×10%+课程论文成绩×20%+课堂讨论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45%”考核方案。针对“三层次”研究性实验教学新体系,实验成绩考核主要根据学生查阅资料、实验方案设计、实验预习、实验操作、报告撰写、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实践能力分别给出相应分数,按照一定权重,加权平均,最终进行综合评定考核。新的考核方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是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探索研究、思维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评价,有利于开辟教师研究性“教”和学生研究性“学”的新局面,为在课程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营造宽松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五、有机化学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效果及思考

2008年起,“三位一体”有机化学研究性教学模式已经在我校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三个专业中逐步实施。实践结果表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较扎实地掌握有机化学必要的学科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拓宽了知识面。另一方面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文献查阅、选题、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分析讨论、交流表达、论文撰写等全程训练,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真正实现了“教”与“研”相长并进。近4年来,课程组教师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8项、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2项、校级和院级“SRTP”科研训练项目分别为75项和81项,约350多人次参与了科研训练。张兆航等本科生于ELECTROA-NALYSIS、有机化学等国内外SCI收录期刊上12篇。以本科生科研工作为基础,申请专利15件,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件。学科竞赛成绩可喜,第一届、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竞赛中6人次荣获一等奖、4人次荣获二等奖、2人次荣获三等奖。通过探索与实践有机化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笔者认为研究性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及时了解学科发展与创新动态,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并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而且学生必须更新学习观念,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思考探索者,积极参与研究性教学过程,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只有师生共同坚持不懈地努力,研究性教学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作用才能得以真正发挥。

有机化工论文范文第4篇

一、课程现状

目前多数高职化工工艺类课程的授课方式以教师的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不足;教材内容组织结构固定,不能体现地方化工企业工艺岗位群的知识需求,无法与地方化工企业主打产品的工艺形成良好对接:课程评价方法多以终结性的理论考试为主,考完就忘,谈不上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对此,为更好地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指导思想,形成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化工工艺类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l.精选内容,整合课程,自编教材

本着高职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加强针对性实用性”的方针,建议将三门课程的传统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门新的综合性化工工艺类课程,自编授课教材,

课程内容的选取以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为原则,.注重与学生职业能力的良好对接。具体实施上:①对院校周边各化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听取企业或行业专家的意见。②大量收集毕业生的就业反馈信息,明确化工工艺岗位群的知识需求。③最终以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生就业为导向,确定有机、无机、精细三种工艺内容的比例。教材中可适当加入企业文化、企业工艺技术发展过程等内容的介绍,为学生提供就业面试信息的同时,兼顾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2.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大实践教学比例

应用化工技术是典型的工科专业,就业岗位对实践技能的要求远远超过理论知识,化工工艺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必须有完善配套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尽可能地实现工艺生产过程的再现,让学生接触实际的生产工艺流程。基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在校内建设真实的工艺生产流程是不实际的,所以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单元操作模拟、仿真实验室为主,最重要地还是要多发展校企合作企业,与企业密切接触,大力发展“厂中校”,加大现场教学的力度。

3.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项目引导,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方法上,课程整合后应由理论向实践逐步倾斜,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使教学方法和模式更加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可综合采用动画演示、视频播放、仿真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如一些危险性较大的生产工艺,可采用视频播放和仿真教学的方式;其它工艺过程,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采用现场教学模式,以增强授课内容的直观性。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可将同一产品的生产工艺作为一个项目,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资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或在完成理论教学之后,立即进行相关的实验或实训,理论与实践穿行。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倾向,可重点选修某些工艺项目,提高学习和就业针对性。

4.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授课效率

在教学团队的组成上,做到专兼职教师合理搭配。一方面充分发挥专职教师课堂理论教学的优势;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兼职教师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配合课程的现场教学。

5.建立合理有效的学生考核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施手段必须有新的考核方式与之匹配。应改革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制度,建立理论考试和实践动手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保留一定比例理论考试的基础上,引入实地流程讲解、流程设计分析、小论文、仿真操作等考核方式,将实践技能的学习与考核和谐统一。

三、课程改革的意义

通过对三门工艺课程的整合,削枝强干,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自编的综合性工艺教材,便于体现工艺类知识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启发学生对比认识不同工艺的特点,形成合理、互通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知识+技能”的全方位考核方式可弥补部分学生理论基础较差的现状,增加其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将理论教学、仿真训练、现场参观、实际操作融为一体,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对生产工艺流程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教师在组织和实施现场教学的过程中,有机会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一方面提高实践能力,重构教学能力,提高双师素质:另一方面更加了解现代企业需要怎样的技术人才,使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实用性。

课程体系的改革,使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在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可与学校签订“订单式教育”协议,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围绕企业生产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的量体裁衣,满足企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节约新员工人职培训的时间和成本。学校在此过程中,有利于找准自身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增强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最终实现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相互促进,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和谐发展。

有机化工论文范文第5篇

1.1应用型本科人才要求

根据现代化学工业的特征及社会对化工人才需求的趋势,应用型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化学化工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适应化工、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专业能力包括7个方面: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能处理好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关系;②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③掌握化学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④具有对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⑤了解化学工程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⑥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⑦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2]。因此,根据现代科技和生产的发展需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把握高等教育规律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征,制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合肥学院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成功经验,非常重视企业的作用,将企业要求与学生的培养相结合,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学体系,确定了以“面向企业、立足岗位、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指导思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体系体现“三个服务”原则:基础理论教学要为专业技术课教学服务,理论教学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全程,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服务,注重培养学生对技术成果的吸纳和综合应用能力。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基础实训、专业实训及校内、外实训教学相结合的综合实训教学一体化,完成实训教学。促进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实施“四年期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1.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要求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为了适应新世纪化学工业的发展而设置的,是由原来的化学工程、有机化工、无机化工、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工业催化等专业合并而成的宽口径专业,覆盖面宽、涉及领域广[3]。该专业具有两大特色:一是覆盖面广。研究领域涉及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材料化工、能源化工、生物化工、医药化工、微电子化工等诸多领域;二是工程特色显著。该专业以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为两大支撑点,化学工程主要研究化工过程及设备的开发、设计、优化和管理。化学工艺则研究以石油、煤、天然气、矿物、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和分离加工技术制取各种化工产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涉及的工程放大技术、系统优化技术和产品开发技术,不仅在化工领域,而且在医药、材料、食品、生工等众多相关领域均大有用武之地。因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有较强的工程能力和工作适应性,需掌握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有从事化工生产控制、化工产品和过程的研究开发、化工装置设计与放大的初步能力[4]。

1.3应用型化工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等工程教育强调综合素质的基础作用和工程素质的定型作用。培养应用型化工特色人才,核心就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为纲,根据学生需要,围绕学生能力拓展和知识结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基本技能、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三层次训练组成,将课外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融合。借鉴德国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项目实现能力及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根据能力要求可分为3个层次:基础实践层、专业实践层、综合和创新实践层。基础实践层以强化“三基”,培养基础能力为目的,将基础化学实验分为3个层次和5个模块,构成一个彼此相连,逐层提高的体系[5]。通过化学专题研究训练,强化了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认知实习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阶段。学生在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岗位上经过认知实习,了解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有利于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规划未来发展,在专业方向的选择、课程模块的选择上会更加理性。2周金工实习和1周电工电子实习,实现基础能力培养目标;专业实践层是在理论教学和基础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设计、工程实训等实践教学的环节实现专业能力培养;综合和创新能力是对技术基础知识、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学生整体素质。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配合第二课堂科技活动,达到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目的。总之,各层实践教学活动层层递进、相互渗透,达到培养目标规定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

2围绕工程能力培养,实施实践教学改革

2.1突出强化实践锻炼,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主导者,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者。要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按照这一思路,为所有的实验室配备了具有硕士学位的专职实验教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派合肥学院高学位高职称的教师到企业去锻炼6~12个月,增加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学院要求成立了实验技术教研室,这不仅是名称和内涵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建立实验技术教研室,由教授、博士担任主任,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为成员,研究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实验教学、实验课程内容和方法改革等工作。目前,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有关的合肥学院院级教研立项6项,安徽省教育厅立项3项,获得教学成果奖合肥学院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安徽省三等奖一项。聘请企业和设计院等单位人员担任教师,让学生参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2.2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提供实践教学载体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是完成实践教学内容所必需的保障平台。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强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课程为支撑的基础化学实验室建设,和以化工原理为支撑的化工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作为一门最能反映专业特色,与专业科学技术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实践性课程,必须跳出原有的框架,重新构建一个能够全面反映化学工程学科发展方向、适合按专业大类组织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框架。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核心课程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和技术化工工艺学作为构架,遵循以下原则:紧扣化工过程研究与开发的方法论;充分考虑工程学与工艺学实验的适当平衡;具有典型性、力求先进性、增加综合性;实验内容既符合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发展规律,又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特色,建立了化工热力学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根据专业和学生发展需要,在专业方向上设立分离工程和精细化工2个化工专业方向,并建立精细化工和分离技术2个实验室,建立膜材料和膜过程院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外实习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教学环节,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6]。以校企互利双赢为机制,开展产学合作,和中盐四方集团等14家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2个。每年由校内和企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并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由企业提出课题,真题真做,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取得在书本上得不到的收获。中盐四方集团、东华集团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设计多次获合肥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

2.3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达到实验课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更高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个性化能力培养为重点,学院制定了《合肥学院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管理暂行办法》,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收到明显的效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化学工程师之家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为主要内容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化工工程师之家于2007年11月建成运行。以培养“未来的工程师”为目标、以工程设计为核心、以模型制作为基础,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通过加强合作促进团队精神;通过模型制作提高工程应用能力;通过工程设计提高工程素养;通过企业化运作模式培养学生效率意识、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平台,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管理能力、协调组织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借鉴企业化管理模式,营造企业氛围,培养学生效率意识、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累计培训学生500人以上。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生在各种全国性竞赛中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绩。2010年,在科技部等单位举办的青年科技创新竞赛获得二等奖,“三井化学”杯第四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和华南地区第四届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大赛二等奖。近3年来,学生34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9篇。

3结语

有机化工论文范文第6篇

就其中的催化科学与工程而言,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上最活跃的科技领域之一。据统计,与催化有关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催化剂是目前更新换代最快、经济产出比最大的技术产品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材料物理、表面科学、计算机模拟技术、绿色化学、生物化学和纳米技术的进步给催化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使之成为解决资源、环境、生命和材料等领域中科技问题的支柱科学技术。

培养目标:使毕业生适应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求,成为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通晓化工生产技术的专业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从事过程工业领域的产品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主干学科: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机械、精细有机合成原理等。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大学物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和一门必选的专业方向课程。 另外辅修化工经济技术分析、电工电子等。

主要专业实验: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化工热力学、化工传递过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工业催化和应用化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应用要求较高)等。

专业发展方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精细化工。

1.华东理工大学 2.天津大学 3.北京化工大学 4.南京工业大学 5.大连理工大学

6.浙江大学 7.中国石油大学 8.华南理工大学 9.太原理工大学 10.四川大学

11.郑州大学 12.湖南大学 13.哈尔滨工业大学 14.西安交通大学 15.上海交通大学

16.江南大学 17.中南大学 18.南京理工大学 19.中国矿业大学 20.湘潭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系创办于1949年,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一批著名化学家汇集大工,形成了具有雄厚实力的化工学科。改革开放后,化工各学科发展很快,师资队伍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发展为化工学院,学院设有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化工、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和化工机械等9个系,24个教研室。现有本科生2410人,硕士生494人,博士生241人,博士后科研人员7人。教职工37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37人,教授53人,副教授80人,高级工程师17人。

化工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了其全部五个二级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和生物化工,并设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此外还有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化工过程机械博士点和3个理科化学硕士点。生物化工、应用化学、环境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院拥有应用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工业催化和生物化工三个辽宁省重点学科,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中心及15个研究所,拥有400兆核磁共振,气/液质谱、飞行时间质谱、X射线衍射仪等大型分析仪器40余台,成为我国培养化工高层次人才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化工学院作为大连理工大学的重要学院,5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2万名毕业生,其中许多人成为国家各部委和省市领导,中科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厂矿企业的厂长、经理、总工及业务骨干,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了复合型、外向型高技术人才。

化工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已经与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奥地利、英国等国家的大学、研究机构或公司建立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

化工学院办学宗旨是以人才为本、创新为先,办学思路是以贡献求支持,以改革促发展。重视面向社会经济建设的重大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每年都承担一批国家、省市级科学基金和“973”“863”及“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同时与企业建立产、学、研三结合紧密型协作关系,解决技术难题及高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化工学院每年科学研究经费达3000万元以上,近两年科技成果显著,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三项。

问题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应掌握怎样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

3.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问题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知识面宽,可到工业部门从事化工类产品的设计、施工、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应用研究以及贸易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到科研、商贸、行政等部门从事与化学工程相关的工作。

也可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还可以到化学工厂、大学、政府社团、保健服务、中学、医院、工业实验室、图书馆、医药公司、私人企业、实验研究所等从事相关的工作。

问题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的不同有差异么?

化学工艺包括能源化工、材料化工、有机化工、环境化工、高分子化工、无机化工等众多领域,覆盖面广。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基础领域,同时与材料、能源、生物、医药、环境等学科渗透融合,不断地培植出新的生长点。它既是一个历史悠久、曾作出重大贡献的学科,又是一个新世纪不可缺少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学科。

化学工程是以化学工业及相关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物理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所用设备的设计原理与操作方法以及最终实现过程优化所应遵循的共性规律。本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传递过程基础、化工数学、化工分离过程、化工工艺学、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等课程。为拓宽专业面,增加适应性,还开设生化基础、石油炼制工程、环境化工、化工机械基础、ChemCAD等课程。

问题4: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相近的专业是什么?

制药工程(主要是化学制药)。

问题5: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的催化科学与工程具体是什么样的学科?

它是催化化学、材料物理及化学工程之间的交叉学科,具有理工结合的特点。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业务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催化科学技术基础和掌握化学反应工程理论,具备扎实的材料科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熟悉现代化学物理研究方法和技能,了解现代科技现状与发展前景,能胜任化工、能源、材料、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中相关的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工业化的复合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完全适应在化工(包括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化工、生物化工、环境保护、材料、医药、食品等研究和生产部门工作。

有机化工论文范文第7篇

1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科背景和专业实际,在“培养‘大工程’背景下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有一定人文素质的工程师和设计师”的总体要求下,根据以往教学实践,我校先后于2006年和2010年重新修订完善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结合化学化工学院特色,加厚了理科课程,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淡化产品背景,拓宽专业面,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适当拓宽了专业口径,增加了创新学分。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衔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工程设计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科学研究、科技和产品市场开发能力,适应能力更强,就业面更广。该方案已从2011级学生开始执行,逐步形成了“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引导、以明确的培养目标为定位、以科学的培养方案为核心、以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为途径、以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关键、以合理的评价机制为导向、以可靠的质量控制体系为保障”的高等化工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该方案设置了以下几个课程模块:(1)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包括:中国近代史、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国防教育、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大学体育、就业指导、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等课程。(2)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及其实验、电工学基础、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工程制图与CAD、生产认识实习等课程。(3)专业基础教育平台:课程包括:物理化学及实验、化工原理及实验、化工热力学、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学反应工程基本原理、化工专业实验、科技写作、化工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专业英语等课程。(4)专业素养教育平台:课程包括:无机化工工艺学、有机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概论、环境工程概论、反应器分析、化工分离工程、化工过程开发与放大、工业催化、工业分析、分离分析技术等。(5)素质拓展平台:课程包括:高分子化学、化工系统工程、聚合物工艺学、化学工程前沿、非金属材料概论、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计算机在化工中应用、化工安全技术、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等。后两块内容学生可根据特长、兴趣和职业规划需要选学部分课程。

新修订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特点:(1)教学总时数有所压缩,总学时由2800学时压缩到2700学时;(2)口径拓宽,基础得到强化;增设了200学时左右的交叉学科方面的素养课,有利于开阔其视野,扩大其知识面,陶冶其情操。(3)实践实训课时或学分比例有较大提高;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生产见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化工生产单元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等。(4)选修课比例进一步增大。(5)适当增加了创新学分。从大一到大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每年都要完成一篇学年论文,鼓励学生课外进行发明和创造,其成果经认定后可计创新学分,代替部分素质拓展学分。(6)课程设置更为合理,取消合并部分课程,教学内容更为精炼,联系更为密切,课程体系适应面更宽,有利于个性化发展。

新大纲明确了工程技术应用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两条知识主线:第一条课程主线包括工程制图及CAD化工原理与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机械设备基础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生产实习化工工艺化工设计化工专业实验化工生产单元实训化工设计实验毕业设计;第二条课程主线包括计算机技术基础化工单元操作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专业素养拓展课仿真培训模拟生产实习化工系统工程毕业设计。

2 人才培养模式

在多次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的同时,我们对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进行改革探索。原来为统一培养模式,改为“2+2”培养模式,即前两年按专业大类培养,后两年分专业培养,以后又改为“2+1+1”培养模式,即前两年按专业大类培养,主要学习通识教育模块和学科基础模块内容,第三年学习专业基础和专业素养模块内容,第四年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学专业素质拓展课程,在四年级下学期集中精力作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分散在四年中完成,交叉学科内容和教育理论与实践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安插分散在前三年完成。通过不同层次的培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提高了就业层次。

3 教学内容的改革

有机化工论文范文第8篇

1.1 研究杂多酸催化剂的意义

催化剂的应用历史很长, 特别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有机化工和生物化工中,可以说,催化技术已成为化学工业最关键的核心技术之一。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人类所掌握的化学反应80%以上必须在催化剂存在下才能实现[1]。在化学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催化剂是无机酸和无机碱[2],一般是液体溶液,用于均相或非均相反应。酸碱催化剂适用于水合反应、水解反应、酯化反应、芳烃烷基化反应、脱水反应、胺化反应、加氢反应、不饱和化合物的双键转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但是由于传统的酸碱催化剂过于注重生产的实效性和经济性,而忽略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以至于目前所使用的催化剂绝大多数都对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污染。如今有害化学物质的处理和环境保护受到重视,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绿色化学研究,提倡清洁生产,特别是化学化工中的清洁生产更为世人瞩目,它已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即在获取新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既可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实现清洁生产。而催化技术是清洁生产的重要技术,因此,研究和开发新的环境友好型催化剂是摆在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比较迫切的课题。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有固体超强碱催化剂、杂多酸催化剂、夹层式催化剂等的开发。

杂多酸(heteropoly acid,简写为hpa )是由杂原子(如p、si、fe、co等)和多原子(如mo、w、v、nb、ta等)按一定的结构通过氧原子配位桥联组成的一类含氧多酸,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它不但具有酸性,而且具有氧化还原性,是一种多功能的新型催化剂,杂多酸稳定性好,可作均相及非均相反应,甚至可作相转移催化剂,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类大有前途的绿色催化剂,它可用作以芳烃烷基化和脱烷基反应、酯化反应、脱水/化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开环、缩合、加成和醚化反应等。因杂多酸独特的酸性、“准夜相”行为、多功能(酸、氧化、光电催化)等优点在催化研究领域中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重视。

付费论文:10000多字 有参考文献 200元

有机化工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综台能力

21世纪属于高科技信息时代,作为2l世纪的高等院校,目标是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高校的化学实验改革应突出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加强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最终形成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

一、改进传统教学方式。正确引导实验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日的是通过实验验证,巩固和深入理解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通过基础化学实验训练,正确地掌握化学实验的摹本操作方法和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I司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为培养合格的化学教学和化学化工技术人才打下扎实的基。在实验

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能力。以往有的教师实验课讲解加示范一般需要1个多小时,一个4课时的实验折合时间为3 h,剩下的一个多小时也只够学生机械地去模仿实验,根本发挥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能力。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做的教学模式,实验课上教师只大致地提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而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和实验;教师对学生进行定位指导,对学生的不规范操作进行及时纠正,学生自己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对于疑难问题教师进行引导解答。这种在实验过程中面对面的互动式、启发式及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做实验基本依赖于教师的被动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能力;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融入科研理念,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实验合作,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及毕业论文养成了较好的科学态度。

二、提倡人性化教学,以学生为本

提倡人性化教学不仅有助于摆正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合理位置,拓宽师生之间的交流空间,而凡有利于提高学生参加实验的积极性和完成实验的自信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如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问的交流变少,高校也是如此,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高校中学生人数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空间也随之变窄。甚虿有的学生觉得“和大学的老师相处不好”,“大学老师有点高傲”等等,还有的学生在实验室里听到老师叫自己的名字,感觉“惊呆了”,因为在他们认为“很少有老师在自己不主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记住自己的名字”,大多数教师E了一学期的课却叫不出学生的名字。这种情况的存在有其客观的原因,比如教师工作量过大,近百人的大班开课等,在这种缺乏交流的情况下仍然用严厉的口气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时,只会增加学生的反感情绪,有的甚至冈此讨厌该门课程的学习。“严师出高徒”固然不错,但“严”应并非指语气上的严厉吧。相比较而言,学生更喜欢课上面带微笑的老师,微笑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和压力感,特别对一‘些自尊心较强较敏感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面带微笑的指正或建议,他们觉得澡上面带微笑的老师更像是他们的朋友,这样的老师让学生感受到的是尊霞与爱护,学生也愿意与这样的老师交流,课常的气氛就明显活跃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实施实验教学的层次化

为了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充分调研、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应该整合重组,建立了一套适合该院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体系,基于行动导向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设计便于教师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以足够发挥的窄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做计划的能力和评价的能力。学习情境足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导向课程的教学法设计,由教师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结合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教师执教能力和专长,由教师设计的教学实施方案。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在上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可重点设计化工工艺流程图识图与绘图、化工单元操作、化工工艺控制与调试、化工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化工仪表的使用与自动控制、化工安全生产与环保等六个学习情境,其任务目标如表2所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诸多暖待解决的问题。但这一课程开发的思想行动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带来了希蠼。有机化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探索。作和实验方法,而探究性实验中也要运用到综合性实验中的合成、表征、测鼍等相关手段和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已有的知识层次得到提高,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因此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得以提高和完善。

四、结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教育过程必须建立在受教育者主动学习和充分发展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努力,盐城师范学院的化学实验示范中心的教学改革

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比如实验项目要进一步与实践结合,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加深对实验的教学改革,调整师资结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开放实验的力度等。总而言之,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综合能力,就必须切实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红梅,王彦卿,周秋华.基础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0,37(2):174.

[2]杨春龙,杨红,兰叶青等.深化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农科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3):19-21.

有机化工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国学术期刊;陕西理工大学;学术论文;统计分析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6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SZJY-1608)

中图分类号:G353.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1日

陕西理工大学坐落于汉中市。2001年,原汉中师范学院与原陕西工学院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更名为陕西理工大学。学校现有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机械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特色学科),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省级2011协同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14个省级研究中心和服务平台。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坚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蓬勃发展,建成了学科门类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反映了高等学校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

一、数据来源

尽管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产出力与影响力评价多以SCI、EI收录论文为标志。但由于SCI、EI收录文献数量及类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譬如SCI、EI收录文献集中于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SCI、EI侧重于对母语为英语的国家和地区的刊物及英文科技期刊的收录,使得这种评价并不能全面反映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科研产出的全貌。近5年陕西理工大学发表学术论文被SCI等四大索引收录522篇,但“十二五”期间,该校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可检索学术论文为6,998篇,数字远高于前者。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是目前陕西省教育厅职称评审认可的数据库。本文统计数据来自《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采用“高级检索”方式,检索条件为:从“2011年”到“2015年”,来源类别选择“全部期刊”,作者单位为“陕西理工学院”模糊匹配方式进行检索。

二、统计结果分析

(一)年度发文量统计与分析。发文量是衡量一个单位学术成果的重要指标,不仅能体现单位的科研水平,同时也能说明单位的学术氛围。表1为该校2011~2015年发文量统计,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该校作者年数量在下降中趋于稳定。(表1)

(二)学科分布统计与分析。一般来说,论文学科分布统计数据体现了学校的办学重心以及各个学科专业的学术水平及科研发展水平。“十二五”期间,陕西理工大学发文量超过200篇的学科共有10个,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该校作者在中国文学、高等教育、金属学及金属工艺、轻工业手工业、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有机化工、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建筑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技术、外国语言文学等学科领域研究较为集中。这与该校开设的主要专业吻合,体现了该校的办学特色。(表2)

(三)合作机构统计与分析。合作发文机构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构间的科研合作情况。检索结果显示,“十二五”期间与陕西理工大学科研合作最为密切的5个机构见表3。可以看出,该校与省内著名高校的科研合作更为密切。(表3)

(四)基金资助统计与分析。基金论文是指由各类研究基金项目资助产出的论文,是衡量论文学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基金论文比是各类基金论文数占论文总数的比例。检索显示,陕西理工大学作者论文标注的主要基金项目见表4。“十二五”期间,陕西理工大学作者共有1,940篇论文标注了基金项目资助,基金论文比为27.72%。(表4)

(五)论文作者统计与分析。作者发文数显示了作者在一定时间段的科研活跃度,是评价一个作者科研能力甚至科研水平的主要衡量指标。表5列出了陕西理工大学“十二五”期间累计数超过50篇(年均超过10篇)的7位作者。可以看出,该校的论文多产作者主要来自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表5)

(六)发文期刊统计与分析。期刊档次整体上反映了该期刊所的普遍水平。“十二五”期间,陕西理工大学超过(包括)60篇的期刊共有7种,如表6所示。可以看出,陕西理工大学作者在该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最多,共508篇,占同期发文量的7.26%。这7种期刊中,仅《安徽农业科学》曾经为中文核心期刊,说明该校作者的主要期刊影响力有待提高。(表6)

(七)论文关键词统计与分析。关键词是从一篇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达论文主题的词或词组。关键词频次越高,说明相关主题论文数量越多。表7列出了“十二五”期间陕西理工大学作者标注频次最高的10个关键词。(表7)

若将关键词“提取”、“提取工艺”合并考虑,则“提取”一词使用频次共计195次,陕西理工大学同期6,998篇中有2.79%使用了这一关键词,这些论文主要是该校作者围绕秦巴山区自然资源化学成分提取进行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前文统计显示该校论文多产作者主要来自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对应。同时,论文高频关键词“对策”、“大学生”、“问题”等显示,陕西理工大学科研关注大学生目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能针对性地提出对策。高频关键词“陕南”、“汉中”等说明陕西理工大学科学研究立足汉中,围绕陕南,服务区域发展。

三、结束语

本文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统计和分析陕西理工大学作者“十二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可以看出,陕西理工大学在中国文学、高等教育、金属学及金属工艺、轻工业手工业、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有机化工、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建筑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技术、外国语言文学等学科领域研究较为集中。该校作者与省内著名高校的科研合作密切,但的主要期刊影响力不高。该校论文多产作者主要来自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理工大学作者围绕秦巴山区自然资源化学成分提取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红燕,董ィ邵晋蓉.基于SCI的宁夏大学科研论文产出统计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8.1.

[2]董云芳.从EI收录论文分析内蒙古科技大学的科研发展[J].电子制作,2015.24.

[3]孙宁宁,陈文勇,马丽华.CNKI作为评价科研产出能力与影响力的应用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36.1.

[4]秦丽萍,桂云苗.基于CNKI的安徽工程大学学术文献计量分析[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3.28.3.

上一篇:化工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关石油化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