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5:09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篇1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城乡差距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在继续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的基础之上,我国尤其注意对于农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本文着眼于高级职业农民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两项工作,具体分析这两项措施的内容要求以及具体内涵,由此分析这些在市场经济下的政策性改革会对我国农村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经济图表和具体事例的展示,运用对比的手法分析农村前后经济的具体变化,突出其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经济;高级职业农民;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或合作银行;影响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057-02

收稿日期:2015-06-18

作者简介:胡阳(1993-)女,辽宁葫芦岛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部,会计专业,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

1.绪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城乡一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等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于怎样更好的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始终受到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一系列政策性法规的调整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自发转变对于农村经济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高级职业农民政策和农村信用社转变两项工作尤为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这两项是对传统农村发展模式的巨大调整,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的农村发展状态和人们对于农村、农民的看法。

文章通过具体分析高级职业农民和农村信用社的转变两项工作,了解其内涵和发展的状态,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和事例,分析其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影响和我国该如何具体的应对发展。

2.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的中国发展,处于全球化浪潮中,我国的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受到巨大的挑战。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则更加受到关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人口多、经济技术含量低、科技性差,这些因素制约了我国农村的进步并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

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虽然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对于农村经济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财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尤其是近些年的一些政策改变和调整,使我国的农村经济取得进步。

3.高级职业农民

3.1高级职业农民的内涵

时展到了今天,农民早已不是过去普通意义上的“农民”了。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进行不断地调整和深化,而近一两年来,一个新兴出现的名词更是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高级职业农民。

所谓高级职业农民,不同于以往我们对农民的认识:没文化、世代种地耕作等。他们是一群年轻人,并且普遍学历都在大学本科以上,他们所从事的高级职业农民,就是把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带进农村,他们在农村工作生活,但是却不同于以往。

陕西省是我国最早出现高级职业农民这一类型的省份,2014年,陕西认定首批84名高级职业农民。2015年,陕西省给第二批182人颁发了“新型高级职业农民”认证资格证书,这是陕西省对“农民”这个职业的最高“职称”。

3.2高级职业农民的出现的原因

3.2.1农村经济的发展调整

随着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实践操作的调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改善,人们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广阔前景。因此越来越多有知识的青年愿意投身农村工作,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在农村的实践中发挥出来,当地农民也愿意学习新技术,创造更多的价值。让知识闪耀农村,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

3.2.2国家政策的支持

让高级职业农民这一工作真正运行起来,离不开国家政策给与的支持和帮助,据了解,在农村高级职业农民所带领的合作社、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等,可以享受如土地流转、融资贷款手续、项目扶持等的政策倾斜。换言之,这是政府给这些“高级职业农民”锦上添花[1]。

从这些帮扶政策可以看出来,我国政府对于高级职业农民持有积极的态度,并为他们制定出了一系列方便工作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使我国的高级职业农民进入农村工作后不再面对无从下手的局面,给他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鼓励了越来越多人加入到高级职业农民的行列中,投身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中。

3.2.3人们观念的转变

在我国传统的观念中,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大学毕业后一定要进入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从事工作,可随着当前我国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他们不再局限于进入大城市、大企业工作,而是更看重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技术真正的运用到工作中去,以便更好的服务社会和实现人生价值。这一系列的就业观念和对自己人生价值的看法的转变,让这些年轻的有文化的人愿意进入农村,愿意从事高级职业农民这一工作,从根本上来说,这是观念的变化所带来的结果。

3.3高级职业农民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影响

3.3.1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高级职业农民的出现,产生的首要影响就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有资料显示,在未来伴随着我国高级职业农民逐渐走向规范化、成熟化,农村的现代化耕作养殖产业将慢慢成形。而在较早开展职业农民工作的陕西省,一批来自高校的大学生们正将现代化的低温养殖技术运用于农村中的鸡养殖产业中,更是创下了过去十余年都没有过的高产量。这一简单的事例说明,高级职业农民走进农村,将会给农村的发展注入很大的活力,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的落后的经济生产形式,通过高科技、现代化的手段技术,我国的农村经济将逐渐形成现代的企业化生产模式,克服过去落后的弊端,整体农村经济水平实现较大的发展。

3.3.2缩小城乡差距

长期以来影响我国社会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我国的城乡发展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和问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逐渐提高,但农村的落后局面始终无法得到改善。现代化的高级职业农民,他们本就是城市化的年轻人,在进入农村工作后,不仅能够将自己掌握的技术带进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将更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技术带入,使农村走出愚昧的思想观念,与城市逐渐接轨,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一体化发展[2]。

4.农村信用社的转变

4.1农村信用社转变的现状原因

在经济比较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三农”的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农业比重很低,有些只占5%以下,作为信用社服务对象的农民,虽然身份没有变化,但大都已不再从事以传统种养耕作为主的农业生产和劳动,对支农服务的要求较少,信用社实际也已经实行商业化经营。对这些地区的信用社,可以实行股份制改造,组建农村商业银行。

对于农村信用社转变为农村商业银行或合作银行,实际上他们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同属于我国的总体银行系统管理,但是由于传统的农村信用社的股权结构比较混乱(历史遗留问题),管理也比较混乱,所以要实现股份制改造,使信用社步上正规化银行的运作。长期以来的农村合作社在产权结构和农民的收支分配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弊端,责任不明晰,具体规章不详细,都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和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行农村信用社转变为农村商业银行或合作银行,将其彻底规范化、产业化,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2如何更好地实现农村信用社的转变

4.2.1有的放矢,统筹兼顾

成立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关键指标必须达到监管要求。目前,大多数县级联社距离这些指标要求都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工作中既要有的放矢,努力推进未达标指标,同时又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业务指标齐头并进,避免顾此失彼[3]。

4.2.2转换机制,增强活力

转变过程要结合县级联社实际,抓好组织架构优化调整,对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公司业务、个人业务、专业化服务相分离的市场营销体系;对内建立以风险控制为中心,审贷分离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和精简高效的支持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县级联社的市场营销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同时不断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上下整体活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推进改革成功提供有力保障。

4.3农村信用社的转变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影响

4.3.1体制更为健全

我国农村原有的集体所有制下的农村信用社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使我国农村的金融体制更加健全完善,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将农村存在的经济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疏通,并且带动我国整体农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管理[4]。

4.3.2 资金实力更为雄厚

自我国原有的农村信用社的体制下,资金主要依靠国家支持和农民自负,相比而言资金较少,在农村发展中无法实现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而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则可以通过使用融资贷款等手段,积累更多资金,扩大业务规模,抢占市场份额。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4.3.3公司治理架构得到完善

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后,将实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三权分立,更符合现代金融企业的组织架构。这样现代企业制度能够使农村的经济问题通过完善合理的途径得到解决,避免的不必要的权责纠纷和相关的经济问题,同时这也是我国农村与现代化城市接轨的重要表现,把现代企业制度应用到农村的具体实践中,两者相融合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5]。

5.结论

不管是农村的高级职业农民还是农村信用社的改制问题,其实质都是我国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提出的相应的政策改变,他们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而事实也证明在实践过程中这一系列的措施正在发挥一定的作用,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国政府和市场的自发调节正在进行完善修正,力图将它们真正的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启臻 闻静超.论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培训[J].农业工程.2012.

[2] 张爱华.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2.

[3] 陈小春.农村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视野.2013.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篇2

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1.农业经济管理的方法与经济发展不相符合。随着现在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得到了十分有效的建立以及实施,但是现在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却没有及时的进行改革以及更新,也就导致了现在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与现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不相符合的,这也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了现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收到了一定的制约以及限制不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使得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方法的有效展示收到了极大的制约,同时也严重的影响了现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提高。现在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当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多的,但是其中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与现行的国家经济体制的不协调是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急需进行解决。

2.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农业一直都是我国的主要产业,并且一直都是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的,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我国政府针对农业出台并且实施了很多的制度,并且也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明确的提出了要求以及相关的只是,这也为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树立了坚强的后盾,但是在现在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的实践过程当中,很多的农业经济管理问题都没有得到应该有的重视,很多的经济管理制度的执行度是完全不够的,这也就导致了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效果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再就是我国的相关部门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点主要就是体现在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落后,并且在执行力度上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我国的农业经济进行发展的同时,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是需要进行相关的提升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忽视,是会直接的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产生影响的。

二、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在我国的农业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的不断发展,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之下,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有这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新型的农产品销售体系,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农民进行农产品的销售,提高农民的收人,我们在农业经济管理当中需要构建一个新型的农产品销售体系,现在笔者针对新型农产品销售体系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进行茼要的介绍,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的主要目标有三个,那就是高效、安全有序以及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想要实现这三个目标,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就应该具有着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个就是营销主体的规模化以及组织化,第二个方面是交易方式的现代化,第三个方面是批发市场的功能齐全,第四个方面是物流配送系统的高效率,第五个是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零售业态,第六个是交易行为以及市场秩序的标准规范化。

2.信息化应用更加的广泛。随着现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以及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逐渐的对各个行业的传统工作模式进行了改变,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我们应该努力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这样有助于对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行推动,现在在我国的农业经济当中信息化的规模在进行着不断的扩大,信息化已经开始逐渐的向着我国农业经济当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对于农业技术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变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有着很大的帮助,推行农业经济管理有助提高现在农业管理的水平,所以说现在我国的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农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进行相应的提高,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对于收集以及整理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科研等多方面的信息都是能够提供便利的,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有效手段,也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农业可以的开发以及利用。

3.农民合作社的改进,农民合作社就是把农村当中的农民联合起来,这样能够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对于生产成本以及交易费用都能够起到相应的节省的作用,并且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农民市场谈判地位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说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农业经济管理,我们需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及发展,通过相关的研究,笔者得出农民合作社当中的人力因素、制度因素、物质因素、商誉因素以及关系因素与合作社的发展是有着正相关的关系的,并且对于农民合作社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其中商誉因素以及物质因素对于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是有着更大的影响的,人力因素主要就是有社长的文化程度、担任社长的年数以及是否生产大户决定,制度因素则是由农民合作社当中的机构设置、会议记录、公开财务运营以及盈余分配等相关的情况进行决定的,物质因素有农民合作社的办公场所、服务设施以及注册资金来决定,商誉因素则主要由农民合作社的注册商标以及相关的名牌产品和绿色认证等决定,关系因素则是由农民合作社与政府当中的相关部门以及村里的组织关系来决定的,通过对以上关系的分析,笔者针对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加大对于社长等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社长的专业技能以及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对于合作社当中的组织机构极利润分配等都是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制定,需要做到让每一户农户满意,对农民合作社当中的物质资源进行适当的增加,提高农民合作社的盈利能力以及自身的服务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当中的支柱产业,随着现在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不断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是十分迅速的,但是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却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农业经济,本文主要就是介绍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篇3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新时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59

前言

在当前农业发展的新时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于稳定社会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改变魍撑┮稻济形式,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并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作为指导,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提高农产品效益为目的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有效融合,既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也是“三农”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以上几点,本文将联系当前当地实际情况对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1重要课题进行分析探究,并提出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应对策略。

1 中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1 农业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在农业生产中,为了增产需要施化肥,为了预防农作物病虫害需要喷洒农药,农药虽然对害虫有杀伤作用,但对益虫益鸟也有很大的毒害作用,另外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农药会与土壤中的固、气、液态物质发生一系列的化学、生物反应后,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而农户为了提高产量不得不加量使用化肥,化肥和农药的过量和长期使用,对自然资源,比如土壤、空气和地下水等都造成了不可逆的污染和破坏。

1.2 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由于我国农业分布广泛,种植技术相对落后,没有系统化的管理手段,而且有些地方由于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耕地被征用,人均耕地逐年减少,这样的农业种植现状,使得农业很难实现土地统筹利用,而且农民对市场没有预判力,对于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调节,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农民不增收,农业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因此进行规模化种植高质量的农作物,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3 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

由于农村信息闭塞,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经济需求,导致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发生脱节、滞后的现象。为此,在当前经济转型期,要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农村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从而为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新时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化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

科学技术是任何一个产业创新与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成果,使资源、技术、农业以及社会都能够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例如可以根据当地土壤特质和农作物品种,进行有针对性的种植技术指导,从而让农民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和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通过科技的支撑,提高农民作业效率和农作物的产量,全面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2.2 因地制宜选择农业发展模式

在发展农业经济时,不仅技术需要改革创新,还必须结合当地发展实际,选择合适的农业发展模式。实践证明,实现专业的农民集体合作是有效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实现资源整合,也符合农民的自身意愿,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通过这样对整体农业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布局的指导,可以有效地实行对农业经济的科学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3 加强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个理念,应加强对农业资源的宏观调控,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农业经济收入的行为。提高对生态资源的重视程度,严格遵循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尽量减少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方式,尽量避免农业灌溉水资源的污染,加强水土流失等问题的治理力度,积极实施退耕还林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3 结束语

在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进行计划指导,还必须发挥其在市场机制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我国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谢美娥,谷树忠.新时期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定位与基本思路[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6):18-26.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篇4

一、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对于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进行研究,可以看出会对其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投资方面、农村居民消费方面、农业经济出口贸易方面、科技发展方面以及相关的农业经济制度方面等,下面就这些影响因素加以具体分析。

1.投资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农业中,想要取得快速的增长,首先就需要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而投资作为农业中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不但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利好作用,同时对于其他相关部门的发展都会起到很大的帮助。而在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中,主要的经济投资来源有国家拨款、银行贷款、融资等几个方面。在这些投资来源中,银行贷款是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政府对于农业经济加以支持的最为直接的手段。随着我国银行逐渐朝着商业化方向发展,银行对于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进行资金扶持的优惠政策已经不再具有原先的利率优势。从银行方面考虑,银行为了降低潜在的风险水平,不得不将农业相关贷款政策进行硬性规定,这样也就制约了来自银行方面的农业贷款,对于农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消费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消费是推动各大产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在农业中尤其如此。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率已经远远超过了粮食增长率,导致粮食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现象,进而使得粮食价格不断上涨,甚至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的发展。粮食价格的提高也间接提高了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经济收入也较以前有所增长,然而由于我国的农民思想观念比较落伍,跟不上时展潮流,出现很多农民仅仅只是将经济收入存入银行,消费观念不足,消费水平低下,这样严重降低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升速率,同时对于扩大内需也毫无意义,无法提升国内生产总值。而城镇居民由于自身经济收入的增加,对于农副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样会导致农村与城镇地区经济发展不相协调,出现的区域性、结构性发展趋势正逐渐促使我国的农业资源进行重新分配。

3.出口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往来变得更加频繁,同时贸易种类以及贸易数量都在不断提升。而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以农业作为主要的经济增长来源,农业也一直是我国的主要产业,因此在农业出口贸易中,很多发达国家的贸易往来都会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农副产品贸易中,我们要抓住机遇,采取一定的积极措施来提高我国的农业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同时这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促使我国的农业生产逐渐朝着现代化方面发展。

4.科技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科学技术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在农业发展中也是如此。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必须要依靠高水平的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也是解决粮食危机的主要手段。然而目前,我国的很多农业科技工作还处于研究阶段,尚未真正投入到具体的农业生产中去,还需要不断加大农业研发力度,促使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农业的现代进程中,也不能盲目的模仿西方发达国家,而是要结合我国的农业发展具体情况来有针对性的进行研发,同时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进行指引。在农业技术研发中,要注意产研学相结合,避免研究工作与生产应用相脱节,运用布局合理、层次明确、分工合理的研发体系,促进农业生产朝着可持续化方面发展,提高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5.制度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通过制度可以调节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方向,如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出台的免除农业税政策可以极大地刺激我国的农业增长,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相关的法律措施,还可以更好地降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农业制度的改变也会影响到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企业,进而影响到很多的产品生产加工,在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现在我国很多地区关于农业政策方面有着非常突出的缺陷,如政府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加重农民负担,再加上农民本来就处于社会的底层,自身教育水平低下,地域封闭性强,因此在各行业发展中明显处于劣势,我国需要尽快出台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惠民政策,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水平,逐渐向发达国家过渡,对传统的农业加工方式进行制度创新。

二、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水平的对策

目前,我国仍然要继续加大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强化现阶段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会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而对于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从农业投资、农产品消费、农产品出口、相关制度、科学技术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等几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相关的措施,以期提高我国的农业经济增长水平,使得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优惠。

1.在农业投资方面

我国在农业发展的投资方面,渠道很广,同时投资数量也较大,其中主要的投资来源是银行方面。然而近些年由于各大银行逐渐朝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这就严重影响到了农业方面的优惠措施,先前在农业发展中的低利率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农民也无法在享受到先前的贷款优惠政策,自然也就限制了农民的贷款额度,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加大对于农业经济的投入力度,将农业方面的工作重点放在强化政府支持力度与银行贷款上来,对于农村的经济工作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创新,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业投资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要增强农民的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让农民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最大受惠者。

2.在农产品消费方面

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快速增长,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农民的消费观念却依旧不足,多数农民还停留在攒钱买房,结婚生子方面,无法刺激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消费水平低下,这样就使得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严重落后于城镇地区的经济增长幅度。此外还有一些农产品销售不平衡的现象,如有些地区的橘子、苹果出现严重滞销情况,而有些地区的橘子、苹果却供不应求。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要转变农民的消费观念,刺激农村经济增长,同时要对于城乡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调现象。

3.在农产品出口方面

在我国的外贸出口中,农产品出口所占的比重很低,出口种类比较单一,缺少自身的竞争力,从而也就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农产品出口现状,再加上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的粮食出口总量有所下降,降低了我国的农业经济增长幅度。在国内农产品出现滞销的情况下,加大出口份额,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是非常有必要的举措,对于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也是十分有利的。在我国人口数量多、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加大农产品出口力度也有助于刺激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为农民工增加更多的工作岗位。而要想增加农产品出口份额,就需要具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加出口国家的数量,扩大农产品出口种类,适当增加一些具备特色的农产品出口量。

4.在农业相关制度方面

由于农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都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再加上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需要出台积极的农业制度来使得农业经济发展的更好,从而加大农业在市场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此外还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使得农村与城镇发展结合起来,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对于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加工模式进行改革。由于农民的风险意识低下,农业发展不具备自身优势,因此政府要出台一定的政策来降低农业经济中的风险,提高农民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得农业生产尽快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

5.在科学技术方面

如今,科技的进步使得各行各业都有了很大的变动,而且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面对这一现象,在农业发展中也要加强对于科技的重视。然而现在我国的农业科研情况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生产加工,好多科研成果都无法投入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出现了科研与生产相脱离的现象,因此就需要深化改革我国的农业科研体系,要求以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科研工作。而且还要促进农业科技的创新工作,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大农业生产研发的投入力度,在经费上能够予以充足的保障,扩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使得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为更多地区的农民所服务。

6.在农业产业结构方面

由于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产品,因此需要优化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促使我国的农村市场经济体系尽快建立起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水平,有效解决农村生产力低下、农民生活质量不高的问题。而农业结构的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各个部门之间进行配合,加大农产品中优良产品种植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实行退款还林政策,优化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发挥不同地区的自然优势。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影响因素有很多,同时这些因素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不断的进行变动,以尽可能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三、结论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篇5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的认知对于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若是农民能够认识到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但能够将信息化技术更好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还能够检验技术成果,帮助研发人员更好地了解存在的问题[1]。但是由于我国农民知识水平较低,其对于农业经济信息化不够重视,农民一时之间很难接受和应用信息化成果,这也给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造成了较大阻碍。

1.2农业信息化资源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

我国农业生产紧跟国家的相关指令,农业经济信息化服务系统也已经建设得比较完善,但是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农业经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便是没有及时处理系统中的那些有效信息,这也导致了农业资源并没有得到较为合理的利用,这也影响了农业经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1.3政府资金投入比较少

想要提高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水平,足够的资金投入非常重要。想要更加合理地使用农业经济信息化技术,不但需要农民提高其认知,还需要安装农业经济信息化的设备,只有这样农业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合理的发挥。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政府在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还比较少,很难满足相关设备购买和安装的需要,农业经济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也很难得到较好的发挥。

1.4农业经济信息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

农业经济信息服务的是农民,不同农民对于农业经济信息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想要让农业经济信息更好地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服务,便必须增加农业经济信息获取的途径,让农民都能够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2]。当前,我国农村提供农业信息的能力还较差,农业网站报道的信息大都是科技类的信息,没有综合性地分析当前的市场情况,这也导致了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1.5专业技术人才欠缺

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做好信息化管理非常重要。但是就当前而言,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业信息化管理人才都比较欠缺,即便是具有信息化管理人才,其对于农业经营也不够了解。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我国从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拥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知识的专科和本科毕业生低于5%,绝大多数人都是毕业之后自学的相关技术。并且工作的时候,相关人员也仅仅是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采集和相关的信息,并没有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这也导致了农业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最终会给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好地进行造成影响。

2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分析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对于我国农业发展非常重要,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推动我国农业更好的发展。笔者下面主要分析了做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希望能够给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2.1重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农民是农业建设的主体,想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便必须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首先,必须做好宣传工作,通过电视和广播等形式来提高宣传的力度,让农民真正的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3]。其次,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加大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投入,定期的开展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有关的讲座,从而切实提高农民的信息化管理意识。此外,相关部门还应该给农民提供一些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实践中去的机会,通过图书馆和文化站来做好农业知识普及工作。

2.2做好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

想要做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便必须通过当前的技术来进行资源的整合,将资源的作用发挥出来。比如,可以进行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这个平台来进行农业信息的共享,将平台和农业信息的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还应该科学的引导农民群众,让其主动积极地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其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2.3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设备

我国农业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很多地区在农业生产的时候,主要依靠的还是人力,而在农业生产中,将先进设备运用进去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做到这点,政府必须增加资金方面的投入,确保农民能够购买和使用这些设备,为了帮助农民更好地使用这些设备,还需要做好培训工作,激发农民对于信息化的兴趣,确保其能够准确合理地使用这些先进的设备,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政府还必须完善资金监管制度,确保投入的资金能够运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去,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

2.4做好信息技术研发工作

想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便必须分析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要,并从问题和需要出发进行科技研发,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存在的问题[4]。首先,政府需要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出来,政府必须重视农业科技研发,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更好的进步,并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其次,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在考虑到农民实际需要的情况下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切实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

2.5做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必须积极地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行新时代农业工作人员的培养。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将多种培训形式运用进来,帮助农民切实提高其知识水平,确保其素质能够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其次,需要重视专门技术人才以及专门管理人才的引进,并通过高薪或者政府补贴等形式将人才留住。最后,必须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解决专业农业人才欠缺的问题。

3结语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篇6

关键词:广东;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019-03

一、广东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涵义

农民经济合作的本质是农民之间的相互合作帮助,是集体互助协作对于合作这个词的意思,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共同工作,即农民之间的一种互助行为;二是为了共同目的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这是利用集体力量进行自助。也就是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农民自愿参加的,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加入组织的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方面的互助合作,按照一定的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互经济合作组织。一般也可表述为“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

(二)广东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现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广东省一直致力于建立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近年来,广东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呈现出合作广泛、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发展态势。自从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截至2008年上半年,广东省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893户,出资总额8.96亿元,成员总数12 316名,其中农民成员11 381人。在发展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逐渐扩大。截至2008年上半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出资额达104.4万元,是2007年的4倍。截至2008年上半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经有12 316名。

广东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出合作形式多样、机制逐渐规范、服务种类日趋增多的发展态势。随着各级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单位的发展壮大和规范化运作,参加成员生产经营困难逐渐减少,由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竞争力增强直接导致了成员收入的增加。目前,广东省部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有加工、购销和提供其他服务的经济实体,把经济实体的部分利润分配给组织成员,让成员在获得农产品最初收益的同时,分享到加工、购销和其他环节的部分利润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凝聚力、吸引力所在。

家庭承包责任制使广东省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广东各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分散化和非组织化问题。目前,广东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着法律“真空”;起步晚、规模小、带动力有限;合作内容层次低;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运作经费困难,影响范围窄;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各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偏小等问题。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广东省经济外向度日趋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越来越强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

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的作用机制

借鉴发达地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成功经验,建立较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就是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安全体系。通过各种类型的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制定、执行以及传播农产品质量标准是切实可行而且有效的方式,充分利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于提高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作用机制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有利于农业技术进步,促进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

根据农业踏轮理论,率先采用新技术的农民使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所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在利润的驱使下,其他农民也会模仿使用该技术,当技术扩散到一定阶段,更多的农民被迫使用该技术,从而使新技术带来的超额利润消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从事同一类农产品生产的农户的联合,组织中的农民在学习过程中目的性增强,使科技推广更富有针对性,通过示范引导、办培训班等形式,可以让农民充分了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优点,其他农户完全可以搭便车获得相应的技术和知识,因此,先进的农业科研成果很容易在成员中间扩散,从而有利于缩短技术创新到被引进和广泛使用的周期,具有较高的推广效率。可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所具有的示范效应、教育功能等,能有效推动无公害和绿色农业技术在广大农户中的应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有利于规范农户的生产行为,推动农业标准化的实施

实践证明,介于市场和政府的中间组织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户进行生产,同时通过约束与激励等机制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实施标准化。通过相关主体把生产同类产品的农户联合起来,采用先进适用技术,统一质量标准,实现规模经营,从产地环境管理、农用生产资料的投入、生产技术的规范到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控制,全程采用标准化的流程,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等安全农产品生产的主要方式。中国颁布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明确要求,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如实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收获、屠宰或者捕捞的日期等。因此,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生产各个阶段的标准化管理,实现对农产品生产从种源、投入品统一供应和使用到采收销售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有利于规范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促进优质农产品的供给。

(三)有利于创立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实现

通过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有利于帮助农户在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创立农产品品牌,积极推动各类产品的质量认证,从而通过产品质量的提高来促进农户的增收。只有当优质优价原则能够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得到体现时,农产品的逆向选择行为才不会发生,生产安全农产品成为有利可图的事情,市场的激励和正向反馈会引导农户自觉调整自己的生产行为,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要素进一步根据价值规律的作用进行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的需求逐步增加,安全农产品的市场容量日益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四)有利于加快农超对接模式,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带动,有利于把农产品销售的超市农贸市场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系起来,形成农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销售市场(超市或农贸市场)—消费者的链接模式,从而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的建立,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进一步强化农业生产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也有利于政府加强对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从而真正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三、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政策建议

台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也曾面临与广东省相似的问题,台湾通过制定《农会法》确立了农会的性质、宗旨、任务以及农会组织机构的分级建设,为协助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从而更好地确立了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因此,广东省可参照台湾农会等农民团体的机构设置,完善本地区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条文规定和组织机构设置,提升其分级监管管理作用。

广东省要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应该加强和完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等民间组织或行业协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职能,发挥它们在食品供应组织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培养和加强农户与食品企业的自律意识和自觉性。通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根据已有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或率先确立较高水平的行业及企业标准,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确保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作用还有助于食品召回制度的实施。美国是世界上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所采取的食品召回制度,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美国食品召回是企业的自觉、自愿行为,在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下实施。食品召回制度建立在食品供应者的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基础之上。广东省目前的食品生产,分散的规模狭小的农户、小企业的生产方式很难采取这种制度,而通过农民合作组织或协会将他们联合起来,可以对已经流人市场的不安全食品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伤害,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四、小结

实践证明,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广东省的食品安全质量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可以参照国内外一些实践经验,通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广绿色农业技术,规范农户的生产行为,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实现,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等作用模式,从而提高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建立。因此,政府应该促进各个地方农村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该组织在促进食品安全方面的功能,才能更好地确保中国的食品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 狄海英,郑红伟,许婷.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研究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8):123-125.

[2] 张春霞,郑少红.加快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途径[J].发展研究,2007,(2):42-44.

[3] 黄俐华.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模式的实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7,(3):83-85.

[4] 周建华.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闯市场[J].中国农村科技,2008,(9):68-71.

[5] 黄孟欣,闫玉科.加快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路径的探讨[J].农村合作经济,2006,(1):42-45.

[6] 闫玉科.广东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问题及发展路径探讨[J].农业经济,2006,(6):45-48.

[7] 巩顺龙,白丽,杨印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食品安全标准扩散功能研究[J].经济纵横,2012,(1):88-91.

[8] 何俊华,韩德军.论构建农村食品安全体系[J].医学动物防止制,2006,(3):200-201.

[9] 张雨,何艳琴,黄桂英.试议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J].农村经营管理,2003,(9):7-9.

[10] 王庆,柯珍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J].湖北社会科学,2010,(8):97-100.

[11] 孟京生.关于借鉴台湾农产品流通先进经验完善大陆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1,(6):23-34.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篇7

(一)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农民人力资本提升受制于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约束,以及人口增长的压力,我国已经到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推进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3]。科技文化素质低是中国农民人均劳动生产率低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60%,平均万亩土地仅有0.8个技术人员,万名劳动力仅有0.16个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4]。农民外出打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农村劳动力在城镇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与其科学文化素质有很高的关联度。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工,能够较好地适应技术程度较高的工作,文化程度较低的则较难适应城镇就业的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企业对劳动力需求数量减少,并且企业对劳动力需求正由体能型向智能型转变,这使得农民工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农村劳动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效地转移,需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的人力资本。

(二)中职教育提升农民人力资本的困境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成为一线的基础技术人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成为管理人才或技术研发人员。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学生和家长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比普通高校毕业生低一等。同时,社会重文凭的观念浓厚,进一步强化了此种认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分别隶属于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及相关行业,多头管理的现状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缺乏统一的办学准入制度和办学标准,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混乱,教学质量不高,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此外,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办学模式,专业结构与市场人才的需求结构不协调。特别是农林类职业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农林类专业在校生占全国中职在校生总数不足0.5%[5]。上述原因造成了学生就业困难、就业后的收益率不高和毕业生深造空间狭小,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

(三)免费有助于中职教育对农民人力资本的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手段。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扩大农村学生的招生规模,有助于农民工培训的广泛开展,有助于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免费降低了农民接受中职教育的经济约束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接受中职教育的意愿,增强了农民对中职教育的需求。免费有助于增强县级职教中心的基础能力,推动中职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使农民形成稳定的中职教育入学意愿,国家还施行了其他配套措施。中职教育免费通过降低入学的经济约束条件,提高个人收益率,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供给提供了保障。这符合经济法克服市场障碍与缺陷,建立和维护良好社会经济运行秩序的目标。

二、增强农民对农业的投资意愿

(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相互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农民的收入,农民收入水平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农民既是农业生产者,也是农业投资者,农民收入增加会导致农民对农业投入的增加。农民对农业生产资料追加投资是促进农业发展的直接动力,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从长远来看,农业发展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在短期内,由于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农产品存在的同质性和易腐性,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激烈,农业发展则会降低农民收入。

(二)农民对农业的投资需要引导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从长期来看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应该促使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在非农化倾向价值观的导向下,子女教育在农民投资中占有很大份额,这种投资行为约束了农民对农业的投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所依赖的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的成本上升。地球环境的恶化,导致自然灾害不断发生,使得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风险性较大的行业,进一步降低了农民对农业的投资意愿。政府要利用政策导向,充分发挥服务,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民对农业的投资意愿。

(三)中职教育免费有助于农民对农业的投资中国农民肩负着农业生产和农业投资的双重身份,农民自身是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农民对农业的投资意愿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职教育免费直接降低了农民对教育的投入,增强了农民对农业的投资能力。中职教育免费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为中职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降低了农民接受中职教育的资金约束程度,提高了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农民通过接受中职教育,提高了自身的人力资本,增强了从事农业经济活动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农民及时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吸收技术并将其转化成生产力,增强农产品交易能力和预防及化解农业生产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会促进农民对农业生产的预期效应,增强他们对农业的投资意愿。当农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为了持续形成农业收入的增收流,农民会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这体现了“法律不能命令个人寻求富裕,它们所能做的只是创造条件以刺激人们去努力占有更多的财富”[6]。

三、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

(一)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7]。农村经济和谐发展包含对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的改造与开发利用,遵循经济运行基本规律,构建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自然环境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要依据生态系统演化的基本规律,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和科学利用自然资源。农村经济发展要协调好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关系,处理好实践层面与政策层面的关系。农村经济发展要遵循农业生产的基本规律,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农村经济和谐发展具有动态性,农村经济和谐发展既是目标,也是手段,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

(二)农村经济和谐发展存在不利因素我国农业经济相对于国民经济而言,还存在许多不和谐的方面。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存在巨大的差距,农村与城市在精神文明方面还存在差异,农民人均纯收入还远远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国的大部分农民仍然保留传统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经营。农民经济组织的涣散,导致其维权意识薄弱,农民群体在政治权利上处于弱势地位,缺乏表达他们利益诉求的能力和渠道。这使得当农村经济运行中出现利益冲突时,农民就会群体上访或者造成,影响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农业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农业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很强,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低,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的效益。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是掠夺式的,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由于农民思想观念尚未更新,农村公共产品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农业投资没有形成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规模与结构。农民仍然以传统方式进行生产和生活,导致各种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三)中职教育免费有助于消除不利因素对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影响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低收入和困难群体家庭。由于中国经济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民的收入整体上还十分低下。实施免费政策对增强中职教育吸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农民通过接受中职教育,增强了对社会问题与政治活动参与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技能的愿望,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中职教育会提高农民自我意识,形成利他主义,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这样会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各种因素的和谐发展。这传递了在市场失效的情况下,要求国家行使其调控和规制经济的职能,纠正市场失灵,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四、实现社会公平的时代内涵

(一)社会公平的时代内涵“公平”(fairness/equity)的概念与“公正”或“正义”(justice)的概念较为接近。公正、正义是指用于社会制度时的“道德”或“正当”,其对象或者主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用来分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划分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和负担的主要制度[8]。社会各方选择有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9]。平等地分配社会生产的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生产的收益和成本,各种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机会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只允许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是两个原则的内涵。当今,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利,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社会公平的时代内涵之一。这种公平的内涵属于实质公平。实质公平是在承认经济主体的资源和个人禀赋等方面差异的前提下而追求的一种结果上的公平[10]。

(二)中职教育免费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中等职业教育对于扶助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职教育收益的归属主体由国家变为社会、企业和个人。20世纪80、90年代,中职教育的个人收益率高,入学竞争激烈,有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学费作为中职教育投资的来源,就由国家以税收支付转变为国家、社会和个人支付。21世纪以来,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中职教育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中职教育的个人收益率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中职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功能未能充分显现。为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免费政策应成为各级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篇8

关键词: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问题

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乡镇农业经济也获得了迅速发展。在我国,农业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人均生活所需的重要基础。而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乡镇农业经济又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要想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必须重视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

第一,环境的改善。首先,从硬件方面来看,农业水利设施不断完善,使农业生产的抗旱、抗汛能力明显提升,同时也使农民的用水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其次,从软件方面来看,近几年,农业的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新技术与新设备逐渐在农业生产中获得广泛推广与应用,且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专业技能也得到了提升。第二,经济结构的调整。首先,乡镇农业经济结构逐渐向着科学化方向调整,以往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也逐渐转变为非农产业,农业经济核心因素也逐渐向非农产业靠拢。其次,农民的收入结构得到完善,农民收入不仅只是停留在农业生产层面,乡镇企业、运输、服务及餐饮等行业均成为农民的增收来源。最后,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逐渐进入小城镇或乡镇企业从事工作,使劳动力结构得以调整与优化。

二、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问题

(一)思想观念陈旧

近年来,我国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但在部分落后乡镇,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农加大加强民思想观念陈旧,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转型意识弱,农业生产与经营模式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在资金投入与项目开发方面仍然依赖于政府资助。另外,许多落后乡镇在人口与土地方面存在着诸多矛盾,资源利用率不高,个别干部仅仅将工作重点放在养殖业、捕捞业、种植业的发展上,而忽略对山林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国家延长休渔期鼓励部分捕捞业尽快转型的形势下,导致沿海乡镇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二)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在沿海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农业生产人员对经济发展水平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大多数年轻人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选择外出务工。在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作人员中,中年人群占据了大部分比例,他们文化水平不高,文盲与小学文凭的居多。在农业生产中,主要依靠长期的生产经验,并未掌握专业的生产技能,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对农业生产中的新技术了解不深,使得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逐渐落后。

三、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一)转变农业发展理念

作为沿海乡镇农业生产经营者,必须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转变发展理念,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引进外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沿海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作为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干部,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农业经济,在关注养殖业、捕捞业、种植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发本地特色资源,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山林资源,提升本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二)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农业生产人员的素质对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人员素质建设,实施扫盲行动,提升农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在广大农业生产人员中,挑选出文化素质高、文化基础好的农民对广大农民和待转型渔民实施文化教育。同时,对接受力强的年轻人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将其作为农业技术的带头者,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讲授给其他农民,以此提升农业生产总水平,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乡镇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对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与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沿海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促进沿海乡镇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科.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与发展问题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4):21-22

[2]张余.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与存在问题探讨[J].山西农经,2016,(10):11-12.

上一篇:对部门团建的建议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硬件发展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