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0-24 16:42:18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篇1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阶段 现状 策略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7%,外商直接投资毫无疑问地对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的快速发展、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巨大的市场潜力、对外开放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提高和投资环境的日益完善,已使我国成为了最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国每年新批的外商投资项目多达36406个,外商直接投资总额高达1657.35亿美元,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一、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含义与不同发展阶段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亦即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它与国际上的间接投资相对应,是以直接投资为主要特征的国际投资形式之一,这种投资方式主要是为了赚取经济利益,同时采取各种措施以便达到能够掌握公司的各种管理权与经营权的目的,这正是FDI的关键所在。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一共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探索发展阶段(1978―1991年)

改革开放之初,外国投资者在我国的投资大都较为谨慎,同时我国以借外债的方式吸引外资,导致我国吸引的FDI的规模都较小。统计资料显示:1978―1991年13年期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仅仅为251亿美元。其中,从1980―1983年的FDI值约17亿美元,1984年我国的FDI值得到了较小的增长额,这主要是得益于我国刺激FDI的种种有效的政策。到1988年达到了约32亿美元。但是由于1987―1988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热,央行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的目的,这使得刚刚有所提高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速度又缓慢了下来。

2、加速发展阶段(1992―2001年)

自从1992年开始(FDI值约为110亿美元),我国的FDI实现了创新式发展,1994年,飞涨至338亿美元,到1997年高达450亿美元。这一阶段外商直接投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一方面,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以及我国国内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世界各国都处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这使得我国成为了国际过剩资本的最好投资场所和投资目的地。我国人口居世界首位,全国的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可以说是最好投资场所和投资目的地。

3、创新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2001年,我国正式地加入了WTO,入世以后,我国多措并举,提供了种种优惠政策与较好的各种投资的软硬件环境及刺激性措施,到了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在我国采取的各种政策措施的刺激下,进一步导致了FDI的提高。与此同时,外国投资者大都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这使得我国吸引的外资金额从2002年以后开始呈突飞猛进的态势,尽管这里面也包含着一些热钱。

二、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1、外商投资生产与投资规模的扩大化

2006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到我国的项目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而且外国投资者不断注重规模化生产,这样一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外商直接投资者中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加,越多越多的跨国公司逐步视我国为他们投资的关键与重点领域。

2、外商投资独资化

由于我国的开放性政策在最初不被外商广泛地了解并且掌握,因此他们对在我国投资资金的安全问题方面考虑得较多,外国投资者较多地选择和我国投资者共同投资的合资方式。然而,近几年来,在我国建立外商独资企业的比重不断提高,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国内改革的不断深化与不断改善和采取的良好的投资环境与优惠的投资政策。1990年我国的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比例开始超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比例,2000年外商独资经营开始成为最大的外资投资方式。到了2011年,我国的外商独资企业的FDI值约为910亿美元,这一投资额大约是中外合资企业与中外合作企业两种方式之和的4倍,占2011年我国全部FDI值比重的80%左右。

3、研发投入加大,外商投资资本与技术密集程度深化

由于经济发展的客观水平的限制,过去我国只能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而近几年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劳动者的素质与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与改善,使得我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日益突出。同时,国际上各大跨国公司陆续地把资金与技术投入到我国外资企业的各个生产过程中,这样,也进一步导致了我国的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生产性的资本不断密集的结果。而且,由于外商直接投资我国的企业数量急剧增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与我国实施的鼓励外商投资的种种政策,各大跨国公司也在不断调整他们在世界各国的经营战略,这也使得他们在我国分设的研发中心与地区总部逐年提高。

三、对外商直接投资合理利用的策略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就业质量的提高、就业机会的扩大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然而,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也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1、对外商投资资金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篇2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卢卡斯悖论 存在性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作为国际间资本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进入21世纪,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快速发展,其在全球化和不断自由化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世界经济体中极其活跃的组成部分。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状况、投资的流向和投资结构的发展变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产业结构调整情况、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07年全世界国际直接投资额达到18333.24亿美元,仅发达国家的流入量就达到12476.35亿美元。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欧盟则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最大的地区,其流入量几乎占据发达国家总流入量的三分之二。发展中国家的FDI流入量,在2007年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总体而言,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FDI流入量几乎均有上升。

纵观近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尽管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有所波动,但是总体上来说是日趋上升与活跃的(见图1)。尤其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这段时间的发展是迅猛的,由此可见外商直接投资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卢卡斯悖论存在性分析

卢卡斯悖论是指由新古典经济学边际报酬递减理论推出的资本流动规律与实际资本流动方向相矛盾的现象。即根据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理论的预期,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前提条件下,资本应该从资本丰裕的地区流向资本匮乏的地区,即资本应该从发达国家更多地流向发展中国家或者说是欠发达国家。

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态势是稳步发展的,但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分布状况却是不均衡的,这体现了卢卡斯悖论现象的存在。

(一)从空间区域分布来看卢卡斯悖论的存在性

从空间分布来看,全球FDI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飞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

从图2中可以看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资额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当两个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额都显著增加的同时,两个地区吸引外资额的绝对值的差距也明显地拉大。

由中经网数据知,20世纪70年代,世界投资额总体上规模比较小,但是在这个阶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吸收额就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整个70年达国家的引资额基本都维持在70%以上,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引资额只有不到30%的水平。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两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发达国家的引资额达到了8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最低时只有14%;20世纪90年代,由于拉美债务危机的出现和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波动比较大,最高时发达国家引资额达到了83%,然而最低时却不到60%,但是这仍然没有动摇发达国家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引资国的格局。到了21世纪,发达国家的引资比例同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从总体上来看有所下降。但是21世纪的近十年期间,发达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平均引资额,仍然维持在全球引资额的60%以上,由此可见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进程中,从20世纪70年代一直到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格局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二)从世界各国的经济排名来看卢卡斯悖论的存在性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来看,排列在世界前十五位的外商直接投资引资国大部分为发达国家。由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世界投资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由于发达国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严重,排在前十五位的直接投资国中,发达国家的比例有所下降,发展中国家的比例有所上升,但从总体情况上看,发达国家仍然处于主要的外商直接投资引资国地位,美国仍然处于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受资国地位。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总是集中分布在少数十几个国家中,从20世纪70年代起到21世纪,靠前的十五个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基本上都超过了世界投资流入量总额的70%以上。而在历年的前十五个国家中,美国、英国、法国以及德国等发达国家在世界外商直接投资中都占据了主要地位。1970年的前十名国家中有八个国家是发达国家,仅有南非和巴西两国是发展中国家。到了1980年,前十名国家中,仍然有七名是发达国家,而1990年处于前十名的国家中则有九个是发达国家,2000年仍然有7个发达国家位列前十名。而在21世纪的近十年中,在外商直接投资受资额排列靠前十五位的国家,主要还是以发达国家为主,例如在2005年,进入前十名的发达国家个数就达到八个,只有中国和中国香港作为发展中国或地区进入了前十名,然而在2007年的时候,发达国家为7个,俄罗斯联邦首次进入了前十名。2008年为六个发达国家,巴西成为进入外商直接投资受资额前十名发展中国家的新秀。

纵观这四十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可以发现,无论是从总的引资额情况,还是从名列前茅的国家个体状况来看,发达国家都占据了主导地位。尽管在21世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差距有所缩小,这种差距的缩小主要是由于经济飞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例如金砖四国等国的崛起而引起的,但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境况却始终没有太大的改变,而这些国家的资金却是最为缺乏的。

(三)从相对量来看卢卡斯悖论的存在性

从相对量来看,发达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吸收额占世界投资的主要部分。相对规模是指一个国家外商直接投资吸收额与世界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值。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篇3

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研究

对于我国来说,外商直接投资指的就是外国的投资者通过在我国设立相关企业等方式进行投资,而且还可以利用现金或者无形资产等进行再投资,外资同时也包括港澳台地区的投资。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吸收的劳动力是非常多的,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不均衡的情况,随着外商直接投资不断流入国内,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投资金额及就业人数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就业量产生影响的原因

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主要利用的是雇佣的方式,能直接的增加我国制造业就业量,我国的劳动力充足而廉价,外资企业在经营中为了获得更大的成本优势,增加自身的经济利益,提升企业竞争力,会将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向我国迁移。而制造业之中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外商将比较多的资金直接投向了服装、鞋类等行业之中。这种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制造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会对本地劳动力的雇佣状况产生直接的影响,使得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人数逐渐增加。由此,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我国制造业中的就业人数也在增加。而制造业中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也是最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下我国制造业中的就业人数也随之增加,这使得我国的总体的就业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另外,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还出现了“溢出效应”,使得内资制造业也不断增加投资,扩大规模生产,引入了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机会也相应增加[1]。外国企业投资的加入,不但会出现技术上的溢出效应,在资本投入方面同样会存在溢出效应。企业的经营最主要目标就是增加自身利益,我国本土企业经营中发现外资企业投资制造业得到了较大的利润,内资企业就会增加对制造业的资本、技术上的投入,实现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过程中需要增加劳动者数量,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建议

(一)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结构

制造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是比较多的,但通过相关的统计数据来看,制造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有所下降,外资企业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出现了撤资的现象[2]。所以,在对外资进行引进的时候需要时注重正确的选择,实现外商直接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首先,应该鼓励外商将资金投向那些就业潜力好的服务行业之中。从国际范围来分析,发达国家中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占据一半以上,而在我国这一比例是远远不够的。其次,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也需要不断的增加外商直接投资,我国技术能力不强,应该积极借助外资力量获得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使我国就业水平得到提高。为了让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能够更多的吸纳就业人数,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外商投资鼓励政策,使其能够在服务业与技术行业中不断的增家投资力度,实现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正确、科学的引导,增家社会发展中新的就业岗位。

(二)维护制造业员工权益

从我国开始大量引进外资开始,就存在外资企业侵犯员工权益的状况,克扣、拖欠员工工资,延长工资时间,侵犯员工社会保障权益等时有发生,政府应该对这种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控。实现相关法律法规的改进完善,使外资企业行为受到约束,还需要定期的对外资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实行监督排查。如果发现有不当行为就应该即刻查处。其次,外商企业中的经营者应该对我国的相关法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严格根据有关规定行事,防止产生侵犯职工权益的问题。做到尊重、爱护企业员工。此外,企业员工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在遇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能够采取正确合理的措施去保护自己的权益。可以获取企业工会的支持与帮助,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身权益。

(三)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从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中的劳动力总体现状来看,从事相关工作的劳动者大部分都比较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及技能,他们中大多都是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也比较低。现代企业发展中对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与素质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当前的劳动力供给状况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并不均衡,使得很大一部分的非技术人员面临着失业。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实现制造业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就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本的关注与投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加强技能上的培训,让农民工拥有更加专业化的技术能力,让非技术劳动人员都能够实现向技术劳动人员的转变。同时还应该重视对教育的发展,使得我国就业人员总体素质可以得到提升,最终实现就业质量的提高。

三、结束语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受到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制造业在生产环境及技术等方面都会更加先进,因此,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应该鼓励其对高新技术及节能环保领域增加关注,发挥制造业的劳动力优势,减少生产中对能源与资源的耗费,并且还要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引进,使得制造业对外资的利用水平以及综合效益都能得到不断的提升,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沼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结构竞争力影响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4.

[2]盖骁敏.外商直接投资分布与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关系分析[J].经济纵横,2012,04:73-77.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篇4

美国对华投资的项目数、合同外资及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从绝对数目来看不断增长,但自2000年以来,美国合同外资金额占全国的比重却是逐年下降的,对华投资项目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在2000年经历了一定幅度增长后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表1)。2006年美商在华投资新设立企业3025家,比2005年同期下降14.33%;合同外资金额120.44亿美元,同比下降10.86%;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8.65亿美元,同比下降6.41%。2006年,美商新设立企业、合同外资金额、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分别占全国同期吸收外资总量的7.73%、6.22% 和4.55 %。美国对华投资的特点主要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技术起点较高。美国企业注重长久的战略发展,在转移生产基地的同时,转移核心技术,美国以我国东部商业地区为重点投资区域,其投资最多的省份为江苏、浙江等全国商业繁华的地区。 而且经营状况良好,商务部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在华投资六年以上的美国在华企业中,8l%的企业盈利颇丰。与其全球利润率相比,美国在华企业平均收入增长和盈利状况均高于其他地方,2002年,有42%的美国在华企业利润率超过了全球利润率,而到2004年达到75%的美国在华企业利润率超过了全球利润率。

2 近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减少的原因分析

2.1 美国经济不景气使其对外投资大大减少,对华投资因而受到影响

2001 年美国经济结束了十年的快速增长期,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经济的不景气使美国企业对外投资也大大减少。2001 年美国直接投资流出量比2000 年减少12.4%,2004 年直接投资流出量虽有较大增加,但2005 年直接投资流出量却是-127.14 亿美元,表明资本的回流大于资本流出。1998 年到2001 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3.4%,而2001 年到2005 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年均增长率只有9.1% 。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2.2%,为近年来最低水平。2008年美国经济继续呈现疲弱态势。反映制造业发展状况的ISM制造业指数在1、2月连续低于50,处于走弱状态。总体建筑支出1月份下滑1.7%,降幅为14年来最高水平,已连续4个月下降。其中住宅建筑支出较上年同期下降19.4%。新屋销售2月份降至13年来最低水平,下降1.8%,连续4个月走低。个人实际消费增长自去年12月起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08年3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64.5。在楼市降温、次贷危机恶化、经济增速放缓情况下,就业市场严重受挫。2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下降6.3万,创5年以来最大跌幅,当月失业率为4.8%,3月份进一步升至5.1%。

2.2 美国的投资政策对美国企业在华投资产生不利影响

一般而言,美国海外投资的优势在于技术的先进,因此对外投资大多在不同程度上涉及技术的输出。美国政府在技术输出与转让方面虽然较为开放,但仍有诸多限制。《1979 年出口管理法》规定,除了可以向加拿大直接输出多数商品和基础数据外,美国向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出口的所有商品和技术数据都必须获得由商务部出口管理局签发的普通许可证。

2.3 发达国家交叉投资的上升对我国吸纳美国投资产生不利影响

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一直是美国对外投资的首选, 约占其直接投资总额的50% 以上,而加拿大由于与美国在地理空间上的邻近,也占有美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0%。近年美国对我国直接投资减少的同时,对部分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增长却较快。2001年到2005年美国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直接投资存量,年均增长率达到42.14%。促进发达工业国家之间交叉投资上升的因素在于这些国家政治社会经济制度的相似性,劳动力素质比较高等因素。因此投资环境的优劣及因投资环境决定的生产效率仍然是影响美国直接投资地域分布的综合因素。尤其是美国大型跨国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相当复杂、对投资环境的要求相当严格,对各类风险,特别是对国家风险和政治风险的防范意识相当强烈。所以对华投资至今没有脱离试探阶段,与中国投资市场的巨大吸纳力很不相称。2.4 中国本身存在一些吸引投资的局限 。  (1)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的局限。目前,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的基本缺陷是对外商投资的管理和引导仍然偏重于审批管理,而忽视用市场手段进行引导。外商投资的所有项目,都要由中央或地方政府进行立项及合同章程审批。由此而导致了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开放度不够,限制类项目过多,而鼓励类项目却缺乏真正力度。

(2)吸收外商投资载体的局限。由于我国经济和企业发展的现实状况,至今为止我国引资的主体都是国有企业。但完全市场化的外商投资与国有企业在经营目标、经营理念、经营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并且近年尚未合资的国有企业优质存量资产也越来越少,导致近年外商控股甚至独资企业越来越多。而我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民营企业,与外商的合资合作在本身水平较低之外还受到各种政策的局限。

3 对我国今后利用美国直接投资的思考与建议

3.1 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

我们一方面要严格遵循国际贸易准则和wto 的承诺,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优化贸易结构,积极而有效地规避中美贸易中的摩擦。另一方面应加强与美在华企业的沟通,尤其是要推动大型跨国公司对美国政府发挥积极影响,通过他们将更多真实情况反馈给美国公众及决策层,帮助缓解与中美贸易摩擦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

3.2 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美国企业投资我国的信心

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完善与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从而实现对美引资多层面的推进。

3.3 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促进美国对服务业的投资

服务业是美国对外投资的第一大产业,也是美国在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的行业。虽然入世后,美国对我国服务业的投资有较大增加,但美国对我国服务业的投资比例总的来说仍远远低于其对亚太地区投资和对外总投资中服务业所占的比例,这和我国许多服务业具有垄断性质和对外开放程度低有很大关系。因此,应逐步扩大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促进美资流入服务业。

3.4 改善吸收外商投资方式

近年来,收购、兼并逐渐成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主导形式。跨国收购、兼并所以能够实现,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有载体,即东道国有值得收购、兼并的企业;二是有适宜的环境,使外资进行的收购、兼并能够顺利实施。对于我国来说,前者有优势,而后者却极为欠缺。尤其是缺乏兼并、收购所必需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3.5 改变吸收外商投资要素优势

我国吸收外商投资主要依靠两方面的优势,一是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丰富而且廉价;二是市场广阔,开拓余地极大。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贸易自由化的加深,以及技术创新突飞猛进,廉价生产要素对于吸引外商投资的作用相对减弱;国内市场则由于生产能力的急剧增加、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增长缓慢造成阶段性饱和,大部分产业出现供过于求状况,市场优势也在减弱。因此我们需要在技术创新能力、劳动力素质、市场机制、服务体系方面做出改善来创造吸引外资的新优势。

参考文献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篇5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影响;对策

前言:自我国转变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来,全面实行了浮动汇率制,该制度的基础是市场供求、并在一篮子货币影响下进行调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不再实行稳定的人民币对美元状态,人民币的长期升值可能性极大。我国是外商投资大国,位居全球第二,这对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优化FDI的过程中人民币的升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现阶段针对人民币汇率的特点以及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特点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汇率水平对FDI机制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段进步,我国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深,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变量就是汇率,近年来相关学者不断针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汇率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总结出升值和编制的过程中将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和作用。

(一)出口价格

国际上对于进出口贸易的规定中表示,一旦该国币值上升,在出口过程中,其商品价格将随着币值的上升而提高,因此导致该国出口商品在国际竞争中失去有利地位,不仅难以将出口进行扩大,还会导致进口国方面的生产成本降低。这样一来,其他国家将选择将资金和生产投入到进口国当地,而减少在货币升值国家进行投资。对企业和国家经济的影响要看该国货币升值的大小而定。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在进行出口过程中,价格的浮动较小,则出口国家在将母国货币同货币汇率升值进行兑换的过程中将拥有更多的回报,从而导致投资增加,因此可以说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在本币贬值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1]。

(二)进口投入品

外商将资本投入本国,是需要对部分原材料或仪器等进行进口的,因此一旦发生汇率的变动,必将影响到进口价格,外商投资过程中的成本受到影响是导致外商投资变化的根本原因。而这一影响在不同的原材料的比重、内销和外销等各种因素下将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旦本国货币升值,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进口,同时产品出口率低时,对企业的盈利是有利的,因为生产成本是由本币的大幅度降低来进行的,反之则不然[2]。

二、当前的人民币汇率特点及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特点

(一)人民币升值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各方面得到长久而稳定的发展,人民币升值成为重要的特征之一。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得出,贸易两国之间的通货膨胀率差是决定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关键因素。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总结出实际汇率在货币因素从名义汇率中脱离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同时这一理论还能够对中长期均衡汇率进行控制。而利率平价理论能够将利率同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描述,现阶段这一理论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由于资金在外汇市场方面具有较快的流动速度,能够更好的成立利率平价基础。总体而言,人民币的升值问题和幅度都应当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而定,即如果我国经济在长期的发展中能够持续高速增长,升值幅度就可以根据每年经济的增长状况推算出来。

(二)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特点

外商在对我国惊醒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会拥有不同的动机及目标,因此影响其真正进行投资的因素也将有所不同。该投资行为的真正特点能够通过这种目的来进行反应。据有效调查显示,欧盟国家在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保证自身市场份额,构建国际性生产网络及提高劳动力等方面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美国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利润的不断增长等。其中中国市场投资型FDI是指那些为了争取我国消费市场和易避免贸易壁垒为目的的投资,这类企业通常具有较大的项目规模,从投资开始之日起就以抢占中国市场为目的,据有效数据显示,欧盟在对我国进行投资过程中以抢占市场为目的的国家占有一半以上的比例[3]。

三、人民币升值对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影响

(一)一般影响

国际投资的相关理论中指出,如果该国货币发生贬值,将会给世界各国带来“奖入限出”的影响,升值的影响则完全相反。通常状况下,一旦该国货币升值,投资国需要动用更多的资金来完成项目,对资产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资本化率高是升值国的特点,能够运用更高的报价来对国内资产进行并购,外商在竞争上就失去优势,外商直接投资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货币升值在生产成本效应的影响下,表示生产成本的外币将会大幅度提升,导致收益减少;最后,如果投资国在投资过程中会有原材料和设备出口的现象,会在被投资国货币升值的基础上出现产品价格升高的现象,导致出口困难,不利于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FDI机制在多种机制下得以提升

传统的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过程中,主要是能够对我国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而一旦人民币升值,就会对FDI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不仅要求其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还要注重对新技术的使用,从而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外商投资产品中,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近年来拥有大幅度增加的出口。这说明人民币在升值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外资,对于提升我国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对我国的外商投资中,美国和欧盟都是一些大型的跨国企业,主要投资目的是抢占中国市场,他们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研能力,对于企业的管理方面也拥有最先进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利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机会,提升我国企业和经济的综合实力是非常重要的[4]。

结论: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在我国经济和综合国力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人民币逐渐以稳定的姿态升值,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根据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目的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程度及方面的影响,同时在人民币升值状态下,外商投资给我国带来了更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对于我国经济的长期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韩星宇.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D].山西财经大学,2014.

[2]黄贵新.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

[3]康晓敏.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篇6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外商直接投资抑制效应

一、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1.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体概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吸引国外直接投资能力不断增强。据贸发会统计,近年来虽然一些新兴经济体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能力不断增强,但中国仍是外资流入的主要国家。据商务部统计,1979年~2008年间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16530亿美元。近年来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仍呈不断增长趋势,如表1所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由2001年的468.78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923.95亿美元,增长了97.1%。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连续两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增长速度放缓。值得注意的是2007和2008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却大幅度回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8.64%和23.58%,远超过以前年份的最高值15.14%。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显现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的财富效应的转移。

数据来源:根据商务部外资统计整理

2.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

从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分布来看,中国东部地区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占据绝对优势,无论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还是从比重来看,基本上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如表2所示,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和比重由2001年的408.6亿美元和97.2%上升到2006年的569.2和90.3%。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承接能力弱、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及市场开放程度低等因素导致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较少,比重偏低。从直接投资总额来看有虽有一定的增长,但增长并不明显,且引资比重有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12.9%下降到2006年的9.7%。其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较2001年略有增长,由2001年的19.2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21.8亿美元,但总体来看中国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相对东部地区而言非常小,这也给中国经济平衡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数据来源:根据商务部外资统计数据整理

3.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行业分布状况

从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状况来看,主要集中于第二和第三产业。如表3所示,1997年~2006年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达72.32%,而第二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资又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在1997年~2006年间,中国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占第二产业比重高达91%,其次是第三产业占26.11%,第一产业仅占1.57%。外商直接投资的这一分布状况也基本符合当前国际产业的转移方向,即由传统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从外资的空间分布来看也很不均衡。如表3所示,从地区行业分布来看,1997年~2006年,虽然东部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重较中西部地区低,但从总体来看,东部一二三产业却占了绝对优势,比重分别为79.01%、89.03%和86.85%。这一地区间行业分布状况一方面说明了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地区与行业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同时,也说明了中西部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数据来源:根据商务部外资统计整理

二、人民币升值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中,其间虽然有几次反弹,但反弹幅度都不大。进入2006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加速下跌之势,2008年9月23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下跌为1美元对人民币6.8009元,相对于汇率改革前,人民币升值幅度达17.8%。

1.人民币升值对外商投资成本的影响

理论上来看,在东道国以本币表示的外商投资成本不变条件下,随着汇率的变动,以外币衡量的投资成本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以本外币表示的外商投资成本关系为:C* = C/e

在直接标价法下,以外币表示的外商投资成本C*不变时,以本币表示的投资成本C会随东道国汇率的变动而发生变化:当本币升值时,e值下降,C*相应上升,相反本币贬值,e值上升,则外商投资成本C*相应减少。由汇率波动所产生的投资成本的变化将必然会影响到外商投资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外资的流入。

在实际中,人民币升值会提高我国国内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对价格,增加外商的投资成本。随着外商投资成本的提高,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预期收益率及外资的股权比例将下降。从而降低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导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减少。这一现象可以从2005年汇改以来到2006年期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水平的变化得到证实。2005年和2006年间,由于人民币快速升值导致外资流入增速减缓,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长速度分别为-0.5%和4.47%。

2.人民币升值将抑制国内要素投入型资本的进入

长期以来,国内较低的货币平价和要素价格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国内要素的成本优势将削弱,从而会对我国生产要素导向型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产生抑制效应。

在要素导向型外商直接投资中,资本要素密集型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汇率变化的敏感度低于劳动要素密集型外商直接投资,即资本密集型外商直接投资的汇率弹性要小于劳动密集型外商直接投资的汇率弹性。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要素导向型中的劳动要素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单位资本要求的劳动相对投入较多,人民币升值对劳动要素密集型项目的生产成本影响较大,从而汇率变化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直接投资的影响比较显著。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数据整理

以制造业为例,外商在制造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方式,属于典型的劳动要素密集型行业。如表4所示,在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以前,我国制造业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基本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从2005年以后,我国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增速却大幅下滑,尤其是在2005年和2006年人民币币值大幅升值期间,表现出负增长,增长率分别为-1.31%,和-5.59%。2007年虽为正直,但远低于2005年以前的增长率。

3.人民币升值将强化投资壁垒限制外资的进入

影响外资流入的投资壁垒主要包括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而人民币升值对投资壁垒的强化效应也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进入壁垒的强化效应,主要是指人民币值将会提升国内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从而增加外商的投资成本,这一点已经在前文中进行了详细分析;另一方面是对外资退出成本的强化,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变化时,人民币升值对退出成本的强化主要体现在货币兑换的变动。在外商投资期满或其他原因收回投资时必将发生货币的兑换,而兑换成本与人民币汇率的高低呈反相变动关系。因此,人民币升值将增加外商的退出成本,从而会抑制外资的进入。

4.人民币升值将挤压外商的利润空间

一般来说,东道国货币升值,将会使以外币价格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致使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丧失价格优势。当然这种升值对厂商的影响程度还受东道国货币升值的幅度和出口产品的国际价格弹性大小的制约。

从我国利用外资情况来看,一方面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而该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竞争相对激烈,价格弹性较低,利润空间较小;而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也主要是出口导向型企业,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达6953.71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57.1%,因而人民币升值对该类企业的影响较大,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从而不利于外资的进入。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所产生的抑制效应的具体分析,得出人民币升值将会在投资成本、投资方向、投资壁垒及投资利润等方面对外资的流入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人民币升值这一大趋势下,保持人民币币值的长期稳定对吸引和利用外资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国应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手段积极调整外资的流向,从而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新叶:人民币升值的 FDI波动效应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08(4)

[2]王文武: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兰州大学,2007

[3]孙庆刚: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求索,2008(9)

[4]张保平:试论人民币升值对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影响.河北师范大学,2007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篇7

关键词: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投资环境;市场体系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012-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但西部利用FDI的比重比较低,每年只占全国的3%~4%。同东中部比较,无论是利用FDI的数量、规模还是质量,西部地区都有着很大的差距。

1 对制约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分析

(1)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对生产性活动投资的引致能力不足。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外资主要从事生产性经营活动的投资,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外资一方面进行试探性进入,另一方面相对低度化的产业结构,使外商投资规模相对偏小,人均利用FDI的水平也较低,西部地区在全国利用FDI的地位几乎微不足道。

(2)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度低,未能形成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平台,致使外资对西部的投资倾向低。同时,西部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一方面西部利用FDI投资的效应仍然以增长效应为主导,掩盖了外资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环境内在化成本低的现实,使外资倾向于投资高能耗、高污染密集型产业。

(3)未能得到根本改变的不容乐观的投资环境,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动力。长久以来,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植被难以保护,生态环境脆弱。西北地区严重缺水,平均年降雨量仅为235毫米,个别地区降雨量只有20毫米,这种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西部地区许多城市基础设施贫乏,公共服务能力严重不足,通讯不畅,电力不足,交通运输线路综合密度仅为全国的4.98%,至今有些地区仍不通公路,铁路密度仅为东部地区的19%,航空设施少,发展速度明显低于沿海地区。

2 提高西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能力的对策

(1)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西部地区FDI的规模和水平。投资环境特别是基础设施无论哪方面达不到要求,都有可能影响该地区吸引外资的能力。①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吸引更多的FDI准备好首要的物质条件。②继续大力加强西部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变西部在信息技术和相关配套设施上的落后状况。③进一步开放西部地区市场,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2)注重西部地区的人才培养,加强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引进。①国家要对整个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与教育结构做出安排,增加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西部地区的人才培训,培养外商投资所需的技术型人才。②采取必要的政策,在稳住现有科技力量不使其流失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③通过体制引导人才自由流动,制定引进人才的政策,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西部人力资本存量。

(3)以推动西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为目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调整外资结构,改变现有投资结构不合理的局面。①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形成集中的市场规模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发展中心城市,形成资本和技术相对密集的产业带和工业区,引导外资更多地进入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②改变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状况,使更多外资流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有步骤地引导外商增加对金融、保险、旅游、卫生体育等薄弱行业的投资。

3 FDI的投资动机分析及西部地区的应对策略

那么当今外商直接投资行为又如何呢?FDI的理论认为外商投资基本的动机是追求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具体而言:(1)生产要素导向,即以较小的代价获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等。(2)市场导向,即突破国界对市场范围的限制,在国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3)效益导向,即通过垂直一体或水平一体化促进合理经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出于此动机的FDI一般是连续投资而不是初始投资。显然,通过上一段的分析,出于这三类的外商投资动机在西部的投资吸引力不大。那么最后一种的投资动机是风险规避,东西部都属于一个国家,不存在政治风险不同的差异。再者,邓宁的生产折中优势理论认为区位优势(其中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在同一国度内被假定为具有同样的竞争优势)是制约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选址及其国际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区位优势取决于原材料和制成品的相对运输费用、市场规模、生产要素价格、基础设施状况、政府干预程度、投资地的文化差异等因素。通过以上分析,我国西部相对于东部地区,除了生产要素价格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外,其他都处于劣势。政府投资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一种集中住投资,它不象非政府投资只追求微观上短期经济效益,而是从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的宏观层次上安排投资。政府投资不仅能解决西部短期的资本短缺问题,也能为长期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适当的时候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①西部地区的计划色彩比较浓厚、市场观念淡薄、正处于一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度。政府需要填补开发过程中由于计划经济规则正在被废除,市场经济规则尚未建立起来时所形成的规则真空。并在填补规则真空中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毕竟市场经济是西部开发的长期目标。②培育市场体系方面,主要侧重引鱼引凤的问题。对西部的原有国有企业采取“抓大放小”的策略,调整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对于西部急需的产业,东部又不愿意去的国企,政府要根据市场的原则,采取政策诱导和必要的行政相结合的手段鼓励他们到西部投资。③西部省区主要领导人及其班子应具有高瞻远瞩的全局性的目光,市场意识强,能不折不扣的落实中央正确的政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2004.

[2]何军,石静.西部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现状及对策[J].西部论坛,2004,(2):10-15.

[3]汪慧玲,黄滢晓.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启示录[J].西部论丛,2006,(4):17-20.

[4]曹邦英.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J].天府新论,2006,(1):79-81.

[5]郭蕊.中国西部地区引进外资的策略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6,(191):109-110.

[6]汪旭辉.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兼论我国引资政策的调整[J].国际贸易问题,2006,(4):95-101.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篇8

关键词:FDI 现状 环境污染 产业安全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033-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促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对于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对于扩大就业,促进社会进步;特别是对于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一、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外商直接投资(FDI)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201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0.11亿美元,同比增长9.72%;2012年1—4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78.81亿美元,同比下降2.38%。

1.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国别(地区)结构。剔除英属维尔京、开曼群岛、萨摩亚、毛里求斯和巴巴多斯等自由港对我国进行的投资,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主要为亚洲,前10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1.61%。

2.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行业结构。2010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大部分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两者占比近70%;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74%)及批发和零售业(6.24%);其他行业所占比重很小。

3.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式结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采取外商独资的方式,近几年来占比均超过75%;外商合资经营的方式占比约为20%;两者占比为97%左右。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所占比重很小,约为3%左右。

4.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以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外商出资额计算,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依次为江苏(19.2%)、广东(17.3%)和上海(13.5%)。该三省合计占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50%,东部地区10省市(指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占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83.2%,而、青海、宁夏、贵州、甘肃和新疆六省/自治区合计不到1%。

二、当前我国利用外资直接投资的主要问题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技术引进、产业结构演化、就业和税收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目前我国在引进外资直接投资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表面上的问题有资金来源国不尽合理,欧美发达国家投资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相对较高,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偏低;投资的方式结构不合理,国际上流行的参股并购偏少;投向的区域结构不合理,中西部地区投资太少。同时,也存在如下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1.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问题。目前FDI对我国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是支持“污染光环”说,认为进入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必须遵守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带来了先进的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环境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加剧我国的环境压力、甚至在环境保护方面起了模范带头作用。如黄菁(2001)、郭红燕,韩立岩(2008)、张彦博,郭亚军(2009)、包群,吕越(2010)等。另一种是支持“污染和治理的资金”,一方面提高了东道国人们的收入水平,使人们对环境健康的要求也上升,环境改善投资也加大。另一方面先进的技术使得东道国治理污染的技术有所提高,处理污染的标准也上升。第二类是支持“污染避难所”假说,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管制比发达国家要松得多,因此发达国家常把淘汰的高污染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而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持这一观点的包括吴玉鸣(2006)、陈凌佳(2008)、沙文兵、石涛(2006)、苏振东、周玮庆(2010)、王冬梅、何青松(2010)等。

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应一分为二。客观上的确有些外资企业投资于低污染甚至于无污染行业,或引进先进技术、新产品、环境管理制度从而降低了污染。但是,如果据此否认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环境的负面影响则显然是不全面的。

今麦郎等三家外资企业2008年因污染环境遭环保总局点名批评;江苏盐城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喷涂车间排放出的油漆废气的污染,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均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当地居民对其进行了长达5年的污染投诉;康菲蓬莱19—3号油田溢油事件造成了渤海湾高达5500平方公里污染面积,使渤海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量养殖户及海洋渔业损失,而且从长期来看,在海底的油积泥会在较长时间里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存在油积泥中的有毒物质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从这些典型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不遵守我国的环保法规以及意外事故的发生,客观上对我国环境造成了污染。但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最主要的影响表现在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污染排放水平较高的制造业。外资直接投资于主要严重污染密集型行业(MPIIs)的比重较高,如造纸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等,2010年其资产份额占该行业资产总额的比重分别高达45.47%、34.97%和33.56%。

2.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家经济安全。国家经济安全,是指经济全球化时代一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处于不受根本威胁的状态。一般认为国家经济安全内涵方面主要包括金融安全、资源(如石油、粮食和人才)安全、产业安全、财政安全、信息安全等。

(1)对产业安全的影响。外商独资企业和外商股份制企业占外资企业的比重由1990年的25.3%上升到2010年的80.8%,这说明外商取得企业控制权的倾向明显。外商在取得企业控制权的同时,对市场的控制权明显加强。目前外资对我国第二产业即工业的市场平均控制率已接近1/3(),超过国际通行的外资市场控制率警戒线标准(通常为20%,一般行业为30%,少数竞争性行业为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达到76.63%,远远超过50%的警戒线。同时,目前我国评价产业安全的指标体系中的技术依存度和资本对外依存度这两个重要指标较高。技术依存度过高反映出我国某些行业的核心技术仍然被国外所掌握,存在着较大的不安全风险。而资本对外依存度高,一旦外资撤离而又没有足够的资本及时注入,将危及产业的生存安全。

外商投资企业在逐步垄断我国市场的同时,还通过并购控股中资企业后减少中方品牌宣传费、减少或中止技术开发投入、降低产量等手段,使国有品牌渐衰落甚至消失。这一点在洗涤用品、移动通讯、饮料等行业尤为突出,例如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中华”牌牙膏、“美加净”化妆品、“熊猫”彩电等。

(2)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导致税收的流失。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关联交易,高价从国外关联公司购入原材料和设备,低价出售其产品,从而转移利润,造成我国税收的流失。二是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因为企业做大做强急需资金或是出于管理者持股的目的,引入外商“战略投资”。在此过程中为了能够引进外资,不惜降低引资条件、低估国有资产价值、高估外商技术、商标等无形资产价格,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如原大连电机厂曾是我国最大的电机企业,生产规模、质量和技术国内领先,Y系列、Y2及派生系列产品在国内的机床、通用机械、冶金、轻工、纺织等行业有良好的信誉,市场占有率很高,20%多的产品出口。上世纪90年代,由于行业不景气,加上内部管理出现漏洞,大连电机厂陷入困境,1996年与新加坡威斯特合资,大电机资产作价1亿元,中外各占50%股权。企业有人认为国有资产严重低估,至少应该是2~3倍。由于外商控制了经营权和购销渠道,合资企业连年亏损,导致一半以上职工失业,地方政府贴钱承担职工分流、银行债务减免利息,税收大量流失。

此外,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企业的技术研发和竞争能力,造成人才和技术的流失,使我国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并引起通货膨胀,增强了国家对产业宏观调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等等,这些方面都将导致我国的经济安全面临威胁。

三、政策建议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指出:“优化结构,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鼓励投向中西部地区。丰富方式,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境内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外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发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先进技术,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制度、经验,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优化投资软环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做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纲要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今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水平提出了要求。

1.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自1995年颁布实施至今到2011年第五次修订,17年间使用了5个版本,平均三年多修订一次。暴露出来的问题是《目录》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形势、市场环境和技术水平的变化,导致该限制的没有限制,该鼓励的没有鼓励。所以有关部门应在平时采取类似于海关公告形式随时对目录进行调整和完善,制定以保护环境为主的外资进入产业目录,以适时调整外资产业政策,有利于积极引导外商投资方向,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前应及时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

2.逐步完善外商投资分级审批制度。近些年,虽然对外商投资的审批权在不断地下放,但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制度在我国环保、产业安全、反垄断等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外商投资的审批,可以防止外资流向对我国有害的产业,继续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密集型的“两高一资”加工类产品以及各类加工项目的盲目发展。吸取过去商业企业引进外商的教训,避免越权审批、盲目发展。对违反规定擅自越权审批的,坚决予以查处;对于为招商引资、搞形象工程而急功近利、不惜牺牲环境代价的,要坚决予以制止。

此外,应单独设立跨国并购审批机构。美国凯雷并购徐工、法国赛博(SEB)并购苏泊尔、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等外资并购案一度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也引起国内许多人士对产业经济安全的担心。我国应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做法,制定一定的制度,对认定跨国并购涉及国家安全的,应设立专门的国家并购审批机构进行审查,该执行特殊审查任务的机构可由多个部委共同组成,直接归国务院管理。

3.加强监管。针对外资并购过程中因地方保护主义干扰、现行登记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带来的监管难题,工商管理部门应健全外资企业登记管理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转变地方政府内企和外企“双重标准”的做法,强化部门间联动机制,有效解决外资并购中虚假出资、骗取登记、注销不及时及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环境管理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排染的监管,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4.建立产业安全管理机制。必须建立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家产业风险管理与安全防范机制。这个机制包括有专门的研究机构不断跟踪中国利用外资的相关信息,履行产业安全的预警职能和研究职能,不间断地监控和研究整个产业的经济运行状态。这个机制还包括产业安全预警体系,即由国家或行业协会选择和构建一套能够全面、动态、及时反映产业发展状况和趋势指标体系,确定指标预警界限。一旦发现经济运行的有关指标接近或超过预警值时,就及时提出预警,政府及相关产业调控部门能据此迅速应对。

参考文献:

1.包群,吕越.外商投资与我国环境污染——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0(3)

2.王佳.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工业环境污染的相关性研究.经济与管理[J],第26卷第2期

3.蒋桂萍.跨国并购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与对策.商场现代化[J],2005年12月(上)

4.夏友富.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现状、后果及其对策研究.管理世界[J],1999(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6.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

(作者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1450)

上一篇:工程延期监理审核意见范文 下一篇:安全监理继续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