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理流程范文

时间:2023-10-17 16:53:23

综合管理流程

综合管理流程篇1

关键词:物流服务与管理 课程体系 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72-02

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中等职校学生适应社会不同需要而具备的一种综合适应能力,具体可包括:公共通用能力、个性特色能力、专业岗位群能力、自学转岗能力等。职校的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生产一线,对他们来说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中的首要任务。而课程体系建设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 目前物流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

我国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起步都较晚,课程体系的改革进程缓慢,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课程体系单纯围绕专业设计,重视专业理论的教育,忽视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致使学生知识面窄,适应性差;二是课程设计生硬,教学内容与企业物流管理的实践脱节,传统的课程体系生硬地将实际相互关联的整体内容人为地分割切块,造成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零碎散乱,这样直接导致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欠缺,远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物流管理的实践;三是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专业理论课的开设越来越多,而传授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环节受到轻视和排挤。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也仅仅流于形式。其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2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从业人员既要承担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具体的物流活动,又要对系统中的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进行管理,并履行物流计划、质量控制、技术支持和经济管理等职能。因此,具备一定的技能对于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这些基本技能如下所述。

2.1 公共通用能力

公共通用能力可概括为计算机技能、英语、法律等基本知识的运用与操作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据测算,现代物流主管使用计算机的时间占其办公总时间的30%左右。即便普通的物流管理或操作人员,各种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网络通讯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日常工具。

(2)文字表达能力。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日常物流业务中涉及的单证及物流文书的写作。完整精确地记录信息;将合适的语言、风格、组织和形式运用于物流企业文化等能力。

(3)交际能力。所谓交际能力是指从业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参与谈话的能力,即在参与讨论或小组陈述的过程中,能够用合适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对方有效的信息。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并能够礼貌、友好的与他人相处;对他人所说的和所做的保持兴趣。

(4)数学应用能力。对于物流从业人员来说,数学应用能力是指在工作中完成基本计算的能力。使用最基本的数字概念,比如在物流规划、物流设计和物流成本管理中的整体数字和比例;从许多数学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事情的几率,并对事情作出预测等能力。

2.2 专业岗位群能力

(1)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这是指物流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和能力创造性的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决策能力。评价和选择最好的选项的能力。

(3)学习能力。对于物流专业而言,需要物流从业人员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立足于本专业生存、发展。

(4)相互协调能力。应对环境的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以及严酷的竞争,如物流作业的多样化,要求选择灵活的方法(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满足员工、客户和其他重要利益相关者的各种各样的需要。要学会与其他人员配合与协调的技能,比如学会与其他部门、同部门人员配合的技能。企业内部上下左右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及公关能力。

2.3 个性特色能力

个人品质主要表现在责任心、自我管理能力和正直与诚实方面。

(1)责任心。通过努力工作,设立标准,注意细节,出色地完成任务。在处理和完成任务时表现出高标准的参与度,做到准时、热情、充满活力和乐观进取。

(2)自我管理。根据组织目标设立个人目标;通过目标实现来激励自己;展示自我控制能力,作出非情感的和非防御性的反馈;要求自己严格、自律性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冷静沉着。

(3)努力工作,积极奉献。立足岗位,恪尽职守;不怕苦,不怕累;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积极为企业谋利益作贡献。

3 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针对目前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结合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认为,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优化原有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增强、人格品质的塑造、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践能力的提高等。具体如以下几点。

3.1 按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设置课程群

建立由基础课程(语言、自然科学与数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工具类基础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统计学、会计学、电子商务实务、现代物流基础、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专业课程(物流单证、配送实务、仓储实务、运输实务、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课程)及选修课程(系统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相互的交叉学科等)组成的综合网络体系。

3.1.1 公共通用能力课程群的设置

公共能力课程群的设置应传授工具性知识和基础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具性技能和基础技能,在分拆、组合必修课(又称为通史课)的基础上,优化必修课,设置为价值能力课程群、信息处理能力课程群和交流沟通能力课程群。

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增加到基础课程设置上。但需要说明的是,增加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添加基础学科。传统教学中,职业教育由开设一年的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基础科学开始,这种课程设置显然已经不适合时展的要求,因此被一些职业院校所淘汰。为此,很多职业学校在学生一入学就确定了其职业方向,取消了很多基础学科,开设了专业课程,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将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在这样的前提下,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添加的课程单元就需要做出调整,一方面,要满足培养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开设的课程,要分析所培养能力的特点,目的要明确,开课的内容要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我校就把传统的《语文》改为《办公公文写作》,把《英语》调整为《英语口语》,同时开设了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课程,这样的调整既保持了部分课程的本质,又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此外,开课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选修课的方式解决部分专业培养问题。比如,设置《商务礼仪》等选修课。通过这样的课程单元设置,可以“硬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1.2 专业岗位群能力课程群的设置

专业基础能力是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管理能力和基本素质,包括:逻辑分析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融投资能力,在此基础上,应优化专业必修课和平台课,将专业必修课和平台课优化为逻辑分析能力课程群、管理能力课程群、经营能力课程群和融投资能力课程群。

3.1.3 自学转岗能力课程群和个性特色能力课程群的设置

自学转岗能力是在专业基础能力优化和提高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利于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的能力,在课程优化时,要充分体现物流中心商贸流通加工及物流配送工程地方性、物流节点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将专业限选课程和任选课优化设置为企业内容物流管理课程群、第三方物流管理课程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在专业方向课方面自主选择,自由发展,以提高学习的适应性和未来择业的竞争性。

3.2 增加实践性课程

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对相关课程应安排较为充足的实践、实习学时,可以采用社会调查、听报告、参观、课程论文、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着重提高其综合素质。大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如仓储管理实训(包括:系统信息、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储位管理、盘点作业、不良品管理、库存管理等训练内容)、物流信息系统实训(包括:物流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输出等处理过程的训练)、社会调查实训。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试验设备完成教学计划内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必要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物流企业参观学习。借助校企合作和多种教育资源和环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增加实践性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如增设“物资编码与识别技术、商品养护技术、包装技术”等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一般性讲述的基础上还需在校内实习基地、模拟实验室,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3 增加新兴交叉课程

现代物流是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经过整合、再造、重组而形成的创新产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可增加许多新兴交叉课程。如开设“物流经济地理与信息技术、现代生产物流与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课程,以及“国际物流报关实务、进出口业务与国际结算”等针对物流国际化趋势的课程,努力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符合经济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要求。

3.4 减少统一要求,增加个性发展

积极进行学分制改革,减少统一要求,让学生自选课程、自选学习进度。其中专业选修课程提供了一些专业发展和专业参考方面的实用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多渠道择业提供方便。课程可按模块化进行组合,如国际物流方向、企业物流方向、第三方物流方向、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此外,还应开设公共选修课程,提供人文社科方面的实用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 结语

总之,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自控、学会审美,学会发展。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欧阳文霞.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6).

[2] 唐细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学术,2010(15).

综合管理流程篇2

合理的引流过程可以提高医疗手术后续的控制和管理,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控制。肝胆外科的手术治疗、护理是需要加深综合性护理过程的无菌技术控制,实现综合性引流管的切面出口,避免回流造成患者病情问题。防止引流出现扭曲或受损,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完善综合性护理引流观察过程控制,保证治疗过程的合理化,对临床引流治疗过程中的各个步骤系统的分析,出现颜色不清的问题,应该立即告知医生并采取合理的控制方法,完善综合性的检查,防止产生腹胀问题,造成引流管脱落等问题[2]。

2加深综合控制护理管理过程

加深医疗护理的综合治疗过程,防止引流管过程的有效控制,改善综合性肝胆疼痛,造成异位囊肿。逐步的减少引流管的引流速度,保证合理的控制过程,提高患者整体的防护意识管理,加强患者的有效沟通。提高护理的风险意识控制管理,加深安全性教育过程控制,采用合理的培训过程,完善综合性的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控制,抱枕护理人员较高的安全防范过程,实现医疗设备的有效化管理,加强具有安全性的相关因素的控制,从而保证了临床型合理护理的综合过程控制,完成肝胆护理控制,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严格流程控制,完善护理人员的控制导管的技术应用。通过对临床医学肝胆的外科护理控制,改善肝胆患者在身心上负担,逐步完成治疗过程中的心情治疗,完成相关的临床性治疗过程,以便于医生进行安全化的治疗过程控制,保证肝胆治疗过程的成功性。对护理过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规范控制,保证患者的病情管理,记录要保证真实性、有效性、客观性和合理准确性。实现医疗设备的有效化管理,加强具有安全性的相关因素的控制,从而保证了临床型合理护理的综合过程控制,完成肝胆护理控制,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肝胆病人的有效护理可以保证合理的医学外科技术,合理的纠正护理过程控制,实现综合性的临床护理,保证合理化的临床医学过程。提高自身的综合技术水平,优质安全化护理过程质量控制,保证最低范围的医患纠纷,防止产生误会问题,让患者更加满意与自我价值管理。逐步的转换护理的观念,完善综合性新型的操作控制,改善患者的自尊心,实现综合性的多治疗方法的合理的临床过程控制管理,保证相关手术过程的合理性,加深综合性护理过程控制,改善相关设备的应用效果,改善临床医疗护理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控制[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临床医学上肝胆外科护理过程的有效控制,改善护理过程的准确性,完善患者的健康管理。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加深系统化的护理风险意识控制,采用合理的专业知识完善护理技术过程的控制,加深综合性的经验总结过程控制。

综合管理流程篇3

通过对物流管理岗位群专业技能的分析,进一步进行了实训项目和专业课程的分析。核心课程包括物流整体规划、仓储作业操作及管理、运输作业操作及管理、货运作业操作、报关报检作业操作、配送作业管理技能、物流信息系统操作、物流综合服务管理,相对应的实训项目包括物流整体规划设计、仓储作业操作和仓储管理、运输作业操作和运输管理、货运作业操作、单证操作、配送中心作业管理、物流信息系统操作、物流综合服务管理。从而确定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货运、报关报检、配送中心作业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服务管理。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进策略

为构建与完善物流管理专业“三维一体,三阶递进,二元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物流管理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建设专业拓展课程,满足单项实训项目物流项目管理训练和物流成本与绩效管理训练的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有选择有规划地建设专业拓展课程《物流项目管理》和《物流成本管理》,在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实施中融入实际物流企业典型案例和情景数据进行物流项目管理训练和物流成本与绩效管理训练。

(二)建设融多项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货代、报关报检、物流综合服务、物流沙盘模拟等项目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目前专业已申报专项建设“物流综合实训中心”,2015年已申报,资金总额为252.6万元。该基地目前准备在2016~2017年建设完成。该物流综合实训中心重点强调物流中心的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连锁服务等物流职能,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以企业化的硬件设施为运作管理基础,以物流软件为载体,搭建现代物流企业运营、作业、岗位职责等真实环境,模拟物流企业各种岗位的典型作业操作和综合服务管理项目,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物流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其动手操作和综合运用能力。本物流综合实训中心建设包括的主要包括供应商模拟设备、制造商模拟设备、第三方物流平台设备、快递业务模拟操作设备、零售商终端设备。

(三)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力争每年新增2~3家校外实训基地,逐步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满足学生认识实习及毕业顶岗实习的需要;强化与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的深度合作,构建有效的合作机制,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引进企业的真实营销项目与评价标准进课堂,提高实训项目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综合管理流程篇4

关键词: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问题;建议

一、目前电网企业计划管理的现状

本世纪初,我国电力开始实施市场化改革,基本实现厂网分开,重组了发电和电网企业,初步建立了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及政府监管体系,行成了竞争、开放的新型电力市场。在新形势下,为适应电网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规范和统一各级电网子企业的计划管理行为,把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纳入目标管理,不断提高电网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全面发展,电网企业初步推行实施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对涵盖企业整体效能价值目标的各项指标进行编制、平衡、控制、调整、监督及考核等全过程的管理。在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内部建立综合计划的业务流程,建立有关企业安全生产、建设、财务、营销、物资、人力资源等各方面中央数据平台,实现计划管理的基础数据信息化,确保各指标可控在控,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综合计划管理模式与一般单体计划管理模式相比,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系统管理、目标管理、量化管理、过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思想,主要特点为追求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注重各指标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注重各企业之间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实现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控制与分析、企业基础信息数据集中整合与管理,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分析。

二、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综合计划的建立,为企业年度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使各项活动均在统一的目标下进行,增强了企业决策管理层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和控制作用;二是整体效益观念形成。在资源配置、电网投资、资金管理等方面,遵循局部服从企业、专业服从综合、注重总体的原则,做好综合平衡优化,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合理组织人、财、物,积极寻求企业整体效益最优化;三是建立了扁平化、清晰化的组织管理机构,完善分层分专业的管理体系,从各个细节优化业务流程,部门之间协调顺畅、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四是企业的基础数据集中管理和信息一致性已经形成,“四统一”即“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统一调整”的要求已经初步实现。

电力企业将综合计划管理作为全年生产经营工作重点来抓,“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计划管理模式已经形成,实现了“制度完善、指标科学、流程清晰、调控有力”的目标,计划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企业各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整体合力,促进了电力企业整体运作和全面协调发展,确保了年度综合计划各项指标全面完成。

三、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在实施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将综合计划指标作为考核各集团公司、分公司的重要依据。综合计划指标分为公司经营业绩、电网发展、资产质量、供电服务4大类指标,全面体现了供电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客观准确地反应了供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但是综合计划管理作为供电企业的导向性管理手段,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范围和管理手段方面还需要不断强化。

1.综合计划管理的龙头导向作用需要加强。为保证综合计划的全面实施,必须保证综合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综合计划管理与供电企业发展、电网发展和市场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成为供电企业各专业层面工作的主要依据,成为涵盖供电企业发展层面和生产经营层面的龙头。

2.计划管理理念需要转变。计划管理中,各单位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没有根本改变,计划依然为分散、多头管理,不能体现企业规模经济、整体利益,“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计划管理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只重视日常工作和生产而轻视总体计划的观念依然存在。

3.管理流程不够优化。目前,在综合计划管理中,各部门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没有根本改变,使计划管理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存在计划分头编制、简单汇总集成、各自为政的现象,由于分口管理、条块分割,可能造成专项计划与综合计划不一致。综合计划的统筹协调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4.计划管理制度不健全。计划涉及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由于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有时造成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工作流程不顺畅,影响到计划的管理在各个工作环节出现偏差。

5.综合计划管理的全面预控和监督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公司实施综合计划以来,虽然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对全面丁作任务和主要指标进行了分解下达。但在具体的过程监督和过程管理与控制方面还存在研究力度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部门虽然已逐步加强管理,但还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预期指标:综合计划管理没有形成计划下达、过程监控、考核评价、总结提升的闭环管理机制。供电企业的整体管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6.计划覆盖的广度不够,深度不足,不能适应企业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

7.计划下达部门和执行部门为一体的情况仍然存在,计划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尚未很好建立。

四、加强综合计划管理的建议对策

综合计划是供电企业发展经营的年度目标,综合计划管理是供电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供电企业完成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的实施措施。因此,建立与供电企业战略规划一体化的综合计划管理管控体系十分必要。

1.管理目标的完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中,综合计划指标的建立是关键,涵盖了电网企业全面的经营活动及体现企业最高效能价值。电网企业对国家的经济建设负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负有保护电力消费者最大利益的责任。企业本身又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动电力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可持续发展。综合计划指标应在实施中逐步实现体现电网企业保护国家能源安全和支持经济建设的使命,以及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电力服务的社会责任,创建企业发展的良性氛围。以综合计划管理为手段。全面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项目成本管控工作,建立综合计划、财务资金预算、工程项目管理一体化的协调管控机制 :以预算管理为龙头,强化资金预算审批管理。通过综合计划管理来跟踪资金流向、资金运作和资金周转率,从而提高供电企业整体运营水平。

2.转变管理观念,优化管理流程。要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加强各项计划指标的综合平衡,科学合理地确定计划目标,努力实现公司总体效益最优,进一步提高综合计划的调控力。坚持“四统一”原则,综合计划由计划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统一调整,确保计划的唯一性和权威性。纵向上,处于公司生产经营的最前端的各基层公司,负责提出生产一线需求。公司各部门深入研究,上下沟通,综合平衡优化,形成建议。各专业、各基层公司计划据此调整、细化和深化自己的计划。横向上,各专项计划的责任部门,均是公司综合计划的管控部门,负有审核把关、监督执行的责任。计划部门负责综合平衡,形成计划草案,报公司决策。

3.建立管理制度和办法。以“完善制度”为目标,建立健全企业综合计划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对计划编制、审批、执行、监督、检查与考核等环节进行具体规定,明确管理职责,理顺管理流程,使综合计划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有序化;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月度综合计划跟踪分析制度和季度综合计划分析例会制度。

4.完善考核体系。综合计划管理的主体就是实现制定的目标,健全监督考核体系,是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的主要手段。考核体系的设立应该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有效地实现竞争机制,体现管理参与者的价值观。努力做到每项工作都细化到事、量化到人、分解到位,并有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形成各级综合考核体系。为了建立供电企业一体化的管控体系。必须建立供电企业指标和任务的考核激励机制,将供电企业现行的年度业绩考核、绩效管理、月度考核、综合计划指标、专业考核等全部纳入考核体系,建立供电企业一体化的综合考核平台,形成年度绩效合约,通过月度经济责任考核和管控,确保年度绩效合约的全面完成。

5. 强化管控力度,提高综合计划管理水平。一是拓展综合计划管理的范围和深度,积极贯彻上级公司要求,对涉及投资和资金支出的的各项投入等都要制定专项计划,控制好规模。二是加强综合计划的全过程管理,在综合计划管理流程上要突出“分析、决策、执行、监督、考核”五个环节,要抓住主要矛盾和重点难点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确保计划的全面落实。要进一步加强强化月度动态分析工作,不断提高综合计划的分析深度和广度,加强异动指标动态分析,形成综合计划的闭环控制。

6.建立效果评估体系。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把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管理之中,以求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一个企业来说,持续不断的管理创新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前景下,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高低是衡量企业竞争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企业社会地位和成长潜力的基本因素。建立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创新效果评价体系本身也应是计划管理创新的内容之一,通过效果评估体系正反两面结果的反馈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使其在电网企业的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7.完善信息系统。结合SG186工程数据平台,在系统分析综合计划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数字化平台,加快综合计划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的推广,尽快实施到直属单位,延伸到地市公司。通过信息化手段,规范业务流程,加快信息集成,加强综合计划应用系统与预算、财务、营销、生产、人资、安监等应用系统的衔接,统一数据口径,实现信息共享,确保数据信息的唯一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五、结束语

综合管理流程篇5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09年工作监督计划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农资环工委牵头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成立调研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宣长友的带领下,于5月底至6月初,就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舒桥、船寮、东源、高湖等乡、镇政府及部门领导、部分人大代表的意见,并实地察看了舒桥、船寮、东源、高湖等乡、镇小流域综合治理现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主要成效

船寮港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源头黄洋钼矿的百法无序开采得到有效遏制,投资1602万元建造了6道矿山废碴固碴坝,固定废碴1785万方,植树种草绿化1300亩,新建大型排水沟1**0米;十一都源中下游的河道疏浚工作已基本完成,畅通河道取得明显成效。河道清水工程有效缓解了治理区河床淤积抬高,降低了水位,有效地降低洪灾的发生率。

温溪镇防洪堤累计完成4190m,完成投资4276万元,将温溪镇集镇横溪以下段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

四都港流域综合治理。先后完成了油竹新区防洪堤、田步洋、下尾段、徐岙段、赤岩段防洪堤;仁庄镇防洪堤、山口下殿潭、板石防洪堤、汤洋乡防洪堤、方山乡防洪堤等防洪堤长度的建设工作。

水毁工程以奖代补项目。20**年完成投资1278万元,07年完成投资892万元,**年完成投资685万元,近两年对山塘整治的力度逐步加强,**年投入约880万元。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实施生态林保护制度,加强生物防护措施。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与管护工作,森林覆盖率达74.5%,有效地改善了沿河沿溪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二、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详细措施如下

(一)重视前期规划,强调综合治理

1、小流域治理坚持“合理开民、得用,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减少水旱灾害”,坚持以“上蓄、中拦、下疏、疏围结合、因势利导、防冲防淤,降低水位、减少水患”为指导思想,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不懈,讲究实效,目标明确,治一段成一段。先后编制完成船寮港、四都港、祯埠港、管庄源、贵岙源等各主要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划报告和中下游滩地开发规划报告。

2、由于财力、物力、人力等因素的限制,工程项目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对山洪条件下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又没有实施防洪工程项目的区域,建立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防洪避洪体系,因地制宜,做好小流域防洪避洪应急预案。**年完成编制《全县小流域防洪避洪规划》,指导各乡镇完成《乡镇小流域山洪避洪YU案》编制。

3、开展全县水域调查与水域保护规划工作。20**年底,根据省水利厅统一部署,我县开始着手部署全县陆地水域调查工作,对全县范围内所有河流、水库、山塘进行了普查。调查工作历时一年,通过调查,全面掌握了我县现有水域基本数据,为加快水域综合治理步伐提供基础数据。

4、20**年12月,完成《青田县水域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丽水市水利局审查:现阶段水域划界以开始野外测量等前期准备工作,为全面监管我县水域,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河道打好基础。

三、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存在问题

(一)、施工硬件方面

部分河道疏浚不规范,该挖的没挖掉,挖掉的地方高低不平。寮港赤岩段河道疏浚时,疏浚的太深,防洪堤的堤底都在外,洪水来的时候,有被洪水冲毁的危险。后续管理不到位,部分河道刚疏浚完,就有很多废渣、弃渣倒进来。

(二)资金拨款安排方面

我县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由财政局下面的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导的小流域生态农业工程建设,项目由县里上报,资金由省财政直接拨付,目的是偏远山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面貌,促进农民增收;二是水利局主导的防洪堤建设,目的是提高防洪能力;三是由砂石料办公室主导的河道采砂疏浚工作,目的是提高防洪能力。但有时资金到位不及时,影响到工程的开展进度。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与城建、交通、林业、农业环保惟及船运等专业规划有发生交叉现象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涉及的面相当广,由于青田的特殊地理环境,河道治理经常会与城建、交通、林业、农业环保惟及船运等有发生交叉,在有关的专业规划上也经常出现冲突,给小流域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困难。

四、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意见建议

1、编制规划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订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坚持走“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路子。

对小流域要采取“治理、保护、管理”的方针,治理是指河道疏浚;保护是指原生态保护;管理要依法、科学、到位,不得对河道采砂行为乱收费。船獠港流域要重在治理,有科学地进行河道疏浚;四都港、祯埠港和小溪流域要重在保护,其中四都港和祯埠港流域要规定不好挖砂,严格保护好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小溪流域民间用砂可以就地小规模挖取,但不好作为商业用砂外运,破坏生态环境。

2、开展试点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根据财力逐步实施。近期,要在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筛选灾情严重影响大急需治理的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试点。对列入综合治理试点的,要将综合治理区的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并将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明确为工作重点,各司其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因地制宜,针对具体的小流域特点,科学地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强化管理

要提高小流域的生态质量,维护小流域的生命健康,不仅要治理,更要重视管理,落实以防为主,切实加强对河道的管理,严禁在河道弃土弃渣和在河道内占地建房,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清理“三无”小水电。切实加强沿溪沿河森林植被保护和培育,引导农民科学山地耕作和营林作业,从源头上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植被质量。加强和规范小流域的采砂管理:对小流域要认真落实保护措施;原则禁止小流域内的外运型商业采砂活动,搞好小流域保护和疏浚规划,规划疏浚区域之外原则不得安排商业及填方用料的采砂;积极探索村民自用用砂开采与小流域保护的有效管理办法。

4、加大投入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小流域综合治理又是公益性工程,主要体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难以按市场化运作,因此,必须建立以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投入。

综合管理流程篇6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9-193-02

在政府不断放权的过程中,综合执法权的下沉是满足于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的行政举措,在促进社会形态稳定,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切实为百姓解决生活难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综合执法权的下沉,也是权力下移的过程,基层的行政机构及部门有着更大的执行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社会综合的管理职能,伴随着近年来我市权力下沉的试点区域不断取得的政绩,我们就综合执法权力下沉前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同时就权力下沉后对社会综合管理职能的改善展开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权力下移对社会管理职能造成的影响,综合评述权力下移给政府行政工作的开展、百姓问题的解决带来的好处。

一、综合执法权力下移给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

城市综合执法管理是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执法管理增长点,在我国的城市流动性的社会问题的综合管理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管理水平之上。所以我国的城市流动性的综合执法管理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一定的经验,扩展国内的规划定位层次,制定标准的管理制度。在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础上,鼓励更多的地区投入到集中性的综合执法权下移的建设之中,可以促进社会综合执法权力的集中生成。在代表中国的城市综合执法管理趋势和中国的城市管理技术情况上狠下功夫,抓住重点树立管理的发展目标。于此同时,推动我国城市综合执法权力下沉的区域网络形成,不仅可以带动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还有利于我国城市管理水平的快速进步。在一定的程度下,推动城市综合管理职能的快速发展可以带动更多的资本投入到本行业的规划之中,扩充行业领域的资金来源,减少国家财政压力,推动行业规划的快速落实。城市综合管理是城市管理的一种代表形式,尤其是在推动城市形态的快速建立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不乏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对现阶段城市执法情况的总结和预估可以窥见其发展劣势,帮助其找寻一条“适合之路”。研究城市执法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也是促进其平衡发展的有力措施。打造立体性的城市管理体系的核心是运用规划及政策支持增强基层部门的执法意识,提高其发展意识,进而打造一流性的综合管理体系。

二、当前城市综合执法权力未下移,社会综合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结合城市综合执法管理的特点和笔者的实际调查,笔者认为,能够对当前城市综合执法管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社会个体商业流动的综合管理体系未完整建立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地发展,城市流动性的商业的发展模式也趋于一体化。但是在一体化建立的背后显露出的是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体系的不完整,具体表现在体系的覆盖的区域有限,城管的管理效率低下,人为的执法操作方式的不健全以及个体商业缺少规范性的服务制度,并且在以中央商务区为城市经济发展主体联合运营公司开创的商业模式也缺乏相应的规范引导。在流动性商业个体自主性服务模式的前提下,建立相应的认证管理模式是推动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我国商业发展受经济发展模式和政治体制的双重限制,导致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制度很难确立起来,同时在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综合管理体系的不完整也是导致城市流动性商业管理体系难以健全的主要因素。

(二)执法部门协调工作及管理主体沟通的效率低下

在我国综合管理规范化制度还不是完善的情况下,执法部门为了追求省事便捷,对个自身运营效率的规范性要求不断降低,而且粗糙化的服务模式也是不断地涌现。在工作沟通方面,城管部门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够端正,专业性服务技术水平较低,对管理运营效率无法进行准确性的分析,导致在工作中不断地出现纰漏,因此出现了各种暴力及社会丑陋事件,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造成与商户流动个体的关系紧张,冲突增加,给城市商业流动的工作管理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许多城市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范围都经过多次调整,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在一些城市,综合行政执法的范围实际上是“领导说了算”。同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一般集中的是那些专业性技术性不强的事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事项并未集中,但专业性技术性与非专业性技术性的界限并不清晰,如何界定也大多是人为决定,这也造成了另一个层面的执法边界不清晰。

(三)城市工作管理方式的不系统,缺少以民为本的服务态度

在城市的综合流动管理过程中,执法者未做好相应的执法管理的意识宣传工作,导致执法人员缺少相应的被管理意识,时常发生冲突。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城管或者其他的执法者没有相应的人性化的管理工作方式,总是以令人难以接受的态度面对个体,对个体存在严重的歧视,导致二者关系紧张。在相应的工作落实的过程中,总是以暴力和威胁的手段处理和恫吓个体商户,给个体流动性的商户留下了极差的执法印象,造成个体流动性的商户严重的抗拒执法,形成了执法与被执法严重混乱的局面,给具体的工作落实带来了相当大的阻碍。近年来,城管执法队伍与执法对象之间发生暴力冲突的事件多有发生,实际上只有其中的极小一部分由于造成人员死亡而成为舆论的热点话题,这样的执法行为和执法态度会给社会管理和社会的公共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

三、权力下移后给社会综合管理带来的积极作用

针对以上的社会综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推行了全市的综合执法权力下沉的政策改变方针后,为社会的综合执法管理带来了新气象,具体的表现形式有下面几点:

(一)综合执法部门树立多元化全方位的综合管理目标

在城市综合管理的过程中,管理目标是多元化工作步骤的集中表现,同时,管理目标立足于层次化,具体化是保证针对不同能力的社会群体进行相应管理的基本前提。管理目标的制定是整体管理过程的向性规划,对整体的任务有着引导功能,其具体的定位设计决定着全方位的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实施。针对综合管理模式转变受传统制度制约这种状况, 完善目标的转变,现在的综合执法采取以下方法进行了工作目标的转变:1.要把目标与规划工作进行统一,以便更好地对进度进行控制和管理,而且管理和执法者要深入了解市场运转状态及发展态势,制定出符合社会管理需要的管理方案,进行人性化管理从而提高对管理目的具体性认识,做出相应的规划安排。2.在相应的管理进度安排下,管理者运用目标选择对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同时保持其进度不变的情况下继续深入工作开展。并且在设计管理方案时,需要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变更。3.由于社会的发展趋势的不断变化,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还要把握好整体效果,顾及好管理现状,协调多方面积极因素进行配合,实现对管理过程的整体把握,有利于对管理进度的更好掌控。

(二)综合执法过程中建立了流动性商业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方式

在具体的商业执法管理过程中,城管队员要对流动性的个体商户赋予同情,因为他们是社会的底层人士,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生存下去。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要以人性化的沟通和劝说对商户进行引导,消除商户的敌对情绪,及时沟通,及时协助,以恰当的眼光看待他们,及时处理好与他们的管理,在劝说的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增强他们服从管理的意识,对他们进行相应的管理执法教育,让他们理解城市管理的重要性,相互之间积极协调,工作积极配合,消除敌对的状态。

(三)综合执法过程中加强了执法思想、方式的深刻转变

在基层工作环节中要把法治思维贯穿到依法行政的管理工作环节中。在日常的工作环节中要做到人性化工作方式,是把人性道德思想融入到工作领域中去。在充分行使职能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工作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端正自我工作执法态度,努力开展相应的工作,注意社会效应问题影响。通过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整合资源,突破传统检查模式的束缚,有效排除行政干扰,大幅提升应对外部环境的能力。坚持法定职责行为的必须坚守的准则,努力改变自身的工作行政方式。要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作方式的转变,注重法治思维的培养。学会运用法治思维、依法行政手段,解决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问题。结合自身实际能力水平,坚决做好一切城市管理工作,顺应新形势的前提下,要严格的部署日常行政管理,落实好建设所要求的重要责任。对己,严格要求,对人,严格管理。严肃纠正“习以为常,不以为然”的想法,以法律、制度为准绳,做到工作行为、个人工作开展,合法有据,无法其行不可为,坚决限制和严格控制工作中的违法乱纪行为,保证工作的正常有效健康持续发展。

四、权力下沉对社会管理职能增强的积极意义

按照法律的角度来说,高度的权力集中型不利于社会法律的建设,也不利于促进社会管理职能的发展,只有从高度集中型向地方分散型进行权力过度,给基层政府充分的行使权力,才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管理职能的加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多数的城市都采取了权力下沉这种新型的城市管理策略,充分发挥基层和地方性政府的组织及领导能力,完成行政管理工作方式的转变,加强社会的管理,社会的主要矛盾来源于社会基层的矛盾,只有给予基层充分的自主的权力,才能切实解决好社会的普遍性矛盾及基层发展中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正常发展,增强基层单位的行政能力,这也是政府进行权力下移的根本意义所在。

五、结语

综合管理流程篇7

关键词:浪潮管理软件 物资综合管理 业务范围 流程说明

1 物资综合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及利用浪潮管理软件发现现状

企业的物资综合管理的把控与整合也成为现今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过去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比较混乱,信息化水平低下,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容易造成各业务部门之间数据不能统一,加大了业务管理部门的工作量,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大困扰。为了适应现代化的管理机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企业物资综合管理软件的应用可减少企业的中间成本,实现内部资源的高利用化。

浪潮GS企业管理软件是浪潮主要用于服务于大型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基于浪潮MYGS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对深入分析企业的物资综合管理环节现状,确定系统的总体功能非常必要。应用浪潮管理软件实现企业物资综合管理,建立企业信息管理平台,资源共享。因此,本文就基于浪潮MYGS的浪潮管理软件实现企业物资综合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作出简要概述。

2 物资综合管理系统的实现

根据企业对物资综合管理系统的要求,我们针对各业务部门的实际业务要求情况,涉及的主要部门主要有,储运、供应、销售、财务等,需要各部门结合系统功能提出管理范围和流程。

3 本系统包括业务范围

原料、成品库的入库、出库管理业务;财务材料成本核算业务;供应收货、验收、发票报账业务。本系统管理实现后能到达在同一物资管理系统,业务部门所有管理数据都进入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各业务部门所要求的统计报表,避免了数据传递过程的误差和延时。本文就原料、成品入库、出库应用物资综合管理系统流程进行阐述

3.1 成品入库、出库业务流程

①液体成品入库、出库业务流程:应用于液体产品。

流程图:

流程说明:

入库:仓库库管员由中控室获得液体检斤单,根据此单据在系统录入成品入库单。

入库确认:库管员对录入的入库单进行了确认。系统自动登记库存账增加。

出库:仓库库管员根据销售分公司开据的销售提单选择、确认出库,由系统自动生成销售出库单。

出库确认:库管员对生成的出库单进行了确认。系统自动登记库存账减少。

出库和入库数据在管理系统内部进行计算和统计生成相应的库存业务报表。

②固体成品收、发流程:适用于包括饲料等固体产品。

流程图:

流程说明:

收料:当班库管员依据手工收料原始记录,在系统录入收料记录,然后对收料记录进行确认。系统自动登记库存日报增加。

发料:当班库管员依据手工发料原始记录,在系统录入发料记录,然后对发料记录进行确认。系统自动登记库存日报减少。

办理入库:综合库管员依据系统收料记录,在系统自动生成入库单。然后对入库单进行确认。系统自动登记库存账增加。

办理出库:综合库管员依据系统发料记录,在系统自动生成出库单。然后对出库单进行确认。系统自动登记库存账减少。

3.2 原料-玉米及其它原辅料流程

通过与相关部门进行业务衔接下图主要包括三个流程:

①采购入库流程。

②采购发票报账流程。

③领料流程。

流程描述:

入库:库管员每天由检斤房获得检斤单,如果是用料单位直接保管的(如煤等),则需由接收方签字,然后据此做系统到货登记。

收货确认:库管员在系统填制到货登记单,确认后系统直接登记实物账收入增加。

验收入库:采购员根据到货记录生成验收入库单,填写采购价格、税率后进行确认,经部门领导审批后传到仓库,库管员进行确认,系统自动登记账面账收入增加。

发票报账:供应商开据发票到达后,采购员根据验收入库单自动生成报账单,填写发票号、合同号,对数量、金额核对无误后进行确认,财务材料会计根据系统数据、书面发票进行审核,系统自动提示合同已报账数量、金额,财务审核无误后进行确认,财务会计依据汇总结果做业务凭证处理。

领料:用料单位依据书面需求计划,在系统填写领料申请单,经本单位两级负责人审批后,到仓库进行调料。

库管员依据领料申请生成出库单,打印输出,发料后填写实发数量,然后由领料人签字确认,库管员依据签字确认的单据在系统进行确认。然后系统自动登记实物账、账面账。

以上针对物资管理中主要几项进行了阐述,当然企业物质管理内容有很多,如:材料成本核算流程、库存盘点流程料-收料、退货换货流程等等,通过应用浪潮管理软件都能达到企业物资管理的要求,这里就不一一阐述。

4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资源共享面越来越广。浪潮管理软件在企业物资综合管理应用中充分实现企业的资源共享,为企业带来长久发展的效益。本文就浪潮管理软件实现企业物资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及应用进行了阐述,并以本企业的实际应用为例,将浪潮管理软件的应用构建模式作做了阐述,为企业良好的运用浪潮管理软件,实现企业信息共享做了书面说明。

参考文献:

[1]苏晓玲.浅谈企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06(04).

[2]客户协同研发创新体系领跑 浪潮GS5.2新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亮剑[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0(03).

综合管理流程篇8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训教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52-03

一、实训教学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作用分析

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形式,实训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和主要特征。实训教学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高职教育实训教学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专业认知实训、技术流程实训、创新综合实训,实现技能从简到繁、素质从低到高、能力从传承到创新的线性发展过程。创新综合实训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团队合作、沟通和创新能力及职业道德等综合职业能力具有单一实训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满足未来职业变迁和企业对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现实需求,是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所拥有的重要特质。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我国高职教育实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我国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改革,实训教学主要通过校内和校外的实训来实现,组织形式包括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和企业实训。目前高职教育的实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如下:(1)普遍存在综合实训项目小,教学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2)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按照专业课程或单一实训任务设置实训室;(3)各高校因地制宜建立小而全的实训室,重复投资严重;(4)缺乏较长远规划,经费使用分散,场地设施浪费大,仪器设备中看不中用,利用率低;(5)校内不同专业的实训软件,跨专业不能使用;不同学校之间的实训资源不能共享、互通、互联,教育资源不能得到高效配置和利用,不能满足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对实践教学资源和环境要求。

2.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特性及问题。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及具有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具有其特有的行业特性。(1)复杂性。物流行业需要应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交通、运输、机械、地理、管理、计算机、网络等多个学科,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也变得非常复杂,既包括硬件设施的建设复杂,也包括教学组织等软件的复杂。尤其是在实训教学的组织上,如何将各种类型的软硬件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综合性的实训项目,难度非常大。(2)开放性。经济全球化带来物流的全球化,给物流行业带来集成化、网络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趋势,这使得物流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也要求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以开放的态度来面对和迎接物流行业的发展,不断调整与行业发展相关的实训教学。但是,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速度,依然存在用过时的实训设备、实训软件和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问题。(3)信息化。物流行业是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一个行业,信息系统、条形码、各种专业的管理软件等信息技术应用程度非常高。因此,信息技术的实训成为物流管理专业实训的重要内容。物流管理专业主要用到的实训软件分为单一课程软件和综合实训软件两类,常用的软件累计近30个。单一课程软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训操作,例如“国际货运”软件。综合实训软件主要在学期综合实训中进行实训操作,例如ERP软件。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缺乏对综合实训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研究,无法整合数量众多的实训软件来构建综合实训项目,更无法通过设计创新综合实训项目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三、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发展研究

姜大源提出基于“工学结合”和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模式,必须对实训项目整合、课程设计、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提高综合实训效果。实训教学的教学设计要以职业技能的掌握为基础、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目标,使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同时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未来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发展,应紧扣行业的发展趋势,以一体化实训设计为构建思路、创新综合实训为重点内容、以校企项目合作为重要载体,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1.以一体化设计为思路的大物流实训室建设。物流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一体化趋势,物流企业必须具有与上下游进行实时业务沟通的协同能力,企业不仅要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更快地响应、跟踪和满足需求,还要使供应商对自己的需求具有可预见能力,并能把握好供应商的供应能力,使其能为自己提供更好的供给。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与仓储企业等一体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一方面是电商企业的业务需要通过物流企业来实现,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将业务纵向拓展到电子商务,自己开班B2B或者B2C网站,或者成为阿里巴巴等的物流供应商。通过纵向整合来降低运营的成本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需要树立大物流概念,建设包括电子商务、仓储、运输、配送、报关、港口等一体化的实训室。物流的一体化,上下游的企业需要共享业务信息、集成业务流程,共同进行预测、计划、执行和绩效评估等业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也应在软硬件方面,模拟物流企业的整个产业链及其服务的行业链,模拟物流企业如何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更快地响应、跟踪和满足需求的具体情况,按照一体化的思路进行实训室的设计和建设。

2.以数字实训平台建设为突破的创新综合实训。创新综合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教育资源和信息平台的建设是开展综合实训教学的物质保障和前提条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综合实训平台,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具备与物流行业发展同节奏的柔性空间,实现物流产业链各个环节实训的有机组合,可提高职综合实训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数字实训平台建设,可通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和社会软件企业的强强合作来开发,物流管理专业提出数字实训平台的技术要求、功能要求,软件企业根据要求开发设计软件,从形式上实现不同的物流实训软件在统一平台上运行,从数据上实现不同实训项目的数据共享,从实训项目构建上实现对原有实训项目的分切重组,从而构建新的实训项目。

数字实训平台,第一步的关键是要要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即不同实训软件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第二步的关键是要解决软件功能的分切重组问题,即不同的实训软件可分切重组成新的实训项目,其功能发展见下图:

3.以校企项目为抓手的校企行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校企合作是办好高职院校的“牛鼻子”,是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深层次改革的“金钥匙”,是高职教育实训教学的关键所在。校企合作的目标在于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抓手在项目,通过真实的校企合作项目来推动学校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项目主要有以下形式,常规的合作形式是订单班、顶岗实习等。专业可与企业进一步建立协同创新的合作关系,通过引入快递企业的快递业务、引入电子商务企业的网络营销等,通过引入真实企业经营的项目,学生真实的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充分了解物流行业相关岗位要求,达到培养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质的目标。

4.以能力和素质提升为目标的渐进式实训模式构建。按照虚拟项目认知先行、仿真项目实训体验、真实项目岗位评价的流程,建立教、学、做一体的实训模式。专业认知实训和技术流程实训可以通过虚拟项目实训来实现,将专业认知实训整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程学习中,将技术流程实训结合课程的学习和学期末的综合实训进行。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则可以通过创新综合实训和企业协同项目来实现,将创新综合实训整合到学期末的综合实训中。同时,创新课程设置,引入校企合作项目成立合作项目组,学生参与到项目组中来,按企业的要求进行运行和评价,项目既是企业的真实工作,也是实训的重要项目。建立责任主体在学生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真实感受社会竞争的压力,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发展,将紧随物流行业的发展,围绕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个重点进行实训教学的设计,通过搭建信息平台,优化重组现有实训教学体系,加强实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不断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秀莲.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2,(11).

[2]王璐.高职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M].中国科技信息,2010,(8).

上一篇: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范文 下一篇:对外汉语对比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