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档案范文

时间:2023-05-31 11:26:11

综合档案

综合档案范文第1篇

一、我国综合档案馆微博账号统计情况

在我国,综合档案馆是各类档案机构中承担公共服务最多的机构,所以我们这次的调查以综合档案馆的官方微博账号为调查对象,对我国省、市两级以及高校档案馆的官方微博的“微博数量”“原创数量”“粉丝数”“开通时间”四项指标进行了调查统计。本次调查的数据来源于新浪微博,我们于2016年7月11日以“档案”为检索词搜索了经过认证的档案馆官方微博,经过筛选剔除,排除一些不相关数据后,据不完全统计,共检索出综合性档案馆官方微博69个,其中省级档案微博5个,市级档案微博56个,高校档案微博8个。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近几年我国档案微博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微博数量增加,原创率大幅提升,由此吸引了一大批粉丝来关注档案工作。松姗也在文章中指出了目前全国多家综合档案馆尝试应用政务微博拓展公共服务渠道,运行已初具规模,并趋向成熟,发挥公共服务作用日益凸现,有了一些运营经验。下面是我们得出的几个具体的结论。

1. 综合性档案馆微博开通情况统计

整体而言,截止到2016年7月11日,我国各级综合性档案馆官方微博共有69个新浪微博账号,相对于之前的数据档案微博的总量有了明显增长。2010 年 5 月, 上海大学档案馆在新浪微博上首开微博, 揭开了档案界微博 “竞赛” 的序幕。同样以新浪微博为数据来源,松姗于2013年3月5日,以“档案”为检索词搜索全部经过政务认证的用户,根据微博名称与基本信息逐一遴选,排除无关数据,得出数据结论,目前在新浪微博中全国综合性档案馆微博共37家。在这两年内,我国档案类微博的数量增加了近一倍。具体而言,我国综合性档案馆微博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是2010年到2012年,仅有几个档案馆进行尝试,整体数量不多,以高校为主,例如2010年开通的上海大学档案馆和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第二阶段是发展期,对应的是2012年到2014年,这一时期微博数量迅速增长,领域也从高校扩展到了一般的省级、市级综合性档案馆;第三阶段是衰落期,对应2014年以后,这一时期伴随着“微信”的冲击,微博热已经有所消退,档案馆开通微博数量较少(详见图1)。

2. 综合档案馆官微发博数量统计

综合档案馆的发博数量体现了微博的更新状况和内容的丰富性。庞文琪在2012年5月20日对新浪平台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档案部门新浪微博官方账号中除“南海档案” 582 条的最高记录外, 剩余 79% 的官方账号微博数都小于 100,微博数为 0 的档案部门官方账号有 8 个。比较而言,档案馆微博发博数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通过我们的调查,截止到2016年7月11日在69家综合档案馆官方微博中,发博数量在3000条以上的有四家,分别是“浙江省档案馆”“陇南档案”“东城档案”“江苏档案”;发博在1000-3000条之间的有21家,发文在500-1000条之间的有15家,100条以下的有11家(详见图2)。综合来看,随着时间的推进微博总量增加,目前总数在1000-3000条之间的最多,说明档案馆微博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同时部分档案馆微博发文数量少,虽未发现数量为0的绝对“空壳账号”也有少数档案馆微博自开通以来便处于废置状态,一两年间仅仅有几条微博。

3. 综合性档案馆微博原创率统计

原创微博是一个微博的灵魂,是微博内容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粉丝数量有重要影响。窦苡在2015年的调查中提出现有档案微博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转发为主,原创匮乏。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微博原创率已经有了大幅提升。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69个微博账号中,有46家微博的原创率在50%以上,有22家微博的原创率在80-100%之间,原创率已经比较高,原创过少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详见图3)。

4. 综合性档案馆微博粉丝数量统计

开通档案馆微博的目的是更好的进行档案信息交流促进档案工作的开展和档案利用服务,微博粉丝量的多少直接体现了一个微博账号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此我们对现有的69个综合性档案馆的微博粉丝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经过统计分析目前粉丝量最多的是湖南省档案局的官方微博“湖南档案”粉丝已达50654人。此外浙江省档案局的官方微博“浙江省档案馆”位列第二,有50046个粉丝关注,“昆明档案”“抚顺档案”“福州档案”“石景山档案”“江苏档案”“四川档案”、“武汉档案”“南昌档案”“陇南档案”九个档案微博的粉丝量超过一万,有较大的影响力。粉丝量在1000以下的有33个,这些微博账号多是市一级的档案馆,影响力较小,还需要进一步宣传推广。窦苡在2014年11月27日对腾讯微博上公共档案馆粉丝数目进行了统计,过万的3家,分别是浙江宁海档案局、四川省档案局及佛山禅城区档案局。介于千位数的5家,但从第九位开始微博粉丝数量呈现出锐减的趋势,从数千名粉丝直落至200~500,形成了明显的微博平台的“二八”现象。相比较而言,整体上看综合性档案馆微博粉丝总量增长迅速,但是微博粉丝排名变动不大,两级分化现象并未得到改善。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档案微博有“掉粉”的现象,部分粉z会对档案馆取消关注,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吸引粉丝关注后要注意粉丝的后期维护。

此外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综合档案馆的微博名称逐渐规范,一般以档案馆名命名,多数档案馆微博已经通过新浪平台的认证,认证主体多是以档案馆机构进行认证。如佛山市档案局官方微博由“飞鸿档案”更名为“佛山市档案局”,各个档案馆之间互相关注,关系密切。

二、我国综合性档案馆微博功能及实现

综合性档案馆官方微博对档案工作具有多种功能,宋嘉会提出了档案馆利用微博能够实现的具体功能,主要包括档案信息的、档案学术交流、档案编纂的参谋等几个功能并由此得出微博对档案利用服务的意义。窦苡认为除了档案馆间的 “互粉”,从档案馆官方微博的好友构成上也能看出档案馆官方微博已经逐渐成为集档案服务、学术交流、文化宣传、人际沟通为一体的平台。当然,综合性档案馆微博在档案文化宣传、档案信息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功能,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档案馆微博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有以下几个功能。

1. 档案信息资源选题

侯锷等认为微博“转发”工具的核心本质是“传播”,也是一种郑重的“表态”。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先在微博上展开话题讨论选出用户想要的档案信息。例如,对档案编研成果的选题进行讨论选出人们感兴趣的、对人们有用的编研题目,这种按需开发的模式无疑会提高档案编研的效果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具体可以由档案馆拟定出几个选题供大家讨论选择,既加强了与粉丝之间的沟通互动又能够顺应民意,集中民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宋嘉会提出档案馆工作人员在确定选题的时候,可将拟编纂的多个选题,通过微博的形式出来,征求读者的意见,然后选择一个读者支持度较高的选题,也可以在平时与读者的互动中挖掘编纂主题,进行档案文献的编纂工作,编纂工作结束后,可以将成果提前给部分读者看,吸取读者的意见与建议,从而将不妥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再出版,这样不仅目的性明确,而且可以节约成本。

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现有档案馆微博少有信息讨论的发文,仅有“杭州档案官方”在“杭州印象纪实摄影作品大赛”中在微博上邀请粉丝参与投票选拔优秀作品并送出部分礼品。

2. 档案信息资源征集

档案信息资源是信息开发的基础,丰富的素材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必备条件,许多档案馆已经开始利用微博进行档案征集活动。例如遂宁市通过微博征集要求,义乌市通过微博征集日军侵华细菌战档案资料等。宋嘉会认为微博成本低,服务面广,信息流动量大,交互性强,为档案的收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2014年10月31日杭州上城档案了微博:“亲,您身边有能反映浙江发展和百姓生活变化的老照片吗?有您亲历、亲见、亲闻的故事史料吗?有目记、手稿和其他有纪念意义的实物档案吗?上城区档案馆现在面向全区征集1978年以来的相关图文及实物,以见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辉煌巨变,记录老百姓身边的动人故事。”

3. 档案利用咨询

微博作为社交媒体的一种,具有微博评论、回复、私信等多种功能。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可以通过微博进行档案咨询。例如,2011年在昆明市档案局的官方微博“昆明档案”中网友“莱伊郎”通过微博评论提出了对“灵丘县”的“丘”字的疑问,两天后“昆明档案”工作人员在查找了相关档案后通过@网友“莱伊郎”解答了对于“灵丘县”的县名更替的疑问。窦苡在文章中提及对于简单咨询类问题微博可以@ 用户的方式直接回复,较具深度和难度的问题,可以微博私信方式给予解答,但这些功能均未在档案信息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

4. 档案工作动态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大多数综合档案馆微博都有对本馆工作动态的实时记录分享,一般在类似于“工作动态”一类的标题下,内容主要是涉及到日常工作,工作通知等方面。通常以“时间+人物+地点+活动”的模式编辑博文,通过微博这种简明扼要的方式能够让粉丝及时了解档案馆工作,也能加强各个档案馆之间的沟通交流。

5. 档案展览

微博上的档案展览一般是通过照片展览配以简短的文字介绍,展览数量有限,目前尚未发现有视频的形式,多数处于零散的展示,少有系列性的展览。微博以“发现新鲜事”为宗旨,微博是档案展览一个新平台,许多档案微博将用户感兴趣的档案展示在微博平台上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例如“遂宁档案”民国时期川大毕业证珍品档案照片,“南京档案”展出拉贝故居、美龄宫、李宗仁公馆等系列照片档案。

本文为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非结构化电子文件管理研究》(项目编号16BTQ089)A段性研究成果。

综合档案范文第2篇

一、综合档案馆的特色建设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馆藏档案的地方特色,二是综合档案馆的馆藏特色,三是综合档案馆的工作特色。

1、馆藏档案的地方特色:即指综合档案馆要典藏具有突出反映本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以及民族宗教特色的,具有重要影响和利用价值并经过科学整理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所反映的内容必须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对本地区的现实生活和将来发展都应有重要影响,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2、综合档案馆的馆藏特色:即指综合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不仅具有地方独特色彩和风格,就馆藏而言,馆藏中某些门类或某种载体的档案较多,从而形成本馆特色,如照片档案、名人档案等。

3、综合档案馆的工作特色:即指综合档案馆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丰富特色馆藏和满足社会各阶层人士对特色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

二、加强综合档案馆特色建设的意义在于:

第一、可以丰富和优化馆藏档案,弥补馆藏档案内容中的空白和不足,更加全面、深刻地反映本地区历史的真实面貌,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资源的不同需要。

第二、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每个地区的发展都有其自己的客观规律,建立并开发利用地方特色档案,便于人们全面准确地了解和认识一个地区的过去,以利于科学地规划、指导现在和将来。

第三、能够为建设有本地区特色的档案事业奠定必要的基础。综合档案馆特色建设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档案事业是否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综合档案馆特色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特色建设是社会发展对综合档案馆提出的客观要求,搞好综合档案馆的特色建设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综合档案馆特色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因此,特色档案的收集要符合本地区的特殊需要,特色建设要符合档案馆及所在地区的社会发展实际。

二、系统性原则,系统性是特色建设的基础,综合档案馆的特色档案要具有系统、完整性,各全宗、各门类之间要有科学合理的比例关系。总而言之,系统性就是要求排除杂乱,进行系统地选择、补充,组织与调整。

三、价值原则,即特色档案的内容应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及研究需要相一致,应具有长远的参考作用和潜在的使用价值,在思想观点和学术观点上应明确清楚,论证应充分等等。

三、如何加强综合档案馆的特色建设

一、加强综合档案馆的特色建设,要加大特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力度

加强对特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不仅是综合档案馆特色建设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丰富特色馆藏的重要手段。为了使馆藏档案资料的内容能够体现出一个地区的特色,综合档案馆应把接收和征集特色档案作为特色建设的工作重点。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综合档案馆要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和条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在特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方面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开展调查研究,制定方案计划

一般来讲,征集来的档案资料要比正常接收的档案资料更具特色,而且有许多特色性的东西是正常接收渠道得不到的。因此,综合档案馆的领导和收集部门应通过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制定相应的征集方案计划。调查研究既要包括对现有馆藏特色档案的摸底调查,做到知己,又要对社会散存特色档案情况进行调查,做到知彼。通过研究分析,搞清楚馆藏中反映当地特色的档案资料哪些较全,哪些急需征集进馆。同时,还要掌握了解社会上收藏单位的线索,明确征集工作的重要时期、重点单位。

2、综合档案馆要掌握和捕捉社会信息,主动出击,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抢救特色资源

综合档案馆作为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积淀的宝库,对反映本地区历史面貌资料的主动收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北京地区为例,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旧城改造、市政建设速度的加快,许多街道、胡同早已旧貌换新颜了。那么,与其将来我们再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去向社会征集反映旧貌的资料、照片,何不现在就主动出击,将这些行将失踪的城区旧貌抢拍下来呢某综合档案馆所在街道及附近地区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狭窄、灰色、危旧住房聚集的地区发展变化成一个最具现代大都市特色的京城亮丽一景,然而,这十年里,我们就生活工作在这种沧桑巨变之中,谁也没有意识到应当把这沧桑巨变的历史拍摄、记录下来留给后人去对比品味,这不能不引为遗憾。1997年,平安大街改造工程拉开序幕,沿线旧貌将荡然无存,值得欣慰的是,西城区档案馆怀着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紧迫的责任感,将相关地段的旧貌在拆除之前抢拍了下来,给子孙留下了珍贵的具有特色的档案资料。

3、要重视对现行立档机构特色档案的线索调查

作为正常接收范围的各现行立档机构,其形成的档案资料也有其自身特色,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中,各单位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路和工作方法,其所形成的档案资料自然会客观地反映出这些特色。如各地区、各单位在开发区建设、高科技园区建设、股份制建设、经营体制转轨、房地产开发等项工作中,都体现出其自己发展的特色,这种特色客观地反映在其形成的档案资料中。因此,对现行立档机构的档案工作进行调查跟踪,并能够收集、整理这些档案资料,是馆藏特色档案保持完整性、系统性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综合档案馆的特色建设,要对馆藏现有特色档案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

1、挖掘馆藏特色档案,逐步建立特色档案库

以北京市档案馆为例,馆藏档案中藏有较丰富的历史照片。然而,这些照片绝大部分夹杂在文书档案中。这种状况给照片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极大不便。馆领导研究决定,将照片档案彻底播拍,建立照片档案库。

又如,北京地区名人辈出,他们在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档案资料不仅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也是综合档案馆加强特色建设的重要收集范围。通州区档案馆建立了刘绍棠、高占祥、刘白羽三个文库;东城区档案馆接收了孙茂芳个人档案;朝阳区档案馆建立了吴英凯、罗有明和马芯兰名人库等。最近,北京市档案馆征集到北京儿童医院首任院长、中国儿科医学创始人诸福棠先生从医活动及其一生形成的档案资料,为建立名人档案库,丰富特色馆藏创造了条件。

2、挖掘馆藏特色档案,编制具有特色的检索工具。

综合档案馆加强特色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开发利用。因此,编制各种检索工具是提高特色档案开发利用水平的重要条件。在馆藏档案中,特色档案往往是不系统、不集中、不完整的,许多全宗档案可能涉及同一问题,如北京市档案馆馆藏中有关孙中山先生的档案史料,包括孙中山与上海松江清华女校师生的合影、《北上宣言》以及孙中山灵榇奉移送殡行列图等档案史料,就分散在不同全宗当中。因此,不仅要尽量维护全宗理论,不能随意拆散档案资料,而且应该在维护其历史联系基础上,通过编制专题性检索工具的方式来保持特色档案内容的集中。

3、开发馆藏特色档案,积极发挥特色档案的作用。

在综合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中,对馆藏特色档案的开发往往是开发工作的重点,因为馆藏特色档案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关系密切,对本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的服务更具现实意义。

如北京市档案馆近年加大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逐步形成了以借阅、编研和举办展览为主的开发利用格局,开发成果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开发成果紧贴中心工作,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开发成果具有着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

在史料编研方面,积极配合文化建设,保护首都的历史文化精萃,先后编辑出版了《北京会馆史料汇编》和《北京寺庙调查资料汇编》,对研究近代文化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最近,又挖掘馆藏,出版了《北平历届市政府市政会议决议录》,对于北京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和城市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在举办展览方面,市档案馆每年都推出与中心工作和重大纪念活动有关的展览,1998年底,为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举办了《让昨天告诉今天——北京商品票证回顾展》,以特定的视角再现了首都近半个世纪以来政治、经济发展的坎坷与辉煌历程。1999年1月,为纪念北平和平解放50周年,又与其他单位联合举办了“纪念北平和平解放50周年展览”,并出版了《北平的新生》画册,再现了北平这座文明古城迎接解放的历史画面。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综合档案馆特色档案的开发利用与本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密切关系和现实意义。

三、加强综合档案馆的特色建设,要发挥档案馆的多种功能。

综合档案馆作为国家的文化事业机构,其特色建设不仅包括馆藏特色以及信息开发特色上,还包括档案馆多种功能的发挥方面。以北京市为例,近年来,各级综合档案馆普遍开展基地建设,发挥社教功能,并发挥各自的优势,基地建设各具特色。

以北京市档案馆为例,近两年来,该馆以基地建设为依托,把档案馆的社教功能向社会延伸,取得良好成果,突出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档案展览在面向社会的基础上,办出馆外,在社会上巡回展览,社会效益显著。

第二、每年面向社会举办夏令营,充分发挥青少年教育基地的社教功能。

由此可见,基地建设做为一种普遍事物应该出“奇”,“奇”中自有特色。

综合档案范文第3篇

区县级综合档案馆作为一个保存本地区综合信息的基地和利用的中心,其馆藏质量的高低是档案馆能否生存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已被档案界的同仁们所承认。然而,目前绝大多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的馆藏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并不尽如人意,致使很多档案馆的利用工作一直在低谷中徘徊。笔者在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工作多年,本文拟就馆藏现状及优化馆藏的对策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从现有馆藏看其结构的不合理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文件的规定,区县级综合档案馆所保存的是本地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门类的档案。然而由于诸如建制时间较短及区县档案局馆多由区县委、政府档案科室发展而成等原因,使很多档案馆的现有馆藏很难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馆藏的结构存在着很多不合理性。这些不合理性表现为:

一门类单一。目前馆藏档案普遍存在着文书档案所占比重过大的现象。笔者所在档案馆现有馆藏10万卷,文书档案占总数的65%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18个区县档案馆的馆藏约110万卷,其中文书档案所占比重亦在65%以上。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从这个概念理解,档案除党政档案,即文书档案外,还应包括反映各机构、各部门主要业务职能活动的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文书档案收集得齐全完整,固然重要,但再齐全完整的文书档案所反映的历史面貌仍带有片面性。

二载体单一。走进各区县档案馆库房,我们会看到一柜柜、一架架码放整齐的纸质档案,而照片底片、录音、录像、磁盘、光盘等载体的档案却寥寥无几。据笔者了解,纸质档案与非纸质档案在馆藏中的数量比是500∶1到100∶1之间,也就是说一个拥有10万卷纸质档案的档案馆,其馆藏非纸质档案只有200至1000个保管单位。

三内容单一。在以纸质的文书档案是馆藏档案主体的前提下,其内容的单一在所难免。翻开文书档案的案卷目录,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档案的内容是:党政会议记录、年度工作计划总结、综合报表、工作简报、调查报告、请示批复、干部的任免、职工的奖惩以及政策法规文件等,从这些材料中我们虽然也能了解一个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但对其中的某一项业务的具体开展与发展变化,则只能了解梗概,因为更深入、更详细的记录只能从这项工作开展时所形成的科技档案或专门档案中找到。

四玉石混杂。由于档案干部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限制,以及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致使各单位形成的档案存在着很多质量上的问题,归纳起来有:1重份文件归档立卷问题:笔者曾在某档案馆的一个全宗内发现同一份请示,分别装订在三个案卷里;对同一个人的处分材料及调查材料,一模一样的卷多达6个。2保管期限划定过长问题:如某一次“运动”中,小组讨论会记录,被定为永久,翻开该卷一看,洋洋二、三百页,没有一点定性材料,这样的案卷被存为永久,就意味着要世世代代永远保存下去。3重复进馆问题:包括A干部任免文件,区县委组织部存一份,被任免的干部所在单位也存一份,且都是永久保存。B各单位党组织情况和干部年报,各单位的存为永久,上报到区县委组织部或人事局的被存为长期,十年后同时进馆。C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下发的需要遵照执行的文件,这类文件按规定应存为长期,本地区的几个单位同属一个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十年后,档案馆就不可避免地要收进同一份文件若干件。

上述问题很多馆都存在,使馆藏质量大打折扣。

五信息陈旧。根据《档案馆通则》第七条中“省辖市州、盟和县级档案馆接收立档单位保管10年左右的档案”的规定,各区县档案馆所存档案应为10年前形成的,即馆藏信息揭示的是10年前本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这些信息作为历史记录,对今后了解和研究社会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期,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短短二十年的时间,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令世人瞩目。试想,馆藏中的那些反映计划经济的历史记录,对今天的资产重组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向股份制迈进能有多少帮助可以说档案信息陈旧是档案馆门可罗雀的症结所在。

面对上述种种不合理性,面对当今竞争社会对档案馆提出的挑战,我们认为区县级档案馆的馆藏结构必须调整,它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解决的对策

优化馆藏势在必行。翻开近几年的档案专业刊物,其中讨论怎样优化馆藏的文章不少,作者们对此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笔者通过自身的工作实践,对解决馆藏优化的对策提几点看法。

对策之一:走“特色”之路。地方综合档案馆因其“综合性”,馆藏内容难免“大同小异”。寻求本馆与其他馆的不同之处,办出自己的特色,是档案馆的工作者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所谓“特色”,应有二层含义。其一,是地方特色。即馆藏档案除应全面揭示本地区的历史面貌外,还应着重反映本地区的“地方特色”。每一个地区都会有其独到之处,或工业生产,或农副产品,或文化教育,或科学研究,或自然资源,或名胜古迹,或人文景观,或风俗习惯……,将这些“独到之处”的各种资料收集全,就是这个档案馆与其他馆的不同之处。应该指出的是,一个地区的“独到之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档案馆收集地方特色档案必须及时了解动向,调整收集对象。其二,馆藏特色。这个概念相对“地方特色”而言。地方特色指的是馆藏档案能反映本地区的某一独到之处的特色,而馆藏特色是说,馆藏中某种门类或某种载体的档案较多,从而形成本馆的特色。如:有的档案馆收集了大量的照片档案;有的档案馆拥有本地区党政机关及所属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变更了的印模档案;还有的档案馆建立了人物档案全宗,把本地区的知名人士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各类资料收集在一起,并为人物档案全宗开辟了一个专用库房。在实践中,地方特色与馆藏特色相辅相成,二者往往是互为依托,又互相补充,在突出地方特色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出了馆藏特色,反之亦然。应该说走特色之路已是一条优化馆藏的成功经验。

对策之二:走“精品”之路。精品意味着高质量,而提高馆藏质量的办法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对现有馆藏进行鉴定,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案卷。这项工作目前在很多馆尚未开展,是档案馆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做鉴定工作,馆藏量较小的馆应集中人力和时间,打一场歼灭战,经过鉴定,使馆藏案卷个个“货真价实”。馆藏量过大的馆则可分批进行,最好的办法是与开放档案的审查,或计算机录入的前处理工作同步进行,即在审查到期档案是否符合向社会开放条件的同时,做案卷价值的鉴定,在对案卷做分类标引或主题词标引的同时,分析其价值的有无及高低。对应剔除的案卷经手人签署了剔除意见后要有主管业务的局馆领导把关,对确应销毁的案卷分全宗按时间顺序造册登记并报请档案形成的单位批准予以销毁。这样做既提高了馆藏质量,也避免了具体业务工作中容易出现的交叉和重复。第二,严把进馆质量关,把重份文件立卷,保管期限划定不准确以及重复进馆等问题杜绝在进馆前。前两项在实际操作时,负责接收的工作人员只要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就能办到,而避免重复进馆则涉及到一系列有关业务的法规性文件的改动,完全杜绝还有一定难度。第三,加强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现有馆藏资源的开发途径有三:1做好开放工作。除馆内年满三十年的档案要按期向社会开放外,根据《档案法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可将“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随时向社会开放。2做好编研工作。通过编研工作把散落在不同全宗,不同案卷的有价值的信息,分门别类编写成系统的参考资料。这种参考资料是馆藏中某类信息的集合,它所产生的利用价值和效益是哪一条单个的信息都无法比拟的,它使那些因先天不足如:立卷不科学,收集不齐全等后天又难以弥补的案卷质量得到“升华”。3建立科学的检索体系。根据不同的利用需求编制的检索工具,从不同角度揭示着馆藏信息资源,建立起一整套馆藏档案检索体系,有助于馆藏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总之,走所谓“精品”之路,就是要在提高案卷质量和开发信息资源上做文章。

对策之三:拓宽馆藏信息领域。我们必须清楚,区县级综合档案馆的档案来源主要是区县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其现实效用和历史价值远比不上中央、省级档案馆的高,社会的需要范围也小得多,这种因档案形成者的社会地位、重要程度、行政级别而造成的馆藏信息资源缺乏是档案工作者们无法改变的。拓宽馆藏信息领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极好对策。首先,根据《档案馆通则》中对区县级档案馆接收时限在“10年左右”的规定,可以考虑对一些重点部门或机关的接收时间适当提前,其提前的“度”掌握在3-5年为宜。其次,应建立本馆的目录中心,将各立档单位室藏中未进馆的永久和长期保管期限的各门类档案包括未到进馆时间的和不在进馆范围的的目录集中起来。这样做可以通过档案馆的“中介”作用,使一些室藏档案提前产生社会效益。第三,收集与馆藏档案有关的各种资料,使之成为档案信息不可或缺的一种补充。这类资料包括:本馆根据馆藏编写的各种文件汇集和档案参考资料,其他部门或单位编写的与本地区有关的地方志、专业志、年鉴、统计数字汇集以及口碑性、传说性的文章、书籍。最后,在做好前三种的基础上,应该考虑走档案、情报一体化的道路。这在我国沿海、开放地区已有成功的例子,日本的一些公文书馆中也有类似的做法。

要知道,社会上很多人对档案与非档案概念的界限并不清楚,对档案馆保存哪个年代的档案也不十分了解。把这些材料以资料的形式提前收进馆来,在不泄密的前提下,使其提前或更多地产生出社会效益。将来,在档案成批进馆后,一些提前进馆的“资料”大部分可以销毁,其中少量较为珍贵或利用率较高的,可以挑出,让其继续发挥作用。档案馆收集这类信息所起的作用实质上是一种情报中介服务。档案馆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人才,硬件设备与国内、国际信息网相联,从中获取有用的情报信息,同时依靠档案馆可靠的信誉和与各基层单位已经建立起的牢固的、广泛的联系做好这种服务。这样做,一来可以使档案馆的技术力量得到发挥,二来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三来可以解决馆藏信息陈旧,内容匮乏,范围窄小,利用效果不佳等弊病,对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扩大档案馆知名度都大有好处。

综合档案范文第4篇

一、企业档案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档案工作缺乏长期性、连续性的发展规则

企业档案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进行了档案的达标升级工作。但达标工作作为一项运动,一次考试在进行,整个过程加班加点,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达标以后,就出现后力不足,没有长期性和连续性,再由于部分干部对档案综合管理的参与程度不够,对档案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足,甚至有部分还认为档案室就是资料没有地方存放了就放的地方,档案室在某些人眼中成了废纸仓库,造成了档案工作有领导、无计划;在任务、无落实;有形式、无效果。档案工作缺乏应有的长期性和连续性的发展规则。

(二)档案工作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程序

当前企业档案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收集不规范。在收集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档案收集考核不明确;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新档案人员不断进入,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立卷过程中有的没有按照卷内文件目录顺序进行排序组卷,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文件不相符,卷内资料漏失现象比较普遍。此外,在立卷时间上,有时会累积起来一次立卷,既不符合事毕立卷要求,又不利于查找利用;三是档案综合管理力度不够。由于现在综合档案管理室以一个班组存在,在行政上无法对各大部进行管理,在进行这项工作时,须向主管领导汇报,但主管领导一般都是兼任,本身的各项工作时间都较紧张,档案人员要想向领导说明一项工作较为困难,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也较为困难,现在某些部门自设资料库,给档案的综合管理也造成困难。四是档案利用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借阅内松外紧,借出的档案没有按期归还。

(三)缺乏运用办公自动化对档案管理方法进行更新改造

目前,一般档案管理都是采用一台微机一套软件的管理办法,档案管理与提供利用远远适应不了档案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手段的落后,给档案工作带来消极后果,主要是落后的档案管理技术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造成档案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部分领导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足够认识,财力投入少;二是一些单位虽然购买了不少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但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操作不熟练,导致先进设备没有起到先进作用。三是,领导重视不够,虽有微机和档案网络,但档案并没有录入电脑,还按手工在进行工作。

二、档案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档案虽然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但它是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各种信息零散地储存在众多的单堆资料中,只有根据需要,把相关信息系统地、规范地整理出来,通过加工整理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信息作用,实现其价值。档案管理作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企业发挥着不可磨灭的成绩。要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才能使之更好地为企业中心工作做好服务。

(一)抓好组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五个统一”

抓好组织建设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一是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主要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协调各部门间的档案工作,为档案工作的综合管理提供组织保障;二是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到厂长办公室的议事日程,年初有部署,年底有总结,平时有检查指导,并接受上级和地方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三是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协调发展,档案部门做到统一领导、统一制度,统一规划计划,统一检查指导和统一培训交流。

(二)档案工作要有计划和目标

档案工作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增强档案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制定出有指导性的档案发展规则。为此,领导干部要意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把档案工作提上工作日程,研究及过问档案的具体工作,要结合当今数码技术及网络发展的新趋势,加大技术投入,制定出既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又有合乎实际的工作计划。

(三)加强档案基础工作,按时完成上级部门的档案工作。

在档案基础管理中,要坚持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基础工作,从领导机制到管理体系,从规章制度到档案管理,在组织上、制度上要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完整的管理办法,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档案贵在利用,重在管理,对每年上级主管部门所规定的各项工作要严格执行,按时完成。

(四)加强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一是要明确档案管理负责人,专职、兼职档案员的岗位职责。在各部门选拔素质较高的人员为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形成覆盖企业的档案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按照《企业档案管理标准》的要求,依据《档案法》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编制各种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完善,对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要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加强对归档范围、保存期限,保密文件收发、存档、销毁等各个环节工作程序要做出明确规定。对档案设施要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以确保档案的安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要上墙,保证档案管理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行进。

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档案管理的质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为了使档案管理人员掌握技能,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大档案业务培训工作开展的力度,一是要积极参加上级和地方档案管理部门举办的专业培训班,举办档案管理培训班,新人进入要进行岗位培训。二是要派档案管理员到档案管理先进单位认真观摩学习,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特别是要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培训,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要想指导档案管理充分发挥好,首先要求档案管理员要懂得计算机相关知识,达到灵活运用,并掌握所应用的系统软件的功能。四是鼓励档案人员自学,要岗位成长,要为档案人员订购关于档案的有关刊物,鼓励专(兼)职档案员开展自学活动。五是加大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力度,把档案管理纳入综合目标量化考核范围内进行考核,档案工作的成效要与档案人员的工资挂钩,能够有效地促进档案工作管理水平。我们要把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作为搞好档案工作重要环节来常抓不懈,要提高档案人员对搞好档案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档案人员的责任心、责任感,为搞好档案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搞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促进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

运用高新科技对档案工作进行创新、改造,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是顺应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新趋势,应大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进行创新:(1)要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扫描仪等数码技术对档案进行无纸化管理,提高档案工作效率;(2)借助系统本身的局域网络,开发网上档案业务,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六)增大档案宣传力度,增强全员档案意识

一是积极参加地方档案部门举办的各类宣传活动;二是在本单位的半年、年终工作会议上,由办公室提供材料,将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向全员宣讲;三是档案室要办好自己的宣传栏,大力宣传档案的作用及重要性。四是增加《档案法》的宣传力度,要全员懂法。

档案管理的目的,在于服务和利用,因此要增强档案工作与生产发展的贴近度,根据发展需要,可编写《组织机构沿革》、《大事记》、《基础数据汇编》、等资料,更好地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和应尽的职能,为生产部门提供更好的服务。

综合档案范文第5篇

一、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收集的底线

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收集的底线就是我国档案法律法规规定的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收集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范围

指国家综合档案馆所在行政区域的、应当向本馆移交档案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下简称“立档单位”)。根据《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国家综合档案馆收集档案的单位分为四个层次:1.本级党委、人大、人民政府、人民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人民团体;2.本级党委、本级政府的工作部门;3.本级人民政府直属工作部门和派出性单位;4.有代表性的基层单位。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单位还包括乡(镇)党委和政府。本级党委和人民政府是领导机构,所形成的档案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体育、宗教等各个方面,内容极其丰富。本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及其直属工作机构和派出单位,基层单位职能单一,所形成的档案内容相对单一,但所有单位档案集聚在一起,馆藏档案的内容也是极其丰富的。所以,把所有应当向本馆移交档案的立档单位的档案都收集进馆,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层次结构也很完善,不会存在“内容贫乏”、“结构单一”问题。

2.时间范围

是指国家综合档案馆收集档案的时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属于中央级和省级、设区的市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20年即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属于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10年向有关的县级国家档案馆移交。”立档单位移交档案的时限,就是国家综合档案馆收集档案的时限。除法律规定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或者提前外,应当按期限收集。撤销单位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不受时限规定,应当即时收集。只要按法律规定的时间范围把本馆分管范围的档案收集进馆,国家综合档案馆就不会存在因时间链条不完整而断档产生的馆藏档案不丰富的问题了。

3.档案价值范围

是指国家综合档案馆应当收集什么保存价值范围的档案。《档案馆工作通则》规定,档案馆接收“本级各机关、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省辖市(州、盟)和县级档案馆同时接收长期保存的档案。”撤销单位的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各种档案,不受保存价值的限制,全部接收。按国家规定接收的档案价值范围收集档案,国家综合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就有合理的价值结构。

4.档案门类(种类)和载体范围

我国档案法律法规规定国家综合档案馆收集档案的范围是立档单位“形成的档案”,此档案是一个全称概念,是“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并非单指某一门类(种类)或载体的档案。档案法律法规明确我国国家综合档案馆是收集保管各种门类(种类)和载体的档案馆,而不是公文书档案馆或者专门档案馆,因此,向各立档单位收集档案时,要“将应该由本馆收集的一切具有历史凭证作用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形态的档案,完整齐全收集进馆,建立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

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收集的空间范围、时间范围、价值范围、门类(种类)和载体范围是个统一体,即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收集的应当是档案法律法规限定的立档单位形成已保管期满、需要永久(长期)保存的各种门类(种类)和载体的档案。

二、不达底线和越过底线两种现象并存,是国家综合档案馆收集工作中的两大问题

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收集的底线是必须坚持的,既必须达到底线又不能越过底线。

目前,不达底线的事实主要有:(1)收集范围内的部分立档案单位的档案没有收集进馆,使馆藏档案的内容存在某些空白,没有达到档案法律法规规定的丰富程度;(2)收集范围内的部分立档案单位已满保存年限应向档案馆移交的档案没有全部收集进馆;(3)只收集各立档单位的文书档案,其他门类(种类)和载体的档案未收集进馆,馆藏档案结构单一的问题长期存在。

未达底线的原因不外乎三个:一是有些立档单位“拒不按照国家规定向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且有些国家档案馆对此违法行为放任自流,还常以“单位不移交档案,档案馆有什么办法”来搪塞;二是国家综合档案馆违反国家规定,擅自“缩小档案接收范围”,或者未将档案法律法规规定应向其收集档案的立档单位全部列入档案接收名册,或者只向列入接收名册的单位收集文书档案一三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各单位档案工作监督指导不力,对拒不按国家规定移交档案的单位听之任之,不依法干预,使国家综合档案馆从这些单位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那里只能收集文书档案。

越过档案收集底线,其实就是“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扩大”档案接收范围。具体表现有两种:

1.把“国家规定不得归档的材料”收集进馆。国家规定只收集永久保存档案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大量接收长期保存的档案,规定只收集永久和长期保存档案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大量接收短期档案。更有甚者,由于各立档单位特别重视“红头文件”,“有文必档”现象比较普遍,把不在归档范围之内的文件材料保存,移交档案馆前又不作鉴定,那些“照单全收”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就把“国家规定不得归档的材料”收集进馆了。

2.把不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纳入收集范围。根据档案法律法规规定,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负责分管范围内的档案的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但是,在不少地区,国家综合档案把非国有档案纳入了收集范围。属于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只有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才可以转化为国家所有档案:一是因“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收购或者征购”(《档案法》第十六条);二是档案所有者自愿捐赠或者出卖给国家档案馆(《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七条)。前者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采取的行政执法行为,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的。后者是档案所有者自愿的,并没有严格的条件,甚至可以由国家档案馆主动争取档案所有者把档案捐赠或出卖给国家,这是档案的征集而不是收集。征集个人所有的和集体所有的档案,必须有所选择。不论强制收购或者征购,还是档案所有者自愿捐赠,或者经国家档案馆说服动员而捐赠与出卖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档案给国家,都必然严格履行手续。

三、国家综合档案馆必须坚持档案收集的底线

坚持档案收集的底线,按档案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开展档案的收集,这是档案的收集依法办事的问题。国家综合档案馆既不能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缩小档案收集范围,也不能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扩大档案的收集范围。因此,要坚持档案收集的底线,首选要提高档案法制意识,提高依法治档的自觉性。《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负责接收、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严禁擅自扩大或者缩小档案的收集范围。国家综合档案馆负责档案收集的工作人员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国家综合档案馆进行监督指导的工作人员,都应当学习和熟悉档案法律法规,做到学法、懂法、自觉执法,才能不折不扣地坚持档案收集的底线,才不会在档案的收集工作中干出违法的事情来。

综合档案范文第6篇

一、城建档案纳入综合档案馆管理后,要适应组织机构的形式变化

1.要适应机构的变化。城建档案纳入综合档案馆管理后,机构从部级专业档案馆向以文书、声像、财会档案与城建档案一体化的综合档案馆发展模式转变。在管理方式方法制度上,要设立单独的科室与上级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对接,便于业务指导。按照国家现行的档案法律法规来检查、督促企业、事业的档案行为,实行宏观的间接指导。在微观上来讲城建档案的管理,主要还是依据现有的城建档案系统内行业标准、法规体系进行工作。

2.要更新服务观念。注重城建档案管理的可操作性。未来的城建档案发展,作为档案管理者要有“大档案”的意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建档案事业,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现有的工作模式和机构定位还停留在本部门、本系统内,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要有开拓精神、开放的思想、紧迫意识和法律意识,努力分析解决城建档案纳入综合档案馆管理后出现的问题,总结规律,用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理论和手段进行现代化管理。

二、城建档案工作人员纳入综合档案馆管理后,要实现人员身份和业务建设的双重转变

1.理顺城建档案工作人员身份,提高工作积极性。在全国各级档案局(馆)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已经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为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纳入综合档案馆管理后人员身份也应与档案局(馆)人员身份一致,参照公务员管理[2]。

2.加强“参公”管理后城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参公”管理后,城建档案人才队伍的主体已具有公务员身份。公务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在其管理和要求上也有诸多不同。公务员的义务、权利、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工资福利、退休等都由《公务员法》进行规范。如《公务员法》对公务员应当履行义务的规定是: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参公”管理后城建档案人员的业务建设。提高城建档案质量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支具有开拓和献身精神,较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的城建档案管理队伍。参公管理后,由于与原有的职称评聘制度分开管理后,有些专业人员弱化了城建档案业务的研究,综合档案馆领导要适当引导,加大对城建档案干部的真正培训,对培训过程中需要了解的有关知识都要有较深入的掌握和了解,把握城建档案的工作规律,提高城建档案干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城建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建设,促进纳入城建档案管理的综合档案馆工作平衡发展。运用奖励机制,对在业务研究领域有重大贡献和业绩的同志给予奖励。例如我局的做法是鼓励进行科研项目、发表专业论文、在各类型媒体发表文章、结合年终考评与评优相结合的方法加强业务建设。

三、城建档案纳入综合档案馆管理后,要加强协作意识和行业标准的灵活运用

1. 积极主动争取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作,依法加大对城建档案工作的监管力度,促使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有较明显提高,使其逐步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要加强与规划局、质检站等与城市建设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准确把握地方相关标准规定的信息畅通、灵活运用。共享某一时间段内本地区的建设项目的开竣工情况。为加强城建档案的统一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做好城建档案编制归档工作,统一城建档案的验收标准,建立完整、准确、规范的城建档案。

2.加强城建档案前期业务指导。由于受行政事项审批制度的改革,各地区都在简化办事程序。以我区为例,为方便投资者办事,提高行政效率,我区取消了《辽宁省城建档案责任书》签订工作,这样就对城建档案的业务指导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采取提前介入,跟踪指导,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实施全程管理。在项目开工建设前,深入现场发放城建档案归档标准、采取在项目开工密集时间段统一辅导城建档案编制标准、来馆现场手把手传授城建档案编制标准及网络、电话指导等方法确保业务合并后工作正常高效开展[3]。

3. 制定适合于本地区的城建档案标准体系。从研究国家、辽宁省建设项目档案标准入手,以完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为工作重心,制定适合于本地区城建档案事业发展要求及符合国家、省、市的规范性标准体系,为城建档案在综合档案馆中的发展奠定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为宏观指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建筑工程文件编制归档规程》(DB21/T1342-2004)及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具有可操作性的城建档案各专业的归档规范。例如在 《建 设 工 程 文 件 归 档 整 理 规 范 》(GB/T50328) 市政工程文件归档标准中可以将工程准备阶段文件拆迁安置意见、协议、方案等作为选择性归档内容,不作为强制性归档内容,适当增加城建档案影像、照片档案的归档比例。

四、城建档案纳入综合档案馆管理后,要创新管理制度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多元化管理

1. 信息化建设要实现由单一管理向集成管理转变。大连金普新区数字档案综合管理平台从资源建设上来讲,也与浦东新区档案馆大致相同,提供了文书档案、城建档案、声像档案、计划生育档案、财务档案和资料等各类档案的综合管理功能包括数据著录、修改、查询、统计、编研以及相应的自定义档案数据等[4]。该平台能集成管理各门类数字档案资源,具备收集、元数据捕获、登记、分类、著录、存储、检索、利用、鉴定、统计、命名、移交、审计、备份、灾难恢复、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等基本功能,灵活扩展、简单易用。根据辽宁省档案局对分布式档案异构数据库的研究,立足于当前档案部门分布式档案异构数据库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不同层次与不同类型的档案异构数据库[5],建设我区档案数据内网与办公网、政务网的数据交换实现物理隔离,分层授权,专人负责,保证数据的安全。搭建安全、稳定、高性能、跨平台、跨系统、跨应用的信息交换平台,从而实现异构数据交换的快捷、方便、安全,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及可扩展性,提高了档案社会服务的现代化服务质量与水平。

2. 引 进 ISO9001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和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管理城建档案。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是对全区基本建设档案验收、整理、借阅及保管工作,对档案资料提供利用、查询、复印等服务。两个体系的引进,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迈向更高台阶,推进城建档案的规范发展。我区建立 ISO 体系文件18 项,适用法律、法规 11 条,保持质量和环境工作目标体系的同时,在职能、岗位上分解较为细致,对每个人的职责、权限及分工较为明确,有效实施体系与本部门相结合,对受控文件及相关规定予以程序化管理模式。其中在建设项目接收工作中,对工程档案认真检查、逐件、逐条目录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从接收、整理、分类、编号、入库,这些一项项必不可少的环节,以体系控制文件程序、步骤形成的纸张、数据为重要管理手段,确保进馆档案的连续性、完整性和规范性的标准体系。对建设单位工程档案现存的问题进行整体评价,运行过程中坚持监督检查、分析,保证无遗留问题和不符合项目产生,顺利通过每年的管理评审及内部审核,加强体系指导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为区建设单位做好服务,切实加快城建档案工作的创新步伐。

3.探索城建档案合同管理制度的应用。在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建档案管理成熟地区,已经将城建档案纳入项目档案合同管理制度。即在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时,做出专门的档案文件内容,规定出相关的项目文件收集整理条款,条款中给出了具体的标准或提出对归档文件的质量要求。合同可以以建设项目合同中的档案管理条款形式表现,也可以单独签订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合同、建设项目竣工档案合同、建设项目设备仪器文件归档合同、建设项目监理档案管理合同等。比如在与施工方签订施工(安装)合同时,可以在合同中列出专门条款规定施工(安装) 方所承担的工程项目应形成的施工档案归档内容。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研究司,等.《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释义[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4.

[2]沈耀东.浅谈“参公”管理后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J].中国档案,2010(4).

[3]赵焕林.抓住机遇乘势而为做好建设项目档案工作[J].兰台世界,2010(9).

[4]张向东.浦东新区档案新馆建筑特点与主要功能[J].中国档案,2010(3).

[5]许桂清,李映天.辽宁省分布式档案异构数据库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档案,2010(2)

综合档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档案;综合管理;档案作用

档案管理在单位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单位档案的综合管理中还依然是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原则,将单位中各种各样的档案集中起来,对单位档案进行综合管理有利于单位以及国家的发展[1]。对于单位档案的综合管理不仅仅是将各种各样的档案简单的集中在一起,而是一种把单位的全部档案作为一个整体,实现管理以及利用的组织方式。当前,对于大多数单位来说,档案在综合管理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并没有真正的实现集中管理。

一、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没有完善的管理程序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大多数单位在档案管理上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具体表现为:①档案的整理不规范。由于近几年来,单位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档案管理新人员也在不断涌现。档案人员中素质差别比较大,因此,在整理档案时,没有按照卷内文件的顺序进行排序,导致卷内文件漏失现象比较严重,也不利于相关人员的查找利用。②档案的收集不规范。单位档案在收集的过程中,并没有依据先关制度进行规范化的收集,档案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利用[2]。因此,在收集档案时就比较随意。③档案的利用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于单位内部人员借阅档案时管理的比较松懈,而对于外部的人员就比较严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内部人员借阅档案后不归还,甚至出现档案丢失的现象。

2、档案管理缺乏长期性的规划

档案管理工作只有领导进行检查时,管理人员才对档案进行有计划的整理,当检查时期一过,就立马变回了无秩序以及无计划的整理,没有长期性以及连续性。甚至还有的人对于档案室的认识局限于只是存放资料或者是没用文件的地方,因此,在某些人眼中档案室就是一个废纸仓库,长时间不管理,里面的灰尘到处可见。最终形成一种有领导无计划;有形式无效果的局面。

3、没有充分利用办公自动化

长期以来,档案管理都是采用一台软件以及一套系统来进行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档案利用的需求。尤其是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档案管理的手段相对比较落后,从而为档案综合管理带来一些消极后果。

二、加强档案综合管理,充分发挥档案作用

1、提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加强档案宣传力度

档案也是单位的资产,无论是科技档案还是声像、文书档案等,都是全体员工从事生产经营实践活动的智慧积累,真实以及客观记录着单位发展历程。例如:一个单位产品的研发,从产品设计到产品的销售,期间包含着上一代领导人或者是几代领导人以及员工的全体智慧和汗水,这些经验以及过程都全部记录在文书以及声像档案中,这些记录的成果是用金钱无法买到的,因此,对于单位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产[3]。必须让单位领导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就会想方设法的进行管理以及保护。最后,做为档案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参加地方档案部门举办的各类活动;单位档案室应该做好自己的宣传栏,要求向单位全员进行宣讲;使全体员工能够对《档案法》了如指掌,根据相关法律更好的进行档案管理;在单位的季会以及年终会上应该将这一季度或者是这一年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全体员工进行宣讲,让员工明确以后档案工作该如何进行。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档案的管理中,最主要的还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的质量。为了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提高其自身的业务素质,必须加大档案业务的培训。首先,应该鼓励管理人员自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成长;其次,单位应该提供管理人员区外地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在档案管理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单位进行经验交流,弥补自身的不足;再次,新的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在职的管理人员也应该定期的培训学习;最后,完善激励机制以及实现绩效考核机制,对于在档案管理中表现优秀的人员应该加以鼓励,相反,对于在工作中出现严重错误的人员应该加以惩罚。定期的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使优秀的管理人员脱引而出,更好的胜任所擅长的工作[4]。

3、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档案综合管理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尤其是办公自动化以及无纸化等新事物的出现,是档案管理工作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全面实现电子化管理,采用电子计算机以及扫描仪等数码技术对档案实现无纸化的管理,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应该逐步建立以及健全档案管理的网路系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特别是使用条形码技术,能够使档案人员在调出或者归还档案时,主需要通过条形码管理,就能够准确读取每一件档案的详细信息,确保每一件不漏。采用专门的软件,对于超时以及没有及时归还档案的人员,可以进行提醒,能够有效防止档案由于外借儿导致的丢失;使用条形码技术采用电脑打印,就避免了过去使用油墨打印,档案号出现墨迹不清,甚至是涂改现象,采用条形码技术能够大大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且打印统一规格的纸张,外形也比较美观[5]。

4、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使单位档案管理中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应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各个单位在依据国家标准以及上级传达的规章制定相应的制度之外,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例如:对于单位文件材料的整理、积累、保管以及统计等都应该做出统一规划要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南。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另一方面,应该明确档案管理的负责人以及专兼职档案人员的职责。做为单位领导人应该在各部门选择素质较高的人员作为档案管理人员,从而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归档工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

5、对档案管理工作实现长期规划,统一领导

通过实践证明,对于大型单位的档案应该建立相应的档案资料信息中心或者是档案馆,中小型单位应该建立档案室,将单位的档案实现集中管理以及统一领导。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证单位档案的统一管理,还能够精简机构,减少相应的单位成本。另一方面,档案的管理应该从便于利用的原则出发,应单位内的档案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从而使单位的全部档案在实体上能够构成一个统一以及科学的类别体系。实现档案综合分类管理,有利于档案信息的查找,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单位档案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思想观念问题,就应该转变思想观念。然后从单位领导自身、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单位档案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的前瞻性以及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网络技术,顺应当代的时代需求,将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落到之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茜,论档案的综合管理[J].华章,2011(33):58-59.

[2]李春梅.浅谈档案综合管理问题的探讨[J].南方论刊,2013(1):263-264.

综合档案范文第8篇

与县级档案资源相比,省级档案资源更加分散。省级综合档案馆虽然集中了主要的文书档案,但同样存在档案资源结构不合理,内容成分、载体形式单一,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需求等问题,资源整合势在必行。但县级档案资源的整合模式又不能直接搬到省级综合档案馆使用。首先,省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大部分档案工作规范,有档案室、档案员,有规章制度、设备技术,同时驻地比较分散;其次,现有的《档案法》规定省级机关档案保存20年之后,再向综合档案馆移交;第三,根据文件价值的规律,文件首先对其形成单位有用,对形成单位工作活动具有较强的查考利用价值,这是文件的第一价值。然后其作用和价值冲破原有的形成单位而扩展到社会,表现出对社会有用的第二价值。文件价值作用的规律,要求我们既不能将档案长期滞留在机关,又不能过早地向档案馆集中。因此,省级综合档案馆要针对其特点和优势,探索省级综合档案馆资源整合的模式。

一、省级综合档案馆在档案资源整合中的特点和优势

1.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

省级档案局、档案馆合一,履行档案行政管理和保管利用的职能,可以通过制定、修改、完善省级范围内的相关法规、标准、规范、制度,调控各级综合档案馆进馆范围、进馆时限;可以科学设置档案馆网布局,理顺综合馆与专业馆的关系,合理控制档案的流向,可以积极探索档案管理体制创新之路,落实国家综合档案馆对本区域国家档案资源管理、监管、控制的地位。确保国家档案资源的完整与安全,确保国家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

2.管理体制方面的优势

“集中领导、分级管理”是我国档案管理的体制和原则,也是我们档案资源整合的依据和原则。省级综合档案馆要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充分发挥综合档案馆在国家档案资源整合中的集聚、辐射作用,通过对市县级综合档案馆、专业档案馆和部门档案馆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促进档案资源分级整合、分类整合,同时建立区域内档案资源的调控机制,比如建立和完善目录报送制度、档案备案制度和档案备份制度等,实现对档案资源的全面了解和监督控制。

3.建立多样化资源整合模式

省级档案馆资源整合要把档案实体整合和档案信息整合相结合。反映本省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全局的档案实体仍要以收集、征集、捐赠、寄存形式整合到省级综合档案馆,这是基础和主渠道;以建立档案目录中心、已公开现行文件中心、电子文件中心探索跨区域、跨行业国家档案目录体系共建共享、专题档案库共建共享、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等作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重要形式。

二、用“大档案”思维整合档案资源

杨冬权同志在2009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从三个方面对档案实体或档案信息进行科学整合:整合同一地区内不同档案机构的档案资源,整合同一系统、不同地区档案机构的档案资源,整合不同系统、不同地区档案机构的档案资源。这三个方面涵盖了全部档案资源,为省级档案馆资源整合提供了战略思维、政策依据和原则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大档案”思维整合档案资源,建立形成主体多元化,档案内容、载体形式、利用方式多样化的资源体系。

何谓“大档案”思维?就是从思维上把档案置身于国家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置身于历史文化资源体系建设之中,跳出档案建档案,从把各级综合档案馆打造成国家不可缺少的信息源、知识库、文化场所视角去构建档案资源体系;从范围上冲破综合档案馆主要收集保存“国家所有的”、“归国家管理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形成的档案的界限,把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形成的历史记录纳入档案资源体系。从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上转变重党政机关档案,轻其他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档案;重国有单位档案,轻其他所有制单位形成档案;重一级机构档案,轻二级、三级机构档案;重名人档案轻社会群众档案等倾向。从业务指导上,要加强对非国有企业、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档案的指导、监督与服务。从整合形式上,要走出档案实体整合的困惑,把档案实体与档案信息整合相结合,重点在档案信息整合上。

从整合的技术手段上,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建立区域性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信息整合弥补实体整合,不求所有,但求共享。从整合的目的上,不是一味地追求档案数量的增加,也不是刻意去设定一个什么样的比例,而是保存完整的社会记忆、优化馆藏内容结构、体现地方特色,满足社会和公民的不同需要,真正建立起馆藏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具有区域特征、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多元化档案信息资源体系。

三、省级综合档案馆资源整合的模式

1.档案实体整合模式

所谓档案实体整合,就是将分属于或反映本行政区域内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不同类型、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原件或复制件,统一集中在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和利用。

纵观国家档案资源整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大都是基于档案实体整合。比如一些理论研究文章中对国家档案资源整合的表述:“不仅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全部档案的管理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而且主要是指在我国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下,通过整理与组合,使之结构合理、配置优化。”“所谓整合,就是打破条块部门系统的限制,由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合理规划档案资源的归属和流向,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使国家档案资源更利于集中保管利用”,是着眼于实体整合。安徽和县、河南杞县等县级档案资源整合实践也多是档案实体整合的模式。

通过档案实体整合,国家档案馆馆藏得到丰富和优化,改善了馆藏结构比例,提高了档案利用率和服务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档案馆的各项建设。据对杞县档案馆资源整合的调查,馆藏数量是整合前的3倍,文书档案与专门档案的比例由整合前的36:1转变为1:2.2;2009年利用人次是2005年的18倍。

2.档案信息整合模式

档案实体整合与档案信息整合模式是与相对的概念,前者是物理整合,后者是逻辑整合;前者是直接整合,后者是间接整合;前者是基于手工管理的整合,后者是依托信息化技术的整合;前者是重在拥有式的整合,后者重在共享式的整合。

档案信息整合模式就是不改变档案现有的保管位置,借助信息化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建立区域性的档案目录中心或档案信

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对国家档案资源的控制、管理与共享。

档案实体整合对省级综合档案馆是必要和有效的,凡是属于进馆范围的达到归档时限的,或一个全宗档案分散在不同地方保存的,或立档单位无法保证档案安全的,或协商愿意移交的档案,都必须坚持档案实体整合的模式。但是,在目前档案法律法规不完善、体制机制不顺畅的条件下,对于大范围的实体整合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因此,可以对保存在各立档单位的档案信息进行逻辑整合,将分散保存的信息有机关联,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具体可以通过档案目录中心、已公开现行文件中心和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及区域性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档案信息整合的具体途径。

档案实体整合模式是主体,档案信息整合模式是实体整合的有效补充,为实体整合提供线索和基础。两种模式有机结合,可以促进档案资源整合。

四、省级综合档案馆资源整合的重点

省级综合档案馆资源整合,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1.以民生档案建设为重点

2007年12月,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民生档案工作,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目前,我国的社会改革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卫生、教育、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及时建立起这些领域中产生的档案,是保障民生惠及民生的基础。

河南省郑州市、南阳市、开封市等单位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出台了《关于整合民生档案资源的意见》;南阳市、郑州市、新乡市、南阳市、三门峡市、驻马店市、许昌市、济源市档案馆等接受了部分民生档案。杞县档案局馆克难攻坚,用一年的时间接收了土地、房产、婚姻、计生、组织人事、劳动、新农村合作医疗、退伍军人等58种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档案,总计121363卷,基本建立了覆盖人民群众、方便群众利用的资源体系。

民生档案资源整合后,不仅改善了馆藏结构,也使档案馆迎来利用的高峰。杞县档案馆资源整合后,为社会各界提供利用服务达12000余人次,10000余卷(件)次,前来查阅婚姻证明、工龄党龄、土地使用、退伍时间的利用者络绎不绝。仅杞县破产企业毛纺厂厂区处置一项就挽回经济损失60万元;解决了数十起不同年代遗留的土地纠纷问题;利用档案使近百起案件得到了顺利的解决。

民生档案也是省级馆藏体系链条中薄弱的一个环节。民生档案概念提出较晚,过去工作中形成的民生档案散存在各个形成单位,在档案法规、规章制度等中缺少对民生档案的规定,甚至还没有纳入归档范围和馆藏体系。加强民生档案的建设,建立覆盖民生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利用体系,应成为省级综合档案馆整合档案资源的重点。

2.以重大活动档案建立为重点

重大活动是指某个区域中发生的有一定影响的活动。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本省视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的公务活动,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政党领袖或者国际组织负责人、著名外国友人在本省的参观访问;在全省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或者公益性活动;在全省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处置活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等。河南省的重大活动一定集中反映了河南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成绩,其档案是今后编史修志、举办展览的重要依据,对国家、社会今后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而组织这些重大活动往往具有综合性、阶段性、临时性等特点,重大活动档案存在形成单位多、内容庞杂、载体形式多样化、档案保管无序化等状况,为避免重大活动档案的分散和遗失,建立重大活动专题档案很有必要。

2009年河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试行)》,随后,我们成立了专门的重大活动档案征集办公室,配备了人员,设备,加强与重大活动主办单位、承办单位联络,及时掌握重大活动的线索和信息,参与和指导重大活动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今后要逐步建立起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机制、重大活动信息通报制度,建立起重大活动专题档案库,适时举办重大活动展览,真正把重大活动档案建好用好。

3.以特色档案资源建设为资源整合重点

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均存在“千馆一面”、内容类同、缺乏特色的问题。有特色的就有生命力,就有价值。特色档案资源就是反映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特殊事件、名人、名胜、名优特产等特色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记录材料。地方特色档案的来源有两部分:一是根据我们国家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档案工作体制,按照规定的接收范围接收的当地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档案中具有地方特色的部分;二是指散存不同地域、不同部门、民间和个人手中与本地有关的,突出反映本地地域特色的文件、资料、实物等材料。以特色档案资源库建设为资源整合重点主要指第二部分,围绕这些特色去做档案文章。河南省馆征集建立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河南的档案”、“河南省名人档案”,建立和反映计划经济时代的“粮食票证档案”等,部分市县馆建立的名人、名胜、名优特产档案、家谱族谱、姓氏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主题的特色档案,都大大丰富了我们的馆藏。

综合档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档案;综合管理;档案作用

档案管理在单位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单位档案的综合管理中还依然是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原则,将单位中各种各样的档案集中起来,对单位档案进行综合管理有利于单位以及国家的发展[1]。对于单位档案的综合管理不仅仅是将各种各样的档案简单的集中在一起,而是一种把单位的全部档案作为一个整体,实现管理以及利用的组织方式。当前,对于大多数单位来说,档案在综合管理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并没有真正的实现集中管理。

一、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没有完善的管理程序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大多数单位在档案管理上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具体表现为:①档案的整理不规范。由于近几年来,单位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档案管理新人员也在不断涌现。档案人员中素质差别比较大,因此,在整理档案时,没有按照卷内文件的顺序进行排序,导致卷内文件漏失现象比较严重,也不利于相关人员的查找利用。②档案的收集不规范。单位档案在收集的过程中,并没有依据先关制度进行规范化的收集,档案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利用[2]。因此,在收集档案时就比较随意。③档案的利用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于单位内部人员借阅档案时管理的比较松懈,而对于外部的人员就比较严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内部人员借阅档案后不归还,甚至出现档案丢失的现象。

2、档案管理缺乏长期性的规划

档案管理工作只有领导进行检查时,管理人员才对档案进行有计划的整理,当检查时期一过,就立马变回了无秩序以及无计划的整理,没有长期性以及连续性。甚至还有的人对于档案室的认识局限于只是存放资料或者是没用文件的地方,因此,在某些人眼中档案室就是一个废纸仓库,长时间不管理,里面的灰尘到处可见。最终形成一种有领导无计划;有形式无效果的局面。

3、没有充分利用办公自动化

长期以来,档案管理都是采用一台软件以及一套系统来进行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档案利用的需求。尤其是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档案管理的手段相对比较落后,从而为档案综合管理带来一些消极后果。

二、加强档案综合管理,充分发挥档案作用

1、提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加强档案宣传力度

档案也是单位的资产,无论是科技档案还是声像、文书档案等,都是全体员工从事生产经营实践活动的智慧积累,真实以及客观记录着单位发展历程。例如:一个单位产品的研发,从产品设计到产品的销售,期间包含着上一代领导人或者是几代领导人以及员工的全体智慧和汗水,这些经验以及过程都全部记录在文书以及声像档案中,这些记录的成果是用金钱无法买到的,因此,对于单位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产[3]。必须让单位领导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就会想方设法的进行管理以及保护。最后,做为档案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参加地方档案部门举办的各类活动;单位档案室应该做好自己的宣传栏,要求向单位全员进行宣讲;使全体员工能够对《档案法》了如指掌,根据相关法律更好的进行档案管理;在单位的季会以及年终会上应该将这一季度或者是这一年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全体员工进行宣讲,让员工明确以后档案工作该如何进行。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档案的管理中,最主要的还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的质量。为了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提高其自身的业务素质,必须加大档案业务的培训。首先,应该鼓励管理人员自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成长;其次,单位应该提供管理人员区外地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在档案管理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单位进行经验交流,弥补自身的不足;再次,新的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在职的管理人员也应该定期的培训学习;最后,完善激励机制以及实现绩效考核机制,对于在档案管理中表现优秀的人员应该加以鼓励,相反,对于在工作中出现严重错误的人员应该加以惩罚。定期的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使优秀的管理人员脱引而出,更好的胜任所擅长的工作[4]。

3、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档案综合管理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尤其是办公自动化以及无纸化等新事物的出现,是档案管理工作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全面实现电子化管理,采用电子计算机以及扫描仪等数码技术对档案实现无纸化的管理,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应该逐步建立以及健全档案管理的网路系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特别是使用条形码技术,能够使档案人员在调出或者归还档案时,主需要通过条形码管理,就能够准确读取每一件档案的详细信息,确保每一件不漏。采用专门的软件,对于超时以及没有及时归还档案的人员,可以进行提醒,能够有效防止档案由于外借儿导致的丢失;使用条形码技术采用电脑打印,就避免了过去使用油墨打印,档案号出现墨迹不清,甚至是涂改现象,采用条形码技术能够大大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且打印统一规格的纸张,外形也比较美观[5]。

4、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使单位档案管理中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应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各个单位在依据国家标准以及上级传达的规章制定相应的制度之外,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例如:对于单位文件材料的整理、积累、保管以及统计等都应该做出统一规划要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南。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另一方面,应该明确档案管理的负责人以及专兼职档案人员的职责。做为单位领导人应该在各部门选择素质较高的人员作为档案管理人员,从而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归档工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

5、对档案管理工作实现长期规划,统一领导

通过实践证明,对于大型单位的档案应该建立相应的档案资料信息中心或者是档案馆,中小型单位应该建立档案室,将单位的档案实现集中管理以及统一领导。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证单位档案的统一管理,还能够精简机构,减少相应的单位成本。另一方面,档案的管理应该从便于利用的原则出发,应单位内的档案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从而使单位的全部档案在实体上能够构成一个统一以及科学的类别体系。实现档案综合分类管理,有利于档案信息的查找,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单位档案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思想观念问题,就应该转变思想观念。然后从单位领导自身、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单位档案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的前瞻性以及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网络技术,顺应当代的时代需求,将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落到之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茜,论档案的综合管理[J].华章,2011(33):58-59.

[2]李春梅.浅谈档案综合管理问题的探讨[J].南方论刊,2013(1):263-264.

[3]陆开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J].办公室业务,2012(11):414-415.

[4]崔丽.浅谈如何提高档案综合管理水平[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637-638.

综合档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综合档案室;档案保护;档案安全

档案室是档案工作最基层的组织机构和保管单位,保存着一定数量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基层档案室档案保护工作做得好坏,不仅关系到本档案室的档案寿命,也影响着档案馆馆藏档案的寿命和整体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档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遭到破坏,损失是不可挽回的,档案的其它工作也就更无从谈起。保证档案的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第一要责,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技工院校综合档案室档案安全保护工作也是如此。由此做好技工院校综合档案室档案保护工作,对维护技工院校档案完整与安全,延长档案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技工院校综合档案室档案安全保护存在的主要弱点

1.1、档案安全保护意识淡薄。当前,在大多数档案工作人员的认知里,基层档案室的工作只是能按时把档案整理好,能及时查到就可以了,至于档案保护方面的工作,那则是档案馆的事。这种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档案保护意识的减弱,致使技工院校对做好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有偏见:多数只顾及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研和开发利用工作;少数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却热衷于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数字档案室之类的工作。只要库房内不潮湿、没有明火,档案文件没有发霉、生虫,库房没有引发火灾,档案的安全就不成问题。

1.2、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由于档案安全保护的模糊意识,多数技工院校虽制订了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但制度不健全,在制度执行上存在一定的疏漏;有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平时很少到库房去监控,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必要的细致工作;还有少数技工院校虽制订了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上墙了事。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没有提到议事日程,存在不少漏洞,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1.4、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档案保护技术知识和保护技术手段。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大都不是档案科班出身,以中途转行为多:有的经过长期或中、短期档案知识培训,有的则是直接由老师傅传、帮、带。而档案人员参加档案培训的机会很有限,即使培训也很少有安排学习档案保护技术方面的知识,而随着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档案的载体呈现多样化,以胶片、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档案所占比例急速增加,它们的保管、使用等同纸质档案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样就造成了档案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档案保护技术知识和保护技术手段。

1.3、档案安全管理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设备缺乏,库房设置不合理。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一切为经济效益服务,技工院校也不例外。作为服务性质的档案工作,无法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很难得到领导的重视,许多直接威胁到档案实体安全的问题都难以得到解决。如:档案室的档案库房和办公用房是最明显的问题:少数技工院校是利用普通办公用房改造的;多数是在办公大楼的某一层划一、二个房间作为档案人员办公用房和档案专用库房;更有甚者是一房两用,即是办公室又兼作档案库房。这就很难达到档案的防盗、防火、防热、防潮、防光、防尘、防有害生物和有害气体的、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的要求;档案设备也是最基本的几样,有的小型技工院校,设备几乎为零,档案的安全无法保障。

2、技工院校综合档案室档案安全保护的努力方向

2.1增强档案保护工作的意识。首先,档案工作人员要努力学习档案保护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档案保护意识。只有档案管理工作者自身重视档案的安全问题,才能通过一些重大的档案灾难案例、档案展览等形式加大档案安全保护的宣传,增强校领导对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视。其次,档案工作者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强化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消除各种隐患,关键要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这样才能保证档案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不受损失。

2.2建立完善档案保护制度,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做到违法必究。档案的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档案实体的安全,一个是档案信息的安全。随着档案载体的多样化,要建立健全和不断修订、充实、完善档案实体安全与档案信息安全的工作制度。如档案实体安全的保管制度、档案实体安全的保密制度、档案实体安全的利用制度、

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保管制度、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利用制度、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异地备份制度、室藏档案应急预案、计算机档案信息系统网络应急预案、档案信息安全的学习培训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学校应将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除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还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做到违法必究,并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3、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档案人员专业素养。由于技工院校现今档案工作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参差不齐,对他们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就显得优为必要;即便是档案科班出身的档案工作人员,随着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档案的载体的多样化,以胶片、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档案所占比例急速增加,它们的保管、使用同纸质档案发生了根本变化。如果不随时补充相关知识,保护工作将无从谈起。只有档案工作人员系统地熟知档案保护技术知识和技能,并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才能创造条件,为档案保管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避免校领导以办学经费紧张、档案工作人员不需要那么高深的档案知识等为由拒绝参加,由上级业务指导部门对业务系列培训学习做出要求为更好:规定每年档案工作人员都要档案继续教育学习1-2次。以达到提高、更新档案管理者的专业素养的期许。

2.4、争取领导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档案库房的设置与配备。档案寿命的长短与档案保存环境及保管条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虽然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是朝着逐渐消亡的方向发展。但适宜的存放环境,却能在延长档案保管寿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技工院校不可能达到档案馆的保存条件,但却可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创造有利于档案保存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库房设置问题:档案库房是保存档案的重要基地,是档案保护技术中长期起作用的因素,它为档案保护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档案库房是否适用,将直接影响到库房管理措施的繁简、效果和费用。档案库房设置的适用,它就会长期起着利于改善档案保护条件的作用;反之,则相反。技工院校不可能、也没有实力另建档案库房,条件好的学校,可以根据防热、防潮、防光、防尘、防火等要求修、改建档案库房,要尽可能的实现库房、阅览、办公三室分开;如果是由办公室改做的库房,要尽可能的选在办公楼的北面或南面,楼层不要选在顶层或地下室;窗子要尽可能的小而少,要密闭、牢固、保温、防火,采用双层密闭塑钢窗,外边要安装防盗网,向阳的窗户要采用质地厚密的遮光窗帘,用来通风的窗户,应安装纱窗。库房门要采用密闭的防盗门。其次,库房温、湿度控制与调节问题:在影响档案寿命的众多因素中,温度和湿度对档案的影响很大。高温、高湿的环境,特别适合霉菌和虫害的生长繁殖;而低温、低湿又会影响档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使纸张纤维变硬变脆,强度下降。因此,控制与调节库房温、湿度是防虫防霉、保证档案制成材料耐久性的有效措施。如果档案库房门、窗坚固、密闭性能好,可以通过紧闭门窗或打开门窗通风来控制与调节库房的温、湿度。在高温或严寒季节,可以通过 空调和抽湿器等设备来控制库房的温、湿度,以达到国家规定保存纸质档案的标准:温度14~24℃, 相对湿度45%~60%的要求,使之成为更加适于档案保存的空间。对于一些很珍贵的档案, 可以在温湿度适合的条件下,装入密闭柜中进行保存。第三,库房的防光、防有害生物与防尘的问题:因为光线会使档案发生光氧化和光辐射热反应,进而影响纸张和字迹的耐久性,紫外线对档案的破坏力更大。因此,库房应避免光线直接照射,防止或减少漫射光中的紫外线进入库房,使用人工光源时,应选择白炽灯,且要用质地厚密的窗帘遮挡,这样也利于防止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进入库房,因为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也是影响档案“寿命”的因素之一。又由于现今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不利影响也日趋突出。档案材料入库前也应进行除尘处理。第四,库房的防火问题:随着各种电器设备的种类日益增多,档案库房引起火灾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火灾可以说是当今档案部门的头号灾害。档案库房内不能见明火、不允许在里面吸烟、存放易燃化学物品、无人时关闭电源,门口必须配备消防器材,使用无酸阻燃的档案装具等。

2.5、档案的备份和信息保密问题:为防止自然灾害的侵协,要做到存放档案的异质备份和异地备份;使用无酸阻燃的档案装具;加强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并定时检查等。

总之,要做好技工院校档案安全工作,关键要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真正为档案的保存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以维护技工院校档案完整与安全,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使人类的记忆得以永久保存。

参考文献:

[1] 邬泽兰. 基层档案室的档案保护工作不可忽视,[J].办公室业务,2012(14)

[2] 翁梅. 浅谈档案室的档案保护工作[J].浙江档案,2009(11)

上一篇:税务登记管理范文 下一篇:承包合同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