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护理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3:53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篇1

【关键词】小儿;心脏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05-02

前言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和大血管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先天心血管系统畸形,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1]。"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占出生婴儿的0.7%~1.0%,每年大约15万名先天性心脏病出现[2]。随着心血管医学的快速发展,现在病死率已显著下降。我院2013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先心病患儿6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0例先心病患儿中,男24例占40,女36例占60。初次诊断先心病40例占67.7,先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儿20例占33.3。

1.2 主要症状:

轻者无症状,查体时发现,重者可有活动后呼吸困难、紫绀、晕厥等,年长儿可有生长发育迟缓。晚期发生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时可出现持续青紫。心脏杂音:比较响亮,粗糙,严重者可伴有胸前区震颤。其它症状:自幼哭声嘶哑、易气促、咳嗽、合并其它畸形,如先天性白内障、唇腭裂和先天愚型等。

1.3结果

出院时临床好转55例,放弃治疗4例,死亡1例。

2 护理措施

2.1 保持室内环境

病房要保持安静,保证有充足的阳光,室温保持在18℃~21℃之间,病房根据天气情况,每天开2-4次窗户,相对湿度保证在55%~60%范围内[3],室内空气要流通。冬天应定时打开窗户,以加强空气对流。有持续青紫的患儿,应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导致患儿出汗,脱水。

2.2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精神状况,细心观察病情,认真做好病情记录[4]:保持大便通畅,先心病患儿注意大便时勿太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如两天无大便,可用开塞露通便。

2.3 心理护理

患儿病情一般进展快而且严重,恢复起来较慢,家长往往思想准备不足,心理负担较重,家长们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运用沟通技巧,教会他们配合的方法,耐心解答患儿家长的各种疑问,以消除不良心理因素,解除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5]。说服其主动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使治疗工作顺利进行,以利患儿尽快康复。

2.4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可有效降低氧消耗量,保护患儿的心脏功能。各项检查处置应集中进行,避免患儿过多哭闹,被褥要柔软保温,内衣要松软,穿衣不可过多, 以免造成患儿的不安和过量出汗,影响患儿呼吸[6]。

2.5 饮食营养护理

有先心病的患儿,喂养比较困难,吸奶时往往易气促乏力而停止吮吸,且易呕吐和大量出汗,小婴儿喂奶时可用滴管滴入,以减轻患儿体力消耗。给予患儿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同时需补充充足的水分。患儿进食应少量、多次、定时进行,以免加重呼吸困难和呕吐。如果小儿食欲不佳,应诱导进食,不可强迫。重症患儿,喂食、喂水、喂药时应将患儿抱起,呈斜坡位。

2.6 严格观察病情变化,

患儿年龄越小,病情往往变化快,随时注意观察患儿的意识、面色、心率、心律、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周围循环的变化,给予心脏监护等措施,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理,以保证病情正常转归。

3 讨论

小儿先天性心脏是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其不仅影响小儿正常发育,也是造成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我国每年约15万新生儿患先天性心脏病,过去外科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传统方法,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手术创伤、麻醉与体外循环、输血等问题,始终影响着手术成功率,所以护理工作对心脏病患儿的痊愈非常重要,正确的治疗,辅以完善的护理,可有效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及严重并发症的出现,降低患儿死亡率,促进患儿及早康复。

本人通过我院接诊的心脏病患儿实例进行的护理分析与总结,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上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要点以供探讨,如有不恰当之处,还请见谅。在此也祝愿所有心脏病患儿早日康复,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郭加强, 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68.

[2] 龙健.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疼痛的影响[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4):1135-1136.

[3] 李锦,汤红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胸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护理,2010,23(4):1135-1136.

[4] 黄春,刘琼,周发春.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J].现代医药卫生,2006,12(23):2210-2211.

[5] 林蔚华.心脏外科术后监护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2:33-39.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篇2

关键词: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 心脏搭桥 生活质量

Application Effects of Path-Based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Bypass Surgery

CAO Bo DOU Runpeng LIU Na ZHANG Jifeng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Nanyang Central Hospital;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path-based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bypass surgery.Methods A total of 100 cardiac bypass patients admitted to Nanyang Centr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June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5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5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ath-based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care.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quality of lif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scor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scor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ime to get out of bed, exhaust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results of the 6-minute walk test(6 MWT)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SAS and SD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P<0.05). The physical function, mental function, living habits and social fun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Path-based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can promote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cardiac bypass patients, improve the exercise capacity, reduce thei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word:path-based;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cardiac bypass; quality of life;

冠状动脉狭窄或其他情况导致供血不足时,患者需要进行心脏搭桥手术。心脏搭桥手术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1条通道,从而促进供血的手术[1-2]。心脏搭桥手术后的患者大多会发生多种并发症,比如出血以及心功能下降等,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并接受康复护理[3]。传统护理干预缺乏针对性,无法根据患者需求进行干预。本研究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心脏搭桥患者,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心脏搭桥患者术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心脏搭桥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纳入标准:(1)符合心脏搭桥手术指征;(2)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不同意参加临床实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叮嘱患者按时用药,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复查。观察组接受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术后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和体温,适当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对患者冠状动脉进行有效扩张,改善血供。对液体入量和出量进行记录和控制,保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适当应用扩血管药物,测量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量与速度。(2)患者清醒后适当抬伸肢体,利于血液回流,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肢体末梢循环,用弹力绷带扎紧术侧肢体,防止血栓形成,指导患者早期床上活动。(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科学膳食,戒除不良习惯,如吸烟、喝酒、熬夜、情绪激动,另外注意患者大便干结。(4)为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患者术后往往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通过安抚使患者放松心情。(5)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开展在线课堂或者视频指导,为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上存在的疑问进行及时指导,监督患者按时用药,注意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指标包括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6分钟步行实验(6-minute walk test, 6MWT)。生活质量包含4项指标,分别是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活习惯、社会功能,每项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SAS与SDS满分为100分,评分越低说明心理状态越好。术后并发症包括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短阵室速、低血压、心包填塞、皮下淤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6MWT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x¯±s)

2.2 SAS、SDS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生活质量

治疗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活习惯以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3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x¯±s,分)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表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是新型的护理模式,可使患者术前以及术后都能接受积极有效的护理[4]。有研究表明,将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到脑梗死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5]。赵红霞等[6]研究表明,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操作性强,可帮助护士提高执行力,从而提升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6MWT长于对照组。这说明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这是因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为患者冠状动脉进行有效扩张,改善血供。患者术后清醒时及时抬伸肢体,利于血液回流,帮助其尽早下床,缩短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时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7]。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这是因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紧张等不安情绪;同时对患者产生的疑问及时讲解,消除患者顾虑,从而降低患者SAS、SDS评分。治疗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活习惯以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这说明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是因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促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使切口加快愈合,增强患者的信心[8];同时对患者饮食方面也进行指导,指导患者食用易消化以及高蛋白的食物,少吃含脂肪量高的食物,例如鸡蛋黄、肥肉和动物的肝脏、内脏,因此,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通过对患者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和体温情况,对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及时采取治疗手段,并积极预防,进而降低患者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短阵室速、低血压、心包填塞以及皮下淤血等发生率。

综上所述,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心脏搭桥患者术后恢复,并且提高心脏搭桥患者运动能力,减轻其焦虑和抑郁心理,极大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王艳艳.心脏搭桥术后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与重症监护治疗[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3):73-75.

[2] 俞光宇.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搭桥术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6):947-948.

[3] 李晋霞.个性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心脏搭桥术患者认知性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4):688-690.

[4] 贺影.康复路径护理对急诊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4):110-113.

[5] 李莉,姚春莺,姜亦伦.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9,41(9):160-162.

[6] 赵红霞,陈文静,陈金红.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3(10):1651-1653.

[7] 孟梦,侯月丽.临床路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0,427(5):109-111.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篇3

[关键词] 运动训练方案;健康教育方案;护理意义

[中图分类号] R541.40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8-24-02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可以使病变心肌血管再通,改善心肌供血和冠心病患者的缺血症状,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的重要手段。支架植入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除与医者的经验及技术有关外,还与临床护理质量密切相关[1-3]。有研究报道,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后住院期施行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可以克服支架植入后患者因卧床时间较长而引起的不适。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5例成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按年龄、性别、心功能、PTCA数配对等原则,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病人中不包括心脏病史与术后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手术后用药情况相同,常规治疗组患者未有康复指导)。见表1。

1.2运动方案

参照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康复运动方案训练,对康复治疗组的患者术后指导,具体内容如下。见表2。

1.3 监测及方法(表3)

2 结果(图1~4)

3 讨论

心脏康复是指采取一切措施,通过心脏病患者自己的努力,使之尽快恢复正常的或病前的生活方式。

3.1 术后一周训练的意义

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心功能容量和心血管效率,增加冠脉血流,减少冠心病的复发。

3.2康复方案

结合我国现有的护理条件加入了健康教育的内容。

3.3康复训练的影响

心输出量显著地增加,心肌收缩力及左室总泵力均有显著提高,平均动脉压有显著降低,而心肌耗氧量也有显著的降低。

支架植入术后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方案需护理人员指导监督,并定期监测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通过方案为术后康复护理提供一些参考,以指导护士实施更为安全和有效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康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4-7]。

[参考文献]

[1] 何文艳,唐良春,邓碧坚,等. 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疗效分析及护理[J]. 现代护理,2005,11(19):1582-1583.

[2] 韩清萍. 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的护理[J]. 南方护理学报,2002,9(6): 15-17.

[3] 李丽,徐红霞. 急诊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40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J]. 贵州医药,2006,30(4):376-377.

[4] 李斌,李新明.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J]. 海南医学,2003,14(6):1-2.

[5] 姜兆秀,薛伟珍.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低血压的临床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4):355.

[6] 周晓荣,李津,赵玲.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虑状况调查[J]. 护理研究,2004,15(1):29-31.

[7] 钱觉贤. 现代冠心病监护治疗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38-151.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篇4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规范化的健康教育,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SF-36健康调查量表测评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情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可促使病员养成并坚持有益的自我健康管理习惯,明显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规范化健康教育心脏瓣膜置换术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71-02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应用由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机械瓣膜或用生物组织制成的人工生物瓣膜进行病变瓣膜替换的手术。对心脏瓣膜病患者而言,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能够有效提高心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1]。但手术只是心脏瓣膜病治疗的基础,患者在术后还需严格遵守一些注意事项,才能巩固手术效果,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为观察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笔者所在护理团队探索采用规范化的健康教育,促使病员养成并坚持有益的自我健康管理习惯,明显改善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现将研究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男16例,女27例,年龄21~68岁,平均32.4岁;对照组男18例,女25例,年龄22~71岁,平均31.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健康教育方法。为了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培养其实践技能,增强自我管理疾病的积极性,我们在患者入院后、手术前、出院前及出院后分阶段进行自我管理教育。

1.2.1入院后的自我管理教育。入院后24h内与患者交流,评估患者的不适症状、生活自理程度、文化层次、职业、认知水平、综合素质、以往经历、心理承受能力、家庭经济及社会支持状况等。了解其有无焦虑症状的易发因素,同时,耐心倾听患者躯体及心理上的不适及家庭的困难,取得患者的信任。

患者入院后向其发放自编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自我管理相关知识册》,该知识册语言精炼、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内容包括:瓣膜置换术后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自我监测知识,术后的饮食指导、用药管理及影响因素,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监测的正常值、目的、时间和意义,并发症的预防及患者的心理调适等。

1.2.2手术前的健康教育。由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常出现焦虑不安、抑郁、恐惧等异常情绪,不但引起个体严重的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而且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调查显示[2],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情绪障碍的发生率为100%,其中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为81%和86%。因此,术前的心理行为干预尤为重要。我们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个体的认知行为干预。根据教育层次指导患者树立面对疾病的正确态度,提供与手术相关的知识,讲解认知行为干预的目的、意义、方法、技巧,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以及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及愈后中的作用。告知患者术后在ICU的情况及注意事项;与家属沟通,讲解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及手术可能带来的情绪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护士会帮助患者克服,消除患者的抑郁、恐惧等异常情绪。

1.2.3手术后的自我管理与监测。出院时向患者发放科室自编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自我管理监测日志》,内容包括:自测心率、血压、服药情况及不良反应,饮食情况,瓣膜情况,睡眠情况,尿量,PT、INR值的化验结果,心理状态等;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填写自我管理监测日记;教会患者及家属用听诊器和手放在心前区,感受机械瓣膜正常时发出的清脆金属音,以识别异常瓣膜音;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制订饮食计划,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钠盐摄入

1.3效果判定。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生存质量评价分析。SF-36(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健康调查量表是一个多目的、形式简单的健康调查量表,它包括8个维度,36个问题,可对患者生理、心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SF-36健康调查量表测评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情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心瓣膜病的治疗是一种系统性的治疗,它不仅要求医生手术操作的精益求精,同时也要求护理人员的有效护理和患者自身的积极配合。医护合作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高度重视,从而增强了医、护、患之间的信任与和谐;医护合作开展自我管理教育,不仅能及时发现各阶段患者对教育内容的掌握和实施情况,还能及时发现不良行为并给予指导,提高了团队成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因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通过自我管理措施的有效干预,使患者的健康状况、健康功能维持在一个满意的状态,让患者过上更为独立、更为健康的生活[4]。自我管理知识册的建立,便于患者随时翻看,增加理解记忆和接受能力,使患者有效掌握了健康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了患者健康生活的自信心和自护能力,纠正了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心理、饮食、药物及监测等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自我管理的重点[5]。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记录自我管理监测日志,可观察患者自我管理教育掌握的程度,帮助患者学习疾病自我管理的知识,使患者自愿参与到疾病的管理中,从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通过监测日志的记录和总结,医护人员能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患者自觉执行健康行为。通过护理督导,患者能认识到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改变不健康行为,寻找对疾病康复有利的方法,并坚持实施,使患者在疾病知识、药物管理、饮食管理、角色转换、情绪管理、自我监测、定期复查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避免了诸多因素对药物的影响,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知、信、行水平,节约了医疗费用。

本次研究显示,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可促使病员养成并坚持有益的自我健康管理习惯,明显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冬梅.围手术期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3):544-544

[2]廖彬,刘惠,陈琳,等.心理行为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360-7361

[3]林明环,石菊香.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健康教育对病人生存质量影响[J].右江医学,2004,32(6):631-632

[4]曹小翠,于红静,顾玉琴.心脏瓣膜病手术患者I期心脏康复训练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3,20(1):37-39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篇5

现如今,大多数人并不是不懂得健康知识,所缺乏的是健康投资。正如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中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人没了,钱没花了!”有金钱也享用不到了。如果说吃喝是生命之必需,那么玩乐和挣钱只能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人讲,聪明人投资健康,明白人重视健康,平常人忽视健康,糊涂人透支健康。

请问您是那一种人?但愿您不属于后两种人!因为健康是没有回头路的,健康可以换来金钱,但金钱绝对换不来健康。试想,当一个人拥有财富的时候,他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来充分享受人生的快乐,当一个人没有钱的时候,他更需要健康的身体,因为健康的身体是他惟一的本钱。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一个健康的乞丐,比一个有病的国王更幸福。”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5%的人处于健康状态,20%的人有病,剩下的75%的人是亚健康。而亚健康到疾病只是时间发展的过程,早期预防治疗亚健康状态,也就是从早期入手,治疗疾病也就相对会容易一些。

我们通常说的亚健康,指的是血脂代谢异常、脂肪肝、肥胖等,这也是引起心脑血管病的根源。亚健康状态还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癌症、肝硬化等现在所说的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亚健康跟肝脏这个核心器官有极其重要的关系。肝脏是三大代谢(蛋白质代谢、糖代谢、脂肪代谢)的中心,是多种维生素的储存仓库,是血液的净化器,是人体的解毒器,是情致的疏导器,是健康的大总管。因此,保护肝脏才是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最佳方式。保护好肝脏,就会避免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就会减少发生脑溢血、心机梗塞等突发性疾病的机会。保护好肝脏,机体的免疫力就会大大增强,避免癌症的发生,即使有癌细胞,也会被机体细胞杀死,以防后患。

常言道,肝肾同源,肝不好,肾的功能也就很差。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的肾功能差,就会提前进入老年,减弱、甚至消失,因此中年男性更需要保护肝脏。

肝脏是全身最大的代谢器官,现在却往往是超负荷地工作。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心理压力较大,环境恶劣,工作压力较大,生活不规律,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食入劣质油脂、高脂高热量的食物,以及缺乏运动等,都给肝脏带来了伤害。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再次来临,使人们心理压力大增,更是增加了肝脏的负担。

现在消除亚健康,大部分的人求助于药物,但是这些药物往往又导致了肝脏的损伤更严重,污染了肝脏。肝脏变得脏了,功能就变更差了。所以清除肝脏垃圾,修复肝脏功能是非常必要的。清理肝脏,就好比开车要保养一样。买新车开几千公里后就要维修保养,开几万里后就要大修一次。但是肝脏从人一生下来,就没有清理过。人的坏习惯往往使肝脏变得伤痕累累,过多的杂质在肝脏积聚,就会使肝脏生病。肝脏生病就会导致其他一系列的疾病,因此及早对肝脏进行彻底的清理、检修,对身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脂肪肝肝净疗法,是留美分子生物医学博士后银小龙领衔发明的针对脂肪肝的全面康复疗法,采用中西结合的专利产品肝净ABC和肝净营养片等系列产品,进行清肝护肝养肝的全面保护。

肝净ABC结合了传统的中医药精粹和现代分子生物医学技术,专为肝脏的全面养护而研究设计。根据药食同源理论,精选了无任何毒副作用的药食两用成分,更好地保护肝脏。

传统中医认为,晚上子时是肝经当令,是肝脏自我休整的时间,而早上则是肝脏排除体内垃圾的最好时间,中午和晚上,肝脏在血液循环及食物营养代谢中时时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来不及休整自己,所以白天要注意对肝脏的保护。肝净ABC中的(早上服用),其作用是清除肝脏积聚的脂肪,排出肝脏毒素,改善肝功能,降低转氨酶,降低甘油三酯,祛脂强肝,保持肝脏正常的代谢活动,加速燃烧体内囤积的多余脂肪,重在清肝。中午用B片,作用是保护肝脏、预防和解除酒精和毒素对肝脏的伤害,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和过氧化物对肝细胞的损伤,合理补充肝脏需要的特殊营养素,重在护肝。晚上用C片,具有活血降脂,疏理肝气,健脾消食,养肝护肝之功效,其组方集中华医学千年精粹,全面修复肝细胞功能,重在养肝。通过这样一个疗程(三个月)的清理,让原来不健康的肝脏恢复健康,让脂肪肝、代谢异常等,都恢复到原来的功能,使脂肪肝可以得到清除。

清肝就等于净血,因为血液是经过肝脏净化的。肝脏清理正常后,肝脏输出的是洁净的血液、良好的血液,这样就减少了血管里引发粥样动脉硬化的血脂因素,大大降低了引发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肝脏恢复正常,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就增强,其他的疾病如癌症、肝炎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就不易侵入人体,使人体更健康更长寿。

肝脏健康了,就为肾脏解压,使肾脏发挥自己的功能,而不用去承担本属于肝脏的负担。肝脏干净了,肾脏功能正常了,人们的身体就更有活力。

春天是清肝最好的季节,抓紧时间行动起来,让您的肝脏变得干干净净,使您在承担社会家庭责任的同时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幸福地生活。

所以,投资健康才是最明智的投资,是金融危机下最应该选择的投资。

脂肪肝肝净疗法服务电话:

4008816588 (免长途费)

010-62962851

手机:13366556276

网址:省略

中文网址:肝净・中国

北京银辉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篇6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经入院确诊治疗后,实施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患者。观察组患者60例,年龄36~81岁,男38例,女22例;其中心绞痛32例,心肌梗死后21例,无症状心肌缺血7例。对照组60例为同期住院后未能实施康复护理患者。经随机抽查问卷收集资料,两组基本资料与住院治疗方式无显著性差异。

实施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措施: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康复训练与护理;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饮食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等级划分:将生活质量分为3个方面12个小项,具体内容:①疾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社会适应、社会支持、工作情况、娱乐活动;②日常生活能力:睡眠与休息、生活自理、家务处理、日常活动;③精神状态:心理状态、脾气性格、抑郁或焦虑障碍,记忆力、注意力。达到其中9~12项正常为好,5~8项正常为中,4项以下正常为差。

对冠心病基本知识了解程度的判断:根据患者对饮食、高血脂、吸烟、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过重、高血压、遗传、缺乏运动、情绪变化、服药知识等方面的情况,掌握9~12项为基本了解,5~8项为部分了解,4项以下为了解甚少。

结 果

经过对6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使患者增强了配合治疗的信心和重新生活的勇气,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减少,使患者掌握并配合了规范的冠心病康复护理,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讨 论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概念及内容: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目标,在发病初期紧密配合康复医师进行完整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一般基础护理和各种专业护理技术。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3个阶段的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康复护理措施以医疗康复训练为主,针对各种易患因素实施康复教育、饮食调理、高压氧、体外反搏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性措施,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心理护理,并且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冠心病康复治疗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1],即住院阶段、家庭自行康复阶段、返院复评阶段。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个人生活(如洗脸)、床上进餐、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等。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症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使平均住院时间由传统治疗护理的48天下降至20天。家庭自行康复阶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针对出院早期患者,在家自行康复锻练60~90天,通过随访进行指导;另一部分是出院后持续康复锻练6~9个月,主要目的是使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变后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护士应根据每位患者病情及个人特点制定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及合适的运动程序。返院复评阶段,主要进行康复指标评价,根据每位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修正运动处方,继续康复治疗,还可让患者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如二阶梯负荷康复治疗方法。阶段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记录患者康复治疗的具体执行情况,评价并提高康复效果,帮助患者修订运动方案,教会患者自我健康维护的方法等。

康复训练与护理: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呼吸训练、室内外步行训练、柔韧性训练、作业训练、医疗体操、气功等[2~3]。急性心肌梗死经救治生存的运动训练可增加转患者的体力活动量,改善精神及社会功能、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并能降低由于再次栓塞所致继发死亡的危险性。

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是动机强烈、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常表现为不耐烦。逢锦波等在研究中大致将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为两类:①紧张型:患者表现为恐惧心理、焦虑不安、情绪急躁、精神高度紧张;②松弛型:多见于对疾病缺乏认识而较年轻者,患者表现为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甚至否认或缩小自己的病态感觉或体验。对于前者,在安慰、鼓励的同时向患者强调大多数情况下冠心病是可以控制的,以使患者得到心理支持;对于松弛型患者的教育提高警惕,重视预防和治疗,指导、加速患者角色的适应[4]。

饮食的康复护理: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坚持以低盐、低脂为原则,心功能差的患者饮食中摄入食盐量≤2g/日,禁食咸菜、油条、酱等含盐多的食物,护士应该从感观上增加患者的食欲,如将各种颜色的蔬菜搭配或菜中加少许香油,让患者逐渐适应,并告知患者摄盐过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由于摄盐过多导致患者的饮水,加重代谢负担,大量水潴留易引起水肿,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脂肪摄入不应超过3g/日,摄入脂肪过多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如何传授预防保健知识,教会患者正确的康复训练以及日常生活饮食、休息等注意事项,是护理工作应重视的问题。护士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时,提供的知识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骆柳丽[5]提出了3种教育方法:①计划性教育:护士按典型的教育制定教育方案,有计划地对患者实施宣教,这种方式适用住院时间较长者;②针对性教育:即针对患者的某种心态,护士给予有效指导,这是多数患者较为喜欢的方法;③问答式教育:即护士积累一些科普资料事理成册,让患者阅读并提出问题,由护士给予解答,这是文化层次较高患者比较适宜的方法。

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是目前心脏病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从理论到实践要求护理具备丰富的冠心病学、心理学、健康教育学等知识;通过本研究观察发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以后,极大地增强了患者的信心和勇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经过规范合理的康复护理后,也减少了冠心病患者再次住院次数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蔡晓莲,廖建梅.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整体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康复,2001,5(9):129.

2 梁英怡.冠心病的社区康复[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12):35-36.

3 庞妙玲,陈爱,袁小玲.实施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探讨[J].河北医学,2004,10(7):638-640.

4 逢锦波,逢晓.冠心病的院外护理指导[J].中国乡村医药,2000,7(11):33-34.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篇7

[关键词] 健康教育;心脏介入导管室;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c)-014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t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ardiac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it to the nursing in interventional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room. Methods 286 patients underwent elective cardiac intervention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conventional health guidanc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3-stage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intraoperative cooperation, fear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fter a period of observation, the score of anxiety of the 143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9.95±4.99) points, better than (68.41±4.99) points before nursing, and the sleep quality of the patients improved, which decreased to(7.09±0.61) points from (10.28±2.92) points, and they were very satisfied with the nursing work of the medical staff. The differences in statu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leep quality,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medical staff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al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room; Rehabilitation nursing

心脏介入是用于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型心血管疾病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穿刺体表的血管,用数字减影连续投照,把一种特定的心脏导管送入心脏,来进行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的诊治方法[1]。心脏介入导管对护士的要求很高。需要护士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宣传和细致的护理,才有利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往往是实施健康教育的角色,而对于心脏介入导管室的护士来说,此项工作尤为重要。对于患者来说,导管室是一个陌生环境,心脏介入导管手术是一个未知的手术,而且又没有家属的陪伴,心里不免有很多的担心和彷徨,所以患者不仅希望对自己的介入诊疗过程有所了解,而且也希望护士能够为患者提供细致周到的照顾以及较好的心理安慰,因此,健康教育对于进行心脏介入性诊疗的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2]。对此,该研究选取该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该院择期进行心脏介入性诊疗的286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择期进行心脏介入性诊疗的286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143人,其中有高血压病史135例,糖尿病史84例,有吸烟史的212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56例,高中以下130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70.35岁,男性患者有78名,女性患者65名,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03岁,其中男性患者77名,女性患者66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术中进行常规健康指导和教育,只在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基本的指导,将手术过程中的、手术的基本过程等常识性手术健康知识对患者进行告知。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上健康教育阶段。健康教育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术前进行访视,二是在术中进行健康宣传教育,三是在术后进行回访:

第一阶段:在进行介入诊疗手术之前,整理通俗易懂的介入资料,可采用图片宣传册、知识问答题、患者须知提示牌等形式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手术前由护士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包含以往病史、过敏史、以往治疗史、该发病情况、患者心理需求、患者医疗费承受能力等,然后携带相关资料到病室,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病情的解说,让患者和家属消除心理上的顾忌,了解介入诊疗的目的和意义,对整个手术过程作一个初步的解说,指导患者术前的一些注意事项,嘱咐患者术前保证充足的休息,用最好的状态进入手术室,以期达到最好的手术配合效果[3]。

第二阶段:在介入手术中,从患者进入导管室开始,护士应该提前到达,把患者的相关信息与病房护士核对好,并嘱咐患者家属在导管室门口等候。当患者到达导管室门口,陪同患者进入导管室,并告诫患者不要害怕,自己会陪同患者进行手术,并告诉患者如果有什么疑问或者不适要随时告诉导管护士,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手术[4]。开始操作时,护士要陪伴在旁,告诉患者配合医生操作,不要害怕。如果患者因介入材料感到恐慌时,护士可让患者放松心情,保持镇定,自己可做一些抚摸,让患者感觉到关心,缓解紧张情绪。

第三阶段:手术完成后对患者病情、心理状态等各个方面进行询问调查,做好记录,协助患者处理好伤口,注重保护好患者隐私,与医生一起护送患者回到病房。然后详细的给家属讲解手术情况,告诫家属一定要关爱患者,注意多饮水,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尽早下床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并告诉患者有任何不适及时通知导管室护士[5]。

做完这几步,导管室护士要继续护理工作,定期到病室进行回访,探视患者恢复情况,了解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是否合格,听取患者的诉求,观察患者的伤口愈合程度、肢体活动情况等等,调查患者对导管室护士在整个诊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以便对以后的诊疗工作有所借鉴,加强完善本院的健康教育[6]。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所产生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没有存在明显的差异。经过健康教育的患者的观察组,焦虑抑郁状态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减低,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提高,并且在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也有着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睡眠质量、以及对医护人员护理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经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患者因为受到了比较细致的健康教育,所以术中恐惧心理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配合度明显优于比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详细结果见表1和表2。

3 讨论

结合该研究结果可以得知,经过护理,观察组的143名患者的焦虑状态(59.95±4.99)较护理前(68.41±4.99)有明显的好转,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提高,从原来的(10.28±2.92)下降到(7.09±0.61),并且在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也表示非常的满意。赵芳,张玉细等人的研究中[8],通过家庭健康教育来干预心脏介入手术后患者遵医行为、遵医服药知识知晓率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研究对象经过6个月的家庭健康教育干预,94.8%的患者消极心理状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遵医服药以及药物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52.33%上升至干预后97.92%,遵医率明显得到提升。且患者规律清淡饮食规律休息由干预前50.77%上升到干预后的96.89%,由此可见在心脏介入护理中的运用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升护理效果,健康教育对于进行心脏介入性诊疗的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良好的护患沟通来消除患者导管室这一陌生环境的恐惧,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促进疾病康复。手术当天,导管室护士应该在介人导管室的门口接诊,做好患者基本资料的核对工作,和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嘱咐患者陪同家属等候在导管室门口,并与护士随时保持联系。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说明自己导管室的护士,患者在导管室的护理工作全部由自己负责,可以将手术中出现的不适以及需求随时传达给护士。护士要对患者的睡眠、饮食等情况进行询问和了解,对术中的配合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嘱咐患者不要随意变换,否则可能导致意外。在介入操作过程中,由于介入材料对血管产生刺激,很多意识清醒的患者会感到害怕,在恐慌状态下,患者出现血管痉挛、呼吸加速、血压上升等现象,此时,需要护士通过轻握患者的手、抚摸患者额头、指导患者深呼吸等方式来安抚患者,使其放松心情,从而缓解由于紧张害怕造成的不良现象。介入术后完成后,护士应该配合医生对患者的穿刺口进行妥善处理,做好保护患者隐私、保暖、护送等工作,对患者及陪同家属讲解术后、饮食、活动等要求,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并说明导管室护士在术后三天内将有一次访视。导管室护访视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心电图、肾功能、凝血功能等结果进行详细了解,仔细询问和观察患者穿刺部位的愈合、肢体运动、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收集患者对导管室护士的护理工作建议,并仔细记录,用于客观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和加强健康教育护理质量[9]。

护理观念和护理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不再局限为对患者疾病的护理,而发展为对患者身心的全面护理。通过有效的健康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积极作用。健康教育在心脏介入性诊疗中的运用,对患者的手术和护理效果有着明显的提高。并且健康教育的护理需要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护理的水平。术后的护理工作是治疗的重要任务,除了对病人进行身体物理上的护理,还应该重视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应该病人营造一个清静舒适的环境,让他们放松的进行治疗,这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极大帮助。心理方面应该常常鼓励安慰患者,每天检测和询问病人血率血压值,同时做好记录并进行分析,指导患者多喝水,喝水少量多次,按时吃饭,补充营养,要注意充足的休息,有必要应指导患者进行普通锻炼。护理人员要在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如有出血、血肿等情况出现应及时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嘱咐病人听从护理人员的指导,不可以擅自做主。良好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既能提高患者对心脏介入性治疗意义、方法及过程的认识,有效的缓解患者对于介入性治疗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还能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的状态是最佳状态。同事还能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较高的信任度,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护理工作进行的更加融洽、全面。

作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与护理改革的新内容,护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是重点内容,能够合理建立病人健康行为,关于心脏介入导管室护士健康教育体系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完善结合实际内容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改,从而使得介入治疗与健康教育中的医护患三者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从而使心脏介入治疗与护理的健康教育水平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导管室护士采用三阶段健康教育方法对心脏介入性诊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能够使患者对心脏介入性诊疗的目的、方式、意义有全面的认识,从而使患者的恐惧心理得到缓解,避免产生不良情况,使患者在最佳的状态下完成诊疗手术,而且又能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患者对治疗的信任度和信心得到增加,配合度更高。可见,健康教育对于进行心脏介入性诊疗的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王斯婕,任丽.介入术护理配合技术的规范化培训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4):334.

[2] 辜小芳,王玉玲.医院介入导管室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药业,2012(3):37-39.

[3] 陈溢玲.心脏介入导管室护士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北方药学,2012(9):94.

[4] 张丽华.心脏介入围手术期对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237-238.

[5] 付晓华,杨晓华,韦伟.介入导管室进修护士带教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881-883.

[6] 辜小芳,刘焱,李杰.三级甲等医院导管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疲倦感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1(5):314-316.

[7] 杨芳.规范化心脏介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的构建与探讨[J].健康研究,2009,29(1):53-57.

[8] 聂明卿.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患者心理情感障碍的影响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23):75-77.

[9] 叶虹,王美兰,戴盈盈,等.心脏导管室护士职业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568-569.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篇8

心脏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是一项新技术,随着介入技术和介入材料、器械的不断发展,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已经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是诊断冠心病的一项金指标[1]。桡动脉位于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位置表浅,直接位于皮下,仅被皮肤和筋膜遮盖,很少有分支。因此临床上多选用桡动脉作为穿刺部位。经桡动脉穿刺术具有创伤小、易止血、穿刺部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而手术后有效的护理,是患者康复及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本人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将术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 年 12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72 例,其中男性42 例,女性30 例; 年龄 36 ~86 岁。术前有如下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原因不明的胸闷或胸痛。术前心电图均提示ST-T改变、T波改变等。

1.2护理方法

1.2.1

术后心理干预: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功能护理的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应转向系统化身心护理[2]。心血管疾病是受心理因素影响最为明显的疾病,因此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3]。心理护理也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长期的疾病困扰使他们心理负担较重。而经皮冠脉造影术后手腕处穿刺口不适,家庭经济因素等容易导致患者心情低落。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康复的关键。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同时,要防止情绪波动给手术带来负性效应。术后心理干预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 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简要讲解手术的目的,优点及手术过程。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介绍手术成功的患者与其交流,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对精神紧张患者术前可给予镇静剂。2)医务人员应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患者来到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内心比较容易产生不安全感。护士应尽快让患者熟悉病区及病房的环境,及病房各种监护设备及服务流程。与患者交谈及护理中应充分尊重病人。护理操作应及时、准确应让病人体会到专业内涵。3)与家属沟通给予病人更多的社会支持,让病人对生活充满希望。4)做好相关的疾病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消除不良情绪。

1.2.2 术后常规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电图、心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及时发现有无恶性心律失常。2)密切观察气囊加压穿刺口处有无红肿及渗血。观察桡动脉搏动及肢端皮温及血运情况,及时发现并做好处理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术侧肢体摆放。3)遵医嘱给予抗炎,抗凝等治疗。4)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24小时>2000ml,告知患者饮水的目的是有利于造影剂的排出。

2 结果

通过对 72 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精心护理,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3 讨论

心脏介入手术是目前治疗心脏病的重要方法之一[4]。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治疗后应用心理护理是促进康复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促使患者身心康复。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心脏介入诊治过程中,焦虑成为大部分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而多种因素均可对患者的焦虑情绪产生影响,如手术时间、手术路径、术前谈话等。有针对性地采用一定的心理干预能够提高其心理应对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或消除焦虑、抑郁等情绪,尤其是焦虑心理并促进身心的康复。建议加强对行心脏介入诊疗术患者的心理干预,以保证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目前的研究中,针对行心脏介入诊疗术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提出的心理干预对策较多,且均有效,但尚缺乏系统的心理干预模式,尚待研究。

参考文献:

[1] 何少红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的护理100例。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34期.

[2] 殷磊. 护理学基础[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23 - 285.

[3] 柳晨 心脏介入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1(5):160.

上一篇: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范文 下一篇:保护环境的举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