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健康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6:32:40

心脏健康论文

心脏健康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有氧运动;心率;每分输出量;心脏机能;运动能力

一、前言

运动是人体的一种基本特征,通过运动使各组织机能相互协调配合,以及进行生命的最基本的活动--新陈代谢。而人身体的强弱与心脏的功能息息相关,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脏的功能,使心脏给身体泵出更大的血量,中医学理论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丹,气行血行,气滞血淤,血淤就会出现病痛”。 [2]而心脏作为供血器官,其供血不足或供血能力下降,身体就会有不适,就会出现“现代文明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的出现,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运动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尤其是城市居民非常关心的话题,运动分为许多种,按供能形式大体上我们将其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许多人都知道,“有氧运动”但究竟什么是“有氧运动”多数人却说不清楚,有人甚至直观的认为有氧运动就是在氧气充足的环境里运动,这种观点是粗浅的认识,下面就有氧运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做一下综述。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近几年与本论文相关的论文、学报及专著,为本论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分析法

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归纳筛选,选择出对本论文有意义的资料,进行逻辑分析。

三、分析讨论

(一)有氧运动

(1)有氧运动的涵义。有氧运动就是在有氧状态下做的运动,长时间进行运动(耐力运动),摄入的氧气量,能够满足运动所需,机体运动是处于一种氧气供应充足的状态。[1]即在有氧情况下,糖、脂肪、蛋白质、氧化成CO2和H2O的过程,代谢过程释放能量合成ATP,构成骨骼肌肉有氧代谢功能系统的一种供能形式,是一种可以改善和保养心脏的运动,使心脏在锻炼中得到保养,在练习中心脏的功能的到加强的运动,因此对于那些想通过运动来改善心脏功能的人来讲,有氧运动是最合适的健康途径之一。

(2)有氧运动的项目。跑步、 快步走 、骑自行车 、游泳 、打球 、跳舞 、扭秧歌、健身操、太极拳等。

(3)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在强度上,轻度和适度的运动都是有氧运动,特别剧烈或高强度的运动是无氧运动。一般来说以运动锻炼后身体感觉到很舒服、没有不适为目的,不管运动者有没有心脏功能缺陷都要满足这个条件,而不是说某一位运动者只能跑100m,另一运动者只能跑200m,“这个量适合不适合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运动中达到的心跳数的上限。”长期坚持有氧运动的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可比不锻炼的人低。

通过心率的变化,我们可以知道,长年坚持有氧运动能使心率保持低水平,安静状态下心率低,说明心脏的功能是比较好的。进而可以说明进行有氧锻炼对于那些想增进健康和正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们是非常合适的运动形式。

(二)有氧运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心率和心博量的变化都是影响心输出量的重要因素,安静状态下经常进行有氧运动的锻炼者与不锻炼者每分输出量相差较大,但心率的变化的差异约比一般人群少20次,而当最大强度运动时,“假定两者心率都可以达到平均最高值190次/分,经常进行有氧锻炼者每博输出量可以从安静状态时的90mL增加到170mL,每分输出量可高达35L,则由70mL增加至110mL,每分输出量可能提高到21L”。 [3]由此可见,不锻炼者在心脏储备上与经常进行有氧运动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进而说明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加机体心脏功能,每搏输出量的增多说明心脏对锻炼的适应能力有所提高,每搏输出量与最大摄氧量呈正比例关系,运动时心博出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机体各器官的有氧代谢,而代谢的方式又决定了机体的运动能力,氧是由血红蛋白运送的,而且有氧运动和血红蛋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血容量和血红蛋白是随着适度的运动提高的,据此可知,经常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是很有必要的。因而体育锻炼者在运动中就应该注意安排运动的强度与运动量,使身体得到更有效的刺激,进而促进心脏机能。

(1)运动强度的分析

表1 运动强度水平一览表[6]

这说明在开始走路从慢到快,然后开始慢跑,并逐渐提高速度,一直到感觉不舒服,呼吸由轻松变的困难,这期间运动一直是有氧运动,意味着运动在起作用,对心脏功能起到有效的锻炼,如果继续增加强度,肌肉会转换到无氧代谢,这种运动方式会在短时期内产生较大能量并导致HL在肌肉中随着强度增加,“血液中积累的HL既是能量的携带者又是剧烈新陈代谢的副产品,它的积累说明能量的消耗比有氧代谢所产生的快的多,过多的HL妨碍了肌肉的收缩和新陈代谢的能力”。从而引起心脏整体结构的变化,心肌细胞出现缺血,缺氧性损害,加大细胞凋亡,造成心肌损伤”。[9]直接危害着心脏本身正常运行,危害着机体健康。

四、结论

综上所述:轻度和适度的有氧运动可增加心脏的功能,直接作用于心脏,有利于机体功能的改善与恢复,增强了抗病的能力,中小强度的运动对机体供能的能力又是全身耐力的原动力,及构成体力的重要因素,如果在运动中骨骼肌超过了它的有氧供应能力,它就会对新的变化产生新的适应性变化,随着有氧能力的提高,肌肉能更有效的利用氧,氧供应良好,代谢效率随之提高从而使心率降低,使心脏有更多的充血时间,有更大的泵血量,血量的增多可调动体内富血液,能力的提高又为心脏提供了大量的血供心泵排出,但有氧运动被定义为吸入、运输、利用氧气的能力,因此同样受遗传、训练、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运动者在运动时应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从而使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并且也能增加体力,使精力旺盛,这也就是常说的生命在与运动,因此,长期的进行有氧运动对我们紧张、快节奏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有良好的影响,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能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数量,提高机体抵抗力,抗衰老,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增加脂肪消耗,防止动脉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更有效的抑制“现代文明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等)减肥者如果在合理安排食物的同时,结合有氧运动,不仅减肥能成功,并且减肥后的体重也会得到巩固,是现代都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有氧运动对于脑力劳动者也是非常有益的,另外,有氧运动还具备恢复体能的功效,因此有氧运动对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期进行有氧运动为健康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Brin. J.Shankey PHD(美国)《运动健康完全手册》

[2]《运动医学》

[3]《运动生理学》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

[4]《运动生物化学》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

[5]张鹏飞 李四清.《有氧运动与健康》.西安教育学报.

心脏健康论文范文第2篇

和许多同行一样,她通常的研究对象是老鼠,因为这类哺乳动物的生理机能跟人类比较相似,但一篇论文却让她开始把眼光放到其他动物身上。那是2005年某期《自然》期刊上的一篇论文:一条6米长的黄金蟒能够一顿就吞下是自己体重1.6倍的食物,这相当于一个普通成年人一口咽下300磅牛排。不同的是,在这顿盛宴之后,黄金蟒新陈代谢的速度会加快40倍,从容不迫地把所有食物都消化掉。而且,无论这种动物咽下了多少脂肪,它们的心脏仍能保持瘦削和强健。

在黄金蟒超速运作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身体要消耗大量氧气。为了应付这种需求,它的心脏在饭后一至两天内会疯狂地增加肌肉,让心脏细胞充满有益的蛋白质和酶,从而体积增大40%之多。

“如今大部分心脏病药物,都是对血液和血管起调节作用的,直接作用于心脏的非常少。”雷万德开始思考,“黄金蟒的血液一定为心脏输送了什么物质,让心脏的马力能在饱餐后迅速激发起来。如果能为人类提供有同样作用的药,那一定大大有助于治疗心脏病,特别是充血性心脏衰竭(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她立刻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了实践:她跟一位爬行动物商人订了20条幼蟒,把实验室里变成了一个小型养蛇场。实验最开始,她先在一些黄金蟒身上提取了血液,喂它们吃过老鼠后,再取一些血。第二批取出来的血样,血液里充满了脂肪,浓稠得简直像牛奶一样。

如果人的血液变成这个样子,脂肪会在动脉壁和心脏内附着凝结,但雷万德没有在黄金蟒的心脏里发现一丝痕迹。也就是说,它血液里某种神秘物质不但加强了心脏肌肉,也预防了脂肪在心脏内的堆积。

跟她同实验室的博士后丽克梅做了另一个实验。她从刚喂过的黄金蟒身上提取了血液,直接倒在一盘活着的老鼠心脏细胞上。两天之后,那些细胞明显增大了,里面充满了有益的蛋白质和酶。对蛇有益的物质,对哺乳动物也能产生同样的作用,这无疑给雷万德一个大大的激励。

但是,血液里有成千上万种复合物,要找出哪一种才是发挥作用的功臣,显然是件庞大而艰难的工程。雷万德的方法很简单和原始:把还没进食的蛇的血液成分分离出来,再跟饱餐后的蛇血对比,看看哪个成分的密度是显著增加的。只要找到一个有可能的物质,她就将它注入实验鼠体内,看看它们的心脏有没有反应。

经过两年漫长的寻找,她终于分离出一种对老鼠心脏有作用的化合物,这是一种由豆蔻酸、棕榈酸和棕榈油酸组成的复合物,如果将它打进没进过食的黄金蟒身上,它的心脏会像饱餐后一样健壮膨大起来。这种由脂肪酸合成的物质,不但能加强心脏的肌肉,而且能阻止其他脂肪类物质在心脏和动脉管内堵塞,从而保证了心脏的正常运作。

心脏健康论文范文第3篇

双酚A广泛应用于婴儿奶瓶、光盘、食品、饮料容器等塑料制品,可谓无处不在。此前,已有动物实验显示,接触到双酚A的老鼠身上出现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发病征兆,引发人们对双酚A安全性的关注。

此次,英美研究人员比较分析了美国卫生部门2003年和2004年间收集到的1455名美国成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资料。

研究发现,90%以上被调查者的尿液中检出双酚A。在双酚A含量最高的一组成年人里,罹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的人数比含量最低的一组多出1倍多。

美国密苏里大学生物学教授弗雷德里克・冯扎尔说,这是迄今针对双酚A人体影响的最大规模研究,首次指出双酚A与心脏病和糖尿病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不过,冯扎尔同时指出,研究未能证明双酚A就是导致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元凶。

研究论文作者之一、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研究员戴维・梅尔泽说,研究未能证明双酚A是造成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唯一可能。虽然其他因素致病可能性不大,但研究人员未能排除。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也无法解释双酚A与心脏病和糖尿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健康政策和临床实践研究所研究员莉萨・施瓦茨说,不能排除被调查对象原本就患有心脏病或糖尿病,导致身体对双酚A抵抗力下降、双酚A增多的可能。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找到双酚A致病的直接证据。

这份研究报告遭到美国塑料制品生产商抨击。他们认为,新报告并不能证明双酚A存在危害。

代表塑料制造商的美国化学协会说,研究过程存在漏洞,结果也只是指出某种关联。美国化学协会在一份声明中说:“正如研究者所说,他们没有得出双酚A引发健康疾病的结论,他们只是说明了统计上的联系。”

然而,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员安娜・索托认为,研究足以引起注意,政府应该采取行动限制双酚A使用。“我们不能等到做完更多研究才行动起来保护人们健康”,索托说。

此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的国家毒理学规划处已把双酚A对胎儿、婴儿和儿童的潜在危害警示级别定为“适度关注”,但对成人的危害分级仍为“可以忽略”。

心脏健康论文范文第4篇

××*,男,××岁,汉族,中共党员,医学硕士,研究生学历。1985年毕业于××××××××××××系,××××年××××××*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医院心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兼职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老年医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中华创伤杂志》常务编委。《高血压杂志》特邀通讯员、《中华医护杂志》常务编委、《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编委、《老年医学大系》常务编委、中华心血管病学会专科会员、××市医学会会员。临版权所有床专业:心血管内科。主攻方向:冠心病治疗。擅长技术:冠心病药物和介入诊疗。

参加工作以来,他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和技术水平。1990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专修心血管病,1991年回院后,面对××医院设备和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现实情况,牵头成立了内科心血管病专业组,积极探索专科建设的道路。建立了冠心病监护病房,并先后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心包穿刺术、食道心房调搏技术、心脏电复律术、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1993年4月,他应国际抗风湿联盟主席ken·muidern博士的邀请,出席了国际风湿性疾病研讨会,用英语进行了论文交流并获荣誉证书。1993~1994年,他利用食道心房调搏技术对22例心动过缓病人进行房室结功能研究,首次发现了多径路传导现象,于1995年5月在北京“国际电生理学研讨会”上了成果并获奖。1996年10月,他应邀出席了洛杉矶“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并考察了加洲大学医学院和旧金山大学心脏中心。1997年师承河北医科大学傅向华教授攻读硕士学位,完成了题为“溶栓前肝素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再通和梗死范围的影响”学位论文,1999年被授予硕士学位。2000年6月,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心内科,并担任科主任。为了把心内科建设成邯郸市一流的特色科室,他对科室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情况进行了分析,为科室的发展制定了可行的计划和措施,首先是完善硬件设施和人员专科素质,配齐专科设备,如世界一流的菲康9p型除颤监护仪,惠普2000中央监护系统,美敦力心脏起搏器等,建立了标准的ccu病房,2004年又添置了心血管数字减影机。本着不仅要自己提高而且要带出一批好队伍的思想,他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业务学习和教学查房等机会,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专科知识培训,加强专科人员素质建设。其次是在技术上有突破性提高。他深入临床,大胆探索,先后开展了多项“三甲”技术项目。如早期应用肝素辅助溶栓治疗心肌梗死,使心肌梗死冠脉再通率提高到66.7%(国内领先);开展了心脏起搏器的安装和心肌病基因诊断技术等;还争取到一项国际课题协作项目“心肌梗死create研究”等。2000年心力衰竭治疗获邯郸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出席了在泰国召开的“亚洲心血管病成果交流会”。2004年心肌梗死治疗获邯郸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高血压治疗获二等奖。第三是加强与国内知名医院的协作,不断完善和提高技术水平,促进科室医疗技术的成熟和开展。2004年建立了心脏导管室,为了将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尽快开展起来,他经常利用双休日往返北京各大医院,寻求技术合作。先后与北京阜外医院、协和医院、红十字心脏中心和河北省二院建立了协作关系。先后为76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了支架置入术。他结合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上发表36篇,主编出版了《老年心血管内科学》、《老年疾病药物治疗学》两部专著,并参加编写了国家“十五”规划专科医学教材《内科学》和《临床医药科技》等书籍。目前兼职中国版权所有保健科学技术学会老年医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中华创伤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护杂志》常务编委。目前主持开展的技术项目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技术、食道心房调搏技术、动态心电监护(holter)技术、直流电复律技术、心包穿刺技术、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技术。承担的科研课题有经挠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如今,他所领导的心内科已经成为医院一流特色的龙头科室,与市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医院并驾齐驱,共同构成××*地区“心脏介入四小龙”,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为××*父老乡亲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作为医疗卫生战线上的一名共产党员,他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兢兢业业,多次被医院评为党员先锋岗和优秀共产党员。

他严格执行医德医风基本规范,在工作中,总是主动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前来就医的患者,在全科推广了文明服务“三语”工程,即“语言文明、语气和蔼、语音温柔”,与科室全体医护人员一道,积极开展优质服务,用实际行动履行“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服务宗旨,受到患者的表扬和社会的好评。仅2004年,他和所在科室先后收到锦旗62面,镜匾12块,感谢信36封。他本人被评为2004年度××市卫生行风建设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市直卫生系统优秀青年。

心脏健康论文范文第5篇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然而,某些脏器突然发病,未能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给身边的人留下无尽的遗憾――我们如果有一点儿紧急救护知识该有多好!

基于这一点,本刊自2006年第1期开始尝试刊发了一批(共1 3篇)家庭自救办法的文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满足更多读者的要求,给予大家一些更为系统的疾病鉴别和急救科普知识,本刊特邀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全国著名急救医学专家崔书章教授主持并审定本系列文章。本系列文章将从人体五大脏器开始介绍,希望在全民关注健康、全民文化修养不断提高的今天,能为普及和提高大家的医学知识水平做一点实事。

本系列文章主持人:崔书章,天津医科大学急诊医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和急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天津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ICU质控中心委员、天津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培训部顾问、天津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和天津市卫生局职称评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第七版)、七年制、八年制《内科学》编委,全国成人高自考专升本教材《急救护理学》主审。

长期从事临床急诊医疗工作,有着丰富扎实的内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对内科急、危、重症和疑难病有独特的诊断思维、处理方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急、危重症病人的内分泌代谢改变、MODS发病机制、治疗对策和急性中毒等方面研究造诣较深。、综述和英、法、俄三种语言文摘、译文和科普文章250余篇。

写在前面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生命的每一瞬间,无不依赖心脏不停地跳动。一个正常人的心脏每天要跳动10万次左右。人体各重要器官的功能时刻都在心脏血液供应下进行。因此,保护心脏即能延长您的寿命。心脏疾病的种类繁多,大体上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任何一种心脏病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心功能障碍或心力衰竭。就后天性心脏病而言,对中、老年人危害最大的是冠心病。在急诊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心脏性猝死病人,不少人发生在就餐、睡眠、排便、谈笑、运动或跳舞时。猝死前,患者可以谈笑风生,可以从事各种工作和运动,也可以无任何症状或表现。

心脏健康论文范文第6篇

隐性心衰

有六大表现

老年人的隐性心衰往往都有前兆,生活中我们能通过六大表现来探寻老年人隐性心衰的蜘丝马迹。

老年人稍事劳作或者是运动锻炼以后如果常出现气不够用的感觉,而休息过后才会好转,这不仅是年老体弱的缘故,更有可能是隐性心衰的表现,尤其是睡梦中常被憋醒更需要提高警惕。

患有冠心病或肺心病的老年人如果出现倦怠乏力、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或是烦躁不安,必须提高警惕,这些症状往往是心衰造成的供血不足导致的症状。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如果出现了夜尿增多,频频起夜的现象,要考虑隐性心衰的可能。因为心衰后心肌收缩力减弱,肾脏供血不足,会导致白天尿量减少;夜间平卧以后,心排血量增加,肾脏供血量也增加,这就导致夜尿相对增多。

隐性心衰会导致咳喘,往往被患者误以为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专家指出,这两者有很大区别,隐性心衰导致的咳喘,患者往往咳吐泡沫性痰或带有少许血丝,坐位时较轻,卧位时较重,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如果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自我感觉心慌、脉搏增快,每分钟达80次以上,稍微一活动每分钟就会超过100次,并且出现了强弱不同的交替脉或间歇脉,患者应该警惕心衰的发生,需及早进行检查诊治。

心肌梗死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统计发现,约有25%的心梗患者是无痛性心梗,只出现胸闷、气促或胸部不适的症状,这类患者更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就诊,对防止心衰有重要意义。

中药治心衰

有了好药

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形成心衰,心肌的收缩舒张能力逐渐减弱,出现水肿、瘀血等病变。芪苈强心胶囊是在络病理论指导下自主创新研发的治疗慢性心衰的现代中药,为了评价该药疗效及安全性,由高润霖院士、张伯礼院士、黄峻教授牵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为组长单位,联合国内23家综合三甲医院历时15个月,选取512名患者,完成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评价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循证医学研究。

此次循证医学研究的主要研究指标是心衰患者血清中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这是国际上诊断心衰的首选指标,也是评价心衰药物疗效的主要指标,患者血清中NT-proBNP的水平越高,就说明心衰的程度越重。心脏病学界认为,常规治疗慢性心衰即使是世界医学界研发的新药如果能把NT-proBNP的水平降低30%以上,说明疗效已经非常突出。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显示,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中有47.95%的患者NT-proBNP水平降低达30%以上,远远超过对照组,可逆转心衰进程、治疗心肌重构、改善患者预后。

同时,该循证研究还证明了芪苈强心胶囊能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可有效缓解患者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尿少浮肿等症状,能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射血分数越大,说明心脏的收缩能力越强。芪苈强心胶囊还能改善心衰患者常见的乏力症状,让患者在固定时间里步行的距离变远,显著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死亡率以及心衰加重再住院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国际评价

为心衰患者开启希望之门

前不久,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循证医学研究论文在国际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发表,该杂志在世界医学界影响巨大。该杂志专门为芪苈强心胶囊的开创性研究撰写了评论,称“中医药让衰竭的心脏更加强劲,该研究开启了心力衰竭治疗协同作用的希望之门”。后,在国际医学界引起重大反响。美国《今日医学要闻》刊登评论称:“复方中药有助于心力衰竭治疗,在过去的几十年,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并不多,我们高兴看到了用严格的临床试验客观地科学地评价中医药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联合治疗

可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心脏健康论文范文第7篇

名誉总编辑:李玉林博士,吉林大学副校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长、总编辑:徐果承,1968年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1993―2001年任《江城日报》总编辑、党委书记、吉林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1994―1997年先后创办了《家庭主妇报》和《多种经营报》,并兼任两报社长。1996―2000年《江城日报》先后两次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报业管理先进单位。他本人被评为全国报业经营管理先进工作者。1997年,在首届全国地市级党报编校质量评比中,《江城日报》获得第一名,并受到表彰和奖励。2000年他被评为吉林省十佳新闻工作者。

副总编辑:席启,主任医师、教授,从医30余年,10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5部。

高级医药顾问:

支本欣:美籍华人,博士,1982年吉林大学化学系毕业,同年考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通过中美合办的CGP考试后,于1983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他主要从事天然物的化学全合成研究。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进入美国孟山都(Monsanto)化学公司从事博士后研究。一年后他转为该公司研究员,先是从事新型糖晶的科研与开发,后进入该公司属下的制药分公司,进行化学药品生产工艺的研究。在此期间,他发明了该公司最重要的药品之一,即Celebrex的化学生产流程。该项技术获世界范围专利。2001年支本欣博士转入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AMGEN任研究员,从事化学药品生产工艺的研究开发。

许佩珉: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28年生,1955年毕业于中南同济医学院。1956年至今他一直从事中老年保健工作,曾担任国家领导人保健医生9年,其中担任刘少奇主席保健医生近8年。他从事内科的临床与研究近48年,从事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35年,曾赴加拿大渥太华癌症防治中心学习研究一年。他在肿瘤内科的研究中,特别是在老年恶性肿瘤的防治上很有建树。他较早地选用动脉管化疗的办法治疗恶性肿瘤,选用放化疗同时进行的办法治疗肺癌、选用大剂量化疗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办法治疗恶性淋巴瘤、乳腺癌及小细胞肺癌、以及用生物药治疗癌症等。经他的努力在综合医院中较早地建立起肿瘤专业。同时他也培养了一批肿瘤内科骨干。他发表专业论文50多篇、参加编写医学论著11部。其中包括:《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国老年医学》、《老年人恶性肿瘤》等。他曾荣获北京市爱国立功奖、国务院医疗卫生事业特殊贡献奖及北京医院的科研一、二等奖。

刘迎龙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1952年生人,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医院外科副主任,先心病研究室主任。

刘迎龙同志从协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去美国学习研究一年。从1983年起他开始从事心脏瓣膜病的临床与研究,并承担了国家“六五”和“七五”期间人工心脏瓣膜的实验与研究工作。近十余年来,他致力于小儿的先天性心脏病研究,特别是婴幼儿重症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从1991年起他主管小儿病房工作。12年来他获得了十几项省部级成果奖励。因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他荣获了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他正在与全国二十几家著名医院的科研人员联手,承担了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工作。十几年来,刘迎龙同志共培养硕士生8名、博士生26名、博士后1名,参加著书6部,140余篇。自1986年起,刘迎龙同志先后到全国19个省市80余家医院作表演手术,3次应邀赴印尼做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手术,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为提高我国小儿外科医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

杨跃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58年生人,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心内科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疑难病杂志》等期刊的副主编、编委。

杨跃进同志自1989年获得博士学位以来,一直从事心内科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在该领域内取得了卓越的成绩。1993年以来,他负责主持了“ANT左室重构的实验研究”等九项科研项目,参与了“血栓溶解的对比研究”等三项八五攻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并以协调员身份参加了“中国r-tpa与uk的对比研究(TUCC)。在科研工作中,他4次荣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奖励,多次荣获阜外医院医疗成就奖。在教学工作中,他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招收博士研究生6名。近年来,他在《中华内科杂志》、《中国循环杂志》等中外报刊上100余篇,并出版了多部论著。

赵荣国: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1952年生人。赵荣国同志1982年中国医科大学毕业,1985年中国协和大学研究生毕业,1993―1995年到美国田纳西大学医学院访问学习。2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医疗影像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精通CT、磁共振、普通X线以及各种照影的应用和临床诊断,参加过多项国家课题的研究,曾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二等奖等奖项,40多篇,参与编写著作5部,是《腹部影像诊断学图谱》副主编、《现代CT诊断学》、《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委。

向红丁: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1944年生人,土家族,现任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糖尿病治疗中心主任。他196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81年和1985年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赴美从事博士后研究。

向红丁博士多年来一直从事内分泌专业、特别是糖尿病专业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该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国内外知名的糖尿病专家。近年来他参与了多项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先后三次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现在他正在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重大项目等部分课题和项目的研究。近年来,他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参与撰写论著20余部。其中他的科普专著《糖尿病300个怎么办》获得全国优秀科普奖等两项奖励。现在他兼任卫生部老年医学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和秘书、卫生部糖尿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和秘书、北京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糖尿病杂志》副主编等职。

罗立华:主任医师,现任卫生部北京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医学顾问。她1955年生人,1980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1994―1995年去日本奈良大学妇产科留学一年。罗立华同志从医24年来一直从事妇产科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工作,具有非常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特别是对妇科肿瘤、不孕症、习惯性流产、月经不调、高危妊娠等妇产科疾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并在这些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她在国内外多家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不少很有见地的专业学术论文。

李潭:北京大学生殖医学与培训中心不孕症专科门诊主任,1957年生人。自1995年以来,李潭同志就专门从事生殖内分泌及生殖免疫的研究工作,并在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不孕症的诊断及治疗方面,李潭同志有很独特的见解和经验。她的见解和经验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及患者的高度评价。几年来,到该中心诊治的病人有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近万人次,其中很多不孕症患者都如愿以偿。近年来,李潭同志在《中国妇女报》、《健康报》、《北京大学学报》、《生殖医学杂志》、《生物化学杂志》等报刊上围绕不孕症问题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自2002年10月以来,李潭同志又在中国健康网上作客,现场为众多网民回答治疗不孕症等问题,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王爱国:主任医师,现任中国人民总医院(北京301医院)麻醉科副主任,1952年生人。

王爱国同志大学毕业后就在总医院麻醉科工作。多年来,他一直从事麻醉与复苏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对各专科手术的麻醉和抢救工作、特别是对老年患者的麻醉工作十分精通,而且在麻醉与复苏的理论研究中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具有较深的造诣,曾先后获得全军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两项,总医院医疗成果奖一项,在部级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两次荣立三等功。

梁雨田:主任医师,现任北京301医院骨科副主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1950年生人,现兼任第七届全军战创伤专业委员会常委职务。

梁雨田同志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7年,多年来一直侧重于骨科创伤的早期救治及晚期修复的诊治与研究工作,在创伤、脊柱外科、关节外科、显微外科等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内他首先开展了《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成骨作用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从事骨科工作以来,他先后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其中《经皮加压螺丝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等40余篇发表在中华创伤杂志、医院杂志等重要期刊上。他还参与编写骨科专著多部。近年来他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目前他是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四肢创伤修复》分题的负责人之一。

汤天清:北京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带教教师。

汤天清同志1987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十几年来他一直从事临床及医疗保健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对肾脏病理检查、血液透析及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有较深造诣。汤天清同志经常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2002年参加了在美国召开的“国际肾脏病大会”。他撰写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肾脏病的应用》、《尿毒症并发结核性胸膜炎》等多篇论文,在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他还编撰出版了《常见老年病》等多部专著。

于广慧:教授,原沈阳药科大学副校长,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医药科研开发促进会副会长。

于广慧同志几十年来主要从事合成药物的研究及教学工作。前后参加了抗肿瘤新药2.4―二羟基―6―甲基嘧啶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高分子止血药的合成研究,具有液晶性质的化合物合成研究,红景天甙类的合成研究等。并承担了化学制药专业、微生物制药专业,中药专业,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工作。

于广慧同志先后在部级刊物上10余篇,参加过专利法培训,并获专利人资格证书,被评为沈阳市医疗专利人,被聘为辽宁省医药管理局技术顾问。

徐绥绪:沈阳药科大学中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新药评审专家库成员。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自然医学会名誉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徐绥绪同志自1961年从沈阳药学院毕业后,40年来,一直从事中药化学的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并在该领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自1985年以来,他主持和参加研究的国家、省部级攻关项目和科研项目共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3项、国家星火计划1项、部委级科研项目4项、省重点科研项目4项及自立课题“抗病毒口服液”等8项。获得国家卫生部新药证书3项并申请专利4项,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14项。1994年被国家医药管理局聘为全国医药院校教材天然药学专家组组长,1999年被评为“沈阳市劳动模范”。他主持研制的“抗病毒口服液”等药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已生产出售,获利税数亿元。他主持研究的有关人参的开发项目也取得了多项成果和重大效益。在教学方面他主讲6门课程,培养博士生、硕士生20余名。主编或合编专著6部,主审专著2部,在国内外报刊上104篇,其中12篇已被SCI收载。曾获中国药学发展奖――地奥药科学技术奖(中药奖)三等奖。

卢尔滨:主任医师、教授,吉林省政协委员,1944年生人,现任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内科主任。

卢尔滨同志自1967年从吉林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顽固性心衰,严重高血压、复杂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曾成功地实施了吉林省第一例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近年来,他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卫生部、教育部曾先后派他到美国研修、讲学,研究成果曾在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大会上发表。他还指导研究生进行心血管领域多项研究。他参与研制的药品,已经生产、出售。他先后5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在心血管的临床和科研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关文曾: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吉林省司法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吉林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组副组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关文曾同志1964年从吉林医科大学毕业后即留校从事普通外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他主要从事乳腺外科的临床和科研,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绩。

关文曾同志在从事外科教学的40余年里,培养指导硕士生32人,博士生7人,有40余篇在《中华实验外科》、《中华外科》等杂志上,作为副主编或编委撰写出版医学专著7部。关文曾同志因在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中的成绩卓著,曾多次受到卫生部、吉林省政府和吉林大学的嘉奖,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优秀教师和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杨占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耳鼻咽喉教研室主任,国际鼻科学会顾问,亚洲鼻科学会委员,中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鼻科专业组组长,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副总编,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常务编委。

杨占泉同志自1963年从吉林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耳鼻喉科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工作。40年来,杨占泉同志在耳鼻喉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同时在该领域的基础理论方面做出了扎实的贡献。近20年来,他在鼻―颅和鼻―眼相关外科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令业内人士瞩目的成绩。他发表在国内外专业报刊上的论文70余篇,出版专业论著7部,其中主编两部。他的科研成果仅获得省部级二三等奖的就有5项。他高超的医术受到广大患者的普遍赞扬。

李荷莲: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42年生人,现任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常务委员、吉林省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

李荷莲同志多年来一直从事妇产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是对妇科肿瘤、生殖道畸形、反复流产的防治、不孕症的诊治、胎儿宫内健康预测等专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计生委和吉林省计委等课题7项,获部级、省级和校级科研奖12项,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4部,并担任全国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七年制妇产科学副主编,五年制妇产科学第四、五、六版编委,全国医药院校统编教材成人教育妇产科学主编,培养硕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15名。李荷莲同志在妇产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业内人士瞩目的成绩。

鲁继荣: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43年生人,现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科学组委员,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儿科学会主任委员,《临床儿科杂志》、《中国儿科实用杂志》、《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实验诊断学》编委。

鲁继荣同志自1966年从吉林医科大学毕业后,40年来,一直从事儿科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特别是对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及哮喘病进行长期专门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他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委、省卫生厅下达的多项研究课题,先后荣获了卫生部二、三等奖各一次,省科委、省卫生厅、北京市科委等各类奖十余次,培养硕士生20人、博士生7人,并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中华医学检验杂志》、《临床儿科杂志》等报刊发表了60余篇论文,有些文章曾被SCI引用。

鲁继荣同志1994年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他为我国的儿科医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刘同库: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4年生人,现任北华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兼心内科主任,吉林市心血管学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副主任委员,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员,世界高血压联盟盟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刘同库同志在吉林省率先开展了人工心脏起搏技术、心脏瓣膜狭窄球囊扩张技术等20多项高难度技术,填补了吉林省的空白。他主持完成了国家“七五”攻关课题,有15项科研项目获奖。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卫生部二等奖2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吉林省卫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6项。

刘同库同志71篇。其中近30篇在国际专业期刊及国家重点专业期刊发表,有的被国外权威只读光盘(CD-ROM)数据库摘录收藏。他还编著出版了4部医学著作,其中一部《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材临床诊断学》被作为高校教材。他曾两次出席世界心脏病学术大会。

郭兮钧: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3年生人,现任吉林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兼消化内科主任),吉林省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吉林市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郭兮钧同志1977年从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的临床和研究工作,特别是对消化内科进行了潜心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他进行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胃左动脉化疗栓塞术”、“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术”、“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等16项研究,有10项获省、市、局新技术及科技进步奖,有20余篇论文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

郭兮钧同志是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吉林市劳动模范。

徐路平: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8年生人,现任北华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吉林市医学会心胸外科主任委员,吉林省学科带头人,省心胸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吉林市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徐路平同志是一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普外心胸外科专家。从1999年末开始,他就开展了各种类型的心脏直视手术。2000年3月,由他主刀实施了吉林省第一例马凡氏综合征心脏手术。2001年8月由他主刀完成了吉林地区首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徐路平同志目前承担着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的研究任务。近年来,他的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有37篇在部级和省级专业刊物上。

段亚东:教授、主任医师,1952年生人。现任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附属医院(第四六五医院)眼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吉林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

段亚东同志擅长眼显微手术,尤其是角膜移植术。他自1983年主刀开展角膜移植术以来,已做角膜移植术462例。他主持建成东北地区第一个超净化眼库。他在国内首创结膜干燥保存及结膜移植术、前房充填全眼球湿房保存、植床穿破褥式缝合技术。他发明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视神经萎缩治疗系统,为国内首创。

心脏健康论文范文第8篇

新的补水指数原则是,液体在身体里留存的时间更长,补水效果更好。英国的一项

>> 喝牛奶、橙汁,补水效果比白开水好 面膜“补水”不如多喝水等 男人不宜常喝牛奶等 贫血患者不宜多喝牛奶等 耐力运动少喝水、吸烟者应多喝牛奶、健康血压标准再度“下降”、老年人不宜仰脖等 早餐喝牛奶注惹两件事等 过敏性体质能不能喝牛奶?等 不喝牛奶可以吗等8则 喝牛奶的误区等 喝牛奶也能减肥(等5则) 美研究称喝牛奶不能强健骨骼 等 普通人多喝牛奶未必好等 运动后补水补盐应首选牛奶等 喝水能让你更“性”福等 有些人不宜喝牛奶/女人最需要的五种食品等 喝牛奶或许能帮你获诺贝尔奖等 睡前给孩子喝牛奶易长虫牙吗?等28题 离婚:男人比女人更痛苦等 女人比男人更擅长记忆等 保质期越短的牛奶才更营养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医学 > 喝牛奶比喝水更补水 等 喝牛奶比喝水更补水 等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喝牛奶比喝水更补水

新的补水指数原则是,液体在身体里留存的时间更长,补水效果更好。英国的一项研究对13种常见饮料的补水指数做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有四种饮料的补水指数比水高很多,其中有两项是脱脂牛奶和全脂牛奶。 扎马尾辫也会导致脱发

频繁、长时间绑紧头发,意味着对头发的不断施压,最终,它们会不堪重负地逐渐脱落。在正常情况下,人每天会掉发30―100根左右,这是头发正常的新陈代谢,无需担心。 刷舌头的好处

和人体所有器官一样,舌头也在一刻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舌中堆积了很多的死皮细胞、口水、细菌、还有食物残渣,刷刷舌头不仅可以清理细菌还有助于清新口气,消除口臭。 离婚人士更容易患

心脏病

一项美国研究显示,离婚的人比其他同龄人更易患心脏病。调查15827人后发现女人的心脏状况更易受到离婚的影响,并且再婚也几乎不会减少患病几率。离过一次婚的女性比持续在婚姻状态中的女性心脏病发率多24%。如果离婚多次,心脏病发率将增加77%。 社会交往能提高人的生存率

与朋友、家人、同事和邻居等有良好的交往,可以提高 50% 的生存率。如果与他人几乎没有社会交往,其害处相对于每天吸15根烟。 爱情不分年龄 但婚姻却有最佳时间段

结婚年龄与离婚之间存在着一种U字型的关系。28~32岁处于这条U型曲线的底部,先于这个年龄段或晚于这个年龄段结婚,今后分手的风险都会逐渐上升。32岁之后结婚,将来离婚的风险每年会增加约5%。在城市生活中,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更清楚自己的择偶需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更成熟,可以理性对待婚姻问题。 厨房越乱,吃的越多

心脏健康论文范文第9篇

这一结果令安德鲁大吃一惊,他说:“我经常踢足球,打壁球,总认为自己身强力壮、很健康。虽然身材有些发福,但毕竟已年近40岁,体型不容易保持那么好。我实在不敢想像,自己年纪不大,血管却已经出了大问题。”

与大多数人一样,安德鲁认为,只有“戏剧性的经典动作”才是心脏病,比如,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痛苦地手捂胸口,然后瘫倒在地……然而,医生诊断说,安德鲁患的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发作时症状模糊,甚至几乎没有症状,但其严重程度丝毫不亚于“典型心脏病发作”,有时甚至更严重。

对此,英国北方总医院心脏病专家艾瓦・格雷奇博士表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占冠心病的25%~30%。病情发作时,患者只会出现一些隐约不适:说不出的不适感,同时伴有下颌痛、消化不良等。英国心脏基金会彼得・韦斯伯格教授表示,事实上,当这些患者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是心脏衰竭的表现,比如气急等。像安德鲁这样只是在完成“扔垃圾”或“抱孩子上楼”之类的日常家务后感到费劲,病情已非常严重了。

心肌缺血发作通常都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受阻,导致心脏无法供血而造成部分心肌死亡。尽管症状不明显,但是心脏依然会受损。心肌受损后,疤痕通常无法自我修复。由于容易被忽视,心脏受损可能长时间内发现不了,往往会导致心脏衰竭等致命性后果。

格雷奇博士表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最危险人群当数糖尿病患者。多项研究表明,血糖过高会损害神经末梢,因而更难感觉到胸痛、胸闷等典型症状。此外,女性、65岁以上老年人群、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也要特别注意。以上这些高危人群要定期去医院体检。

血液氨基酸水平预示糖尿病风险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血液中5种特定氨基酸水平过高可能是罹患2型糖尿病的先兆,通过血检可最多提前10年预测糖尿病发病风险,以便及早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心血管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2422名成年人进行了12年的跟踪调查,这些人在研究开始时都身体健康,在研究期间有201人罹患2型糖尿病。

研究人员将糖尿病患者的血检数据与健康人进行比较,重点对比血液中一些小分子化合物的含量。结果发现,在患者出现糖尿病症状之前很久,血液中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等5种氨基酸水平就出现了异常升高的现象。

研究发现,对这5种氨基酸的组合进行检测,而不是对单一指标进行检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人们将来是否有可能罹患2型糖尿病。有关在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解释说,在2型糖尿病被确诊之前好几年,代谢功能不正常的现象已经存在。例如,在血糖升高引发2型糖尿病前,因胰岛素抵抗而导致身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的情况就已存在多年。

心脏健康论文范文第10篇

尽管梦都很奇特,似乎来自于另一个世界,但它们很可能是由平凡、单调的日常生活塑造的。罗伯特•斯迪克戈尔德是哈佛医学院睡眠和认知中心的精神病学副教授,他对梦和日常记忆、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之间的关系很感兴趣。

他的研究小组邀请志愿者来描述自己最近的梦。结果表明,梦更有可能是由最近一周所经历的事情构成的,而不是来源于童年时代的创伤。一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比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对梦的影响更大。比如人们看的一个电视剧,或朋友对他们说的一些烦心的话。

和通常人们认为的只有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才会出现在梦中相反,进入梦境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对于做梦者来说,梦中出现的事件,有五分之一是一点也不重要的,有将近一半是不太重要的。有将近一半的人认为梦是含混不清的,和现实生活中影响他们的事情完全不同。

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认为梦境来源于日常生活的人的平均年龄是44岁,而不同意这种观点的人的平均年龄是37岁。这反映出年龄较大的人睡眠较差,能够把梦的内容记得更清楚。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年龄较大的人,更多地把梦境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多数时候梦都是让人不愉快的。但为什么会出现恶梦,还无法作出解释。同样让人不解的是,引发灰暗梦境的事件,往往不带感彩,而不是不愉快的事情。不过带有积极或消极的情绪的事件,会产生相应感觉的梦。

国人十大健康隐患

在一项4大城市的健康调查中,42%的人表示自己经常疲劳,27%的人腰酸腿疼,21%的人颈椎不好。出现疲劳症状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意识到这些预警信号,如感到疲劳,就表示该休息了。

国人存在的十大健康隐患依次是:

“抽烟”(77%)、

“经常熬夜”(64%)、

“不吃早餐”(45%)、

“喜欢吃油炸食品、西式快餐”(44%)、

“每天喝三杯以上烈酒”(40%)、

“经常坐着不动”(34%)、

“经常在外就餐”(34%)、

“经常饥一顿饱一顿”(33%)、

“不体检”(33%)、

“盲目减肥” (29%)。

世界首颗“生物人造心”面世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首先从鼠尸中取出一颗完整心脏,去除其中不需要的细胞,保留心室、血管及心脏瓣膜等心脏结构,随后注入一只新生鼠体内未发育完全的心脏细胞。

他们把这颗心脏放入实验室的无菌培养皿中,4天后观察到它收缩,8天后心脏开始怦怦跳动。

论文把这颗心脏称为“生物人造心”。参与这项研究的哈拉尔•奥特说:“我们用生物自己的材料培育出一个新器官。当我们看到它第一次收缩,我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次用的是未发育完全的心脏细胞。按照这种理论,人们就能用需要移植器官者的细胞,培养出血管或者整个器官,之后移植给他。

半数儿童不常刷牙

辽宁省最近的一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沈阳市城市平均年龄为5岁的儿童的患龋率为64%,平均每人有3颗龋齿,50%以上的儿童仅是偶尔刷牙。以前城市儿童的患龋率高于农村,现在农村已经高于城市。

上一篇:养护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音乐疗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