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营销的营销特点范文

时间:2023-10-13 17:50:34

新媒体营销的营销特点

新媒体营销的营销特点篇1

一、新媒体的相关介绍

(一)新媒体的基本概念

新媒体最早是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提出的。新媒体主要是针对传统媒体提出来的,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然而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统一新媒体本身的含义。很多传播学术期刊上都会设置一个新媒体专栏,新媒体专栏中也会纳入博客等部分内容。对于新媒体的概念,美国权威认为新媒体主要是全体人员传播全体人员,然而新媒体的媒体质疑是非线性播出的,属于一个相对概念。比如,广播相对于报纸而言,属于一种新媒体,但是电视相对于广播,属于一种新媒体,网络相对于电视而言又算是一种新媒体。目前,新媒体是计算机技术的衍生物,是经过相应的计算机处理技术处理后发展起来的媒体形态。其中包括很多种媒体形态,如离线网络媒体、在线网络媒体、其他数字媒体等,出现新媒体顺应了目前社会的主流发展趋势,也是媒体传播市场的必然方向,有机结合了媒体产品以及网络技术。

(二)新媒体的基本特性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新媒体具有更多的传播途径,而且传播范围比传统媒体更广,具有更大的二次传播影响力。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将各种传播媒体之间存在的边界壁垒消除,其中也包括国和国的边界,各产业之间的边界以及社群之间的边界。新媒体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优势,也就是交互性、跨越时间,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带来了很多新的媒体概念以及媒体模式。相关专业人员曾经这样说过,新媒体信息的成本几乎是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基本上是免费的,这对于传统媒体传播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新媒体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平等性,新媒体并非一种单一的传播,是媒体和受众之间进行的一种多元化交流,每一个独立个体的身份具有多重化,可以作为传播者,也可以作为接受者;开放性,现代21世纪属于一个互联网时代,很多时间内,可以在多个不同领域传播信息,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及时性,利用新媒体之后,将传统媒体很多方面的局限都打破了,可以不用受到时间方面、地域方面的限制,随时随地的信息,而受众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信息,而且也可以在联网的情况下随时随地传播信息,新媒体时代下,可以在很多时间内将信息传播在各领域;虚拟性,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具有多种多样的方式传播信息,其中文字、图片等方式是最为典型的,双方在经过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ID表示自己想要表达的各种信息,在这样的虚拟环境下,很多网民会在网上随意发表以往不敢随意表达的一些信息。

(三)新媒体对于市场营销方面的主要影响

互联网络科技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新媒体也得到了飞速增长,很多企业考虑到新媒体的发展局势以及新媒体独特的优势,开始希望采用新媒体的途径进行市场营销。根据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网民数量截止到2014年底已经有5.5亿,相对于15年前翻了871倍,互联网的总消费额高达7895.45亿元,大概一年消费规模一万亿元。根据普华永道、互动广告局的最新研究表明,2012年上半年受移动广告的网络广告收入多达172.3亿美元,相对于去年同比增加了14%,而网络视频广告发展也有很好的前景。1.新媒体转变了企业市场营销观念企业的整个市场营销过程中,传统市场营销理论占据主导地位,而且非常重视企业能够控制整个市场营销过程,消费者能够被动的收集、阅览企业以及产品的相关信息。以往传统营销理论的最大弊端主要是企业处于主导地位,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根本不能为消费者提供非常令人满意的产品以及相关的服务。新媒体出现后,打破了由企业主导的这种市场营销模式,消费者并不再处于一种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消费者可以从多种途径全面收集、了解企业的产品以及相关信息,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相对而言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其次,可以利用新媒体途径联系企业,和企业进行沟通、互动,进而实现最终的消费目的。这样的格局使很多企业必须将以往的市场营销观念转变,掌握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将消费者视为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主体,通过多种渠道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及产品。2.新媒体的出现有利于进一步创新企业市场营销手段以往传统的市场营销手段主要是以产品或者渠道作为导向,不管是以产品为导向,还是以渠道为导向,关键的地方是传播品牌,通过品牌的力量对整个市场进行控制。出现新媒体后,以往品牌传播方式的影响力慢慢减弱,现在每天消费者接触的广告数量越来越多,产品选择的主动权完全在于消费者手上。传统市场营销手段,譬如狂轰滥炸的广告等,无法很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基本上不会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其广告价值根本就不能体现,因此这种传统市场营销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对于个性化方面的需求,一定要根据市场情况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出现新媒体后,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并且加强了这种个性化需求,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应该充分、合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以精准传达、互动体验等营销形式和方法,不断增加与潜在消费者的互动,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的注意,更好的了解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从而研发出更多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借助新媒体的形式进行传播,当消费者在整个消费过程中可以有一个很好的体验,从中得到享受,在消费者的良好口碑中广泛传播产品,这样造成的影响力会更大。

二、新媒体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以及主要问题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媒体传播是主要的社会信息传播渠道,也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杂志、报纸、互联网媒体等都是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传播媒体不仅包括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传统信息传播形式,同时也包括联机媒体、互联网媒体等新媒体。不管是什么媒体都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慢慢发展形成的,而且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对于企业市场营销而言,新媒体是一次很好的机遇,也是一个很好的挑战,企业只有将新媒体的各种优势充分、合理的利用起来,才可以真正发挥新媒体传播信息的优势,并且将其转化成企业竞争力,真正被企业所用。企业只有尽快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市场营销工作。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企业只有积极利用新的传播媒体,紧紧抓住信息时代的机遇,主动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才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营销环境,将企业市场营销工作做得更好。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虽然出现了新的营销观念,也提出了新的营销策略,但是我国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依旧有很多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企业并未全面认识新媒体在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的作用,没有花很多心思用在新媒体应用和推广上面。如面对网络传播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传播渠道的过程中,很多企业无法合理应用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势,企业内部虽然也设立了专门的网络营销部门,并且安排了专业网络研究人员,但是企业市场营销和网络信息传播并没有很好地进行对接,也无法通过网络传播平台开展很多企业市场营销渠道以及营销方式。2.我国虽然已经开通了一些网络信息推广平台,如经济信息网等,但是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企业使用次数非常少,以往大多数企业主要采用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以及市场营销策略,这种市场营销模式并没有长远规划,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目前新媒体中并没有很好地支持企业市场营销工作,涌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这样企业很难找到有价值的市场营销方面信息,这样很难得到新媒体的信息支持。3.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信息网络技术,目前很多企业尚未建立属于自己的一套网络营销系统,也尚未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专业网络市场营销队伍,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并没有有效提高企业市场营销效率。

三、有效利用新媒体进行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

(一)增加新媒体市场营销技术以及资金的投入

想要有效利用新媒体进行市场营销,现代企业一定要加大对于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企业领导者一定要全面、客观的意识到利用新媒体进行市场营销在新形势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在市场营销中,新媒体必然会发挥出重大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市场营销意识,并且增加技术方面、资金方面的投入: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网络市场营销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购置一些基本的设施、设备,并且培训出一支综合素质较强的网络市场营销队伍;其次,应该积极引进一些新技术,并且长期关注新媒体市场营销工作,将网络市场营销纳入到现代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建立新媒体市场营销长效机制。

(二)构建一套完善、系统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

想要更好的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企业市场营销,首先企业非常有必要构建一套完善、系统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通过新媒体手段全面收集对于市场营销比较有利用价值的一些信息资源,同时要求应该分类、整理相关的信息,不断完善、优化企业市场营销体系,更好的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拟定顺应时展要求的一些市场营销策略。想要科学、规范的管理企业市场营销体系,应该全面考虑到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客观、全面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并且根据相关的市场信息,通过促销、价格、产品以及渠道等多种营销策略进行市场营销,合理定价,根据市场实际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网络营销策略,并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有效推销企业产品。其次,企业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市场研发部门,综合考虑新媒体以及产品的特点,采用最恰当的市场营销模式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积极和企业各部门进行合作,组织、协调好企业内部各部门,将市场营销部门的信息整合以及决策支持等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效开拓市场,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水平。

(三)打造专业的网络市场营销队伍

市场营销队伍是新媒体市场营销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也是提高企业网络市场营销能力的关键,因此想要有效利用新媒体进行市场营销,一定要打造一支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网络市场营销队伍。为此,企业应该多招聘一些具备丰富网络营销方面经验的网络营销人员,同时应该定期组企业营销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而且应该积极鼓励企业市场营销人员学习并且利用相关的网络手段进行市场营销,不断提升企业市场营销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业务能力。企业市场营销人员应该学会通过新媒体手段接收信息,并且反馈信息,结合信息的变化情况合理调节企业产品的营销模式,从而有效提高市场营销效率。

(四)实现网络市场营销的动态管理

当前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各种信息非常多,而且市场瞬息万变,企业制定网络市场营销策略时,应该结合市场的实际变化以及信息资源收集状况,及时调整企业网络营销策略。这就需要管理者动态化、全面化、系统化管理网络市场营销工作,学会利用多种新媒体渠道在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收集到企业相关的市场信息,深入分析信息,全面把握市场竞争环境,尽快做出最合理的决策,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五)利用新媒体创新销售策略

促销是企业市场营销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营销策略,也是比较成功的一种策略,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手段就是“打广告”。比如最近非常火的一档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节目嘉宾主要是五对极具自身特点的亲子组合,这些组合中的父亲们全部是明星,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呼声,相对于普通家庭节目的一些嘉宾而言,这些明星爸爸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会具有更强的感召力,很多仍然处于空巢期,或者没有孩子的80后夫妻也非常喜欢并且关注这档节目,这也是这档节目能够获得如此高的收视率的重要原因。实际上“明星效应”就是《爸爸去哪儿》打出来的“广告”,但这种偏向于“软广告”。在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也可以合理利用“软广告”转变自己的营销策略,因为信息爆炸式的广告宣传已经很难适应新媒体环境。现代企业可以通过一些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名人发的微博,或者“女神”“男神”的朋友圈,推广企业产品,使其得到更多群众的关注,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提高产品的销售量,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宣传企业产品,而且可以大大节省广告宣传费用。

四、结语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新媒体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效率和传播速度上都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利用新媒体进行企业市场营销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近年来,新媒体以其丰富的形式、广泛的渠道、极高的性价比等优势,在传媒产业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四大传统媒体产业份额逐年缩水,新媒体的发展,为企业市场营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也对企业市场营销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现代企业应该明确新媒体发展趋势,充分意识到新媒体在现代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新媒体的基本特点以及优势,结合企业发展特点以及企业产品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网络市场营销模式以及营销策略,提高企业市场营销水平,促进现代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媒体营销的营销特点篇2

第一,新兴传播媒介更为开放和多元。“原有”传播媒介以单向传播、把关过滤、特定传播为特点,使受众处于单纯视听的地位,缺乏互动。新兴传播媒介则采用开放和多元的传播模式,便于参与各方能够自由地信息、展示观点、参与讨论,改变了传统媒体“点对面”所带来的精英话语垄断现象,为大众多元化意见表达提供了空间。以“微信好友圈”为例,不同身份、不同社会地位和社会背景的参与者都能在各自圈中参与某个话题讨论交流,使不同观点和思想能够自由交流碰撞。

第二,新兴传播媒介兼具实时传播和无限传播的特性。“原有”传播媒介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传播速度往往比较滞后,例如报刊受制于出版与发行时间,电视台现场直播也受到设备等条件的制约。新兴传播媒介则在传播上更为自由、快捷,甚至可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制约,实现即时传播的效果。同时,新兴传播媒介打破了空间界限,所传播信息可在世界各地同时呈现。另外,受众能够通过搜索和链接,在特定信息之外获知相关信息链接和访问相关网站,从而进一步打破了空间的阻隔,实现了信息无限传播。

第三,新兴传播媒介实现了信息交互传播。在“原有”传播媒介的条件下,信息传播效果是发出者单向、主动地传播,受众被动地接受,双方无法随时随地进行沟通。而对新兴传播媒介而言,发出者和受众的地位重叠在一起,信息传播方向可以是单向,也可以是双向甚至多向。“新兴媒介技术进一步扩大了受众权力。由于新媒体具有互动式的特点,受众在获取信息时拥有更多的自、主动权与选择权。受众可以选择内容、掌控时间,还不必担心在何地、用何种方式获取信息,长期以来以家庭结构为主的接收模式因新媒体的渗入而逐渐淡去。”[2]同时,发受双方可以随时互动,并且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还可将信息加工后传播出去,使自身身份转化为信息发出者。在新兴传播媒介条件下,实现了信息的交互传播。

第四,新兴传播媒介营造了“圈子”传播的氛围。无论是网络论坛、微博@还是微信好友圈,基于共同的兴趣,在新兴传播媒介条件下形成了“圈子”传播的形态。有学者将新兴传播媒介这一特点称为“蚁巢”,指出“这些由无数个小群体组成的一个个交流圈子,就像地上的一个个蚁巢,让你总可以找到一个最适合的巢穴钻进去。蚂蚁不停地钻进钻出,蚁巢也不断分化组合,无数个充满活力的蚁巢形成了信息星球。”[3]由于“圈子”传播的兴起,进一步打破了精英话语垄断和媒介话语霸权,展示了新兴传播媒介所带来的革命性的信息传播嬗变。最后,新兴传播媒介在传播效果上呈现扁平化和碎片化的特征。“原有”传播媒介一般由发出者依据自身价值标准来筛选编排,以将特定信息传播给受众,并通过贩卖受众“注意力”来获取广告收入。新兴传播媒介则带来了理论上无限大的信息供应量,导致受众注意力分散,信息传播效果呈现出扁平化、碎片化特征,受众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

二、新兴传播媒介背景下汽车营销的新特点

(一)从线下营销向线上营销转变互联网的快速兴起,汽车营销逐渐从传统的线下品牌营销向线上网络营销转变。对汽车经销商来说,网络营销要比传统营销渠道多,且费用低、效率高,能有效拉近和用户的距离。尤其对于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4S店,网络营销渠道更是不可或缺。根据尼尔森的数据,有92%的用户在买车的时候,希望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汽车的相关信息,中国86%的人愿意考虑通过互联网购买汽车,用户对于整车电商的接受和使用程度大大高出预期。在欧美国家,网上买车已经非常成熟,“来自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eBay的报告显示,汽车及零配件已是eBay销售额最大的品类,2008年该项业务的销售总额达到160亿美元,平均每56秒就卖出一辆汽车”。[4]“过几年里,来自网络销售渠道的销量正在逐年增加,2012年网络销售占据的销量份额为14%,而2013年则扩大到25%”。[5]

(二)营销信息更为开放和多元汽车营销从以往传统媒体广告营销的单一方式逐渐向新兴媒体网络营销的多元模式转变。网络汽车营销的低成本、易传播、易获取的特点使其传播的广度大大增加,开放性大大加强。依靠网络载体的各类新兴传播媒介形成了无形的立体信息网络,从有线网络到无线网络、从家庭电脑到智能手机、从网站广告到各类主题论坛、从微博到微信,所有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传播媒介都可以成为汽车营销的主渠道。

(三)营销信息的互动传播汽车营销方式以新兴传播媒介为载体,实现了营销信息的交互传播。汽车产品在销售之前的研发、设计阶段就能通过网络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实时了解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个性化需求的反馈信息,大大缩短了汽车厂商研发制造新型汽车产品的周期。同时,消费者对汽车营销策略的信息反馈也可以使得经销商能紧随消费者关注热点的变化,实时调整营销策略。新兴传播媒介营造的“圈子”传播的氛围,可以使汽车营销信息的互动更加频繁和有效,微信“朋友圈”、微博“粉丝”等受众群体日益壮大,网络大V、意见领袖的“关注”“转发”和“点赞”是关注度和曝光度的保证。例如网络名人雷军、王石等宣布订购“特斯拉”电动汽车,使得“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知名度和关注度迅速传遍全中国,“特斯拉”汽车成为追求现代时尚环保生活人士竞相订购的抢手车型。汽车营销信息的互动传播,使得汽车营销能更加贴近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也使消费者有了更多、更快表达自身个性化需求的渠道,加深了相互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使得汽车营销更具针对性。

(四)营销信息的实时和无线传播网络营销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营销信息传播的及时性,表现为营销信息的快速可达、实时反馈和动态可视。汽车营销信息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实时呈现在消费者眼前,消费者可以更加直观、更加真实地体验汽车产品的外观及性能。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网络终端的普及使得营销信息的无线传播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无线传播的特性使得汽车营销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扩大,汽车营销信息伴随着日益增长的各种移动终端应用的推送正成为汽车营销的主要渠道。

(五)营销信息传播的扁平化和碎片化新兴传播媒介信息传播的扁平化和碎片化同样也适用于汽车营销信息的传播,新兴传播媒介所承载的海量营销信息全方位向消费者投送,使得信息传播呈扁平化特征,汽车营销信息要想在海量的信息流中获得消费者的关注,就需要不断制造信息爆点吸引受众眼球,而信息爆点又是分散的和碎片化的,不利于汽车营销信息能持续不断地获得受众关注。

三、新兴传播媒介中汽车营销的策略选择

(一)实现线下营销与线上营销的有机结合电子商务能为品牌、经销商、消费者带来好处,“对于品牌而言,开展电子商务可以实现按订单生产、降低库存、并可弥补渠道覆盖空白;对经销商而言,电子商务可以提升销售能力,降低营销成本;对于消费者而言,电子商务可以提高信息透明度和讨价还价的能力”。[6]对经销商来说,借助现有的汽车电商平台实现线上销售是较为明智的选择,汽车网站和经销商是紧密协作的合作关系。经销商需要有效利用汽车互联网营销平台,在有效曝光方面充分利用精准广告,实现有效曝光。汽车厂商要牢牢抓住汽车电商的大趋势,促进精准销售线索到实际交易的完成。借助新兴传播媒介,汽车厂商、经销商和汽车电商协同发展,创造多元并存的汽车电商模式,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线上购车需求。

(二)综合利用多元营销信息传播渠道要想通过新兴传播媒介有效进行汽车营销,就必须进行多元化的营销信息传播,综合利用多元信息传播平台进行营销,充分发挥各类网络载体的特点和功能,使汽车营销信息能形成立体的信息网络,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网站广告和新闻事件、微博和微信等多种载体向消费者进行信息传递。

(三)注重买卖双方营销信息的良性互动随着新兴传播媒介的日益普及化和便利化,从汽车的设计、制造到销售等各个环节厂商和消费者都可以实现全程参与。汽车厂商越来越意识到利用新兴传播媒介保持与消费者的实时互动,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互动,获得对于产品的信息反馈,对于改进汽车厂商的产品品质和结构、定价策略、营销方式及售后服务等都产生积极效果。由于新兴传播媒介中“圈子”和“粉丝”群体的增长和网络大V、意见领袖影响力的日益壮大,汽车厂商能够以较小的成本投入引起整个互联网社会的广泛关注,以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

(四)新兴传播媒介营销信息的传播要更具有及时性和针对性面对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和丰富多样的汽车类型,汽车厂商快速高效的把汽车销售信息传播给目标受众极为关键。新兴传播媒介这方面的优势使得汽车厂商把更多的营销资源都转移到新兴传播媒介上,各大门户网站、专业网站、微博和微信等成为汽车营销信息传播的主渠道。新兴传播媒介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年轻人和高消费群体,他们也是汽车消费的主力军,利用新兴传播媒介传播汽车营销信息更有针对性。汽车厂商应针对新兴传播媒介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新兴传播媒介受众群体的营销策略,以提升营销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新媒体营销的营销特点篇3

【关键词】 互联网新媒体 企业营销推广 互联网整合营销

一、互联网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

(1)受众群体的精准定位及随意性: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时代,客户的浏览倾向、时间、习惯通过技术手段的支持,均可在有效范围内实现整体的分类整合。而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下,目标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全部信息,需要经过自身的判断和筛选,大大降低了主动选择的高效性和针对性。也因此使得传播信息失去了最大程度的被拾取和扩散的机会,边际收益微乎其微。通过数据分析所得精准定位,在最大程度的满足受众群体个性需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接受、自主选择的参与积极性,最终使得传播的信息最大程度的满足受众群体需求同时增加传播的周期和次数。(2)传播的互动性及多向性:互联网新媒体的互动交流性特点,是传统传播媒介所无法实现和超越的。在数字化信息化的今天,门户网站、社交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等平台及应用软件使得现代生活交流从传统的面对面发展成为二维、三维、四维的多重方式。目标群体通过不同的媒介平台实现时间上的自由参与、主题上的自主选择、跨地域的即时交流、多向性的互通有无...由一对一扩展到一对多、多对多。信息既可以持续保留又可以实时更新变化。使得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有效性、全面性、透明性均得到充分发挥,这是任何传统媒介都望尘莫及的。

二、数字时代下企业的互联网整合营销传播推广

新媒体营销的营销特点篇4

媒体营销大变革

随着web2.0的到来,移动通讯技术、互联网和媒体的技术融合,特别是微博带来的社会化媒体的爆发,多对多的互动传播成为混媒时代的特色。与此同时,消费者市场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从传统的大众市场到细分市场,进而关注目标市场,顾客导向的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沟通市场,现在更是跨媒体多渠道的互动口碑的个性化市场。

反观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其媒介生态也演化,以及大众消费市场的改变,必然带来媒体和广告市场营销的变革。

过去媒介和广告人只能凭借主观经验和直觉给出媒介策略和创意,不能从多视角、全方位洞察消费者需求,策略的制定缺少了广告和品牌管理的专业性和严谨性,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可持续性品牌资产的数据评估体系。传统的消费者数据往往来自第三方调研机构的专项或专案分析,广告公司购买的第三方客户数据。但又往往缺乏有效的融合管理手段,无法形成有效的媒体与广告、销售与品牌、策划与创意等跨部门营销人员协同作战的数据业务平台支撑。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媒体、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化产品,以及当今集成媒体、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微博、微信、LBS等社会化媒体出现后的营销变革,媒体、广告和企业都面临快速调整策略,快速适应变化的新阶段;也面临着在整合营销的基础上如何融入新媒体特性,把握消费者数据,发挥数据库营销威力,形成互动式整合营销模式。

该怎么办

第一,建立广告数字化运营体系。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整合媒体和传播渠道,将营销重心转移到围绕消费者不同阶段的消费体验而定制化的“整合互动营销”理念上,应侧重于收集消费者信息、建立消费者数据库、洞察数据能力和动态品牌管理,扑捉消费者媒介接触行为,创造更多的媒介接触点,采用全新的营销模式,让广告能数字化运营。

第二,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建立广告数字化运营体系下的整合互动营销,要求营销策划企业能够:

依靠数字化技术,通过多渠道连续收集客户信息,探究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各种变量,建立数学统计模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求哪些不能靠直觉发现的商业机会,挖掘分析模型和商业规则。

使营销策划人员根据消费者的信息、细分群体的特征和消费心理变量,去追踪消费者个体体验的可持续性。与客户产生持续性对话,提供更个性化的传播信息,寻找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最佳媒介接触点和媒介组合。

广告数字化运营的变革根本在于新营销、新传播理念的提升,最终落实在品牌管理流程的变革。

才能在整个营销的不同阶段获得消费者的“统一视图”,界定目标消费者,洞察消费行为,挖掘数据价值;

才能确定品牌沟通策略和定位,整合媒介接触点,优化媒介组合和投放;

才能在整合营销的框架下形成营销、策划、创意、媒介和执行的一体化决策流程;

新媒体营销的营销特点篇5

当前关于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关于微博营销和国产电影营销的研究

(一)作为国产电影传播移动媒体平台的微博。于瑞华在《基于WEB2.0的电影营销策略研究》中指出微博具有互动性、倍传性、追随性的特点。[1]张琦在《新媒介环境下的中国电影营销策略研究》中进一步阐述了微博的特点:低门槛、及时性的方式;去中心化、碎片化的传播形态;个性化的自媒体平台;基于社交的、具有圈群性的传播体系。[2]由此可以看出微博作为一种个性化十足的社交平台,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信息量大等特点。

姚睿在《新媒体语境下的电影营销――论微博与电影营销的互动实践》中从微博本身的属性概括出微博的优点为:平民化的话语风格,强而有力的传播速度,在互动中形成的自我认同机制对用户的激励作用。[3]魏婉笛在《融媒环境下微博给中国电影业带来的影响初探》中通过一份新浪微博调查报告得出国内微博用户群体特征恰恰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内电影市场受众人群特征相结合的结论。[4]

(二)作为新兴网络营销方式的微博营销。祝映莲在《微博营销的病毒特征及应用策略分析》中指出,微博营销就是以微博作为营销平台,利用微博各方面的传播及代言价值进行的营销活动,每一个粉丝都是潜在的营销对象。[5]

(三)国产电影市场。国产电影诞生于1905年,尹翠在《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的发展研究》中认为国产电影经历了历史沉浮时期曲折发展、独立电影时期缓慢发展、跨国电影时期飞速发展和新媒体时代迅速发展的发展历程。[6]而新环境下的国产电影市场面临的问题有:国内中小城市以下电影院线明显不足,国内电影票价普遍偏高,国内电影市场影片类型十分有限。[7]

(四)国产电影营销。传统的国产电影营销多利用电影宣传海报、电影会、预告片、电影节参展等方式进行营销。秦凯风在《电影微博营销中“弱联系”的强影响》中指出传统电影营销主要通过电视、杂志、报纸、影院等来实现。[8]曹钰在《解读数字媒体时代国产电影营销新模式》中指出传统的国产电影营销首先是注重突出品牌效应,利用电影本身名导、明星的强势品牌力量营造市场轰动的效果,让消费者和媒体对电影产生强烈的预期进而主动消费。[9]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电影营销方式和宣传渠道也日益多元化。杨?D在《新媒体时代电影网络营销的商业化运作――将微电影植入电影制作流程》中指出许多电影在上映前会利用微博转载信息的传播方式进行网络营销,再通过名人微博进行转载预告片及花边新闻的方式进行炒作,借助足够吸引人眼球的预告片从而引发话题热议,会给即将上映的电影带来更多的观众和票房。[10]

基于以上背景,借助微博这一平台进行国产电影营销已经势在必行,微博使用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潜在的电影观众。围绕着对这些“潜在的电影受众”的挖掘,目前有一些初步成型的国产电影微博营销模式的探究以及相对丰富活跃的个案研究。

二、关于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模式研究

(一)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概况

1.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概念。关于电影微博营销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的论述,在已有的论述中,笔者认为范玉明在《微博――电影营销的新手段》中的论述比较言简意赅:电影微博营销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营销方式,将微博作为电影营销的平台,电影营销者通过微博传递电影信息,并与粉丝互动,达到宣传电影的目的。[11]

2.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兴起原因。在当前电影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无论是大投资、大制作还是中小成本电影都注重与目标受众的互动交流,着力打造电影品牌,微博就成为了最便捷的沟通渠道。而微博平台拥有电影最大的客户群体,这正是电影营销推广人钟情于微博营销的最重要的原因。[12]此外,除了能精准到达目标受众这个主要原因,徐润南在《电影的微博营销》中指出选择微博进行电影营销的原因还有微博的宣传效果好,而且可以节省宣传成本。[13]

3.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价值。古磊在《浅析国产电影在新媒体语境下的生存之道――以新浪微博为例》中提出借助于微博营销有利于国产电影的品牌化运作和繁衍品发展。他认为电影的真正价值在于品牌化的经营,品牌的建立和延续让一部电影的生命力更加强劲,同时也可以降低投资的巨大风险。[14]此外,党博在《电影微博营销研究》中认为电影微博营销有利于电影营销渠道的完善,还有利于培养电影受众的忠诚度。[15]

4.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影响因素。刘彤在《“可及”环境与“不可及”环境――电影微博营销影响因素探析》中发现,在“可及”环境中影片本身的内涵和剧组成员的知名度以及“不可及”环境中现实生活的指涉和“议程设置”的引导会对电影微博营销起到明显的作用。[16]

(二)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传播过程

1.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传播特点。葛进平在《电影微博立体营销策略探讨》中将电影微博营销的特点概括为“短、平、快”。即短小而丰厚,平等而互动,快速而价优。[17]刘兰兰在《新媒体语境下中小成本电影的微博营销探索》中认为电影微博营销具有简易快捷、病毒式传播和精准圈层传播、针对性较强的特点。[18]此外,电影微博营销还具有信息实施同步化、传播主体多元化等特点。[19]

针对国产电影微博病毒式传播的这一显著特点,夏娟娟认为电影病毒式营销的优势在于低廉的营销成本、独特的文化视角、高效的资源整合和持久的宣传效应。而它的价值在于电影票价的稳定、影片文化的普及和品牌效应的产生。[20]石小溪在《试论全媒体时代下的电影病毒式营销》中预言微博营销作为电影“病毒式营销”的最主要方式或将成为未来电影营销的流行趋势。[21]

2.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传播信源。车?h在《从社会心态角度分析影响电影微博营销的心理因素》中指出在电影的微博营销中,信源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电影的官方微博,第二种是名人微博,第三种是专门的营销账号。[22]

3.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传播方式。刘晶在《从传播学视角看新媒体环境下电影的营销策略》中认为电影微博营销的传播方式有情感营销、口碑营销和话题营销。[23]范玉明在《电影微博营销方式研究》中指出还有舆论领袖营销、平台合作营销和活动营销等方式。[24]在关于利用微博进行电影口碑营销的研究中,徐燕燕认为目前网络口碑营销手段还不够成熟,要考虑多种营销手段整合应用,具体表现为进行创意互动、打造档期电影、宣传点清晰和进行营销渠道整合。[25]

4.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传播规律。高阳在《电影的微博营销模式研究》中分别从注意力聚集和信息传播途径分析两方面对上映期前的电影微博营销、上映期间的电影微博营销和上映期后的电影微博营销的传播规律进行了一一分析。[26]

(三)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问题。唐瑶在《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营销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国产电影微博营销过程中的问题表现在低估微博传播优势、营销方式单一及利用微博炒作变本加厉。[27]黄明山在《微博――电影营销的新方向》中指出问题所在:首先,微博由于字数限制传递的信息有限,若过多发送微博势必会引起粉丝反感;其次,微博信息容易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最后,若微博人气不足,则传播范围会很有限。[28]而胡珂则以《让子弹飞》和《将爱》两部影片为例分析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现状,认为由于注册微博的人群数量有限,关注电影微博的人数会更少;同时指出电影微博营销是一把双刃剑,成也萧何败萧何。[29]

党博认为国产电影微博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电影微博营销意识薄弱,电影微博营销创新不足,电影微博营销平台效果有限。同时指出电影微博营销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表现为以下观点:微博只是媒介,微博营销等于社交营销,粉丝数量决定传播价值,有奖转发活动越多越好。[30]

此外,范玉明认为电影微博营销过程中存在着过度营销和无效营销的问题。[31]

(四)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对策。齐伟在《微博与华语电影营销的新选择》中提出的策略概况为:专注互动、打造口碑,善用名人效应,整合渠道、活用平台,迎合时机、事件营销。针对电影微博营销中遇到的困境,他进一步提出一些建议:以创意激发受众参与兴趣,善用“微工具”、多维度考量效果,研究目标受众的微博使用习惯和喜好,找到有影响力的人。[32]此处可以参考魏婉笛的“微博使用情况对用户观影行为的调查”及其调查结果分析。[33]

葛进平提出了电影微博营销要充分利用纯商业微博、企业微博和个人微博这三类微博,做到全流程、全方位、全名人、全网民的营销。[34]此外,党博认为应树立电影微博营销的战略理念,具体表现为增强电影微博营销意识、打造专业化电影微博营销团队、强化微博营销的系统规划性,还应该加强电影微博营销过程的控制。[35]古磊认为面对当前电影微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既要加强舆论监督引导、维护电影市场健康环境,又要有危机公关意识、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塑造品牌形象。[36]

三、关于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个案研究

这一部分研究结合当前国产电影微博营销的实例,或分析原因,或分析优势,或分析策略,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一)着眼于新媒体时代的个案研究。相关的典型研究有:《新媒体营销在电影推广中的应用――以〈失恋33天〉为例》[37]《新媒体时代电影的市场营销策略――以电影〈致青春〉为例》[38]《新媒体时代的电影营销策略――以〈小时代〉系列为例》[39]等。

(二)立足于微博的个案研究。相关的典型研究有:《试论电影的微博宣传营销――以〈将爱〉为例》[40]《〈人在?逋局?泰?濉档奈⒉?销》[41]等。

(三)尝试数据化分析的个案研究。相关的典型研究有:《〈泰?濉灯狈砍晒υ?因的数据化分析》[42]《大数据时代下的电影营销――浅析〈小时代〉的营销模式》[43]等。

四、结语

新媒体营销的营销特点篇6

一、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名词,事物不断发展变化,对于时下的环境来说,更多的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形态。笔者参考已有文献的记载和各学者的观点认为:新媒体是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上的新型信息传播形态,目前我们所讲的新媒体主要是指微博、微信和微电影等新媒体产品。它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格局与受众格局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进行相互交流,而不再是单一的信息传递模式。

(二)新媒体的主要表现与特点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查询,笔者发现,新媒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内容方面。信息多样且信息量极为丰富,在形态上实现了声音、文字及图像等多媒体的结合,同时人们可以更加简洁快捷地检索到所需的信息。

2.主体方面。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大众传播机构,每个个体都可借助网络平台或手机客户端信息。

3.传播方式方面。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且扩张的速度也极为迅速,不再是原有的一对多模式,而是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实现相互交流。

二、新媒体背景对酒店营销的影响

(一)新媒体背景下酒店微营销的发展原因

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传统营销方式的边缘化和网络新媒体的日新月异,以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的微营销方式越来越受到酒店业的追捧。很多采用微营销模式的营销活动都得到了广泛传播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新媒体形式下的微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其低成本的特性使酒店营销主体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商品营销市场,且酒店产品与其他的产品相比,具有信息密集、预期消费等特点,也变得更适合于微营销(如表1)。同时,酒店微营销模式的开展,使营销主体与消费者之间实现了“一对一”的即时交流,消费者能轻松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或移动客户端获取所需的资讯,使得直接交易成为可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运行模式。

(二)整合新媒体资源进行酒店微营销的现实性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以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的酒店产品微营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根据对现有资料的查询不难发现,旅游型和商务型客人是大多数酒店主要的客源群体。随着人们个性化追求的增强与旅行经验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寻求更为主动和自由的旅行方式。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商务型客人因为工作的需要更加频繁地往返于各城市间,他们都渴望以最便捷的方式预订酒店。而微博、微信和微电影等新媒体资源能迅速且快捷地向消费者提供所需酒店的信息,帮助他们实现即时预订的购物体验,同时还能让其掌握最新的酒店折扣或活动信息,与他人分享入住体验,帮助酒店改善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等,无疑都使现阶段实行酒店微营销比任何时候都更具现实意义。

三、酒店微营销的提升策略与建议

微营销给酒店带来了良好的回馈效应,但并不是所有的酒店企业都学会了如何合理利用这个平台进行酒店微营销。笔者经过研究分析,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微博营销提升策略

在微博营销上,酒店企业应尽量使用微博平台中所提供的各种工具展示酒店的特色与服务理念;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微博推广(如酒店生活聚会派对作品征集打折促销和发微博优惠等),放大传播效应;坚持线上维护与线下宣传同时进行,并加强微博管理员的管理与自我提升、保持微博的稳定更新及负责用户的互动;微博的须精心策划,贴近用户的生活和兴趣,避免简单枯燥的信息轰炸。

(二)微信营销提升策略

在微信营销上,其主要强调“一对一”服务。酒店企业应将微信作为与客户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与其保持良好沟通,及时获得客户反馈信息,对酒店提供的服务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更改,并通知用户信息处理结果,提升用户满意度与忠诚度;通过微信管理客户信息和向已预定客户指引行走路线等方式让客户体验贴心服务;还可以向客户提供替他类型的服务,如只需关注酒店的微信公众账号就会获得“微信会员卡”,成功通过微信预订入住酒店的客户还能享受水果、热饮、早餐赠送或延迟退房等待遇。此外还可策划适量的有奖互动活动,鼓励已有客户转发宣传,吸引新的客源群体。

(三)微电影营销提升策略

在微电影营销上,酒店企业应突破现有的酒店微电影类型,在公益微电影、院线电影番外篇上结合企业品牌文化进行新的尝试,以期抓住观众的眼球,引起其对企业品牌的认同与向往。同时,酒店微电影的剧情设计要能体现酒店自身的服务理念、与其他品牌的差异化特色等,并适当植入一些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实现多品牌的联合宣传效应,并邀请一些知名博主在微博等公共平台上进行话题互动与交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传播。

(四)提升趣味、展现创意的微营销

单纯的平台建设并不能对酒店的营销产生较大影响,但如果在此基础上增加有计划的趣味性活动便能给酒店带来更多的亲和力。例如,可口可乐的“叠罗汉”与赠送活动给人们增加了无限趣味性。单纯的优惠能吸引较多消费者,但不能引来媒体的关注,也不能让用户记住这次有趣有挑战性的体验,所以通过“微网络”平台的关注度与趣味性促销将是酒店营销的亮点,但要强调酒店的主体性、娱乐的附属性。

上面提到的微电影营销,也不单是酒店“外表”的植入,需要将好的创意融入酒店,包括服务理念、内部的贴心设计和优美的环境等方面,例如桔子水晶酒店的微电影《十二星座系列》,除金牌团队后期的打造制作以外,也离不开剧情设计所带来的客户价值认同感和其内心的共鸣。所以微电影不仅增加了酒店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同时也借助电影桥段向观众展示了酒店的硬件设施及服务项目,这也正是酒店进行微电影营销的巧妙之处。

四、结语

微营销不仅是自身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更是酒店创意设计的体现,它通过与人们的互动引领传统商业升级,将是未来众多酒店经营者打破传统营销瓶颈的利器。通过本文所做的调查研究,微营销是我国酒店行业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其竞争优势明显。虽然目前酒店的微营销仍有一些问题存在,但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微营销体系必然会逐步完善,让每一位酒店营销人都能够真正从微营销中获益。

新媒体营销的营销特点篇7

关键词:事件营销;传播原理;策略

一、企业事件营销传播的内涵与特征

1、事件营销的内涵

事件营销是指营销者在真实和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行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通过制造热点新闻效应的事件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兴趣和注意,以达到提高社会知名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和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具有明显的商业营销宣传性质。按照其中传播事件的性质,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的运作手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利用现有的社会热门事件或话题;二是人为制造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门事件或话题。“借势”、“造势”就是社会对这两大类型运作手法的通俗表达。

2、事件营销的特征

(1)有高频率的大众媒体作传播支持,有广泛的消费者受众面。

(2)利用具有轰动效应的传播话题,借用或者策划密切相关的事件,产生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3)事件作为营销传播的核心,贯穿于过程的始终;事件营销传播作为一种阶段性的营销策略与传播手段,传播周期较长。

(4)投资回报率高,是建立企业知名度与接触媒体较为廉价的工具。

二、企业事件营销传播的动因

1、营销传播时代的到来。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市场营销管理》一书中提出营销必须与市场沟通:“现代市场营销不仅要求公司开发出优秀产品,为其制定有吸引力的价格,并使之易于为目标消费者买到,还必须与现有和潜在的消费者沟通。每个公司都不可避免地承担起沟通者和促销者的角色。”企业导向型、产品导向型的市场已经成了昨日黄花,营销传播的时代已经到来。现代的企业要学会与消费者沟通,将企业的各种正面信息及时传递到外界。“请消费者注意”,已经变成了“请注意消费者”。企业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营销传播活动,与消费者进行正面、积极的沟通,才能保持企业与品牌的生命力。事件营销传播则是其中一种营销传播新方式。

2、传播超载的信息时代。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人们每天都在商业信息的海洋中,不断增长的商业信息造成信息的传播量超载到信息爆炸的程度。针对消费者的大量商业信息超出了人们的负荷限度,产生自然的心理防御。为了在复杂的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为了有效突破消费者越来越严密的心理,企业急切需要新的、富有成效的营销传播方法,需要加强营销传播活动的创造性,增加营销传播活动给消费者带来的附加价值,事件营销传播由此应运而生。

3、不同于广告传播等传统营销传播方法的独特优势。国内媒体收费居高,许多企业好的产品却无广告宣传经费。媒体费用的高涨,使得企业的广告经营成本相应提高,广告传播的投资更为谨慎。媒体的多元化趋势,传统传媒的广告效益因受新媒体的干扰而不断下降。导致了众多企业纷纷降低广告传播支出在营销传播总支出中的比例,重新评估广告传播的贡献,重新分配营销传播资源。实施事件营销传播带来的新闻价值,比普通硬性广告更具可信度和易传播性。事件营销传播利用媒体与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事件,突出广告传播环境复杂盼重围,在营销传播成本投入较低的情况下,成为比较有效的一种营销传播方式。

三、企业事件营销传播的原理解读

(一)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

“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传播媒介的效果和作用在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大众传播只要对一些问题给予重视,集中报道,并调动受众的注意力,就能间接地影响公众舆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隐含着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当今社会,信息已成为公众生活的主要方面,人们认识、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除了学校、社区,就是大众媒介。大多数人接收着传媒相同的信息,传媒作为重点报道或介绍的东西,也会引起重视,将它作为日常交际谈论的话题,通过口头传播、人际传播的扩散途径,加强社会公众对传媒报道重要性的感知与肯定。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应用

(1)传媒对各种事物有选择性的报道,将影响着受众对周围事物重要性的判断。传媒对事物有选择性的报道,源于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公共传播活动中的把关人角色,不是先天有的,而是社会大众和那些代表大众利益的社会主流阶层和力量赋予的。所以,媒介提供给社会的议程并不完全是媒介自己设置的,而是替别人或者就是由别人通过媒介设置的。

(2)“借势”与“造势”是企业在开展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为了扩大事件的声势与影响力,经常使用的两种运作方法。“借势”与“造势”都是为了引起媒体和公众注意,借以营造有利于企业的社会舆论环境,增加事件的影响辐射力,最终促成企业的市场销售与品牌传播目标的达成。企业无论是通过借势还是造势的舆论营造方式,在事件营销传播运作上凭借传媒开展的新闻传播、广告传播等大众传播活动。正是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为事件营销传播活动营造一个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争取宝贵的注意力资源

(1)注意力资源对企业及营销传播活动的重大影响。托马斯·达文波特在《注意力经济》中为“注意力”下定义道:“注意力是对于某条特定信息的精神集中。当各种信息进入人体的意识范围,人将关注其定的一条信息,然后决定是否采取行动”。“注意力是信息加工的一种内在机制,它的基本作用在于对信息进行选择,用以调节行为”。“注意力”对于企业的含义在于:目标受众群体关注企业的某一个事件、某一种行为或传播信息的持久尺度,是他们维持对企业和产品的正面态度、或扭转负面态度乃至采取实际购买行动之前所必须经历的一种心理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争取注意力资源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体现。营销传播的目标是让消费者从注意、理解、购买到建立忠诚度的一个过程。1、注意力资源是大众传播媒介议程设置的目的,而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又是取得注意力资源的有效手段与途径。2、传播活动是注意力资源消耗最多的领域,而媒体是现代社会人们进行思想和信息传播活动的主要场所。媒体可以通过注意力的导向作用,将受众的注意力导向一个特定的对象、企业和某个特定的事件,从而实现社会注意力和个人注意力的分配与再分配。唤起消费者强烈的共鸣,改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服务的态度,促使消费者对企业有利的购买决策。

(四)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

1、营销传播资源加以整合,才能达成高效传播。著名学者唐·舒尔茨认为,整合营销传播就是一种适合于所有企业信息传播及

内部沟通的管理体制,而这种传播与沟通就是尽可能与其潜在的客户和其他一些公共群体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关系。企业要使营销传播活动获得高效率,首先,必须对各种营销传播资源加以科学、有规划的整合。资源一旦获得整合,能够产生更强的一致性,提高企业把信息送达顾客的能力,更加有效率地完成营销传播的任务。其次,“消费者导向型”的市场环境也迫使企业必须对营销传播资源加以合理整合。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多,市场营销的功能正由战略型向策略型转变。企业的营销者只能通过各种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2、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体现

(1)整合多种媒体渠道:传统的营销传播活动中,营销传播者通过对付费与非付费媒体的配比,控制信息的流动。企业一方面通过电波传媒进行事件信息的高空传播,另一方面配合平面、户外、路演、终端等多种形式的地面推广活动,整合信息传播的多种媒体渠道,通过立体交叉的媒体网络传播同一个核心事件。

(2)整合多种媒体渠道传播的信息:我们常说“从一千个角度说一件事情”,使受众能够多角度地接收企业发出的信息,累积企业的品牌认知度。企业要传播的核心事件,应成为多种媒体渠道传播的核心内容。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的传播对象有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企业的内部员工以及企业的股东等人。即使传播信息的内容与角度有所不同,企业也必须确保通过多种媒体渠道的信息在呈现的语调、态势都具备一致性。

(3)整合多种营销传播工具:企业想要圆满完成某项事件营销传播活动,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营销传播工具譬如广告、促销、公关等,事件营销传播可以说是一个多种营销传播工具协同合作的传播平台。广告、促销、公关三者各有优势。要想更好地完成事件营销活动,必须对三者加以整合。

四、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策略

(一)营销传播渠道策略:大众媒介的角色定位。大众媒介在事件营销传播中担任两种角色:一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二是协同的事件组织者。大众媒介资源是否得到优化配置、使用,关系到企业事件营销传播是否能由个体策划传播顺利转化成公众传播,从而关系到最终传播效果的实现程度。

(1)大众媒介充当单纯的信息传递者。“信息传递者”,是大众媒介在企业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最基本的角色定位。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围绕的事件如有不错的新闻报道价值,将引起传媒的争相报道,而企业无需花钱购买传媒的版面、时段,传媒在此中充当的正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发挥的正是大众传播重要的“议题设置功能”。企业在开展事件营销传播活动时,为增加传播的辐射力度,利用大众媒介的传播资源,配合着事件营销传播的进程,进行相应的广告传播等,履行的是“广告投放功能”。

(2)大众媒介充当协同的事件组织者。“协同的事件组织者”,是大众媒介超越传统角色的突破。对于成熟品牌,媒介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战略资源的一部分。品牌栏目将成为企业开展事件营销传播、传递品牌文化与内涵的有效平台,大众媒介与企业合作开办品牌栏目,将企业所要传播的核心事件贯穿于节目制作的始终,借品牌栏目的开播而传播开来,能够在目标受众群体中形成热点话题,给媒体和企业带来宝贵的注意力资源,带来媒体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双赢合作创举。企业借品牌栏目的平台策划各种话题事件,不仅彰显了大众媒介不断增强的客户经营意识,还突出媒体在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更为主动、更具发展潜力的角色定位。

(二)营销传播方式策略:接触管理推陈出新。唐·舒尔茨在《新整合营销》中提出了“接触管理”一词,并解释它:“接触管理的定义是选择并决定营销者在什么时间、地点,或者在什么状况下与消费者沟通。表明的是‘信息的传达’和‘信息的内容’分量相等,甚至更为重要。”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实施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接触管理”,不注重与消费者沟通方式,传播出去的信息可能石沉大海,不知所终。反之,如果企业重视“接触管理”,注重营销传播方式的创新,传播的信息可能就会脱颖而出,先发制人,占据市场先机。

(三)营销传播事件选择策略:切合品牌核心价值。企业产品的品牌核心价值是选择何种类型、性质的事件进行营销传播的衡量中心。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主体部分,它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利益与个性,是驱动消费者认同、喜欢、爱上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品牌核心价值是一个企业开展任何形式的营销传播活动的原点,即企业的一切营销传播活动都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而展开,必须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的体现与演绎,并丰满和强化品牌核心价值,使企业建立恒久不衰的竞争优势。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营销手段也日趋同质化,通过产品差异营造的优势有效期越来越短,品牌核心价值带动的品牌整体优势随之越来越可贵。

(四)营销传播时机策略。把握时机,将会使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事半功倍。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的企业之所以要利用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就是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自身的社会舆论环境。而当代社会舆论的特点既有与过去相同的一些属性,如集合性、复杂性、变迁性等,也有一些新的时代性、突出性,放大极为迅猛,生存的生命力极为短促。这就要求事件营销抓住时机,找准事件切入的时间点,以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事件传播的巨大影响力。如何选择事件传播时机,以配合企业同期开展的市场活动,关键是企业应该站在产品品牌周期的立场去综合考虑,并结合产品的特性以及品牌形象加以选择。

(五)营销传播效果策略。企业事件营销传播所要达到的直接效果是引起受众消费行为的正面转化,带来直接的市场反应,体现在事件传播后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份额、产品销量等销售数据的正面增长。对一个竞争品牌的拥护者,消费行为的正面转化表现为试用品牌的产品,试用之后继续使用及增加使用量,促使转换原用品牌,建立对品牌的忠诚度。向旁人推荐本品牌,进一步增强对品牌的使用信心和满意度,令吸引品牌转换者试用本产品,增加不经常使用者的购买频率,掀起购买高潮,加快新产品的市场渗透。企业事件营销传播在带来直接的市场反应的同时,还带来间接的品牌提升。间接效果是要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企业与产品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关注度、美誉度、认可度,最终实现品牌资产累积效应。

内部沟通的管理体制,而这种传播与沟通就是尽可能与其潜在的客户和其他一些公共群体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关系。企业要使营销传播活动获得高效率,首先,必须对各种营销传播资源加以科学、有规划的整合。资源一旦获得整合,能够产生更强的一致性,提高企业把信息送达顾客的能力,更加有效率地完成营销传播的任务。其次,“消费者导向型”的市场环境也迫使企业必须对营销传播资源加以合理整合。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多,市场营销的功能正由战略型向策略型转变。企业的营销者只能通过各种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2、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体现

(1)整合多种媒体渠道:传统的营销传播活动中,营销传播者通过对付费与非付费媒体的配比,控制信息的流动。企业一方面通过电波传媒进行事件信息的高空传播,另一方面配合平面、户外、路演、终端等多种形式的地面推广活动,整合信息传播的多种媒体渠道,通过立体交叉的媒体网络传播同一个核心事件。

(2)整合多种媒体渠道传播的信息:我们常说“从一千个角度说一件事情”,使受众能够多角度地接收企业发出的信息,累积企业的品牌认知度。企业要传播的核心事件,应成为多种媒体渠道传播的核心内容。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的传播对象有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企业的内部员工以及企业的股东等人。即使传播信息的内容与角度有所不同,企业也必须确保通过多种媒体渠道的信息在呈现的语调、态势都具备一致性。

(3)整合多种营销传播工具:企业想要圆满完成某项事件营销传播活动,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营销传播工具譬如广告、促销、公关等,事件营销传播可以说是一个多种营销传播工具协同合作的传播平台。广告、促销、公关三者各有优势。要想更好地完成事件营销活动,必须对三者加以整合。

四、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策略

(一)营销传播渠道策略:大众媒介的角色定位。大众媒介在事件营销传播中担任两种角色:一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二是协同的事件组织者。大众媒介资源是否得到优化配置、使用,关系到企业事件营销传播是否能由个体策划传播顺利转化成公众传播,从而关系到最终传播效果的实现程度。

(1)大众媒介充当单纯的信息传递者。“信息传递者”,是大众媒介在企业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最基本的角色定位。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围绕的事件如有不错的新闻报道价值,将引起传媒的争相报道,而企业无需花钱购买传媒的版面、时段,传媒在此中充当的正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发挥的正是大众传播重要的“议题设置功能”。企业在开展事件营销传播活动时,为增加传播的辐射力度,利用大众媒介的传播资源,配合着事件营销传播的进程,进行相应的广告传播等,履行的是“广告投放功能”。

(2)大众媒介充当协同的事件组织者。“协同的事件组织者”,是大众媒介超越传统角色的突破。对于成熟品牌,媒介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战略资源的一部分。品牌栏目将成为企业开展事件营销传播、传递品牌文化与内涵的有效平台,大众媒介与企业合作开办品牌栏目,将企业所要传播的核心事件贯穿于节目制作的始终,借品牌栏目的开播而传播开来,能够在目标受众群体中形成热点话题,给媒体和企业带来宝贵的注意力资源,带来媒体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双赢合作创举。企业借品牌栏目的平台策划各种话题事件,不仅彰显了大众媒介不断增强的客户经营意识,还突出媒体在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更为主动、更具发展潜力的角色定位。

(二)营销传播方式策略:接触管理推陈出新。唐·舒尔茨在《新整合营销》中提出了“接触管理”一词,并解释它:“接触管理的定义是选择并决定营销者在什么时间、地点,或者在什么状况下与消费者沟通。表明的是‘信息的传达’和‘信息的内容’分量相等,甚至更为重要。”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实施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接触管理”,不注重与消费者沟通方式,传播出去的信息可能石沉大海,不知所终。反之,如果企业重视“接触管理”,注重营销传播方式的创新,传播的信息可能就会脱颖而出,先发制人,占据市场先机。

(三)营销传播事件选择策略:切合品牌核心价值。企业产品的品牌核心价值是选择何种类型、性质的事件进行营销传播的衡量中心。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主体部分,它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利益与个性,是驱动消费者认同、喜欢、爱上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品牌核心价值是一个企业开展任何形式的营销传播活动的原点,即企业的一切营销传播活动都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而展开,必须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的体现与演绎,并丰满和强化品牌核心价值,使企业建立恒久不衰的竞争优势。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营销手段也日趋同质化,通过产品差异营造的优势有效期越来越短,品牌核心价值带动的品牌整体优势随之越来越可贵。

(四)营销传播时机策略。把握时机,将会使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事半功倍。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的企业之所以要利用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就是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自身的社会舆论环境。而当代社会舆论的特点既有与过去相同的一些属性,如集合性、复杂性、变迁性等,也有一些新的时代性、突出性,放大极为迅猛,生存的生命力极为短促。这就要求事件营销抓住时机,找准事件切入的时间点,以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事件传播的巨大影响力。如何选择事件传播时机,以配合企业同期开展的市场活动,关键是企业应该站在产品品牌周期的立场去综合考虑,并结合产品的特性以及品牌形象加以选择。

新媒体营销的营销特点篇8

网权的建设与发展涉及国外、国内、国际三个层面,决定了政治网络营销也包括三个方面,即国外政治网络营销、国内政治网络营销和国际间政治网络营销。国外政治网络营销一般按政治活动进行分类,包括国外政治竞选中的政治网络营销和国外其他政治活动中的政治网络营销;国内政治网络营销包括国内政治宣传中的政治网络营销和国内舆情应对中的政治网络营销;国际间的政治网络营销则由国家之间政治活动中的政治网络营销来体现。无论国外、国内还是国际,政治网络营销都是政治组织与民众之间关于政治问题的各种活动与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能够真正掌握网权,是否能够在制网权方面占据优势,做好政治网络营销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是首要任务之一。一方面在于国家与政府是否能够科学认识以及科学开展政治网络营销,另一方面在于民众是否能够在政治网络营销中看清国家与政府的实质以及是否能够合理应对国家与政府的政治网络营销。剖析与明确政治网络营销的定义、范围、前提和特征,有助于正确认识制网权的建设目标与发展方向。

二、政治网络营销的定义

目前,政治网络营销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可以这样认为,政治网络营销是指政党、政团、政府等政治组织与政治候选人借助网络平台,综合应用新媒体技术,实现引导、动员、组织、争取民众和选民,以促进其政治目标达成的新型政治宣传方法与政治动员手段。政治网络营销是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应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符合当今民众分别适应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新媒体的不同需求。政治网络营销是政治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种新兴的政治竞争方式和手段。在政治网络营销实施过程中,政治组织与政治候选人基于网络平台,应用新媒体组建运营团队,通过系统、立体、全面的分析与策划,通过高效、专业、精细的实施与运营,吸引民众主动参与,实现双向互动交流,带动传统媒体关注,形成政治舆论热点,以争取更多民众理解、认同与支持。政治网络营销力求形式、内容、方式、方法的创新性与多样性,与一般商品的网络营销相似,只不过宣传的“商品”是政治目标、政治理念、政治文化与政治活动等政治产品。通过政治网络营销,政治组织与政治候选人可以面向民众和选民实现全方位的政治宣传,加强与民众和选民之间的沟通,塑造良好的政治形象,最终达到赢得政治选举、取得政治地位、实现政治目标、获取政治利益的目的。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应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政治网络营销以其双向、交互、共享、快速、广泛、经济、便捷等特点,成为政党和政团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成为民众参与政治的主要平台。“政治网络营销”与“网络政治营销”二者在研究方向上基本相同,它们都是研究网络在政治营销中的作用与影响。对于“网络政治营销”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说法。中国学者阚道远在赵可金和孙鸿对于“政治营销”进行定义的基础上,提出“网络政治营销”的定义是:特定政治行动者基于对政治、社会环境的全面评估,借助营销手段和网络平台与众多社会行为体进行信息沟通、理念交流和产品服务交换,以获取民众的认同和合法性支持,取得政治权力或权利的活动、形式、关系和过程。“政治网络营销”与“网络政治营销”虽然都属于政治营销范畴,但是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政治网络营销”以网络为核心,重点研究基于网络平台如何开展各种政治营销活动的相关问题,强调网络如何作用于政治营销,研究方向侧重于政治营销的方式与手段,属于过程性研究;而“网络政治营销”以政治为核心,重点研究网络对于政治营销活动的影响,强调网络环境下政治营销的变化与结果,研究方向侧重于政治营销的效果与意义,属于结论性研究。

三、政治网络营销的范围

研究政治网络营销的范围,主要有以下四个角度:基于政治体制的执政合法性角度与政府施政角度,基于政治过程的政治活动角度以及基于组织类型的政治组织角度。从执政合法性的角度来看,对于专制强权国家的政治组织或者政治人物来说,他们不需要进行政治营销,因为他们会将统治阶层的意志强加于民众;对于民主政治国家的政治组织和政治人物来说,若想赢得政治选举、取得政治地位、获取政治利益,就必须争取民众的支持,才能够争取更多的选票。所以必须进行政治营销,通过各种媒体工具与平台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与民众认受度。从政府施政的角度来看,任何统治阶层都需要通过政治营销来引导舆论、调节民意,以保证施政的顺利进行。对于专制强权国家来说,一般是通过权力控制媒体与舆论,采取强硬的政治营销方式。这样的国家通常会出现高度的一致性,政治环境相对单调枯燥,整体社会表面风平浪静、安静祥和,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危机四伏,民众缺乏合适的、正当的诉求提出方式与意见表达通道,积累的社会矛盾越来越深,经常发生比较严重的。对于民主政治国家来说,一般是通过传媒力量影响舆论,借助传媒及舆论监督政府,并且采取自由的政治营销方式。这样的国家通常会出现复杂的多样性,政治环境相对丰富生动,不同类型的民众群体可以充分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与政治意见,政府和社会具备合理的意见表达渠道与合法的意见申诉平台,整体社会呈现大和谐、小纷争的局面,隐藏的社会矛盾可以及时显现并且能够迅速化解。从政治活动的角度来看,政治网络营销的范围包括政治选举活动中的政治网络营销和其他政治活动中的政治网络营销。在代议政制国家或者地区,任何政党都需要通过选举并获胜,才有机会取得执政或者施政的资格。鉴于政治网络营销对于政治选举的重要作用与影响,通常情况下这些国家或者地区的政治组织都会高度重视选举活动中的政治网络营销。一般来说,政治活动分为选举准备阶段和选举阶段。在选举准备阶段,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经在政治选举中胜利,并取得执政资格,在施政过程中为下一次政治选举做准备;另一种是在政治选举中失败,虽然处于非执政状态,但是需要为争取下一次政治选举能够获胜做准备。所以,政治网络营销不仅仅服务于政治选举,只不过在政治选举过程中更具特色,更要突出政治网络营销的作用与影响。政治网络营销是贯穿于所有政治活动之中的,是一项系统工程和连续性很强的工程,需要在所有政治活动中进行实施并不断加强,才能够在政治选举和其他政治活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即政治网络营销的服务对象是所有政治活动。因此,任何一个政治组织都需要高度重视政治网络营销的作用,需要在全部政治活动过程中应用政治网络营销,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此外,从政治组织的角度来说,政治网络营销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政治组织与民众之间,还有政治组织之间与政治组织内部,以及国家(地区)与国家(地区)之间。

四、政治网络营销的前提

政治网络营销的存在与发展需要特定的前提,包括网络普及程度、国家政治体制、社会民主程度、政府执政能力等四个方面。首先,政治网络营销取决于网络的普及程度。网络普及与应用水平是政治网络营销的首要基础和前提。一般来说,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国家,政治组织利用网络进行政治营销的可能性越大,民众对于政治网络营销的认可与接受程度越高,民众通过网络参与政治活动也更加积极主动。通常这些国家或政府的政治驾驭能力较强,敢于并且善于利用网络开展政治营销。其次,政治网络营销取决于国家的政治体制。不同国家或政府的政治体制千差万别,对于政治网络营销与民众参与政治的开放程度、管理方式、态度取向也各不相同。有的国家虽然互联网普及程度高,但是由于执政能力与水平较差,不仅不敢利用网络开展政治营销,甚至限制或者禁止民众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第三,政治网络营销取决于社会的民主程度。传播媒体是政治营销的主要载体和平台,互联网新媒体则是当代的主流传播平台与传播媒介,是政治组织与民众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与政治互动的传媒平台。第四,政治网络营销取决于政府的执政能力。对于任何政府来说,都要重视政治网络营销的长远规划与设计。不顾及未来发展的政府,就是欠缺“顶层设计”能力的政府。

五、政治网络营销的特征

政治网络营销具有技术性、时代性与普遍性三个主要特征。

(一)技术性

政治网络营销是伴随着网络通讯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新型政治营销模式,这是它的技术特征。联合国新闻委员会1998年5月正式把网络媒体称为第四媒体,也是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新媒体。网络媒体萌芽于Web1.0时代,在Web2.0时代取得迅猛发展。在Web1.0时代,政治网络营销的主要方式是政治信息的单向,民众通过网络单向获取政治信息。Web1.0时代的政治网络营销,其影响在于政治组织应用“第四媒体”进行政治宣传,突破了传统媒体界限,扩大了媒体范围,使信息传播更加广泛、便捷和经济。到了Web2.0时代,政治网络营销则充分发挥Web2.0模式下信息共享、双向交互、主动参与的特点,突破了信息单向传播的限制,使信息传递模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民众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交互双向沟通,由政治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政治信息的主动创造者和政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尤其在政治选举中,政治网络营销更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民众基于网络可以经济便捷地实现竞选信息的快速共享与双向交互,使政治网络营销成为政治组织必不可少的政治竞争手段。

(二)时代性

政治网络营销是科学技术进步与民主政治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产物,这是它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基于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平台,政治组织、政治人物和民众通过网络相互了解与认知,他们的想法与意见通过网络媒体应用平台反映出来,增强了民众的参与性,提高了信息的交互性,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性,改变了信息反馈的被动性,从而使政治组织与政治人物能够深入细致地了解民众的真正需求与意见,也使民众知道政治组织与政治人物的政治目标是否满足自己的愿望。另一方面,这种不完全受控于政府或政党的网络媒体环境,已经成为政治选举和政治竞争的主战场。政治选举与政治竞争的成败,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通过网络媒体平台获得更多民众的信任与支持。当然,特定媒体对于参与选举的特定政治组织的倾向性,必然决定媒体的政治取向与服务方向,但其前提也必须是首先服务好民众,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政党。因此,政府与政党对于互联网新媒体采取更加开放与支持的态度,使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政治选举的重要舞台。

(三)普遍性

网络政治营销是互联网用户广泛性与应用多样性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它的普遍特征。目前全球超过1/3的人口在使用互联网,如此广泛的民众参与是以往任何媒体都无法达到的。互联网的易用性与开放性,最大程度降低了民众接触媒体与参与政治的门槛,打破了传统媒体用户的层次化结构,使用户结构呈现扁平化态势。互联网的匿名性与实用性,则最大程度满足了民众介入媒体的基本需求,改变了传统媒体用户的被动参与方式,使不同阶层的民众可以通过形式虚拟的网络对现实世界施加一定的影响。

上一篇:高中生教育案例范文 下一篇:节能减排的措施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