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02 16:18:39

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课外阅读的必要性篇1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3—0067—01

一、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是认知的需要

课外阅读是中小学生的一种认知需求,是求知最基础的原动力。是中小学生以获得知识、技能,为解决学业问题目标的一种求知欲。起先是因为他们觉得课堂上有限的知识不足以满足自我的需求,从而促发他们课外去阅读,然后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满足的乐趣,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阅读动机,对学习起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它是最为教者与家长认可的。

二、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是追求赏识的需要

这类阅读心理需要分成两种:一种是为了通过阅读得到父母师长的赞许;另一种是为了通过课外阅读增加谈资,从而赢得同龄人之间的敬服。针对以上特点,父母、师长应当正确地引导他们阅读,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自信心,确立相应的成功感。在青少年时期(即初中阶段),中学生心理渐趋向成熟,他们自我意识加强,要求自由、自信、独立,同时,更希望被大家尊重。于是,想方设法在同龄人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广泛地课外阅读就成了他们的法宝。课外阅读使其广采博集,侃侃而谈,语出不凡,从而博得同伴的羡慕与尊重,以满足他们对成就的向往。

三、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是身心发展的需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小学生身体发育逐渐成熟,潜藏多年的性意识开始萌动。他们产生了诸多好奇与疑问,从内心渴望接近异性,但传统的教育素来对”性”讳莫如深,甚至对此压制、排斥,视之为洪水猛兽。再者,青春期自闭的心理又使得中学生不愿向家人、朋友寻求对性知识的解答。如此一来言情小说、通俗文学、武侠小说就连地摊文学都成了他们了解性知识的窗口。中学阶段是人生最多彩的季节,性意识觉醒了,可自闭心理也相应到来了。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容易产生孤独感,此时课外阅读便成了他们排遣孤独的突破口。他们以书为友,与书中人物交流思想、情感。现实生活中一些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他们都可以寄托书中,同书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得到自我振奋与陶醉。正因为中小学生独特的心理需要使得他们对课外阅读情有独钟,同时相伴产生了他们独特的阅读特点。

特点之一:充满情趣

一般而言,中小学生选择文学读物居多,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活都是经过作家心灵过滤,情感理智酝酿,再进行精心艺术提炼而成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成为审美主体,进入情感介入认识过程。当其生活经验被激活,情感被诱发时,他们便主动进入于作品对话状态,以其易感动的情感特点而言,中学生情绪容易进入饱满激扬状态,甚至可以达到物我统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特点之二:自由驰骋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大多是在自由自在,毫无拘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这样就有利于调动各种心理因素协同参与,个性得以充分发挥,阅读方式也较随意,可以一目十行,也可细嚼慢咽。在阅读过程中,阅读个体受故事情节的诱导,美的语言与意境的感染,在不知不觉中,伴之以联想、想象。于是目接八荒,神游四海或填补、充实作品的空白,或添加、超越作品的意图,这完全取决于阅读个体的情感体悟。

特点之三:兴之所至

课外阅读的必要性篇2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

语文作为我国传统普及型的学科,不管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两个方面浅析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在认知方面的

课外阅读书籍包罗万象,也是一个复杂的多样化的世界。学生掌握了阅读这种基本的技能,理解,积累知识,就可以逐步认识世界、认识真理,明晰人生,把握生活的内涵,从而提高认识和鉴别人类文化的能力,并在对自身更深刻和丰富的认识中,激发人生潜力。这样阅读便具了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基本功能和价值。通过阅读,学生认识历代各种各样的"风流"人物和惊天动地的事迹等等。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理念也道出初中阅读在认识上有重要的价值。

2.阅读教学在教育训练方面的重要性

阅读能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阅读也会给人以启迪,陶冶性情,培养品德,发展个性,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其热爱祖国,造福人类。像文学作品的阅读,就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发挥认识、教育以及智能训练的作用。我们知道,阅读一部好书,就犹如结交一位好友,那种心灵的碰撞,思想的交流,观点的认同,情感的融合,都有利于我们美德的养成。阅读《离骚》,我们明白了屈原的爱国之心;读《三国演义》,我们钦佩诸葛亮的智慧;读《人间喜剧》,我们看清了人类的真善美和假丑恶;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这些,难道还不能说明阅读在教学训练方面的作用吗?

3.阅读在信息开发方面的作用

阅读能从书文中捕捉信息,激发创新意识,使阅读成为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成为对信息开发的过程。这时作为载体的书文,所载消息、情报、资料、知识就成了创造物质财富的源泉,因而,阅读也就成为一种生产手段。它不仅是一种处理科技信息和经济信息的手段,还直接参与了生产过程,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因素。

总之,阅读就是一种创造。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所以中学的语文教学应注重课外阅读教学,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怎样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1.给学生指明阅读的基本途径

依照《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从课文的教学实际出发,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扩大阅读的活动。这项活动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见识,具体操作如下:由学习节选的课文,拓展到整部著作。由学习短篇课文,拓展到阅读文集。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其他文章。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的传记。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评论、鉴赏课文的文章。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题材、写法同类的其他文章。

2.告诉学生在阅读中要遵循一些原则

任何事都有一定的原则,阅读同样也不例外,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告诉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从整体上说,中学语文拓展阅读对课标推荐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都应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找到相应的拓展点,并加以落实。从层次上说,开展拓展阅读,还必须注意初、高中阶段、每学年每学期课外阅读的不同内容和要求,把握阶段总体目标、学年阶段目标和学期具体目标的层次性、联系性,形成一个层层推进、逐步到位的完整体系。

(2)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外拓展阅读必须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地阅读。

(3)课内外相互促进的原则。开展课内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也反映了语文课内与课外的辩证关系。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和深化。课内打好基础,带动课外,课外积累和发展,促进课内提高。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4)读写结合的原则。读与写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从吸收与表达的角度看,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吸收为表达奠基、引路,表达对吸收起着加深、拓展的作用。因此,作为教者,还必须要求学生既是“君子”又是“小人”。否则,学生只管成天埋头苦读,结果一动笔便束手无策了。

3.对拓展阅读的管理与指导

(1)管理。制订计划。我和学生都要制定拓展阅读的计划,我先把指导计划拿出来,学生才好根据我的计划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于介绍阅读材料。根据阅读需要,我也对选定的拓展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介绍,或介绍全书内容,或介绍有关章节,或介绍写作特点。检查督促。每次专题阅读后我都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摘抄卡等,并作好统计,在班上公布,以促使学生更认真地进行阅读。总结表彰。每学期或每次拓展阅读后,对阅读中的经验、体会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表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阅读的目的、意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巩固阅读成果。

(2)指导。我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每次专题阅读或每读一本书,都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于给学生确定阅读的时间和方式。拓展阅读的材料选定后,还必须确定学生阅读的时间和方式。要在课内阅读的必须争取当堂完成,要在课外阅读的材料,则放宽尺度和要求。指导阅读方法。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法、背诵法、三步阅读法、文体结合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组织阅读活动。通过阅读笔记展、阅读心得交流、阅读讲座、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讨论会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拓展阅读要注意的问题

(1)解决图书问题。开展课外阅读,必须解决图书问题,即保证有可供进行拓展阅读的相关材料。我是通过让学生传看自家的课外书或借读学校图书室的书来落实这一点的。

(2)打好课内基础。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打好课内基础,即“得法于课内”――老师对精读课文的示范分析和自读课文的学法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训练,领会阅读的规律和方法。在这样的基础上,课外阅读才能有法可循、有路可走,才能真正做到“增益于课外”。

课外阅读的必要性篇3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意义;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199-01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研究来看,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1、阅读取向不合理。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课外阅读对提高成绩没有明显的帮助,甚至认为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学生因此认为没有必要购买阅读课外读物,即使购买,也只是一些与考试有关的辅导资料、参考书或试题集锦等。

2、阅读目标不明确。调查统计:90%的中学生认为应该有课外阅读,66.72%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70%的同学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有帮助,而能真正明确阅读目的的学生只有10%左右。一般来说,他们看课外书随意性大,阅读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对时尚的一种盲从。

3、阅读策略不科学。在阅读方法上,不少学生毫无策略可言。在阅读中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精读、泛读、快读、慢读等方法,不动笔,不作笔记,不进行有意识的搜集、整理、消化,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在《谈读书》(Of Studies)中说过: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阅读作为学生“学习权”的首要内容,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在英语学习中,语言的输入是指听和读,而语言的输出是指写和说,当我们希望学生能说会写时,我们首先必须给他们足够的输入,输入推动输出,这是公认的语言学习经验。必须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英语阅读机会,发展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人掌握英语语言这一工具所必须的,而且是造就有人文素质的、有教养的人所不可缺乏的。因此,可以说英语阅读的意义是深远的。

初中英语新课程大纲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单纯通过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按照年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显然,仅仅依靠教材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拓宽阅读范围,提高阅读速度。“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因而下课铃声绝不是教和学的休止符,而是让它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新启点。而课外阅读不仅能巩固课文中所学的语言知识,还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不管课文教学效果有多高,没有课外阅读的配合,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效的。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在国内缺少英语自然环境的条件下,仅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由于班级人数多,课时有限,在学生中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显然是有很大困难的。大量阅读则是一条便捷的途径,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尽早地强化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本文中课外阅读的教学亦即泛读教学。课外阅读的“课外”不是相对于课堂或课内而言,不是时间上的概念;而是相对于教科书上的材料而言,它不是来自课本上的,是教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所选择的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课外材料。我们知道,泛读材料多,情景复杂,所提供的语言现象极为丰富,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感,认识一定的语言规律,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三、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中学生正是形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然而受年龄和思维的限制,学生迫切需要指导。调查显示有72%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给以指导。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上,而缺乏切实有力的措施,少数教师甚至放任自流。因此,如何加强指导,使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1、激发兴趣策略,让学生爱读书。课外阅读兴趣指对自身从事课外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课外阅读兴趣受阅读者的年龄阅历、知识、爱好及阅读目的的制约,读物本身的内容形成也会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靠英语教师的培养和引导。要从认识着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辅以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用古今学者劝人博览群书的名言警句启迪学生,以酷爱书籍,通晓各学科间的生动事例教育学生,体会广泛涉猎的必要。

2、推荐书目策略,让学生多读书。我们提倡的课外阅读。绝不是“放羊式”的阅读。也不是只要数量不要质量的任务式阅读,学生由于年龄、认识水平等原因,许多学生在书籍的选择上具有盲目性。这就要求教师推荐阅读书目给学生,明确阅读内容与范围。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注重借鉴与学习外国优秀文化。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还要有梯度。

(1)结合课堂教学推荐,读物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联系,内外联动,相得益彰。 (2)结合课程标准推荐。《课文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文质兼美,又结合了学生的学力、智力、心力等实际,要逐步让学生阅读。(3)结合时尚热点推荐。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必能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开放的世界,愉悦身心。

3、掌握技巧策略,让学生会读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的成功之门,教师要进得方法指导,教会学会开启阅读之门的技能。读书之法,因人而异。但就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仍要把握一些基本东西。

课外阅读的必要性篇4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同其他学校教师的交流,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图书室藏书量少,没有设置专门的阅读课

在广大的农村学校(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学校一般都没有专门的图书室,即使有,藏书量也很少,更没有相应配套阅读教材。同时,学校在制定课表时,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阅读课。每周的六节课都是按教学任务分配的。没有多余时间让学生来阅读与课本相近的文章,课外时间大部分用来完成作业、复习、预习。即使有一定的时间,学生也一般无书可读,再加上学生本身的惰性,不愿主动地去阅读,课外阅读量就更少了。即便是爱读书的学生,也只能借阅学校图书室少得可怜的图书,或班级图书角老师发动学生捐献的一些旧书,根本没有构成阅读体系。严重制约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及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家长、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不足

在农村,有许多家长、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认为学生只要抓好课本就行了,根本没必要去读一些“闲书”。所以,他们根本就不会帮助、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甚至会没收学生偶尔借阅的课外书籍。

三、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不够

尽管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已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而且也在不断的进行尝试,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很多语文教师认为只要把相应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就是了,没有必要去指导。学生阅读哪类书籍,教师甚至也未作指导,只强调阅读,所以学生即使读了,吸收的精髓也不多,这样阅读兴趣也降低了,从而也动摇了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

四、科目多,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课外阅读成了一句空话

要改变以上种种现状,我认为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学校重视。提高教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要重视课外阅读,要尽可能地购置一些与课本配套的阅读书籍。让学生有书可读。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应设立专门的阅读课,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师、家长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力争形成共识,齐抓共管,既让学生有书可读,又有阅读环境和阅读时间的保证。

2 语文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增强阅读的兴趣

(1)课外阅读要有计划、有安排、有步骤、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阅读内容安排要尽量与教材保持一致。现行的语文教材都是按单元反映的内容编排的,其中有很多名家名篇,人文性、故事性、可读性都很强,并且贴近生活。但仅仅是例子而已,仅靠这几篇文章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单元教学的同时,把这些作家的其他名篇或其他作家的同体裁、相近内容的文章加以推荐、欣赏。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同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很有帮助。

(3)科学地分派阅读内容及时间。阅读内容的安排因尽量与教材保持一致,但有些单元的课外阅读,很难做到这一点,例如小说单元涉及的一些名著,特别是长篇或章回名著,就不应让学生同步阅读,因为这些名著对学生的吸引力太大,他们会不顾时间、场合地去读,时间久了,会影响学习。这些巨著应推荐到假期中去看,代替那些学生讨厌的作业。这样学生自然愿意读,而且效果也好得多。

(4)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的方法很多,如速读、精读、略读、跳读、比较性阅读、研究性阅读等等,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好,应视阅读内容而定,教师应适当指导,如诗歌与小说的阅读方法不一样。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我认为韩愈提出的“口不绝吟”、“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方法值得推广。因为我们经常有相同的感慨:学生的文字功底太差了!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积累的东西太少了。如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数量较多,而且这些都是易背且在必背的范围之内,而实际情况却是提到其中某些作品,许多学生感到陌生,背诵更无从谈起了。因此,检查学生的阅读不应只看他读了多少书,更重要的是看他记住了多少东西。

(5)指导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做好读书笔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在阅读时勤动笔是非常必要的。它包括动手记录的习惯和动手写作的习惯。学生阅读的书籍多了,都记住书里的精华是很难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摘录式、提要式的读书笔记就是要学生积累一些好词好句,为写作打下基础点评式、感想式的读书笔记,就是要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点评。并且把这些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且这些习惯一旦养成,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小结

课外阅读的必要性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在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中,课外阅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为课本上的内容并不能够代表学生所需掌握的全部知识,所以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积累知识量。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课外阅读就是课内阅读的一种拓展和延伸。除此之外,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智力提升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对课外阅读特别关注。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1.学生对于书籍的选择性过大

在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着学生所选择的书籍随意性较大,盲目性比较严重的问题,有许多小学生并不能理性选择课外阅读的书籍,他们读书只是为了好玩或者看热闹,甚至是跟风,还有一些孩子过于投身于卡通书籍和动漫书籍,而保持理性观点对待课外阅读的学生并不多,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能怪孩子,因为他们的年龄尚小,缺乏独立自主选择合理阅读课外读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就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课外书籍选择习惯。

2.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存在的差异性较大

有许多学生喜欢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也有许多学生喜欢浏览式阅读,还有许多学生喜欢翻来覆去地翻书而阅读却很少。事实上,读书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但是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读书能够学习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实现自我提升,教师应当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阅读方法是否存在不合理现象,如果有的话,需要帮助他们改正,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基础上保证阅读质量。

3.学生得不到足够的课外阅读指导

有许多小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着疑惑,例如找不到好看的书,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书等,这说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还是太少,教师对于课外阅读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有许多家长和教师甚至认为课内阅读比课外阅读重要得多,只要学习好语文课本就行了,这种看法是相当片面的,这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颇为严重的结果,现在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课外阅读的地位与课内阅读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应当对它们一视同仁,二者都要重视。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原则

1.遵循目标原则

教师在对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一定要首先搞清楚我们做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课外阅读,答案就是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因此,我们在这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要牢牢把握这个目标。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状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状况选择适当的课外阅读方向,选择合理的课外阅读材料,保证阅读的高效性。

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教师在设置阅读活动时,必须使活动具有计划性,让学生所做的阅读从简单变得复杂,在备课时,教师要经过科学合理的研究,为学生所设置的阅读计划必须要反复推敲,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让学生由浅入深。

3.遵循兴趣原则

我们都要知道,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才能够心甘情愿投入充足的精力去研究它,熟悉它,掌握它,语文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建立起对于阅读的兴趣,才能够充分地投入到阅读中。例如,在语文课堂中,需要学生记忆一些传记的名字,如果仅仅是按照字母顺序对这些内容进行排列,然后让学生进行死板的记忆,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无聊甚至反感,记忆就会不牢,如果我们把这些名字编成一个小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记忆,那么就会事半功倍,记忆效果就会很好。除此之外,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也是不同的,他们有自己偏爱的阅读方向,教师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指导,在尊重孩子们兴趣的基础上,合理引导他们多读一些有价值、有涵养的书籍,让学生不仅能够通过阅读得到乐趣,也能够收获丰厚的知识。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措施

1.学校应当采取的措施

俗话说,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学校中的氛围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针对校园文化做大力的建设,目前我国的许多学校中正在建设“书香校园”,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例如,学校可以设置一些阅读栏,阅读栏里包括报纸和期刊,学校每天都要对里面的报纸进行更新,同时定期进行杂志的更新,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阔他们的视野。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当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阅读研讨交流会,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他们在阅读之中的所见所得,交流他们各自的阅读方法,从而不断活跃整体的课外阅读气氛,提升学生的总体文化水平。

2.班级之中应当采取的措施

不单学校要设置阅读栏,每个班级中也都应当设置一个阅读角,培育良好阅读风尚。图书角的建立离不开图书资源,而图书资源的来源可以由全体学生集资购买,也可以由学生从自己的家中带来,从而进行图书资源的共享。对于图书角,图书应当进行适当分类,也要在图书角周围悬挂一些名人名言和励志奋进的条幅,营造读书气氛。图书角的管理可以由班级学生轮流,定期对那里面的图书进行更新,从而保证学生的阅读量,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教师应当进行合理指导

由于学生的阅历不够丰富,学习经验也不丰富,所以,对待阅读普遍缺乏高效率的阅读方法,教师应当传授给他们正确的阅读思路和阅读方法。首先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优美句子的摘抄和疑难问题点的批注,阅读结束之后,也要引导他们进行心得体会的总结,做好读书笔记。同时,也要让学生养成持续阅读的良好习惯,让他们每天都进行阅读,每天都不能间断,将阅读真正作为自己的朋友,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物。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当不断对于这一方面进行相关的实践和探索,并且要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的必要性篇6

论文关键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思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国古代文人读书经验的总结,英国大作家莎士比亚也曾经深有感触地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交朋友,既是语文老师应尽的责任,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老师提出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于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创设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激发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是极为迫切和重要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内驱力,主动自觉地大量阅读,语文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因此,如何创设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就成为需要我们思考的首要问题。小学生一般都有崇拜名人的特点。因此我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讲述他们通过大量阅读而学贯古今、博学多才的事例,如杜甫的“破万卷”;韩愈的“口不绝吟”;白居易的“苦节读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读书对于成才的重要性。同时,我设立好班级图书架,每个星期开一节读书课,让学生自由阅读或者交流读书收获,从学生中列举一些爱读书的榜样,经常予以表扬。在班级内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还针对教材实际,有时在课前,让学生以收集资料为目的,开展课外自主阅读;有时在课后,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变苦读为爱读。

此外,我在每个学期还举行两次阅读考级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由选出的小评委给予评定,登记在期末的素质报告册上。通过阅读考级,有效地使学生明确了阅读的目的,激发了其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2、进行必要引导,培养阅读能力。

学生的课外阅读阅读如果不加指导,往往会事倍功半,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开学初,我把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在第一天就要求学生准备好读书笔记本,要求学生把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喜欢的词、句、段,摘抄下来,把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记下来,把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收获的成果和体会写下来,通过阅读交流课与大家分享、讨论,并给予积极肯定。

其次,我们还应当向学生及时地、有目的地推荐优秀课外读物,使学生多读,有效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3、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学生的课外时间绝大部分都在家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今天,在中考、高考的双重压力下,让家长全力支持学生读课外书其实是很难的,有不少学生向语文老师抱怨,课外一读课本以外的书,家长就极力反对,说什么又在看闲书了,将来考试又不考,白浪费时间。有些粗暴的家长甚至把课外书撕掉或烧掉。这种极端的功利主义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作为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我们就要与家长多沟通,要让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明白老师的课内点拨指导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学生课外阅读则是课内所学的加深运用、总结和提高。以此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多读读报纸、时文,背诵一些古诗文;在双休日和寒暑假中多读些名著。家庭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家庭也最先深刻影响着孩子的阅读行为。

4、必须谨防学生走入阅读误区。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读书的意义不在于为了什么,只是闻道罢了。让无知变得有知起来,然后越有知,就越无知。如此反复。读书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在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或鼓励家长支持学生课外阅读时,切不可过分强调课外阅读是为了学生在考试时写作文,否则,学生课外阅读的可能就只是一堆各种版本的、无用的作文书了,家长也会把作文书奉为圣书。那么,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失去了意义。与此相比,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就更显得重要,由于出版商追求赢利,所以要读到一本好书不甚容易,特别要读到一本适合小学生的好书就更不容易。冰心在《忆读书》里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九个字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让我们明白了读书需要有所选择的道理。菲尔丁说过“一本不好的书,能象不好的朋友一样,将你戕害。”凡文字表达粗劣,既无思想性,又无艺术性的作品不要读,否则,会造成时间浪费;凡内容荒诞的作品或低级趣味的各种书刊,应坚决弃之。我们一定要严把质量关,选择有价值、有益处、有启发的好书。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课程改革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我们必须要做好,我们一定会做好。

课外阅读的必要性篇7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调查分析,我发现当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多方面主客观的影响,比如说阅读兴趣不够,选择课外读物不恰当,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不仅是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而且对于实现学校教育目标。那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和同年级的老师一起共同研究,从一年级带班起就把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作为首要工作,一年来我们积累了一起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太阳》一课时,我让学生去收集、阅读有关描写宇宙的文章。学习了《嫦娥奔月》后,让学生收集如《开天辟地》、《女蜗补天》等许多中国古代有名的神话故事。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班级读书会也是小学生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重要形式,主要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课外时间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教师共同对该读物自由讨论,也可以交流一些同学的读后感等。可以让阅读成为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此外,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二、定向选择读物,培养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且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那学生的阅读取向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推荐阅读读物时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同时也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本期开学后,我利用家长联系电话推荐本年级学段阅读的书目,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购买或是借这些书籍。有时我也会和孩子们一起同看一本书。例如,本期我向孩子们推荐了《佐贺的超级阿嬷》、《狼王梦》、《草房子》、《爱的教育》、《窗前的小豆豆》等等,课后还和他们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情节,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最好的阅读材料,有的还是名家名篇。于是,我将这种课内的经典阅读延伸到课外来。例如,学完《丑小鸭》一文,我就鼓励学生去看看这篇童话的原著,读读安徒生爷爷的童话;学完了《草船借箭》一文,我就会组织一个“三国小故事”的讨论会,推荐学生去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读物内容,且作了认真的思考,那么,阅读必定有收获。

三、借助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三味书屋》时,笔者找来一幅鲁迅的肖像,拿着一本厚厚的《鲁迅散文集》走进教室,为学生们饶有趣味地朗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师高超的叙事本领和俏皮的语言深深打动了孩子,这不仅为学习《三味书屋》打好了基础,而且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印下了这位文学巨匠的身影。第二天就有很多孩子拿来了许多鲁迅的书。在教学老舍的《猫》时,我也找来厚厚的《老舍全集》,摆在讲桌上,给孩子们讲起老舍平易近人的文风,又读了《阳光》中有趣的一段。下课了,学生们都到讲台上来翻书。……这样,崇尚书、热爱书的“火苗”逐渐在孩子们心田中燃起熊熊大火。

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在形成和保持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学会选择。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目前,市场上各种小学生读物琳琅满目,但不是都适合小学生去阅读,教师需要指导孩子去选择那些积极的思想健康的读物来阅读,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或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使其配合老师,教会孩子选择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尽管是一部好作品。但其中的内容、观点未必都适合自己,因此,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以促进自己的健康发展。

2、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给学生以适当的“强制”。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由此可见,学生知道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具备了一定的鉴别和选择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还有必要在学生日常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所谓“强制”,在这里是指给学生规定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督。这种“强制”,在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尚未完全形成之前,是十分有效的。通过适当来自于教师或家长的外部强制,逐步使学生过渡到自我“强制”,即强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课外阅读态度、方法去阅读。这样,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从而达到自动化的程序,以至于某一天没有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没有获取到新的信息,倒觉得别扭、不舒服。

课外阅读的必要性篇8

语文是小学教学的关键内容,也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语文教师必须详细分析阅读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调整对策。

关键词:

语文课堂阅读;现状策略

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课堂阅读方案,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1语文课堂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途径,阅读可以开拓眼界,丰富词汇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可以实现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教师必须处于引导地位,学生是阅读的主导者和实施者,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丰富自身的情感。

2语文课堂阅读现状

虽然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开展课堂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教师忽略了课堂阅读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而且课堂提问的次数比较少,过于注重对阅读内容的分析,课堂气氛沉闷,与小学语文课堂阅读目标相脱离。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传统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模式的弊端不断凸显,但是传统阅读模式下的问题还未完全得到解决,残留了很多问题,新问题和老问题混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小学语文课堂阅读的开展难度。除此之外,小学语文课堂阅读过于局限,阅读的时间仅限于课堂上,学生阅读的空间也比较封闭,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而且属于形象思维,无法真正理解阅读材料所要表达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小学语文课堂阅读质量有很大影响,但是从部分小学现有教师结构来看,很多小学缺乏专业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还在采用传统的课堂阅读模式,教师首先会为学生阅读一遍文章,然后让学生自行阅读一遍文章,随后教师就会针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3改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现状的策略

3.1营造课堂氛围:

要想实现小学语文课堂阅读目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阅读理念和模式,丰富阅读形式,优化阅读内容,提高学生课堂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合理制定课堂阅读方案,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课堂阅读的形式,把班级内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开展课堂阅读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朗读一遍文章内容,然后让学生自行阅读一遍,小组成员再每个人阅读一段,阅读完成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五分钟的时间对文章中不理解的词或者句子进行标记,小组成员可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语文教师要多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出指导性建议,但是不要直接给出最终答案。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开展课堂阅读的重要性,而且小学语文阅读绝对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有特点和寓意的阅读材料,供学生课下阅读,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营造课堂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课堂阅读的质量。

3.2注重课堂提问:

在新课标下,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阅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语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课堂提问之前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出阅读材料中的难点和重点。除此之外,课堂提问并不是语文教师的专利,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课堂提问的机会,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即便是学生的提问不合理,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提问,并给出正确引导,减少批评性的语言,增强学生课堂阅读和提问的自信心。如:在讲解《落花生》时,我就恰当的提出了课堂问题,对学生说:“大家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可以思考下老师下面提出的问题,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文章的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落花生?”学生可以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目的性的阅读文章,增强学生多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问也是师生互动的关键方式,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这样才能更好的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学体制的改革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读书,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开拓眼界,提高自身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结语:

语文是小学教学的关键课程,而阅读又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从小学语文课堂阅读现状可以看出,小学语文课堂阅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语文教师还在采用传统的课堂阅读理念,降低了学生课堂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合理制定课堂阅读方案,有针对性的展开课堂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学生的阅读绝对不能仅仅限定在课堂上,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坚持阅读,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开拓眼界,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

作者:郑美香 单位:福建省南安市镇山小学

参考文献

[1]矫兰芳.浅析小学语文课堂阅读现状及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112+121.

上一篇:工程估算方法范文 下一篇:企业财税托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