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范文

时间:2023-09-28 15:49:11

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篇1

(1)安全监理的基本方针。《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预防为主”是指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综合治理”是指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分工合作,全方位地研究事故的预防方法和根治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各种手段实施综合管理,达到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的目的。

(2)安全监理的主要职责。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农机相关法律法规的授权,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职责主要包括:机车登记管理、驾驶操作人员从业资格管理、机车安全技术检验、农机作业秩序与安全管理、农机事故处理和农机安全监理能力建设等。

(3)安全监理的具体任务。①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农业机械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②对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按规定做好牌证核发工作和监督检查,对其它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实施登记管理、安全技术指导;③负责农机事故处理工作;④负责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考试考核;⑤负责农机事故统计报告与分析评估工作;⑥负责农业机械使用(生产、作业、运行)的安全管理及安全生产秩序监管,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查处、整治农机安全生产违章行为;⑦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学习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农机安全常识;⑧负责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及其驾驶人定期审验,办理变更、改装、注销、报废登记和补领换牌证等业务;⑨负责农业机械牌证业务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登记业务档案、驾驶操作人员档案、农机事故档案;⑩加强农机安全监管体系、监理装备和队伍建设,包括基层监管网络建设,农机监理人员业务培训考核和作风纪律建设和监理装备建设。

2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基本成效

(1)法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后,农业部先后颁布实施了《拖拉机登记规定》、《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等规章和《拖拉机登记工作规范》、《拖拉机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联合收割机登记工作规范》、《联合收割机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农业机械实地安全检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公布实施了《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全国有30个省(区、市)公布或修改了省级《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农机事故处理办法》等配套法规和规章。国家颁布了《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20多项农机安全方面的国家标准,《农业机械号牌》、《农业机械驾驶证》、《农业机械行驶证》等10多项农机安全方面的行业标准。我省相继出台了《湖南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湖南省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处理办法》《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先后制定了《小型多功能拖拉机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6项农机安全方面的地方标准。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为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供了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保障。

(2)监理机构体系基本健全。农机安全监理经过30多年的发展,队伍不断壮大、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国共有县级以上农机安全监理机构2900多个、农机安全监理人员达3.4万人。不少地方采取在县级以下设立农机安全监理派出机构,在乡镇及行政村设立农机安全员、农机安全协管员等形式,延伸安全管理网络。有些地方还成立了由农机驾驶人员自愿参加的农机驾驶人协会、农机安全协会等社团组织,农机安全监管体系日臻完善。

(3)监理工作制度基本建立。农机安全监理系统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大力推行监理业务规范化建设,在规范业务范围、业务流程、收费标准、服务项目和牌证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国统一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注册和驾驶操作人员的考试、发证等业务管理工作;农业机械事故控制指标列入了全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农机事故和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登记情况等纳入法定统计范畴。农业部先后制定了《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建设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制发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制度,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管理的轨道。

(4)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多年来,通过开展“文明监理优质服务”、“农机安全监理行风评议”和“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活动,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执法、农机安全生产治理和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三项行动”,加强农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建设、监理能力建设和监管队伍建设“三项建设”等活动,实现了农机安全监管防线前移,重心下沉。机手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安全环境优化,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成效明显,农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特别是重特大农机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据统计,1979年全国发生农机事故51273起,死亡18963人,受伤27352人;2009年全国发生农机事故7013起,死亡2476人,受伤7035人。湖南2005年前全省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每年在300人左右,最高的2002年农机事故起数达1468起、死亡394人、重伤563人;2012年全省仅发生上报农机事故(不含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73起,受伤58人、死亡26人,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8人(保险公司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农机社会保有量快速增长、作业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农机事故各项统计指标持续下降,充分证明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为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篇2

1.农民群众的责任,维护自己的安全,这是农机安全生产的基础。

近几年来,在国家支农惠农的政策的指引下,尤其是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农民购机种粮的积极性高涨,各种农业机械快速发展,涌进农村千家万户。农业机械的普及使用,农机事故常有发生,怎样来防止农机事故的发生,维护自己的安全呢?农民群众的责任,就是要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安全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安全,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学习有关的农机、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提高农机安全意识和农机安全法制观念。二是在道路上不得坐卧、停留、嬉闹、追车、爬车、拦乘车辆等行为。乘坐客车时,不得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不得跳车。三是在乡村道路上行走,应随时观察来往车辆的情况,确认安全后再行走。四是不搭乘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去上街当圩。五是观看农业机械田间作业时,应站在安全的位置,不准随便搬弄农业机械。总之,农民群众应明白,天大地大安全最大,金贵银贵安全最贵;一生安全、一世富,一次事故一世穷的道理。做到随时随地都要保护自己的安全。

2.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责任,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确保大家的安全,这是农机安全生产的关键。

翻开农机交通事故的档案,我们发现,大多数的事故都是驾驶操作人员造成的,因此,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必须加强自己的责任心,做到珍惜生命,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确保大家的安全。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加强责任心,就必须时刻把农机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时刻把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放在第一位。生产再忙,安全不能忘;生产再急,安全第一。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加强责任心,要做到遵章守法,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这不仅是对自己的生命财产负责,而且是对他人的生命财产负责。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加强责任心,就是要参加农机技术培训班,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农机安全操作技术,做到三懂四会。懂农业机械构造和工作原理,懂农机操作规程,懂安全生产知识。会操作、会调整、会维护保养、会排除一般常见故障。在驾驶操作时克服麻痹大意,心存侥幸的思想。明白“安全是生命,安全是效益,安全是致富之本,事故是败家之源”的道理,在思想上重视安全,在操作中注意安全。做到出门讲安全,进门保平安。

3.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的责任,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确保农民群众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农机安全生产的保证。

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是法律法规授予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对党和人民高度的责任感,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认真贯彻农机安全法律法规,把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做到每个工作细节中去,落到实处。在工作中从严从细从实抓好各项农机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就可以避免许多因管理疏漏造成的农机事故。只有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责任心,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不安全的行为,最大限度减少农机事故隐患,将事故消灭于萌芽之中。

强烈的责任心是一个人做好工作的前提。不具备这一条,即使再简单的工作也做不好。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是一名农机安全监理人员起码的职业道德。有了责任心方能敬业,自觉的把份内之事铭记在心。有了责任心方能尽职,一心扑在工作上。有了责任心方能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奋力拼搏。有了责任心不会的可以学会,不懂的可以弄懂,不容易发现的错误能被发现,可能出现的事故可以制止,可以避免。

4.采取措施,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

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篇3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农业机械

1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

对农业技术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加强,有利于机械安全生产问题和安全事故发生几率的降低,有利于农业机械成本的降低,有利于保证农业机械的生产安全,从而实现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机械应用率的提高。

2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

2.1农业生产机械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

整体上讲我国农业机械起步是比较晚的,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发展水平比较低,这也导致了我国建设农业生产机械安全监管部门相对较慢。即便有的地区已建立了相关安全监管机构,但整体监管区域较大,相应人员不充足,从而造成部门监管职能无法得到有效合理的体现。科技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各种各样新型农业机械的不断运用,容易造监管部门无法及时对该农业机械产品获取准确有效的信息,从而也无法对其安全问题作出有效的控制。此外,安全检查机构人手的不足,造成相关监管条例不能有效及时的传达到各地,尤其是通讯比较落后且地处偏远的地区。

2.2部分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

监管机构中从业人员自身水平具有差异性,对相关安全监察知识的了解也存在很大差别,如果监管人员自身都没有发现农业机械产品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就无法对其进行监管。有的监管人员,没有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对安全监察问题没有引起重视,造成监察部门的整体职能无法体现。还有的监察人员在宣讲安全生产条例和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工作的过程中,只将其当做任务去完成,导致宣传效果的不佳。

2.3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我国对某些农业生产机械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以此来对安全生产问题进行约束和限制。但目前法律所涉及到的范围比较窄,疏漏地方也比较多,某些安全问题也就有机可乘,钻法律的空子。

3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农业机械的使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想要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农业机械能够安全生产,就必须不断强化农业机械的使用率,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有效实现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从安全生产管理上可分为2个方面:农村基层管理部门方面,相关管理层和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农业机械方面的培训力度和经费投入,提升农业机械综合培训效率;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方面,农业机械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需要积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3.2转变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

安全生产管理策略想要更好的运用到农业机械上,就必须对农业机械管理和使用人员的相关观念进行转变。传统“重使用,轻保养”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加强对农业机械的综合管理,保障农业机械质量,减少损坏几率,不断延长使用寿命。此外,相关政府部门需不断完善报泼和回收政策,加大回收政策的改进,以此来提升农业机械的报泼率,全面减少农业机械超使用期限的使用,达到农业机械生产中有效降低安全隐患的目的。

3.3完善相关基层管理网络,健全法律法规

相关部门需不断制定和健全农业机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安全生产管理在农业机械上有法可依。此外,加强农业机械基层管理网络的建设,不断完善管理网络平台,才能最大化的提升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效率。

3.4加大并落实农业机械生产安全的方针、政策宣传

要想从根源上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进行解决,就必须将出台的方针、政策深入到从业者的内心中。在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者属于直接参与者,也是安全问题的关键。定期开展农业机械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讲座,规范从业者机械化操作,不断提升他们的生产安全意识,能有效避免农业生产安全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安全工作,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的进行。

4结语

农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加大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投入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农业机械安全监管水平,认真做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中的每一项工作,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一个高效、安全的生产环境,才能为我国整体经济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彭德坡 单位:山东省临清市农机局

参考文献:

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篇4

作者:冯琳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现行粮食安全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 一) 未确立粮食安全观为立法指导思想就现有的粮食法律规范而言,绝大多数法律规范在立法时并不是为了维护粮食安全。即使此类的相关法规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维护中国粮食安全的客观效果,那也只是为其他目的实施后所产生的附属效应。如《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涉农法律,其直接的目的在于推广农业机械化、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只不过粮食生产是农业的基础,农业机械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又是促进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因而这些法律规范事实上起到了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3]。尽管它们在立法之时并未以粮食安全保障作为其明确的立法指导思想与理念,但我们不可否认这些法律规范都直接或间接的发挥着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只是由于粮食安全观念并未贯彻到这些具体法律条文与法律制度之中,其保障粮食安全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当然,也有少部分相关立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粮食安全的理念,如《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农业法》第 5 章均能较为明显地体现和贯彻粮食安全的理念。但遗憾的是,这部分立法也没有将粮食安全理念贯彻到相关具体制度与法律条文之中。由此可知,在指导思想上,我国粮食安全法律规范并未真正贯彻保障粮食安全的理念。( 二) 现行粮食安全保障法律规范存在缺陷我国现行粮食安全保障法规在外在表现形式以及实体内容上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现行粮食安全保障法规存在立法空白,并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粮食安全基本法。自 2003 年3 月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我国农业领域的基本法。该法第 5 章第 31 条至第 36 条对粮食安全作了专章规定,但是区区 6 个条文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安全的保障是远远不够的,其对于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和消费各个环节的风险防范还存在诸多空白。此外,不难发现这 6 个条文规定的内容含有颇多标语口号式的宣示,并充满“鼓励”“支持”“提倡”等难以操作的措辞,其可操作性极差,远未起到粮食安全基本法的作用。换言之,我国目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粮食安全基本法。这使得粮食安全法律规范没有主心骨,没有支柱,从而显得零散与混乱。第二,现行粮食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零散、混乱,缺乏协调性。一方面,粮食安全相关法律规范大多散见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之中,多数直接或间接与调整粮食安全法律关系有关的规定仅仅属于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甚至政策性文件,法律规范之间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状况也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不同部门、各个地方就统一问题所确定的规范也会因某些原因而相互冲突。例如,各省级政府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 8 条规定的授权对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的市场准入条件作了不尽相同的规定。按照规定经营者一旦取得粮食收购许可证便可以在全国各地进行粮食收购,由于各地规定的市场准入条件不一致,这就形成了市场主体竞争不平等。第三,缺乏程序性规定,实际操作性不强。从现有的法律规范来看,不少相关条款都是无实质履行内容的倡导性规范,没有做相应的具体明确的制度安排,可操作性差。以《农业法》为例,第 5 章第 34条规定: “国家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制度,采取措施保证粮食供给。”条文中只是做了原则性规定,就该制度实施主体、范围及程序等基本内容均未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同样,第 46 条规定了国家扶持农业保险的原则,而对农业保险的实施主体、体系设置、基本的运作规则及其经费来源、各方的基本权利义务等都未做出明确规定。

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法律途径

( 一) 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主要领导,不但要鼓励和加强粮食安全法律保障理论研究,为粮食安全法律保障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与指导,而且要切实把建立健全完善的粮食安全法律保障体系作为当前重要任务来抓。唯有提高对法律保障粮食安全的认识,社会各界才能齐心合力加强粮食安全立法,严格粮食安全执法。( 二) 加强立法,构建完善的粮食安全法律规范体系埃尔曼曾经说过: “法律乃是改革的主要力量,是解决冲突的首要渠道。”因此,以法律的手段去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同时,由于法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相对严格的制定及修改程序,能为中国主要的粮食生产者提供稳定的预期。加强立法,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以填补现行粮食安全法规中的立法空白。为确保粮食安全基本法的权威性,建议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并由全国人大专门制定和颁布,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基本法律。另外,应以这一基本法为核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如在农业保险方面,不但要在《粮食安全保障法》中增加农业保险的目的、原则等基本性规定,还要制定《农业保险条例》,通过制定农业保险的具体规范以确保其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对现有的相关法律规范进行梳理、整合、协调、修改与完善。一是对现有的粮食安全法律规范中互不协调,互相冲突的法律规范予以整合与协调。例如,针对全国各地关于粮食收购准入条件规定不一的情况,应当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做出统一的规定,要求各省作出相应的修改与协调。二是对现有的粮食安全法律规范中已与时代背景、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规范予以相应的修改完善。例如,对《水土保持法》、《科学技术进步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等作相应的修改完善。( 三) 健全制度,完善相关粮食安全法律保障机制在粮食生产、流通、储备以及消费等各环节不断完善相关粮食安全保障制度。具体来说:粮食生产安全方面。通过对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的保障以及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来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另外,应将粮食直补政策上升为法律,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同时,以国家支持为主的粮食金融支持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4]。粮食流通安全方面。要建立并完善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对国家粮食安全这一全国性的公共产品的提供应由国家负责,由此产生的支出成本由中央政府承担,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之中。粮食储备安全方面。应详尽界定粮食储备的监管部门、粮食储备企业的主体地位、粮食储备的审核监督、粮食储备的动用、粮食储备资金的来源等关键事项; 此外,应构建完善的储备粮监督机制,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审计及检查,确保仓实相符、账实相符。粮食消费安全方面。除了完善现有的法律对计划生育的规范以及鼓励大众爱粮惜粮,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外,法规对粮食消费安全的保障还必须注重对粮食消费结构的调整以及建立控制工业用粮的制度方面。

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篇5

加强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中主体地位,一方面在农产质量安全监管中,政策具有绝对的组织优势、垄断管理优势和公信力强的优势。政府强制性监管市场主体权力和义务,可在市场中权威公开和披露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另一方面,政府作为超于市场主体之上的公共组织单位,具有法律监督和信息服务的基本权力。建立一体化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农产质量安全管理各相关单位和部分之间的职能,建立“一头管理,多方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和模式;法律明确化各部分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完善“职能明确、运转高效、协作监督”的长效监督管理制度。以法律的权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效率。

2.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首先,加强立法,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基础。制定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卫生、农产品安全标识专门法律。其次,对现有《食品卫生法》、《农业法》和《产品质量法》进行修订和补充,增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法律。最后,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细则和相关配套法律。明确现有法律法规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之间的协调关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与农业法规、质量管理法规等之间的适应性和协调性,总体上突出法律法规体系的最大保证效应。

3.建立服务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控制度体系

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产业链比较长,不可控制因素较多,政府应该充分考虑该过程特点,建立全过程监控制度,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做起,加强质量安全过程控制。建立农产品登记制度,从农产品的生产产地到农产品销售,中间每一个环节均建立登记制度,建立可追查机制,农产品登记制度包含农产品生产产地环境登记制度、农产品投入使用登记制度,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农产品经营档案。根据登记和档案查询农产品产地环境状况,农业投入使用状况、农产品生产田间管理状况,以及农产品加工和包装状况,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可追溯信息平台。探索多元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方式,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产品生产环境、农产品投入使用环境、农产品经营环境均可进行控制,明确农产品流向、生产记录和经营记录,产品质量明晰、生产储存信息可查,有效规避农产品源头风险。

4.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度

首先,对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进行修正、补充和调整。废除不合时宜的非适应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对各级标准指标中的矛盾性条款进行修正,做到各级标准的规范化、清晰化,以及层次化。国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其体系由有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安全标准组成。如制定了79种农药在32种农产品中197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了“韭菜中甲胺磷等七种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等一系列行业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强制性的技术标准。其次,完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管理办法》。再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研发,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高新科技的发展,增强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的协调性和适应性。另外,借鉴和引用国外先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以国际先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严格约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增强CAC、OIE、IPPC采标力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与国际农产品相衔接的标准体系,其核心是农产品产地必须达到安全农产品的生态环境标准,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农产品加工必须符合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操作规程。最后,增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宣传和普及,进一步增强政府、市场主体、人们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标准化。估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积极执行和采用。

5.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推动和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建设,形成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以及相关配套监测细则;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人员职能培训,强化监测人员基本监测技能,增强监测人员的监督意识,提高监督管理素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技术的开发和推动,引进国外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监测方法。

6.建立农产品包装、标识制度,完善农产品认证制度

改变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方式,建立农产品包装和标识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监督农产品质量过程;建立农产品包装和标致制度,规范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标准;建立国家统一认定的农产品认证体系,以及相关监督机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机构采用垂直管理模式,给予认证机构足够的权威,确保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全国统一制度安排。

7.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和风险分析等应急制度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积极进入风险分析技术,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立依据,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制度,避免风险因素的产生,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的长效管理机制作用的发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进行长期规划,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风险监控和分析工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进行排序,制定重大风险因子的风险分析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农产品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病源污染风险因子确立安全预警体系。

8.结论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步伐,关系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以及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的不断发生,要求我们必须正视问题的严重性。本文针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因素的缺陷,提出以下相关策略检验:必须强化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主体地位;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服务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控制度体系;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立农产品包装、标识制度,完善农产品认证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和风险分析等应急制度。期望从政策因素上,避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保证我国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篇6

关键词:农机;安全监理

1 对农机监理工作的再认识

1.1 监理人员的身份得到认可

法律上给予农机监理对拖拉机管理的执法主体地位,改变了长期以来“委托”管理的辛酸局面,结束了“打工者”的身份,开辟了农机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授权,管理农业机械的新时期,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

1.2 农机监理工作的作用非常重大

农机监理部门作为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执法机构,会严格遵照国家和地方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地监督和管理农业机械及其使用者。能够及时有效制止违章现象的发生,从而杜绝农机生产事故的发生,以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为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贡献力量。

1.3 农机监理员成为农机安全的捍卫者

农机监理在监督管理和协调农机田间作业、运输作业、跨区作业工作中,以及在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安全生产、协调供需关系、化解纠纷矛盾等方面,起到其它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农民生产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1.4 农机监理员成为社会和谐的守卫者

农机监理工作人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农机驾驶员,使机手能够熟练操作农机并会进行日常的农机维护与修理,从而成为各个村、屯农机使用的带头人,带动整个村、屯农机的安全使用,为改变农村简单操作农机的落后面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在培训过程中,农机监理工作人员与农机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关系更加融洽,农机手对监理人员的信任度更高了,从而融洽了执法者和被执法者的关系,当农机手在农机作业过程中出现了困难,也会第一时间找到农机监理工作人员,从而使存在的隐患得到有效、及时的解决,不仅使农机生产更加安全,也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

2 做好农机监理工作的体会

2.1 加强宣传教育

做好农机监理工作,首先需要了解掌握我党在农机方面的方针政策及农机行业的法律法规,并且要做好这些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目前在我国,主要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农用拖拉机及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等,以上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对农机监理机构的权利义务及职责范围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同时明确界定了农机监理工作的执法地位,从而为有效开展农机监理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及法律保障。因此,基于以上法律法规、政策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起来的时间,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农机户开展宣传教育,包括利用农村集市、农闲时间,采用举办安全教育讲座、播放农机安全知识录像、散发农机安全知识传单、现场答疑等方式,创造一个全社会都关心农机安全生产的氛围。同时,农机监理部门也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密切关系,通过自我宣传,引起政府的重视,从而使农机安全工作能够更顺利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2 完善监理方式手段

完善监理方式手段,加强监理基础装备设施建设是保障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顺利展开、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条件,应给予大力支持,根据实际情况及工作需要,有计划地进行相关技术装备的配备,包括安农机事故勘察处理、全技术检测、牌证网络化管理等技术装备,逐渐完善农机安全监管体系,达到“基地健全、设施齐备、手段科学、执法规范、保障有力”的目标。

2.3 增强服务意识

农机监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执法水平,正确执行并自觉遵守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政治觉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要以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为宗旨,树立服务农业、服务农机户的思想,自觉摆正监理与服务的关系,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搞好安全管理和服务。

2.4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反映了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在规定,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负责农机安全生产的同志要全面领会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强化民本意识,把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把心事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真心实意为农民谋利益。

2.5 优化示范窗口

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篇7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农机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机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请记住我站域名建设。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拥有量大幅增长,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这也必将加快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但是,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量增加,农机安全事故隐患进一步突出,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更加严峻。就拿我市说,农机交通事故能占整个交通事故的10%以上,另外,在农田、场院、机耕道路以及等级公路以外的乡村道路上发生的农机事故是屡见不鲜,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了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省人大颁布实施了《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省政府下发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农机部门负责拖拉机管理和农机安全生产的执法主体地位,同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也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规章、文件,这就为各级农机部门抓好农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依据。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各级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农机安全生产,采取了有效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是,就目前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弊端。

一是存在农机安全监理执法难的现象,农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主要存在于拖拉机管理,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明确了农机部门管理拖拉机的执法主体地位。但是,没有明确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因目前各级农机监理机构担负着拖拉机监督管理的任务,而国家也没有出台农机监理行政法规,从而导致农机监理机构执法难、难于执法的现象产生。

二是由于农机监理机构的性质不明确、体制不顺,使各级农机监理机构体制五花八门,特别是区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虽说是事业单位,但大部分都是差额或自收自支单位,我市4个县级农机监理站,3个是差额、1个市自收自支,工资、经费难以保证,从而严重挫伤了农机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由此而影响农机监理业务的开展。

三是农机监理队伍人员不足、设施装备条件差,农机监理人员和装备与管理的对象比例严重失调,就拿我市四个区县来说,负责20余万台拖拉机和30多万台其他农业机械的管理,4个区县农机监理站仅有农机监理人员50人、13台农机监理工作用车,很难适应农机监理工作的需要,加之拖拉机和各类农业机械都分布在广大农村、千家万户,给开展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所以很难完成所担负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任务;四是由于管理、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导致大批农机手安全生产常识、技术操作水平差,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不能很好地遵纪守法、自觉服从管理,从而出现大量无牌行使、无证驾驶、违章违法作业现象,我市70%以上的机手没有接受正规培训,技术操作水平低下,这就为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诸多隐患。

从以上存在的问题来看,要抓好农机安全生产,预防和杜绝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就必须从体制、机制、源头上来抓好农机安全生产不适应的突出问题,才能有利于抓好农机安全生产,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为有效预防和杜绝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特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农机监理机构的执法主体地位

《道路交通安全法》只是把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的执法主体管理职权授予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但没有明确农机监理机构是否是执法主体。我省出台的《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也只是明确了农业机械的使用监督管理权由农业机械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各级政府又没有明确农机监理机构的性质和执法地位。但是,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行政许可必须由行政

机关实施,因此,农机监理机构无权行使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权,所以,要使农机监理机构担负起以拖拉机管理为主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重任,必须明确其性质和执法主体地位,理顺体制,为农机监理机构依法行政提供组织保证。二、进一步明确农机监理机构的行政许可范围

根据《道交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由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行使本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三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职权”。就是说农机部门只有宣传教育、发牌发证、检验审验三项权利,而没有授予道路检查权、违章处罚权和事故处理权,只有许可发放权,只是行使拖拉机“车管所”的职能。却把拖拉机的违章处罚、事故处理的许可监督权交给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造成许可发放与许可监督的脱节。农机部门只准许发牌发证而没有监管处罚权,有责无权,这样使农机监理机构根本无法去履行职责,实施有效管理。这也不符合国家《立法》“权责一致”和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因此,为使农机监理机构做到“权责一致”,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应进一步明确农机监理机构办理农业机械登记、核发牌证、驾驶人考试发证、安全技术检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处理违法行为、处理农业机械事故的行政许可范围,为农机监理机构依法行政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三、进一步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和装备建设

为适应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需要,首先应理顺农机监理机构体制,健全并完善各级农机安全监管网络,特别是应加强区县、乡镇、村农机监理队伍建设,应按照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定岗定编,以解决基层农机监理人员不足的问题;二是要加强对农机监理队伍的规范化培训教育,重点从业务职能、法律法规、规范执法行为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培训,以提高其业务素质、法律法规观念和执法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需要;三是加大对农机监理装备的投入力度,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加大农机监理收费用于装备投入的比例,以增加和更新农机监理装备,为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必备的物质装备和工作条件,为农机监理机构依法行政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四、进一步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

农业机械是广大农民重要的生产工具、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广大农民文化水平和业务技能相对低下,法律法规意识和观念淡薄,只知使用的重要性,不知安全的重要性,这是造成诸多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大对广大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一是要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技能教育,帮助农机手熟悉农机构造,掌握使用维护知识和简单故障排除的方法。同时要加强对农机手的考核工作,提高农机手的驾驶、操作技术,增强他们对复杂作业环境的应变能力,为农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帮助农机手认真学习掌握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认清违章操作的社会危害性和发生农机事故应负的法律责任,从而使他们提高守法的自觉性,自觉地为农机安全生产做出积极的贡献。

五、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力度

要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农机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认清当前农机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要针对农业机械作业特点,加强农业机械的源头管理,加大对拖拉机和农业机械的专项整治,做好农业机械的年度检验工作,确保投入生产的农业机械处于良好的安全生产状况;要加大对农机安全生产的检查力度,加强与公安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查处无牌无证、违法载人、超速超载、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从源头上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制定和完善农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遇有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农机事故的处理要坚持事故的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查清事故经过、原因和损失,认定事故性质,依法追究责任,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完善制度,为农机安全生产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篇8

一、精心准备,做好年检基础工作

市局对2009年拖拉机年检工作进行了精心组织、周密布置,局成立了由分管副局长旷劲松任组长,监理所、管理股、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年检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2009年年检工作动员大会,在会上局长瞿运生同志严格要求年检工作人员依法办事,严格遵守年检工作纪律,讲究工作方法,多向农民宣传党和政府对农机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做好农机窗口服务工作。此次下乡年检工作,市局局长瞿运生,分管副局长旷劲松,多次下乡督促检查年检工作并与参加年检的农机手亲切交谈,了解农机驾驶员的情况,听取他们对农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农机驾驶员的信用,赢得了农机工作的主动,得到了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拖拉机年度检验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每年的上半年是农机部门对拖拉机的集中年检期,针对拖拉机年检率逐年下降并成为构成农机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为促进全市农机工作协调发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工作思路,通过调研,采取以下措施以提高拖拉机年检率: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机手对年度检验的认识。我所组织机车所有人和驾驶员进行安全驾驶知识培训,执勤队派员授课。我们还通过电视、标语、张贴宣传通告、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机法律、法规,形成强大的舆论引导氛围,增强农机手、农机户的法制观念、农机安全生产观念和自觉接受农机部门管理观念,消除对拖拉机年度检验没有必要性的错误认识,变强制性参检为主动、自觉参加检验。2、由于拖拉机主要用于农田作业,个别农机户对拖拉机年检认识不足,对下发的集中年检通知关注不够,造成农机户不能按时参检。我们充分利用拖拉机档案信息,给农机手打电话、发书面年审通知,提示农机户按时参加年检,科学有效地提高拖拉机年检率。3、采取便民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为方便农民,我所成立拖拉机集中年检组,配备齐全,微机、照相、喷漆喷字号、检测等设备和各种监理业务需用的证件表格,到乡镇、拖拉机保有量集中的村开展年检工作。凡符合规定的监理业务做到一次办完手续,让农机户切实感受到主动参加拖拉机年检、办理齐全证件带来的方便、快捷。4、提高监理执法人员素质,规范监理各项业务。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是提高监理执法人员素质、规范监理业务的要求,是提高农机安全监理行业自律水平、全面规范农机安全监理行政行为的有效途径,是取信于民,保证社会公平、公正的基础,以此让农机管理工作得到农机户、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认可。

二、严格检验,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拖拉机年度检验是法律法规授予农机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农机监理部门履行职责,加强监管,保证农机安全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对拖拉机进行年度检验,能够有效地提高广大农机手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水平,改善拖拉机的技术状况,进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在车辆检验中,我所检验工作人员严格审查证件,仔细核对车辆的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车型、颜色是否与行驶证记录相符,有不符情况的待查明原因后再进行处理。车辆检验中严格按要求检车,对不合格车辆要求修复后进行复检。对于要求上线检测的三、四缸机车,做到了无上线检测报告单,绝不签章。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规定,此次年检一律参加机动车交强险和机动车驾乘人员意外伤害险,不参加保险的车辆,监理员不得办理年检手续。

三、齐心协力,年检工作显成效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搞好安全生产活动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通知的指示精神,加强全市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使农机安全生产在一个良好的氛围内得到发展,为**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农机人的贡献。在农机年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全市一次性检审拖拉机449台,年检合格率达100℅,比去年同期大副上升。我所工作人员本着为人民服务信念,在工作期间认真务实,公平,公正,得到了农机手们的一致好评,也由此增强了他们对农机部门的信用,也增加了他们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上一篇: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专业范文 下一篇:大学化学和高中化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