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知识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28 15:49:03

农机安全知识培训

农机安全知识培训篇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5号),切实提高农民工特别是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等高危行业农民工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效保障农民工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现就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我国农村发展、城市繁荣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当前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安全意识淡漠,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压力。据统计,近几年发生的生产安全伤亡事故,90%以上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80%以上发生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小企业;每年职业伤害、职业病新发病例和死亡人员中,半数以上是农民工。因此,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已经成为当前解决农民工问题、保护农民工根本利益和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一项紧迫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出实效。

二、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以全面提高农民工安全素质为目标,以预防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保护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权益为目的,落实责任,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加大农民工特别是高危行业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力度,为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提供可靠保障。

工作目标:到2010年,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企业自主负责的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机制初步形成;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师资、教材建设进一步加强,培训质量显著提高;广大农民工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培训;统一规划,分级(或分工)实施;政府监管,企业落实;全员培训,突出重点;按需施教,注重实效。

三、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培训责任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部门(以下简称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把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培训的总体规划中,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加强监督检查,重点做好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各级教育部门要全面落实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开展安全知识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相关专业中增加安全生产方面的内容,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增设安全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在农民工特别是高危行业农民工集中的地方,确定一批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在职业院校、成人学校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增加安全生产知识的内容。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把安全生产常识作为重要培训内容,编入职业技能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教案中,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将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列入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督促用人单位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各级建设部门要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建设、劳动合同规范、建筑工人教育培训等工作中,把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考虑,同步落实,协调推进。

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作为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促进安全致富的重要措施,在实施阳光工程、蓝色证书工程、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增加安全生产相关知识。

各级工会组织要结合贯彻《工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监督、协助用人单位做好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督促企业落实厂(矿)、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结合“安康杯”竞赛,在农民工中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安全文化活动,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企业是安全生产培训的责任主体。要加强对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的组织管理,按照《安全生产法》及《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培训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制度,把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纳入企业年度工作计划,积极组织或选送农民工参加有关培训,并保证本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所需资金。

四、完善法规制度,推进依法培训

加强培训法规建设。各地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抓紧制定和完善农民工特别是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的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本地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制定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安全监管总局要抓紧制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建设部要结合实际,制定建筑行业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各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建设部门要按照考核标准,根据行业特点、岗位要求和农民工文化水平,建立考试题库。各企业和培训机构要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进行严格考核,对考核合格者,颁发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证书。对获得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证书的农民工,企业应优先聘用;对高危企业农民工,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

建立培训档案制度。各企业要建立经本企业、培训机构和农民工签名的培训档案,真实记录培训、考核等情况。各地有关部门要及时对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情况进行登记,并将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情况纳入本地区农民工信息统计范围。

五、严格培训要求,确保培训效果

明确培训内容。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基本常识;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事故案例分析;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分析;危险源和隐患辨识;个人防险、避灾、自救方法;事故现场紧急疏散和应急处置;安全设施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治等。

确保培训时间。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的农民工首次岗前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建筑行业的农民工首次岗前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其他行业农民工首次岗前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对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培训前应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文化课补习。

落实培训载体。具备培训条件的企业,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培训以企业为主体进行。不具备培训条件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要及时组织农民工到附近有条件、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或职业院校进行培训。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要积极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创造条件,对不具备培训条件的企业,可统一组织进行培训。

丰富培训形式。各企业和培训机构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统筹安排,采取集中培训、半工半培、送教上门等形式开展教学。要针对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特点,抓好日常安全教育,开设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宣传栏,编制通俗易懂、便于消化的文字和音像资料,利用多媒体、电视、漫画等图文并茂的直观方法进行教育培训,坚持文化补习与安全生产培训相结合、针对性教育与系统知识讲解相结合、形象化培训与老工人“传、帮、带”相结合。

六、加强基础建设,强化培训保障

加强培训机构建设。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加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质量评估考核力度,对农民工培训不规范、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培训机构,及时淘汰或降级;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申报安全生产培训资质。劳动保障部门对要求承担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任务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符合相关条件的,应当认定为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培训机构要加强内部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注意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完善各高危行业农民工培训模型,增强培训效果。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培养和优化师资队伍。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集中培训。重视从企业和安全生产一线选聘教师,充实教学力量。

开发适用培训教材。本着少而精、管用的原则,组织编写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培训教材。注重多媒体教材的研制和开发。教育部、安全监管总局和全国总工会抓紧完成《煤矿工人安全生产培训音像教材》的联合拍摄工作;安全监管总局、劳动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尽快组织编写适用于农民工的《职工安全生产知识读本》系列教材;安全监管总局抓紧开发《全国中小煤矿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多媒体教材》;建设部编写适合建筑业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的相应教材;农业部编制农民工培训读本,增加安全生产知识内容,免费发放。

七、拓宽经费渠道,加大培训投入

各地有关部门在统筹安排使用中央财政用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专项资金时,要兼顾好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对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的资金支持,广泛吸纳社会赞助资金,积极筹集培训经费。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16号),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要保证经费专项用于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严禁挪作他用。

八、加强组织协调,严格监督检查

各地有关部门要依托农民工工作领导和协调机构,加强组织协调,将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目标,层层分解任务,确保工作到位。要加强配合,对同时具备安全生产培训资质和职业技能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可将农民工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一并进行,同时考核,分别发证,减轻企业和农民工负担。

农机安全知识培训篇2

关键词:农机培训;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 农机培训工作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使用。我国政府为了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对于农民购置新农机的给予财政补贴的优惠政策;同时各个地方政府采取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新技术、新农机的推广使用。但是相对于传统的旧农机,新农机在日常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之处,农民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接受新技术,而且容易操作失误或者未能采取正确的保养维护而使降低甚至是损害新农机的性能。但是通过农机培训,能够让农民接受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教育,了解目前新技术和新农机的特点,并提升正确操作使用、科学维护保养的意识和能力。

1.2 有利于保证农机的安全生产。目前,各种农用机械设备在农村地区当中获得了大规模的应用,并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绝大部分的农机操作和驾驶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和系统的道路安全驾驶培训、机械常识教育以及交通安全法律知识培训等。所以导致农机操作和驾驶人员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均比较差、应急处置能力薄弱,并且法律意识淡薄,这些均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通过系统和正规的农机培训教育,不仅能够在技术方面提高其驾驶和操作技能,更能够在意识提高对安全驾驶和安全操作的重视。

1.3 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农业机械化步伐的加快,推动了农机市场的繁荣。但是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农机产品的质量缺陷和农机售后服务的不完善。同时,由于农机市场潜力(钱力)巨大,许多质量低劣但是价格便宜的农机流入市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威胁了农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强化农机培训教育,可以让农民深入了解农机的工作原理、配件知识等,能够有效增强农民识别假冒农机的能力。此举不仅有利于维护农机市场正常的市场秩序,也在降低了农民购买到假冒农机的几率降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设施落后,师资水平低。由于农机具的更新换代和普及,传统的农机培训已远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加上对县级培训学校的发展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很多教学设备大多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各种培训设施和办学条件都很落后。由于对农机学校的投入不足,致使学校经费不足,培训教师得不到进修学习的机会,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理论知识,从而影响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2培训内容更新缓慢。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逐步向电子化、自动化、气动化等高科技方向发展,农机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农业机械的管理范围不断扩大和更新。但目前县级农业机械化学校培训的内容相对落后,与现代社会农机的发展脱节,原先传统的内容根本不适应农机新技术的发展要求。

2.3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科技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直接导致农民的文化科技低下,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机后,思想上产生了模糊概念,借国家惠农直补政策的幌子,认为从事农田作业,或在个别时间上道路行驶,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不需要挂牌入户,也不原意参加技术培训,办理驾驶执照。更有甚者,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违章载人、载物,人货混载,无牌行驶,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看的比较简单,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长此以往,给 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

2.4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在即,农机校属事业单位,经费预算管理属差额拨款单位,事业经费严重不足,无力培训。教学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教师知识老化,培训学习、继续教育机会较少,不能及时更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教材内容落伍,导致学员所学知识与实际不相适应,大量新机具、新技术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进展。

上述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农机培训工作的进行,影响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素质的提高,阻碍农机培训教育工作的发展,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克服矛盾,解决问题,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和解决。

3.做好农机培训工作的方法措施

3.1要明确认识农机培训教育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先进实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以及安全驾驶操作知识,只有通过农机培训教育部门组织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才能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村里的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改变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3.2加大对农机驾驶员培训和宣传教育。要让农机驾驶员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同时应该做好农机培训宣传工作,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性,使农机培训人员充分认识到农机培训的必要性,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培训。增强农机驾驶员的自信心,通过面授、实训、远程培训与现场田间操作并重的方式进行教学和技术指导。

3.3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变化需要。

一是培训内容紧跟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训内容要紧跟县级当下农机发展的需要,要努力解决农民朋友在农机使用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民朋友所接受,才能满足农民朋友的需求。在培训驾驶技能的同时,也要涉及农机的保养、维修培训和田间生产实际作业的培训。由于农机学校培训的对象是农民,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那些理论知识差的学员,要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需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常规教学与书本知识、实际事例、电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是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机以及工业机械新技术也将得到充分推广和利用。在培训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质量,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保证。这就要求教师集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一体,在教学中打破理论试验实习的界限,把其合为一体,做到讲、练、做同时进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学习进修,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来提高教师素质,使其成为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的优秀人才。

三是改善办学条件。多年来,由于经费不足,农机培训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农机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机培训的重视,主动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学提供保障。同时还要支持农机培训机构采取联合办学,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促进办学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3.4加强农机补贴政策宣传,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加强农机补贴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对农机使用实际的认识水平,使农民同时享受购机补贴和培训补贴,从而提高农民的购买积极性。宣传“阳光工程”在农机培训方面的工作布置,以购机农民为主要培训对象,培养一批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以此带动更多地区的农机培训水平。农机培训学校要以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发展为契机,加强与工程管理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提高农机培训水平,促进县级农机培训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4.结束语

农机安全知识培训篇3

关键词:农机;安全;管理;培训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6-52-1

1 农机队伍现状令人堪忧

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是普遍现象。一是文化水平低。考上高中的学生都远离了农村,考不上高中的,一般是回乡务农,导致务农的人文化水平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农机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整体不高。二是缺少正规的专业培训。以农安为例,全县从事农机操作的至少上万人,而从事专业农机培训的只有农安县农业机械化学校一家,不可能实现普遍培训。三是自我学习不主动。绝大部分农机操作人员对学习没有兴趣,对农业机械只知使用,不求原理,就是农机主管部门组织的巡回科技培训也不主动参加,不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从而导致农机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普遍不高。

法制观念淡薄是突出问题。一是认为买农业机械只为了满足种地,不想搞运输,所以不用办证落籍,更不用年检审,导致出现了大量的“黑车”和“非驾”,扰乱了农机管理的正常秩序。二是地方保护主义干扰农机管理工作。比如说农机监理人员在正常执法时,一些乡、村干部不是找执法人员说情,要求网开一面,要不就是组织不明真相的村民围堵执法人员,干扰正常执法。还有的部门把农机部门的正常工作看成是破坏软环境,横加指责。三是农机人员本身就是法盲,不服从农机安全部门的管理,甚至对抗,有时还出现过激行为。

管理不到位是造成混乱的症结。一是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工作人员编制少,工作起来有时力不从心。二是部分农机管理人员不敢碰硬,怕得罪人。三是农机主管部门自身存在一定问题,有的执法人员不会做思想工作,对认识不到位的农机操作人员缺乏正确引导,有时还野蛮执法,态度蛮横。

2 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素质是首要任务

加强农机操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巡回培训,即在农闲季节,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农村乡(镇)、村,面对面的向农民传授农机、农艺知识,切实为农民解决问题。二是开展科普讲座,充分利用电视媒体的覆盖作用,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机具的使用情况,开展电视讲座。三是组织编印农机具使用常识科普材料,向农民免费发放等,通过采取以上办法,努力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职业技能。

加强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一是认真讲解交通法规和农机安全操作规程,让农机操作人员掌握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增强安全意识,尽量避免重大农机事故的发生。二是严格执行农机场地驾驶教练和道路驾驶教练时间,保证学时,保证培训质量,让学员掌握基本要领。三是制作农机科普教具和电脑课件,在培训时让学员听得见、看得着,加深学习印象,增强培训效果。

加强农机操作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一是争取“阳光工程”培训项目,该项目分专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培训对象是农民和农机操作人员,主要课程是农机、农艺、新技术、新机具,玉米种植高光效技术等。二是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的培训内容主要是对项目区的农机操作人员和农民进行农机、农艺、种植、养殖、新技术、新机具,以及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等知识,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水平。三是召开各种形式的现场会,对相关的科技知识进行普及,利用现场讲解,让农机操作人员更多的了解相关知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3 农机安全管理应与培训有机地结合

农机管理主管部门应该提高认识,理顺好管理与培训的关系,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群众的利益,所以管理与培训并不矛盾,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几年来,农安县农机总站对农机管理与培训探索实行了“一校两站综合治理”的新模式,即农机校、农机监理站、乡镇农机站形成合力,集中整治“黑车”“非驾”。由于措施得力,所以,农安县农机学校每年的培训人数、考试合格率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农机监理站的落籍、考证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加大宣传力度,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一要充分利用媒体的作用广为宣传,让农机操作人员提高认识,让他们自觉的服从管理和积极地参加培训。二是要做好与乡镇政府的沟通、协调工作,取得各级领导的支持,至少不要成为我们工作的阻力。三是要与有关部门做好沟通工作,让有关部门了解农机安全执法不是破坏软环境,是正常行使职能,同时也要解决农机安全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

农机职能部门还要苦练内功。一是农机安全执法工作人员要学会文明执法,杜绝态度生硬,野蛮执法,杜绝吃、拿、卡、要,更不能欺软怕硬。二是农机培训部门要主动深入农村,多与农民接触,了解农民需求,同时要不断更新知识,改革培训方法,想方设法地让农机操作人员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三是执法部门与培训部门应加强沟通,互通信息,团结互信,齐心协力,在加快农机发展方面形成合力,做出贡献。

农机安全知识培训篇4

关键词新时期;农机科技培训;存在问题;对策

农机科技培训工作是各级农机主管部门主要的业务职能之一,其与农机管理、监理、推广构成农机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新时期如何做好农机科技培训工作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农机科技培训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必须加以分析、研究和解决。

1存在的问题

1.1政府重视支持力度不够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对农机化学习的财力支持不够。大部分农机化学校的基础设施都是20世纪70~80年资建设的,存在教室简陋、陈旧、教学设备老化落后、缺乏应有的电教化教学设备等问题,跟不上社会科技水平发展的需要。二是农机管理部门本身不健全,从省、市(地)、县(市)3级农机管理机构来看,无论是农机推广部门还是农机监理部门,从县(市)到省都有相对应的直接业务管理和指导部门,而农机校却没有相对应的直接的上级业务管理和指导部门,这样也就容易导致农机科技培训工作上下不协调,缺少上级业务管理部门对下级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监管、指导与支持。这些都在较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1.2教职工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农机教学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知识老化、知识结构参差不齐。www.lw881.com有的是接班顶替、有的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有的是“半路出家”,有的是转业军人安置的,他们大都没有接受过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由于农机校无上级业务对口领导部门,广大教职工每年不能定期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影响了其业务知识的更新。

1.3领导和机手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认识不够

一般都认为农机是在农田作业,作业环境不复杂,驾驶操作简单容易,只要会开就行,机手没必要参加培训,认为培训只是个形式而已。

1.4与相关部门配合协作不够

如农机部门与交通部门、公安部门与劳动部门的关系,农机系统内部学校与监理、推广的关系,这些协作关系处理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开展。

2对策

2.1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增强工作自信心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拖拉机培训管理办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有关农机科技培训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实施,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加上中央、省、市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购机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这些都为农机科技培训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农机培训教育工作者必须抢抓机遇、正视困难、振奋精神,增强做好农机科技培训的自信心,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不断推动农机科技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

2.2强化对农机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

通过新闻媒体、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培训、技能竞赛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和社会宣传农机化科技培训的作用和成效,进而提高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努力营造出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科技培训的良好氛围[2]。

2.3努力争取资金政策和舆论支持

建议各级政府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出台规范性文件,明确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争取财政部门,将农机科技培训经费真正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保证农机科技培训经费及时到位。同时,农机业务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农机校也要提高认识,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以优质的服务、出色的成绩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形象,赢得社会的信赖和支持,为开展好农机科技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4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坚持对教职工进行经常性业务技能的培训,特别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要求教师持证上岗,规范管理,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专业教师队伍。二是积极鼓励教师采取各种形式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学校采取定期组织听课、举行教学观摩会等方式,不断促进和增强教师的授课水平[3]。三是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保证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课时,确保培训质量。

2.5推行组合式培训模式

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在对拖拉机驾驶员开展培训、取得驾驶证的同时,开展农机维修、电气焊等劳动实用技能培训,使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机手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农民就业技能,提高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技能,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2.6加强配合协作,拓宽培训范围

农机科技培训、技术推广、安全管理是农机管理不可分割的整体,农机推广脱离了培训,新机型、机具、新技术就不可能被人们了解和掌握,更不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推广,农机安全管理脱离了培训,农机的安全应用就得不到保证,更不可能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因此,农机科技培训与监理、推广要密切配合、全方位发动、宣传农机科技培训政策、规定、要求和好处,保障培训生源[4]。在推广新机具及办理购机补贴手续时,必须要求办理的对象具有拖拉机驾驶证,同时结合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对机手进行跟踪培训。要充分发挥农机监理的杠杆作用,加大田检路查力度,使机手明白要操作农业机械,就必须参加农机培训办理驾驶证。

3结语

农机校要适应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人才、设施和社会知名度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同职业学校和劳动部门等联合办学的力度,拓宽农机科技培训的专业范围,将培训延伸到农机维修、电工、电气焊工等其他专业。充分发挥农机科技培训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电科技培训上的生力军作用,不断开创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4参考文献

[1] 朱丽萍.农机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当代农村,2008(9):78-79.

[2] 马龙武,陈海涛.农机推广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5):85-86.

[3] 张志茹.浅谈提升我国农机培训工作质量的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0(6):198.

农机安全知识培训篇5

[关键词]农机培训;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一 、农机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政策支持不够和财力投入不足。

政策方面:首先是农机管理部门本身不健全。农机推广和农机监理部门,从县(市)到省都有直接业务管理部门,而农机校却没有,这样容易导致农机培训工作上下不协调,缺少上级业务管理部门的监管、指导与支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培训工作的高效开展。其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在即,由于各地政府对农机培训机构不太重视,认为其可有可无,因此各地农机培训机构在改革中被资源整合、优化重组,大都面临撤并、裁减、改制等问题,造成农机培训部门人心不稳、部分教师跳槽,影响了培训工作的稳定开展。

财力投入方面:目前大部分农机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都是20世纪70~80年资建设的,存在教室简陋、陈旧,教学设备老化落后,缺乏应有的电教化教学设备,教师知识老化,培训学习、继续教育机会较少,不能及时更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教材内容落伍,导致学员所学知识与实际不相适应,对大量新机具、新技术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农机培训质量的提高。

2、农机培训部门自身存在的问题。

(1)教职工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农机教学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从教人员中非专业的比例较大,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对新式农业机械知之甚少,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2)农机培训领域不够宽,办学不够灵活;

培训较为单一,多数仍只培训拖拉机驾驶员,而当前拖拉机培训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不时变动,其培训方式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拓宽培训领域和创新办学方式。

(3)培训生源组织困难;

2004年《道交法》的出台,由农机部门管理的农用运输车、三轮车交公安交警管理,随着业务的大部分移交,培训生源严重缺乏,加之没有强有力地组织手段,致使生源急剧下降,制约了培训工作的发展。

3、领导和机手对农机培训工作认识不够。

有些领导认为农机是在农田作业,作业环境不复杂,驾驶操作简单,只要会开就行,没必要参加培训,认为培训只是个形式而已。 农机操作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机后,产生了错误观念,认为从事农田作业,或在个别时间上道路行驶,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不需持证操作,更有甚者,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法规,违章载人、载物,人货混载,把安全当儿戏,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于不顾,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

4、与相关部门配合协作不够。

如农机部门与交通部门、公安部门、劳动部门的关系,农机系统内部学校与监理、推广的关系,这些协作关系处理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开展。

上述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农机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响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素质的提高;影响农村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解决。

二、对策及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自信心。

首先,农机部门要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地方相关法规,引导群众学法、用法,使参与的各类人员认识到农机培训对农机安全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其次,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购机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都为农机培训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农机教育工作者须振奋精神、正视困难,增强自信心,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推动农机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

2、政策引导,财力支持,强化培训。

各级政府应给予农机培训政策支持,拓宽办学渠道,把农村机械、电气、维修办学许可授予农机学校,增加农机校培训规模。本着减轻农民负担的精神,把农机驾驶、农机维修、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纳入国家惠农补贴范畴,或直接减免费用,解决农民因负担过重不愿参加培训的顾虑。

3、加强自身软硬件建设,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打铁需要自身硬”, 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保证,这就要求教师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为一体,做到讲、练、做同步进行。因此平时要鼓励教师采取各种形式自学,定期通过听课,教学观摩等方式,不断增强教师的授课水平,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学习进修,不断补充新的知识。

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硬件建设。多年来,由于经费不足,农机培训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农机主管部门应争取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学提供保障。同时还要支持农机培训机构采取联合办学,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促进办学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在优化教学方法方面,应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地域性、专业性强和农民文化水平低的特点,灵活选择办学时间地点,采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既能引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训内容上以理论浅、精简实用的实践操作为主,做到深入浅出,浅中求实,尽量化抽象为具体,化概念为形象。

4、广开培训渠道,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首先立足农机,面向市场,拓宽培训渠道,努力搞好农民转业、创业的“阳光工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的培训工作,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二是向连接企业和农民的中介方向发展。农机化学校有其专业理论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同时上联农机生产企业,下通广大农机用户,可以起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中介作用。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重点对补贴机具开展“三包”服务,让教师在实践中展现自我,并从中获得资金扶持。

5、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推进农机培训工作。

农机培训、技术推广、安全管理和监理是农机管理不可分割的整体,四方应密切配合、全方位宣传农机培训政策、法规、要求和好处,保障培训生源。在推广新机具及办理购机补贴时,必须要求参加培训并取得相应证照,同时结合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对机手进行跟踪培训。通过邀请专家开展技术讲座、举办科技下乡活动和农机演示会,把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深入到镇、村、田间地头,现场实地培训农机人员,从而带动农民朋友学农机、用农机的热情,提高农民运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方法的能力。

农机安全知识培训篇6

1.1教学设备陈旧教学手段落后

近年来培训所用的很多教学设备却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水平,如手工制作的示教板、挂图、利用旧机具拆解件制作的教具等。以平南县农业机械学校为例,近5年除增购2辆多功能拖拉机作教练车外,其他教学设备都没有更新过。同时,教学手段还是停留在“上理论课—机具实物讲解—操作(驾驶)实习”的模式。这些设施条件、教学手段都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业机械发展的需要。

1.2教师的知识技能滞后教学水平跟不上

多年来,政府部门对农机培训机构的建设重视不够,投入资金不足,加上单位收入来源少、效益差,导致培训教师很少得到进修学习的机会,不能掌握新型农机具、新技术应用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影响培训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1.3培训形式单调农民难接受

目前,基层农机教育培训一般还沿用早时的培训形式,所有接受培训的人员被集中到培训单位进行授课、考试。在当前形势下,农民的劳作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生产项目由以前的单一农作物种植向多元化经济项目(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发展,农忙之余的空闲时间较少,而上述的培训形式约束性较大,已经不能适应农民的要求。

1.4农民受训意识差

组织培训难笔者所处的地区与广东省毗邻,当地农民有到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挣钱的传统。留在本地务农者,多为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人,他们对知识、技能的需求不强,很多人认为农机具主要进行农田作业,驾驶员没有必要参加技术培训,会用就行;他们无视安全生产,忽视机具使用的经济性。基于农民存在这种意识,很难将他们组织起来集中培训。

1.5培训单位资金困难

培训实施难目前,基层农机培训机构的收入主要依靠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培训,而这块业务随着市场的变化已逐渐萎缩,政策性培训或示范项目配套培训收费很低甚至没有,教职工的工资福利、补助难以保证;对一些惠农公益性培训,上级没有资金下拔的需垫资,培训工作很难实施,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2基层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对策

针对上述的基层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作为农机教育培训部门必须开拓创新培训思路,顺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探索出发展对策。

2.1提高培训师资素质改善教学设备

多渠道为教师争取进修学习机会(进院校、与农机生产厂家进行合作交流等),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加对现代农机技术发展动向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以及对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同时,要淘汰残旧落后的教学设施设备,添加当前适用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电教板、透明模型、电子磁板等,并配置新型的农机具作为教学机具。这样才能紧跟农机具现代化的步伐,进一步提高教学培训的质量。

2.2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

提高农民的受训意识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农机培训的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拖拉机培训管理办法》等),并利用农机安全监管活动、农机购置补贴的办理、“阳光热线”(当地政府部门宣传行业政策法规、接受群众行业监督的一项活动)等活动,宣传农机培训的必要性及有效性,提高农民自觉接受培训的意识。

2.3利用有关项目配套普及农机相关知识

近年来,上级部门每年都会给基层安排一些农机化推广项目,如2011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2012年国家的“万亩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农业机械学校利用这些机会,利用项目安排的资金,有效地组织了共13期1300人次的培训,通过进行水稻生产的栽植、收获等环节所涉及的水稻插秧机和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安全使用知识、维护保养、操作技术等内容的培训,从而使水稻生产机械化知识的普及收到明显的效果。

2.4创新培训形式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

基于当前务农人员的劳作状况、文化素质的差异,农机培训必须改变以往的培训形式,方能吸引更多的务农人员来参加。比如采取送培训下乡、田间课堂的形式,利用农闲时间,采取实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考虑学用结合的原则,选取农民在实际生产中适用、实用的知识内容进行培训,并将农机手在实际使用农机具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授课的重点内容。在培训中,教员带着问题去授课,学员带着问题听课,学用紧密结合,提高培训的质量及效果。

2.5充分利用基层组织的示范作用

带动群众接受培训村“两委”、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农机大户人员等基层组织人员有着较好的文化基础,不仅对农机具常识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学习相关知识技能有着相当高的求知欲,因而能比较容易地把他们组织起来。培训机构就应充分调动起这些人的积极性,把他们组织起来集中进行农机相关知识培训,使他们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各种类型农机具的安全操作技能、维护保养常识,具备一定的农机具维修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培养他们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传授给他人的能力。这样,这些人员不仅自己的技能得到提高,而且能吸引、带动周围的农机手参与培训或得到间接培训,从而能提高更多农机手的技能和素质。

2.6与经销商、生产厂家合作减少培训资金的开支

如今,很多的农机经销商、生产厂家在农机销售旺季组织新产品、新技术的展示、促销,培训机构可以抓住这个时机,与进行展示、促销的技术人员配合,开展对这些农机具使用知识的培训。通过这样的合作,既可以推动农机培训工作的开展,又可对新产品、新技术进行推广,还可以减少培训的开支(培训资料、新产品机具的租赁等费用的支出),达到一个多方共赢的效果。

农机安全知识培训篇7

关键词:农机培训;安全;海原县

中图分类号:S23-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20-0061-02

宁夏海原县农机化工作在全区相对比较落后,教育培训工作也较弱。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农机补贴政策和宁夏农机免费管理政策的拉动,农机数量迅猛发展,农业从业人员大幅增多,和农机监管装备差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同时也给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安全意识不容忽视。

1 海原县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现状

1.1 农机化工作概况

海原县从南到北横跨中温带干草原和荒漠草原,占地面积约14.67万hm2,人口46万。农用机械总动力31.45万kW;各种拖拉机9 681台;联合收割机44台;在册驾驶员4 484人;农机化综合水平30 %,“黑车非驾”现象严重。海原县整体经济和周边县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快发展农业经济,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加大对农机操作手的培训,特别要加大对海原县农机监管部门的投入,提升农业经济层次,改善经济结构矛盾,以提高县域经济整体实力。虽然拖拉机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但是绝大多数机手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没有通过严格的培训,加之道路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因素,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非常大的威胁,农机事故时有发生。农机事故隐患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

1.2 海原县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概况

海原县农业机械学校始建于1974年12月1日,是海原县唯一法定的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系属海原县农牧局下属单位,主要负责对县内农机生产者、经销者、使用者、维修者等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该校占地面积1.33 hm2,建筑面积8 000 m2(其中教室1 300 m2),培训场地1 000 m2,固定资产原值138万元。坐落在城区繁华闹市,地理位置优越。该校拥有教职员工16人,教师12人,中级及以上职称10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9人,有15年以上农机从教经验的11人。海原县农业机械学校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生产培训先行”的原则,狠抓农机手的驾驶培训和农机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农机手的安全意识,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

农民经过教育培训后,学会使用各种农业机械,从而省工、省时、节地、节能、节水、节种、节肥、节药,实现农业节本增收增效的目标。如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可减少小麦损失5 %~8 %;机收可间接增加农民收入750~1 500元/hm2,低于人工收获的10 %的损失率;每台收割机的工效相当于20个青壮年劳动力;茴香机收费用450元/hm2,从人工150元便宜120元,仅此一项节支几万元左右。新增大量机械后,大批农民从农田劳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农产品养殖业、加工业或农机服务业等,年人均收入大幅增加。

2 海原县农机化教育培训监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 投入不足

农机学校教学设备差,监理站监管人员少,培训经费缺口大,显得力不从心。

2.2 培训吸引力和约束力不够

由于农机从业人员人数多,分布广,持证安全操作的意识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农时忙闲不一,培训教师理论强、实践弱,培训条件较差,培训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不够,培训活动自身的吸引力和约束力不够,培训组织难度大。

2.3 国家的惠农政策

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实施购机补贴、农机免费管理等惠农政策刺激了农机装备的发展。从2005年开始,补贴的品种逐年增多,补贴额逐年加大,现在一般机具补贴额都占到销售总价30 %,对农民有很大的吸引力。

2.4 农民购买力增强

农民增收的渠道拓宽,农民手中有一定资金后,都追求新型农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走机械化道路。农民增收以后,农机更新的速度加快。同时随着购机补贴和农机免费管理的实施,只有在培训、推广、维修、服务等方面为农民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让农民对农机买得放心、用得舒心。

3 对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3.1 加大投入

增加农机监管部门的硬件设施,增加教学设备和实训机具,改善教学条件;分期分批对现有教师进行提高培训;增加教师和监管人员编制,加大对农民培训的补贴力度。

3.2 认真建立“依法培训,持证作业”的制度

加强对培训活动的管理,严格考试考核,建立好培训档案,同时严格建立驾驶(作业)必持证、持证必考试、考试必培训的工作机制。

3.3 拓宽培训领域,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

农机安全知识培训篇8

近些年,随着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不断极大,农机保有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农机作业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农机手是接触农机最为频繁的人员,其操作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作业质量和效率,同时对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会造成不小的影响。最近几年,新疆霍城县农机发展十分迅速,但农机手综合操作素质无法保证,有时难免发生农机安全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认真做好农机手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

[关键词]

霍城县;农机安全教育;技术培训

近些年,霍城县农机工作建设成效显著,完成精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28.67千公顷,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0.33千公顷,机械化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6.3千公顷,机械化深松技术推广应用0.67千公顷,机械联合整地技术推广应用7千公顷,机械铺膜技术推广应用7.6千公顷。完成秸秆综合加工20万吨,林果机械植保完成100%。随着地区机械化不断发展,农机操作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地区农机部门也认识到农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积极举办农机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切实增强广大农机手的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减少事故发生,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但这项工作开展力度还不是很足,需要我们深度研究影响农机安全操作的原因,采用针对性手段切实做好农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1影响农机安全操作的主要因素分析

1.1农机手自身因素

首先,生理因素影响。对于年龄结构偏大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禁止和淘汰的手段来避免农机安全问题发生。但饮酒、过度疲劳所造成安全问题很难避免,针对这种生理问题需要无我们通过安全教育才能避免发生;其次,心理因素。心理活动是一项十分高级的思维活动形式,其受到的制约因素有很多。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受到外界复很多杂因素的影响,如果操作过程中遇到突况,操作者综合判断能力、反应能力是否敏捷以及采取措施是否果断都会对安全操作造成严重影响;最后,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机手的操作质量和安全,一些缺乏经验和专业技术不过关的农机手由于判断失误经常会导致农机失误操作,从而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1.2农机故障对农机安全驾驶造成的影响

农业机械在作业过程中,很多故障往往都是隐形故障,难以被察觉和发现,对安全生产威胁十分大。农机故障出现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引起的,一个机械设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质量较低,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故障,或者农机维修质量不难,存在安全隐患,这些故障往往不容易被发现,要依靠提高操作技术才能解决。另一个是农机驾驶人员在设备使用、保养和维护过程存在不当行为而造成的,解决这个问题应该通过不断提高农机驾驶人员专业素质去解决。

1.3农机手安全意识不足,安全教育不深入

农业生产过程中,当安全和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矛盾之后,农机手往往不能很好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将生产和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农机手在作业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对安全教育置若罔闻,而农机部门的安全教育工作也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一味的以说服教育为主,教育方法简单,模式生硬,常常会引起农机手的反感,导致农机手出现逆反心理,安全教育只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农机手参与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安全教育的质量。

2加强农机手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措施分析

2.1提高认知,强化领导

农机培训工作是保证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的农机操作队伍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因此,在地区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的农机推广方针。真正将农机手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到农机技术培训的重要高度,要不断提高农机手安全生产和科学操作意识,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机技术培训的人才和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培训场所、设备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农机手安全培训教育模式,以灵活的形式开展培训教育。通过丰富教育形式,提高农机手参与积极性,确保农机安全培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2.2参加专业培训,严格考试发证

农机操作驾驶人员要想从事农机工作必须在当地部门接受培训教育,或者从业资格证之后才能进行农机生产工作。因此,就需要地方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广大农机手参与到专业培训活动中。地方农机监理部门应该发挥其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能,直接负责农机手培训和考试,对新办证的农机驾驶人员严格把关考试和发证,从源头上遏制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农机作业的主要场地是农田,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就受到地形、地块和土壤类型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会严重影响到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就要求农机驾驶人员具备良好的驾驶技术和处理突况的应变能力,为此,农机监理部门除了严把考试和发证关卡之外,还要积极组织农机手进行大练兵和集中安全培训教育,通过一次次专业实践操作,不断提高农机手综合素质。

2.3做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机手遵纪守法意识

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实施提升农机驾驶人员安全操作意识和手法意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地方农机学校要联合农机监理部门、农机推广部门,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不断加大相关法规、安全生产常识、安全操作规程等专业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应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手段,紧密围绕农民去群众文化素质,采用生动、活泼和科学的形式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好村集体大喇叭、科技大集,科技下乡、田间指导等手段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农机法律意识和安全操作意识。

作者:张涛 单位:新疆霍城县清水河镇农机站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科学调度抢字当头千方百计提高“三夏”农机作业水平——写在本期“特别关注”栏目前的话[J].当代农机.2012(06)

[2]陈军.浅谈二六工镇实施土地整合后流转提升农机作业水平[J].农民致富之友.2016(04)

上一篇:交互设计的基础课程范文 下一篇:中小学生就餐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