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考核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27 18:01:28

河长制考核制度

河长制考核制度篇1

一、目标要求

在街道全面推行“河长制”,通过努力,主动作为,使辖区河道乱占乱建、乱排乱倒、防治水污染源头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突发水环境事件得以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落实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全面落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满意度,为全市旅游转型提供坚实的水环境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把加强辖区河道、水污染源头、环境卫生、生活污水管理保护摆到建设生态强区、魅力双滦的首要位置,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强化规划约束、红线管理,坚持预防保护优先,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方向,努力走出一条特色化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

(二)把全面实行河长制作为街道水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落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体责任,明确各级责任分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形成河长主抓、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要求,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逐级逐社区落实河长,明确河长职责,强化属地管理保护责任,调动社会力量联防联控,构建协调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

(四)把解决河道行洪不畅、水体污染等突出问题作为河道治理的重要内容,针对辖区不同区域,统筹一个社区一个政策,精细管理。

(五)把加强法治建设作为根本保障,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切实纳入法治化轨道,建立健全河道、水污染源头管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强化监管巡查,加强案件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活动。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街道级河长主要任务

对街道内河道的水生态环境管理工作负主要责任。要充分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建立多部门合作的协调联动机制,将各年度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和社区级河长,组织开展检查、考核工作,协调落实解决治水工作中的矛盾和难点,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年度水质改善目标。

(二)社区级河长主要任务

推动辖区内河流整治工程项目,将治理和管理责任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在详细调查登记的基础上,将河道、排洪排污口、水污染源头、环境卫生、生活污水的治理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加强日常巡查和保洁工作,及时上报和处理污染隐患事件;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保护建议,落实改善和治理环境的各项措施,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和推进各项治理工程的实施,全力确保街道社区年度和阶段各项任务的完成,全面推进街道社区环境改善。

(三)街道河长制办公机构主要任务

主要协助河长顺利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组织协调各相关成员单位,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开展街道内河道、排洪排污口、水污染源头、环境卫生、生活污水现状调查摸底工作。开展全街道河道污染现状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污染排放档案,增强整治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制定具体河长制实施细则。按照尊重规律、科学治水、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因地制宜、“一河一策”的原则,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实施“河长制”的每一条河流制定科学系统、针对性强的“河长制”实施细则,明确河流治理责任人、水质达标时限、关键治理路径、主要工作任务及具体奖惩办法。

3、下达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根据河道治理实施细则下达年度治理目标及工作任务,年度目标任务应包括具体任务项目及水质目标。

4、建立考核评价制度。根据目标任务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考核程序,严肃考核纪律,确保“河长制”以考核为抓手,使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5、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总结河长制实施情况,及时总结全街道河长制实施情况并上报。

四、组织体系

(一)组织形式

街道设立双总河长,由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担任街道总河长;包社区副科级领导担任镇级河长;各社区书记、主任担任河段长社区分设专职专管员、巡查员或保洁员。同时对各级河长名单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街道成立河长制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一名,由街道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一名,由街道主管站长担任,工作人员一名,由街道工作人员担任。

因本辖区没有河流,实行一个领导包一个社区职责,要根据各自职责,负责各社区职能范围内的沿河流域及各社区排水排洪设施的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保护、治理、监督工作,并接受上级的业务指导和检查考核。

(二)河长职责

街道河长是所辖河湖保护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对分管的河道管理保护工作负领导责任。负责指导、协调所分管河道保护管理工作,检查督导下级河长和本级有关责任部门履行职责;组织研究加强河湖管理工作措施,协调解决河湖管理重大问题;组织协调进行联防联控;协调处理涉水突发问题;对河道管理绩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河段长职责负责督导所包保社区履行职责,协调处理包干辖区突出问题,开展水环境应急事件处置,协调处理河道两侧、排洪排污口、水污染源头的保护管理、水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卫生整治的重大问题。督促巡查员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责,定期开展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河长。

社区保洁员、巡查员职责,定期对排洪排污口、水污染源头、环境卫生、生活污水的日常巡查与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街道河长制办公室主要职责是督导落实上级会议、文件精神、本级河长会议议定的事项及总河长、河长的指示批示,组织编制年度计划和工作要点,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计划和措施,负责组织协调、调度督导、检查指导、信息和意见反馈等工作,组织制定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协同有关部门做好河长制工作考核。

(三)责任分工

实行河长对总河长负责、下级河长对上级河长负责和部门分工负责的河长责任分工制度。根据实行河长制工作需要,按照责任分工,对应明确责任部门和分工。

河长办公室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做好环境卫生整治、水污染源头、生活污水、河道保洁等工作防范与管控;协助相关部门依法打击危害河湖管理保护和危害水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相关部门负责饮用水卫生监督和监测的指导。

五、主要任务

(一)加强水污染防治。大力推进《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承德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实施,针对河道水污染存在的突出问题,分类施策、分类整治。特别要加大源头区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持续开展“清河、洁水”行动,加大辖区黑臭水体治理。加强排查入河排洪设施及渗水井、生活垃圾等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

(二)加强水环境治理。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按照水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加强水污染、垃圾污染治理,以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综合整治辖区环境,为全市旅游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三)加强执法监管。认真贯彻落实河道管理,水污染防治,环境、饮用水水源保护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适时制定符合街道实际的实施方案或办法。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坚决清理整治非法排污等活动。建立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实施动态监管。将日常巡查、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落实等纳入网格化,力争实现一体化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接受社会监督。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切实把实行河长制摆上议事日程,对河湖管理保护事项进行专题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建立总河长、河长目标任务责任制,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职能,促进河长制全面落实。

(二)统筹推进落实。街道相关部门要抓紧筹划开展相关工作,落实具体责任,明确任务分工,按照要求抓好工作落实。组建河长制办公室,落实机构编制、工作人员,确保河长制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级、本部门河长制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细化阶段性目标任务,确保同步推进;根据辖区情况,及时研究制定各级领导分级担任河长的河道名录;协调相关部门认真组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调研评估,进一步摸清辖区内河道等现状,细化实化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河施策的要求,研究制定河道管理保护方案及具体措施。

(三)创新制度机制。积极探索和构建六项制度、两大机制,为实行河长制提供制度保证。建立河长名单公告制度,向社会公告区级河道名称及河长名单,街道及社区分别向社会公告行政区域内各河道名称及河长名单;建立河道管理会议制度,包括街道专题会议、河长会议、部门联席会议等。专题会议每年至少召开1次或根据需要召开,河长会议至少每半年召开1次,研究协调解决河道管理保护重点难点问题,部门联席会议定期召开,通报河道管理保护情况,会商协调需部门配合的相关工作;建立河湖信息共享制度,由河长制办公室收集汇总河道管理保护基础信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工作督查制度,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调研督查;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制度,自上而下对年度河道管理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建立河道管理奖惩制度,依法依规对实行河长制、加强河湖管理保护进行奖惩;依托六项制度,逐步形成区级管总、街道、社区分级负责的责任机制和公平公正激励问责的奖惩机制。

(四)严格考核问责。河长办公室要定期对各级各部门河长制工作落实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通报,对重点难点问题挂牌督办。建立健全河长制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明确考核目标,严格考核程序,将考核内容纳入街道评优评先进。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河道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或未完成工作目标而造成重大影响的,上报总河长协助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河长制考核制度篇2

我区现有河道603条,长543.6公里。多数河道兼有行洪排涝、蓄水引水、交通航运、改善环境等功能,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多年来,我区在河道的建设和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社区)河道的长效管理没有形成机制,不少河道处于“无河道长效管理制度、无河道专职管理队伍、无河道管理专项经?费”的“三无”状态。许多河道淤积严重、河面水生植物多、河岸垃圾多、河道水质差,严重影响河道正常功能的发挥,影响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加强农村(社区)河道长效管理,改善农村(社区)水环境,彰显*“山水名城”特色,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创“两个率先”先导区和示范区的要求。根据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现就我区河道的长效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改善全区水环境,彰显*“山水名城”特色为目标,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全面实施河道长效管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为争创“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目标要求

各镇、街道要制定河道长效管理办法,对辖区内所有河道全面实施长效管理,做到“有河道长效管理办法,有河道专职管理队伍,有河道专项管理经?费”。河容岸貌基本达到“六无”标准,即河面无漂浮物(含动物家禽尸体、水生植物),河道岸脚岸坡无垃圾,河道沿岸无枯树杂草、无乱排放粪便污水,河道内无沉船、弃船、住家船,河道岸边无违章建筑物,河道5—10米范围内无乱堆放及违章吊机码头。

三、工作措施

(一)?落实管理人员。

行政村(社区)要聘用专职河道管理员(人员数量根据河道管理任务量确定,一般每2-3万平方米左右水面配备一名)。其职责:一是负责全村(社区)范围内河道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及时打捞和清除河道内的漂浮物、垃圾和水生植物;二是向居民住家、厂矿企业宣传有关河道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向河道内和河坡上倾倒生活、建筑垃圾、排放工业污水及各类有毒有害物质、堆放物料和乱垦乱种等行为予以制止,并及时进行清除;三是接受区水利部门的业务指导,定期向村委会(社区委)汇报河道管理情况,并提出建议。

(二)?落实管理经?费。

行政村(社区)要与河道管理员签定河道管理协?议,报镇、街道水利站备案,明确任务和报酬,河道管理员的人员经?费根据工作量确定(每年报酬不少于5000元),经?费由区、镇(街道)、村(社区)各负担三分之一。

四、加强考核

区、镇(街道)配套经?费由区水利农机局统一管理,根据各镇(街道)的工作落实情况,经?考核后划拨。区水利农机局建立考核制度和办法,采用季度考核和每月抽查、暗查、巡查、互查的方式,对各镇、街道河道长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各镇、街道在制定河道长效管理办法的同时,也要制定考核办法,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定期进行检查考核,水利站要建立检查考核台帐。各村(社区)对河道管理员也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

五、抓好落实

河长制考核制度篇3

一、邗江区河道管理取得的成效

1.健全机制,不断优化河道长效管理模式一是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市河道管理“河长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扬州市河道长效管理考核办法》的相关要求,修订完善《邗江区河道管理“河长制”工作的实施意见》《邗江区城乡河道河塘长效管护工作办法》,建立全区骨干河道“河长制”管理机构,修订河道长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将规章制度公布上墙,从而进一步明确河道管理责任、管理任务和管理目标。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建立管护网络,面向社会招聘河道管护人员,全面推行定河道、定人员、定任务、定标准、定工资、定岗位的“六定”管护责任制,划分河道责任管理段,参与河道河塘管护。三是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管护水平,定期组织河道管护员、水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培训,主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相关专家授课和到兄弟单位学习先进管护方法,从而提高河道管护人员管护责任和管护水平。四是强化监管工作,科学运用GPS系统、监控探头、无人机、水利信息化平台等现代化手段,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实时跟踪监控,确保河道管护工作有效运行,提高河道长效管护效能。2.齐抓共管,实现领导担任河长通过建立“河长制”,实现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在全区所有河道竖起“河长制”公告牌,公布河道名称、河道长度、管理要求、总河长、河长、责任人、管理单位、监督单位和监督电话等内容。进一步完善“河长制”,加快推进河道管护工作,促进“河长制”管理公开化,使“河长”职责能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3.完善制度,出台考核办法以考核为抓手,市河长办出台了《扬州市河道长效管理考核办法》,扬州市财政局、水利局联合制定了《扬州市骨干河道管护考核办法》,考核内容包括组织管理、经费管理、管护措施、管护效果和群众满意五个方面,对考核结果优良、合格、不合格等次的河道,市级财政奖补资金分配系数分别为1.2、1.0、0.8。4.落实资金,为长效管理提供保障在区级财政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的基础上,积极向省、市争取资金,确保全区每年用于管护的资金不少于1150万元,各镇每年安排的自筹资金不少于上级奖补的20%。河道管理宣传经费及各专项项目经费都已得到落实。5.严格考核,巩固长效管理成果完善各项考核机制,组建绩效考核专职小组,配备车辆和设备,每月对各镇(街道、园区)管护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巡查,对发现管护不到位的部位及时在“水美邗江”微信群和专项简报中公布。每季度对照《邗江区城乡河道河塘长效管护考核办法》进行综合考评,对考评结果进行全区通报,并根据考评分数拨付财政奖补资金。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检查考核,使全区各地的河长制管理工作操作更加规范、机制更加健全、效果更加显著。6.典型示范,全力推进省骨干河道管理省骨干河道管理以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经费管理、空间管理、资源管理、工程管理为主要抓手,实行以点带面、示范推进。开展河流生态健康评估、水利风景区创建、河道管理范围内界桩及宣传牌设置、示范亮点河道创建等工作,努力提升省骨干河道管理水平。健全河道管理台账,对涉河建设项目实现“六个一”(一份批复、一张表格、一张照片、一份协议、一张占用证、一张票据)管理。

二、邗江区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

1.河道管护工作的监管还存在漏洞部分河道管护人员年龄偏大、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综合素质偏低以及巡查工作不及时、不到位,导致部分河道管护效果不突出、不明显。此外,少数镇村河道巡查工作存在漏洞,进度滞后,增加了河道监管和水事案件查处的难度。2.水事案件的制止缺乏有效手段涉河违章建设项目大部分具有建造时间灵活、结构简易、搭建便捷等特点,且存在难以拆除的问题,管理部门若强制拆除极易引起矛盾冲突。即使发现了水事违章行为,也因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和快速有效的制止手段,难以有效阻止,给后续的案件查处增加难度。此外,受地方行政干预的影响,许多非法侵占河道资源、破坏河道生态的行为没有严格地依法惩处,对河道管护工作的开展形成阻力,造成负面影响。3.河道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河道管理线长面广,管理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填、塞、堵现象以及废弃物沿河排放已经成为社会综合治理难题,仅靠一个部门或单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这导致了河道长期处于几个部门的共同管理,形成职能交叉、配合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管理现状。同时在河道管理维护过程中,各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难以形成执法合力,使河道管理处在谁都在管,但都管不到位的无序状态。4.部分河道水质改善不明显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河道两岸土地开发利用,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效率不高;多数原有排污口未经水利部门审批和论证,使用过程中排放的污水没有得到及时控制,污水未能达标排放;在对入河排污口的管理上,由于排污口的设置隐蔽性强,排放的污染物量测定难度较大,不便于监管,造成水质超标;加之农业面源污染、养殖污染现象依然存在。这些因素导致部分河道水质改善不明显,老百姓对水质问题的投诉较多。5.“河长制”工作还没有完全深入到位部分河长很少深入河道管理一线,未能全面掌握河道管理实际情况。“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河道管理不仅需要各级领导和各级河长引起高度重视,也需要各责任部门齐抓共管,严格按照河长制工作要求和标准切实履行职责。

三、河道管理创新发展的思考

随着水利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的需要,河道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高,老百姓对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的期盼也越来越强烈。针对目前河道管理存在的短板,应积极整改、创新发展。(1)利用已成熟的河长制管理机制,强势推进,创新发展。加大河长制的宣传力度,考核结果除在媒体上公布外,还应向每一位河长发送告知书,让其及时掌握所辖河道的情况,以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深入推进各项工作。(2)切实落实治污措施,加强排污口监测与管理,淘汰落后化工产能,大幅减少化工行业向河道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对农村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加快船舶污染应急能力建设。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生活污水接管,提高村镇污水处理厂废水排放达标率,着力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3)加快河道确权划界工作进程,明确河道管理范围。加强河道岸线利用管控,强化岸线保护和节约利用。加强水域资源保护,实行水域占用补偿、等效替代。(4)强化河道日常监管巡查,推动河道空间动态监管,建立河道网格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遥感等信息化技术,动态监测河道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加大河道巡查频次,明确河道巡查路线、范围、时间,专人负责每次巡查的台账记录,规范填写巡查报表,实现水政巡查月报制度。进一步明确河道巡查职责,完善考核机制和奖惩办法,对工作优秀的要表彰嘉奖,对工作不到位的进行惩罚,奖惩分明,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5)加强河道管理执法能力建设,加大河道执法监管和查处力度,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定期会商、联合执法机制,建立案件通报制度,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对重大水事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严厉打击涉河违法行为。(6)坚持“一河一策”“一事一办”原则,针对不同河道功能特点以及存在问题,由河长牵头组织,编制工作清单,制定年度任务书,提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并有序组织实施。对于各级河长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关于反映河道管护的相关问题,要及时进行交办和督办,确保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7)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宣传教育,一方面扩大影响,提高沿河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河道管理人员人教育培训工作,保证能以务实的作风履行好日常巡查和长效管理职责,努力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新景观,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

河长制考核制度篇4

一、组织领导

1.区(镇)本级成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督查考核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城镇管理局,主要负责区(镇)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指导、监督与考核。

2.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村(居、社区)、企事业单位成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辖区内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并对区(镇)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督查考核办公室负责。

二、机制建设

(一)整治管理机制

1.全面推行环卫保洁“五管法”。对区(镇)内公共基础设施、政府驻地、村(居、社区)、河道、道路、绿化、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沿街店铺、建筑工地等,实行环卫保洁“五管法”。具体按照《滨海工业区(马鞍镇)关于环卫保洁“五管法”的实施意见》执行。

2.大力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一是创建“美丽新城”。按照“蓝天、碧水、绿地、清净”的目标,在区(镇)内开展以“公共卫生保洁好、园林绿化养护好、基础设施维护好”等“三个好”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新城”创建活动。机关各局(办、处、中心)和基层站所应积极参与,切实做好职责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工作。二是创建“洁净乡村”。继续深入开展“洁净乡村”竞赛活动。每月进行考核并通报,每季度评出“洁净乡村”竞赛活动示范村和优胜村。为做好“洁净乡村”竞赛活动,树立先进榜样,在有条件的村(居、社区)内开展评比星级“整洁庭院”试点。“整洁庭院”年度创建的比例,原则上为试点村(居、社区)农户数的5%,其中整洁庭院户数的10%为五星级,30%为四星级,60%为三星级。对被评为“整洁庭院”的农户,村(居、社区)按照星级分别予以适当奖励,奖励资金由区(镇)补助。三是创建“整洁厂区”。各企事业单位按照“门前三包”要求,清除“门前三包”责任区内的果皮、纸屑等,禁止乱丢垃圾、乱倒污水,设置好生活垃圾池,拆除已建设在企业外的垃圾箱,保护好门前公共设施、公共绿地和园林设施,不在公共区域内乱堆物品、乱停车辆、乱贴乱画、乱牵乱挂、搭建违章建筑,保持门前秩序良好。

3.全面落实“路长制、河长制”。按照“条块结合、分片包干”的原则,对区(镇)内市政道路和公共河道实行“路长制”、“河长制”。各路长(河长)单位应根据《滨海工业区(马鞍镇)关于全面推行“路长制”、“河长制”的实施意见》执行。

4.大力实施网格化管理。一是将区(镇)划分为6个片区,落实定员、定岗、定责措施,实施区(镇)网格化管理。城镇管理局为区(镇)网格化管理的责任人。二是对村(居、社区)实施分片包干,落实管理责任。村(居、社区)主职领导为各村(居、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责任人,联系领导及联系干部负责督促各村(居、社区)落实网格化管理工作。

(二)经费保障机制

1.区(镇)本级环境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区(镇)本级环境卫生经费主要包括经招投标所产生的环境卫生日常费用及集中环境整治费用,建设环境卫生设施及购置环卫车辆费用,设施、车辆的日常运营和维护费用。具体由区(镇)本级负责落实。

2.村(居、社区)环境卫生经费保障机制。采取长效管理资金村集体筹资、区(镇)补助等方式筹措经费,经费由镇会计站指导各村(居、社区)管理,使用时严格执行专款专用的原则,并接受审计监督。村集体筹资由各村(居、社区)向村(居、社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农家乐、饭店、商店等经营场所及常住外来人口等按照有关标准收取,同时村内须统筹安排好环境卫生专项资金。区(镇)补助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奖惩措施实施。

(三)队伍保障机制

各村(居、社区)按常住人口0.2%的比例配备专职保洁人员,最少不少于5人。区(镇)按每名保洁人员年薪酬(最高不超过1.8万元/人)对各村(居、社区)进行补贴。

(四)工作例会机制

1.每月例会。根据每月抽查检查结果,对照标准进行评分,当月通报考核情况。对发现的突出问题,督促整改。参加人员为区(镇)督查考核办公室成员、各村(居、社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各村(居、社区)联系干部、区(镇)本级道路网格化管理负责人、各路长(河长)单位联系人。

2.每季例会。总结前季度工作,布置下季度工作,在每月考核通报的基础上,评选出推荐上报参加县“洁净乡村”竞赛活动的示范村和优胜村。参加人员为村(居、社区)联系领导、区(镇)督查考核办公室成员、村(居、社区)主职干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村(居、社区)联系干部、区(镇)本级道路网格化管理负责人、各路长(河长)单位联系人。

(五)检查考核机制

区(镇)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督查考核办公室采取月检查、月考核、年考评的方式,开展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监督和考核。

1.检查内容。对各村(居、社区)环境卫生工作的检查,按照《村(居、社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考核细则》执行。对区(镇)内垃圾清运、道路保洁及绿化养护、河道保洁工作的检查,按照《河道保洁、垃圾清运、道路保洁及绿化养护长效管理考核细则》(另行发文)执行。

2.检查方式。一是定期检查。由督查考核办公室指定成员在每月中及每月底进行。二是不定期抽查。每月不少于2次,具体由区(镇)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督查考核办公室指定成员或抽调其他人员组成联合抽查组进行检查。

3.赋分及定级。根据检查和抽查的结果,建立工作台帐,并将其作为考核各村(居、社区)长效管理实绩的依据。具体按照《村(居、社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考核细则》、《河道保洁、垃圾清运、道路保洁及绿化养护长效管理考核细则》进行赋分及定级。

三、奖惩措施

1.环境集中整治考核验收为合格的村(居、社区),可全额报销环境整治费用;被评为县示范的村(居、社区),在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每次加2分;被评为县优胜的村(居、社区),在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每次加1分。对在每月开展的“洁净乡村”竞赛中被评为一、二、三类的村(居、社区),奖励该村(居、社区)实际支出保洁经费的70%、60%、50%,并按月以奖代补(一类村[居、社区]为“洁净乡村”竞赛的红旗单位);年底综合排名后为一、二、三类的村(居、社区),分别按村(居、社区)实际硬件(如新改建冲水式公厕、新建垃圾箱、新建垃圾中转站等)投入的70%、60%、50%进行奖励补助。在每月开展的“洁净乡村”竞赛活动中得分低于80分的当月奖补经费缓发并限期整改。

2.对企事业单位“门前三包”落实情况实行挂牌制度。其中给创建优秀的单位挂绿牌,给创建一般的单位挂黄牌,给创建较差的单位挂红牌。

3.对区(镇)本级道路保洁、河道保洁单位和绿化养护单位,按照合同规定及《河道保洁、垃圾清运、道路保洁及绿化养护长效管理考核细则》进行奖惩。

4.对区(镇)机关各局(办、处、中心)、各村(居、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区(镇)机关工作人员、各村(居、社区)主职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河长制考核制度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县城文件为依据,围绕打造全县环境最洁净乡镇目标,探索推行全镇主要道路(河溪)全覆盖管理“路长(河长)制”,切实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建设,着力解决影响生态环境面貌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生态夏履的现代品质,为加快推进新城镇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路长(河长)制”全覆盖管理工作的领导,成立由江书记、镇长任组长,方同志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夏履镇路长(河长)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兼任主任同志兼任副主任,由为办公室成员,负责工作的协调安排、检查考核等。各村也要相应成立由村党组织书记任组长的“路长(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套建立工作班子。

三、责任单位

“路长(河长)制”全覆盖管理工作,按照“镇村联动、分块管理、属地负责”原则,对镇域内主要道路(河溪)全部落实“路长(河长)制管理,实行路长(河长)负责制。具体分集镇和行政村二块:

1、集镇区块。集镇区域内的主要道路(河道),由镇机关各办(中心)、有关站所部门和有关行政村分别为认养管理的责任单位,由副镇级以上领导分别任路长(河长)(分工详见附件1)。

2、各村区块。全镇11个行政村区域内的主要道路(河溪),由各所在行政村为认养管理的责任单位,分别由各村主职干部任路长(河长)。(分工详见附件2)

四、工作职责

1、各路长(河长)责任单位。落实专门人员负责对所管理的路段(河溪)开展巡查,对照《夏履镇集镇道路(河道)路长(河长)责任单位日常管理考核评分细则》和《夏履镇村级环境卫生考核细则》的要求,发现问题,能够解决的,要立即督促并配合帮助有关职能部门整改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路长(河长)制领导小组汇报,并督促新农村建设办、城管办、水利站、城监队及保洁公司等职能部门进行整改落实;对责任路段(河溪)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集中整治;对路段(河溪)沿线居民区、商店、企事业单位等开展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实施意见的宣传教育,督促有关单位、个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提高居民的环保和文明意识。

2、各职能部门。新农村建设办、城管、水利站、城监及生态建设办、环保等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起各自的职责,对路长(河长)单位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抓好落实,对热点、难点问题要适时做好牵头整治工作,提升路段(河溪)管理水平。

五、考核管理

1、各路长(河长)责任单位要加强领导,配备相应的成员,明确责任人与联络员,加强日常值勤。并在责任路段(河溪)设立公示牌,将路长(河长)责任单位相关负责人及联系电话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2、各路长(河长)责任单位要全面掌握责任路段(河溪)的基本情况,一般每周进行两次以上巡查并做好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有关单位、个人协调,督促和协助其及时整改。对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反映,集镇区块统一反映至镇城管办,各行政村区块统一反映至镇新农村建设办,其中河溪问题反映给水利站,由镇城管办、新农村建设办和水利站分别派送至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协调解决,并把处理结果反馈给路长(河长)责任单位。

3、路长(河长)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协调工作、沟通信息、交流经验。要加强检查考核,专门成立考核小组,由李三海同志为组长,姚伟方、孙君君同志为副组长,成员由县、镇人大代表、镇环卫监督员等组成,采取明查与暗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督促。按照《夏履镇集镇和村道路(河溪)日常管理保洁考核细则》(详见附件3、4)的内容要求,每月考核一次,并通报考核情况和各路段(河溪)的管理和整治进展情况。

六、奖惩办法

河长制考核制度篇6

一、河流基本情况

我区地域广阔,所辖8个苏木镇、街道共分布有大小河流(山沟)16条,分别为黄河、昆都仑河、二道沙河、四道沙河、梅力更沟、乌兰不浪沟、大坝沟、哈德门沟、门道沟、东柏树沟、西柏树沟、胡鲁斯太沟、阿贵沟、花沟、白石头沟、虎奔汉沟,其中黄河、昆都仑河、二道沙河、四道沙河、哈德门沟为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全区除黄河外,其余15条河流(山沟)均发源于大青山(乌拉山),为季节性河流,每逢汛期,洪水峰量集中、历时短、含沙量大,同时因各条河流发源地均属山区,植被相对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故河道自然条件较差。

二、工作开展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作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部署后,我区高度重视,迅速贯彻落实,于2017年9月底制定印发《九原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并举全系统之力推行河长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全面建立河长制的各项目标。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工作体系。按照自治区、包头市工作方案要求,我区总河长、副总河长分别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区河长制办公室设在水务局,办公室主任由水务局局长担任,常务副主任由水务局1名副局长担任,主持区河长制办公室日常工作;环保分局1名副局长担任区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河长制各成员单位分别明确1名股级干部作为区河长制办公室组成人员;水务局内设机构新增河湖股,承担河长制具体工作。根据河流(山沟)分布位置,及其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程度,我区确定黄河、昆都仑河、二道沙河、四道沙河、梅力更沟、哈德门沟6条河流(山沟)为区级河流(其中黄河、昆都仑河、二道沙河、四道沙河亦为市级河流),由区级领导担任河长,全区共设区级河长5名;全区16条河流(山沟)共分26条(段)为苏木镇(街道)级河流,由苏木镇(街道)级领导担任河长,全区共设苏木镇(街道)级河长38名,切实做到了“每一条河都有一个河长”。

(二)严格落实责任,健全推进机制。在参照包头市河长制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的基础上,我区结合实际,增加了环境卫生管理局的职能,同时,明确了区委组织部、宣传部以及区发改局、环保分局等19个单位为区河长制成员单位。总河长、副总河长领导全区河长制工作,承担总督导、总调度职责;区级河长指导、协调所辖河道保护管理工作,督导下级河长和各成员单位履行职责;区河长制办公室具体负责河长制工作的组织协调、调度督导、检查考核工作;苏木镇(街道)级河长牵头推进河道突出问题整治、水污染综合防治、河道巡查保洁、河道生态修复和河道保护管理,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河长制各成员单位协助河长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能,负责河道治理具体工作的落实,真正建立起了责任分解到位、责任主体到位、责任目标到位的河长制工作责任体系。

(三)夯实基础工作,促进规范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加强,我区及时研究制定了全区河长制督察制度、会议制度、考核问责与激励制度、信息报送制度、信息共享制度等8项制度,并于2017年10月份陆续出台,使得全区河长制工作逐步规范化、常态化。宣传力度持续增大,按照《河长公示牌规范设置指导意见》要求,我区共设市级公示牌4块、区级公示牌2块、苏木镇(街道)级公示牌11块,并将区级河长、苏木镇(街道)级河长名单于2017年12月1日在区政府门户网站予以公布;同时,印制发放河长制宣传材料500册,增加了社会公众对河长制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考核评估有效开展,2017年11月21日至24日,区河长制办公室督查考核组对全区8个苏木镇、街道的河长制工作进行了督导、验收,全区各苏木镇、街道河长制工作均能够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此外,我区按要求完成了全区16条河流(山沟)河湖名录的编制,并于2017年12月15日与内蒙古清泉水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合同,现12条河流的“一河一策”方案已开始编制。

(四)坚持问题导向,抓好专项整治。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我区各级河长通过认河、巡河、护河、治河等方式走马上任,截至目前,区、镇两级河长共计巡河39次,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交办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为加强山沟防洪能力,我区在防汛期间对昆都仑河、梅力更沟、哈德门沟、乌兰不浪沟进行了河道清淤疏浚;为有效保护河道,我区组织国土、执法、公安等部门对全区34家采砂、采矿场进行了集中清理取缔;为全面保护水资源,我区加大对水事违法案件查处打击力度,对3起情节较重的案件提请人民法院进行了行政裁定。2017年度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考核资料显示,我区地下水、地表水全部达标,哈德门入黄口、昆都仑河入黄口排放全部达标。此外,我区境内二道沙河、四道沙河已列入包头市水生态提升综合利用项目实施范围,综合治理成效显著;黄河九原段二期防洪工程主体已基本完工,黄河防凌防汛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三、今后工作思路

一是针对河长制工作知晓率不够高的问题,将通过主流媒体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对河长制工作的支持力度。二是针对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不够强的问题,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三是针对专业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并抓紧开展“一河一策”的编制工作,为加强河流(山沟)管理和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分类指导意见。四是继续组织开展巡河工作,全面掌握河流(山沟)的基本状况及治理方向,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河流(山沟)的管理与保护,确保河长制工作取得实效。

总之,我区将高度重视此次评估核查所反馈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查漏补缺,加大整改完善力度,努力把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做得更全面、更扎实。

河长制考核制度篇7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水和谐,打造良好水环境为目标,按照“谁受益,谁管护”原则,建立起河道常年管护和考核制度,更好地发挥河道引排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提供基础保障。

二、目标任务

对辖区内已疏浚的市镇河道实施长效管护。建立河道长效管护机制,做到水面洁净无漂浮物、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条件具备时进行植树绿化,达到水清、坡顺、岸绿的目标。通过河道的疏浚和长效管护,使全社会的爱水、护水、治水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全市主要河道的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形成“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河道生态环境。

三、工作措施

1.广泛宣传发动。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宣传发动力度。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积极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2.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河道长效管护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农办、水利、财政、建设、规划、环保、农林、交通、国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河道长效管护工作的宣传发动、规划、组织、协调、督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河道长效管护的日常工作。各镇(区)要切实加强河道长效管护工作的组织领导,组建相应的领导班子,由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并抽调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确保扎实有序开展工作。

3.明确管护职责。根据市政府《关于市镇河道清淤及村庄河塘疏浚整治的实施意见》确定的河道划分范围和管理职责。实行属地管理。各镇(区)负责本辖区内所有河道的长效管护工作。各级要严格考核,市对镇、镇对村,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并将河道长效管护工作纳入年度考核。

4.积极筹措资金。要按照“谁受益。分级筹集、分级使用管护资金。市级河道以市为主,镇村级河道以镇村为主,采用市级财政补助、镇级财政配套和村级资金补充的办法,全面落实市镇河道长效管护经费。市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验收合格的纳入年度长效管护任务计划的河道给予补助(考核细则另行制定)验收合格的管护河道补助标准(含市补助)市级河道每公里每年补助3000元,镇级河道每公里每年补助2000元,村级河道每公里每年补助1000元,各镇按1:1标准安排预算。

5.严格规范管理。市水利局负责市镇河道长效管护工作的管理。并组织检查、验收和考核。各镇(区)要在水利站设立工作班子,负责镇域范围内河道长效管护工作。积极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责任心强、身体素质好的同志组成保洁队伍,负责河道的长效管护,并将管护效果与报酬挂钩,逐步完善社会化、专业化的管护运作新机制。对用于河道长效管护的经费统一纳入专项帐户,按水利专项资金的要求进行管理和核算,严格资金使用范围,规范资金支出程序。

河长制考核制度篇8

建立健全科学、有序、长效的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坚持近期治理和长期巩固相结合,全面提升水资源质量,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为打造“生态城市、美丽”提供水环境保障。

二、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系统开展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工作,使沿河及水源地区域环境进一步优化,水资源和水环境监测监管、保护补偿、考核监督等管理机制系统完备。经过综合整治,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生态环境得以恢复,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整洁有序、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基本原则

——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各县市区政府(管委)对本辖区内河道及水源地环境和水质安全负总责;各县市区水利(水务)局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的相关工作。

——联防联控、齐抓共管。积极推行“河长”制管理,推动河道及水源地环境管理从“行政单元”向“全流域单元”转变;加强横向协调,形成齐抓共管、互促共赢的水环境治理格局。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主要河道和水源地为重点,综合运用治理、保护、利用等多种手段,统筹兼顾上游与下游、地上与地下、近期与长远、治理与开发等情况,促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有利有责、奖惩并举。坚持“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赔偿”,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和水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充分发挥水环境治理监督考核的导向作用,严格兑现奖惩,提高全社会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督导考核

1.健全考核机制。市水利局“河长”制管理办公室制定出台考核标准,统一组织,坚持定期考核、日常抽查相结合,生态环境治理与水质、水情保护相结合,每月督查、每季通报、年终考核评比,考核结果予以通报。

2.突出考核重点。重点围绕“河长”制管理实施情况,队伍建设情况,“一河一策”综合治理尤其是环境整治情况,年度内各河流段断面和水源地水质情况,水体感观状况和生态修复、河容岸貌情况进行考核。

3.严格奖惩兑现。将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到位、未完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对造成重大污染事件和饮用水危机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二)多方筹措资金

结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城镇化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争取更多的河道及水源地治理项目纳入上级“大盘子”。争取财政部门安排足够资金,用于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水源地区域要根据治理需要积极筹措项目资金,探索多渠道筹资方式,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

(三)加强宣传教育

上一篇:情感行为心理学范文 下一篇:对礼仪课程的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