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范文

时间:2023-09-25 15:36:01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篇1

【关键词】艺术设计 考察 教学改革

艺术考察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教育部在2005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明确将艺术考察课程作为社会实践部分列为必修课程。该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考察实践,为前期学习的多门专业课程找到现实的依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使得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搜集、提炼和归纳素材的能力,为学生创作作品提供思想源泉和有力保障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艺术考查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我国目前许多院校的艺术考察课程管理并不规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认可程度低。很多学生和家长将艺术考察课程和旅游画上等号,认为学校组织学生花钱旅游很没有必要。笔者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网上调研了解,认为艺术考察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课程管理不规范,教师教学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学校的态度将潜在教学目标定位为学生不出安全问题即可。考察内容不清晰,考察重点和目标不够明确,且在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有效进行知识讲解。教学流于形式,导致学生被动学习,许多学生也就真正把该课程当成旅游。

其次,考察点意向难以协调。随着扩招的步伐,各大高校纷纷增加招生省份,扩大招生。学生来自天南海北,许多学生也会利用假期外出旅游。正所谓众口难调,考察点不管定在何处,总难免会有和一些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前的所去之处存在重复性。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学生总会对课程安排产生抵触情绪,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愿意参加课程学习。

再次,费用花销无法适应不同学生要求。考察就要外出,外出就要花钱。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硬性开销必不可少。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省内考察花销较小,通常在1000元左右,但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通常不愿意在省内考察。而出省考察的花销总要在3000元左右。这对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同学是一笔很大的花销,所以很容易因为这个问题上打退堂鼓。

最后,队伍庞大,活动受限。组织过活动的人都知道,人数越多,意见越难统一,组织起来就越困难。特别是在考察过程中,每个人兴趣点不一样,路线和节奏也不尽相同,队伍分得散,时间的把握上就很难一致,到了集合的时间,总难免要等人。时间浪费了,有的同学想多去些地方就会收到影响。

二、艺术设计专业考察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加强课堂管理

整合专业需求,区分各专业特点,遵循考察课程的教学规律,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全院构建一套科学的、完善的考察课程教学体系。

加强监管,减少任教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外出考察前,结合考察点,带队教师要写出教案和讲义,教学目的要明确,目标考察准备充分,忌走马观花、游山玩水而淡化主题研究。使学生们充分认清借鉴各类艺术资源是各门类设计艺术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素材和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

课程中在结合典型作业练习的同时,避免单纯的就事论事的实用主义教学现象。必须努力探究各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抓住本质和主流,培养学生善于从繁杂多样的现象中梳理提炼精华的能力,把教学与建立中国设计文化身份的研究相结合,强调对调查报告与理论性成果的考核。

(二)尊重学生兴趣,活化教学机制

教学机制必须适应形势需要和受众人群的需求,原先的教学机制僵化,没有选择性,不能对应学生需求,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机制改革势在必行。为此,笔者对教学机制改革作出一系列大胆设想。

1.下达课程要求后,让学生针对不同兴趣和需求,自行分组,分别制定考察计划,对当地文化艺术背景做出有效预判,有针对性地提出考察路线和考察内容。制定计划过程中,授课教师给予指导并负责审核。超过10人的队伍可申请指导教师随队指导。

2.学生持经授课教师审核的考察计划书向学校提出考察申请,学校根据考察计划书的可行性和专业性组织专人进行审批,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指派随队指导教师。未提出申请或申请未通过审批的同学需服从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外出考察安排。同时,分数的评定和补贴的划拨应体现政策导向性,向自主申请的学生进行适当政策倾斜,鼓励学生自主申请、主动学习。

3.教师带队出发前,需准备好教案和讲义,并送教务处备案方可出发。对授课教师、随队指导教师和审批、评定小组成员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分别配备不同的工作量和差旅补贴。

4.所有作业形式以考察报告体现,必须要对当地的艺术环境、文化特色进行深入分析。自主申请的考察小组,除了考察报告以外,还需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演示进行现场讲解、答辩。学校答辩评定小组根据学生的考察报告和现场答辩环节联合评定给出答辩成绩。该成绩结合授课教师打分得出最终成绩。

5.根据不同成绩等级划拨支持补贴经费。改变以往大锅饭,一锅端的情况。如此,即可体现选择民主化、学习自主化的原则,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篇2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室内设计 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35-01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涉及艺术、建筑、园林和计算机软件等多种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专业课教学方面主要侧重在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装饰、装修等课程的教学,本文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例来探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

1 室内设计课程教学

1.1 设计软件学习

室内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在学习此课程前需掌握一些室内设计建模,平面布置等要学习的软件:AutoCAD、Photoshop和3dmax等,其中AutoCAD软件的主要功能用来进行平面制图的,包括平面布置图、施工图和立面图等;3dmax软件在室内设计中非常重要,它的主要作用用来三维建模,在建模的基础上增加材质和灯光的展示;Photoshop主要用来处理平面图形,把通过3dmax渲染出来的图通过Photoshop软件处理使其更加具有真实感。

1.2 室内设计的原则

(1)功能性原则:主要是在满足与保证使用者要求和建筑结构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对建筑的室内空间等进行装饰。

(2)安全性原则:在室内设计和装修过程中,要求保证室内各构件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连接部位要安全可靠。

(3)可行性原则:之所以进行设计,是要通过施工把设计变成现实,因此,室内设计一定要具有可行性,力求施工方便,易于操作。

(4)经济性原则: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性质及用途确定设计和材料等费用,不要为了单纯追求艺术效果,造成资金浪费,要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和使用要求来合理确定室内设计费用,以求达到既能满足使用功能又能节约成本的效果。

2 室内设计创新设计实例

本校本科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歌林小镇清新朗院别墅室内设计进行设计。本题是一个实际项目,位于乌鲁木齐清新朗院别墅区。此次方案命名为《清新朗院别墅设计之返璞归真》,顾名思义,清新朗院别墅设计即是客观存在的实际名称,而返璞归真,谓还其原始的淳朴本真状态。璞,本义是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这里指中国的传统风格。在此我们要表达的是,在这个日益繁荣的新技术时代、室内设计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种风格的诞生。但属于中国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却也从未被人遗弃,反而成为当下流行的一种潮流。

现代家装设计风格各异,各具特色和创意。本案设计是以室内空间设计为主,为实际工程。一套完整的中式家装,不仅迎合户主的意愿,而且加上个人创意,满足顾客需求才是硬道理。完美的设计,精致的施工团队。会让户主的家不仅富有特色,而且更加实用与舒适。

客厅电视背景墙,多采用了中式的成品雕花,这种雕花比较普遍,而且价格适宜。并且充分利用了电视背景墙的空间,定做成品博古架,不仅可以加重中式气息,而且有一定的装饰利用效果。

主卧室背景墙采用用了简约的手法,却不失大气。住户均是上了年纪的人,不适合奢华复杂的设计,反而这种简约的返璞归真更适合饱经风霜的年长者。且通向阳台的位置的圆形垭口增强了整个房间的中式气息。

3 结语

室内设计是近年来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文本提出室内设计课程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指出要从实际室内设计项目中来培养创新人才。并以乌鲁木齐市哥林小镇别墅室内创意设计为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了他们的创意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广荣.对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9).

[2] 张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装饰施工图设计课程教学组织方法之革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1).

[3] 黄耀成.高职室内设计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工业设计,2012(12).

[4] 邱海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探析――关于开设室内色彩设计课程的构想[J].美术大观,2012(12).

[5] 吕红.室内设计系列课程教学的过程优化[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6).

[6] 侯爱萍.探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3(17).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篇3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涉及艺术、建筑、园林和计算机软件等多种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专业课教学方面主要侧重在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装饰、装修等课程的教学,本文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例来探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

1 室内设计课程教学

1.1 设计软件学习

室内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在学习此课程前需掌握一些室内设计建模,平面布置等要学习的软件:AutoCAD、Photoshop和3dmax等,其中AutoCAD软件的主要功能用来进行平面制图的,包括平面布置图、施工图和立面图等;3dmax软件在室内设计中非常重要,它的主要作用用来三维建模,在建模的基础上增加材质和灯光的展示;Photoshop主要用来处理平面图形,把通过3dmax渲染出来的图通过Photoshop软件处理使其更加具有真实感。

1.2 室内设计的原则

(1)功能性原则:主要是在满足与保证使用者要求和建筑结构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对建筑的室内空间等进行装饰。

(2)安全性原则:在室内设计和装修过程中,要求保证室内各构件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连接部位要安全可靠。

(3)可行性原则:之所以进行设计,是要通过施工把设计变成现实,因此,室内设计一定要具有可行性,力求施工方便,易于操作。

(4)经济性原则: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性质及用途确定设计和材料等费用,不要为了单纯追求艺术效果,造成资金浪费,要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和使用要求来合理确定室内设计费用,以求达到既能满足使用功能又能节约成本的效果。

2 室内设计创新设计实例

本校本科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歌林小镇清新朗院别墅室内设计进行设计。本题是一个实际项目,位于乌鲁木齐清新朗院别墅区。此次方案命名为《清新朗院别墅设计之返璞归真》,顾名思义,清新朗院别墅设计即是客观存在的实际名称,而返璞归真,谓还其原始的淳朴本真状态。璞,本义是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这里指中国的传统风格。在此我们要表达的是,在这个日益繁荣的新技术时代、室内设计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种风格的诞生。但属于中国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却也从未被人遗弃,反而成为当下流行的一种潮流。

现代家装设计风格各异,各具特色和创意。本案设计是以室内空间设计为主,为实际工程。一套完整的中式家装,不仅迎合户主的意愿,而且加上个人创意,满足顾客需求才是硬道理。完美的设计,精致的施工团队。会让户主的家不仅富有特色,而且更加实用与舒适。

客厅电视背景墙,多采用了中式的成品雕花,这种雕花比较普遍,而且价格适宜。并且充分利用了电视背景墙的空间,定做成品博古架,不仅可以加重中式气息,而且有一定的装饰利用效果。

主卧室背景墙采用用了简约的手法,却不失大气。住户均是上了年纪的人,不适合奢华复杂的设计,反而这种简约的返璞归真更适合饱经风霜的年长者。且通向阳台的位置的圆形垭口增强了整个房间的中式气息。

3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篇4

关键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模式;结构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不仅仅是熟练的工人,而是具有创造性的职业设计人员。如果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忽视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科完整性和人才创造性素质的培养,走“技能性”培养的捷径,就无异于拔苗助长的“职业技能培训”。因此,在尊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科教育完整性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主题。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国内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悄然兴起、快速发展。2012 年,全国 1200 多所高校成立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校生的规模达 100 多万人,其中设计类专业基本都含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别是各高职院校,看准了市场对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的迫切需要,近 10 年来新开设了大量的环艺专业。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正面临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极大挑战,只有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人才需求相结合,从培养创新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出发,把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和具有创新型知识结构与创业精神的人才体系相结合,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高职教育的特色是办学方式灵活,课程设置和社会、市场需求对接。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市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从社会对环艺专业毕业的人才结构情况来看,需要技术性人才的数量最大,占 63.8%;其次是业务型人才,占 25.6%;再次是管理型人才,占 9.5%,其他的占 2.1%。虽然社会对高职环艺专业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但由于培养方向、总体素质等问题,短期内毕业生整体素质与社会需求不匹配。首先,由于高职设立环艺专业的时间不长,其课程基本上都是以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为蓝本,教学内容、计划缺乏社会需要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不符合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其次,由于对“环艺专业”学生的定位和理解不同,各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差异较大,造成环艺专业与室内设计专业没有区别、缺乏特色。再次,课程设置上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特点,造成专业理论知识没有本科院校学生扎实,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又不比本科生强,毕业生在社会上没有竞争力。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结构分析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要形成本专业特有结构体系。据统计,几乎所有院校的艺术设计基础课(如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都是在不区分专业方向的统一模式下进行的。这种“大统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设计专业意识的培养,更不适合高职院校在较短时间内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是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内容。

首先,总学时按原课程设置 550 学时基本不变,在原有的 8 门课基础上可以增加“当代中国经济与政治”“大学语文”和“文献检索”三门课程。,以体现高职教育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目标,改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口径不够宽的缺点,调整各课程的学分数和课时数。如:“高职英语”由 180 学时调整为 144 学时;“就业指导”由 40 学时调整为 18 学时。

其次,专业基础课设置一方面将专业基础课中的素描、色彩课程与构成课程融合,改变学生单纯描绘自然物象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意向表现和抽象解析能力,在保持原有的五门课基础上增加:“艺术概论”“设计史”“建筑概论”三门课程。适当增加课时数,如:专业基础课由原来 360学时增加到 414 学时。调整各门课程的课时数与学分,素描与色彩由120学时调整为108学时,学分也由 8 学分调为 6 学分。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与速写三门课程由 60 学时调整为 54学时,学分由 4 学分调整为 3 学分。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

以工作室为中心的实践教学课程,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工作室的典型项目实践学习标志着学生进入实践课程教学阶段。本阶段的教学侧重实践目标的执行,致力于解决课程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岗位的工作方向调研,环境艺术设计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园林设计两大岗位群,涵盖居室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景观小品与雕塑设计等。依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应的岗位要求,我们总结了相关岗位需要的核心技能及职业发展规律。并以此来构建了以工作室为中心的实践项目课程体系。

首先,积极引入项目教学法等先进的实践课教学手段,选择企业实践设计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载体引导专业实践课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果。并且,保持原设置的 6 门课程外,增加“设计程序”、“景观设计”两门课程,积极吸纳近几年专业领域内的新知识、新技术。力求体现环艺专业研究最新成果,体现高职环艺专业学生高素质的要求。

其次,以工作室为中心的实践教学课程围绕典型工程项目展开。由原来的 9 门增加至 15 门,增幅达 60%,以增加学生选课的余地和兴趣。同时,提高选修课的学分数量,以提高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并以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设符合高职环艺专业发展需要的特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

【参考文献】

[1]邓良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篇5

理论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系统地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有些从设计院校毕业的学生,甚至连“包豪斯”“工艺美术运动”“后现代主义”等这些词语都搞不清楚。当然,出现这种现象有很多客观的原因,但归根到底还是认识上的问题,是对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

 

很多院校将自己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上,要求课程设置实践性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但是这并不是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忽略专业理论课程。旷课、打瞌睡、看小说、交头接耳等现象经常会在理论课程的课堂上出现。

 

笔者认为,影响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对理论课缺乏兴趣,认识不够。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知识都抱有极大的兴趣,但由于其理论水平、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理论课程往往设置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对于这两个年级的同学来讲,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没有认识到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是一种什么关系,也没有认识到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什么样的理论课程来奠定基础,所以不知道理论课程会对专业课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理论课丧失了兴趣,学习就会毫无目的可言,更谈不上方向和结果了。其次,教师授课方式有待改进。经常会有学生谈论某某老师的课上得好,某某老师的课一点儿意思都没有,这也就说明学生对老师的授课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学生对理论课程的认识和兴趣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这门课程的授课方式和态度。有些院校的理论课老师还固守着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从头念到尾,根本没有问题的引入、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没有教与学之间的穿插,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艺术设计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艺术理论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视野宽、观念活,较少条条框框,敢于冲破常规去大胆创造和表现新的内容和形式,思想倾向比较复杂,自我意识强,个性张扬。要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正确的学习心理,必须首先从思想上使其认识到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理论课程主要是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一方面,作为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态度端正了,自然而然会激发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老师的授课,充分调动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

 

另外,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正确的学习心理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关系。首先,学生应提高自身素养,充分认识理论课程的重要性。现在并不缺少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设计者,软件只是一种工具,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设计思维,素质全面的设计人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厚的理论知识,才可能用设计来表达人文思想,体现人文精神,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老师应激活课堂,勇于在教学上有所创新。加强引导需要老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资料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整讲课节奏,改善传统的授课方式。如:理论课程的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可以将教材的内容“问题化”,让学生从问题的角度进行思考,对问题进行追问,梳理教材的来龙去脉,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理论思维的训练;教材的部分章节可以由学生组成讨论小组进行讨论,针对某一观点或现象展开讨论,并将各组的讨论结果在课堂进行交流,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不停地讲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具体的工艺美术作品或设计作品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作品的历史时期、创作背景、主要风格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充分利用新的网络资源调动学生参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熟悉基本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前沿动态,开阔眼界,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将乡土美术融入到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来,乡土美术体现了文化的传承,把乡土美术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指导现代设计,在相关的章节展开讲述,可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

 

当然,学校的重视是理论课程良性循环的有力保障。作为学校和院系来讲,要保障理论课程的教学顺利进行,不能一味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间,而削减理论课程的必须课时。学校应该从师资建设、资料储备、硬件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要熟悉中外艺术设计史论,同时还要关注当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开阔视野,加深文化艺术修养,增强专业发展的后劲。设计师通过对古今中外艺术设计的欣赏、分析、比较与借鉴,可以获取广泛有益的启迪和灵感,避免片面性、狭隘性错误。总之,理论课程的教学,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念和思想性的东西,包括培养他们作为设计师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理论课程知识的传授,可以培养具有思想文化、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的高素质的设计人才,从而达到艺术设计教育的最高目标。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篇6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考试改革;专业人才培养

1 现行艺术设计类专业考试现状

目前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依据考试方式可以划分为两类,分别为考查课和考试课。一般而言限选课和任选课设置考试方式为考查的比较多,而专业必修课基本上设置为考试课。考查课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综合作业或者随堂考试成绩组成;考试课成绩由平时成绩、统一命题的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考核考查课采用的综合作业的考试形式,学生普遍都比较喜欢。这种考试都是由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前两到三周布置题目,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素材,然后根据题目进行创作。在同一个教学班一个题目都会有许多个创作思路,这种考试形式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的艺术创作诉求;满足学生的创作渴望。但是综合作业是在学生课余时间完成的,任课教师无法监管到学生的创作过程,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会有抄袭的成分。因此任课教师评阅综合作业的难度很大,很难评判出一个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考核考试课采用的期末考试,一般使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这种考试形式从保证教学质量、维护学生成绩公正的角度上讲,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闭卷考试受到试卷命题、以及考试时间和考试地点的限制。由于考试时间短,对于设计作品而言,肯定不能在考场内进行作品渲染,只能完成操作步骤较少的制作作品。因此闭卷考试只能侧重于对知识掌握的考核,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2 艺术设计类专业考试现状的研究分析

2.1 考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的导向作用也在发生偏差。高校考试的意义应在于信息反馈机制的准确及时。在学期末试卷袋归档时,需要由任课教师插入一个重要的考试文件――课程考试试卷分析报告。试卷分析报告应由教师进行分析,但现在只是流于上交考试文件的形式。教师在教务系统中登完成绩后,教务系统会自动算好及格率和平均差,教师只要针对这个教学班写个教学小结即可。教师很少能静下心来研究试题的难易程度、教学内容的覆盖面以及试题的科学性等方面的问题。

2.2 考试内容过于规范,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注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考试制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考试的内容与教学大纲的匹配程度已经很高,考试中对学生创新能力考核的部分很少,这种片面的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又受到《考试管理规定》对试卷中题型和分值设置的要求,命题教师只能趋于现状。

2.3 受考试时间的影响,教师命题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制作内容。试卷的统一性使教师的自由空间变小。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最后在考试时只能使用统一的试卷,不能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其对本课程的潜质,与此同时也降低了教师对课程探索的兴趣。

3 对艺术设计类专业考试改革的建议

3.1 关于教育管理的建议

3.1.1 以系或者教研室为单位研究优化专业课考试的策略――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规范出该门专业课考试的方式及成绩组成方式

学生看待考试一般只关注考试的最终结果――考试成绩,这是长久以来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要想打破这种只看分数的传统做法,就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应从基础知识、应用能力、个人素质等方面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这种新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加强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监控,增加了学生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改变学生在考试前临阵磨枪的状态,促进学生一直努力学习。同时因艺术设计专业的自身特色,鼓励学生个性化创作,不拘于课堂,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一般四年左右修订一次专业培养方案,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师是教学的第一线,应及时反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行业内新变化以及发展趋势,以便了解学生和业界的最新状态,在修订培养方案时能充分考虑到这些变化,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实现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

3.1.2 充分调动主讲教师和任课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素质

考试改革也是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一个独立部分。让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鼓励教师做教改课题,并将课题成果转化的日常教学中来。教师是教学一线的主人翁,也是考试改革成败的关键人物。考试改革的目的在于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且全面发展的人才。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一桶水应该是潺潺不息的活水,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自己应该是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设置出符合培养学生能力的题目,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评阅学生的作业并给出指导意见。行业大环境在变化,科技在发展,教师也应该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培养出符合培养方案中能力要求的学生。

为了能体现出学生考试的公正,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教育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命题水平,保证命题质量。

3.1.3 教育管理者应以培养合格艺术设计人才为目标,制定考试实施办法,科学化评价体系

教育管理者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辅助教师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管理者工作的教师一般不是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要想更好的为师生服务,也应该不断学习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规律,深入了解行业需求。总之,一切工作的目标都应该围绕着培养合格艺术设计人才而展开。

要使考试改革能有效地推进,学校管理部门应该重视考试改革这个工作,针对考试改革形成可行的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改革,不断调整对教师教学工作上的管理。只有一线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考试改革才能顺利开展下去。

3.2 关于考试改革的建议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高级人才为目的,因此大学的课程体系设置通常会根据社会行业的实际需要进行适时调整。行业人士所要求的能力在发生变化,课程体系也随之变化,那么达到预期目标的检测方法也应该随之有新的改变。考试不光是检测理论水平更应该检测实际操作能力,逐步由重知识向重实践方向转变。在调研了几所高校考试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考试方式:

3.2.1 改变成绩组成

目前的考试受到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还停留在基本知识、专业基本技能的检测上,对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相对来说比较少。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因受考试时间的限制,往往就被忽略了。考试改革更多是内容结构上的变革,加重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一些发达国家大学的学业考试更加注重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同一门课程会交叉使用多种考核办法,最终评价出一个学习成绩。在一门课中学生可以以口试、分组讨论、课外调研、论文的形式进行考试,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性。通过多种考核分解了总评成绩的构成比例,期末考试不在总评成绩中起决定作用了,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权重,从而促进学生由始至终的勤于学习。

采用多种考核形式,综合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由于应用型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知识点会在学生作业中体现,学生每次作业的学习态度不同,产生的学习效果就会不同。因此,应该加重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比例。

例如:降低最后期末考试或者类似期末考试作业的比例,大概占总评成绩的30%,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包括平时学习态度、课堂出勤率,大概占总评成绩的20%,剩下的50%左右可以由平时作业成绩所组成。

我国的考试一向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也是如此。学生过度的重视分数,轻视锻炼实践能力。毕业时学生抱怨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抱怨学生能力差。因此,锻炼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不容忽视,要从每一个课堂做起。适当降低学生的期末成绩比例,加强对平时学生考勤、课堂互动效果、平时作业的比例。改变学生的成绩构成,让学生在平时也加强学习,在整个学期中不在有忙闲时的划分。

3.2.2 实行考试多样化

考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应用较多的考试形式有笔试、答辩、综合作业、调研报告等,一门课程可以根据课程需求使用任意组合的考试形式。对考式方式进行调整,根据教学需要实行多样化的考试方式。

(1)通过项目进行考核

任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给予一个项目,项目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主要通过学生完成项目的程度来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学生在项目中反馈出的效果作为成绩高低的依据。效果包括专业能力的应用水平和个人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的应用水平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中的测试,个人中和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完成一个系统化的项目作业,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会有所提高,且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逐步积累。课程结束后,学生提交作品给任课教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个人作品介绍、展览、或者学生作品集等办法展示学生成果。

(2)加强过程管理考核

加强过程管理考核能让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与实际能力的提高,不在停留在只关心成绩。学生在完成操作的一个阶段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给一个阶段性成绩,然后进行指导,再进行下一步操作。这种考核方式主要是考核学生对专业技术熟练程度的掌握和应用,特别适用于操作过程长的课程和基础绘画课程。教师在布置作业或者任务时要有培养目标,并且要有明确的任务和考核标准。布置的作业能让学生使用多种方法去完成。比如前期了解用户诉求方、面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搜集有用资料和信息或者实验的方法。作业可以是一项任务也可以是一系列任务,最后由学生取得3个左右的学生成果作为最终的考核成果。

4 结论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篇7

1.1课程学时较短

对于学生来说,首次接触建模以及渲染方面的大型软件对于大量专业性极强的工具和命令有陌生感和距离感,若没有良好的引导和教学,盲目自学会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并且由于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学习过程当中挫折感和失败感也会阻挡他们学习的热情;其次,对软件的操作的熟练度也会影响到制作效果图的最终呈现效果和制作效率。不同的操作思路会影响到最终建模的效果和质量,而掌握其中的技巧则需要大量时间和大量有针对性的时间练习,这也是相当多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更需要老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由此可见,若课程学时太少将无法保障教学质量,阻碍部分学生对软件学习的热情,影响他们的自信心。

1.2课程安排无法适应专业内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内涵广阔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融合了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学科,多方向的知识。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方向的特点,学生在本科四年时间中要学习如何设计多种不同空间类型。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就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特点和设计手法,即便是室内空间设计,在商业空间与办公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的设计上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设计要求,而效果图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设计方案的表现力,所以在表现的手法上也有着很大的区别。虽然如3DMAX一类传统的多功能大型专业软件能够很好的满足多种不同专业方向的需要,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大型软件本身的一些弊端,如建模难度较高,渲染速度较慢,对计算机硬件要求高等问题,在实际设计工作当中设计师往往更倾向于使用多种软件相配合的方法来完成效果图表现的制作,这可以充分发挥各软件的长处,加快效果图制作效率和完善最终呈现的效果。

2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更新教学计划,打好软件教学基础

软件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违背学习的规律,期望在短时间内就使学生掌握难度的知识。在学习软件的过程当中,对基础功能和命令的讲解是为以后提高技术所打下的重要基础,而效果图制作中对光线,材质的把握和色彩构图的美感的理解等则是建立在对基础命令的深入理解上,以后才能运用好的技巧。因此我们应当将计算机效果图相关软件课程分为基础与提高两个部分,并且将基础知识部分的课程安较低年级的教学计划中,利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将相关软件的基本命令和基础用法传授给学生,这一方面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避免一下将过多的知识“塞”给学生,同时还可以提前引导学生对软件学习产生兴趣。提高阶段则安排在高年级,重点放在命令的组合运用上,深化学生对于软件操作思路的理解。基础阶段课程和提高阶段课程之间有足够的间隙期,也便于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练习软件的基本用法,为以后提高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多软件融合教学适应行业变化要求

由于环艺专业的特殊性,在教学上注重多种空间类型的设计,然而由于每一类空间特点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在使用的软件和表现技法上也多种多样。例如在景观设计中,GOOGLE公司所推出的软件SKETCHUP采用拖拽建模的方式,相比3DMAX具有更加便捷的制作效率和更直观的建模方式,因而受到很多专业制作公司的欢迎,以其为基础将三维地形软件(GIS)、即时渲染软件结合起来就可以快速制作高质量高精确度的表现图。又如新型渲染软件Artlantis和物理渲染软件Maxwell各有特色,其中Artlantis侧重于室外环境的高精度快速渲染,而Maxwell则利用新算法能够完美模拟真实物体的物理特性,在这些方面都是传统渲染软件VRAY所无法做到的,所以说在恰当的领域运用恰当的软件能够更高效的完成工作。

这种多软件结合的制图方式时代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应当教给学生的。但是在实际课程设置当中往往缺少对此类新软件的教学引导,而简单的将计算机效果图表现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界定为3DMAX和VRAY的结合。因此我们需要拓宽视野,把课堂教学重点不仅仅放在单一软件上,而是要针对专业课程的安排,多角度,多层次引入各类软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激发他们的热情,从而提高他们对软件操作的能力和制作水平。

2.3引入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应用能力

计算机效果图表现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对每一个参数和命令的更改都会反映在最终的表现效果上,参数搭配是否合理是决定最终效果好坏的关键,而是否能够根据不同场景灵活巧妙的调整参数则是体现制图者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目前现实情况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对操作方法进行逐一讲解,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一步步完成学习,很少涉及自主训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当然可以制作出效果出众的表现图,而且在基础教学阶段这种教学方法是必要的,但是进入到高级技巧的教学部分,这种方式就显得过于死板,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主动性不高,单单跟随老师的指导其实是在不断地重复和临摹,不了解参数内在的含义和调节的思路,一旦离开了老师的指导就会变得无从下手。因此我们必须要引入启发式教学方式,并辅以实际项目为实例,在教学过程中以启发、提问、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独立完成作品的制作,这样不仅仅会使他们得到成就感,更能大大提高他们独立进行方案创作的能力。

3总结

计算机效果图表现课程虽然是一门以应用为基础的课程,但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是否能够适应走出校门后的生活。因此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应当不断反思教学方式方法,不断积累经验,在尝试中摸索进步,总结出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他们对于专业的兴趣和渴望,以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篇8

关键词:省属高校 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设置与就业对接

省属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的专业需求运用动态式的设置方式,而不应是长期固化不变的课程设置模式。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随时调整和设置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创新课程,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省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建立多学科的文化素养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理知识结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社会发展需要毕业生什么样的艺术设计知识和技能,我们就应为其需要设置创新课程,形成课程设置与就业的无缝对接,牢牢抓住就业市场中对省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特殊需求的这块阵地。

根据近几年对部分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研,笔者发现目前一些省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就业的衔接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课程设置不是根据社会对省属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的知识与技能需求来定,而是盲目追随名牌大学和国外发达国家设计学院的课程设置。课程的定位没有区分开名牌大学的精英教育与省属大学普通艺术设计教育的不同,没有把课程设置与就业挂钩,把精英型毕业生的高端就业市场与省属院校毕业生应用型广阔的社会需求市场混淆在一起,这样就失去了培养侧重点,造成大量的省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在广阔的艺术设计就业市场里失去航向。

笔者根据近几年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跟踪调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省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就业对接的策略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目前设有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基本分为三类:一是部属高校和知名学校;二是省属本科高校;三是省属的高职学校。名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创意思维课程多,侧重的是创意课程的训练,招生数量少,生源的专业基础强,师资水平高,科研实验条件好,学术交流多,培养的是精英型的创意设计人才,所以就业基本没问题。而省属高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定位是加大对学生的制图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相对来讲设计创意训练的课时量就较少,培养定位是应用技能型的高职人才,这是一种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教学定位,所以高职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也能较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工作定位。目前关键是部分省属本科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由于招生数量大,盲目借鉴名牌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和学术交流环境相对较弱,课程设置又没有找准省属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对接需要,致使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就业时既没有得到用人单位像对待名牌高校毕业生那样的青睐,又不愿意到一般公司去做绘图员和设计助手,所以就出现了近几年部分省属高校艺术设计本科生就业时的“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出现这一情况,与省属本科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笔者认为,省属高校的课程设置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根据自己的生源素质和省属学校的特点来找准自己的课程设置定位。既不能使培养的学生出去以后只会给设计公司作图,成为制图员,也不能毕业后到设计单位只讲创意,一心只想做设计大师,而动手作图能力弱、工艺知识了解少,让设计公司指责为“眼高手低”。省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目标应该很明确,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既有宏观设计创意能力,又能熟练掌握各种电脑制图软件,绘图技能强,在设计单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要指导学生在学校从“准设计师”向着毕业后成为名副其实的“设计师”稳步迈进,只有这样的毕业生才能在目前扩招后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增强就业的竞争能力。所以,课程设置应该以创意思维训练和应用技能为主要教学课程,通过设计创意思维方法训练和应用设计能力的严格教学,双管齐下、脑手训练并行,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与就业市场进行有效的对接。

二、课程设置应加大社会实际课题的设计训练。专业设计课程的设置应采取两种主要形式:一是直接参与社会设计投标,做实际设计课题;二是模拟实际设计投标的形式做课题设计。不能只在课堂上纸上谈兵,搞命题设计,而应收集大量的实际设计招标信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实际课题设计。比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在参与实际设计项目过程中让学生多参观施工现场和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认识施工图设计的重要性,对设计中的节点和详图从构造和工艺过程上进行深入探讨,改变以往学生只在课堂上搞命题设计的单一内容和与设计师的设计思路相互脱节的现象。

三、加大学生课外电脑设计软件的学习训练,是省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另一个重要的选修课程和教学内容,也是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面试中的重要设计表现手段。目前,大量的设计公司所需要的是既具备很好的创意能力也具有较强的电脑设计能力的本科毕业生,这也是省属高校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时所面临的一个具体问题。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边缘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第一年基本是美术基础和专业设计基础训练,后三年的专业设计课程重点是设置艺术设计专业主干课程及其毕业设计环节。因为课时所限,新的设计软件层出不穷,老的设计软件不断升级,所以电脑软件课程就不可能更多地作为必修课来设置,应作为选修课让学生灵活地安排时间加大对电脑软件设计的学习,学业导师要以课外作业的形式来要求学生选修大量的软件设计课程,认真考察学生是否达到了熟练运用设计软件的要求,作业成绩要占一定的评分比例,要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所选修的电脑训练课程和课堂上的设计思维训练课程同等重要。对于省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学生,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电脑绘图的技能,就不能完美地表达出自己的设计创意和设计概念,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设计师,就不能在众多的毕业生中得到满意的就业岗位。如果这个教学要求不反复地给学生进行灌输,很可能有很多的学生会在毕业后到工作岗位上成为一个只会和甲方大谈设计创意而不能熟练绘图的“瘸腿”设计师。

四、要加大实习课时间的比例。加大学生的实地参观和考察的课时量,应是省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在大量的参观和考察优秀的设计作品中,提高审美观和设计品位,加强对艺术设计的理性和感性认识;二是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考察和分析。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如果不懂材料和技术工艺,设计就只是“无效设计”。所以在课程设置时,应加大实习的课时量,虽然实习课挤掉了一些课堂作业时间,但从整体的教学效果看,实习所得到的知识在提高艺术设计水平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五、建立毕业设计、毕业答辩、毕业招聘“三位一体”的毕业环节。毕业环节应由指导教师、就业导师、企业技术负责人共同组成导师组,对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课程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从一开始的选题定位就要与社会企业挂钩,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项目和设计项目,要选对社会“有用”的课题,而不要做概念性的“无效”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答辩环节能否通过,要看企业负责人是否认为该学生的毕业设计合格。毕业设计的展览要与人才招聘同时进行,要给毕业生和企业的招聘人员搭建一个面对面交流、沟通并达成意向的平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打通毕业设计课程与社会企业的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架起一座通向就业的顺畅之桥。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从战略的高度,深入研究省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式与就业对接的策略,是目前带有普遍意义的特殊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省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定位和课程设置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是在当前高校本科毕业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形势下,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

上一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调研范文 下一篇:水电站防汛工作重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