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10-20 21:59:10

医药行业信息化

医药行业信息化篇1

关键词: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竟争,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不仅成为医药企业管理发展和提高的关键,而且还将是企业通向现代化管理的必要工具,因此越来越多的医药流通企业都加强了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要实现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就要建立医药流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符合与本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响应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增强经营机制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医药企业加人WT。后的竞争力,是摆在医药企业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1我国目前医药行业的特点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情况

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区分全国一级医药采购供应站、地区二级药品批发企业、县(市)三级批发单位及各药品零售单位。改革开放以后,这一逐级调拨供应体系被冲垮,被多渠道、少环节的药品购销体系所代替,且竞争激烈。到目前为止我国现有药品批发企业1.2万家零售企业11.5万家,但覆盖全国性的公司极少,各自为政,分散经营,规模化不够,网络化不够,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

1.1医药流通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药品经营企业多,企业规模一般较小,据统计的药品批发企业中年销售额最多为60多亿元,而年销瞥额达到5亿元的批发企业不到100家。而且,网点分布在城乡之间以及经济发达与落后地区间的比例也很不合理。

1.2医药市场流通秩序较为混乱,无序竞争、过渡竞争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违规经营,一些地方开办或变相开办药品集贸市场,药品交易行为不规范,医药市场存在着地区封锁等。

1.3多数企业市场开发能力和市场服务能力较弱。企业经营成本高,信息化水平低,流通效率低,导致经济效益差。据统计,全国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1%而国外大的医药公司一般年销售金额均在20亿美元以上,美国的医药零瞥企业通过不断兼并,历经洗礼,形成了Rite-Aid,Walgreen,CVS三寡头垄断的状况,这3个公司的零售额占全美的医药零售总额的600;批发企业业务则主要由Mckesson和CardinalHealth两大公司主导。全美批发商平均毛利率4.5%,平均费用率只有2:9%,由于采用配送制,实行统一的科学管理,效率高,整体实力强“十五计划”以来,我国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同时,许多医药流通企业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如上海龙头医药、北京医药、苏州“雷允上”药业、重庆华博医药等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

2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2.1医药流通企业内部人员对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认识问题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医药流通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有些条件较好的医药流通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2.2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医药流通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未得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是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供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或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间题在于任何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3加快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信息化的建设应用应纳人整个组织的战略范畴,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成果应用于信息系统,其中经济、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当前以及长远的任务是普及企业信息化意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信息人才。

3.2切实建设医药流通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企业应当花大力气,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做到提高认识,加强一把手工程,医药流通企业领导者应先充分认识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飞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3.3做好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落实信息化建设资金80%的医药流通企业认为资金投人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并且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3.4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医药流通企业的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医药行业信息化篇2

关键词: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竟争,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不仅成为医药企业管理发展和提高的关键,而且还将是企业通向现代化管理的必要工具,因此越来越多的医药流通企业都加强了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要实现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就要建立医药流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符合与本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响应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增强经营机制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医药企业加人WT。后的竞争力,是摆在医药企业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1我国目前医药行业的特点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情况

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区分全国一级医药采购供应站、地区二级药品批发企业、县(市)三级批发单位及各药品零售单位。改革开放以后,这一逐级调拨供应体系被冲垮,被多渠道、少环节的药品购销体系所代替,且竞争激烈。到目前为止我国现有药品批发企业1.2万家零售企业11.5万家,但覆盖全国性的公司极少,各自为政,分散经营,规模化不够,网络化不够,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

1.1医药流通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药品经营企业多,企业规模一般较小,据统计的药品批发企业中年销售额最多为60多亿元,而年销瞥额达到5亿元的批发企业不到100家。而且,网点分布在城乡之间以及经济发达与落后地区间的比例也很不合理。

1.2医药市场流通秩序较为混乱,无序竞争、过渡竞争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违规经营,一些地方开办或变相开办药品集贸市场,药品交易行为不规范,医药市场存在着地区封锁等。

1.3多数企业市场开发能力和市场服务能力较弱。企业经营成本高,信息化水平低,流通效率低,导致经济效益差。据统计,全国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1%而国外大的医药公司一般年销售金额均在20亿美元以上,美国的医药零瞥企业通过不断兼并,历经洗礼,形成了Rite-Aid,Walgreen,CVS三寡头垄断的状况,这3个公司的零售额占全美的医药零售总额的600;批发企业业务则主要由Mckesson和CardinalHealth两大公司主导。全美批发商平均毛利率4.5%,平均费用率只有2:9%,由于采用配送制,实行统一的科学管理,效率高,整体实力强“十五计划”以来,我国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同时,许多医药流通企业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如上海龙头医药、北京医药、苏州“雷允上”药业、重庆华博医药等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

2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2.1医药流通企业内部人员对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认识问题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医药流通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有些条件较好的医药流通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2.2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医药流通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未得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是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供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或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间题在于任何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3加快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信息化的建设应用应纳人整个组织的战略范畴,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成果应用于信息系统,其中经济、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当前以及长远的任务是普及企业信息化意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信息人才。

3.2切实建设医药流通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企业应当花大力气,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做到提高认识,加强一把手工程,医药流通企业领导者应先充分认识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飞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3.3做好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落实信息化建设资金80%的医药流通企业认为资金投人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并且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3.4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医药流通企业的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医药行业信息化篇3

关键词:中医药信息学;教学;创新创业;互联网+

1研究背景

我国中医药院校医学信息学教学与研究,大多还是为主对电子病历、医院信息系统、影像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跨界融合,使得互联网医疗的春天正在来临。即将迎来高速发展期。特别是利用云+大数据技术不断成熟和发展打通整个医疗健康的产业链并带来众多发展创新机会。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医药信息学在资源建设、文献检索、情报研究、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信息标准研究、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信息诊断、信息工程建设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1],但是,中医药信息学教学及实践通常是局限于信息查询、搜索与共享,以及简单的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而隐藏在海量中医药资源

信息背后的中医药知识、原理和规律还未被充分挖掘出来,中医药行业内部信息孤岛依然存在,中医药的信息标准体系尚需完善。虽然医学信息学课程在欧美国家开设几十年,但该学科与中医中药相结合的中医药信息学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缺乏一个统一的学科体系和学科规范,难以满足指导互联网医疗与大数据发展的需要。2009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医药信息学确定为中医药重点学科,将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列入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其宗旨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中医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加快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医药科学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这个行业,这门学科急需重点解决主要问题。

2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学教学定位

2.1教学定位。中医药信息学教学定位应从根本上改变该学科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准确把握与互联网医疗相结合的切入点、加强互联网医疗与大数据知识应用的教学。充分认识并落实中医药信息学教学在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形成其他学科理论教学与中医药信息学教学相互协调的理念,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学生创造一个教学与研究、创业与实践的工作平台,使学生长期在中医药信息学教学中受到科学熏陶,以达到专业培养目标。

2.2分层教学。教学安排应分层次推进,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到综合。要符合认知规律,研究创新型教学的目的是实施个性化教育,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的教学模式。中医药信息学是一个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学科。要重点研究大数据如何驱动中医药信息学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服务[2],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和教学相长。

2.3教学管理平台。面对高校层出不穷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应当建立健全的数据汇交机制,将科技资源数据的汇交纳入到科研与教学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积极推进资源共享教学研究和实践。北京中医药大学根据自身的特长,建成医学信息库有:“中国医学书目数据库”和“中医方剂数据库”以此作为医学信息学教学的实践课程[3]。广州中医药信息学实验教学中心以学科交叉、功能分类、突出中医药信息化特色的教学实验平台为目标,创建了以医学信息工程学院面向全校,服务全校的中医药信息学教学实践中心[4]。中心下辖“中医药数据库与数据挖掘”、“中医药诊疗技术数字化”、“中医药信息管理” 整合形成了“中医药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该平台拥有精品课程,试听教材,名医名师,学科网络课程,极大丰富了实验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基于海量数据的各类互联网服务或各专业知识信息融合服务,提升师生的授课质量。

3中医药信息学创新教学改革思路

中医药信息学教学作为中医药大学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改革该学科教学内容,根据这门学科的特点,调整中医药信息学教学的学时数,加大综合性、设计性项目,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增加开放实验、综合实验、专业实验内容,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全面开放计算机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完善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共享。中医药信息学教学内容改革要通过删减部分陈旧过时的内容,引入新的中医药信息学内容,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知识。国务院办公厅已正式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规划要求,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中医药信息学教学,让学生通过中医药信息学能接触到一些前沿的研究新成果、新技术而激发学习的热情。要懂得市场是创新教学的源泉。要准确把握移动互联网的特征为海量、高频、低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值(每用户平均收入)、低成本、可标准化复制。而临床医疗的特征为相对低频、属地化、个性化、支付方与决策者不对等、易受政策影响,ARPU 值相对较高等特点。根据市场发展的不同需求,可以遴选部分专业点和班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结合试点经验,推进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资源建设、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建成一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全方位融合、全过程覆盖的专业点,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3.1培养方案。培养方案要推动中医药信息学在相关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大学生自主创业密切结合,每年有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学分要求。

要建立科学的中医药信息学考核方法。中医药信息学考核方法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按学生实践能力、参加创新创业比赛、以及在实践报告上的数据处理、结果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提出问题等逐项评分。期末考试采取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中医药信息学成绩按平时成绩占70%,期末成绩占30%计算。平时考核(70%):课堂提问、操作技能、实验报告、合作能力、学习态度等。期末考试(30%):笔试:考核中医药信息学原理、步骤及技术要求等;面试:考核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3.2课程体系。以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改进专业课程教学,开设一批创新创业基础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及实践类课程,如中医神经信息学,中医药信息学,中医信息学,中医药生物信息学、中医药计算系统生物学、中医症候信息学等。建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群。中医药信息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传授基本的技术和方法,训练基本实践技能,结合理论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和探索规律的能力,使学生通过中医药信息学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中医药信息学教学体系建设。要结合相关学科教学的情况,从有利信息学教学资源公用与管理、中医药信息学与理论有机结合的目的出发,将信息学课程重新组建成以学科群为主的教学实验室,并配套建设多学科信息融合的信息应用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有利于学科建设和相关课程的相互融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中医药信息学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虚拟云平台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运用模拟、仿真等技术手段;实现多媒体演示、计算机虚拟、中医药信息学实验室操作三者结合,提高中医药信息学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不断丰富教学手段,规范教学内容,便于学生更快、更好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中心提高中医药信息学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措施。

3.4在创业教学方面,要通过产学研和教学科研的系统建设相互促进,据方正证券研究所认为[5],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核心是服务三个主体:患者、医生、医院,并且通过向医院、医生、药企、商业保险公司、患者收费,从而形成产业链条闭环。互联网医疗的创新模式将会从以医院为中心的就诊模式演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医患实时问诊互动的新型模式。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整个与医疗健康相关的流程可拆分为9个重要环节:健康管理、自诊、自我用药、导诊、候诊、诊断、治疗、院内康复、院外康复慢性病管理。在互联网医疗众多的商业模式中,业界最关注,也是最有潜力的方向主要有医药电商、在线寻医问诊、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等四个。课外中医药信息学技能和设计能力培养。2013年鼓励学生跟随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助研进行设计性参与项目研究,如福建省卫生厅项目“基于数据挖掘的脑血管疾病(CVD)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建模研究”提高科研兴趣,培养科研素质,提高技能,该作品获得福建省软件大赛三等奖的好成绩。2015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创新大赛,项目是“基于O2O模式下的福州“汉医” 中医康复社区连锁经营店互联网信息中心平台建设”,该信息中心的服务平台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线上信息服务通过构建健康云管理平台,提供个性化、规范化、生活化的家庭保健信息,用户可以自由的在线上进行选择所需要的服务,我们将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的细节方面为老年人和慢病患者提供贴心的关爱。线下服务依托和指导“社区中医门诊部”的专业医师,提供中医健康管理、中医康复、医疗导诊、双向转诊等服务,实现医疗从医院延生至社区,健康从治疗直至康复的全过程服务,项目获得专家的好评。

4结语

当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和制度正处于一个变革时期,发展中医药事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工作的一个重点.在“互联网+医疗”大背景下,以研究中医药信息学创新教学为对象,探索医学信息学教学定位、创新教学改革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中医药信息学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共识。我们相信“互联网+医疗”和“大数据”应用于中医药临床、科研与教学,必将会给这个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孟凡红,万芳.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1):3-6.

[2]王泽议,拥抱大数据时代-中医药临床与科研或将进入新阶段[N],中国医药报,2013.4

[3]王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园网和信息化建设初探[N].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8).

[4]詹秀菊,刘秀峰.医学信息学课程群建设实践与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11(11).:35-37

[5]叶玲莉,互联网医疗 治未病,简就医-----互联网医疗行业研究报告,计算机世界[J],2015,42,43,44:16-34

医药行业信息化篇4

关键词:医药企业 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信息化建设

医药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其社会服务职能也不同于别的任何行业,以至于医药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在现代医药行业的产品品种逐渐增多,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泛,流通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以往的医药企业管理模式,早就不能用于管理现代的医药企业了。因此,现代的医药企业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坚强的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先加强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然后再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一、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

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业务流程、管理决策等进行管控,而企业的物力、人力、信息、财务等为其管控的次要,同时还应采用各种控制手段来达到决策多层次化的目的,并对复杂的业务流程进行清理。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

医药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主要是企业以重组业务流程为前提,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来完成的财务管理。如采用信息化、数据库技术来管理企业的经营信息,采用预测、分析法实现综合利用资源,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决策的准确和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然而,创新后的企业财务管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物流、资金、信息流管理的同步发展,加快了财务管理、组织管理、资源管理等的集成化、弹性化、供应链化,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两者之间的关系

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信息化,二者之间紧密联系,互相影响与制约。医药企业内部的系统化管理,有利于财务信息化管理,而财务的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每个关键的环节都有着促进作用。一方面,企业内部系统和监管分别具有复合性也动态性,同时其内部控制执行也较为标准化,体现了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价值;另一方面,财务信息化创新了企业内部管控的理念,有助于医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例如:山东鲁抗医药公司将其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信息化有机的结合来完成企业流程、系统、管理的管控以及风险评估等,最终确保了企业的运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医药企业建设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展潮流的,并且对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有着一些积极的影响。

(一)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医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进行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信息化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一方面,数据化的处理,让医药企业的核算越来越准确。企业的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信息化相结合,让财务管理人员对销售、采购、生产的所有流程都能够了解。并且可以使药品在入库或者是出库的时候,能够对其销售成本或药品成本进行计算,从而保障成本核算的准确;另一方面,数据的透明化,使企业的“造假”行为得以减少,保障了企业成本预算的准确。通过预算系统可以将各个环节的费用实时的上报给相应管理部门的领导人,还可以与实际预算进行对比,从而快速发出警告。

(二)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不仅改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模式和控制手段,还改变了其控制程序由以往的顺序化转变成为现在的并行化。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信息的全面发展,使得企业内部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财务信息能够在财务管理系统中进行有效的处理,并且其得出的结果可以及时的反馈于相应的部门,最终确保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极大程度的适应并行化的控制。另外,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且加大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力度,从而让企业内部控制更具透明化。

(三)有利于规范企业的管理流程

规范的企业管理流程,有利于降低风险,还可以避免出现漏洞。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有效结合,降低了人为干扰的影响,减少了不确定性和盲目性。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企业对各种资源的分布非常了解,从而有利于资产的调节。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后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安全风险增大

医药企业完成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后,其内部控制的中心也发生了变化,以往的财务会计主要要求证实、帐证、账账相符合,然而在现代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之中,内部控制的中心变为数据的输入输出和网络安全管理等。所以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内部控制风险的不断增大。

(二)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加大

财务信息化坚持透明公开的原则,是为了推动财务管理的进步,促进企业管理。其信息的公开主要是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公开,硬环境的公开是使得内部控制风险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加密的技术不一定是特别的安全,以至于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来摧毁内部财务控制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务管理信息化控制技术的复杂性,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

(三)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不完善

在企业财务化管理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医药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等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往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方式,早已不适合用于新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因此,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体制,是当前医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医药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其医药产品也关乎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医药生产的企业就必须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与控制进行探索,以降低企业在生产中的风险,并且保证医药产品的质量。在对医药企业内部管理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探讨中,得出了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策略。

(一)加强医药企业权利的管控

财务管理信息化知识与功能比较集中,企业不仅要制定一些相关的制度,还要建立相互制约的机制,从而促进企业内部管理分工的明确,并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降低错误率。医药企业的数据主要是储存在财务管理系统之中,所以其运行是否正常大大的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那么,在选拔财务系统管理人员的时候就必须得要求严格,而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是最好的选择。

(二)建立健全医药企业审计制度

随着医药企业的业务量和经营范围的扩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也逐步提升。受到外部审计压力的影响,企业就需要对企业的审计制度进行完善,从而降低风险系数。风险相对较高的医药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是其降低风险的关键。企业通过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健全,不仅有利于对财务周期性的审计,还有利于对财务处理的正确性、合法性、规定性进行审查。例如:山东鲁抗医药公司,在对其企业内部进行管控时加大了对财务信息审计的力度,及时对信息化财务处理的准确与否,并且是否遵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等进行了审查。

(三)规范操作控制程序

企业对信息管理平台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可是在其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操作失误或是其他的原因,就可能会使得数据丢失。所以,在对系统的问题进行排查后,企业还需要对数据库的管理进行完善。例如:山东鲁抗医药公司对其操作控制程序进行了相应的规范,如非工作人员不能随意进入机房并且执行操作;机房工作人员不得将任何信息资料与数据泄露给他人。

(四)加强安全防护

医药企业加强安全防护,一方面要对财务系统进行加密,通过对各个级别的权限进行设置,财务管理的系统是一个机密性极高的系统,因此在其权限划分明确的情况下,只有一小部分的人可以使用。另一方面,需要对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定时的进行数据备份和病毒查杀,以保证管理的安全。久而久之,就能够防止数据的丢失和预防病毒的侵入。除此之外,对财务管理系统设备的管理,则需要对设备安全进行保护,比如,设置独立的储存空间。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有必要的,其不仅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力度,还有利于规范企业的管理流程。因此,要继续加强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提出相应的建设管理策略,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常英义.刍议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信息化――以山东鲁抗医药公司为例[J].当代经济,2011,18:13-15

[2]虞肖荷.浅谈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信息化[J].经营管理者,2015,12:216

[3]关立艳.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与内部控制探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11:36-37

[4]吴寿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医药行业信息化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 流通 信息平台

一、电子商务在医药流通供应体系中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药品流通中已经被广为使用。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必将成为医药贸易的趋势所在。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既是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医药企业应对国内外竞争的必然选择。医药电子商务是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药品生产单位、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以及保险公司为网络成员,通过网络应用平台, 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开放并易于维护的医药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医药电子商务主要包括B2B、B2C 和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等形式。

从首届“互联网药品信息与交易服务高峰论坛”透露的信息:截止2007 年6 月18 日,全国已获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的企业总共1178 家,占申请企业数的50.09 % ,其中经营性385 家,非经营性793 家;截止2007 年6 月26 日,全国已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企业有9 家,其中第三方平台5 家,B2C 经营模式4 家(只能经营OTC),而B2B 经营模式目前还没有企业获得证书。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很多文献在谈医药B2B 模式,实际上当前我国所谓的B2B 是通过医药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B2B 模式。我国医药网站还停留在通过互联网进行医药信息的与获取、药品价格信息的和交易的撮合这两个较低层次上,鲜有完整的电子商务服务 (一般认为完整的电子商务,也即通过互联网完成从药品信息和获取到在线交易、在线支付的全过程。达到覆盖医药行业的招标、信息咨询、招商、批发流通等一系列环节),也没有成熟的基于第三方的医药电子商务交易和服务平台。

二、医药电子商务在医药流通供应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子商务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安全问题、支付问题、配送问题等。结合医药卫生的行业特点, 目前医药电子商务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基础条件差, 投资不足

国内因特网用户仅有多1000多万,普及率仅为0.21%,商用计算机联网普及率低, 不足10%。我国网络基础设施落后,远远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当前投人到医药行业信息化建设及医药电子商务方面的资金还不充足。

2.对电子商务的作用、意义和内涵认识不足。由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网络信息化技术普及率不高,大多数企业和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不了解甚至误解也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在发展医药电子商务时, 网络运营商必须要考虑如何让用户成为真正的赢家, 只有这样医药电子商务才能生存。

3.我国医药行业信息化水平低,电子商务应用层次低。虽然我国医药企业已经开始应用电子商务进行药品的流通贸易如B2B 模式,但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我国医药网站还停留在通过互联网进行医药信息的与获取、药品价格信息的和交易的撮合这两个较低层次上,鲜有完整的电子商务服务。一般认为完整的电子商务,也即通过互联网完成从药品信息和获取到在线交易、在线支付的全过程。达到覆盖医药行业的招标、信息咨询、招商、批发流通等一系列环节,我国的电子商务系统由于技术水平和网络安全等因素导致交易双方“网上谈判,网下付款”,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割裂,在流通领域,表现为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分散、效益低下,由于具有全国性覆盖网络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没有形成,导致资金流与物流割裂。

三、对电子商务在医药流通保障体系中作用的探讨

从医药流通体制的角度出发,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地途径之一是,截断医药之间内在的利益链条,实行医药分家。即在医院信息系统和制药企业信息系统之间搭建一个开放性的、信息共享的医药流通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市场化的导向,将药品流通的业务流程信息化,提高监管水平、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寻租机会、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达到流程信息化、程序透明化、监管公开化。当然,为了防止医疗机构与医药企业结成利益同盟,我们可以引入第三方机制,即在已有的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再建设一个监督平台,可以由政府相关部门、医疗保障部门或其他部门组成。两个信息平台依托的是一个大型的公共数据库。其数据架构如图示 :

第三方医药信息平台构建的基本设想是:在吸收当前各种模式和推进“两个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流程再造,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同行政机关和药品交易各方不存在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逐步完善电子商务平台(虚拟的电子商务市场) 的建设,使医药电子商务平台与交易关联各方相连,成为医药行业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构建新型医药流通体制,从而改善药品供应链的现状,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其基本流程图如下:

平台可以将市场交易主体(原料企业、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分销企业、医院、制剂企业、批发商、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 、监督主体(卫生、药监、物价、保险、专家组和公众) 和服务主体(银行、运输、药检)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相统一,涵盖了电子商务大部分模式。鉴于目前我国众多医药企业处于电子商务初级层面,平台能满足医药电子商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药卫生改革与发展相关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2] 顾昕.走向全面医保[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医药行业信息化篇6

关键词:医药物流;电子信息平台;第三方医药物流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deep development and reforming of medical system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has become a new industry since medical logistics market has an enormous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ry to build a new fusion of logistics supply chain system of electronic commerce logistics and the third party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circula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at present by analysis of medical logistics industry operation pattern.

Key words: medical logistic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latform; THP in pharmaceutics

1 我国医药物流现状

近年来,医药卫生领域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与社会日益增长和提高的医药卫生需求相比,医药卫生服务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就整个医药卫生产业链来说,与我国快速发展的医药制造企业和发达国家的医药物流相比,我国医药物流又是其中的薄弱环节,该环节主要存在“散、杂、低”等主要问题。“散”是指我国医药物流供应链中的渠道商大多数规模小、分布广、区域性明显;“杂”指我国医药物流供应链中的渠道商类型多、覆盖区域大小不一、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市场存在着明显的无序竞争格局;“低”指我国医药物流供应链中的渠道商集约化程度低、企业管理效能低下、信息化水平低等。据相关文献,截止2012年底,我国有超过1万家医药批发企业,排名前10的渠道商市场份额只占有35%;对应的,美国医药渠道商只有200多家,排名前4名的医药渠道商占有全美医药批发业务营业收入总额的85%。目前国内医药商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商的该项指标仅为2.6%;医药商业纯利润率仅有0.72%,全美医药批发商利润率为1.55%。因此我国医药物流领域,商业模式、管理手段和集约化水平与整个医药卫生产业链的需求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为了提高医药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引入第三方物流和电子商务已经迫在眉睫。

2 医药行业传统物流模式

医药产业链中的企业重制造轻物流,对制造领域内的各个环节和企业内部管理比较重视,对制造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等物流环节顾及甚少。流通环节较多、物流效率低下,这使得医药企业流通成本迟迟无法降低,盈利也变得越来越困难。我国医药的流通方式一直是传统的层层分销的销售方式,药品的流通过程是制造企业――多级渠道商(各类商、经销商)――药店、医院――患者(如图1所示)。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逐步提高,促进了我国医药生产和流通市场大力发展。相应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制造企业的运输范围逐渐扩大,流通企业的配送范围也同步扩大。同时,药店或医院又要求渠道商进一步实施小批量、多批次、高频率、准确性的及时配送。传统的物流模式为了满足这样的市场需求变化,只能通过加大整个供应链各环节的库存减少缺货,导致库存的重复存放,资金周转慢和运输费用的增加,而且很难真正实现商品及时配送。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份额不到10%,而流通费用(含物流成本)占药品总成本约40%。另一方面,在药品全寿命周期中,制造环节的时间仅占10%左右,而近90%的时间为物流过程所占用。近年来,医药分销物流领域对外开放,国外先进的医药渠道商由于实施第三方物流,建立现代化配送中心,实行集成度很高的信息化管理,依靠发展现代物流提高了核心竞争力,逐渐抢占国内医药物流市场,这对我国医药渠道商是十分严重的考验。如何适应这样的变化和竞争,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3 医药行业传统物流模式的弊端

3.1 渠道链条过长

与国外先进的医药渠道商相比,我国医药制造分销的流通环节过多、渠道链条过长。药品和医疗器械从制造出厂到最终患者手里,在国外发达国家一般经过2~3个环节,在我国往往有6~7个环节,仅批发环节一般就有大区总经销、省级分销商、市级批发商和县级经销商。同时,制造企业为了更好地做好市场,往往要在市级以上的城市设立办事处,与各级渠道商及医院或零售药店打交道。制造厂家办事处直接对医院和零售药店进行营销努力,然后再由各级渠道商完成销售,药品在流通环节上环节过多、链条过长,增加了监控难度。

3.2 流通环节运行成本高

如前所述,流通环节过多、链条过长、交易手续繁琐又导致了医药产品在流通领域运行成本居高不下。根据有关文献,我国医药渠道商的毛利率平均为10.4%,而费用率平均接近9.8%,纯利率则不到0.6%;而美国的医药渠道商则维持在2%左右。我国医药制造企业要承担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比重的10%以上,而美国却只有2.6%。

3.3 市场集约化程度低

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医药流通领域企业的集约化程度非常低。在美国,最大的3家医药渠道商卡地纳健康(Cardinal Health,CAH)、麦克森(McKesson,MCK)和亚美资源(Amerisource Bergen,ABC)占据了美国医药分销市场超过90%的市场份额。日本最大的5家医药渠道商占据了日本医药分销市场80%的市场份额,而欧盟最大的3家医药渠道商也占有欧盟医药分销市场65%的份额。相比之下,2012年我国最大的3家医药渠道商(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上海医药集团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公司)只占有中国医药分销市场20%的市场份额,即便是排名前10的渠道商的总和也只占有35%的市场份额。

3.4 信息化水平落后

在发达国家,基于Internet的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相当发达,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和医院,甚至患者都能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使得数据能快速、准确、及时的传递,大大提高了订单处理、药品运输、仓储管理、装卸搬运、配送分销、用户服务等各个供应链环节的信息化水平。而在我国,信息技术在医药供应链中的应用尚属初级阶段,大多医药物流企业并没有运用物流信息系统,信息无法共享,远远没有达到物流运作所要求的信息化水平。尽管许多药品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医院药房等都配备了电子计算机,但由于相互之间大多没有形成电子数据交换,因而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

4 医药行业新物流模式及其优势

综合以上分析提出一种新的医药物流模式,首先,建一个虚拟的电子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里,生产厂商可以将药品供应信息在上面,供买方选择;同时,医院和药店将药品需求信息到此平台上,让卖方选择。通过电子信息平台的交易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双选模式,既保证了买方在购买药品时有足够的选择,也保证了卖方交易时的多选性。在电子信息平台上订单下达后,再通过电子结算中心将资金从买方转移到卖方,此时线上交易完成。生产商根据买方的地理位置选择最近的区域配送中心,将药品由第三方医药物流公司运送到买方手中(如图2所示)。

4.1 信息集成度更高

通过医药电子信息平台,药品采购的传统分销层级可以被压缩,大大缩短流通环节,理顺医药流通渠道,使政府降低药价的政策得以真正实行。运用电子信息平台,制药企业可以直接实时知道药店和医院药房的药品销售及存货情况,补货数据能及时上传到制药企业,以更好地根据市场适时需求来安排生产和配送,这不但可以改变现有医药供应链药品库存量过大、资金周转缓慢、物流资源分散、浪费现象特别严重等问题,还大大提高了医药渠道商的物流运行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整个行业的信息化程度。

4.2 真正降低物流成本并提高物流效率

通过医药电子信息平台,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可以与药品制造商直接进行网上交易,传统流通领域的渠道商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的新型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因而减少了中间环节,直接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有了这个电子信息平台后,制造商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在各区域市场设置的办事处以及市场人员(俗称医药代表),节省了销售费用。

零售药店或医院药房在电子交易平台提交采购订单以后,药品制造商在最近的区域配送中心选择正确的药品,交由长期合作的第三方医药物流公司,由第三方医药物流公司负责其药品的运输和配送。第三方医药物流公司依托先进的物流装备技术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高效地整合医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通过优化药品物流各个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极大地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4.3 第三方物流提供专业的社会物流服务

在现代企业竞争格局中,每一个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都是十分有限的,企业应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并逐步构建核心竞争力。对于药品制造商而言,其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集中精力进行新药的研究与开发,而不是花大力气去开拓市场,更不是花巨资投入到药品流通领域。其他行业的实践证明,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降低物流成本,可以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优势。这样一种模式,在医药领域应该同样适用。社会化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通过其专业性,使市场资源的配置更加专业、标准、合理、高效和集成,能更好为药品制造商提供物流服务。上游的药品制造商、下游的零售药店或医院药房应努力与第三方医药物流公司合作,集中精力和资源于药品制造或患者服务上。可以通过第三方医药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使整个医药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都能够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提高我国医药供应链的竞争力。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加速,以及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必将深刻地影响我国医药物流业的发展。本文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现代医药物流业的发展背景,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第三方物流和电子商务的新的医药物流供应链体系。当然,这种新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去运用研究,提高其操作的可行性,从而提高我国现代医药物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何雪君,郑平,郭宏伟,等. 中国医药物流发展趋势分析[J]. 价值工程,2012(4):20-21.

[2] 巩一楠. 第三方医药物流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D]. 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马鑫,黄一倩. 中国医药供应链现状分析[J]. 物流科技,2010(6):100-102.

[4] 刘力,李铁成. 重构我国医药行业的供应链[J]. 信息与电脑,2004(3):20-23.

[5] 张平,季建华. 大型医药物流中心流程优化研究[J]. 工业工程,2005(5):89-91,106.

[6] 王继平. 新医改下我国医药物流业的发展策略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9):1-2,4.

[7] 谢勇,向莉,陈双,等. 供应链返利与惩罚契约研究[J]. 系统工程学报,2013(5):625-630.

[8] Peter Kelle John Woosleyb Helmut Schneider. Pharmaceutical supply chain specifics and inventory solutions for a hospital case[J]. Operations Research for Health Care, 2012(1):54-63.

医药行业信息化篇7

【关键词】医药物流;对策;浙西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药品市场化、产业规模化以及分工专业化的程度也得到不断的提高,传统的医药批发模式购销脱节,中间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的弊端也越发凸显,无法满足医药行业的市场化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把现代化物流与医药相互结合,依托现代化的物流设备和信息技术,采用科学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优化药品供销配环节中的运输、仓储、装卸、配送、加工、信息等环节,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服务水平,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既定的目标,这就是医药物流。

1 浙西南医药物流概况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和物流业的发展,人民物质需求不断增长,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加,医药物流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浙西南医药物流得到了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药批发、经销公司进入医药物流领域,积极开展连锁网络以及配套物流设施的建设,配备先进合理的软硬件,形成了统一、直配的配送体系。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有鸿汇医药、华润医药、浙江英特药业等几家企业,主要从事医药商品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业务辐射浙西南周边省市。

2 浙西南医药物流存在问题

2.1 经营理念落后,现代物流服务水平较低

近年来,浙西南医药物流行业在软硬件设施方面投入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但是由于部分管理者还秉持传统医药物流观念,认为医药物流就是医药运输与仓储的简单叠加,对医药物流管理的理念过于保守,经营管理相对粗放,“大而全”、“ 小而全”经营思想还在医药物流发展上占主导地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和医药行业特点以及医药企业丰富、细致、专业的物流服务需求,开展人性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物流服务,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交易成本高居不下,运作的效率不是很高,缺乏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 “软实力”。

2.2 医药物流起步晚,现代化程度较低

中国医药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正逐渐放开,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浙西南的医药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发展较慢,除了上文所提及的几家规模稍大的企业外,多数医药物流企业规模都较小,存在交易环节多、流通环节过于复杂,这些企业布局分散,堆积、储运的技术和设备落后,管理方式简单,管理制度不完善,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大部分企业不能有效运用ERP、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来优化物流业务流程,导致企业运作流通效率低、费用高,效益差,竞争力低下。

2.3 政策法规不健全,管理模式简单粗放

目前,对于医药物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不够健全,尽管 《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推动医药物流服务专业化”,但具体有关医药物流的配套政策和标准还不健全,药品物流容器、药品包装箱、药品仓储托盘等缺乏统一的标准。在药品编码、企业编码等医药行业编码标准方面,也是各领域有着不同的物流编码,相互不兼容。在对医药物流企业评估体系方面,原有的GSP是针对于医药经营企业,很多内容已明显不适用于医药物流企业。而且由于国家对医药市场控制的非常严格,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原因,浙西南本地的的医药企业可以获得优惠政策和利益,而外地的医药企业则受到排斥与打压政策,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医药物流向规范化、高效化发展,并成为与国际接轨的一大障碍。

2.4 信息化水平落后,缺乏有效整合

近年来现代物流信息系统越来越得到物流行业的普遍重视,浙西南医药物流企业也建立信息系统,但由于条码技术、RFID 技术、GPS/GIS 技术和 EDI 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医药物流领域应用范围非常有限,再加上浙西南医药物流的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并且在供应商、中间商、零售商、医院药房等供应链信息系统中缺乏统一接口,限制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共享程度,影响了医药物流供应链运作效率。

2.5 医药物流人才匮乏,综合素质不高

医药物流由于其特殊的管理性质和国家对药品在管理、仓储、运输等物流作业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对医药物流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更高,既要懂得医药知识又要掌握物流知识,还要了解供应链及相关管理知识。现有医药物流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缺乏现代物流的管理技能和经验,对药品的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养护等物流管理方面不了解、对医药行业的相关法律也不熟悉,企业也缺乏有力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导致企业运营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浙西南的高校虽然开设有物流专业课程,但是却没有专门针对医药物流的人才培养机制。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影响医药物流行业的关键因素之一。

3 浙西南医药物流发展对策分析

3.1 加强政府引导,建立合理医药供应链体系

“新医改”中强调“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体系……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国家发改委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文件也明确规定“医药行业要实行医药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推动医药物流发展”。因此当地政府应该充分领会文件精神,结合浙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医药物流行业总体发展作出科学规划,制定有利于发展医药物流的各项政策,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建设规范化医药物流市场,鼓励医药产品从批发多级分销向实行总、总经销制形式发展,开辟药品生产企业直接将药品销售给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渠道,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此外还要强化市场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医药物流不正当市场竞争的管制,扶持优秀有实力的医药物流企业,促进整个市场优化组合,保障医药供应链体系稳定发展。

3.2 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加快医药物流现代化建设

现代化的医药物流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作为保障,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多渠道调动各方面资金,加大对医药物流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不断完善浙西南地区物流基础配套设施和技术支撑体系,改善医药物流的运行环境,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推进信息网络建设,构建医药电商平台,在更广更大的市场范围内承担更多的物流服务项目。同时加快医药物流标准化建设,尽快制定行业内统一的药品编码体系、加快药品容器、药品包装、药品信息化等规范化建设,促进物流活动顺畅开展,实现物流产业规模化。

3.3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完善物流信息系统

浙西南现有的医药批发企业多数是各自为政,分散经营,在规模化、网络化和集约化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认清医药流通领域的发展格局和现代信息技术对医药流通领域的影响,并结合浙西南区位交通优势及人口、城乡医疗机构分布等特点,努力构建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的高效现代医药物流体系。通过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构建医药物流信息平台,整合企业现有的EDI系统、ERP系统、SCM系统、CRM系统等所产生的物流信息,并以实时的、双向的数据交换方式进行物流信息整合。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订单管理系统、运输控制系统、条形码和无线电设备的自动化运作设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健全医药物流节点网络,提高库存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订单处理等的自动化水平,缩短药品供应链流程,降低药品价格,实现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3.4 规范第三方物流,建设高端物流与工业战略联盟

对于大多数制药企业和零售企业来说,为了保证其核心竞争力,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提供的运输、仓储业务,进行区域配送、代收货款、全程的流通管理,供应链系统设计等增值物流服务。同时,政府要按照国家2012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中对第三方医药物流运输的能力和相关质量保证进行考察,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签订委托书明确质量责任,这样既控制了药品质量流通的风险,又提高了委托方的企业核心竟争力。此外,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要突破原有传统的观念,联合更多的企业,在更广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建设高端物流与工业战略联盟,为客户制定适合的方案,在降低企业的成本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

3.5 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基于浙西南医药物流专业人才十分匮乏的现状,政府应该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提高医药物流人才的待遇,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吸引医药物流人才到浙西南来发展。高等学校在开设相关课程时,除了对医药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技术等理论进行学习外,还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实操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此外,企业也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和科研机构、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合理制定适应医药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医药物流行业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安祥林.我国医药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物流科技,2011 ( 6).

医药行业信息化篇8

摘 要 信息系统现代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重要,其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运作及管理的效率,更能够保障企业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和科学化。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医药企业在管理中应用信息系统的趋势也愈发明显,我国医药企业只自身经营和管理中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力度和应用范围也在逐步增强。本文通过医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信息系统在其管理中的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提高医药企业在管理中对信息系统应用的利用率,进而是我国医药企业能够迈向信息化、国际化领域。

关键词 管理 信息系统 开发 应用

一、引言

医药企业的发展状况影响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整体程度,是保障国民健康状况与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信息化的到来,社会主体传统的管理形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企业之中,尤其是医药企业这种对产品质量要求极其严格的企业中,过分繁冗的管理制度必须被淘汰除去,取而代之的应该是高效的、科学化管理方式。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在企业的管理中运用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医药企业管理中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也是主要解决企业管理复杂而低效的基本措施,其不仅能够为医药企业产品和销售发面进行相应的管理,在行政管理方面也存在较高的使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药企业对自身未来规划的科学性和长远性。

二、医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医药企业管理中对信息系统的的应用是迫切的,对于医药企业管理系统的开发,是及其进行合理应用的前提,在开发过程中能否满足时代的要求和企业自身的需要,据定了信息系统能否在企业的管理中充分发挥其优势。因此,医药企业在管理中对信息系统进行开发需要依据科学的标准并要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是信息系统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特点。

(一)开发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医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保证系统的开发具有科学的依据,并能够高效地完成企业管理任务,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几下几点。

1、实用性原则。系统必须满足用户管理上的要求,既要保证系统功能的正确性又要方便实用。

2、系统性原则。在MIS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十分注重其功能和数据上的整体性、系统性。

3、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原则。MIS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应用软件工程,应该按软件工程的理论、方法和规范去组织与实施。

(二)开发方法

医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采用科学的方法,使其能够满足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在信息系统开发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主要包含结构化开发、原型开发、面向对象开发三种,下面将对这几种方法进行详细论述。

1、结构化开发方法

结构化的开发方法是由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组成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它将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从初始到结束划分为若干个阶段,预先定义好每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再按一定的策略和准则完成相应阶段的任务。

2、原型方法

快速原型法的开发过程是:首先利用RAD工具建立一个能反映用户主要需求的原型,让用户实际看见新系统的概貌,以便判断哪些功能符合要求,哪些需要改进;然后通过对原型的反复改进,最终建立符合用户要求的新系统。快速原型法在建立新系统时可分为4个阶段: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初始原型;对原型进行评价;修正和改进原型。

3、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对于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的三阶段,其着眼点是相同的,即对象。对象与传统数据的本质区别是,对象包含了数据和操作,它能将数据和功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开发出来的系统具有更好地稳定性、可重用性及可维护性。

三、信息系统实际应用

医药企业由于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对企业管理的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在信息系统开发完成之后,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应用,从而存进企业的发展。医药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方面,主要集中在产品市场开发、生产、库存和销售的管理,以及资源合理调配的管理,在这几方面的管理中,信息系统能够充分发挥其高效、高质量的优势。本文下面经对信息系统在医药企业管理方面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一)真正实现单品的批次管理

单品的批次管理需要全面掌握每种药品的“进、销、调、存、结”情况,靠手工来实现大型企业的单品管理是不可能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就是要将准确的单品的批次管理为现实。将单品管理渗透到整个商业物流的每一个环节,管理者可对所经营的药品的进行准确的跟踪,为实现GSP持续认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药品结构,减少资金占用

公司主力药品的销售情况决定着公司的命运,因此主力药品周转不快,体现的利润不大就会成为药品公司的重大问题了。为了药品结构的合理化,必须对药品公司的主力药品是什么进行具体的认定。通过系统的销售分析,可知客户群的消费水平和主力药品的种类、价格和品质,判断二者是否一致,客户对各种药品的需要是怎样一种倾向,这种药品今后是否有很大的销售增长。

(三)合理控制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

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准确掌握药品的销售情况,及时处理滞销药品,调整进货内容,提高药品周转率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分析药品周转率,就能很清楚的知道哪些是呆滞药品,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发达国家医药企业的管理中对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的方式制度更加完善,我国医药企业中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相对来说较为落后。继续进行研究和学习,改进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方法是一项长久的任务,是我国医药企业走向国际化管理的重要目标。

结束语: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需要根据相应的原则进行,在医药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对信息系统的开发更需要针对行业的特点与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这是信息系统能够发挥其作用的基本条件。通过文中的研究可以发现,信息系统能够更好地保障医药产品的质量和效果稳定,使得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了间接的保证,而且对市场需求可以更直接地进行分析,从而使医药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又能够高效地控制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和合理利用,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企业以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更大的利益,进而为医药企业的长足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范文 下一篇:科学技术新突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