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的风险范文

时间:2023-11-11 12:41:40

医药企业的风险

医药企业的风险篇1

(三)财务信息缺少真实性为了实现对医药企业资产体系的全面监管,保证全面预算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等工作的顺利落实,提升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是当前医药企业管理决策制定以及有关财务工作落实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第一时间发现财务风险并采用相关措施的凭证。但是,在医药企业落实运营管理工作时,因为企业财务部门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以及监管体系,在实际运营管理环节中,资金应用、预算执行以及会计核算等方面将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务数据弄虚作假现象出现,给医药企业整体效益带来损失。此外,财务信息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将会使得企业不能结合数据实现对运营策略的修正,让企业丧失对市场的敏感性,加剧风险出现。

三、基于内控的医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一)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为了降低医药企业风险出现几率,企业在开展运营管理工作时,应该在提升财务管理意识的基础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水平,为了保障企业内部控制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在医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应该实施各项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以及考核标准,同时采用机制的方式把企业风险管理标准和企业职工绩效考核进行融合,全面提升企业各个岗位以及职工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明确自身工作职责,进而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水平。

(二)提高风险评估水平为了防止医药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提升企业风险评估水平是非常必要的。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以及风险处理等角度入手,应用高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在落实医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时,应该掌握实施数据,保证医药企业决策人员制作的决策具备合理性,减少企业经济损失。提升医药企业风险评估水平,落实好有关风险评估基本工作,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从而防止医药企业财务风险出现。鉴于医药企业当前存在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以及库存风险等,落实好风险防范工作,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三)加大财务信息化建设为了能够对医药企业风险因素进行合理把控,给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提供依据,医药企业需要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条件下,做好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借助现代化技术,例如信息化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等财务数据处理技术,让企业管理层级能够对企业真实状况、发展环境以及资金应用状况等内容加以掌握,给企业制定合理运营决策提供凭证。此外,采用信息化财务体系的方式,将医药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揭露,借助财务处理体系实现财务数据的整合、探究以及评估,提升企业财务数据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避免人为因素出现引发财务风险。

医药企业的风险篇2

关键词:集团化管控;医药企业;医药流通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当前,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医改方针政策的实施,国家加大了对医药企业的监管力度,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加大,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做好企业管理工作,而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财务管理,正确合理的分析医药企业的财务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集团化管控模式下医药流通企业的财务风险种类

1、筹资风险

集团化医药流通企业经营范围很大,一些企业为了满足周转需要,或者为了开扩更大的经营空间以提高效益,会从各个途径筹集资金,主要来源于投资者的投资、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和商业信用等方面,而当宏观经济环境或资金供需市场发生变化,或者筹资来源结构和期限结构发生变化时,会带来资金短缺或贬值的风险,具体表现为筹资成本费用增高、银行利率调高、债务结构和期限不合理等形式,从而导致医药企业的财务风险。

2、投资风险

集团化管控下的医药流通企业在进行投资时,投资的项目规模和涉及的行业覆盖面较一般医药企业要广,因此当决策者过于高估投资收益,而因市场占有率等多方面不确定因素发生变化时,其实际收益远远不及预期投资收益,从而造成财务风险;或者投资的项目利润下滑、投资回收期延长,会导致企业大量资金无法全部收回,造成财务风险。

3、经营和库存管理的风险

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产品是否畅销的风险和并购风险。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医药流通企业规模较大,总部在金字塔的顶点,往往不了解下面市场的需求情况,在产品采购和经营的过程中,因不了解产品是否畅销而造成经营风险。另一方面,集团化医药流通企业在扩大经营收购一些较小的医药销售公司时,在并购的过程中,会产生价值评估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现金流动性风险和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风险等。在医药流通企业中,库存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对库存的管理中,如果没有严格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或者管理人员没有按照要求实施,对企业的库存药品管理不当,使存货丢失或损坏,或者没有及时仔细的盘存,使部分药品过期,这些都会对企业造成损失,也是引起企业财务风险的一项因素。

二、造成集团化管控模式下医药流通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因素分析

1、企业相关的法规制度不完善

由于集团化医药分销企业涉及业务面广,内部结构也较复杂,因此一些法规制度在细节上还不够完善,如财务预算制度、销售发货制度、产品采购验收制度、库存盘存制度、配送审批制度和内部监督制度等。即使总部制定了相关制度,但由于集团化医药销售企业子公司和单位部门较多,在接受和执行过程中较被动,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2、企业财务人员配置不合理

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一些医药销售企业内部财务组织关系不合理,财务人员配置和分工不明确,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利润分配时职责不清,不能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且造成资金和企业资源的使用率低下。

3、筹资决策存在不合理性

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很多医药流通企业都在筹资上市,伴随着高风险高收益的医药现状,许多企业会通过提高债券和股票的发行成本以及贷款筹资的成本,企图获得财务杠杆的收益,这种行为会使企业背负的负债急剧增加,违背了风险报酬原理,筹资决策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资金结构严重失衡,造成企业财务风险。

4、企业经营决策的失误

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很多大型医药销售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在医药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会进行或大或小的企业兼并行为,但是,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并不理想,造成这种决策失误的原因一是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的合理披露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被合并方没有提供真实有效的负债和财务报表,就会使合并企业产生评估风险。另外,并购过程中环境的不确定性例如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利率发生变化、企业经营环境和资金状况发生变化等等方面都会对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产生影响。

三、集团化管控模式下医药流通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健全财务内控制度

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医药流通企业要做好风险防范,首先要提高企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的风险意识,并按照GSP标准建立起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存货盘存制度,不仅要强化企业在采购、审批和流通过程中的管理,还要加强对库存的管理和盘点,从各个方面预防可能会引起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机制,增强企业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企业安全发展。

2、预算管理做到全面性

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医药销售企业要建立起预算管理体系,将预算管理制度渗透到企业从上至下的各个经营管理层面上,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医药流通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经营销售活动,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全面计划和控制企业从采购到验收入库到审批配送的整个经营销售过程,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医药流通企业应该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灵活应对企业在运行中出现的风险变化,对因各种因素引起的财务风险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4、对并购中的财务风险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

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医药流通企业资产负债相对来说比较高,为了避免企业资金出现短缺,企业在并购时应该充分合理的分析自身的资产负债情况,防止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另外,针对医药行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在进行并购后的财务整合时,要统一并购后的经营销售活动,统一企业的财务目标,使财务协调效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

四、总结

本文主要分析了集团化管控模式下医药流通企业的财务风险种类,和造成集团化管控模式下医药流通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并提出了集团化管控模式下医药流通企业如何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的相关措施。(作者单位:国药控股河南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杨金梅.谈企业财务风险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1):58

[2] 李鑫.Li.Xin.企业信息化视角下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1):31

[3] 冯明磊.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20):37

[4] 阳正根.医药流通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及管理对策[J]-商情2009(28):62

医药企业的风险篇3

(1)市场性风险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又不够成熟,这个也就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医药企业的发展,最终使得我国的医药企业面临着结构性调整和周期性调整的巨大压力。目前,我国不少城市的药价还是普遍的偏高,同时我国现在实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市场有着明显的不确定性,这些都为医药企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的种种现实情况都使我国的医药企业面临着更多的不可预知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2)环境和法律类风险

医药企业承载着人道主义的责任,它所面临的环境和法律风险就更多。环境的变化和法律政策的改变都可能会对医药企业产生严重的后果。新版GSP质量管理制度对医药企业带来很大影响,新制度要求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冷链储存运输等规定,企业的经营成本肯定会上升,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企业如果通不过新版GSP认证,将会面临停业的危险。除此之外,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也会增大医药企业的运营风险。而这些都是现在的医药企业无法预知的。

(3)财务性风险

企业需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运转,主要有正常运作、生产的资金和经营销售资金,其中经营销售的资金可以转入生产资金中。但是,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医药企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每年都有不少企业面临亏损倒闭。并且面临的融资困难加大,融资的成本有所提高,偿债的风险也就随之提高,从而使得整个医药企业的运作成本提高且不够稳定,这种财务风险就随之产生。

(4)声誉风险

对医药企业来说,面临最大的声誉风险即产品质量问题。医药企业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往往当产品出现问题时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声誉风险。

二、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具体途径

(1)建立健全医药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进行着改革。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下,医药企业也应该适应市场化发展的具体要求,真正实现医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企业组织结构,有效的把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结合起来。我国现在不少医药企业都是“内部人控制”的经营模式,内部人就可以决定企业走向,这样还不能很好的让企业规避风险,相反的可能会降低企业在面对风险的反应能力。医药企业应该限制控股股东的权利,完善股东大会机制,协调好利益者之间的关系,完善信息纰漏制度,以确立严谨的内控体制,为医药企业提供实时的、准确的信息,以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提高医药企业的竞争力。

(2)强化医药企业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

风险管理制度的前提就是做好企业的风险评估的工作。要想很到位的做好这个工作,就需要收集实时的信息,根据信息的走势,迅速的做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或者避免医药企业的损失。所以,风险管理的工作是基于风险评估之上的,只有把相应的风险评估做好了,才会有相应的对策,才会规避可能的风险。医药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主要就是医药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来自多个方面的,主要针对风险管理工作,减少企业的损失,防患于未然。

(3)完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人力的管理

风险管理是医药企业内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医药企业内控体系的核心。因此,企业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求应是所有人员一定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比如《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等,同时结合自己企业的情况,建立财务核算体系,强化预算管理,发挥预算的预知性能,实施资金活动控制,加强资产管理,规避有可能的风险。医药企业体制的改革需要大量的人才,对人才的发掘、聘用应该引起医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视。医药企业要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培养有能力的人才,同时也要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注重医药企业内部员工的团结合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这样更容易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在面对可能的风险时有更加坚强的决心。医药企业需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样企业的运作就会顺畅,工作效率也会提高,最终对风险的预判就会更准确,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医药企业的发展。

(4)实施严格的采购管理体系

建立供应商档案,收集市场信息,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变化,积极为公司引进新品种。认真审核供货单位和销售人员的法定资格,考察供货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和合同履行能力;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审核供货单位和销售人员的法定资格,考察供货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和合同履行能力。严禁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原材料;并且在采购管理体系中建立起岗位牵制制度,避免采购权利过于集中在某人或某部门手中,以防出现现象,有条件者,可以通过招标进行药品原材料采购,并设置一定的资质门槛。

三、结语

医药企业承载着人道主义的责任,关系到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同时医药企业也是风险较高的行业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的、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来规避可能的风险,减少企业的损失。医药企业应该做好信息采集、流程控制、管理控制、信息分析的工作,最后来进行风险评估,增强企业对不良因素的抵抗力,最终让医药企业不仅可以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责任,而且可以为人类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造福社会,造福人类。

医药企业的风险篇4

关键词 制药企业 营销渠道风险 风险类型 风险防范机制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8)10-0439-03

医药营销渠道作为制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对于产品同质化的多数制药企业,渠道这个与本土有着密切联系的营销要素更显价值。目前,我国医药行业正处在转轨阶段,政策、市场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药品招标制度的实施,医改的深化,我国医药分销市场对外资的全面开放,医药营销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等,使制药企业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与不确定,给医药营销渠道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我国制药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理念普遍落后,窜货、客户忠诚度下降、分销渠道混乱等渠道问题时刻困扰着企业。因而,进行营销渠道风险防范对制药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医药营销渠道风险的类型入手,提出制药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营销渠道风险防范体系来管理和控制营销渠道风险。

1 医药营销渠道风险

1.1 医药营销渠道及其风险的基本概念

医药营销渠道是指医药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所经历的途径,是连接制药企业和消费者的重要通道,因而医药营销渠道基本成员包括医药批发商(商、医药商业),医药零售终端(医疗机构、药店),统称为医药中间商。医药营销渠道风险是指从渠道管理者(本文设定为制药企业)角度出发,药品从生产出成品到转移至消费者的全过程中,发生的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的各种可能情况的总和,这些损失主要是制药企业所选择的分销渠道不能履行分销责任或不能满足分销目标而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后果的总和。

1.2 医药营销渠道风险类型分析

营销渠道的风险多种多样,从不同角度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别,本文根据渠道风险的来源,把医药营销渠道风险分为内因型渠道风险和外因型渠道风险。

1.2.1 内因型渠道风险

内因型渠道风险源于企业内部进行的相关活动,可分为渠道结构风险、渠道营销策略风险和渠道人员风险。

1)渠道结构风险

制药企业在进行渠道设计时,渠道的长度和宽度这两个要素设计不合理就会引发渠道结构风险。对制药企业来说,若渠道过长,即流通环节过多,会导致药品价格上涨、竞争力下降;药品对运输仓储等方面的要求较高,渠道过长会使其受损的风险相应增大;而渠道过短,药品可能无法覆盖更广阔的市场,不利于普药、OTC等的销售。若渠道过宽,即同级分销商过多,容易引起经销商之间的横向冲突,可能引发窜货、乱价等问题;而同级分销商过少,药品的市场覆盖力度可能显得不够充分。

2)渠道营销策略风险

渠道策略和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并称为4Ps,后三个策略管理失误或控制不当亦会引起各种渠道风险:

产品策略风险――药品特性及药品生命周期不同,渠道管理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如处方药向非处方药的转变过程中,渠道终端重心应由医院转向药店。

价格策略风险――目前OTC市场的终端拦截、第三终端市场依靠渠道的启动及全国各地医院的招标,几乎都是以价格为主要导向。制药企业制定的药品价格不当,进行价格变动时处置不当,或价格体系中的利润分配不合理,也会引发渠道冲突,导致渠道堵塞。

促销策略风险――正确合理的促销活动会给企业带来收益,但不当的促销活动及在促销开展前的沟通不畅会给企业营销渠道带来风险。

3)渠道人员风险

包括渠道管理的决策、执行人员,由于决策失误、执行不力等带来的渠道风险。人员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态度怠慢,缺乏责任感,与中间商的沟通不力,或市场渠道维护不够,或开发不足都会引起渠道冲突,从而影响药品销量;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差亦会引发渠道风险,某些窜货便是内部人员勾结中间商进行的。另外,医药招商、销售人员的流失很容易引起渠道客户的流失使企业蒙受损失。

1.2.2 外因型渠道风险

制药企业外部的因素有中间商、竞争对手以及宏观环境,分别引发三种外因型渠道风险(即中间商风险、竞争者风险和宏观环境风险)。

1)中间商风险:中间商是企业渠道中的主体,是实现企业营销目标的关键所在,但绝大多数制药企业都曾不止一次经历过货款回收的风险问题,中间商的信用风险往往给企业造成呆账、死账,企业面临对中间商的选择风险,在采用区域制时,有时会因为商掌握重要的市场资源和医院终端,为达销售目标而有意无意忽视信用风险。医药流通业的并购使大型医药商业逐渐掌握话语权,中小制药企业的命运基本掌握在销售商手中,渠道风险增大。另外,医院终端作为第一终端,是强势零售环节,药企把大量财力、物力投向医院,却可能遭受压货压款的风险。而随着近几年的迅猛发展,连锁药店通过规模效应和采购联盟也变得更加强势,影响力和控制力也不断加强。

2)竞争者风险:竞争对手针对其渠道所作的决策也会给企业渠道带来风险,尤其值得竞争激烈的众多同品种仿制药企业重视。如竞争对手对中间商的各项支持(如物流支持)加强,若企业不能及时跟进,很有可能使自己的中间商转向竞争对手;竞争对手有针对性地在一些药店陈列、展位上与企业展开争夺,拉拢企业的医药代表等行为都会带来渠道风险。

3)宏观环境风险:营销渠道必须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运作,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和政策法律环境,这些外部环境又时时影响着营销渠道管理,从而给企业的渠道营销决策带来风险。由于药品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国家对药品流通实施了较其他商品更严格的监督管理,给营销渠道带来某些方面的限制,如对药品流通企业严格的资格限制等。当今正处于医药行业市场大整合阶段,国家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如医药分家、降价、商业治贿及监管风暴等对医药市场进行整顿,若对政策法律了解不清、把握不准,则可能引发宏观环境风险。

2 制药企业营销渠道风险的防范

医药营销领域影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2000年的“PPA事件”,中美史克在接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暂停使用和销售康泰克通知后,立即成立危机管理领导小组、沟通小组、市场小组和生产小组,并紧紧抓住大股东、消费者、经销商、企业员工关系这四大命门,顺利度过了危机,为日后新康泰克的复出创造了条件。

中美史克对危机的处理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建立营销渠道风险防范体系,保证风险防范的日常性、系统性、规范性,应该更适合危机处理能力较弱的国内多数中小型制药企业。

有鉴于此,本文提出建立包括管理机制、运作机制、监管机制及决策机制的营销渠道风险防范体系,从制度、运作、监管、处理层面来全面防范渠道风险,由风险防范小组全面指导。

2.1 营销渠道风险防范体系简介

英国“特恩布尔指导手册”提出,公司中风险管理人人有责;董事会应仔细检查公司制度的有效性以确保风险管理流程已成为公司日常程序的一部分,并能够在遇到风险时作出快速反应。风险防范小组的成立,能够保证渠道风险防范的有序进行,其成员由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管理者构成,真正做到风险管理人人有责,同时有利于制药企业节约成本,并能在协调各部门的基础上共同处理渠道风险问题;其职责包括在企业内部建立渠道风险预防的规章制度,督促制度的贯彻执行;强化企业全体成员渠道风险防范意识;统一处理风险事故。

管理机制,主要是建立管理制度体系来预防渠道风险,规范渠道运作。在渠道运作过程中,严格遵循管理机制中制定的策略,是体系运行的保障。因而,运作机制的建立,保证了渠道各种管理政策能够落实到各个工作环节之中。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管理政策才是合适的,因而制药企业需要建立监管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渠道政策,及时进行反馈,视具体情况对政策方案进行补充调整;了解和反馈各渠道之间的动态和信息,确定引起渠道风险的主要根源和潜在隐患,相应调整渠道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决策机制也称危机处理机制,建立决策机制是为了做到有章可循,当渠道风险发生时,由决策机制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关措施,可使企业的损失达到最小。几种机制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2 完善渠道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合理的渠道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规避渠道风险,使制药企业能够集中有限资源以应对控制之外的风险。因而,本文针对具体渠道风险提出相应的管理机制。

2.2.1 内因型渠道风险管理机制

完善营销渠道系统:根据药企实际情况及市场环境,充分考虑影响营销渠道的重要因素,建立适合企业的最佳营销渠道系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渠道问题,不仅把渠道融入其他3Ps中,还要将渠道问题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等问题结合考虑,如面临资金压力的小型企业,其面向中低端市场的普药可采取底价承包的商业渠道模式。由成员遍及各个部门的风险防范小组共同制定4Ps无疑是明智之举,例如共同完善营销渠道价格体系,合理分配渠道各层级间利益,保证企业利益、渠道中间商的利益及消费者利益的协调。

完善渠道人员管理制度:对于渠道人员风险,首先应选择合适的人员,药企要在渠道人员的选拔和任用上严格把关,建立一套相应的招聘体系,对其职业道德素质进行全面考察,例如先声市场稽查部的人员均是本企业有多年市场销售经验的地区经理;其次,提高渠道人员的整体素质,对渠道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沟通能力,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同时不断通过相关管理制度进行考核,为企业营销渠道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2.2 外因型渠道风险管理机制

严格挑选、管理渠道成员:制药企业必须建立中间商选择标准和方法,从源头上防范其所带来的风险。首先结合产品特性,选择目标终端,而后选择能够覆盖销售终端的商业企业,并建立针对商业企业的动态管理机制:在一定时期,将商业客户划分等级并量化指标,根据其资信、覆盖医院、回款等具体情况设定相应的管理方法。上海罗氏的一个统计显示,不到全国总数2%的医院占据了全国医院销售总量43%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企业应实施关键客户管理模式,以确保企业销量的稳定性。

加强渠道成员关系建设:成熟渠道的形成是靠双方长期互利双赢的关系建立起来的。药企应主动与渠道成员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增强市场控制能力。首先,努力改变营销观念,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对经销商营销、管理等的培训提升其市场运作能力。其次,应辅助经销商进行市场运作,如为重点客户提供医院开拓等实际帮助,及时处理窜货等问题。另外,还应建立信息通道,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做好销售终端营销,与医生、药店成员等建立稳定的关系也至关重要。

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加强渠道信息系统建设,做到随时掌握渠道成员的运作状况及整个渠道的运转状态;严密监视竞争对手的动向(如渠道策略的调整),密切注意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鉴于政治环境对医药产业的影响不断加大,许多制药企业的政府事务工作比过去更为活跃,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开始组建政府事务部,加强对政策的把握。

3结语

由于渠道的外部性和复杂性,仅靠制药企业自身的力量与意愿来控制整个渠道系统比较困难,因而需要一个能够指挥、调节系统秩序的公立者(即政府)来发挥作用。由于医药行业正处于变革转型期,政府应该消除区域市场的壁垒,完善医药营销渠道系统相关运行法规,参与行业内渠道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增进整个医药行业的渠道风险防范能力。

医药企业的风险篇5

当中国A股市场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入从6124点一路跌到1665点时,资本市场对医疗行业的态度也就格外明了。2009年一季度共有53家企业获得创投机构的资金支持,总金额为3.20亿美元,与2008年四季度相比减少了79家,投资金额下降61%。风险投资大多将注意力放在了教育、消费品等受危机影响较小的行业,医疗健康行业则被定义为“冷门”行业。

然而在新医改方案出台的刺激下,医疗健康行业成为如今投资最热门的行业之一,似乎迎来“最好的时代”。自2009年二季度起,医疗健康行业获得风险投资总额1.32亿美元,占同期中国风险投资总额的20%。vivo ventures以250万美元认购李氏大药厂6.79%股份、软银赛富投资南通联科药业2500万美元、鼎桥投资注资归真堂7650万元、达晨创投增资晨光生物4900万元、火箭资本5300万港元入股龙发制药……而在桂林三金药业、保龄宝、奇正藏药陆续IP0之后,国药控股更是成功在香港上市,并因发行5.457亿股而成为2009年医药板块的“大事件”。

这一系列投资、上市,无疑昭示了资本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再度认可”。

但资本市场的逐利并不意味着医疗健康行业整体“解冻”。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获得资本青睐的公司大都来自医药与医疗器械两个细分领域。这两个细分领域如同两把锐利之剑将寒冰破开,展露着医疗健康行业的“春天”。

“寒冬”之后,尽管料峭依然,但寒冰之下的资本已经开始暗涌。融资、并购、IPO、PIPE,资本正在通过每一条路径进入医疗健康产业。

相较于其他行业,医疗健康行业有着较为稳定的抗风险能力。只是由于对投资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很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商业运作经验以及风险控制能力,因此医疗健康投资在中国发展得一直很缓慢。“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成为资本的避风港和全球经济亮点。医疗健康产业更是因其抗周期性而成为亮点中的亮点。”富达亚洲风险投资基金合伙人陈立实如是说。

未来十年高速发展

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与医疗健康产业相关的股票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医疗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医疗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与一个国家的GDP成正比,即GDP越高,医疗健康产业的投入就越多,医药、器械等细分领域的投入也会增加。”美国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施毅表示,“因此可以说,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

以美国为例,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而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产业增加值也占到国家GDP的10%以上。然而在中国,该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远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也决定了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在未来至少10年之内仍然会高速发展。”施毅表示。

当新一轮医改方案面世后,资本就没有停止过对医疗健康市场的关注。“从目前中国医改的内容可以看出,医改的主要目的仍然是为大众消费者提供医保。”陈立实表示,“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虽然医改并没有直接有利于新药研发等的政策,但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是地方还是中央,政府将更多资金投入到与新药研发相关的领域中,这非常具有代表意义。”而美国风险投资基金Vivo Ventures医学博士赵晋也有相同的看法:“尽管医改对于投资人、企业的具体支持仍然比较少,但是却能够给企业一定的指导方向,整个行业是机会与挑战并存。”

医疗健康产业在受到医改与市场的双重影响下,整体市场出现了细分化,风险投资人对于这种情况也十分乐见。“市场的细分化才能成就巨大的公司。”施毅表示,“每一个细分领域中的机会都是我们要发掘的,不过从市场规模上来讲,仍然是医药大于器械,器械大于诊断。”

虽然前景被认可,但位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至今依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很多分散的小公司缺乏有生命力的产品,质量也不过关,它们的存活都是通过商业手段维持,这样的企业妨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好的医药企业也不能够正常进入市场。”施毅表示。

第二是中国医药产业的研发投入不足,不仅限制了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导致了国内医药企业只能够通过大量的仿制药寻找生存空间。第i则是跨国医药企业产品对国内产品形成竞争威胁。由于药品进口关税降低、价值跨国医药企业对中国投资的加大,都迫使国内医药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

医药的壁垒与风险

医药与医疗器械处于整体行业市场规模中之首,因此也备受资本的青睐。

刚刚募集了一支总额30亿元、专注于医疗行业投资的建银医疗基金,就非常看好医药行业。建银国际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胡章宏博士表示,医药行业的竞争壁垒非常高,一般的竞争者很难进入。“首先是政策性的壁垒。中国对医药行业的准入、生产经营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法规以加强对医药行业的监管。不论是医药生产企业还是医药经营企业都需要获得许可证方能运作。”胡章宏博士表示。

其次是资金壁垒。医药行业是高投入行业,其新产品开发具有资金投入高、项目研发及审批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药品生产使用的厂房设施需要专门设计,药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重要仪器设备需要依赖进口,费用昂贵;而且产品销售渠道复杂、环节多、资金周转偏慢。“因此,该行业的新进入者通常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胡章宏博士表示,“再加上医药研发的技术壁垒。”

“不过,建银国际在这些方面都积累了很多竞争优势,也是我们专注于医疗行业投资的主要原因。”胡章宏博士说道。

医药研发能够拥有足够宽的“护城河”来阻断竞争者,还源自国内一些非常高质量的研究机构在做着不懈努力;随着一些海外学者、技术人员回到中国推动新药研发、政府投入很多研发资金大力支持,中国新药研发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然而,目前中国医药领域还是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因此仍然具有投资风险。“这个行业的风险主要是科学技术方面的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也是不可控的风险。”陈立实表示,新药研发的风险首先是技术风险,这一点在中国及外国都是一样。想要降低这个风险,主要还是需要依靠团队。“富达亚洲通常会寻找非常有经验的团队进行研究,这些人在国外积累了相当多的研发经验,也在失败中学会了很多教训,他们将这些经验教训利用到研发中,是能够降低技术风险的。”陈立实认为。

对于投资了药明康德、诺凡麦等企业的富达亚洲来说,陈立实认为要关注两种医药企业

的风险:第一种是以研发为主的医药公司,它们的风险在于技术风险和产品注册的风险,如何避免技术风险,以及如何度过漫长的产品注册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种是以药品销售为导向的企业,尽管它们有一些药品具有注册风险,但是这种企业的风险更多来自于市场,由于处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中,能否建立有效的销售团队、形成良好激励机制就是风险所在。

若要减少投资风险,企业团队永远都排在首位。“对于新药研发企业,我们首先要看的是团队是否有过研发的经验,其次是他们所从事的研发技术平台。我们不是看其某一种新药,而是要看通过其技术平台能不能衍生出多种新药产品,毕竟单种产品非常不容易规模化。”胡章宏博士认为。而富达亚洲在投资时,除了考虑团队及产品外,还会考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资金支持。由于新药研发的周期很漫长,所以在投资这样的企业时,富达亚洲希望能够做一个多种资金与资源组成的投资组合,比如政府资金的支持、投资者的专业资源等,有了这样一种综合的资源和资金支持,新药研发公司才能够走得更远。

器械的潜力与隐忧

医疗器械市场近年来加速扩张的趋势,已经引起资本的关注。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同比增长15%,相比较于2001年,医疗器械行业产值仅为药品产值的20%,到2008年这个比例已经提高到33%左右。

“在中国,医疗器械目前还是一个没有被充分发展的领域。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格局中,美国占40%以上,欧洲大约占30%,而中国仅占全球市场的2%。根据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医疗器械的行业规模还远远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陈立实认为医疗器械的发展潜力很大。

“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是资本关注医疗器械的首要原因。”陈立实表示,富达亚洲风险投资基金看好医疗器械领域还有两个原因。首先,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还都处在非常初期的阶段,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尽管中国市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海归们创办的本土企业已经开始向着产品的研发方面发展,通过产品的创新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是众多企业中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的还是非常少,因此在投资这样一家企业后,短期时间内很难出现同质化或者过多的竞争者。”其次,陈立实表示,“在中国本土企业中,医疗器械是在生产制造中占比例比较大的行业,因此中国很多企业有潜力走进国际市场,比如迈瑞、威高都是很好的例子,这些企业可以通过产品的研发在国内占领市场份额。”

尽管聚焦在医疗器械行业的资本逐渐增多,但是这个行业的风险仍然存在。美国Vivo风险投资基金医学赵晋表示,行业的风险主要有三点:“第一,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周期太长,从最初模型的建立到调试成功再到批准,最后上市,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很多科学家投人很多精力,包括很多的资本投入。”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如果从零开始投资,可能投资周期需要五六年甚至十年。

“第二,美国鼓励创新的政策更宽泛有效,中国则相去甚远。通常美国和欧洲政府都允许有一定产品线的公司在某一个阶段就可以上市,这样企业就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获得资本来帮助自身继续成长。”赵晋表示。而且创新不一定只是包括新医疗器械的研发,也有可能是对过气器械进行仿制,不论是哪一种创新在美国都有专利的保护。 “国内虽然也鼓励创新,但是毕竟政府的投资资金有限,需要更多的民间资本,而中国的民间资本很少有耐心帮助从零开始的企业。”赵晋接着分析道,“虽然中国已经推出创业板,但是这些上市公司都是由销售业绩保证业绩的,对于医药公司和器械公司有很大的限制,它们不得不通过其他资本来帮助自己成长。”

医药企业的风险篇6

医药企业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其产品特殊、业务量大且时效性很强,同时又面临着非常多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管制。因此,医药企业面临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和企业。如果其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模型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有效指导企业内部控制实践,那么就算是知名公司也逃不了破产或被收购的厄运。所以公司内部控制运行质量应该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二、我国经济环境下的COSO框架

COSO框架是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建立,规定美国本土上市公司据以参照建立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该框架就是COSO委员会于1994年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ICIF框架)。COSO的ICIF框架因其完整性和科学性而得到各国专业机构的普遍认可,并在各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中得到广泛的移植和参照。

我国现已公布实施的几个内部控制规范和指引其结构内容几乎完全照搬了COSO的ICIF框架体系,在控制要素及框架体系内容方面并无明显的创新。客观地讲,COSO框架(包括ICIF框架和ERM框架)是对于完全市场化和法制健全化的国家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时非常理想的参照标准,但对于尚处于发展中阶段的我国,由于还存在着企业外部控制环境薄弱、企业文化和管理者经营理念差异等诸多问题,若简单地移植COSO框架来建立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势必会形成南橘北枳的结果。但从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内企业若想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则必须要符合上市地法律对内部控制的建设要求,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要处理好国际先进经验和成熟框架的引进与我国具体国情的融合。

三、对COSO和COCO内部控制框架的整合创新

美国COSO委员会和加拿大COC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框架文件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两个最具有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文件。它们所构造的内部控制框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笔者对COSO和COCO内部控制框架的内在元素进行整合来提出几个主要的维度,能够对企业新型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1)目标管理。目标即包括战略性目的、经营性目的和业绩评价性目的,与COSO风险控制框架中的目标即战略目标、效率效果、合规合法、报告真实亦是一致的。企业目标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蓝图,它确保企业战略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起着引导和评估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

(2)员工管理。COCO从员工管理的角度将内部控制的要素具体细分为目的、承诺、能力、监控与学习四个要素。员工是企业中最基础的人力资源。对员工价值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促使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和企业技术系统的全面更新,员工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甚至已经成为决定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

(3)风险管理。企业应当根据对风险的识别,结合其对风险成因、企业整体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确定风险的应对措施,并且应当将该措施贯彻到企业的各项控制活动中。风险是企业活动的固有特性。健全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系统是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特点。

(4)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管理理念的升华,将企业的目标、员工和风险管理凝聚在企业员工内心的一种向心力。企业文化一旦生成,将会对企业的目标管理、员工管理和风险管理形成有力的支撑。因此,在新构建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企业文化被定位为目标管理、员工管理和风险管理这三个维度的凝聚点和支撑点。

四、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具体途径

医药企业在具体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时候,应遵循合法合理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制衡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适应性原则,然后再真正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切实完善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药企业应该适应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实现医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企业组织结构,有效地把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结合起来。这就是说,医药企业应该让风险管理始终贯穿于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医药企业构建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股东大会机制,规范控股股东行为,完善董事会机制,完善监事会机制,完善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等,从而让医药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得以完善,为企业提供准确、真实、完整、及时的信息。

(2)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尤为重要。为医药企业内部重要的控制制度,它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整个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核心所在。因此,应该结合《会计法》《税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健全相应的财务核算控制体系,主要是完善各项授权审批制度,强化公司财务监督功能,强化预算管理,使得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各个环节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防范各种风险,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做到监督的独立、客观、公正性,将会计舞弊风险降到最低,从而建立并不断完善以经营目标为导向,以成本控制为中心,以绩效考核为保证,以专项管理为补充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3)规范医药企业风险评估和管理。对于医药企业来说,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就是要先做好风险评估工作,然后基于风险评估把一些可能的错弊或者损失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这就是说需要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因此,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其面临的风险非常多而广泛,那么,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要通过风险评估和管理来为医药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让各种不确定的风险能够被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以内,不能出现管理失控的风险,防患于未然,将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内部控制始终。

五、结束语

医药企业的风险篇7

20l0年上中国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获得的PEzve投资额为13.0365亿美元;20H年上半年获得的PE/vC投资额为33.016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下半年投资额为8.3496亿美元;2012上半年获得的投资额为9.5854亿美元。中关村发展集团以PE、vC等方式不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20n年的项目投资额达l亿;九鼎投资以3400万元投资奇力制药,继而对山西普德药业完成总额达1.1亿元的投资,至2012年上半年在生物医药行业已完成40多家企业投资;20l2年5月,美国华平投资集团注资投入牙科医疗器械企业一一时代天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此前华平在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包括哈药集团和乐普医疗等;全球制药企业美国礼来公司2007年成立的专注于亚洲特别是中国最具潜力的生命科学领域的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2012年6月对南通联亚药业有限公司进行第二轮增资2000万美元,目前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在中国投资规模已逾60(川万美元,投资项目涉及医药生产、流通等多个领域;20l2年8月,启明创投投资700万美元的cRO公司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创业板,募资总额5.08亿元,市盈率44.05倍;2012年9月,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联合江苏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及社会资本共同发起成立首支科技领域的生物医药专业性风险投资资金一一江苏科泉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牵手生物医药科技型企业共同发展。

生物医药行业受到风险投资机构的如此青睐,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低迷期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抗危机产业出现的相对溢价。目前中国A股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在40倍左右,高于A股整体市盈率。创业板是国内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的重要渠道,2011年18家生物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当年占比达到64%。但生物医药行业的最大变数来自政策,几乎每隔两三年就有变动,应注意估值调整的风险,对于以15倍以上甚至接近20倍市盈率投资生物医药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应认真考虑将来的退出风险和效益。

生物医药领城风险投资热点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各子行业中,其中以下几大热点尤为引人注目,将成为风险投资未来重点追逐领域:

一是生物制药领域。随着化学制药研发遇到瓶颈和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生物制药已成为医药产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全球生物制药年复合增速高达21.6%,约为世界经济平均增速的近10倍。我国生物制药与国外差距不大,目前发展迅速,工业产值每四年翻一番,销售利润率高于医药产业其他子行业。随着“十二五”生物产业规划的启动,生物研发加速和医药内需扩大,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将保持快速的发展和良好的盈利能力。在生物制药领域,疫苗、抗体以及基因工程药物,将成为未来几年的风险投资关注的三大热点。针对传染病带来的安全问题,疫苗是国家支持的重点品种,新型疫苗和治疗性疫苗是未来发展方向;单克隆抗体是具有高度靶向性的“生物导弹”,在肿瘤等多种疾病治疗中具有突出优势,具有最高的成长性、市场潜力;以EPO、重组胰岛素、重组干扰素、重组生长激素和凝血因子等品种为主的基因工程药物具有其他药物无法取代的疗效,并且加速向长效蛋白进发,市场空间巨大。

二是医疗器械领域。由于医疗器械领域相对于制药领域的运作周期较短、资金需求量较少、市场利润较高,更符合风险投资运作特点,因而得到风险投资的更多关注。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并逐步向高端化、信息化、多功能化等方面转化,家用医疗产品、基层社区医疗产品和进口医疗器械替代产品有很大的潜力,成为资本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理想切入点,尤其是与IT行业关系密切的医疗设备、医院信息化技术以及保健器械、微创医械、器官移植和辅助医械等行业。

三是医药服务外包领域。中国是新兴医药市场中外包服务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在某些领域雄厚的科技基“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进入整体提升和集群发展阶段,生物医药市场需求将强劲增长.为风险投资带来更多的利润增长点和发展机遇,而风险投资的介入,必将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带来雄厚的资本支撑。但由于生物医药的科技含量高、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需要我们的风险投资家具有敏锐的眼光、专业的素质和严格的管理,促进创新链条和资本链条的对接,协助企业提升创新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提供上市支持,培育企业快速壮大,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推进动力。

医药企业的风险篇8

一、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医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核心内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新医改背景下,医药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挑战,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体现。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医药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随之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树立崭新形象,而财务管理正是其中一项核心内容。财务管理关系医药企业日常研发与营销工作的有序开展,没有稳健的财务支持,合理的资金分配,企业就难以实现正常运转。科学化的财务管理体现出企业经营管理的实力和水平,更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坚强后盾。

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目前医药行业的市场竞争近乎白热化,特别是随着进口关税的下降,大量国外药品进入国内市场,市场风险加剧,医药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因此受到影响。为实现扩张和发展,企业必须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为日常运营提供稳定的资金保证。一旦财务风险转化为现实,如资金链断裂,应收账款成为坏账,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给企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第三,财务管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医药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同时企业发展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财务管理混乱。另外规范化制度化的流通体系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国家出台相应的医改政策,要求医药企业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增强内部竞争力。所以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不仅要在竞争中努力创造经济效益,还必须关注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医药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产生

尽管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迅速,但医药企业的改革进程却相对滞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问题不容忽视。财务管理观念落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严,财务信息失真,财务人员素质不齐都是风险产生的重要来源。

第一,财务管理观念落后。医药企业很多是由原先的国有企业转型而来,管理观念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国有企业的传统,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将财务管理等同于会计工作,财务监管力度不足,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为应对市场竞争挑战,医药企业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占领市场份额,片面强调经济效益的创造,忽视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其陈旧的观念己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

第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依据,但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不完善,有的企业本身缺乏制度建设,没有切实可行的财务制度及考评制度,财务管理工作较为混乱,出现风险问题难以追究责任人,从而给企业造成损失。有的企业在财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范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实际工作主要集中于有形资产的维护,对无形资产管理没能给予应有的重视,缺少对资产的全盘管理,财务管理发挥的效能有限。

第三,内部控制不严。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尤其是成本、费用、应收账款等方面,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运转。医药企业在原材料采购、药品生产、市场营销环节投入的成本居高不下,因而企业利润空间势必会受到影响。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过程中,药品价格因国家管控不断下降,科研经费增加,与此同时,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控制不力,应收账款比例较高,医院结账周期长,企业财务风险随之增加。

第四,财务信息失真。财务信息是医药企业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直接决定决策的科学性,甚至是企业规避风险的基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医药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往往大打折扣。例如企业的部分收入项目没有纳入应有的科目记录,导致资产和费用的核算不能依据真实的财务信息。还有的企业出于对外信息披露、争取贷款、税收缴纳等方面的考虑,制作虚假财务报表,夸大或缩减盈余,这些都会增加企业决策的风险。

第五,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齐。医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财务工作主要停留在财务信息的记录,缺少前瞻性、系统性的管理能力,例如财务预算、税收筹划等工作并未有效开展。另外,当今社会信息化己经遍布各行各业,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但是受财务人员管理理念、计算机技能等因素的限制,医药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尚不能深入开展,有的企业虽然购买了软件,实际只是应用其中的部分模块,财务人员素质与当前的管理要求之间存在差距。

三、医药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

针对当前工作中的问题,医药企业应当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转变观念,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完善财务信息管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医改潮流,实现新时期的良性循环发展。

第一,树立崭新的管理理念。医药企业改革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在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同时,也将服务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医药企业应当顺应改革潮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中发挥的作用,进而转变观念,完善企业财务管理职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企业领导更要积极宣传财务管理理念,使全员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主动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

第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为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医药企业应立足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环境,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形成标准化的操作模版,规范财务流程,规避财务漏洞。而且为保证财务管理制度能够严格执行,企业应将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与绩效考评关联起来,制定系统的考评指标,明确权责,强化各部门员工的责任意识,防止财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进而提升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第三,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为防范财务风险,确保日常运营具备充足的资金,医药企业应从预算开始,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工作。企业应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以及未来发展的目标,系统规划下一年度各项投入,严格对预算执行的考核。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建立专门的成本管理系统,实时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日常采购注意选择优质供应商,构建长期合作关系,尽量降低采购及物流成本。另外在应收账款控制方面,医药企业可创建用户信用评价机制,通过评估客户信用水平,更好地管理应收账款,防止坏账发生给企业带来损失。

第四,完善财务信息管理。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不仅是医药企业科学决策的前提,而且能够为财务预警提供有效的支持。企业领导应当客观认识当前医药行业竞争的现状,立足长远发展,科学管理财务信息,充分发挥真实财务信息的价值。为此,企业应规范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深入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将各项财务信息记录纳入到规范化轨道,并从中选择可以准确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成本投入等方面的指标,以此反映企业运转的稳定性和风险性。

上一篇:德育的个体性功能范文 下一篇:资金管理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