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0 18:28:25

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 比较研究 医药产业 规模 发展

医药卫生事业是关乎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稳步发展的战略性事业,是一项不断与时俱进,常抓常新的朝阳产业。2016年上半年我国的GDP增速为6.7%,同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但是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I之一的医药产业,近年来依然保持了20%的增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江苏省属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医药大省。近年来其医药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医药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速20%以上,[1]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进入“十二五”,江苏省医药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以较大的幅度增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产业总规模

江苏是全国的医药大省,医药产业是江苏优先培育发展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在进入“十一五”规划的2006~2010五年间,江苏医药产业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化挑战为机遇,促进了江苏医药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一)企业数量与分类

截至2015年12月,全省注册的医药生产企业448家,比上年减少了68家。纯原料生产企业86家,占19.20%;纯制剂企业141家,占31.47%;原料药和制剂皆生产的企业104家,占23.21%。所以,江苏是医药制剂大省。其他为医用氧气生产企业(含氧化亚氮生产企业1家)43家,占9.59%;中药饮片生产企业41家,占9.15%;药用辅料生产企业20家,占4.46%,尚有空心胶囊7家、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2家、艾条生产企业1家、疫苗生产企业3家(具体见图1)。全省医药产品结构合理,门类齐全。[2]

(二)产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江苏医药工业产值年平均递增20%以上,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进入“十二五”后,尽管我国宏观经济进入了新常态,2011年到2015年江苏省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5年来平均增幅在20%左右,保持在GDP增速的三倍多。2011年全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2008.65亿元,利税319.34亿元,利润208.86亿元;2015年全省医药工业在2006年的基础上增长了近2倍:销售收入3963.2亿元,利税662.46亿元,利润411.96亿元。具体见表1。[3]

近三年来,江苏省医药产业的各项指标的增幅和增速均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近两年江苏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也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2015年江苏省医药产业的主营收入继续保持全国第二,增幅为13.94%,位居全国第三。总的来看,这五个省份都在2015年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其中山东在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两项上保持第一,而江苏则在利税和出货额上位居第一。

(三)产业吸引外资情况

江苏省的医药产业集群也得到了外资的青睐。截至2009年,省政府累计允许外资医药产业项目达1612个,占外资江苏省投资总数的1.74%;累计利用外资达140.22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67.95亿美元,外资到账数目为26.65亿美元。

2016年财富500强上榜的医药企业有15家,其中落户江苏的有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诺华、拜耳、强生、辉瑞等。[4]江苏已成为国外跨国医药企业资本转移的首选之地。2010年全省共有“三资”企业129家,比上年减少了7家,主要集中在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五市,合计98家,占到了全部“三资”企业的75.97%。“三资”企业的生产类型以纯制剂为主,共60家,占全部“三资”企业,46.51%,其次为原料和制剂都生产的企业共33家,占全部“三资”企业的25.58%,第三为纯原料药,共16家,占“三资”企业的12.40%,三种类型的企业共109家,占全部“三资”企业的,84.50%,比上年增加1.41个百分点。

二、产业研发和创新

江苏省医药科研具有良好的创新平台。江苏省拥有系统的产学研集群,研发方面,江苏省作为科技大省,拥有数十家高校、上百家科研机构,为江苏医药的创新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江苏医药研发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一大批医药科技人才迅速成长,人力资源丰富,人才队伍后继有人,为江苏医药的跨越发展储蓄了强盛的后劲。

据2015年省内157家主要制药企业的调研结果,创新产品在全省医药产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医药制造企业创新产品产值增长速度快过医药工业产值的增速,同时,从全国的角度来看,江苏省连续五年领跑全国,产品销售收入总体呈增长趋势,位居全国第一且增速较快,显示了喜人的态势(相关数据可参考表3)。

全省的创新药研发能力居全国前列,“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共受理一类新药(系指化药1 类、中药1 类、生物制品1 类)217 件,其中临床研究申报195 件,生产注册申报22 件。从申报地区看,一类新药的研发单位主要集中在连云港、南京、泰州(泰州医药城)及苏州(苏州工业园区)。

三、产业集群――各具特色的“一城六区”产业布局

江苏省由于地理优势和地方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逐步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体而形成的优势医药产业集群。如在全省名列第二的苏州市的医药产业,更是以外资企业唱主角,外资企业占苏州市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一半以上。

全省各地还形成了几个非常引人瞩目的医药板块,可以称之为“一城六区”。“一城”指的是泰州中国医药城,“六区”指的是南京、苏州、无锡、常州、连云港、南通六个医药产业区域。[5]它们既是外资企业合作的优质载体,同时更是江苏省将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对象。

(一)一城,即泰州“中国医药城”

中国医药城,园区总规划面积达30平方公里,设计有生产、科研、交易、教育等不同的功能区,是中国首家部级医药高新区,由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10年共同建设。中国医药城一成立,就秉承着“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产城共荣”[6]的规划建设理念,致力于建设我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生物科技医药产业基地。目前,区内已集聚国内外50多家知名大学和医药研发机构,阿斯利康、武田制药、勃林格殷格翰、石药集团、海王药业等600多家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先后落户;400多“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医药创新成果成功落地申报;20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落户创业,34人入选国家“”;园区被列入国家新型疫苗及特异性诊断试剂产业集聚区发展试点;启动开发面积达到14平方公里。[7]

(二)“六区”

南京市充分发挥其科研创新实力,依托区域内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大批著名医院、科研院所,着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聚集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有南京生物医药谷、南京生命科技创新园、南京生物医药科工园和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等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园区。[8]除此之外,南京市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如功能完善的孵化器及公共研发服务平台。

苏州市在上海的产业辐射下,建立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医药产业结构,吸引了一大批跨国行业巨头,如葛兰素史克、礼来等落户苏州。苏州地区重点发展化学制剂、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医疗器械等产品。2009年有四家制药企业销售达到或超过10亿元,分别是惠氏:14.13亿元、东瑞:13.33亿元、卫材:10.35亿元、礼来:10.00亿元。[9]

无锡市着重发展生物医药制造业,拳头产品有新型抗生素、新型抗肿瘤药物等生物医药产品。同苏州一样,无锡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多家知名跨国药企也在无锡布局。无锡市医药制造业总投资额达10亿元,形成了新区医药工业园、马山生物医药工业园和惠山生命科技园3个产业集群。[10]

常州市共有药品生产企业45家,药品品种857个,304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拥有器械注册证书1300多个,今年新增授权专利144项。形成了大量优势医药产品群。近年来,常州市还重点发展了新医药产业链,2015年1~5新医药产业链1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8.5%和26.4%,成为产业黑马。[11]

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园于2014成立,在已汇聚了30多家骨干医药企业的基础上,加速产业集聚,新引进和建设了研发生产国家一类新药的诺泰制药佑源药业、青阳药业等一批重点医药项目。其中,恒瑞医药是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第二大化学药品制剂研究和生产基地;康缘药业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示范企业;豪森药业挺进全国医药企业50强,连云港市新兴医药产业规模效应已经显现。[12]

南通地区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个医药产业园。2003年,南通市科技局以港闸经济开发区为建设区域核心,启动构建“南通港闸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程,区政府聘请国内外相关行业专家、教授,成立港闸生物医药园区建设专家顾问组,建立专家咨询制度,为园区制订发展规划。2005年,区政府从科技投入、税收减免、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贷款贴息及吸引人才等方面对入园企业、人才给予优惠扶持。开展专题产学研活动,到高校优选一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较高、辐射能力强的高新项目入园区转化,大大加快了园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步伐。区科技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园区内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和帮助园区内企业申报各级各类计划。以醋酸化工、赛奥生化、精华制药等龙头骨干企业为抓手,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按市场化、企业化、产业化的要求,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共用或专用技术研发平台。

园区建设通过规划定位,招商引资、企业培育和政策扶持等阶段实施,园区内已达企业28家,其中骨干企业13家,超亿元企业3家。

(沃田单位为中国药科大学;王欣单位为杭州医学院)

[作者简介:沃田,男,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医药产业。通讯作者:王欣,男,杭州医学院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医药卫生产业经济与政策。]

参考文献

[1] 刘泉红,刘方.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及产业政策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4(32):39-67.

[2] 褚淑贞,杨家欣,王恩楠. 2015年江苏省医药产业发展报告[J].药学进展,2016(05):349-357.

[3] 褚淑贞,陈露,杨家欣. 2014年江苏省医药产业发展报告[J].药学进展,2015(04):258-269.

[4] 刘德伟.《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及上榜银行的特点[J].商业文化,2016(04):39-48.

[5] 丁竞.浅谈“十一五”期间江苏医药产业重点大类的发展特点和前景展望

[J].黑河学刊,2012(03):14+149.

[6] 席波,汪丽娜.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N].鹤壁日报,2011-12-14

(001).

[7] 张树俊.论人才招引机制建设――以部级高新区―泰州医药园区为例

[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01):32-34+57.

[8] 滕堂伟,赵培.从地方集聚到区域集群网络:基于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的分析[A]. 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2015:1.

[9] 韩子睿,张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研究及“十三五”发展建议[J].科技和产业,2015(04):22-29.

[10] 蔡晓栋.中国地区医药制造业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8.

[11] 姜小莉.新医药:成为我市“产业黑马”[N].常州日报,2015-07-23(A01).

[12] 张华,刘洪昌.连云港市新医药产业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15(10):33-35.

[13] 戴宝江,孙青山,王荣,吴琳.南通市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3

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篇2

>> 北京地区生物医药研发服务模式研究 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基地现状及展望 北京地区高职专业设置现状及问题分析 北京地区P2P发展现状及问题探究 红豆挺进生物医药领域 生物医药领域投资渐趋细分 在生物医药领域自由驰骋 生物医药领域平台促进创新 北京地区银行业交叉销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倍道兼进,腾飞的北京生物医药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工业园区现状及发展模式 环北京地区竞技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北京地区大学生网购风险认知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北京地区洪涝灾害研究领域热点与前沿分析 北京郑氏润慷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 增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网站.201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OL]. http://.cn/news.do?method=viewInfoCommon&id=31342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网站.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OL]. 2006-02-09. http:///mostinfo/xinxifenlei/gjkjgh/200811/t20081129_65774. htm.

[4] 国家统计局和科技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5] 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6] 叶仙蓉.药学人才培养与国家自然基金人才项目的概况分析[J].科研管理,2013,10(10):142-144.

[7] 王长锐,孟宪平.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与评审综述[J].中国科学基金,2009,(1):34-36.

[8] 彭英,姜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4~2013 年药理学资助项目的回顾分析[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11):1485-1492.

[9] 付剑江,毕明刚,陈君,等.2010-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10-13.

[10] 陈治光.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年夯实基础研究,谋求源头创新――为自主创新奠定坚实基础[J].科技潮,2010,(12):12-19.

[11]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编辑委员会.启航2014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2]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局网站.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OL]. 2014-07-10. http:///cms/jh/106695.htm.

[13] 陈斌.目前企业科研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J].中国市场,2011,(44):21-22.

[14] 马廷灿,曹慕昆.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看我国各省市基础研究竞争力[J].科学通报,2011,56(36):3115-3121.

[15] 左晓利,李振兴.完善中国家基金科学基金人才资助战略的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1,(10):17-22.

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篇3

生物医药企业是高新技术领域中发展最快、表现活跃的产业,但是由于种种限制导致其融资困难,制约了它的发展。本文希望针对生物医药企业的特征,在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角度构建具有生物医药企业特征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以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客观、科学的评价其信用状况,从而拓宽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渠道。

关键词:生物医药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1生物医药产业的概念及特征

1.1生物医药产业的概念

生物医药产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物医药产业是指将新药研究、开发、生产,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治疗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业。狭义的生物医药产业是指在医药产业中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

1.2生物医药产业的特征

生物医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范畴,因此,其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的一般特征:高投入性、高风险性、高收益性和知识技术的密集性。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一样,生物医药产业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因此对人才与技术的要求都比较高,准入门槛也相对较高,这就导致了其高投入性。一般而言,根据生命周期理论,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周期可分为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由于其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很容易实现其价值的快速成长,成长速度过快与技术成果的不确定性,共同导致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性。

此外,生物医药产业还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长周期性和政府管制性较强。由于生物医药产业的生产研发过程较为复杂,阶段较多,导致了其具有周期性较长的特点。如一项新药从最初的研发到在市场上流通,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而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的使用涉及人身安全与社会稳定,必须受到政府政策的严格管制。

2生物医药企业应用传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2.1未针对生物医药企业的特征进行评价

目前,对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多,但是,高科技企业所属的行业众多,很少有学者结合生物医药企业的行业特点,针对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生物医药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还不够成熟,对其的案例应用方面研究更少。研究分析生物医药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根据生物医药的行业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构建针对该行业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补充和丰富现有的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2.2未能充分考虑企业科研创新能力

生物医药企业由于其科技含量很高,其科研创新能力应该成为对其进行信用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传统的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考虑不够充分,如企业的产品认证情况、R&D投入比等。

2.3对财务现金状况的评价不充分

企业的财务现金状况是企业经营管理与整体运营情况的重要体现,而且这类指标可以从企业公开的财务报告中获取。为了使生物医药企业在应用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时更具客观性与科学性,应该在指标体系中充分考虑企业的财务现金状况,从企业内部决策的视角来评价企业的信用状况。

3.生物医药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前文对生物医药企业的特征及其应用现存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局限性的分析,本文在参考已有高新技术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了评价科研创新能力的指标,增加了销售现金比率,并重视对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构建了生物医药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表1,我们可以看出,该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从财务与非财务两方面出发,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个部分。其中,定量指标包括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潜力和财务现金状况五个部分;定量指标包括企业基本素质、科研创新能力和企业信用记录三部分。接下来对所用的各一级指标进行解释:

3.1定量指标分析

(1) 企业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企业信用的保障前提,是企业信用评价中的重要指标。企业的债务可分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既然都属于负债,迟早都是要还的。如果企业不能保持一定的短期偿债能力,其生存将会面临危机;长期偿债能力则可以反映企业对财务杠杆的使用效率。因此,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时,我们对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指标都进行了选择。短期偿债能力的评价指标为速动比率,长期偿债能力的评价指标有资产负债率和资产报酬率。

(2) 企业营运能力。营运能力可以反映出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以及资产使用效率,一定时期内,企业获取利润的水平与其资产管理水平是正相关的。在评价企业营运能力时,我们选取的指标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3) 企业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的盈利质量能够反映出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与未来的前景,对以获取股利的股东而言,盈利能力的分析至关重要。我们选择了具有概括性的销售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4) 企业发展潜力。企业的发展前景可以通过对以往的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预测得到,没有企业是停滞不前的,特别是对处于种子期和创业期的企业而言,预测其发展状况尤为重要。本文筛选的评价发展潜力的二级指标有:净利润增长率、主营收入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

(5) 财务现金状况。持续健康的财务现金流可以支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当一个企业的现金流断裂或存在隐患时,给企业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在此评价指标体系中加入评价企业财务现金状况的指标,以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这些指标包括: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和销售现金比率。

3.2定性指标分析

(1) 企业基本素质。企业的基本素质反映企业的基本组织状况,对企业的信用状况有很强的影响力。分析企业基本素质的具体指标有:政策环境、管理层及员工素质和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

(2) 科研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科技含量高,生物医药企业也不例外,科研创新能力甚至能决定一个生物医药企业是继续生存发展还是走向灭亡。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分析从专利及核心技术、R&D投入比和产品认证情况三个方面分析。

(3) 企业信用记录。我们可以根据企业以往的信用状况合理推断企业未来期间的信用趋势,因此信用记录也作为考察企业信用的重要指标,具体包括企业担保记录和合同履约情况。

[参考文献]

[1]潘家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新思路-―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模型[J].财会月刊,2011.

[2]牛草林.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

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生物医药现状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欧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

1.欧美国家医药市场和产业增长稳定,加强对生物医药的研发与生产力度。目前,欧美医药市场占全球市场分额的70%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 30%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大大高于全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速度。欧美国家在发展生物药品方面也进展较快,2005年底,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生物医药研发的总费用高达675亿美元,较2001年增长了51%,欧美占整个研发费用的90%。欧美已经发起了一个目的在于加快研发新药品的计划,该计划利用医学分子技术,重点发展癌症、大脑失调、新陈代谢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炎症等疾病的新药。

2.欧美国家医药产业的研发与生产是在政府、研发结构以及赢利性公司共同参与下完成的,公私合作特色明显。美国作为全球生物医药发展的中心,形成了波士顿、圣地亚哥、旧金山、华盛顿、北卡三角园五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其中,新泽西州集中了默克(Mer—ck)、罗氏(Roche)、诺华(Novartis)、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强生(Johnson&Johnson)等世界著名制药企业的主要生产基地.是世界闻名的药谷;马萨诸塞州拥有世界顶级的一流大学,是全球最具创新优势的地区,几乎所有的著名生物医药公司都在此设立了研发中心;加州旧金山地区依靠政府和大学联合规划,将高校、医院、企业、风险投资高度集中,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行基础研究:圣地亚哥地区是全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时间最短、速度最快的地区,汇集了辉瑞(Pfizer)、强生(Johnson&Johnson)、先灵葆雅(Schefng—PIough)、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等跨国制药巨头的研发机构。还有超过600家生物医药公司在此落户,成为新兴的生物谷。

欧洲制药行业联盟(EFPIA)欧洲新药开发计划,该项计划的参与者包括欧洲委员会、各大学院学校、生物制药公司以及欧洲制药协会。为此,欧洲委员会和欧洲制药协会联合成立一个管理机构来协调、管理该项目。据统计,德国75% 的生物医药R&D投入是通过研究中心、项目中心等实施的。在生物医药公共研究开发方面,德国拥有自己的特色科研体系。包括92所大学的科学系或医学系,以及各公共部门所属的生物制药研发机构。这些研发机构主要从事生物科技、科技中介、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活动。几乎所有的生物医药企业都与大学、公共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合作,其中,生物技术公司主要是利用国家知识创新基地从事研发创新,而大型的制药企业主要是寻找全球合作伙伴,打造制药产业基地。在资金方面,私人资金、风险投资在近些年德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结构性的变化对高新技术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从一个早期阶段到晚期阶段的重大转折时期,风险投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欧美国家加大对生物医药的研发、生产的投资力度, 生物医药创新出现强劲发展走势。与传统制药业不同,生物制药指的是利用生物技术,包括利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DNA重组技术、基因治疗等技术开发、研制和生产生物制品的过程。美国的生物医药市场的年增长率为7.9%,欧洲的生物医药市场的年增长率为23%。美国新泽州科委致力于在本州特定的产业中寻找新的增长点。与风险投资或者银行去寻找成熟的公司不同,新泽西科委给予前期引导资金的形式培育早期的、成长型小企业,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在欧洲国家当中,德国的生物技术占有领先优势,发展水平仅次于英国,在新药研究与开发方面居欧洲第一。德国政府非常重视生物技术的研究发展,政府拨出了超过80亿欧元的联邦教研部经费,用于重点进行生命科学和创新技术的研究。德国目前已经有超过500家生物技术公司年产值达到15亿欧元。德国政界和经济界也共同提出了名为“生物工业2021”的倡议,以加强德国在全球“白色产业”中的地位。 法国为了鼓励制药企业开发新药,尤其是基因技术和生物技术产品,近两年修改了对新研制药品价格的管理程序,允许制药企业自行确定新药价格。

4.欧美医药产业呈现区域性生产、研发的动态集中、产业集聚度加强等特征,出现了跨国家或以产业联盟为组织背景的产、学、研产业集群孵化载体。产业集群是指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欧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集群化。美国作为全球生物医药发展的中心,形成了波士顿、圣地亚哥、旧金山、华盛顿、北卡三角园五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英国的医药(包括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是以科研机构、高校、制药企业、生物技术企业(创业企业)及其相关机构在特定地域内集中分布、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的产业集群为特征。在丹麦,几乎所有制药企业都与生物技术公司结成战略同盟,由这些技术力量雄厚的竞争型小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通过合作开发,获得生物药品的生产技术或生产权。丹麦还与瑞典合作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地区和瑞典南部地区建立了跨国的药谷(MEDICON VALLEY),医药谷的主要特征是技术、人才和资金的高密度积聚。在投资方面,政府投资基金和民间风险投资基金的紧密合作,充分保证了资金源源不断的获得。

5.欧美国家医药外包研发(CRO)趋势明显,东欧、印度以及中国将成为欧美制药外包的主要目的地。为缩短药品开发时间,近年来许多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开始和一些小型公司结成技术联盟,将技术性强的研究开发内容分包给具有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完成,这就是医药合同外包研发,即合同的一方委托另一方按合同规定完成产品的生产、研发,并承担与产品制造相关的物流、售后服务。由于地理和人种等因素,以及支付志愿者进行临床实验和专业医务人员的费用相对低廉,东欧国家包括波兰、俄罗斯、匈牙利和捷克这些地区临床CRO越来越吸引欧洲药品开发商的注意,成为医药外包的首选地,鉴于印度和中国在成本和市场的优势,欧美国家也正在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两个国家。如丹麦的丹麦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心(以下简称CCBR)与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约入园,成立丹麦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心(北京)分公司,旨在利用当地优质的医疗资源和价格相对低廉的临床实验对象进行药品外包试验。

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 医药经济 医药发展 创新管理 审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 F4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9-0048-04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of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in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JIN Lianya

(China Nation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rporation, Beijing 100190, 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rein. Moreover, it analyzes in detail that in order to reach bet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acro environ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good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are required. Various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audi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material are complementary and indispensible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 medicine economy; medicine development;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uditing management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水平要求的不断地提升,对于医药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空间也非常之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企业要把内部管理做好、做新,做出自己企业的特色。所以,我们要对现在医药行业的现状和所处地位,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地分析,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医药企业经济规模发展得越来越好。

1 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地位

1.1 经济产业特性

医药行业是公认的世界化的行业,它的经济产业也有一定的特性,在各国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药行业的产业特性显得尤为突出,第一,医药行业和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医药工业在经济上的价值可以通过医药新产品的销售额与我国GDP比例看出来,几十年来,医药产品总的销售额占GDP的比重一直是呈上升趋势的,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表现出动态稳定性特征。第二,医药行业是朝阳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国际性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永不衰落的产业。第三,其产业特性为高投入,高风险,当然同时也是高回报的,并且有垄断性质。高投入体现在新药研究与开发上,制药企业新药的研究开发费已占其销售收入的15% ~ 20%。医药行业的高投入也导致其高风险,一旦企业开发失败,就会使其巨额投入血本无归,但是一旦成功,那么医药行业的利润是巨大的,发达国家医药行业的销售利润率高达30%,而且医药行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制药公司垄断的产业,利润巨大且具有垄断性。

1.2 医药行业现状

医药行业按国际标准划分,是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1]。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制药机械、药用包装及医药商业。我国只是一个制药大国,并不是一个制药强国[2],回顾中国医药行业近年的发展情况,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现状很理想。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不断壮大,到目前为止中国大约有5 000家大大小小的制药企业,生物制药企业有200多家[3]。制药企业的产值,以每年平均16.6%的速度增长,在我国GDP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达到了4%。与此同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国之一,整个医药行业呈现比较好的发展态势。

1.3 机遇与挑战

我国医药行业的经济发展将迎来黄金的10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的需求使得医疗药品市场迅速增大;新医改到2020年实施完成,医保全覆盖及大健康计划,会带来医药市场扩容及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对医药行业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而且,有国家政策的扶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卫生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制定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显示了国家对医药行业将进一步加大管控和扶持力度,目的是尽快实现医药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研发决定未来,得专利者得天下。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配套政策的加快推进和全面实施,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会很激烈;新颁布相关政策与制度对市场的掌控;各地区政府地方保护的设置;制药企业小而多、低水平的竞争等。

1.4 医药行业现有的地位

医药行业的地位十分重要。医药行业是一个融合保守与现代的综合高科技行业,也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它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人民群众非常重视健康、保健、看病等问题,所以它是保护民生的特殊重要行业,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它的发展状况与人民群众享受的医疗水平直接相关。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问题

2.1 发展趋势

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我国医药行业经济发展到底是呈怎样的方向,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当今世界医药经济已经趋向于全球化[4],医药经济运行将继续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人口的自然增长是药品需求的基本因素,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健康及生存质量提升的要求,加大了对药品的需求。药品价格渐趋合理,使得医药经济越来越向好的方向发展。药物制剂,生物药物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对医药行业有着深刻的影响,据专家预测,在未来3年里世界医药市场年增长率为9%,而生物制药市场年增长率为20%。同时,非处方药的迅速增长趋势很明显,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物,一般都是非处方药,比如感冒药、抗过敏药、止痛药、胃肠道药和维生素等。全球老龄化时代来临,在未来十几年内,人口老龄化程度还会加剧,所以,老年用药市场将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市场。2013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医药大国,预测2020年前后中国也将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医药大国。

2.2 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

2.2.1 制药企业小而杂,竞争激烈

我国大型的企业少,行业集中度低,使得产品经济效益太分散,中型尤其是小型企业太多,大多数企业不仅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工艺落后、装备陈旧、管理水平低,而且布局分散,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远远低于先进国家的水平,而且这些企业还无法达成规模经济优势。

2.2.2 创新体系不完善,效率低

我国创新体系不完善,新药产力不足,医药科技投入不足,我国产权品种很少,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次与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重复生产品种多、独家品牌少。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较慢。多数老产品技术经济指标不高,工艺落后,成本高,缺乏国际竞争能力。新药的预期回报率一般都比较低,所以,医药企业很少甚至不愿意投入资金去研发新药,从而导致研发新药的创新能力比较弱。

2.2.3 医药市场体系不健全,竞争体制不完善

在旧的体系格局被打破后,新的市场流通体系还没有形成。加上生产领域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药品低端而且重复,供应的量太多而卖不出去,流通秩序混乱,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医药市场治理任务艰巨。

3 医药企业的创新管理

3.1 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纵观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我们既有优势又有不足,也有很多的机遇,只是医药企业的规模,流程管理有些问题,作为医药企业,要想做得很成功,企业管理是不可少的,管理有了系统的体制,企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科研、生产、营销管理上台阶是企业成长中的重要环节。其深远意义不仅是资源合理的配置,全面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从中获取最大利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强化了抵抗风险的能力。

从国内制药企业经济技术管理学角度来看,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构架的公司必须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一般认为“小企业是权威管理、中型企业是制度管理、大型企业是文化管理”。

随着国内众多制药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强化企业的制度建设及管理上台阶已是迫在眉睫。在多项日常管理中,加强内部审计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环节。这也是国外许多发展中的制药公司管理中所重视的。内部审计,也叫内部控制,与公司组织机构设置、质量管理、经营控制、生产控制、研发系统控制、财务控制、物资管理、人力资本管理的控制等8个方面的合理化对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审计、生产、研发和物资这4个方面又是一个制药企业的命脉。

3.2 审计管理

在管理系统中,综合审计部(有称“综合计划部”),这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也是一个复合型人材相对集中的部门。它不但要对生产计划、设备检修计划、基建、技改工程计划、营销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科研计划进行全面制订、审计,而且要对相关图纸、材料预算、费用预算、各类合同进行审计、把关,不是简单扼要的文字条理性审校或靠“一支笔”签字能解决的问题。

审计部直接向公司领导汇报,犹如质量管理一样,是对一个制药企业的监管。一个优良的管理系统应该是“事事有人负责,人人勤于工作,减少管理层次,加快经营决策,强化内部控制,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也就是说“不能有空白、也不能有重复、不能有交叉”。

为了强化管理体系的控制,应采用多种方式建立报告制度。保障信息及时、信息准确、信息共享、信息互补和综合。现代化的制药公司(集团)最重要的信息是财务分析月报、销售分析月报、库存分析月报、生产计划月报,这些将有利于正确及时地决策。管理系统既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要有利于内部监督控制,也有利于贯彻企业的政策方针。

3.3 研发管理

近年来,研发管理在现代化的制药公司(集团)中的地位逐年上升。而实际运作中,研发管理与企业中各项管理有着共性,也有个性。研发工作一定要重视信息工作,确定自己的优势,把握研发定位点。

在信息时代,审视确认研发的系统流程,完善职能系统建设。特别是对所开发的新项目的国内外市场、新产品专利、工艺路线调研后做出开题报告。经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立题并制订通过草案。经审计后纳入计划,其中包括了人员投入、计划指标、技术指标、工时预算、材料预算、设备预算、设备考察、成果监定和结题报告等。

3.4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人力和机器的合理配置及充分利用。为了保障批量的适宜性,要充分力求合理、经济地生产。对每个品种、每个批量要计算工时和设备运行台班,逐渐推行和完善工时管理制度。从这些基础数据出发,合理配置人员和设备,从而减少人力、物力、设备的闲置或隐性浪费。

虽然是以销定产,然而营销预测常常不准确。受一些政策性和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非人所能预料。虽然营销的预测按月滚动,计算机系统也会及时地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调整。

实践证明,如能综合考虑到营销预测,以及前三个月平均销售业绩和未执行的合同,则生产计划会比较切合实际,可以纠正单纯营销计划所产生的误差。尤其是公司不是静态生存的,而是年年在发展,要采用动态管理,GMP实施必须量化,细到各个环节,而审计是保障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

3.5 物资管理

物资、物流要科学管理。库存管理是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美国FDA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验收物品要求实物清点,任何收发料、舱位转移等过账,都有单据备查,专人核对。计算机系统有过账审计报告,以此核对单据和系统的一致性。

负责计算机输入的人员和物流管理人员要各负其责。避免帐物一人管理,造成帐物不清。发料和发货遵守先进先出原则,避免库存的积压和货品过期。物品应按日期的先后编制流水号、批号和供应商批号,以便跟踪。成品、药检报告、原料、包装材料、退货、不合格品、宣传资料、礼品、办公用品、设备、备品备件、废品等均需分类管理,进入不同的会计科目,以使电脑的查询功能更为实用。

仓库管理中,原辅包装材料、成品都要有状态。即待验、合格、不合格、销毁等,状态可划分区域和贴标签。不合格品要严格管理,一般由QA负责。从GMP规范来看,标签的管理要特别重视。用计算机管理的系统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计算机过账和实物移动要同步,包括出入库和移仓。计算机管理库存中,有很多信息要能充分共享。总之,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现代化物流管理,它与生产、科研、营销具有同等重要性。

4 结语

现代医药制造业成为技术创新最坚实的依托,无论是行业管理或是经济学家都无法将研发和制造业进行分割。生产与技术创新的相辅相成,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当前,发达国家出现随着制造业转移到海外,研发也随之转移的现象是为了效益与利益的最大实现。中国医药制造业走过了一个个里程碑,而要走的路依然漫长。虽然任重道远,在《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医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日益凸显。

参考文献

[1] 李思成,温德良,冯燕丽.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药房, 2003, 14(3): 132-133.

[2] 孔学东, 干荣富. 中国医药产业的机遇、挑战及相应对策[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1, 42(1):76-78.

[3] 杨广林.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浅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15(15): 211-213.

[4] 刘丽. 浅谈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5(1): 89-91.

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中医药产业;专利权;质量问题;发展前景

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现状

虽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目前中国在中医药产业达到的总产值却大多依靠中药材以及基础的粗加工和制作,而非经过研究开发并且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品。此外,即使是基本的药材也会有金属含量超标的质量问题,例如四川有味药材出口德国,经德国检验6次均不合格,被销毁。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严重的质量问题,是因为药材种植基地躲在中国西部和中部地区(例如四川、安徽等地),这些地区相对东部发达地区,缺少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种植方式,仅仅依靠农药维持药材日常的生长,所以会造成很打的质量问题。我国的医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就决定了不能投入份额相当的研发经费,致使我们的一些中成药都是基本的加工制作,科技含量低。如此一来,竞争必然也是打价格战,伤己伤敌。二、专利权意识薄弱。由于我国在过去的两千多年是一个人治国家,常常会有法力之外还有人情的一贯想法,于是我们大家的法律意识薄弱,遇到事故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导致某些国家钻了空子,抢先注册我们国家固有的经典古方。日本早在20世纪就已经十分注重我国的古方开发,并且成功开发出救心丸并且返销我国。近十年来,境外在我国申请的中医药专利数量达到中医药专利申请总量的10%以上,其中日本、美国和韩国申请量最多,中药这种国宝正以惊人的速度流失。三、由于中医药的无序开发导致中医药的持续发展已成问题。过度开发,没有有效保护,导致我国珍贵的中医药资源导致急剧减少。植物草药甘草产量从建国以来急剧减少。动物资源黑熊取胆液问题近来也是闹得沸沸扬扬,很多黑熊就是被禁锢在跟自己身体大小相当的笼子里,身体伤口处也严重发炎,被这样利用过的黑熊他们何去何从?四、对于中医药的系统研究和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有这样一组数据:2004年我国中医人员只有西医人员的五分之一,中医院数目只有西医院数目的四分之一,中医院在校生只有西医院在校生的五分之一,我国高水平的中医大夫屈指可数。同西医相比,中医处于萎缩状态。

二、我国中医药产业面临的机遇

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增值空间。现在人们渐渐萌生养生意识,在疾病未出现时积极预防疾病。中药与西药相比,有着更健康的理念,所以无论是亚健康的人群、对保健品有需要的人群以及病患,对中药产品都有着巨大的需求。美国医疗卫生产业占美国GDP产值的百分之十七左右,而我国目前只占百分之五左右,所以医疗卫生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升值空间,相应的给予了西医和中医巨大的生长空间。此外,甘草原料价格一公斤六元,加工成“甘草酸”就是上万元:红豆杉种植成本每克十六元,制成高效药物“紫杉醇”就上升为六万元等等,所以巨大的升值空间也吸引了很多商家的眼球。二、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医行业发展已被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计划。国务院已经颁布实施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这是国家全面推进中医药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我国的中医药的发展提供重大的发展机遇和重要的保证。三、中医药的发展与我国的医改政策不谋而合。如今,医院还是各种排队挂号,排队就医,在我国医疗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医患需要。即便能满足需要,昂贵的检查费用大部分人还是难以支付,尤其是目前仍占中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民。令人欣慰的是,广大农村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医改是为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让更多的人看得起病,中医药正好可以满足这个需要。在西医未进入中国以前,中华儿女都是靠着草药治病的,可以这样讲,现在的经济绝对不会比康乾盛世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差,当然百姓肯定也会更富有,那个时候中医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代中国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发展中医药,让我们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

三、针对我国中医药现状及机遇给予一点建议

一、中医药产业化。主要是针对种植和中成药企业。单一的种植户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引进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只能采取基本的种植管理技术,导致农药残留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进行规模化的种植管理,由国家统一因地制宜的传授种植技术,并且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合格检验然后才给予出口合格证明。对于药企,把中小企业合并,使其研发资金集中,更快的研制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目前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缓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未重视各种新型中成药的研制。二、国人的法律意识薄弱,我们需要普及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鼓励企业明确自己的专利权,防止类似唯冠公司和苹果公司的专利之争。我国经典的中药药方的专利注册,保护的不仅仅是药企的利益,更多的是保护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三、合理开发我国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使其能够持续发展。四、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发展中医药产业,关键在人才。上文已经提到,我国中医药人才数目只占西医人数的五分之一,中医呈现相对萎缩状态。我们要推进中医药产业的人才培训和引进工程,尽快开发人力资源,按照需求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在中医药研发、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人才,来支撑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此外,优化我国中医药领域环境,只有种的梧桐树,才能引得金凤凰。

参考文献:

[1]尚秀花,试论医药行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医院管理杂志,2003

[2]杨蒙莺,我国医药行业投资机会浅析[J],当代财经,2003

[3]赵刚,寻找中国医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J],市场周刊,2003

[4]杨自银,中药专利保护受阻的症组及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 课程改革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随着近些年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而逐渐兴起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专业,医药行业对专业毕业生需求量持续增加的同时,我们也发现现有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水平已不能保证毕业生在综合技能上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满足,为此,在对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国内专业课程建设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尝试对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性意见。

1 调研指导思想和调研方法

1.1 调研指导思想

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统一组织,认真学习教育部国发[2005]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结合该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教育现状,以职业为导向,紧扣培养目标和专业岗位的要求,积极推行教学活动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遵循创新性和可行性原则,开展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调研工作。

1.2 调研方法

组织熟悉专业培养方案的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认真学习文件,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科学定位,突出就业单位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的要求,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展开调研工作。

1.2.1 查阅资料

从国家和河南省各政府机构通过网站和媒体公布的各项数据中了解医药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获取关于人才需求的数据。通过各院校网站及中国知网、方正等专业性强的网络数据库广泛查阅国内各大专院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设置情况,了解兄弟院校尤其是本省内兄弟院校专业开设的课程、教学特色及就业等状况。从各企业在其官方网站或媒体等渠道的信息中了解各企业对于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的具体要求。

1.2.2 发放调研表

在医疗机构、制药企业、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药店等学生可能就业的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就企业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来自企业的其他建议等方面进行调研。利用暑期及在医院等单位实践的机会要求教师进行深入调查。

1.2.3 邀请行业相关专家、往届毕业生座谈

利用南阳的医药资源优势和本校教师、毕业生的社会关系,邀请了各级医药行业骨干、往届毕业生,深入座谈,了解企业用人状况和学生在工作技能上的欠缺。

2 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

2.1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008年以来,尽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但我国医药产业仍然保持稳定增长。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城镇化给医药零售商业企业代来新的竞争和发展机遇,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阐述,2012年,全国医药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820亿元,较去年增长20.4%。2012年全国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总值1.1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实现利润总额150亿元。

面对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作为中原大省的河南省,在医药行业尤其是中医药行业发展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11年1-9月份,河南省医药制造产业产值位于全国第3位,总体规模为湖北、北京、上海、天津的两倍。河南的中药药材资源居全国第二,总量优势明显。2012年河南省和山东省并列医药销售中资金利润率排名第一名。2012年全国医药工业500强中河南省有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等7家名列其中。这些数据无一不彰显出作为有着深厚积淀的医药大省,河南省所具有的实力。为了推进行业快速发展,河南省于2012年3月7日专门出台《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鼓励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层次竞争的状况,为河南省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根据河南省统计局统计数字,2013年河南省医药行业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全省中西药品类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

作为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南阳市巧用“医圣牌”,利用得天独厚的伏牛山中药材资源优势,联办生产、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种植,加速了中药材产业的种植、开发与研究,构建起了南阳中医药诊疗、科研、学、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医药产业已成为南阳六大战略支撑产业之一。根据南阳市统计局的统计数字,2014年前两个月,南阳医药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长8.4%,医药制造业实现主营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12.7%,“天然药库”正逐渐变为“中华药都”。南阳市有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中医药加工企业11家,年产值近30亿元,保健品企业19家,产值15亿元。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医药行业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的有序发展期,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2.2 职业岗位分析

随着国家对医药市场整顿力度的不断加大、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交叉跨越医药、经营管理两个领域,具有药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并且精通经营管理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成了行业急需。调查数据显示,现有药品经营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为大专(包括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是48%,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比例分别占了21%和25%,初中(包括初中) 以下学历的比例是6%;其中具有药学背景的人员约占4 9%,管理类专业毕业人员约占10%,而具有药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背景人员寥寥无几。

据预计,“十二五”期间,我省在医药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口达20万。目前河南地区高职院校的年培养人数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有着非常深厚的行业基础和紧迫的市场需求。

3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现状调研

3.1 人才缺口较大

国内高职院校招收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较多。如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物流方向)、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子项目)、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等等数十家。但外省院校学生一般较少到本省工作,而省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和招生规模较小。根据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提供的信息,2014年河南省内有郑州华信学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化工职业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及我校共八所院校有高职高专层次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招生计划,2014年招生人数分别为50、70、55、54、70、40、90、58,共计487人。从招生院校和招生规模来看,省内开设院校较少,整体招生规模不大。

3.2 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不足

学生在校理论学习时间较少,使得在医学和药学专业开设之余本专业课程占比较少,从而使一些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急需的课程未能开出。全国范围内存在专业课程教材内容滞后,不实用,缺少高质量的医药推销技巧、谈判、电子商务等专业教材。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大部分采取的是理论讲述与案例教学结合的模式,学生营销实践技能的训练时间少,专业实训场所建设有待完善,缺少药品流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零售药房和物流实训内容。

3.3 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包括医学基础课程、药学基础课程及专业课在内的专任教师主要是学院科班出身,所学知识及长期的教学工作都与医药市场和患者实际用药情况有一定距离,大多缺乏一定的药品经营与管理实战经验,对目前药品市场不够了解,所教知识也与市场有一定脱节。如在药学专业课程中的经典药物,事实上,目前医药市场中经典药物偏少,多数为结构经过改进,功效有所改善的品种。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以及新进教师比例增大,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业务面有待拓宽。

4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4.1 改革目标

围绕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教学“教学做”合一。

4.2 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4.2.1 准确定位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建议以经管课程为主,以医药类课程为辅,在教学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对于“经营管理”和“医药”教学内容之间实行7:3或6:4的比例。重在知识的集成、能力的复合、素养的全面培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注意内容的多元化配置,探索医、药、管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医学院校综合优势。

4.2.2 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构建与技能大赛、执业资格考证、专业技能鉴定、综合素质提升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对计算机、外语等考试以社会考试取代课程考试。组织学生参加西药药剂员、医药购销员考试等职业资格考试,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将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纳入课程体系,为顺利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2.3 重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道路,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尽快建立模拟药房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和医药物流实训室,训练学生将经营管理知识在模拟的市场情景中加以实际运用。根据生源的就业方向和各专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建设立足南阳辐射全省周边地区的校院合作基地。学校和企业形成合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4.2.4 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扩展行业师资

组建由专职教师、其他学校的兼职教师以及企业界兼职专家构成的多元化教师队伍。加强对医药基础知识老师再培训,使其了解药品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鼓励教师提高学历,规定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熟悉医药领域。同时,多渠道聘请兼职教师,加强对兼职教师或专家的协调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雪梅.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3):85.

[2]王振林.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J/OL].中国医药联盟,2013-7-1.http:///2013/0701/695

59.shtml.

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制药产业;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0-0007-02

生物医药产业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被评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可分为制药产业(本文研究的范围)和医药流通产业,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制药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药产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我国制药企业只有700家左右,2013年,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875家,实现产值21682亿元。但是,我国制药产业目前面临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企业规模小、新药研发能力低的现状,如何突破现状实现制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制药产业整体运行情况

1.1 制药产业经济情况

制药产业经济规模快速增长。从国家“十二五”以来的发展情况来看,2013年制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681.6亿元,同比增长17.9%,较“十一五”末(2010年)的11741.3亿元,增加9940.3亿元。据国家工信部统计快报数据,“十二五”以来制药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1.6%,虽然低于“十一五”期间的23%,但是,仍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2013年制药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增速较上年的14.5%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各工业大类前列,高于全国工业增速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在整个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加大。

1.2 各子产业经济情况

根据制药产品的属性可以将制药产业划分为: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成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生物药品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制药专用设备制造八个子产业。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子产业发展不均衡,其中,发展最好的为化学制剂、中成药和化学原料药制造产业,其201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730.9亿元、5065.0亿元、3819.9亿元。中药饮片、制药装备、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中成药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为:26.9%、22.3%、21.8%、21.1%,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的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为17.5%、17.2%、15.8%、137%,化学原料药制造业继2012年成为发展最慢的产业,出口增速仅为2.6%,这可能与国内化学原料药产能过剩、无国际原料药市场定价话语权有关。

2 制药产业结构情况

2.1 制药产业集中度

根据贝恩分类法,CR4

2.2 制药产业区域分布

从制药产业地域分布情况来看,2012年制药工业总产值排三位的为山东、江苏、浙江三省,其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为19.4%、15.6%、14.0%。产值增速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增速整体快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增速明显放缓。

从子产业分布情况来看,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生物制品、医疗仪器制造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医疗器械产业在我国已经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区域的产业集群,中药饮品、中成药制造业则主要分布在中药材产地,比如吉林、四川等省份。

3 新药研况

3.1 新药研发投入情况

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医药创新的支持和投入,到2011年,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已投入400亿元,其中中央拨款100亿元,带动了地方和制药企业对新药研发的投入,如浙江海正、恒瑞医药2011年研发强度(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将近10%。受国家创新政策的激励和产业环境的影响,从事创新药物研发的企业日渐增多,一些传统的原料药、普药生产企业也开始从事创新药物的研发。但是,从整体看我国制药企业仍以仿制药生产为主,新药研发强度较低,2008-2012年我国制药产业研发强度处于1%-2%之间,2012年全球前十大制药企业研发强度都在10%以上,美国礼来制药当年的研发强度甚至达到了23.4%,可见我国在新药研发投入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3.2 新药研发产出情况

我国新药创制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提升。2014年国家药监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共完成审评上市药品501件,其中化学新药128件,中药新药11件,生物制品10件。2011-2014年,共批准药品注册2250件,其中境内注册化学新药425件,中药新药68件,生物制品76件,与“十一五”期间相比批准的新药数量明显增加,仿制药数量减少。上市新药质量方面,国内制药企业针对重大和多发性疾病治疗领域,开发上市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比如埃克替尼、阿帕替尼、艾瑞昔布、艾拉莫德等;中药注射剂丹参多酚酸、银杏内酯(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获批上市;自主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旋杆菌疫苗、重组人戊型肝炎疫苗、Sabine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获批;作为生物药领域最活跃的抗体药物,批准上市了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重组人源化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康柏西普等。此外,还有一批创新药物处在研发阶段,国内制药企业的研发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

4 制药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4.1 制药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深化医改惠及民生。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即新医改;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出台,生物医药产业被纳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经过20年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以及“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专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等项目,加大对制药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对制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税收政策方面,据有关规定,国务院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三年减半征收(即“两免三减半”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对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4.2 制药产业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由人均240元提高28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提高到70%和75%以上,重大疾病保障试点深入开展。2013年中央预算安排的医疗卫生支出较上年增加27%,国家卫生费用的增加将进一步促进制药产业的发展。

人口结构变化方面,我国人口增长和老龄化步伐加快。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全国总人口为13.6亿,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预计到2015年将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增加到16%,老年人口的药品消费已占药品总消费的50%以上,人口老龄化会进一步促进药品消费增加。随着环境的恶化,我国慢性病发病率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长,慢性病患者人口比例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35%。由于慢性病病程长、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使得卫生总费用呈现上升态势。此外,2014年各地陆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也将进一步加大对医药的需求。据有关推测,预计未来5年,国内药品市场需求量将以15%-20%的速度发展,这为制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5 结语

在国家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医改向纵深发展,国家加大对制药产业的支持力度,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我国制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我国制药产业仍面临企业多而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新药研发能力低等现状。国家应合理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继续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引导调控和监管,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竞争和发展环境,以促进制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3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EB/OL].2014-12-23/2015-03-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医药工业经济运行分析[EB/OL].2014-04-02/2015-03-20..

[3]尹作亮.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3,(29):33-35.

[4]财富出版社.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EB/OL].2014-07-07/2015-03-20.http:///fortune500/c/2014-07/07/content_212535.htm.

[5]彭司勋.2013中国药学年鉴[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

[6]陶然,余正.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药房,2012,23(37):3463-3465.

[7]濮润,关镇和,苏月,等.浅议我国医药产业研发现状及未来发展建议[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4,34(7):114-119.

[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201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EB/OL].(2015-03-13).[2015-03-20].http://.cn/news.do?method=viewInfoCommon&id=313425.

[9]国务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2011-09-23//2015-03-20.http:///zwgk/2011-09/23/content_1954782.htm.

上一篇:培训体系搭建与管理范文 下一篇:在作风建设方面的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