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08 20:27:11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篇1

【关键词】高中历史 活跃 高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72

高中历史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但是很多学生对历史的印象并不怎么好,学生总是觉得历史课呆板无聊,对历史的学习主要是背,背过就好。带着对历史这样的印象学习历史,学生不免在历史课时容易走神,导致课堂沉闷,历史课堂效率低下。所以学生要转变这样的学习历史的态度,老师要为学生打造一个活跃高效的历史课堂。本文主要从历史课堂出现的问题和针对问题来解决,从这两个方面简析一下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活跃度和效率,下面就来具体的分析一下。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高中历史老师的教学方式太过于古板,教学模式不够新颖。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老师针对一个历史事件进行教学时,首先会先讲述这个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像是历史事件的时间、具体内容、参与人和结果,然后历史老师会进一步的讲述这个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它对后世的影响。传统的历史课堂让每个历史事件的教学都变成一样的教学模式,让历史课堂没有新鲜感可言。学生对高中历史课堂感到无聊,课堂效率低下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改变传统高中历史课堂的呆板无聊是非常急迫事情。

第二个方面是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主要靠死记硬背,没有找到更好的记忆方法,而枯燥的背书会让学生坚持不下去、让学生感到无聊。例如,在学习王安石变法时,学生要学习变法的时间是在宋神宗时期,目的是解决“三冗”问题和抵御内忧外患,内容有发展农业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还要学习变法的结果、影响和失败的原因。上述的这些方面都需要学生来进行背诵,大段大段的文字,学生感到困难,背不下去也是很正常的。改变学习历史时的死记硬背也是改变老师课堂呆板、低效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第三个方面是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不够重视。高中历史在部分学生的心中没有语数英那么重要,在学习历史时,对历史的态度难免会懈怠。高中语数英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比历史高,学生对其重视的程度自然就高,并且现在的高中还是分文理科的,所以部分觉得自己肯定要去学理科的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态度自然就不够端正,这部分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上课走神导致历史课堂的效率提不上去。

二、针对高中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活跃课堂气氛,打造互动课堂

高中历史老师要想打造活跃、高效的历史课堂,一是要活跃历史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历史老师在讲课时不仅要将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讲述清楚,还可以讲一下,一些历史名人的轶事。例如,在讲王羲之的书法时,老师除了引领学生赏析王羲之的书法,还可以给学生讲述王羲之“书成换鹅”的故事,王羲之喜欢观察鹅,因为他可以从鹅中观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他看上了一个道士养的鹅,道士想要他写的《黄庭经》,他就用《S庭经》与道士换到了鹅。历史老师通过给学生讲述这样的名人轶事,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是建立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课堂,老师可以抽出来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课,这样,学生就由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历史老师可以找一节理论性不是很强的课程,让学生来讲课。讲课学生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备好课,可以进行小范围的试讲。讲课学生在做好充分准备之后,再给全班同学进行讲解。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听课同学更加喜欢听历史课,讲课同学在备课过程中早已对这节课了熟于心,提高历史的课堂效率。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早已走入课堂,多媒体的出现也在推动着传统历史课堂的改变。历史课堂不仅仅靠老师的讲述,不仅仅靠黑板和粉笔传述。在多媒体课堂中,老师可以给学生看历史事件的视频,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历史事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我们在学习戚继光抗倭的历史事件时,历史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戚继光抗倭的动画片,通过观看动画片,学生能够将戚继光抗倭的画面录入脑子中,比通过文字转化更加直接、更加深刻,让学生对戚继光抗倭的历史事件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通过在历史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记住历史事件,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

(三)发散学生思维,改变背书方式

传统历史的学习方式很大一部分是靠学生背诵,通过机械的记忆来达到学好历史的目的,过程枯燥而且艰辛。而且现在高中历史练习和考试的很多题目都是要靠学生理解,通过学生的理解和思考才能将题目做对。所以,在现在的历史学习中仅仅靠死记硬背已经不能学好历史。目前的形式下,历史老师要通过发散学生的思维,来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在背诵历史事件时,可以通过一些联想方法,一些简便方法,一些对比方法,来提高记忆效率。

例如,高中历史在学习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时,就可以与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做对比。可以将两者的时代背景、阶级、发展程度、结果做对比,通过将两者做对比,可以找到两者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一下可以记住两个历史事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提高学生对历史的重视程度

一个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才能够发展的更好,高中生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高中生学习历史,通过历史进行反思,学习前人优秀的精神,分析前人的错误,以免自己重蹈覆辙。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矫正自己的三观。历史老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历史的意义,让学生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才会从心底提高对历史的重视度,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活跃度和效率。

三、结束语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篇2

关键词:新课程;初高中;历史;衔接

新教材体系在编排上更突出专题性,重视学生前后知识的联系及专题分析能力的提高。但是,专题史体系结构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教学内容的分布问题、历史知识的完整叙述问题、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问题、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教学时间安排问题等。众所周知,专题式历史复习历来是高三学生第二轮复习常使用的重要方法,而现在把它放到高一年级,对于历史知识极其缺乏,学习历史能力又极其低下的高一学生来说是很难适应的。做好初高中历史的衔接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了。

一、激发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和兴趣

通过我们的了解,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还存在应试教育的思想。

认为学历史无用,学历史就是“多背分”。但在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下,学历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体验学习的快乐。我建议对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上一堂“历史导学课”。可以结合时下的热播电视剧或所谓的“鉴宝”节目等,让学生走近历史、感知历史以及品味历史。同时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科学地使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的。

二、整合教材,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初中教材删减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化和浅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知识落差。老师应建构整体教学设计观,总揽全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同时初中教材中有些比较重要的知识,分散在几个单元的课程中,使学生不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更谈不上较高层次的思维。高一历史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时,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知识体系,我建议教师在进入一个新专题讲授前,可以适当地补充该专题的通史知识。这样就有效地将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文化科技内容融会贯通,将中外历史在宏观的空间中相嫁接,并且要指导学生阅读导语部分的内容,这往往是本专题的整体脉络。同时还应利用好每个专题后面专门列有网络式的专题知识结构,这既有利于学生复习,梳理知识脉络,也有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三、渗透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历史新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更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具体表现在:(1)每章节内容旁边都留一个个小小思考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找资料解答;(2)每章节内容旁边还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供学生课外去阅读,并根据这些历史资料去广泛阅读相关的课外历史书籍,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从而加强学生研究历史的能力;(3)每章节内容后面都设有一两道探究性题目,供学生课余思考研究。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重视指导学生读书,要多渠道、有针对性地筛选史料,把握历史演变脉络,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历史性思维,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其次,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创设讨论的情景,鼓励学生讨论,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对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历史现象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

四、搞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谈史色变”。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爱因斯坦说过:“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高一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以

具体指导。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

要搞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知识的衔接固然重要,但是还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衔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身,高一年级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听课习惯、记笔记习惯、对待作业和考试的习惯、作业规范习惯等的教育和养成。

在我们的教学观念上,应该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理念,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大力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式教学,在教学策略上应该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思维的空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只要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领会了学习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也就搞好了高初中的教学衔接。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教学方法;过程式教学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学任务与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信息的要求并不矛盾。如果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于历史基本信息的掌握,且单方面地追求现代教学,那么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分析与综合能力都会成为一句空话。

一、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这样往往会造成学生全面素质的缺失。所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来说,有必要更新一下我们的教学观念,把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在历史的教学中,既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从中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学习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历史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从中得到素质的全面提升。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激发内心深处对优秀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从而感受到历史人物的优良品质,并从这种崇敬之情中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提高思想素质修养,获取良好的价值观。

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上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综合地运用传统的集体授课与活动、分组讨论、小组交流,让学生课前自学,经过小组讨论后再进行辅导,学生们在通过自行查找搜集相关资料的同时历史相关信息也得到了掌握,再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进行讨论后,讨论所产生的信息将会是学生们自我吸取知识的一个途径,经过讨论和教师的辅导,学生将会对历史的学习获得一个良好的参与感与认同感。

二、利用科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在学校的历史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趣味课堂把历史的知识融入进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知识。总之,如何采用合理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是学校正在面临的一大难题。在课余时间,教师可带孩子们去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教师可以在参观的过程中与孩子们畅聊,并让他们在下节课上能用讲故事的形式把看到的知识以及感受到的历史复述出来,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优越感和自信心,也对培养孩子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很大的引导作用。

对于高中历史的教学,同样需要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每堂课前教师要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认真分析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借以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

总而言之,新的教学改革势必会让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新的教学方式,顺应时代的要求,从而不断发展,提升课堂效率。

三、改变结果式教学,注重过程式教学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与此同时,大部分的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这也是教学的一大弊端。高中历史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大部分学生的眼中,所学的历史学科就是所谓的“副科”,在课堂上,学生们从思想上就不重视这门学科,很多学生会因为之前的历史基础较差,所以在听课时就会感到非常吃力,这样将很大程度地影响学习的效率。由于历史学科的知识是具有过去性的,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缺乏兴趣感,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然而这些问题的出现相当一部分的原因是结果式的教学方式。

因此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我们更要重视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而过程式的历史教学,则需要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高考成绩虽然重要,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也同样重要,也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果强调重视历史学习的结果是为了高考,这样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一个误区。而重视教学过程,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多找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通过辅的信息获取所学知识的内容,强调历史的学习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个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得到训练。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篇4

关键词 高中生 历史学科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志码:A

History Learning Research and Guidance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I Bo

(Guangxi Huanjiang Senior High School, Hechi, Guangxi 547100)

AbstractStudy of history not only helps to improve high school scores, but also can enhance the history literac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t this stage, the majority of our area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history still based on passive learning, rote learning is the most basic method, and learning means is single,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 these phenomena, such as social factors, teacher factors and students' own factors. Improve high school students' history learning methods need to star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multiple ways.

Key wordshigh school students; history; learning methods

学生历史的涵养和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是一个人知识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人生成长经历中是非常重要的。历史的素养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接受教育而逐渐形成的,尤其是学校的史学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历史学科在高中文科综合中占据相当部分,在高中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后,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却由于对历史学习方法掌握较差,出现历史学习困难,容易使学生出现学习上的分化,历史成绩难以提高。进而影响了文科综合的学习成绩,乃至对高考形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误区和不足是面对整个高中群体的,所以研究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新课改下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第一,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第二,对于学习方法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帮助、指导学生学习;第三,近年来,高中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的质量也参差不平,历史知识的水平更是差别万千,考试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全国推行,也对高中的历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习方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习方法于教学方法之上,把学习方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教学方法改革与横向的学习方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方法研究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因素使得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研究变得更有意义。

1 目前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方法存在的误区、不足

学实践中发现,目前高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着方法单一、效率低下,而且不能准确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等误区,造成众多学生历史学科学习效果不理想。

第一,学生注重课堂形式,忽略实质内容。众多的学生在从事历史学习时,将上课认真听讲作为自己的最高要求,至于内容是什么,自己该做什么全然不顾,全由老师安排。尤其是上课时老师提到的所谓的“重点”,还会在书本教材上着重标记。对于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也不积极思考,而是按照书本上的内容一字不漏的复遍。对书本内容不理解,课前不准备,课上不思考,课堂不能跟进,课后不积极总结,学习态度上表现较为被动。

第二,死记硬背成为万能方法。不少学生认为,高中阶段学习历史只是为了应付高考。对于历史史实,不需深入只需记忆即可。而且部分考试的模式也验证了他们的猜测,由此形成了一个定势思维,并逐渐根深蒂固,不少学生认为只要自己记忆力好,能够把教材背下来,历史就能学好。不少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方法指导下,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死记硬背,结果效果并不理想,今天记住了,后天就会忘记一多半,而且还出现了知识点混淆。即使勉强记住了,考试的题目稍微灵活变动,又考不好了。长期的恶性循环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降低,学习兴趣大减,还有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倦心理和抵触情绪。目前这种死记硬背机械式记忆方法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学校和学生中间还是基本的学习方法。

第三,难以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有效学习,学习手段比较单一。教材是高中学生最基本的学习资料,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教材,是不可能学习好历史的。但现在学生在学习中,却出现了两个极端:一种情况是,过度强调教材重要性,上课对着教材划重点、难点、考点,下课比对着教材脱节的看单个知识点,考前死记硬背课上所划知识点,考完试一切又还给了教材;另一种情况是教师上课仅把教材上知识点讲述一遍,然后就一头扎进辅导书、试卷题海中间,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就是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脱节,变成了干巴巴的考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在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之后,效果却不尽理想。

通过上述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多数地区的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时还是以被动学习为主,死记硬背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而且学习手段单一,容易走极端。这些历史学习方法逐渐的使众多的高中学生丧失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影响了学习效率,造成了学习的质量不高,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转变学生学习历史方法已成为历史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2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存在误区的原因

导致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往大的方面说有社会因素,往小的方面说有教师因素的影响,也有学生素质、能力方面的不足等等。

2.1 社会因素造就历史学科不被重视,影响历史学科学习方法研究探索

第一,考试模式间接的降低了历史学科的地位。目前我国高考模式不是统一的,而是根据各个省份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部分地区实行“3+2”,即语数外三门主课外,在剩下的六门课中任选两门课程参考高考;一部分是实行“3+大综合”,即剩下六门课综合在一起;还有一部分是 “3+文科综合”和“3+理科综合”,考试模式对历史学科的影响深远。尤其是“3+2”和“大综合”模式,使历史学科的地位降到了副科的位置。另外,高校在招生中理科居主要地位,文科招生人数相对较少,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众多学校重理轻文,客观上使历史学科不被重视。

第二,历史教材尚不成熟造成历史学习方法缺失。在进行新课改前,教材主要采用通史的形式,内容空洞、僵硬、枯燥、且政治意味浓厚。新版本虽然颠覆传统教材编排模式,却由于在专题、模式上并不成熟,造成历史进程联系上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割裂。教课书注重的仍然是史实叙述。这些都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时被动,采取死记硬背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出现在学习方法上的缺失。

第三、对历史学习方法缺乏研究。历史在社会中的不恰当定位及不被重视,教育工作者对历史学习方法研究不多,学生不够关注,使得历史学科学习方法的研究长期被忽视。

2.2 教师因素

很多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观念也落后,在从事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多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不太关注。尤其是在现代高考制度的压力之下,很多教师在从事历史教学的时候,对于新课采取点出知识点、高考考点的做法,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有些教师为了保证高考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考点的深化复习,有意识的压缩上课时间,而不管学生理解与否。基础理论薄弱、对知识点不理解、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长时间循环之后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只能对历史采用死记硬背的陈旧方法。

2.3 学生因素

第一,学生的心理原因。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历史课程兴趣低下,甚至有部分学生有很强的厌学情绪。自己不愿意、也无意去主动摸索改进适合自己的历史学习方法。平时不专心、以消极的心态应付课堂作业。这种心理变化与长期的过程中老师、社会、家庭都有一定关系,尤其是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关系,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但这毕竟是少数,多数的学生都得不到重视,自信心及自尊心受到伤害。在心理上产生对课程的抵触情绪,更别说探索历史学科的主动学习方法了。

第二,不善于突破创新学习思维方式。在现代的高中教学中,由于需要应付高考,能够留给学生真正独立探索的空间很少。很多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惯性思维,主观能动性较差,不善于、也不愿意进行独立思考问题,不敢质疑老师,单纯一味的依靠老师,完完全全地跟着老师走,不顾那些是否完全适合自己的进度及实际。在很多的问题上,学生考虑问题都缺少深度,思维简单,一知半解。这些都说明了现在的学生突破创新思维方式有待提高。

第三,对学习方法的轻视。不少学生可能都存在这样的一种认识误区,认为文科类的东西就是靠记忆力解决的问题,不需要什么学习方法。正是因为历史学习方法长期得不到学生的正确认识,造成了众多学生学不好历史,畏惧历史。

3 重视历史学科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造成历史学科学习方法不被重视的原因是多样的。同样解决的途径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针对现状和深层次原因入手,摒弃不合时宜的历史学习方法,转变社会的不合理观念,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学生。

(1)改革考试制度,转变人们学习历史的观念,加强对历史学习方法的研究。首先,通过考试机制的改革和考试内容的调整,提高和加强历史学科的地位,潜移默化影响人们对历史学科的轻视程度。其次,忘记历史意味这背叛,不知历史无意于愚昧。当前西方文化大肆入侵下,不少人价值观取向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处于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时期,加强历史教育,对培养其文化素质、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三,鼓励相关教育研究人员及历史教师研究历史学习方法,并进行检验,对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推广,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2)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手段进行教学,活用教材。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最新科技成果也不断走进课堂。多媒体设备在多数地区都得到推广。但众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模式,一支笔一本书上一节课,效果不是很好。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多种教学资源,活用教材,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明显好于教师单纯的灌输式讲授。例如,在上中国古代历史时,可以让同学们通过参观历史博物馆,通过观察文物同历史书中图片及介绍联系,能够有效的增加同学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而且很容易记住。教师有效的教授也是学习方法不可偏废的一个部分。

(3)学生要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并不断探索完善。在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有框架学习法、图表法、联系法、横纵向比较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其有效的一面。(下转第243页)(上接第222页)例如横纵向比较法,首先应对选定的比较对象加以分析,找出其各个组成要素及属性的可比性,然后再一一对应比较。分析比较历史事件一般都是从背景、性质、经过、结果和影响等方面切入,找出彼此对应的可比性内容,在此基础上,再逐项对应比较。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思考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由于学习主体、学习对象、学习的手段和条件等不同,学习者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也就不会完全相同,善于结合自己的特点,因人、因时创造适合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历史学习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金三峰.高中生历史学习的误区和困难及矫治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2]周燕.高中不同层次学生在数学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差异性调查[J].考试周刊,2009(20).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篇5

关键词:历史;方法

历史教材采用新课标后,历史教学也在经历着一场变革。对此,很多同学们由于不适应或因苦于找不到一种理想的历史学习方法而烦恼,甚至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结合历史新教材的教改实践,对同学们如何学好历史,笔者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习历史积极性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就能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能积极进行思索,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也能满腔热情,一直处于兴奋的情绪之中。即使遇到困难,他们也能够有足够的意志去克服困难。

二、理解,记忆

对新生来讲,学习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决非一时一段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因此,只有注重学习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适应高中阶段历史学习的要求。具体来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培养自学能力。同学们在学习每章之前,要认真阅读一下“引言”,把每章内容的线索和重点了解清楚。形成习惯后,有助于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另外,每章选用的插图、表格、史料都要认真理解领会,以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所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必须的。其次,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结合,树立整体知识观。平时,在学习中应注重多分析、多比较,找出其异同处,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的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清线索,合作学习

历史课本是按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自然顺序进行编写,如: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历史部分,是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讲述,它要求同学们按照历史纵向发展的思路对各个时期历史进行全面掌握。而高中历史知识的呈现则是采取模块加专题的方式,要注意合作学习,合作方式可以有各种各样,如座谈讨论,分工协作,课间、饭后、行走间都可以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容易做到。各抒己见,共同提高。有的同学学历史时就像学语文和外语一样,大声地朗读,扯着嗓子拼命地吼,其实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历史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不需要发出声音。历史需要反思,需要冷静地思考。对于历史课本内容,同学们一般都能看懂。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创造性地学习,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选择信息的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这些才是高中历史学习的目的。

四、加强记忆,类比分析

任何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历史是记忆量最大的课程之一,厚厚几本书,内容多,头绪繁杂,如果没有科学的记忆方法,就很难把握好。我认为学专题历史时要多运用联系对比法进行记忆,如:古今对比、中外对比、背景对比、影响对比、特征对比等,要善于将不同的历史事物联系在一起,在对比中掌握基本史实,抓住各自特征。

中学历史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古今中外,内容相当丰富,历史教材是整个历史过程的高度浓缩。因此,历史课堂教学要注意详略得当,不可平均用力,要改变历史教学过程中那种按历史事件的时间、原因(背景)、经过、意义、影响、评价等程式化的教学方式,平铺直叙,效率可想而知。教师应该“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即紧紧地抓住教学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层层深入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述鸦片战争时,要针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这两个重点,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状况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归纳、概括,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原因和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充分认识中国近代史为什么是以鸦片战争开始为标志的。教师在课堂上的着重点是对课文重点的阐释,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的发展规律。

五、鉴古知今,提高认识

希望同学们重视历史学习,树立学习历史的信心,早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把历史学好。“学史使人明智”,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智慧。章太炎曾经讲过:“现在青年应当明了社会经济和历史的演进,知道现代的中国处在什么时期,自己对国家应负什么责任。这一切问题的解答,都可以求助历史。”看历史实际上就是看现在,不懂历史,就不懂现在,不关心历史,就不可能深刻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因此,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正是为了认识现实世界。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篇6

为了更好地增强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可以使用图片导入的教学方式,借助对图片的讲解来进行课堂的导入。比如,在进行抗日战争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的帮助来播放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图片,比如教师可以在网上截取关于抗日战争的电影的图片,例如教师可以截图电影《南京!南京!》中的相关图片,然后通过对图片的讲解来导入抗日战争的教学。除了可以从网上截取相关电影的图片,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以播放书中的图片,比如正在进行两弹元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邓稼先的图片,通过对邓稼先的介绍来进行课堂导入。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教学的时候,历史教师也可以通过图片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二、游戏导入法

除了可以通过图片导入和故事导入的方法,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以使用游戏的课堂导入方法。在游戏中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导入,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奠定基础。例如在进行三大改造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收集关于三大改造的词汇,例如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等。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就将全班分组,每组10人左右,然后进行你画我猜的游戏。每组选择一位同学上台进行比划,然后在讲台下的其他组员就要根据台上同学的比划来进行猜词。台下的组员每答对一题就可以加一分,如果台下的组员没有在第一次答对台上同学所比划的词语,那么台下的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进行抢答,每抢答对一题,就可以相应地加上一分,最后总计每组分数,分数最低的同学要接受惩罚,通过惩罚大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加强学生对于三大改造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游戏来增强同学们对三大改造里面的重要事件的大概认识,从而为之后的教学奠定基础。故此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课堂气氛,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奠定非常好的基础。

三、视频导入法

历史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如果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初中历史无法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将会大大地影响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从而无法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无法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故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初中历史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可以使用视频的导入方法,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来提高学生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抗日战争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视频,比如教师可以播放《南京!南京!》,让学生了解日本侵占中国后是如何地残杀中国人,教师也可以播放《举起手来!》,让学生了解在中国的农村,农民们是如何进行抗日的,如何进行保家卫国的。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抗日战争中,我们中国人受到了多大的侵略,而日本人又是如何地残忍。故此,通过视频,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认识。

四、歌曲导入法

除了可以通过视频导入法,初中历史教师也可以使用歌曲导入的课堂导入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播放《东方红》,《东方红》主要是歌颂的功绩,故此,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东方红》来引入关于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故此,歌曲导入法也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课堂导入方法之一。总的来说,本文一共分析了五个关于提高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教学效率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提高学生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比如图片导入法主要是从学生的视觉来着手,从视觉上来提高学生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故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初中历史应该加强课堂导入教学,努力从不同角度来完善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教学方法。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篇7

【关键词】高中初中历史 学习衔接 激发兴趣 实效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88-02

高初中的历史学习,对于高一新生是一个大难题。如何做好其衔接,是学好历史的关键。

一、首先做好学生的衔接问题

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中暴露的问题很多,多源于思想上的懈怠和学习方法的滞后。

(一)思想松懈

学生中考完毕整个身心松弛下来,经历漫长的假期后步入高中,很难一下子进入学习状态;加之历史本身是一门时空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从内心深处并不重视。当前高一不分文理科,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和升学压力下非常自然地将语、数、外三门高考必考科视为主课。而理科高校和专业在数量和质量,以及就业问题上的优势导致重理轻文观念日重。物理、化学便也成为嫡系学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包括历史在内的其他学科地位颇为尴尬。在此氛围中学生予以历史学科的重视便颇为有限。

(二)学习方法滞后

初中学生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他们普遍养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的学习模式,不太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历史问题。初中历史由于知识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这种被动记忆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还是很有成效的。但是高中教材内容多,时空跨度大,课时紧,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思考,善于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脉络。很多新升上高一的学生往往沿用初中那套历史学习的老方法,甚至考试前还要求历史老师划出考试范围,好临时突击背诵应付考试。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从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转变过程中出现了拐点。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到深奥难懂,从而产生畏惧心理。所以,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衔接好高中的历史学习。

二、做好教材的衔接问题

由于初中历史教材与高中历史教材在衔接上过度脱节,导致学生感觉高中历史很难。从教材内容上来看初中历史教材较通俗易懂,难度小且大都介绍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强调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而高中教材的内容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非初中所能比,且更注重历史情景材料的分析和运用。使得学生思维难以很快转变,学生就会感到历史很难从而产生畏惧心理。这是多年以来一直存在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而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又突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即编写体例的不一致。从教材的编写体例来看,初中的历史教材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编年史形式出现,学生按照时间把握中外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线索明晰,容易理解和把握。而高中历史教材则打破时间体例编写,更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出现,用学习模块加学习专题的形式来呈现课程内容。而且根据教科书多样化的要求,历史教科书由一纲一本,向一标多本过渡促进了教科书的多元化。由于各方面原因,初中简单的形象思维很难迅速过渡到高中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在初中学到的简单历史知识,不足以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去支撑高中那种具专业化倾向的历史知识学习,学生很难从相对简单的初中课程流畅地进入比较专业化的高中历史课程,学生思维产生断层,这成为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又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三、做好教师的衔接问题

由于初中历史教材每课内容较少,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学生习惯了教师不断的反复强调。而高中历史教材每课内容通常较多,而且高一每周仅有两课时,教学进度较快,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很难在第一r间就吃透教材的内容。而教师顾及到进度也不会在课堂上多次的反复,导致部分同学对高一的历史消化不良,理解困难。同时加之个别教师在片面强调考试成绩,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缺乏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方能保证高中历史教学的延续性和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以培养其成为符合现代化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结合多年中学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问题。

(一)做好学生思想的衔接

1. 思想上。学校应该和新生及其家长及时沟通,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初高中学习的差异,使学生能够适当地作一些历史学习的准备工作,不要将两个月暑假完全荒废掉。而新高一的历史老师在上第一堂历史课的时候,就应该向学生明确介绍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和高中历史学习的艰巨性,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要通过典型的实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从开始学习历史时,就认识到历史学习可以借助历史文化营养来滋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育人的智慧。同时对于初高中教材的差异、教学方法的差异、学习方法的差异也要做出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在对高中历史有着清楚认识的状态下进入高一的历史学习。

2. 学习方法的衔接。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本的要求,需要教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环境开放式,倡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才能迅速进入角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专门的时间,给学生加以指导,同时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不时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指导,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上课专心听讲、作好笔记、及时复习和书写规范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分析、归纳、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学生自己也应该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摸索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做好高初中教材的衔接

高中教学内容虽然增多了,但诸多内容上还是和初中内容有承接性的。因此敷师应该注意初高中历史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要认真研读初中教材和高中考试卷,加强与初中历史同行的交流与沟通,深入了解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包括教材的编排体例以及内容,以及初中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同时通过科学设计学情调查问卷,以及与学生课下交流,摸清高一学生的历史素养的真实状况。在教学中相同知识点应注意复习,并指出相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细节上的差异。而高中新增的内容则应重点介绍和分析,并注意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差别和联系。使学生在旧知识上可以温故而知新,在新知识上可以触类旁通加深理解。鉴于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应该紧扣历史课程标准,注重教材知识结构的构建,使其尽快和高一新生的认知结构相适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做好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衔接

由于初中历史在中考中的分值偏少,实行开卷考试无论是学校、家L、学生本人对历史都不重视,所以学生的历史素养普遍偏低。作为高一新生,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未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归纳问题更缺乏深度。故此,历史教师要适当放慢起始的教学进度,让高一新生有两三个星期的适应时间,再逐步加快教学的节奏。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尽快适应,不会影响到整个的历史教学进度。教师在课堂上要讲清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创设新问题和新情境,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编写必要的历史学习提纲来引导学生阅读和消化高中日益增多的历史教学内容,并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将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使历史教学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莫过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理解新事物的欲望,让学生喜欢历史课,从中产生兴趣。具体可采取诸如以下几种方式:

1. 通过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悬疑能集中学生的有效注意力,让他们以急于释疑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对探究的过程、结果产生兴趣。

2. 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习惯接受那些书本的知识,因而高一的历史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和联系生活,把现实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和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

3.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时,当学生的不同观点得到教师赞许时,心理上就会出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因为这种通过学习的兴趣、成就的满足感激发的兴趣才是持久的兴趣。

总之,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做好各个方面的衔接准备。虽不能完全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但一定能够提高高一新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尽快融入高中紧张而忙碌的学习中,为高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余崇新(1967-),男,四川省乐山市第七中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篇8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观念

高中历史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历史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因此,在历史教育中,学生的态度、愿望、激情和学习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这诸多的主观因素中,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激发学习激情的唯一桥梁。

一、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对高中历史教育而言,专家们认为新课程目标体现出学生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值得借鉴。

一是材料学习法,即在各个专题的学习中,运用识读、记忆、体验、表述、制表归纳、置疑、比较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材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和实物的),并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这种学习方法可以为学生更深刻地体验、感知、理解和解释历史,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发热爱历史学习的激情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二是观察学习法。所谓观察学习法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在历史学习中,通过观察学习法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是学好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学习中可以通过观察实物,如历史文物、历史遗址等,从中发现它们的特点,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相联系。通过观察对金字塔、故宫等历史图片的观察,从而理解为什么联合国为把它们列为人类的文化遗产。通过观察学习法,可以使学习者具有更为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从而为思维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思辨学习法。指的是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产生个人的置疑、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同时,在已经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即对其他的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较为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运用思辨学习法的关键是善于选择需要学习的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并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加工,构建有说服力的论证体系,最终得出自己的新见解。在运用思辨学习法时,要善于同他人交流观点和看法,听取他人的不同观点,以补充自己的论据和拓展观察视野,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认识、理解和解释更接近真实与客观。在思辨学习过程中,要正确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形式,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获得对历史过程的初步认识、掌握历史概念、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对历史事实和性质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达到深刻理解和认识历史的目的。

四是实践学习法。所谓实践学习法,是指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情境模仿和解释现实问题等途径来学习历史的方法。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关键是事先要有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如要去社区访问某一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事先就要做好采访计划,设定访问内容和问题大纲,熟悉相关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基本过程,了解被访者的性格、经历和其他自然概况等。只有做好充分准备,这种实践学习法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二、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广大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些新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该如何应对,如何走好新课改之路,显然是十分迫切和关键的问题。

(一)把握教学目标改革方向

认真解读课标,把握脉搏不少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学习新课标,觉得新课标理论性较强,读起来费劲,觉得自己只要吃透教材就行,殊不知教材就是根据课标编写的,不认真研读课标怎么能吃透教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新课标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对教学及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管理、教材编写等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这些内容包含了新形势下教学的新理念、新策略,我们必须细细研读,才能把握新时代教育的脉搏和方向。

(二)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清除障碍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实施者是教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师角色不转换,课程改革就会面临强大的阻力,就会流于形式。因此,根据新课标的新理念,历史教师必须树立新观念、塑造新角色。要做到以下4点:一是历史教材不是历史课程资源的全部,历史教师应成为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二是历史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历史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三是历史教学既要重教师的“教”,更要重学生的“学”,历史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四是历史教学既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学生,历史教师应成为学生体验与感悟的关注者。要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感受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

(三)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培养

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历史的人文教育功能,主张通过历史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历史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历史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历史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隆庚,对《全日制中学历史大纲(修订本)》的说明[J],历史教学,1990(7).

[2]王少君,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6).

[3]张亚星,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形成与政策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7(6).

[4]刘春梅,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进展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0(1).

[5]王桂艳,我国基础教育八次课程改革的历史研究及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1).

上一篇: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下一篇:医学技术前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