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技术前景范文

时间:2023-10-22 15:40:54

医学技术前景

医学技术前景篇1

摘要:阐述中医护理的优势和前景,针对中医护理的现状提出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构想及思路。

关键词:中医护理模式;辨证施护;技能培训

随着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在逐渐走向科学、规范,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也愈来愈得到人们的推崇。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优势,造福于广大患者,笔者从临床中医护理实际情况出发,和同仁们探讨目前辨证护理的实用模式和工作体系。

1中医护理的优势和前景

1.1先进的卫生保健理念中医早在远古时代就提出“整体观念”“上工治未病”等先进理论,并逐渐形成动态、平衡的整体健康观,生物社会心理环境一体化的先进护理思想[1]。认为人是一个统一整体,构成整体的各部分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互为影响。

1.2灵活、简便的方法优势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临床上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护理方法以其更符合人性化的优势赢得国内外护理同行的赞叹。中医护理技术以其便捷、安全、有效、低价的优势,在社区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家庭护理等领域发挥着其他医疗护理技术无法替代的作用。

1.3浓郁的文化背景中医学是中华民族认识生命,认识疾病和诊疗疾病的经验结晶,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有效地指导临床达数千年[2],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的价值早已被百姓广泛接受和认可,其独特的传承背景,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深入民心,所以传统的中医护理无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习俗上都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

1.4明确的发展目标《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指出“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可见中医护理在当今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像其他专业一样既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作为我国护理界的骄傲——中医护理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2临床中医护理现状

2.1辨证施护流于形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护理学科得到了飞跃发展,从功能制、责任制、到现代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但便捷、有效的传统中医护理在临床的应用并未得到迅速发展。罗坤华[3]调查显示中医院有60.2%的病区护理人员和护生未开展辨证施护,目前临床开展辨证施护率普遍偏低。即使在开展辨证施护时往往因证候复杂难辨、辨证结果与医生诊断证型不同时必须服从医生、护士辨不辨证结果都一样、护理措施中涉及中药使用等超出护士权力范围等问题而使辨证施护流于形式。中医护理病历的特色也大多停留在节气、舌苔、脉象、证型的记录上,很少有实质性的辨证施护内容和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措施的实施记录。

2.2护理人员中医操作技能缺乏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如推拿、按摩、中药雾化、中药足疗等在各种保健场所广为人们喜爱,但在临床的运用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诚然其中有体制和经济因素的牵制,但护理人员的理念和中医操作技能水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虽然全国各大中医院校设立了中医护理专业,为各级中医医院输送了一定的中医护理人才,可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中医医院大部分护士大多从西医院校毕业,一般基层中医院从中医院校毕业的只占3%~10%[4]。还有一部分中医院校毕业的护士由于临床很少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而使操作技能生疏,不能正确运用。

3创建实用型护理模式

3.1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构建背景中医护理的优势和前景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但如何有效促进辨证护理的开展,提高临床中医技术参与率和辨证施护质量,一直是困扰各级中医护理人员的难题。近年来有专家对中医护理模式的框架进行了科学的构想,对在新形势下怎样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开创性的思考,尚未形成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模式来指导临床中医护理工作。我院根据新形势下护理服务的要求及我国临床实际现状,以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适应现行医疗法规要求为原则,成立专门的科研小组,研究探索符合护理工作现状及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具有实用性的中医护理模式,促进中医护理系统化、现代化、科学化发展。

3.2临床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是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基本条件我院是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虽然前期举办了多期中医培训班,临床护理人员全部取得了中医培训结业证书,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较全面开展辨证施护的人员只占调查人数的10%,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病人的开展率不足30%。为此我院结合当前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改变以往重理论轻技能的培训方式,从失眠、便秘等常见症状的简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入手,进行短期分期分批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强化集中培训,重点讲解拔罐、药浴、耳穴埋籽等的规范操作,反复练习,人人过关后鼓励各科室在临床开展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有效的培训与考核后,护理人员能正确熟练地运用中医传统护理方法,把简便易懂、疗效可靠的中医护理技术提供给患者,不仅突出了中医特色,也得到了病人的认可,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率达到70%以上。广泛的临床实践使护理人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定期进行经验总结、理论学习,加深其对中医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明显提高了临床辨证施护的开展率和临床护理人员中医操作技能,不失为当前经济、有效的在职人员中医护理培训方法之一。

3.3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核心是辨证施护的实施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辨证施护”作为方法论欠全面,因为当今医疗护理服务要面对的是“人”而非“证”,如果直接用来进行中医护理实践,有收集资料不全、不到位的可能,因此需要对“辨证施护”进行创新性继承。针对如何使辨证施护和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结合,更好地发挥中医优势,陈颖提出将国际通用的护理诊断与中医护理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把护理程序“中医化”,实施“四诊-辨证-施护-评价”的中医特色的护理程序[5],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难以开展。我院研究的实用中医护理模式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提出护理人员根据医生的辨证证型结果,再去搜集与护理相关资料,运用中医八纲辨证、病性辨证、病位辨证等方法进行辨证后,制订以中医独特的护理技术为主导的护理措施,用护理路径的形式及时有效地落实于病人,最后对护理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的护理程序,给传统中医辨证施护的内容赋予现代内涵,并以临床实践为准绳不断修正、完善,建立一套完整的辨证施护工作体系,使新模式成为真正能指导临床实践的实用模式。

3.4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重点是辨证施护的管理思路纵观国内中医护理现状,尚未形成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护理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上缺乏科学客观的衡量标准,中医医院现行护理管理标准基本是借鉴、引用西医院的管理,由于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临床护理中常常出现医护之间思路不一致,步调不和谐,配合不默契的现象,不同程度制约了中医特色的发挥。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管理目标以实用、对专业有促进为基础,重点加大辨证施护覆盖率,通过路径这种质量效益型管理方式,加强每一个环节的控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质控标准,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管理模式。新模式的管理思路一方面立足于中医内涵建设与发展,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多途径的方法,开展中医的循证护理,制定出既符合中医护理学自身规律,又可让不同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且认同的科学评价方法,对常见证型建立统一规范的客观量化指标,形成临床护理效果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加强质控管理,护理部每月通过护士长手册对各护理单元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情况进行统计,将中医护理技术参与率纳入护理部质量检查考核内容,对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的非护理因素进行协调,定期总结效果,向医院强化中医特色领导小组反馈信息。同时每3个月组织护理人员召开1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交流会,介绍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体会,探讨运用技巧,进一步提高辨证施护护理质量。

4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护理现状虽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中医护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当今人类医疗保健“回归自然”的潮流中有着无法估量的前景。当务之急是认清新模式的先进性,在人文主义前提下,立足于发扬传统中医护理中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被认为行之有效并广为人们接受的护理技术,创建集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中医护理模式。“变而不失其正,遣形而存神”。相信通过中医护理同仁们的共同努力,逐渐形成独立学科的中医护理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展现出其独特的风采与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敏.对中医护理发展前景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7,7(5):19.

[2]张华,魏红.对如何发展中医理论的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2):105.

[3]罗坤华.医院开展辨证施护现状调查分析与管理思路[J].中医药导报,2006,12(8):68.

[4]马勤.继承和发扬中医护理技术的思路和方法[J].中国医药导报,2007,4(4):656.

医学技术前景篇2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在农、林、牧、渔、医药、环保等诸多行业愈来愈多地被广泛应用,已成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高新技术。目前世界上60%的生物技术成果都应用在了医药领域,这引发了生物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对医学生物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

一、我国生物技术专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专业主要设在理工类或农学类综合型大学,招生规模不大,课程设置侧重基础,倾向于理工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大部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余多就业于生物公司或科研机构的研发和销售。这些学生缺乏医学知识及实验技能,很难满足医药行业的需要,直接就业于医药领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在医学院校开设生物技术专业,依托医药专业培养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的需求现状及定位

医学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向医学领域渗透融合的结晶,是一门集生物学、医学、药学及相关实验方法为一体综合学科。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操作、质量检验和医学检验基本操作能力及生物技术产品基本知识和产品营销能力。吉林是生物产业大省,分析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具有医学背景的生物技术人才明显缺乏,毕业生就业前景好,个人发展空间也较大。

三、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

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于2011年开设了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作为新开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处于探索阶段。我院具备医学院校的教学背景,我们将生物技术的人才培养充分融入到医学教学中,探索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1.课程设置

本着将生物技术与医学知识相渗透的原则,我院除教育部规定的四大工程和基础课外,还融入了本院的医学特色。依托学校基础医学、检验医学、临床医学等课程,首先,在基础课中加大医学课程份额,将医学检验、内外科、组培、解剖、病理病生、药理学成为学生的重要课程;其次,在四大工程的教学中倾向选择与医学联系紧密的内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最后,与我院的检验专业紧密融合,使学生熟悉临床中有关生化、免疫、微生物及分子生物学等检验新技术。既体现出医学院校教学特色,又可满足生物医药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

2.师资力量建设

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培养需要大量具有生物、医学背景和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师。作为医学院校,四大工程是薄弱环节。我院重视师资力量建设,首先,派出生物专业骨干教师到综合大学及生物医药公司进修学习,同时积极引进优秀师资人才。其次,要求专业教师多听医学课程,将其内容融入到自己的授课中,杜绝照本宣科,使生物学授课与医学融合。最后,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要求教师及时掌握生物医学发展现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采取灵活教学模式,为国家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

3.重视实践教学

生物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使学生完成理论向行为能力的过渡并适应生物医药的就业要求。我院始终重视实践教学,要求课程尽量按照理论与实验1∶1比例开设,实验内容尽量与医学相关;全面建设专业生物技术实验室,购买实验课所需实验仪器并注重实验室安全建设,为学生提供专业安全的实验条件。在实验课程设置中增加综合性和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并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科研思想和科研兴趣。此外,强化生产实践,在生物医药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理论课结束后进行相应生产实习;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重视毕业实践,强调毕业论文突出生物医药特色。

四、小结

创办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是当今迅速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必然需求。我院创办该专业三年来,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利用现有医学教育资源,在课程设置中将生物技术和医学理论融合,充分体现医学特色,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优化培养,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集知识、素质、能力培养为一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办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实践,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艳,王会岩,郝峰,等.为地方生物产业发展培养医学生物技术人才[J].中国卫生产业,2013,(3):185.

[2]林国平,唐圣松,田英,等.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生物技术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892-893.

医学技术前景篇3

关键词:医护同组; 模拟演练; 急诊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45-02

急诊科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心,在临床抢救中,不仅需要医务人员过硬的抢救技能,迅速准确的判断,而且需要医护之间默契配合与协调,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医疗文书的及时规范的书写[1]。避免由于工作的不协调,考虑不周,医患沟通欠缺和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而影响病人的救治和医患矛盾。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和团结协作是危机重症病人能否得到及时救治的前提,在分秒必争的抢救现场,医生、护士作为抢救团队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其救治配合是否到位,与抢救的效果密切相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氛围下, 作为窗口科室,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实现病人满意服务,是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的目标, 也是一种挑战。作为护理管理者, 掌握护理理念, 更新管理知识, 把护理文化知识应用到管理中, 有效引导护理人员, 充分理解流程再造, 接受流程管理, 将以人为本的护理文化建设应用于流程管理中, 显示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底蕴,是我们开展医护同组情景模拟演练最终的目的。我科将医护同组情景模拟演练的急救培训模式应用于急诊管理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培训对象:参培的急诊科护士共20人年龄20岁~42岁,其中男护士2人;工作1年~ 2年10人, 3年~ 6年6人, 6年以上4人; 护士12人, 护师5人,主管护师2人, 副主任护师1人; 大专学历(包括大专在读) 15人, 本科5人。参与培训的医生15人, 均工作2 年以上, 硕士以上学历, 住院医师5人, 主治医师9人, 副主任医师1人, 年龄25岁~ 50岁。

2 方法

2.1 培训前动员:科主任、护士长组织召开动员会,分析急危重症的现状及团队救治水平,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前动员, 让全科人员意识到急危重症患者“重、急、不可预测”而科室团队合作救治能力有待提高,年轻的医生、护士多,缺乏临床救治经验,通过培训前动员,增强对医护合作抢救的认识,激发学习培训的兴趣。并对培训的案例预先进行理论知识及抢救流程的复习, 为培训做好准备。

2.2 组建急救培训小组:选择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抢救技术且具有较好的讲授辅导能力的临床骨干成员组成急救培训小组, 该小组由3名医生和4 名护士组成,分别为一线住院医生、二线主治医生(担任急救培训小组组长)、三线主任医生各1名,护士长1名,高级责任护士1名,责任护士2名。组长选择培训案例,制定具体的培训内容和步骤,确定培训目标,包括角色分配,案例病情的发展,制作清晰的抢救操作流程,确定培训场地等,并由科主任及急救小组的成员共同审核补充完善, 最后确定团队合作的急救培训模式。

2.3 制订培训计划:培训计划紧密结合临床, 针对急诊抢救病人病情分为3 个模式,。设定模拟场景, 小抢救由1 名医生对1 名护士来完成。内容包括: 心电血压血氧监护, 吸氧, 建立一组静脉通路,急查心电图、血糖、血生化等, 强调医护之间的紧密配合; 中抢救由1 名医生和两名护士来完成, 内容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增加了无创呼吸、建立两条静脉通路、急查动脉血气、电除颤等急救技术, 增加了医护之间、护护之间的配合; 大抢救则是至少在两名医生和3 名护士基础上来完成, 内容涵盖了急诊所有常见的急救技术, 包括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呼吸机辅助呼吸、深静脉置管等急救技术的配合, 强调医护之间、护护之间要有组织、有分工、有协作共同完成。院前有一名医生一个护士两个支持中心工人,内容包含早期呼救、早期复苏、早期急救技术:解救、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途中监护。输液观察室重点是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流程。

2.4 培训方式:如参与大抢救中3 名护士分别进行角色分工: 护士A 负责呼吸道的管理, 包括气管插管配合、呼吸机使用、生命体征监测; 护士B 负责循环系统建立, 包括静脉通路的建立、给药、血标本采集; 护士C 负责外援巡视, 包括药物抽取、记录、对外联系。护士A 在完成呼吸机的使用后, 立即配合医生进行其他工作, 包括深静脉置管、导尿等。院前情景模拟如下:(1)火灾现场:一人头顶部左侧大出血;一人左小腿小面积轻度烧伤;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复苏。(2)某地发生地震:一人腹部右侧外伤肠管溢出;一人颈椎骨折;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复苏。(3)某地发生刑事案件:一人左前臂中段骨折;一人腹部左侧被匕首扎伤,未拔出匕首;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复苏。(4)某道路发生交通事故:一人右前臂大出血;一人左小腿发生肢体离断伤;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复苏等。输液留查室情景模拟某病人输青霉素时诉心慌胸闷,出冷汗。所有流程按照职责严格分工, 各小组在2 个月时间内场景模拟和实际抢救中反复进行演练,不断归纳总结, 改进完善。

3 评价方法

3.1 一对一、一对二急救技术的配合考核由小组中新护士来完成, 护士长、小教员担任考官; 二对三急救技术配合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担任考官, 分别对各小组急救技术、医护之间及护护之间配合进行考核, 最终评选优胜选手和最佳小组。对急诊科20名护士、1 5名医生急救技术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

3.2 检查急诊转诊单,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院前急救病例和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等知情同意书的完善程度和规范程度。

3.3 患者满意度调查: 调查表包括院前配合、入院接待、主动服务、技术水平4 方面21 项选择题,每项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 种选择。

3.4 护患纠纷发生数与去年同期比较:按照《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概要》,《院前急救教程》和我院留查室工作标准和制度考核参训护士培训前、后急救理论知识和医护配合能力, 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时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电除颤、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及应用急救药物等的操作技术及护理服务。

4 结果

见表1、表2。

5 讨论

5.1 医护同组进行情景模拟演练促使新护士更快成长, 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2]急救护士应急、急救处理的综合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当机立断的思维能力、及时有效的急救技术操作能力等[3]。新护士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往往因胆怯心理, 不敢上前或在抢救中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医护同组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将新护士编入小组, 共同训练, 新护士不仅很快熟悉了抢救流程, 知道自己在抢救过程中所担任的角色, 并熟练应用, 消除了胆怯心理, 能很快在抢救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同时也逐步培养了自己的团体意识。

5.2 通过情景模拟强化护患沟通培训, 使得护士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沉着、化装得体, 面带自然而真诚的微笑, 使患者消除陌生感, 增加了对护士的信任感、安全感, 也展示出护士群体素质和美感,塑造护士美好的职业形象[4]; 护士以乐观自信的态度、可亲可敬的形象、温柔体贴的举止、耐心细致的解答来面对患者和家属, 可消除误解, 建立信任; 护士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 帮助患者满足需要。培训后患者满意度由89% 上升至98%。情景模拟演练亦有利于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人本原理要求, 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努力为职工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创造各种机会, 将其作为组织得以发展的关键。我们通过情景模拟演练, 发挥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 让护理人员参与管理和决策, 激发护士的职业荣誉感, 通过锻炼, 其语言表达、服务水平及管理能力都得到了综合提升。

5.3 院前情景模拟演练营造的紧张气氛,逼真的现场环境,一部分年轻护士面临现场,情绪紧张,往往感到手足无措,不能很快克服恐惧心理,从而考核中出现包扎部位错误和忘记关闭电源排除险情等错误,反映出较薄弱的环节在今后的演练中不断强化。最终情景模拟演练进一步树立了急救的整体性,强调医护的配合、医护和工人的配合,从表1中院前急救配合的意识有培训前的93%上升至99%,可见在现场急救过程中,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和配合在时间所限,材料缺乏的情况下使急救技术更熟练,并且使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和“人”的整体性,在急救过程中能形成、保持和迁移[5]。

5.4 医护同组情景模拟演练过程中由最高职称者指挥、发指令;保持现场安静、慬慎言语,以免造成场面嘈杂混乱或患者误听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尽早通知其他相关科室,让其他科室有准备的时间;抢救现场注意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对家属也要及时告知,让家属知情同意, 并签署同意书; 注意人员定位清楚,指挥者发出的指令要清晰并且具体到人名;规范执行口头医嘱并及时记录, 记录者还应及时向医生汇报生命体征、出入量,以利于分析、判断患者病情,及时调整输入液体量及补液种类; 下一级医生如遇到棘手情况,要尽快求助于上一级医生,以获得有力的帮助;调动所有能调动的人员参加抢救.通过模拟演练:现场安静有序,医护人员熟知抢救流程,各级医护人员及时到位且分工明确,指挥者指令清晰,基本处置完成迅速无漏项,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有效,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强,各种医疗记录单规范和知情同意书完善。医、护、患同组的分组护理模式后护理质量得到提高[6]。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培训前的8%降至0.7%和护理服务质量合格率由培训前95%升至98%。

总之,在急诊工作管理中采取医护同组进行情景模拟演练能有效地激活了医护人员的团队精神, 避免和减少了各种纠纷和事故的发生;护理服务质量合格率、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对年轻护士的培养发挥了良好的带教作用, 使急诊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性提高。

参考文献

[1] 高爱萍. 运用仿真模拟急救演习提高护士急救能力[J].护理学杂志,2006,21(15):46-47

[2] 杨冬梅.医护同组急救技术配合训练模式应用于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0,9(24):21-22

[3] 马建红. 浅谈提高年轻护士的急救素质[J].中国实用医药, 2009,15(4):249-250

[4] 丁香,倪栋梅.情景模拟演练在护患沟通培训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0,4 (2):74-75

[5] 段昌新.情景模拟在院前急救技能考核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年第5期36-37

医学技术前景篇4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6月江苏省中医院肿瘤内科南东九病区住院且登记在中医护理技能登记本上的患者。纳入标准:(1)经病理性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2)住院期间采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1项。中医护理技能登记本为本院自制,主要登记在住院期间应用过中医护理技术的患者。2015年1—6月该记录本上共登记1193例肿瘤患者,其中男672例,女521例,年龄23—89(66.7±13.6)岁。

1.2方法

1.2.1调査工具  参照马小蓓等研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肿瘤患者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运用状况调查问卷展开回顾性调查,内容主体包括3大部分:患者一般资料、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运用状况、护士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实施的认知。调査者先通过査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本专科的临床工作经验形成问卷初稿,后经本院5名中医护理小组核心成员和5名肿瘤科护士2轮Delphi函询后修改确定终稿。10名护理专家验证了问卷的内容效度;首次调查2周后,对这10名护理专家进行了重测,验证了问卷的重测信度。结果显示,问卷终稿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Index,CVI),为0.91。在最终形成的调査问卷中,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病程、平均住院时间。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运用状况是指2015年1一6月期间肿瘤科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开展情况以及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主要针对的症状类目,问题回答设计分为2类:"是或"否及主要针对的症状。护士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实施的认知主要包含护士对中医技术临床实施困难的原因分析、中医技术在肿瘤科发展前景的认识这2个方面。

    1.2.2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调査,现场向责任护士发放调査问卷,由责任护士负责问卷的填写。共向15名责任护士发放1193份调査问卷(技能本上登记患者数),回收1193份,有效1193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运用状况”部分主要针对院内肿瘤科5个病区的82名护理人员展开调查。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0双人录入数据、SPSS15.0进行分析处理。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定性资料用率(%),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肿瘤科护士一般资料82名护理人员中,男1名(1.2%),女81名(98.8%);工作年限方面:〈5年31名(37.8%),5-10年33名(40.2%),〉10年33名(22.0%);学历结构:90.3%。为本科,2.4%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余为专科;职称方面,中级及高级职称达47.6%;毕业院校分布中,具有中医院校背景的工作人员仅占总人数的40.2%。

2.2肿瘤科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开展基本情况  在护士开展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艾灸、耳穴埋豆和中药外敷。而传统中医操作项目如针刺、湿敷等在肿瘤科室仅排在第7、第10位,详见表1。

2.3肿瘤科中医护理技术主要针对的症状表现  肿瘤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恶心呕吐、盗汗和乏力成为本科室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开展主要针对的症状。由治疗措施化疗、手术等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不振、便秘、呃逆等也成为开展中医技能的重点对象,其频率紧随其后,详见表2。

2.4护士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实施困难的原因解析  调査发现,50%以上的护理人员认为“缺乏医嘱”、“中医护理项目收费偏低”、“护理人员较为紧缺”是目前中医技能操作临床实施较为困难的主要原因,详见表3。

    2.5护士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肿瘤科发展前景认识  对于中医技能项目发展前景,90.2%的护士认为其前景尚可,评价其“非常好”、“好”、“较好”的护士分别有8.5%、51.2%和30.5%;另外有6.1%和3.7%的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发展前景持“一般”和“不确定”态度。

3讨论

3.1肿瘤科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用现状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是临床中医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简、便、廉、验”的特点可充分体现中医护理特色。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可以由护士独立实施的15项临床常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操作规程:针刺、灸法、拔罐、穴位按摩、刮痧、熏洗、全身药浴、中药湿敷、中药换药、中药涂药、敷药、贴药、药熨、坐药、中药煎煮。本调查结果显示多种传统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已在我院肿瘤科广泛开展,排名前6位的中医技术按使用频次从髙到低依次为艾灸、耳穴埋豆、中药外敷、穴位按摩、中药涂药、中药熏洗。针刺法使用频率紧随其后,资料显示针刺疗法在诸多病症治疗中效果确切,但此次调査排名仅列第7,这与王俊杰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目前中医护理技术的学科范畴尚未形成统一定论有关。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针刺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与腰穿等各种穿刺术一样属于医疗技术范畴,护士一概无权操作。值得一提的是,2项传统中医护理操作项目拔罐和刮痧在本院肿瘤科室未展开推广,因科室多名主任达成共识:拔罐和刮痧均可改善血液、体液和淋巴循环,这对肿瘤(癌细胞)转移甚至是癌栓的脱落有较大的风险;且癌症术后或化疗患者体质虚损,化疗患者尤甚;存在骨髓抑制、凝血机制和免疫力差,容易导致大面积出血和严重感染。

现今化疗已成为主要的抗肿瘤手段之一,但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对患者的生活功能和治疗依从性造成严重影响。本调查也发现癌症患者住院化疗期间恶心、呕吐成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开展针对最主要的症状。在癌症患者周期性化疗期间,责任护士会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选择性使用穴位指针、耳穴埋豆或隔姜灸法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5-FU或顺销长期静脉化疗首日则预防性干预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除恶心、呕吐外,盗汗、乏力也是各项中医技术开展针对的主要症状。中医认为盗汗多为虚劳之症,因阴虚热扰而心液外泄,肿瘤患者因手术、化疗等攻伐措施体质更加虚弱,乏力、盗汗症状较甚。调查结果显示,肿瘤科现多采取五倍子敷脐、足三里艾灸等中医技能加以干预,因此在科室开展的中医技能项目中,艾灸和中药外敷分列一、三位。值得一提的是,消化道毒性反应在抗肿瘤药物使用过程中表规较为突出、发生率最高,本调查结果显示: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呃逆等均成为本院肿瘤科中医技能开展主要针对的症状,其干预方法分别有耳穴贴压、隔姜灸、协定方(砂仁、木香等)外敷结合TDP神灯照射、大黄粉敷脐以及吴茱萸涌泉穴外敷等。

3.2肿瘤科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实施困难原因分析

    3.2.1护理工作性质成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实施受限的主要原因  本调查结果显示的护士认为无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相关医嘱是肿瘤科室中医技术开展受限的主要原因。这与部分学者的观点一致,究其原因:部分医生对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的必要性认识不够,缺乏主动开中医技术相关医嘱的意识。根据国务院2008年出台的《护士条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6年出版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护理人员在执行每项中医操作前必须先核对医嘱。可现有多数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都是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评估是否有实施中医措施的必要性,若有则主动与管床医生沟通,而后根据补开相关医嘱给予相应的中医措施。部分护士毕业于西医院校,虽接受过医院组织的“西学中”教育学习,但中医基础仍较为薄弱,缺乏主动实施中医技术的意识,无医嘱时更不会主动与医生协商沟通。因此,加强医护沟通、培养医护双方共同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意识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可通过医护配合在本科室优势病种、特定化疗药物等诸多方面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和特色。现有大部分中医护理技术巳经过实效验证,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可与医生协商形成特定的化疗套餐。如耳穴埋籽联合穴位按摩(内关、合谷、足三里)在干预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方面疗效确切,医生在开出当日行顺铂或氟尿嘧啶(5-FU)长期化疗时,可同时下达耳穴埋籽和穴位按摩等相关医嘱;行奥沙利铀化疗的患者末梢神经麻木发生率较高,而中药熏洗法已被证实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医生在开化疗医嘱时可同时下达中药熏洗相关医嘱。同时也建议卫生管理部门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护士开展中医技术操作的权利和义务,以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2.2中医操作收费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实施  本研究发现53.7%的护理人员认为中医护理操作收费过低是阻碍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临床开展的重要原因。这一结果与马小蓓的研究结果相统一,分析中医操作收费低的原因:(1)耗材少是导致收费偏低的原因之一。“低耗高效”是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中医护理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可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现有研究表明“低耗”仅限于材质消耗,却忽视了人力、信息等其他护理成本的分析护理成本是指护理服务过程中消耗的护理资源,包含直接成本费用和操作耗时2部分。以耳穴埋籽这一操作为例,其人均直接成本55.3元,操作耗时(10.0±0.7)min/项,而我院耳穴埋籽目前收费为15元/人次,按2次/周,合计收人仅为30元。由此可见现有中医护理服务成本分析滞后于实际护理成本价格管理,以致收不抵支。而成本的正确核算可保证护理劳动得到合理的价值回报,进而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基层护士更多关心自己的劳动收入,护理收费低直接影响收入,再加上肿瘤科护士白日治疗量(静脉输液、PICC换药、化疗宣教指导等)甚大,更不易促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2)卫生管理部门尚未出台相关政策使中医收费标准化。在《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规定的3966项服务项目中,只有97项(2.5%)为中医收费项目,很多传统中医操作技术尚未统一定价。因此目前促使中医技术收费标准化和合理化仍需多个部门的共同协作。

3.2.3人力资源紧缺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临床实施  人力资源配备不足是导致中医技术临床实施受限的原因之一,本调查中51.2%的护理人员赞同这一观点。现今床护配置比例是护理人力资源是否合理的主要体现,我院肿瘤科病区床护比1:0.31,远达不到国家卫生部规定的普通配置标准1:0.4,与部分研究中所示的三级中医院所需床护比1:(0.41-0.46)更是相差甚远。而我科作为中医特色浓厚、护理项目相操作开展较多的科室,其常用中医护理操作隔姜灸、耳穴埋籽、穴位按摩等操作耗时较长,再加上操作前的中医辨证施护、操作后关于此项操作的中医健康宣教、护理记录、中医技能登记以及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填写,均直接导致工作量增加。多数护士在完成常规治疗和护理之外,很难有多余时间实施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医护理质量、限制了祖国传统医学优势的充分展现。因此解决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现象尤为重要,医院应根据临床护理实际需要加快护理人员数量建设,按需设岗、切实落实分级护理,实现中医院内护理岗位的能级对应,提高中医护理质量、充分发挥传统医学的优势所在。

3.3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肿瘤科的发展前景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面对肿瘤自身消耗及放、化疗后带来的各种身体危害及经济问题,癌症患者越来越追求安全、长效、经济、简便的治疗护理方法。经验表明,中医护理技术日益符合当代医学发展趋势。本调查结果证实了中医护理发展的前景甚佳,护士认可其发展前景。在西方国家,中医护理技术占较大比重的补充与替代医学也渐受欢迎。资料显示,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每年在补充与替代医学相关的研究项目上花费约1.2亿美元;42%的美国人曾接受补充与替代疗法服务。临床实践也证实,中医护理技术在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癌症并发症(如癌性疼痛、癌性胸腹水)等方面疗效显著。这说明中医技术在肿瘤科确实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今后应致力于中医护理技术在肿瘤科推广措施的大样本量临床试验研究,结合现代先进工艺技术,将中医护理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医学技术前景篇5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学仪器以及其它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可以在医疗仪器企业的研发机构、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单位、大型医院的设备中心、高等院校等地方工作,也可以做国家公务员。相关行业(如IT,仪器仪表等)。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医疗设备、护理、制药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医疗设备/器械;

2 医疗/护理/卫生;

3 制药/生物工程;

4 新能源;

5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6 其他行业;

7 计算机软件;

8 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算法工程师、售后工程师、销售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算法工程师;

2 售后工程师;

3 销售工程师;

4 硬件工程师;

5 维修工程师;

6 注册专员;

7 技术支持工程师;

8 产品经理。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就业前景还挺好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这个名字大家一听到就会以为是医学专业,其实它是属于计算机、电子、医学交叉的一个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不归医学类专业管辖,而是不折不扣的工科专业,毕业后授予的不是医学学士,而是工学学士。

目前,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了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而发展起来,由于是多学科的有机融合,它与生物学、医学这些传统的经典学科又有所不同,也有别于纯粹的工程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是工程学与生命、医学紧密交叉的学科,它致力于用工程学的手段解决生命、医学及健康领域的问题,特别是研究、开发创新型的医疗设备、检测方 法、材料制剂等。生物医学工程是极具前景的朝阳学科,将在本世纪为整个工程科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科学带来深远变革,更将成为促进全民健康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该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具有将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尤需具备两方面技能:其一是新品研发,其二是仪器操作。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生物技术领域、生物信息领域、医疗卫生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该类人才也都有强大的需求。

医学技术前景篇6

【摘 要】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得出目前影像专科生的就业前景良好,就业压力相对较小,为了更好的就业,毕业的影像专科生要看准医院的发展前景及给予你的发展空间,不要盲目的提高自己的就业要求,一味的追求效益及医院规模,更要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业务水平,为更好的就业做好准备。 

【关键词】 就业;发展空间;前景;对策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加大;我国目前正处在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的前景还不明朗,医疗体制政策还不完善,较多医疗卫生单位严重差人也不愿或不能进人,导致医护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医疗事故频发,同时,部分专业的医学毕业生明显供过于求,导致大多数用人单位纷纷提高进人门槛;在这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专科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1 就业情况的随访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31 个医学影像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研究,其中男生9 人,占35.8%,女生22 人,占64.2%,已工作或已签约县级、区级及市级医院或同等级医院的共19 人,占61.3%,其中女生13 人,男生6 人,县级以下医院7 人,占22.6%,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 人,占16.1%,;其中从事超声工作的14 人,占45.2%,从事放射技术工作的8 人,占25.8%,同时从事放射诊断及技术工作的4 人,占12.9%,均在县级以下医院工作;通过以上调查,得出影像专科生近几年的就业率达到83.9%,加上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 人,就业率达到100%。 

        2 就业前景分析 

        2.1 医学影像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医学影像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 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②超声医学(us),包括b 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③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和介入核医学。 

        2.2 医疗技术及医疗事业的发展 

        1970 年代,电子计算机x 线断层扫描仪(简称ct)和核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 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随着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越来越强,能够对大量的来自高度检测仪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迅速成像;20 世纪后期,世界上掀起了以微创手术为主的医疗技术革命,出现了许多以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的介入技术学,通过最新影像诊断技术,可以检测出早期肿瘤和其他许多早期病变,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医生越来越倚重仪器设备的检查,另一方面在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下,各项仪器检查结果成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有无过错的重要法律依据,此仪器检查使用率必然提高,导致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医学影像科室的迅速扩张,出现医学影像人才短时间内的相对匮乏。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个人医疗服务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同时国家也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各地政府纷纷提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如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政府提出在2015 年前重庆区域内三级综合医院将达到30 所,以上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高端影像设备不断普及到县及县级以下医院,导致目前中国较多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西部医疗卫生单位对影像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增大;在目前这种医疗体制下,医疗卫生单位需要影像专业人才,但又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员编制,很多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不以招聘影像专科生来解决这种矛盾。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影像专业也越分越细,主要分为影像诊断及影像技术两个专业,目前设有影像技术专业的医学院校相对较少,毕业生也较少,特别在西部省份的毕业生就更少,那么他们的就业情况就相对较好。 

        2.3 医院自身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都靠自我创收维持发展,床位越多,病人越多,设备越先进,创收就越多。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同级及同区域医院还互相开展“军备竞赛”,不断要在医院规模上压倒对方,同时还在先进仪器设备数量上压倒对方,先进仪器设备中大部分为影像设备;同时,部分区县级医院没有专门的影像技术人员,为了医院的发展,必须新招收专业的影像技术人才;以上几方面也是导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3 就业对策 

        3.1 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搞好实习的信心。充分估计实习中的困难,并作好应对措施。在医学知识方面,实习生在实习前有必要重温与影像学密切相关的临床知识和基础知识,尽快了解和熟悉所到影像科室的有关医疗制度,为今后圆满实习做好准备。在实习过程中,要善于学习、思考、提问、总结,尽量将所学书本知识与临床实习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有意去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3.2 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着重提高实习生的实践技能 

        影像实习带教中,教师应注重如何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影像检查手段,知道何种疾病应首选何种检查方法,如何识别疾病的基本影像学表现;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反复让学生将学到的影像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病例中来,围绕问题、病例进行影像实习带教,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日常的工作、读片和病例讨论,为学生提供参与、相互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同时带教老师要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更多的典型临床病例,设置更多形式的自我测试、教学考试等形式,多渠道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将人体解剖、病理生理、临床检查资料等与影像学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尽力教会学生如何去书写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影像报告。总之,带教老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 

        3.3 认真做好简历 

医学技术前景篇7

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完全不同,以腹腔镜手术为例:①器械以及切割、分离、结扎、止血等基本操作方面发生根本改变。穿刺套管在腹壁固定无法像传统开放手术那样操作自由,相当多的器械动作变为反方向操作等。②空间和感知的改变。术者视野从三维变为二维带来深度认知变化,要求有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和三维空间的感知能力;术中手眼分离,无法对操作组织和器官直接接触,导致触觉减低或消失(如机器人手术)。③学习曲线延长。大多数手术主要由术者独立完成,助手的作用较开放手术有所下降,多从事相对简单辅助操作,由此带来训练机会明显减少、学习曲线延长。

④传统手术中专家指导作用减弱。腹腔镜手术中只有操作者自身才能感悟二维显示器上的三维感知能力和手眼运动协调能力,传统的“手把手”及时纠错的教学方式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减弱。⑤技能培训的医学模式发生改变。目前的医学模式已从单一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化为以人为本,尊重病人、保护病人成为医学实践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活体病人身体上练习操作的方式与新的理念产生了矛盾。因此,传统的手术技能培训对于微创外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手术室外的外科技能训练越发得到重视。在微创外科技能训练过程中,许多医生希望通过在活体动物或尸体上进行手术技能训练,虽然它们在组织质地、出血、解剖结构等方面与真实手术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伦理、准入、来源、设备、麻醉、处理、经济性和解剖区别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而且训练的重复性有限,无法满足规模化培训的需要。因此,微创外科技能训练亟待新的培训模式。

2虚拟现实模拟技术在微创外科技能训练中的作用和优势

模拟技术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医学模拟教育是指利用模拟技术创设出模拟病人或模拟临床场景,代替真实病人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模拟器材具有不同的作用与使用范围,医学模拟技术由低到高分为五种类型:基础解剖模型、局部功能性训练模型、计算机辅助模型、虚拟现实模拟系统、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或全方位模拟系统。目前虚拟现实模拟系统在微创外科技能训练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表明:经过虚拟现实模拟系统训练的外科医师手术时间减少29%,手术失误率下降70%,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医师通过训练均能提高手术技能。虚拟现实模拟系统在微创外科技能训练中的主要作用有:①空间技能培训。通过模拟训练,可以掌握在现实内镜手术中所需的空间技能;②手眼协调能力。

该能力是从事微创外科医师最为重要的手术技能;③解剖结构学习。模拟器能够清楚显示解剖结构细节,确认病理学改变;④并发症处理。手术并发症不是经常出现,在传统技能训练中无法复制手术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其带来的压力。复制手术并发症及其所带来的压力只有通过模拟器实现,通过模拟场景对学习进程进行校正并完成学习曲线。⑤外科技能训练课程评估和反馈。手术模拟培训过程通常包括观摩模拟任务,执行模拟任务,最后在监督下执行实际操作,整个过程依次反复进行并通过录像对学员进行评估和反馈。这种通过模拟器学习临床实际技能的过程对微创外科手术技能培训很有帮助。虚拟现实模拟系统在微创外科技能训练中可以根据教师和学员的时间进行安排,具有时间的方便性,避免了病人和学习者的危险,其技术优势主要有:①客观的训练评估和反馈。模拟器能够随时对学员成绩进行评估并进行定量考核,使技能训练标准化,进一步可能成为技术准入制度的考核标准。②减少了干扰,增加了技能的保持性和准确性,训练具有重复性。学员可以在模拟系统上进行反复的练习,直到掌握为止。③技能训练具有可调节性。模拟系统可按要求创设任务或情景,可以为个体量身定做训练项目,促进技能从课堂到真实情景的迁移。④有利于缩短手术技能掌握时间和降低培训费用。

总之,微创外科不同于传统手术,技能培训模式随之改变,在这个变革过程中模拟医学技术可以解决微创外科医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提高临床技能教学水平,但是模拟永远不可能代替真正的临床实践,而且外科模拟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还不能完全模拟临床中的所有情景以及人类器官所有解剖变异和生理变化,其作用受到学员本身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的限制,因此,模拟技术需要不断完善。随着模拟教育的发展和模拟技术的完善,模拟训练系统在未来微创外科技能训练中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医学技术前景篇8

关键词:新医改背景;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

新医改政策对医院的管理机制和运营机制提出了相关改革意见和建议,对医院的资本进行控制和改革,实现医院的信息化发展,其中医院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是改革的重点工作内容,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实现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对医院的财务数据信息进行统一性管理,有利于对医院资金进行科学化管理[1]。在新医改制度的指导下,对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成本管理及其预算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从而建设完善的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促进医院经营稳定发展,更加完善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正确认识

新医改制度下指导医院的发展方向更加科学和高校,但由于部分医院中缺乏对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正确认识,从而导致对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不重视,对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影响和意义缺乏了解,从而影响了医院经营效益和运营效率。此外,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核算时仍采用传统的人工计算和记录的方式,出现高出错率,工作效率较低[2]。总的来说,还是由于医院的高层领导对于财务信息化管理缺乏充分的认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的管理手段,导致医院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仍较为滞后。

(二)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不完善

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不仅需要有相关法规或体系来保障,还需要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支持。从当前情况来看,医院的财务管理中缺乏完善的责任制度和惩罚制度,对于医院财务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缺乏系统性管理,医院在财务信息化管理中缺乏科学的策略,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于医院各方面的预算,审核和控制缺乏整体性规划,限制了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此外,医院在财务信息化管理中投入资金较少,不能将财务信息化管理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进行结合,制约了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

(三)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中缺乏复合型人才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部分管理人员注重对先进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的引进,及专业医疗工作者的培养,但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技术性培训,使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技术不高,医院财务的信息化管理存在一定的影响。目前医院中的财务管理人员一般是由管理专业或财会专业的人负责,但在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中要求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财会知识,管理知识,还需要具备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技术,从而导致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缺乏信息管理技术人员。

二、基于新医改制度背景下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医院新型财务管理观念,注重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新医改制度背景下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要加强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树立新型财务管理观念,向医院管理人员传递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新理念,使得医院在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3]。由于医院此前财务信息化管理是医院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应与医院管理人员积极探讨关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提升信息化管理理念,让医院管理人员能够意识和重视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二)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在新医改制度背景下需要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积极响应新医改方针政策。在引进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需要加强对国家政策的理解,确保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一致。此外,在选择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软件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并对医院自身的财务情况和资金投入情况进行深入了解,选择适应医院发展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并及时对引进的信息系统软件进行不断完善和升级。

(三)引进或培养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

在新医改制度的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同时具备充实的财会知识,管理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4]。因此医院在招聘或培训时应注重对这方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招聘过程中应注重考查应聘人员相关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对这方面的人才进行重点选拔。与此同时,医院应注重对在岗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水平。医院可以选择与高校或企业合作的模式进行人才的培养,满足医院的实际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新医改的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从财会核算信息化、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和预算管理信息化出发,但目前我国在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要求医院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新型财务管理理念,注重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积极引进和培养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军波.探索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2):48-49.

[2]欧阳玲.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不足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5(36):162+166.

[3]许江滨.浅析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4(24):100-101.

[4]李春霞.对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14(07):116-117+124.

上一篇: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下一篇:标注实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