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11 12:51:13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篇1

论文摘要:用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眼光审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用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眼光审视网络思政工作

(一)网络思政教育是传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继承与发展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理论灌输、“两课”教育、校园文化、典型报告等面对面的教育和熏陶方式,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将继续存在并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将互联网应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也成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继承和发展,并非替代,它在一定基础上发展了传统思政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同时又发挥了互联网多元实时、同步交互、资源共享、虚拟匿名、多边互联、大众低廉、快速高效等七大特性,使思政工作发挥了既适应形势发展,又焕发新的生命力的重大作用。

(二)网络思政教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从互联网的特性看,只要充分发挥其有利的一面,使其为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服务,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服务,就能突显出网络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强大生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创新的效率与效果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灵魂。互联网的产生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它所特有的信息资源丰富、更新迅速便捷的特点,降低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成本,提高了创新的成功机率。因此,现阶段的网络思政工作要立足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积极向上、健康有利的一面,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思政教育通过较为形象、易为学生接受、接触面较广的途径和方式与学生交流,以摆脱过去僵硬、紧张、单调和严肃的教育方式,使思政工作的精神源泉更为顺畅地传输给教育对象,达到加强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提高思政教育成效的作用。

2.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转化传统思政工作的劣势

如上所述,网络思政工作是对传统思政工作的继承和发展。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思政工作的劣势已经逐渐暴露出来,如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对立,获取信息的相对不对称性,教育内容过于陈旧,教育方法过于呆板以及时效性差、更新性弱等都是它的劣势。而网络所具有的七大特性,有利于及时有效地弥补以上弊端,成功地增强思政工作的可塑性,加强思政工作的伸缩性与更新能力,使思政工作既发挥了其长期以来的优势,又克服了传统思政工作中潜在的劣势,从而不断显现出网络思政工作这一新的教育途径巨大的生命力。

二、对加强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对策的思考

(一)要加强网络思政工作规律研究

一是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社会与时俱进的发展规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和2000年中央思政工作会议的基本要求。二是从技术角度分析把握互联网的基本特征,把握思政工作的规律,把网络的技术优势与思政工作的教育优势有机结合,充分挖掘思政工作的潜在资源。三是采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回答网络思政工作的逻辑起点、任务要求、内容体系、技巧方法以及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上原则的贯彻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对网络思政工作规律的研究也应由技术部门联合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思政工作学者共同合作,以进一步理清网络思政工作的宏观层面问题。 (二)要优化学生上网环境

1.加大思政工作网络平台建设力度。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继续加快校园的网络建设,二是要抓紧思政工作网站(页)的建设。就前者而言,加强校内网络连接和加快校内网络建设,将为包括网络思政工作在内的教学、科研工作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使各项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深人程度不断加深,同时也为网络思政工作网站(页)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就后者而言,加紧建设思政工作网站(页)是当前思政工作的基础。因此,加强思政网站(页)建设的合理性、规范性尤其重要。这就首先要求有关部门要尽快联合建设精干、高质量的综合、门户网站,为大学生理论学习网或热门专题的网站(页),提供强大信息。其次是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和思想政治素质高的学生参与建设,提高界面的亲和性。再次是在栏目设置上不能停留在一般的信息查问、收发邮件、网络聊天(OICQ )、电子公告(BBS)等方面,要特别重视并加快网上党团课、网上心理咨询、就业指导、人才市场、网上法制教育、网上高质量辅导报告(即网络视频)等的建设,从而不断提高校园红色网站(页)的吸引力。

2.优化网络安全环境。网络思政工作也是同敌对势力争取青少年思想归宿的重要阵地。因此,要求校园网络的建设要有整体的安全措施,加强对外来不良信息的传输进行预警、过滤、删除和反击;加强内部网络环境安全,通过加强对IP管理与分配,在一定范围内采取上网实名制,规范和引导上网对象,创造网络安全的环境;同时,管理作为一项牵涉面广的工作,社会各有关部门要从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社会责任出发,规范社会网吧经营行为。

3.健全网络法规。网络法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在我国起步较晚、法规效力层次较低、权利义务也不平衡、上网者和管理者法律责任意识仍然太轻,这些都函待加强和进一步规范。

(三)要改进上网对象教育方法与内容

要加强和改进上网对象教育的方法与内容,从而达到实现思政工作目标和矫正上网对象不良行为的目的。这也是加强高校网络内部软环境建设的一部分。主要工作有3个方面:一是加强教育、增强素质、提高辨别是非能力;二是加强上网道德教育,提高自律能力;三是矫正失范上网行为。从学生的行为、意识方面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树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强青年学生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加强他们的思想理论学习,使他们自觉学会用科学、正确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坚实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要加强网络政工队伍建设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篇2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在当前网络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建设好、利用好和管理好网络,成为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来讲,需要通过连接单位、学校、部门和青年之间最便捷的渠道――网络及时信息反馈机制,即通过网络信息汇集、信息处理和信息反馈的有效过程,来对广大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机制是时代的要求 当今,世界不同思想文化交流日频、交融日深、交锋日烈。我们面临着激烈的文化竞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机制是时代的要求。反馈是控制论的概念,指的是系统输出的全部或一部分信息通过一定的通道返送到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施加影响的过程;机制是引发研究对象发生规律性变化,决定研究对象存在状态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机制,就是利用网络互动性强、快捷的特点汇集舆情、处理舆情并将处理的结果适时反馈,从而形成舆情汇集、处理、反馈的工作机制,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目的。 网络新特点要求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机制。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机制是网络的互动性所决定的。在网络公共平台上,只要是不违反法律、法规和道德要求的各种信息都可以。而各种意见的推出,都有人关注;各种建议面世,都有人呼应。正是这种互动性特点,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机制。同时,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机制是网络的反馈性所决定的。比如,在高校,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青年学生们在网上讨论学术问题、生活问题、社会问题以及倾诉自己的心情等。而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一经出现在网上,便往往很快得到网友们的响应;学生们有什么困惑,也能得到众多网友的热心帮助。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个人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困难或向学校提出建议和意见,喜欢在网上得到帮助与答复。现在,许多高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收集网上舆情,并有专门人员在网上同大学生进行对话与交流。有的学校的领导还亲自上网回复学生们所反映的问题。这种信息反馈,不仅是一种高层次的思想互动,而且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反馈中达到了最佳的教育和引导效果。 建设和谐环境要求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机制。在网络高度发展的社会环境下,青年们对学校、单位和部门的意见或建议多采用电话、电子邮件、QQ、博客、播客等方式反映。对青年们的意见和建议失语或反应滞后,都有可能使这些意见和建议在网上形成炒作或使网络成为舆论的放大器。而如果这些意见和建议迅速得到回复或采纳,就可以使青年们产生满足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会使他们对学校、单位和部门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以建设和谐的社会关系。广大网友就曾把总书记2008年6月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同网友在线交流对话,称为“网友过节”和“幸福网事”。因此,通过网络进行反馈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对一向一对多、多对一模式的转化,即通过网络,由一个问题实现对广大青年群体的教育,以扩大教育对象的广度;同时,一个问题又可由多个教育者甚至大学生自己进行多角度的解答,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真做深做实,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机制的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机制,是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输出信息,再反送回输出端,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比如,大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经宣传部门或学工部门转传到学校相关部门、院系或校领导,而相关部门、院系和校领导又将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宣传部门或学工部门,然后再反馈给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中间环节越多,信息传递的效率越慢,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网络所具有的来势猛的特性要求信息反馈必须迅速,否则将延误决策时机,甚至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机制中,要十分重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反馈速度.

第一,要科学处理网络舆情,完善网络信息反馈手段。信息的处理,包括信息分类、加工、整理、提炼、存储等方面,就是要把从各方面获得的零散、孤立的网络信息分门别类,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分别进行加工处理。同时,对信息要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为领导决策提供事实依据。此外,还要将整理、分析过的信息存储起来,作为以后研究和决策的资料。第二,要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有效疏导网络负面情绪。对网络信息进行及时反馈,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占领网络阵地的重要步骤之一。尤其是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及时反馈机制,可以有效疏导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化解大学生中存在的疑惑与困惑。但是,网络信息反馈是产生于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准确把握信息动态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发挥多部门的共同努力,这是做好舆情及时汇集、及时反馈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在对网络舆情进行科学处理的基础上,还要抓紧时间分类别、分对象、分轻重缓急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信息反馈工作,特别是要积极疏导负面情绪,以防止由个体情绪发展为群体情绪。第三,建立高水平的教育队伍,巩固网络信息反馈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高水平的网络教育队伍,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实施者和调节者,关系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能否贯彻落实。因此,要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并且熟悉网络语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这是建设好、利用好和管理好网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牙哈镇中学:吐尔逊古力。居曼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篇3

论文摘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和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同其他机制相结合、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以及注重专业队伍建设和完善管理制度五个方面进行。

教育部2007年12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研讨会,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强调要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到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中,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对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努力完成党十七大提出的“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新要求,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努力创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因此,为更好地做好高校德育工作,要把网络同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从而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努力开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据调查统计显示,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突破1亿人,其中在校大学生超过总用户的22%。对于思维敏锐、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当代大学生而言,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网络正以其高效性、互动性和覆盖面广的特点,深刻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首先,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网络文化的信息传播不受国家、地域的约束,大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接受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信息,在网上交换信息的过程中,西方的经济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等内容随之传入,一些反华势力也在网上传播西方文化,妄图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破坏民族团结,捏造或歪曲事实,扰乱社会秩序。而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生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网络上部分有害的、不健康的东西就十分容易破坏青年学生已经树立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毒害青年学生。如果大学生接受了西方文化中不健康的东西,轻者对政治冷漠,重者会产生反社会主义、反政府的情绪,甚至有极个别人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必须引起德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和高度的警觉,决不能掉以轻心,放任自流。

其二,网络文化的不可控制性对德育的不利影响。网络创造的“虚拟世界”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角色实践场所,满足其精神需求,但另一方面生动逼真并充满刺激性的游戏更容易使大学生心理失衡。混淆虚拟与现实的关系。信息的大量产生和快捷传递导致舆论导向难度加大,教育对象也变得复杂和多变。更为严重的还有大量信息垃圾的泛滥,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严币的侵鼬并影响着他们的伦理道德,如迷信、黄色、有害的内容给德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其三,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交}主方式和人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网民们联系感情的方式是网络。在这个虚拟的界里,人人都是虚拟的网络人,每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限释放,这种神秘感促使人们有新的想象和交往的热情,导致的后果是人们只愿意在网络上寻求虚拟完美的人生,而消极地对待甚至逃避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空间到处都是新事物.对于易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大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有的学生因过分投入而染上了“网络毒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长此以往,这种缺乏感情的人际交往,易使大学生趋向于孤立、自私、冷漠,对现实生活中他人的幸福和社会发展漠不关心。

因此,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充分认识和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首先,教育对象更加主动。通过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本质上是主动获取知识,改变了传统的“说教”模式,充分发挥了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自主意识,使教育对象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而增强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份量。

其次,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因多媒体技术的承载,其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教育内容因网络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观赏性和选择性;网上丰富的信息,快捷的传播速度,使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更全面、快捷地了解社会热点问题。

第三,教育形式更加民主。网络的平等性和隐蔽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师、学生都可以平等地在网上获取信息资源,学生消除了顾虑,平等地在网上进行讨论,发表见解,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实现了民主。

三、善于把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同其他机制结合起来

其一,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互补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与网络技术相互补充。一是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学习书本知识与浏览多媒体信息桐结合,课堂教学与网上咨询桐结合,学习知识与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相结合;二是教学内容上:借助网络技术支持,丰富理论课教学内容,扩展思想教育功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其二,要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桐配合。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节奏应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协调一致。针对大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和阶段,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与沟通,在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评优奖励、贫困生资助、课程学习、心理辅导、素质拓展和就业指导与服务等环节,紧跟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其三,要与校园文化活动相依托。校园文化活动的网络载体要不断创新。一是通过网络展示校园文化活动中师生的精神风貌和优秀成果,树立典型,加强教育和熏陶。二是可以以学生党、团组织和社团为依托,组织开展一些网上与网下互动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电脑爱好者可以开展网络技术、电脑创意活动,以激发大学生对高科技的兴趣;文学爱好者可以在网上开设论坛、编辑杂志,创作反映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网络文学;还可以开展网上知识竞赛、网上辩论赛、网上读书活动、网上征文、网上书评、影评等。通过活动将广大学生吸引到网上来,形成网上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活动互为依托、互相支持的良性机制。

四、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

其一,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要坚持主旋律.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基本素质教育。同时要把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让网站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网上的虚拟平台转化为真心实意为学生办实事的服务平台,解决学习、生活和思想问题,增强认同感。

其二,要发掘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特别是创造格调高雅的网络文化,多增加一些健康有益的信息,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在德育进网络过程中,教育者和网站建设者一定要注意思想性和艺术性。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桐对较高,缺乏思想性、艺术性的网站和内容,难以埘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吸引力。主流文化的出发点是为一种思想、观念、价值作宣传,对高校德育网站来说,主要目标受众应该是大学生,或这一年龄段上的青少年,网站的效果应当通过网民的注目率以及点击率的稳定程度来衡量。对于网站的组成部分来说,建好网页应当是关键的一环。网页应具有文字、图片、色彩、动画、电影等所有广告媒体的功能,也要具有随时开发出来的新技术和新花样,这样才能始终保持登陆者对网站的好奇心和吸引力。

其三,要保持页面的内容及时更新,这是吸引上网者反复访问站点的动力之一。可以在网页上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资源,或者举办一些竞赛、提供奖品.或者播一些校园内的重大活动和名人讲座等,还可以开办一些“专家咨询”、“聊天室”之类的栏目,把站点设计得符合大学生思想特点,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主流网站或德育网站不能板着面孔.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之所以比较成功,保持较高的点击率,就是因为它在严格履行“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寰宇之心,砺报国之志”宗旨的同时,还让大学生感到“很好玩”、“有意思”。

五、注重专业队伍建设和完善管理制度

其一,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建设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特点的网络教育专业队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求教育者熟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还要求熟悉网络专业技术。因此,一方面要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进行网络培训,使教育者掌握现代网络技术;另一方面要从网络专业教师中挑选思想政治素质高、热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组建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专兼职结合的教育队伍。

其二,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要全面加强管珲。互联网具有高度开放性的特点,使管理面临着巨大困难。应该综合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管理,把“以德冶网”和“以法治网”结合起来。一耍加强宣传教育,形成自觉维护网络安全文明的良好道德风尚。二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建立宽带网的学校,学生可以在宿舍自由上网,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运行制度、监督制度、评估制度,如制定《学校计算机网络管理条例》、《校园网用户条例》、《校园网用户违纪处分规定》等等,严防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严厉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和网络违法犯罪分子。

其三,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一批网络教育的大学生骨干。大学生骨干包括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各类优秀学生。加强对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使他们逐步成长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和开展者,不断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对于拓展网上思想教育阵地。加强网络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篇4

论文摘要:网络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而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变革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这一形势要求我们,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进行全面创新,不断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自1994年以来,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经过了十多年的实践和发展,从初步探索到主动建设,进入了深入发展的时期。清华大学张再兴教授曾经指出,“2001年以来,是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深入发展时”“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更加成熟和完善,大学生逐渐形成校园网络依赖,校园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著”,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对于高校育人环境的影响日益深刻。在我们不断深入发展网络思想教育实践的同时,也必然需要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不断创新,新的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如何认知?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方面的成就与经验是什么?基于此两个方面认识的基础上,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变革时代,如何有效地面对网络化发展所不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促进了网络信息文化的极速发展,以致我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此,比如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网络论坛、网络教育等等。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基于网络技术本身、有别于传统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模式,也是适应并融入网络文化、网络环境的一种教育方式、渗透理念。在新的历史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以科学发展观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回避的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实际的价值。有学者指出,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也日益紧密,诸如:“网络信息承载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网络信息传播可加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价值传播”“网络互动平台可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互动需要”“网络技术特征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最佳效果”等等。

从文化传播的范围来看,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网络文化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知识量大,包涵政治、经济、文化、学习、就业、感情、生活等等几乎所有方面,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载体与手段,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提高。

从信息传递的方式来看,网络技术所提供的文化交流具有虚拟性的特点,这一特性有利于对学生的真正了解和认识,有利于及时发现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我们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条件和教育目的所在。

从技术表现的形式来看,网络文化具有无限的创造空间。网络可以融文字、图片、声音、影像于一体,能够适应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精神需要,网络个体从而可以用不同的文、图、声、像来进行表达,既反映了个性特征的差别,也有助于个性的创造力的发挥。

从交流应用的主体来看,网络文化的开放性、虚拟性、个体性等特点,孕育了网络文化主体的平等性。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建立在具有个性、创造性的网络基础之上的,这促使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新型教育关系的形成,以及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彰显。

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固然,网络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但与此机遇同时,网络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技术的个性化表达与社会的秩序化要求之间、信息开放传递与信息有效管理之间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认知和应对这一课题,必然影响到对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价值的分析深度,影响到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的探讨,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的发挥。

应该看到,虽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困难的因素,但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化整体的蓬勃发展,网络新闻传播秩序实现了进一步规范化,违法信息的传播得到了一定的遏制,网络舆论主流积极健康,为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一些高校建设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号称“红色网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起到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达不到的效果。总的来说,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与网络的发展反差较大,影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因此,我们提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新情况的不断出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实现应该是我们不断研究、不断需要创新的重要课题。

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一样,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效,既有静态方面的要求,也有动态方面的要求,具体应包括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教育情境等。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变革时代,网络文化不断发展,新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层出不穷,也要求我们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进行方法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和思维的创新,只有努力全面创新,才能有效地面对网络化发展所不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坚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网络服务学习功能相融合

如前所述,网络文化的技术支持和特殊性质,既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引入网络技术,也要求我们在bbs论坛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意师生的平等和互动。应该说,这是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本形式和要求。但具体实施起来,则需要考虑到很多细节问题,诚如有研究人员指出,高校应从网络语言、网络话语策略、网络话语环境三方面着手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体系构建。高校的bbs虚拟社区是对高校生活现实尽可能的投影,具有所属高校校园文化特征的深深烙印,是该校现实文化在网络中的传播。校园网络文化的话语主导,不仅具有意识与行为指导作用,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同时也可以用来衡量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如何的标准之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页建设不仅需要具备思想性、知识性,也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特点,融入趣味性和服务性,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而不是板起面孔,寓教育于服务之中,这样才有助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实现。

(二)坚持网络技术与管理技术的共同提高

网络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不同价值理念的碰撞,坚持网络技术与管理技术的共同提高,一方面要求提升开发信息资源,营建良好网络话语体系,在网络大潮中有能力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吸引力,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应具备较高技术手段,能够实现信息化管理,加强网民的信息化建设,引导网民登录主流网页和网站等。管理技术的提高也要求加强培训和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网络业务能力,应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使用的技能技术,熟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规范,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鉴别外文网站内容的能力。

(三)坚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加强网络法制教育相结合

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要把加强法制教育作为关系民族兴衰的大事,“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靠教育也要靠法制,二者相辅相成。思想政治教育属于道德范畴,与法律一样都是规范人们思想与行为的手段,一个在于预防,一个在于惩戒,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要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意识,增强其网络的权利与义务观念,也要增强大学生网络个人维权能力。

(四)坚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不同教育力量的有机结合,也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场所的多元化和时间的即时性的形成,使得对大学生进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全面联系,从而营造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中共十七大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了要提高党建科学化的水平,这是互联网时代党的重大课题和重大任务。《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也发表评论指出,网络不应成党建“盲区”,同时也说明,传统党建手段仍是主流。这一要求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网络新技术固然存在很多优点,并被广泛使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大地发展和创新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并不能因此而忽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手段。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进步,给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虽然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对大学生进行了解和认识,进而开展积极有效的网络教育,但最终离不开生活现实本身,教师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两课”和文化素质教育都具务育人价值,多种教育形式的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才能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从而真正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再兴.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十年发展历程[j].思想教育研究,2005(7)

2.徐建军.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j].现代大学教育,2009(5)

3.沈建红.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09(10)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篇5

[关键词]高校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高等学校校园网络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校园网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但是,网络交流和技术应用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正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及身心发展,作为高校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一、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1.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高等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大力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与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网和河北省德育网形成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大网络,占领网络宣传的制高点,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专题网站要向大学生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维护与更新,建好思想政治教育资料库,开辟专栏及时就一些重要时事和热点问题给予关注、释疑解惑。

2.建设校园主网站,构筑全面服务大学生的新平台。要充分开发校园网站的服务功能,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开设校园网BBS、网络论坛、虚拟社区,为师生交流思想提供平台,同时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

3.提倡网络文明,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加强对大学生网上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积极引导他们远离不良信息,在思想上筑起网络污染的防火墙。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教育大学生在网上文明守法,诚信无欺。

4.掌握校园网舆情,引导网上舆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团组织和高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主动工作、加强研究、正面引导,形成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网上舆情收集反馈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团组织要加强高校校园网舆情研究,认真分析舆情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准确把握本地高校校园网整体舆情动态。高校要密切关注校园网动态,敏锐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网络文化是一种不分国界、不分地区、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文化,是以数字化的信息发送和接受为表现形式的具有虚拟性质的文化,他具有传播迅速、内容丰富、影响广泛、螚控率低、参与平等和服务个性化等特征。要整合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传统媒体资源,丰富网上宣传内容,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各高校要组建一支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数量充足并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的网上评论员队伍,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贴文,吸引学生点击和跟贴,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综合运用有效手段,加强高校校园网管理

1.要加大高校校园网络信息技术防范和行政监管力度。高校要根据国家对互联网管理的有关法规,切实抓好校园站的登记、备案工作,落实用户实名登记制度,实施校内网站与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建立IP地址使用信息数据库和IP地址分配使用逐级责任制。要加强对校园网BBS的规范和管理,严格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及时发现和删除各类有害信息。对有害信息防范不力的要限期整改,对有害信息蔓延、管理失控的要依法予以关闭。要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信息适时监测与跟踪、路由路径控制等系统,构建网络技术防控体系。

2.提高高校校园网络信息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团组织和高校要对有害信息实施有效监控和防范。要建立校园网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好预案的实战演练和队伍培训工作,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旦发生网络突发事件,要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高校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领导重视、专兼结合、师生广泛参与、共同抵御网上有害信息的安全管理机制。

三、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

1.切实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领导。坚持属地化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校园网络管理实行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党委一把手负责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教育部门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切实领导、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形成互联互通、严密高效的管理网络。高等学校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高校网络中心负责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平台,提供技术保障,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团委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等部门负责专题教育网站和主网站建设、网上舆论引导、网络信息监控、网络文化建设等。

2.大力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工作队伍建设。要在党委宣传部设立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专门岗位,负责校园网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建设一支熟悉网络技术与网络伦理、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网络管理工作队伍。校园网络管理工作队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二者互为依托、相互补充。两支队伍之间沟通要顺畅,反馈要快捷。要加强校园网站负责人思想政治和形势政策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网络知识培训,提高他们运用网络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

四、结语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篇6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作为新的技术平台,在为高校生提供大量信息和便利条件的同时,由于其隐秘性的特点,对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仍然紧抱固有的模式不放,不加思考、不加证实、不求突破的话,必然无法适应新的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一、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同志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于网络具有覆盖面广、信息容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直接面向对象、没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等优点,好奇心强的大学生乐于接受,因此网络教育必将成为未来德育教育的新天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起主导作用,他们将含有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的相关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灌输给教育对象,而受教育者在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有选择地接受这些信息,进而变为自身的个人意识,之后再转化为实际行动。教育者所灌输的信息是经过筛选、加工的,有利于受教育者接受正面的思想。然而,随着网络信息传播对思想领域的入侵,单向的教育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其有效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大学生在深入网络生活并渐渐习惯于网络这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沟通方式后,必定要求教育工作,包括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够采取更为民主、更为自由、更为生动的方式进行。这将改变教育者的关系和位置,信息传播的内容和途径也不为教育者所掌控。

大学生的思想都很单纯,很容易受到网络上的一些不健康不正当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和干扰,所以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主要问题。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1、规范网络道德。

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和对大学生的网德教育,促进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对互联网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的审视能力,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在网上渗透和传播的有效途径。同时,要加大网络监控力量,清除网上垃圾,规范网上行为,尽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活动空间。在高校,一般的学生组织或学生个人未经学校批准不得私设网络服务器,对于因工作需要而设立的网络服务器,要实行专人管理、维护。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网民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达到在思想政治领域中网络教育的预期效果。我们在不断完善网络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规范他们的网上行为,更要求大学生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履行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2、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

我们不能回避网络文化的客观规律,必须用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引导社会文化、网络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氛围,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应该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例如利用电子论坛、聊天室等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进行有说服力的、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沟通,把科学理论灌输和渗透到大学生头脑中去,培养是非判断能力,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观念的侵袭。

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网上内容与大家身边发生的人和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其贴近读者、贴近生活,更加激发师生爱国爱校热情,达到主动受到教化的目的。所谓网络的引导功能,就是因为网络具有大家平等参与、共同决定内容发展方向的特点,关键在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引导。所谓管理功能,就是我们应一改过去那种传统的说教式管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和易参与性来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

3、广泛开展网络活动。

电脑和网络日渐普及,特别是从目前高校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寝室里购置了电脑,有些学生还在宿舍楼里将不同寝室的电脑联网。如何因势利导,利用好学生自发建立的这些局域网,广泛开展各种网络科技活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网下联动,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挖掘网络正面引导的教育和教化功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成立各种“工作室”,定期邀请有关教师和专家学者通过教育网站的聊天室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举办网络文学作品大赛、网络征文、软件编程大赛、网页制作及电脑绘画大赛等,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同时,还可建立虚拟的“网上社区”,在网上组织网友“虚拟联欢会”,进行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开展民主评议、交流谈心和心理咨询等活动,在网下可组织“网友联谊会”,以及各种学习交流和科技竞赛活动,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优势,形成网上网下联动的局面。

4、加强网络管理,促使大学生合理、有节制地使用网络。

大学生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较欠缺,极有可能在网上丧失自我而做出触犯法律、违背道德的事情。有的大学生还因为上网没有节制而造成学业受挫。比如,上海某高校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中,80%以上是因为无节制地沉湎于电脑游戏和看碟片造成的。针对这些状况,对大学生上网进行适当管理和干涉是很有必要的。学校应该制定规范学生上网的条例和守则,告知每一位大学生,对学生上网的机房、图书馆、实验室要配有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制止。至于寝室和学校附近的网吧,也要经常去巡视。上海市有的高校制订了学生上校园网申请审批制度。凡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暂时不予办理校园网上网手续,已办理上网手续的,如考试成绩出现几门不及格的,也暂时取消其校园网上网资格。

5、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指导和咨询。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篇7

论文摘要: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或许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步入一个崭新的天地。良好的师资、技术力量和校园文化将作为大力支持,在大学生中推行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培养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出其最大作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长和生活。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质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就如何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谈一些体会。

一、网络对大学教育的巨大冲击

网络媒体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异质性和虚拟性,传播各种知识信息和思想观点,网络的信息传播在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师生间的交流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了与社会文明进步相违背的异质文化。面对那些鱼龙混杂的网络文化信息,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就很难避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不发生改变。

网络交流的平等性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和自我人格的完善。大学生都有了解他人、推销自我的渴望,他们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倾听自己的心声,认同自己的观点,而网络文化正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有效手段。通过网络交流对于大学生自我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而网络的虚拟化特征,极易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漠。网络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人际交流和社会沟通,面对那些目不暇接的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有些学生会沉酒网络而不能自拔,影响学业的完成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二、网络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互联网带来的是教育手段、教育观念和内容的现代化。据调查,有超过60%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这表明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存在巨大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不断完善,所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网络的平等风格与交互性不同于强制教育的威胁和制裁,符合个体受尊重和服人以理的心理。在网络环境中引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打破以往单纯说教以及一对一的形式,为同学们打开心扉、与教育工作者平等轻松交流提供了物质媒介,其优越性体现在:(1)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校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2)网络使教师能了解到学生更为真实的思想动态,从而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特别是一些受到普遍关注的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学生们乐于在网上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进行交流、讨论。(3)网络中大容量的信息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网络不仅传播文字、声音,还有图像,使思想教育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更加生动活泼。(4)教育的实效性更强。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及时迅捷,更具有时效性。

三、如何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正确看待、积极面对网络文化。大学生德育教育担负着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神圣使命。在网络文化环境下,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网络文化这一新生事物,加强与网上大学生的联系与沟通,用先进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价值尺度占领网络文化阵地,用真清实感净化上网大学生的心灵。

建设适应网络文化环境的高素质德育教育队伍。在新的形势下,面对网络文化的渗透,德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必须不断调整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水平,特别是应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必须具备先进的网络文化意识,善于对网络文化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和引导,对学生心理特别是网络心理进行深人研究,及时而科学地解答大学生通过网络反映出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注重学生的内在精神需求。德育工作者必须适应网络教育的特点,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沟通,以友善的姿态进行谈心。这样,既可以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调动内因的积极性,又可以充分发挥灵魂工程师的导航功能,实现教育引导的德育目标和良好效果。

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为大学生提供网络良师。信息化的校园,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对其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网络意识,加强自身网络知识技能学习,了解和掌握本学科领域相关的工具平台和教育软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在教育方式、教育载体和手段上有所创新。同时,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兼职队伍,组织专家、教授与学生网上谈心,疏导言论,化解矛盾,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做学问,尤其注意对学生的人格引导。

制订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引导大学生正确有效使用网络。网络无边界,上网有规矩。在网络思想教育中,应明确提出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内容可包括:不散发反动的、迷信的、的内容,不散布谣言,不搞人身攻击;自尊自爱,提倡网络文明用语,要注意网络语言美,不谈论庸俗话题,不使用粗俗的语言;利用计算机技术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宏扬民族文化,与不道德的行为作坚决的抗争等等。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网络素质。

树立网络阵地意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信息监管。牢固树立网络“阵地”意识,把握文化主旋律,确保网络文化有一个正确的政治导向。

建立大学生德育信息资料库,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电子教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学生德育信息资料库应包括学生日常道德行为表现、思想政治素质和基本评价、诚信状况、学习实践情况等基本信息,学生的专业、班级、年级、寝室等基础信息。

依托现实校园文化,支持和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网络社会是虚拟的,学生生活的校园环境则是可观可感可触摸的。网络思想教育不是孤立独行的,它需要现实校园文化的支持和强化。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其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仅仅是手段,目的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篇8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完成进度,难以发挥全面的教育功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针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关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尚少见。大学生逐渐成为大规模的网民群体,因此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点,以网络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一、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普遍应用于高校教学过程中,校网络环境建设逐渐优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以及机遇。在以网络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分析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弊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应用潜在优势。网络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如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时效性,有效拓展德育工作渠道;创新有趣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扩大德育工作效果的影响范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式等。网络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如下: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对德育工作者的要求日趋严格;由于全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德育对象价值观念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网络的虚拟化不利于大学生的正常交往与学习等。

二、以网络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途径分析

(一)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个人的意识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在网络时展下,德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创新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渠道,才能高效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①保持完整的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者必须明确德育工作范畴的思想,坚持整体性的观念。德育工作者必须针对家庭、学校、社会以及网络等领域,进行拓展德育内容,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原则。第一,相关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德育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进行选择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有利于对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德育工作部门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性原则,加强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生活的重视程度。第二,教师坚持全局观念,落实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个体化、针对性的教育方案。第三,各大学校逐渐完善齐抓共管的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有效职能,掌握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整个校园活动中。②增强学生的自律能力,形成良好的网络公德。现阶段,德育工作者逐渐优化德育内容思想体系,加强大学生对法制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学生自律能力,全面提倡良好的网络公德。在德育工作者进展中,德育工作者必须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做到理性认识网络环境,减少对网络使用的依赖性,避免形成网瘾,将更多的精力与心思投在学业上。为了指导学生形成文明的网络公德,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德育工作者应该在德育内容纳入网络诚信问题、网络文明问题等。

(二)构建有效的德育教学途径

现代大学综合素质普遍较低,集体主义观念偏弱。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分析大学生的年龄问题以及心理特征,进行实施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①完善网络德育体系,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德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根据大学生实际的心理特征与需求,进行健全与完善网络道德体系,展开符合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虚拟教育实践活动,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颖性、虚拟性,从而有机结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现实性等,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新时代下,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通过校园网站、网络德育论坛、网上社区服务、德育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德育教育,举行各项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全面调动了师生的配合积极性,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精神,在德育活动中,形成了团结互助的校园氛围,增强班级内部凝聚力,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模式,加强学生对高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②完善贴近实际生活的德育内容,切实感受教育的现实性。在更新德育工作内容过程中,可通过互联网获取更潮流的时代知识,更加密切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德育工作中,应该对先进集体与个人做出表彰,道德榜样有利于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教育的现实性。在德育工作开展中,重要是加强学生对党知识的学习,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首先需要创新发展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合理应用学生榜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完善和更新适应时展趋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在课余生活定期举行德育交流活动,使学生文化生活更加活跃,开拓生活视野等。随着德育交流活动的不断举行,使师生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高校教师管理工作中,必须不断完善考核体系和管理制度。①促进师德建设,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办学中推动师德建设,增强教育教学管理时效性,使各位教师都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方法,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邀请教学专家开展讲座,使广大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可适当引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形成正确的现代思想意识,不断提高信息网络素质。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互联网在各个领域得到普遍性的应用,对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全面改变。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必须网络社会的发展趋势,转变传统的观念,提高各项网络资源利用率,才能更好地迎接网络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以客观的态度看待网络的利害之处,善于利用互联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全新的网络知识,对网络载体做到了如指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信息网络素质。德育工作老师应该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必须树立正确的网络文明观念,杜绝浏览不良网站,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网络,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形成适度、合理、文明地使用互联网,努力构建文明型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加强党知识的学习,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德育队伍工作人员必须监督保证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的贯彻执行,其职责如下:正确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知识分子政策,调动全体师生的德育工作积极性;在德育工作中进行行党性、党纪和党风的教育,健全党组织生活制度,发挥德育工作在学校和班级中的监督作用;落实全方位的政治思想工作,负责安排师生的政治学习,深入群众,交心谈心,发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在网络德育的教育中,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利用互联网方式,密切联系师生,认真听取并转达他们的合理化建议,维护师生的正当权益和利益,努力做好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进行学习网络搜索,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趣味性和科学性,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另一方面,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学习,形成与时俱进、健康科学的网络使用行为。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坚定自己社会主义方向。

三、结束语

在网络时展中,网络载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各种机遇与挑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构建有效的德育教学途径、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素质,从而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有. 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

[2] 刘晴. 以高职校园文化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3, 18(12): 42-45.

[3] 黄日成. 以网络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9): 53-57.

[4] 周萍.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5] 韩国顺.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吉林大学, 2011.

[6] 李丽君. 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述评[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4, 30(1): 25-27.

[7] 刘莹.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1): 55-56.

[8] 李世辉, 陈波.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 34(2): 52-53.

[9] 王霞娟, 陈海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的方法探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 13(1): 41-43.

[10] 邢鹏飞.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实证研究[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47(1): 51-60.

[11] 党美珠, 张粟, 卜文静, 等.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4, 7(2): 104-105.

[12] 宋雨霏.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2(1): 135.

上一篇:高中历史的有效学习法范文 下一篇: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