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高中历史的好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21 20:46:11

学好高中历史的好方法

学好高中历史的好方法篇1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近年来,我国在不断的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现如今的中学教学模式已由原来的死板教学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了。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开始逐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内容了,教师们在进行教案设计的时候也会加入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让历史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高中历史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学生们非常有必要好好学习,但历史不同于其他学科,必须要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好历史。本文就个人对于高中历史学习方法的心得为依据,简要讲述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希望能给其他同学以启迪和帮助。

一、高中历史兴趣学习法

伟大的“世纪伟人”、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德国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也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同样高中历史的学习也离不开兴趣。

无数的经验已经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学习高中历史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培养自己去历史的学习兴趣,想办法让自己喜欢上历史,只有喜欢了,我们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愿意主动去学习历史、去记忆历史、去探求历史的精髓,才能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

高中历史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要想仅仅利用高中三年的时间就全部记住,那确实是非常难的,而且历史是非常繁杂的。且每朝每代都是不尽相同的,对于我们这些课业繁重的高中生来说彻底的学会、记住并学会历史,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历史就是历史,不允许有丝毫的差错,因此如果对高中历史没有充分的兴趣,仅仅靠死记硬背来记住历史事件,那要想学会高中历史简直是难如登天,不但会浪费我们大量的课余时间,起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很难让我们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因此我们在学习高中历史时,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者从自己喜欢的地方入手,逐渐培养自己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高中历史就会事半功倍。

二、高中历史信息化学习法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我们这些高中生对于网络都不陌生,而且大多都有自己的电子产品,浏览网络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青年的一种乐趣和娱乐方式。

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不但可以让我们在网上休闲娱乐,其实我们在进行高中历史学习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好网络的便利之处,高中历史的知识点非常多,但由于篇幅有限,很多历史事件都是一概而过,让我们像丈二和尚一样摸不着头脑,由于不了解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所以就很难记住这个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这是我们学不好高中历史的问题所在,但现如今网络科技非常发达,所有的历史事件网络上都有,对于高中历史课本中讲解不是特别清楚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在课余事件通过网络找到事件的具体经过,这样了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之后,我们记忆这些事件就会非常容易了。

高中历史不同于其他学科,不是单单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我们在课下认真看书、背诵就能学会的,高中历史的零碎知识点实在太多,各种人物、事件、地点、时间,多种多样,各不相同,要想清楚的记忆来不混乱实在难之又难,加之对于历史事件又不太清楚了解,记忆起来更是困难,因此我们要好好利用网络平台来学习历史知识,在网络上阅读历史故事,让我们可以将整个身心融入到历史故事的海洋中,这样就会自然而然的记住历史知识,从而达到学好高中历史的目的。

三、注重历史的连贯性

高中历史的难学之处在于各种历史事件层出不穷,而且很多历史事件都是交叉重叠发生的,因此记忆起来就有些困难了,其实历史是非常有规律的,完全都是按照时间发生先后顺序而来了,掺不得半点假,我们在学习高中历史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让自己在心里对各种历史事件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利用课余事件梳理整个历史事件,历史永远都是环环相扣的,我们只需要找到其中一个时间点,就可以把所有的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这样我们记忆高中历史知识就会非常容易了,而且还不容易记混,及时有哪个知识点记不住了也不需要太过于担心,我们只要记住一些历史事件就可以顺藤摸瓜从而将所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内容都梳理出来了,学习高中历史一定要注重历史的连贯性,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容易的记忆历史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非常有利于我们学好高中历史。

参考文献:

[1]古红兵.高中历史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07.

[2]陈金乡.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张亚娜.谈谈高中历史学习方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2:114-115.

[4]杨敏.高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5]关艺蕾.高中历史的有效学习方法与备考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3,01:155-156.

学好高中历史的好方法篇2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教学 衔接 对策

高一历史的难教和难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一直是广大历史教育研究者和中学历史教师关注的问题,初高中的分离办学使得这一课题更具现实意义。初高中两阶段由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课程设置等不同,高中历史无论在知识容量还是难度上都比初中历史有所增强。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初高中历史课程在课程体系、内容编排、知识深度和广度、教法和学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因此,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历史学习是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高中历史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状况,他们的基础如何?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无论在知识容量还是能力要求上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应转变师生的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现导学案的制作与使用是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指导学生顺利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而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更多的是结合具体学科进行的。然而笔者在任教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着初高中历史教学不衔的接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广大历史教育研究者和中学历史教师很有必要探求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对于中学历史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初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差异

1.课程标准的差异

第一,课程理念的异同。初中历史课标更强调“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高中历史课标增加了对“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理念,以体现高中历史课程标特点和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无论在知识容量还是能力要求上都有大幅度提高,加之知识间的跳跃性、综合性强,教师往往感叹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探究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高中历史教学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使我们的教学详略得当。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但如何做好衔接,在上述标准及其解读中并没有具体的解决思路和措施。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与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都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一系统中有着继承和发展关系的两个阶段。从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上看,二者存在很多一致的地方,如都强调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倡导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等。

第二,课程目标的异同。“课程目标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它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历史课程目标包括课程总体目标和课程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初中历史课程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阶段的总体目标则是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虽然高中历史课程在初中历史课程基础上要求“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但二者的目标都是为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培养合格公民,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初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课程在课程具体目标上都采用“三维目标”设计,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

第一,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人手,兼顾了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系统性。高中则选取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纵深发展的知识,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和综合性。高中与初中相比更加强调历史技能、历史思维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初中相比,高中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在初中历史学习基础上。

第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初中主要要求学生在探究与合作学习中,积累历史知识的同时感知历史、对历史的发展形成初步的认识。高中则重点强调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历史学习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历史教学目的与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教学双边活动,使学生在知识、认知和情感方面发生心理变化,并且形成和发展个性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总体来说,初中历史课程要求学生在探究与合作学习过程中感知历史,形成初步的认识;高中历史课程则要求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更加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第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课程标准都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放在首位。在初中,主要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科学的态度和一定的国际意识;高中则强调了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和历史思维意识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等方面体现了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初中历史课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要求学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尚科学,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高中历史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出,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加深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第三,强化衔接意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历史教师的衔接意识强弱直接关系到初高中历史教学能否实现顺利过渡。对于高一历史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态度,从而用来指导教学。

2.转变学习观念

高中历史课标指出“历史课程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高中生作为普通公民,身为社会中的人,必须具备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人文素养;作为21世纪的合格的高中毕业生,面对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力,必须具备历史意识、历史智慧,广博的知识和历史使命感,顺应时势发展。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对历史学习的理解仍停留在初中阶段的认识上。他们普遍认为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因而只要划书、背书就可以学好历史,临时突击就能取得好成绩。这种对历史的错误认识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不浓、方法不对、习惯不好,学习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必须首先为历史“正名”。在开学之初,教师不应急于上新教材的第一课,而应实施学生对历史认识的衔接教学。

3.讲究方法,注重理解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积累的过程,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历史课学习的具体方法有:

第一,培养兴趣,移情历史。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在兴趣的促使下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因素来看,加强历史自身的趣味性、密切联系实际、合理组织教学等做法有助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提高。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培养起来的。通过参与一些与历史有关的活动来触摸历史、亲近历史、玩味历史,进而学好历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历史学习的乐趣。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对于比较浅显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课上交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协助,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从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保持学习历史的兴趣。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教师讲解为主,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册,投影仪以及多媒体等进行丰富多彩的直观教学。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集合起来,帮助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如深圳市宝安中学唐云波老师的公开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通过设计《回忆录》的方式将鸦片战争前后国家的大历史与个人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就使得原本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顿时鲜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查发现,教师上课生动与否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刘正萍的研究表明:对现任教师“不满意”或“说得过去”的占 61.8%。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影响,因此,历史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积累,较强的教学能力,高超的语言艺术以及较高的引导水平。教师具备了上述几方面素质,才能发挥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敢于质疑,挑战传统。历史是指人类发展过程已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现象。对于历史问题的解读,我们要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作出独立的判断,敢于对任何传统的观点提出质疑,只有这样才能有新的收获。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不断去探索新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才会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第三,整理线索,构建知识结构。学习历史,要注意理出线索,构建成历史知识网络结构。应按时空顺序,注重“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掌握历史发展的宏观线索,概括重大历史阶段特征,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总结经验和教训。

第四,多做比较,善于归类。比较和归类也是行之有效的学习历史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历史概念的本质,更加深刻地掌握历史事件的异同,从而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培养尊重文明多样性的意识;通过归类,可以将历史知识系统化,总结出学习历史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对于高中生来说,只有对初高中历史学习的区别和联系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改变传统的观念,才能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学习。合理改进学习方法,必将能事半功倍,学好历史科目,真正成为具有基本人文素养,顺应时势发展的21世纪合格高中毕业生。

4.注重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相关研究表明,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在教学环节上的主要问题是:“知识体系的欠缺和能力培养的不足”。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主要是加强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衔接。在高一历史教学中,做好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能力,有利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顺利衔接。系统的掌握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义的材料较之无意义的材料识记效果好。所谓识记材料的意义,是指其所蕴含的事物内在联系及与识记者知识经验间的联系。简言之,透彻地理解识记材料的意义和内在联系有利于提高识记效果。调查显示,高一学生依然以机械记忆为主要记忆方式,在没有弄清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情况下,效果自然不好。要培养能力,必须转变学生的记忆方式,将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歧路引领到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的阳光大道。理解的本质是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新的高中历史课程在知识结构上打破了传统的通史体例。这种编排方式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能够促进学生在识记上融会贯通,在运用上触类旁通。

新课程历史教学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要求分为四个层次:再认、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处理能力;历史阐释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力。能力的培养要适应学生心理特征,改变学生滞后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运用史实提炼观点,让史实归属于观点,用观点统领史实。如在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深层原因时,通过相关史实,提炼出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的观点。用观点统领史实,并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由史实记忆向观点记忆转化,并不是忽略史实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相关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对史实发表自己的看法,再对众多观点依据史实加以综合、比较、提炼、补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分析材料、阐释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真正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三 利用导学案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开启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主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其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学案既反映学习结果,又体现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一切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主动参与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学案导学在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并保持学生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角度出发,导学案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简言之,学案导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预习、听课、复习,继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在高中进行历史衔接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学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无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有助于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教学,从而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顺利衔接。

四 结语

作为一名耕耘在中学历史教学一线的教师,对初高中历史教学的不衔接深有感触。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不仅可以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

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是一个庞杂的工程,需要多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只是在这方面做了初步探索。由于笔者自身知识储备、理论修养等方面的不足,文中的相关论述略显苍白和无力。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继续探寻初高中历史教学顺利衔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余力.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朱汉国、王斯德.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教育部.普通高.新编历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赵亚夫.我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几点建议[J].首都师大学报,2006

[7]陈其.高中历史课程知识和教学体系浅议[M].历史教学,2004

[8]郑和均、邓京华.高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9]陈家麟.当代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10]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0(1)

[12]刘正萍.关于新课改中高中生历史学习兴趣的调查[J].教育探索,2006(2)

[13]黄慧红.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2)

[14]贾丹.“学案教学”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

学好高中历史的好方法篇3

关键词:考查方式;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教学内容

每个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师在进入高一历史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不重视历史学科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关键的一点是初高中历史教学存在严重脱节现象。长期以来,初高中教学往往是“各自为政”,初中阶段学生主要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历史,而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学习历史,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历史感到线索乱,理不清头绪,特别是对一些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理解和分析更是无从下手,更谈不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时间一长,学生慢慢地就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另外,从教学内容方面看,从初中到高中存在很多台阶,并且跨度比较大。学生也存在着心智发展水平的不同步和学习方法不适应的问题,再加上教师方面,受高考指挥棒影响,老师在教学中有高估学生认知水平、盲目拔高的现象。

因此,如果高中历史教师能处理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那不仅能省去高中历史教师很多“重复劳动”,还能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历史学习,甚至激发更多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但事实上,在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下面就来谈谈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若干问题,并试图寻找解决的方法。

一、知识能力考查方式的问题

初中历史学习过渡到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历史知识的考查方式问题。当前我们的教育工作最终还是要通过考试的形式来展现,然而初高中历史课在考试方式上却是截然不同的。

初中历史称作“历史与社会”,它的考查方式是全开卷的,允许学生带自己的书本、资料进入考场,任意查找书本上相关内容进行答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确实收到了非常积极的效果。然而进入高中以后,为了适应高考制度的要求,新课程下的历史学科的考查方式仍然采用全闭卷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脱离书本的前提下回答试题内容。这种考查方式的突然转变必然给新高中生带来很大的不适应,不理解考试方式转变的原因,甚至出现了考试夹带作弊等违背考试意图的现象。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给学生指出考试方式的转变只是一种形式,更为关键的是要通过学生们的主动学习,学到真正的知识和培养自己学习历史的能力,这样无论面对何种形式的考试我们都能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其次,是对针对学生没有背诵、识记历史内容的习惯,我们可以通过课前抽问抽测和课堂练习的形式,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记忆需要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久而久之,当“强记历史知识”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他们初中时落下的“病根”也就不治而愈了。当然背书并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最佳方法,而是希望借此来改正学生对待历史学习的态度,使学生尽快适应紧张而充实的高中生活。

最后,对于历史课更高的能力要求,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课外活动,比如研究性学习、辩论赛等,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当然,以上方式的尝试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历史学习,真正培养他们认识历史,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冲击,人文学科的地位本身就大不如前。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就被认为是一门副课,由于近几年中考只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综合卷,而且在中考中的比值越来越轻,初中课时安排少,又缺乏专业教师,往往是其他学科甚至音乐、体育这样与历史科缺乏联系的专业教师“越俎代庖”,完全没有正规的教学、学习和训练环节。这使得“历史是副课”的观念早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有意无意地形成于学生的观念中,根深蒂固。这种态度,也被带进了高中历史学习的课堂。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对历史的学习,在态度上不够重视,乃至轻视。认为“历史学习完全没有用”,因此,对自己的历史学习要求也不是很高,认为只要能够通过考试就可以了,甚至在高一刚入学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高二分科以后就放弃历史的准备……抱着这种想法,从初中进入到高中的历史学习,如果教师不加正确引导的话,那后果就是历史真的被学生“抛弃”!这是同行不想看到的!

因此,首先,需要高中教师在学生入学后,想方设法地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认清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英国文学家狄更斯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英国化学家道尔顿也说:有的人能够远远超过其他人,其主要原因与其说是天才,不如说他有专心致志坚持学习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要不屈不挠地去学习。树立信心,坚信自己能够学好历史学科,坚信有几分付出,就应当有几分收获。

其次,高一历史老师要使历史融进学生的生活中,放到他们的世界里,创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如: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中在讲述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的内容时,涉及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各自的职责问题。可以不直接提问学生三公各自的职责,而是引用热门的三则时事新闻提问学生:“如果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乍浦港区巨贪现形、中国海军第四批护航编队今日起航赴亚丁湾三件时事发生在秦朝,应该各归谁管?”案例都是学生熟悉的重大事件,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更加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生涩的概念,甚至还可以间接地熏陶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意识。相信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后,当再次提问这个问题,学生的掌握情况会非常扎实,不会出现搞混的情况。

另外,我觉得,可以从历史教师本身的个人魅力入手。提高历史老师的个人修养,通过各种渠道向葛剑雄、史念海等历史界著名学者们学习他们对待历史的认真态度,以及向纪连海、袁腾飞等历史界著名的教育家们学习他们教授历史课的经验和叙述历史的方法。我始终相信:一个学生首先必须喜欢这个老师,才会喜欢上他的课,以及喜欢他所教授的这门学科。高中教师必须做到先提高自己再融洽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的我们,应当从自己学生各自不同的实际出发,寻找绝好的方法,尽快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历史学习过渡,使学生喜爱历史,进而学好历史。

三、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

由于初中的历史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更多是介绍一些基本的历史史实和历史现象,更强调记忆,因此,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上比较简单。再加上学生一直养成的学习文科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因而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也沿用了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重记轻思的现象十分突出。

为了纠正学生这种在初中养成的错误的学习方法,在学习高中历史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时候,必须将初高中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结合起来:

1.注意强调史实的整理和归纳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涵盖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初中时期学生的知识往往是零碎和不完整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按照历史年代的先后顺序理清线索。在高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理线索的时候,肯定是觉得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师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用联想法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如:记忆历史大事的年代,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难点。可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现实的敏感的信息,展开联想思维,联想记忆。如:这届高一新生入学是公元2009年,也是建国60周年大庆。利用这一信息,用周年联想记事法衔接初高中知识,展开联想思维,完成以下的知识构建: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919年,中国爆发。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1979年,中美建交。

1989年,1月15日中国公布《香港基本法》草案。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

这样,一系列初、高中历史中难记的中外大事和年代,运用了联想的学习方法,成为了一个体系,就变得容易记忆和理解了。经过几次训练后,逐渐地让学生丢掉教师这根“拐杖”,学会自己走路,那时,学生会由于学习得法,取得历史学习的成功,在心理上获得成就感,也就慢慢地喜欢上了历史。

2.必须注意史论相结合

现在学生的学习,更多局限于史实的记忆。但是,真正要学好历史,光记住一些年代事件是完全不够的,必须做到“论从史出,以史带论”。这就是要对史实进行科学翔实的分析,认识现象后面的本质,最后得出结论。比如说,在讲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时候,我们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看课后的小字关于江浙地区棉纺织业在鸦片战争前后的销售变化情况,从中得出结论:中国的自然经济在逐步解体。进而教师可以进一步设问: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说明了什么?生讨论后得出结论:鸦片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客观地看待鸦片战争的发生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高中历史学习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掌握较多的知识,要具备较高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指导要求学生,在继承衔接初中时期记忆一定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积累学习方法,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

爱因斯坦有个关于成功的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这个公式指明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对于学业来说,Y是走向成功的捷径。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有助于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和积累,是送给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一把开启历史知识宝库、开启思维灵感的金钥匙。也为他们后来的发展成才创造了条件。

四、教学内容重复和强化的问题

历史教学所提供的历史知识是在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记载。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间接性、阶段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材与历史本身相比,往往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甚至还有错误的认识。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初、高中历史学习的广度上有可能大致相同,但在深度上却有天壤之别。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的内容往往比较简单和直接,主要内容还是介绍一些基本的史实性的东西,比如说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等,这些内容在初中的教学中往往只需要学生记住史实或者稍作评论即可,学生也往往不加深入地探讨。而高中的历史教学就要求学生透过这一历史的现象揭示隐藏在这一历史现象背后的规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1.不忽视课后练习题,以题为目,边讲边练

教材上的思考题,有一定的难度,但以教材为依据,培养思维能力,是课堂训练的重点,在讲授上随机训练,即练即答,注重材料解析能力、评价归纳能力、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在点化中领悟,在积累中提高。

2.教师亲自精选精编系列习题,最好一节一练,主客观题型都有,知识覆盖面宽,能力层次全,数量适当

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也便于学生提高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处理好每一堂课,保证留下5~10分钟让学生随堂做,趁热打铁,当堂抽查,天天坚持,积零为整,高一阶段必将为高二、高三进一步的能力培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3.教师在新课中还可以引进科研新成果、新观点、新信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大胆抛弃陈旧、片面的观点,确保学生首次得到的知识就是完整的、科学的,并使学生学会对历史教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正确探究、认识历史,变知识灌输为智能开发,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针对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教育。

综上所述,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和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中很强的基础学科——历史,更应该做好初高中新教材的教学衔接,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教育的顺利过渡,走好人生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黄慧虹.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工作.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2).

学好高中历史的好方法篇4

关键词:历史;方法

历史教材采用新课标后,历史教学也在经历着一场变革。对此,很多同学们由于不适应或因苦于找不到一种理想的历史学习方法而烦恼,甚至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结合历史新教材的教改实践,对同学们如何学好历史,笔者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习历史积极性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就能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能积极进行思索,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也能满腔热情,一直处于兴奋的情绪之中。即使遇到困难,他们也能够有足够的意志去克服困难。

二、理解,记忆

对新生来讲,学习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决非一时一段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因此,只有注重学习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适应高中阶段历史学习的要求。具体来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培养自学能力。同学们在学习每章之前,要认真阅读一下“引言”,把每章内容的线索和重点了解清楚。形成习惯后,有助于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另外,每章选用的插图、表格、史料都要认真理解领会,以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所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必须的。其次,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结合,树立整体知识观。平时,在学习中应注重多分析、多比较,找出其异同处,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的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清线索,合作学习

历史课本是按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自然顺序进行编写,如: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历史部分,是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讲述,它要求同学们按照历史纵向发展的思路对各个时期历史进行全面掌握。而高中历史知识的呈现则是采取模块加专题的方式,要注意合作学习,合作方式可以有各种各样,如座谈讨论,分工协作,课间、饭后、行走间都可以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容易做到。各抒己见,共同提高。有的同学学历史时就像学语文和外语一样,大声地朗读,扯着嗓子拼命地吼,其实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历史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不需要发出声音。历史需要反思,需要冷静地思考。对于历史课本内容,同学们一般都能看懂。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创造性地学习,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选择信息的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这些才是高中历史学习的目的。

四、加强记忆,类比分析

任何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历史是记忆量最大的课程之一,厚厚几本书,内容多,头绪繁杂,如果没有科学的记忆方法,就很难把握好。我认为学专题历史时要多运用联系对比法进行记忆,如:古今对比、中外对比、背景对比、影响对比、特征对比等,要善于将不同的历史事物联系在一起,在对比中掌握基本史实,抓住各自特征。

中学历史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古今中外,内容相当丰富,历史教材是整个历史过程的高度浓缩。因此,历史课堂教学要注意详略得当,不可平均用力,要改变历史教学过程中那种按历史事件的时间、原因(背景)、经过、意义、影响、评价等程式化的教学方式,平铺直叙,效率可想而知。教师应该“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即紧紧地抓住教学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层层深入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述鸦片战争时,要针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这两个重点,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状况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归纳、概括,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原因和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充分认识中国近代史为什么是以鸦片战争开始为标志的。教师在课堂上的着重点是对课文重点的阐释,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的发展规律。

五、鉴古知今,提高认识

希望同学们重视历史学习,树立学习历史的信心,早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把历史学好。“学史使人明智”,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智慧。章太炎曾经讲过:“现在青年应当明了社会经济和历史的演进,知道现代的中国处在什么时期,自己对国家应负什么责任。这一切问题的解答,都可以求助历史。”看历史实际上就是看现在,不懂历史,就不懂现在,不关心历史,就不可能深刻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因此,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正是为了认识现实世界。

学好高中历史的好方法篇5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历史 有效性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1-01

素质教育正在全国各个学校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个学科的教学也正在努力达成新课改的目标。高中历史主要向学生讲述具体的历史知识,教会他们科学的历史分析法,形成正确、积极的历史观,对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具有关键作用。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也必须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具体的教学。虽然获得了不少进步,高中历史教学还必须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更深层次的改善。

一、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有一个普遍的道理,解决问题必须先发现问题。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工作者首要做的就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再采取具体的措施。笔者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认为高中历史教学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缺乏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缺乏兴趣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对历史学习产生厌倦感。高中历史是一门很严肃的学科,也是一门比较深厚的学科,其内容比较复杂,知识也比较琐碎,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距甚远,这对于比较喜欢新鲜事物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另外,与初中历史相比,高中历史更注重专题研究,更注重学习方法,这对于一些基础未打好的学生来讲就比较困难。高中历史学习一定程度上需要学生记忆相关知识,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负担稍重,这也挫伤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一部分学生学习历史只是出于功利的目的,可能本人对文科也包括历史并不感兴趣

2. 学习方法的不合理。所有学科的学习必须有合理、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法为基础。好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学起来事半功倍。目前很多学生之所以历史学不好,就是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如前所述,高中历史都是专题研究,记忆的内容也稍多。很多学生对知识的“专题性”视而不见,只知道一股脑的背诵和接受,不知道对知识进行分专题学习,也不知道进行归纳总结,也不知道对知识进行串联。

3. 教学方法的缺陷。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有学生的学,还要有老师的教。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主宰着具体的课堂教学,而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弱化了。许多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述课堂知识,学生在下面无精打采的听,教学中没有学生与老师的交互性。笔者想到多年前自己还是学生时的情形,当时的历史老师整节课都坐在黑板前滔滔不绝的讲课堂内容,而有的同学都去见周公了。

二、提升教学有效性

上文分析了影响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那么下文就对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提出增强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措施,具体如下。

1. 建立自主性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针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角色本末倒置的情况,历史教学必须建立自主性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教师要做好角色定位,把自己置身于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这样的角色上,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非课堂的主导者;是学习目标达成的参与者,而不是学生思想的学生课堂的控制者。教师在做好自己角色定位的同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 转变教学方法。教师除了转换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之外,还应该完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拒绝单一的授课方式。高中历史课本的知识比较单调、枯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穿插小故事或者趣闻,来活跃课堂气氛,使之不再单调。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多媒体技术具有画面、声音、视频等,可以将高中历史知识生动、鲜明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学习或者互助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学会了团结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一举多得。同时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分析、开阔、归纳、比较等,运用层进式、碎步式的教学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另问题的设计要非常讲究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的、身边的事例和历史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对历史学习的有效性的认识,也可以问一些学生从未思考过的问题 如讲文化专制的时候,问“想一想最早对我们进行文化专制的人是谁”,“父母对我们进行过思想专制吗”等等以引起学生的头脑风暴。

3. 采取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而言,要想学好高中历史,必须具备好的学习方法。而这个方法必须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所以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分析他们自身的性格、学习状况、学习中具体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自己亲身探索出来的学习方式才是真正适合的。

三、结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有着更高的目标和任务。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做出改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必须改善教授、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成长为具备正确历史观和科学的历史分析能力的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孙群章.论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及其策略[J].魅力

中国,2013(13):163-163.

[2] 李志斌.浅谈课标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J].华夏教师,2013

(8):86-88.

[3] 郑伟.浅议高中历史课堂效率的优化与提高[J].文理导航,2013

(28):66-66.

[4] 段仁峰.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观念思考及实践[J].中学课程

学好高中历史的好方法篇6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多媒体意义;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36-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材的变化,在看似轻松、简单的内容外表下,对教师的专业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已不止是理念和认识上的问题,更多的是方法和技能的问题,教师要不断的提高实践能力,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历史学科是各学科之间沟通的桥梁,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学好历史能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完善高中历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历史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程不够重视,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下学习历史的时间也比较少,只有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导致历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困境。造成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不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教材的抽象性影响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历史课变得枯燥乏味。一个复杂的事件或战争在教材上被一些数字和简单的文字代替,显然一副说教者的姿态,缺乏连贯性,引不起学生的任何兴趣,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了,不能有效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第二,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素质和认知程度的限制,不能很好的运用教材,没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技巧,只是宣教似的将一些知识灌输给学生。大多数教师只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和考试范围设计教学策略,不能看到和利用教材留下的空白,无法让学生明白历史课程的地位和重要性。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还有历史遗留的问题以及社会原因等,教师和学生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不是根本性的,教师改变不了大环境,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好教学设计,尽力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历史,学好历史。

2.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学生原有的学习动机是什么,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就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强烈的认识需要,并由此产生驱动思维过程的认知动机。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吸取历史教训,更好地推进今天的现代化建设,而不是简单地记住历史。所以教师应该向学生显示历史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从而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布置有趣味性的作业,化知识为能力。总之,校园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气氛,让他们觉得学好历史课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老师的亲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你教的课的兴趣。但要注意的是,跟学生的关系不能好得没有距离,要把握分寸,要让你的学生对你既敬又爱。

3.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了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在进行高效历史理论教学时,教师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学生讲授与历史有关的理论知识,讲授历史的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并结合实际对历史问题进行剖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在没有使用多媒体技术之前,教师将提纲书写在黑板上,再通过口述的方式进行理论的讲解,这样的教学课堂时效性不高,教学质量也不高;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出历史的发展历程,一张张画面依次呈现在学生面前,历史的发展历程简洁和清晰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历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便了教师对资料的检索,教师可以根据上课的内容,将典型的历史视频下载给学生观看,通过多媒体技术搜集的信息准确又快捷。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讲授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讲课内容随意调整课件画面,控制课堂进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历史课堂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的互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图画下可以更好地领会教师所讲的内容。

4.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4.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活动,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和途径,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评价,因此,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民主组"、"科学组"、"新道德组"和"新文化组",给每组以相应的任务,让其搜集整理资料,在课堂上让每一组讲解其整理的资料,通过交流、讨论来理解什么是科学、民主、新道德、新文化。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引导、提出问题和解决一些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利于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2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展历史教学。在新时代,信息高速发展,每个学生身边都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感受进行历史教学设计,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能有效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从历史的角度总结经验教训,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关注现实问题,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感。

结语: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进行素质教育,所以历史教学的任务,除了基础知识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外,能力培养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在新时代和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有了新的使命,教师和学生有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也要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设计,有效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树立争取学习的观念,并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促使学生不断提升历史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历史学习成绩,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吕志坚.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问题探究式教学探索[J]. 新课程(教研版), 2010(04)

[2]张颖.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教学策略探析[J]. 成功(教育), 2009(10)

学好高中历史的好方法篇7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 教学有效性 概念教学法

概念的转变会引发认知方面的冲突,学生首先意识到的是新的知识和以往自己形成的观念有一定的差别,这也是认知冲突出现的最主要原因,然后学生应该对新知识以及旧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调整,从而更好的对其冲突进行解决。作为历史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概念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认知方面的冲突,并进行概念的引进,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冲突的解决,进行概念的转变。

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将概念教学法引入进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中学历史概念教学法的含义

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将历史概念更好的利用进去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其运用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处理历史资料方面的问题,这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辩证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应该正确的理解历史概念,并根据概念和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人物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历史线索以及史实进行把握,从而养成属于学生自己的历史思维。

(二)在历史教学中将概念教学法运用进去的必要性以及可能性

1、概念教学法符合学生本身的身心发展情况

在中学时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会发展重大的变化,就生理而言,学生的身高体重以及面部等变化显著,本身的发育愈加成熟,这个时候,学生会觉得自己长大了,希望能够扮演新的角色并获得认可。

首先,中学生自身的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愈加的明显,这样就使其自身的预计性、假设性、内省性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自身的推理能力会得到很快的发展,这对其逻辑思维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学生本身的情感分化以及情绪分化的水平提高非常快,并且情绪不够稳定,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并且在其情感方面,中学生内心情感也更加丰富,但是承受挫折和耐受力比较差,所以必须将集体力量发挥出来,而概念教学法便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最后,学生的逆反心理提高,对友谊特别是异性朋友更加的重视,若是没有正确的引导,那么很容易产生偏激心理。在概念教学中进行集体合作,恰好能够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以及社会归属感。所以说,概念教学法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将其引入到历史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概念教学法的作用

(一)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在中学历史中将历史教学法引入进去能够满足学生自身的社会归属感。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给学生创造出一种相对宽松和和谐的教学环境,井分组的办法运用进去,想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必须真正的敢于承担责任,实现自我的价值,并且还要和其他成员进行配合,这样才能够将团队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在历史教学中将概念教学法运用进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进一步的养成团队以及合作的观念,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将来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二)能够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水平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概念教学法对历史老师提出的要求更多。老师在运用概念教学法进行教学之前必须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教材进行研究和整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和筹划,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一些历史概念,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从而为教学的展开做好准备。在教学的时候让小组之间进行合作进行历史概念的解谜,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配合,并给学生恰当的评价。这便需要来世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对各种教学理论、教材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这样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才能够真正的做到游刃有余。虽然看上去,老师的工作量更大,但是实际上,老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课堂效率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其更加的科学

理论是来源于实践的,并且实践还会提升理论的科学程度。概念教学法也是如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理论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进行改进,这对概念教学法的完善和提高是非常有利的,能够让其更加的完善和科学。

(四)能够更好促进新课改的进行

概念教学法是符合新课改需要的,进行理论的构建是概念教学法的基础。其理论能够将新课改的精神体现在教学中去,所以其应用能够更好的促进新课改的进行和发展。

(五)能够更好的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将概念教学法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去能够更好的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认知冲突的存在能够将学生的兴趣更好的激发出来,这能够更好的提高历史教学本身的趣味性。学生在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体验的过程中,便能够很好的进行教学理论的掌握,这对课堂有效性提升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结语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将概念教学法引入进去,对于教学是非常有效的,其能够保证新课改的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是就目前而言,在教学的时候其仍旧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需要高素质的老师,需要多媒体的支持,班级的人数不能过多。所以学校必须不断的对自己的条件进行完善,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断的对其概念和应用进行完善,才能将其积极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刘俊文.浅析参与式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83)

[2]李强.关于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3(07)

[3]周勇.影视材料在中学历史探究式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07(11)

[4]姚锦.浅论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过程中易发的失误[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2)

学好高中历史的好方法篇8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 教学有效性 教学方法

对于高效课堂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认为高效的课堂就是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遵循历史学科的一般规律,提出了打造高效高中历史课堂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因此,在课堂引入时就要引人入胜,如学习古代政治制度时可以从“大禹治水”的故事导入,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禅让制。在教学内容方面切忌简单说教,通过著名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喜欢历史。历史课并不是孤立的,是与语文、数学、音乐、艺术紧密结合的,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找到合适的结合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如刘邦、秦始皇、武则天等,让学生学会辩证分析历史人物,不能形而上学,防止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产生偏执。

二、发挥好图文资料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更多角度了解历史知识并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分析历史问题,教材提供了大量图文资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因为这些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图文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名人名言、经典著作等,在教材内容中占有一定数量的比例,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料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题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刺激学生追根溯源的欲望。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好教材的图文资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提高信息搜集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另外,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有梯度,从简单到复杂,在兼顾多数学生情况下还要适当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是给一定的历史资料,要求学生阅读分析,完成特定材料下的历史题目,这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历史图文材料的解析能力。为了适应这样的命题趋势,我们一定要重视教材图文资料的开发与教学。

三、让学生从“纵横”的角度理解历史

对学生历史方面的教学不能简单地用“模块”式教学方法,这样不利于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学生在历史课学习中要学会总结历史知识,从“纵横”两个维度进行整理,这样才能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方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如“年表法”就是纵向整理的一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对历史知识有更加感性和直观的认识,方便学生以后复习。横向学习法就是把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从中找到不同国家在相同历史时期的共性,同时能更好地认识到不同国家历史发展和变革原因。这样可以通过不同国家的发展,吸取和总结经验教训。

四、积极开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感性认识的最好手段,是高效教学的最好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组织教学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观,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历史发展过程,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刘邦故里,让学生在游记中了解秦汉的文化,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淮海纪念塔,采访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亲历者,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历史事件,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强化学生的人生观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历史教学的归宿,基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师没有时间带领学生参观更多的地方,但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文件进行替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的效率,同样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好历史必须有好的发散能力。高考历史命题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的发散能力,具体表现就是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在教材内,但题目的内容、考查的方式都与教材有一定的差异。鉴于此,高中历史教师要摒除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究式学习,在真正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如教学新航路的开辟,教材内容只是对欧洲进行分析而对其他地方并没有详细的分析。我让学生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的影响及如何影响中国近现代的发展走势,让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搜集材料,发挥集体智慧。结果学生的分析相当不错,从新航线开辟后丰富我国粮食产量和品种、丰富蔬菜种植、丰富商品种类,打破了我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中国的正常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国的。学生的分析虽然不是十分贴切,但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扩散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做到上面几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开展地方史专题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很少有教师把地方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其实把地方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百胜.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02).

[2]拉巴旺堆.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落实“以生为本”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

上一篇:企业管理系统的要素范文 下一篇:金融风险管理的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