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09 21:53:31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篇1

地理是一门取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常用学科,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是一项可行、有益的改革。而其中的难点为以下两个方面,怎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较直观、较深刻的地理现象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怎样教育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性地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用“生活化”教学,既可以引导学生对书本上所授地理知识有更深刻理解和更灵活掌握,也可以帮助学生熟练地应用理论地理知识,分析、解决日常实际问题。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地深入进行中,初中地理教学的课程目标也由之前局限性较大的一味地增加学生对相关地理的知识储备量,转变为较科学合理地更加重视学生在接受、了解相关地理知识后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和遇到实际问题后的感知应用能力,更加注重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转变旧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而积极地将“生活化”教学推行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中,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将至的这段时期内,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将会成为初中地理课堂顺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式。

一、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概念论述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用的“生活化”教学,是一种现阶段较先进可行的教学模式,其旨于将初中阶段课堂所授的地理知识与初中学生所处生活环境内容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更直观、更深刻、更浅显易懂的地理知识,而非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硬性填鸭式的枯燥教学。其优势表现明显,既改善了枯燥、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加了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使地理知识更加鲜活易记,又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对地理这一学科及相关知识的兴趣和亲切感,转变了传统枯燥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厌恶和排斥感。在新的教育改革进程中,将“生活化”教学氛围引入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结合“生活化”方式、“生活化”案例对相关知识进行展示和解释也对初中地理教学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若想顺应潮流,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发扬光大,初中地理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掌握“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并提高自身对“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能力,还应顺应学科特点,取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积极观察生活、收集资料,以保证能够顺利、自然地实施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方法,具体从以下“生活化”教学的引入、“生活化”情境渲染和教学实例“、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等这几个重点内容进行分析。

1.“生活化”教学的引入。“生活化”教学真正被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堂中需要一个正确合理的引入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举例描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案例情境,引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和注意,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以引起对相关问题的探究和思考。例如,在讲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一课程的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便可以用几个问题将学生引入思考和学习当中去,如,“中国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你听说过的、了解过的那些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师生共同探讨列举之后继续进一步的引导思考,“为什么有些国家是发达国家而另外一些国家则是发展中国家”“你理解的发达国家相较于发展中国家有哪些不同之处”,以进入课堂教学主体。这种“生活化”教学引入,一方面便于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进入课堂互动中,另一方面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

2.“生活化”教学的情境渲染。有趣的“生活化”教学导入之后,需要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气息浓的、轻松自然的情境渲染为线索贯穿引导教学过程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中国的民族”这一课程的过程中,强行要求学生对大量的民族习俗、特色进行死记硬背效果既差又会引起学生的厌恶反感,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观看相关图片、音律、视频,直观、形象地进行欣赏巧记,分小组进行知识竞答竞赛,并给予优胜者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使教学过程活泼、吸引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既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掌握,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地理知识“生活化”的意识和认知分析能力。譬如在讲解“我国的水资源”这一课程的最后,教师组织一次“生活化”活动,引导学生课下分小组进行观察、记录生活中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亦可采用观察结果记录评比大赛,对表现优异、结论科学的小组给予奖励。这样在“生活化”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初中地理课堂引入“生活化”教学具有深远、积极的意义。相关教育工作者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改进教学,发扬“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雪、董玉芝.初中地理课堂“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例.新课程研究(下旬)》.2014年11期

[2]李素娟.初中地理教学学生主体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与教学论.华中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有效途径

随着初中地理的新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如何将死板枯燥的教学模式转化为生活化的形式,把生活中的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作为教师,需要积极的构建有利于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生活化地理情境课堂,将教学的实际与生活的本质相结合,提升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以致获取更多初中地理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加之地理学习日益趋向于生活化,对于热点问题,教师需进行更透彻的分析,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不仅达到让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效果,而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

一、挖掘生活实践素材,学习初中地理理论知识

社会生活中的生活素材庞大,在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先导入一些与课堂相关的生活素材,从学生的身边挖掘与初中地理课堂知识相关的实践素材,选取学生易于理解和感兴趣的话题,促进学生对地理新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1]。上课期间通过学生的生活实例与基本课本知识的结合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储备量,而且提高了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2]。

例如:在让学生了解降水与夏季风之间的关系时,利用南方地区初夏时的洪涝灾害和春季西南地区的干旱情况进行分析与了解。在上“交通运输网的逐步完善”课时,教师在向学生提出放假期间如何选择交通工具这一问题时,对于学生并不陌生的交通工具,学生给出各自相应的答案,引出对交通工具的系统归纳,这不仅烘托了课堂氛围而且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和掌握度。

二、创建生活化情景,实现生活中学习初中地理

地理教师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不能只是单方面的灌输学生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地理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课堂中的生活化情景创设,通过地理知识与生活化场景的结合方法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3]。

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和地球仪》中经纬网和经纬线定位方法时,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为了有效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以便于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在多媒体电脑屏幕上显示一架正航行在空中的飞机,机长呼救:“太空号遇险,立即请求支援,位置是东经100°,南纬75°,”救援工作人员在地球仪上通过点画后了解到飞机所处位置并立即命令救援部采取救援!”教师提问:救援部是如何判断出“太空号”所处地理位置?顺势进入到经纬网的教学中,根据反映论原理,将房间现场转化为经纬网。将标明经纬度的牌子放在桌上:⑴由学生说出在房间内所处的精准位置。⑵让学生利用经纬网表述出所处位置。把教材内容和生活情景有效的相结合,加强学生学习热情,保留学生的主观想法,从而达到师生互动,教与学并长的效果。

三、加强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地理,要有意识性的实现教、学以及做这三者间的相融合与衔接[4]。充分发挥地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课程的生活实践当中,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且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进而更有力的推动地理教学的改革工作,让学生得到更完善系统的知识面[5]。

例如:让学生自主搜集生活中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实物材料以及历史和现代生活中的有关地理的趣味故事。教师在讲解“地理风向标”相关课题时安排学生通过观察各时段旗帜飘扬的不同方向并做记录。在讲解到“酸雨观测”内容时,学生采取到野外收集雨水并通过各种化学实验的方法测量出PH值,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地理来说,生活化教学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策略。为了有效的将初中地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保证地理课的效率性和趣味性,教师应该将生活理念进行理论性教学,把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地理老师要善于创设新颖的问题情景,巧妙问答,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去认识世界、观察世界,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和应用价值,增长学生见识以及提升学生对生活与地理知识相互运用的水平,从中获取更多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逐步完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得到更系统的教学和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高美娟.浅谈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27(11):21.

[2]卢佳.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神州(下旬刊),2013,31(11):228.

[3]李东军.论初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48(11):210-211.

[4]赵江峰.浅析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54(48):194.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篇3

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生活化“教育即生活”,这是现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课堂教学改革的要点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这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反思等活动中,要求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联系,努力打通两个世界,在两个世界间搭建起桥梁。

“回归生活世界”是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主张,这一主张转化为课堂教学实际行为,就是要求地理教师树立生活中有地理、生活中蕴含着各种教学资源的观念,有意识地将生活世界中的相关资源引入实际教学中,将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事实证明,一旦生活世界的相关信息纳入地理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会提高,互动水平会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大大增强。

一、建立实际生活与地理知识的联系

对于初中生来说,12岁到16岁正是他们求知欲与好奇心最强的一个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进行地理教学时,就应该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心理,培养他们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将地理课堂生活化,不仅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观察生活,将身边的事物与地理知识相联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好铺垫。在建立实际生活化地理课堂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让学生建立实际生活与地理知识的联系,让他们敢于去探索、敢于去发现。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理解课本的知识,并能够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需要任课教师在备课时寻找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尤其是在学习自然地理这一部分时,大多数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抽象难懂,教师就可以根据生活实例来对这些知识进行讲解。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太阳高度的一天的变化时和运动方位的变化”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学校内旗杆的影子在不同时刻的影子的长短以及影子的方位变化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相关的知识,而且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运用,加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感受地理带给他们的学习乐趣。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地理性强的电视节目,如“地理中国”“探索发现”“人与自然”,等等,这些节目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让他们产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再看完这些节目后,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来发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而且也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增长了他们的地理见识。

二、加强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做”中学地理,是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实现“教、学、做”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充分发挥地理课程需要实践、易实践的教学特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课程的生活实践当中,进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例如,新学期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一定的生活实践任务,收集自己在外出旅游时的导游图或照片,然后在开学后拿到课堂上一起分享,并借此进行延伸,引出如何看地图、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如何画线路图、怎样选择交通方式、怎样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等地理知识,从而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生活化的知识构建,链接新旧知识

新课程对于学习目标虽有具体的界定(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新课程更加强调课程的预设与生成。教师通常会置身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之中,同时也会“愤怒”于学生对地理的“一无所知”。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在于学生们脑海中已有的生活体验以及知识架构尚未与新学习的知识形成交集,或是尚未建立起新的知识链接。所以,与其只是尴尬或愤怒,倒不如重新审视课堂上在生成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是否过急、过“硬”,在生活化的地理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将知识的硬水加以“软化”,变成可口的“饮品”。这种“饮品”中富含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当下的社会背景,当注重到这种融合的时候,那么学生头脑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四、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关注生活地理中的人文焦点

在现实生活中,地理知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学校和地理课本上学到地理知识,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很多地理新知识和地理现象方面的疑问,此时,往往是教师开展地理教育的最佳时机。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尤其是生活地理中的一些人文焦点,是培训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资源,地理教师可以以此为载体,根据人文地理原理对现实中的一些人文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同学生共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案,进而实现学有所用的教学目标。

五、让初中地理回归生活,为学生现实生活服务

让初中地理回归学生的生活并为学生的生活服务,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或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讲到“地球的运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太阳一天的变化,每天不同时间点太阳的方位,然后问学生太阳是不是围着我们的学校自东向西地转,学生一般会回答“是”,然后教师告诉学生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因为地球是围着太阳转的,所以是我们的学校在围着太阳转。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都在迫切的想看一下地球围着太阳转的具体情境,从而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生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后,再将学生拉到野外,教导学生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从而实现了地理知识向生活的回归与服务。

地理课堂的教学不应该是刻板的,而应该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理课堂的教学也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学习课本中的知识,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看中的成绩,而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的,与生活相融合的。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使“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里能敞开胸襟,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去想象、去体验,从而使地理教学更生动、更有效。地理教学走向生活化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没有现成的理论,也没有成熟的实践经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逐步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

参考文献:

\[1\]黄承波.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析.地理教学,2012,(04).

\[2\]罗先军.浅谈地理课堂教学彰显活力的策略.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01).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篇4

关键词:新课改下 初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182-01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一线地进教师纷纷投入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初中地理也采用了生活化教W。地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地理教学和现实生活紧密联起来,让学生学有用的地理知识,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搭起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桥梁,也就是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融入生活,实现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一、地理生活化教学的背景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关注贴进学生生活的地理,也就是说中学地理课程应该反映其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历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善于在生活学习的运用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近年来,在新课改中又提出“主动有效”的课堂,其实就是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习兴趣为前提,还主动权给学生为关键,以宽松.容错的学习环境为保障,合理.恰当激励学生为有用方法,以学论教为客观评价的课堂,而实际这一目标的根本就是要使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效的学习,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二、建立实际生活与地理知识的联系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太阳高度的一天的变化时和运动方位的变化”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学校内旗杆的影子在不同时刻的影子的长短以及影子的方位变化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相关的知识,而且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运用,加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感受地理带给他们的学习乐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地理性强的电视节目,如“地理中国”“探索发现”“人与自然”,等等,这些节目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让他们产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再看完这些节目后,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来发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而且也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增长了他们的地理见识。

三、加强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做”中学地理,是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实现“教、学、做”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充分发挥地理课程需要实践、易实践的教学特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课程的生活实践当中,进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例如,新学期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一定的生活实践任务,收集自己在外出旅游时的导游图或照片,然后在开学后拿到课堂上一起分享,并借此进行延伸,引出如何看地图、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如何画线路图、怎样选择交通方式、怎样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等地理知识,从而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四、生活化的知识构建,链接新旧知识

新课程对于学习目标虽有具体的界定(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新课程更加强调课程的预设与生成。教师通常会置身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之中,同时也会“愤怒”于学生对地理的“一无所知”。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在于学生们脑海中已有的生活体验以及知识架构尚未与新学习的知识形成交集,或是尚未建立起新的知识链接。所以,与其只是尴尬或愤怒,倒不如重新审视课堂上在生成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是否过急、过“硬”,在生活化的地理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将知识的硬水加以“软化”,变成可口的“饮品”。这种“饮品”中富含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当下的社会背景,当注重到这种融合的时候,那么学生头脑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五、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关注生活地理中的人文焦点

在现实生活中,地理知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学校和地理课本上学到地理知识,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很多地理新知识和地理现象方面的疑问,此时,往往是教师开展地理教育的最佳时机。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尤其是生活地理中的一些人文焦点,是培训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资源,地理教师可以以此为载体,根据人文地理原理对现实中的一些人文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同学生共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案,进而实现学有所用的教学目标。

六、让初中地理回归生活,为学生现实生活服务

让初中地理回归学生的生活并为学生的生活服务,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或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讲到“地球的运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太阳一天的变化,每天不同时间点太阳的方位,然后问学生太阳是不是围着我们的学校自东向西地转,学生一般会回答“是”,然后教师告诉学生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因为地球是围着太阳转的,所以是我们的学校在围着太阳转。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都在迫切的想看一下地球围着太阳转的具体情境,从而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生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后,再将学生拉到野外,教导学生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从而实现了地理知识向生活的回归与服务。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篇5

关键词: 生活化 实践探索 地理教学

课标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生活化,善于从学生生活中抽象地理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发言、锻炼;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有趣、有用。这是地理课改的最大亮点,也是生活化地理教学的精髓。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地理教育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地理。所以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适合学生的素材、情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地理课堂更高效。

笔者从事地理教学多年,一般情况,在初一新生进校的时候,会有一个关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学生共153人,任意三个平行班,共收回有效问卷153份。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镇级初级中学,招收的学生是本镇学生,另外40%左右是外地借读生。学校虽为农村中学,但经济发达的本镇重视教育教研,坚持推进课程改革。本次调查共回收153份有效问卷,经过整理,表格如下:

从调查统计看,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媒体上常出现的热点问题比较熟悉,比如:交通方式的选择,是否注意日常节水,环境保护方面;在基本技能方面,如何判别方向,等等,几乎超过90%的同学都有一定了解,甚至50%的学生有相当的知识储备。但是关于本地区三次产业的形成原因,28.6%的同学不是特别清楚,这个比例较大,有它的客观原因,因为这是个很综合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难度本身较大。要让学生弄明白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有了学生知识储备这张底牌,进行地理教学时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挖掘生活素材,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对学生而言,如果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最大限度促进他们思维和想象力发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所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地理教学工作顺利展开的关键。生活化教学理念指引下善于挖掘生活素材,而生活素材来源于学生周围,学生很熟悉,日常教学中融入学生已有的和熟悉的事物,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例如,讲到我国河湖分布的时候,其中有一部分涉及人工河,鉴于本镇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是太湖边上的乡镇,也是京杭运河流过的区域,而且京杭运河就在离本校不到300米的位置,学生站在学校的西边高地就能看到运河,学生经常从运河上修建的两座大桥经过。所以可以结合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请学生谈谈,天天见到的京杭运河是一幅什么景象。

有的同学说:河流的流向是南北方向(起止点北京-杭州是北方南方的两个重要城市);有的同学说:很多时候,发现运河水面上有很多水葫芦,漂浮很多杂物(运河的水质保护);有的同学会说:每次都能看到有运输船在行驶(江苏段的运河发挥着很重要的运输价值);有的同学说:运河两边的绿化带,运河公园很漂亮(综合各个方面,庆祝我们的运河成功申请“世界遗产”项目)。通过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结合生活经验,唤醒学习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求呈现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材料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结构。如果难度过大的话,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也不知道从何下手,影响自主学习的展开。而生活化教学就是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这是基础性资源,是师生课堂交互作用的起点,教师呈现相关生活事实,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从中孕育相应的课题意识,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例如:讲到影响工业布局的原因(前面调查发现这是学生知识储备很薄弱的部分),如果给学生呈现理论,再用练习加以巩固的话,那么这样的方式过于枯燥,难度也大,学生接受了容易忘,但是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效果就不一样了,可以先引导学生总结本地的工业,如为什么本地的轻工业――“绸都”工业如此发达,教师引导学生:

丝绸怎么来?(丝绸是蚕吐的丝)本地为什么适合养蚕?(气候适合养蚕)蚕丝怎么变成丝绸(技术、工人等?)丝绸怎么运出去?(交通便利)卖给谁?(市场的需求)

这样学生很容易自主总结影响工业分布的一般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形成地理思维。可见,生活化教学有效锻炼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三、巧设生活问题,调动学习的互动性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往往面临类似的问题。这些在学生周围的变化是学生眼睛看得到,耳朵听得到,鼻子呼吸得到,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变化。这些问题现象正是学生研究性学习很好的课题,也是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机会,如“××镇水污染的研究”、“烧烤对环境的影响”、“××镇空气污染的原因分析”,等等。例如:本校新生的变化趋势,初一学生从原来的400多人到后来的500多,直到现在突破700大关,年年递增,这其中40%左右是外地生源。这是本校生源增长最关键的部分。我曾经就这一问题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请同学们分析为什么本校生源总数如此之大且日益增长,是什么优越的条件吸引着这么多的外地工作者?教师巧设了这个问题,组员之间开始合作互动、协调、分工,有的学生负责提前翻阅初二的知识点,有的学生到图书馆查阅历史资料,有的学生采访借读生,等等,充分调动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最后把各个学生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综合整理,以ppt形式呈现解释,并且评选出最优方案,大致思路如下:

1.自然环境角度:地形平坦(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湖泊众多(江南水乡)。

2.人文经济角度:交通方便(省道、国道、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水路,北苏州南嘉兴铁路,机场等海陆空齐全);农业发达(鱼米之乡);经济发达(轻工业发达,并且有悠久的历史)。

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角度分析,不管哪一个方面都吸引着大量外来工作者,自然而然,他们的孩子就成了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两大地理角度思考总结某一生活现象,这就是地理思维的形成,而且类似思维可以用于其他地理现象,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而且学会了和同学沟通相处,所以,生活化教学,小组探究生活问题,是一种适合新课改的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地理生活化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式,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良方,我们要把生活化教学和课本教学相结合,改变传统方法,寻找最适合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学起来轻松,老师教起来放松。

参考文献:

[1]侯莉.创设问题情境 优化课堂提问[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3).

[2]姬惠光.课堂内践行 生活化教材[J].地理教育,2010(6).

[3]陶行知生活教育.生活教育[J].2008(4).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篇6

【关键词】中职 中国经济地理 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109-02

在初中阶段,地理并非主要科目,很多中学不重视,导致学生认识不到地理课的重要性。笔者对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商贸专业学生的地理知识摸底调查发现,有70%左右的学生对地理知识不了解。由此可见,与其他中职课程相比,中国经济地理教学无疑面临更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采取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打破教材的条条框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故事、实例、新闻等入手,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信息资料,进行充实、重组和处理教材,使中国经济地理教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样,不仅可使原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中国经济地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中国经济地理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一、中职中国经济地理课程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生活化教学是中职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

“学会共同生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并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走向生活的通行证”。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也将“课程回归生活,生活回归课程”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教学内容应该源于生活,并把知识应用于生活。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因素,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此可见,中职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教学生活化符合目前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也是当前中职教育改革的趋势。

(二)生活化教学是中国经济地理学科的优势

中国经济地理是中职财经类和商贸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中国各地区经济布局的形成、发展条件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实用性的人文地理课程,主要内容有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交通运输地理、贸易地理、旅游地理、城市地理等,这些经济地理知识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中出现或遇到的许多经济现象,都有一定的地理背景,生活化是中国经济地理这一学科的巨大优势。

(三)生活化教学迎合中职生学习的实际需要

当前中职学校入学门槛较低,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仅有少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缺乏自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恰当的学习方法。但他们在学习中也有自己的特点,如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动手能力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爱思考。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如何建立他们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兴趣和信心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应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借助学生容易理解的生活背景及熟悉的生活事例、现象,恰当地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更多的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培养起他们积极进取的心态和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乐学并且学有所得。

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国经济地理课程任课教师应依据新课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采用有效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让经济地理课堂充满活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知识,把知识应用于生活,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二、中国经济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创设生活化的学习内容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前提。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在充分理解和领会教材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从中职生的现有经验和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设计适合学生和贴近生活的场景,创设一些生动形象、符合实际的案例,进而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补充相关资料,使知识具有亲切感。例如,地处玉林的中职学校在学习经济地理的课本内容之前增加玉林概况一节内容,让学生了解玉林各个县市的位置、有什么传奇故事、有什么特产、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有什么大企业等,并配上当地的旅游景点、特色小吃的图片和视频。学习内容贴近本地生活,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亲切感,就会觉得中国经济地理知识有实用价值,从而积极投入学习。

2.挑选教材中与学生生活经验较近的材料,使知识具有真实感。教师不仅要多体验生活,更要善于抓住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中国经济地理事物及现象,加工设计成生活化的教学例子。例如,在讲影响经济布局的人口条件时,展现学生平时办事经常排长队、春运搭火车拥挤等图片和视频,学生平时有过这种体验,所以感触很深。

3.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社会热点问题巧妙结合,使知识具有时代感。经济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师应该经常收集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的新闻事件内容,有选择地纳入到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1.剖析新闻热点,展开教学。在中国经济地理的教学中每次课安排10分钟进行新闻事件演讲,或者播放新闻事件,让学生从经济地理知识的角度进行点评,既关心社会时事,又提高分析能力,复习和巩固了地理知识。

2.播放生活视频,激发兴趣。经济地理学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对旅游资源的介绍,如地貌、水景、动植物、气象气候、园林、建筑等。这些旅游资源都是实实在在的,仅凭教师一张嘴不可能像用视频播放的形式那样具体、深刻。例如,播放东北地区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奇特的火山岩熔地貌、独特的民族风情、受多种文化影响的建筑艺术、当地的特色小吃,等等,学生对视频展示的这些内容惊叹不已,特别是对于没有见过冰雪的南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多学生产生实地考察的想法,想亲自去看一看这些旅游资源。

3.创设生活情景,探究新知。优秀的教学情境的设计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某部分内容学生既没有生活经验,也没有生活现象可作很贴切的案例时,教师可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利用问题,巧设悬念,激起疑惑,启发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经济评价时,播放有关工业、农业、生活中用水被污染的画面,让学生讨论水的用途和自己家用水的情况,想象如果没有水,人类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学生自然会想到水在生活中重要性,经过一番讨论,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短缺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

4.解决生活问题,学以致用。生活化教学要把抽象的学科知识还原于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完善。学生通过学用结合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学以致用的快乐。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后,教师要为各层次的学生设计巩固练习题,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影响经济布局的主要因素时,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毕业后要开一家奶茶店,是否可行?如可行,又如何选择店址?通过讨论,学生会有比较统一的答案。从思考题中,学生能比较容易理解影响某一经济活动布局的一些因素,如资源、资金、消费人群(数量、年龄构成等)、技术、店址、交通,等等。事实上影响经济布局的因素很多,不同的产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对象,要考虑的因素侧重点有所差异,要根据实际情况再分析选择。

(三)课后延伸生活化

课堂上的教学大多是感性的认识,要获得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应将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延伸至课后,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地理知识。一是布置富有地理知识的教室,如在教室贴上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布置经济地理知识板报等,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浏览。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职教育相当重视实践教学,这促使中国经济地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互为补充,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师可以根据商贸专业及中国经济地理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实践教学。

三、对中职中国经济地理课程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建议

第一,师生关系要和谐。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是授课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放低姿态,与学生一起探索学习。

第二,教学内容要开放。教师既要合理地利用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取舍、加工,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要发展化、开放化、地方化或者身边化,适时地选用与教学有关、学生熟悉或想要了解的时事材料。

第三,教学方式要更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以多种形式展现生活的多彩,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对经济地理的关注度。

第四,教学时空要拓展。实施生活化教学,就必须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空间,教学时间也并不一定要固定在每周4个课时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走进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春游等有意义的活动,把中国经济地理课置于社会生活中。

综上所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以生活实践为基础,通过在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联结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淑敏.中职《经济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3(3)

[2]高茂良.中职中国经济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初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8)

[3]余红銮.浅谈中职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上),2012(5)

[4]王海丽.构建生活化地理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下),2011(7)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篇7

1.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生活化思维融入到政治教学当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生活视点和社会知识作为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出发点之一,将生活与政治紧密联系起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政治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初中政治教学活动,使初中政治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促进学生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体验生活,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价值。

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从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统筹考虑,将政治理论视点同现实生活的主题做到紧密结合”,是新课程改革对政治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因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探索和创新生活化教学模式,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的重要措施,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初中政治过程中体验生活,为学生未来发展特别是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初中政治教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学生普遍对政治学习缺乏兴趣,而将生活化思维融入到初中政治教学当中,能够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主题来增强初中政治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激发,进而促进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全面提升。

二、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1.提升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启发性”。

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提升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是初中政治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基于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发展格局中的重大事例引入到课堂,给学生以启发,使他们能够思考。

2.提升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特色性”。

要想使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取得实效,就必须将本地特色与政治教学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加强对政治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留心将本地的人文特色、地理特色、发展特色与教材内容合理结合。如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本地的传统文化来开展初中政治生活化教育,福建地区可南音、土楼等作为教学案例;北京地区可以将京剧脸谱作为案例进行教学;长三角地区可以围绕水乡古镇、江南园林等案例进行教学;东北地区可以通过二人转、大秧歌等表演艺术作为案例进行教学;而河北地区则可以将唐山皮影戏、评诚、河北梆子等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总之,通过将特色化的案例融入到初中政治教学当中,使初中政治教学更具独特性和吸引力。

3.提升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政治教材中,有不少“抽象性”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提升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趣味性,通过生动的事例来加强学生的印象。这就需要初中政治教师将一些教学内容与趣味性案例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比如,“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教学,可以让学生搜集大量国内外标志性建筑,中国长城、法国埃尔铁塔、美国自由女神像、埃及金字塔、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等,也可以让学生搜集不同饮食文化差异,比如中国的饺子、美国的肯德基、日本的寿司等等,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学也了解更多的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并让学生学会如何分辨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可谓一举多得。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利用学生体验生活,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需要广大初中政治教师高度重视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创新,使初中政治教学走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蕴涵在生活中的各类主题融入到初中政治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将生活与政治结合起来,通过观察、体验、感情来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使初中政治教学更加符合社会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发展实际,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和效果。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篇8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模式;初中物理;有效性

物理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实践的联系非常紧密,大量的物理现象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大家每时每刻会自觉不自觉地应用到物理现象,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初中物理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阶段,由于他们的知识积累和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而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就成为当前物理教学的重要发展导向。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初中物理教学,是通过选择合理的联系点与切入点,把通俗易懂的生活知识、生活体验融入抽象的初中物理知识学习中,以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生活化和学习生活化统一过程中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初中物理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1.1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初中物理课程改革中强调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和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授之以渔”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将他们日常的生活体验运用到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激励学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初中物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将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巧妙地运用到生活中,有助于提高生活能力。物理教学生活化提升了学生整体的科学素养,也提升了学生的生存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充分体现出教育促进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

1.2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初中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将充满多样性的生活化知识引入到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识学习领域,会刺激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与学习的兴趣,并不断激发他们从生活化的物理知识当中发现新的知识,形成对物理理论的自主性探索。借助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渐渐转变为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最终“梦想照进现实”,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提升。

1.3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初中物理知识一般理论性较强,对于初中生来讲学起来比较抽象枯燥,不易于理解和把握。教师在教学时联系学生周围息息相关的实际生活经验,就大大降低了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他们能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记牢很多知识点,并以点带面,形成系统的学习。同时,理论又能应用于实践。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学生又会将运用所学的物理理论对身边经常接触到的问题进行探索,进一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让学生充分体会、领略物理这门学科的无穷魅力。

2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倡导教学生活化,通过导入生活实际与物理知识密切关联,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且学以致用,同时提高他们的实际生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就目前而言,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2.1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有待加强

新课改重点强调了在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核心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仍然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需要逐步加以完善。部分教师甚至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和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与方式。同时,教学是一个互动双向、教学相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具备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组织实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自己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而在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生活、如何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常识相结合做得不够。而初中阶段恰恰需要老师最大程度上引导学生去自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并结合物理知识的学习,更多地去思考、去判断、去分析。

2.2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待强化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还是主要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模式,重点是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强化记忆,采取满堂灌教学和题海战术,有意或无意忽略了理论与实践、问题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显得枯燥乏味、效率低下,学生失去了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产生抵触心理和厌学情绪。有时即使教师联系生活实际来讲解书本上的物理知识,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在其中的主体性作用,更多的是教师“自编自导自演”,导致学生无法实际构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妨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这在本质上也违背了实施教学生活化的初衷。

2.3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有待提升

物理生活化教学需要相关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作为支撑,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限制,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仍然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自制教具使用。自制教具的制作过程有时候会很繁琐也很消耗老师的时间和精力,可是自制教具对学生更好更深入的学习物理知识是非常有益的。借助自制教具,可以改变刻板抽象、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形成更加直观深刻的印象和冲击,强化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激发更深入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欲求。目前来看,自制教具缺乏多元化,缺乏与教材的同步性、多样性。其次,教学实施环境。由于教师上课课时不充分和学校的仪器设备等教学基础设施不充分等原因,导致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存在很大阻碍,这在欠发达地区或广大的农村地区体现得特别明显。最后,教学设计内容。课堂导入形式主要采用小视频、小故事、生活事例和PPT,缺乏创新和变化;在课后作业方面,教师们还是倾向于传统的练习册和试卷,而不是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动手去操作,亲身去体会;正是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导致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效果短期内难以显现。

3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3.1巧用生活化课程导入

导入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着基础地位,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初中物理的课程内容很多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在课堂一开始教师以设计有趣的生活实践案例进行课程导入,改变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方式,能够吸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把握物理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摒除学习的畏难心理,提高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联系生活的教学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在学生产生兴趣并主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下,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教师在备课时要提前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导入环节注重与常见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联合加以设计,带动他们积极思考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3.2适用生活化课堂教学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物理知识还是相对比较陌生,单纯的知识讲解会使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缺乏兴趣和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某一个物理知识点时,运用生活中的案例对课堂内容联系分析,让学生通过真实感受,在脑海中将知识转化到可以理解的事物当中。教师可以专门设计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辅助教学,特别是在实验教学环节。教师挖掘生活中的物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揭示物理规律,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真正价值。教师要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以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训练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3.3善用生活化课后训练

首先,将作业、练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进行课后拓展探究。教师设计物理习题和布置课后作业时,要贴近生活实际,加以多样化、多元化的设计,形成生活化和开放性相统一,课内、课外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在课后布置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作业,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知识和原理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物理的实用性,进而使其对物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增加其自主创新能力。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巩固,又可以让学生去发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化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深入到大自然当中,引导他们结合所学到的物理知识,细心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发散思维,探索到物理知识与大自然之间的奥秘。拓宽视野,拓展广度,引导学生真真切切地走进生活、走入生产实践,充分了解物理的实用价值。通过拉近现实生活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距离,让物理教学真正地回归生活,提高这门学科的实践性,在学以致用中帮助学生理解书本上没有、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石菊仙.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6,(5):110.

[2]郑丽芬.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6,(32):68-69.

[3]常世都.浅析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7,(4):271.

[4]于淼.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现状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5]朱强.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6,(7):24-25.

[6]郑智友.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新课程•下旬,2016,(12):209,211.

[7]尹兆平.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6,(3):155.

上一篇:计算机微课教学设计范文 下一篇:思想政治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