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13 02:39:55

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

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篇1

该报告首次对日益增加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数据证实数字支付如何为支付方与接收方带来直接利益,以及数字支付怎样增强了使用者运用金融工具的能力。

报告特别强调,通过摆脱现金支付为主的支付限制,数字支付可以提升妇女的金融独立性,也有助于把妇女与金融主流形式联系起来。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莱奥拉・克拉珀(Leora Klapper)认为:“数字化支付的好处远远不只是技术带来的便利,尽管发达国家许多人都这么认为。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可降低汇款、支付和收款的成本,并能同时提高其安全性,从而增强金融的包容性,也有利于妇女的金融赋权。”

Better Than Cash Alliance和盖茨基金会强调指出,数字化支付与G20各国政府目标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各国应该迅速地和有目性地采取行动。这两家机构建议,在2014年11月的G20峰会上,政府应该加紧讨论如何建设更广泛的数字化金融平台,以此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妇女经济参与性,以及拓宽包括转账汇款在内的更便捷的支付渠道的手段。

盖茨基金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首席经济与政策顾问杰弗里・蓝柏(Geoffrey Lamb)认为政府必须率先推动数字化金融的发展。“有证据显示,企业会进行科技创新,而民众也会很快掌握和喜欢上数字化支付方式。但我们需要政府给大家勾画出愿景。建立数字化平台以及提供监管保障,能够把数以万计的被排斥在数字化支付之外的用户拉进现代经济中来。”“政府作为职权部门,应该成为数字化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为其提供必要条件。在企业配合的情况下,政府必须在规范和管理改革等领域带头鼓励发展,推动工资支付和社会福利发放的数字化。”

报告建议政府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推动数字化支付发展。例如,把政府支付行为数字化,并推广到私营部门;积极动议建立监管体制;推动政企联合建立数字化技术平台;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利环境;为数字化汇款提供更多便利等。

此外,报告总结,让数字化汇款取代过去的现金汇款,对于新兴市场的贫困人群而言是一种优势,同时也可以推动金融发展,还可有助于消减大众对汇款透明度和可追踪性的担忧。

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篇2

关键词:人民币;冠字号码;反洗钱;应用拓展

冠字号码的唯一性使其被称为是人民币的身份证,自人民银行推进实施人民币冠字号码查询工作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大量配备能够识别和记录冠字号码的机具设备,冠字号码数据信息不仅应用于解决假币纠纷举证和责任认定,也应向其它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一、冠字号码查询应用实践

近年来,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冠字号码查询拓展应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解决银行取款假币纠纷

金融消费者在金融机构办理现金取款业务后,对现金真伪存在异议,可以通过冠字号码后台查询追溯现金来源。通过记录、存储、备查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外付出人民币冠字号码,可以解决金融机构涉假币纠纷的举证和责任认定问题,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和金融机构信誉。

(二)实现全额清分检验常态化

全额清分是一项提高社会流通人民币整洁度的重要工作,然而,对于商业银行缴存人民银行发行库钱捆是否已进行全额清分,目前尚无明确的检验标准。运用冠字号码验证全额清分的方法,在不过多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实现了将商业银行上传的冠字号码信息与缴存发行库的钱捆相关联,达到了全额清分检验常态化的目标。

(三)实现货币物流管理精细化

为有效解决货币物流管理中存在的自动化程度较低、人工劳动繁重等问题,建立冠字号码物流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银行业现金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冠字号码物流管理系统通过从清分机或A类点验钞机采集冠字号码,生成二维码捆封签和装袋票信息,将每捆、袋钞票与其冠字号码关联对应,使人民银行发行库和各金融机构之间现金实物的流转过程实现每张现金和相应冠字号码数据信息的同步流转,实现现金的一次清分、一次记录保存冠字号码,多次流转、查询和全程可追踪。

(四)为反宣币案件提供有效线索

早在三年前,公安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携手开展反宣币专项整治工作,着力净化人民币流通环境。在反宣币整治工作中探索运用已有的人民币冠字号码查询系统软硬件设施,着力构建防范打击反宣币的长效机制,为公安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反宣币案件线索,大大提高了公安机关破案效率和成功率。

二、冠字号码查询在反洗钱领域应用拓展的主要方向

完整的人民币冠字号码数据信息包括钞票冠字号码、客户名称、身份证号、机具编号、存取款网点名称、存取款时间等要素,信息含量丰富,价值意义重大,不仅可在已有实践经验的解决假币纠纷、反宣币整治、现金物流管理等方面加强应用,还可在反洗钱等重要领域进行应用拓展。

(一)发掘大额可疑交易应用拓展

在我国,反洗钱工作的难题在于现金交易规模十分庞大,大额现金交易成为洗钱的常用手段。相比非现金交易,现金交易存在致命的监管漏洞:因为交易工具——钞票的“身份”是难以确定的,监管者难以查明一笔现金交易中使用了哪些钞票,这些钞票曾经被谁使用以及去过哪些地方。这使掌握现金交易的资金来源、去向和还原现金交易过程十分困难。而通过应用冠字号码数据信息,能够识别每一张钞票的“身份”,从而将钞票的身份与客户的身份关联起来,准确掌握钞票的来源和去向。如果发现某一客户存入银行钞票的冠字号码与另一客户取走钞票的冠字号码相同率很高,就有理由相信他们之间存在资金关联。因此,冠字号码数据信息的应用能够为打击洗钱犯罪提供大量有价值的线索,推动反洗钱工作取得实效。

(二)反腐败方面的应用拓展

现金由于具有不留踪迹、隐匿性强的特点,成为贪腐官员收受贿赂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在反腐败案件办理中,被查贪官家中现金往往堆积如山,甚者有上亿元的现金。贪官收受现金贿赂,除可能将部分现金储藏外,也必然会使用一部分现金存入银行账户待将来使用,或者直接购买物品。而不论哪种方式,这些现金最终都将进入银行。这时,银行系统的冠字号码数据信息就能利用冠字号码技术,对重点和可疑公职人员及其家属的现金交易情况进行有效监测,同时结合非现金监测和大数据分析,能够查明所有被监测人员的资金交易对象和交易金额,使贪腐分子的灰色资金链条彻底暴露。这将极大震慑在那些思想意志薄弱的官员,对预防腐败也将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建议和措施

(一)实现人民币所有券别冠字号码数据信息记录

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多只对现金付出端的大面额券别进行了冠字号码记录,记录的冠字号码数据信息并不齐全。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冠字号码查询工作力度,银行机构应加快现钞处理设备升级,保证具备冠字号码记录功能的,同时人民银行应制定时间表,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应在现金收、付端记录1元以上所有面额钞票的冠字号码,使人民币冠字号码数据信息记录进一步齐全和完整,为冠字号码各项拓展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二)建设全国性冠字号码信息云数据平台

目前,冠字号码数据信息分散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省、市分支行相对独立的冠字号码管理系统中,难以进行跨金融机构、跨地域的联网查询,非常不利于冠字号码数据信息的深入应用。为此,建议加强冠字号码系统建设,由人民银行统一开发冠字号码管理信息系统,将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冠字号码数据信息通道彻底打通。针对冠字号码数据信息存储量大、集中存储难度高的问题,建议利用分工专业素养偏低,给企业外在形象带来影响的同时,还会阻碍企业不间断发展;第三,企业没有制定高效的激励政策,无法调动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企业经济发展比较迟缓。

(三)管理制度问题

机制是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主要方式,构建完善的机制政策,对促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现实性的作用,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时,因为缺少对管理机制重要性的认识,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管理体系,但是由于机制过于形式化,没有将其自身作用进行全面发挥,使得企业内部管理活动比较混乱,企业经济管理自身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2]。

(四)管理模式问题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采用的经济管理方式依然是原始的粗放式管理形式,没有朝着集中性的方向转化,在该管理形式的影响下,企业要想扩大自身发展规模,就要利用投资的形式来促进企业经济提升,但是在投资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风险性,进而给企业今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具体措施

(一)构建企业经济管理体系

第一,企业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目前执行的经济法律机制以及经济管理条例有所了解,并在此条件下,构建高效经济管理体机制,实行对企业所有员工的统一管理,并做好沟通工作。第二,各个部门之间要做好协调工作,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关系,让其参与到企业经济管理机制的构建和落实工作中,对企业经济管理形式以及标准有全面的了解,确保和企业发展目标相吻合。第三,企业在建立经济管理机制后,应该加大对经济管理机制落实情况的探究力度,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机制的自身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二)规划企业经济目标

企业需要保证经济标准具备规范性,促进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规范性发展。企业在落实运营工作时,应该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建立经济发展目标,同时开展企业今后发展方向的分析工作,对企业当前发展情况进行确定,依照企业制定的发展目标来实现经济管理形式规范,进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标准的全面落实[3]。

(三)建立完善的绩效政策和考评制度

针对于当前企业而言,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对提升企业工作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假设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涨,就会使得企业内部环境缺少生气,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偏低。而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主要和企业管理工作人员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企业所有工作人员都在一个企业工作,他们非常重视自身工薪情况以及晋升空间,因此,企业可以结合企业职工工作内容来建立绩效和考核机制,根据企业职工工作水平,设置合理的奖励政策,通过发放小礼物或者奖金的方式,调动企业职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给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4]。

(四)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企业为了实现经济管理形式的规范性,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企业应该加大对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从而保证人力资源活动的全面落实;其次,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配置时,需要安排具备一定工作能力和经验的工作职工,确保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高效实行;最后,通过制定激励政策的方式,将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进行全面激发,在实现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规范性的同时,还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体系。但是结合当前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在落实经济管理工作时,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给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了阻碍。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采用构建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规划企业经济目标、建立完善的绩效政策和考评制度等方式,来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模型的规范性,在给企业创造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兵.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策略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9:203+207.

[2]宋翔南.新环境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研究[J].中国市场,2015,46:195-196.

[3]黎兆跂.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合理化及规范化研究[J].品牌,2015,09:217.

[4]吴翠霞.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10:137.

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篇3

会议指出,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而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之一的信息产业,发展速度极快且涉及范围极广,新形势新问题层出不穷,“十二五”规划中遇到了许多开放式的课题。在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体系中的各项子规划中,关于数字电视的子规划很能体现出信息产业规划遇到的困惑,以及积极进行创新的努力。本文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理论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探讨数字电视“十二五”期间值得关注的五个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一、以应用和市场为引擎,推助解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老问题。

会议提出,要“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和产业”。我国数字电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很多,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标准体系建设滞后与体制问题一样,都是多年一直在讨论的大难题。“十二五”期间甚至在以后较长的一段时期,这些问题还会存在。因此,在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中,应首先分析已往哪些问题是因为实施力度不够而造成的,再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找出新思路和新办法。数字电视是一种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的产业,单靠技术创新无法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时候,应用市场的作用甚至更大。数字内容市场和技术的变化、TFT-LCD产业发展历程等都反映出信息经济的这种内在规律,即只有符合应用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技术才能生存和发展。如果数字电视要成为“三网融合”的主力,就必须前瞻性地研究和规划信息社会对数字内容的需求。数字电视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具有典型的公益性,如何充分利用公共财政资源的支持,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在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公权和私权的平衡机制,是数字电视“十二五”规划应当考虑的重点。数字电视既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国家的重要支撑,因此,我国数字音视频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协调难度,远比国内数字电视标准争论过程的部门利益协调难度更大。没有自主可控的技术创新体系,数字电视产业化的价值就无从谈起。应大力推动和实施数字电视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才能牢牢把握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加快转变数字电视发展方式。

二、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旗舰”之间如何协同创新,成为“十二五”的棘手难题。

会议要求“切实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作为自主创新“旗舰”的部级数字电视实验室如何分工合作,实现协同创新,需要进一步构建战略层面的规划。2008年1月由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中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包括“2015年,力争使我国数字电视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电视整机和关键件开发和生产基地,实现由电视生产大国向数字电视产业强国的转变。”如何实现数字电视产业资源的优化和整合,目前很难规划出一种完美的模式。

企事业单位作为自主创新体系主体,应积极探讨整机制造企业与内容服务企业的资源优化,但其难度远比国家数字电视实验室之间的协同创新难度大。近年来,数字电视实验室等重大工程的消息格外引人注目。例如,鉴于“陕西广电网络数字电视终端统一方案联合实验室”网企合作、技术创新的有益探索,国家广电总局2009年6月授予其“国家广电总局有线数字电视应用技术实验室”,从而使西部地区拥有了首个部级数字电视实验室。①2010年11月,“北京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开业典礼暨成果汇报会”在北京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举行。它采取公司化运作,根据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战略需要,研究开发数字电视的共性技术及后续演进核心技术;组织推动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在海外的推广应用;开展数字电视的知识产权管理、新技术评估和发展战略规划咨询;建立数字电视前端与发射、芯片与接收、传输与网络、测试与显示等四个研发、测试和工程化验证平台,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促进行业技术进步。②在2010年,宣传力度很大的还有,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其法人实体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8月在上海成立,它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在上海市政府支持下成立,是面向国家战略、服务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综合性、前瞻性、共享性、基础性的核心技术研发平台。③这些新建成的重大项目,北京、深圳等地已有的同类数字电视实验室、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数字音视频及多媒体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还有高校和企业的实验室,存在同质竞争的可能性。如果“十二五”规划提出有效的协同创新模式,从国家层面来说,数字电视的战略布局会受到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三、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的发展齿唇相依,共同促进“三网融合”和社会信息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数字电视是影响力巨大的媒体,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然而,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对外依存度较高,如何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难题。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院长马炬认为,“在三网融合这个大环境下,广电遇到的机遇和挑战都是空前的,必须要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三网融合”。④从消费环节来看,数字电视从点到面的信息流比网络电脑从点到点的信息流,更容易产生规模效应,而且应用数字电视的技术门槛较低,老少咸宜,在现代家庭中处于信息中心和娱乐中心的地位。也就是说,在家庭生活领域的全面应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过程中,在家庭与社区、社会之间的互联互通等方面,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的发展是齿唇相依的关系,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数字家庭业务迅速创新和拓展,让数字电视服务不再只局限于客厅之内,这有利于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是数字电视产业与“三网融合”、信息社会之间的新桥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以数字电视显示终端为中心的数字家庭产业已经初步形成,面向“三网融合”的数字家庭智能终端的应用也日渐普及,广州等地的数字家庭示范作用效应明显,形成了广东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基地等典型示范。“十二五”规划的一个明显转变是从过度重视产品,向全面分析产业链各个环节、重视提升产业能力,尤其是重视数字家庭等应用和消费环节等发展思路的转变。产品质量与应用服务同时并重,以高清互动数字家庭为特色的“广联”等数字家庭组织,将继续为数字电视承担探索者的重任,佐证数字家庭能否成为数字电视产业与“三网融合”、信息社会之间的新桥梁。

四、标准在数字电视中战略地位急剧上升,着力构建全球视野的标准体系。

通观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及其数字电视等子规划,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是标准被重视的程度前所未有。近年来,中央领导对标准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是前所未有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强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和协调”。2010年2月,副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深刻地指出,“近年来我国产品质量、品牌、标准建设取得明显成绩,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标准建设尤为滞后。”发达国家试图利用技术标准优势将中国数字电视锁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低端。

我国数字电视关于标准问题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的成果很多,为规划“十二五”数字电视标准战略作了充分准备。核心技术决定数字电视产业的强弱,而标准带动数字电视技术走向成熟。马炬在《标准带动数字电视技术走向成熟》一文中,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在制定下一代有线网络技术的标准、卫星广播系统的标准的实践,探讨了数字电视标准、技术与产业良性互动的关系。2009年,广电总局广科院电视所副所长解伟在“第五届中国国际集成电路高峰论坛”上表示,广电总局领导下的手机电视行业标准CMMB的工作组成员单位已经增加到120家。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级工程师范科峰在《标准将建立数字版权保护有章可循》(2010)一文中提出,要针对我国数字电视核心技术战略和标准体系发展统筹规划力度不够等问题,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思路,全面引导和推进数字标准体系的建设。数字电视标准战略要与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相结合,把数字电视标准化工作放到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将其作为转变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以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标准作为重要突破口,才能实现数字电视强国的战略目标。

五、通过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组织模式创新,为规划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数字电视产业涉及的范围极广,包括从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到信号的发射、传输以及最终接收的各个环节。因此,编制数字电视“十二五”规划首先要进行组织模式的创新,要反映包括消费者在内的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声音和利益。数字电视在中国很受重视,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电总局、科技部等政府部门的工作范围都涉及到了,它们的支撑单位也自然成为规划的中坚力量。例如,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等都积极参与规划工作。中国广播电视设备工业协会、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也有其独特的资源。近年来很火热的产业联盟(如高清光盘产业推进联盟等)则成为新生力量。产业发展工程化的新思路使中国工程院、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在规划中的工程板块拥有了更重要的地位。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和天津大学等高校则是理论思维的智库。近年来,中央政府一直倡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使许多企业不仅是五年规划的学习者和接受者,而且提前介入,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主动参与者。数字电视“十二五”规划“互利共嬴”的开放策略和模式,更能聚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优质资源。这种组织模式本身就是成功的创新,为“十二五”时期数字电视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基础。

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篇4

一、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对于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广播电视数字化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政治工程”。

广播电视是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我们国家“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有线电视数字化能够有效防止“”等组织的破坏活动,确保网络传输安全,净化环境,维护阵地,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

第二,广播电视数字化是推动党政机关政务公开的“阳光工程”。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通过广播电视数字化,推动“数字政务”建设,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加强政府监管,提高行政效率,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精干、高效、透明的政府,促进我市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广播电视网络以其安全可靠、保密性强、贴近群众、普及化程度高、费用低廉的优势,在打造“数字政府”方面将大有作为。

1、办公信息化。通过广电网络,可建立起从市政务中心到市直各部门及各县(市)的政务办公系统,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实现政府与相关部门间的无纸化办公。

2、沟通信息化。政府机关可通过公众信息网向群众法律法规、政府公告、政府文件、重要新闻、热点专题、今日临汾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信息。还可通过广电网络公开办事程序,增加政府办公透明度,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3、市场监管信息化。通过广电网络,可建立起工商、税务、环保等政府有关部门与相关企业、市场、商场间的网络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并可对相关市场主体进行实时监管,准确把握市场动态,规范市场行为,提高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水平。

第三,广播电视数字化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

信息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广播电视网络可为我市的企业、商家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为打造“数字商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1、建立结算中心。通过建立覆盖全市各有关金融机构、酒店、商场、超市、企业、家庭的支付网络,基本实现企业、个人与银行间资金往来的网上结算和支付,从而促进交易、结算信息化进程。

2、电视会议系统。基于广电网络,为跨地区的大型企事业单位提供异地远程电视会议服务。

3、小额支付平台。广电网络可将相关的企业、商场、超市、银行的内部网相连,建立客户小额支付平台。客户可通过手机在商场购物、支付停车费,可利用会员卡在网上购买商品、办理转账、交纳水、电、煤气等费用。

4、公众调查系统。通过数字电视,企业或其他机构可以在线式准确调查所需要的各类信息。

第四,广播电视数字化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电视节目的个性化、人性化、智能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数字电视的优越功能,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完成由“看电视”到“用电视”的历史性飞跃。

1、彻底改变传统收视习惯。数字电视除了提供传统的电视节目以外,还可以实现视频点播、收费电视等具有多互式功能的电视节目,用户由传统的被动接收变为由自己有选择地接收和随时点播,更好地满足观众个性化、人性化的收视要求。

2、画面更清晰,内容更丰富。数字电视信号具有超强的抗干扰能力,使受众能够享受到逼近演播室现场的视听效果,并将逐步增加高清电视节目套数。同时,广播电视数字化大大增加了广播电视的频道资源,使原来几十套节目的传输能力扩展为500套左右。

3、电视机成为多功能信息终端。数字电视使广大用户不出家门就可掌握大量信息。目前,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有:公益信息广播、在线式信息、股市行情、远程教育、互动游戏、可视电话、网上医疗等。

第五,广播电视数字化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市工程”。

数字电视产业是21世纪发展前景最广阔的产业之一,专家预测在未来15年内,我国数字电视市场价值将达到13.5万亿元。数字化将极大地解放广播电视生产力,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迅速壮大信息产业实力,提升绿色产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同时,还将带动文化、教育、媒体、信息、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广电网络的发展,还将催生和扶持一系列居于产业链上游的包括设备制造商、内容提供商、软件开发商、电器销售商在内的相关企业,为我市的经济结构调整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政治工程”、“小康工程”,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在我市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对于建设“数字临汾”、“信息临汾”,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提升临汾对外形象,促进我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中部领先,进军百强”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二、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我市数字化整体平移工程顺利进行

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程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单凭广电一个部门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党委的领导、政府的推动、社会的支持、群众的参与。为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整体平移工作顺利进行。为此,我局对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提出如下建议:

1、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作列入市政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主要议事日程。

市政府应将推进我市广播电视数字化工程作为重点工程,纳入本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广泛动员,狠抓落实。

2、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市、县两级应参照省数字化整体平移领导组的组建形式,尽快建立健全由市、县主要领导挂帅,各主要部门一把手参加的领导机构。各级整体平移领导组,要组织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整体平移实施方案,采取必要保障措施,及时了解、定期研究和解决整体平移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强对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作的领导,确保整体平移工程顺利进行。

3、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作动员会,并按照我市数字化整体平移的实施方案,与相关县(市)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加快数字化的推进速度。

4、大力扶持,多方支持,共同推进我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

数字电视是高科技的产物,同时也是高投入的项目,如此巨额投入仅靠广电一家是难以承受的。为了有效推进此项工程,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如国家发改委和广电总局联合颁布了《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免征青岛市有线电视数字电视收入营业税的通知》;国家开发银行与广电总局签署了《开发性金融合作框架协议》。同时,省委、省政府在*办发[20*]25号文件中也对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因此,我们请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第一,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市、县两级政府要把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程列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应将此项工程列入全市调产项目,在政策方面予以倾斜。

第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借鉴兄弟省市经验,请求政府以贴息贷款、适量财政补贴等形式予以资金支持;财税部门应参照青岛市的做法,申请予以减免有线电视收入营业税;城建部门应将整体平移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将发展数字电视列入城建设计规划,减少重复投资。

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篇5

析说数据时,力求吃透区情

分析落点:辖区工业运行,存在若干问题。

原文摘录:从2007年××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完成情况看,轻重工业生产比例失调,外商投资企业生产下降,非园区企业不如入园企业生产比重大、增速缓慢等问题依然存在。

技法提示:解读数据图像,不可背离区情。××区的建制仅仅是个市辖区,区域面积、资源构成、地理位置、产业格局,属于“中观经济”范畴!在一个区县范围,轻重工业的比例不可能各为50%,如果把这个数据图像定位为“问题”,那就结论失准了。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轻重工业比例格局绝对要依托于特定的资源、区位、发展水平等要素;另外,轻重工业比例的“协调线”也绝不可能是50%。原文当中,“非园区企业不如入园企业生产比重大,增速缓慢”同样被定位为“问题”。须知,“园区”属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其发展目的就是要提高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非园区企业”比重小、增速慢是正常现象,不应视为问题。否则,发展“园区”意义何在?

关联“标准”时,确保读懂区情

分析落点:辖区结构优化,需要理性看待。

原文摘录:从1996年开始,×区的产业结构呈“三二一”格局,199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9.5∶38∶52.5。从国际通用的评判标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看,这是一个很“优化”的结构关系:发展中国家为31%左右;中等收入国家为50%左右;发达国家为60%以上。参照上述标准,×区的产业结构格局已达中等收入国家的程度。对于这种格局,我们的评判思路是:

农业增速不高,减少了第一产业份额(分析文字、数据略);工业总量不足,降低了第二产业比重(分析文字、数据略)。三产土壤肥沃,“优化”了全区产业结构(分析文字、数据略)。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区“优化”的产业结构,是二产总量不足反衬下的优化,或者说是低水平的优化。

技法提示:理性关联“标准”,正确解读区情。我们提倡在加工分析报告时,把相关“标准”与分析素材精恰地关联与嫁接,不仅会使分析视角深刻、独到,还会对事物做出“质”的评判,但有一点必须注意:用“标准”关联出来的数据图像,仅仅是抽象的数据符号,不一定与分析范围(辖区)的客观情况高度吻合。在归纳分析结论的时候,一定要依凭区域特征和具体实际,做出客观、准恰的结论。

以上例为据:面对已达“中等收入国家”标准的产业“优化”格局,作者没有简单搁笔,而是对区情进行了理性解读之后,得出“是二产总量不足反衬下的优化,或者说是低水平的优化”的判断结论。

横向对比时,必须把握区情

分析落点:“一产”低于邻县,希望领导关注。

原文摘录:××年,××区(北京城市发展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低于××区(北京生态涵养区)第一产业比重××个百分点,希望引起领导关注。

批语实录:我区的区位特点、资源构成、发展格局和××区一样吗?对于某些区域来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低不一定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也不一定是坏事!

技法提示:横向对比分析,须知区域特征。横向对比是加工数据、分析情况的技法之一。在对不同辖区情况进行对比时,一定要考虑区域特征(包括地域规划与发展思路),力求避免因抽象地就数说数造成观点或结论谬误。

在上例中,作者依据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低于相邻区县的数据,做出“希望领导关注”的提示和结论,陷入“就数说数”的误区。其实,两个区域根本不具对比“一产增加值比重”的意义。因为两个区域的功能定位、自然资源、山场面积、地理区位、经济板块、企业构成、产业格局均不在一个平台和环境区间。虽然数据结果正确,但分析结论是错误的。另外,析说数据时,也不能看到哪个数据比重低,就说哪个数据有问题,一定要针对区情科学评判。

提出建议时,做到针对区情

分析落点①:建好基础设施,拉动农村消费。

原文摘录:促进居民增收的两点建议: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增强农民的购买力,开拓农村市场;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电力、供水条件、推进通讯、有线电视、互联网等进一步向农村延伸,为拉动农村消费创造必要的环境。

批语实录:到×区农村调研过没有?哪个村没通柏油路?哪个村的电力不足?哪个村供水条件差?哪个村没装有线电视?×区用提这方面的建议吗?

技法提示:建议指向区情,要有“针对”含量。“建议”是基于数据分析、趋势描述、特点归纳等基础,最重要的析事明理文字,是分析报告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分析含量、思辨水平的部分,更是考察作者对区情掌握程度的部分。“对策建议”不能蜻蜓点水、空谈泛论,高水平的建议一定要体现针对性和操作性,这个针对性和操作性,其具体的指向就是区情,具体的载体还是区情。在原文的第二点建议中,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拉动农村消费创造必要的环境”,假如不细心品读,文字很有道理,但认真和区情对接思考时,其建议没有任何针对性。

分析落点②:引进总部、大户,扩大经济总量。

原文摘录:经济总量,实力之本。人均GDP的基础是经济总量。若在尽短时段收获更多的经济成果,就一定要引进总部、发展“大户”。大户越多,计入我区“账面”的GDP额度就越高。×区之所以在城市发展新区拔得经济总量头筹,与其大户、总部的拥有量,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第二次经济普查记录:我区具有“总部”属性标识的企业92家,但达到“大户”规模的却不多,大型企业一家,占1%,中型企业16家,占17%。

技法提示:建议对策文字,务须紧贴区情。上例针对人均GDP高低的议题,提出了“引进总部、大户、扩大经济总量”的建议。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是基于具体区情特征:经济总量落后于邻区,源于“对手”拥有一定数量的“经济大户”;经济普查数据记录显示,本辖区达到大户规模的企业不多。

通过上例,可以得到两点启示:第一,建议对策文字,务须紧贴区情:和区情贴得越紧,建议越有参考价值,越不致流于空谈泛论;第二,建议对策文字,需要调动数据――数据是说理的最好素材,也是建议的直观论据。

描述现状时,一定说准区情

分析落点:区域水平较低,忽视教育、科技。

原文摘录:由于我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长期以来对科技、教育重视不够,使科技、教育水平和我市城近郊区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和全市人口文化素质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技法提示:依据区情特征,评述相关现状。对辖区某一方面现状进行描述、分析,一定要依据具体区情,不仅要思考现在,有时还要知晓“沿革”,尤其是因果角度的评判,更需看准区情。上例文字不多,硬伤不少:

第一,“我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论之失据,什么指标可以证明?和什么标准关联进行证明?第二,“长期以来对科技、教育重视不够”的结论偏谬,而这个差距,恰恰是区情所然,如果把差距作为“长期以来重视不够”的凭证,其分析落点的指向则误之千里了。

小结

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篇6

2001年8月,中共江西省委召开了十届十三次全会。因为会议是在井冈山召开的,人们习惯地称这次会议为井冈山会议。最近,与几位退休的老同志一起聊天,都说这三年多来是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是江西发展史上一个让人难忘的辉煌章节,值得大书特书。大家还你一句我一句,凑了这么一首顺口溜:“井冈会议后,一路奏凯歌。城市变模样,农村正红火。春秋写锦绣,小康路宽阔。唯愿桑榆长,好景莫错过。”

据统计资料,从2000年至2003年,全省GDP分别增长8.0%、8.8%、10.5%和13.0%。2003年全省财政总收入达到285.8亿元,比2000年增长66.5%。GDP这个重要数据的增速逐年加快和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都说明江西的经济实力正在稳步提升,也说明江西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快速增长的轨道。200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分别达到6901元、2458元和4738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35.2%、15.1%和58.1%,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的比重)分别为40.3%和51.7%,分别比2000年下降2.7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这些数字标志着广大的人民群众已经开始享受到井冈山会议带来的改革发展的甜美成果了。

数字也许是枯燥的,大家对自己耳闻目睹的变化更有亲切感。我们这些居住在城市的退休老人,切身感受到身边的环境变了,可供游玩和休闲的场所多了。如南昌市的青山湖公园、体育公园、象湖公园,还有绳金塔、天香园以及最近建成开放的八一广场等,这些地方都是很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再说交通吧,2003年底,江西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突破1000公里。在此之前,全省高速公路仅300多公里。过去,由南昌回老家萍乡,早的时候要六七个小时,后来是四五个小时,现在修了高速公路只需两个多小时了。

一个省、市或地区要取得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提出既符合本地实际又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实施正确的发展措施。江西这三年多来之所以发展较快,可以说也得益于此,因此赢得了时间,抓住了先机,取得了成效。在井冈山会议上,省委强调要大力宏扬井冈山精神,并提出了“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口号,确立了“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出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面前,江西又在更高的层次上和更广的层面上提出“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发展思路。在江西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孟建柱对江西经济形势作出新的判断,指出江西已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经济发展处于一个重要的关口,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实现江西经济的新跨越。在中央提出“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后,江西又在全省开展“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江西”的主题教育活动,其可期的前景是,把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引向一个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境界。

自然经济传统观念过去是长期束缚江西经济发展的一条精神枷锁。“薯丝饭,木炭火,除了皇帝就是我”的低水平满足,“宁愿苦熬,不愿苦干”的不求进取,“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的关门自闭,这种种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可以说是江西一些人过去落后保守、固步自封、小富即安思想的真实而生动的写照。井冈山会议以来,江西抓住影响大开放的各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进行思想搅动。在此基础上,省委、省政府果断地提出了实施大开放战略,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并三次大刀阔斧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原有的1127项行政审批事项,被取消812项,取消率达72%,使投资环境大为改观,从而把开放型经济的这出大戏演得有声有色。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2003年全省实际引进外资相当于“九五”时期的90%。这是一个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篇7

关键词:欧洲新技能议程;技能不匹配;职业资格;透明;互认

一、欧洲新技能议程提出的背景

尽管教育和培训的教学与组织由欧盟成员国具体开展,但由于成员国面临技能不匹配、技能短缺、数字技能需求加大、劳动力老龄化、人才流失、人口迁徙流动等共同挑战和发展机遇,需要采取欧盟层面的统一行动。欧盟委员会应通过制定共同行动、框架和指南发挥协调作用,并通过分享专业知识和良好实践为成员国应对挑战提供支持。“欧洲新技能议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于2016年6月正式提出的,旨在改善技能的教学效果和认可度,使欧洲人民尽早掌握广泛的技能、欧洲的人力资本得到有效利用,从而推动实现欧盟“推动就业、增长和投资新发展”(A New Boost for Jobs,Growth and Investment)的政治主张。

(一)7000万低技能劳动者面临失业、赤贫和被社会排斥的危险

欧洲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全体人口的技能水平。欧盟应使劳动者掌握相关技能并拥有被认可的资格,充分利用这些技能驱动创新和提高竞争力,从而为较高的生产力、可持续的竞争力提供基础。全球化、技术进步、数字化、绿色经济、人口老龄化、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需要,改变了工作的性质及所需的技能。研究显示,欧洲约有7000万人口缺乏足够的阅读和写作技能,计算和数字技能的掌握情况也不容乐观。这些技能的缺乏,致使此类人群处于失业、赤贫和被社会排斥的高危状态。在欧盟,25~64岁人口中有23.4%的人未接受过高中教育,只有29.9%的人拥有本科学历。欧盟成员国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存在巨大差异:立陶宛、捷克、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波兰和拉托维亚25~64岁人口中接受过高中教育的比例不到10%,马耳他、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这一比例高达40%以上;罗马尼亚、意大利和马耳他25~64岁人口中拥有本科学历的比例不到20%,而瑞典、卢森堡、芬兰、爱尔兰和塞浦路斯的这一数值则高达40%以上。

(二)技能不匹配的普遍存在导致欧洲人力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在迅速变化的全球经济中,技能是吸引投资的拉动因素、创造和增加就业机会的催化剂,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国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欧洲未来的繁荣依赖于对其人力资本的最佳使用。然而,欧洲人力资本的有效利用由于技能不匹配――某种技能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而变得复杂。技能不匹配包括宏观经济上的技能不匹配和工作不匹配两大类:前者指总体水平上个人拥有的技能与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不匹配;后者指就业人口所拥有的技能与其工作所需的技能不匹配。宏观经济上的技能不匹配可通过低技能、中等技能和高技能人口就业率差异的相对离散程度来测量,低技能和高技能人口就业率呈现巨大差异的国家,通常具有相对较高的宏观经济上的技能不匹配,需要对劳动力市场或教育体系进行政策干预以缓解结构性失业现象。尽管绝大部分欧盟成员国过去十年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改善宏观经济上的技能不匹配,包括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人口的工作技能,但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国由于经济危机,低技能劳动者正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技能不匹配问题进一步恶化。此外,有研究显示,欧洲很多高素质的青年人从事的工作并不能与其才智和愿望相匹配,40%的欧洲雇主认为其招聘不到拥有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合适人员。[1]

欧洲新技能议程是一项新的综合性技能计划,要求成员国、社会伙伴、行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致力于提高技能质量以及技能在劳动力市场的实用性,使欧洲人民尽早掌握当前和未来工作所需的广泛技能,最终提升欧洲人口的就业能力、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欧盟委员会就业、增长、投资与竞争力事务副主席于尔基・卡泰宁(Jyrki Katainen)指出:“在世界快速变化的形势下,我们应对欧洲最宝贵的财富――我们的人民进行投资。欧洲人民需要广泛的技能来实现其作为积极公民和工作上的潜能。技能对繁荣、工作、经济增长和可持续福祉来说,至关重要。欧洲新技能议程的目的是,既不让一个人落后,又要使欧洲形成能驱动竞争力和创新的高端技能。”

二、欧洲新技能议程的主要内容

为确保欧盟人民接受合适的培训、获得合适的技能,欧洲新技能议程制定了十大行臃桨浮R槌讨赋觯“数百万欧洲人面临失业,我们需要尽一切可能使其掌握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所需的技能。十大行动方案确定的方向正是欧盟能大有作为的领域,包括确保更好地理解欧盟的技能资格,制定技能指南帮助低技能的成年人学习必要的读写、计算和数字技能。”从内容上看,十大行动方案主要涉及提高技能形成的质量和相关性、使技能和资格更加透明和更具可比性、改善技能情报和信息以提供更好的职业选择三个方面。

(一)制定“技能保证”,帮助低技能劳动者掌握最基本的读写、计算和数字技能

为减少欧洲低技能劳动者的人数,欧盟委员会建议与社会伙伴、教育和培训机构合作制定“技能保证”(Skills Guarantee)。“技能保证”以未接受过高中教育的成人(25岁以上)为目标群体,面向“青年保障”计划(Youth Guarantee)未覆盖的在业和失业人员。通过三个步骤使低技能劳动者掌握最基本的读写、计算和数字技能,达到高中水平或欧洲资格框架(Eu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EQF)中的第4级水平,增加人们获得并维持满意工作、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三个步骤包括:技能评估,即鉴别现有技能和技能培训的需求;培训机会提供,即根据个人和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制并提供培训机会;确认和认可,即对习得的技能进行确认和认可。成员国应与社会伙伴、教育和培训机构、地方和区域政府开展合作,实施适合各自情况的、灵活的技能培训计划。在成员国实施技能保证的过程中,欧盟委员会将通过欧盟社会基金(ESF)、“伊拉斯谟+”计划(Erasmus+)、就业和社会创新项目(EaSI)等给予经费支持。

(二)审视欧洲资格框架,提高资格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欧洲资格框架是欧洲层面统一的职业资格框架,以“学习结果”为核心,以知识、技能和能力为主要要素,将职业资格分为8个等级(见表1)。为推动各国职业资格的透明度和互认,欧盟各成员国都建立了各自的国家资格体系(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s,NQF)。学习者、毕业生、教育和培训机构以及雇主都可以通过欧洲资格框架,进一步理解和比较不同国家、不同教育和培训体系的职业资格。欧洲新技能议程对欧洲资格框架进行审视,目的是使职业资格更加透明、更易于比较,使学习者、工作者和雇主更好地理解工作申请者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也将促进对第三国公民①就业资格的比较与了解。

(三)建立数字技能和工作联盟,使欧洲人民具备足够的数字技能

欧洲新技能议程的所有行动都强调重点发展数字技能。2014年的数据显示,欧盟国家约40%的人口不具备数字技能或数字技能低下,并存在显著的国家差异,其中,罗马尼亚的这一比例高达80%左右。不远的将来,几乎所有的工作都要求工作者具备一定水平的数字技能,数字化单一市场(Digital Single Market)每年将带动4150亿欧元的经济增长。因此,数字技能对创新、经济增长、就业和竞争力提升至关重要。到2020年,欧盟国家信息通信技术(ICT)领域将有75.6万空缺岗位,然而,有39%的企业声称面临招聘不到合适、熟练的ICT专业人才的困难。“数字技能和工作联盟”(Digital Skills and Jobs Coalition)以已有的解决欧洲青年失业问题的“数字工作大联盟”(Grand Coalition for Digital Jobs)为基础,将协同欧盟成员国共同制定和实施数字技能战略,并号召教育机构、就业部门和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吸引ICT部门、ICT使用部门共同为欧洲人民提供培训,打造数字精英人才库,确保欧洲人民具有足够的数字技能。

(四)制定部门合作的技能蓝图,解决技能短缺问题

“部门合作的技能蓝图”(Blueprint for Sectoral Cooperation on Skills)是商业、贸易联盟、科研和教育培训机构、政府部门等关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框架,目标是制定具体的技能要求,以满足短期和中期的技能需求,支持整体行业战略的发展。它将首先在正面临严重技能短缺的汽车、防卫、航海技术、纺织-服装-皮革-鞋类、空间(对地观测)、旅游六个部门进行试点,随后将拓展至建筑、钢铁、保健、绿色技术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传统产业以及新兴产业部门可能需要许多未在学校教授的技能。部门合作的技能蓝图通过企业-教育机构合作关系提高技能的相关性,提供了清晰的战略、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工具,以对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做出更好的回应。它将动员产业、培训和教育机构,鼓励私人投资,确保更好地利用欧盟和国家资助项目。具体来说,部门合作的技能蓝图通过行业导向的“三步走”方案,为具体部门设计技能解决方案:一是收集技术差距及其对经济增长、创新和竞争力潜在影响的证据;二是将部门的战略转化成工作和技能的预测与行动;三是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建立欧盟部门伙伴关系,并拓展至更多部门。

(五)开发第三国公民技能分析工具,提早鉴定并分析移民的技能和资格

2014年,约230万第三国公民获得欧盟居留许可;2015年,约130万人向欧盟申请庇护。一方面,居住在欧洲的非欧洲国家移民的技能和资格水平较低,另一方面,2/3的受过良好教育的第三国移民就业于技能水平中等及以下的工作岗位或面临失业。因此,需要采取相关行动提高移民的技能水平和资格,以及帮助其运用已有的技能和资格融入劳动力市场;而对受过良好教育的移民来说,提高对已有技能、资格的利用以更好地融入劳动力市场非常必要。“第三国公民技能分析工具”(Skills Profile Tool Kit for Third Country Nationals)将提供及时的支持服务,尽早鉴定和分析移民的技能和资格,为欧盟成员国支持移民融入劳动力市场提供最佳实践参考,并为移民提供在线语言学习以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欧洲社会。例如,欧盟委员会将对移民接收机构的工作人员培训提供支持,以加快认证程序,分享有关资格透明和认证信息的最佳实践等;欧洲新技能议程将通过“伊拉斯谟+”项目为新来的移民和避难者提供在线语言学习机会,未来3年将有10万名避难者享有在线英语课程的学习机会。

(六)修订欧洲通行证框架,帮助人们做出职业和学习选择

“欧洲通行证”(Europass)通过个人简历、欧洲技能护照、语言护照、通行移动证、补充文凭、补充证书六个标准化文件为欧洲公民的技能、资格和经历认证提供服务,通过与教育机构开办者结成社会伙伴关系共同解决职业资格的透明性问题。然而,目前它不H技术上过时,而且在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培训和劳动力环境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如无法记录非正式学习结果)。为此,欧洲新技能议程将修订欧洲通行证框架,使欧洲公民寻求工作或培训时能得到更有效的技能和资格认证、帮助雇主理解劳动力的技能和资格、帮助教育和培训机构界定并交流课程内容。新欧洲通行证将通过一个用户易于掌握、提供职业生涯发展和学习选择的在线工具为人们提供更广泛的服务,如技能和职业资格的建立生成器工具,欧洲技能和资格的自我评价工具和信息,制定开放标准以更易于信息、技能和资格的认可等。新欧洲通行证将运用欧盟“技能全景”(Skills Panorama)中的数据进行信息采集和大数据分析,为人们在职业发展和学习的选择方面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七)提高技能的相关性,使职业教育和培训成为人们了解工作实际、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第一选择

对年轻人来说,尽早掌握广泛的技能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年轻人找到能发挥其潜力的工作,成为积极、自信的公民。劳动力市场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创业技能,然而,只有约1/4的人口在学业完成前拥有创业经历。为帮助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公民更加了解工作实际,欧盟委员会将提供一系列服务促进知识共享、学徒制关系网的建立与合作。最近发起的“青年公约”(Pact for Youth)将提供10万个学徒、实习和入门级工作机会,创建1万个企业-教育机构合作伙伴关系。为使职业教育成为第一选择,欧盟委员会将与众多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在2016年12月开办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技能周(European VET Skills Week)活动,通过学校层面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及支持措施,改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劳动力市场结果。

(八)审查《关于终身学习关键能力的建议》,厘清21世纪所需的核心技能

为适应近十年的经济和社会变革,欧盟委员会建议成员国审查2006年的《关于终身学习关键能力的建议》(Recommendation on Key Competences)的实施情况。它将对21世纪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核心技能达成共识,并将其引入教育和培训课程、国家技能战略。对《关于终身学习关键能力的建议》的审查,将有助于成员国更好地描述、培养、评估、确认、比较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环境中形成的核心技能与相P能力,尤其强调创业技能(使人们更富有创造性、主动性、创新性)的培养,包括制定有利政策使年轻人在走出校门之前就能获得具有实践性的创业经历。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制定了两个具体的框架来确保对数字技能(DigComp)和创业技能(EntreComp)的理解与培养。

(九)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中技能形成的质量

欧洲新技能议程提出应尽早提供优质教育,为人们未来的能力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帮助学生和教育机构评估学习结果的相关性,欧盟委员会将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以完善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如何发展进步的信息。来自毕业生的有关其工作和职业发展的反馈信息对高校和政府来说非常有价值,跟踪调查将反映毕业生的工作类型、劳动力市场趋势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毕业生对所受高等教育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反馈建议。跟踪调查也为未来学生及其家庭做出学习选择提供信息和指南。已有部分成员国采用不同的方式采集这些信息。欧盟成员国将开展合作,对毕业生的工作、适应工作的难易、如何运用技能和知识等提供更加完备的、具有可比性的信息。

(十)加强分析和经验分享,对有效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的最佳方式提出建议

经济危机、市场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许多欧盟成员国面临“人才流失”问题。2012年,有2.5万~3万名葡萄牙人前往安哥拉发展,这与20世纪70年代的情况大相径庭。那时,成千上万的安哥拉人和安哥拉的葡萄牙移民离开安哥拉前往葡萄牙发展。在西班牙,去墨西哥发展的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2012年最后一季度这一数字达到7630人。ICT行业是欧洲经济的新支柱,该领域的人才需求量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然而,由于该领域的毕业生和工作者人数正在萎缩,导致人才紧缺。数字技能差距正在扩大,失业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这需要政府和行业联合采取行动来缩小这一差距。为此,欧盟委员会将和企业、社会伙伴和教育机构一起,在国家和地区层面共同解决这一问题。[2]

三、思考与启示

在许多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正面临形象不佳问题。缺少投资、有限的质量管理和在晋升阶梯中“没有前途”,致使雇主对职业教育和培训持有消极的看法,学习者往往对职业教育和培训兴趣不大。欧洲的教育和培训政策制定者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职业教育和培训必须密切联系经济发展,适应知识社会发展和就业质量提高两种需要,能够为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人们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为此,欧洲新技能议程的一个重点就是通过提高技能的质量以及在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性,增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吸引力。毕业生的工作类型、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和教学过程;数字技能和工作联盟的建立、部门合作的技能蓝图的制定,将为职业技能的培养及其相关性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和信息。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应密切关注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能力培养结构等,为各级各类工作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提供切实有力的支持,有效提高其就业、寻求可持续工作的能力。

欧盟始终把提高技能和资格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从而实现人员的自由流动作为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的优先议程。技能与资格的互认,消除了人们在欧盟成员国之间、不同教育体系中学习的障碍,促进工作流动性和终身学习,能有效缓解技能不匹配、职业流动不充分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因此,欧洲新技能议程继承了《里斯本战略》以来的一系列举措,通过制定“技能保证”、修订欧盟资格框架和欧洲通行证、审查《关于终身学习关键能力的建议》的实施情况等一系列措施,增强不同国家和教育体系间的透明性和相互衔接,以促进劳动力在不同职业和地区间的自由流动,实现充分就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趋势,这必然要求人员和劳务的自由跨境流动,而技能和资格的透明与互认是首要前提。在此背景下,如何使我国职业教育系统更好地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国可借鉴欧洲新技能议程提出的相关举措,通过构建政府、行业与职业教育机构的合作关系,参照欧洲资格框架和欧盟成员国的国家资格体系制定我国的技能和资格框架体系,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在国际就业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注释:

①第三国公民通常指处于申请他国绿卡过渡时期的移民。在欧洲,第三国公民通常与“外国国民”和“非欧盟国家的外国国民”一起使用,指既不来自当前居住的欧洲国家,也不来自其他欧盟成员国的个人。

参考文献:

[1]Eurofound.3rd European Company Survey[EB/OL].http://eurofound.europa.eu/sites/default/files/ef_publication/field_ef_document/ef1502en_0.pdf,2016-09-19.

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篇8

关键词:数字经济;欧亚经济联盟;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6)05―0027―04

当代全球化的经济,同时被分解为“金融经济”(Ю.М.奥西波夫认为,在没有货币金本位制和任何介质标准的情况下金融资本在经济中的统治地位附属于总债务,即实体经济的信贷能力取决于自我的财力状况。)和“技术经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电子计算机革命和技术突破是所有产业和整个人类生活技术化的特殊现象)以及二者的结合,经济全球化正变得越来越依存于货币的高科技。电子经济学是现代生活的产物,包括网络、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它们通过数字通信、信息与通信技术(ИКТ)来运行并且形成了数字空间、区域空间和全球空间。黑龙江省自然也被包括在其中。

在新经济和欧亚经济联盟(ЕАЭ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ЭПШП)对接框架下,不仅是俄罗斯与中国,还有更广泛的跨国合作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一体化合作的最新合作模式,都要求俄罗斯和其他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家(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在社会、文化、经济、货币金融、创新基础设施和政治体制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中国也该如此。在当展新范式和独创模式――“新常态”基础上,为实现国际合作和完成相关任务,全世界都在进行充分的准备,中国也制定了超长期发展规划。国际合作的实施不仅是中国到欧洲的古代丝绸之路概念和实践活动的复兴,而且也是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框架下完成对巨大经济空间和数字空间的控制任务,以及借助于基础设施、物流、货币金融及其他项目的落实来完成区域生产管理、基础设施、软硬环境、货币金融机构的改革,其中包括在区域经济范围内的数字化、创新化和制度化改革。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框架下统一数字空间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今后俄中、整体上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经济安全合作历程已经开始了。

一、作为新经济的数字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其范围

在当代经济最高形式新经济背景下,什么是数字经济?它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它代表着什么?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经济哲学学院院长Ю.М.奥西波夫写道:“计算机与信息非常发达并普及,不仅改变了信息本身的性质(信息被编号卖到网上),更无限地扩大了它的工作范围,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征服的不是时间而是空间,确保了高速运算的兼容性,它们还改变了所有的经济生活:从生产、交易、消费到工艺、研发、通讯,囊括了所有的经济。”更确切地说,改变了所有的成本和价值。

信息化和技术化导致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这引起新产业和生产、经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新模式的出现。它实现了“对空间和时间的真正征服”,使“经济变得轻盈、灵活、飞速发展”。云计算技术出现了。Ю.М.奥西波夫指出,经济及其背后所有价值的获得都归功于覆盖全球的电子信息网络的出现(是独特的集体的电脑)……经济突然从自由中间商集团变为强制性“情报网”,还从竞争一协调大中心区分出结构和可操纵的层次。网络突然成为网络“苍蝇”,或者网络“蜘蛛”,包括在更大甚至巨大的“蜘蛛网群”中。这个社会阶层的出现是网络的力量和智慧的力量所致。

新经济经过自身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技术革命世界上成立了数字重新调整中心,数字自动化中心,虚拟环境设计中心,创建了快速还原系统。数字经济最鲜明的例子是欧洲阿姆斯特丹桥梁的施工借助于3D技术和机器人的帮助。技术革命被定位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有别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就是所谓的“数字化”。在2016年达沃斯论坛上,施瓦布教授已经论证了区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依据:一是世界经济发生变化的速度;二是其影响的范围;三是后果的系统性。数字革命创造了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这一术语是其创造者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1995年提出的。其实质在于技术融合,以及消除物理、数字、生物系统之间的界限。这个概念与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相关,是基于纳米电子学的第六代技术规范,后来还出现基于量子技术的第七代技术规范。И.М.图什卡诺夫认为,数字技术不是终点,量子技术将出现来解决主要的“源泉”问题。数学仪器已经为采用叠加原理和产生真正随机性的量子计算机的制造做好实际准备。

数字经济已成为电子信息革命和数字化的产物。经济的数字化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存在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根据И.М.图什卡诺夫的建设性意见,数字化只是一个工具,它有助于解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家任务(科学发展、教育、重新重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政府调控和经济规划等等),并实现一系列过渡性目标。数字化的宗旨是成为国家工业、农业等行业发展、预算支出透明、经济商反馈等的平台。对于个人而言,数字化应用的便捷性在于,在经济活动中规避中介机构直接获取资源,项目实现集约化(采购、施工)。

在经济生活中,电子信息革命对经济转型的显著影响已有四十余年,导致在生产关系和制度层面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变革。在数字经济中,当增加一些算法时,经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变得复杂化。生产或经济关系变革的特点反映出,在生产、分配、交易和消费(使用)过程中,信息相较于其他商业和经济活动显得更重要,并会对其产生影响。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电子信息革命导致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化,全球机构间的因特网(网络互联)正式联网,严格规定了电信网络的布局和信息的传播。一般来说,第一代和第二代信息化和计算机化的进程是卫星通信。技术经济使从世界上任何没有有线通讯设施的地方传输信息成为可能,形成了云计算基础架构。事实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开放和发展使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都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化。目前,已经有近40%的世界人口在使用互联网,而中国这一数据为60%。每天互联网上都会出现新用户。甚至在占全世界20%的贫困家庭中每十个人中就有七个人有手机。

伴随着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的出现,当代经济日益虚拟化。事实上,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理财学以及技术经济不是极限,电子信息革命及其产物――电子和数字经济改变了全球市场经济领域组织和机构之间的经济关系(最终试图在机器与机器的关系中改变人与机器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全球的经济部门,如金融、贸易以及工程、农业、建筑、交通、通讯、医疗、教育等都被卷入电子数字经济之中。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调查,2010年互联网经济达到2.3万亿美元。牛津经济报告显示,2013年数字经济的规模走低,为204亿美元。

在现代技术的第六代技术规范形式上,信息作为生产的主要因素,借助于以下方法和因素给出了经济量化增长的极大可能性:

第一,网上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发展、网上商品交易、金融(股票和外汇)市场的无限无界性;

第二,为了获得市场竞争的成功,企业规模缩小,横向管理系统得到开发并出现了虚拟企业(公司)和机构,也被称为“智能企业”;

第三,重复使用同一物质、劳动等资源,在数字经济和数字生态系统的专业区域集群和企业云基础框架下提供各种服务;

第四,互联网覆盖范围限制经营活动的规模;

第五,对于数字经济来说,客户端转变为某种“神”,即数字化拜物教信徒;

第六,数字化产品的经济效益全面提高,包括通过降低生产成本;

第七,最重要的是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数字谷”(在垂直整合系统内大学的基础上)。

但应同时考虑到数字经济的范围。这首先是在亚里士多德理财学和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它的基础和应用方面被开发,也就是В.Ю.卡塔索诺夫所说的“货币文明”。Т.Н.尤吉娜认为依据亚里士多德经济学原理其并非是对社会有用的和谐(处于灵魂与自然的和谐之中)的道德经济。

第一,数字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忽视了伦理和精神道德原则。从这个角度无法评估机器人制造项目。

第二,众所周知,由于无法控制流通和涉嫌洗钱的极大可能性,俄罗斯禁止虚拟货币(比特币)。

第三,产生和加宽数字鸿沟问题。信息垄断权是获取知识租金和高额利润的要素。

第四,经济关系变得越来越失去个性,增加了经济犯罪的可能性。

因此,数字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科学研究,只能运用跨学科研究法,特别是经济哲学、经济理论和政治经济学以及应用数学的相互交叉。经济数字化――是区域和全球数字空间形成的客观过程。

二、欧亚经济联盟和俄数字空间的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经济数字化的新问题

2016年3月17日,欧亚经济委员会将提案筹备工作制度化,在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信息化及信息通讯技术理事会委员(部长)К.米纳相领导下建立欧亚经济联盟数字空间。

2016年3月25日,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信息化及信息通讯技术理事会成员工作会议在莫斯科举行。К.米纳相和俄罗斯通信与大众传媒部部长Н.尼基福罗夫讨论了欧亚经济联盟(EAOC)数字空间的建立问题。

上述两位部长评价了一体化进程中的数字现代化进程,数字化市场、数字化平台和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的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制度法规。此外,他们还讨论了欧亚经济联盟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持续运行问题、建立可靠的跨国空间问题,以及一些经济部门的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标准化问题。

K.米纳相强调:“我们必须在选定的公共自动化进程中加快发起协同动作,在试点项目框架内解决技术和监管问题。这将创造出新的一体化效应,欧亚经济联盟的数字空间将迎来新的发展前景。”

俄方强调本国的企业界和科研中心参与对欧亚经济联盟数字空间建立提案的进一步审查研究的必要性。

在俄联邦经济中,新技术旨在推进生产多样化、重新重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世界银行的专家指出新经济获得成功。所以,А.霍瓦特给俄联邦的新经济如下评价:“俄罗斯第一大搜索引擎(Яндекс)、卡斯佩尔斯基在线出租车服务(Т.Н.尤吉娜补充:如优步打车软件等)只是国内信息技术发展的几个例子。此外,俄罗斯是手机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重要的是政府层面的工作:‘创新技术被运用到公共服务中,公开的数据系统得到发展,创建了电子政务系统。”’A.霍瓦特指出:“利用信息技术,产权登记期限缩短为10天”,这个成功的例子使俄罗斯在“做生意”(Do-ing Business)指标排名中被评定为第八位。

三、在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背景下以及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统一的数字空间建立与发展的制度进程

2015年5月18日在上海合作组织工商论坛上,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框架下讨论了“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新现实、新机遇、意向性合作和财务机制”,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信息化及信息通讯技术理事会部长K.米纳相定位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方式,以及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数字化和对接问题。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俄罗斯远东发展部、俄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政府、俄罗斯工商会和巴基斯坦工商会以及俄罗斯商会派代表参加了此次上海合作组织工商论坛。

K.米纳相强调,上海合作组织不仅地理上相连,更是在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周边国家建立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组织。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同时都是两个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而白俄罗斯和亚美尼亚则在寻求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的联系。K.米纳相指出:“欧亚经济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合作前景广阔。更何况成为两个组织的成员国将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伙伴讨论商业经营规程,联盟平台还会考虑到欧亚经济联盟条约框架内的责任义务。因此,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将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谈判的参与者。而且这与联盟的许多目标是相吻合的:修建更有效的基础设施、发展交通运输业、投资合作、贸易和服务便利化、简化海关程序、协调技术监管规程等。”

K.米纳相强调:“在上合组织乌法峰会框架内讨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两大项目对接的相关问题,显然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考虑与两大倡议对接进程的协同动作。因此,应该形成总体方针。”事实上,合作的全新方向是将开辟欧亚经济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数字空间,即所谓的数字经济。

2010年,中国的电子商务企业在俄罗斯市场积极活跃。据俄罗斯互联网产业研究中心“东西方数字新闻”和俄电子商务机构Яндекс(Yandex)公司调查,仅2014年俄罗斯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从中国订购(即通过中国的购物网站)商品约35亿美元,相当于国内全部订单的70%。与此同时,俄消费者2014年在中国电商的网购订单量约为5000万份,比2013年增加了40%。

上一篇:初中生健康教育范文 下一篇:街道健康教育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