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科技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8 17:36:42

发展农业科技的措施

发展农业科技的措施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以“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为总揽,以春季农业生产为重点,以科技服务为手段,全面掀起农业科技与人才兴农强农热潮,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为实现全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二、目标任务

以科技为支撑,稳定粮食生产,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优势与指导作用,组织涉农部门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推进“三农”工作。做到“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100%覆盖,支农惠农补贴100%发放,“菜篮子”供给100%保障,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100%杜绝。

三、活动内容

(一)举行全县“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启动仪式。4月份由县农工办牵头组织,各相关单位以及有关农业教学单位、农业科技企业负责人参加。制定下发《全县“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进行全面部署。

(二)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科技服务百日行动。在春耕备耕关键时期,组织全县农业系统广大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科技服务百日行动。通过多种形式,对基层干部、种养大户、合作组织成员和广大农民开展实用农业技术培训,加快推进先进实用技术落地生根。深入农户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坚持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重点指导农民做好水稻、蔬菜等在田作物各项田管措施落实,打好水稻等春夏播作物生产基础,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设施园艺,及时增养补栏,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三)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普及。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规模猪场养殖污染治理”、“无公害蔬菜栽培”、“水产健康养殖”、“水稻免少耕栽培技术”、“超级稻栽培示范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宣讲农业机械信贷优惠、购机补贴、作业补助等扶持政策,推介2012年粮油生产主导品种,现场技术咨询、技术指导。

(四)进行农资展示和农资打假行动。开展新品种、新机具、新农药、新肥料等农资宣传展示,咨询无公害生产、绿色农产品生产、农资使用技术,解答农民关于农药、化肥等农资选用的疑难问题。以打击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和坑农害农行为为重点,全面部署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保护农民利益。

(五)实施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依托现有各类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项目资源,广泛发动教育培训、技术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围绕强农惠农政策、防灾减灾知识、种养业关键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管理、农耕文化等内容,多渠道、多形式、因地制宜地对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全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000人,职业农民培训3000人,农技人员培训100人。

(六)开展“现代农业信息进农家”服务。依托《农民手机报》、农网、“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丰富农业信息资源,提升信息采编质量。将农民急需的政策、科技、法律、物资、销售、就业、创业等信息送到农民手中,特别是做好惠农政策的宣传、农业灾害信息的预测预报和工作,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满足农业生产经营信息需求。

(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行动。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机构、农技推广人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种养大户和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研究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示范创建。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宣传贯彻力度,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实际生产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指导,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品质有保证。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上分别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个,“三品”基地认定面积1万亩。

(八)开展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完善动物重大疫情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防疫应急队伍。抓好防疫物资储备,落实好疫苗、药品、设施设备和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保证在紧急需要时调得出、供得上、质量好、品种全。一旦发生疑似动物重大疫情,要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对疫区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等强制措施,迅速扑灭动物疫病。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集成推广农业、物理、生物等措施相协调的绿色防控技术,提高重大病虫害防控水平,加大生物农药推广力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产业安全。

(九)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科技促进活动。贯彻环保优先方针,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为重点,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干清粪、沼气工程等治理模式。以“三沼”(沼渣、沼液、沼气)的综合利用为抓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和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

以上活动由县农工办统筹安排,相关单位组织实施。各镇要结合全县“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别组织开展1-2项标志性活动。

五、进度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4月,各镇、各相关单位制定相应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前期宣传,层层动员,部署落实相关措施。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4月—11月,组织开展全县性和各镇重点活动;各农口部门要抓好重点工作落实,及时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及时汇总相关情况并上报。

(三)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12月初,各单位对2012年“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进行全面总结。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主要负责方案制订、组织协调、工作督导等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县农工办负责。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量化目标任务,创新推进举措,建立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推进活动顺利开展。

(二)加强机制创新。创新农业科技管理和组织动员机制,结合绩效管理考核工作,从科技立项、科技评价、科技协作等方面入手,实行农业科技管理绩效考评,提高管理效率。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和表彰奖励等,进一步激励和引导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引导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活动。

(三)加强项目扶持。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各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农业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现有项目资源整合力度,突出项目科技含量,做好科技推广各项工作。

发展农业科技的措施篇2

关键词设施农业;指导思想;原则;机制;措施;新疆新源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1-2]。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生产、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3-4]。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发展战略,立足资源优势,将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抓手,使设施农业在数量、产量、效益上都取得了明显突破,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

1发展设施农业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设施农业作为新源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举措,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推广应用人工设施、人工控制环境工程技术和工业化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挖掘农业增长潜力,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2)发展思路。按照“规模调大,结构调佳,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总体思路,以提高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先导,以加快服务体系和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为载体,把设施农业同发展现代化农业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3)发展原则。一是效益目标原则。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围绕提高效益,加强各项工作,特别是在设施建设上坚持以经济适用为主,使农民实实在在受益。二是市场导向原则。坚持以县内市场为主,努力开拓周边县市市场,积极掌握市场动态,获取市场信息,分析市场供求关系,预测市场前景,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组织生产经营。三是质量安全原则。加强对设施农业产地环境的监测和评价;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强化品牌意识。四是因地制宜原则。坚持从当地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农民的生产能力出发,合理规划布局,确定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发展种类,不强求统一,不搞“一刀切”和“一哄而上”。五是农民、企业主体原则。坚持发动农民、依靠农民,使各族农民和企业成为发展设施农业的主力军和受益者。六是政府服务原则。重点在科学规划布局、把握发展方向、制定政策措施、抓好典型示范、协调金融支持、加强科技指导、搞好技术培训、协调城乡关系、便利农民进城、方便产品销售、营造舆论氛围、提供市场信息等方面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

2发展机制

采取创新机制,加快设施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要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将实现跨越式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在生产布局、资金扶持、科技推广上下功夫,提高设施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政策上“扶”,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抓资金投入,增强设施农业持续发展能力。

(2)结构上“优”,推动农民增产增收。加快设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在稳固蔬菜生产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植,使瓜果、食用菌、花卉等特色种植生产面积逐年增加,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在设施农业布局上,突出集中连片,形成规模,优化设施农业生产布局。

(3)技术上“带”,提高设施农业质量。抓科技推广,充分发挥县、乡农业技术部门的职能作用,推行科技承包和技术有偿服务,组织科技人员直接与乡、村、户进行技术挂钩,形成农技推广站、农民技术员、专业合作社并存发展的设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每年对设施农业从业农民进行3~5次免费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应用良种、测土配方施肥、嫁接育苗、生物防虫、微滴灌溉等新技术10余项。同时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每100座温室设立1名信息员,每50座温室配备1名技术员,围绕设施农业工程建设、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开展全方位服务,使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4)经营上“专”,促进规模产业化发展。抓市场运作,提高经营水平,以设施农产品进出口公司和蔬菜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在农户与企业、农户与市场、农户与农户之间建立产业链条,实施产业化经营。

(5)方式上“多”。一是自建。农民自行筹措资金,建设温室大棚,自行管理、销售,政府在政策和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二是联建。部分农户建设温室大棚资金不足,或建设高标准大棚财力有限,采取“农户+农户”、“企业+农户”、“政府+农户”的方式联合建设温室大棚;投入采取股份制、合作制方式,种植管理双方协商,部分采取专项种植供应,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难题,又提高了设施农业的建设水平。三是领建。引进县内外龙头企业投资建设温室大棚基地,组织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向农户承包,实现集中连片种植,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政府对利用“三荒”地等国有未利用土地进行建设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水资源有保障的前提下,优先审批;设施农业用水、用电按照农业用水、用电标准执行,引领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3发展措施

(1)各级党委、政府要依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发展思路、出台优惠政策,调动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因地制宜,从资金扶持、承包用地、协调贷款、帮扶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发挥政府在设施农业起步阶段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2)设施蔬菜生产由单一的春提早向秋延晚和冬季生产发展,要实现由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增收的转变。据调查,目前新源县日光温室纯收入一般为6.0万~7.5万元/hm2,高的达30万~45万元/hm2,设施农业已经成为新源县种植业中经济效益最高的产业之一,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3)要做到设施农产品品种日益丰富,不断提高自给率,要转变过去以生产蔬菜为主的观念,逐步向生产瓜果以及食用菌、花卉、经济作物育苗等多领域发展。设施农业使得冬季鲜菜数量逐年增加,深冬不宜生产新鲜果菜类蔬菜的时间越来越短,上市蔬菜的品种向叶菜、果菜、茎菜等多品种方向发展。

(4)要加快设施农业向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步伐。随着设施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要积极与其他地区建立市场营销网络,加大市场的新建和改造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发挥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在市场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产品流通,扩大产品销售量。

4参考文献

[1] 刘文科,杨其长,张成波.论设施农业在循环农业中的运作模式[c]//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 徐舫,谢应华,石小宝.新疆设施农业推广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11):98-99.

[3] 马福莲,妥风存,马强.西吉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1):100-101.

发展农业科技的措施篇3

关键词: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技术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农业水利灌溉模式是支撑其发展的重要动力所在,为切实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保护环境,相关农业部门在水利灌溉过程中将节水技术措施融入其中。本文就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优化水利灌溉渠道实现节水目的

在整个农业生产作业中,要想真正将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落实在实际农业生产中,需要加大对农业水利灌溉渠道的维护。渠道的清洁度和畅通性对水资源能否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有直接性影响,同时也关系到节水成效。因此,要想切实达成节水目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渠道发生堵塞[1]。例如,农业相关部门可通过委派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组成工作团队进入农业水利灌溉区,对当前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应用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对渠道淤泥堆积、垃圾杂物等情况进行相应记录,并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与此同时,对水资源浪费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查找堵塞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探讨改善堵塞的方法,制定节水策略。相关部门通过对当前水利灌溉渠道进行优化,对渠道设置进行变更,将以往传统模式下的单一管道输水模式转变为当前的低压管灌模式,能促使水流借助管道流入农田中,一方面可以降低淤泥堵塞问题的发生,提升水利灌溉工作效率的意义;另一方面能减少水资源浪费现象以及不合理使用行为。从整体上来看,将低压管灌节水技术应用在农田灌溉上,具有工程构造简单、成本支出低的优势,可将这种节水技术用于我国大部分区域的农田灌溉作业中。

2健全并完善农业水利灌溉节水设施

从根本上保证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落实在实际农田灌溉作业中,其最基础部分就在于农业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如果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那么在实际农业生产作业中就无法发挥水利灌溉设施的节水作用。为推动我国农业的高速发展,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关部门应将完善农业水利灌溉基础设施作为重点工作。就水利灌溉设备更新来讲,以往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传统模式下的水利灌溉工程设备都是农户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采购,所采购的设备缺乏使用科学性,灌溉效果和节水效果不佳。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前农业需要,加快更新水利灌溉设施设备,根据当前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引导农户科学采购具有节水性能的水利灌溉设备,减少因设备的落后和不完善等因素对水利灌溉作业成效以及节水技术应用效果带来的不利影响。从根本上来讲,只有加快推动农业水利灌溉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才能为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的有效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3构建水利灌溉模式和节水技术监督管理体系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农田水利灌溉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农业的发展需求,大力推行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其根本前提就在于监管体系的有效实施,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并落实节水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在水利灌溉工程中的应用。在农业水利灌溉中,若缺乏相对全面的监督管理体系进行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管理,无法切实保证节水目标的实现[2]。改善这一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快速度构建全面的水利灌溉工程监督管理体系。水利灌溉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才能确保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顺利落实到实际农田生产作业中。但就当前实际农业生产现状来看,很多水利灌溉设备存在因长期运行使用出现年久失修或杂质磨损等情况,在实际使用中导致水资源大量浪费。基于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水利灌溉设备的运维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通过制定相应的水利灌溉设备保养工作制度并落实到实际管理工作中,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水利灌溉设备的保养和节水工作落实情况,保证水利灌溉设备的正常运行。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应及时安排相关工作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降低水利灌溉设备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4积极应用生物技术实现节水目标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更多的抗旱植物品种不断研发出来,具有抗旱节水性能的农作物需水量更少,对节水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农业部门可积极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结合具体区域的水利灌溉工程实际情况以及农业生产环境研究生物循环链条,培育出更多适合该区域种植的具有一定抗旱能力的作物品种,对推动水利灌溉模式及节水技术措施的有效利用具有积极意义。通过生物技术能够从新的层面上转变并创新农业灌溉和节水形式,有助于加快推动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5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引入农业生产中

在应用农田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措施的过程中,农业部门要更新和转变农户的灌溉理念,加大对农业灌溉知识的宣传力度,促使农民从内心深处意识到灌溉知识的重要性[3]。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发农业灌溉节水技术试验田,通过试验田的应用效果来强化该技术的应用可行性和可信度,为大面积推广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从根本上来讲,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的应用,涉及的学科领域相对比较多,本文所讲的农业节水技术可最大限度发挥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率,希望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付晓双,荆燕燕,陈文蛟.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0(3):8-9.

[2]蓝晶晶.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研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9):192.

[3]杨青宇.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和节水技术措施的思考研究[J].新丝路(中旬),2020(3):241.

发展农业科技的措施篇4

关键词:都市农业发展与规划;城市化与工业化;建议与参考

1 东莞市都市农业的发展与规划的发展背景

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取得农业发展先机,不断总结最新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实现地区农业化现展,需要不断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具体农业发展规划纲要,不断总结地区一般性发展经验,不断制定相应的地区规划发展前景展望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都市农业以其独特的绿色生态性、现代科技性以及规模生产性在不断地引导着地区农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东莞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性城市,在实现农业产业的不断转型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有效地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剧了土地稀缺性问题的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之下,进一步发展都市农业对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都市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首先要明确其基本发展成果,现代都市农业有利于优化城市农业发展格局,有利于改善城市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农业从业人员收入地增加,有利于不断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与发展。因此,制定切实有效的都市农业规划,应当着重以科学标准、可持续标准为基本规划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指导思想,不断总结经验开拓思路,积极构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体系格局。

2 如何不断推动东莞市都市农业的发展与规划策略措施

2.1 不断推动现有用地政策改革

发展都市农业,首要的前提性要求就是要不断改革与创新农业用地政策,在现有的基础上,应当对于农业用地进行严格的把控与限制。在都市与乡村结合部应当尽量减少与杜绝违规用地,进一步划定永久性农田范围,将已经划定为永久性田杜绝再进行建设性违规使用。同时,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切实采取多线措施,加强农业土地规划控制力度,可以开辟农田基本保护区试点项目,在根本上起到保护性作用。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方面,要始终坚持科学的用地政策,开展规划与建设比例协调一致的项目标准,总结一般性建设经验,统筹安排,科学梳理,从而达到农业产业园不断发展,项目不断推进的良好效果。(注:引自东莞市政府办公室[2013]32号文件)国家对于农业用地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东莞市都市农业发展规划中的用地政策改革应当以国家农业用地政策为基本前提,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革,从而达到符合地区实际发展的优势政策效果。都市农业发展的优良与否,用地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有关部门应当不断统一意见、协调政策,在实际应用中达到政策的不断健全与完善的优势效果。东莞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大用地范围,简化现有的用地手续流程办理。

2.2 不断加大财政性政策补贴力度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技术的提升标准在于农业科技创新力度的体现。在财政性政策方面,应当着重以不断推动地区农业科技进步为政策前提,在农科专项创新资金、农业高级人才培养资金、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等三个方面不断加大现有补贴力度。同时,在现代农机设备技术应用方面,对农业设施、农机装备、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等各个方面设立专项补贴资金。东莞市也可以根据地区发展经验与地区农业实际生产需求,开展农业设备补贴与示范性基地补贴等措施。在东莞市农业产业园建设方面,为了不断推动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应当着重加快一些财政性补助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园区基础性设备建设、发展专项奖励资金、乡镇级的农业产业园建设以及多种措施的配套资金建设均可以作为农业产业园的财政性补贴范围。值得一提的是,在后续的产品销售环节,由于都市农业发展的独特性,应当以实际的农业产品销售市场为基础,有关部门应当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确保农业产品市场稳定。(注:引自东莞市政府办公室[2013]34号文件)东莞市目前可以再市级土地流转示范性政策方面加大补贴力度,将原有市级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奖励补贴增至30万元,科技示范户奖励补贴增至5万至十万元之间。

2.3 不断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土地流转政策方面,东莞市对于土地流转5年以上以及经营规模50亩以上的流转双方进行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在后续推动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应当不断全面推动地区土地流转奖励政策的落实与发展,不断推动与扶持地区农业企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注:引自东莞市政府办公室[2013]34号文件)特别是在农合组织的建立过程中,应当加大对农合组织的重视力度与资金投入,积极投入专项资金,创新发展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现代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除此之外,在推动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中,还要不断增加现有的农田补贴标准,鼓励与发展地区农业品牌,实行重点奖励措施与政策,对地区农产品品牌要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对于都市农业发展而言,除了基础性措施,还应当积极开展多项发展措施,农业产业转型也可以进行第三产业转型措施,实现产业转型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产业转型需要现代机械化农业设备的支持,东莞市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改革开放工业建设前沿阵地的优势,加快引进现代农业机械化设备产业,对这类企业进行一定的帮助与扶持。

3 东莞市都市农业的发展与规划总结

对于都市农业的最终发展,还可以采取相应的科学配套措施,积极总结国内外先进的农业发展经验,要在不断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地区发展环境、加强土地流转方式的管理与控制、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农业产业扶持机制与措施等方面不断进行政策与资金支持,同时,还必须要不断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最终促使地区都市农业的不断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健,王薇,华景清,等. 苏州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10(06):629-630.

[2] 程川忠,谢勇,苏德林. 创建高效农业示范区,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上海农业科技,2010(5):5,7.

发展农业科技的措施篇5

提高农业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服务意识和管理职能,使其在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和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中真正发挥出重大作用。现将,我镇的具体做法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完善农业职能部门和服务体系建设,明确责任,分工协作,为发展效益农业提供组织系统保障

1、镇农贸公司设立生产技术部、种苗销售部、试检部、信息部等农业管理、服务职能部门,各部门分工协作,形成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统一体。

2、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配齐农业技术服务和生产管理人员,明确职责。按各单位种植规模配备农技主管技术员3—5名,明确职责、层层把关,与公司农业综合管理、服务部门共同形成完整的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体系。

3、加强对各村农科带头人的培养。不断把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农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村级植保站及核心示范区等重要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示范带动作用。

4、充分调动离退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献计献策,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发挥余热。

由于完善农业职能部门建设,责任明确,上、下及部门间分工协作,理顺了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体系,保证了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措施的顺畅实施,提高了技术措施标准化程度和到位率。为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水平,发展效益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农业技术队伍的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为发展效益农业提供技术保证和贮备

1、建立农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制度,强化农业人才库建设。

2002-2004年涌泉柑橘产业合作社引进大学毕业生2名(其中:本科学历1人),引进省柑橘研究所专业技术人才3人,更新了农业技术队伍结构,提高了农业队伍整体基础素质。计划到2005年每个专业合作社配备大中专毕业生1名。

为加快大中专学生的成长,镇里要求各业主给每名大学生专门指派一名实践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的老技术员做师父,并由市场销售部和生产技术部共同对大中专学生的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定期进行考核,关心生活、督促成长进步。

2、建立农业技术员培训制度。

(1)镇里通过集中办班、现场定标观摩、举办农业知识智力竞赛等多种形式对农业技术员进行常年培训,提高对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的实际运用能力。

办班通过聘请国内外专家教授讲课,生产小组及技术员相互研讨交流,典型经验介绍等多种形式进行。来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积累经验。特别是2003-2004年举办的两届农业季节实用技术培训班,在培训方式上与现场操作结合的培训方式,取得了显著的培训效果。

(2)对现岗农业技术人员进行轮训,2003-2004年镇农贸公司、涌泉柑橘产业合作每年外派2-4人到大专院校进修学习,提高现岗技术员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增强专业技术工作综合能力。

(3)镇农办、共青团、妇联于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举办“农业知识暨创品牌智力竞赛”,参赛人员即有管理人员,又有农业技术员人员,还有农户。通过“农业知识暨创品牌智力竞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全场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对提高全员科技意识和创保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实行主管农业技术员例会制度和业务知识研讨制度。

坚持按月或农业生产季节召开主管农业技术员例会,总结上月工作完成情况,表彰先进,督促后进;安排布置当月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和技术措施要点;逢会必进行专业技术知识研讨,研讨内容为与阶段生产相关的农业技术基础知识、措施运用、新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知识等。通过实行主管农业技术员例会制度,可及时有效地全面总结农业生产中的经验教训,以利全面、高质量地完成好农业生产各项工作。

4、实行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制度,强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1)为保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技术员示范田各试验、示范项目实施到位,充分发挥其先示范动作用,镇里设专人负责抓此项工作。

年初逐村、逐地块、逐项目帮助、指导技术员进行试验、示范设计;在抓生产的同时,利用下村和召开“主管技术员每月例会”等时机,随时对各技术员所承担示范试验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试验、示范项目实施完整、调查记载及时准确。年底指导搞好调查、总结、分析。

强化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试验的管理。狠抓以农时标准化为核心的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技术措施到位率及田间管理标准化等措施,把每一块试验、示范项目都建成高标准样板田,真正成为农户学习、借鉴的榜样。

(2)加强示范园的标准化建设。

①2001-2003年投入专项资金500余万元,对示范园进行标准化规划建设。完成示范园区标准路面建设,完成试验区排、灌沟渠及路侧沟渠配套建设,建成标准化大棚设施栽培3栋2000多平方。

②积极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拓宽科研课题来源渠道,增强科研课题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示范园科研人员的科研技术水平。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农业示范带(园区)的标准化建设。

发展农业科技的措施篇6

关键词:农业;水资源;高效用水;节水措施

按中国未来人口15亿人计算,中国的人均水资源量每人每年仅为1 875 m3。2000年中国工农业及生活需水量达6 500亿~7 000亿m3,而可供水量仅有6 000亿m3。2005年中国工农业及生活需水量达7 000亿~7 500亿m3,而可供水量仅有5 000亿m3。水资源短缺已成定局,作为占用水量80%的农业用水必须提高水的利用率,以让有限的农业水资源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发展高效用水的现代化农业是长期的战略任务。

1农业灌溉与高效用水

农业灌溉将水从水源输送到农田的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环节,第1个环节是通过灌溉输配水系统,将水自水源引至田间;第2个环节是在田间地表水入渗到土壤中,在土壤中再分配转化为土壤水,而后被作物吸收;第3个环节是作物吸收水分后通过光合作用将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最后形成有机物质。

高效用水的目标是极大地提高上述3个环节水的转化和产出效率,既节水又高产。在第1个环节上,要提高输水效率,通过工程的投入[1-2],实行输水渠道的配套、防渗,将来实行输配水管道化,从而大大减少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在第2个环节上,要合理调控农田水分状况,使引进田间的水最大限度地为农作物所利用。在第3个环节上要调控土壤和地表面附近的大气环境,使农作物的生长有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对于第2、3环节要逐步推广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水技术、田间覆盖保墒技术,并加强田间用水管理。

由于农业用水存在很大浪费,水资源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所以发展高效用水的农业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未来农业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也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另外,在采用技术措施的同时,还要重视非技术措施,如完善管理体制和技术服务体系,农业水资源立法,农业供水水价的合理调整等,从而提高农业用水的管理水平,提高田间作物水的生产率。

2现代农业的主要节水措施

2.1节水技术措施

节水技术措施主要包括输水工程和灌溉技术。在输水方面,以山东省为例,全省平均渠灌区输水损失量在50%左右,而以色列小于10%,美国小于22%。因此,输水工程中的节水潜力巨大,可以进行渠系配套、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等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如“小白龙”、滴灌、渗灌等,用水量仅为常规灌溉用水量的30%~50%,节水效果明显。

2.2节水农业措施

通过田间节水,抑制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是发展节水农业的主要措施之一,主要包括适水生产、抗旱育种、节水高效灌溉制度、农田保墒技术、培肥地力等[3]。根据有关研究成果,通过上述措施,可提高水分利用率30%左右。

2.3节水管理措施

节水潜力的40%在于管理,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使其他节水措施发挥应用作用,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健全规章制度与法规,大力推广现有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管好水、用好水,使水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

3农业高效用水技术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内容很广泛,主要可分为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农艺节水包括制定各种农业节水灌溉制度及农田灌溉管理技术[4]。由于各种作物对水分的敏感期、需水耗水规律均不同,各自的灌溉制度及管理措施也不同。灌溉制度包括作物播种前以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日期与灌水定额、灌溉总定额3方面,这些方面的研究已趋于成熟。节水型农田灌溉技术主要有:小畦灌、长畦分段短灌、宽浅式畦沟结合灌等优化畦灌技术;节水型沟灌技术,如封闭式直形沟、方形沟、锁链沟、八字沟、细流沟、沟垄灌水、沟畦灌等;地膜覆盖灌水技术,如膜上灌等。此外,田间管理方面,可通过平整土地,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少耕免耕技术,灌溉水全面规划、合理调蓄、综合利用、定量调配,因地因水(状况)制定适宜的水价及电费政策,对浪费实行罚款等措施,以实现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外,还可利用各种化学制剂调控土壤表面及作物叶面蒸发,以达到节水的目的,如土面增温保湿剂、抗旱剂、保水剂、种子包衣剂等;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手段培养高效节水品种,如农大146等小麦品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及计算机网络获取、处理、传送各类农业节水信息,实现高效节水的现代化技术已日趋成熟,今后将被广泛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 王

乐财.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220.

[2] 雷波,刘钰,许迪,等.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09,20(5):732-738.

[3] 葛爱丽,许书刚,程红,等.发展高效用水农业的探讨[j].地下水,2009,31(4):115-116.

发展农业科技的措施篇7

关键词:山东农业;改革发展;基本经验

山东省农业改革发展不断深入并取得显著成效,对基本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探讨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对策,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 山东省农业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锐意改革与探索

山东省历来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所有改革发展措施都坚持了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的根本路线。在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基础上,顺应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锐意改革,对于不利于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制度积极进行改革,对于不适合农业发展的政策积极进行完善,使农业改革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

(二)把维护和保障农民利益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革以来,山东省所有农业改革发展措施,都紧紧围绕增加农民物质利益展开。例如,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赋予农民生产经营自和剩余索取权,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生产决策和物质利益问题。进行税费制度改革、实行农业补贴政策,促进了农民增收等。

(三)市场化取向改革贯穿始终并为农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进行市场化取向改革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是始终贯穿山东省农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条主线。所有农业改革发展措施都紧紧围绕这一主线来设计和实施,无不体现了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要求,并推动了市场化取向改革深化。市场化取向改革,反过来又为农业改革发展不断提供动力、注入活力。

(四)尊重客观规律,各项改革发展措施有机衔接、循序递进

改革以来,山东省深入研究和遵循农业改革发展规律.总体谋划,重点突破,有条不素地推进改革发展。各项改革发展措施既相互衔接、循序递进,又主线清晰、一脉相承,使农业改革发展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稳定性及逐步深化特点。

(五)善抓典型并依靠典型推动改革发展

山东省在农业改革发展中,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和创新,善于抓住和树立典型,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对成功典型进行宣传和推广。

二 当前山东省农业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经营组织创新有待继续破题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建立起了基本符合农业特点及要求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的推行,完善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提高了农业组织化水平。但是,农业产业化也是建立在超小规模、高度分散农户经营基础上并最终受到这一薄弱微观基础的制约,难以向纵深发展。所以,农业经营组织创新还必须继续破题。

(二)农业劳动者的低素质难以支撑现代农业的建立

农业劳动力农外转移具有积极作用,但农外转移的势动力大都素质较高,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力大都素质较低。显然,这种状况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建立。

(三)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有待加强

一方面农业研究投资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只有0.2%,只有发达国家的1/10,另一方面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投入明显不足且不稳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虽已达52%,但低于其他发达省份。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需重塑

其一,县乡政府职能部门的社会化服务职能明显不到位;其二,集体“统”的服务职能也逐步削弱。其三.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明显不足,还很难承接各项社会化服务职能。

(五)财政,信贷对农业的支持有待加强

一是财政农业投入明显不足。山东省对农业的投入尽管不断增加,但仍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二是信贷投入不足。目前农户投资来自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比重很小。

三 山东省农业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进行农业经营组织创新

推行农业企业化是进一步进行农业经营组织创新的有效形式。所谓农业企业化是指使农业微观经营主体逐步按照企业特点与要求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根据山东实际,推行农业企业化应按照农业微观主体经营行为企业化和组织形式企业化两条线索、在企业化经营农户、农业准企业、农业企业三个层面上展开。

具体措施:一是成立农业企业化领导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规定,二是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户企业化经营水平,三是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农业准企业和农业企业;四是深化相关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要素流转机制和市场。

(二)加快建立土地流转制度

各级政府要增加投入.建立土地交易场所和信息系统,积极培育信息服务、法律服务、技术经济评估等中介组织,并加强规范和管理,要建立土地登记、合同管理、土地交易,土地评估等制度,并制订土地流转管理条例;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流转中的主导作用,不得随意进行土地行政性调整。

(三)完善农民培训体系

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要在技能培训的同时强化思想观念培训,并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一部分外出农民在学到新观念,生产经营经验、挣到钱后回乡创业;另一方面.要在思想观念、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等方面加强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农民的教育培训。要尽快成立综合协调机构,完善对农民培训机构的动态管理机制。要科学确定培训期限,增加培训内容,注重培训质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四)加快培育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要在发挥现有金融机构作用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其它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领域开展业务。要鼓励在县域范围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要承认农村民间借贷行为存在的客观必然性,采取措施,加以引导和规范。

(五)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要彻底打破行政驱动型科技体制,进一步加大农业科研尤其是基础研究、重点领域研究的投入。要加快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一是对农业科技推广职能部门进行改造和重塑,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农业大户、农户联合和合作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企业及中介缎织。

(六)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要在大力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省成立联合会。县,乡、村成立分会。可选择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在试点基础上进行推广。

(七)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首先要对县乡职能部门进行改造和重塑,把其改造为实体化服务组织。要大力发展民间服务组织,政府要给予引导和扶持;其次各类服务组织要围绕主导产业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再次要鼓励和引导服务组织围绕某一产业或生产经营某一环节甚至某一生产项目提供专业化服务。

(八)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与保护体系

发展农业科技的措施篇8

1气象预报服务概述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动气象预报服务越来越科技化,准确率也越来越高。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气象预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全球变暖,也带来了一系列气候问题,环境污染一直在威胁人们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农业、工业及人们的正常生活都离不开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当代社会也对气象预报服务有了更新的要求,气象预报服务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要求就要不断改革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和调整,我国的气象预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并进入了预报现代化进程。预报的主要内容有天气预报、预警、人工降雨和农业情报等4方面。

2气象预报服务的主要内容

2.1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气象预报的最主要、最基础内容,主要是对天气情况进行预报,特别是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报。例如在一些特殊季节,在灾害来临前,天气预报可以准确地预报,减少灾害给人们带来损失。特别是农业,有效及时的预报可以减小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2.2农业预报

气象预报通过高科技操作系统对气象进行实时监控,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种植的最佳方案,以科学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针对不同区域可以提供不同的气象数据,让农民了解自己的种植特点,并根据自己实际条件种植适合自己的农作物。

2.3人工降雨

气象预报通过人工降雨在灾害来临前减少灾害对所造成的损失,通过预测数据提出解决灾害的具体措施,进而在最短的时间段采取最有效措施,以最大限度的减小损失。人工降雨和人工防暴都是用人工方式?碛跋焯炱?,以减轻灾害天气给人身和财产造成的损失。

3当代社会对气象预报服务的新要求

3.1准确预报农业种植和生产信息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特别大的比例,对农业生产进行准确的气象预报,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对农业经济发展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农民为了增产增收对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有极大需求,农业气象预报只有及时精细、准确、才能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农民种植作物的时间与病虫害的发生有很大的关联,只有及时掌握天气预报情况,才能让农民提前预防病虫害,将损失减到最小化。我国农业种植面积非常大,气象预报对农业生产的预报面还不够完善,对于一些霜冻的预测并不是非常及时,导致农业生产损失很大,因此气象预报对农业生产的预报还需要改进和提高。

3.2服务的专业性和能力都亟需提高

气象服务预报不仅是对气象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测,还要对一些灾害性的天气提出解决措施,这样才能促进农业生产顺利,使作物产量增收。目前的气象预报基本是对农业生产的预测,并没有提出解决措施,因此要加强气象预报的服务能力,提高专业能力,以促进农业生产有序发展。

4提升当代气象预报服务的有效措施

4.1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预报的准确率是对气象预报服务的最基本要求,气象预报服务的改革和提升要从最基本要求入手。科技发展使气象预报服务更具科学性,预报也越来越现代化和富含高科技。气象预报服务要以科技为依托不断提高对灾害天气的预报能力,特别是农业生产的预报能力,对农业生产灾害及时预警,以促进农业生产顺利地开展。

4.2及时气象预报信息

科技发展使先进技术和设备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气象预报要依托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及时准确地信息,只有及时准确才能起到真正的预防作用。气象预报要在对灾害天气进行预报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在预测到灾害天气的同时要及时通知政府部门,督促政府部门做出应对措施。如果天气情况威胁比较大,就要利用人工措施进行干预,将灾害降到最小。

4.3提高科技服务质量

由于气象预报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是不确定的,完全依据机器技术并不能保证准确,有时需要结合预报员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因此要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通过各种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激励他们钻研业务,在预报质量上下功夫。气象预报服务要做好,就要把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最大限度的应用。其中要建立完善的气象声讯平台、短信平台等,使这些平台的内部、外部现代化建设水平配套。要组织人力和财力加强气象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以科技力量推动气象预报服务快速健康发展。

上一篇:科技发展新趋势范文 下一篇:嫁接的收获与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