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1-04 22:14:50

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

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篇1

研究背景

在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地区发展失衡、产业结构趋同、收入差距拉大、外贸产品附加值低等一系列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事实上,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为推动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转变外贸增长模式,落实科学发展观,先后出台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重要文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措施。然而,近年来的改革实践表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仍然推进乏力,其原因之一在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投融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由此可见,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投融资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改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投融资问题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还将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融资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促进区域金融理论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理论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投融资的环境问题意义显得非常重大。

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获取经济效益而垫付资金或其它资源于某些事业的经济活动。融资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指经济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经济活动。投融资环境的含义从最初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基本物质条件,进一步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其他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概言之,投融资环境是一定区域影响投融资行为的一切投融资条件与投融资效益的总和。一定时期的投融资环境是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投融资环境的比较

(一)投融资主体结构的区别

从投融资主体的构成上看,我国传统投融资体制条件下,长时期内政府是唯一的投融资主体。改革开放以后,企业和居民个人的投融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但其投融资所占份额仍偏低。从目前投融资主体结构看,政府在投融资决策上仍然起着主导作用,不但在公共物品领域,而且在许多竞争性投融资领域,政府投融资所占比重都很大,这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融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参见表1和图1所示)。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中国国家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费一项的比例是很大的,一般占财政总支出的30%左右,这说明中央政府对经济建设的介入程度很深,它与西方政府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代表国家行使的经济职能有比较严格的限制范围,政府对经济事务的介入程度受到多方面的约束,例如美国的政府支出中没有经济建设费一项。即使把有关农业、商业、交通运输、能源、资源与环保等项支出算作经济建设投融资,其总额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也不过10%左右,大大地低于中国30%的比例。

(二)融资方式的差异

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刚刚起步,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市场机制还很不健全,一级市场不发达,二级市场又疲软。反映在投融资上,筹资的渠道不多,筹资成本偏高,投融资的宏微观调控通过资本市场运作的效应还十分有限。表2和图2是2006年各地区非金融部门的融资结构,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各区域的融资结构中,贷款占比最高,高达80%以上,债券和股票的比例很低,各区域中股票的融资又低于债券的融资。也就是说,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

2009年全国各地区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量大幅增长(见表3所示),融资结构中的货款仍占主导地位,但债券融资占比有14个省份非金融机构部门直接融资比重有所上升,这促进了部分省份融资结构的改善。

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历史比中国悠久,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机制发育,具有比较规范、高效的运行特征。反映在投融资上,表现为能为企业和居民及外国投融资者提供多渠道、多形式、多便利、低成本的投融资资金来源,适应了现代企业向社会化、大规模、高技术方向发展的需要。然而,中国的证券市场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还远没有形成。另外,金融体制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它对投融资的调控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储蓄观与消费观的差异

中国的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资料显示,1995年、1997年、2005年中国的国内储蓄率分别为42%、45%、51%,近几年的储蓄增长率几乎都在15%以上。而在2003年,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骆乐,2006)。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的风险意识,尤其是个人投融资的风险意识整体上看比较淡薄,在储蓄转化为投融资方面存在着某种因为文化与习惯而引起的障碍,这是我们在通过市场配置投融资资源时应该充分注意并加以引导的。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尽管人均国民收入很高,但储蓄率却往往较低。人们的消费意识更强,西方国家政府,至少自凯恩斯主义产生以来,十分注重培养国民的消费意识并重视刺激消费的效应,从而从需求的角度拉动了投融资。由于投融资手段的多样化和投融资回报率高,因此,不仅储蓄转化为投融资的机制较为灵活有效,而且其它投融资资源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

国际比较的借鉴和启示

(一)明晰投融资主体

我国应当根据目前投融资的基本状况,逐步改变现阶段以国家和政府为主导的投融资局面,同时,政府、企业和个人应该重新划分原先为政府独立承担的责任。并且,政府应该承担一些公益性很强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对自己承担的项目应该独自承担投资经营风险;个人应根据“谁收益谁付费”的原则,在可操作实施的情况下,有偿使用或购买公共用品或设施服务。

(二)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般而言,各项具体的法规都是调整各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其中的某些法律和法规对外商投融资者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商法、公司法等,而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却还不够完善。在法律使用上做到严格和公平,会对外国投融资者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否则,将会影响外资的进入。

必须健全有关外商投融资的法律体系,要把给投融资者的优惠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而增强国内外投融资者的信心。从长远来看,健全各种与投融资环境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政策框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能够使投融资者的根本利益得到保护。

(三)优化间接融资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对政府而言,仅靠财政收入的增加来加大经济建设的各项投入是十分有限的,而发行国债可以缓解政府压力,大力发行国债,吸收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相对于国债融资、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融资方式,企业债券的融资方式更主动、融资成本更低。

参考文献:

1.付晓东,胡铁成.区域融资与投资环境评价[M].商务印书馆,2005

2.张艳纯,葛小南.完善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8(2)

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篇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036-05

一、绍兴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现状

1.城镇化建设以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为主导

目前,绍兴城镇化建设以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为主导。据统计,绍兴市从2010年以来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为201、241、284以及365亿元,而同期地方一般财政性收入分别为193、239、256、293亿元;基础设施的投资均超过地方财政收入,也就是说绍兴的基本建设主要依靠土地出让金,招商引资的运作方式仍停留在以土地换投资的阶段。虽然近年来土地出让金的占比有所下降,在政府融资平台运作中,政府以土地作为优质抵押品,获得银行贷款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而土地出让金收益是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

2. 融资机制不够灵活

作为建设投融资主体的投融资平台对于解决城镇化资金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据统计绍兴市的城镇建设融资平台负债率高于65.4% ,已经超过银行贷款风险控制警戒线,这样下去将失去再融资能力。BOT、TOT、BT 等先进融资方式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另外,政府投融资平台在2010年地方债务遭遇银行贷款严格限制之后,地方债务转移至银行表外通过城投债、信托等理财产品形式滚雪球式扩张。

3.支撑城镇化投融资有序运转的财税管理体制不畅

财政投入和银行贷款在投资中所占比重偏高,而市政债券和股票融资所占比重过低,城镇化发展市场化融资渠道不畅,特许经营模式还有待完善。财力与事权的不相匹配,导致政府特别是处于基层的县乡政府财政运转困难,有限的收入难以满足城镇化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的资金需要。

二、城镇化创新投融资的思路:拓展“以城养城”

拓展“以城养城”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形成市场融资为主导、政府投资为补充、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城镇化投融资格局。

一是加强政府投融资主体的改革和创新,强化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政府必须创新投入方式,最大化地发挥有限财政资金的倍增效应,起到集聚信贷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引导各种资源共同投入城镇建设的作用。

二是完善立体化的融资体系为核心,拓展融资渠道、开发相应的融资模式、通过传统金融工具的拓展、国际创新金融工具的引进和新式金融工具的开发弥补城镇化发展的资金缺口。

三是坚持政策扶持、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融资创新的重点是扩大和银行合作;吸引社会投资,加快发展股权类投资。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借鉴北京、苏州、天津等地引导基金做法,支持城镇化投资引导母基金,并大力发展其他多元化基金主体形式,形成基金合力。

三、创新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的策略

1. 创新投融资管理决策机制

(1)强化统筹协调机制

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全市城镇化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我市城镇化发展规划、重要政策、重要问题的协调。强化对城镇化发展中瓶颈问题的研究和协调推进。同时,学习国内城市有关做法,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努力构建“1+X”协调推进机制,强化对不同建设主体、相关职能部门和县(市)、区的统筹协调。

(2)加强政策保障机制

尽快编制《绍兴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针对城镇化推进中投融资长效机制、调动市和县(市)、区积极性、协调推进机制等方面,组织专题研究,研究提出符合绍兴实际、可操作的破解对策。同时,强化制度创新,建立起有利于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发扬城市形象、有效提升城市品质的政策保障体系。可以通过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向城镇化建设倾斜,让公益性项目能容易获得政府最高等级信用担保支持,让准经营性项目在信用市场与资本市场得到增信,让经营性项目能获取各类产业基金、民间资本的青睐与投资。政策创新要尽量引导城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城镇化融资方式多样化。制定吸引民间资金和外资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领域的产业政策,制定鼓励市政公用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甚至发行企业债券或到境外上市的各项政策。

(3)确保利益共享机制

重点强化事权与财权的匹配性:一是对于跨区域的重大线性工程,可以积极探索市和县(市)、区以及县(市)、区之间共建共享的推进模式。二是对于市里为主体开发的功能区块,项目所在有县(市)区可以土地、资本注入等方式参与项目投资公司。三是对于县(市)、区为主体开发的功能区块,市里重点做好规划管理、政策保障和协调服务,帮助县(区)政府及时破解区块开发和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和障碍,县(区)政府掌握足够的主动权和决策权,负责具体项目的推进实施和管理运维,享受项目收益,从而充分调动县(市)、区政府的开发建设积极性。

(4)构建完善的投融资的内外监控机制

一是构建起“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政府投融资平台—政府投融资平台全资、控股、参股企业”的市场化契约治理模式。提高政府投融资平台信息透明度,推动促进投融资平台及时公开自身资金使用情况和财务状况,接受人大以及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同时建立健全政府投融资责任制度。对政府投融资项目的预算与绩效进行科学评估,由财政部门及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独立评估,实现对项目的立体式评价。

二是完善政府投融资风险管理内控流程。并对各类项目的直接融资、融资平台融资和各种或有负债进行统一归口统计,建立和改进政府投融资风险管理监控模型,测算债务偿还计划,进行预警指标情景分析,便于实时监控。

2. 创新投融资运作机制

(1)加快组建重点功能区和重大项目封闭运作的项目公司

对于城市重点功能区块,可以借鉴杭州钱江新城开发模式,组建管委会或项目公司,研究赋予土地储备职能和土地一级开发权,实行封闭式开发,采取资源经营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土地出让金基本全额返还,通过土地市场运作实现建设资金自平衡,做到“自行筹资、自行建设、自行经营、自行还贷”;对于跨区域重大线性工程,实行一个城建项目设立一个新的项目公司的建设机制,研究把沿线划定红线范围内可抵押担保的土地出让和沿街拟征用房产处置的收益注入项目,以经营性现金流对项目本息进行全覆盖,项目建设期间由市政府赋予土地储备职能,其公司资本金由市财政按项目概算20%要求注入,实行封闭运作,对整个区块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建设,建成后项目公司随即注销。

(2)完善土地储备融资机制

在建立全市土地储备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土地储备机制,构筑高效顺畅的土地前期开发、储备、融资体系,加快土地收储过程,缩短土地融资、出让时间,提高土地资源周转效率,为重大区块、重点项目的开发提供资金保障。

(3)健全政府投融资公司长效发展机制

一是完善资产注入机制。通过土地、财政资金、股权等多种渠道注入资产,帮助国有投资公司做大资产规模,做优资产,增强融资能力,使投融资平台实现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除了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作为资本金注入投资公司外,可以借鉴上海经验,上海市政府将市财政预算内专款、城市建设维护费、城建政策性收费、土地批租、发行债券、市政项目国际性融资、已建成的市政设施的资产经营等七项全部用于城市建设, 其中绝大部分由上海城投公司集中统一使用,确保了城建所需的巨额资金。

二是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一方面,要创新直接融资方式,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信托融资、保险业务融资等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绍兴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投融资模式,研究建立城市建设专项基金、交通建设专项基金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股权注入、无形资产注入等多种方式如建造-移交(BT)、建造-经营-转让(BOT)、建造-经营-转让(BOT)、建造-出租-移交(BLT)、建造-拥有-经营(BOO)、建造-移交-经营(BTO)、开发-经营-移交(DOT)、重建-经营-移交(ROT)、重建-拥有-经营(ROO)、移交-经营-移交(TOT)、公共-私人-合营(PPP)、民间主动融资模式(PFI)参与基础设施。

三是整合提升融资平台。可以借鉴吉林经验,当地对政府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和现金流设计,打破当地国有独资的城投集团负责融资建设的单一形态,借鉴国际通行的“公私合营模式”设立社会资本参股的特殊目的公司来负责融资、开发、整理、建设城市特定区域,形成举债和还贷良性循环的平台运作模式。实现股东开发,收益共享。

3. 创新投融资金融服务机制

(1)大力完善城镇建设的金融服务体系

大力完善城镇建设的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民营金融机构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金融体制。因此,首先要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先导作用,应出台政策措施促进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贷款。其次,鼓励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及商业银行以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和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参与城镇化建设。同时,要建立适合城镇建设的金融环境,加强银企合作,降低金融风险。特别是要完善股权质押、专利质押、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农村住房抵押等贷款机制。

(2)加强金融服务创新

一是建立基础设施的产权交易市场,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退出机制,以便于退出部分国有股权,盘活政府融资平台现有的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运作手段为新项目筹集资金。

二是以城镇化未来收益为支撑,探索开展市级政府发债试点。先期可以考虑将部分城投债转为市政收益债,将那些以公用事业为募集资金投向、以使用者付费收入为主要还款来源的城投债定位为市政收益债,享受税收减免待遇,并在政府预算中设立特别账户,封闭管理发债资金运用和偿债资产收益,同时按市政债的要求强化其信息披露和惩罚约束责任。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分层次的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信用评级在强化市场约束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促使投资者按市场化理念和原则,基于透明的政府财务信息和信用评级结果进行投资决策

三是积极探索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通过ABS(资产支撑证券化)等模式,对已有的能产生现金流的基础设施资产或者在未来能产生现金流的基础设施资产进行证券化,使建设者加快资金周转、分散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 贾康.城镇化进程中的投融资需求[J].中国金融,2011(10).

[2] 石亚东,李传永.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难点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7) .

[3] 张文龙.市域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N].科技日报,2011-07-15(11).

[4] 杨志勇.我国城镇化融资方式分析[J].中国金融,2011(17).

基金项目:论文为绍兴哲社2014年重点课题125406《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绍兴城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刘平 (1970-),女,汉族,四川乐至人,讲师,研究方向:金融与投资。贺武(1965-),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金融。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

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篇3

【关键词】投融资体制 改革经验 双重视角

为了使我国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本文认为有必要研究国内外的投融资体制改革经验,做到“知己知彼”。对此,本文选择从国际和国内双重视角予以分析。国际改革经验方面,本文拟分析美国和日本的投融资改革,国内改革经验方面,本文拟分析四川、重庆和上海的投融资(平台)改革。

一、美国投融资改革经验

美国的投融资政策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历史上看,美国在较为落后的西部开发中与我们国家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即西部开发需要大量资金,而完全来源于政府的资金难以满足其需求。然而,美国通过政策倾斜加商业投资的方式较好的解决了西部开发中的投融资问题。

首先,政府制定了有利于长期稳定发展的政策,并通过健全的法律法规予以保驾护航,为西部地区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政治及社会环境。

其次,政府通过倾斜性的财税政策来扶持西部地区的发展,比如通过直接投资以及转移支付等方式为西部地区建设包括交通、教育、卫生及技术平台等基础设施,这些必要基础设施的搭建有利于西部地区的资本积累,有利于其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再次,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和项目高回报等方式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如对到欠发达地区投资兴业的企业,可以根据其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和雇佣人数降低税率,以此来鼓励各类企业参与西部开发的投融资;此外,政府还通过适当的资金贴补等政策来吸引社会资本甚至是国外资本投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解决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需求。

最后,政府还通过有倾斜性和针对性的货币金融政策来支持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如赋予地方联邦储备银行较大程度上的独立自,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以及资本金等方面实行差异化政策,允许欠发达地区根据经济增长需要实施差别化的金融政策,以此来吸引资本流入;同时,为了更多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西部地区的投融资,政府还通过成立区域性商业银行、企业贷款担保以及优惠贷款等方式来加大对支持西部开发建设的金融机构的支持。

二、日本投融资改革经验

在梳理日本投融资经验时,将以日本开发建设较为落后地区的北海道为主。日本在对其欠发达地区的投融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绝对的主导作用。

首先,日本与美国的做法一样,通过法律法规来制定并出台具体的投资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出台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的建设方案,此举不仅弱化了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市场失效等问题,而且还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增长环境。

其次,日本政府实行了积极的并带有倾斜性的财政政策来大力支持北海道地区的发展。如政府直接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用于交通、房产、市政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由于这些领域由于具有建设周期长、利润回报率低等特点,社会资本很难大规模进入,因此,政府必须以主导者身份投入大量资金来推动其建设,以弥补市场失灵。

再次,日本政府通过政府参与的财政性投融资制度,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提供具有财政和金融双重特征的资金支持。政府参与或主导是日本政府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特点,日本政府以政府信用作为担保或支撑,成立了能够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运用金融手段筹集社会盈余资金,通过金融机构筹集的资金将与政府财政预算相结合,在政府投融资计划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资金分配。

最后,日本政府为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以及社会资本的投融资功能,逐渐开始采取地方为主、中央为辅以及社会为补的投融资体制,这种投融资体制的实施有利于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有利于强化地方政府的公共责任,有利于盘活社会盈余资本的活力。

三、上海投融资改革经验

上海市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其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较多,主要有上海地产集团、上海久事以及申通地铁等平台。

从职能定位来看,这些平台公司与重庆的投资集团类似,各自有着明确的职能划分和功能定位,比如上海城投主要负责上海市重大工程的投融资,而申通地铁则主要负责轨道交通的投融资。

从投融资方式来看,上海市采取了差别化和市场化的融资方式,即根据建设项目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投融资方式,这些投融资的具体运作将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

具体而言,上海市将其平台的主要投融资行为集中于公益性项目,对于具有盈利性和较为稳定现金流的项目,采取PPP模式或者引导金融机构及公司参与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加社会资本的投融资模式,对于现金流回收周期长且收支存在失衡的项目,则通过政府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等方式予以一定程度的补给。上海市通过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各自定位和主要功能,形成了政府加市场的投融资模式,较好的解决了上海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所需的绝大部分资金需求。

四、四川投融资改革经验

四川的投融资平台与其他各地的融资平台类似,其主要形式通常是采取成立一个资本金和相关资产符合市场融资标准的城市投资公司,初始资本金由地方政府采取财政资金划拨、土地划拨、股权或债券等方式注入,该公司代表政府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融资,并且管理与城市建设等相关的项目和资产。

成都城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四川省成都市拥有最大资产规模的投融资平台,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文中将集中梳理该公司在投融资方面的融资方式和运作模式。

融资方式方面,该平台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等方式来进行融资。银行贷款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最为主要的资金来源。银行贷款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对于融资主体而言,其相比其他融资方式具有较低的约束力,此外,由于地方政府信用的存在,也为平台获取低成本的建设资金提供了便利。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及完善具有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银行贷款难以在短期内满足较大的建设资金缺口,因此,该平台还选择了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来融资,一方面使得融资方式更加多元化,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自身的必要性,因为在资本市场上成功发行债务性证券,必须要求该发行主体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财务实力,该平台能够发行企业债来解决建设资金需求,也恰好反映出了其运作经营的成效。

运作模式方面,该平台主要采取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其需要承担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但是经营性项目具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量,能够获得盈利,而非经营性项目由于大多属于公益性项目,很难形成能够获利的现金流,为了解决非公益项目的建设资金以及平台本身持续经营等问题,该平台通过创新公司经营理念、开辟多元融资渠道以及提升公司资产质量等方式来进行市场化运作,有效的实现了建设资金的保值增值,更好更快的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重庆投融资改革经验

重庆的投融资模式主要是渝富公司与投资集团(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重庆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市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水务控股有限公司、重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重庆高等公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市水利投资有限公司以及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组合而成。

从运作方式来看,资本金方面,重庆市主要通过国债、土地储备、税费、存量资产以及其他资金这五方面来为平台公司注入资本;融资方面,平台公司主要通过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信托资金、公司债券以及公司上市这五方面来融取建设资金;平台管理方面,主要通过做到资产负债匹配、现金流匹配以及投入产出匹配这三方面来实现平台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风险防范方面,平台公司主要通过降低政府直接担保比例和范围、杜绝相互担保以及专项资金专项使用这三方面来防范债务的过度累积,以保障平台公司运行的安全。

重庆市这种以资本金注入、融资渠道、平台管理及风险防范相结合的运作模式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投融资服务。

参考文献

[1]Frederic S.Mishkin.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Financial Markets[M].Prentice Hall,2010:566-567.

[2]张晓红.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思考[J].财政监督,2008:20.

[3]王晓雪.地方政府投融资改革的思路[J].中国金融,2009:17.

[4]王克冰.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若干思考[J].天津社会科学,2009:2.

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篇4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建设分离性国际金融市场是一个有效途径,但是目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立分离型国际金融市场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

1.长吉图先导区经济的强劲增长的需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发展纲要中,提出长吉图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到2012年经济总量翻一番。到2020年,长吉图地区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2009~2013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基本上高于全国的总体水平,详见图2。2013年吉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981.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高于当期全国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居全国第21位,比2012年前移一位。

2.长吉图区域的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根据海关统计,自2008-2013年吉林省进出口总额连年增长,各年分别达到133.41、117.49、68.46、220.43、245.72和258.53亿美元,详见图3。2013全年全省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258.53亿美元,同比增长5.2%。其中,累计完成出口总值67.57亿美元,累计完成进口总值190.96亿美元。全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67.64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额18.19亿美元,同比增长10.4%,高于当期全国平均增长水平5.1个百分点。全年全省实际利用外省资金达到4852.10亿元,同比增长26.6%。在2008~2013年吉林省进出口数据中我们发现,吉林省的进口总额中占绝对比重的是进口,详见图3。仅以2013年来计算的话,吉林省的进口总额在全省进出口总额中大约占到了73.86%。进口规模增大所带来的货款结算压力对外进出口贸易平稳发展至关重要,结合吉林省进口规模大和实际利用外资数量增长的实际,需要建立分离型国际金融市场,实现便捷迅速的资金融通,保证和促进省内经济的平稳发展。

3.长吉图先导区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的需要。根据吉林省统计局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3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的报告,吉林省包括长吉图先导区2008~20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维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5年间维持了平均每年32.62%的增长势头。[3]2013年吉林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80.00亿元,同比增长20%,高于当期全国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246.38亿元、5446.85亿元和4186.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1%、19.7%和18.7%。重点制造行业投资保持了较高增速。全省汽车制造、化纤制造、医药、建材、纺织服装服饰等行业的投资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2.5%、85.3%、40.7%、25.8%和57.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32.6%、109%、135%、170%。居民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餐饮业、娱乐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21%、52.8%、36.1%、48.8%、96.0%。但是,在维持了5年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之后,2013年的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到了20%。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降有很多原因,资金供给不足是原因之一,如果国际金融市场能够提供长吉图先导区经济建设足够的资金供给,就能够给吉林省及长吉图先导区的跨越式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和更好的保障。

4.吉林省金融资源整合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吉林省内金融机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较快增长,一方面为国际金融市场的构筑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吉林省金融资源与金融要素的配置与整合不容忽视。长吉图先导区设立之后,吉林省及长吉图区域内,金融机构数量、从业人数量及金融资产总额都有了一定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吉林省拥有政策性银行2家: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6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普通股份制商业银行7家:光大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外资银行1家:韩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家:华融、长城、东方、信达。这些金融机构在吉林省设有一级分行20家,异地城市商业银行1家;属地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87家,城市商业银行1家,农村商业银行6家,农村合作银行1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43家,农村信用社4家,村镇银行21家,贷款公司1家,农村资金互助社4家,信托投资公司2家。还有2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一汽财务和森工财务,1家汽车金融公司。支行及以下营业网点4554家。[4]金融机构的广泛设立为打破金融垄断创造了条件,但是也容易造成一哄而上、服务质量差、人员素质低、甚至是不正当竞争的局面,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造成金融混乱。

二、长吉图先导区分离型国际金融市场构建策略

所谓分离型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受政策诱导与推动,专门为非居民交易设立的在岸金融业务与离岸金融业务分离的市场。其优点在于既便于金融监管又可以阻挡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长吉图先导区分离型国际金融市场的构建,应该依据国际金融市场形成的一般条件:政局稳定、有较强的国际经济活力、外汇管制少、国内金融市场发达、地理位置好、拥有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等,创造条件积极促成。

1.尽力减少资本跨国流动的费用。减少资本跨疆界流动的审批手续与费用、缩短资金流动的时间、降低资金流动成本是吸引国际资本和构建国际金融市场的的重要手段。早在2012年的博鳌论坛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发表主旨演讲时就指出,中国未来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欢迎外商投资的同时,鼓励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中国鼓励资本“走出去”的战略,鼓励中国企业和居民在海外投资。目前中国企业和其他一些商业机构,有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中国未来可能进一步放松管制,允许中国企业和居民能够更方便地进行海外投资,这是政策改革的一个方向。长吉图先导区自建成以来便享有一些国家税收政策,经吉林省地税局对现行的涉税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分进行归纳,发现长吉图先导区共享有189条适用税收优惠政策,其中涉及地方税收的12个税种,采取9种税收优惠方式,惠及16大行业。2012~2013年以来,吉林省地税局为长吉图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9531.09万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1231.33万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4399.79万元;为金融保险服务业减免营业税6.2亿元。但是要建成国际金融市场,还需要进一步放松管制降低税负,使长吉图先导区产生资金吸引力,这点尤为重要。

2.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利率由国家统一管理制定的直接利率管理体制,向以市场供求为基础间接利率管理体制过渡的过程。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由国家包揽转变成由金融机构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指导,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国际金融市场一般容易形成于金融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也包括了利率管制放松,资产定价机制灵活,资金价格可以随着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化而变化,利率风险较小、金融企业操作灵活、有利于金融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地区。

3.积极吸引国外金融机构入住。分离型国际金融市场的建立与形成,是由众多的微观金融主体的进驻与密集集合构成的,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经历几年的发展,吉林省金融机构的数量、规模、从业人员、业务覆盖范围、金融机构的密集程度等都有了较快发展。但是与建立国际金融市场的条件相比差距还很大。英国、美国、日本在1996年时单是离岸金融中心商业银行数就分别达:493、472、219家,其中外国银行分别为347、328、92家。根据长吉图先导区未来建设的基本构想,适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积极引导域外重点金融机构在长吉图区域设立省级分支机构,鼓励已入驻吉林省的金融机构在长吉图区域设立二级分行,并支持域内外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长吉图区域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推动社会资本在长吉图区域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形成密集的金融机构群是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条件。

4.鼓励和发展直接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关系,既反映一国的金融结构,也反映一国中两种金融组织方式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贡献程度。市场主导型是指直接融资比重较高的情况,银行主导型是指间接融资比重较高的情况。我国直接融资比重自2002年至今基本呈持续增长态势,2012年底已达15.9%。而G20国家在过去的1990~2012年的23年里,无论是高收入国家,还是中等收入国家,直接融资比重整体均呈上升趋势,目前处在65%~75%的区间内。[5]美国的直接融资比重一直相对较高,且继续保持上升的势头。德日等国的直接融资比重近年来也在大幅上升。中等收入国家直接融资近年来呈较快发展的势头。而吉林省近年来在融资方式上仍然以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在我省全部融资总额中约占88.6%[1],股票融资大约仅仅是全部融资总额的1.5%。而2012年前后我国国内直接融资在全部融资中已占到14%左右,吉林省显然差距很大,大力发展国际金融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势在必行。

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篇5

 

一、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是对国有企业在国家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的总结和肯定。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有经济成分在不断下降,特别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中。比如,从不同所有制工业资产的比重变化来看,1998年,国有资产占比达77%,2002年降为69%,2007年为51%,到2012年时,不足一半,为49%。而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又需要国有经济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因此,如何在国有经济成分下降的情况下,提升国有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数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同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1911年,熊彼得就指出金融中介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后来,King和Levine(1993)以80个国家1960年~1989年为样本分析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较为显著和稳健的正向关系。Rousseau和Wachtel(1998)对工业化时期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是促进作用。我国在上世纪末以来,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探讨也比较多,谈儒勇(1999),周立、王子明(2002)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赵振全、薛丰慧(2004)的研究表明我国信贷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显著。但王晋斌(2007)的研究则并未证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武志(2010)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关系进行经验研究,提出的新假说认为金融发展的内在质是由经济增长所引致。从这些文献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在逐渐深入,但这些文献重点在于从宏观上对两者关系的探讨上,而对不同体制下的经济发展没有深入。金融危机以来,国有经济的重要性凸现,并得到认可,政府在干预经济时需要国有经济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中,国有经济的作用影响深远。国有工业经济作为我国公有经济的核心,在国有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利用1999年~2011年西部十二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国有工业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

 

二、 模型、变量与数据说明

 

1. 国有工业经济发展变量。GDP是研究宏观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指标,本文采用地区国有工业总产值来衡量国有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为了消除原始数据的异方差,本文将采用原始数据的对数形式予以代替。

 

2. 金融变量。金融变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非常多,常见的有金融相关比率(FIR)、麦氏指标M2/GDP。由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西部地区金融业的发展相对落后,西部地区企业的间接融资比重大,而且金融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贷支持上,因此本文采用贷款余额占GDP之比作为金融发展水平的测量指标,用FINit表示。二是金融支持水平。企业的经营需要资金支持,企业为了扩展经营规模,特别是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需要投入大量的被长期占用的资金,因此要通过长期负债来筹集资金。事实上,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国有银行将贷款大部分贷给国企,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因此,本文以长期负债占固定资产净值之比作为地区金融支持水平的测量指标,用SUPit表示。

 

3. 控制变量。影响国有工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因此需要对一些主要变量进行控制来增强模型的解释能力。首先,生产的发展,既要有物质资本的投入,也要有人力资本的投入。因此,本文以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来表示物质资本对国有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用MCit表示,以地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来反映人力资本的影响,用HCit表示。同时,国有企业的发展,政府的作用巨大,因此本文以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额来反映政府行为对国有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用GOVit表示。对三组控制变量的数据取对数,以消除观测数据的异方差。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性,本文将采用1999年~2011年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所有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西部各省市自治区1999年~2012年的统计年鉴,部分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工业经济统计年鉴》《金融统计年鉴》。

 

三、 模型选择与计量方法

 

本文选用面板数据的计量方法。面板数据模型根据系数向量和常数项是否为常数,分为混合回归模型、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一般通过构造F统计量进行协方差分析来予以判断。

 

查F分布表,在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下,得到相应的临界值。由于F2

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须先判断模型中变量的平稳性,以避免产生“伪回归”问题。面板单位根检验综合了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特征,可以精确的判断单位根的存在情况。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见表1。

 

从表1中看出,除金融发展变量FIN在Fisher-ADF检验时处于10%的置信水平,其他变量均在5%的置信水平的前提下拒绝原假设,我们可以认为序列中不存在单位根,因此所有变量在水平状态下是平稳的。

 

四、 回归结果及分析

 

运用Eviews6.0,模型的估计结果见表2。

 

从模型估计结果中看,模型的R2值为0.893 320,F检验通过了置信度为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模型估计效果整体上较好,因此,本模型能较好地解释西部地区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情况。

 

解释变量金融发展水平FIN与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即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越好。因为金融发展有助于实现资本的积聚与集中,提高社会和企业的投资水平,帮助实现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可能主要得益于宏观环境与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各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各银行金融机构响应国家号召,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积极支持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对公用事业建设的支持,在农村和城市电网改造、城市供排水、城乡通讯工程改造、城市道路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得到全面加强。同时,银行金融机构大力扶持和培育特色农业和经济林业,积极支持旅游文化企业,加大对防治环境污染、节能降耗等项目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支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大力推进重点节能工程、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的贷款投入。由此,伴随着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等资金的投入,使得西部金融发展水平在金融资产的“量”上得以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国有工业经济也随之增长。但是,银行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金融机构,按照经济发展程度进行资源配置,重点将资源配置在东部发达地区。而西部地区金融机构资金不足,结构单一,信贷规模难以满足西部地区发展的要求,也难以满足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需求。

 

解释变量金融支持水平SUP与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且显著性水平比较高,系数也较大,表明金融支持水平越高的地区,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更显著。因为企业的经营需要资金支持,特别是工业企业大量的长期固定资产投资,没有银行的支持,难以进行。由于西部地区的客观情况,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严重滞后,科技、人才、经营理念落后,使得西部地区难以通过市场方式吸引东部资金和外资的大规模流入。因此,西部地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银行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家对西部大开发在资金政策上的支持。

 

从控制变量上看,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系数为正,但对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系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推动国有工业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物质资本的影响较大,而人力资本的系数偏小,影响并不显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部地区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还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物质资本的投入,人力资本的贡献小,这与西部地区目前人力资本匮乏、生产技术落后、管理理念落后是比较符合的。从系数上看,财政支持与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呈负相关关系,本来西部大开发中,特别是初期,西部的发展是一种“强财政、弱金融”的局面,财政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出现负相关,可能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国有工业企业被进一步推向市场,国家对国有工业企业的支撑作用减弱有关。

 

五、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针对金融发展与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问题进行研究,采用1999年~2011年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国有工业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与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和金融支持密切相关,特别是金融信贷的直接支持作用,因此,在提升国有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与数量的过程中,本文根据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从多个方面筹集资金,加大对国有工业企业的资金投入。西部地区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源自资本驱动,物质资本的投入对工业经济的增长作用明显,金融支持水平对国有工业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西部地区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后,资金有外流倾向,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增强投资信心。特别是商业金融机构,要意识到支持西部地区发展,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也是商业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商业西部地区也能够在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上取得双赢。

 

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篇6

定位的区间矩阵设计区间矩阵一般是将二维正交坐标分为四个评价区域,并赋予不同区域相应的经济涵义。区间矩阵的可视化定位类似于一个地图显示系统,能让管理者更直观地了解和分析其中的深层涵义。同时,将一个研究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综合起来加以考虑,研究彼此的联系,赋予不同经济涵义,更加有利于管理者分析问题根源[2]。而融资结构错配同时包含融资来源结构错配和融资期限结构错配问题,因此,可以借鉴区间矩阵原理,进行融资结构错配风险的可视化定位,如图1所示。根据风险水平的不同程度将风险定位在矩阵的不同区域。建立二维平面坐标体系,X轴指的是融资来源结构错配的风险指数,Y轴指的是融资期限结构错配的风险指数,由16个区域构成,可精准地在矩阵识别模型中对风险水平进行定位。同时以预警信号灯对每一区域进行区分,建立起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定位的区间矩阵。在区间矩阵中,横坐标为融资来源结构错配风险指数,纵坐标为融资期限结构错配风险指数。融资结构错配风险定位矩阵遵循以下定位原则,如表1所示。当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级别为无警时,表明该企业具有良好的融资风险预控能力,融资风险可控程度越高,处于无危机状态;当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级别为轻警时,为潜伏期,说明该企业虽然未在当期表现出警情,但是若不及时调整融资结构、过多的短期贷款和盲目扩大投资等均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面临融资风险发作的威胁。当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级别为中警时,为发作期,表明该企业正面临融资风险发作阶段,企业存在融资问题,若不及时改进融资结构,将导致融资风险的恶化。当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级别为重警时,为恶化期,表明企业融资结构面临重大问题,这时企业应立即调整融资模式,改进投资和经营策略。

二、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指数设计

(一)指数体系设计。融资期限结构错配风险主要反映投资与融资的期限匹配情况。一般而言,长期投资对应的就是长期融资,短期投资对应短期融资,通过这种对应关系缓解企业存在的不协调风险。不匹配的战略风险大,原因有两点:(1)利率及预期相关的资金成本在未来几年内会发生变化;(2)资金的可持续性不保险,一旦出现短期融资资金用于长期投资,将是企业陷入短贷长投的困境,对企业现金流将造成威胁,甚至会导致公司不得不卖掉资产以还债。从期限角度来看,企业融资分为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净值产生于长期融资,而长期融资中扣除固定资产净值后多余的资金即长期融资净值(NLF,NetLong-termFnancinig),可满足营运资本的需求。用于营运资本需求的短期融资则是短期融资超过现金的部分,即为短期融资净值(NSF,NetShort-termFnancinig),即短期融资净值=短期融资-现金。此外,从企业可持续经营的角度来看,营运资本需求属于长期投资。由此,形成融资期限结构错配风险指标:投融资风险率、现金短贷保障比和长期资金适合率。融资来源结构错配风险主要是自由现金流量与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的匹配情况。一般情况下,自由现金流量越大越好,债务融资越小越好,尤其是带息负债融资,权益融资越大越好,因此,形成融资来源结构错配指标:自由现金负债比,自由现金带息负债比,自由现金利息支出比,权益自由现金回报率。由此设计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定位指数体系,如表2所示[3-4]。目标层为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预警指数EFSMR(EnterpriseFinancingStructureMismatchRski);准则层分别为企业融资期限结构错配风险预警指数EFSMR1和企业融资来源结构错配风险预警指数EFSMR2;指标层一级指标分别对应相应的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预警个体指数EFSMRij,i=1,2;j=1,2,3,4;指标层二级指标分别对应相应的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指标[5]EFSMRIij(EnterpriseFinancingStructureMsmatchRskIdexiin),i=1,2;j=1,2,3,4。(二)指数转换。1.一级指数转换表2中,一级指数包括融资期限结构错配风险指数EFSMR1和融资来源结构错配风险指数2.二级指数转换借鉴功效系数法的思想将所有指标值无量纲化,并界定在EFSMRj∈[0,4]的区域内。同样EFSMRIj表示指标实际预警指标值。EFSMRIjmax表示行业内该指标最大值。EFSMRIjmin表示行业内该指标最小值。ηj1、ηj2、ηj3分别表示三个风险临界值,为了简化计算,本文采用行业内样本企业数据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的近似值作为本行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指标临界值。预警临界值的确定分以下步骤进行确定:第一步,计算不同年份融资结构错配风险预警指标EFSMRIij,i代表某企业,j表示第j个预警指标,j=1,2,3,4,5,6,7,并得到不同年份融资结构错配风险预警指标的最大值EFSMRIjmax和最小值EFSMRIjmin。第二步,计算错配风险预警指标的均值,即EFSMRIj=∑ni=1EFSMRIij/N。第三步,计算错配风险预警指标的不同等级的临界值,其中,“中警”临界值ηj1=EFSMRIj-(EFSMRIj-EFSMRIjmin)2/3、“轻警”临界值ηj2=EFSMRIj-(EFSMRIj-EFSMRIjmin)/3、“无警”临界值ηj3=EFSMRIj。由此,如果计算值ηj3≤EFSMRIj≤EFSMRIjmax,则EFSMRj∈[3,4],表示风险水平为“无警”,用绿色标注。如果ηj2≤EFSMRIj<ηj3,则EFSMRj∈[2,3),表示风险水平为“轻警”,用黄色标注。如果ηj1≤EFSMRIj<ηj2,则EFSMRj∈[1,2),表示风险水平为“中警”,用橙色标注。如果EFSMRIjmin≤EFSMRIj<ηj1,则EFSMRj∈[0,1),表示风险水平为“重警”,用红色标注。由此得到EFSMRj值的计算公式:其中ω表示各二级指数相应的权重,常用来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要有:统计平均法、最大组中值法、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熵权法等。本文通过熵权法,计算指标的权重,增强指标权重设置的客观性。

三、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选取26家中国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可视化定位的实证样本。在进行信息技术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可视化定位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该行业2009—2014年间曾经历ST的企业(太工天成)进行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的实证检验,同时为了与太工天成(股票代码:600392)进行对比分析,选择2009—2014年间未被ST的财务健康公司恒生电子(股票代码:600570)作为对比样本企业。研究数据为太工天成,恒生电子以及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2009—2014年共6年的融资结构错配风险相关数据。数据来源是国泰安CSMAR数据库。图2信息技术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可视化定位(2014年)(二)行业视角的可视化定位分析。以2014年为例对信息技术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进行可视化定位,如图2所示。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错配风险普遍处于轻警和中警区域,其中中警的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最多,这表明2014年信息技术业多数企业的融资结构错配风险已经进入了发作期。这些上市公司必须及时调整融资来源结构和融资期限结构,否则其财务状况将会有恶化的风险。此外,从图2可以看出,最密集的区域是融资期限结构错配风险为中警的区域,这表明导致这些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错配风险的主要因素是投资与融资期限的不匹配。因此,这些企业应将重心放在投资管理和融资管理上,尽量保证短期融资用于短期投资,长期融资则用于长期投资,调整资产寿命和资金来源期限的匹配度,以减少不协调的风险。(三)企业视角的可视化定位分析。2009—2014年太工天成、恒生电子融资结构错配风险指数如表3所示。2012年接近重警区域,即进入恶化期,2013年太工天成的融资结构错配情况由接近重警区向中警区转移,到2014年逐渐接近轻警区域。在实际情况中,太工天成也正是在2012年5月2月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于2013年4月26日解除ST并更名盛和资源。因而,本文建立的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错配风险预警定位结果与实际情况近似吻合,说明该模型能够在短期内较好地反映企业的融资结构错配风险变化趋势,并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同时可以发现,恒生电子虽然在6年间未被ST处理,但其融资结构错配风险一直处于轻警和中警状态,因此,该公司应及时调整融资结构,合理进行经营投资决策,以防范融资期限结构和融资来源结构不匹配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结语

区间矩阵定位对本文研究的主要启示:第一,通过矩阵评价方法,建立相应的模型,能够对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进行直观分析和评价。第二,综合融资来源结构错配风险和融资期限结构错配风险两个维度建立可视化定位矩阵,能够分析和评价企业不同维度的融资结构错配风险状况,便于企业对不同维度融资结构错配水平进行分析。第三,通过数据库软件、计算机编程等方法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并得到最终结果,完成矩阵评价过程,这为企业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企业融资错配风险预警研究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限于研究资料和研究时间的局限,对企业融资结构错配风险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在构建区间矩阵时,最终落脚到融资结构错配风险的可视化定位,对于风险的可视化预测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篇7

论文摘要:在分析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纠正模型方法,从中观层面上对我国区域经济与金融间互相作用进行计量分析,找出区域间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作用关系的差距,剖析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差异的成因,提出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区域金融业发展应予区别对待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区域差异;金融相关比率 Abstract:With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finance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panel data unit root test, co-integration test and error corrected model, the paper observes the different mutual function relations between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stratification plane. It finds out the disparity of betwee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function. It proposes that in different regionsthe financial industry development should be given different treatment. Key words:financial development;economic growth;regional difference;FIR 一、引言 在现代经济增长中,金融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信息提供等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金融发展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方面。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不仅要直接反映经济的区域性特点,而且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金融的区域化运行得以实现。因此,探求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理,及时总结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经验进而指导落后地区,调整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制定适合区域金融发展的战略,充分利用各地的资源或资金优势,对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笔者把我国分东南部沿海和西部地区两个区域来研究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试图寻求适合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结构和金融政策,提高我国金融整体竞争力,使金融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各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区域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是特定地区国民经济整体的总称,是大国经济发展非均衡的表现。由于独特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导致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布局的差异;区域金融,是指一个国家金融结构与运行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由于金融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金融运行必然具有区域性的不平衡特点。区域金融有其自身特点,表现为区域金融的时空性、层次性、吸引与辐射性、环境差异性等属性。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双向作用关系。 (一)区域金融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金融发展形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禀赋之一。区域金融发展的程度,制约着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以及区际合作与竞争的方式。并且,区域金融所能提供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1)区域金融发展有利于增加区域资本的投入。区域金融发展能够增加储蓄规模,金融系统越发达,金融机制和金融工具提供的选择机会就越多,资本积累的速度就会加快,同时区域金融发展优化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资本产出效率的提高。(2)区域金融发展能够推动科技进步,提高要素生产率。金融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经济货币化、金融化进程,不仅为金融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技术创新提供更强的资金支持,也推动了科技成果迅速传播、普及,加速向生产力的转化。 (二)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区域金融发展 区域金融差异形成的根源在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区域经济增长对区域金融发展有推动和制约作用。 (1)区域的经济运行状况决定区域金融运行及其效率。经济规模的扩大不但会引起金融资源供给与需求规模的相应增长,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金融产业的发展。从理论上讲,经济效率决定金融效率,区域经济效率的提高在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会改善金融交易者的交易地位,使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和融资者的满意程度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从而提高金融效率。同时,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可以引起金融资源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状况,从而引起融资结构和金融资源供给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金融效率。(2)市场化进程的区域差异导致金融资源的跨区流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资源随着货币信用体系的发展,独立生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并在经济资源分配中发挥着引导作用。区域市场化进程的差异,直接造成金融资源的供求在空间上的非均衡分布。 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区域差异的实证计算 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能性等原则,选取人均GDP环比增长率(Y)衡量经济增长,用金融相关比率[1](F)(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之和与GDP之比)反映金融发展,同时引入控制变量:投资指标(I)(用各地区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表示)、对外贸易指标(X)(用人均进出口总额表示)和通货膨胀率(P)(用商品零售物价指数表示)。 选取1978-2005年东南部沿海地区(包括南部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海南和东部沿海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和西部地区(包括西南地区的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和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的省际数据,为使各变量之间具有可比性,以1978年为基年将上述指标指数化。 (一)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变量间协整的前提是各变量同阶单整,进行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前必须进行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由于经济增长(Y)、金融发展(F)、投资(I)、对外贸易(X)有时间趋势,所以对这三个变量单位根检验时选用随机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而通货膨胀率(P)没有时间趋势,故选用仅有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采用LLC单位根检验、IPS单位根检验和MW单位根检验进行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计算结果(表1、表2)表明两大区域的经济增长(Y)、金融发展(F)、投资(I)、通货膨胀率(P)均表现为一阶单整I(1),因此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的可能。 注:*表示在1%的检验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表示在5%的检验水平上具有显著性。检验滞后阶数根据赤池信息准则来选择。 (二)面板数据协整分析及长期因果关系的检验 运用Engle and Granger(1987)提出的两步检验法[5]进行协整分析,并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方法判断经济增长(Y)与金融发展(F)之间的长期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3)说明:东南部沿海地区金融发展(F)与经济增长(Y)之间长期内互为因果;西部地区金融发展(F)是经济增长(Y)的长期原因,但经济增长(Y)不是金融发展(F)的长期原因。 利用最小二乘回归,东南部沿海地区可以得到两个协整方程式(1)和(2),西部地区得到一个协整方程式(3): Yi=0.7643F+0.3379I+0.4785X+0.3024P+Ci(1) Fi=0.4571Y+0.3379I+0.6124X-0.2208P+Ci(2) Yi=0.6357F+0.1259I+0.3649X+0.2859X+0.2859P+Ci(3) 由式(1)和(3)可以看出,金融发展(F)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7643、0.6357,说明东南部沿海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西部地区显著。但由于时间跨度较小,需要运用误差纠正模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短期因果关系分析来进一步检验这三个协整方程的可靠性。 (三)面板数据误差纠正模型及短期因果关系检验 运用误差纠正模型(简称EMC)对东南部沿海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 间的短期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滞后项m定为2),最小二乘估计结果见表4、5。由于ECMi项回归系数分别为0.0379和1.8941, 显著不为0,误差纠正机制发生,即东南部沿海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因果关系进一步得到证实。同时,Ft-1和Ft-2回归系数均在5%水平上显著,Yt-1和Yt-1回归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其它变量回归系数也大多在5%水平上显著,故东南部沿海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短期因果关系。 同样的方法检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是否是经济增长的短期原因,估计结果见表6。 项回归系数为0.1243,其概率值为0.0018,显著不为0,误差纠正机制发生,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进一步得到证实。而其它变量除了Pt-1的回归系数在5%的水平上均不显著,所以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短期因果关系不成立。 计算结果显示,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存在相关关系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南部沿海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既具有明显的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又具有双向短期因果关系;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金融发展引导经济增长的单向长期因果关系,而无明显的短期因果关系。 造成上面结果的原因[6]可能是:金融改革滞后,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形成事实的“二元金融体制”, 东南部沿海地区的市场金融程度占支配地位,而西部地区的计划金融成分占主导地位。这主要是由于东南部沿海地区金融机构组成结构丰富,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大部分新兴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及绝大多 数外资银行机构都设在该地区,由此构成东南部沿海地区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所以,东南部沿海地区的金融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均高于西部,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均存在互动关系;而西部地区金融体系仍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金融业仍处在较封闭的垄断状态,金融开放性和竞争性差,金融创新能力弱。另外,由于西部地区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人力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企业规模较小,吸纳生产性投资的能力差。虽然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短期的效果却不明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没能带动金融发展,导致西部资金向东部倒流。 四、政策建议 (一)实施差别化金融政策,推进我国金融区域化发展 1.实施差异性的金融货币政策。国家在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及利率、信贷等相关金融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时必须正视东西部差异,做到差别对待。由人民银行总行按主要区域确定不同的存款准备金率,刺激欠发达地区活跃金融和增加投资;实行差别的再贷款政策,在再贷款的规模、期限和利率上向西部地区倾斜;实施差别的再贴现政策,可以在再贴现的规模和条件上给予支行一定的区域决策权,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投向。 2.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金融发展的对策。首先,建立金融合作区。充分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在各地产业政策和区域规划的指导下,在金融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和监管下,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合理分工,使东南部沿海地区尽早形成市场化金融运作方式,形成资金流通最畅、资金使用效率最高、金融机构合作最广的区域性金融体系。其次,鼓励金融创新。创新是促进金融结构优化,推动金融发展的基本动力。监管部门应更新监管理念,既要通过适度监管防范创新风险,又要注意保护和激励微观金融主体的创新热情。只要创新合法合规,有利于金融发展,监管部门就应鼓励和支持。第三,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民间资本投资对于拉动整个国民经济、消费、投资与就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今后一段时间,民间资本的投资将继续发展,并呈现出新的态势与特点。加大金融等服务业领域的开放,让民营投资主体发挥重要作用是东南部沿海地区金融融资方式的一大趋势。最后,应进一步鼓励民营资本借助资本市场,通过参股控股、 兼并收购等多种资本经营方式进入金融业,大力发展民间金融,组建地方中小银行,发挥民营金融机构的地缘优势与增长活力,降低对当地中小企业贷款的交易成本,不断提升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3.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的对策。促进西部经济发展,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就要调整西部金融战略,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基础上,以区域金融发展支持经济发展。首先,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银行,以更为灵活的政策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西部区域性银行的建立有助于区域内部金融资源的整合,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资金运用的倾向性,避免资金的流失。其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增强地方政府干预地方经济的能力。西部政府债券不仅可以减轻国家财政的压力,增加地方政府的经济自主权,同时有利于资金在西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和分配。第三,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引导股份制、外资银行在欠发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以国有金融机构为基础,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竞争有序的金融组织体系。最后,推进金融机构改革,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同时改善西部地区金融生态,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留住和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金融资源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实现金融结构合理化,构建东、西部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政策机制、投融资机制、市场机制和协调发展机制。 1.优化金融地域结构,促进城乡金融协调发展。中国金融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城乡金融发展极不协调且呈逐步加剧之势。因此,校正城乡金融的结构性偏差,逐步改善中国金融的二元结构特征,理所当然应成为优化金融结构的重点。如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允许现有的股份制银行设立县域分支机构、扩大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建立政策性金融的财政补偿机制、理顺邮政储蓄存款机制、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等。同时,政府应从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大局出发,从国家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尽快制定全面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战略和具体的实施规划。应重塑农村金融体系,对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实现在目标一致前提下的各类金融的协调配合和功能互补。 2.优化社会融资方式结构,促进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协调发展。实现中国金融体制转换,使市场更好地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应加快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改变资本市场结构失衡的现状。建立规范的场外交易市场,为众多不具备中小企业板上市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广阔的融资平台。 3.优化金融开放结构,促进金融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协调发展。金融开放是金融发展的助推剂,扩大金融开放是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开放包括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个层面,在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同时积极推进金融的对内开放。金融对内开放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给内资和外资相同的“国民待遇”。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和业务,也应该对内资开放。二是给国内各种经济成分以相同的“国民待遇”。应消除行业垄断和歧视性的准入政策,为非国有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尽快设立民营银行,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体系的所有制结构。应放松金融业务管制,鼓励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竞争,允许金融机构在建立风险控制机制的前提下进行业务拓展和业务交叉,以便为将来实现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创造条件;应弱化政府在金融领域的价格管制,加快利率管理体制改革,使金融机构享有充分的利率确定权和金融产品定价权。 ot Tests with Panel Data and A New Simple Test[J].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9(61):631-652. Engle,R.F. and Granger,C.W.J. .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Estimation and Testing [J].Econometrica,1987(55) :78-94. 冉光和.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J].中国软科学,2006(2):102-110.

投融资和融资的区别篇8

提高城镇化水平是长吉图先导区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城镇化建设必然带来大量的资金需求。目前,长吉图先导区城镇化建设中存在资金困境,因此应通过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完善正规金融资源配置及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金融支持长吉图先导区的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

长吉图先导区;城镇化建设;金融支持

长吉图先导区规划范围包括长春市城区及所属九台市、德惠市、农安县,吉林市城区及所属永吉县、蛟河市,延边州全境,区域总面积7.3万平方公里,人口1090万人,区域面积和人口均占吉林省的1/3,经济总量占1/2强。《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放规划纲要》提出了长吉图先导区建设重点之一即为提高长吉图区域城镇化水平,而城镇化建设必然带来大量的资金需求,这就为长吉图先导区金融的发展提出了现实要求。

1 长吉图先导区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供求

截止2012年末,吉林省的城镇化率为53.3%,高于全国城镇化率平均水平0.73%,但城镇化率数据存在着一些“虚高实低”现象,以长吉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存在高城镇化率,低经济水平,而东部地区则呈现低城镇化率,高经济水平,城镇规模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推进长吉图先导区城镇化水平,应加速培育长吉图地区东西两大增长极,率先培育以长吉为核心的吉中城市群,发挥珲春开放窗口的作用,提升延龙图地区的开放前沿作用,并在长吉两大增长极之间的区域,重点建设敦化、蛟河等节点城市,规划产业分工和城市功能定位,使其与两大增长极的相关产业在产业链上紧密结合相互依存,成为支撑长吉图区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1.1 长吉图先导区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

长吉图先导区城镇化建设要求在提高城市化率的同时提升城镇化的质量,这就引发了城镇化建设所需的资金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随着非农业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内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水电气暖等各类管网的建设所需投入的资金量大,其公共性项目的属性使得有些项目本身根本没有收益,有些如轨道交通等允许收取很低的费用,所以经济收益低,投资回收期长。第二,城市公用事业资金需求。公用事业主要包括环境卫生、安全、自来水、电力、燃气、热力、文化体育场所、邮政通信建设等,这类设施只涉及特定社会成员的利益,但规模大,投资量多,经营上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和较强的地域性,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三,公共服务建设资金需求。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就业、养老、住房、卫生、医疗等各项保障设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公共服务是否到位是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为此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可以实现。

1.2 长吉图先导区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供给

在资金供给方面主要包括税收融资、土地融资与债务融资。第一,税收融资。税收应该是城镇化融资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非盈利性决定了其最基本的投入应该依靠政府的地税收入。第二,土地融资。2012年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金收入达到2.9万亿元,土地融资已成为目前城镇化建设中资金供给的最重要形式。土地融资导致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抬高房价。但土地有限性决定了土地财政模式不可持续,因此,改善土地财政模式,转出售土地为征收与土地相关的税收,并进一步完善分税制度,才有可能给地方政府土地融资以合理的生存空间。第三,债务融资。在《预算法》的限制下,地方政府以各种特殊形式发债,据审计署2013年第24号公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475.8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8437.10 亿元,占比为47.92%。从债务资金投向看,用于交通运输、市政建设、土地收储、教科文卫、农林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保障性住房等支出占已支出债务额36 434.47亿元的92.14%。可见,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债务融资已经成为重要资金来源。

1.3 长吉图先导区城镇化建设的资金困境

在我国,金融与土地密不可分,解决城镇建设中的融资问题不得不把资金和土地联系在一起。目前,长吉图先导区城镇化建设资金还主要依赖土地出让金和国家开发银行的的部分城镇化贷款,存在一定的资金困难。“土地财政”的本质是不断征占农村集体用地,进行土地储备,然后通过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获得土地出让金,使政府获利。然而,“土地财政”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城镇化建设的要求,还可能产生一些非法集资、乱摊派、乱收费行为,加重民众和企业的负担,破坏了政府形象。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是城镇化建设的主要资金支持之一,截至2012年末,国家开发银行累计发放城镇化贷款5.70万亿元,城镇化贷款余额3.29万亿元。但未来3年我国城镇化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财政承担后的资金缺口约为11.7万亿元,目前中国城镇化建设9.3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中有3.3万亿元将于3年内到期,到期时间集中,财政代偿压力较大;国家开发银行承担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性贷款任务,不可能完全满足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因此,长吉图先导区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正规金融机构及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通过多元投资主体的参与切实提高投资效率以解决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2 长吉图先导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长吉图先导区金融发展现状

2009年~2011年,吉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总量分别为4385.5亿元、5240.5亿元和6034.6亿元,占正规可用金融资源总量的88.1%、89.9%和91.2%,长吉图先导区金融资源总量中的间接融资规模较大。实体经济资金获取的主要来源为银行类金融机构,而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数额较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总额分别为122亿元、32亿元和81亿元,占正规可用金融资源总量的2.5%、0.5%和1.2%。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分别为227.5亿元、258.3亿元和266.4亿元,占正规可用金融资源总量的4.8%、5.1%和3.6%。长吉图先导区内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和赔偿金额在这三年间分别达到241亿元、295.5亿元和236.7亿元,占正规可用金融资源总量的4.5%、4.4%和4.0%。

除正规金融机构外,长吉图先导区重视民间金融的发展。由于民间金融具有分散性和隐蔽性,其统计数据难以获得,这里使用民间投资的数据近似地表示民间金融的规模。2011年,吉林省民间投资达到5194.25亿元,民间投资的比重达到71.9%;长春市非国有经济投资1803.9亿元,增长55.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6.4%。2012年,吉林省全年民间投资达到6735.61亿元,民间投资的比重达到71.2%;长春市非国有经济投资2306.8亿元,增长27.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4.3%,可见,长吉图地区的民间金融活跃度很高。目前,长吉图先导区民间金融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民间借贷、银背、企业集资、农村基金会、小额贷款公司等,2012年7月长春市首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吉林省卓创众银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成立,2012年11月中国民生银行长春分行设立“小微企业互助合作基金”。

2.2 金融支持长吉图先导区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正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弱。吉林省商业银行的存款余额仅为广东省的1/10,上海、江苏、浙江的1/5,满足不了经济增长对资金的需求。而商业银行需兼顾“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经营原则,一般会将资金投向信用状况较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区域金融市场不完善、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的背景下,必然会导致单一的产业结构,最急需资金的城乡民营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对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极为不利。第二,政府对民间金融控制能力弱。由于民间金融的自主性与投机性,造成了民间金融的无序发展,不仅影响了政府的宏观调控,也不利于中小企业得到资金缓解燃眉之急。第三,金融资源分布不合理。长吉图先导区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绝大多数集中于长春市周边,金融资源分布在空间上极其不均衡,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吉林市以及延边州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影响到城镇化建设水平。在组织体系方面,长吉图先导区仍以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为主体,不仅使企业陷入“融资难”困境,也加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3 金融支持长吉图先导区城镇化建设的策略

3.1 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如何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将有限的金融资源进行合理运用,这是考验整体金融布局的一大难题。长吉图先导区应考虑打造以长春市为中心的长吉图金融区,整合金融资源,提升金融整体服务水平。吉林省政府通过成立长吉图区域金融领导机构,制定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搭建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及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平台,使金融资源能够在长吉图区域内合理流动,满足城镇化建设中对资金的多样化需求。吉林省银监局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大型商业银行简化跨区域资金流动业务的程序,开辟长吉图资金流动、票据往来及支付清算绿色通道,促进区域内外资金流动的便利化。同时银监局、证监局等监管部门也应该适当放宽对新业务、新机构、新工具的限制,鼓励金融机构大胆创新,以多种形式满足长吉图先导区内城镇化项目建设开发使用的资金需求。

3.2 完善正规金融资源配置

正规金融机构具有资金雄厚、信用可靠及盈利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应努力将正规金融资源配置到城镇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上,如加大对保障房建设的金融支持实施优惠利率、放松审批条件、降低住房信贷门槛,加大城镇转移人口在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等。同时政府也应扮演好自身角色,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与可信度,减少因信息不对称给企业和银行以及投资者带来的信用风险。合理分布金融资源,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完善金融机构与制度,使金融能更好地服务于城镇化建设。

3.3 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发展

金融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通过一步步的间接推进而逐渐完善。农业现代化将衍生更多信贷需求,城镇化建设意味着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农村大额资金需求逐渐趋旺,产业化资金需求迅猛增长,对资金的需求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单笔额度上都出现明显增长。因此,长吉图先导区各级政府应引导民间资金支持民营中小银行及地方金融互助组织的建立,服务地方农村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长吉图先导区城镇化的建设。此外,还应该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支持地方保险机构、担保机构及信托机构的发展,吸收民间充裕的盈余资金,为逐利的民间资本提供出路。

【参考文献】

[1]张璇,曲永军.长吉图先导区民间金融的规范与发展[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3

[2]王胜今,赵儒煜.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城镇体系建设战略[J].新长征,2010(8)

[3]国家外汇管理局吉林省分局经常项目管理处课题组.长吉图先导区金融资源规模与结构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2(3)

[4]刘欣,唐志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路径[J].税务与经济,2013(1)

【作者简介】

王大帅(1991.6-),吉林省长春人,长春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本科生。

上一篇:现代农业行业前景范文 下一篇:天然气管道施工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