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24 00:47:56

投融资管理制度

投融资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高校;投融资;内部控制;负债风险

本文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重大课题(JSJM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校投融资活动的内部控制探析——基于高校负债经营的角度

收录日期:2013年7月8日

高校投融资活动是指高校筹集资金,并将该资金投入经营运转的过程,其中筹资活动主要包括制定资金需求计划、融资活动的授权审批、签订资金投融资合同或文件、实际取得资金并偿还期间利息、到期还本付息等活动;投资活动主要包括基建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以及收益性投资(也叫营利性投资)等活动。日前,由于高校的负债筹资增加,财务风险扩大,投资失误也时有发生,建立投融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势在必行。

一、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内部控制现状

(一)缺乏适宜的内部控制环境。长久以来,高校受旧体制的影响,对内部控制缺乏重视,缺乏内部控制理念,未认识到投融资活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忽视了投融资和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规范,但与投融资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些高校的内控只是一纸空文,更遑论执行投融资活动和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相关投融资决策人员都是学校在科研、教学等方面有重大成就的骨干成员,几乎不具备符合决策岗位的相关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部控制对投融资的作用力。

(二)债务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缺位。由于我国高校实行校长任期制,而大多高校领导注重任期业绩,忽略学校的长期战略发展,风险意识淡薄,造成高校过度负债经营。同时,高校尚未形成科学的风险评估流程,导致风险预警机制缺位,再加上高校财务部门缺乏专业的风险评估人员,对应的负债风险防范措施也就成了空谈。

(三)资金需求规划不合理。部分高校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贷款的风险认识不够,投融资决策的前期可行性研究论证不力,一些高校贷款的规模不仅超过高校的经济能力,甚至影响高校资金的正常运转。而在高校贷款决策中,一般主要根据能否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来确定贷款规模,投融资结构不合理,造成投融资成本高,再加上贷款规模一般都很大,埋下了较大的资金周转风险隐患。

二、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目标

目标是指导方向和标准,没有目标,也就没有评估一项决策优劣的标准。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一切投融资活动和风险管理的逻辑起点。从理论上来说,高校的投融资活动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总体目标是满足高校资金需求,保证高校正常运转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具体目标主要包括合规性目标、安全性目标、经营目标。其中,合规性目标是指高校投融资活动和风险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法律审批手续,向上级单位申报批准,保证相关法律文件的真实性。安全性目标要求高校在投融资活动不仅要保证高校的资金的安全,保证所借资金有偿还来源,预防债务风险和偿还风险。经营性目标则要求高校筹措资金时,降低资金成本;在资金筹措后,按照合理的用途使用资金,合理配置高校的资本结构,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的使用方向。

三、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程序

(一)不相容职位相互分离。建立投融资活动的岗位责任制,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下,确保办理投融资活动人员岗位相互分离、制约以及监督。投融资活动的不相容部门和岗位相分离制度主要包含:(1)投融资业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相分离;(2)投融资项目的计划和投融资决策相分离;(3)投融资的合同审批和签订相分离;(4)投融资合同的审批和偿还或执行相分离;(5)投融资活动的执行与业务的记录职位相分离。(图1)

(二)授权审批控制。资金对高校的运转具有重要作用,投融资活动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从风险来看,高校的投融资活动由于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容易对高校的资金周转带来负面影响,若控制不当,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高校应建立授权审批制度,不得越权审批,在授权范围内合理审批。

(三)投融资决策的控制。建立投融资决策的内部控制制度,从方案的设计、决策的过程以及决策的执行等做出具体的规定,根据内部控制相关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融资决策。首先,投融资决策应该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根据预先确定的融资规模、融资时间以及融资额度合理做出融资计划;在进行前期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投资方向,在评估投资风险和成本效益匹配的基础上,拟定投资决策的程序。对于重大投融资决策方案,应该采用集体讨论或者联立审批制度,并在决策讨论的过程中进行书面记录,报告上级单位审批,并制定责任追究机制,评估相关人员的责任,形成全面的控制和监督。

(四)投融资决策执行控制。建立投融资决策执行环节的控制制度,对投融资合同的订立与审核、资产的收取等作出明确规定。根据经批准的投融资方案,按照规定程序与投融资对象,与中介机构订立投融资合同或协议。对投融资合同或协议的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审核情况和意见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投融资合同或协议的订立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经企业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重大投融资合同或协议的订立,应当征询法律顾问或专家的意见。

同时,建立合理的融资债务偿还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对债务的偿还程序做出详细的安排,保证正确的计算和核对,确保偿还计划得到顺利执行。安排财务人员记录融资的本金,根据偿还期限计算各期间需要偿还的利息,并定期与相关债权人进行核对,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不符,财务人员应查明原因,根据所赋予的权限进行处理。高校在办理支付利息等业务时,严格授权审批并按照权限执行,确保偿付债务的安全性。

(五)风险评估和预防。高校普遍存在面临还贷和付息的压力,因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识别投融资风险,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迫在眉睫。确定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预警指标,有效识别高校风险。其中,风险预警指标可以包括资产负债率、借入款占总收入的比例、借入款占年度结余比例等。制定具体的债务风险控制机制,首先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正确决策贷款规模;其次,实施债务的动态管理,根据预警风险机制识别债务风险,建立偿债基金,做好续借准备工作,降低债务风险;最后,严格把握资金投向,按照融资计划执行,谨慎改变资金使用方向。

(六)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监督。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的内部监督可以分为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在进行投融资时,应该对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监督;在支付利息、执行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进行日常监督,从而形成对投融资活动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体系。在日常的监督过程中,如果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予以修正。同时,根据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高校应该“建立符合本单位的内部审计体系”,建立风险导向模式的内部审计体制,加强内部控制,为实现高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服务。适当引入社会审计,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完善。

四、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的内部控制优化

(一)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提高人员素质。高校内部控制普遍薄弱,其重要原因在于未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建立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内部控制应从全局出发,全面树立内部控制的理念,提高办学的效益和效果。既重视对预算的控制意识,也重视对风险管理、授权审批控制,最后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同时,作为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独立法人体制,高校的财务管理环境日益复杂,如果决策领导体制中缺乏具有经济管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容易出现难以控制的财务风险。因此,高校应设置总会计师一职,专门负责管理高校的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参与投融资决策,并设置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随着高校负债投融资的普及,高校内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投融资和资金使用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正常运转。因此,建立高校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为高校领导制定决策、应对风险提供依据。针对风险评估机制,首先应该强化高校管理层风险意识,在进行投融资决策时能够识别来自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管理等带来的风险,从而合理地制定投融资计划。加强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对各种隐藏的风险进行具体分析,评估并实行全面监督,将风险控制在高校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重点关注重大的投融资活动,仔细权衡投融资的资金成本以及贷款是否能够及时偿还,从而保证高校能够获得长远发展。

(三)设置合理的投融资决策机制,严格执行预算。融资决策过程是高校行为的起点,决定着高校是否能够获得融资,融资的成本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高校的融资决策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高校应该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高校在进行融资决策时,通过对资金需求进行合理的分析,结合高校实际的运转情况确定融资规模;其次,合理的融资渠道是高校融资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向社会融资或者从银行借贷,应合理设置高校的资本结构,降低融资资金成本,实现融资成本最小化;再则,选择合适时机也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应该在对宏观环境有较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生源量等因素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在国家总体经济运行良好的情况下,高校较容易获得所需资金,更易通过审核,获得资金难度会降低。最后,在前面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融资计划,并评估可能存在的融资风险,并建立责任问责机制。

高校在投资决策时,应加强预算管理,接受全面预算管理等新的预算管理理念,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机构体系,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将预算管理贯彻在整个投融资计划、决策、执行等的过程中。应强化预算执行力度,落实预算执行指标,明确相关人员责任,确保预算刚性。同时,严格进行预算授权审批,增加信息沟通,对于预算执行误差及时沟通,并查明原因,进行相应的问责,从而保证预算管理的权威性。

五、结束语

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在充分了解高校环境、业务的基础上,才能制定适合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投融资作为高校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对高校意义重大。在当今负债融资的背景下,有效针对高校的投融资设计合理的内部控制程序,控制高校债务风险,有助于高校改善经营管理,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婧.高校投资现状及其财务风险防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2]冯锦慧.高校负债筹资风险及防范研究[J].会计之友,2008.7.

[3]王江.高校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2.12.

[4]严雪.高校投融资内部控制体系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投融资管理制度篇2

一、认识和收获

在学习实践活动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办围绕开行贷款管理的实践,在政府投融资管理、政府债务管理、开发性银政合作模式上拓宽了新的视野,找到了新方法,形成了新观点,建立了新标准,对工作职能定位有了新认识,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深刻认识开发性金融合作特征,完善投融资管理这一政府全新职能。

从2005年开始,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背景下,我市开始大规模引入开行贷款资金,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实行开发性金融合作。开发性金融合作是以开行贷款为主体的中长期战略性融资方式,具有低利息、长期限、信誉担保等特点,资金主要投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支柱性产业领域,与政府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大规模建设相适应,这是区别于其它商业性融资的显著特点。我市与开发银行合作的日趋成熟与深入,开行贷款资金对推动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以开行贷款资金为主的政府投融资管理也日益成为一项全新的政府管理职能。

(二)开发性金融合作是我市当前最有效、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开行贷款融资成为我市政府融资的主渠道。目前,我市开行贷款授信额度已达到1000亿元,有77个项目与开行签订贷款合同金额403.29亿元,已到位开行贷款349.93亿元,项目范围涵盖我市基础设施、装备制造业、民生工程、县域经济等重点领域,从以青年大街改造为代表的金廊银带、四大空间建设,到新增哈大铁路、航高基地等项目建设,开发性金融融资优势和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开行支持我市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已经形成,开行贷款资金已经成为沈阳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开发性金融合作成为我市政府最主要的融资方式。

(三)政府投融资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日趋成熟,实现了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创新。

完整、规范的政府投融资管理实践包括三个重要环节:项目规划阶段、资金使用及监管阶段、项目后期评估阶段。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办探索了一系列的投融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了一套涵盖《沈阳市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资金管理办法》的法规制度体系,强化了政府管理与市场化运营的两个平台,明确了市本级、区县(市)政府、项目单位“三个层次”的管理责任体制,改变了以往只重立项,忽视可行性研究、只重融资,忽视资金使用管理、只重建设,忽视项目效果的实践误区,确保了投融资管理三个环节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准确把握政府投融资管理职能,将政府投融资和政府帮助企业融资加以区分,确保管理高效、规范。

目前,政府投融资管理活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整合政府信用体系,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的管理运营功能,为政府增加公共产品生产,满足政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基础产业、支柱性产业建设需求。二是政府帮助企业融资,即通过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等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解决的是中小企业借贷问题,二者在本质上有差别。在全市目前五大融资平台中,我办作为政府融资的主体,建立了开行贷款资金投融资管理体制,投融资管理工作高效、规范,仅今年上半年就与开行签订10个贷款新项目,合同91亿元,到位开行贷款58.49亿元占全年计划的90%,充分发挥了政府投融资管理职能。

(五)适应当前政府投融资管理需求,不断完善提高现有的投融资管理功能。

随着政府融资规模的扩大,投融资管理成为政府管理的全新职能,在具体操作上,极易产生路径依赖性,容易用原有的财政资金管理方式来实行政府投融资管理。我市以开行贷款资金为主的开发性金融合作,融资规模巨大,管理工作复杂,而且,经借贷融资方式获得的资金,不同于政府财政收入的资金,在提取、使用、监管、本息偿还等方面均有其独特的运行模式,要求不断完善投融资管理体制,探索投融资管理运行机制,有效地满足新时期的政府投融资管理需求。

二、查找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办围绕政府投融资管理和政府债务管理,结合两年多来的开行贷款管理工作实践,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大问题,表现为“两个矛盾”:

1、政府投融资管理实践超前与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滞后的矛盾。

从融资规模到项目资金使用,我市政府投融资工作进展较快,而在投融资管理的职能配置、体系构建、人才资源、职能强化方面相对滞后。目前,仅我办监管的开行贷款规模已经达到403.29亿元,已经远远超过了财政的资金规模,且涵盖范围包括全市所有的区、县(市)、开发区,在市本级涉及交通、城建、土地、教育、卫生等多个主管部门。资金使用涉及财政、发改委、审计、人事等多个政府管理部门和省开行、省财政厅等外部单位。投融资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作为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资金办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也已经凸显,相对当前开行贷款资金管理规模和复杂程度,政府投融资管理领域专业人才资源短缺,虽然我办进行了积极的人才培养和人才转型,积极补充政府投融资管理的有生力量,但不足30人的规模仍无法满足政府融资管理的需要。

2、融资规模的急剧扩大与政府债务风险急剧增加的矛盾。

在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保增长”是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上半年,随着我市“保增长”工作的不断深入,全市对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融资规模越来越大,上半年,我市开行贷款融资实际到位58.49亿元,同比增长200.88%,实际使用开行贷款资金44.09亿元,同比增长125.27%。由于开行贷款以政府信誉为担保,两级财政的偿还压力急剧增加,特别是从今年开始,我市进入还款高峰期,全年达到60.1亿元,是去年的2.14倍,仅三季度就需偿还25亿元。目前,棋盘山、铁西、康平、法库等区县偿债资金来源明显不足,如何平衡融资规模与政府债务风险,关系着全市经济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急需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如何化解“保增长”中的债务风险成为当务之急。

(二)原因分析

一是职能约束:过去政府没有投融资管理工作的实践,自然也没有投融资管理职能,随着投融资活动的不断加大,我市投融资规模日益增加,政府投融资管理职能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二是法律约束:《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允许举债,导致地方政府的举债活动长期处于潜规则运行的状态,现行大部分的政府融资还处在间接举债的商业运作模式中,给政府投融资管理规范运行带来一定障碍。

三是人才约束:在我国的宏观调控机制设计中,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政府的职能,地方政府只有计划管理和财政管理两大手段,在投融资管理领域知识研究和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相关理论知识短缺,管理人才储备不足,成为政府投融资管理上的人才约束。

四是环境约束: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决定了政府融资活动的发育程度,没有市场经济的发育,就没有有限政府的职能安排,就没有公共产品的概念,就没有政府投融资活动的出现。

五是突发性因素约束。在去年突发性金融危机影响下,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保增长、扩内需、保民生”工作力度,纷纷扩大融资渠道,导致政府借债、举债额度急剧膨胀,加重了管理风险和债务风险,对政府投融资管理要求也不断提高,形成了突发性因素的约束。

三、思路及对策

(一)总体思路:以“保增长”为目标,全力拓展开发性银政合作管理方式,构建一个全新的适应全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完善政府投融资管理职能,为全市和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进一步强化政府债务监管,防范债务风险,切实维护政府投融资信誉。

(二)对策措施:立足当前,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以“保增长、保偿贷、强调度、强管理”的“两保、两强”为工作主线,不断发挥开发性金融合作对我市经济的促进作用;立足长远,加大开行贷款资金运筹力度,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强化政府投融资管理和政府债务管理两大职能,建立一个安全、规范、高效的政府投融资管理大团队、大体制。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取得突破。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开行贷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力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围绕职能、机构、法规、人才,强化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建设。

在政府投融资管理职能建设方面,适应全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需求,不断强化投融资管理这一政府全新职能,加大市本级、区县市、项目单位三个层次的投融资管理机构的充实、理顺,实现管理资源的配置与融资事业发展相匹配。在政府投融资法规建设方面,要以我市已有的开行贷款投融资管理法规制度体系为基础,不断加以整合提炼、完善提高,形成我市投融资管理方面的法规制度性资源,并体现我市政府投融资管理的比较优势。在专业化人力资源提升上,本着大团队、大素质、大能力的方向,做好开行资金监管人力资源提升工作,更多地关注区县和项目单位的人力资源的配置,增量上加快人才选拔,存量上实现能力、素质提升优化,为政府融资职能的强化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保障。

二是围绕资金借入、使用,强化开行资金运行机制创新。

要深入总结以开行贷款为主的开发性金融合作成功经验,着力解决运行机制上的问题,努力构建一个政府主导、区县监管、项目单位实施的开行贷款资金运行大机制,实现监管能力的提升。要与省开行、各相关市直单位、区县政府建立多方工作协调机制,明晰管理内容、工作程序和运行机制,建立开行贷款管理工作协调机制;结合资金实际需求状况,建立资金提取、使用计划,对开行贷款资金提取和使用实行动态控制,规范计划调整程序,确保计划建立的准确、执行的严肃,强化开行贷款资金计划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开行贷款资金支付审核规范》,强化资金内审程序,改变资金审核、复核顺次进行为双向审核同时进行,保证支付审核工作质量,建立开行贷款资金平行审核机制;明确审计内容、范围、程序,对已完工和开行贷款资金使用接近完毕项目,会同省开行、审计部门、专业审计机构开展项目结项审计工作,建立结项审计工作制度;以打造全国一流的开行贷款资金管理品牌为核心,按类别分别规范城建、交通、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和集团、上市公司、基层企业等多种类型的开行贷款会计核算制度,建立全市统一的开行贷款资金会计核算体系;扩大统计队伍,实行开行贷款资金运行信息制度,健立覆盖全市开行贷款项目的风险监测信息网络,完善统计分析预警机制;结合科学发展观和机关文化建设,强化项目管理、资金运行、会计实务、债务管理等投融资专业领域知识的培训,加大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健全人才资源培养机制。

2、不断研究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开行贷款多元化投融资平台建设。

随着开行贷款规模的急剧扩大,资金使用主体也由单一主体转向多元化主体方向发展。按照“谁用款,谁还款”的原则,适应新形势的需求,积极探索多元化小平台的建设。明确开行贷款资金管理平台与项目单位债权债务关系,对现有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拨付程序、监管程序、会计核算进行创新完善。在横向上,要以恒信平台为主体,分行业建立教育、卫生等专项平台,同时明确还款来源;在纵向上,要以确保融资主体与偿债主体一致为前提,设立多个区县二级直至三级贷款平台,保证不同行业、不同层级、不同性质项目建设的融资需求,在满足新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的同时,进一步丰富我市与国家开行银政合作的内涵,促进我市政府投融资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并为推广完善我市融资平台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3、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决控制政府债务风险,维护政府投融资信誉。

一是在项目前期立项上,要与相关机构和政府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提前介入新项目,在立项评审阶段,重点落预测偿还能力,实偿还资金来源,全力控制政府债务风险。

二是在拓展偿还渠道上,对铁西、棋盘山、和平、康平、法库等偿还困难的区县,要探索资本运营手段,加大指导力度,采取更加灵活的办法,通过激活增量、盘活存量、归垫返还、增加财政收入等多种方式扩大还款资金来源渠道,扩大偿债资金来源。

三是在创新还款运作方式上,加强对还款资金统筹调剂力度等措施,重点做好东药产业园项目5.55亿元偿贷资金的运作,提前偿还即将到期的开行贷款,降低贷款融资成本,确实保证我市今年的开行贷款本息偿还任务。

四是在强化预算管理上,要积极应对当前的还款压力,进一步加大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力度,尤其是强化执行力度,要会同市人大对预算落实情况做好联合检查,确保偿债预算落实到位、执行到位;要完善a类考核制度,发挥绩效考评的监督作用,提高区县政府的偿贷意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后续资金的不断注入提供良好的信誉保证,促进全市经济的全面发展。

4、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

投融资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管理

引言

当代经济发展要求技加强经济体制变革,而当前的企业金融管理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大量具有潜力的企业的倒闭警示我们,如果没有良好的投资风险管理,企业不但不能扩张,相反还会倒闭,浪费发展的良机,造成了有好机会而没有抓住,资金都浪费在了高风险低收益的项目上。当前的企业融资方式和投资管理方式均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金融投资是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方式,在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研究中我们发现,企业投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的生产并没有形成强大的规模经济,盈利能力有限,缺乏良好的信誉、融资额度有限、偿债能力较弱、内部控制特别是财务控制制度也不是特别的科学和规范

一、完善金融管理体系及企业投资风险

企业金融投资管理设计的内容较多,管理的体系较为复杂,企业的金融管理体系的步骤主要是先确定投资的策略,然后进行投资分析和投资组建,随后对投资组合进行修正最后管理投资组合业绩。其中,确定投资投资策略是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首要任务。企业金融投资策略的确定必须要在把握市场情形的基础上,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明确的显著作用。企业需要具有良好的金融风险投资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金融投资管理机制,并不断改善自身对金融投资管理的风险防范能力。

二、制定金融投资计划明确企业投资风险现状

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起点是建立金融投资计划,是投资管理其他工作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如果企业的金融投资计划或政策选择不当,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企业在制定投资计划时,需要对企业的发展需要、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现实进行综合考虑。切记不可盲目投资,对于投资的计划应作出全面认真的分析。

(一)投资风险管理意识落后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投资风险的管理没有得到重视,没有指定相应的部门来监管,所以想到的时候就管理,时候就置之不理了;另一个则是企业对风险缺少后续的跟进,当风险发生了之后,企业没有去分析和总结原因,没有为下一次投资积累经验的意识,也就没有做到降低企业应对复杂环境时的投资风险。

(二)机构设置不合理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企业的营运发展对公司的发展是最迫切最直接的压力,往往因此忽略了投资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或者即使有这个部门的设置,其专业性也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

(三)程序设置不科学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大多数的管理者会觉得投资前没有必要进行这么繁琐的程序,作为所有者的他们认为“富贵险中求”,如果每个项目都这么预测鉴别风险的话,会错失很多机会。

(四)执行和监管不到位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管理制度执行和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对风险的评估没有连续性和不能将风险管理的程序执行到最后,缺少应该有的考量机制。

三、加强企业预算管理改进企业投资风险管理

企业的金融预算管理涉及到内部管理工作的各个阶段。明确责任、权利、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企业各部门、员工进行合理分工,遵循企业金融管理的原则。同时,做好企业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坚持预算管理的可靠性、合规性、统一性以及完整性原则,并做好预算的监督工作。对于财务管理人员以及财务预算制定人员的额法制观念应不断强化,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一)提高投资风险管理意识存在于我国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管理中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管理阶层的管理意识淡薄,管理目标也不明确,所以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二)设置合理的机构首先,设置合理的管理部门。如果企业没有一个部门是专门负责风险这一块的话,其他部门也没有这个能力能够准确的预测企业风险的大小,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次,建立合理的监督程序。没有监控程序,任何一个部门的人都可能因为个人的偏好和逆向选择而做出一些违背企业利益的事情,因为职业道德是一个人的道德素养而不是法律的规定。

(三)规范管理程序企业在内部控制系统中设置了投资风险管理部门,为了让部门人员能够达到将信息迅速整合的目的,则要为部门的工作设置一定的流程:首先是识别投资风险,通过调查、了解和识别各项投资项目风险的存在,然后通过归类,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风险所具有的性质。

(四)严格执行和监管严格执行风险管理制度以及严格的监管能够为企业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缩小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甚至有足够的能力接受外界包括政府政策和市场变化的挑战,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增加企业向外界融资的信心,进而为企业向外界投资提供更多的资源。

四、加强对金融投资管理人才培养

人才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是否能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因素。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所取得的利益与人才有着紧密的联系。高素质的企业金融管理人才在管理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必须要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企业良好的金融投资管理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撑,确保企业金融投资的正确方向。可加强培训机制建设,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金融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不断强化金融投资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能力,提高金融投资分析的准确性。通过培训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金融投资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良好帮助通过专业化的培训提高金融投资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通过招聘等方式引进优秀的金融管理人才,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方式,完善企业人才发展和晋升制度,给优秀的人才创建充足的发展空间。可以采取提高薪酬水平、增加福利待遇的方式增强企业对优秀金融投资管理人才的吸引力。通过人才培养提高金融管理工作的软实力,最终实现金融投资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综述:

新时期的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完善金融管理工作体系,制定合理的金融投资计划、加强金融预算和人才培养,从而全面提高金融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萍.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28),34.

[2]许靖.试论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及其实践[J].卷宗,2015,(7):252-253.

[3]陈美丽.谈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挂靠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企业管理,2008,(3),153-154.

[4]何鹏程.试析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5,(9):380-380.

投融资管理制度篇4

一、引言

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拉动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强。 由于基础设施具有投资大、回收期长和收益率低等特点,加之固定资产具有巨额沉淀特性,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非常困难,这也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 随着投融资制度改革的深入,触及社会最深层次的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制度改革也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

演化博弈理论是演化生物学与经济学结合的产物,该理论认为生物可以通过试错的方法达到最终的博弈均衡。 历史、制度和经济等因素以及均衡过程的某些细节均会对博弈的多重均衡选择产生影响。 Smith和 Price1973年在开创性论文中提出了演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ESS)的概念,标志演化博弈理论的产生。 演化博弈理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体制内的群体抵抗体制外群体侵入的一种复制动态过程,对不同群体演化博弈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制度演化方向的关键因素,再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调整相应的应对策略,最终实现制度动态合理发展。 因此,演化博弈适用于存在利益冲突的决策分析过程。

在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过程中,一直存在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两种投融资群体,这两种群体之间的合作关系直接受到政府管制政策的影响。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演化是制度内外各相关群体动态博弈的互动过程,演化博弈模型可以有效地分析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过程,揭示制度变迁影响因素并寻求最终达到稳定状态的路径。 本文正是运用演化博弈模型来研究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的动态演化的过程,试图分析影响投融资制度变迁、稳定的因素,找出制度变迁的决定力量。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世界银行 1994年将基础设施分为经济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其中,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能源等经济性基础设施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可以提高社会生产能力进而加快经济增长速度,而科教文卫等社会性基础设施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巩固经济发展的基础[1]。

学者们围绕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环境和政策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是政府的主要职能;20世纪 30年代,凯恩斯从理论层面论证了公共工程政策的必要性;20世纪 40年代,基础设施受到了发展经济学家的高度重视,被视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基础设施投资等活动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源泉,基础设施的外部性逐步成为研究的重点[2]。 学者们发现政治环境对基础设施投融资具有重要影响。 如 Evans认为基础设施本身及其引致投资是最容易度量的“政绩”之一,有话语权的官员基于仕途发展的考虑,很容易进行政治性诱致的基础设施建设[3];Rauch发现文官制度的改革、政府任期时间的延长会激励政府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具有内生扩张倾向[4];Randolph指出较完善的政治制度会增加私人供给基础设施的可能性[5];Henisz认为政治环境和政府组织的差异是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决定因素,他通过对一百多个国家长达两个世纪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政治环境是解释国家间基础设施投资差异的重要因素[6];Gwartney的研究表明完善的经济制度对基础设施边际产出的促进作用更加突出[7];张军等人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地方政府竞相提供优良的基础设施具有激励作用[8];Banerjee和 Sudeshna提出地方分权硬化了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率,且地方分权增强了地方政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促进各种投融资方式的出现[9]。

学者们采用了各种方法对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进行研究。 有学者采用相关性研究分析基础设施对经济的作用,如 Aschauer通过检验基础设施投资对私人产出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基础设施投资减少可以解释美国生产率的下降[10];Shioji、Esfahani和 Ramirez、范九利与白暴力、郭庆旺与贾俊雪等学者均采用类似方法证实了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11 14]。 也有学者采用因果关系方法(主要是联立方程法、向量自回归、协整分析等方法)研究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关系,如Demetriades和 Mamuneas、Calderón和 Servén等学者[15 16]。 还有学者采用贡献度方法研究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如 Romp和 De Haan、刘生龙和胡鞍钢等学者[17 18]。纵观国内外研究成果,学者们多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基础设施投融资进行实证分析,而较少从理论上研究,这也使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理论研究深度不足,尤其缺乏对基础设施投融资政治环境影响的理论分析,这也制约了基础设施投融资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从演化博弈理论视角出发,研究政府管制政策对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的变化过程的影响,并以公用事业民营化为案例进行实例分析,探索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演化的决定因素。

三、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

(一) 基本假设

本文构建的演化博弈模型建立在以下基本假设基础上:(1)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中存在两个群体,分别为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2)两个群体都为理性的“经济人”,它们根据自身的成本收益来决定其行为;(3)两个群体分别有合作和不合作两种策略;(4)假设群体主要受政府管制影响,忽略其他因素影响;(5)为便于分析,政府的管制程度采用税率表示,税率越高则管制程度越高,反之越低①。

【①在《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中政府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基础设施相关企业经营。 但“非公36条”主要是通过准入标准降低和优惠扶持政策来体现出放松管制,这使得博弈过程中的政府管制程度难以得到有效衡量。 税率作为最直接的管制政策,可以用来体现管制程度,即用来表征政府管制从紧到松的政策变化过程,因此本文以税率作为管制程度变化的衡量指标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 动态重复博弈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共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A)国有资本直接投资经营,(B)国有资本投资市场化运营,(C)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市场经营,(D)社会资本投资市场化经营。 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基础设施投资融资主要是政府直接投资政府运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力量逐步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发展如图 1所示。

由于制度供给结构不合理、市场化进程限制、政府角色错位等原因,中国基础设施领域成为垄断竞争市场。 在基础设施投融资过程中,博弈的双方地位存在不对等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信息不对等、政策待遇不对等等方面,在博弈过程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等情况,国有资本群体和社会资本群体处于一种不对称博弈状态,两个群体中的个体随机配对进行博弈,双方主要通过对博弈事件概率判断和策略选择来进行博弈。

在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过程中,国有资本群体和社会资本群体有合作和不合作两种策略,国有资本选择合作的概率为 x,不合作的概率为1 - x,社会资本选择合作的概率为 y,不合作的概率为1- y。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支付为 u,其方程为 u(C,R) =x′ix= μi(Ci,Ri) - μ0(C,R),其中 μ0,μi分别为投融资制度变迁前后的收益,C为投融资制度变迁成本,R为变迁个体产生的增值利润。当 μ> 0,此时投融资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旧制度收益,即个体选择策略增长率为正,反之为负;当 μ = 0时,投融资制度成本就等于投融资制度变迁收益,则制度变迁过程必然处在均衡状态,即渐进演化中的均衡状态。博弈双方的支付如表 1所示。

五、结论

本文构建基础设施投融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两个博弈主体在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博弈过程,并以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为案例进行分析,发现政府管制政策对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的演化有着决定性作用。 在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演化过程中,博弈双方的行为取决于博弈主体自身的收益,同时管制政策对博弈双方行为有重要影响,在不同的管制程度下,博弈双方会采用不同的对策,这会影响学习方向和演化速度,进而加速投融资制度的变迁和稳定演化。 在内部原动力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政府的管制水平,促进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和稳定是政府管制政策的重要研究方向。

政府管制政策对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演化方向,这在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发展和演化历史中体现得尤为突础。 基于此,本文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1)由于基础设施的固有特征和政府管制的作用,政府制定管制政策时,必须根据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的现状和现实社会的需求,树立引导基础设施制度科学而合理演化的观念;(2)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作为基础设施投融资过程中的两种重要力量,对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演化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引导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演化,并最终达到均衡状态;(3)在政府管制政策中,税收仅仅是直接影响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博弈双方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还可以综合运用其他手段,如行政许可、特许经营等方式,间接影响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使其向政府和社会预期的目标演化。

参考文献

[1]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周黎安,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134136.

[2]盛昭瀚,蒋德鹏.演化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3]王辰.基础产业融资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5]史普博 F D.管制与市场[M].余晖,何帆,钱家骏,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6]彭秀丽,陈柏福.矿业集群演化与区域协同发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499.

[7]Weibull J.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1995.[8]Samuelson. Evolutionary games and equilibrium selection[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1997.

[9]Friedman D. Evolutionary game in economy[J]. Econometrica,1991,59:637666.

[10]Aoki M. Organizational conventions and the gains from diversity: an evolution game approach[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1998,7:399432.

[11]Etsuro S. Public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a convergence approach[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1,6:205227.

[12]Esfahani H S, Ramirez M T. Institutions, infra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3,4:443477.

[13]范九利,白暴力,潘泉.基础设施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综述[J].上海经济研究,2004(1):3643.

[14]郭庆旺,贾俊雪.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J].经济研究,2006(7):2940.

[15]Demetriades P O, Mamuneas T P. Intertemporal output and employment effects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capital: evidencefrom 12 OECD economies[J]. The Economic Journal,2000,7:687712.

[16]Calderón C, Servén L. The effects of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on growth and income distribution[R]. Bank Policy Re

search Working Paper,2004.

[17]Romp W, De Haan J. Public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a critical survey[J]. Perspektiven der Wirtschaftspolitik,2007,5:652.

投融资管理制度篇5

在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复杂,“谋发展、求共存”的发展之道,强调现代企业有效金融投资管理的重要性。无论是企业的运行机制,还是市场回报率,都需要依托有效的金融投资与管理。

(一)基于合理投资下企业可观的投资收入当前,企业有效的投资可带来直接的市场回报率,但随之而来的连带效应也尤为突出。可靠的市场回报率,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的融资创造了可靠的渠道。于是乎,企业合理的投资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手段,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基于金融投资管理下企业运行机制的完善毋容置疑,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实现,为企业运行机制的完善提供了多层面的支撑。无论是是企业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化,还是对市场运行现状的把握,都有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投资风险的存在,决定了企业投资成败的走向,这也强调企业在融资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基于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做出科学合理的企业投资管理决策,这才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基于金融投资管理下企业发展空间的拓展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有效性,立足于企业的人才、投资项目及资金,而这些要素的兼顾,依托于企业落实可靠投资因素的综合,以及各方工作的强化。这样一来,企业的发展环境也随之得到进一步优化,为企业的发展拓展了更加开阔的空间。

二、新时期强化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策略

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发力点正日益突显,如何在务实发展的同时,强化金融投资管理效力,方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计。在笔者看来,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强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金融投资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机制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投资政策。这是因为,基于市场情形下的投资决策,才嫩有助于企业有针对性的立足现实,循序渐进的获取更多的投资利益。此外,企业有效的金融投资管理不仅仅需要立足现行的经济政策,而且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金融投资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自身的对金融投资风险的防范能力。

(二)强化金融投资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夯实投资管理的有效性毋容置疑,激烈的市场竞争已演变为人才的竞争。对于现代企业而言,金融投资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企业要务实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有效的金融投资确定正确的方向。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点着手:建立培训机制,实现对金融投资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相应的人才发展及晋升制度,确保人才发展所需要的空间,推动专业化人才的建设与引进工作。

(三)重视企业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效力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责、权、利三者关系的处理,进而优化了企业的内部环境。与此同时,企业预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这就强调企业应重视预算管理,基于有效的预算管理,为企业金融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进而确保企业金融投资的有效性,带给企业更多的投资效益。

三、结束语

现代企业的健康发展,其着力点在于强化经营管理。在不断推进金融投资管理的背景之下,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及内部建设的优化,进而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此外,企业也要务实人才建设、完善金融投资机制,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提高企业金融投资的有效性。

投融资管理制度篇6

投融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少企业在投融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并由这些问题引发出了一系列风险。投融资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详细分析当前现状就会发现,表现最为典型的问题是以下两点:

一是风险管理客观条件欠缺,对风险管理造成了制约。企业的风险管理需要有一定的客观条件作为支撑,客观条件如果充足的话则有利于风险管理。反之,则对风险管理造成影响。当前我国多数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强,担保市场也远未形成,虽然有专业地保险公司,但是他们的业务开拓能力却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总的来说,这些客观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风险管理。这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是审批管理程序较为繁琐,风险加大。当前我国还没有关于企业投融资活动的专门地统一地立法。企业的投融资管理基本上市参考外国法律法规来进行管理的。正是由于当前没有统一的规范,所以导致企业审批程序也变得异常混乱,程序的混乱使得企业融资审批风险增强。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今后要采取专业性地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企业投融资活动产生风险的原因

投融资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企业会面临着一系列风险,这些风险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话就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以及长远发展造成重要影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加强风险管理。针对企业投融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我们可以分别从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这两方面来进行深入分析。

(一)投资活动

从投资活动的角度来看,企业之所以会遇到风险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一是企业盲目扩张,速度过快。企业发展顺利的时候,经营者就非常容易被市场形势所迷惑,在经营中也将更加注重规模的扩张。当规模扩张速度过快的时候就会使得企业的资金链条紧张,最终会形成财务风险。企业如果不计成本的盲目扩张,不择手段地进行融资必然会导致企业竞争失利,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二是错误的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本是一种重要的发展策略。在实际工作过程的应用有助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企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果不进行充分地调研,而盲目地进行多元化投资必然会导致公司资源分散,缺乏核心竞争力。公司的市场分额以及盈利能力将会下降。新兴业务利润难以保证,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加大,严重情况下就会出现亏损以及资不抵债的现象;三是新项目评估不科学。企业在推行新项目之前往往是要对该项目进行科学地可行性论证的。可行性论证是企业投融资管理的关键环节,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可行性论证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投资项目本身的风险也难以控制。

(二)融资活动

融资活动过程中存在风险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债务期限安排的不合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有长短期债务,这些长短期债务的比例如果不合理地话,就会造成还款期限过于集中等问题。企业面临的还债压力过大,资金周转也将不灵,这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二是资本结构不合理。所谓资本结构指的是负债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企业负债比例过大的话就会使得企业经济利益的大部分用来偿还债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限制企业的发展。错误的融资决策将会使得企业财务负担明显加重。企业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背景下,融资风险也最容易产生;三是管理水平较低。当前企业的投融资管理水平还是较低的。企业内部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过关、对于市场中的潜在需求研究也不够,产品研制技术力量有限。管理水平不足必然会引起各种风险。今后要加强投融资管理,提升投融资管理水平。

三、加强投融资管理的措施

科学高效地投融资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能够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今后工作中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就必须要加强投融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投融资管理的水平:

(一)慎重选择管理投融资方式

在今后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慎重选择管理投融资方式。企业资金通常分为债务性资本和权益性资本两种形式。债务性资本指的是通过融资借入的方式获得的资金,这种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租借。权益性资本通常是通过发行股票等形式来进行管理。针对这两种形式的资本我,我们要分别采取措施来应对。

对于经营性资金的应用。企业年度或者阶段性经营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单项业务资金进行估算,此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业务增长量不能够低于资金需求量。企业筹集资金之前应该征求工作人员的意见,要在员工统一的前提下来筹集资金。项目使用资金还需要建立专门的制度来对其进行跟踪。企业单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工作人员就需要及时制定措施来予以应对。

对于消费性资金。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坚持节约,经营之后再消费的原则来进行管理。使用之前工作人员就应该编制出各种消费性支出表。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状态来安排消费性资金。

(二)加强对各种投资形式的管理

企业的投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融资租赁投资是其中最为广泛地投资形式。针对这几种投资形式必须要采取专业性措施来予以应对。对于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经营者要在满足经营资金需要的前提下来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对于那些经营资金不足的企业就不应该再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需要立项审批,只有在审批完成之后才能进行投资。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融资租赁投资是以站台、车船、码头以及大型机械设备作为形式来进行融资租赁的,在融资租赁投资之前企业需要聘请专业的社会中介机构来对其进行评估确认,之后再由企业财务部门按照评估价值来及时调整账户。通常情况下企业是不能按照自估值来进行融资租赁的。企业的无形资产通常指的是企业的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以及特许权等资产。对于那些没有确认价值或者是已经确认价值,但是又超过期限的就需要聘请专业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再次确认评估,而后再进行投资。财会部门必须要按照评估值来进行记账。

(二)融资管理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来制定融资策略。要逐步优化资本结构。企业要严格控制债务规模,要适度负债经营。那些属于成熟期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提高,而那些经营状况不好或者不稳定的企业负债比率就应该降低。在今后还应该开辟直接融资新渠道,当前我国直接融资比重非常小,今后要大力开辟直接融资渠道。要允许资质优良、负债率较低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点。

投融资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新时期;金融投资;管理策略;创新

新时期的经济发展要求技加强经济体制变革,而当前的企业金融管理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当前的企业融资方式和投资管理方式均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金融投资是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方式,在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工作也是当前金融投资管理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完善金融管理体系

企业金融投资管理设计的内容较多,管理的体系较为复杂,企业的金融管理体系的步骤主要是先确定投资的策略,然后进行投资分析和投资组建,随后对投资组合进行修正最后管理投资组合业绩。其中,确定投资投资策略是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首要任务。企业金融投资策略的确定必须要在把握市场情形的基础上,并对企鹅也的发展具有明确的显著作用。企业需要具有良好的金融风险投资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金融投资管理机制,并不断改善自身对金融投资管理的风险防范能力。

二、合理制定金融投资计划

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起点是建立金融投资计划,是投资管理其他工作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如果企业的金融投资计划或政策选择不当,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企业在制定投资计划时,需要对企业的发展需要、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现实进行综合考虑。当前,证券、基金以及衍生金融资产投资等多种投资方式均存在风险。因此,需要企业在制定投资计划之前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通过风险的保留、转移、消除以及损失控制等方面的措施,减少金融投资风险。切记不可盲目投资,对于投资的计划应作出全面认真的分析。

三、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工作

企业的金融预算管理涉及到内部管理工作的各个阶段。明确责任、权利、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企业各部门、员工进行合理分工,遵循企业金融管理的原则。根据企业的年度收支状况、成本或费用对金融投资的的利益进行预测。在金融投资进行管理的同时,预测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金融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其他各项企业活动,必须加强预算管理。企业领导、从事预算编制财会人员都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预算管理意识,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以应对不增加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同时,做好企业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坚持预算管理的可靠性、合规性、统一性以及完整性原则,并做好预算的监督工作。预算的制定需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经验,并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实际进行独创性的设置。对于财务管理人员以及财务预算制定人员的额法制观念应不断强化,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例如《会计法》、《预算法》。通过知识培训完善工作人员金融投资与预算法律理论知识体系步完善。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工作的管理责任制,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把预算管理责任落实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各个环节,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促进责任制的完善与落实。

四、加强对金融投资管理人才培养

人才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是否能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因素。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所取得的利益与人才有着紧密的联系。高素质的企业金融管理人才在管理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必须要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企业良好的金融投资管理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撑,确保企业金融投资的正确方向。可加强培训机制建设,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金融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不断强化金融投资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能力,提高金融投资分析的准确性。通过培训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金融投资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良好帮助通过专业化的培训提高金融投资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通过招聘等方式引进优秀的金融管理人才,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方式,完善企业人才发展和晋升制度,给优秀的人才创建充足的发展空间。可以采取提高薪酬水平、增加福利待遇的方式增强企业对优秀金融投资管理人才的吸引力。通过人才培养提高金融管理工作的软实力,最终实现金融投资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五、小结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完善金融管理工作体系,制定合理的金融投资计划、加强金融预算和人才培养,从而全面提高金融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唐俊波.新时期企业金融投资策略之创新思考[J].时代金融(中旬),2015,(9):124,126.

[2]许靖.试论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及其实践[J].卷宗,2015,(7):252-253.

[3]何鹏程.试析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5,(9):380-380.

投融资管理制度篇8

1.1有利于优化当代企业的金融结构

一般而言,加大对企业金融投资项目的管理力度是科学合理地优化当代企业金融结构的关键基础,是行之有效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前提,而且对于现阶段国内各行各业的发展现状而言,科学恰当的金融投资确实可以让企业获取更优化的经济回报,从而最终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基础。

1.2有利于优化国内企业的管理系统与制度

事实上,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务必要使得企业内部的广大领导管理者在行为与心理上关注与重视企业管理工作,通过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强化自己实际的企业管理能力,从而为更好地提高经营效益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基础。而且企业内部所制定与落实的规章制度都是基于领导管理者最终决策的基础上作出的,由此可见企业领导管理者所制定的决策问题直接与企业的投资效益、管理现状等多方面有所联系,甚至还可能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与名誉损失,为此企业内部的领导管理者务必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途径来进一步地加强自身的风险意识与管理能力。

1.3有利于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新时期企业在开展一系列金融投资项目的过程中,必定会通过定期的教育培训工作来提升当前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让其能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作出更为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决策,最终让企业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为实现可持续战略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与此同时,企业要贯彻落实内部各项管理规定,就务必要事先改进与优化内部的工作经营环境,从而为实现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界条件,例如开展良好的人才培养投资项目等。

2新时期强化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策略

2.1制定规范化的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制度,树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意识

一般而言,新时期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包括如下五方面内容:一是制订金融投资计划,二是深入地分析与探究金融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三是构建行之有效的投资组合,四是科学恰当地修正投资组合,五是准确有效地评估投资组合的效益,而对于上述五个投资管理工作而言,制订金融投资计划则是重中之重。在正常情况下,作为进一步开展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行为指导,金融投资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投资行为的准确性、有效性以及可行性,但是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投资计划的制订步骤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难度与决策隐患的,一旦在决策的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很可能会导致企业面临一系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会使企业遭受严重的“灭顶之灾”。由此可见,新时期企业在制订与落实金融投资管理计划的过程之际,务必要由企业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发展的角度着手,把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作为进一步经营投资的重要目的,通过科学合理的市场分析与风险防范,行之有效地提升当前企业金融投资管理项目的有效性、科学性与效益性,从而在根本上降低企业的风险性。

2.2明确指出企业金融投资的具体方向,加大企业金融投资管理队伍的建设力度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是新时期国内各行各业急需获取的发展条件,企业要实现健康和谐的发展计划,就务必要依赖于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基础上,通过多元化、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精英队伍来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的金融投资管理力度。所以新时期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务必要通过多样化的渠道与形式来增强企业的人才竞争力,并且通过定期开展一系列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来强化企业内部各业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在根本上提升企业自身的决策能力与业务分析能力,为明确指出企业金融投资的具体方向奠定具体化的人才基础。

2.3贯彻落实标准化、规范化的企业预算编制工作

加强企业内部预算编制工作的落实质量与执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企业其他工作项目能否得到有效的落实,所以为了更好地强化企业内部金融投资管理工作,企业务必要着重关注与重视内部的预算编制工作。首先,企业应当清楚地指出财务主体在预算编制中的整体作用与地位,例如在开展销售财务制定工作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实际的工作进度与负责内容,对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安排相应的销售财务管理工作,从而为更好地做出财务预算提供良好的销售依据。而对于建筑类企业而言,贯彻落实企业预算编制工作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管理职能的影响作用,加强各部门的数据信息共享力度,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使企业内部的金融投资管理工作获得更为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持。其次,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式,落实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企业预算编制工作。一般而言,预算编制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整体性较强的工程项目,其所涉及的内容范围比较广,为此企业要作出准确高、合理性强的预算编制,就务必要为之配置充足的落实时间,而且对于预算编制而言,“零基预算”是一种较为合理、高效、准确的预算编制方式,其所具备的独特优势是能够将一切从零开始,依据企业内部实际的经营情况和发展战略,做出行之有效的经费压缩行为,从而在根本上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等现象。

2.4定期开展金融投资的专项培训项目,不断提高企业金融投资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与专业素质

首先,面对新时期竞争愈演愈烈的发展形势,企业务必要着重优化内部的人才结构,进一步拓宽企业内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根据当前的内部产业结构,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培训人才(比如采取良好的校企合作等方式),从而为企业获取稳定、持续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前提。除此以外,企业在增强内部金融投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还应当进一步保障内部的人力数量,行之有效地控制好企业内部新入职人员和离职人员之间的比例、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之间的比例,最终为有效地拓宽企业发展规模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条件。

3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企业的金融投资管理工作时刻面临着不可预知的风险与难度。企业要想获取稳定、良性、持续的发展,就务必要在行为与观念上关注与重视有关金融管理项目的强化工作,从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加大预算编制力度、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制定标准化管理制度、确定准确有效的投资方向等各方面着手,不断为企业实现健康和谐的发展计划提供行之有效的前提基础。

上一篇:税收筹划研究范文 下一篇:企业增值税税务筹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