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30 17:27:21

统计学意义

统计学意义篇1

关键词:在华留学生 教育统计 内容 现实意义

教育统计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统计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教育统计,我们可以科学、有效的预测和实施教育项目,并且在考察和监督教育政策方针的实践过程和结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教育事业计划的制定和验证必须依托真实、客观的教育统计。在当前新的社会背景下,中国教育领域出现的新形势——在华留学生教育的兴旺发达,对教育统计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一.当前中国在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留学生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留学生教育承担着中国文化、中国价值观的传播和交流任务,分担着中国与各国、各国人民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和谐友好往来的职责。留学生教育不仅丰富了中国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同样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才量的扩大和质的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的提升。

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来华留学生教育对中国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重要性,因此提出了“扩大规模、提高层次、完善管理、保证质量”的十六字工作原则,以指导和促进中国留学生事业的进一步快速、健康发展。

以本人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为例,该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自1999年成立以来的短短十余年间,吸引了大量的留学生前来学习。2009年已有来自106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达1000人。2010年已有来自133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长短期外国留学生人数达1604人。到了2013年,留学生的数量已突破3000人,其中来校攻读本科、硕士、博士的学位生比例大幅增加。

根据中国教育部网站的消息,2011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根据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

0年)》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年在中国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重要的战略目标是使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

由此可见,不管是中国在华留学生的教育规模还是教育质量,都处于蓬勃发展并呈现不断上升的面貌。

二.中国现代教育统计的内容必须包括针对在华留学生的教育统计

为了实现教育大国和强国的最终目标,加强中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来华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现代教育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任务,这其中,针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统计作为中国教育部门制定工作方针和思路的前提条件,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考虑。

(一)中国现代教育统计的对象

目前,中国现代教育统计的核心对象是中国内地学生,包括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工读学校、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六大类学生。在华留学生的主要受教育类型是高等教育,因为我们可以在高等学校教育的学生类别和数量统计中找到“留学生”一栏,但是在其他五大类学生数的统计中,却找不到这一小类和具体的数字。由此可见,中国现代教育统计的重要内容——教育对象的统计,还没有将在华留学生的统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统计对象。

(二)在华留学生教育统计的具体内容

根据现代教育统计的理论和实践,针对在华留学生的教育统计至少应当包括:

1.生源国籍。可以分别从洲籍和国籍进行统计,例如按洲别统计,根据2011年中国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占首位,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4.21%;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分别为16.15%、11.05%、7.09%、1.50%,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来自非洲和美洲的留学生数量。按国别来统计,来华留学生人数名列前10位的国家是韩国、美国、日本、泰国、越南、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此外,来华留学生人数超过5000名的国家还有法国、蒙古和德国。

2.教育背景。可以统计来华留学生在华以前的教育经历。包括已获得的学历学位、受教育的年限和种类,文、商、理、工、农、医等大专业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受教育情况。

3.母语及熟练语言使用情况的类别。统计在华留学生的母语和学生已经掌握的熟练用语情况,可以更好的指导分班学习、住宿安排等学习、生活情况的规划,是不同语种的学生一起生活学习还是兼顾分班,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灵活安排。

4.在华留学生受教育类别。目前,在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大类中,主要分为学历生和非学历生,其中学历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四小类。今后应当涉及到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等大类学生的具体统计。

5.在华教育环境。包括在华留学生所在的学校、学习的环境、教师教室等软、硬件的配备情况,从而获取用于分析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所需的数据。

6.在华教育成果。目前,在华留学生的学生质量、在华留学生的就业情况、在华留学生留华的形势、所受教育与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细致的统计和分析。

三.针对在华留学生的教育统计对中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意义

(一)适应教育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趋势

迈入新世纪的中国,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时代化、知识社会化、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华留学生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日趋紧张和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国理应抓住机遇,适应教育国际化趋势,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针对在华留学生各方面的教育统计,实现教育统计数据的公开化、透明化,可以促使中国实现世界先进教育成果和良好教育资源的互助共享、以及教育市场的共同开发利用。

(二)及时发现留学生教育的问题并找到对策

针对在华留学生的教育统计的现实意义就在于,通过对在华留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分析,在对现阶段在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争取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对在华留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完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永远是一项工作不断进步所需经历的螺旋式上升步骤。只有具备客观、真实、有效的教育统计数据和材料,才可以从中找到症结所在,才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提升。

(三)繁荣中国教育事业,提升中国教育大国的形象

针对在华留学生的教育统计的根本目的在于繁荣中国教育事业。以往中国总是致力于大力引进国外优秀的高级人才,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要有教育大国意识,中国的教育不应该只是在华留学生的一个中间经历,中国的就业市场应该更多的成为在华留学生的归宿。通过统计在华留学生留华的期待值、可能值以及实现值,同样可以促使中国发现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与发达国家现代教育及其人才吸引机制之间的差距,进而改革现状,这样,中国的教育事业同样也会获得根本提升,不仅在量上、也在质上获得飞跃性的进步。中国的大国形象中永远不可缺少的一面是教育。

参考文献:

[1]数据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网站http:///cn/default.aspx

[2]数据来自中国教育部网站http:///和中国新闻网http:///edu/2012/02-28/3702989.shtml

[3]粟琴.新形势教育统计问题探析[J].《中国统计》,2005(3).

[4]王振龙.可持续发展中的教育统计问题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8(5).

[5]隗斌贤.教育统计问题研究[J].《江苏高教》,2003(1).

[6]吴蕴臻.浅论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的若干举措[J].《科学大众》,2006(6).

统计学意义篇2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在日常操作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制度、流程、规则来处理,包括岗位职责的分工、文件的管理、操作流程及系统维护等。财会相关人员一方面要建立制度,同时确保其得以认真执行,这要求财会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规程有良好的理解并具有较好的管理素质。由于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迅速,使会计信息系统的环境、处理手段与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审计的环境和对象,审计技术方法需要调整适应。因此,对致力于从事CPA职业的财会人员,还得结合计算机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掌握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一般技术与方法。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在财会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是分类、计算、排序及汇总数据,其他工作包括辅助预算、计划、控制、考核、分析与评价活动,更进一步涉及经营决策、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高级管理活动。相应的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与这些活动需要的知识结构及能力密切相关。从目前的课程体系设计看,基础会计课程主要让学生明白会计工作的基本方法,即数据如何分类、计算、排序及汇总。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重点在于会计分类处理,实质上它是数据如何分类、计算、排序及汇总的一个综合例子;成本会计则主要是学习成本如何对象化和计算汇总问题;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课程设计主要帮助学生能从事预算、计划、控制、考核、分析与评价等一般活动,做好投资融资工作,进一步辅助经营决策。而高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管理则主要对一些特殊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业务处理方法进行讨论。除了高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涉及业务活动略显特殊外,其他课程的职能活动都紧密依托会计信息系统,因此,相关课程的学习是基础,而会计信息系统则是各课程相关职能活动的汇合处,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处于连接点的中心位置,是各课程学习后的应用环节。一个基本的逻辑是:围绕会计职能构建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则是实现会计职能的载体和途径。会计职能决定会计课程体系的建设,会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要围绕会计信息系统而展开,因此,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在财会专业教学体系中处于综合性的地位,是桥梁、纽带和中心。

随着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日益扩大,社会对财会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日益流程化的管理,使财会人员失去了大量传统岗位,而新涌现的新需求岗位对财会人员是一个挑战,需要财会人员有更广的视野、更高的专业水平和独立准确的分析判断力。对于财会人员而言,这往往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在各课程的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法,培养、锻炼学生思辨能力,使学生逐步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学,扩大知识面和视野。财会工作流程化以后,财会工作的管理化趋势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在教学中必须未雨绸缪,才能使财会人员在未来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会计课程体系的改革任重道远。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具体教学的探讨

在财会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主干课程是基础性的理论课程,教学目标重在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理论上而言,这些课程可以引入计算机技术进行相关教学,而且现实中也开发了众多软件用于辅助教学,譬如有的学校基础会计实验课程引入了计算机模式实验,但笔者并不太赞同。首先,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各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内容、范围与目标,各课程间有严谨的逻辑关系,每门课程在整个体系中都有自身的地位,必须合理分工,理顺课程之间关系,才能发挥整体的效应。第二,计算机教学往往是黑箱教学,更多内容是流程化、程序化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往往是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最终影响了本课程理论学习的效果。最后,这种教学方式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因为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就是众多课程理论在计算机环境中应用的集中体现,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各专业课程传授的是理论,是基础,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重心是应用,可以说是目标,它受制于其他课程。本文在第一部分讨论了现代财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相关职业能力需要相关课程予以训练培养,而这些课程学习的最终效果需要通过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应用得以体现。下面结合现代财会职业能力的要求谈谈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安排要与现代财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相适应,包括软件的操作与维护、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技术、财务与会计各种模型的构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及开发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等内容。软件的操作与维护内容主要对应基础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这是会计信息的生产环节,也是财会人员的基本技能,它往往通过一个综合模拟实验来实现。一个合格财会人员必须掌握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在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会计信息系统早已经成为管理信息系统(典型的是ERP软件)的一个子系统,会计业务一体化使我们有必要扩大教学内容,即将ERP供应链管理引入教学内容,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技术及财务、会计各种模型的构建内容,这主要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内容相关,包括财务报告分析,从职业前景看,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职能日益凸显出来,这些内容在部分高校单独开一门课———计算机财务管理或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及开发过程管理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与过程,了解开发原理与系统结构有利于对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统计学意义篇3

根据国家药监局关于扫日劳-7胶囊《新药临床研究批件》的要求,由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国家药品研究临床基地为负责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试验参加单位,共同按统一方案进行Ⅱ期临床试验,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做出确切客观的评价。

试验目的

扫日劳-7胶囊由制北沙参、诃子、川楝子、栀子、紫草茸、紫草、茜草组成。具有清肺热、止嗽、祛痰之功效,口服每次3粒,1日3次。用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为痰热壅肺证,临床见有咳嗽气粗,痰黄或痰白质黏,烦热口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滑数。现已完成制剂、质量控制、药效、毒理等研究。药理结果表明,本品具有清肺热、止咳、祛痰等作用。毒性试验结果,未发现不良反应。

试验方法

中医痰热壅肺证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第5版。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第9版)。

纳入病例标准:符合西医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痰热壅肺证辨证标准;年龄:18~65岁;知情同意、志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凡符合上述4项标准者,即可纳入试验病例。

试验药物:扫日劳-7胶囊,由赤峰天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批号2001ZL255。对照药物神奇枇杷胶囊,由赤峰天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批号为2002。

药品的包装:双盲法根据双盲试验要求,两组研究用品标签在外观上保持一致。两组药物使用统一标签。标明临床研究用药字样。

各观察单均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观察。

服药方法:①双盲治疗组:扫日劳-7胶囊,口服,每次3粒,日3次。②双盲对照组:神奇枇杷止咳胶囊,口服,每次3粒,日3次。按照药物编码的顺序依次经每个病人发药,病员及医生均不得选其中一种药品,病人和医生均不知悉为何种药物。

疗程:急支炎疗程1周。

资料的统计处理: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合格受试者48例,入试验组 23 例,入对照组 24 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中医主症次症轻重程度、治疗前舌苔、脉象、中医证侯总积分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结果

综合疗效,见表1。两组总疗效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中医证候疗效:两组在改善中医证侯主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而组间比较除咳嗽气粗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好于对照组。其余各项证候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次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改善舌象、脉象方面组内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有统计学意义,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咳嗽起效和缓解时间比较:两组在咳嗽起效时间、咳嗽缓解时间方面有统计学意义,A组好与B组。

治疗前后肺部音比较:两组在改善肺部音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胸片结果分析:两组在改善胸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对升高白细胞的影响:两组在改善白细胞方面组内、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

安全性评价:①临床实验室评价:临床试验中对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了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A组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该药临床应用安全可靠。B组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该药临床应用安全可靠。②不良事件简要概述:本次临床试验中,A组23例在用药期间0例服药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B组24例在用药期间0例服药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该药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讨论

扫日劳-7胶囊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Ⅱ期临床实验共观察患者47例,其中治疗组23例,对照组24例,结果表明:综合疗效,试验组临床治愈6例(26.09%),显效5例(21.74%),有效10例(43.48 %),无效2 例;对照组临床治愈5例(20.83%),显效6例(25%),有效10例(41.67%),无效3例。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临床治愈6例(26.09%),显效7 例(30.43%),有效8 例(34.78%),无效2 例;对照组临床治愈4例(16.67%),显效7例(29.17%),有效10例(41.67%),无效3例。扫日劳-7胶囊能明显改善咳嗽咳痰烦热口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中医症状,治疗前后自身对比,P均<0.01,疗效显著。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23例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做了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胸片的监测,均未见疗前正常疗后异常者,未见不良反应,表明该药附用安全可靠。

统计学意义篇4

1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性别体检者检测结果比较男性体检者GLU、TG、TC、HDL-C、UA、ALT均高于女性,但男性体检者GLU、TC、HDL-C平均水平与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G、UA、ALT平均水平与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不同年龄体检者检测结果比较<30岁体检者GLU水平与30~<40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低于其他年龄体检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下体检者血清TC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50~<60岁体检者TC水平最高,≥60岁体检者反而有所下降。30岁以上各年龄组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小于30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各年龄组体检者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体检者HDL-C水平高于其他各年龄组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体检者ALT水平最低,与其他各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50岁、50~<60岁体检者UA水平均高于其他各年龄组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各年龄组体检者U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各年龄组阳性检出率比较GLU、HDL-C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TC、TG、UA阳性检出率也随年龄增长而上升,50~<60岁最高,≥60岁反而有所下降,而ALT异常多见于小于40岁各年龄组,见表3。

3讨论

宁夏某疾控中心健康体检人员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40岁以上高血糖检出率随年龄增长明显上升,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这主要是因为空气负氧离子是存在于空气中的自然因子,能有效降低高血糖,但自然环境的污染,负氧离子降低,人们体内吸收不足,GLU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因此,对健康体检中发现的GLU水平高者平日应注意血糖的控制,定期检测,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防感染;同时,注意高血糖患者的饮食。从表2可见,30岁以上各年龄组体检者TG水平均显著高于小于30岁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0~<60岁体检者TC水平最高。这可能因为30~<60岁体检者承担着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压力大,大量吸烟、饮酒,长时间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过重,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这些因素很容易导致高血脂的发生。血脂异常应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次体检结果提示,应加强对40~60岁年龄段人群的血脂监测,进行定期体检,多饮水,多进食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少进食动物内脏,多参加体育锻炼,戒烟、酒,情绪乐观,保持心理健康,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从表3可见,<40岁体检者ALT阳性检出率较高[15.19%(24/158)],≥60岁最低[2.91%(3/103)],反映了年轻人生活节奏快,长时间饮酒,长时间摄入高脂饮食或长时间大量进食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使肝脏脂肪合成过多,引起肝细胞功能减退,使肝内脂肪堆积,则反映到血液中,因此,年轻人ALT水平较高。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此外,心情开朗、少生气、注意劳逸结合,可防止脂肪肝的发生。本次体检结果显示,年轻人特别是男性TG、ALT异常率高,因此,与此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发病率逐年增高,均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通过健康体检早期发现健康问题,对预防和治疗疾病均很重要,从年轻人抓起,提倡养成合理饮食习惯,不要过度进食甜食、油脂食物,不酗酒,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身体素质,对预防疾病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统计学意义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a)-087-02

儿科患儿静脉采血部位有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等。我院儿科自2007年来针对患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采用不同部位采血,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在临床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6月~2008年6月,针对我院儿科住院年龄

1.2方法

1.2.1分组方法将A组142名患儿分为a、b、c 3个小组,a组68人,采用四肢浅静脉采血法;b组33人,采用颈外静脉采血法;c组41人,采用股静脉采血法。将B组分为a′、b′、c′3组,a′组34人,采用四肢浅静脉采血法;b′组65人,采用颈外静脉采血法;c′组35人,采用股静脉采血法。将C组分为Ⅰ、Ⅱ、Ⅲ、Ⅳ 4组,Ⅰ组18人,采用四肢浅静脉采血法;Ⅱ组26人,采用颈外静脉采血法;Ⅲ组38人,采用头皮静脉采血法;Ⅳ组23人,采用股静脉采血法。将D组分为Ⅰ′、Ⅱ′、Ⅲ′、Ⅳ′4组,Ⅰ′组18人,采用四肢浅静脉采血法;Ⅱ′组24人,采用颈外静脉采血法;Ⅲ′组22人,采用头皮静脉采血法;Ⅳ′组39人,采用股静脉采血法。每组患儿在性别和年龄上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不同年龄段采用何部位采血法成功率最高。

1.2.2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A组结果

见表1。

表1 A组3种不同部位采血法成功率的比较(例)

a组与b组比较,χ2=0.0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比较,χ2=1.1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χ2=0.23,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虽然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笔者认为此期患儿采用四肢浅静脉采血法优于其他部位采血法,因为,此期患儿护士可通过与其交流取得患儿合作,并可同时静脉输液,减轻了患儿痛苦。操作者只需将注射器针头去掉换成头皮针,抽至所需血量时将头皮针与注射器分离,接输液器便可静脉输液。在急救中,可直接使用留置针进行穿刺,见到回血,固定,把采血针从肝素帽端插入,另一端接负压试管,抽取所需血量,拔采血针[1],接输液器进行输液。此法将注射器针头换成头皮针,可同时静脉输液,减轻了患儿再次穿刺的痛苦。

2.2 B组结果

见表2。

表2 B组3种不同部位采血法成功率的比较(例)

a′组与b′组比较,χ2=17.11,P<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比较χ2=2.1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χ2=6.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笔者认为,此期患儿和肥胖儿及需血量多者宜采用颈外静脉采血法,但有严重心肺疾患儿,有出因倾向的患儿及病情危重者禁用[2]。此法需2名护士配合,一名护士用大毛巾包裹患儿上肢、躯干、双脚,使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垂于床边沿下,露出颈外静脉,另一名护士用采血针穿刺,回血后接负压试管。应用头皮针式采血针有利于固定,无条件者也可用注射器去针头接头皮针进行穿刺。

2.3 C组结果

见表3。

表3 C组4种不同部位采血法成功率的比较(例)

Ⅰ组与Ⅱ组比较,χ2=3.4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与Ⅲ组比较,χ2=8.58,P<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Ⅰ组与Ⅳ组比较,χ2=1.01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与Ⅲ组比较,χ2=1.01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与Ⅳ组比较,χ2=0.3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婴儿颞静脉、耳后静脉较粗,需血量不多又需静脉输液的患儿可用此法。此法需准备5 ml注射器和头皮针。按头皮静脉输液法穿刺成功后固定,抽至所需血量后分离头皮针与注射器,按输液器输液。此法减少了穿刺次数,可保护血管,减轻了患儿痛苦。

2.4 D组结果

见表4。

表4 D组4种不同部位采血法成功率的比较(例)

Ⅰ′组与Ⅱ′组比较χ2=1.7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与Ⅲ′组比较,χ2=0.6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与Ⅳ′组比较,χ2=6.73,P<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Ⅱ′组与Ⅲ′组比较,χ2=0.2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与Ⅳ′组比较,χ2=1.4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股静脉粗大,血流丰富,穿刺成功率高,且不易凝血、溶血[3]。此期患儿和四肢血管不明显及需血量多者和急救时可选股静脉采血法。但如果穿刺失败时,不宜再于同侧穿刺。

3讨论

通过划分年龄段,根据小儿特点选择不同抽血部位采血,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将针头替换成头皮针,改变了传统单纯抽血法,可同时静脉输液,减轻了患儿二次穿刺的痛苦,结合留置针的应用,更加保护了血管,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和谐了护患关系。临床护士可灵活运用各种抽血法,更好地为患儿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尽莲,张华,班文燕,等.使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Y型针抽血在临床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6(23):76.

[2]陈立京.儿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62.

[3]纪红梅,王翠洁,张瑞华.小儿股静脉斜刺采血方法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11(20):35.

统计学意义篇6

中国传统纹饰与符号学

苏珊.朗格符号学理论体系认为: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特殊的符号形式,是人类情感的表现,艺术与情感的关系亦如河床与河流之间一样互为影响,互相作用。文章以人的情感涵义为出发点,研究传统纹饰这种符号为现代设计之用可行的理论实现方法。

1.传统纹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几千年以来文明的硕果。纹样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符号,一直贯穿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始末,并随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而变化着,她体现着各个时期人们的情感和心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我国的传统纹样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有简单的纹身、岩画等。到了奴隶社会,手工业开始出现,出现了简洁、粗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封建社会,手工艺发展起来,出现了更为精美,繁复的各种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吉祥图案等。

我国传统纹样发展非常有时代特色,各种文化涵义厚重的纹样往往都体现某个特定时期。原始社会时期纹样素材一般取材于自然,常见代表纹样有几何纹样、植物纹样、人面纹、鱼纹、蛙纹、鸟纹、网纹、水纹、日月星晨纹等。

夏商周时期人们崇尚武力,纹饰多为夸张的人面纹,表现为比较写实的人面形象,或有人面和动物的组合纹样,亦是早期动物崇拜的一种真实写照。这个时期的纹样简洁凝练,庄严肃穆,具有强烈的神话色彩;周代纹样继承夏商的传统,周人偏爱雷纹,比夏商时期更为注重纹饰的美感。夏商时期常见的纹样有夔龙纹、夔凤纹、饕餮纹、狻猊纹、动物纹、人面纹、雷纹、方格纹,云纹、乳丁纹、漩涡纹及象形文字等。

春秋战国时期纹样造型在几何化、抽象化的处理上运用的更为灵动,富于对比和变化,多以四方连续为主,常见纹样有蟠螭纹、几何纹、狩猎纹、龙纹、鸟兽纹、蟠虺纹、动物纹等。

秦汉时期政商高度统一,动物纹和人物纹较为流行。

魏晋时期常有战乱,社会动荡,佛教文化开始新盛起来,佛教纹样空前盛行,出现了有人物飞天纹、宝相花纹、忍冬纹、八宝纹、莲花纹等。

大唐盛世为传统纹样的发展开创了新时代,中外文化交融,各式纹样产生并广泛运用,最流行的纹样有卷草纹和宝相花纹。

两宋时期花鸟纹盛行。

辽金时期纹样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豪放,质朴,以花草纹为主,多大花大叶。常见纹样有双龙纹、双凤纹、鸳鸯纹、碟恋花纹、花卉纹等。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最后的王朝,是中国传统纹样发展的高峰。这个时期的题材多。应用范围空前广泛,最大特点是吉祥纹样大面积运用,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图案、吉祥风俗、吉祥俗语广为流传,对后世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常见的纹样有动物纹、花鸟纹、吉祥纹、宗教纹、人物纹、博古纹等。

2.符号学与现代美术符号学

符号是一门研究符号结构和生命的科学,是有关研究符号、符号现象和符号体系的一般理论,它以符号为研究对象,研究符号的性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意义,研究符号与符号、符号与人类活动、符号与思维反映、符号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符号学”在人类思想史发展过程中始终担任重要角色,作为跨学科方法论,正在成为当代社会人文科学论和方法论探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涉及一切社会人文科学,作为普通语义学或文化逻辑学,正成为文化理论和比较文化理论的基本方法论之一,其影响直接关系到东方文明传统现代化的问题。

符号学理论体系从出现到至今已经广泛运用到 、戏剧、语言、 、广告传播、产品设计等学科领域。那么具体而言,什么是可理解的符号的涵义?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遇见一些用一种事物指代另一种事物的做法,如:交通信号等中红灯表示“停”,绿灯表示“行”通常我们以前者的表象理解后者的涵义,由此得出前者为后者的符号,后者为前者的意义。由此可见,符号是“指示”和“指示物”的一种象征。

符号的本质在于意义,现代美术学符号研究就是研究认识和应用社会环境中人为事物的象征内涵,并关注意义如何融入艺术生活环境。罗兰.巴特认为符号的构成是能指和所指的统一体,并从功能性和实用性的意义上阐发了“能指”,“所指”和“意指”:能指是指一种物质性的单纯相关物;所指是事物的心理体现,是通过符号所指的某事物;意指是一个将所指与能指结合成一体的过程,过程的产物即是符号。

艺术设计领域中文字与图像、形态与空间、材质与色彩、光与影等符号能指要素的物理属性,这些是人们对设计作品感知的第一印象,也是对设计作品的最基本感性认识,是设计作品意义得以存在的物质媒介和表现基础。

从艺术符号的内涵意义上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常见的设计作品一般包含三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真实可见的现实;第二层意义是直接意指;第三层意义一般为作品的比喻,隐喻。包装设计中,其造型、结构、图像、文字、色彩、材质都需要反映出商品特质。如:饮料广告首先可直观观察到是塑料瓶,之后我们感受到塑料是适合饮料的包装材料,然后再衍生出它便携和利于储藏的第三层意义。

乔治.奈尔森说:“器物是文化遗留在它专属时空中的痕迹。”产品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其具有的使用价值,还包括社会科技的体现,创造者和使用者共同使用使其成为历史沉淀,文化源流,地域特征等历史脉络的“象征”。比如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符号的使用不仅仅是表现自然物象,它超越了表象成为具有复杂观念和想象的语言形式。彩陶上的纹饰除图像之外更体现了一定共同体的标志,如:民族图腾或崇拜标记。彩陶文化给我们展示的不单单是一件粗陋的工具,这些器物的造型和纹饰,蕴含其中的意义有: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理解,是时代历史缩影。在当时,水和食物是生活的中心,简单的一件陶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到了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将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幻化成一种威严和狰狞的符号,饕餮纹之所以具有威吓的神秘力量,不在于纹样本身表现的造型怪异的动物,而在于其指示的权威神力。

传统纹饰在民族文化的意义上,通过文化层次的符号意义为感悟,召唤出特定的文化感觉,社会意义,历史意义或者信仰,仪式,风俗等深层涵义,表现出一种自然历史文化的记忆脉络。

中国传统纹饰符号应用形式

中国传统纹饰蕴含中华民族最原本的创造和审美精神,使中国的设计作品在国际视野中更富民族特色。由于传统纹饰的有效合理运用,这些特定的意义符号,越来越让世人认识及了解,也让更多的中国现代设计师得到认可。从传统中探寻民族特色设计,不是简单的直线继承,而是一种发展中的取舍,是在民族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的新的创造。在充分理解传统纹饰符号的文化内涵之上,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将传统纹饰深厚的寓意形式,智慧和精神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

1.传统纹饰符号的直接取用

现代艺术设计并不等同于抛弃一切传统的东西,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摒弃遗忘传统,而且在任何历史发展时期,传统都是存在且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设计中合理运用传统符号更可以体现出创意和时代感。我们国家的传统纹饰符号体系资源非常丰富,运用最多最突出的以吉祥符号为首,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最有代表性的内容。如“龙凤、麒麟、云纹、回纹水纹、太极八卦、中国结、佛教图案等设计者经常把他们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中国传统纹饰符号有些在装饰和技巧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有些艺术性强的,有高超的处理手法和装饰形式的可直接取用,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但是这种直接取用也不是盲目的,要讲究方法和技巧,首先得注意取用量需适度,取用手法的合理性,需要有条理,尽量别把多种不同时期符号元素同时取用,要讲究文化脉络。然后还得注意现代设计题材的吻合,要考虑其暗含的文化寓意是否切合主题。

2.传统符号的提取和重组

中国传统图案种类多样,在现代艺术设计中需对诉求的主题特征,用途和受众的审美习惯做好研究,以此做为参考依据再进行作品设计。设计者运用各种设计规律,文化内涵将传统纹饰加以提炼整合再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在设计过程中,遵循现代艺术创作法则,将部分传统装饰纹样进行抽象变形,使之具有现代形式感。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以中国吉祥纹饰中的“凤鸟”为原型,以八卦喜相逢形式安排结构造型,两只凤凰抽象变形,环绕盘旋,形式优美大方,结构饱满。设计者还可以在已有传统纹样中挑选可被现代设计吸收的图案元素,将其重新构成。如:中国联通标志,取用中国佛教吉祥图案之中的盘长,取其部分结构重新构成,结合寓意“吉祥通达”与形式上达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其也是视觉设计中传统符号运用的一个经典案例。

这些将传统艺术符号进行创新设计的方法于我们而言是大有裨益的,有很强的适应性,可运用范围广。注意使用方法不能简单罗列拼接,需在了解对象和底蕴的前提之下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充分理解原纹饰的造型形式和特点之后,保证所提取元素具代表性,理性的将传统纹饰符号提炼出最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设计元素。

中国传统纹饰符号应用

1. 中国传统纹饰符号与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过程的,可以说平面设计的这个过程本质上讲就是利用平面媒介传达信息,在二维空间对视觉对象进行设计和筹划,这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符号定义的表达方式,它以符号的方式和原理为依据和手法。对于符号的运用是否准确合理,以“指示物”可以准确表达“指示”的信息,成为了平面设计作品成功最为关键的一步。

平面设计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是以视觉和心理为机能,以图形符号和色彩为主要视觉元素,以各媒介为载体的视觉化设计。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造就各种艺术形式的形成:国画、书法、剪纸、泥塑、年画等,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都能为现代艺术设计者提供营养和思路。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这既符合科学规律也与艺术形式美法则原理相呼应。

中国传统纹饰经过中华民族文化的漫长历史历练,形成了各具内涵的图形和纹样。将这些有强烈民族特征的符号形象合理运用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完成学术理论到实际操作运用的过程,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我们国家的设计作品既有特色创意,又能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推向国际。

在市场上多见包装设计运用传统纹样中的龙凤、喜鹊、云纹、如意纹、太极八卦、百寿纹等,既满足了消费者审美意象也体现了东方文化艺术特色,表达了从古至今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在标志设计中,艺术设计大师靳埭强的作品多处可见传统元素符号,靳埭强设计有限公司的标志是方胜图案造型,体现了民族和现代感的完美结合。方胜是中国特有吉祥文化图形符号,涵义有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美好意愿。这个案例是中国传统纹饰和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运用中国传统艺术中书法特有的写意手法,以“中国结”和“太极拳”的传统意象符号做了巧妙的重组,再加上五环标志完美体现了中国特色与奥林匹克精神的结合。奥运会徽也相应将中国传统印章形式与运动人形相结合,造型简练,动感飘逸,充满张力。人形造型间也透出了北京的“京”字造型,体现举办地的气势,表达了中国精神和神韵。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亦不奢赞言此设计是:“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意境的完美之作。”

2. 中国传统纹饰符号与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近十几年以来产生了符号语意学研究热潮,他们认为设计一种产品也就是设计语言。对产品的诠释不能脱离它的社会文化脉络,产品的意义不仅表现在外表,还与其环境生活实际和使用功能等密切相关。

在人类文明空前发展的高度,产品设计这种有文化属性的产物与文化的传承和结合的趋势愈加明显,现代设计亦需要传统符号来表现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也可以说产品设计是文化层次上的传统艺术语言。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发展,是因为其自身的传承性,经过历史的冲刷,大部分优秀的作品得以流传下来,新的创造在旧有的基础上萌生。人类的文明几千年以来就以这样的方式继续着发展。这样看来,可以说设计本质就是文化的传承和超越。因为我们国家的传统民族积淀足够深厚,传统文化才具有足够底蕴来承载产品设计。

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埃米尔. 加勒生产了带有“心灵意境”的家具,被称为“会说话的家具”,这种家具的外型经常使用一些自然材料,如:树枝、树叶或精美的木材将植物的“心灵”艺术性的转接到家具之中。我们观察一件物品的同时,他们说出自己的产生、使用技术、来自的文化源流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些使用者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信息。这就要求作为设计师首先得了解这些语言,然后才能赋予器物们说话的能力。2008年奥运会火炬造型是模拟纸卷的形态,因为纸不仅是中国四大发明更是人类文明传递的使者,再者使用的云纹和红色是我国传统纹样和古漆器常用色,为奥运精神传递着宽容豁达,天地人和的东方精神。

设计是时代特色的反映,同时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设计将人们的精神风貌体现在造物之中,造物则实现人们的物质生活,而贯穿始终人们的生活方式则是文化的载体。时代特色和美学随时展而变化,设计肩负着艺术表现和创造力是的双重使命。我们把传统常用的符号结构重组,以达到引人注目,发人深省的信息传达目的,这种手法的运用将我国一些传统的纹饰符号重新构成到新的载体之上,使之既新颖又有历史的印记.中国传统艺术美学观念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是深刻巨大的,它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这是经过高度提炼产生的精华,积淀了形式美规律要求的形式之美。正因如此,它极富生命力。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唐丽雅(1981-),女,湖南邵阳人,湖北工业大学工程硕士,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民间艺术,艺术设计。

统计学意义篇7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图形的再设计是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新兴的设计符号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利用设计符号学挖掘图形设计中更多的应用价值,使再设计后的传统图形的意义传达的更加准确和广泛,为中国传统图形的再设计注入新的生命,也使得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交流沟通与发展中得以继续传承和演变。

中国传统图形是中华民族文化五千年的结晶,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和我们默许的深层记忆中,“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谁都能不假思索说出的名言,却不见得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体会。寻求设计创造的资源空间和文化传承关系,传统元素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可以使设计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在传统图形中得到一些借鉴和启发,更好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设计符号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一、艺术符号学理论与图形设计

自从符号学被运用到设计学的交叉研究中以来,设计符号学不仅在理论上成为现代设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现实的实际操作中,符号学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在设计思维、设计造型、设计创意、设计方法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正如卡西尔所说,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是一种意义的指代,是某种概念或意向的载体。设计师是视觉信息的者,也是符号的提炼者和使用者。图形设计应具有两方面的追求:一方面,符号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也就是说,必须让人们顺利地从能指走向所指;另一方面,符号必须是充满感性意味的,也就是说,从能指到所指的道路不能是单一的或过于快速。

图形的产生源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图形比文字更形象、更具体、更直接。优秀的设计作品都以自己独特的图形语言准确、清晰地传达设计主题,从而图形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也成为举足轻重的一环。图形设计实际上是在寻找与概念能够产生同构的形式符号,力求以符号化的形式表现最丰富的内容,通过高度精练的图形语言和易于理解的构图秩序传达预想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图形的符号特征

在中国艺术史中,产生过很多经典的图形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融汇了宗教、艺术、政治、民族等多方面因素,图形演变创新,意义不断叠加和丰富,继而成为一个语义丰富的文化象征体。比如佛教传入中国并在南北朝兴起后,莲荷图形兴起,它用以借助表现佛相和佛性的庄严。在唐代,佛教认为人在转世时是莲花苞中的婴儿,又有了“莲童”之说,之后文人雅士则崇拜莲荷的“出淤泥而不染”,民间又有“连生贵子”、“连年有余”等传统的吉祥图形出现,而现代设计师们对荷花图形的再设计,在形式和内容也都别于南北朝时期和唐代的荷花。

太极图形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观念符号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图形及观念的发展象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设计师进行设计创作时,除了取得形式上符号化的美感外,还利用这一符号形式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来体现图形的美感和文化底蕴,使符号形式所积淀的深厚内容在合适的形式表达中最大限度地传达出来。

我国传统艺术设计所蕴涵的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对于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来说,继承中国传统的艺术设计精神。传统艺术设计精神的延续,需要艺术设计师深人历史、细心调研观察、设计处理好每一个细节和要素,使现代设计和传统文化精神的相融合。

三、设计符号学理论下的中国传统图形再设计

再设计(re-design)是当代图形设计创意与表现中较为流行的一种设计形式,就是将社会普遍认同的某种事件或公众普遍熟悉的形象,经过再度改造进行内容的转换,赋予设计作品以新的生命,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用设计符号学理论可理解为用己有的符号形象创造、构建出新的符号图像系统,通过新的符号语言来完成与受众的有效沟通,设计符号学的方法是以理性的方式界定感性要素,一方面,在设计中试图寻找各种设计处理方式的“意义”,及诸“意义”间相互联系以产生整体感觉的力一式;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逐步明确要表现的“意义”,并寻找到足以表现某种“意义”的设计元素和处理方式,整合地创造新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设计的处理手法与意义上的微妙关联。

在对中国传统图形进行再设计时,要对具有中国传统审美精神和美学特征的符号形式进行现代的解构,从而赋予其在当代社会应用中的新的生命力。中国传统图形的现代转化不能简单理解为符号的拼贴和挪用,而是需要在文化传承和审美表达的关系中形成对于传统的现代应用。这就要求设计师理解和把握图形的各种要素,既要求设计师深刻认识图形符号的意义所在,也需要设计师对当下的时代特征、审美倾向具有敏锐的判断,以此来达到传统与现代两者之间从形式、内涵到精神的创造性结合。

在传统图形形式上的转化也就是保留图形符号原来的意义内涵,同时通过形象结构的简化获得现代精神的表现。在著名设计师陈幼坚个人品牌形象的标志设计中,用中国传统图形进行了形式简化,创造出强烈的现代感,同时又不失传统文化趣味的图形标志。

2008年奥运祥云火炬的设计中,作为华夏文化的象征符号,祥云图形作为一种大众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形式要素,以更富现代感的、更简洁的形式迎合了当代设计的大众的审美需求和视觉经验,也符合现代人对和平安定幸福生活与美好理想愿望的追求。

人们的生活空间不同、经历不同,以及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其所派生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文化艺生方式也不同。在中国传统图形的再设计中,通过变革传统图形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形成传统图形的当代再生,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形成传统图形内涵与当代精神的整合,更多地在符号的所指上动脑筋,突破一般化的所指,赋予符号更新颖的含义。图形符号有待十接受方的解读,意义才能被传递,这时就要求设计者考虑到传达的对象所处环境的差异,要根据其不同的视觉经验、不同的接受程度来进行设计构思,否则图形设计中释放的信息就不能实现有效的传达。

结语

统计学意义篇8

关键词:景观艺术设计 价值取向 目标 实践主体 

 

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新的学科概念,是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词。从学科分类及组合结构来看,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科与艺术设计学科的交叉学科。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它有别于景观规划设计,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独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今全国各高校很多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都增设了这一专业方向,并在传统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进行了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嫁接,学科结构中融入了部分景观设计的内容。客观地讲,目前中国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阶段,从学科概念、学科性质到学科实践范围缺少一定的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那么什么是景观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与景观学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景观学体系中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笔者将就以上问题,从景观学的引导、多元系统设计、学科价值取向的目标定位以及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进行系统的论述。 

 

一、景观学引导下的艺术设计 

 

景观学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它的英文对应词是landescape或者称为landscape Architeture,“景观”一词早期源于风景绘画,1885年丁·温默将其引入地理学,成为地理学术语,指特定区域或者类型单位的统称。 

景观学是一门跨越了多个领域的复合系统学科,涉及到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环境、生态、地学、农学、生命、社会、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学科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之上的环境应用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将景观学这一复合系统加以归纳,那就是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城市建筑环境系统、人文社会环境系统所构成的并且跨越了三个环境系统的空间层次关系体。从景观艺术设计反观景观学体系,我们不难看出,景观艺术设计是作为景观学系统的视觉组织形式而存在的,是景观学展现其构成系统的手段,借助这种手段将各景观要素组织起来,以期最终获得与环境和谐统一高品质的景观形象。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依据艺术和谐原则干预协调各景观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均衡关系时,更强调景观生成时对人精神上、视觉上、生理健康上的基本需求,通过景观环境空间艺术的创作,用以提升、陶冶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可以说,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种改善人们使用与体验户外空间的艺术创造活动。 

 

二、多元系统设计含义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空间艺术的两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室内设计起步,以室内室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核心,注重环境空间的自身形态,以及环境艺术的具体样式。而景观艺术设计更强调环境空间的综合形态、环境艺术的复合样式、环境表述的多层空间,具体表现在多元系统设计下的互融与综合。 

1.综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环境空间看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们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景观艺术设计涉及到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生态学、材料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景观艺术生成的总体设计系统之中。 

2.复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所构成的复合设计系统,由于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常常表现出设计内容界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基于景观空间形态的视觉系统设计,融于区域景观精神的形象系统设计,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风格样式系统设计,以及关注人的行为、心理的人文关怀系统设计等等。各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与交叉,共同构建起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设计系统。 

3.多层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空间呈现为多层性的表述特点,表现在从微观意义层面上的景观设计为主体到中观意义上的景观规划、宏观意义上的景观策划的多层与协调。 

4.广泛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呈现出广泛性,《亚太景观》一书在导言中谈到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所有这些凝结成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极简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广泛的设计观念构成了景观艺术设计多元系统设计的哲学基础。 

 

三、以生态价值取向为目标定位的艺术设计 

 

上一篇:概率统计学习指导范文 下一篇:采购管理的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