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工程类范文

时间:2023-11-11 03:28:47

物流管理工程类

物流管理工程类篇1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作为物流运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港口企业的发展得到了极大促进。在这种情况下,做好港口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我们发现港口企业成本管理中,物流成本管理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是由港口企业经营中的特殊情况决定的。所以我们针对企业发展的新形势,结合港口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工作实际情况,做好核算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为企业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的顺利完成提供帮助。

一、结合会计法规制度,做好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设计

在港口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优化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做好的是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设计工作。一是明确核算对象。与普通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不同,港口企业中的物流成本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储存方式中多采用集装箱露天储存、部分转运工作简单等特点,所以其成本核算对象也存在特殊性。正因如此在物流成本核算中,确定以集装箱运输、储存为代表的港口物流特殊会计对象,就成为了设计核算体系的首要工作。二是明确物流成本产生流程。港口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对物流中货物的装卸、运输、储存等各个流程中成本的产生过程与成本的构成进行清晰的了解,才能为核算体系的设计做好准备。三是对实际的物流成本进行识别、分类与归集。为了做好核算体系的设计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将成本管理中的各类成本科目进识别与分类,最后按照分类内容进行归集,为体系设计的完成提供框架。四是核算体系的设计与搭建工作。在完成了以上工作后,管理人员按照港口物流成本的产生流程,将其核算对象按照基本框架开展体系设计,完成核算管理体系的搭建工作。

二、采用独立工作方式,开展物流成本核算工作

在优化港口企业物流成本核算过程中,其主要的特点就是采用了独立的工作方式。这种独立的工作方式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确保核算质量与效率而采取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成本科目的独立性。在港口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中,其成本会计科目存在着装卸成本、港务管理成本等比较特殊的会计科目,而且科目的核算内容也主要是与港口企业相关的企业间进行,所以其成本会计科目核算中具有极大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二是确保核算体系的独立性。在港口企业的财务核算中,物流成本因其特殊的工作内容,成本管理中包括了与运输、物流、人力服务等其他行业企业的合作,以及费用支出等内容,所以具有极大的独立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物流成本管理中建立独立的核算体系,确保核算工作的质量。三是核算过程的独立性。财务核算工作过程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核算工作人员需要具有决定的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与权限,完成独立核算工作。有时为了确保这种独立性,企业还需要引进会计事务所等第三方参与到成本核算过程中。

三、严格执行报表制度,做好物流流程成本核算控制

为了做好核算控制工作,我们需要在实际财务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物流报表制度。在物流成本管理中,虽然各企业报表名称各不相同,但其主要的报表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是物流的总体成本报表。这类报表主要表现的是港口物流总流程中,各类成本的汇总报表。包括了消耗的各类资源成本、人力成本、设备管理成本以及应计入成本的其他支出内容。如在港口物流周转中消耗的汽油、柴油等油品成本;租用货物装卸设备的费用;雇佣装卸工人的工资支出等都属于这类资源消耗内容,应直接的计入这一报表。二是物流总体流程中的费用报表。这类报表主要的显示的是物流流程中,港口企业需要支付与缴纳的各项费用情况内容。如货物储存中产生的土地管理费用就属于这类费用。同时物流财务管理中需要计入管理费用的会计支出也应列入这一报表内。三是各流程内的综合报表。这类报表主要是指在物流的各个流程内,对于成本与费用的综合报表。这一报表可以很好地体现出物流单一流程内成本与费用的组成、比例等关系,为成本核算的进行提供参考。这些报表制度的执行可以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明确的显示出各物流流程中成本与费用的内容、整体情况等核算中的重要因素,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清晰详细的财务数据。同时这种明确成本内容的报表由于情绪的注明了成本内容,更加有利于成本控制管理的进行,提高了成本管理的质量。

四、结合物流风险管理,确实完善成本核算管理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结合企业物流风险管理内容,完善成本核算的管理过程。一是在成本预算中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在物流成本的预算过程中,对于自然灾害、运输事故等港口特殊的风险因素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进行考虑,将这些风险管理成本纳入成本预算内容,为成本核算的完成提供方便。二是做好风险成本科目登记管理。在成本会计科目管理中,财务人员需要做好风险管理成本科目的登记管理工作,特别是明确划分风险管理中的成本支出与费用支出问题,为成本核算的完成提供方便。三是在核算过程中充分考虑风险应急管理成本因素。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对于物流过程中出现的紧急风险管理中出现的成本内容(如应急设备的应用、风险转嫁中产生的成本等),在成本核算中需要充分考虑,利用合理科学的核算方式开展核算工作。

五、结束语

物流管理工程类篇2

1沟河现状

沟河发源于燕山山脉南麓,承德市兴隆县茅山镇青灰岭,流经兴隆、蓟县、平谷、三河等市县,于宝纸区张古庄与州河汇合后,汇流天津海河。沟河全长180kin,流域面积295Okm2,天然河道纵坡为1/7000。在三河境内全长51.Zkin,市区skm。沟河每天从北务村入境的客水8.64万t,每小时3600t,水质极度恶化,水体为黑褐色,臭味呛人,水中无任何水生动植物。客水中除生活污水外还有工业废水,据北务村监测断面监测结果显示,除pH值合格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超标,为劣V类水。其中,溶解氧比标准最低限值相差1.78倍,COD超标1.10倍,BOD;超标3.43倍,氨氮超标6.9倍,挥发酚超标0.41倍,六价铬超标0.96倍,油超标1.0倍。三河市河段水质污染主要受到上游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影响。水质为超v类标准的水质指标有:C服r、D0、BOD‘、阳3一N、TP、石油类、cr‘一、硫化物等,近期六价铬污染己得到控制,基本达标;客水受油类污染的程度呈上升趋势,并影响其下游水体。上游客水流经三河市后,总体趋势是水质得到改善。由于上游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的有毒物质和极低的溶解氧,均对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的生存构成极大的破坏,甚至无法存活;因为水质严重黑臭,透明度极低至不到IOcm,水下光线严重不足,致使沉水植物无法生长:夏季汛期水位很高,冬季时期由于没有蓄水而水位很低,均不利于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发展。沟河从北至南贯穿三河市城区和市域全境,是该市最重要的地表水载体,对三河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巨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河市市民对沟河水环境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为改善沟河水环境,三河市投巨资对沟河三河市段总长10cm,涉及治理水面面积33.14万可的河道进行以水质改善与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治理,以营造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

2沟河治理工艺

为了使治理河段水质近期达到GB3838一2002标准W~V类(一般景观水体),远期达到GB3838一2002标准W类;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暴发;缓解沟河生态用水资源短缺危机;改善河道景观.在对策上,主要应控制污染源,改善水质,降低混浊度,提高透明度,增加蓄水量,调控好水位,修复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在确立“流域治理”理念与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沟河流域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以生态学原理、环境生态工程学原理和系统工程学原理为指导,采用水质原位净化与保护工程技术和河流生态工程长效管理技术,制定了沟河三河市段水质改善与保护环境生态工程的工艺流程使沟河三河市河段水质近期达到并维持在GB3838一2002标准IV~V类,远期达到IV类。按照工程要求和工艺流程设计,本次设计重点实施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l)基流时段孟各庄闸上游来水突发污染应急处理工程当上游来水超出V类水质时,启动该处理系统,方法是在闸上游230m的河道断面通过均布加药管添加絮凝剂或中和剂,通过曝气搅拌管使药剂与河水充分混合,去除水体中大部分悬浮固体物,提高水体透明度,中和水质,闸前设置气提装置将沉淀污泥提至岸边污泥浓缩池,进行后续处理。在闸后增加2800mz的强化曝气生物膜,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进一步降低水体污染物质,降低后续处理的污染负荷。另外,为提高应急处理系统处理效果的保险系数,在孟各庄闸后增设物化处理装置一套(备用)。(2)河道污染原位治理工程,包括:•河道清淤工程为防止底泥污染和便于人工水草的布设,需要对相关河段进行清淤,本工程疏浚区为孟各庄闸至贤人桥河段,确定在早季选择履带式反铲挖掘机和两栖式清淤机采取干滩陆地施_l:的方式进行疏浚,并选定北外环桥西岸桥头两侧的砖厂废取土坑做为贮泥堆场。•污染水体生物膜接触氧化强化处理工程通过物理及生物方法去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工程实施河段为在北外环桥至迎宾桥河段,布设总量IO182m,的软性生物膜。(3)健康水域生态系统构建工程通过植物新陈代谢,吸附N、P、TC为营养源,使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方法。在北务村桥至迎宾桥河段的水陆交错带种植16300汀湿生、挺水植物,河道内种植6000可沉水植物、l200m’浮叶植物。在迎宾桥一贤人桥一孟各庄闸河段放养1000kg铜锈环纹螺、沼螺等螺类。(4)河道生态廊道建设与两岸水土流失控制工程在北务村桥至贤人桥河段两岸建设河道生态走廊,水陆交错带种植固土能力较强且具有较强净化能力的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如芦苇、香蒲、营蒲等,在水陆交错带以上的斜坡,改种、补种4000矿固土植物,如柳树、芦苇、荻等.(5)河道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构建工程在孟各庄闸上游SO0m处,沟北村东建立自动监测系统。对水质、水量、pH值等指标进行自动监测,当水质为劣V类时,启动应急处理系统。

3沟河治理设施的运营管理

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管”,工程建设完成之后的长效管理才是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科学管理机制。

3.1上游来水污染应急处理工程运行长效苦理上游来水污染应急处理工程运行实行长效管理,主要做好如下工作:(1)根据上游来水水质及水量状况及时启动或停止该系统,制定严格的运行管理制度;(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3)坚持做好运行或停止记录,定期汇总研究、分析,以总结规律,提高效率;(4)做好设备维护和定期检查;(5)维护工程区水环境安全,防止外来干扰.

3.2河道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l)做好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尤其要做好野外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2)定期对采集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标准法校核,并及时查找出现偏差的原因,及时调整、改正;(3)做好数据的统计、保存、分析及其上报工作,使之更好发挥作用。

3.3软性生物膜及其曝气系统运行长效管理软性生物膜是按照原位技术原理,多学科、多领域协作,依据不同水体的具体情况而研制的一种用于污染水体水质原位挣化技术的产品,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软性生物膜是一种由两种网孔海绵状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孔隙率9既~96%的软性生物膜,此生物膜为生物惰性良好的高分子材质,物理及化学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尤其重要和特异的是,它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能吸收、吸附、截留水中溶解态和悬浮态污染物,为各类微生物、藻类和微型动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的着生、附着和穴居条件,最终在软性生物膜上形成薄层的具有很强净化活的“生物膜”。软性生物膜及其曝气系统运行长效管理工作主要做好:(l)根据水质和水深及时调整曝气频次和强度。〔2)做好鼓风曝气系统及供电设施的安全防护和设备维护工作。(3)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软性生物膜设施,及时清除缠绕杂物,修好受损部分。

3.4河道生态系统工程长效管理本生态工程的长效管理实质上就是河道生态系统的长效管理.河流生态工程的管理是根据河流生态系统固有的生态规律与外部扰动的反应进行各种调控,从而达到系统总体最优的过程。河段生态工程的管理,应在流域与局域统一规划基础上,建立相应管理机构,运用技术、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控制或限制人为损害河水水质的活动。保护和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维护水域的生态平衡,因此,必须遵循生态学原则,以河流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了解沟河水域的生态平衡机制,协调人类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关系,否则水体生态环境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修复和有效的保护。河流生态工程长效管理系统建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l)管理机构与体制的建立为了做好河道水生生态系统和水环境维护管理,必须建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机构中除配备业务负责人外,还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管理员和维护工。管理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管理知识和技能,维护工则在管理人员指导下,能独立进行河道环卫保洁、水生生物养护、园艺养护基本作业、熟练的使用机器设备。(2)水体生态系统的管理以水生植被为主的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建立后,生态系统的长效管理,尤其是沉水植物的维护管理最为重要,只有管理好水生植物,才能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有效发挥。管理内容在如下几个方面:保持河道洁净,及时清除各类垃圾,制止一切向河道倾倒垃圾与排污的行为;调控沉水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使其更加适合淘河水环境;对刚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沉水植物群落,应加强管理与保护。在其发芽与生长期,应该不予打捞,尽量发挥其净水效果;在枯萎期应该及时清除,以免其腐烂后造成二次污染。加强对景观植物如荷花、睡莲等的维护与管理;不断清除多余的植物生物量,防止二次污染,同时输出N、P营养负荷;及时清除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的丝状藻类,控制漂浮植物如浮萍等的发展:当河流出现鱼类时严禁钓鱼者投饵做窝钓鱼:根据水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动状况,放养和捕捞水生动物,并对捕获物予以利用.

3.5工程运行操作、管理定员根据本次设计实施的工程规模和特点,参照类似_〔程运行操作、管理用人经验,拟定本次设计实施工程的运行操作与管理定员为13人,并成立“三河市沟河环境生态工程管理站’、进行统一调度管理。

3.6工程管理配套设备为做好工程管理,备置河道生态工程管理用人力船(载重500kg,吃水蕊o.sm)两艘,公用客货两用机动车(载重2.st)一辆。

4建立沟河流域各断面水质目标

物流管理工程类篇3

关键词:物流企业;物流管理;加强建设

以实际情况分析,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受信息化时代背景影响,主要面临信息化发展、管理程度不足、客户群体需求关系维护缺陷较大、人力资源管理失衡等问题。本文由此类因素展开物流企业的管理问题分析,进而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使企业与时代共同发展,最终使物流企业符合现代化物流企业的内部构建,与时代共同发展。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以目前形式展开分析,现阶段中物流行业中较为大型的相关企业,如TNT、UPS等跨国物流公司中已较为全面的使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此类模式多以各单位间的连接、即时通讯等手段使管理结构去中心化,以此类较为先进的物流信息网络构建信息化模式,与此类企业相比,我国多数物流企业中仍存在一定问题,无论企业规模大小,企业内结构皆存在信息化程度较为落后的现象。目前此类现象多以人工操作、人力资源内耗较高等现象为主,企业若想实施信息化管理、现代管理,需时刻以信息化模式构建为主,将此类缺陷予以弥补,实现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具体手段如下:首先,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需制定较为科学的总体构架规划。此类规划应切实以工作流程、工作细节为主,根据协作关系类型及物流企业相关业务于产业链中的地位制定计划,如针对业务管理系统、销售出货系统、协作关系类型制定相关细节管理方式,采取信息化技术将此类工作中可由计算机技术替代的步骤实施替代,不仅可节省大量人力资源,亦可使此类原有模式中的人工业务转换为计算机业务,使相关工作更为科学,减少错误发生概率。其次应针对供应链中各类信息展开整合工作。此类整合工作即为针对供应链展开的管理工作,具体方向为针对工作中的信息方向展开技术性更新,采用新式系统,如根据供应链息息系统中虽整合的信息建立相关数据库,实际工作中随时于数据库中调取数据,进而实现有效收集、分析处理,对决策工作作出相关帮助。供应链中,由此类分析处理系统的集成通过一系列接口实现,接入互联网后传输信息,使用信息,使工作处理较为快速,切实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率。最后为借助信息传播平台将此类信息展开传播,如借助现阶段中较为实用的信息平台架构,将此类信息与平台中展开传播,用户可借助此类平台了解物流相关信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关计划,提升物流服务体验的同时亦能使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程度提高,使物流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具体手段可采用借助现阶段中用户群较大的相关信息平台的方式实现信息,如微信、微博等。用户可使用登录查看、链接查看的方式随时随地查看此类信息,有效提高企业与用户间的沟通,提高用户服务体验。

二、强化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因素亦为实现现代化物流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管理人力资源可使劳动与价值间的价值均衡,使企业内部管理有序展开。现代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存在一定问题,如劳动者参与管理工作的程度不足、企业管理过程中劳动效率较低等。解决此类问题不仅有助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升,更可使企业未来发展更为稳定,实现细节化管理、科学化管理。

(一)以节约劳动的目的展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以实际目的展开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即为节约劳动成本,减少不必要消耗,从而发展企业经营,提高劳动效益。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发展企业生产经营与提高效益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相关经济模式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若想符合市场条件,需切实以劳动者角度展开分析,节约劳动成本。此类管理技术决定企业的净利润与利率,保障投入与产出的平衡。

(二)制定规范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与现状相符合

目前我国环境中各项水平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所带来的技术水平提升具体体现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于上文所述相同,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提升与其对结构管理工作的提升程度相似,但具体亦有部分不同。如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管理层与基层的关系、基层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关系等。此类关系若能切实开展,对于整个物流企业而言具有较大作用,且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可与吸纳创新型人才有关,此类人才对企业的作用较为重要,作为人力资源中起主要作用的核心成分,新式技术型人才不仅可使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具有一定价值与作用,更能使企业整体发展,开发更多的新式技术,全面与现代企业相接轨,进而发展跨国事业,不断完成规模发展。具体可采用提高待遇、内部培训等手段多方面提升人才质量,并将其作为整体形成一定体系,通过不断的实践工作实现体系的开发。

三、结语

物流管理工程类篇4

[关键词]物流工程;培养方向;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153-02

物流工程是一门将控制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我国对物流工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我国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院校较少,招生规模也较小。与物流管理专业比较,物流工程专业发展时间较短,培养模式也不尽完善。因此,对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1我国物流工程专业培养现状

我国自2002年开始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由于各院校开设的物流工程专业大多是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机械、信息工程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大部分院校专业定位以机电、运输和规划为基础,部分学校以系统仿真和信息技术为特色。

2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向的制定和分析

陕西科技大学从2002年招收物流工程方向的本科生,我们基于“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的观点,在总结国内外物流工程业界和学术界的最新成果,结合我校的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制定我校物流工程专业未来的培养方向为:

2.1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因为物流工程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

(1)物流节点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中心建设项目的评价体系;物流项目的运作与管理模式等。

(2)企业物流系统设计与分析。将企业物流与生产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

2.2物流装备技术设计与应用

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因此对物流系统硬件设备的设计、管理和应用对于物流系统的顺利实施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仓储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大型的配送中心一般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需要物流工程人员进行分析和设计,以及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和管理;所以物流工程专业需要学习现代仓储系统的设计、控制系统、设备设计与分析计算等知识。

(2)制造业现代物流设施设备系统设计和分析。制造业中现代物流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现代物流设备和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例如:工位器具、输送设备、无人搬运车、分拣机和分拣系统等都是物流系统中的重要设备。

2.3物流信息技术及集成

从根本上讲,现代制造企业的物流建设是信息系统的建设。物流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和集成化是提高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核心内容。

(1)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研究

信息技术为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了众多可供选择的工具。面对日益更新的技术手段,企业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

(2)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包括基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内的计算机系统,并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化表现在以下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物流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二是物流自动化系统与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共同构筑现代物流系统。

3培养方案的实施

以上培养方向的实现,必须在课程体系的制定、实践环节的培养、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尤其是课程体系的制定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为此我们围绕以上培养方向,按照课程群的思路制定物流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如下:①机械装备类课程群: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械控制工程、物流装备技术等。②信息类课程群:计算机原理与接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物流信息技术等。③规划类课程群: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系统仿真、运输规划与配送、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等。④物流管理类课程群:供应链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国际物流学等。

该课程体系的制定兼顾了物流设施设备、信息、规划和管理等物流的核心内容,并且充分体现了物流工程专业的工程背景和工程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明会,唐四元.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7(11):123-124.

[2]鞠颂东.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J].中国物流与采购网,2006(5):8-23.

[3]刘联辉.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1):78-80.

物流管理工程类篇5

1.1电力物资集约化的概念

所谓的电力物资集约化中“集”就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从而进行统一配置,这样的好处是方便管理“。约”顾名思义就是在集的基础上以节俭约束高效的目标作为企业利润的价值取向。在实现集约化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措施是降低成本,高效管理,以实现集中企业核心力量获得竞争优势的目标。电力物资集约化是全国电网的总体规划,是整个的国家内各个电网公司追求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阶段。

1.2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特点

总体而言,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特点有四大方面,即管理框架和管理基础比较完善,在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环境中物流功能逐渐得到了强化,电力物资集约化使物流资源得以整合,电力物资集约化使物流建设得到了优化。就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的完整框架和基础而言,它包括电力物流ERP软件和相应的硬件平台量本分,众所周知ERP是物流发展的基础,国家电网总局为实现物资的合同,监造,专家管理,计划,仓储等业务的流转用相对比较大的金额建立了ERP系统模块。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第二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国家电网公司,集约化使电网公司和航运物流得以长期联系合作,相互进步发展。电力物资集约化第三个特点是有关物流资源整合的,社会在无时无刻地发展进步,当然各行各业也不例外,企业在快速发展中毫无疑问是离不开电网公司的。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第四个特点是它能优化物流的建设,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能很好地运用现代高新科技实现物资流动的低成本高效益。

1.3电力物资集约化现实意义

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模式在大型电网公司都被广泛应用,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了提高各自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比如华能发电集团公司,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中电投资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等,这些公司都设立了品类委员会,能够在制定重要品类的采购策略和供应商关系策略方面更加完善,在物资采购数量上充分体现了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物资整合特点。

2电力工程

2.1电力工程的概念

所谓的工程就是指数学和科学的某种应用,而且通过这一应用能够使自然界的物质与能源的特征通过各种结构在短时间做出高效可靠的对人类有利的物品。工程是一个总称,是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工业农业等生产部门的各类科学的总称。而电力工程是与电力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它包括的种类主要有两个,一种电力工程是将电作为动力在多种领域中应用,另一种是将电作为一种能源在多重领域中进行利用。这些主要依赖于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可转换定律。

2.2电力工程的特点

电力工程的特点主要有两个,即适应技术密集型企业和适应企业市场化重组。就第一个特点而言,任何一个电力工程它的运营技术十分重要,运营机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是一个电力工程发展与否的关键。电力工程作为一个技术含量极高型工程,它的运营和管理必将需要很好的专业知识,如电力系统运行与经营,电力市场问题,电力系统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和电力系统的发展规划都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也为电力公司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3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中的应用措施

3.1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中应用措施概况

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应用于工程中,电力物流ERP软件可以满足工程建造实施中对物资集约化管理的需求,ERP软件中的数据平台和物资模块能够为工程实现物资计划,物资招标,签订合同,监督制造,仓储管理,专家管理,供应商管理和辅助领导者决策的供能。

3.2如何开展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中的应用措施

首先是要以工程的业务流程改革为电力物资集约化在工程中应用地核心,采用科学的方法实现物资的集约化,其次是需要工程领导和操作人员能够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推进机器操作取代手工操作进程的同时也要尽快推出实施电子商务网上采购的模式。第三点就是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应用时要进行机构的整合和优化工程中各个生产要素的配置以提高经营回报。由此可见,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中的应用措施对工程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4结语

一个国家离不开电力物资和物流,更离不开各项工程,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中的应用,使工程的物资采购,制造,分配等更加合理,为工程的建造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营利润。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也成为现代工程和国家电网公司等实施的有效管理手段,推动了这些工程公司企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他们对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追求。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物流管理工程类篇6

关键词 物流管理专业群 教材体系 学科基础 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2010-2015)》(2010年2月完成)、《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0年6月公布)和《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1年3月公布)等物流政策相续出台,物流作为新的专业领域和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日益成为地方政府和有关企业关注的热点,因而物流管理专业成为各个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基础上的应用学科。物流管理的学科性质和业务领域决定了物流管理专业应当培养知识技能复合型物流人才,才能为物流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体系是实现培养知识技能复合型物流人才的载体和途径。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体系建设成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课题。

1 物流管理专业群内涵界定

1.1 专业群内涵界定

所谓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由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专业集合。专业群的特征是:一是专业群内的专业往往是围绕某一行业设置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工程对象和相近的技术领域,在教学上各专业可以利用同一实验或实训设施、设备完成各自实训任务。二是专业群内的专业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依托某一学科基础较强的专业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和良好的师资队伍环境。专业群各专业可以是同一专业大类中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专业大类中的专业,能否归为一个专业群主要以是否拥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技能)要求来划分,并且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中的岗位群,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性教学。我国2004年《全国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的分类就是坚持“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进行划分的,专业大类中的二级类专业体系可称为专业群。但高职院校专业群如何规划和建设是由学院的行业背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学院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专业发展过程确定的,各院校专业群内的专业数量和分布并不一定与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划分一一对应。

1.2 物流管理专业群内涵界定

所谓物流管理专业群,就是由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物流管理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由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集合。按照“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群的“相关专业”可由2004年《全国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工商管理类(6205)、水上运输类(5204)、港口运输类(5206)、经济贸易类(6203)、市场营销类(6204)、计算机类(5901)和电子信息类(5902)的下级子类有关专业进行组合形成。“横向”组合的物流管理专业群可由物流管理、国际物流、冷链物流、港口物流、生产物流和报关与国际货运等专业(有些是专业目录外新建专业)组合形成;“纵向”组合的物流管理专业群可由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管理等专业组合形成。究竟采取“纵向”组合还是采取“横向”组合进行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应由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发展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师资队伍结构、主要实践环节、专业方向、就业面向和物流服务水平等内容来综合决定。

2 物流管理专业群、教材建设学科基础

物流管理专业群的教材体系是物流管理专业群内涵建设主要载体和表现方式, 所以进行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专业教材体系建设,需要我们对物流管理的理论基础和业务过程有深刻的认识和掌握。现代物流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渗透形成的应用性新兴学科,是一门汇集了经济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多门学科精华的交叉学科,是在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支持下,研究物质实体流动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为以合适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正向及反向的物流过程及相关信息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管理主要包括物流作业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服务管理、物流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战略管理等内容。由于组成物流学科的知识技能要素很多,虽然国内外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还没有形成完善合理物流学科体系,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的物流学科研究缺少对物流学科发展的理论构成、发展条件、应用领域、技术手段、系统集成、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系统全面研究;二是物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为区域经济的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基础上的应用学科,不是基础学科,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和区域特色;三是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现代物流(logistics)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物流技术,使物流各个功能环节共享总体物流信息,把所有物流功能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物流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物流客户服务。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在全社会范围内或全行业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学科体系具有一定困难,造成各个高校依据各自的资源条件构建自成体系的物流学科,其优点和不足一样明显,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建设具有一定难度。

3 物流管理专业群、教材建设理论研究

3.1 国内现有研究内容

目前国内有关物流管理群、专业教材建设的研究不多,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如下:韦克俭等在《优化知识与技能结构,大力培养物流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6月)一文中,在物流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的提出、内涵和外延以及物流管理专业群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状等分析的基础上,对物流管理专业群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探索,围绕专业优化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大力培养物流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并对物流管理专业群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进行总结。张钦在《我国物流管理教材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教育教学论坛,2012.2)一文分析了我国物流管理教材建设的问题及其根源,提出了要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以需求为导向,以及注重对内容的研究等对策和建议。周艳军在《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建设探析》(科学咨询,2006.11)一文中认为确定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进行物流专业教材建设的前提;确定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物流专业教材建设的基础;加强教材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建立一支教材编撰的精品队伍,是物流专业教材建设的基本保证;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是现代物流教育的新时代需求;引进、借鉴国外物流教材的成果和经验,推进物流教育的国际化。杨嘉伟在《高职类企业物流管理模块化教材编写初探》(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8卷第三期)一文中认为企业物流管理教材的编写应重点从社会需求出发,结合学校规模教学、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编写。应依据高职教育培养定位来合理设置编写内容,既要避免过分强调理论分析与研究,又要防止与社会上短期操作培训相雷同。

3.2 国内现有研究空白

以上有关物流管理群及其专业教材建设的代表性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但是有关物流管理群、专业教材建设研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充实。一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群的教学内容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规划导向实施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在物流管理专业群的培养体系尚未形成以岗位技能要求和业务流程为主线的高职物流教育目标体系,以致教学内容设置不实用,课程体系规划不合理,人才规格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物流管理专业群现有教材内容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前沿或热点的物流知识技能没有较好融入现有教学体系。如许多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开设有物流管理专业,主要侧重点在港口物流管理、交通物流管理、生产物流管理、仓储与配送物流、连锁物流管理(有些是专业目录外新建专业),而没有开设冷链物流专业和国际物流管理专业,所以相应的教材建设也就没有能够把这些前沿或热点的物流知识技能教育给学生。三是没有围绕物流管理专业群的岗位群进行教材建设。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不仅需要物流专业人才,还需要物流信息技术、国际商务、电子商务、营销与策划和经济信息管理等专业人才;所需要的物流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物流专业知识技能,也需要掌握其他专业知识技能,如冷链物流知识技能、国际物流知识技能、物流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国际商务知识技能、电子商务知识技能等,所以物流管理专业群的专业教材体系建设内容尤为重要。为了实现物流管理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差异化和特色化,必须整合资源优势,打造品牌专业,而这些目标也需要以物流管理专业群的教材体系建设为载体来实现。四是物流管理群的发展定位有待进一步调整。高等院校的物流人才培养都是为物流行业领域或某区域物流发展提供专业物流人才,因而物流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和区域特色,因此高等院校要根据本院校物流管理群的发展定位构建相应的教材体系,才能实现物流人才培养的行业特点和区域特色,提高知识技能培养的针对性。

4 物流管理专业群、教材建设框架体系

4.1 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框架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群的建设一般由区域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决定。区域产业(链)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决定了该区域产业(链)所需人才结构的层次与内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体系下,区域经济产业(链)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也就决定了区域内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的规划与发展定位,使专业群的战略规划建设与区域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战略要求相一致,实现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物流产业(链)是为区域经济产业提供相应物流服务的,因此区域经济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层次、发展水平、物资流向、货物特性、货运通道和流通方式等内容决定了所需物流服务的岗位群结构和相应知识技能。由物流产业(链)职业岗位群的知识技能结构和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条件,可制定相应的物流专业群建设与发展规划。因此,由我国区域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看,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应采用“纵向”组合方式,满足我国现行物流行业粗放型发展的需要。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采用“横向”组合方式重新建设,以适应物流行业服务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框架(某高职院校为例)如表1所示。

性专业目录(试行)》;(2)2011年核定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外专业名单。

4.2 物流管理专业群的教材框架体系

(1)物流管理专业群的专业教材建设思路:首先引入物流行业标准,以物流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典型物流任务为驱动,以物流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构建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然后召开实践专家访谈论证会,把物流管理专业群毕业生从走上工作岗位到成为一名成熟的经营管理者的职业成长过程进行实证研究,把经过业务员岗位、业务主管岗位、业务经理岗位等3个阶段完成的系列典型工作任务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进行分析,转换为相应的学习领域。最后对学习领域进行归类和提炼,校企合作编写相应的专业课程教材,培养知识复合型的适用性人才,为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2)物流管理专业群的专业教材建设系列:物流管理专业群的专业教材建设内容是由专业群的组合方式决定的,不同的组合方式决定了不同的专业课程体系,不同的专业课程体系也决定了不同的教材体系。如果采用“横向”组合方式,相应的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物流行业内的知识技能的优化与提炼,形成“横向”知识技能复合构建的教材体系。如果采用“纵向”组合方式,相应的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物流行业与其他行业的知识技能优化与提炼,形成“纵向”知识技能复合构建的教材体系。不管是“横向”知识技能复合构建的教材体系,还是“纵向”知识技能复合构建的教材体系,按照专业群和物流管理专业群的基本内涵界定,物流管理专业群的课程体系都可划分为三大类,即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基本技术能力(技能)课程和专业技能拓展课程,构成相应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材系列、基本技术能力(技能)课程教材系列和专业技能拓展课程教材系列。三大系列的具体教材内容构架,不同的高职院校应由专业发展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师资队伍结构、主要实践环节、专业方向和就业面向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

5 物流管理专业群、教材体系建设的建议

综上所述,完成了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体系内涵界定、学科基础和建设框架的研究探讨,但是在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及时融入物流前沿热点知识和先进物流技术,引入系列物流标准,规范物流知识技能体系,并善于改革创新,拓展建设全新专业学科领域,才能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体系建设进一步得到优化发展,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5.1 及时融入物流前沿热点知识和先进物流技术

目前我国物流前沿热点和先进物流技术往往通过国家政策形式明文颁布、推动实施和推广应用。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文明确提到热点知识有冷链物流、国际物流、保税物流、物流信息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标准化体系、集装技术、单元化装载技术、物品编码体系、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托盘共用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ICS)、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ETC)和智能交通系统(ITS)等。2010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完成《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2010-2015)》,该文明确提到热点知识有主制造商供应链信息化、电子商务与物流服务集成、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化、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物流信息基础标准、物流信息采集标准、物流信息交换标准、物流基地综合管理系统、智能集装箱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信息化管理系统等。2010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该文明确提到热点知识有农产品冷链物流、储藏保鲜技术、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管理技术、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冷链物流监控追溯系统、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等。2011年3月公布《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该文明确提到热点知识有商贸物流、供应链金融创新、城市配送、城际配送、绿色物流、物流模式创新、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等。其他热点知识技术还有物联网技术应用和智慧物流运营等。以上这些热点物流知识技术的综合应用将是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发展的方向,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把这些物流知识技术纳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群的知识体系,相应教材体系也需要及时更新和补充,物流管理专业群的教学体系才能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

5.2 引入系列物流标准,规范物流知识技能体系

随着物流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需要,现代物流越来越强调对物流过程的系统化管理,以通过物流系统的优化降低物流成本。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现代物流系统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2011年9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编制完成的《物流标准目录手册》,共收集了我国已颁布的现行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共计601项。按其内容分为基础类标准(包括术语/导则/图形符号与标志)、公用类标准(包括通用类标准/物流设施设备标准/物流技术、作业与管理标准/物流信息标准)、专业类标准(包括冷链物流标准/汽车物流标准/医药物流标准/家电物流标准/煤炭物流标准/粮食物流标准/邮政物流标准/出版物物流标准/木材物流标准)和标准化指导性文件四大部分,在每部分中又按基础性标准、物流装备、物流技术、物流服务及管理、物流信息进行分类。随着系列物流标准相续颁布实施,目前现存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技能内容需要根据最新物流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进行梳理、调整和修改,物流管理专业群的教材体系也需要相应改动。只有使用融入系列物流标准的教材体系开展教学,毕业生的知识技能才能适应物流行业标准化发展的需要。

5.3 善于改革创新,拓展建设全新专业学科领域

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体系建设是动态过程,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在1992年之前,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中还没有出现“物流管理专业”。1992年北京工商大学(原北京商学院)向教育部提议将“仓储运输管理”专业改为“物流管理”专业,经专家论证,教育部同意,1993年北京工商大学成为全国第一家招收“物流管理”本科生的大学,从那时起开始了我国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生的培养。随着我国物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等高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物流业务过程中,导致物流服务向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涌现出很多全新的物流服务领域和全新的物流专业技术。原先“物流管理”的专业内涵和发展定位越来越显得模糊,而全新的港口物流管理、生产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管理、冷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管理和物流信息技术等已经申报获准开设或准备申报新建招生的相关物流领域专业学科,其专业发展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和就业面向等方面比较清晰明确,具有较强的行业针对性和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其发展前景比较看好。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归纳和改革创新,拓展建设全新专业学科领域,为物流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实用和适用的复合型物流人才,提高我国物流行业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

L芑鹣钅浚罕疚氖枪阄鹘逃蒲А笆晃濉惫婊翁狻侗辈客寰们咧霸盒L厣放谱ㄒ到ㄉ柩芯俊罚ü鸾炭蒲А?010〕8号,2010C203)课题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群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课题(桂职院[2009]20号,项目编号为092203)交叉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韦克俭等.优化知识与技能结构,大力培养物流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2] 韦克俭.关于物流定义、分类、岗位技能要求和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定位的几个问题.教学与科研,2006(3):17-20.

[3] 兰必近.北部湾经济区高职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研究.生产力研究,2009.7(14).

[4] 兰必近.广西高职院校国际物流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10.1(1).

[5] 兰必近.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研究.中国电子商务,2011.8(8).

[6] 兰必近.广西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资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7.

[7] 兰必近.南宁市物流地产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金融经济,2011(8).

[8] 兰必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金融发展战略研究.时代金融,2011(17).

[9] 张钦.我国物流管理教材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教育教学论坛,2012.2.

物流管理工程类篇7

关键词 物流学生 就业 供需

中图分类号:F250-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物流业作为国家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行业之一,企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激增,据统计,2011年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约为40万人。物流人才已被列为中国十二类紧缺人才之一。物流人才的巨大需求及高校的扩招,使得国内物流人才培养规模增大,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400多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经过10多年的物流人才培养,为人力资源市场输送了大批物流专业毕业生。然而,在此形势下却出现了物流人才供需错位现象,一方面是企业物流人才“用工荒”,另一方面却是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本文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特征的分析,从完善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指导工作及物流类学生自身努力三个方面出发,提高物流类学生的就业能力,以适应行业的需要,进而缓解物流人才供需错位问题。

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通过对2012届物流管理专业100多名毕业生初次就业信息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中普遍存在以下特点:

1、民营物流企业是当前物流类毕业生主要的选择领域。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创造的就业岗位多。我国现有接近1000多万的物流经营体,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巨大。在这个领域,物流类毕业生只要愿意都能谋得一职半位。但是这1000多万物流经营体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小型的民营物流企业,其规模小、待遇低、稳定性差,在物流运作的过程中专业化程度不高、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不足,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性质仅仅是搬运工、仓库管理员、盘点工等,体现不出专业人才的作业,这致使大量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面临一定的困惑。

2、当前物流类毕业生从事非物流相关工作的比例较高。当前毕业生择业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发展前途和个人兴趣爱好,物流业是服务性行业,物流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是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专业性不是特别强,毕业生能胜任一般的经济管理岗位。此外,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化的转型时期,专业化和机械化程度不高,行业劳动强度较高,毕业生从事以操作性、事务性的基层岗位为主,部分学生对此不适应。

3、学校举办的各种招聘会是毕业生首次成功就业的主要途径。调查显示,学生就业的途径主要有一下几个:学校举办的各种招聘会、学校推荐就业、人才市场供需见面会、网络招聘、通过社会关系就业等等,其中学校举办的招聘会是毕业生首次成功就业的主要和重要途径。

三、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特征分析

1、物流行业专业人才需求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行业管理高端规划设计人才,这类人才应具有较长的行业工作经历,对行业发展具有深刻的认识,能够从宏观与整体上为行业发展规划及设计做出决策,属于行业发展的导向性人才;第二类是具有较强应用操作能力的企业人才,这类人才应对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从事企业作业流程、计划实施、组织协调、设备实践操作等业务能力,这类人才是市场需求的主题,也是当前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第三类是科研培训型物流人才,这类人才应具备较强的理论研究、业务培训能力,一般在高校、科研机构、培训机构等工作。

2、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化的转型时期,物流行业基础设施薄弱,物流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不高。物流企业大都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低、工作环境较差。由于技术应用程度低,物流行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普遍较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一般要从基层做起,但寒窗十余载的大学生大都不愿意底层的苦力工作。另外,目前高校的物流教育在培养学生时,过于注重先进的物流理论及思想的教育,而忽视了我国物流行业基础相对薄弱的现实,而且学生往往缺乏企业实践技能,这也使得毕业生不能胜任企业的实际工作。

3、相对于专业知识,物流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更看重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丁锋(2011)对300多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包括社会实践能力、自主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五个维度。 而赵奕凌(2011)则走访了十多家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拥有自营物流业务的企业,从中总结出广大物流企业所注重的物流实践能力为:团队精神、沟通精神、创新进取精神。

四、缓解物流人才供需错位问题的方法建议

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物流企业“用工荒”与物流类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既有外部的影响因素,也有内部影响因素。外部影响因素包括基础设施薄弱、企业规模较小、工作环境较差、管理理念落后、薪酬待遇较低等各种物流行业转型期“阵痛”;内部影响因素则是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缺陷,以及学生自身因素。

内部影响因素是决定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注重从内部影响因素,即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缺陷及学生自身因素三个方面探究物流人才供需错位问题的解决方法。

物流管理工程类篇8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信息时代,条形码技术被广泛应用并引起了仓储管理、现代物流等领域的重大变革。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新兴技术,是现代仓储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对我院仓储管理目前状况的分析,以仓储管理系统为基础,应用条码技术是实现院内仓储现代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和必然趋势。条码技术是目前使用起来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在信息领域发展迅速,由于条码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采集信息量大、可靠性高、灵活实用、设备操作简单、成本低等特点,深受用户青睐。为摆脱仓储作业固定地点作业的限制,增强物资出入库、查询盘点操作灵活性,从降低成本角度考虑,可将采集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模块进行传输,基于有线条码扫描和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结合的“无线条码仓储管理系统”(WMS)具体流程图如下图1所示:从图1中分析可知,在无线条码仓储管理系统中应用条形码技术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①物资编码;②业务功能模块设计。下面将对这两方面内容做详细介绍。

2条形码仓储管理设计实现

在仓储管理中运用编码和条码技术,对物资(包括货位)信息编码,为系统信息的处理提供了条件。条码技术本身不是一套系统,而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识别工具,它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来支持成熟的管理系统。物资编码为信息系统提供了数据信息来源,将其设计成唯一标明数据的形式,为数据项目提供一个简单清楚的定义。2.1物资信息编码物资编码是将物资按分类内容,进行有次序的编排,用简明文字、符号或数字代替货物名称、类别及其他有关信息的一种方式,物资信息编码是物资仓储管理过程的基础部分。对物资进行统一编码,并运用到基层物资仓储管理系统,可增加货物信息的正确性、提高仓储系统信息录入速度、为仓储信息的查询核对提供方便等。编码过程中可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①考虑仓储管理上物资如何细分合适;②考虑哪些信息可作为管理信息;③考虑以上两种信息在WMS各个环节的功能实现。通常物资信息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包括如下:入库单号:记录物资入库时各个专业单号。入库工程资料:记录物资的各种类型进货时制单的工程信息,具体有工程编码,工程名称;供方:供方名称、供方代码;物资资料:如物资名称、代码、规格、型号等;仓库:仓库名称;货位:货位名称;出库单号:记录物资出货时制单的类型单号,有发付单、调拨单、其他发货单;出库单工程资料:记录物资的各种类型出货时制单的工程信息、具体的有工程编码,工程名称;客户:客户名称(领用部门、领用单位);发货日期:出库单据的开单日期;除此之外,对于物资管理系统,为能够保持单据上下游的衔接,条码内容还应包括单据的ID,与当前单据的类型ID。信息编码过程是一个信息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在编码技术中使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线分类法、面分类法和混合分类法等,对于这些分类方法目前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可参考资料较多,这里不做详细说明。通过对当前本单位物资仓储实际情况分析,结合可选择分类方法的利弊,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2.2业务功能模块设计WMS的硬件系统包括条码扫描枪、无线数据传输装置、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和条码打印机等,硬件系统结构图如图2所示。软件系统主要是指一套完整的条码仓储管理系统,除此外还包括扫描枪的应用系统和一些接口服务系统,如扫描枪接口服务系统、物资管理系统接口服务系统等。WMS通过与物资管理系统接口服务,实现实时数据双向同步传输。WMS的设计方案,实现了主要业务流程的条码管理。①采购入库。物资到货时,根据采购订单等,录入物资名称、规格型号、到货时间等特性信息,并制作物资标签。同时,将入库物资的其他信息如供应商名称、出厂日期、采购日期、到货日期、库区货位等纳入物资管理系统中的采购收货模块中。验收员对货物进行验收后,依据货物信息明细打印并粘贴条码,保管员用扫描枪扫描物资条码,并扫描其存放的库位条码,扫描枪系统自动生成入库单并上传WMS和物资管理系统,最后物料上架,完成物资入库流程。②配置出库。首先WMS通过物资管理系统接口服务获得发货通知单,然后按照使用单位提出的需求、应用工程资料、库存情况等综合条件进行配货,最后将最终确定的待供需货物的明细信息发送至扫描枪接口服务系统,库管员根据扫描枪指出的待出库物资的库位及数量,扫描物资条码,物资下架,完成配置出库流程。在整个物资从出库到与使用单位正式交接过程中,还有几点需要注意:物资出库时,除了要扫描物资上的二维条码,对出库物资的信息进行确认,一定要及时更改其库存状态;根据领料单的内容信息,在原有二维条码信息的基础上增加项目名称、领用部门、发货日期等重新制作出库标签;进入交接过程时,使用单位和保管员进行现场收货,并在扫描枪上进行收货确认,确认出库数量与现场货物数量一致,扫描枪自动生成出库单并上传WMS。③盘点查询。首先在WMS中按库区或物资种类制作盘点计划,扫描枪通过其接口服务自动获得待盘点物资明细,保管员按照扫描枪指示的待盘点物资的库位及数量扫描物资条码,完成盘点录入并上传到WMS。WMS将录入数据与库存数据进行比较,生成盘点单,盘点单经审批后执行盘点调账,然后上传给物资管理系统完成盘点流程。根据上述设计方案,WMS业务模块主要功能是对基础资料、单据、库存管理、管理系统、统计查询等采购、仓储环节所涵盖业务的全面管理。其中,扫描枪应用程序实现主要功能是对物料入库、出库、库位变更、盘点、客户验收、条码查询等库存管理业务的管理。

3总结

通过WMS系统可将物资入库、出库等库存管理中各阶段的信息联系在一起,跟踪物资流转全过程,既方便又快捷,其自动化流水线式的工作效率更是传统的手工作业无法比拟的。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强化管理执行力、实现管理现代化方面会达到很好的实施效果,如:提高库存准确率,解决手工单据信息不准确等问题,消除业务处理中的无效劳动,改善保障质量;解决物资管理系统库存数据和现场库存时间差,实时、快速、准确地输入、查询和更新系统数据;有效控制库存,降低库存成本;简化了信息查询步骤,管理人员不再需要手工翻阅查找各种登记册和单据本,只需输入查询条件即可查到所需记录。今后的仓储管理工作,仓储管理员通过手持终端和计算机,便能对工作流程一目了然,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作负担和工作难度。

上一篇:生态文明建设概念范文 下一篇:境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