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审计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09 07:09:58

高级审计培训

高级审计培训篇1

1.认真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进一步加强干部考核、竞争上岗、轮岗交流、按职数配备干部等方面的管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努力做到全面、客观、准确地衡量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工作作风以及组织领导能力,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的干部推荐上来,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2.加大对审计队伍的综合管理力度,全面履行人事服务职能。以《公务员法》实行为契机,深入学习、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准确把握干部调配、交流辞退、离职退休、下派锻炼等各个工作环节,认真履行人事管理职责;完善和改进组织人事工作,以服务促管理,提高在人事信息、出国出境、医疗保健以及请销假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切实贯彻执行党的干部政策;

3.创新和完善公务员管理有关制度。探索研究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具体考核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改进年度干部人事考核方法,细化年度考核标准,健全科学的业绩考评体系,增加考核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为整合审计资源,公务员轮岗调整打下基础。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以弘扬“公务员精神”为主题,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

4.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实施高层次审计人才工程。大力加强审计领导人才、审计专业人才、审计管理人才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科室“一把手”领导审计工作的能力和科学民主决策的水平,调整科室人员结构,加大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力度;逐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的高层次、复合型的审计人才队伍;建立比较畅通的审计管理岗位和审计业务岗位交流制度,从优秀的业务人才中选拔从事审计管理工作的人员,培养他们综合分析、科学规划、协调管理的能力。从实际需要出发,研究确定我市高层次审计人才培养工程。

5.加强干部协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双重管理体制职能。加强与下级审计机关所在地组织部门的联系,进一步协助搞好班子成员的配备工作。

6.从改善审计队伍结构出发,严把进人质量关,保证审计机关对重点专业人才的需求。今年,主要是对缺编的2名公务员继续申请有关部门考试选调,其中:计算机专业、工程预(决)算专业各1名,弥补我局专业技术人才的急缺。

7.抓住我市东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调整的有利时机,根据我局审计人力资源紧缺状况和对两个区审计监督的要求,积极申报拟成立两个区审计分局工作,初步意向编制各5人,共计10人。

8.认真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根据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实施办法,配合有关部门积极稳妥地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二、干部教育培训

1.认真组织好全市审计机关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积极组织好市、县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参加省厅和审计署组织的培训,选送赴国外审计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考察。

2.加强审计干部业务培训。结合当前形势和审计工作重点,通过举办培训班、以审代培、全员集中整训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组织全市审计系统的业务骨干,进行有深度的审计专业知识培训。以审计准则、审计技术与方法、审计操作规范、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为基础,针对审计工作任务的需要,加强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等方面的培训。

3.进一步抓好审计干部的知识更新和业务技能培训。对新录用的公务员以及新调入的审计干部,要在培训安排上进行重点倾斜。有计划地组织机关人员参加新录用人员的初任培训、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

4.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开展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学习培训,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公务员法》从20*年1月1日起实行,按照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的要求,在大家深入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好《公务员法》的全员培训,力争在全市组织的《公务员法》统一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5.继续开展全员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与考试,加快推进计算机骨干人员培训。一是开展审计人员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与考试。全市审计机关55岁以下的审计干部,到20*年底以前,都要通过审计署举办的第二轮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并获得相应证书。二是继续加大计算机中级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力度,加快培养一支计算机骨干队伍,逐步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水平。

6.树立人才资源开发观念,推进审计干部学历上台阶工作。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着力培养中高级审计人才,市审计局继续实行积极鼓励和支持审计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业余学习政策,凡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学历班学习和参加中、高级职称考试,并取得毕业证书、资格证书的,单位给予报销学费和书费,并给予一定奖励。

7.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着力培养中高级审计人才。一是继续做好全省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初、中、高级考试的报名、资格审查、考前辅导、书籍征订等有关服务工作。二是严格评审条件、评审程序和评审纪律,认真组织好我市参加20*年度的河南省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工作,确保评审质量。

8.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手段。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培训,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的新任务对干部的要求和干部自身的岗位、专业、文化程度等特点,做到按需施训、因人施教,本着“干什么、学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围绕审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新时期干部成长规律和培训工作的特点,在培训观念、培训制度、培训方法、培训模式上进行创新,探索分类别、分层次培训新路子,增强培训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9.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在深入调查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好《20*至2010年全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审计干部培训情况数据库,记载审计干部参加培训的所有情况。建立健全培训检查、通报、登记、考核机制,将干部参加培训情况、考试成绩与年度考核、职务晋升、评选先进、出国进修挂钩,实行培训、考核、使用、奖励“一体化”制度。

三、加强自身建设

1.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着眼长远,坚持“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更好地树立政治坚定的形象、开拓进取的形象、求真务实的形象、公道正派的形象服务群众。

2.加强人事教育科的能力建设,注重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提高整合人事资源的能力,提高抵制不正之风的能力。

3.加强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注重对人事干部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人事干部在政治鉴别、政策运用、人事业务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工作出色的人事干部队伍。

高级审计培训篇2

一、农村基本政策培训与农村财务会计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1、基本情况

(1)农村基本政策培训。根据赣市办字[20xx]42号文件的要求,由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农业局承办的第四至第六期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基本政策培训于 20xx年11月19日 至28日在**举办。20xx年的农村基本政策培训是20xx年培训的延续,培训对象是没有参加20xx年培训的另一半县乡两级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骨干。培训分三期在**宾馆举行,计划培训人数349人,实到331人,参训率94.8%。同时,各县(市、区)也根据赣市办字[20xx]42号文要求积极开展了农村基本政策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20xx年,我市县级共举办基本政策培训班40期次,培训干部3050人次。农村基本政策培训的主要内容是:①中央、省、市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规定;②农村土地承包政策;③农民负担政策;④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基本知识;⑤农业产业化及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关知识。

(2)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全省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农字[20xx]14号)要求,我市及时下发了《关于下达全市农村财务会计人员指导性培训计划的通知》(赣市农管[20xx]6号)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布置。各县(市、区)也相继发文进行了详细的布置,并举办了培训。20xx年,全市共培举办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班52期次,培训农村财务会计人员 4018人次,其中:市本级举办培训班3期次,培训人员400人次;县级举办培训班49期次,培训人员3618人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①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集体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村级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有关政策;②集体财务会计业务知识;③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办法及调账技巧;④财务管理电算化和农村管理信息化知识;⑤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知识等。

2、成绩和经验

(1)取得的成绩有:①提高了贯彻各项农村政策的自觉性。农村基本政策培训,在内容上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教师授课兼顾了理论性与实践性,整个培训指导性和针对性都很强。学员们普遍反映在以往的工作中,是上级怎么说就怎么做。只知道该做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农村基本政策的培训,使参训学员进一步弄懂弄通了政策的精神,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但知道该做什么,还能清楚地知晓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增强了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创造性及贯彻各项农村政策的自觉性。②激发了学习各项农村政策的热情。农村基本政策代表党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主张,是党对农村工作规律性的总结,有其自身的系统性。此次培训,使各地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学习农村政策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农村政策的热情。学员们纷纷表示,回去后一定要加强学习,继续提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提升,在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中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③提升了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通过省、市专家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农村政策的系统、全面讲解和培训班印发的辅导教材的学习,广大基层干部加深了对农村政策的理解,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认识,提高了贯彻执行农村政策的能力。学员们普遍反映,通过培训,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增强了他们做好农村工作,发展农村经济的信心。④强化了农村会计业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贯彻落实了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通过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极大地强化了广大农村会计人员对农村财务管理、审计、电算化知识,特别是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掌握和运用。⑤树立了农业部门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农经部门的地位,激发了基层农经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各地一致反映,通过这种大规模的培训,特别是农村农村政策培训,县乡两级领导对“三农”的重视提高了,对农经部门的职责更明了。各地还普遍反映,经过这样的培训之后,各地的农经工作也更好开展了,领导的支持程度提高了。

(2)得到的经验有:①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办好培训的前提和保证。开展农村基本政策培训必须主动争取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一是年初我们就将培训事项向市委农工部和市委组织部进行了汇报,他们都非常支持和配合;二是起草了培训经费请示报告,并得到了市委农工部的同意和批准;三是在师资和教材等方面,我们得到了省农经处的大力支持,省处领导还亲临**给学员授课。②积累了经验,掌握方法,促进了工作。我市的培训工作,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省处领导的称赞,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得益于市农业局充分的组织和准备工作,得益于市农业局特别是农经科做了大量的工作。培训举办前我们就聘请和准备了多位农村基本政策方面的专家领导为 授课老师,编印了内容丰富并切合实际的培训教材。培训期间,从报到、上课、考勤、吃饭、住宿到人员的接待等各方面,会务组都安排有专人负责,确保了整个培训期间有人管事,有人做事。

3、问题与不足

(1)培训经费紧张,学员积极性不高。

不少地方反映培训中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县财政拨付经费不足,组织培训难;二是上级拨付的经费有限,缺口较大;三是有些乡镇农经干部参训费用乡镇政府不解决,只好由举办单位垫付;四是少数经济薄弱的村无法支付参训费用,导致一些村的村会计不能按时参训。

(2)少数地方和单位对参训事项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少数地方没有把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上级的培训通知不够重视,不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对组织人员参训不够严格认真及时等。

二、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1、基本情况

(1)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今年是村干部换届选举年,根据《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农经办[20xx]12号)和《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方案》(赣农字[20xx]76号),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据各地上报数字,20xx年我市全市应审计 3507村,现在已完成审计有3233村,正在审计的有246村,未开展审计的有28村。审计的主要内容是:①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②财经法纪执行情况;③集体资产处置;④债权、债务管理;⑤集体山林、水塘等发包、承包;⑥专项资金管理;⑦财务公开;⑧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其它问题。

(2)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农民负担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是否到位,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是否落实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是否取消村级招待费;二是“一事一议”筹资是否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是否按政策规定程序报批备案,是否按筹资范围开展筹资,是否突破限额,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三是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否在规定环节、范围和标准内收取,特别是在农民建房、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外出务工、计划生育等方面是否存在乱收费问题;四是涉农经营服务性收费是否按自愿、公平、等价相符原则收费,特别是在农业供水、农村居民生活用电、畜禽防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是否存在乱收费问题;五是税费改革后乡村有无发生新的债务或借口偿还债务增加农民负担,是否向农民收缴农村税费改革前的尾欠。

今年,我市对188个20xx年审批的“一事一议”进行了审计,没有查出违纪违规使用资金的现象;在农民外出务工检查中查出乱收费行为5起,查出违纪资金12.36万元,责令清退4.8万元,处分5人;在农民建房收费检查中查出乱收费行为32起,查出违纪资金22.247万元,责令清退11.847万元,处分1人。

2、问题与建议

(1)发现的主要问题有:①少数部门对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视不够。少数地方没有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没有真正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②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与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一直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是法律、法规赋予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可是长期以来,县乡两级农经现状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够,有的乡镇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农经干部,或者被抽调去搞其它中心工作;二是经费难保障,没有专门的办公经费。③审计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实践的审计工作中,很多地方经常抱怨说在农民负担等审计工作中不知道应该遵循那些具体的法律、法规,在审计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很难把握尺度。④审计质量有待提高,审计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2)因此我们建议:①建立健全农村审计的法律、法规。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尽快出台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律、法规,使农村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真正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农村审计的权威性和稳定性。②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审计工作。③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三、下步工作计划与打算

1、再接再厉,继续做好各项培训工作。一是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全省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农字[20xx]14号)和**市农业局《关于下达全市农村财务会计人员指导性培训计划的通知》(赣市农管[20xx]6号)要求,继续抓好农村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二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和赣市办字[20xx]42号文件的要求,督促没有完成农村基本政策培训任务的县(市、区)继续抓好农村基本政策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

高级审计培训篇3

关键词:绩效;培训;目标;应用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是党中央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审计领域在不断拓宽,知识结构在不断更新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亟需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对复合型、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因此,开展审计教育培训成为各级审计机关业务提升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的审计教育培训存在诸多问题,如培训目标不明确、应付培训考核任务、重资金轻绩效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效果,降低了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益。当前,审计工作已进入新常态,步入新时代,必须认真把握当前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升审计人员专业化水平,为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作为审计机关,应加大在教育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通过课堂教学、参加大型审计项目等方式长见识、学经验,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开展审计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审计干部能力的新要求

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一切工作的开展都必须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履行监督职责,坚持依法审计,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职能作用,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提升,审计范围已经由原来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国家重大政策贯彻落实、脱贫攻坚、污染防治、自然资源资产等各个领域。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具备专业胜任能力,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因此,通过开展审计教育培训,明确培训需求和培训目标,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全面履行监督职责、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审计人才的重要途径

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审计干部队伍是推动审计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现有审计队伍在知识储备、能力具备等方面仍有欠缺,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由于大多数审计干部都是财会类专业出身,对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较少,短时间内难以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胜任专业审计工作。当前,审计工作已经进入新时代,如何有效提升审计专业能力和政治素养,以有效发挥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免疫系统”功能的需要,成为制约审计事业发展的瓶颈。做好审计教育培训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审计干部队伍的系统性工程,是提升审计服务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审计干部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推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审计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目标不明确

部分单位组织的教育培训工作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或者目标存在笼统化、模糊化的现象,走形式、做宣传、完任务的情况仍然存在。由于培训工作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导致培训课程设置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大,难以满足学员的真实需求,致使教育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益。目前,审计机关在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时缺乏创新型思维和主动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的意识,培训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和简单,内容结构不合理,目标定位不准确,年度培训目标与长期培训目标脱节,难以实现多层次、多学科的有效融合,导致在培养综合性人才方面产生瓶颈,无法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培训过程无监控

审计教育培训模式比较单调,大部分采取课堂讲授方式进行,即由授课教师课堂讲授业务知识,学员进行倾听和互动。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导,以教材为重点“重理论、轻实践”的培训模式缺乏应用性、科学性、灵活性,难以调动学员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培训质量较低,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由于审计工作对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势必要求授课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计算机知识,还应有财务知识、法律知识等。授课教师讲授效果好不好,是否将实战经验渗透到培训体系中,有没有精心准备讲授内容,学员接受度和认可度高不高,学员是否用心听讲等培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由于培训过程缺乏监控,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导致教育培训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培训结束无评价

审计业务现场培训结束后,在一定程度上基本意味着教育培训的“终结”,培训的效果究竟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设想等效益产出情况基本不再继续关注。通过培训,学员是否取得应有的收获,授课教师传授的知识、讲授的内容是否让学员全部领会等培训效果的调查、评价工作严重缺失和滞后。一方面,由于部分审计干部对培训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仅仅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应付培训,培训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健全的考核机制,大部分审计机关对审计业务人员考核指标的制定不够科学,没有充分体现出综合素质和实战经验的提升,导致评价工作的缺失性、滞后性,针对审计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传达,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审计教育培训工作成为一种形式,无法发挥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评价结果的反馈流于形式

有些审计教育培训工作虽然开展课后调查、评价、意见反馈等工作,但大多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授课教师、学员对于课后调查、评价、意见反馈等工作不重视,填写调查问卷不认真甚至不填,或者出于多方面考虑不能如实填写,导致评价信息不准确。二是开展课后评价的部分工作人员不认真,出于“老好人”形象,评价结果失真。由于评价结果成为一种形式,导致评价结果的反馈也流于形式,其反馈结果都是“好”或者“较好”,完全失去了评价和评价反馈的意义。由于反馈信息的失真,也误导了管理层做出正确和合理的决策。

(五)反馈结果实用性不强

由于提交的评价报告其反馈结果失真,不同培训的评价反馈结果大同小异,导致管理层无法准确判断教育培训工作继续开展的必要性。因评价反馈结果质量不高,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其实用性也就较低,对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及时整改,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审计教育培训成为一种形式、一种宣传。

三、审计业务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高

开展审计教育培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培训结束后有时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一些低质量的培训更难以体现其培训的效果。因此,开展审计教育培训工作难以得到领导的重视。另一方面,各级审计机关目前普遍存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扩大,源源不断地审计项目推向各级审计机关,导致各个审计项目的现场审计时间大大缩短,在这种情况下,应对审计计划范围内的工作都自顾不暇,组织审计教育培训就成为空谈。除应付刚性培训指标、完成培训任务外,各级审计机关很难再组织高质量的教育培训。

(二)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目前,完成审计计划规定的任务是“硬指标”,而参加教育培训属于“软指标”,对于审计干部而言,是否参加教育培训不属于个人考核范围,也难以成为个人提拔、晋升的因素,尤其是实际工作中,个别审计机关采取切块分配任务的方式分配审计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干部参加教育培训就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压力。由于培训的各项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培训考核、评比制度不完善,难以调动审计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学习型”机关氛围不浓厚

打造“学习型”审计机关,提升业务本领是各级审计机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然而,这种决策部署在落实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由于审计干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动力不足,工作经常加班加点,没有时间去学习专业知识,导致对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内心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部分审计干部对掌握的知识、技能要求不高,工作只求过得去,缺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致使单位内部没有形成一种好学、爱学的环境氛围,审计教育培训难以得到有效开展。

四、基于绩效管理模式下改进审计教育培训的措施

(一)明确教育培训的目标

做好审计教育培训工作,必须要明确培训的目标。培训目标要清晰、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通过对目标进行量化和分解,可赋予详细目标具体的分值。当然,在确定培训目标前,要对培训的需求和计划做好、做足前期调研工作。培训需求可分为长远需求、实践需求和个人需求。长远需求不仅要着眼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所需求的专业知识,还要着眼于未来审计发展所应掌握的专业素养,使得教育培训工作具有前瞻性,即培训体系的设计既要重视目前工作中所需技术和理论的讲授,也要着眼于未来,与时俱进地将未来发展趋势考虑进来。所以,审计机关要根据审计行业特点,分析组织需求,确定培训体系总体框架;实践需求要着眼于培训工作的实战性,基于审计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具备操作的实战性,根据审计机关各个岗位设置的职能和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明确不足,合理制定培训的内容和重点;个人需求要兼顾不同领域审计人员的个性化需求,合理设置培训课程,调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升“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境界。同时,可初步将审计人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档次,不同的档次确定不同的培训频率和培训方式。通过个人需求分析,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计划,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避免培训对象在培训过程中的应付心态。在明确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和配备专业授课教师,可有效推进培训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培训过程的监控

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应加强对培训效果的监控力度,确保培训过程不偏离预期设定目标。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监控:一是采取现场提问方式。即在培训过程中,分阶段由授课教师随机对学员进行现场提问所讲述的要点和内容,以此督促学员学习的态度,强化学习观念,提升学习效果;二是由授课教师监督,采取小组讨论、互动提问的方式实现学员间互相监督、共同提升的目标。培训课程可划分不同的阶段,在每一阶段结束后对学员进行分组,针对授课内容采取小组讨论、互动提问的方式进行,学员针对所学内容发表意见和建议,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授课教师之间互动提问,小组讨论、互动提问由授课老师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达到预期效果;三是采取课后测评方式。即一个阶段课程培训结束后,对所有学员进行现场测评,对测评成绩差的学员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并要求及时补学课程内容,对测评成绩好的学员给予奖励;四是加强对授课教师的监督力度。授课教师讲授课程、现场调动课堂气氛等因素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一方面可采取分阶段发放调查问卷,由参加培训的学员采取不记名方式认真填写授课教师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并将问题和建议及时反馈至授课教师。另一方面应加强管理层对授课教师的监督和指导力度,可采取安排管理层以普通学员身份参与培训,对培训过程中授课教师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并督促授课教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

(三)做好绩效评价工作

现场培训结束后,对培训的效果要及时进行评价,形成绩效评价报告。在开展绩效评价时,一是要注意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指标的设置要与绩效目标相一致,切不可偏离预期的绩效目标;二是要注意对指标进行量化和定性时,要充分尊重学员和授课教师的意见,可使用问卷调查、现场走访、现场测评等方式进行,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除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外,还应由授课教师对学员的学习和表现情况进行评价;三是要注意绩效评价报告的质量,在撰写绩效评价报告时切不可生搬硬套模板,应针对不同业务培训的特点,有重点地描述绩效评价结果。特别是意见和建议模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切记“空”和“大”,只有高质量的绩效评价报告才能引起管理层的重视,才能有效提升审计教育培训的质量和层次。

(四)及时反馈评价结果

在确保绩效评价报告质量的基础上,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至管理层。在反馈工作时,可将绩效评价报告做概括性总结,重点突出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等内容,便于管理层及时掌握教育培训的相关情况。为加强绩效评价的透明度,应在获得管理层批准的情况下在适当范围内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确保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

(五)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

用好绩效评价结果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落脚点,是绩效评价作用的集中体现和价值所在。通过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培训项目、资金安排挂钩,建立绩效激励约束机制,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培训项目原则上优先保障、优先安排,可适当采取分批次集中统一培训方式,有效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对开展教育培训的授课教师和工作人员给予适当奖励,提高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般来讲,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项目学员对授课教师、授课内容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较高,掌握的内容也就越好,取得的培训效果事半功倍。对绩效评价结果一般的培训项目要积极督促整改,针对培训中的短板和不足,认真分析原因,采纳相关改进建议,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授课教师做好整改落实工作,避免以后开展的此类培训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以问题促整改,充分发挥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对授课教师和工作人员给予适当提醒,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差,低效、无效的培训项目一律削减、取消,避免培训资金的浪费。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建立评价结果报告、反馈、公开和问题整改制度,有效发挥绩效评价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六)完善激励考核机制

为激发审计人员主动学习的热情,必须建立健全激励考核机制,对积极参加审计教育培训的人员给予适当政策倾斜。一是将审计教育培训纳入单位年终考核,对积极参加教育培训、表现较好的年终考核时给予额外加分;二是为平时积极主动学习的人员创造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多推荐参加上级组织的教育培训,并将他们作为单位未来的业务骨干进行培养;三是将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提拔、晋升的必要条件,凡是不积极、不认真参加教育培训的人员一律不得晋升更高一级的职务。

五、结语

做好审计教育培训工作,既是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发挥培训资金使用效益、做好绩效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时刻树牢绩效管理理念,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是扎实做好审计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措施,基于绩效管理方式开展审计教育培训工作模式势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各级审计机关应进行大力推广和广泛宣传,共同推动审计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审计人才,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洪洁.审计干部教育培训课程设计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9(12):80-83.

[2]章木林,傅雯玉.慕课背景下我国审计干部培训模式的创新研究[J].审计月刊,2017(02):45-47.

[3]毕秀玲,薛岩,陈娜.政府审计培训体系设计之我见[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9(04):96-102.

高级审计培训篇4

为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事业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增强审计干部计算机审计的应用知识水平,提高审计干部在信息化时代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按照《*市审计局关于建设学习型机关的实施意见》精神,特制定*市审计局20*年计算机知识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主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各区县审计局审计人员能熟练掌握审计管理系统的操作使用,并掌握与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的交互使用及管理,提高我市审计机关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审计业务人员能搭建局域网用于信息共享及数据传输、交换;能熟练应用ACCESS、SQLSERVER数据库,并运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查询、分析;掌握常用数据库软件的数据采集方法;掌握审计软件在审计项目中的应用管理及其他常用功能。

二、培训内容

为达到以上目标,拟培训如下内容:

(一)对区县局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管理系统“1拖N”的培训,培训内容为:公文办理、计划项目管理、被审单位资料库、专家经验库及审计管理系统(OA)与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交互使用管理等。

(二)对全市审计骨干进行计算机中级培训,培训内容为:数据库应用技术(SqlServer、Access)、数据采集(含数据库Oracle、Sybase的采集知识)、审计软件应用3门课程。

三、培训安排

(一)审计管理系统(OA)“1拖N”应用培训班

培训对象为以下13个区县审计局所有审计干部:万盛区、南川区、石柱县、忠县、潼南县、武隆县、开县、大足县、巫溪县、奉节县、垫江县、铜梁县、秀山县。

培训时间:20*年4月,拟划分为局长班、科长班、机关文书班、项目计划与复核班、特殊岗位班、一般干部班等6个班次完成。

(二)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

为使培训收到应有的效果,参加培训的人员要从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知识、计算机辅助审计经验的审计业务骨干中择优挑选,本人要有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

培训时间:拟于20*年6月、10月举办2期。

四、考核办法

高级审计培训篇5

1、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要制订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计划,举办信息化专题培训,积极参加上级培训,按时完成培训任务,鼓励审计人员参加计算机中级培训与考试,进一步提高计算机中级通过人数比例;要大力开展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把计算机中级培训作为新进人员岗前第一训,综合运用专题培训、网上培训、以审带训、视频培训,提升培训成效。

2、加大大数据分析团队建设。采取招聘、雇用、培养等方式,加快审计大数据分析队伍建设;整合现有审计大数据分析人才,组建大数据分析团队,常态化开展审计大数据分析;制定大数据分析团队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明确规定建立数据分析团队的工作目标、工作原则、组织架构、主要职责和选拔机制等,促进提升大数据分析水平。

3、加大数字审计攻关团队建设。整合审计机关信息化专业人才、审计业务骨干,组建数字审计攻关团队,将审计知识、审计经验 、审计规律与信息化知识、信息化功能、信息化规律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大数据分析攻关、数字化审计攻关、联网审计攻关、信息系统审计攻关等,充分发挥攻关团队作用。

1、完善网络平台建设。要紧跟“金审三期” 工程的建设步伐,增加审计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完善联网审计平台,建成数据分析室,健全数据中心库,更新办公电脑,添加笔记本电脑,使用正版软件,加快建设审计会商系统、审计指挥系统、审计网上监控系统。

2、完善审计模拟室建设。构建完善以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为主导,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突出审计专业特色,注重学习体验和分享,符合在职审计干部学习培训特点的模拟实验室,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模拟审计实验,加速提升审计干部业务能力,提高审计攻关水平。

3、完善审计信息化制度建设。制订完善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审计信息化队伍建设制度、审计信息化网络设施建设制度、数字化审计管理制度、审计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审计数据库建设管理制度、审计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形成审计信息化制度体系。

1、加快被审计对象数据库建设。收集整理被审计对象基础资料,包括单位机构人员情况、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经营管理状况、历年审计情况等,分类存储,系统连接,对接OA,连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具备录入、导入、导出、修改、删除、调整、统计、打印等功能,为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健全管理发挥作用。

2、加快审计政策法规数据库建设。收集国家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收集地方颁布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收集中央、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规范性文件,分类录入、分级存储,构成审计政策法规数据库,对接OA、AO系统,在数字化审计过程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供定性、处理方面的依据。

3、加快审计案例库建设。收集各地审计机关的典型审计案例,包括预算执行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政府投资审计、金融审计、外资审计、行政事业审计、社会保障审计、农业资源环境审计、国有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等方面的典型审计案例,将其分类录入,构成审计案例库,为开展审计提供借鉴。

4、加快审计事项库建设。根据《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参照历年的审计资料,收集整理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审计事项,构成审计事项库,对开展数字化审计发挥指导作用。

5、加快审计问题库建设。收集整理自身历年各类审计所发现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借鉴其他审计机关所发现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分类构成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审计问题库;在开展数字化审计过程中,以审计问题库为导向,借助信息化技术搜索疑点,发现问题,提升审计效率。

6、加快审计流程模版库建设。制订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审计实施方案模版、审计操作规程模版、审计报告

模版,制订审计通知书、审计移送书、审计决定书等审计法定文书模版,制订审计信息化分析模版、查询模版,分类构成审计流程模版库,为开展数字化审计提供服务。7、加快审计软件库建设。采取上级开发、委托开发、自身开发等方式,加快编制审计办公软件、审计计划统计管理软件、审计档案管理软件、审计现场管理软件、审计查询软件、审计数据转换软件、审计数据分析软件、审计质量监控软件,分类构成审计软件库,为开展数字化审计发挥辅助作用。

高级审计培训篇6

为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工作格局,根据省委、市委《关于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我市将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由市委组织部统筹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使全市在职干部在五年内普遍轮训一遍。为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对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避免交叉培训、重复调学,现就建立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办班申报审批制度作如下通知:

一、严格干部培训的管理

建立由组织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切实加大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提高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效。市委组织部对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统筹管理,并具体负责全市干部培训规划的制定及对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工作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凡以各级各类干部为教育培训对象的各类培训班、学习班、研讨班,都必须按照本《通知》规定的工作程序办理申报审批手续。各部门全年计划举办各类培训班、进修班、研讨班都要对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培训费用预算明细及培训机构作出明确计划后,向市委组织部提出审批要求。

二、报批程序

1、部门申报:各部门在每年1月底以前向市委组织部报送本单位当年度拟组织开展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内容主要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主要内容及培训机构。

2、组织审批:由市委组织部对各部门上报的培训计划进行审查和修订,经统筹安排后,形成全市年度干训计划并于2月15日以前上报市委审批。经市委研究同意后,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部门。

3、存档备案:培训结束后,主办单位要将培训通知、参训人员名单、课程安排表、培训小结等有关材料及时报送市委组织部存档备案。

三、几点要求

1、办班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收费要合理,帐目要公开。

2、不得以办班名义搞不正之风,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准乱发学历和资格证书。

3、坚持政事分开,党委和政府机关一般不直接举办培训班,办班的具体教学组织工作,应由经过批准的培训机构承担。

4、凡未经市委组织部审批同意的培训计划一律不得组织实施。由上级有关部门临时下达、未列入年度培训计划的各类培训任务,各单位必须按上级部门文件通知,按照本《通知》规定的程序及时向市委组织部申报。

5、各级各类培训班要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根本目的,做到事前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事中具体抓好组织落实、事后认真做好总结汇报,确保训有所得、学有成效。

6、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认真按照培训计划的要求,组织符合参训条件的人员参加培训,并从工作安排、培训经费等各方面给予充分保证。

高级审计培训篇7

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作为高职培养高技能会计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其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成败。

由于会计工作本身的特性,很难进行校外实训,但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存在不少问题,达不到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操作技能标准。

一直以来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本是在学生一门课程学完后再来进行一次综合实训,实训中说是分角色,互相复核,但基本上是老师先布置学生编制记账凭证(即做分录),然后老师再报出正确分录做法,学生改正后再来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这虽然也练习了会计账务处理,但效果实在有限,一是学生觉得做分录就是做作业,错了不要紧,反正老师会报答案的,互相复核完全没必要,根本是多此一举呀。二是分录老师都会报的,所以只是会发生登账中的错误,感觉做分录好像不重要似的,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做分录是最重要的,分录做得不对,后面就全部错误了,这根本还是在做课堂练习,不能称之为会计模拟实训。而且这样学完一门课程后做一次实训,隔很长时间再做下一次,基本上以前做的都忘得差不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做了几次实训,但做了后面忘了前面的,每次都从头来过,上次犯的错误,又重复犯一次。特别是学生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最需要的反而是最开始学的基础会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这时却早忘光了,以至于许多东西都不会做,造成工作能力差,用人单位不满意,不愿聘请刚毕业的学生做会计。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从事多年的会计一线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参考许多高职教育者的经验,立足于社会、企业的现状和会计工作本身的特点,从培养学生技能操作的目的出发,按照教育的本质内涵,加强学生校内实训的效果和力度,创设了一种新的会计校内实训模式――会计校内立体化实训,即是指不是将会计实训一个个单独平行进行,而是将课内实训,集中实训内容联结整合,将新生、老生实训内容联结整合,将会计、审核等实训内容联结整合,从而构成一个立体化的实训模式,并使之形成1+1>2的效果,真正解决会计专业职业特点造成的实训难,学生技能操作培养不达标的问题。

通过校内立体化实训模式的建立,可以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实习难的问题,提高校内实训场所的利用率,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通过校内立体化实训,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加强新老生的交流和沟通,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从校内立体化实训出发,进行会计专业的“教、学、做”教学改革,缩短学生与会计岗位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对口率;通过立体化实训,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创新技能性人才,从而达到企业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我院从2011年初开始就将该模式逐步运用到了会计专业教学当中,下面就以对我系11级、12级、13级会计专业学生采用立体化实训模式教学的情况为例对该模式的实际运用作一个介绍。

老师在会计课程专业教学中,每学完一个知识点,立即在课堂上进行一个简单的相应小实训练习,让学生立即将理论用到实训中,这样不但可以进行实训操作训练,而且可以让理论融入实践中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学完一个项目后,再进行一次项目综合实训,让学生针对这个项目进行实训操作技能训练,这不只是一次复习,也是一次对项目的全面性理解,将相关技能操作以项目为单位综合起来,达到对会计岗位的基本技能操作要求。在学完一门课程后,立即进行这门课程的综合实训,来一次总复习,更能加强学生的专业学习。平时的实训,到项目综合实训,再到课程综合实训,就形成了一种立体式的课程实训操作。而且我们不局限于此,我们将平时的实训与项目综合实训的内容进行整合,课程综合实训与课堂内实训内容也进行了整合,学生并不是进行单个实训,这些实训内容是关联的,更好地给学生营造了会计实际工作情境,让学生接触的是比较完整的会计工作内容,缩短了学校到会计工作的距离,方便学生毕业后上岗。

对于综合实训,我们将各年级的学生实训时间都安排在学期最后几周,《基础会计综合实训》安排在第一学期末,《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安排在第三学期期末,《专业综合实训》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后面几周,这样一来,当13级的学生在进行基础会计综合实训时,12级的学生在进行财务会计综合实训,11级的学生在进行专业综合实训。当13级学生完成了账务核算后,把他们做的账簿交给12级的学生来审核,审核完后再让13级的12级学生坐在一起,共同来讨论账务的处理和审核情况,老师加以引导和总结。与之相同,12级的学生完成了账务处理后,交给11级的学生来审核,11级的学生所做的账务再由12级和13级的学生共同审核和学习,这又形成了一种立体化的实训操作训练。当然,在低年级的学生审核高年级的学生所做的账务时,需要老师多引导,帮助其理解和学习。会有些账务因没学过而看不懂,不过不要紧,账务处理的规则是相通的,那些基础的技能操作方法是一样的,而且看高年级学生做的账簿不但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东西,而且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与高年级学生的差距,找到学习的目标,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而高年级的学生审核低年级的账簿,不但可以练习审核,而且通过审核可以复习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特别要审核出别人犯的错误,不仅需要仔细、认真地态度,还需要牢固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学生可以以此检验自己以前学过的东西是否真的掌握了,忘记了的可以重新得以复习,在毕业前进行这么一次查漏补缺,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高年级学生来说帮助是很大的。

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大家都知道需要让其他年级的同学审核自己做的账,如果做的太差,让学长、学姐或学弟、学妹知道自己水平差,账做得乱七八糟的,太丢脸了,所以为了面子,也得好好学习呀!

高级审计培训篇8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审计机关大力推广先进审计技术方法,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新的审计方式,促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切实做好审计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保障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和审计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市审计局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审计信息化建设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挑战,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审计信息化的工作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市审计局充分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信息化发展全局,秉承信息技术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审计一线服务和为办公管理服务的宗旨,一方面,认真抓好审计队伍建设,大力加强计算机知识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审计队伍信息化素质和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硬件投入和软件应用,积极探索、实践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事业的发展路子,努力更新审计手段,提高审计技术水平,服务审计事业发展。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全市两级审计机关的电脑配备已全面达到人手一机的要求,部分审计机关还达到业务人员人手一台手提电脑的程度,为计算机应用提供了应用条件。

2、全市已建立审计业务vpn专网,实现了审计系统上下级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方便了上下级间的联系。市审计局和大部分县级审计局已建立了单位局域网,联入互联网,部分领域已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

3、全市已全面应用审计统计软件、审计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网络视频培训系统、审计信息三级系统和审计法规查询系统等,实现了审计统计工作电算化、办公邮件无纸化、业务培训网络化、信息和法规查询电子化,有效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全市两级审计机关已逐步开展了审计署ao软件的应用工作,市审计局烟草公司审计ao应用实例获得了审计署应用奖,公积金中心ao应用审计、医院医疗收费ao应用审计在全省计算机应用研讨会上进行交流。

4、全市审计人员已全部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初级考试,普遍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今后深化计算机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部分审计人员已熟练掌握了ao软件应用、数据库操作、计算机辅助审计等技能,并成功地应用到实际审计项目工作中,带动了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开展。

二、问题分析

1、认识问题。目前,仍有不少同志认为,被审计单位没有应用会计电算化,没有电子帐册,不具备信息化环境就搞不了计算机审计。这是个巨大的思想认识误区,需要提升的空间巨大。其实不给电子数据,审计组一样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进行项目管理。

2、人才建设问题。当前,审计队伍中大部分人员的思想观念和技术水平不能完全适应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存在着观念落后,知识结构不合理、更新慢,无系统学习培训,消化、吸收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

3、建设资金问题。由于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受上级补助金额和当地财力有限的制约,造成部分县(市、区)无法按照上级部署的时间要求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影响了信息化推进进度。

4、创新性应用问题。受知识、技术、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的很多应用仍停留于简单的复制应用层面,缺乏开拓性、创新性的应用,需要今后花很大力度去推进,这是关乎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大事。

5、制度滞后和对下指导问题。由于当前出台的计算机审计有关法规还比较少,加上各级对下级审计机关的指导还都不够,且指导缺乏针对性,无法真正做到分领域、分人才做相应、有效、及时的指导,从而造成不利于计算机审计的全面应用和推进的局面。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及基本思路

“十二五”期间,市审计局将以审计技术创新为动力,创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技术和方式、方法,为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体系、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初步实现“三个转变”的建设目标,初步建立“预算跟踪+联网核查”审计模式,使审计效率、质量和审计覆盖面得到较大提高,审计监督职责履行的综合审计能力和质量到全面提升。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局在“十二五”期间,将严格按照上级审计机关金审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一方面,积极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审计网络建设,建成全市各级审计机关资源共享、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系统。在抓好网络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进程,积极应用各种审计业务软件,提高计算机审计应用的覆盖面,并在合适的情况下尝试实施网络环境下对财政、税务、银行、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等重要部门和重点资金的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审计人员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支能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新型审计干部队伍。

四、主要任务

1、进一步完善全市审计业务专网建设 ,确保网络安全、高效运行。目前,我市审计业务专网是基于政务内网网络搭建起来的审计系统业务网络,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任务。根据新出台的安全保密要求,下一阶段,将对网络运行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与完善,重点是对网络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由二层交换机升级为三层交换机,实现对ip地址的绑定和智能跟踪管理。

2、建设、完善县级审计机关的各种审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根据全省“金审二期工程”的建设要求,市审计局将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审计局抓紧实施各单位的机房建设、网络综合布线、内外网物理隔离、横向介入等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县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网络(局域网、vpn、政务外网、互联网),确保全市每个审计人员都能实现联网办公,都能实现与全省审计专网联通,顺利访问省政务专网,顺利通过全省“金审二期”工程建设验收。建设内容包括机房建设,网络综合布线,服务器、内外网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购置、安装与调试等。

3、建成全市审计系统异地会商系统,实现网上视频交流。在当地建设好政务外网的基础上,建设横向介入网,实现与政务外网的连通。在实现政务外网连通的基础上,根据审计署关于建设审计会商系统的要求,着手建设全市审计会商系统,实现审计机关上下级之间的网络视频会议和现场互动交流,丰富互动方式,密切沟通联系,提高互动频率和效率,节约人力和行政成本。

4、全市审计机关统一安装、部署审计署审计oa管理系统,实现办公无纸化。按照审计署和省厅的工作要求,在市审计局和各县(市、区)审计局安装部署审计署审计oa管理系统,实现本部与上、下级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审计数据、被审计单位资料等的数据间的交互使用和互联互通,实现本部机关办公(0a)与审计现场管理系统(ao)互通,全面提升对审计业务的支撑和审计办公管理、信息共享功能。其建设内容包括硬件、软件的购置、oa系统的部署和日后的维护服务等。

5、大力推广ao软件的应用力度,全面提升审计手段和成效。根据审计署的要求,在“十二五”末,全市两级审计机关力争实现ao软件在年度审计项目应用的比例达到75%以上。在应用的基础上,每年度要注意着手征集、建立全市审计项目ao应用优秀实例库和计算机方法案例,并开展ao应用优秀实例、计算机方法案例成果演示或评比,鼓励、宣传应用成果,丰富、拓宽审计思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6、逐步探索、实施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市审计局将在时机成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性地开展一些以一级预算单位及财政、地税、社会保障等部门为重点的联网审计或某些重点领域的信息系统审计,不断积累、总结审计经验。各县(市、区)审计机关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着手开展联网审计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对已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的县(市、区),可以尝试开展以本级一级预算单位及财政、地税、社会保障等部门为重点的联网审计;对尚未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的县(市、区),审计机关可根据自身情况,摸底了解可实施信息系统审计的领域,并作些探索性的尝试,以积累信息系统审计的经验。

7、其他方面。根据审计署和省审计厅在十二五期间提出的关于市、县级审计机关金审工程建设的要求,着手进行部署、实施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全市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五、措施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从审计管理和审计业务实施的层面,通盘构架全市十二五审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遵照执行。为保证规划落实到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全市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以加强组织协调和指挥管理。在具体贯彻中,要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统筹兼顾,以实现我市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争取经费,保障投资。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把信息化建设资金、运行维护经费和计算机培训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确保信息化建设任务的正常开展。

3、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专业人才。根据“十二五”信息工作规划要求,制定计算机应用培训中长期目标和实施计划。每年年初,并结合年度工作实际和审计人员计算机运用的现状,制定年度相应的培训计划(如计算机中级培训、ao认证培训、网管培训等)。通过采取多层次、多途径的培训方式,力求培养造就一批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方面的专家,普及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以适应信息化形势的需要。

4、总结经验,加强研究。要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市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广的经验,探索规律,指导今后的实践。“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审计理论和技术的研究,系统归纳、总结梳理各专业审计领域的计算机审计思路,开展数据分析研究,形成一整套规范的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

5、深化应用,加强指导。在总结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应用,拓宽应用领域,创新应用技术,提高应用水平。同时,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履行好对下指导的义务,促进市、县全面提高应用的积极性。

上一篇:高校专利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