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结构范文

时间:2023-10-19 21:02:29

高中化学结构

高中化学结构篇1

关键词:认知结构同化论 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

一、认知结构同化论

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广义地说,它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地说,它是学习者在某一特殊领域内的观点的内容和组织。同化一词的基本意义是指接纳、吸收、合并为自身的一部分。认知结构同化论是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运用同化理念建立的知识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最有联系的旧知识,用来“固定”或“归属”新知识的过程;是新知识在认知结构中进行“同化”或“类属”的过程。这里,新旧知识产生同化的关键是:要在新旧知识间找到适当的同化点;要让新旧知识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因而,新旧知识发生同化的条件是:第一,学习者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基础;第二,新旧知识之间必须具有逻辑意义;第三,学习者有同化新知识的内驱力,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二、认知结构同化论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高中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后,已具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并且初三化学知识到高一化学必修知识之间、化学必修知识与选修知识之间都有非常密切的逻辑意义,所以具备了运用认知结构同化论的第一和第二个条件。有了第一和第二个条件,表明新旧知识的同化具有可能性;但同化不能自动实现,还必须加上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并辨明二者异同的努力。由此可见,知识学习的重要保证是:让学生同化的内驱力处于激活状态。教师在授课中须调动各种有效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如运用探索性实验,组织学生研究解决实际生活里的化学问题;使学生能自主地、成功地学习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异同的理解,使其认知结构中的信息常处于待用状态,一经需要,便可提取使用,完成知识的同化。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认知结构同化论是完全可行的。

三、认知结构同化论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上位学习,升级知识。

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当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原理的水平低于要学习的新概念、原理时,便形成上位学习。显然,上位学习是以原有概念、原理为基础,去理解、接受新概念、原理,并将原有概念、原理纳入新概念、原理之中,使原有概念、原理“升级”,进而使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水平也相应提高。

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节中,学生有了同化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新知识的认知结构基础:初三化学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并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有着明显的逻辑关系。通过讨论揭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缺陷,激发学生主动地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以及相关原理,用其来分析、探索、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直至最后接受、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将原有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纳入新的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之中,从而最终完成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到氧化还原反应的上位学习。这一上位学习不仅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升级”为氧化还原反应,还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本身从较低水平“升级”到较高水平。

其它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从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和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到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到选修5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学习。

(二)下位学习,扩充知识。

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当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原理的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新概念、原理时,便形成下位学习。当然,下位学习不是将原有的高水平概念、原理“降级”,而是对原有概念、原理的充实。学习者在此过程中,以原有概念、原理为基础包摄、概括新概念、原理;而新概念、原理又是对原有概念、原理的进一步证实或说明,使原有概念、原理得到新的扩展,并更加准确。

在选修4第四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本章第一节《原电池》的学习,有了同化金属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认知结构基础,且金属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与原电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再加上学生刚刚掌握原电池,便遇到这样的新知识,于是产生了“小试牛刀”的强烈冲动,下位学习便自然发生、进行。在此过程中,学生以原电池中有关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正负极的电极反应、负极反应速率的改变等知识为基础,分析推断出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理以及防护方法等知识,而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与防护方法又一次证明了原电池知识的正确性。下位学习使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扩充为更充实的新认知结构。

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到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学习则又是另一下位学习的例子。

(三)并列结合学习,形成系统知识。

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当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原理的水平和要学习的新概念、原理既没有从属关系,又没有总括关系时,它们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种学习便被称为并列结合学习。通过并列结合学习,学习者原有概念、原理同新概念、原理并列形成一个更完整的知识系统,从而使学习者对这个系统中新旧概念和原理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并使用这个新形成的知识系统多角度地去分析、理解以后要学习的新概念、原理。

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的知识中,学生认知结构中有了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它与物质的量浓度都可表示溶液的组成,只不过它们之间没有从属和总括的关系。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调动了学生同化学习的内驱力后,学生进入并列结合学习中,理解、建立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并使之与溶质质量分数形成一个描述溶液组成的知识系统。学生对这个系统中的新旧概念又会产生更深入的认识:物质的量浓度将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联系到一起,而溶质质量分数将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联系到一起。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可使用这一系统知识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溶液的组成。并列结合学习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体系化。

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过程也是并列结合学习过程。

小结

高中化学结构篇2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教师;知识结构

一、教师需要完善的知识结构层面

1.教学内容的深化理解

万丈高楼平地起,万事都有一个过程。教师知识结构的建构不能一蹴而就,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才能夯实基础、搭好框架,并为后续建设创造条件。从本质上来讲,任何学科教学的基础都是教学内容。只有全面深化理解教学内容,才能有效提高知识内化效率。譬如,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深化则应该结合实践凸显其延伸性。教学要求教师深入剖析教材,吃透教材,并根据自身学科知识素养,拓宽教材知识以外的维度,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一言以蔽之,高中政治教师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是对学科知识的充分把握,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同时对教材内容也应该深入研究,充分分析学科知识特点,并以知识结构完善为目标,广泛涉猎并适当地进行知识延伸,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2.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创新

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学内容是知识体系的基础,而教学方法则可视为衔接知识体系的纽带。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学科知识和教学活动内容更加紧密结合。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创新是完善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板书工具就是教师的双手和粉笔,教学方法不仅实效性低,且直观性达不到高中政治教学的要求。譬如,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工具,利用PPT动态化展示,必将给予学生直观化的感知,全面提升教学实效。据此,我们不难窥探教学方法对教学实效的重要影响。

3.教学反思意识的有效培养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应该反思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是否存在不足。其次,反思角色分配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激发。最后,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延伸程度是否得当等问题也值得教师深入探究。通过上述反思活动,将有助于教师全面掌握教学实际效果,认识学生的认知特性及学习效果,认清教学实际、教学组织、教学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及优势,促使教师改进教学策略。由此可见,反思意识是教师知识结构至关重要的部分,是决定教师素养的关键因素。因此,为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就应该敦促其养成良好的教学反思意识,帮助其全面掌握教学实际情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4.科学评价知识体系的建构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是影响教学实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客观科学的教学评价,既是正确反映教学实效的途径,同时也是科学审视学生学习实效的结果。鉴于此,高中政治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自然也应该涵盖评价知识体系的建构。这就要求教师正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学生主观性作用,注重过程评价、价值评价,改变单一评价,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

二、高中政治教学优化措施

1.深挖教材价值

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教材是指导教学方向的第一手资料。为有效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立足教纲、教材,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深入分析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将教材内容作为正面引导、反面警示的第一手资源,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与思考,以此促使学生积极合作探究,并为其提供科学的研究方向。

2.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所采取的灌输式、程式化教学策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教学实效。为有效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师应该积极学习并创新教学方法。譬如,在学习“传统文化的传承”(高二政治必修3)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适当施以任务激励学生积极探究。首先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面面观”,即要求学习小组探究整理“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通过探究讨论,学生大多都探究到了“孝道”“仁爱”“自强”等方面。据此,教师可以选取某一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如x取“孝道”为主题,让学习小组探究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孝道典故有哪些,学习小组通过查找资料,找到了“卧冰求鲤”“芦衣顺母”“哭竹生笋”等。通过以上新颖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教学实效。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之一。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多元化评价,即建构小组互评、小组自评、教师点评等多样性评价方式;第二,重视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第三,加强价值评价,注重学生的品质及个体特性,健全学生人格。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学中,为有效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应该从学科知识、教学知识、评价知识等方面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并采取深挖教材价值、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等措施,全面提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鲍国华.完善教师知识结构 优化高中政治教学[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8):88-89.

高中化学结构篇3

高中英语语法课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过度强调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对学生进行大量机械枯燥的语法理论和规则讲解,却忽视了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只知理论、不会应用的后果。这一问题不仅出现在英语语法课堂中,同样也出现在其他课堂中。教师是中心,是主体,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权和自主空间,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导致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教学效果事倍功半。针对该问题,一位高中英语教师对自己班级的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以问卷表的形式进行,问题均围绕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例如对英语语法的喜爱程度、认为学习语法是否有必要、是否适应目前的教学模式、是否能接受变革等。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认为高中英语语法虽然枯燥无味,但自己还是有兴趣学的,也认为学习语法非常必要。只是语法内容过多,且都比较难懂,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就能达到学习效果的。希望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增加一些有趣生动的东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那么,如何才能优化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结构,使教学模式更受学生欢迎呢?语言学专家认为,人类生来就具有学习语言的天分和机制。人脑能够掌握语言规则,并且凭借这些规则衍生出更多的句子。但需注意的是,机械性的重复操作并不利于语言规则的掌握。也就是说,如果能够体会到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实际意义,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及应用语言规则。在该理念的指导下,文章对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更深一层的探讨。

二、教学模式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解和传授的知识。这一模式忽略了理解语法知识和语法规则的重要性,学生难以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也很难牢固掌握大脑所接收到的知识。因此,新的教学模式最主要的一点便是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一切教学设计均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体会和感受,自主地建构知识。以下是笔者提出的几种比较具有新意的教学模式:

1.小组式学习小组式学习的主要模式为“个人——小组——个人”,即个人先尝试练习所学的语法规则,之后进行小组交流,组员之间互相讨教并指出问题,最后派出一名小组代表发言,将小组讨论结果向全班展示。这个环节完成后,还需要个人做好整理归纳,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最终达到熟练运用的效果。

2.主持式学习主持式学习真正实现了学生主导课堂的目标。由学生担任主持人,教师退居幕后,只负责做好监控工作,如出现问题可及时纠正。主持人现场设问、解答,营造热烈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主动地接受所学的语法知识。

3.辩论式学习辩论式学习的特点在于,课堂的前半部分时间由教师掌控,后半部分则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新课程,指出存在的一些语法难点,然后依据所持观点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两组,组织辩论。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并运用了知识。最后两组派出代表进行辩后小结即可。

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在国外,当询问一个英语问题时,对方往往会说“givemethecontext”(给我上下文)。由此可见,好的语言环境可以使学生学起来事半功倍。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创意,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生活情境。例如教学情态动词完成式的用法时,可以让学生回忆曾经做过的令人遗憾的事,以训练“shouldn’thavedone”和“shouldhavedone”句型。甚至可以带领学生接触外界。无论是大自然还是社会都能为学生提供实境感受,带来体验和思考,对语言规则的学习非常有利。教学方法更形象化、富有趣味性,这是情景教学最明显的特质。

2.归纳教学“要引导学生系统归纳已学语言基础知识”是《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归纳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运用归纳的方法可以使复习效果更加明显。通过归纳,学生在接触了具体的语言现象后又有了分析和反思,甚至能发现更多规律,更好地掌握知识。

3.任务教学有趣的任务设计可以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毕竟知识的掌握并不能完全依赖教师传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领会知识。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具有主动性,又可以更好地熟练语法规则。总而言之,自《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高中英语教师对英语语法教学的认识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在培养学生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及规则方面有很大进步。但一些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仍未得到纠正和完善,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法的能力与策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法学习习惯、为枯燥单调的语法课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的新形式、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实践。高中英语教师应在语法教学改革中进行更深入的尝试,更大幅度地推动英语语法教学变革的实施,优化语法教学结构,通过语法学习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

高中化学结构篇4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多数中学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结构都有了新的认识。然而我们也发现,尽管部分教师将新的方法和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当中,然而课堂教学的效率仍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而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弊端,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结构的高效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1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1.1 教学理念落后

一方面表现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在课堂上仍完全以自身讲解为主,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以被动式学习为主;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过于依赖教材,没有进行系统的备课和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中以照本宣科为主,语文教材虽然是重要的知识与文本的载体,但如果过于依赖教材,对课本知识不进行任何加工与处理,按部就班的照搬教材内容,这样不仅无法开拓学生的知识层面,而且教学过程也缺乏严密性,无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

1.2 教学方法单一

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活动水平是随着时间而逐步变化的,中学生一般在课堂前30分钟以内思维较为集中,而随后思维活动水平就会逐渐下降。为尽量延长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减少因大脑疲劳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为此,要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艺术,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导入阶段的趣味性、探究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更好的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然而当前部分教师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缺点,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无法调动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1.3 教学节奏松散

中学语文高效的教学结构,应要求教学过程严密、结构严谨、节奏紧凑,并能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当前,教学节奏松散也是影响中学语文教学结构高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主要体现在部分教师对时间的安排与运用上的不合理,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不突出,并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

2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机制探索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结构,其本质是教师利用科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结构的优化,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热情,使教师能通过较少的精力与时间就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效率的提升。要切实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 积极改变教学观念

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不仅是语文教科书的更改,更是一场教学观念的更新,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为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应积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使教师与学生成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成才、学习的共同体。

首先,教师应在课堂上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过去的课堂主导者向着引导者的方向转变,并积极在课堂上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其次,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方法,应通过做好备课、课前预习等方面,以真正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观性与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1)有效的备课。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应体现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教师应注重备课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提供的话题与学生自身的特点,合理增删教材内容,在课堂中灵活运用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讲授;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做好备课中的课堂设计,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观性与能动性。

(2)做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教师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情况,设计出适合所有学生的预习提纲,使课堂教学更具备适用性与启发性;另一方面还应当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求教学过程应严密、细致,并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

2.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要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结构的高效性,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和了解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的特征及行为体现,并通过不断完善教师方法,科学的实施课堂教学行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当前,语文课堂中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主动性教学法、差异性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不应当单一化,而应当选择适宜、合理和有效的多种教学方法,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利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语文重要知识点的学习,它有利于知识的整理,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类与组织,从而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利用“四层次”质疑教学法,即表层质疑、里层质疑、深层质疑和联想质疑,以引导学生精读深究课文来提高其阅读能力;利用讨论法帮助学生共享观念,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交际、探究与合作的能力;可利用五步法、交际法以解决学生难以开口的问题,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等等。通过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互补,不仅能极大的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能切实带动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实现高效性的课堂教学结构。

2.3 良好把握课堂节奏

为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高效性,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教师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的组织各项课堂教学活动,并通过科学把握各项活动的高潮,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应考虑到各种语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与适时性,使各项教学活动既能满足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课堂中所设置的各项活动能目标明确、形式多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应合理安排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时间的使用率,通过有效处理好教学节奏,并最大程度的减少课堂中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不必要的说明解释,真正还课堂教学的主体于学生;第三,教师还应通过合理、正确的调控教学节奏的变化,并通过有效掌握教学中信息的传递密度,以实现用最少的教学时间与精力,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标。

3 结语

高中化学结构篇5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知识结构 课堂设计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高中是人生轨迹的一个转折点,高中学习直接关系到的是高考,所以高中知识一定要学好。高中生物教学不应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该优化知识结构,优化课堂设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施教学工作。笔者在教学中从下面方面入手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结构和课堂设计。

一、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结构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老师只是在讲台上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在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兴趣。老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自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这么多年的生物考试中不难发现,很多知识点都是串联在一起的,所以知识结构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在生物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同样重要。在《高中生物》(苏教版)的必修课本中,“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相关内容主要说明了生命中的物质性,注重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综合素质的培养。生物教学中的知识结构需要细分理解,从小的方面入手,从而解决大的难题。

(一)优化知识结构,明确教学的意义。

知识结构归根到底就是学习生物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当然这需要自己的总结与理解。知识点多而杂,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各个知识点的联系,串联起来,把小的知识点串联成完整的知识点,使之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老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但教学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了解更多知识,所以从这点看,教学的主体在学生,老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会学生方法,教会学生总结知识点,优化知识结构。

(二)优化知识结构,合理构建知识结构。

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分为许多的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一定联系,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这一特点对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筛选、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总结能力,为将来发展成管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学生通过提炼知识点,从宏观与微观的方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明确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联想记忆,开发大脑,有助于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生物的课本也有细微变化,原先的知识点很杂,相互之间联系也不密切,以前上课时经常听老师说:“教育改革,改的不光是课本,更是我们自己,现在不能像以前一样,抱着一本书只知道背,要学会找其中的联系。”现在教学中也经常对学生说这句话,不过变的是“你们的课本已经把最基础的联系在一起,只需要你们稍加提炼就行”,所以现在的课本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当然其中掺杂的许多不需要学习的知识会让学生稍微了解就行,不需要记下来。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整理重点,把容易考察的知识点整合下来,加强记忆。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比如光合作用,光能是通过怎样的反应转化为化学能的,无机物又是通过怎样的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这是大自然中经常发生的反应,十分常见,同样十分重要,这时的学习就需要学生联系实际,从学生主体出发,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记忆,然后整理出知识结构,与其他章节联合在一起,比如植物的呼吸作用,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二、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设计

提及课堂,大部分人想起的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教育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我们需要的不是死气沉沉的教学,而是需要的活泼开朗的学生,不能因为教学模式而抹杀了学生主体作用。课堂气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在教学中十分重要。

(一)在课堂中尊重学生,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教育改革鼓励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重在培养全能型人才,因此在生物课堂上要尊重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把生物教学的内容放大化、现实化。如学习食物链时,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那些生活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可以适当地给学生看一些动物世界之类的视频,让学生对生物课堂充满期待而不是厌倦情绪。

(二)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高动手能力。

生物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例如在做还原糖加斐林试剂的实验时,很多学生对加入试剂的顺序完全不会,虽说背过但实际做时就会有很多问题,自己动手做完试验后,这个问题就记住了,考试从没有出错。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当然学校应改善实验设备,让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学习做更多实验。

(三)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多加交流,提高团结合作的能力。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对习题的讲解,学生对每个题的掌握程度不同,所以老师在讲解中应询问学生的难点从而加以讲解,不过也会有学生的难点没有被提出来,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时间,和其他同学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的任务是对学生不能讨论出来的问题加以标注并重点讲解。

结语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并加以总结的过程中同样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只有了解对方后才能找到适合每个人的教学体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有继续学习的动力,知识结构的整理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老师应在学生兴趣的前提下,优化课堂设计,让学生把课堂当做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把这个舞台交给他们,让他们对课堂充满期待,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

参考文献:

[1]王海智.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高中生物课堂结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4:121-122.

[2]刘春霞.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3,01:60-61.

高中化学结构篇6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结构优化 质量提升

[作者简介]贺武(1965- ),男,湖南醴陵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财务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研究方向为金融与投资管理;刘平(1970- ),女,四川乐至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与金融。(浙江 宁波 31510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005-04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办学形式,中外合作办学已在全国范围迅速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既拓展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渠道,又增加了学生选择国际化教育的机会。随着我国开放政策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层次不断提高,办学模式也趋于多样化。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已由粗放型向质量型方向发展,成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除政府办学和社会力量办学外的第三支重要办学力量。

一、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阶段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改革开放和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教育向深层次推进的一个标志。办学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一是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末)。发展非常缓慢并一度停滞,仅在高校之间开展了探索;1986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霍普金斯大学—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二是开始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很少,仅有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71 家,多为非学历教育,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大学,在工商管理(MBA)等学科合作;1993 年出台了《关于境外机构的个人来华合作办学问题的通知》。三是规范发展阶段(1995~2003年)。逐步规范化,办学机构和项目迅速增长,2003年9月底,已达712家,其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为上海市和欧洲联盟共同投资,由上海交通大学和欧洲管理委员会派员参与日常管理。出台的政策有:1995年《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1996年《关于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活动中学位授予管理的通知》;2001年《社会力量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单位聘请外籍专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四是迅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①,办学种类覆盖了教育所有阶段并向高层次发展,部分国外著名大学及专业进入,受众平民化,开始西进,其中西交利物浦大学2006年在苏州成立并于当年开始招生;出台的政策有: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二、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总体状况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有合作办学机构和合作办学项目两种形式,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指外国教育机构与中国教育机构联合举办一个教育机构(具有法人资格或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来开展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则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②。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信息网,截至2011年9月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共157家(其中,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或境外学士以上学位教育的36家);经批准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138个(其中本科以上的合作项目579个)。下文所涉数据以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为研究对象。

1.合作办学规模。截止到2011年9月底,通过教育部审核的中外本科办学机构有32家,本科项目有435个;硕士研究生以上的有4家办学机构及144个合作项目,其中有3家办学机构可以招收博士研究生,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交大密西根联合学院以及宁波诺丁汉大学。在我国1131所本科院校(含311所独立学院)中已有197所大学开设中外办学机构或项目,占院校总数的17.4%,其中设立办学机构的院校有32家,合作项目165家。经统计,每年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招收的本科生约53000人,研究生12800人,分别占全国相同层次招生规模的1.7%和2.69%。

2.专业分布。本科层次中,435个本科项目涉及了122个专业,其中管理类专业(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的机构和项目居多,共113个,占26%;电气及信息类(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75个,占17.2%;经济学类(如国际经济、金融学、国际贸易)49个,占11.3%;生物工程类(食品工程、制药工程)26个,占5.98%;机械类25个,占5.7%;艺术类(艺术设计、音乐、美术)24个,占5.5%;医学类(护理、医药)21个,占4.8%;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21个,占4.8%;化学化工类15个,占3.4%;其他66个,占15.2%(见图1)。

另外,硕士研究生的144个项目中有73个授予管理硕士,占50.7%,其中工商管理硕士38个;另外工程硕士8个,法学硕士4个,会计学硕士3个,计算机科学、金融、教育学硕士各2个,其他硕士50个。

3.合作办学的外方所在国家或地区。从合作对象国别和地区分布看,外方合作者主要来自18个经济发达、科技及教育先进的国家和地区,本科合作项目的排名(见图2)依次是:英国91个、美国68个、俄罗斯63个、澳大利亚62个、德国42个、港澳台25个、加拿大18个、法国12个、新西兰8个。

高中化学结构篇7

一、认知结构同化论的基本内容

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学生从事新的有意义的学习时,必须有适于新知识学习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学 习就是一个同化和发展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同化的实质是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它既是新知识习得的心理机 制,也是新知识被保持的心理机制。

奥苏伯尔根据新知识与认知结构原有知识(观念)的概括和包容水平不同,提出了三个不同的新旧知识相 互作用模式。

①上位学习。

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包容水平上低于要学习的新观念。例如,根据已知的小麦、水稻、玉米等 植物的特征,从中概括出单子叶植物的概念的学习。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习得新的上位观念。

②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

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概括和包容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新观念。例如,已知单子叶植物的概念,并已知水稻 、玉米、小麦是单子叶植物的实例,现在要进行高粱是单子叶植物的新例证的学习。

③并列学习。

要学习的新观念与原有观念无上位、下位关系,但在横向上有彼此吻合的关系(图1C)。例如,通过呼吸 作用与已知的光合作用的关系的比较,知道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的学习。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 结果是产生一种新的联合的意义。

二、认知结构同化论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认知结构的转换与建构的过程,也是认知结构的同化过程。因此,教师 必须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1.根据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有句名言:“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 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且指出,要“根据学生原有知识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是运 用同化理论指导生物学教学的最基本的原则。在教学中,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都必 须遵循这一条原则。

(1)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在上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尤其是与新知识有密切关 系的已有概念和原理掌握的情况,这是教学设计时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依据。同时,由于学生的认知 方式、学习风格、个性特征的差异,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这就使学生建构的认知结构具 有多样性或特异性。因此,教学设计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的个体差异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 法和教学策略,促使学生顺利地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学习。在教学中,一般可以通过课前提问、诊断性测试等 方式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也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心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

(2)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中要善于从已有的知识过渡到新知识,讲清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内在联系与 区别,以利于学生进行同化学习。

首先,在设计引言时,不仅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采用温故知新 的方法引入。例如,学习呼吸作用时,可以设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 能,而植物的生命活动无时无刻都离不开能量的供应。那么,有机物中贮存的化学能又是怎样被释放出来,供 给植物生命活动的呢?由此引入呼吸作用。这样既总结了所学旧知识又引出新知识,承上启下,易于学生理解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联系。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对比方法,充分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以旧促新,以新带旧,帮助学 生掌握和理解知识,例如,高中生物“细胞”一节中描述了叶绿体与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但较抽象笼统,而 在后继的“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中则着重讲述了与之相关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 抓住新旧知识间的密切联系,在前面的学习中让学生重点掌握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酶和色素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而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先用一定时间复习旧知识,从而使新旧知识两相结合,使学生更易于掌握 诸如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以及有氧呼吸的场所等知识,更易于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的基本 原理。

(3)选择建构化教学模式

如果说学生的学习就是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那么教师的教学就应 该遵循认知结构建构化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找到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有关 知识,经过分析、推理等思维过程,使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而概括出新的规律性知识并重建新的 认知结构,然后通过运用新规律,进一步检验、巩固新知识,并实现知识的迁移。

运用此模式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有大量相关的原有知识。另外,知识的内化或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是一个 复杂的思维活动,只有通过对知识的分析、综合、推理、重组等思维加工过程,才能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 系,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进而通过知识的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比如,学习基因的遗传规律时,一旦学生 认知结构中有了有关减数分裂、基因的分离规律等知识,就可以用于同化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和伴性遗传等知 识,学生再通过运用遗传规律解遗传习题,就可以进一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设计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是奥苏伯尔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新知识之前,首先为学 生设计一个能把握所授知识的本质,对新知识具有引导性、起同化作用的知识结构——组织者,并将其内化为 学生的认知结构。因为组织者必须在正式教授新知识之前呈现给学生,因此称为“先行组织者”。

其实,设计先行组织者,就是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提炼概括、拓宽引伸。例如,在根吸收矿质元素过 程的教学中,通过分析植物细胞膜的结构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学生已有的),引导学生得出如下“先 行组织者”(学生 原有)认知结构:(1)植物细胞具有呼吸作用;(2)植物细胞膜带有电荷,能吸附带相反电荷 的离子;(3)植物细胞膜上有运输离子的载体,能将离子进行跨膜运输等。一旦学生建立起这一先行组织者,教 学过程即可按上述(图2)的认知结构建构化教学模式展开。

2.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内化的知识的组织,也就是学生头脑里内化了的知识结构。衡量学生学习 质量的重要标志就在于学生头脑中是否建立了良好的认知结构,即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这些知识是否构 成了良好的组织结构。因此,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那么,如何才能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呢?

(1)重视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匹配

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建立,取决于教学中是否能为学生呈示良好的知识结构。因此,生物学教学必须重 视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匹配。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坚持按知识结构进行教学的原则。

进行知识结构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教科书,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内在规律,把各章节的 中心内容及与之有联系的知识串联起来,按单元或章节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材、板书提纲,使学 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学习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第二,科学地设计知识结构网络。

要根据各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首先确定核心知识点(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在课堂教学中,时时都要 围绕这个核心知识点,通过知识的纵横联系,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学生只有通过这种知识结构网络的学习与内 化,才可能构建高层次的认知结构。

(2)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原则

奥苏伯尔认为,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必须遵循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才能促进知识的组织>文秘站:<,从而促进 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建构。

①渐进分化,建立深层次的认知结构。

奥苏伯尔指出:“个人在一特殊学科的教学内容的组织是由其头脑中的一个层级构成的。而在这个层级结 构中,最概括的概念占据了结构的顶端位置,它们下面是较低概括水平的概念,比较高度分化的从属概念和具 体材料。”可见,渐进分化指认知结构上位、下位知识之间或一般与个别知识之间的组织。生物学教学中必须 按照这一原则呈示教材,才能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浅层向深层转化。比如,在讲述新陈代谢时,先讲新陈代 谢的一般概念,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新陈代谢的工具——酶;新陈代谢与ATP等。再讲植物的新陈代谢( 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动物的新陈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等。这样渐进分化, 使学生对新陈代谢的概念的认知不断深化。

②综合贯通,建立整体化的认知结构。

综合贯通是指相互并列的知识之间的横向组织,如概念与概念之间、原理与原理之间乃至章节之间的横向 联系,亦即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综合贯通一般出现在上位学习和并列学习中。

高中化学结构篇8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汽车发动机;汽车检测与维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75-02

一、项目化教学实施背景

2006年12月,教育部专门高职教育印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意见》提出: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职业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工具、设备和材料的能力;制定并实施拆卸、安装和调整发动机各零部件方案的能力;能够填写工作记录单的能力;能够按照操作规范对发动机常见的机械系统故障进行维修的能力。为贯彻《意见》方针,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我校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中实施了项目化教学。

二、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项目教学法实施流程如下:

本课程是培养汽车维修机电工岗位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培养学生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能力。本课程按照维修企业的工种要求、汽车检测与维修企业的生产及专业要求,以小组合作或独立工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常用、专用维修工具、量具及设备,借助维修手册、制定汽车拆装、维修、检测作业计划。按照拆装、检修工艺顺序和技术规范,完成汽车发动机的清洗、系统和总成的总体拆缷、总成的分解与装配、检修。学习过程中自觉遵守安全、环保作业规范及“5S”的工作要求,培养安全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工作过程实施检查,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本课程160学时,其中理论80学时,实训80学时,具体分配如表1。

三、课程实施过程

理论课80学时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重点讲解发动机各系统的工作原理,以便为实训课打下基础。在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制定了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丰富了授课所用的PPT、图片和视频教学资料;部分课时将发动机实物零件带入到课程教学中。实训课程主要按照六步法进行操作:

1.教师演示。发动机拆装及检测维修实训需要实训指导老师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演示。在演示同时强调注意事项。

2.制定计划。根据实训内容制定出每次实训课的实训计划,同时针对发动机的各机构和系统制定出实训工作单,在课前将纸质版工单发送给各位学生。

3.分组讨论。将班级人数平均分为六组,每组分别接受任务计划及实训工单,然后每组成员共同讨论,研究操作方案。

4.实施操作。按照计划、实训指导书及实训工作单的要求进行发动机拆装及检测维修。

5.自我评价。在每次实训之后,每组组长负责收集本次实训课程的自我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实训内容、方案及总结、实训所取得的收获、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6.教师评定。在实训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抽查测试,检测学生的实训效果。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要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过程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以此重点反映学生对相关项目的技能的掌握,并体现学生对相关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过程考核同时还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实训报告、教学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课程考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在本文中,以《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为例阐述了项目化教学的过程,同时,项目化教学方法可以应用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其他课程上。本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毛厌草.项目化教学,授之以鱼?授之以渔?[N].中国教育报,2009-11-08.

[2]王民权,梅晓妍.高等职业教育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

[3]皮连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探索[J].职教论坛,2007,(12).

[4]黄艳玲,吴兴敏,李晗.《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5]丁继斌.《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3).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资助(编号101402)资助

上一篇:竣工决算审计收费标准范文 下一篇:辩论问题大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