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29 09:17:27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化学实验 研究性学习 创新意识

时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不仅要使人们能更好更多地接受知识,而且要使人们具有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于是,一种让学生在变化着的、还未知晓其基本内容或客观规律特点的情景中,主动设问和探究,从中发现规律,获取知识和各种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能应对急剧变化环境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出现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新物质的发现和发明无处不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光芒,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渗透到化学教学中。

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 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化学的感性认识主要靠化学实验提供,重视化学实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的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因此,抓住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搞好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演示实验,挖掘教材内容

现行教材化学演示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启发性、探索性不够,影响了学生能力,有些实验成功率不高,使实验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教师应大胆创新改变演示实验程序。使演示实验学生化,多提供探索性问题,注重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提高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和研究性。

如制备白色的Fe(OH)2沉淀,教材用在新制备的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的方法。实验时白色沉淀存在时间短且伴有褐色沉淀,应及时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原因,设计较佳实验方法:应该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尽量减少试剂与空气的接触。可设计如下问题供学生参考:(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什么试剂?(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什么方法?(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什么?

本实验是教材演示实验,在考虑每一个步骤时,都要围绕一个基本点,即减少或防止生成的Fe2+和Fe(OH)2与空气中的O2接触,从而保证制的Fe(OH)2沉淀是白色的。再联系氧化还原、水解、气体的溶解度等知识,不难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出如下方案: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__________。

该装置较生疏,可从以下方面分析:(1)题目未提供FeSO4溶液,可用稀 H2SO4和铁制备,且利用生成的H2排除试管Ⅰ和试管Ⅱ中及其内盛溶液中的空气。(2)观察该装置,如果在试管Ⅱ中加入稀 H2SO4和铁,则反应生成的H2从试管Ⅱ的短管中排出,无法进入试管Ⅰ中,两试管中溶液也不能混合,无法达到目的。从而可得合理的答案。

二、增加实验机会,培养创新意识

为了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我们在教学中尽量增加一些实验,特别是设计性、探索性的实验。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必须挖掘并利用其优势,积极探索实验设计模式。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应在老师的主导下积极地参与,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实验过程中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可以改为边讲边实验,或演示和边讲边实验相结合。例如在高一“碱金属”教学中,有一道测定碱金属原子量的计算题,命题者设计了一个装置,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的质量,计算求得碱金属的原子量。这个实验真能用于测定碱金属的原子量吗?很显然实验的安全性和精度均有问题。可将问题设计为“怎样用实验方法确定某碱金属是否为钾”提交同学开展研究,从中找到合理的方案。学生还可通过查阅资料,利用碱金属能与醇缓和地反应放出氢气这一项化学性质(此知识点高一学生还未学到),设计最佳方案并进行实验,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又如许多家庭使用石油液化气,存在燃烧不充分的问题,既易产生CO毒气,又易熏黑炊具,浪费能源,因此 在做石蜡的催化裂化的实验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一个特制的类似燃气灶的小装置,通过调空气量,让学生认识不正常燃烧产生的飘火、回火、脱火现象及排除措施,并调至最佳燃烧状态,既教会了合理安全使用石油液化气,又激发了研制高效、节能、安全的燃气灶具的兴趣,学生收获很大。

三、善用“家庭小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现行新教材相比老教材,增加了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和选做实验。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学生的欢迎,特别是趣味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其具有的趣味性和与家庭厨房联系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当地的条件,适当地再开发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实验,以化学的奥妙引导他们亲手实验和进一步探索、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形成化学学习兴趣和对化学学习的爱好。如番茄汁(或橘子)呈酸性,当在番茄里平行地插入铜片和铁片时,形成原电池,配上小耳机体会电流的形成。根据进行羊毛织物、化学纤维织物燃烧时的现象和燃烧的产物,初步区分羊毛织物和化学纤维织物。利用食醋(最好为醋精)巧除家中烧开水的壶和盛放开水的暖瓶中的水垢。通过这种方法,开放学生视野,根据所学知识去发现和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身边,学习化学有用,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总之,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是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的学习向主动探究性的学习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孙元清主编.高中研究性课程导师指导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2]刘知新.化学实验论.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篇2

声乐艺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声乐艺术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声乐艺术随之也发展到一个比较鼎盛的时期,人们越来越渴望有更多的好声音和好的作品,所以声乐艺术迫切需要从科学角度建立一种科学的、规范的理论体系和科学体系,可供后者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声乐是一种语言类的艺术,所以声乐与语音语言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在发声技巧的掌握和作品内容的表达上都离不开对语音语言的研究。所以想要学习好声乐,必须掌握声乐与语音的巧妙之处。

一、什么是声乐语音学

郑茂平教授做出的结论是:声乐语音学是声乐与语音相结合的交叉科学,它既受声乐作为艺术的审美规则的制约,同时又要符合普通话语音学的声音规范和意义规范。我个人通俗的理解是,在保持声音的线条下,使听众能听懂歌者所表达的内容,就是声乐下的语音学。

二、语音语言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语音是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部分

很多国外的声乐学者都认为:“声乐应该注重的不只是声音,更重要的是内容和感情”。而内容和感情的流露大多取决于语音语言部分,只有听众到底知道歌者在唱的是什么,才能知道歌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重要意义是什么,也就是需要把作品交代清楚,这一点很重要。语调是歌唱者声音音调的变化所造成的旋律模式,语气是歌唱者和欣赏者对语调感知的心理反应形式。而语气语调在处理声乐作品的情感部分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分析声乐作品的时候,除看乐谱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熟读歌词,分析语调和语气,因为语调和语气能表达歌者表达作品时特定的态度和情感。并且理解歌词的含义,分析语音语言的规律,考虑作品的表达内容和情感,在脑海当中勾画出一副栩栩如生的画面。这样就对我们处理作品是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更能使自己投入到故事情节或者山水美景里面,把作品发挥的淋漓尽致,就会展现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美。

(二)语音发音对歌唱中声音线条的完整性有着重要作用和决定性作用

中国作品大多都以汉语为主,而汉语主要是有声母和韵母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而语音腔(声腔)和气息决定着声音的线条的完整性,也就是所谓的连贯性。所以,一旦语言掌握不好就会出现在发音咬字的时候把原来通畅连贯的气息所切断的问题,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线条被不科学的使用语音所切断,也就是失去了连贯性。所以我们在歌唱的时候要学会“生长”,也就是把每一个字都串联起来。例如:王洛宾《跑马溜溜的山上》其中“跑马溜溜的山上”中的“跑”汉语拼音为“pao”,我们可以唱作为“pa—o”,延长元音字母,“o”着一点儿唱“a”,这样唱既能使声音有弹性,又能使声音不失去色彩和共鸣,最主要的是能“生长”出下一个字“马”,马的汉语拼音是“ma”,在“跑”的基础上嘴唇稍微一带直接唱“a”,这样以来跑和马都在腔体面,也没有因为在唱“马”的时候把气息切断,这就叫做“生长”,即后面的字都在前面那个字上像刚才举例中那样“生长”出来。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指出:歌唱中的共鸣器官就是语言中字的母音获得共鸣的腔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语音语言直接影响着歌者歌唱的状态和技能的发挥,最终影响歌者表达作品的质量。

(三)语音语言掌握着地方性民歌作品的命脉

在中国民歌作品中,很多都有地方性的方言在里面,而我们要是还按照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方式去演绎地方民歌作品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的意思了,所以我们在声乐学习当中遇到地方性民歌作品的时候,更应该去了解地方民族的特色,了解作品的背景,语音和语言上面有什么特色特点,把地方语言适当的和作品结合,会显得更有味道、更有特色、更有说服力、更受广大人民喜爱。

三、总结

同样是一部作品,有一百个人去演绎就会有一百个味道,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思想不同,看法不同,所以对作品的演绎就不同。语音语言不但对声乐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歌者在处理声乐作品时以及在演绎的时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训练发声技巧的同时更应该注意语音语言的训练和掌握。声音的线条以及作品的地方特色和主要思想感情都源于我们在声乐事业上的不断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掌握语音语言与声乐艺术之间的重要关系,是声乐学习者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篇3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述

研究性学习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查阅、上互联网等收集并分析资料,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在自己的知识基础上,扩展应用和理论范围,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完善并巩固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相应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为布鲁纳的“探究-发现”学习观,马斯洛·罗杰斯等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近二十年来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等。研究性学习一般具有主动性、探究性、过程性、整体性、交互性、实践性等基本特征。

1.主动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在学习的内容、方式、进度、地点、成果展示的方法等,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性,教师仅仅是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好奇心和兴趣等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动力。

2.探究性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技能的充分应用,旨在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过程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仅是指导者和帮助者,从设计解决方案到最终成果的呈现,都强调学生自己主动通过自己的探究过程来解决问题,培养个人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4.整体性

人作为世界组成的一部分,其个性的发展具有整体性,是对已经掌握和拓展的新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已构建的现有能力和素质条件下探究世界与实现自我来

达成个性的发展。通过研究性学习就是对人整体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发挥,个性发展的一个积极的过程。

5.交互性

人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研究性学习中,积极倡导课堂与生活的相互渗透,科研与教学的相互渗透,学生与外界环境(包括信息资源、教学环境等)的相互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影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等。

6.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从实际的生活、科研中开发课程资源,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从课程中已经存在的,可通过书本知识能解决的问题,开展形式多以实践为主,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考察、实验、探究、分析、体验等一系列活动,参与整个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去,用自己眼光发现问题,并用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过程,从而促进自己个性的整体发展。

二、在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出现知识经济的爆炸,在知识经济时代,要在国防、经济、科技力量上取得竞争实力,参与国际上各国之间激烈的竞争,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后续中坚力量,这就需要在我们的教学中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作为中医院校,可从教师的各项科研,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而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注重于对课本知识的传授,更多学生偏重于单纯的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一旦遇到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更是无从下手,一脸茫然。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引导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逐步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积极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

德国洪堡(W.Humboldt)倡导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思想,为世界科技与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当今的研究性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充分体现了他们创造性的表现。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仅仅起了组织、指导和帮助作用,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的整个阶段,可培养学生充分和恰当地运用所掌握和理解的有关知识和原理的能力,学习如何有效地获取和利用各种科学信息,并用确切的科学语言加以完整和系统的表述,以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存在复杂的交互性,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学会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讨论,取得进展,亲自体验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学会沟通和合作。

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今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在现行的中医院校学科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水平,积极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翔,张丽梅.“研究性学习”的历史沿革概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217,219.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高中 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性学习 重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98

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成熟的高中生来说,心理健康程度对其个人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与同学和老师相处的更加融洽。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良的社会习气,高中生在面对繁重学习任务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诱惑的影响,这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心理状态有关,如果学校老师能以正确有效的方式引导他们,就会避免很多灾难的发生。有些学校老师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总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没有深入地探究高中生的心理活动,片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起不到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研究性学习就是要站在高中生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以高中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是高中心理教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性学习整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促进高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的有效办法。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原因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如果不与研究性学习整合在一起,就难以凸显高中生的主体地位,难以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十分片面,很多深层次的东西不通过研究性学习就难以发现并解决,因此必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整合在一起。

(一)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明显的学科化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高中已经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中生的一门课程来进行,并且由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来上课,甚至还组织期末考试来评定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高中教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是没有什么错的,但是以一门课程或者还要考试的方式来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难免有点片面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含义了。心理健康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受学生主观世界影响的,而其他文化课一般都是对客观世界的传授和探索,把这两者相提并论是不合适的,容易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误会,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活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来评定学习心理健康的好坏。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科化的发展趋势,不能真正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促进作用,且还不利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生的主体探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以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展开,这些教育方式都是由教师事先设置好的,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还很好奇,对这些教育形式充满了热情,也愿意主动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这种教育方式也能取得一些不错的教育效果。可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对这些教育方式感到麻木甚至是厌烦,因为高中生这个时候的思维能力已经趋向成熟,对这些表面化的教育已不再感兴趣,这势必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高中生还是比较想和同龄人沟通的,他们在一起有共同的讨论话题。

(三)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体现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的作用,学生是教育活动参加的主体,而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教师事先设定一个场景,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接收到的知识也是教师安排好的,学生不能按照意愿去学一些心理知R。教师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一样的,用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肯定是不行的,这样会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停留在表面的知识传输上,没有与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共鸣,起不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整合措施

(一)科学运用研究性学习资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过去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过于模板化,致使心理知识的传输存在很多偶然性,不能引起高中生的足够重视,很多教育内容也是根据教材提炼的,教师讲授的心理知识停留在表面上,高中生不易领会到一些客观理论的含义,从而不能以一个正确的分析方法对教材中的例子进行分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合理运用研究性学习资源,如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文献检索等科学方法对相关心理健康有关的资源进行研究,教师向学生介绍每一种研究方法的科学研究意义和使用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收集有关资料,在研究案例的时候鼓励学生先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再进行评价。

(二)定期举办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高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的时期,如果教师一直依赖课堂上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难起到有效的效果,他们喜欢参加一些内容丰富的活动,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内容通过一些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出来。要注意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入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对活动设置的情景或者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案例进行研究性的分析,让同学们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多么重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从自身找问题所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稳定发展。

(三)合理运用主题探索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主题探索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确定下来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主题的探索和讨论中,教师可以事先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确定一些与学生兴趣相关的主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谈到自己心里的感受,再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能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

三、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完善;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强调教师的教转向了现在重视学生的学,但是,由于英语学科的独特性,英语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目前很多学校的英语研究性学习仍然停留在形式化、表面化的阶段,还需要对英语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完善。

一、学校要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创造切实可行的条件

1.进行研究性学习对硬件的要求

学校要保证学生可以在校内的图书馆或者互联网找到所需的相关资料。

2.学校应尽量减少学生的负担

这样使学生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从选题到收集资料,从整理资料到撰写开题报告再到展现研究成果以及最终的评价,每个环节都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付出大量心血,因此学校应尽可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活动,在课程安排上也要考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际,确保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性学习。

3.要调动广大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开展研究性学习绝不是为了装饰门面,要积极邀请专家对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对于指导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和物质奖励,鼓励教师的积极性,不应该采用高压政策强迫教师指导学生。

4.“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有“课程成本”的观念

比如,为适应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如何对教师进行培训?应如何科学计算教师的工作量?如何增加学校对研究性学习的经费投入等等,必须防止不顾学校实际情况的浮夸做法,因地制宜地加以实施。

5.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管理

对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即要抓好开题、搜集处理资料、结题三环节的管理。首先是开题决不能草率,学生选到的每个课题必须能详细陈述该课题的产生背景以及该课题的研究价值与研究此课题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其次是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组织活动必须严密;再次,结题必须人人动手。小组资料可以共享,但结题报告必须人人书写。

6.加强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组织管理

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外出,就给学校提出了如何进行组织管理的问题,学校必须组织严密,指导及时,确保学生外出真正是在收集资料。

二、广大一线教师要真正能够胜任指导研究性学习的重任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不容易,作为指导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对研究性学习,要有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因为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就必须对研究性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通,否则怎么去指导学生呢?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在接受系统培训时要认真学习外,还要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勇于做教育的先行者。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帮助我们科学地总结自己和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从而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为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好知识储备。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亲自参与探究、研讨工作,进一步把握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2.教师要转变观念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强调“研究”“创新”,因此研究性学习在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不仅指组织学生个人或研究小组就某个课题进行调查研究,而且师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就基础性知识开展的质疑、研讨,也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在学习活动中,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鼓励学生敢于同教师争辩,进而否定教师的意见。开展研究性学习,可先从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氛围及方法入手,教师多联系实际,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结合教学内容引申、推广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针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目的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充分发挥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教师应从宏观上把握课题,选题恰当与否对研究性学习是否能顺利完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选题要切口小,易操作,否则将影响研究性学习的进程,甚至根本无法进行下去,因此,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进度和深度要做到心中有数,随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把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课题研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在一定的层面上结题。

(2)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如,对研究结果的处理方法、研究成果的表述方法、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研讨交流活动的组织方法等,此外还应注意研究方案的制订,方案要切实可行,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使学生通过研究过程确实达到提高能力和增长才干等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4.完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目前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尚无遵循的评价标准,笔者通过参与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尽可能对评价加以评价:

(1)应注重过程和应用。研究性学习评价的重点首先是学生的参与研究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其次是关注学生是否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去,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即促进学生对知识价值的反思。

(2)评价要贯穿其学习的全过程,在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整个过程,包括:问题的提出、课题的确立、开题、组织实施、结题报告的撰写、成果的表达与交流等全部研究过程。评价既是对过程的评价,又是在过程中的评价,只要学生围绕课题认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即使未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也要给予成功的评价,以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3)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形式,整个过程不仅强调教师的指导,更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它所涉及的主体是多元的,因此,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主体也是多元化的,所以教师、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和学生小组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情况,进行评价。尽可能改变一言堂的状况,尽量公平、公正。

总之,研究性学习作为新生事物,目前仍属于初创、实验阶段,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探索和改进,同时,教育部也应出台一些辅助措施,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以使研究性学习逐步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7-19.

[2]贾琪平.对研究性学习的尝试与思考[J].甘肃教育,2011(6):45.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新课标 研究性学习 探究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134-02

新课标的实施,不仅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使当代青少年迎来了机遇和挑战。不过,如今的青少年已不是几年前的青少年,更不是十几年前、几十年前的青少年了。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渠道多,对新事物的追求与敏感,远远在从事教育教学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之上。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改进以往课堂教学的模式,实施探究性学习与教学。首先从教学模式上要突出“探究”,其次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行以“探究”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大胆的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自我评价、去自我反思,去体会科学的真谛。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也即学生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自我生活现象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其本质还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在高中各科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相互团结协作,共同承担责任,努力寻求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实施的热点,教师讲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编写试卷、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没有不涉及研究性学习问题的。然而,在研究性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追求形式、走过场、实效差的问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研究解决。

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应注重学习的过程、知识的应用、切身的体验、全体学员的共同参与和全体参与者的合作交流等等环节。

一、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的结果不一定具体。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设计一种产品、策划一次活动等等。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在实践中学习”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活动目标,要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做什么、怎样做,努力提高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效性。

二、学以致用是研究性学习的又一基本特征

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研究性学习,在学习形式上,具有发现、探究等特点。在学习内容上,其侧重于解决一些具体的、有现实社会意义的问题。在学习者遇到复杂的,综合性强的难题时,要求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来解决难题。在学习过程中要涉及到知识面较广,学习内容复杂问题。与一般的学习活动相比,研究性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答问题,更需要人们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经验,所以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实践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

一般的学校教育都是通过教学经验的间接学习,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作为目的。这样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并掌握从古至今人类通过千百年来积累的丰富知识。而且现代教育又强调发展个人的特性、提高个人的素质,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需要有直接的、丰富的经验,这与学习者的个人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通过体验和内化,来逐渐形成能够自觉知道创造行为的个人观念,如果学生只空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是能顺利理解、接受和掌握所学习的内容;把对事物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浅表的感性了解深入到本质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并能在新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研究性学习活动要帮助学生经历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验、领悟研究事物、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研究性学习还要能够使学生的研究动机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四、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注重过程而并非结果,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每个正常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制定恰当的研究计划,实现个人的研究目标。全员参与就是要求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人人都为实现同一目标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实现它,可以借鉴,但绝不是抄袭或照搬。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在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的帮助下逐步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懒惰涣散情绪,改头换面,重振旗鼓,与昨天告别,开始新的学习与生活,这从另一方面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更新效果。

五、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就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还需要了解不同的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包括合作的精神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相互理解以及最大限度的包容对方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则又限制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也体现了当今时代和当今社会的要求。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 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 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每一个学生在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状况, 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目的是希望每一位参与的学生都各有所得。老师不可以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还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 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取得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参与和支持,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的教育资源, 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朱亚静.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06.

[2]王文科.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J].教育革新,2013,12:22.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接受性学习;学习方式

[作者简介]文红欣,柳州师专高级讲师,广西柳州545005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3―0178―03

当前,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许多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研究型课程也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真正发挥其作用,广大教师仍然在不断地探索。笔者试就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环境等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研究性学习内涵的再理解

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对研究性学习作了如下说明: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研究专题,通过亲身实践去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可以说,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一切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内容既可以是传统学科的,也可以是新兴学科的;既可以是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方面的:既可以是单科性的,也可以是多科综合、交叉性的;既可以是偏重社会实践的,也可以是偏重文献研究和思辨的。即便是同一主题,研究目标的确定、研究视角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过程的设计、方法的运用以及研究结果的表达方式,均有相当大的灵活度,留给学习者以足够的思维空间。研究性学习适应了信息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必然趋势,是一个理性的价值趋向,它有力地回答了校本课程向何处去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目的:(1)面向未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基本的科研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2)立足现在,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具有“双向性”,既要注重学生今天的成长,又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形态迥异、独具特色的课程类型。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征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力培养的成效性、实施过程的规律性和实施方式的灵活性。

研究性课程与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是新课程结构中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

首先。基础性课程是课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研究性学习提供知识基础、研究意识、研究方法和背景知识。如果离开这个基础,片面强调研究性课程,必将削弱课程结构的主体功能,使研究性课程丧失物质来源,从而最终丧失其生命力。

其次。研究性学习对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反过来,研究性学习又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必须的研究能力和方法,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的学习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最后,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相互作用,渐进发展。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是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依从关系。在实施过程中,如果能辩证地认识和处理这“三课程互联体”的关系,那么,这三类课程的学习就会是一个在层次上逐级提高、在量上逐步扩大、在质上逐级升华的统一体。

二、研究性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历了好几年的发展过程,探索和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由于认识上的肤浅和理解上的偏差,研究性学习实施中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性学习功能的发挥,阻碍了研究性学习深入、健康地发展。

1 对研究性学习定位把握不准。对于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它是一种学习方式,二是认为它是一种课程形态。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这种观点认为,它是指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将研究性学习引进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求知,学会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在实施中,坚持这一观点的教师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向研究周期短、内容适合的学科内容渗透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模式。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研究性学习有必要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独立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理由是:(1)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为载体;否则,教师容易沿用习惯的课堂学科教学方法。(2)即使各门学科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3)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侧重点不同。所以需要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开设研究性课程。

其实,在实践中这两种观点并不互相排斥。从理论上可以认为研究性学习既是学习方式又是课程形态。

2 对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理解不透彻。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在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列出了六条:(1)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研究性学习要求突破传统的认知性单一的课程目标,把情意目标提到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并列的重要地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特别强调“体验”这一心理过程,特别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积累,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体验,在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人的发展最深层的指标上有所长进。

3 教师思想与知识准备不充分。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学生在选择研究内容、研究时间,指导教师有很大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和地位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在实际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有关文件学习不够,思想与知识也准备不足,结果一时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正常开展。

(1)教师思想准备不足。随着研究性学习中

学生对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降低,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把学习内容以结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知识的传授者、学习内容的垄断者变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但相当多的教师思想准备不足,未能及时转变角色,不能很好地适应研究性学习指导,较为突出的表现是在指导学生课题研究时越位,甚至包办代替,学生创造性与自主性受到扼杀,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2)教师的知识准备不足。由于学生的研究课题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所以教师必须从个体走向合作,从精于某一学科走向全面了解各个学科,从只懂专业知识到充分涉猎科学、人文、社会多种学科领域。我们的教师多数或许是学科带头人、学科教学能手,但对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在知识上仍然准备不足,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适应当前课程开设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知识储备,不断提高指导能力。

4 不重视研究性学习,拒绝开展研究性学习。很多教育者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仍然把研究性学习当作单纯的学科教学来看待。还停留在过去的考试和评价模式之中,担心开设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高考成绩,特别是担心会影响学习好的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有的人认为,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时期,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搞研究性学习难有作为,成效不大。因而研究性学习成了某些学科的正常课时外的补充课,成为一种科普活动或兴趣小组等随意性较强的课外活动或者培养尖子生的课堂。

5 过度提倡研究性学习。与不重视研究性学习相反,过度重视研究性学习,将研究性学习和正常学科教学对立起来,甚至用新的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将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学科课程相对立,没有认识到必须将不同学习方式、不同课程的优势结合起来。

三、构建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良好环境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在实施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需要学校、教师的长期努力,需要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更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

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中,在考试的超常压力下,研究性学习的生存空间究竟有多大?教师、学生、家长的观念能否根本改变?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否达到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要求?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是否愿意去搞研究性学习?在学生的合作意识差、研究能力低、缺乏成功体验的情况下,如何启动研究性学习?因此,如何构建一个适合研究性学习生存、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关系素质教育能否顺利推进的重大课题。

1 要从转变观念人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校师生要转变传统的培养人才的观念,要认识到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要站在国家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不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构建的立体教育模式,实施研究性学习,全社会人人有责。

2 要进一步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讨工作。实施研究性学习应该有一套科学的理论,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性教育政策,是以改革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评估制度、考试制度为其固有内涵的全面改革。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的全面实施。

3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情况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很难适应要求。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显得束手无策,有些教师的实践能力还远不如学生。各地要有组织地进行师资培训,在教师的培训工作中,应尽快增加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模式、科学研究方法等内容。

4 学校要成立专门机构,各级教研部门也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管理、评估,各校之间要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各地、各校可有侧重地先试点,后推广。有条件的学校,可选择个别班级开展实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绝不可一开始就一哄而上,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影响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5 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整体配套的改革。学校是主阵地,政府行为、家庭教育和社会参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政府方面来讲,要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改善条件;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建立科学的考试制度。从家长和社会方面来讲,要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为全面实施研究性学习提供条件。当然,目前实施研究性学习,基层办学单位不能等条件完全具备了再去搞,那样会耽误一代人,要自己创造条件,拓宽路子,增强内在活力,为全面实施研究性学习铺平道路。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科教学;实施;意义

1 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相对于数学的探究、创造和应用来说,我们的教育更加重视基本知识的记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等现象,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顺应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理念,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一种全方位的学习变革,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课题。

2 研究性学习综述

2.1 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理论研究中,不同的学者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

首先是把研究性学习看成一门全新的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门课程将主要表现为“专题探究”或“主题探究”学习,并且有专门的时间保证课程实施,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一种充分展开的载体。

另一种理解是,研究性学习泛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它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鲜明地体现出“创新”和“创新学习”的特征。

综上所述,我们对研究性学习是这样理解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步骤:观察、提出问题 ;通过查阅资料,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交流结果。本文主要针对广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来展开。

2.2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⑴ 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⑵ 探究性

“在探究中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解决,都需要学生积极认真地投入探究,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策略和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⑶ 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建构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无论是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无不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

⑷ 应用性

研究性学习注重从理论与社会、科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来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或学科课程内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增强社会责任心。

3 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3.1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所以,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要让学生形成有利于未来发展的学习方式。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的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去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在开展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3.2 研究性学习需落实到学科教学中

从倡导和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本质要求看,学科课堂教学是更为重要的主阵地,教学改革最终必须落实到课堂上。只有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才能引起其它情境下学习方式的变革。只有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强化了研究的习惯、兴趣、能力和氛围,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专题探究才有基础和条件。更重要的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最终得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如何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是一个必然要解决的问题。

3.3 数学学科的需求

数学科学是脱离或抽象客观世界物质属性、依托在形式公理系统之上的逻辑演绎体系,是人类悟性的自由创造物,由此显示出数学的创造本性。因而教授数学就是要传授数学的创造方法与精神,学习数学就是要领悟、体验数学的创造过程与结果。我们认为,采取探究式的自主学习更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感受数学,采取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更能让学生全面认识和把握数学。因此,我们呼唤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4 学科教学内的研究性学习

4.1学科教学内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

学科教学内的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是在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学科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这是目前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另一种是非专题化的学科内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即研究性学习方式。主要表现为在学科课堂上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来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的概念、定理、答案等机械地授予学生,该教学方式旨在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4.2 学科教学内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学科内研究性学习在具有一般研究性学习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外,还有着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的特征。在传统的教学任务还没有相应改革的情况下,学科教学内的研究性学习既要考虑保证现行课堂系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又要使学生获得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与“专题”式的研究性学习相比,有着以下几个特征:

⑴ 学科内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研究方式,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

⑵ 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其教学设计需处理好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培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关系。

⑶ 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所研究的问题更多的是发现存在书本或教材中预知的结论,学

生经过独立探究获得“再次发现”的知识和技能。如探究某定理的推导过程或某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等等。

⑷ 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灵活多样,计划性不一定很强,研究的步骤与环节不一定像“专题探究”那样规范和完整。它更多侧重于局部知识的探究与获得。

⑸ 研究时间的集中性,即是在课堂教学中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三层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⑹ 研究性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它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问

题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引导”和学生的“探究学习”构成了整个课堂教学。

⑺ 学科内研究性学习结果的表达和交流通常是非正式的,如让学生口头发言或上台展示、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等。

5 反思、启示

5.1 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和推广的条件

研究表明: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和推广取决于这样几个因素:首先,取决于研究性学习的普及与人们对它的接受认可,另外还有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与教学实践对它的呼唤的强烈程度。其次,取决于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最后,探索出理论向实践转换的适宜方式,积极创新、寻求可以体现研究性学习新理念的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有教师具备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并能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自如地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所教学科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5.2 如何寻找研究性学习与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中间地带

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对我国教育改

的积极意义是巨大的,但教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强调研究性学习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现有教学基础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并不意味着丢掉传统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标,在大班授课下,便于明确目标,统一进度与步调,按时完成教学要求和教学计划,有效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握关键,有利于系统掌握知识和技能;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能力和气质、解决问题、创造能力及人际关系为目标,在教师指导下,从问题出发引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充分激发学生深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让学生获得有利于未来发展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两种学习方式在教学目标、原则和过程上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如何寻找二者的中间地带、将二者灵活运用已经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 唐文艳,张洪林. “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的研究性学习因素及体现[j]. 数学教育学报.2004,11(4):90

[2] 王升.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

[3] 郝澎.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1

[4] 靳玉乐,艾兴. 对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j]. 课程·教材·教法,2003,1:33-34.

[5] 冯新瑞. 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 课程·教材·教法,2002,5:12.

[6] 余清臣.研究性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6

[7] 蒋志萍. 结合数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数学教育学报.2002、2

[8] 叶平,姜瑛俐. 研究性学习的原理、方法与实施[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地区经济一体化范文 下一篇:德育的特殊途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