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19 23:21:15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42-02

初中音乐教学活动是从音乐作品的内容与旋律出发,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与视唱。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调动,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音乐学科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加强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十分必要。鉴于现在初中音乐教学效率较低的现状,笔者选择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社会教育意义的。

一、加强教学环境的创新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学环境的衬托与辅助。为了让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性提高,当代初中音乐教师要学会创设一个有利于音乐学习的课堂环境。一个创新型的教学环境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就具有较高的音乐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氛围的营造时,要加强音乐情境的创设,学会利用音乐语言以及实物演奏等方法进行情境创设工作的辅助。教师更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生动与形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快速提高。音乐教师是初中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场所,加强音乐教室室内设计的创新度,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具有直接作用。音乐教室的室内设计创新,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教师应当将音乐教室内的设备以及繁重器材进行合理布置,学生随处可见乐谱表与乐理知识等。比如在讲解《金色的秋天》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与秋天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在形象的氛围中感受秋天的美感。在音乐教室的室内设计方面,可以利用圆形摆放的方法对桌椅进行安排,方便学生对于秋天的印象与感受进行讨论,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在讨论学习中,学生的思想得到了交流,了解了他人的不同想法,更容易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世界当中。

二、加强教学目标的创设设计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初中音乐教学的方向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提高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理解能力是当前初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三维目标的设计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一大创新。教师要利用音乐教学让学生得到音乐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技能的提高,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找到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的过程,更要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建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教学目标的创新设计,有利于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层次,使初中音乐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开发。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祖国颂》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教学目标的创新。首先,让学生在这个音乐作品中获得一些专业的音乐知识。其次,要学生理解《祖国颂》的创作目的以及其传达的感情。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找到民族自豪感。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不同于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在初中音乐学习中获得立体性的进步。

三、加强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

新的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对于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对于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堂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结构的有效设计可以让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时,教师要加强新旧知识的结合,利用动与静两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来。在初中音乐课堂之上,演唱与演奏是音乐学习与欣赏的不同方法,在音乐艺术的欣赏中,学生的乐理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提高。一节音乐课堂应当促进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知识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加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结构的层次性与多样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解《辽阔的草原》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作品进行听的欣赏,从听觉角度想象作品所描绘出的画面。之后,教师要针对作品中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此音乐作品。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利用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或者进行视唱。这样,在一节音乐课上,利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四、加强师生关系的创新

师生关系的创新,就是要求当代初中音乐教师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做朋友,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共同进步。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在课堂下,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与沟通,让学生认识到教师是其交谈的对象之一。在师生交流中,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感情上的依赖,这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促进作用。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此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重视师生间的互动,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多让学生发言,多留时间与学生交流。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以及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针对初中音乐教学创新问题提出了几点策略,希望当代初中音乐教师加强教学思想的更新,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使初中音乐教学可以服务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初中音乐学科的发展才能更加长久。

参考文献:

[1]刘波.在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9).

[2]鲍铁萍.浅谈创新思维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01).

[3]周宁.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06).

[4]陈丹.浅谈音乐教学中的侧重点[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2).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 多媒体 音乐 时效性

一、初中多媒体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初中音乐教学已经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和支撑,多媒体为音乐课堂提供了绚丽的画面、生动的演示,受到师生的欢迎,成为如今流行的教学模式。尽管多媒体在音乐课堂中发挥的优势不可替代,但教师若忽略了实质性意义的教学内容而停留于形式表面,则会适得其反。现在多媒体音乐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师多媒体技术水平不高。

多媒体课件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信息科技大发展中,内容比较宽泛,比如Excel表格、PPT幻灯片制作、PS设计制图、Flas、Word文档排版、打谱软件等,功能齐全,用途广泛。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具有传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音乐素养,更要掌握多媒体技术操作与应用的技能。不过目前的音乐教师队伍,年龄层次跨度大,对现代化教学设备敏感度和掌握程度也有两极分化倾向。而学校之间的软件环境也有很大不同,又放大了这一个弊端。

(二)音乐课堂的高度统一化特性。

多媒体课件具有明显的程序化特征,一旦制作完成,在教学课程中就必须按照课件进行授课,如果碰到即兴的课堂变化,或出现意外,就会很难随机修改好课件。因此在多媒体音乐课堂中,教师必须严格地遵守设计程序教学,课堂不能出现突况,保证教学过程与课件的高度统一。当出现突发教学状况时,一些教师则自乱阵脚,慌忙“自救”。

(三)多媒体容易扼杀学生的想象力。

传统音乐教学,通过书本、铅笔和磁带等简单的物品,通过教师的“嘴”开展起来。虽然传给学生的信息单纯是曲名、乐器、音乐与声音,但却为他们搭建了一片广袤的多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抒发他们的感情。但多媒体技术出现在音乐课堂后,原本属于听觉艺术的音乐,被多媒体安上了“眼睛”,变为视听艺术。教师直接将配上画面的音乐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完全不用思维和想象。在之后的师生交流中,教师人为地对音乐情节做了统一规划,让原本个性化的音乐没有了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想象力日渐微弱。

(四)以教育的名义搞传媒。

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便捷性和强大性是任何传统事物无法比拟的,只要动一动鼠标,便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这种便利带到音乐课堂中,让繁杂的备课程序变得容易。不过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多媒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附着了一点懒惰。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在上课时,主要内容就是给学生放已经下载好的音乐和影片。有的教师为了迎合学生口味,放弃了经典的、名家的、正规的音乐版本,而是选一些时髦的、流行的、动感的音乐。教师变身成传媒业者,忘记了音乐教师指导和鉴别音乐的责任,与音乐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时效性的策略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带来的良好时效性的优势。其实,时效性差、效率低的结果并不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所固有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更加深入、系统、完善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为此,笔者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人文化的教学环境。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初中生因其自身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喜动不喜静,性格多张扬。而多媒体教学正好符合他们的需求,如果能够合理运用,让抽象的音乐形象生动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的音乐素养一定会大大提高,可以在愉快轻松的音乐氛围中健康全面成长,这也是“人文性”音乐教学的目的所在。为此,在利用多媒体设计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时,应该以“人文性”为原则,注意以下几点:

1.初中音乐多媒体课堂的设计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要按照“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思路进行设计。

2.强调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多媒体课件中,注重设计师生交流的环节,制造积极活跃而不乱的课堂气氛。

3.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适度,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合理设计人文化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时效性是多媒体的重要特点,教师要结合实际,因势利导,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来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感受音乐美。

(二)优化多媒体的使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学生与生俱来的美好品质,我们必须予以挖掘而不是扼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本身就是教育目的之一,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性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此,需要优化多媒体的使用,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把握辅助的度,不能反辅为主,针对课型及教学内容适度使用。

2.抓住教学的重点,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使其恰当地表达教学重点。对于其他次要内容,则可以不使用,以此控制出现的频率和次序。不建议在每节课堂中都使用,要合理分配,给学生留下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三)利用多媒体引导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创造美。

音乐是一门美的艺术,不仅要让学生欣赏音乐美,培养学生感悟音乐美,而且要鼓励学生去发现和创造音乐美,真正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这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而初中生正处于学习欲望高、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的阶段,此时培养学生创新音乐的能力时机最佳。那么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参与到时效性强的艺术活动中,来创造音乐的美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

1.拓展设计思维,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努力设计出兼顾传统与流行的精品课件,激发学生的创作力。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设计篇3

一、要重视音乐课的组织教学

由于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层的关系,导致好奇心重、活泼好动、动手兴趣大、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所以想要更好地开展音乐课教学使每节音乐课都有其引人入胜的地方,就要重视音乐课的组织教学。例如在课堂上要改变过去全授课的形式,可以利用当代社会的多种信息科技技术设计多种教学模式、多种表现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万事开头难,一节课的开始几分钟往往就决定了这节课的学生参与度。所以,在上课之前老师就应该提前设计组织好这节课的“开始”,再慢慢发展到高潮,再巧妙完整地过渡到结尾。组织每节音乐课,使得每节课都在师生的全体参与下,走完一个完整的旅程,使得每节课都有它存在于脑海的位置和意义。

(1)开头要引人入胜。所谓引人入胜则必然要有使学生感到欢愉和有共鸣的事物存在。事实上,对于初中生,一个要背负中考压力却又好玩的群体,每周一节的音乐课是很值得期待的一件事,值得盼望的,所以,老师在组织课堂的时候,可以以此为出发点来进行设计。传统意义上都是,上课起立,开始上课,亘古不变的上课规律,老师可以在一开始就做出改变。比如,在上课的时候根据授课的内容,放一些音乐或者拿出一些乐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上课的注意力。

可以采用多媒体授课,其中的重难点贯穿成一个故事,通过动画、ppt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这节课的内容是围绕民歌进行学习,那么首先可以播放一些学生都耳熟能详的民歌作为背景,上课时就可以通过为故事设疑、提出问题来提高课堂参与度。音乐都是有其背后的故事的,往往动人的故事才能造就美妙的音乐,老师可以利用音乐背后的故事来贯穿整个课堂结构。

(2)要创造课堂高潮。根据研究表明,每个人的注意力的集中只能坚持25分钟左右,对于学生来讲,一节课的时间远大于注意力集中的时限。那么在授课过程中,就注意这点,设置合适的课堂的高潮,巧妙的链接,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连贯性也要考虑到课堂节奏的跌宕起伏,创造多个注意力集中点,使得整个课堂过程中,学生都可以集中注意力,不走神,跟着老师的节奏。在这方面可以采用一些技巧,要创造一些突发性之举来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中来。

(3)结尾要精彩。结尾的精彩也可以采用多种表达形式,可以有多重精彩。可以是走完一段旅程的心灵思考的意味深长,也可以是“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留下悬念,待下节课来进行解答,也可以令人思考的“戛然而止”,有多种表现方式,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来进行组织。

完整的教学组织,使得每节音乐课都像一个师生之间共同进行的旅程,在音乐的旅程中,共同接受音乐的洗礼,陶冶情操。另外,课外环节也要好好组织,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在音乐的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

二、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讲解方法

对于初中生的音乐教学重在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来陶冶情操,对音乐的欣赏方面的学问也是教学的需要。欣赏的教学可能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讲解方法 ,让学生除了从心灵的共鸣上来欣赏音乐之外还要学会从专业的技巧的角度来欣赏音乐。

在讲解欣赏的技巧时要注意不能本末倒置,对于音乐的欣赏方面,心灵的感觉是首要的,不能单单从技术方面进行剖析,而忘记了心灵的感觉。关于欣赏的技巧的教学可以通过一些流传广泛的典型性音乐进行具体分析,关于一种分析点可以通过多种音乐来进行共同分析,找到共同点和规律,接触的音乐多了,就能不知不觉地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性,如音乐乐理、歌唱教学、器乐教学、欣赏教学、律动教学、创作教学的讲解要适度,毕竟不是专业音乐学生。避免知识性高,趣味性低使得学生出现厌学兴趣,以致讨厌音乐课,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从课堂的组织和内容讲解来通过音乐的实践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结束语

初中音乐教学,教学的本身就在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内在修养,所以教师应该以此为依托,在培养学生音乐本身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个人内在素养。因此,本文以此为依托,对在精心设计音乐课程内容,重视音乐课的组织教学结构方面进行了相关讨论,希望通过此来提升教学水平。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多媒体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视频、音频、电子课件、图片等,能够充分展示音乐作品中的内容、图像和节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了明显的作用,进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多媒体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不仅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也是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发挥多媒体在初中音乐课堂的重要作用呢?

一、运用多媒体可营造人文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初中音乐教育应该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的音乐创作。与传统的音乐教学相比,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感知音乐之美,进而爱上音乐,而不是教会学生会唱某一首歌曲。此外,音乐体验能够让学生感知音乐中的情感和内涵,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全的人格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多媒体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将音乐中抽象的情感内涵形象化、枯燥的理论生动化、零散的知识条理化,进而让学生融入生动、活泼、形象、实用的知识中去,这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文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音乐感知中去。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应该遵循的几点:(1)多媒体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给所有学生留有一定的感知空间,不能一味地强调感知统一化。(2)多媒体设计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防止教学情境的激发无效性产生。(3)多媒体设计中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师生的交流与互动,防止一言堂或者雅趣无声的情况发生。

二、运用多媒体应遵循整体性原则

初中音乐的教学活动与教师、学生、内容、目标和方法息息相关,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都要对各种要素进行合理设计。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记忆能力与接受信息的感官参与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具体的情境,传播教学内容,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应该充分认识到多媒体的辅助手段作用,与教学中的各项要素积极配合,把握好整体性原则,促进多媒体的优势得以彰显,也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描写农村自然风光的歌曲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山水田园、农家风情的视频,并调整好观看、聆听与实践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参与到学习中去。但是,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整体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以下几个问题:(1)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课堂模式来使用,不可一刀切地使用。(2)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重点,精心设计好多媒体在课堂中的运用频率、运用环节和步骤等,进而突出教学重点。(3)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多媒体课件中的课外知识的拓展,尽量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和实践

音乐学科是一门美育学科,对于启迪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感知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音乐学科还应该鼓励学生去探究美、创造美,进而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无独有偶,多媒体技术在增强学生对美感知的同时,也引导了学生对音乐进行有效探究和实践。那么,怎样发挥多媒体在音乐探究和实践中具有什么作用呢?(1)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析和优化,制订出适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相符的多媒体教学内容。例如,针对一些学生没有见过或者听过的事物,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受到很大限制。(2)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充分融合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手段,打造出传统与流行并行的课件,促进学生的创作想象力得以激发。例如,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学生在生中常见的某一系列产品,可能会对学生思维拓展产生积极的作用。(3)教师应该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把握好时间和程度,不必全盘展现事物或者揭露事物的本质,要为学生的探究和实践留有余地。

参考文献:

[1]邵建忠.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艺海,2010(07).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85-02

一、引言

初中音乐教学注重音乐基础与鉴赏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牵引式”音乐教唱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课改的需求。因此,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之下,急需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进而更好的迎合课改的需求。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也可以借鉴诸如数学、物理等科目的成熟模式,再结合音乐课的特点,就可以从本质上对音乐课堂教学起到优化处理的效果。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性途径

初中音乐的教学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并且围绕该原则进行创新教学模式的建立。与此同时,在创新模式之中,需要更加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和地位。

1.基于多元化的教学理念,进行多变的教学过程设计。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教师对于音乐见解的传输比较缺乏,以至于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处于被动的疲劳学习状态。那么,音乐教师就需要基于初中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进行有效而多变的教学组织,通过诙谐而严谨的音乐术语,把音乐中的重要音乐元素传输学生,进而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音乐的内涵。而且,在现代音乐的潮流之下,对于传统的音乐教学带来较大的冲击,学生厌倦或讨厌传统音乐。对于这一点,教师更加需要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把不同风格的音乐元素有效的融于一体。

2.基于良好的角色定位,进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的地位,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人格的培养非常的重视。对于教学而言,音乐教学在本质上具有其特殊性,也就是说音乐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自我鉴赏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因而,在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发展中,需要特别重视师生的角色定位,进而为音乐教学营造更好的教学模式。而且,对于音乐的学习而言,学生对于音乐本质的领悟能力的培养也非常的重要。对于这一点的培养,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充分的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音乐的元素内涵,让学生在大脑之中,对音乐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这一点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做到“用心”、“用情感”、“用大脑”去进行音乐的学习。

3.基于良好的情景设置,进行教学氛围的营造。音乐的在其创作的过程中,都具有其一定的历史沉淀,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这就要求在音乐课堂上,需要整合音乐元素的文化背景,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进而使得音乐教学的过程,显得更加的流畅和自然。与此同时,音乐中的元素,使用语言是无法诠释,这就需要教师在情境的设置中,需要借助多媒体或其他信息技术,进而使得教学的情境更加的丰富多彩。

4.基于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将逐渐的成为初中音乐教育的主流。基于良好的多媒体平台,可以有效的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对于教学情境的设置,多媒体技术有着其独到的优势。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结合音乐的历史背景,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对贝多芬《月光》片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创设出基于音乐本质的情景。同时,基于多媒体的视听平台,教师可以自如的进行音乐教学的转变,以及可以进行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模式开展。

5.尊重学生对音乐元素理解。音乐本身就具有多样化,因而在进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音乐思维范式。尤其是对于音乐元素的挖掘上,学生需要更多的自主空间,也就是说,在尊重学生的情感的同时,还需要为学生保留足够的自主空间。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情感与音乐内涵的碰撞,来发现音乐本身的内涵和价值。这一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塑造了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与此同时,音乐课堂的教学气氛更加地融洽。

6.基于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教学。该点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音乐爱好,以及音乐知识的积累,进行分组式的教学。在进行分组时,可以进行“交叉”分组的方式。也就是说,通过“差优生”搭配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自主的学习,在学习中相互的帮助,相互的促进。这种方式的教学,从本质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给同学们预留了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三、在创新音乐教学模式的开展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在创新性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其存在诸多的环节值得注意。尤其是对于教学情境、现代信息技术等的运用。

1.情境的创新性设计需要紧紧地依托于课程大纲。在华丽的情景设计,其根本还是基于教学大纲的实际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情境的设计中,要特别重视情境的“有效性”,也就是,情境的内容需要贴切实际,紧密教学大纲,切勿一味的追求华丽,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实质。

2.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要衔接有序。基于初级教育的不断改革,尤其是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使用,简便了教学的过程。然而,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黑板与多媒体之间流畅的衔接,这样不仅可以保持教学的紧凑性,而且便于学生流畅性思维的培养。

3.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角色转变要自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不同于其他科目,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严谨的指导。基于教师的良好指导,学生才可以更加自然进行音乐元素的学习与鉴赏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分清教学的轻重点,把角色转换的更加的自然,进而可以很好的避免转换“生涩”而造成教学的中断。

四、结语

良好的音乐教学,可以很好的陶冶学生的情操。基于新课改的教学需求,当今的初中音乐教学逐渐的朝着创新性的模式发展,进而更好地迎合课改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紫玲.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艺术探析[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27).

[2]徐良芳.在激情引思中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J].学生之友,2011,(10).

[3]王都银.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魅力中国,2009,(04).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初中音乐 音乐欣赏 学习效率

一、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仅仅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并不能够对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鉴赏水平有所帮助,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欣赏课教学方法,通过灵活、多样、多元的教学方式,来带动课堂气氛。教师如果想要活跃欣赏课的课堂气氛,那么教师首先要“活”起来,摆脱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多的讲解只能够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丧失兴趣,音乐作品在学生脑海中会变得僵硬,这显然不合符新课标提倡的尊重学生主体的理念,例如在欣赏《渔舟唱晚》时,教师在课前进行简单的导入,如:“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十分优美的曲子,同学们要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辨别主题音乐。”这样简单的话语,并不会为学生带来压力,能够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放松身心,自由的感受作品,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完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是自己思考的方式来让学生谈一谈听后的感受,并对作品的特点、主题音乐进行阐述,教师要对学生欣赏习惯给予充分重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例如欣赏《日出》时,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中向学生展示日出的美景,让学生能够领会到音乐的意境,主动的欣赏音乐、领悟音乐。

二、注重情感体验

音乐作为一种表现、激感的艺术,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音乐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还能够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验情感。音乐欣赏课不仅是学生对音乐中的内涵、感情进行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身情感与音乐情感发生共鸣、交融的过程。学生能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并随着音乐的发展思想、情绪发生变化,心灵得到艺术满足。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学生情感体验。

(一)分组体验法

教师可以将班级分为几个单位,每一个单位表示一个竞赛组别,例如演唱组、表演组、舞蹈组等,让学生自由创作编造,并设计出一个个让自己满意的节目,最后进行表演,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评比,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增强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实践的乐趣,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二)视听法

视听法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进行同时感受,音乐虽然属于听觉艺术,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听觉和视觉进行结合,带给学生心灵的体验,通过创设音乐情境,为学生展示出音乐动人心魄的意境以及令人心醉的情感。

(三)唱奏主题法

每首音乐作品都具有独特的主题,也是音乐作品的核心,更是乐曲形成、发展的基础,通过唱奏主题能够让学生对作品的特点和风格进行感知,并亲自进行体验,从而记住音乐,享受音乐,例如在《大海啊,故乡》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相同音乐主题的作品,让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加深对大海和故乡的情绪领悟能力,然后再欣赏《大海啊,故乡》时,便能够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力。

三、优化设计教学活动

音乐欣赏课要多采用一些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来激励学生的音乐创新精神。其实音乐欣赏本身就是一种音乐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观看表演等,来达到学会知识、技能的目的,但是如果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单纯依靠刺激学生视觉和听觉的方式便会比较平淡、单调,学生的注意力也很难持久,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个人认为,教师要在音乐欣赏课中多设计一些教学活动,通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并能够避免课堂中出现枯燥、乏味的感觉。

另外,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要为学生探索学习、创新学习设计一些情感氛围和环境,让学生能够触摸到音乐,并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联想,便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时十分重要的,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创作能力等,还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领会到更深层次的知识和技能。新课程标准中认为音乐创造具有“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作用”,但是音乐创造是要通过学生音乐经验的积累和思维能力的发掘才能够形成,因此音乐创造性的培养是十分困难的,教师要将这个目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并贯穿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将音乐欣赏课中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机结合,不能单单讲授一些音乐知识和乐理等。本人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如何实现音乐欣赏课中的实践和理论的融合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如培养学生习惯、引导学生情感等,并结合教学实例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广大音乐教学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方建军,音乐欣赏教学在新课程条件下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5

[2]王慧,音乐欣赏教学应渗透教育艺术之美[J].才智,2010/35

[3]丁运东,谈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种方法[J].艺术教育,2011/01

[4]徐徐,关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体会[J].成功(教育) ,2013/23

[5]乔福燕,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J].中国校外教育,2013/17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初中音乐 舞蹈模块 渗透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112-01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舞蹈元素应用的意义

将舞蹈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渗透,一方面能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美好品德,另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所以,整体而言,初中音乐教学中舞蹈模块的渗透,是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促使音乐课程变得活泼有趣,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有利于他们更为具体、直观的理解音乐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舞蹈是一种饱含情感的节奏性运动,通过有美感、有节奏的舞蹈动作来实现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是一种享受、体验并获得美的过程。其特色多样、个性鲜明的舞蹈种类,能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音乐内容的兴趣和热情,这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来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舞蹈模块的渗透策略

(一)舞蹈模块在初中音乐节拍训练中的渗透

在初中音乐节拍训练中,如何让学生更为具体、真切的体会到节拍的美感和韵律,需要教师进行创新设计。如在唱歌课或者欣赏课中适当结合舞蹈元素,让学生利用舞蹈来感受到节拍的特点。例如,在初一欣赏课程《阿里郎》一节的教学中,《阿里郎》属于朝鲜民歌,抒情性强且旋律优美,受到民族语音语调以及审美情趣的影响。为了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朝鲜传统音乐三拍子的节拍特点,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欣赏完乐曲后,配合音乐导入有民族特色的朝鲜舞蹈动作。在朝鲜舞动作中,体态要求吸腹、垂肩、含胸、提臀,脚型要求勾脚趾、绷脚背,手型要求中指、食指自然伸直,大指、小指以及无名指自然微曲。节拍、节奏通常和朝鲜舞的动作相依相伴、水融,体现出朝鲜舞蹈典雅、柔美、飘逸的艺术特征。让学生在这样的舞蹈中学习音乐知识,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还能感受到节拍和舞蹈互相融合的美感,让美的感受成为音乐内容学习的重要动力。

(二)舞蹈模块在初中音乐创造教学中的渗透

除了节拍训练以为,在初中音乐创造教学中,也应该进行舞蹈元素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如在初中二年级《查尔达什舞曲》的教学,此乐曲分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旋律悠扬深沉,体现了小提琴柔美、抒情的表现力,第二部分表达了热烈、欢快的感情。首先,教师可组织学生聆听乐曲,让学生了解曲子中主要乐器的特点和音色,同时注意感受乐曲的音色变化。然后,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是有感情的,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将音乐的音色及节奏特点进行表现。最后,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引导他们进行编创设计,并分组进行表演。通过舞蹈动作让学生来感受并理解音乐,同时产生灵感来进行舞蹈的设计和编创,对于学生创造力、自信心以及组织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益处,同时也能明显的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三)舞蹈模块在初中音乐教学设计中的渗透

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内容通常是以主题单元为单位进行课程的编写和设计,而每单元的教学内容以欣赏和唱歌为主,以演奏和编创为辅,是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教材。教师需要在透彻了解教材的基础上,充分的开发利用教材,从而进行课程内容的创造性设计。如可以将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教材中的内容和舞蹈动作互相结合,进行教材的研发利用。如在初中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中,第二单元的内容主题为祖国颂歌,教学内容之一是教会学生歌唱《歌唱祖国》。可以在音乐课程设计中融入齐步走的步伐,同时配有敬礼、扛枪的动作,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和风格。在第四单元《黄河船夫曲》的教学中,可以融入陕北秧歌舞,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陕北豪放、粗犷的民风,提升对陕北歌曲的学习热情。

(四)初中音乐之舞蹈模块渗透教学案例

本文以初中一年级《樱花》一曲的学习为例,分析舞蹈元素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樱花》是日本非常经典的一首民歌,表达了人们对樱花的赞美之情。乐曲具有速度平稳、篇幅短小的风格。首先,教师可以将《樱花》作为背景音乐,向学生展示一段日本舞蹈,让学生在视觉欣赏中,进入到本课程的学习。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词曲结合等方式去进行歌曲的学唱,体会日本音乐的特征,并理解乐曲的特点。接着,可以将日本舞蹈动作再次融入到本课程的学习中,从肢体语言中体会日本音乐平稳、缓慢且带有哀伤的色彩。日本舞蹈的动作包括腰部下沉、肩膀自然放平、手掌合拢、两脚稳踏,随着手掌的动作,眼神相应的进行变化和移动。最后,可以组织学生将《樱花》作为背景音乐,在边唱边演中,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认知。

三、结语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设计篇8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普通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应从四方面进行落实。

一 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中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使初中音乐教学淡化知识、强化观点。面向全体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学习,强调以美育人,把音乐课设计成充满着美的创造性的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初中音乐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美感能力的发展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展开的,尤其是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初步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中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美好的东西。教师要讲求教育艺术,用充满智慧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应充满艺术的力量,它的成功,不但在于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还在于吸引、感染、鼓舞着许多学生为追求美、创造美而终身努力。

因此,教师首先应树立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目标,要面向每一名学生。既是非专业音乐教育,那么教师就必须用非专业音乐教育的手段、方法、策略等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二 加强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学习过程,音乐课也是如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并且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一些节奏练习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以提供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内涵。

三 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同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教师可以引入媒体手段,如寻找VCD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制作中插入视频,满足学生欣赏需要的同时,又增强了上课的效率。欣赏课的情境也在优美的多媒体教学中建立起来,有一些本来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学生也渐渐被吸引,欣赏课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四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改革教学评价是以发展性评价为目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人本主义思想和发展性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激励学生热爱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出发点,运用等级制的记分方式,通过音乐会的形式,进行强项评价、综合评价等手段,能够充分显示教育评价的民主性和公开性,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特长,改革“统一化”的教学评价模式,为创新性人才的成长提供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合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标准农田审计范文 下一篇:园林专业研究方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