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监管范文

时间:2023-11-15 05:26:46

冷链物流监管

冷链物流监管篇1

关键词:冷链物流;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信息系统

一、冷链物流概述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通常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达到对食品保鲜、保质的要求,冷链物流对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各环节的条件要求比较高,需要较高的物流技术和设备来支持,因此在管理和投入资金方面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大。冷链物流是一种特殊物流方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蚀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范围有:蔬菜、瓜果、肉、禽、蛋等初级农产品;水饺、汤圆、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等加工食品;药品等特殊商品。

(二)冷链物流的特点

作为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一般物流的特点,冷链物流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货物在时间、新鲜度、温度、潮湿度和卫生环境方面的特殊性,表现出更大的升值潜力和能量,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以下特点:1.配送货物的易腐性。大多数冷链物流运输的是生鲜食品,生鲜食品具有易腐性的特点。温度越低,生鲜食品的品质越好,保持的时间越久。可见,温度是影响冷链物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运输条件不能满足低温保鲜的要求,在运输过程中易腐性的生鲜食品就会失去新鲜度,食品质量便无法保证,同时也会造成大量的食品损耗。2.运输设备的特殊性。为了保证冷链物流运输中冷藏、冷冻类食品对温度的要求,冷链物流在运输过程对运输设备的要求较一般物流具有特殊性,需要配有防腐保质设备,同时还需要配备低温运输的冷藏车和保温集装箱等。3.时效性。对于冷链物流来说,运输时间的长短影响了食品保鲜程度的好坏。在食品的分拣、包装和分发环节,需要提高作业效率,避免耗费大量的时间。对于运输环节,在成本可承担的情况下,也应尽量选择适合该商品的比较快捷的运输方式,以减少时间因素对于食品保鲜度的损耗。4.协调性。由于易腐性的生鲜食品不利于长时间储存,所以在流通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个环节能够互相协作、无缝衔接,以确保整个冷链物流供应链的稳定性。5.高成本和高风险性。为了保证生鲜易腐食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对于温度的要求,冷链物流在货物装卸、搬运和运输等环节为了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并配备温度控制的设施和冷藏车、低温仓库等特殊的保温装置,导致高运输成本和高风险性。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飞速发展,冷链物流也随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多年来主要采用自营运输的模式,而现在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是由本身运输或仓储的企业转制而成,只配备了电脑、条形码和简单的扫描设备,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不能对冷链物流提供全程的运输服务,缺乏冷链物流运输的影响力,阻碍了对接生产商和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基础设施欠缺,冷链物流的技术水平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基础流设施、设备严重短缺,特别是冷藏保温汽车、冷藏集装箱等数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现有设备陈旧,大部分冷库已超过使用寿命,设备已不能满足现代商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此外,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水平较低、推广力度不够,不能完全投入到冷链物流系统中使用,无法满足现有生鲜食品对物流的需求。

(二)冷链物流体系不完整,缺乏上下游整体规划和整合

在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比较晚,冷链物流体系不完整,缺乏上下游整体规划与整合。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凑,还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藏链。大部分企业的冷链物流都是通过自营物流完成的,这就需要配备很多车辆,这些车辆不仅维护费用较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运力的浪费。此外,我国冷链物流专业化的冷冻车、仓库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规范性的仓库,导致无法为生鲜食品提供适合的温度。在冷库建设上,缺少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很多冷库位置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链物流,为此冷链物流无法连贯执行,也造成冷库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例如,目前大部分生鲜水果以传统的物流形式配送,除了顺丰的生鲜配送,其他都是以货车等形式对水果进行供应,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链物流。在非冷藏散装果蔬情况下,重复装卸、运输、配送和零售等过程会增加食品的污染机会,食品的新鲜度大打折扣,质量和安全要求也难以保证。

(三)缺乏统一的冷链物流技术标准,监管不到位

在冷链物流方面,我国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冷链物流规范和准则出台缓慢,行业无法实施完整的规划,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另外,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缺少规范的监管系统,大部分的运输跟踪管理没有真正落实。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缺乏,也导致了监管体系不完整,阻碍了冷链物流管理的标准化进程。

(四)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目前,与传统物流相比,国内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冷链物流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对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冷链物流和传统物流对人才需求不同,需要配送人员掌握关于冷链物流技术方面的知识,了解运输需要配备的设备使用方法并进行监管和维修,从而对配送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可以及时地解决。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物流管理专业及关于冷链物流有关课程设置较少,学校师资力量较薄弱,重理论教学但缺少冷链物流实践等,从而导致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缺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三、解决我国冷链物流问题的对策分析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开展地区内自提柜、冷藏柜等全新化的配送形式,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链条等问题。另外,各个地区政府也先后提出关于冷链物流的规划,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可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完善是大势所趋。为了大力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建议做到以下加点:

(一)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大力更新和发展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

根据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和发展近况,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适应冷藏快运业务的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等设备,确保生鲜食品在物流各环节中对于温度控制的需求。与此同时,对冷链产品的温度控制,除了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外,还可以注意控制车门、仓库门开关状态和次数,减少货物装车交换的次数等。对于旧的仓库应该及时更新设备,改装成符合现代化生产的冷藏仓库。此外,从国内外整体市场规模来看,我国的蓄冷能力很低,存在较多冷库设置布局较远,设备老化现象。因此,应该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在行业内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增加公共仓库的数量,减少独立自营仓库,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同时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和风险。

(二)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整合冷链物流资源

冷链物流好比一条流水线,由多个节点连接起来。目前,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安全和品质监控满足不了支持生产阶段到供应商的业务需求,也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冷链物流进行整体规划,将冷链物流系统向两端延伸,建立并完善从供应商、生产企业、物流商到客户的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开发具有冷藏车辆管理、仓储库存管理、温度监控和物流追踪等功能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冷链物流环节信息的共享,实现对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整合与管理,提高冷链物流系统的协调性和时效性,以及时获得并满足客户对生鲜食品的需求。要想规划好冷链物流的整体效果,必须从起点到消费点对冷链流各环节活动和效益进行严格的控制,上游如果一直保持顺畅、稳定的状态,下游经营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循环的操作和管理中,要考虑生鲜冷冻食品加工和业务流程本身,对上游的生鲜产品采购环境和物流配送需要认真负责。通过对冷链物流全程的温度监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安心、保质”的健康食品。

(三)统一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我国冷链物流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标准化问题要严格落实。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和业务准则,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应该建立并完善冷链物流的监管部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对冷链物流供应链进行全程的、实时的信息记录、监测和追踪管理,密切关注冷链物流各环节信息,如果有人违规作业,需要严格惩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政府应该鼓励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应了解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发展规律,掌握冷链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冷链物流操作实务。社会培训机构和高校应明确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课程体系,深化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合作,与从事冷链物流实务的企业合作,整合教学资源,双方可以根据岗位的特点及要求,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调研和实习活动,提高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实操能力,大力培养满足冷链物流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虽然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及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将会改善冷链物流的整体格局。此外,国家政府应提高对冷链物流的重视程度,引导冷链物流的专业化、标准化和正规化发展,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系统,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监管力度,提高冷链物流的协调性和时效性,以确保生鲜食品的保鲜度,降低生鲜食品的损耗和冷链物流的成本。同时,要加大对冷链物流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广大消费者了解冷链物流知识,提高对生鲜食品的保鲜意识。冷链物流的发展潜力巨大,希望借助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及冷链物流企业的有效配合,冷链物流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孙红菊:《农产品冷链物流浅析》,《物流技术》,2009年第28卷第3期。

[2]李学工:《现代物流方案计划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7月。

[3]冷凯军:《关于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思考》,《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第5期。

[4]左志达:《浅谈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管理观察》,2013年第14期。

[5]江文:《冷链物流企业标准体系构建思路与研究》,《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14年第3期。

冷链物流监管篇2

关键词:医药物流冷链管理

1 医药冷链物流相关概念

特指为满足人们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目的而进行的冷藏药品实体从生产者到使用者之间的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其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一系列环节。

2 医药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2.1 医药冷链物流的管理参差不齐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冷链药品是依于药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由批发企业自行负责运输流通的,很少依靠社会上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因此,冷链物流管理以企业自律、行业自律为主,管理力度、监管水平参差不齐,形成管理监控的一大难点。此外,冷藏药品的配送环节,有的冗余,造成低效,容易出现事故。

2.2 缺乏统一的国家行业标准

虽然在地方层次已经出台了医药冷链物流的相关规定(例如北京已经制定了冷链物流的技术设备标准)但全国性的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国家有关部门虽然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涉及冷藏药品管理国家标准等的规范性政策法规,但是这一行业发展规划、挂架标砖、管理规范等一系列的规定还没有正式颁布。

2.3 缺乏标准化的技术服务支持

全球已经进入了供应链竞争阶段,而我国冷藏药品的专业供应链系统尚未建立健全,集中表现在一下3个方面:一、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沟通,生产商把东西给了经销商,给了药品批发企业以后,信息资源这方面的共享无法很好实现。二、冷链物流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有效性,影响上下游有效规划和整合。三、冷链药品在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衔接上存在一些真空,容易发生断链现象,尤其有些品种,到大批发这个环节,往下延伸,甚至到了医院的药房,一些使用环节上容易发生断链的现象。

3 改善医药冷链物流的相关建议

3.1 依托专业的第三方冷链公司管理

依托具有独立地位的第三方专业冷链监管服务公司,建立基于互联网的Web平台,将冷藏药品在上、中、下游企业中的冷链运行状况实时传送至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实现相关企业之间信息的实时交互、查询、验证和安全交接等功能,确保药品的全程冷链安全,借此实现对企业冷链设施设备维护、系统运行状况托管、冷链系统故障监控、设备应急处理等技术支持,减少冷链系统故障时间,降低冷链灾难。

3.2 期待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统一的行业标准

政府物流行业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出台的征求意见稿,着手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立足供应链的角度考虑,对冷链的管理进行系统的具体规定。林外,因为冷链离不开设备验证,离不开冷链保管的验证,验证遵循的方式方法,所以其中涉及冷链的两个方面,即冷链药品全程的温度监控和验证应当着力进行,尽量在附录上做一些详细的规定。

3.3 进一步完善冷链设备的基础建设

第一,接受冷链药品,主要是在运输的时候,要对它进行重点检查跟记录,尤其是温度状况。对不符合温度的拒收。第二,药品储存应该按温度的要求,常温是2至30度,阴凉是2至20度,冷藏是2至10度,但是新版GSP提的2至8度,按新版GSP相一致。相对湿度是35%至75%,比过去老版扩大了10%。第三,保温箱冷藏药品的时候,保温箱上应注明储存条件、起验时间、保温时限和一些注意事项以及运输警告。

作者简介:

冷链物流监管篇3

一、长株潭城市群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湖南省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现状

目前国内速冻领域呈现寡头垄断的状态,三全、思念、湾仔码头和龙凤四家公司湖南省市场占有率超过60%。

1.基本建成全国速冻食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基本建成全国速冻食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为速冻食品跨区域长途冷藏运输提供快速便捷的“绿色”主通道。

2.初步形成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快速运作模式

速冻米面食品的消费分为零售和业务两大市场。速冻米面食品流通基本分为两种:直销方式和经销商方式。如三全速冻食品渠道模式:一、二线城市KA卖场采用直营方式,零售网点、 农贸市场和三、四线城市开拓依靠经销商。湾仔码头的便利和零售网点渠道依靠经销商;二、三线城市KA卖场经销商仅负责二、三线城市KA卖场产品的配送。其他区域没有分子公司量思念主要依靠经销商销售。

3.制定速冻米面制品质量卫生及冷链物流标准

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了GB/T24617-2009《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对冷冻食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各环节提出明确要求。

GB19295-2011《速冻米面制品》规定:速冻产品冷藏运输时,厢内温度必须达到-15℃以下。产品从冷藏库运出后,运输过程中其温度上升应保持在最低限度,最高温度不得高于-12℃,但交货后必须尽快降至-18℃。储存时,速冻产品应储存在-18℃以下的冷藏库内,温度波动要求控制在2℃内。产品应在低温条件下,柜内产品温度不得高于-15℃。

SB/T 10827-2012 《速冻食品物流规范》规定了速冻食品物流规范的术语和定义、速冻食品物流流程、速冻食品品质要求、包装、标签与标志、运输和储藏、配送、销售和召回的要求。

4.加大低温供应链配送系统及速冻食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

长株潭城市群许多大型零售企业如步步高、新一佳等开始投资兴建低温物品(包括速冻食品等)配送中心。随着速冻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政府和速冻食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较好的物质条件。

(二)速冻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完整独立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

目前,如速冻食品由经销商用冷藏车配送到销售终端(超市、卖场等)。因为缺乏统一的监控措施及检测标准,信息化程度低, 部分经销商会出现冷藏运输可能“断链”, 导致很多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变质或者保质期缩短。销售端低温速冻食品装卸场、零售冰柜和仓库及销售区域未按GB19295、GB/T24617、SB/T 10827等要求进行严格管理,可能出现 “断链”的现象,影响了速冻食品品质。

2.速冻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很低

长株潭城市群连锁企业生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供应商和和自己完成,市场规模不大,区域性特征较强,速冻食品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难以形成高效率的冷链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很高。

3.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

部分小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零售公司原有的冷冻库等设施设备现代化程度低,自己独立的,符合国际冷链物流标准的冷冻库很少。并且冷藏车的温控设备落后,不能保证温度的相对稳定,无法为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提供全过程的低温保障。信息化程度低导致共同配送很难实现,不能有效利用现有的冷链设备。

4.冷链物流缺乏整体规划和整合

在速冻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冷链物流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影响了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资源整合。

5.冷链物流监管职责不明和监管不到位

目前冷链物流的监管职责不明,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部分速冻产品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的标准,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各个冷链物流环节没有监管或监管不到位。

二、速冻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

速冻食品需要在 低温(一般-18℃)中储存和运输。从速冻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来看,宜根据不同的速冻食品经营主体,选择多样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一)以大型速冻食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速冻食品加工公司(如三全集团)根据自身的资源通过自建或联合建社区专卖店,控制销售终端,组织速冻食品物流。如三全速冻食品渠道模式:一、二线城市KA卖场采用直营方式。

(二)以大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或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速冻食品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或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通过与大型加工生产基地、速冻食品经销公司等联结,形成冷藏储存保鲜、冷冻加工、冷藏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建立综合化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集批发交易、仓储保管、冷藏冷冻、分货拣选、流通加工、包装及配送为一体,并作为供应链的链主企业驱动各参与主体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如湾仔码头的便利和零售网点渠道依靠经销商;二、三线城市KA卖场经销商仅负责二、三线城市KA卖场产品的配送。其他区域没有分子公司时思念主要依靠经销商销售。湖南红星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简称红星冷链)成为中南地区集冷冻、加工、仓储、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

(三)以大型连锁生鲜超市为主导型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连锁超市公司通过投资兴建基地或与生鲜产品经销公司、加工企业联合,与大规模稳定货源和基地的速冻食品生产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通过自建速冻食品物流配送中心或采用第三方物流,向门店提供速冻食品,如步步高超市,向冷链物流上游发展,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形成了自己冷链物流系统。

三、发展和完善长株潭城市群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有关部门应宏观调控,积极引导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重点工程建设

十二五湖南省物流行业“冷链物流工程”基本目标:全省肉类等农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30%,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50%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降到8%以下。

十二五湖南省物流行业发展的重点工程“冷链物流工程”主要任务:合理布局冷链物流网络;培育一批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推广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全程“无断链”的冷链物流体系;集中消费地区建立区域性各类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系统。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在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配送中心,购置一批冷藏运输车辆,

(二)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

根据速冻食品加工与销售区域布局和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特点,以速冻食品加工企业为核心,产供销一体化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以速冻食品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速冻食品短途冷链物流体系;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跨区域的速冻食品长途冷链物流体系。

(三)重点扶持、培育速冻食品龙头加工企业建设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综合基地

201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中提出了工程(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流企业培育工程、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等)是中央及地方政府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鼓励的重点投资领域。湖南是农业生产大省,应该要重点扶持、培育本省中小型速冻食品加工企业,逐步成为湖南省速冻食品龙头加工企业。如政府要重点扶持、培育步步高集团等大型零售企业形成了集冷链食品的仓储、运输、配送、分析检测及信息处理于一体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综合基地。

(四)培育第三方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培养和引进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鼓励国内大型速冻食品企业在湖南省建设低温保鲜设施(节能环保高效的冷库、购置冷藏运输车辆等),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支持大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或批发市场运营商(如红星冷链)按标准规范要求加大生鲜食品配送中心规模建设, 成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

(五)完善冷链各环节设施,健全相应管理制度

食品冷藏链各环节均需投入必备的设施和设备作为基础保证,加以先进的技术支撑和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冷链各环节共同密切配合,才能把握冷链整个运营系统,保全冷冻冷藏食品的品质。

(六)实施执行标准,加强行业监管

各部门要按照SB/T 10827、GB19295、GB/T24617等标准对速冻食品物流流程、速冻食品品质要求、包装、标签与标志、运输和储藏、配送、销售和召回等要求,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在执行方面,政府加强定期检查,确保相关标准顺利执行。应尽快完善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指导准则与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的相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

参考文献

[1]邱祝强.基于冷藏链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及其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7.

[2]韩菊.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2).

[3]申江,齐含飞,刘兴华;范凤敏.国外食品冷链技术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10.

[4]吴敏.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出路探讨[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07).

[5]赵松岭.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03).

[6]陈佩佩,海峰,张盼,龙华,段雅丽.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步骤及政策措施建议[J].物流技术, 2012,(03) .

(作者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王宏伟,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高级工程师。

冷链物流监管篇4

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无论是在超市或菜场购买需温度控制保鲜的产品,还是在医院或诊所服用、注射在特定温度下保存的药物和药剂,除了考虑这些食品、药品本身是否是货真价实、质量可靠之外,还有没有仔细想过它们是如何从制造商配送到终端的?

非常温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中的质量保证是非常重要的,再好的产品如果由于运输和储存中的不当会造成产品品质发生变化,严重的甚至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而这处在“幕后”的供应链环节一般是广大消费者所无法触及和了解的。所以,随着越来越多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的关注,对于那些在温度上有特殊要求的产品来说,加强从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活动的冷链完整性就显得十分重要。3月20日,在上海召开的“有效的冷链管理”会议上,冷链行业专家、从业人员相聚一堂,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食品冷链:把握链的每一环

上海冷冻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陆翔华教授分析了当前冷链物流和食品安全之间密切联系的重要性,他认为一定要将原料控制放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首要位置,可以从确定原料基准、编制技术手册、建立专业队伍、稳定供货基地四个方面来守好这第一关;其次,要加强低温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完善食品冷链中的各个环节;最后,一定要把握好食品冷链物流中各类商品的温度要求。

其中,陆翔华教授还特别谈到了上海市地方出台的一些关于食品冷链的操作规范和相关标准,如在2007年10月1日实施的《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以及即将出台的《不合格冷冻食品召回制度》,这说明上海作为我国冷链行业发展的典范,不仅一直在提高自身冷链的发展水平,还更应该积极推进全国冷链行业标准的制定,从而为我国冷链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法制基础。上海已经在冷冻、冷藏市场发展方面领先全国一步,率先在冷链物流标准化上破题。

作为中国食品冷链行业领先企业――光明乳业旗下的领先物流,他们的成就更能证明中国冷链行业的发展潜力。该公司自成立11年以来,已经实现利润连续6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事业部、上海领先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殷海平表示,光明乳业在实际操作当中,非常注重对冷库以及相关设备的管理,始终强调对温度的控制和冷链的连续性。通过保持产品储藏时温度稳定、冷库设备的日常维护、优化仓库布局和充分利用冷冻仓储能力来确保冷链的源头,从根本上保证了光明乳业产品的质量。在技术方面,光明乳业引进了WMS(仓库管理系统)和ERP系统来优化冷库管理,结合RF技术引导完成上架、下架等操作,实时维护系统库存数据,保持和实物库存的一致性。并且,公司还不断加强对制冷设备、储存设备、拣货设备、输送设备、搬运设备和码头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从而提高冷库运作效率,保证冷库正常运行。

医药冷链:一片空白

药品冷链以保证易变质的药品的品质为目的,是一个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正如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所谈到的那样,药品的冷链物流不仅仅是技术专业问题,更是关系药品安全、质量的问题。对于进入中国医药冷链市场的外资企业而言,如何在保证产品服务质量不失标准的同时,不断在中国冷链市场寻求商机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而永裕医药(ZuelligPharma)在亚洲地区多年来的经验可以为国内医药冷链公司提供借鉴。据永裕医药(中国)物流事业总经理李光伟介绍,永裕医药在温度敏感产品的冷链管理方面的经验丰富。

李光伟认为,根据目前各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出台的法律法规来看,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从生产商到客户的冷链过程中事故责任承担、供应链流程的管理、温度控制和监测以及冷链中药品质量管理这四个方面。而目前中国医药冷链市场面临许多的挑战,这包括区域温差变化较大、缺乏冷链相关技术人才、配送环节复杂低效、冷链设备陈旧落后等问题。

在谈到永裕医药相关冷链管理经验时,李光伟还特别强调了验证这一个环节,从要素合格、操作合格和性能合格(CQ+OQ+PQ)三方面来加强冷链中的验证环节,在运输过程中运用适当的包装和设备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并且,公司还设计了专门的SOP(标准作业程序)作为冷链流程操作的依据。可以看到,永裕医药1993年在中国建立唯一一家外资经营的医药冷链配送中心,经过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前10名的最大药品进口商。

另外,梅里亚(中国)动物保健公司生产事务总监李树德也介绍了中国药品政策及其对冷链物流管理的影响。他在会议中谈到,中国冷链设备行业预计每年将达到15%-20%的增长,并且中国2007年的医药保健品贸易额达到36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成为全球第六大医药保健品市场。然而,目前中国冷链行业面临的问题是单一功能物流服务提供商,缺乏有效的整合,信息化程度较低等。这成为中国医药冷链行业发展的严重制约瓶颈。

在监管方面,中国目前主要的监管部门就是新合并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而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出台的法规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00年7月1日),规范对经营药品销售、运输、储存等方面问题;《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年6月1日)对疫苗接种过程中运输、管理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以及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编写了《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2006年3月8日)。同时,中国政府非常鼓励发展医药配送系统,建立医药配送中心。

由此,李树德认为中国冷链行业会面临对行业的管理、监控、国际国内药品质量标准统一等问题。所以,随着现代医药科技的发展,投放市场的生物药物和疫苗越来越多。在巨大机遇的面前,我国药品冷链行业更应该是政府和企业协同共商,尽快制定出相关的管理标准,这样才有利于中国医药冷链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大挑战

上海物流研究院院长,中国物流协会副主席朱道立教授认为,目前中国冷链发展的当务之急不仅仅是相关标准的制定出台,还应该加大对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力度和人才培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积累和更新。朱道立教授通过对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人才现状深入浅出的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大规模、比较正规的、能够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的物流公司还比较少,还有一些第三方物流公司以价格来竞争,无利润来进行投资和扩大规模。这样不仅破坏了冷链物流市场秩序,产生恶性循环,而且更不利于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第三方物流本身也要降低成本和扩大规模,尽快使其成为一个良性循环,这需要有一个较长期的合作过程。而政府相关部门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要强化冷链操作规则的执行和监督,引导企业向正规的冷链物流发展;企业也应该自觉自律,遵守行业制定的标准。同时,第三方物流也需要积极培养人才来发展和壮大自身实力,尽管有些企业投入大,设施先进,但在管理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同样,国外专家也非常关注中国冷链市场的发展。澳大利亚冷链中心主席Anthony Grant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冷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最为复杂的一部分,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完全真正解决好冷链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这个需求旺盛的冷链市场当中,还没有一家在国内国外中表现出色的冷链企业。

Anthony Grant认为:冷链管理首先要弄清楚它的概念是什么,一切需要温度控制或温度管理的产品都是冷链中的一部分,这包括从价格便宜的牛奶制品到名贵的金枪鱼,这些产品在冷链过程中都会存在“风险”,所以冷链管理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对产品的“风险”管理。

澳大利亚冷链中心从2000年年初就开始对全球的冷链企业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将冷链视为一条从生产商到终端客户的“整体链”,并且大多数研究机构也只是注重于对冷链某个环节的研究,忽视了冷链的整体性。根据对数百个处理温度控制产品(包括进出口和国内)供应链的研究、评估和验证,从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如缺乏冷链管理培训和冷链工作标准,企业缺少冷链相关知识等。

Anthony Grant还介绍了澳大利亚冷链中心耗费8年时间开发了一套名为“澳大利亚物流保证(Australian Logistics Assured)”冷链认证系统,能够适用于任何国家。

此外,锦江麦德龙物流分销中心经理吴小兵、玛氏食品物流总监孟琦和香港物流科技及系统公司高级顾问经理相元勇就冷链配送中心、第三方物流的相关问题展开互动讨论。

他们一致认为企业只片面地看到冷链物流过程中的高成本支出,而没有使用整体成本的概念;企业比较注重单价成本,而没有考虑如何通过使用合格和优质的物流服务商来减少货物损失等,这些都反映出目前中国冷链行业普遍存在认识偏差、行业自律较差等问题。但随着国家在这方面的法规越来越严,认识度越来越高,零售终端对供应商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正规冷链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

冷链物流监管篇5

关键词:蜂王浆;冷链运输;老龄化

一、蜂王浆冷链运输研究背景

蜂王浆作为高档医疗保健品,其组成成分相当复杂,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核糖核酸以及核苷酸、还有类似乙酰胆碱样物质,以及多种人体需要固醇类化合物和,铁、铜、钾、钠等矿物质。 蜂王浆为粘稠的浆状物,有光泽感、其颜色呈乳白色、浅黄色或微红色。营养学家认为,蜂王浆是世界上唯一可供人类直接服用的高活性成分的超级营养食品,具有改善营养、补充脑力,提高免疫力,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品讯,预防癌症的神奇功效。但也因其特殊成分,在储藏和运输方面面临很大挑战。蜂王浆贮存需冷藏或冰冻,0℃左右储藏期为6个月,-5℃左右冷冻保存一年,-20℃以下保存两年以上。

我国蜂王浆等高档医药保健品冷链运输的发展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起来是相当落后的,无论是在运输条件方面还是质量控制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之处,相关部门在该领域的研究较少,且相关的国家标准也不完善,这使得整个医药保健品冷链物流过程中凸显出很多的缺点和不足,制约着蜂王浆的保存和运输的发展,导致市场上经常出现变质或者失效的蜂王浆,严重损害的老年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连续出现的质量问题为人们敲响了警钟,蜂王浆的冷藏运输方式亟待解决,因此冷链运输成为人们的最佳选择。

在国外,冷链运输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人阿尔贝特・巴尔里尔(Albert Barrier)和英国人J.A.莱迪齐(O.A.Ruddich)于1984年先后提出。“供应链包括从原材料阶段到最终用户阶段的与货物的流动与转化有关的一切活动,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增强供应链成员间的关系来整合这些活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优势”。这一定义不论从战略层面还是从运作层面都比较明确的规定了冷链运输管理的要素。在蜂王浆等医疗保健品冷链运输的研究、管理和技术方面,日本的冷藏药品的供应链系统已经初具规模,管理方式相当成熟,上游商品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可实现信息共享,而且条形码技术在蜂王浆的高档用品的物流行业应用广泛,使物流中心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一化。再加上高效自动化的储存和拣选设备和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仓库的管理,保证物流作业高效率的同时还可降低物流成本。

二、蜂王浆冷链运输的市场分析

蜂王浆的冷链运输不同于其他大宗商品,运输量小,时间短,需要极度低温,因此运输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小商品运输工具,建立更加完善的储存运输体系。运输过程中始终保持低温。现在国内市场的物流运输呈现大杂烩状态,多元化状况下使得专一化水平较低,类似于蜂王浆、疫苗这类的要求严格低温的商品物流公司几乎为零。再者进军大宗商品物流行业的成本显然太高,因此蜂王浆冷链运输的实现方式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三种。

(一)现有大型物流公司的分化。现有的物流和快递公司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专门分化出负责类似于蜂王浆和疫苗等商品的冷链运输分支,并严格按照其储存要求强化运输工具,完善运输流程。保证其在运输过程中不出现变质问题。

(二)资金注入高档小商品冷链物流。新的资本注入高档商品的冷链物流,开发新市场,提高运输水平,保障其运输过程的安全高效。 在技术上可以引进国外先进冷链物流技术,例如美国和日本的高效运输技术现在已经相当成熟。从而激活冷链运输的市场,使其呈现标准化专业话趋势。保障蜂王浆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三)发展第三方蜂王浆冷链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即独立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第三方冷链物流是指在从事冷链运输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从蜂王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因此可以将蜂王浆冷链运输的未来寄托在第三方物流的建立上。

(四)国家力量介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将成为社会的有一大主要群体,为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及时得到身体所需的医药和保健品,国家可以适当涉入冷链物流市场。运用国家力量短时间内扩大并完善冷链运输市场。设立相关法律程序保证冷链运输的顺利实施,从而保证蜂王浆的安全高效运输。

三、完善冷链物流相关标准和监管制度

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对蜂王浆这种高档的医疗保健用品而言,国家的监管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国家的冷藏药品冷链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针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以及相关法律不完善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和更加完善的法律监管措施,实现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监控体系。并制定相关管理部门直接监管,严密监测蜂王浆等冷藏医疗保健品在冷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从而保证其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高效,预防因其变质而引发的各种医疗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在蜂王浆的医药品的冷链物流监督检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该明确各项标准,把工作做细、做实。在相关设备的要求上,更是殚精竭虑抓质量,保证冷藏设施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应该明确规定各个流程负责人,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这样当有问题发生时,可以避免相关人员互相推免,避免踢皮球现象的发生,同时,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还可以增加每个人的责任心,从而保证自己所负责的环节不出问题。

多管齐下,方可药到病除。冷链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促进蜂王浆等医药保健品的顺利流通,在解决老年人身体问题的同时也将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充实和壮大。去收获一个更加健康的人生,拥抱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

参考文献:

[1] 周燕.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

[2] 易静薇.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物流科技报,2009,(8):96-98

冷链物流监管篇6

【关键词】:医药物流 冷链物流 问题 对策

医药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易腐类医药产品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配送、销售等过程,一直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特定的温度范围,以保证医药品质量,同时降低储运损耗,控制时间,节约成本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以冷冻工业学和医药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伴随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而兴起的。冷藏药品的储运比较特殊,对温度、湿度、见光度等具有特定要求。疫苗类制品、注射针剂、酊剂、口服药品、外用药品、血液制品等需要低温条件下储运的药品的流通都属于医药冷链物流的范畴。

一、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对医药产品的物流要求也逐步提高,尤其是需要低温贮藏的医药冷藏品发展很快,带动了医药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总销售额中的3%-8%,虽然比重不大,但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二、我国目前医药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行业或国家标准

目前医药品冷链物流的冷库、冷藏车的制冷效率、能耗没有国家标准,导致我国医药品冷链物流低效率,高成本的运作。冷藏车尺寸、托盘尺寸、冷库尺寸缺乏明确的标准,往往影响装卸搬运效率;冷藏药品储运的不规范,有些没有纳入到正规的医药流通管理范围,往往带来了恶果。

(二)医药品冷链物流基础硬件设施落后

我国目前冷藏运力不足。铁路方面,冷藏车仅占总量的2%左右,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公路方面,现代化的冷藏卡车严重不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占有率极低,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而发达国家中,美国为1%、英国为2.6%。

(三)市场化程度低

第三方医药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医药品的冷链物流配送业务多由供应商和自己完成,市场规模不大,区域性特征较强。医药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涉及少,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缺乏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形成高效率的冷链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高。

(四)医药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落后

由于目前缺乏我国医药品冷链中冷藏专业技术,致使冷链成本居高不下。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无法实时监控温度,传递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五)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

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我国大型商业公司几乎都有冷链物流部,有的还成立了专业化公司,但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整体规模不大,比较分散。

三、发展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针对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一)完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体系

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我国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尚未形成体系,因此需要从冷链市场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这个关键问题入手建立一个能满足患者、制药企业、药品流通企业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建立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整个社会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业应该联合起来,统一建立药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以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

(二)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

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冷藏药品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从单个企业来讲要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配送服务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同时企业的产品想要辐射全国,就必须借助于提供完整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使冷冻冷藏产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解决企业冷冻冷藏物流的发展瓶颈。

(三)制定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一个国家的冷藏药品冷链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针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实现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监控体系,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疫苗等冷藏药品在冷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四)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

若想迅速提高我国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水平,首先应大规模地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和仓储设备,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在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技术方面,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在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上要不断进行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导航星测时与测距全球定位系统+温度监控冷链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技术,对疫苗、血液制品等的品质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五)制定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

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是一个跨行业、多部门有机结合的整体,必须协调好从生产、贮藏、运输到销售各个冷藏作业管理。当前,国内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业尚乏具有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的员工甚至管理人员,要维持行业的正常发展,适应国际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重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张月华:新时期我国鲜活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8(4):8~10

冷链物流监管篇7

“冷链”一词,在物流行业中已经成为一个了热门的话题。随着近期报道的山西高温疫苗事件,更是敲响了人们对冷链药品安全的重视。冷链药品温度的控制,质量的保证便成为了医药行业至关重要的话题,但如何保证它们在全程储存和配送过程中的温度控制,的确是许多药品物流公司面临的最大技术难题。

广东恒畅物流有限公司是国药控股广州有限公司旗下的专业医药物流公司,亦是“国药物流”南区的物流配送中心。作为大型的医药物流配送企业,一直把药品质量控制摆在企业管理的首位,而药品冷链管理更是重中之重。1995年,该公司已经开始逐步建立起药品冷链物流管理体系,冷链管理成为众多项目当中权重最大、被考虑因素最多和投入成本最高的一个。

在冷链管理过程中,国药物流要求每个环节的管理都是严谨和紧密的链条式管理,从收货验收、商品储存、运输配送、信息跟踪、体系建设五大方面建设冷链管理体系。在收货验收第一关,通过系统冷链提示,收货测温,“验收单”标注,超温不拒收,来保障冷链温度及质量的可控性。

冷库的温度与监测

于2009年1月投入运营的“国药物流”南区物流配送中心目前有4个冷库,2-8℃冷藏库共3000M3,-20℃冷冻库87M3制冷系统采用一用一备,二用二备,三用三备的设计方案,控制系统自动切换开机组合的方法,从而达到减少机组损耗,延长使用寿命和巩固后备保障的目的。冷库板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75mm聚胺脂彩钢板产品(四面围板及顶板),地面采用防潮层加上现场聚胺脂发泡设计,库内水泥柱采用净化用彩钢板围闭,保证冷库保温性能在夏天2小时以上冬天4小时以上。分别在各冷库不同位置布有1个、6个、8个、12个的温度探头,以确保冷库所有温度都能得到有效监控。

冷库采用全自动温度监控设备,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数据,数据定时自动储存在硬盘上。整套设备由触摸屏式PLC自动控制器、短信报警器、声光报警器、UPS备用电源等关键部件组成。物流中心配有发电机房、 500KW后备发电机,能够保证停电以后10分钟内恢复供电,备用油储备能够维持48小时使用。物流中心与冷库设备服务商定立服务协议,能够在任何时候,只要接到设备出现故障事故,都能在1小时到场维修及更换设备。

该冷库设有安装确认(IQ)、运行确认(OQ)、性能确认(PQ)功能,能全面系统地对冷库进行验证。对于在用冷库每年冬季和夏季分别进行温度分布验证。验证时温度检测点从上中下三层温度面进行验证,找出冷热点,调节探头位置,根据验证数据,纠正冷库偏差,根据温度分布的变化及时调整控制程序,保证冷库温度分布均匀性和可控性。

物流中心设有24小时总值班人员、24小时轮班保安、24小时轮班电工、24小时录像监控。确保在休息时间和节假日期间都有人在岗保障,随时监控冷库运行情况。并制、定停电应急方案、机组故障应急方案、PLC故障应急方案,确保冷库各方面得到有效保障。

运输配送中的冷藏车与冷藏箱的设置

在运输配送环节,国药物流主要以冷藏车、冷藏箱进行配送和发运。为了保证冷藏箱保温效果得到有效控制,在冷藏箱使用初期,质量部必须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温度验证,以确保冷藏箱的保温效果达到使用的要求。目前,该中心具有多种规格的冷藏箱,来满足不同规格大小的商品包装要求。

运输配送冷藏箱

针对疫苗商品和重点冷链品种,国药将它列为A类冷藏品,在出库时,配付温度记录仪,监控全程运输温度情况。

对于自运配送,每个司机都配有一台手持终端,通过手持终端,商品送货信息能自动返回运输跟踪系统,并能进行GPS定位实时监控车辆位置情况。

订单跟踪与调度系统

针对员工的培训,国药对每种冷链包装都会制定操作指导书,要求操作部门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内容涉及冰块的冷冻时间控制记录,悉冷时间,软冰与硬冰的摆放位置,冷链商品发运跟踪系统的操作,温度记录仪的使用等等。

软件系统投资远超硬件系统

为了保证冷链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能够全程监控,该中心开发了一套冷链商品发运跟踪系统,系统将对每个品规的冷链药品都设定好包装要求,提示在什么季节温度下,采用什么类型的冷藏包装,配置多少块冰块,配符温度跟踪记录仪的功能,工人只需要按照包装提示要求,就能准确地对每一笔冷链药品进行正确包装操作。当药品在发出以后,运输部将根据系统体系,跟踪发出药品现在的位置和情况,系统并有报警提示功能,当超出规定配送时限的,系统将作出报警提示功能,提示运输部及时做出应急处理。

物流中心建有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200余个SOP(标准作业流程),全面对各个冷链环节的有效监控,在冷链药品配送业务中,一直得到各货主的高度认同。

冷链物流监管篇8

一、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借鉴

(一)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美国农产品的生产以高度专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著称,其产地市场集中,农产品物流以大规模直销和配送为主,平均78.5%的农产品是从产地经物流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批发商销量仅占20%左右。在利润驱动和竞争压力下,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企业降低产品成本,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美国十分重视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现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该系统连通美国农业部、15个州的农业署、36所大学和大量的农业生产企业,实现了生产者、运营者和销售者的资源与信息共享。以信息技术、储运技术、冷链技术等为支撑,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率先实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现代化和专业化,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率。

以蔬菜产业为例,美国的蔬菜物流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蔬菜从田间采摘到进入终端消费者始终处于所需的低温条件,实现了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全方位社会化服务,较好地解决了蔬菜均衡供应的问题,且物流环节的损耗率极低。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普遍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保鲜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2%。

(二)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作为亚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先驱者,日本交通运输设施发达,农产品保鲜、冷藏、运输、仓储、加工等物流装备和技术先进,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完备,已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整套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为了实现生鲜农产品采后的高效保鲜,提高附加值,日本在全国生鲜农产品主产地建设了高密度、专业化的冷库,采用先进的冷藏、冷冻技术及设备,减少农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的损耗,实现物流与市场的有机结合。目前日本拥有保温冷藏车12万辆,98%的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损耗率为5%,形成全程温度控制的高效冷链流通网络。此外,日本还建立了以农业合作组织为主、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效保障城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0%经由批发市场送达最终消费者。

以果蔬冷链物流为例,日本从如下几个方面依靠技术创新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整体水平:一是产地加工企业采用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有效延长了果蔬的保鲜期;二是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使鲜活果蔬贮藏保鲜期比普通冷藏延长1-2倍;三是冷藏运输朝着多品种、小批量和标准化方向发展,节能和注重环保是冷藏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冷藏集装箱与铁路冷藏车配套使用的物流模式大大提高了铁路冷藏运输的质量;四是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果蔬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农产品的产、贮、运、销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实现物流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时传递。

(三)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加拿大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硬件设施、软件管理、法律体系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高速发展;专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形成规模;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宏观管理保障机制。以蔬菜冷链物流为例,加拿大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蔬菜冷藏运输,目前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蔬菜冷链物流已经取代了产地和市场间的“点对点”运输,使得蔬菜贮存、运输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也更便于检测和监管。为了更好地保障蔬菜安全,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建立了6个有关蔬菜等植物性食品质量检验的通用模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与本国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和网络,使农产品减少了流通过程中的损耗、降低了成本,间接地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和农业产值。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损耗仅为5%,是我国的1/6;物流成本不足30%,是我国的1/2。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障碍分析

(一)缺乏政府引导和统一规划

我国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缺乏政府引导和统一规划,冷链物流各环节间缺乏沟通与联合,冷链物流资源比较分散,缺乏统一协调机制。例如:我国目前冷库的建设结构并不合理,存在肉类冷库与果蔬冷库数量比例失调,城市经营性冷库与产地加工型冷库数量比例失调,大中型冷库与批发零售冷库数量比例失调的现象,其结果必然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链条上下游之间缺乏组织协调性,处于自发或者无序状态。

(二)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化体系不健全

目前针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虽然在农业部、商务部等各部委相关法规中均有体现,但并没有形成体系。这就造成了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在我国尚处于推广阶段。以日本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先后颁布了《物流法》、《物流二法》、《物流效率化法》、《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和《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等一系列促进综合性物流发展的法律规范和政策,全面指导物流业的发展。中国在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和标准化体系方面还严重滞后。

(三)缺乏资金投入的支持

这表现在我国对农产品产后低温贮藏加工投入力度不够,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绝大部分由产地以原始产品形式卖出,尚不能做到采摘后尽快进行低温包装贮藏和加工。据统计,发达国家农产品的产值 70%以上是通过产后处理(贮藏保鲜加工)来实现的,而我国这一比率仅为30%。美国农产品产后产值与自然产值之比为3.7:1,而我国仅为0.38:1(见表1),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四)缺少高素质物流人才

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冷链技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涉及多门类学科知识,需要具备物流技术、供应链流程、信息技术系统及电子商务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综合知识背景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目前我国高素质的低温物流管理和物流专业方面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供需缺口很大。高素质物流人才的缺乏严重抑制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导致企业运作起来力不从心。

(五)冷链物流技术水平低

我国在冷冻冷藏质量监控、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等方面仍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例如,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汤姆逊集团 (Thomson Group)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控温与记录、卫星监控的“三段式”冷藏运输车,可同时运送三种不同温度要求的货物,我国在这些方面则有待进一步发展。

(六)冷链物流的运输能力不够

目前我国冷藏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比较而言,美国拥有冷藏车20多万辆,发达国家汽车冷藏运输占整个冷藏运输量的60%-80%;公路运输中,我国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 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且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缺乏规范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检测与自动温控设备。在我国总运行的铁路车辆中,冷藏车只有6900多辆,占比仅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辆,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

(七)冷链物流的库容设施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冷库容积为880万吨,仅为美国的1/4,日本的1/2。虽然我国冷库总容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目前我国冷库功能比较单一,缺乏先进的冷库管理理念,技术比较落后,导致利用率不高。以上海市为例,目前上海冷库总储量为35.4万吨,人均冷库占有量仅为发达国家的万分之五,其中,约七成冷库已有近30年库龄,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需求。由于我国在运输和冷库设施上的落后,使得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费用占到运输产品成本的70%,而根据国际标准,这一指标最高不超过50%。

三、发展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第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针对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环境。

硬件方面要加强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建设道路、场站、港口等基础设施,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并发挥其组织、协调、规划职能,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软件方面则是要要从产业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角度给予大力扶持,尽快建立包括整个物流节点在内的农产品冷链标准,同时还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加强对冷链操作标准执行的监督力度。

第二,培养符合冷链物流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现代物流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管理学、金融学、交通运输工程、信息化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需要对冷链物流发展具备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具体可通过广泛开展岗位培训、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等措施来培养市场急需的物流应用人才,另外还要建立完整的物流人才储备机制,为物流人才的引进创造良好空间。

第三,加强信息化建设。要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涵盖从农产品上游供应商到下游用户各个环节在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大力开发和规划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管理软件,提高管理水平和冷链物流效率。此外,在冷链物流技术上要不断进行革新,鼓励 GPS、自动识别等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承运人、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银行、海关、商检、保险等相关单位联结起来,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全社会整体运输效率。

第四,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包括生鲜农产品采后低温加工包装保鲜技术,连接生产、加工、储藏、销售全过程的冷冻、冷藏链技术,全程监控的信息化技术,机冷式冷藏集装箱技术等。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经验,加快发展现代冷藏车与冷库,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中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多式联运。

上一篇:高层建筑冬季施工方案范文 下一篇:金融贷款行业的前景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