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专业施工范文

时间:2023-12-12 22:15:21

建筑工程专业施工

建筑工程专业施工篇1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model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orking-study integration”,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jor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superiorities of the model are elaborated, and som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years of experience are put forward, so as to develop the model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orking-study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目前,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即要求学生要专心于学习,学有所成后再论职业,这样一来学生对自身的评价也就出现了偏差,对社会上的各行业基本上一无所知,就中职类院校“建筑工程施工”这样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来说,更是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解。“职业”对他们来说,还是个非常遥远的词汇;并且,目前很多就业指导课开的很少,虽然学校会不定期为学生举办就业讲座,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很“虚”、“不实用”、“信息量小”、上课的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或缺乏理论基础、就事论事,或缺乏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或是上课的老师本身就对该专业就业的实际情况不了解,空谈理论,对学生整个职业生涯未做任何规划。这些弊端,导致作为学生自身只有迷茫、困惑、彷徨。同时学生对自我认知程度及个性气质了解不深刻,导致他们无法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当前情况,笔者认为若能很好的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运用至中职院校中,例如,从企业引入具备丰富经验的高级技工等专业人才进驻学校,将会改善专职教师经验不足的现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将是职业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相关专业来说,也是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将重点就如何在中职院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很好的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进行阐述与研究。

2. 中职院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引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优越性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许上大学是通往成功的途径之一,但并非唯一之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再是读书的机器,而是具有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富有个性,有独特见解和思想的人。因此,专业面窄、社会适应力差、综合能力不强的人在市场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真正的人才标准应该是“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的综合”。中职类院校的培养目标既是向社会输送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同时又有很强实践经验的高级“蓝领工人“。因此,我国中职类院校对学生的教学理念与一般院校不同,旨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更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例如:就该专业“建筑构造”课程分析,本门课知识点相当多,并且有时由于一些知识点之间并无太大联系,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笔者曾多年教授这门课程,就中职院校的学生特点进行分析,他们一是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一是该学生群体普遍年龄较小,社会认知水平尚未达到成人水平。许多课堂时间,若一味的对学生传授新知,可能不能完全接受。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凭空讲解,效果更是不佳。若学生进入实训工厂或工地,通过教师或引企入校高级技工现场讲解,学生能够迅速将某一建筑构件相关的文字、实物、框架、结构结合起来,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正在进行相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题研究,在所教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中作了一次对此教育模式的调查,调查内容大致从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学生心理,以及学生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理解等方面展开。通过调查学生的情况,笔者总结分析,认为这种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了诸多利益。现列举如下:

(1)能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

(2)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在中职院校中的开展,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从根本上提高了自己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通过将学生引入企业,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4)通过该模式,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

(5)学生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后,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

而且,选择此种教育模式的学校在就业教学率上也显著提高,其结果远高于未参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教育的学校。

因此,通过在中职类院校中引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实现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职业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校企合作”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方法,必然对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开创职业教育的新局面起到持续推动作用。

3. 中职院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具体实施方法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据笔者统计,目前,在中职院校主要开展有以下几种形式:将一年分为三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也有一个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等。无论哪种形式,其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即半工半读形式。此处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只有这种方式,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还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

建筑工程专业施工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专业工程师;业务能力

abstract : is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rofessional engineers working on the project of the implementer, i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task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job, in the construction business, projec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normal operation process.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ofessional engineers positioning, their own quality and responsibility system elaborated to the enterprise business ability, and puts forward three innovative ability, the concept of nine basic skills.

key words :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rofessional engineers; Business ability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专业工程师是建筑施工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在项目上的具体实施者,是完成建筑安装施工任务基层的综合管理岗位。专业工程师在项目施工全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结合现场施工条件,把参与的施工人员、施工机具、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等,科学、有序地协调组织起来,并使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取得最佳的组合,使得项目取得较好的效益。

1 专业工程师的定位

1.1 称谓的历史沿革

专业工程师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重要的工程技术人员,称谓发生了数次变动。从栋号长、施工员、工长(主管工长),到如今的专业工程师,反映了建设行业对职业地位与素质要求的变迁。

1.2 专业工程师的定位

专业工程师是项目经理部各项管理体系运行的执行者,是联系项目经理部与分包单位的桥梁与纽带。专业工程师既要当好工程工期的执行官,也要当好安全、质量的执行官。

2 专业工程师的素质

专业工程师作为施工现场重要的工程技术人员,其自身素质对工程项目的各项管理有很大影响。建筑施工企业专业工程师应具备身体素质、知识素质、道德素质、协同素质、技能素质、学习素质等六大素质,才具有从事好本职工作的基础。

身体素质。1)工作环境差:专业工程师不同于行政管理人员,可以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办公。2)工作强度高:“白天跑现场,晚上做资料”。

知识素质。专业工程师应掌握以下知识素质:1)掌握相关的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强制性条文。3)掌握主要工程材料、工程机械设备的性能,使用要求、相关规定。4)掌握工程图示方法,领会建设工程的构造方法。5)掌握常用的工程测量仪器和工程检测、试验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6)掌握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方法。7)熟悉四新技术。8)熟悉施工组织和工程造价的基本知识。9)熟悉计算机办公软件。10)了解合同管理基本知识。11)了解项目管理基本知识。

道德素质。专业工程师应具备以下道德素质: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建设职业道德规范。 2)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认真工作。3)对企业忠诚。4)对项目负责。

协同素质。最能体现专业工程师能力与水平的一项指标。专业工程师施工现场管理不能单纯的理解为安排班组干活、催促施工进度,而是科学、有序地组织人、机、料、法、环等各项生产要素。

技能素质。专业工程师的技能根据阶段及高低划分,可以分为3个层次;根据管理对象及内容划分,可以分为9项技能。称之为:3大能力 ,9大基本功。

1)3大能力:执行力、大局观、预见性。

(1)何谓执行力?专业工程师的执行力是指能严格执行公司及项目部领导的工作安排,保质保量地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执行力最大的敌人是在困难面前畏缩,为自己寻找借口与理由。执行力是专业工程师职业成长的重要基石!

(2)大局观?专业工程师的大局观指应对项目的整体目标有深刻认识,充分了解作业面、分包队伍、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应眼中只有自己所管辖工作面、分包队伍或工序,从项目整体目标出发组织施工生产,服从项目部的整体施工部署。 大局观是专业工程师职业成长的必修素养!

(3)预见性?专业工程师的预见性指对项目的整体工期能详细分解,能编制科学可行的年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日进度计划,能提前预见后期的工作安排、能提前预见分包队伍的选择及进场、能提前预见安装设备的采购招标、能提前预见工程材料的采购、能提前预见工序穿插、能提前预见大型机械设备的安装及拆除、能提前预见平面布置对后期作业面的影响、能提前预见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隐患与危险等。预见性是专业工程师职业成长的必备能力!

2)9大基本功:施工组织、识别图纸、编制计划、使用软件、(安全)技术交底、编写资料、办理签证、安全管控、质量检查。

学习素质。当今世界,知识日新月异,新技术推陈出新,作为专业工程师应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才能不落伍,被人称作“out”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有永远把自我认知当做半杯水,才能源源不断补充新知。

3专业工程师的职责

3.1工作流程

了解合同熟悉图纸、施组(方案)编制进度计划 编制资源需求计划技术交底 施工过程控制组织自检、交接检存在问题落实成本核算 工作总结。

3.2 工作要点

1)进入施工现场后,首先应熟悉施工合同及设计图纸,了解工程概况、设计意图。

2)进一步研究施工合同及投标文件,掌握工程承包范围、质量工期目标,以及工程主要施工方案。同时应熟悉自己所分管的分部分项工程设计具体要求、标准做法、规范相关规定、质量检验标准、环境与职业健康要求等,确定工程特点、难点、亮点。

3)根据项目部工期要求,编制周进度计划、日进度计划,保证总进度计划的有效分解和落实。当实际进度与计划偏差较大时,应查找原因并判定是否对总工期造成影响,如有不利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偏。

4)根据作业进度计划,确定所需要的劳动力、施工机械、工程用料、设施等,并编制书面计划,保证及时进场。

5)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应对操作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分部分项工程工作内容、工程做法、施工准备、工期要求、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关键部位控制、质量标准、安全质量保证措施、环境保护措施等,交底必须有针对性,必须全员参加,履行签字手续,使每个操作人员明白“干什么、怎么干、应注意什么问题、干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干完”。

6)作业过程中,应经常到作业面进行巡查,巡查内容包括作业方法是否正确、进度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存在违章操作、有无质量安全隐患和材料浪费现象等。

7)每一层(段)工作完成后,应组织班组进行自检,合格后通知质检员报验,通过验收的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工序交接时,应组织工序交接检,及时消除隐患,并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8)对检查存在的问题,应组织操作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方案、定人、定时间整改完成,必要时需制定预防措施。

9)机械、周转材料等资源使用完毕,应及时组织维修保养或退场工作。

10)应根据项目部要求,分阶段进行已完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工期、质量、文明施工与预期目标相比完成情况、阶段成本情况、经验教训等。

3.3 工作标准

专业工程师应认真做到“4个必须”、“7个到位”、“8大工作记录”。

4个必须。1)必须编制日作业计划,做好在施工中的劳动力、材料、机具、设备的计划、申请、安排、进场、使用。合理安排流水作业,交叉作业,施工难点、关键部位等技术问题要在当天及时处理。2)必须按施工图纸、图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变更、工程洽商、技术交底组织施工,禁止随意改动。3)必须按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严格管理施工质量和安全,坚持“三检制”,不得妨碍安全员、质检员的工作,不合格的工序不得移交下道工序。4)必须组织班组、分包单位学习以下规章制度并有记录:各工种安全技术规程、公司及项目部制定的奖罚规定及各种规章制度、对班组长、作业工人落实安全质量责任制。

7个到位。1)图纸、方案学习到位。 2)人、材、机、工作面准备到位。 3)(安全)技术交底资料签字手续到位。 4)当日进度情况检查到位。5)质量、安全问题检查并落实到位。 6)各种检验批、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资料齐全到位。 7)《每日情况报告》填写到位。

8大工作记录。专业工程师在工作过程中,应提供(或保存)以下工作记录:1)周、日进度计划。2)各类材料申请表(计划)。3)作业面每日情况报告。4)安全技术交底。5)隐蔽工程(检验批)验收记录。6)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卡。7)施工日志。8)施工试验通知单。

每日10件工作。1、做细施工准备。合理安排劳动力、材料、机具、设备的使用,合理安排流水作业、交叉作业。2)做好安全交底。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操作规程,针对生产任务特点向班组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履行签字手续,随时纠正违章作业。3)验收安全设施。经常检查所辖班组(分包单位)作业环境及各种设施设备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4)组织质量检查。组织施工班组的工序自检、互检、交接检,参加各类验收。5)做好文明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工具按照平面布置图进行堆放,材料进出场安排合理有序、不损失、不丢失,耗料清楚,有原始记录。6)及时上报事故。发现质量、安全事故或重大隐患应立即向项目经理报告,不得隐瞒不报或擅自处理。7)技术资料及时同步。8)重点部位旁站监督。9)及时办理签证。10)做好管区内的综合管理。

4 结论

专业工程师的业务能力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工程专业施工篇3

 

一、专业建设背景分析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基本建设规模持续增长,建筑业处于重要战略发展阶段。2009年,宁波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全市建筑企业实力不断提升。2014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714.14亿元,同比增长18.46%,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创新高。建筑业抓住新型城市化战略机遇,依托大桥经济迅猛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为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和途径是非常关键的,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建设进行了实践与思考,供大家参考。

 

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的实践

 

笔者所在学校的建筑专业,创办于1985年,主要培养建筑施工基层管理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分施工、装饰、造价三个专门化方向,目前在校学生600多人,在宁波地区现有开设该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中是规模较大的一所。其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是浙江省示范专业,并且是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的重点建设专业。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实习条件改善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创新岗位群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以建筑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深入探索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人才需求,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从事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确定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以工程施工中员岗位课程的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为目标,通过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以学校实训基地为依托,将工种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的体验式教学。以工学结合的方式,学生自主选择岗位方向,借助校企合作的施工项目部环境和员岗位的顶岗实习,形成五大员岗位(施工员、质检员、资料员、安全员、材料员)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最终达成近距离对接行业企业岗位群的需求。通过实践,所培养的学生成绩喜人,无论是技能获奖还是高职升学都有显著的进步,尤其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工程算量、建筑CAD、建筑装饰等项目中均获得一等奖。

 

(二)建立岗位群对接模式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以“要用”“够用”为标准,打破原有体系,以工、员岗位的工作项目为中心将知识重新整合,使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行业规范、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在课程中统一起来。通过不断创新,已逐步建立起适合施工过程导向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第1—2学期,学生通过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建筑概论、建筑识图等课程)的学习,形成岗位专业基础能力;第3—4学期,以工种实训教学项目为载体,整合传统的材料、识图、构造、施工、质检等内容,通过项目体验形成员岗位基础能力;第5学期,学生从五大员方向中自主选择学习员岗位课程,并初步形成岗位能力;通过最后学期对接岗位的顶岗实习,强化员岗位能力,达到培养的目标。

 

(三)构建科学的多元评价体系

 

基于员岗位群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理念设计,根据建筑施工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企业的岗位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教学设备和师资条件,同时参照职业资格考核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的课程标准,确定了准行业化建筑工程项目部的评价方式,分为工、员两种。工种课程根据考评标准采取分层分级考核,即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改变原来传统的评分方式,学生每个工种学习阶段可进行工种等级预鉴定,通过初级的同学可以进入中级的学习与考评,学生可以在多种工种选择一项或者多项较强的项目。另外,通过参加全国工种等级鉴定,达到多层次、多工种的考核,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参与评价把关。学生在完成工种岗位课程后,结合自身发展,通过项目部中五大员岗位群中五选一形式,自主选择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方向,进行理实一体的校内外学习。此外,还可以尝试采用员岗位对工种岗位的学生评价方式,不断丰富评价多样性。

 

(四)打造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建筑专业教师是专业建设的主导者,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素质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但专业教师中大多数以年轻教师为主,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打造一支教学教研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更为迫切。以本次重点专业建设为推手,动员全体专业教师主动参与进来,切实做好提升计划,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另外积极聘请社会“能工巧匠”和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专职或兼职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充实专业师资队伍。选拔优秀教师为专业带头人为重点培养对象,制定培养目标,通过参加国内外先进的中职教育考察、培训、研修、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提升专业带头人的职业能力与素养,逐步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研发团队,主持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课程开发与改革,参与课题和教材的编写,提高专业带头人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并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建设,由行业能手、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优秀教学团队,其创新协作能力不断增强,整体的学历、年龄、职称结构日趋合理。团队中多人获得“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宁波市专业首席教师”“专业术能手”和“宁波教坛新秀”等称号,专业教研组被评为当地的“工人先锋号”。

 

(五)建设工员融合的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是人才孵化中心,应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积极创建以“工”到“员”岗位能力提升相适应的实训条件,形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部式的实训体系,实行实验实训室规范化管理模式,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基于项目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要求,整合原有的校内实训基地,结合项目化、高仿真、理实一体的要求,调整校内实训基地布局,优化实训项目,提高实训实习效果。在原有的建筑工程实训区,根据建筑工种类别和建筑功能要求,重新优化实训区,划分为施工工艺流程展示区、工艺流程学习区和工艺工种操作区,布置时三个功能区相互穿插,做到教学做合一。

 

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创建五大员岗位对接的工作室,完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设模拟工作环境,建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部专业员群岗位,包括施工管理(施工员)工作室、质量管理(质检员)工作室、资料管理(资料员) 工作室、安全管理(安全员) 工作室、材料管理(材料员) 工作室,骨干教师担任工作室负责人。引进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室的建设工作,聘请相对应的优秀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业务指导,创建企业五大员工作室必备的实训设备和教学条件,引入工程项目必备的软件系统(如操作软件和仿真系统),进行真实项目化教学,实现学生从单项能力到综合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上岗能力的培养,并着力打造工作室牌子,提高地区知名度,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并成功评选为浙江省示范基地。

 

三、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的发展建议

 

目前,建筑施工技术日新月异,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程度有限,且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更好地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建立以教学专家、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建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提供帮助,为专业发展提供咨询与指导。通过对本区域建筑行业企业的调研,基于区域建筑行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强化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以工作项目进行编制,把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和建筑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融入教材编写中,根据岗位群的课程标准,整合基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课程教材。丰富与之配套的专业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数字仿真、信息模拟教学等新的教学平台。利用构建仿真的工作场景或仿真软件进行理实一体教学,使学生通过真实角色进行仿真的协同工作数字化仿真实训,容易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二)提升教学团队和专业辐射效应

 

虽然教学团队取得不俗的成绩,但是由于专任建筑教师总量不足,转岗教师占建筑专业教师的比例较大,所以工作相对集中在部分骨干专业教师身上,任务重,事情多,如何调动和发挥骨干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团队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我们团队建设应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导师制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助推中职教学改革,有助提升整体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借助企业、行业专家指导,以优秀教师作示范引领,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能够激发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建设岗位群对接的校外实习基地,知名建筑企业为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实习基地技术骨干为指导教师,通过企业岗位的真实锻炼,提高顶岗实习率和实践能力,逐步扩大专业辐射效应。

 

建筑工程专业施工篇4

关键词:土木工程;必修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近年来,全球一体化的飞速发展,促进各种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同时促使我国建筑市场朝着国际化靠拢。面对新世纪日益复杂的市场需求,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行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复杂的市场条件下急需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一线人才。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企业单位无法直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因此,在现阶段的职业院校教学中就需要一个独立的培养阶段,使得学生能够拥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充满实践操作技术要求。

1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现状

在现阶段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之中,其教学内容、知识系统复杂、而且实用性较强,其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是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教学内容,因此,调整人才培训计划和教学方法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决定性作用。但由于很多职业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其在教学中各种问题还较为明显,主要的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相对于科学技术发展而言,教学内容滞后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的教材无论是内容还是知识的覆盖面,都有了一定的增加删减,与以往古板的教学内容方式相比而言,技术含量有所增加。同时伴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教学内容也呈现出不断发展的现象,但是就目前的内容而言,滞后性还较为严重。

1.2 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手段落后.教学环境呆板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法”,而对学生的“学法”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容易出现“满堂灌”和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教学效果往往会受到影响。另外该课程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课堂上,就很难把涉及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及施工关键点等具体问题讲清楚,同学们也难以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核心问题。

2教学改革和完善措施

2.1 完善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体现高等教育特色的首要问题,直接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相应的管理方法日趋成熟。课程内容应跟上施工技术发展水平,选择重点应放在那些先进和适用的应用技术(建设部推广的十大新技术)上,并且要兼顾传统的成熟施工技术。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各专业就业形势的具体情况,对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课堂讲授应重视基本概念、施工工艺方法及新技术,对不同的专业方向精选不同的教材内容。

2.2改革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

现行教学中重视分析推理缺乏综合应用;采用课堂灌输,缺乏启发式教育;讲得多,缺乏讨论、实践。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变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变静态封闭的教学过程为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变传统的“填鸭式”传授为现代的“研究性”学习。改革后应多采用下述教学方法:(1)本质内容教学法:土木施工技术部分主要围绕工艺流程、关键工序、质保措施、安全技术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土木施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施工方法。旨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员。弄清这个问题,教学思路就十分清晰,教学内容就很明确,这也是教师驾驭这门学科能力的反映。(2)学科联系教学法:《土木工程施工》涉及到许多相关学科,例如:大跨度薄腹式屋架梁的钢筋下料时,从《工程力学》角度考虑,接头位置应避开剪力和弯矩较大的截面;从《结构学》角度考虑,应避免发生吊装时的平面外弯曲破坏;从《材料学》角度考虑,砼所用的石子粒径要特别注意满足薄腹最小厚度要求。如此授课,学生便能温故而知新,真正将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使得日后的施工实践有理有据。

2.3注重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是紧密围绕《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开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点”,是理论过渡到实际的桥梁。应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实施创新教育。

首先,建设实习基地。近年来由于经济效益、安全管理等原因,许多单位不愿接收学生实习,而实习经费又捉襟见肘,加之高校扩招,学生人数逐年递增,所以实习基地较为紧张。对此,应在充分利用学院的基建工地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校外可靠的实习基地。每年应联系五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工地,学生定期轮换以确保对不同的工程、不同的施工阶段、不同施工企业的不同管理方法都有所了解。

其次,改进并完善课程设计。具体做法是:(1)明确课程设计的任务。(2)改革课程设计的选题,使选题既能体现施工技术的发展又切合教学要求,且大大加强由学生独立思考、自选方案的设计内容,给学生提供自我发挥的空间。好的选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2.4教学与实践并重,提高教师素质

讲授《土木工程施工》这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除了需要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施工实践经验。对于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青年教师,除提高学历层次与教学方法、授课技巧外,还应加强工程实践锻炼。授课前,施工教师必须去工地实习、锻炼1—2个学期,还应利用带学生实习的机会,去工地了解新的施工工艺。另外,要求施工老师每隔2—3年外出学习、深造3—6个月,充实、更新专业理论知识,建设一支“双师(教师、工程师)型”的师资队伍。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专业施工篇5

关键词:建筑环境;能源应用;专业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023 文献标识码: A

一、对特色专业建设内涵的理解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加强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因此,本科特色专业是指能培养出有特色人才的专业,其最终体现是人才的特色。《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故而特色人才的基本内涵应该是人才的“能力”特色,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形成培养特色人才的能力。

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特色及其特征分析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应该具有哪些能力特色?经过对学校毕业生调研分析,结合学校的办学传统、师资特点、科研与工程实践优势与积累,以及学校所在的地理区位特点,笔者认为:工程实践能力是该专业毕业生的主要能力,主要包含以下4个层次:

第一,处理常规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第二,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三,应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工程问题的创新能力。

第四,适应职业拓展与转型的通识能力。

学校培养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应具有以下3个基本特征:

第一,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为主体,沟通土木建筑、热能动力、环境、机械、经济和管理相关学科。

第二,具有良好的工程师素质,融合贯通暖通、燃气、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和建筑消防等专业的核心技术,满足建筑与交通工具内的环控工程、工农业生产环境控制工程、建筑与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和城市与工厂热能动力供应等领域的要求,经过国家规定年限的工程实践锻炼,取得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资格。

第三,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能够自我学习提高、改造重构知识和能力,变换自己的角色,从事其他社会活动。

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在2013年升格为本科,改名为武汉商学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作为本校的拳头专业,将申办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专业,前期申本调研工作小组通过文献、网络、走访交流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为申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专业做好充分准备。考虑到后期该专业该如何建设以及怎么样建设,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思路及建设措施。

(一)建设思路

1、总体思路

按照“坚持差异发展,发挥比较优势,服务地方经济,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建设思路,立足湖北省暖通行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专业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切入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条件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学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

2、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与专业教学业务水平。

3、提高科研水平的思路

坚持以高层次科研成果为目标,以创建优质科研平台为基础,注重科研成果转化的应用性和可行性,努力培养一批科研水平高、视野开阔、搭配合理的科学研究团队。

4、学生培养的思路

专业将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领域内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继续加强与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及设计研究院、工程公司、设备安装及制造等工业企业的联系和交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教学配套设施建设思路

加强校内教学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教学条件。提高校内实验室、实验场所的使用率,加大对图书资料、科研设备、办公条件等方面的投入,为专业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

(二)建设目标

本专业建设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区域暖通空调产业需求人才为己任,着重加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申本后5年内,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建设成为省内有影响、有特色的品牌专业。

五、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突出地域及行业背景、拓展课程体系

更名前,我国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大部分有着鲜明的地域及行业特色,都较早地设置了“供热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暖通空调方面的专门人才。近十年间,本专业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所构建的大框架下,大都保留了传统的集中供热、工业通风、空调制冷技术、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等专业课及课程设计,方向比较单一,学生所接触的暖通空调系统也较为传统,没有和目前国家提倡的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结合起来,学生缺乏节能、经济的宏观意识。所以,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在必修课中适当增加以“建筑能耗及经济分析、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能源转化利用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建筑节能技术与管理”课程模块以及“智能建筑控制、电气与自动控制”的控制课程模块。这样才能使“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及管理的过程中,具备“工程系统”的概念,能从全局优化的层面上去考虑节能或者工程可行性。

(二)建设方案

1、特色教学团队建设

一是,团队负责人的选拔。负责人要具有把握专业全局的能力,对特色专业内涵有深刻理解、组织能力,是特色教学团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二是,一个了解专业全局,能相互沟通、理解和配合的教师群体。按照特色教学团队教师能力要求,通过学术学历培养,督促和帮助教师取得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创造机会到国内外一流高校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2、人才培养方案修改与调整

探讨工程学科专业研究型本科教育的内涵与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和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研究型教学,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全面推进基于学生参与研究的教与学,对本科生进行工程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素质教育,将能力训练作为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教师专业素养,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的范围宽了,增加了“能源应用技术与管理”以及“建筑节能控制”的内容。如何使专业教师提高素养,分清专业课的“课堂上该讲些什么”就成为我们应思考的问题。专业课的教学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应以工程应用为依托,介绍技术和设备的特点、原理、发展背景、应用条件、优缺点判断;应着重于技术方案分析,让学生不仅仅了解各种技术方案及设备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特点,更重要的是让他知道一个系统设计为什么选这种方案而不是另一种。而对于一些非关键的技术细节和一些设计校核计算,则应该在实践环节和课程设计中解决。这也同时提高了对专业教师的要求,要求专业教师通过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只有教师具备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广阔的科学视野,具备了创造和创新意识,跟踪技术进步的意识,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工程人才。

(四)实践教学及条件建设

在实验实训室建设方面,完善建全专业实验实训室功能,拓展实验实训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特色,提高教学效果。着重培养学生岗位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与科研兼容的专业实验实训中心,使之既具有综合型、开放型的特点,又能从事专门技能培养,力争将其建设成为省内同类高校一流的实验实训中心。

总之,新形势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及“教与学”方式方法的探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专业负责人和一线专业教师经常思索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兴应,陈文,张新桥,蒯大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研究――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J]. 科技信息,2013,14:38-39.

[2]刘丽莹,余晓平,彭宣伟. 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探讨――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J]. 中国电力教育,2013,19:139-140.

建筑工程专业施工篇6

关键词 建筑施工 专业定位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施工类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1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工程建设规模日益壮大,对工程管理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势必需求更多更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管理人才。而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交叉复合型学科,旨在培养面向基层,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管理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近年来,伴随着工程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在解决人类需求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而独立学院是我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兴办学模式,无疑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会为工程管理专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2建筑施工类课程在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及任务

以独立学院武昌工学院为例,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更加侧重于培养的是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土木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等基础知识,能在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机构等从事各项管理工作的中级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中,必须具备四个平台的基础知识,而土木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则放在了首位,足可以看出建筑施工技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施工类课程是一门理论面广、综合性强、实践性为主的主干专业技术课程,主要研究建筑工程主要工种工程施工中的一般施工技术和施工规律,主要任务是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原理和施工方法,以及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

2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现状

建筑施工类课程与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应用电工、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组织等课程密切相关,是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但是就目前教学现状来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因为先入为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受专业名称误导,觉得所学应主要为管理类课程,对施工类课程不重视,以致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效果不佳。

(2)教学方式单一,仍以“满堂灌”形式教学。

(3)施工类课程教材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墙体改革,新型建筑材料、工艺理论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迅猛,相应的教材建设发展相对缓慢,不能与时俱进。

(4)授课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讲课不能带动学生。目前独立学院很多青年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未在工程单位历练过,现场经验缺乏,仍然照本宣科,学生对生硬的理论知识本身就有抵触情绪,缺乏感染力的授课更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5)建设施工类课程的实践环节学时过少,书本上的纯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脱节。

(6)重视结果考评,忽视过程考核。考核方式的单一性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很大动因,目前考试都是“一考制”“3+7”模式,期末的卷面闭卷考试占70%,再加上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也只是考勤加上书面作业,学生都是为考试而考试,都是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考试死记硬背,考完就忘光的状态,为及格和学分甚至会舞弊,影响学风考风。

3工程管理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3.1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明确培养目标,找准自己的定位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要面向生产一线进行工程管理,首先就要全方位地了解最新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学生刚入校进行的入学专业教育中要学生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应用型的人才这个定位定准,在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大平台的基础课程技术就排在首位,让学生明白工程管理人员只有懂得技术,才能更好地去进行管理。

3.2加强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早已不合时宜,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底子较二本一本要差,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本身有抵触性,加之照本宣科的平铺直叙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施工类课程的授课教师课下应做足功课,多收集一些新的或比较典型的工程案例,在课堂上以丰富的图片,动画以及施工视频来呈现,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将呆板空洞的理论知识融入其中加以解读,有图有真相,更具有说服力。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抛砖引玉,提出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派代表发言得出结论,授课教师再加以点评,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3编写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建筑施工类教材

目前教材市场鱼目混杂,各个出版社都在出土建类系列教材,基本上都是分本科和专科教材,对于独立学院而言,与一般的二本、一本存在很大差异,学生基础不同,对于同样的本科教材在理解上就厚此薄彼,很多独立学院的教材还沿用母校的教材体系,选用国家优秀教材,究竟适用不适用自己学生考虑的较少,近几年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我们要改革,教材改革要先行。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建筑施工类教材建设也要与时俱进,要编写出更适合独立学院学生,更具实践性的应用型教材。教材的教学内容上要进行突破性的革新。可以围绕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五大员的职业岗位要求,将“五大员”、“二级建造师”等职业资格考试融入教学内容,通过施工技术的土方工程,基础施工,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屋面及地下防水、装饰工程等九大模块的学习内容设置九大学习模块,每一模块由实际工程引入,进行场景式教学,通过对实际工程的分析掌握施工技术。

3.4培养应用型青年教师

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重点加强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将担任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师送到合作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以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多渠道积极引进具有高级职称(主要是高级工程师)的优秀人才,充实教学第一线。同时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实行“请进来和走出去”的互动协作模式,建立聘请校企合作企业的高层管理、技术人员作为客座教授的制度和机制,为我院学生授课、开展工程课题研究及作专业知识报告。

3.5加大建筑施工类课程的实践学时,实现理论:实践1:1的学时分配

施工现场教学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但是目前也只是在大一安排一周的认知实习,大四安排生产实习,相对时间比较集中,学生集中认知实习人数太多,学生也还没接触施工课程,只能是走马观花看热闹,生产实习时间短,也只是流于形式,搞一次集中实习就是劳民伤财还没有效果。如果能把实践类教学穿插到教学中,做成施工专题,可以一上午讲理论,下午可以去施工现场观摩,甚至是自己动手操作,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6完善考核方式,重视形成性评价

传统的建筑施工类课程的考核是3+7模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以考勤和书面作业为准,期末成绩以卷面成绩为主。存在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理论知识多,实践和操作性的少;一次考试定结果多,分多次进行考评少等特点。学生的学习导向有误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考核中应体现以能力测试为重点,知识与技能并重,可以分阶段考试,把九大模块的学习内容适当的合并考评,将每次的讨论课案例课学生的表现以及实践课学生的提问动手的表现计入考评,可以极大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4结语

建筑施工类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学生求职就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相信在不断的教学改革探索中会不断提高教与学的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会不断增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会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 倪国栋等.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2012(21).

[2] 张衍林,唐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向导,2013(17).

建筑工程专业施工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专业工种;协调配合

一、前言

建筑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整个施工系统中包含着不同专业不同工种的施工任务,例如包含土建、给排水、电气、防火等多个专业的是施工队伍,各专业施工单位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想合格的完成一项高质量、高标准的工程,就必须从施工管理、工程技术的角度来分析,使得各个专业工种之间能够协调配合施工。施工质量的高低与否,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由建筑施工中各专业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管理所决定的,做好工种之间的配合工作,对施工任务的完成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建筑施工各专业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专业工种之间的配合问题时有发生,例如在某工程中,建筑工程分包水电的工程队,在埋设水管的施工中,没有和门窗施工队协调工作,将水管设在了门的后面,当门窗施工队伍安装门窗的时候,发现水管的位置正好在门的后面,最后只好把墙壁凿开改设水管的路线。这样的问题并不少见,在防火、保暖、煤气安装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协调不利的状况,配合不好的情况下,质量问题在工程的后期就会显现,只能是返工修改路线、重打楼板,这样会使工程的投资造成极大的浪费,影响到工程的按期完工。也使得建筑的整体面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建筑功能的使用,更加严重的可能会埋下种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三、如何做好各专业工种的协调配合

做好各专业的工种的协调配合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只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各专业施工队伍按照规范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施工行为和进程,就可以很好的避免施工配合上的问题。总的来说有两点必须注意到:那就是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对业主负责的态度;加强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协调管理模式。

(一)施工前的技术协调

在施工的过程中,各专业工种所必须必备的施工技术中必须有详尽科学的设计图纸,因此保证设计图纸的科学性和完善性,就可以在施工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图纸设计带来的施工协调问题。工程质量完成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图纸设计是否科学严密。同时,在图纸会签的技术审验阶段,技术人员必须要注意到自己的设计图纸,其中是否对不同专业工种的施工安排做到合理,图纸设计是否严密。会签的时候一定要将图纸中关于协调不可理的问题找出来,认真落实,科学修改,在图纸会审的时候,要把各专业工种的协调工作作为会审的重要环节,查漏补缺。而在技术交底的时候必须要和施工队进行详尽的介绍,了解施工队伍当下的施工状态,使施工队充分理解图纸设计的意图,从图纸上了解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在施工中的交叉问题。如果在技术较低的环节出现问题,就必须马上按照施工工种的实际情况对图纸进行修改,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二)工程中的协调管理

要想在施工过程中有良好的施工秩序,就必须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之管理制度中,必须有明确的解决各专业工种施工配合问题的措施,通常,会由业主和监理为主来领导,来统一指挥和建立施工单位的工程秩序和,这样才可以统筹兼顾到各个专业工种队伍。出现协调问题时,领导要及时调配施工单位和施工项目,按照施工秩序来排列重合的施工工程。因此,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各专业工种的工序,便于灵活地安排各施工队伍按序到位。

由图纸设计和修改阶段进入施工阶段,各专业工种之间的配合问题就比较直接明了,可以及时的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配合问题,这样就可以及时的解决和调配,但前提必须是管理人员要对建筑场面有整体的掌握。同时还要建立起问责制,将责任分配到各个施工队伍中,提高其自身协调配合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专业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三)总结解决协调配合问题的经验

在所有的建筑工程中基本上都会遇见施工协调配合的问题,因此就要总结解决协调配合问题的经验。技术管理人员总结以前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地使各专业工种之间出现配合失误的问题。

1、电气和土建的相互协调。

在设计图纸上要明确表示门设置的方向,在施工的过程中,也要将门预留的方向在建筑中明确的标识出来。在装配电气的时候,熟悉图纸上对门窗方向的设置,按照门窗的设置来设置电气的开关。暗埋线的密集必须有一定的限制,如果过密的话,会影响到梁板的放置和美观。注意线管在施工中的清洁,防治水泥等杂质漏入线管中,导致线管的阻塞。

2、建筑结构与给排水的相互协调

卫生间和厨房等地方的给排水管预留的空洞必须在建筑中有明确的指示,这样就方便以后卫生间洁具和厨房排水系统的设置;同时在预留管线必须有明确的标高。在部分穿楼板的设置时,必须做到严密,防水效果必须做大最大限度的合适。可以方便以后排水和防水工程的实施。

3、各辅助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

在设置通风和消防管线时,穿梁必要检查楼面是否净空,穿梁的同时不要影响到楼体的结构变化。在安装大型设备的同时,要对附件设备的预埋有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在设置控制系统和弱电系统的时候,也要注意到系统之间的设置配合,以节省最大的占地空间。

4、施工进度间的配合

在施工进度配合方面要考虑到高层建筑高度较高、层数较窄、场地较窄、专业交叉施工的密度相对较大的实际情况。在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比较下,高层建筑的作业空间就较为狭窄,所以就很难满足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内使各专业工种施工同时展开。要想达到施工进度的要求,就必须按照工程的不同的阶段特性,有序、合理地安排各专业工种进入作业空间来施工,一定要注意不同专业工种的特性与工程不同阶段的特性相结合、局部作业空间的施工特性同整体施工的特性相结合。

(四)提高专业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

建筑施工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人的因素,业务人员的专业施工素质决定的工程质量的优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建筑施工的基本前提,同时对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业是必不可少的,专业人员的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可以对新技术和新设备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在职业技能培训当中,也应该培养施工人员的细致工作的工作作风和敬业施工的工作精神,在施工中不能拖拉,事无巨细都要细致的完成,不遗琐碎。

结语:

因为建筑施工是一项庞大的作业任务,其中涉及的施工工种多而繁杂,要想在施工中做好各专业工种的配合工作,就必须突出各个专业在施工中的重要性,加强对施工各方面的技术管理和施工工种之间的配合,才有可能将安全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按时按质地完成。如果不事先处理好工程工种的配合的问题,等到施工问题发生后再返工,不仅处理起来相当复杂,而且还会极大地影响施工进度,使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谢惠达. 高层建筑室内装修与其它各专业工种的配合施工管理[J].建筑技术,1994.

[2]易思游. 建筑施工各专业工种的协调与配合[J].陕西建筑,2011.

[3]沈江涛.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各专业工种的相互协调[J].河南建材,2011.

[4]张家伟. 浅谈建筑施工各专业工种的协调与配合[J].工程技术,2010.

建筑工程专业施工篇8

关键词 施工实训 城市远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in the Course Training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in the College in the City Exurb

CHEN Lingpei

(Tianhe College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40)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s one of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demands much more specialty practice. For the college in the city exurb, its geographical position restricts the course training. This paper will discusse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training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in the college in the city exurb.

Key wordsconstruction training; city exurb

0 引言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土建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由于该课程内容丰富,且涉及大量实际操作的内容,仅通过课堂讲解,学生难以有直观认识。通过课程实训,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很好地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具体化,对提高学生认识水平有重要作用。

1 研究现状

对于如何进行建筑施工技术实训,许多学校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1)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方法,可以最近距离地接触工地现场,并通过与工人和技术人员同生活同劳动的方式可以最快地熟悉施工现场的状况,是最佳的实习方式。此种方式的缺点是学校能联系的工地往往是有限的,每个工地容纳学生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这使顶岗实习只能在部分学生中开展,难以大规模开展。

(2)工地参观。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去工地参观,使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施工的过程。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将工地看到的内容与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更容易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此种方式为各高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训的常规方式。其缺点是工地进度与教学进度不一致,如果遇到雨雪或大风还可能停工。同时,如果工地距离学校较远,每一次外出参观所花的时间往往较长,对后勤保障的要求高。

(3)多媒体工具。教师利用视频、图片、PPT等形式展示施工工艺和施工现场。学生通过多媒体工具,可以拉近书本和实践的距离。①此种方式的优点是通过多媒体,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了解施工知识,比较直观,安全可控性强。缺点是学生只看不做,缺乏立体的感性认识,学习过程中难以提出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 城市远郊的特点

自1999年以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用地的紧张,新建高校和扩建迁建高校往往选址在城市远郊。这对建筑施工技术实训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首先是地理位置决定了校外实训的成本高昂。这包括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高校远离市区,使各种校外实训耗费在车上的时间较多,真正用于工地现场实训的时间较少,时间利用率不高;同时,通过租车方式外出,资金成本较高,对后勤保障要求也高。其次,城市远郊高校的选址远离市区,附近的大型基建项目较少,学生在校园附近接触工地的机会也少。再次,由于交通不便,联系实习基地的难度增加,对扩大实习面不利。

综上所述,既要完成建筑施工技术的课程实训,让学生得所得益,又要考虑实训成本较低,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利用校园及附近条件进行实训,也是许多同类高校正在研究的对象。笔者根据所在高校的实际情况,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实训内容进行了一些探索。

3 实训建议

在具体考虑施工实训内容方面,建议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第一方面是“看”,即施工现场参观(如果条件具备,通过顶岗实习的方法更好)。根据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1)学校内有在建工程的。施工实训时间建议分散为主,不搞集中实训,根据施工进度,不定时地带领学生到工地参观。这样的话不用出远门,就可以根据施工的进度来安排实训。平时的课堂教学可以根据工程进度有所调整。在工程建设过程,鼓励学生关注工程的进度,并加强观察。

经检验,这种实训效果良好,学生平时对工程的关注度较高,能主动把观察到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巩固了学习的效果。

(2)学校附近有在建工程的。由于学校位于城市远郊,大型基建工程较少,附近居民自建房可以成为重点实训对象。在实训过程中,教师不要强求讲解复杂先进的施工方法。在现场讲解过程中,要告诉学生哪些施工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施工方法是不规范的,如何整改;如果某种方法和书上标准做法不一致的话,又是考虑了什么要求,这种考虑是否合理;在施工中,可能存在哪些质量隐患或者安全隐患,应该如何整改。

经检验,此种方法结合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指导学生,学生在施工现场往往能提出一些问题来,通过问题的解答,学生对“因地制宜”这个施工原则理解得比较深刻。②

(3)学校内部有较新已建建筑物的。实训前,先收集整套建筑图纸,然后在建筑物现场教学。可以对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方案的现场选择、水电暧的走向布置、建筑材料与装修施工、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对建筑设计的反思、单栋建筑与校园整体协调等方面进行讲解。

经检验,此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建筑图纸与建筑物的比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所提高。

(4)学校内部有较旧已建建筑物的。建筑物使用时间长了,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些可能是当时的施工工艺留下的隐患,有些可能是设计或使用不当造成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材料老化造成的问题。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建筑物参观,结合建筑物出现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再讲解处理方法,进一步再讲预防措施;也可以针对建筑物提出修缮要求,并且现场提问和分析修缮的方法。

经检验,通过现场提问,让学生分析质量问题的成因,实训教师再总结的方法效果较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第二方面是“做”,即布置实训作业让学生操作。根据各学校的条件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实践内容。

(1)施工测量。实训教师在学校划出一块空地,按给定的图纸及精度要求,要求学生在现场将建筑物平面位置测设出来;还可以形成方格网,结合土方量计算。为了增加难度,可以考虑在斜坡或长满草的场地进行。值得重视的是,在测量实训完以后,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测量成果进行验收,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懒惰现象。

(2)土方量计算。学生在做完施工测量实训内容以后,会在地面上形成测设棉线。由于场地的不平整,造成地面高程变化。学生应根据施工现场实测成果,结合基础施工方案,进行土方量计算。由于各组学生场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计算出来的结果应该有所区别。这就有效地防止抄袭现象。

(3)质量验收。在每个单项工程施工完成后,都要经过质量验收的程序。教师可以结合现有的建筑物,让学生模拟验收程序。质量验收以无损检验为主,如检验饰面砖的垂直度、地砖的平整度、砼的回弹强度等。

(4)工种实操。学校在场地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建设施工工种实操实训室。③在实训室里,学生可以学习工人的操作技能。如抹灰、钢筑绑扎、脚手架搭设、砌筑等。

4 小结

建筑施工技术是土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实训条件不足时,可以通过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实训效果。城市远郊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训方法。

注释

①华建兵,孙爱琴.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建筑,2011.37(15).

②余周武,龙振华.在《施工实训》教学中要注重现场教学环节[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

上一篇:供应商优化方案范文 下一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