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文献综述范文

时间:2023-11-11 12:18:32

电子政务文献综述

电子政务文献综述篇1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电子政务;探讨

自第一代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便震惊于计算机强大的功能以及其强大的延展性,而随着对计算机的研究越加深入,计算机的综合性便越来越另人震惊,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同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而电子政务作为国家建设的重点内容,如何在电子政务中添加“互联网+”的元素便成为了互联网技术的另一项具体的应用,这主要是由于电子政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为了更好的建设民生事业,保证电子政务的时代性便成为了社会重点关系的内容。

1“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政务综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时代性成为了每一个个体所共有的特性,因此为了保证电子政务能与时俱进,将电子政务中添加“互联网+”元素是十分重要的,而在此之前必须了解“互联网+”以及电子政务的本质。

1.1“互联网+”的综述

科技是不断进步的,为了将新旧区分开来,人们通常会通过不同的名字来标记相同的食物,如互联网与互联网+,“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互联网发展的新常态,不可否认,“互联网+”在给予互联网的绝大部分优点上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所谓的“互联网+”就是指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大幅度融合所应运而生的一个社会发展趋势,因此,“互联网+”技术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特点。

1.2电子政务的综述

自20世纪90年代,电子政务的理念提出以来,电子政务的具体内容便一直对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相应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而到了21世纪,所谓的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型和战略性应用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是电子信息与管理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管理手段,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因此,电子政务具有高度的透明性,从而吸引社会广泛的参与性,从而在建设财政、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并能提高相应的服务质量,使得人们具有更高的幸福感。

2“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政务建设必要性

随着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再加上个人电脑以及网络的普及,使得信息技术以及与计算机相关领域的技术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因此,为了不被时代所抛弃,不仅需要加大力度研究,同时也要保证已有的技术能更好的应用起来,而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政务正是在新的时代、新的要求下对于新的的技术的具体的应用,在电子政务中添加互联网+元素就在一定程度提高了电子政务的透明性,也提高了新时代下的电子政务的效率性,进而使得人们的幸福感得到极大的提升,对于民生事业建设也更有底气。

3“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

3.1电子政务的确认繁琐

目前,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政务的建设已经逐渐步入正轨,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导致目前电子政务的加酸奶和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社会的参与感以及人们的幸福感。其中电子政务确认的繁琐性是问题之一,也是导致“令下未行”的根本原因,同时由于确认的主体繁多,而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分歧时就会导致电子政务的实施性降低。

3.2政务不透明

电子政务的最主要的一个特性就是透明性,这也是电子政务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由于私心问题,相应的政务在实施过程中总会受到出乎意料地阻碍,而这些阻碍就会导致相应的电子政务不透明现象越来越严重,而这不仅严重影响电子政务的实施,同样遏制了电子政务的发展,不能及时的将互联网+元素加入到电子政务建设中,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3.3资金问题

资金是制约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因素,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而目前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多是政府部门,这些部门在建设电子政务时,由于多是国家拨款,这也就导致相应的款项会相对较少,所以在进行更为先进的电子政务建设时就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进而致使电子政务的建设只能草草收工。

3.4信息沟通问题

信息孤岛问题是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政务建设的最突出问题,也是影响电子政务发挥响应效能的最重要因素,这不仅是由于我国在电子政务建设时还采取旧有的建设理念,即先进行分散建设,在进行专项建设,而这种建设理念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复建设,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互动减少,从而影响了信息的交流。

4改善“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

4.1加强制度建设为了改善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必须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将相应的电子政务政令通过第三者进行交流,完善相应的法制法规,同时将确认环节便捷化,通过吸引主体的确认来提高政令的实施,并且尽量谈话政府的参与,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们的参与性,进而提高政令的实施可行性。

4.2政务透明化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就必须加强公共服务的建设,从而提高公共服务设备的质量,而这就需要加强电子政务的透明化建设,而这不仅需要制度的保驾护航,同样需要政府主动公开信息,提高服务人员的自觉性,进而保证民意能够畅通,从而保证政府所颁发的政令能够更加的顺应民心。

4.3扩展资金筹集的渠道

资金对于电子政务的建设十分重要的,而政府所拨的资金不能满足建设所需,所以必须扩展资金筹集渠道,这就可以通过竞标的方式来进行,而通过扩展资金筹集的渠道就可已使得电子政务建设更具有时代性。

4.4完善信息输送

信息孤岛问题是困扰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问题,因此,必须改善信息孤岛问题,这就需要打破各部门之间所具有的信息“藩篱”,在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时,应该转变观念,在建设过程中就应该及时的沟通信息,从而避免重复建设等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使得互联网与各个传统产业的结合更加深刻,而这也是促进相应的产业进一步进步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政务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电子政务系统想更美好的明天迈进,从而使得民生事业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王炎,程刚.“互联网+”视角下科技型知识服务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以百度新上线知识服务产品为例[J].情报杂志,2015,(10):183-188.

[2]赵丹,王晰巍,李嘉兴,张长亮.国内外大数据工具学术论文比较研究-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田[J].情报科学,2016,(6):133-137.

电子政务文献综述篇2

近几年,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丁快速发展⋯.省级期刊投稿开展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综合评估对于进一步推进当前教育电子政务的发展、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政府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电子政务综合评估体系的建立包括两部分重要内容:一是建立科学、完整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二是选择科学、适用的评估方法建立评估模型进行评估.部级期刊教育电子政务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已在【2J中介绍.作者将采用该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估方法的研究.

综合评估方法¨】目前有多种,如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BP人工神经网络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目前,教育电子政务综合评估还没有统一的评估方法和模型.作者提出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评估模型来进行教育电子政务综合评价,原因在于因子

分析法能解决多指标情况下指标相关性的问题“1.进行教育电子政务综合评估涉及的指标较多,综合评估时权重确定难度大,而且综合评价指标是通过定性分析确定的,指标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影响综合评估的合理性.因子分析法可对指标进行降维处理,简化评估的复杂性.

1因子分析模型

1.1指标相关性分析

因子分析法¨1是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或样品)综合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的多元统计分

析方法.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析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将原变量进行重新组合,利用

数学工具将众多的原变量组成少数独立的新变量,这种新变称为因子.因子分析就是找出这些影响

系统的最少独立变量的因子,用较少具有代表性的因子来概括多变量所提供的信息,找出影响观测数据的主要因素。反映变量间的内在关系.

根据建立的指标。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

的方法,对120家教育行政部门、大学本科院校、各

类专科、职业技术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及信息化建设

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有效回收调查问卷89份,并对取得的调查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用于实证

分析的样本数据矩阵.

根据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发现部分指标之

间存在相关性,因此,可考虑利用因子分析来简化降维,以较少的但又包含大部分原始信息的综合因子

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电子政务的综合水

平.具体采用sPSSl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1.2关键因子的选定

由相关系数矩阵计算得到特征值.按照特征值

大于1的个数来选定关键因子个数,选取了15个关键因子描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电子政务综

合水平.

1.3关键因子命名

采用映像因子(image factoring)分析法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因子载荷矩阵反映了各个关键因子在

原指标变量上的载荷值情况,即说明了各个关键因子对指标变量的影响程度,可根据影响较大的指标

对各个关键因子进行命名.由于初始的因子载荷矩

阵系数不太明显,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了方差最大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根据旋转

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较明显地看出各关键因子对应原始变量载荷值情况.据此,得到15个关键因

子。分别是管理信息化水平(F,)、规划与制度建设

(F2)、基础建设(F3)、效益(F4)、标准规范(F5)、政

务改革(F6)、组织保障(F7)、效率(F8)、安全建设

(F9)、门户网站建设(Flo)、门户网站建设深度

(F11)、信息资源建设(F12)、决策影响程度(F13)、在

线办公水平(F14)和人员信息化应用水平(F15).

1.4各关键因子得分函数

利用sPSs软件,采用回归(regre∞ion)方法【61

可得出各个关键因子得分函数的系数矩阵.15个

关键因子可分别由对其影响较大的几个指标的线性

组合近似表示。根据上述因子命名,可将各关键因子

得分函数表示为:

F.≈0.38*基础类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水平+

0.149*业务信息化深度+0.148*信息资源数据库

的利用程度+0.41*干部管理素质+0.197*创

新力;

F:≈0.379*建设规划、实施方案与实际应用匹配程度十0.135*建设投资与实际应用匹配度+0.642*建设计划贯彻落实力度+0.127*运行维护

管理制度;

F,≈O.308*单位计算机产品人均拥有量+

O.522*信息化培训机构建设水平+0.151*运营维护人员信息技术掌握与开发水平;

凡≈0.292*单位办公质量提升度+0.229*对区域相关产业的带动指数+O.227*物资消耗费

用降低率+0.231*行政费用降低率;

F;≈0.338*法律法规遵循程度+O.423*项目标准遵循程度+0.224*技术规范遵循程度;

F6≈0.270*业务流程改革状况+O.392*组

织结构优化状况;

F,≈0.334*领导重视程度+0.461*组织保障程度;

R≈0.242*公众满意度+O.313*单位办公

效率提升度;F口≈0.300*人员安全意识+0.153*信息安

全设施建设+0.285*安全制度保障建设+0.266*人员安全技术掌握水平;

F】o≈0.235*政务信息公开水平+0.402*网站质量建设水平+0.210*网站访问量;

F11≈0.377*单位网站的整合程度+0.355*网上监督水平;F12≈O.778*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水平;

F13≈0.629*决策影响程度;

F“≈0.776*网上办公水平;

F。。≈0.651*人员信息化技能水平.

1.s综合评价得分函数

以旋转后各个综合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15个关键因子累积方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线性加权汇总后,得到了教育电子政务综合评估得分函数模型,

F;0.141F1+0.117F2+0.088F3+

0.082F4+0.075F5十0.074F6十

0.071F7+O.065F8+0.063F9+

0.052Flo+0.041Fil+O.039F12+

0.034F13+0.034F14+0.024F15.

根据以上得出的各因子得分函数和综合得分函数,可以计算出调查单位的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

并进行排名和聚类分析,从而可以对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

对比分析.以调查的某省教育厅为例,得出的15个关键因子的得分分别为1.11.0.87,一0.08,1.15,0.04。0.75,0.17,0.52,1.11,一0.52,一O.06,1.64,

0.64,一O.99,一0.3,综合得分为0.535.从得分结

果看.该省教育厅在管理信息化水平、规划与制度建设、建设效益、安全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而在基础建设、门户网站建设、门户网站建设

深度、在线办公水平、人员信息化应用水平方面还低

于所有调查单位的平均水平.从综合得分上来看,该单位建设水平在所有调查单位中处于中等偏上水

平.这与了解到的调查单位情况基本相符.

2结束语

利用因子分析法消除了多指标变量间相关性的影响,并通过计算客观分配评价因子的权重,简化了评估的复杂性.教育职称论文投稿另外,从案例研究结果来看,利用评估模型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说明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教育电子政务综合评估是可行的.

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主管部门或第三方咨询服务

机构进行调查,以获得足够的、数据更客观准确的样本量来建立评估函数模型,会使得出的函数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从而可以更普遍地应用于教育电子

政务综台评估,而不是仅限于被调查单位.

电子政务文献综述篇3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第一章   绪论……………………………………………………………(3)

    1.1研究背景和意义………………………………………………………(3)

    1.1.1研究背景……………………………………………………………(3)

    1.1.2研究意义……………………………………………………………(5)

    1.2文献综述………………………………………………………………(6)

    1.3本文主要内容…………………………………………………………(8)

    电子政务投资结构分析…………………………………(10)

    2.1 时间维度的投资分析…………………………………………… (10

    2.2 项目内容维度的投资分析……………………………………… (10)

    2.2.1 电子政务项目硬件、软件及网络等固定投资分析………… (10)

    2.2.2 电子政务项目行政办公类业务流程变革、人员培训投资分析(11)

    第三章  基于相关者理论的电子政务服务对象分析…………………(12)

    3.1 相关者理论应用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可行性分析………………(12)

    3.2 上级政府部门………………………………………………………(12)

    3.3 协同政府部门………………………………………………………(13)

    3.4 项目实施部门………………………………………………………(13)

    3.5 社会公众和企业……………………………………………………(13)

    第四章  指标体系设计…………………………………………………(15)

    4.1 指标设计的依据……………………………………………………(15)

    4.2 投资方政府的评估…………………………………………………(15)

    4.3 协同政府部门评估…………………………………………………(15)

    4.4 实施项目的政府部门评估…………………………………………(16)

    4.5 公众角度的评估……………………………………………………(16)

    4.6 指标体系汇总………………………………………………………(17)

    第五章 指标体系论证………………………………………………(21)

    5.1上级政府中指标可操作性分析………………………………… (21)

    5.2政府协同部门中指标可操作性分析…………………………… (21)

    5.3实施项目的政府部门中指标可操作性分析…………………… (21)

    5.4社会公众和企业中指标可操作性分析………………………… (23)

    5.5指标体系的全面性……………………………………………… (23)

    5.6 指标体系的关联度 ………………………………………………(23)

    结论………………………………………………………………..….(24)

    参考文献……………………………………………………………….(25)

    致谢…………………………………………………………………….(27)

    参考文献

    张小明.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化研究(一)[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2).

    张小明.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化研究(二)[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3).

    张小明,.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电子政务论文库论文指标体系标准化研究(三)[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4).

    张小明.电子政务指标体系标准化研究[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5年 第2期.

    杨雷.电子政务效益的经济分析与评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电子政务课题组.电子政务实用读本[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编.政府建设与政务公开研究[M.知识出版社,2001.

    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袁振华.电子政务[M].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

    吴爱明,中国电子政务--法规与案例[M].人民出版社,2004.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市人事局组编.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张维迎,刘鹤.中国地级市电子政务研究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刘景江,陈劲,许庆瑞. R&D 项目管理的模式及其高标定位研究[J].科研管理,2001.

    周齐武,邓峰,马如雪.经济附加值绩效评价在中国企业中应用的潜在价值[J]. 南开管理评论,2004.

    杨洁辉,刘晋. Meta 图与平衡记分卡在供应链战略绩效优化中的应用[J]. 统计与决策,2009.

    彭细正.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探讨[J].信息化建设,2005-5.

    王立华,覃正,韩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述评[J].系统工程,2005-2.

    王志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D].广西大学,2005年5月.

    张成福,唐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比较与实质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4-5.

    王芳,赖茂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电子政务B,2009年,51-57.

    张锐听.政府上网与行政管理[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关于政府机关工作效率标准的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3月.

    王立华,覃正,韩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述评[J].系统工程,2005-2.

电子政务文献综述篇4

 

1 服务形式

 

综合咨询服务作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第一道窗口,最初起源于目录查询业务。其主要服务形式包括:面对面的到馆咨询,借助电话网络的电话咨询,借助因特网的网上咨询和邮件咨询,以 FAQ、触摸屏导引系统为代表的自助咨询,以及以用户培训为目的的读者辅导等。从服务阵地来划分,综合咨询服务可分为到馆服务和远程服务。以国家图书馆为例,其到馆服务包括总咨询台咨询服务和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简称 OPAC)检索辅导,旨在介绍资源和服务的公益性讲座“每日课堂”,通过交互式电子触摸屏技术提供自助导引服务的读者自助问询服务;远程服务则包括以 400 电话方式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电话服务,提供同步实时咨询和异步表单咨询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包括直接作答和转发分流到相关部门的读者邮件咨询),以及官网主页常见问题等。目前国家图书馆年均咨询总量达到约 60 万件次[2-3].

 

2 服务内容和特征

 

针对综合咨询服务的咨询问题,各图书馆都有一套适用的分类方法。以国家图书馆为例,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二级目录分类体系。笔者通过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两种服务形式,从问题分类统计分析的角度阐述图书馆综合咨询服务的服务内容及特征。

 

2.1 到馆服务的咨询问题分类统计分析

 

在国家图书馆综合咨询服务的各类到馆服务中,以总咨询台服务最为典型,笔者以此为例,分析到馆服务的咨询问题分类情况。2014 年 1 - 10 月国家图书馆总咨询台咨询量达 240 342 件次①.在各项咨询问题分类统计数据中,OPAC 检索人次占 34%,其次是证卡问题和服务咨询均占 23%,再次是方位指引占 13%,而数字资源仅占 3%.可见,到馆读者对文献检索、证卡办理、阅览政策等如何使用馆藏实体文献方面的咨询居多;而对数据库使用方法、数据库远程访问等数字资源类内容的咨询需求量并不大。

 

2.2 远程服务的咨询问题分类统计分析

 

笔者下面以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为例,分析远程服务的咨询问题分类情况。

 

首先,针对 2014 年 1 - 10 月国家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业务量(共计 3 998 件次①),笔者依据上述分类表中的一级类目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见表 2)。由表 2 可知,绝大多数类别的咨询问题均呈现出实时咨询业务量高于表单咨询;各类一级类目咨询问题分类中,数字资源使用类问题咨询量最高,达到咨询总量的五分之一。

 

其次,结合综合咨询服务中的实际情况,笔者将“数字资源使用”所包含的二级类目细化为数据库使用方法、数字资源远程访问(即读者门户系统)、无线网络使用、官方网站访问和其他五项。对上述细化后的二级类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数据库使用和远程访问数字资源的咨询量较高,分别占到了 43% 和 42%.

 

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以总咨询台服务方式为主的到馆服务,咨询内容多集中于对使用馆藏实体文献的咨询;而与之相对的,以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方式为典型代表的远程服务,咨询内容则多集中在数字资源获取和使用方法,这也恰恰是与到馆服务和远程服务各自的服务目标和服务特点相对应的。

 

3 服务设计

 

综合上述图书馆综合咨询服务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在此基础上,笔者将从服务实施设计和服务策略设计两个方面阐述其服务设计。

 

3.1 服务实施设计

 

图书馆综合咨询服务的各类服务形式各具特点,笔者以国家图书馆为例,对各类服务形式所属的服务类型、服务特点进行了归纳,并结合服务目标,对其服务实施设计进行了分析对比,如下页表 3 所示。

 

3.2 服务策略设计

 

3.2.1 咨询解答流程规范设计不同形式服务的服务场景不同,读者需求也差异迥然,咨询解答策略需做到因地制宜。以国家图书馆为例,咨询馆员依据不同的服务形式、服务内容及特点,设计了与之对应的咨询解答流程,笔者将以案例的形式分别介绍到馆服务和远程服务的咨询解答流程规范设计。

 

针对到馆服务,咨询解答规范流程通常包括三方面:

 

第一,文献分布情况;第二,文献服务点分布情况;第三,服务政策及服务时间。案例一:总咨询台读者咨询及解答案例读者:周六,某读者前来总馆查阅家谱,应如何指导读者查询?咨询馆员解答范本:(1)文献分布情况,有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2)文献服务点分布情况,古籍馆方志家谱阅览室提供家谱类纸本文献,相关数字资源可访问我馆自建及外购数据库;并告知读者古籍馆方位、联系电话。(3)服务政策及服务时间,一方面,获取纸质资源时,读者需注意服务时间,如古籍馆周末不提供服务;服务政策上,方志家谱阅览室需持读者卡闭架阅览。另一方面,读者如需查询数字资源,可到馆或远程访问。

 

对于远程服务而言,由于服务主体(咨询馆员)与服务对象(读者)之间存在空间上的差异,因此在咨询服务过程中,咨询馆员除了需告知读者文献分布情况外,还需考虑文献获取的便利性和费用因素。针对远程读者,在文献获取途径方面,咨询馆员应优先推荐免费的远程获取方式,其次是介绍如何到馆免费获取,最后推荐需要支付费用的委托服务方式,以便读者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选择。

 

案例二: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读者咨询及解答案例读者:我想找《中国戏剧年鉴 2007-2008》,请问国家图书馆有没有?如果有的话,应该如何获取?

 

咨询馆员解答范本:(1)文献分布情况,有纸本馆藏和数字资源。(2)远程获取。①文献服务点分布情况。远程访问数字资源,并附注访问方法。②服务政策及服务时间。因受到版权和数据库厂商的限制,有些数据库会有流量和页数限制。(3)到馆获取。①文献服务点分布情况。

 

通过馆藏目录查询系统查询文献所在地,记录索取号等信息。②服务政策及服务时间。读者需持读者卡前往年鉴阅览室进行闭架阅览; 并且读者需通过检索系统提前进行预约,预约时间是每天0:00-16:00;年鉴阅览室周六不提供服务。(4)委托服务。有偿服务性质,并提供委托服务机构的联系方式及服务时间等信息。

 

综上所述,规范的咨询解答需注意三方面策略:第一,明确读者需求;第二,分析咨询问题类别,明确是到馆服务还是远程服务;第三,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解答策略,包括文献分布情况、文献服务点分布情况、服务政策、服务时间和获取方式等。

 

3.2.2 服务支撑体系设计综合咨询服务的内容覆盖图书馆的方方面面,如此庞杂的内容,如果单凭咨询馆员的力量,势必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建立较为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至关重要。以国家图书馆为例,综合咨询服务的服务支撑体系不仅包括虚拟参考咨询、IP呼叫中心等软件系统,其还编制出一套门类齐全的服务案头资料支撑体系,包括读者服务案头资料、综合咨询业务指南及FAQ 三大主体,以此为依托,咨询馆员能够快速、准确地为读者提供有效的咨询辅导和服务导引。其中,读者服务案头资料包括馆区文献布局、业务要点汇总、常用联系方式、咨询台常用服务英语等十一个大类,各大类自成体系又有机联系,内容随服务政策变化实时更新。目前,该案头资料已成为综合咨询服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在全国参考咨询协作网培训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4 服务管理

 

4.1 服务宣传与推广

 

服务宣传是图书馆吸引读者使用资源与服务的基本手段。图书馆开展服务宣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增强服务效能的作用。近年来,图书馆综合咨询服务在服务宣传与推广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与尝试。例如,国家图书馆的读者辅导服务“每日课堂”结合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讲座信息不仅通过易拉宝、多媒体显示屏、宣传彩页、门户网站等途径,同时,还在特定服务场地搭建背景墙,以增强视觉形象设计;此外,通过现场播放往期片花、设计LOGO 等方式拓宽宣传渠道,提升“每日课堂”的公知度,强化读者对“每日课堂”的服务预期,逐步打造品牌形象。

 

4.2 服务规范与评估

 

咨询馆员为综合咨询服务拟定了严格的服务规范,并从绩效评估和成效评估两个方面定期开展评估,以此规范咨询服务工作,并对评估中发现的服务缺失及时完善。

 

服务规范分为工作规范和服务规章制度两个层面,包括岗位职责、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值班要求、业务统计规范等。以国家图书馆为例,综合咨询服务实行分级管理制度,拟定各级岗位的岗位职责,各岗位各负其责,实现了对服务的规范管理。

 

服务评估包括绩效评估和成效评估两个层面。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咨询审核制度、IP 呼叫中心服务定期对咨询语音记录随机抽查评分,都是绩效评估的典型实例。成效评估方面,图书馆应定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读者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从而了解服务成效,并对调研结果和读者反馈进行动态跟踪分析,为进一步改善服务提供事实依据[4].

 

4.3 服务监督与反馈

 

服务监督与反馈是图书馆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

 

综合咨询服务的服务监督应由业务管理部门、服务部门和读者共同履行。针对到馆读者,图书馆可以在总咨询台设立读者意见簿,由相关服务部门及服务监督部门对读者意见和投诉进行核实并认真回复,针对服务缺失,制定出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并加以实施;针对远程读者,图书馆可通过读者邮件等途径反馈意见建议。此外,业务管理部门可设立服务监督电话,对服务进行有效监督,不断改善综合咨询服务质量[5].

 

5 展 望

 

电子政务文献综述篇5

关键词: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政策;实践模式;业务流程;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在美国,预计到2015年,跨境电子商务销售额将达到2790亿美元。在中国,目前有1.3亿跨境电子商务购物者。电商人员必须深入了解跨境电子商务政策及如何操作。

一、跨境电子商务政策概述

当前跨境电子商务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七个:

(一)《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1]》

这一意见里,商务部等8委部提出对于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提出了确定电子商务出口经营主体、建立电子商务出口新型海关监管模式并进行专项统计、建立电子商务出口检验监管模式、支持电子商务出口企业正常收结汇、鼓励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支付服务、实施适应电子商务出口的税收政策、建立电子商务出口信用体系等一系列政策。

(二)《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2]》

该通知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政策。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出口货物,符合特定条件的,适用增值税、消费税退(免)税政策。电子商务出口货物适用退(免)税、免税政策的,由电子商务出口企业按现行规定办理退(免)税、免税申报。

(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有关问题的公告[3]》

国家税务总局经商财政部、商务部同意,出口货物的退(免)税事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以自营方式出口国内生产企业与境外单位或个人签约的出口货物,规定情形下,可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按自营出口的规定申报退(免)税。退(免)税时,应在第15栏(业务类型)、第19栏〔退(免)税业务类型〕填写“WMZHFW”。

(四)《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指导意见》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了这一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试点业务申请、试点业务管理、支付机构外汇备付金账户管理、风险管理、监督检查等问题。

(五)《海关总署公告2014年第12号(关于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的公告)》

海关总署为决定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这一公告。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9610”,全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交易,并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模式办理通关手续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

(六)《海关总署公告2014年第56号(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

海关总署明确了电子商务企业或个人必须接受海关监管等监管要求、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如需向海关办理报关业务,应按照海关对报关单位注册登记管理的相关规定,在海关办理注册登记等有关企业注册登记及备案管理、电子商务企业或个人、支付企业、物流企业应在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申报前,分别向海关提交订单、支付、物流等信息等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通关管理、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的查验、放行均应在海关监管场所内完成等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物流监控等。

(七)《海关总署公告2014年第57号(关于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的公告)》

海关总署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1210,全称为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简称保税电商。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在经海关认可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跨境交易,并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进出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境商品。1210监管方式用于进口时仅限经批准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试点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

二、跨境电子商务实践模式

2012年8月国家发改委批准5个城市率先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我国试点模式主要有直购进口、网购保税进口和一般出口。

(一)直购进口模式

2014年2月,杭州跨境电子商务试点首批“直购进口[4]”模式商品的顺利进境。该模式面向国内消费者,提供全球网络直购通道和行邮税网上支付手段。消费者通过跨境贸易电商企业进行跨境网络购物交易,并支付货款、行邮税等,所购买的商品由跨境物流企业从境外运输进境,并以个人物品方式向海关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管理平台申报后送至消费者手中。同时电子税单也将投递至消费者注册时使用的电子邮箱。主要涉及的参与者有境内消费者、跨境电商企业、支付企业、物流企业、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海关等相关政府部门。其中境内消费者需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实名注册,电商企业、支付企业、物流企业需提前在海关备案。

(二)网购保税模式

网购保税进口模式主要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优势,在货物一线进境时,海关按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相关规定办理货物入区通关手续;二线出区时,海关按照收货人需求和有关政策办理通关手续。针对特定的热销日常消费品(如:奶粉、平板电脑、保键品等)向国内消费者开展零售业务,将自贸区内商品,以整批商品入区,根据个人订单,分批以个人物品出区,征缴行邮税。

网购保税进口商品及购买金额限制等问题具有以下规律性:一是试点商品为个人生活消费品,但国家禁止和限制进口物品除外;二是行邮税的征收以电子订单的实际销售价格作为完税价格,参照行邮税税率计征税款;三是参与试点的电商、仓储等企业须在境内注册并能实现与海关等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三)一般出口模式

主要依托口岸监管部门实行无纸化通关和分类通关政策,通过快件、邮件的运输方式,实现跨境电商企业低成本通关、结汇、退税。一般出口模式业务流程分解如下:

1、检验检疫部门在货物进入海关监管仓库前实施检验监管。进行自动拦截,自动抽批,查验完毕后可查结果,查验不通过的不得入库。

2、第三方综合服务平台在跨境服务平台进行资质备案。申请提交到管理平台,关员审核,通过审核后的电商企业才能开展相应业务。

3、由第三方平台在服务平台进行商品备案,备案内容包括:品名、描述、HS编码等。

4、由第三方综合服务平台负责采集数据与服务平台无缝对接,信息自动发送。

5、电商根据订单配置相应商品、封装邮包、打印邮件详情单并送交物流企业寄递。在寄递同时,服务平台根据物流企业发送的邮包收寄信息激活暂存的交易清单向海关电子申报。

6、电商订单成交的同时,支付企业发送支付信息至服务平台,同时服务平台将支付信息传送给海关管理平台。信息比对不一致的清单予以退回。

7、在管理平台中设置红、绿通道,对红通道的商品激活后进入现场审核,涉税商品直接转为报关单方式申报;对绿通道的商品激活后进入放行环节,实施实时监控。

8、管理平台自动根据查验率的设置对清单货品进行随机布控,风险管理人员也可利用该功能进行人工布控。

9、物流企业扫描邮件条形码,海关通过自动查验分拣流水线进行X光机同屏比对,涉证货物、需开箱查验货物、放行货物从不同口子下线。

10、完成查验、放行后的邮件按现有监管规定和要求,施加封志,并使用在海关注册备案的海关监管车辆运至口岸海关。

11、口岸海关验核封志,监管放行。

12、货品在邮运或快件渠道出境后,物流企业将出境信息通过服务平台反馈给海关,系统将货品出境信息按清单核放、汇总核销的归并方式汇总成报关单数据向H2000报关。

综上所述,掌握了国家关于跨境电商的系列政策,了解到实际操作模式及流程,可以实现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货物的顺利进出口,我国电商将创造全球奇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

[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13,(18).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J].会计师,2014,(01).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有关问题的公告[J].财会学习,2014,(04).

电子政务文献综述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跨部门政务协同 整体性治理

协同,即不同组织协作统一、围绕同一任务进行高效的业务操作。把协同思想运用到政务中,就是将各个孤立信息系统连通,以政府工作人员协作为核心,强化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流程优化及政府信息化系统应用。信息技术发展使其对跨部门政务协同产生巨大影响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将进行文献综述,再从技术性因素、整体性治理、技术投资成本三个角度分析其作用,并提出改进对策,最后进行总结。

一、 文献综述

针对信息技术对跨部门政务协同的作用,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张建认为,运用信息技术能构建全面电子化的虚拟政府,政府机关间进行跨区域及时交流,实现不同数据源的共享,形成立体沟通、并行协同模式,提升协同效率和工作效果。温勇诚提出信息技术提供网络传输、数据交换等服务,为实现跨部门协同办公提供支撑。能减少政府不同机构业务重叠,提升行政效率。顾昱、陈松则认为,信息技术使跨部门形成动态协作模式,管理流程可变,部门成员能发挥其能力与潜力。但也会导致政府职能变革与资源整合,触动现有权力与利益结构,政府各部门利益可能产生冲突。

二、信息技术对跨部门政务协同作用分析

(一)技术性因素角度

计算机技术主要分为软件、硬件和网络。软件指与计算机系统操作有关的计算机程序、规则以及可能有的文件、文档及数据。软件的发展特别是并联行政审批系统等的应用,提高了政府部门行政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硬件主要指电子计算机系统中所有实体部件和设备,保证了整个计算机系统良好、高效运行,为软件、网络的应用、跨部门政务协同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网络的互联互通使部门间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办公。

(二)整体性治理角度

整体性治理指面对政府功能过于分化产生协调不良、资源浪费,强调在专业分工下,运用管理及信息科技,将不同层级、不同功能部门整合,提升政府行政能力。信息技术发展改变了各部门分化的治理模式,形成整体性治理模式,由孤立封闭走向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简化政务流程,避免资源浪费,节省行政成本,增强了行政工作效果。

但跨部门合作要在利益一致且具有共享氛围前提下才可实现。信息技术发展促使的信息共享存在隐患,例如政府机密信息泄露等。目前我国信息共享缺乏完备法律法规的明确约束,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将无法追究。各部门考虑自身利益,会影响良好共享氛围的产生,制约部门间协同合作。从法律与安全角度看,这一协同机制仍需完善。

(三)投资成本角度

当前我们处于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但信息技术投资成本较大的缺点也十分明显。信息技术(简称IT)投资项目建设中存在不少问题,众多企业在IT应用方面的投资,都见不到回报。技术巨大的投资成本可能收不到预期效果,由此经济基础对组织间协同合作有很大影响。许多部门考虑到经济成本及对效果收益的不确定而迟疑对先进技术的引进与使用,对跨部门政务协同的推广不利。

三、改进对策

首先,信息技术促进跨部门信息共享,但仍处于政务协同的最低层次,在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上仍存在障碍与瓶颈,须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完善信息共享的标准及法律法规,增强管理和安全意识,实现共享与安全的权衡。其次,要加快信息技术发展,开发出更完善的软件与可靠硬件,加强网络传输、信息资源共享安全保障。再次,降低信息技术投资成本,使更多组织能接受其成本投入,促进跨部门政务协同的推广。

四、总结

全文将信息技术狭义理解为计算机技术,从技术性因素、整体性治理、技术投资成本三个角度分析信息技术对跨部门政务协同的作用。它能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率;改变原来各部门分化的治理模式,实现整体性治理。但信息共享缺乏约束,不利于问题出现后的归责与信息安全保护;技术投资成本大制约其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了跨部门政务协同,同时政务协同的需求也促进技术革新与进步。此外,本文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网络治理下的共享氛围、信息共享如何保证安全及问题的归责等仍是需继续努力探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邹晟,冯璐.推进电子政务协同化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8).

[2]张建.跨部门协同电子政务的协作模式研究[J].东岳论丛,2006(4).

[3]温勇诚.利用政务外网建设推进跨部门协同办公的思考[J].机械管理开发, 2011(1).

电子政务文献综述篇7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合刊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2001年,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经贸大学主办,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武建奇教授任主编。主要设有如下栏目:政治理论、文化与新闻传播研究、西柏坡研究、哲学研究、文学与语言学研究、法学研究、伦理学研究、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区域发展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史学研究、生物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技术与管理等。本刊面向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中青年理论研究者征稿,严格遵守“质量第一”的原则。凡投至本刊的稿件,务请注意以下来稿要求。

1. 来稿应思想健康,主题鲜明,立论新颖,论述清晰,体例规范。来稿字数一般为5 000~12 000字。

2. 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因此,来稿必须符合匿名审稿制度的要求。所寄稿件的正文不要出现作者信息。作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省(区)、市(县)]、工作单位、专业技术职务、主要研究方向、详细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必备内容请另页附于正文前。

3. 提倡严谨治学,保证论文主要观点和内容的独创性。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引用务必注明出处并附参考文献;图、表注明资料来源,图题、表题内容精炼、准确。来稿不存在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否则,因抄袭等原因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作者将负全责,编辑部保留追究作者责任的权利,且一经发现此类情况,本刊三年内不予刊登该作者的文章。

4. 采用规范的学术语言,避免语言陈旧、文件式和口语化。请仔细通读来稿全文,理顺文中的不规范、拗口的语句,并校正各种笔误及错别字。

5. 为适应学术期刊文献信息传播现代化的需要,来稿请务必写出:(1)中文摘要300字以内,关键词3~8个。为了提高论文的引用率,论文摘要的写作必须规范,即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要使用“作者”“我们”“笔者”等作为陈述的主语。论文摘要必须客观、准确、简明地表述论文主题内容和观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含性。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并译出文题,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应全部列出。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2)基金项目请注明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3)文末请列出注释或参考文献,其排列顺序以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准,注释在前,参考文献在后。

6. 符合上述要求的稿件,请作者亲自发至,切勿经他人代转,以免影响文章的刊发。

7. 本刊实行优秀论文奖励制度,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有积极社会反响的,如文章被其他报刊转载、摘编、获奖、引起争鸣等,请把社会反响的复印件寄回本刊编辑部,本刊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8. 本刊对稿件有修改权,如作者不同意删改请附声明。因编辑部人力有限,作者自投稿之日起3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本刊一律不退稿。

9.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的投稿邮箱为,本刊不收取“审稿费”“外审费”等费用。

二、订阅方式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为季刊,逢季末月30日出刊,每期96页。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306/C,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1573,定价:人民币15.00元。发行单位:河北省报刊发行局,邮发代号:18-415。自办发行: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编辑部发行组,通联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050061。联系人:彭老师,办公电话:0311-87655653。

电子政务文献综述篇8

我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文献结集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与以人为本”研讨会综述

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综述

36册《中华民国史》出版引学界关注

国内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的检视及评鉴

第十六届世界应用语言大会暨第六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历史客观性问题的梳理及反思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对亚非拉援助研究综述——以洛克菲勒基金会在黑非洲的援助为例

庄学研究的新向度——《庄子的生存哲学》评介

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是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客观要求——2010年上海金融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研讨会综述

略谈国内的巴赫金理论研究——1982年至2010年

近20年梁漱溟思想研究综述

近10年来国内学术界朝鲜战争研究新进展

近10年民国电影研究综述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状况、制约因素与破解对策研究

社会批判理论的基始话语——《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评介

《王国维全集》在浙江首发

声明

稿约

中国史学界第八次代表大会学术报告综述

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近期出版

首届两型社会建设论坛观点综述

“北朝与河北历史文化研讨会”综述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综述

新时期国内邓小平执政思想研究简况及展望

“四清”运动研究综述

语境化研究和反现代化叙事——本杰明·艾尔曼的中国思想史研究述评

新版《巴金全集》有望5年内出版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五版序言

“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历史学多学科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概述

和谐社会构建与社会保障国际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河北省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讨会综述

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两个发展趋向论析

近十年来大陆“政治沟通”研究述论

《中国语言文字大词典》2009年将陆续面世

沙特阿拉伯石油繁荣的原因浅析(1970—1982)

民族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特征及其构建

《建国以来文稿》推出前三册

稿约

关于近代华北社会问题研究的一次重要会议——“民国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与近代华北社会”学术研讨会述评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综述

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的他山之石——评石川祯浩近著《中国共产党成立史》

视域融合深度犁耕——文化研究与现代性国际高层学术论坛综述

中国的大国外交战略与大国形象塑造

试析社会转型期民主文化转型基本经验

韩国新村运动基本理论体系研究论纲:一个初步的研究框架

唐长孺先生《<木兰诗>补正》读后感

基于货币危机理论分析我国的QFII制度

稿约

“黑水城人文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二万五千里》誊清稿本影印出版

隆化鸽子洞元代放支官俸文书考释

多元共生态势下的广西青年诗群——广西第二届青年诗会综述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多维透视

培养接班人思想研究综述

地方秘密社会史研究大有可为——兼评《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秘密社会研究》

关于公共品的文献综述

新视角、新体系、新观点——《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评介

上一篇:安全文明施工费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合规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