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的措施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18 13:57:54

城乡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城乡建设的措施和建议篇1

根据市《活动方案》要求和《市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安排,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市建委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分析检查活动,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这个主题,把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城乡建设工作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深入总结经验,详细制订整改措施,形成了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整个分析检查阶段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深化学习,明确主题,坚持理论学习贯穿活动全过程。

分析检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其效果好坏将对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市建委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这一主题开展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城乡建设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明确改进思路和具体措施。

在分析检查阶段,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活动始终,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省市领导讲话精神等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全面认识、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政策和实践活动,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城乡建设、建筑业管理、建筑节能、建筑市场管理中去。把科学发展观和城乡建设科学发展的要求作为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的衡量尺度和重要工具。查清找准当前城乡建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发展意识、体制机制、思维方式、工作措施入手,认真分析主客观原因,清醒认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符合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二、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

12月21日下午,市建委党组召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暨年度民主生活会。这次民主生活会,旨在进一步查找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查找城乡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议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出整改措施和工作方案。

1、精心组织,充分做好民主生活会准备。制定了工作计划,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在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干部职工之间开展谈心活动,摸清和掌握思想动态。在市建委网站学习活动专栏上刊登征求意见函,设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征求意见电子箱,召开群众座谈会,欢迎群众提出宝贵意见,并要求班子成员认真听取意见,撰写书面材料。这些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氛围,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做了充分铺垫。

2、发扬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程震南主任首先代表委党组回顾了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城乡建设工作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我们在解放思想、统筹城乡发展、建筑市场管理、服务意识、工作作风等方面与科学发展观和城乡建设的发展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要求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把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作为今后工作最紧迫的任务和最佳的突破口,创新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监督管理作用,促进建委系统自身改革与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班子成员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作了深入的对照检查,积极发言,摆问题、提意见、表建议,以严肃认真、开诚布公的态度,结合工作实际,深刻检查党组及个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对城乡建设工作和党组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原因尤其是主观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准了领导班子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努力方向。会上对问题进行了探讨、归类、研究,力争使问题查找的更准确,更符合实际。委属单位党委(支部)相应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委领导班子成员列席了所分管支部的生活会。

三、深入剖析,实事求是,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

委党组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回顾了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查找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具体地分析了主客观原因,并研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最终形成了一份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

1、实事求是地总结成绩、查摆问题。分析检查报告从中心工作、统筹城乡建设、建筑业管理、建筑市场管理、建筑节能和墙改、双清欠、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七个方面实事求是地肯定了近几年城乡建设科学发展取得的成就。同时,按“四对照、四查找”要求,通过认真查摆,查找出建委系统目前还存在的阻碍科学发展的问题有:一是解放思想不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意识不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理解的还不透,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工作力度不够。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意识不强,对村镇建设指导不具体。工作中存在重城市建设轻村镇建设,重工程建设轻城乡建设,重加强工程建设轻建筑业管理的现象。三是建筑市场管理有待加强,科学管理 水平不高。市场秩序上有待进一步规范,还存在一些压级压价、阴阳合同、工程垫资等现象。对做大做强建筑业企业重视不够,服务、扶持不够。四是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不深入、不扎实。主动上门服务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少,服务质量不高。

2、深入具体地分析原因、认真审视。针对查摆存在的实际问题,建委党组积极挖掘根源,深刻剖析原因,确保问题分析的透彻性、深刻性。委党组对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主持起草、修改,报告在形成过程中,认真吸纳了“三新”大讨论、学习调研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的重要成果。在分析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原因上,主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思想解放程度、科学发展的意识、改革创新的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去分析。既查了客观原因,更主要的是查主观原因,努力从灵魂深处、从体制机制深处查找深挖,努力做到不遮丑、不护短、不怕触及矛盾,力求分析原因的深刻性。

3、提高认识,创新思路,研究制定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市建委党组及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决心贯彻落实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原则,按照市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采取坚决措施,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真正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打造和谐团体的目的,从而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一是抓住“理论武装”重点,不断提高思想和政治素质。二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三是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强力推进建筑节能,促进可持续发展。五是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六是加强作风建设,打造服务型机关。

四、征求民意,集中民智,广泛开展群众评议活动

在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中,市建委始终坚持把群众路线和实践特色结合起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问计于民,问责于已,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得没得实惠作为衡量自身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于1月15日,召开了群众评议大会,邀请了市指导组、县区对口单位负责人、老干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群众代表等参加报告的整个评议过程,各位评议代表本着严肃、认真、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委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评议,给予了肯定,五项评议结果全部达到100%。

(一)分析评议重在群众参与。采取了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在市建委网站专栏开展网上评议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确保群众广泛参与评议工作,一是所有重大步骤、重大活动和关键环节都让群众了解、参与,接受群众的评价和监督,二是注重群众代表的广泛性。对内,我们征求了委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委属单位、民主党派代表、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对外,我们征求市四大班子、“两代表一委员”、市直单位、县区、县区对口单位的意见。网上评议采取在市建委网站学习实践活动专栏刊登征求意见函、公布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办法,让广大群众、干部职工、广大网民对领导班子在解放思想、发展意识、发展思路、创新能力以及体制机制、保障民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评议,重点是查找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并征集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分析评议重在贴近工作。在征求意见和民主测评过程中,我们把有利于改进城乡建设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主导方向,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出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改进,切实把分析检查工作引导到干部职工建言献策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引导到为今后工作明确思路和方向上来,引导真正把思想和行动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上来。整个分析检查阶段我们共收到意见和建议共70余条,既充分肯定了建设工作成绩,也提出了许多诚恳的意见和建议,既有立足于当前的改进建议,也有放眼于长远和全局的深刻洞见,是我们改进城乡建设工作的依据。

(三)分析评议重在取得实效。解决问题求实效是最终目的。我们始终注意边查找、边整改,边提高。要求查找问题要实事求是,分析原因要客观充分,总结经验要具体深入。多强调主观因素,少强调客观因素;多摆突出问题,少摆一般问题;多反思新问题,少反思老问题。坚决深挖根源,解决本质问题。杜绝轻描淡写、浮光掠影、大而化之,避免工作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委机关各科室、委属单位都针对群众意见和查找出的问题,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五、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学习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城乡建设的措施和建议篇2

一、《建议》首次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什么关系呢?《建议》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并把其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之一。

为了确保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到实处,《建议》强调要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近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民生问题得到极大改善。但是,这些政策措施能否长期坚持下去,并形成一种长效机制,还必须在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上下功夫,把经过实践检验的好政策好措施制度化。

二、把“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纳入了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

《建议》明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为国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和分配,是调控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稳定和秩序、提升全体国民福利水平的一种制度化手段和机制。各国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范围,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和政府公共财政能力的大小,可能存在一定的区别,但基本上都涵盖了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产品和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就业服务与公共制度建设等。

在我国现阶段,一方面,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就必须不断增加公共服务的总量。这就要求健全公共财政,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我国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协调,公共服务差距比较大,这就必须优化公共服务的结构和布局,扩大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覆盖范围,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展地区倾斜,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从而更好地保障这些地方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不同地区居民、不同社会群体和不同社会成员享有比较均等的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基本公共文化的机会,以及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良好生活环境。

三、《建议》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

一是在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明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等等。在这方面,有三点特别值得我们重视,即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以往那种城乡分割的人力资源市场有望得到纠正;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是目前就业问题最突出的三大群体,把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作为促进就业的工作重点,这三大群体的就业难问题有望得到更好的解决;要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企业发展了,效益提高了,职工作出了巨大贡献,企业发展的成果应该由企业、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和职工共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逐步扭转“两个比重”下降的问题,从而逐步实现《建议》所讲的两个“同步”。

二是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方面,《建议》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列入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如何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建议》提出了许多政策思考。最值得我们重视,也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是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的实现,将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三是在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提出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议》对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按照去年《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部署,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在2020年前实现全覆盖。《建议》要求,在未来五年,要“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可以预见,在未来不太长的时期内,我国广大农村居民都将实现人人“老有所养”的目标。“新农保”的提前全覆盖和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将使我们国家更快地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

四是在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方面,《建议》明确要求,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议》进一步强调,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

五是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提出要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尤其是提出要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

可以预见,在未来五年,因为上述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许多突出的民生问题将有望得到比较好的解决或缓解。比如通过努力实现“两个同步”,使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从而使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通过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全体人民能够享受到更加均等化的公共服务;通过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可望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通过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好地使全体人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

城乡建设的措施和建议篇3

[关键词]土地;增减挂钩;措施;建议;郯城县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221-01

郯城县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南部,临郯苍平原腹心地带,系沂蒙山区冲积平原。全县辖1个街道办事处、9镇、3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县总人口92.7万,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郯城县自2009年开展增减挂钩工作以来,历经五次立项和三次调整,成立了15个增减挂钩项目区,涉及14个乡镇、街道、开发区、景区及县郯南农场、部队农场等单位,立项拆旧总面积5590.55亩。

1、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领导任组长,国土、发改、农业、水利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土地增减挂钩工作领导小组。每个项目区都明确了一名县级领导统筹调度,一个县直单位帮扶,乡镇、村街有关成员全力靠上的工作机制。同时明确了对包项目的整个工作班子的奖惩措施。对按时完成拆旧复垦任务并通过验收的增减挂钩村,对包村县领导、帮扶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奖励。

(2)规范操作,确保挂钩工作稳步推进。为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县政府在挂钩工作过程中,制定了《郯城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方案》、《郯城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补充规定》,明确了拆迁安置、土地复耕、相关补贴项目及标准,规范了土地补偿安置、房屋拆迁和新建房管理的行为,为挂钩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加强项目审计,规范资金运作。

(3)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工作的强大合力。国土部门发挥职能作用,认真研究政策,把握动态趋向,指导加快进度;财政部门做好挂钩周转资金的使用管理,及时拨付奖补资金,并做好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住建部门做好安置房的质量监督工作;水利、电力、交通等部门帮助项目区做好供水、供电、通路等工作,切实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4)尊重民意,方便村民生产生活。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对拆迁安置、资金补偿等重点事项,充分尊重项目区群众意见,严格按照民主程序办事,重大事情都要经过村支两委会、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坚持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充分争取群众意见,征求方式采取发征求意见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党员会议、三支队伍会议决定,乡镇政府做好指导。

2、取得成效

(1)促进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对农村居民点的搬迁整理,推进了村居向小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进一步优化了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人均用地指标大幅度下降,促进了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15个项目区完成拆旧3016亩,增加周转指标1994亩,解决了恒通化工、宜华木业等20余个工业项目、民生项目和基础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拓展了用地空间。

(2)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并引入社会资金共同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权益基础上,对拆迁区群众集中安置,宜楼则楼、宜房则房,合理规划,并建立完善配套生活设施,使传统分散居住的脏乱差生活环境得到集中整治,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

(3)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通过对拆旧区土地复垦,已复垦土地面积2380亩,复垦后耕地达到“田成方、林成行、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村集中”的土地整理目标。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村集体和农民对拆旧复垦区进行连片、规模种植,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增加了农民个人收入,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

3、存在的问题

(1)部分乡镇实施增减挂钩的积极性不高。由于挂钩工作涉及到农村居民点的拆迁、还建和复垦、协调难度大,有的乡镇增减挂钩工作难度大,存有畏难发愁情绪,工作不积极、不主动。

(2)群众认识程度不够。增减挂钩项目区的群众经济状况不一,认识程度各有差异。有的通过宣传引导做工作,能够自觉拆迁。有的群众持等待观望态度,也有的群众有恋老宅基情结,不愿搬迁,甚至有抵触情绪。还有极少数老百姓认识错位,对拆旧安置期望值过高,不达目的不罢休。

(3)拆迁安置工作难度较大?。在拆迁补偿中,难以执行统一的标准,而农民的要求普遍较高,农户之间相互攀比的现象客观存在,政府与被拆迁农民在补偿安置方面意见难以统一,导致拆迁协议签订时间较长,影响了挂钩项目的实施进度。

(4)资金缺口较大。尽管郯城县委、县政府对增减挂钩工作高度重视,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但是由于郯城财政收入不高,增减挂钩项目占用资金数额大,建设周期长,再加上郯城是平原县,房屋质量结构好,补偿标准高,增减挂钩资金不足,影响了增减挂钩工作进度。

4、几点建议

(1)严格执行各级关于增减挂钩的惠民政策。将增减挂钩项目资金先期用于安置房建设,确保安置房建设资金链不断。将使用增减挂钩指标项目产生的政府土地收益全部用于增减挂钩项目,确保增减挂钩项目资金专项管理。同时,要加强增减挂钩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审计,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2)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增减挂钩工作最终目的是节约农用地,消除零散村庄,形成集中居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但在实施的初期,由于受资金、社会认知、工作经验和政策支持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应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进。尽量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和配合。

(3)尊重民意,保障权益。在增减挂钩工作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制拆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在取得相关土地所有权人的同意后,与其签订搬迁协议,然后进行搬迁。对家庭条件差、即使拆迁补偿后也没有能力建新房的农户要做好拆迁安置工作,有条件的村可以在集中居住点建设安置周转房,让困难户直接入住安置周转房,切实保障困难农民生活,加快拆迁复垦进度。

(4)扎实做好群众工作。要坚持好事办好,时刻把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和谐稳定放在心上、抓在手中、落到实处。要严格把握政策措施,规范程序,把工作做深做细,要把增减挂钩工作的意义、措施、政策宣传到位,妥善处理好拆迁、安置、补偿等敏感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争取群众的支持拥护。

参考文献

[1] 姜召宽,费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探析[J].山东国土资源,2009,7.

[2] 段瑞兰,孙凯.关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政策的思考[J].山东国土资源;2006.11.

城乡建设的措施和建议篇4

今天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城乡规划法执法检查动员。开展城乡规划法执法检查是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前段时间主任会议专题作了研究,经过认真的准备,各项前期工作基本就绪,执法检查的实施意见也已下发。今天召开动员会议,并邀请建设局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目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部署工作,以确保执法检查取得实效。刚才大家都听取了城乡规划法的法制讲座,下面,我就开展好这次城乡规划法执法检查,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执法检查的重要意义

这次城乡规划法执法检查是监督法实施后,本届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开展的执法检查活动;也是城乡规划法自1月1日施行以来,第一次就这部法律在我市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开展好这次执法检查,对于深入贯彻实施监督法,推进“法治”建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贯彻市委全会精神,推进“三个年”活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执法检查,是贯彻实施监督法,推进“法治”建设的需要

对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执行情况开展检查,是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职能,也是人大监督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监督法》规定人大常委会“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开展执法检查,针对法律法规执行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进行跟踪监督,其主要目的是确保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政府行政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执法检查的过程,既是有效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促进一些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逐步解决的过程,同时也是宣传普及法律,纠正违法现象,解决执法难点,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执法环境的过程。因此,开展执法检查对于增强人大监督实效、推进“法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执法检查,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

当前,全市上下正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什么是科学发展?只有漂亮的城市,没有美丽的农村,那不叫科学发展;只顾加快城市建设,不去统筹城乡建设,那也不叫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不仅要着眼于城市,也要着眼于农村,着眼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当前,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不断拓展,力度不断加大;市里也花了很大的精力和成本,着手编制了市域总体规划,这些充分说明,市委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都非常重视统筹城乡的规划和建设。而城乡规划正是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发展的基本手段,是保障城乡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公共政策。城乡规划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规划制度,进入城乡统筹规划、一体化管理的新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我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期间,市人大常委会对城乡规划法开展执法检查,本身就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有助于我市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执法检查,是贯彻市委全会精神,(来源:文秘站 )推进“三个年”活动的具体举措

规划是总纲,规划就是效益。规划出点小偏差,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带来持久的、难以突破的障碍。规划失当,就会丧失发展的先机,延缓发展的速度。近年来,以《市域总体规划》编修和制订为突破口,我市城乡规划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各项规划较好地指导了城乡建设,城乡面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美丽的城市给来过的人都留下了美好印象,广大农村也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此大部分市民是满意的。这与我们高度重视规划、高标准编制规划、严格执行规划是完全分不开的,要感谢从事规划建设的所有同志!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城乡统筹规划工作正处于探索阶段,城市和乡村统筹规划管理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乡村规划体系不健全、欠账太多,城乡建设的差距日益拉大;规划执行不严,随意变更规划,规划跟着项目走、跟着建设走的现象时有发生;违法建设行为得不到及时有力查处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是事关全市发展的重点,有的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今年,市委开展了推进主攻工业年、项目推进年、招商引资年“三个年”活动。要使“三个年”活动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规划是龙头,必须先行,而且必须能够落实到位。因此,通过这次执法检查,推动有关规划的科学编制和正确实施,将有利于推进“三个年”活动扎实开展。

二、突出重点,严格程序,提高执法检查的实际效果

这次执法检查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严格程序,依法办事,讲求实效,最终实现“四提升”:提升执法检查的组织水平、提升全社会对执行规划法的认识、提升“一府两院”贯彻实施规划法的工作能力、提升规划法在建设“一流山水旅游城市”中的引领功能。具体的要求是:

第一,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这次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在与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衔接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确定检查的重点是“一主四团”,并明确了5个方面的重点检查内容:一是城乡规划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情况;二是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公开情况;三是城乡规划的审批和批后管理情况;四是城乡规划调整及违规违章建设查处情况;五是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规划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以及执行城乡规划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要把握步骤,严格程序。这次执法检查分策划准备、组织动员、自查自纠、检查审议、整改落实五个阶段进行。

今天会议结束后将进入第三个阶段:自查自纠阶段,时间为4月至5月上旬。期间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根据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和各自的职责,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5月中下旬为检查审议阶段。期间,市人大常委会将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集中检查,形成执法检查报告。乡镇人大也要组织乡镇人大代表调研和视察本乡镇规划执行情况。5月底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将专题审议,审议后进行分项测评投票。

6月上旬以后为整改落实阶段。各部门根据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意见进行整改。考虑到规划工作的特殊性,整改情况于6月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第三,要严格要求,依法办事。检查组要严格按照监督法的规定、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实施办法和这次执法检查的实施方案开展工作,严格各项程序,把握工作要求。一是要认真检查。在市政府及有关单位自查的基础上,检查组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深入相关单位和乡镇进行重点检查,同时开展座谈,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外出考察,实地察看,掌握真实情况。检查组要专题听取市政府关于贯彻城乡规划法的情况汇报,全面了解这部法律在我市的贯彻实施情况。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检查组要及时转有关部门核查处理,并限期汇报办理情况,以推动执法检查的有效开展和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二是认真汇总情况。检查组要认真汇总检查情况,形成检查报告。检查报告要综合分析各方面的情况,突出重点,客观真实,既要讲成绩,也要讲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要提出切实的整改意见。三是要认真审议。检查结束后,市人大常委会将于5月底的例会上,专题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相关报告,并形成审议意见。会后,审议意见将函告市政府,市政府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大常委会汇报整改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将按照监督法的要求,把执法检查情况和政府办理审议意见的情况,向社会公告。

三、积极配合,主动协调,形成执法检查的工作合力

对城乡规划法的贯彻落实,政府负有组织领导、规划实施、统筹协调、考核奖惩等责任;建设等部门负有相关的具体工作职责和监督管理责任;司法机关、各有关行业组织和社区基层组织也都有相应的职责。今天的动员会,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同志都来了,希望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主动协调,自觉接受监督。一是要认真自查。自查是开展执法检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按照执法检查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自查工作,既要重视总结成绩和经验,又要注意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并按时向检查组提交自查报告。二是要主动配合。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尤其是建设部门,要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结合“三个年”活动的开展,认真研究迎检工作。要建立工作小组,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确保此次执法检查工作顺利完成。三是要切实整改。要把整改工作贯穿于执法检查的全过程。对自查自纠阶段检查出来的问题,要坚持即查即改;对检查组提出的问题,要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对常委会提出的审议意见,要认真对照,研究整改措施。同时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切实通过这次执法检查,进一步强化有关各方的责任,协调工作关系,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推进我市城乡规划工作。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证执法检查的顺利进行

为了加强对城乡规划法执法检查的领导,市人大常委会成立执法检查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旭升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城建环保工委主任董光和、法工委主任邓建昌任副组长。在开展集中检查时,组建3个检查小组,具体负责各项检查工作。执法检查组和各检查小组要精心组织,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确保圆满完成这次执法检查任务。

一要认真学习。熟悉和掌握好法律法规是搞好执法检查的重要前提。为此,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在这次会议上安排了法制讲座。会后,检查组要组织相关人员对这部法律开展进一步的学习讨论,切实把握法律的精神,熟悉检查内容所涉的相关资料,明确检查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依法履职。

二要求真务实。检查组要深入到有关单位、企业、工地、乡镇、村和干部群众中走访,倾听意见;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查看资料、抽样调查等各种方式进行调查了解,既要明查,也要暗访,力求掌握客观真实的情况。检查要做到“真”、“实”、“严”。“真”就是真查、真看,真正发现问题、真实反映问题、真心帮助解决问题;“实”就是切实做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严”就是要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对发现的问题不回避,要认真核查,严肃处理。

三要通力合作。市人大常委会各委办和参加执法检查的同志要集中精力,密切配合搞好执法检查,做到有始有终。要服从安排,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努力工作。检查中要注意倾听各方面意见,及时沟通情况,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做好这次执法检查工作。

四要加强宣传。要以开展执法检查为契机,大力宣传《城乡规划法》,让全社会更深入地了解这部法律。新闻单位要加大对执法检查的报导力度,并有组织的进行一些跟踪报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使执法检查的过程成为宣传法律、普及法律的过程。对在执法检查活动中发现的好的典型要宣传推广,对重大典型违法事件及其处理结果,能公开曝光的要予以曝光。

城乡建设的措施和建议篇5

一、深入调研,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统筹城乡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去年,全省“三农”工作现场会在东营召开,省委、省政府对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推动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促进“三农”问题得到更快更好解决,根据市委要求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集中力量,利用近三个月的时间,深入全市五个县区、部分重点乡镇、二十多个部门,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走访群众和人大代表等多种形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摸清了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基本状况。在充分肯定成绩、找准存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思路对策和办法措施,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报告经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同意后,以市人大常委会文件报市委,引起了市委的高度重视,将报告转发全市,并明确提出,我们对农民是既欠帐又欠情,应该还帐于“三农”,还情于“三农”,市财政再难也要为农民排忧解难,再紧也要挤出人财物投向“三农”。所提意见建议被市委决策时采纳,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打破就城市抓城市、就农村抓农村的思维定势,综合考虑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市民和农民,按照“工农互补、城乡互动”的思路,牢固树立城乡统筹发展观念,切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机制,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发展、工农协调推进的新路子,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2003年市本级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3.8亿元,2004年达到4.6亿元,2005年将达到4.9亿元,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二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9.6%,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三是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33元,增长14.9%。四是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坚持“用老板的钱干发展的大事,用财政的钱干百姓的难事”,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事业。目前,全市农村基本实现了“五通”(村村通柏油路、通汽车、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中小学微机联网校校通)、“五保”(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五救助”(教育救助、残疾人救助、灾害救助、老年人救助、住房救助),达到了“确保人人过得去,争取人人过得好”的目标。五是基层干部待遇进一步提高。市财政通过转移支付为全市乡镇干部补贴月工资100元,从2004年1月份补发,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基层干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通过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全市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城市化水平提高到54%,在连创“五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城市)的基础上,去年进入全国城市综合实力100强,列第37位,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有了良好开端。

二、强化监督,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强化工作监督,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全市每年实施的“双十”工程(十件实事、十大工程)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取信于民,常委会将其列入2004年审议议题。为保证审议效果,提高监督质量,根据主任会议分工安排,委员会对关系“三农”方面的6件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对所做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针对有的工程进展缓慢、资金到位不及时、建管用机制不健全和县乡配套资金负担重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为常委会审议提供了可靠依据。市政府认真落实常委会的意见建议,通过加强调度,强化措施,加快推进,确保了任务的完成,进一步加快了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如,35万亩荒碱地开发实现了当年开发当年见效,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150元;农村绿化工程完成造林39.5万亩,当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19.6%,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东营市地处黄河下游,荒碱涝洼地多,地下水卤度高,生产生活用水主要靠引用黄河水,水利建设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为进一步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步伐,去年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建议常委会对全市农村水利工作情况进行了审议。通过审议,就如何搞好田间工程配套、加强水利设施监管、解决王庄灌区引水困难、进一步实施乡镇集中供水等方面,分别提出了针对性强的意见建议。市政府认真落实,将实施水利三排涝洼地治理、实施乡镇集中供水示范工程、改造中心城水系及城区河道、黄河南海堤建设四项工程列入2005年“双十”工程。王庄灌区引水困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保证了今年春灌的正常进行,较去年多引水0.9亿方,多浇农田近40万亩,保证了生产急需,深受群众欢迎。通过对农村税费改革情况进行视察,促进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及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政策的全面落实。去年,通过清理涉农收费项目,人均减负22元;通过农村税费改革,人均减负79.22元;通过降低农业税税率、直补种粮农民人均减负73.9元。今年,我市全部取消农业税,全市农民将彻底摆脱负担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将得到充分发挥。

(二)强化法律监督,严格依法护农、依法兴农。

为依法推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贯彻实施,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审议。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如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妥善解决征地补偿安置和少数村预留机动地不合法等问题分别提出意见和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全市性工作大检查,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依法认真整改。特别是有的地方征地补偿标准偏低,部分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就业安置政策落实不到位,少数乡镇、村存在拖欠、挪用、截留土地补偿费和油田拖欠土地补偿费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大减少了因土地问题引起上访的案件,维护了农村稳定。通过对《农业法》、《森林法》、《海域使用管理法》、《草原法》、《种子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推动了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法行政上水平,加大了依法护农、依法兴农的力度,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强化督办措施,增强监督实效。

为进一步加强对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监督检查,确保审议意见的有效落实,常委会制定并实施了《东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督查办法》。委员会对市政府每次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都在下一次常委会进行汇报。同时,制定过硬的督办措施,落实承办责任,明确办理时限,严格标准要求,搞好跟踪问效,直到相关意见建议真正落到实处。对办理认真、成效明显的,建议常委会对其通报表扬;对重视程度不够、消极应付的,除责成其重新办理外,并视情节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和领导人的责任。对代表所提意见建议特别是对人代会期间议案转建议的办理更加注重搞好督办,由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带领专门委员会的同志,深入办理单位进行集中办理,并广泛征求代表意见,确保代表建议真正落实,收到实效。截止目前,涉及“三农”方面的代表意见建议已经办结的,代表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有些建议正在办理中,我们将继续加大督办力度,做到件件有着落,并使代表满意为止。

三、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水平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宪法、法律和人大工作基本知识学习,特别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在把握精神实质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依法监督的能力。积极参加目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实现“抓教育、做表率、创佳绩”的目标要求,一心一意想工作,干事业,谋发展,为人大工作深入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贴近中心,力促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搞好招商引资是加快发展的有效措施。我市人大把贴近中心抓招商作为强化监督与促进发展的切入点,坚定大招商的决心不动摇,立足大目标,坚持高标准,自觉加压,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从时间、精力、工作安排和财力支持上给予重点倾斜,实现了招商引资工作大突破。去年,共引进投产和在建项目32个,其中过亿元的4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列市直机关第一名,给全市带了个好头。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也超额完成任务,被表彰为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委室,办公室两名同志被表彰为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个人。通过招商引资既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树立了人大机关的良好形象,又锻炼了机关干部适应经济工作的能力,提升了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城乡建设的措施和建议篇6

关键词:乡镇建筑;安全管理;建议措施

前 言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及企业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特别是强化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保持了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态势。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建筑安全生产总体稳定的形势下,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特别是乡镇建筑安全较大以上事故多发,且呈明显上升趋势。事故频发表明乡镇建筑安全状况日益严峻,也暴露出乡镇建筑安全管理及技术服务在法制、机制、体制、制度及工作措施等方面存在的诸多漏洞和突出问题。对此,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当前乡镇建筑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1)对乡镇建筑安全认识不足,监管工作严重缺位。乡镇建设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含农民建房)、公共建筑及设施和生产性建筑等。由于目前国家有关乡镇建筑安全特别是对农民建房施工安全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不健全、不明确,造成了有关职能部门对乡镇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职责不清,责任不明,措施乏力,管理主体缺位。从而导致在发生事故后,出现一些这事不归我们管,没有力量管,且也管不了等模糊认识。在客观上,从上到下特别是在基层乡镇,实际上形成了对乡镇建筑安全管理的“真空”。不少乡镇未设立相应的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也很不健全。上述现象目前仍普遍存在,应亟待采取措施,加以改变。

(2)乡镇建筑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相关管理制度缺失。目前我国城市建筑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及监管制度体系是比较完善的,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经济管理模式,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上,重城市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轻乡镇建筑安全的管理,其监管体系也大都只适用于城市地区。

一是有关法律法规及制度适用范围过窄,安全管理未能覆盖所有乡镇建设工程特别是农房建设。在现行的《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相关制度规定中,明确规定将农村的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等部分建设工程特别是农民自建低层(三层以下)住宅的安全管理排除在外,不适用其规定,而实际上对限定以上乡镇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也未真正落实到位;

二是对乡镇基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责未作出明确规定。如有关法律法规仅赋予县级及其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责,而对于县级以下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村委会等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则没有做规定;

三是目前缺乏对乡镇建筑安全管理和技术指导的专门法律法规及制度规定。因此,在法律法规及制度层面,造成了对乡镇建设安全管理的职责不清,管理主体不明确,工作乏力,监管责任不落实等问题。

(3)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缺乏对乡镇建设的宏观规划,房屋设计、施工组织等安全管理和技术服务不到位。从规划层面看,各地重城市建设规划、轻乡镇建设规划的现象比较普遍,规划管理弱化,特别是对农民建房缺乏规划引导和管理,在一些地区,乡镇基层政府对乡镇建设工程特别是农民建房用地、选址未充分考虑山体滑坡、地质条件不稳定等安全隐患,对农民住房建设选址安全把关不严,缺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政府安全管理层面看,县、乡镇政府没有健全相应的质量安全管理服务机构,配置相应的管理和技术服务人员。一些建设工程未取得规划批准文件和开工许可就擅自开工建设,施工前也未履行办理报建备案手续。农民建房多数未执行“一书一证”制度,其选址意见书和开工许可制度流于形式,有关职能部门监督检查不力。从技术服务层面看,特别是农民建房大都各行其事,也未与乡镇建设工程管理服务机构签订建房服务协议。在相当多乡镇,技术服务组织和体系不健全,农民建房大都由没有资质的人员进行设计,不少农房建设无设计,也没有相应的设计通用图,有关部门及技术服务机构对乡镇建设工程特别是农民建房的技术服务和施工指导不落实。

(4)农民建房处于无序状态,安全隐患十分突出。从目前农民建房房屋设计、施工组织、工艺程序、材料使用、施工人员队伍等环节看,目前绝大部分农民建房没有经过专业设计或无设计,且无营业执照,施工组织混乱,工艺不合理,建筑材料不合格,施工队伍无资质,无施工许可,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安全隐患严重,质量安全无保障,导致事故时有发生。

(5)农民建房安全意识差,施工队伍素质低,缺乏安全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农民建房过程中,这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普遍问题,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是大多数农民自建房无设计图纸,不符合建设规范要求。二是有些房屋选址在山体地质结构复杂或不稳定地带,易产生山体滑坡、坍塌等事故。三是为节约成本,使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或有的农民将旧房拆除的部分废旧材料用于新房建设,违反建筑质量管理规定,造成质量安全隐患。四是目前农民自建房多数是由农民自己组成的建筑队进行施工,基本上没有经过正规培

训,缺乏专业知识,安全意识薄弱,也无安全防范措施。

二、做好乡镇建筑安全管理的建议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调研,提出对策,推进工作。一是有关职能部门要把做好乡镇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充分认识做好乡镇建筑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乡镇建筑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树立对乡镇建设工程全面管理的安全理念。三是要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镇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选择重点地区及事故多发的乡镇,开展乡镇建筑安全状况的调查研究,摸清乡镇建筑安全状况特别是农民建房管理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各地一些探索、好的作法等,进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工作,落实技术服务措施。

(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落实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是做好乡镇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治本之策。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适应新形势,制定和实施有关乡镇建筑安全管理的专门法律法规,依法加强监管,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推动工作。一是要尽快修改、补充《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把乡镇建筑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特别是农民建房(包括三层以下的农民建房)纳入其管理范围,对乡镇建设工程,特别是农民建房的事故质量安全管理作出具体规定,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和责任。二是研究制定加强乡镇建筑安全管理的专门法律法规和办法,明确和落实乡镇基层政府及办事机构的监管职责和责任。建议尽快研究制定《乡镇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办法)》等专门法规、规范,来指导乡镇建筑安全工作。要进一步明确县级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乡镇建筑安全监管的职责和责任。同时,应将监管范围覆盖到乡镇,特别是明确县级以下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相关职责和责任,并赋予相应的管理手段,做到职责清晰,责任明确,权责统一。

(3)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责。

一是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相关制度措施,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基层政府的监管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管,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乡镇、街道办事处负责的乡镇建筑安全监管机制,配备相应的监管人员,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二是要根据农村特点,研究制定乡镇建设工程从建设规划、招投标、工程设计、开工许可、施工、监理到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办法,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三是研究实行登记备案和监督检查制度。由乡镇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参与农民建房的施工企业或个体施工队伍实行申请登记备案制度。特别是乡镇要加强对农民拆、建房的安全管理,与业主签订安全保证书等,并在乡镇设专职或兼职农村建房质量安全员,专门负责农民建房质量安全管理,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四是实行对个体施工队伍的资质管理,审查合格的方可承揽农房建设项目。

五是要求乡镇规划区内的所有公共建筑及设施工程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由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承建,并严格进行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制度。

(4)科学制定乡镇建设规划,强化规划管理和导向作用。各地要依法在乡镇总体规划下,编制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加强规划的实施,充分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要在《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新条例,对包括农民建房在内的乡镇建设规划的制定、工程用地、项目申请和审批、工程设计、开工许可、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建设程序作出明确的规定,强化对乡镇建设项目特别是农房建设的有效监督管理。

(5)完善施工质量和安全服务体系,加强农房建设技术服务和管理。加强对乡镇建设工程特别是农房建设的技术服务和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关键所在。县、乡镇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技术服务和管理。要寓质量安全管理于技术服务和指导的过程中,把技术服务指导融于质量安全的管理中,可通过农民住房建筑工匠资格认证制度,修订或制定农民自建住宅标准、通用设计图或标准型设计图及相关施工技术规程等方法进行管理。要通过编印农民建房通用图集、播放动漫画、发放宣传挂图、安全知识读本、举办讲座等多样化的活动和形式,向农民宣传质量安全知识,提高农民的建筑安全和抗灾、防灾意识。最后,有关职能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村设计人员、个体工匠、建筑施工队伍的专业技术和安全培训,加强对设计人员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广适用可行的安全施工和管理方法,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作业素质和安全防护技能。

三、结束语

城乡建设的措施和建议篇7

一、我市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城镇化建设速度较慢、规模较小、水平较低。我市多数建制镇系从由自然经济条件形成的农村集镇演化而来,普遍存在地域城镇人口偏少,生产要素集聚水平偏低,辐射能力偏弱等问题。城镇化的规模小、力量分散,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小,对周边的资源和资金的吸引小,使城镇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影响,而且既不利于提高投资效益,也不利于保护耕地和环境资源最终导致小城镇发展后劲不足。

2、城镇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层次低。我市大部分城镇都以农业经济为主,经济结构层次低,结构调整力度不足,农业集约化程度低,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城填发展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撑,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十分有限,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3、城镇化规划和建设实际脱节,城镇化扩展难度大。我市许多地方的城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整体发展规划,存在各自为政、盲目建设,布局混乱、功能错位等现象,城镇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很好发挥,城镇化扩展难度大。

4、城镇及农村人口素质与城镇化的客观要求差距较大。我市是典型的山区城市,受历史的、地理的、政治的、文化的和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处于半封闭、半自给状态下的城镇和农村人口的商品意识、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价值取向与时代要求差距较大,小农经济社会结构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根深蒂固,甚至超稳定地存在着。

5、城镇的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由于城镇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对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不从心。大多数城镇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绿化等设施简陋落后,服务功能不全。文教、卫生、公共福利等社会事业发展迟缓,与现代化城市文明相差甚远。

二、原因分析

1、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对城镇化建设的领导不够有力。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对推进城镇化进程在思想认识上不够明确。对城镇化任务不明确,措施不明确,对城镇化的对象也不明确。有的单纯机械地把城镇化理解为农业户口变成城镇户口;有的把小城镇建设等同于新农村建设,认为只在乡镇所在地建一批新房,形成一、二条街道就是城镇化;有的把城镇化全过程简单化,认为由建设部门把农民相对集中,建一批居民住宅和公共建筑,搞一些道路、自来水,就形成了城市,而忽视了城市聚集性、系统性、开放性、高效性的基本特征和城镇化的确切内涵。

2、城镇化发展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目前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信息、金融要素市场等尚需加大发展步伐,第三产业发展的潜力尚未充分利用,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部分乡镇结构不尽合理,效率不高,城镇之间横向联系薄弱,人才、信息、资金交通渠道仍不很畅通。特别是我市农村城镇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乡镇二、三产业发展步履艰难,城镇劳动者收入水平难以得到较快提高,因而也就难以刺激城镇消费需求的增长。

3、乡镇企业空间布局分散,城市经济集聚能力和集聚效益偏弱。我市目前乡镇企业组织结构层次低,规模经济偏小,技术含量不高,未能有效吸纳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优胜劣汰,部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生存下来的企业也基本完成原始积累并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并且,随着企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对用工条件也趋向文化素质高,技术工种为主。因而就业弹性明显下降,就业率呈阶段性递减趋势。影响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4、城镇总体规划滞后,城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我市城镇规划起点不高,深度不够,对建设指导不具体,甚至滞后于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市小城镇有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或按照规划建设的为数不多,一些小城镇、中心镇先发展后规划,造成我市中心镇、小城镇建设没有特色,缺乏个性。

5、城镇化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用地规划和计划,建设用地储备不够,土地供应和流转不畅。一是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情况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只能是图上画画墙上挂挂,不但不能起到引导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作用,而且有时还影响了土地的及时供应。二是我市的城镇基本上都没有根据当地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计划,更没有根据土地利用计划适时地对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用地及时进行储备,当建设需要或有工业用地等项目急需用地时才临时进行征购土地,既增加了土地供应难度和成本又影响了项目建设的进度。三是目前有关法律条款制约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的一些规定,不利于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和城镇化发展。

6、城镇化建设缺乏有效的投资机制,基础设施欠帐多。由于长期二元结构下的管理体制,政府职能部门只管城市,不管农村,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农村教育、卫生、文化、 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不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资金短缺已成为困扰我市城镇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也是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重要制约因素。

7、开放程度不够,封闭式发展。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对基层实行层层考核,使小城镇经济发展以自我为中心,乡乡镇镇之间竞争有余,互补不足,小城镇基本处于封闭式运行,缺乏开放意识。小城镇与中心城市、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小城镇与周边乡村都缺乏紧密联系,更不用谈与周边相邻省市的联合合作了。在观念上我们与浙江、广州相比差距很大。浙江、广州农村城镇化水平之所以较高,是因为他们那里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高,大大推动其城镇化进程。

三、加快推进我市城镇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1、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对加强城镇化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各级各部门的领导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扩展城镇功能,改善城镇环境,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总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前提。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深对城乡协调发展的认识,明确协调发展的思路,为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努力。同时,各级各部门还必须十分明确城镇化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是综合性、政策性、协调性和配套性极强的社会变革工程,更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要牢牢树立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持久战精神,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长效实施城镇化建设。

建议市委、市政府制定相应考核办法,实施奖罚措施,把城镇化进程作为考核乡镇领导干部业绩和提拔任用干部的一项硬指标,对成绩突出的乡镇可以考虑高配党政一把手。

2、抓紧建立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规划还是龙头。必须整合规划体系,规范规划编制程序,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要理清各类规划间的关系,特别要理清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土地规划之间的关系,发挥规划引导城镇化建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必须根据我市城镇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富裕程度等不同现实,努力做到因地制宜、百花齐放,重点解决好城镇布局分散、重点不突出的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地区特色、布局合理适应市场经济和农村城市化的中小城镇体系和中心小城镇网。同时,要积极稳妥进行小城镇区划调整,鼓励迁村并镇,使经济区域和行政区域尽量吻合,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集中,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县域中心和中心镇集聚,在较大的范围内合理地配置资源和安排建设布局,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进程。

建议由市财政安排一定的规划专项经费,并要求县、乡(镇)配套资金,邀请一批专家和高手帮助我市各地建立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

3、把握城镇化进程的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全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镇化的重点是:①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必须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城市规模,通过经济的、行政的政策措施吸纳农业人口进城务工、经商、居住,把人气搞旺。②以发展经济为先导,加快县城建设。我市多数县城人口不足5万,其经济实力和带动力也比较弱,因此,必须积极扩大县城人口规模,强化县城集聚功能。要充分突现县城的个性,要根据不同的资源状况、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文化历史背景,确立独特的发展战略,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四大要素的协调。提高县城的综合经济实力、综合服务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同时要从城市的宏观上、空间布局上、建筑特色与景观上做到三者效益的有机统一。③抓好区位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好、有产业带动潜力的建制镇建设。尤其要以铁路、高速公、国道、省道沿线部分具备一定规模的重点建制镇为依托,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体现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地域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

建议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直各部门对重点城镇给予人力、物力、财力和项目的支持,优先扶持条件较好的乡镇加快城镇化进程。

4、要积极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引导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尽可能多的流入到小城镇。要把乡镇工业的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对于我市来说,必须根据区域资源特点,选准主导产业,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利用经济杠杆,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培养新的特色经济,特色产业,扶持发展壮大一批农业深加工企业。同时,以市兴镇,抓好重点小城镇的市场培育,鼓励建立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特点的专业批发市场,以市场促进小城镇周围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鼓励各种类型的农产品流通组织参与市场流通,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

建议市委、市政府责成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市实际的乡镇企业发展规划,并将农村就业安排纳入长期规划,系统分析、统筹兼顾。

5、用好用活土地政策,保障城镇化建设用地供应。必须加大土地整理力度,为实施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利条件。土地整理项目是为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新推出的一项国家投资项目,##作为国家和省商品粮生产基地,要用足用活这一国家投资补助政策。同时,要创新土地制度,无论农业的规模经营还是农业用地变为城市用地,都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土地制度。因此,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前提下,应该允许农户将文秘站:承包的土地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租赁等方式在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流转,在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同时,应按规划开发利用土地,从而推进土地的相对规模集约经营,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既可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又可推进城镇化进程。

建议市委、市政府选择经济较发达,条件较好的小城镇,开展农村居民点或空心村整理试点工作,通过土地整理,把零星分散村落集中安排到城镇周围,通过土地置换,调整农用地与建设用地布局,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6、要多渠道筹措城镇化建设资金。要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政府、个人和企业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发挥其资源配置功能的基本条件。由于资金的缺乏,我市大多数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因此,必须加大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要做好土地有偿使用这篇文章,引入市场机制,以土地开发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主要靠社会资金和民间投资建设城镇的基础设施;要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提供特许经营权和实行招标承包等方式,吸收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经营管理;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房地产 开发、旧城改造和新村建设。

建议市委、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小城镇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提高优惠政策的透明度,并保持其稳定性。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要简化手续,强化服务,严格筛选项目,把那些科技含量高、能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回报丰厚的项目拿出来招商。同时,要求市直有关部门从资金和政策上,加大对重点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特别是文、教、科、卫、体等方面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7、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城镇化进程中要特别强调维护农民利益,尽快建立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对小城镇建设中耕地被占的失地农民,要分类解决保障问题,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建立促进就业责任体系促进就业;政策引导全面推进就业;完善就业服务网络,规范市场就业等措施解决非农就业问题。配套解决土地处置、农民户籍转性问题。要建立可靠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序地引导农民离开土地,同时将农民的户籍由农业转到非农,完成从农民向市民的根本转变,实现落实保障、土地置换、户籍转型"三联动"。

建议市委、市政府将现有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延伸到小城镇,包括落户小城镇的农户。逐步建立起以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为主体,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管理和服务社会化,覆盖包括进城镇农民在内的各类企事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的统一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只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顺利进展,才能使进城农民彻底割断对土地的依赖关系,放下包袱进城镇创业。

8、要抓好示范乡镇,以点带面推进城镇化进程。由于我市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农村人口数量大,要想一下子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找准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切入点,以现有的县城和少数中心镇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防止盲目铺摊子。同时,还应科学地选择若干个不同类型的城镇化建设试点,分别制定试点工作方案,相应集中人、财、物以及信息支撑等管理要素予以支持。并通过总结试点示范乡镇的建设经验,以点带面推进全市城镇化进程。

城乡建设的措施和建议篇8

庆城县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七五”普法工作拉开帷幕 甘肃省庆城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庆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七五”普法工作正式拉开帷幕。该《规划》在宣传内容、宣传对象、任务措施和监督检查等方面都有创新型落实措施。强调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党政综治目标考核体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责”主体责任。推动实施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充分运用典型案例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生动直观的法治宣传教育等。(王凌志)

岷县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中药材种植、农资市场执法情况 甘肃省岷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赴多个乡镇,农牧局、工商局、中药材局、供销社对全县中药材种植情况及农资市场执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听、看、询和座谈等形式,详细了解了中药材“四化”种植、农资进货渠道、仓储、经营、销售以及农资市场执法监管等情况。本次调研增强了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职能,征询了县、乡人大代表对切实做好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监督县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协调配合,一手抓农民技能培训,落实科技增产措施,一手抓化肥、农药等的监管,确保农资市场秩序良好。(惠小龙)

民勤县人大常委会出台乡镇人大工作考核办法 甘肃省民勤县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了《民勤县乡镇人大工作考核办法》。该《办法》规定,全县乡镇人大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为党委重视支持人大工作情况、乡镇党委开会研究人大工作情况、“人大代表之家”建设情况、 乡镇人大年初工作计划和年终工作总结情况、工作资料及时整理归档、县财政安排用于人大工作的经费和代表活动经费专款专用情况、业务书籍及报刊征订情况、每年召开2次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情况、每季度召开1次主席团会议情况、代表集中培训情况、代表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工作评议情况、代表小组活动情况、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情况、代表述职评议情况、督办代表意见建议情况、开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情况、配合县人大常委会开展活动和工作信息报送情况等16个方面。考核的程序为:一是制订考核实施方案,明确考核的内容、程序步骤及要求;二是各乡镇人大办公室进行自查,并向人大考核组提交自查报告和自查评分表;三是考核组实施考核,集体商议、现场打分;四是经主任会议审定,结合考核综合得分情况,排出相应名次。(黄培福 运向智)

陇西县人大常委会检查森林法贯彻实施情况 甘肃省陇西县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深入福星林带、火焰山国有林场、森林公安局陇西分局等14个执法检查点,对森林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针对存在的法律宣传力度不强、管护能力有待提升、产业效应不够明显、队伍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执法检查组建议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持续强化法律宣传,营造良好法治氛围;要持续强化管护力度,严打涉林违法行为;要持续推进林业体制改革,加快林业产业培育;要持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执法能力水平。(李成龙)

临洮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回头看”工作 甘肃省临洮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回头看”工作,全面回顾了十七届人大一次至五次会议期间收到的592件建议的办理情况。一看档案资料,梳理五年来建议办理台账,逐年比较办理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并在常委会领导的指导下修订了《临洮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情况汇编》,为今后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留下参考性资料和改进依据。二看承办落实,对各承办单位“A类”件和“B类”件的办结情况进行二次验收,确保结果真实有效,避免出现“文来文往、弄虚造假”现象。三看满意程度,仔细检查各承办单位答复时限是否明确,答复是否正式行文,是否送达每一附议代表,认真听取代表对承办答复的评价。

礼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矿山环境和尾矿库治理工作 甘肃省礼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组成视察组,先后深入紫金矿业有限公司洮坪矿区和罗坝矿区,对全县重点矿山环境保护、植被恢复、尾矿库治理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视察。针对存在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难度大、部门联合执法责任机制不完善、综合利用水平低、植被恢复慢、政策宣传不到位、环境检测人员少等问题,视察组建议:要明确责任主体,加快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步伐;要加强部门联动,加大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监管力度;要加快矿产资源整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业务水平;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环保意识。(赵田生)

《环县人大》(内刊)创刊出版 日前,由甘肃省环县人大常委会主管、环县人大办公室主办的《环县人大》(内刊)创刊出版。《环县人大》为双月刊,逢单月上旬印发,共设置四个主栏目,四个副栏目。其中主栏目“人大要闻”主要刊登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些重要会议、重要活动等;“监督工作”主要刊登县人大常委会开展的一些监督活动,审议决定重大事项的相关文件,反映县人大常委会阶段性工作成果;“代表之窗”主要刊登代表履职、风采展示、建议办理、代表声音等;“乡镇人大”主要刊登乡镇人大开展的各项常规性工作及县人大加强和改进乡镇人大工作的有关举措等等。四个副栏目分别为“重要链接”“自身建设”“人大论坛”和“文艺园地”,根据办刊需要动态增减。(苏振洲)

华亭县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安口镇(陇窑陶瓷古镇)开发建设情况 甘肃省华亭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县人大代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对安口镇(陇窑陶瓷古镇)开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围绕陶瓷遗址保护、文化传承、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安口中心镇核心区城市改造提升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制约安口镇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调研组要求:一要进一步提高对陇窑陶瓷古镇建设的思想认识,突出特色,精心编制发展规划;二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形成政府主导方向,企业开发建设,群众宜居受益的良性循环;三要合理有序布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四要坚持文旅融合,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五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城市管理体制。(辛 杰)

高台县人大常委会开通代表联系云平台 甘肃省高台县人大常委会利用中国移动云MAS业务构建代表短信联络平台,以各代表小组为单位,将每个代表的手机号码录入稻菘庀低常通过短信及时向代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听取代表和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反映意愿诉求,定期不定期推送县、镇人大工作动态、代表履职经验、人大业务知识等信息,拓宽了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架起了联系代表工作的桥梁,实现了沟通联系“零距离”,形成了与代表联系的良性互动。(盛学源)

崇信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人大宣传工作会议 甘肃省崇信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了全县人大宣传工作会议。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县人大宣传信息工作的意见》。确定重点围绕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人大及其常委会“三会”、开展监督工作、人大代表工作、基层人大工作五个方面进行集中宣传。围绕促进全县人大宣传信息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建立“月统计、季评比、半年通报、年终考核”工作推动机制。(陈海明)

金塔县人大常委会多措并举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甘肃省金塔县人大常委会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双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力争在双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出实招、见实效。一是统一思想,坚定信念。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帮扶干部进一步明确责任艰巨、使命光荣,要在双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坚定目标、苦干实干,千方百计确保扶贫工作取得成效。二是找准定位,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帮扶干部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熟悉村情民情,了解群众所思所想、致贫原因和产业发展情况,做到了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三是确定目标,谋划长远。县人大常委会帮扶干部因乡镇、村组、农户制宜,制订了具体的帮扶措施和产业发展计划,并加强与乡镇、村组协调,一步一步抓好落实,力求扶贫工作见到实效。四是注重方法,助力扶贫。为了掌握各贫困户脱贫进度和脱贫状态,帮扶干部积极配合乡镇、村组做好扶贫建档立卡、信息数据录入更新等工作。(蔺志隆)

正宁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人大代表建议交办会 甘肃省正宁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人大代表建议交办会,将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涉及教育卫生、产业开发、民生保障等方面的24条意见建议交由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会议指出,各承办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把代表建议办理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认真研究、真抓真促,切实把每件建议办理好、落实好;要提高办理质量,紧紧抓住办理率这个根本,主动邀请代表进行视察指导,参与其中,虚心听取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全面提高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水平。同时,县人大常委会要加大督办力度。(李群策)

上一篇:年度工会活动方案范文 下一篇:建筑工程设计优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