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9-27 17:48:39

城乡一体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91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与乡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二者彼此依存、彼此影响,并且二者间有潜在的协调发展的共同要求。城乡一体化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实现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城乡一体化建设概述

城乡一体化建设释义

所谓的城乡一体化,即是指城乡之间借助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等模式,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最终达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目的。城乡一体化凸显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简单来说,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是指在区域整体利益的指导下,运用行政、经济和政策调控手段,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统筹城乡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和联动发展,使之成为职能分工有所不同却又有机组合的区域整体,并逐步融合城乡社会经济,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复合社会系统。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发展逐步步入新阶段,即城乡一体化建设阶段。此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建设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看做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

二、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国内城乡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中,比较突出的是:

(一)部分城市功能相对较为薄弱

当前,国内部分城市仍存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此种情况造成了城市和乡村相对封闭与割裂。城市以发展工业为主,并按现代化大生产的方式组织生产;而农村则以农业为主,主要是生产粮食和其它农产品农业基本上起着为城市工业发展提供原始积累的作用。诸多城市的中心城区作为城市的经济中心和经济增长极,并未充分发挥出其在工业、商贸、交通、金融、科技等方面的核心作用,未能积极带动邻近区县的经济发展,为其提供各种金融信贷、培训技术人才、输送科学知识等服务。

城市同农村之间产业层级差距明显

在当前我国加速乡村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培植二三产业、协调城乡产业衔接的过程中,对数量和规模扩张的重视高于质的同步提高,因此,发展中量与质的矛盾日渐突出。乡村的一些中小型企业技术层次低,微利或亏损企业相当多,部分城市加工的农产品大部分是中、低档次,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的比重不足35%。据调查资料显示,多个城市的农产品数量调查中,在上万个品种中本地产品仅占11%左右,这是由于乡村自身条件的限制,生产出低质高耗的产品,而且还受到先进的现代工业发展的威胁,管理、技术、资金、能源各方面都制肘其发展,却又苦无升级能力,从而产生了生存危机。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中,城乡之间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差距虽已明显缩小,但总体水平落差仍然差距明显。

三、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实施策略构想

怎样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笔者认为,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首先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其次要言行一致,落实到行动。

创新理念,对城市中心论实现再认识

以往,在行政建制上“撤县建市”、“改市为区”等风大行其道,在城市建设中失去理智的大兴土木,大面积的圈地占地,寅吃卯粮,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农村行路难、吃水难、读书难、就医难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始终没有改变,城乡差别进一步加大,农民增收难,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大批农民放弃土地纷纷涌向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贫困化加剧,城乡社会秩序恶化。其实,城市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在农村足以提供可以养活城市人口所需要农产品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城乡的分离、分工和合作是城乡全面发展的需要,谁也离不开谁,城市更离不开乡村。城市离开农村的支援就失去了生存的可能性,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正确对待“城市中心论”,树立城乡一体的发展观,是目前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二)科学规划全局,形成多层级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体系

每个经济区域都是一个多层级的城镇体系,不同规模的城镇分别担任不同的社会经济功能,只有他们的分工合作和协调发展才能带动整个区域的持续发展,片面强调大城市作用而发展大城市是不可取的,而且城市过大会带来很多弊端。《城市规划法》中明确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城市建设方针。因此,要统筹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和小城镇的规模,形成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小城镇——乡村的经济体系,大城市要从技术上经济上支援小城镇,同时,“要鼓励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有利于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小城镇转移”,以增强小城镇的实力,小城镇要面向农村,为组织农业现代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作贡献。

(三)秉承科学的城镇建设观

科学的理论是实践成功的先导和保证。正确的城镇建设观念要求,首先要尊重历史,尊重地域条件,尊重自然环境。历史就像一条河流,在不同的岁月都留下烙印,城市的历史就是由不同时期的建筑物表述出来,盲目的拆除旧建筑,就会割断历史,失去城市的文化,我们对不同时期的建筑要有认同感,其实旧的建筑未必一定过时,新建筑也不一定就是先进的,新建筑过几年没有了新鲜感未必比得上旧建筑。其次要正视和重视地域条件,重视自然环境,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民族风格,反映在城镇建设上就有不同的建筑风貌,盲目的模仿除使城镇风貌失去个性外,建筑的功能也会失去某些对不同气候的适应性。北方的城市注重防寒保温,南方的城市注重开敞通风,平原的城市有平直的款街道,山区的城市就应该依山就势。

重视民意,走群众路线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务求在社会公平方面实现城乡居民合法权益的平等保护。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即是公众的城市、平民的城市。城市是人类的生活聚落,人口集中,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借助公众的有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公平平等、和谐融洽、稳定的城市社会秩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小结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前提必须是要结合当前国内城乡发展的实际,选择契合我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结合发展之路,以便借助构建和谐的城乡一体化格局,实现我国城市和乡村走向携手共富之路。

参考文献:

[1] 张成喜. 基于城乡差异的忻州市城乡一体化研究[J]. 北方经济. 2012(20)

[2] 余冬根,闫惠玲. 廊坊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19)

[3] 赵光影,李琳娜,陈艳梅. 哈尔滨市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对策建议[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5)

[4] 马浩. 安徽省歙县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J]. 铜陵学院学报. 2011(01)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社会保障村社制度土地股份合作制

城乡一体化是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从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然而任何地区在城乡一体化实践过程中,都面临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两个瓶颈因素的制约,只有这两个制约因素得以解决,其他诸如,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产业分工一体化、城乡服务功能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城乡社会进步一体化等才能实现。

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是农业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在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没有退休金,其养老保障由其所承包的土地承担,所以就农民来说,土地具有承载功能、养育功能和资源功能,是农民就业保障、生活保障和伤病养老保障。如果土地被征用不仅意味着农民丧失了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也丧失了能提供社会保障的基本财产。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对于大量的失地农民来说,在土地被征用后,现行补偿办法主要是货币补偿、招工补偿、社会保障补偿等。每种补偿方式都各有特点,但也有各自的局限性。货币补偿,只是一种生活指向性的安排而非就业指向性安排,而且现行的补偿标准较低,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之间的分配不尽合理,农民的利益往往会遭受损失;招工安排是计划经济的一种安置方式,不适应用工单位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只有社会保障方式才是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最好方式。

目前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45%,还有5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即以中国现有13亿人口计,尚有7.15亿农村人口。近年来由于大批耕地流失,现在还剩下18亿亩多一点的耕地。这样算下来,农村人口的人均耕地面积大约为2.5亩。以平均每亩耕地一年带来800元收入,2亩半耕地不过带来人均年收入2000元左右,抵不上城市居民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收入。在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条件下,耕种土地的收入可以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但是,由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经营模式成本高、数量小从而导致其作为一个生产单位的竞争能力降低,难以实现高效农业和标准化农业,致使农产品的价格低廉且不稳定。虽然在农村每个人都可以分到一块土地,但是农民种地之后的收入并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尤其是,当农民由于年老或者疾病丧失劳动能力之后,其所承包的土地不能满足他们的最低生活保障,导致了城乡之间生活上的巨大差距。所以只有启动社会保障程序才能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这是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前提条件。

近年来,全国各地根据中央要求和国务院安排全面启动了社会保障工作。学术界对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争议颇多。关于如何剥离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是一个老问题,已经有许多理论和政策建议。有些学者认为通过城市化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这个思路合乎逻辑,但是国家现行建立的对城市人口提供社会保障的账户,有的地方能持平,有的地方连现收现付都做不到。这样连继续维持都有一定的困难,又怎么能够为7亿多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客观上指望让政府来给7亿多农民提供保障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农业产值只有大约15%,农业人口却是55%。以百分之十几的产值作为财税基础,提供55%人口的公共品需求,那是绝对做不到的。

建立村社制度是建立最低成本的保障制度的基础。在实行大包干的时候,国家行使“退出权”的具体方式,是将土地所有权交与村社,同时放弃对农业的支持和对农村公共品的开支,村社是所有权主体和公共品的提供者。村社是财产主体,直接对政府负责,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具体的改革办法可采纳国土资源部现行的试点经验。一是允许村社土地以作股的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把各种基础设施项目产生的有长期保证的收益,以股息方式返回村社作为专门的社保资金。二是允许村社土地以租赁方式参与工商业开发,把回收的租金用于建立农民的社保。如果国家需要征地就不应该是对农民征,而是对村社征。村社把所征土地得到的资金用于专门建立村内合作型社保基金。如果在征地制度改革中仍然维持国家垄断一级市场的特征,那就应该把征收和买价之间的差价,交由国家建立“无地农民社保基金”。基金上市或投资产生的收益,专门用于无地农民的社保开支,如果有盈余可以再建立医疗设施。否则农村社保问题无法解决,土地的保障功能问题也只能长期延续。

二、农村现行土地制度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行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为解放生产力,推动农村乃至全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项制度延续至今,其进步意义逐渐弱化,阻碍作用却日益凸显。传统的小农观念、小农机制、小农模式,已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一是小农观念阻碍了农业技术的应用。二是农业生产时常面临自然灾害和市场竞争的双重风险,抵御如此巨大的风险,对一家一户来说是很不现实的。三是在农业产业化大生产进程中,以土地小块分割占有为特征的小农机制制约着土地潜力的进一步发挥。

从长期来看,我国要实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建设的新突破,必须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土地制度。建立中国现代农村土地制度,探索和寻找土地集体所有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实现形式,必须尽快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从经营体制层面的改革推进到产权层面的改革。土地股份合作制就是将股份合作制引入农村土地经营体制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产权结构和运行机制。

农村土地实行股份合作是近年来农民在实践中创造的一个新事物,尽管各地的做法不同,但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将村社集体土地与村社集体经营性资产一起折股量化,明确每个农民的股份,经营收益按股分红。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村社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的基础上,将农户承包的土地也折股量化,设置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有的按当地确定的不同类型土地的标准参考价格作为依据,有的是经评估确定土地价值,然后折价作股。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按农业人口无偿配给,土地股份不能抵押、买卖,经董事会同意可以在本村社范围内转让。股东按其所占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股和资产股的总股数参与收益分配,实行一人一票制。二是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原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给农户的承包地经营权作股,组建新的股份合作组织,对入股土地实行统一规划、开发和经营。股份合作组织直接经营或者代表股东与企业签定合同或进行租赁。三是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参股。它的主要特点是农户以承包地折价参股。

农村土地股份制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把土地产权分解为土地股权、经营权和使用权,让农民拥有土地资产的股权,集体经济组织掌握土地经营权,土地租赁者享有土地使用权。这种权力制衡关系可实现土地股份制与土地经营租赁制的结合。土地量化为股权,均等分给农民,这样,农民成了土地的所有者;集体经济组织变成了经营者。所有权主体和经营权主体互相换位。过去集体所有、农户经营的双层体制被改良更新为农户所有、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新双层体制。农民凭集体成员身份分享股权这一制度安排,使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与其生产要素功能分离开来。集体组织把土地作为资产来经营,适应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也是农村土地市场得以发育、成熟的起点和基础。这一新型的土地制度,具有产权清晰、利益直接、风险共担、效益明显、操作简便等特点。因此,以股份制改造后的“集体”,不是对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否定,而是“集体”的新生,是土地集体所有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改造后的土地集体所有制,显著不同于目前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因为农民的集体成员权益或者农民作为土地集体所有者的身份以股权的形式得到了明确表达和实现,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价值形态上对集体土地享有可以辩认和流转的份额。股份制改造后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实现了集体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与生产要素功能的分离。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可以以效率为原则,创设物权性质的农村土地使用权,这有利于土地流动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三、现代土地制度的建立

如何推动农村土地产权股份制改革,在我国农村建立现代土地制度,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针。建立现代土地制度要有一个历史过程,我们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尊重民心民意,尊重群众的创造,不断深化配套完善农村的制度。

1、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明确土地产权主体。以法律为依据,将“集体”界定为乡(镇)、村和村民小组三级,保证集体享有土地的所有权,明确集体的法律地位,保障和实现完善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同时赋予农民永久的土地使用权,并在集体与农民之间建立新的契约关系——土地承包关系,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进一步明确集体委托与农民的权利与义务。突破传统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的经营形式,将传统的集体与农民之间对土地的租赁关系转变为委托关系,并通过合同的形式明确权责,得到法律的保护。通过合同关系,将农村集体与农民的关系定格为市场的关系,以便更好适应以竞争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环境。

2、应当慎重决定土地股权的界定和再分配问题。土地股权问题是股份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这直接决定了农民股份的多少以及公平与否。建议按照集体土地和户籍关系的管辖范围,在村社集体组织内部按人口来界定和分配土地股份权,以体现农民在同一地域内对土地的收益享有平等合法的权益。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农村土地承包“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问题,新增的人口如果没有承包到土地的情况下,可以参加集体组织的再分配以保障基本生活。在并不解除农户的土地承包合同的基础上,去世的农村人口不再参加土地股权的分配,从而保证农村土地制度稳定性和收益分配的公平性。

3、促使土地产权的价格化,建立现有农业土地产权的价格市场,引入土地价格的评估机制,通过市场竞争科学地确定农村股改土地的市场价格。股份制改革实际上以资本合作为基础,无论是在决策过程中还是在分配形式上均强调资本本位,符合土地市场发展的趋势。因此,实现土地产权的价格化实质上是土地产权资本化。通过价格评估确定土地产权股份的划分和流转,决定在决策过程中土地资源的流向和收益分配环节中收益分配的问题。

4、在农村中通过股权主体投资成立农业股份制公司,确定土地资源增值的经营主体。明晰土地产权股份、确定产权价格后,通过公共选择将土地划分为适合个体经营以及规模经营两种类型。这样在不宜规模经营的地区可以维持小农经济满足落后地区的需要,逐渐推进改革,以免激进的改革带来负面影响;又可以在适宜规模经营的地方通过土地产权的合理转让建立农业股份制公司,吸引工商业资金投入农业,促进农业与现代化市场经济接轨。允许承包权长期不变并自由转让后,外来资本就会进入农村土地市场,从农民手中购买或租赁承包经营权,集中土地进行规模化生产,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进行高效化、标准化运作。

5、保护农村耕地,限制农业用地的用途,保证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股权化以后的农村农业用地原则上应以农业生产、开发为主。农地转为非农用地的,必须由国务院统一规划、批准,以确保农村土地合理、合法地使用。国家应不断完善土地政策,通过修改《土地法》和《土地承包法》等,对非法征地、低价征地、无偿圈地、以公共利益征地后又改变土地用途或卖给开发商、肆意违反法律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禁止城市房地产开发商进入农村圈地,建立对地方各级政府的监督体制,确保地方政府严格、有效执行国家的措施。将农业股份制公司的组织形式引入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中,为我国的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新的设想,不仅可以建立新型的农村生产模式,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还可以实现农业规模化建设,引入农业高新技术,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文贯中:现行土地制度需根本改革[N].经济观察报,2008-03-10.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3篇

正当农口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去年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安排部署今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时刻,今天,市委在这里举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农口上下无不感到欢欣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这次会议,对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搞好“三农”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会议要求,下面,我就20*年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简要汇报,并针对这次会议讨论的主题,就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建议,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年,也是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口上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8号文件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全局,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发展“两品一游”农业为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使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78亿元,同比增长29.9%;农业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7元,净增608元,增长16%,首次排在了全省第一位。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优质洋葱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二是畜牧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经济效益凸现;三是非农产业不断发展,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四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是农民政策性负担全部取消,农业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整体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总的来看,20*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业效益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呈现出许多喜人景象。这种好的形势,是多年努力、来之不易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农口上下和三镇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当前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虽然20*年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但是,以“两个率先”和科学的发展观来衡量,目前,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收入虽然增幅较大,但增收渠道不宽,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总量偏小,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强。当前,农民依靠一产业增收的空间不断缩小,洋葱等亩收入在2000元以上“双千元田”作物种植面积已占到全市总耕地面积的近60%,以家庭养殖为主的“万元院”达到50%左右,就目前的生产条件和水平,依靠农业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大的突破困难较大。

况且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407元中,来自于一产业的收入已经占到64.5%。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前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8000元,这就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农民必须人均每年增收600元。但是,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农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5%,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与城郊型农村的实际不相适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弱,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深加工不够,生产基地规模小,缺少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规避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弱。二是结构调整虽然不断深化,但调整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无论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还是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都比较缓慢,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这几年的调整,很大的程度上是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尽管有了大的发展,但仍然停留在老的品种上,效益差,没有形成产业内部调整的核心,农业还只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且农产品品种单一,不适应市场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需求。

旦遇到市场风险,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由于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民多渠道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需要不能满足,同时农民培训教育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民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的增收。三是城乡一体化建设投入虽然增加较多,但基础设施薄弱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一体化建设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通过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重点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从总体来看,农村道路建设、镇区建设、水利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村社会事业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硬件设施和服务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相对滞后,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农民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水平与城市化的标准要求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

尤其是随着镇财政体制改革、农业税全面免征,各镇基建项目资金日益缺乏,这些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用3——5年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差距较大。四是科技服务工作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镇村管理和服务职能虽然有了较大的转变,但是提供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与农村生产力水平、农村发展要求不相协调。主要表现在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高,业务技能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由于经费短缺,我市农业科技部门现有的仪器设备少而陈旧,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少,致使一些化验工作无法开展,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受到制约,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慢,技术服务工作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部分基层干部传统的小农业管理思维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不相适应,重管理轻服务的思维定势还没有根本打破,部分镇村组干部发展竞争意识不强,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高、点子不新、措施不多,对农民致富后的消费问题引导不够,特别是税费改革后,村组干部减少24%,加之工资报酬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对村民的服务,致使部分村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不快,村集体积累薄弱,发展后劲不足,不适应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要求。

总的来看,由于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这几方面的因素所带来的农民增收渠道窄、压力大,以及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依然是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研究今年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我们必须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市城乡一体化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上来,树立更加强烈的发展意识,增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坚持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成绩。

二、突出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努力开创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局面

20*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计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实现“两个率先”分三步迈进第一步目标的关键一年,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意义重大。按照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市城乡一体化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从当前我市的实际出发,今年农口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这一总目标,狠抓“两品一游”生态观光旅游高效农业,着力发展两品高效经济开发区、镇区商贸聚集区、生态休闲旅游区和交通沿线“三区一线”经济,努力增强镇财政、村级累和户收入三级经济实力,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工业化、社会管理城市化、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三化”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的奋斗目标是完成农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净增600元。为了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目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中种植业比重偏大,林、牧、渔比重偏小,第一产业比重偏大,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任重而道远。只有加快调整,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才能使农业成为高效益的产业,使农村经济充满希望和活力

,才能使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一是继续优化农业结构,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按照发展“两品一游”生态观光旅游农业的思路,种植业要通过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积极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重点抓好优质蔬菜、西甜瓜、日光温室、高效制种等产业,壮大“双千元田”,培育高效万元院、万元田、万元室、万元园,不断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今年,力争使“双千元田”达到32000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0%,万元院达到3300户,占总户数60%。畜牧业要重点发展家庭规模养殖模式,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品种改良、行政推动等措施,大力发展养殖专业户、专业村、专业镇和养殖小区,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要扩大珍禽、肉牛、胚胎养羊等规模养殖和暖棚养殖,使农村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目前的20%提高到30%,不断提高养殖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林业要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旅游观光和林果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观光高效农业,并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发展经济林和花卉。通过上述措施,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抓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要把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二、三产业发展作为强镇富民和增加村级积累的重要工作来抓。首先要围绕加工抓调整,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通过抓好洋葱粉生产、万头肉牛养殖加工、洋葱储藏库等项目建设,建好生产基地,抓好农产品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要依法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合作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建立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同享、发展双赢的经营模式,使龙头企业和农户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专业协会、产销服务队、农村经纪人、专业大户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其次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要紧紧抓住三镇地处城郊的优势和各镇村资源优势,组织引导农民,开展交通运输、建筑建材、劳务输出等产业。第三要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旅游观光服务项目。要抓住关城、悬壁长城旅游资源和各镇林地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潜力,加强“度假村”、“农家乐”等餐饮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档次、提升品位、提高效益。充分利用草湖旅游资源优势,开发草湖旅游经济。四要大力发展商贸经济。进一步完善镇域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公路沿线经济,在镇政府所在地和公路沿线形成物流、人流、商流、信息流优势,活跃农村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年,力争使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达到3000人以上。通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乡镇企业的发展为镇财政培植税源,以村办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以非农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二)狠抓项目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认真贯彻省委发展抓项目的重大举措和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的有关政策,在加强即定项目建设的同时,不断谋划新的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一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上的政策导向,积极向省上、国家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二要积极向市上争取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和地方配套资金,争取市财政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三要创造条件,以优质的服务和宽松的环境抓好招商引资和启动民间资金工作。要重点抓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农村“一池三改”、日元贷款防风治沙、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生态公益林保护、优质无公害洋葱产业基地建设、肉羊胚胎移植技术应用、优质胡萝卜品种示范推广、蔬菜花卉制种和镇文化广场建设等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增收,以项目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一要积极支持市上和酒钢的城市扩张工程和园区建设工程,以城市扩张和园区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二要积极推进道路改造建设工程,抓好峪泉镇区二级公路、新城村至魏晋墓三级公路,市镇主干道路到各村组道路的改造以及移民点道路的修建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三要抓好三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坚持标准、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城市化的标准建设改造农村道路、给排水、集中供暖、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配套功能。四要

将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农业产业化、二三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快三镇商业街和集贸市场建设,加快农村产业园区建设和公路沿线经济发展,引导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向城镇和园区集中,逐步增强镇区、园区的聚集优势和规模优势。

突出抓好以高效种植、高效养殖、生态休闲等为一体的河口生态高效农业园区;以酒钢葡萄基地、飞机场等为依托,以劳务输出、商贸餐饮服务、葡萄酒厂建设、小康住宅为重要内容的二、三产业园区;以镇区扩张、镇区经济发展、小康住宅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镇区扩建工程;以新城草湖、葡萄基地、小康住宅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城村开发工程;以南市区开发和工业园区建设为依托,以市场建设、休闲娱乐、小康住宅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安运沟村开发工程;通过园区建设和重点工程开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五要抓好城乡一体化样板村建设。高起点规化、高标准要求,建设与城乡一体化要求相适应的农村小康住宅,并将其与城区扩张、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实行楼上生活区,楼下商业点,前院生活区,后院种植养殖加工区,完成小康住宅50户。六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注重农业灌溉用水的供给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七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通道林、防风治沙林、农田防护林和居民点绿化美化林,使农村生态环境与城市协调起来。八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积极与市上有关部门协调,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积极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改革,尽快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社会救济、优抚等社会保障制度,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九要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积极组织农民净化环境、绿化村庄、改水改厕,推广使用沼气、液化气等新型能源,创建文明整洁的生活环境。

(四)统一思想,转变作风,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十分紧迫,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对作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奋发图强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的行动,全面开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局面。

一是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要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市农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和比重不大,但是,和全国、全省一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特别是要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就越要统一思想,更加重视“三农”问题。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把农民增收放到全市人民共同富裕中统筹考虑。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使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4篇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方法应该是因地制宜,不搞遍地开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确实以部分区域或中心镇为重点,着力做好规划引领、产业支撑和综合配套三方面工作,同时辅之以农民身份的转变。为此,就加快我区城乡一体化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

规划是区域发展的龙头和总纲,是引领区域未来发展的蓝图。城乡一体化最大的工作就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规划,提高规划水平,强调在土地招拍挂等工作中均要坚持规划先行的基本原则,通过规划去确定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工作部署。当前阶段,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经济区”战略部署,市委提出的“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区委提出“北跃在呼兰”的战略目标,结合我区实际,坚持科学谋划我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已经十分必要。

一是城乡一体,形成以城带乡的发展格局。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包括城乡发展人口规划、空间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将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新老城区和小城镇规划等各项规划有机衔接、协调统一起来,在编制工作中加以落实。

二是着重做好生产力布局和区划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在城乡规划中全面贯彻“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原则和要求,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老城区、新城区、重点镇、农村新型社区的人口规模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对产业、人口的集聚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克服过去城乡规划建设上存在的误区,努力做到各项规划相互衔接。

三是规划一定要长远合理,并且具有法律约束力。严格依法执行规划并加强监督,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规划一经制定后就纳入法制管理,各项工作严格按规划推进;改革和调整不利于规划管理的种种体制障碍,形成有利于规划管理的机制和办法;加强规划监察,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类违法建设的行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彻底改变了过去城乡粗放型发展和建了拆、拆了建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和保障

产业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支撑。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注重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发展平台,形成强大产业支撑,调整和优化城乡产业布局。

一是要按照规划来推动产业发展,避免盲目性。

二是要高度重视并且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的就业和生活安置问题,有计划有组织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三是要注意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提高劳动效率。

四是要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尤其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必须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和农村扶贫开发“三大重点工程”,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苗木花卉、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主导产业逐步延伸为产业链,带动经济发展,通过卓有成效的手段,引导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逐步提高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水平。

三、以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工作重点

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就是要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建立城乡平等的经济社会新体制。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从我区的实践出发,当前要做好以下五点:

一是要改革户籍制度。二元结构的体制政策是制约城乡一体化向纵深推进的根本,这些障碍不消除,城乡一体化就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以城乡客运管理模式、就业管理体制、户籍管理体制、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卫生管理体制等为切入点,取消城乡户籍差别,鼓励农民进城。公安、社保、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应为农民进城就业、居住、子女就学等提供无差别待遇。逐步破除二元分割体制的坚冰,使城乡一体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要改革就业制度。取消按户口制定的就业制度和工资福利制度,实行城乡就业互动,搞好农民就业引导服务,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市场,破除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就业门槛限制。按照“培训、就业、援助、转变”的思路,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整合培训资源,大力培育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加大转移力度,与国内各大劳务市场接轨,实现城乡就业资源共享,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分期分批向外转移,提升就业水平。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建设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F2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乡一体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我国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城乡一体化概念

城乡一体化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长期发展的动态过程,而并不是一个静态概念。随着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不断发挥作用,一体化的水平会逐步提高。

城乡一体化要求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布局和有序流通。这就要求将城乡看作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在此市场中,实现劳动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既突出城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距中彼此补充、彼此融合。

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是逐步缩小社会成员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差别,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但需要指出的是,城乡一体化并不要求彻底消灭城乡差别。

城乡一体化特征

1、政府服务均等。根据国际惯例,公共服务通常是由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共同承担,其中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天下之财,致天下之民”是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好诠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的社会改革主张。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城乡功能协调。即实现城乡优势互补,就是要促进城乡既在各地域内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又要把城乡两方面的优势充分调动起来,相互结合,扬长避短,合理分工,形成优势叠加,提高效益,加速缩小城乡差别的进程。城乡功能协调发展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使城乡之间人均国民收入差距保持在适度范围内,缩小实际生活水平的区域差距,使城乡的比较优势都得到有效发挥,促进城乡间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三、城市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小城镇,乡村工程建设中有很大一部分建筑未经专业人员规划设计和地质勘测,凭施工人员经验建设,施工人员经验和技术水平也有限。所建设的建筑物功能单一,新建的建筑不符合节能标准要求,采暖以家庭小锅炉为主,环境污染严重;很大一部分新建建筑不符合抗震要求,存在着质量和安全隐患,已成为危房和垃圾建筑,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相关领导思想观念认识问题。经济发展压力大,城乡一体化意识单薄、观念滞后、认识不到位、工作缺乏合力,“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顶层设计和核心战略中没有其应有的地位,不知道发展经济与推进城乡一体化之间是辩证的互相促进的关系。

3、不按规划设计建设。建设者还处于无序建设,个人自建,多占乱圈耕地,有很多农民已迁走,但仍然占用着宅地,闲置不交,也不让他人使用,年久破烂不修,影响整个村庄容貌;大部分建设物挤压街道面积,使街道狭窄,拐弯曲折,交通不通畅,一旦有火灾,消防车无法进入,造成消防隐患。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商业以个人零星分散为主,商品也不齐全,卫生环境极差,有的甚至销售伪劣产品;文体活动场所简陋或者没有活动场所;医疗,卫生,保健院还是以个人家庭为主等现象繁多。

4、土地制度有待改革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现行农村的土地扭转还不够规范,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过小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土地征迁过程中也还存在农民利益受损的现象。更加现实的问题是:在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现有土地存量如何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用地需要。这些问题都关乎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影响城乡一体化建设。未来几年内,逐步有效完善土地制度,使之适应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是必须妥善解决的一个难题。

规划设计的相关措施

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认识,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通过各种培训班和参观学习吸收先进城乡建设经验,培养一批专业骨干队伍,进一步提升城乡建设的科技含量。同时加大宣传的力度,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工具,宣传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意义和目标。充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人人关心,人人参与,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一劳永逸的好事。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事情就好办了。

3、多种方式综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l) 强化城市建设地区的建设与改造,以城市化推进一体化进程城市化建设实施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和运用城乡统筹的原则,综合利用财政、规划、土地等政策和手段,创新思路、着眼实施,推动规划城市建设区的城市化建设,同时要为村庄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做好引导和服务,重点做好转居、社会保障及再就业等综合保障工作,以健康的城市化推进城乡一体化。(2)稳步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推进一体化进程积极稳步推进广大农村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将成为城乡一体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归根到底都是农村社区的更新改造,这种改造借助于政府的扶持和资金支持,不容易受商业开发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实现村民和集体的共同利益,实现政府的原本诉求和城市的综合发展要求。

4、合理规划城镇,乡村设置布置方案,城市重点以县城为基础,在规划旧城区建设的同时,考虑到大量农村人口的进城,城市人口逐渐增长的要求,要规划好新城区的发展规划,同时要考虑未来的发展空间,乡镇设置布置上,随着农村人口的转移。有的小乡村取消,逐步合并到较大的乡镇,这样就形成了新的乡镇建设。在乡镇规划设置上:(1)要考虑行政区域的划分及便于管理;(2)城乡村之间交通方便;(3)选择宜人生存环境地理位置;(4)便于农业发展。要做到公共资源互补共享,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5、由于城乡一体化建设除了新农村建设之外, 无一例外都会增加城市的容量, 这将导致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进一步加剧, 而且有很多村庄位于禁建区, 所以城乡一体化无论是采用哪种实践类型, 都应该维护城市的基本生态格局, 保障城乡建设用地的合理使用, 这其实也是城乡建设的根本底线。

在城乡一体化规划中要以以系统规划的理念为统领,对城乡总体发展战略、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进行系统部署,同时强调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住房保障建设以及政府入口引导下的项目策划和市场出口导向下的投融资规划,真正引领区域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葛慧玲.滇西中心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07)

[2]孙涛.环境绿化投资综合效益度量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03)

[3]李颖明,宋建新,黄宝荣,王海燕.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的研究路径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1)

[4]费勇,张建祥,陈秋红.论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应强化生态环境保护[J].污染防治技术.2010(04)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建设;战略思考;重庆市九龙坡区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3-041-03

城乡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跨越的一道难题。重庆市九龙坡区如何解读城乡一体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制度创新为重点,打破城乡分割二元结构的思想观念,冲破体制机制障碍,统筹规划,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赶超战略,建设全新九龙坡,是当前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议题。

1城乡一体化概念、内涵及标准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也是缩小、消灭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同步发展的城市化过程。城乡一体化发展本质是谋求城市与乡村共赢,一体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发展战略一体化、经济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管理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环境生态建设一体化、利益分配合理化等。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城市化良性推进过程,包括以下四大内涵:(1)城市化首先是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产业工人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2)城市化的经济内涵。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由从事较低效率的第一产业转向进入城市从事较高效率的第二、三产业的过程,是经济实力提高的过程。(3)城市化的社会内涵。城市化是广大农村居民向城市集中,参与工业化并分享工业化成果的过程。(4)城市化的空间内涵。城市化是一个城市物质、技术、人才、文化及制度文明向广大农村渗透、传播、拓展的过程,是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产业现代化的城乡一体发展过程。城乡一体化有三条衡量标准:(1)经济标准,城乡产业效率差距不断缩小并趋于一致。(2)社会标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并趋于一致。(3)制度标准,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并趋于一致。可见,城乡一体化的本质是高质量的城市化,它是统筹考虑城市与农村发展的需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谋求城市与乡村共赢的新型城市化之路。

2九龙坡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

(1)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及日本、韩国先后走上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乡一体的城市化发展快车道。(2)21世纪初,沿海发达地区及成都等地就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如何打破城乡分割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热点、难点问题。(3)“十一五”规划建设之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推进之年,重庆直辖10年之际,时任总书记寄语重庆“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九龙坡区为重庆市委、市府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先行试验区。

3九龙坡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3.1有利条件

(1)具备了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综合实力;(2)具备了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产业基础;(3)拥有良好的区位发展优势;(4)进行了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有益探索。

3.2制约因素

3.2.1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领导在城乡一体化认识上还存在三大误区:(1)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2)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消灭农村,消灭农民;(3)城乡一体化就是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2.2发展规划欠统筹现有的规划是以城市为主体的规划,城乡分割二元机构特征明显,农村规划是规划学的空白,没有涵盖广大农村,即表现为:基础设施滞后,土地市场无主体,公共产品缺乏,产业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保护不力。3.2.3体制机制不健全体制机制二元结构障碍制约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设计造成的,其中最大的难题在于农村土地分散经营,流转不畅;最突出的问题是目前农民增收主要依靠劳动力,且稳定性较差;最紧缺的要素在于市场主体,农村地区缺乏市场主体,导致各类要素不能充分流动,发展活力不强;最现实的差距在于公共服务,农村地区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配置薄弱,公共产品供给远远比不上城市,农民生活环境不容乐观。

4推进九龙坡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对策

4.1以先行试点为契机,探索综合改革经验

积极争取成为部级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精心编制试点方案。按照“科学规划、强化基础、做大产业、创新制度、一体发展”的思路,创新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着力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综合实力。坚持“五个突破”:(1)从重点地区突破,以华岩、西彭、白市驿为试点镇,沿华福路、白彭路实施主城西进,建设西部新城现代产业经济核心区,推进东西两翼互动发展,打造统筹城乡一体发展试验区,努力建成重庆“1小时经济圈”重要增长极。(2)从产业发展突破,以园区经济、镇域经济、绿色庭园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立以新型工业、都市农业、会展节会、物流配送等为主的都市经济产业体系,辐射带动全市产业发展。(3)从社会保障突破,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为重点,探索建立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制。(4)从公共服务突破,以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产品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新型公共财政体制。(5)从体制机制突破,以农民变市民、财政金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体系,为全市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创造经验。

4.2以统筹规划为前提,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按照重庆主城区总体规划要求,精心编制《九龙坡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城乡统筹的新农村绿地、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修编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形成城乡统筹的规划体系。

4.3以制度创新为重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格局

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最大的制约是户籍制度,最突出的问题是土地制度,最现实的差距是社会保障,因此必须要在制度上突破,才能确保统筹城乡一体发展试点取得成功。4.3.1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农民变市民的户籍障碍,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体系,促进农民由就业性转移向居住性转移转变,实现农民市民化。4.3.2加快推进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土地制度改革按照总量不变、占补平衡原则,合理调剂区域建设用地指标。探索建立农村承包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办法,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购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土地附着物物权化抵押贷款信贷模式。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新型农村产业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逐步实现企业向园区(基地)集中、人口向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4.3.3加快推进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以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农民变市民参加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4.3.4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的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实施卫生“五大体系”建设。4.3.5加快推进促进农村资本市场活跃的财政金融制度改革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分配合理的公共财政制度。强化财政预算硬约束,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形成财政投入“城乡统筹、向乡倾斜”的稳定增长保障机制。完善区镇财政分配体制,强化激励型转移支付机制。建立控制使用土地补偿机制,对镇村社实施控制使用的耕地、生态保护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建立土地收益支农机制,将土地出让金的大部分用于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的资本金补助。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切实加大对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信用机制,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和农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摊机制。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融资渠道,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4.4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主线,培育农村市场主体

统筹城乡发展主要需解决好“三农”问题,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长效机制。同时,需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能力,形成以工促农、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1)鼓励工业集中发展,积极搭建产业发展载体。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加快建设农科城和农业科技企业总部基地,做强花卉、水果、蔬菜等特色主导产业。加快转变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休闲业。大力发展节会经济,提供区域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着力搭建新型工业产业载体。(2)加快发展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增强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做强汽车摩托车、机电设备制造、材料加工业、电子产业,大力发展石墨烯、生物制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区域战略支柱产业,全面提升九龙坡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产业产业体系建设。通过二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为工业反哺农业创造充分的物质条件。(3)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成立村级“土地流转中心”。(4)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模式,建立起产权明晰、责权明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按股分配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新体制。

4.5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推进城乡建设管理一体化

加大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等为重点,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西部新城建设坚持城镇和农村统一规划建设,主要以金凤、白市驿、陶家、西彭等镇为点,以高新大道、白彭公路、华福公路为线,以九龙园区C区、西彭工业园区和西部物流园区为面,形成点、线、面相结合,重点突破、全方位推进的发展态势,打造重庆西部新城培育的增长极。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7篇

一、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意义

所谓城乡文化一体化就是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城乡文化事业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共同繁荣,不论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基本享有同样的文化权益。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打破城乡文化二元结构,逐步弥合城乡文化发展鸿沟,实现城乡文化共建共享和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农村地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1.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涵

城乡一体化包括政策、经济、文化、社会的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文化建设是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一个重要内涵。推进城乡一体化,不仅仅是要把农村居民的身份户口转为市民,让他们住上城市楼房,更重要的是促进其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在生产生活方式中,人的精神文化活动居于中心地位。缺失文化建设的城乡一体化,必定是不全面的一体化;缺乏精神文化的生活,就不是完整意义的市民生活。

2.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证

文化本身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人的文化观念直接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综合素质。文化建设不仅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涵,同时反作用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直接影响着一体化的深度。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蓬勃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文化建设的滞后,必定会影响甚至延缓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文化建设,引导城乡居民在参与文化建设中转变思想观念,形成健康的文化生活方式,树立关心社会发展的市民意识、文明意识、参与意识,能为城乡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群众基础。

近年来,我国在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文化建设还比较薄弱,农民的文化生活还比较贫乏和枯燥,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如何采取得力措施,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改变城乡文化不够均衡的局面,实现城乡文化的共建共享和一体化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对策

1.推进农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政策上要给予支持

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2.完善并健全农村文化组织机构,落实人员与经费

按照中央要求,要实现县(区)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有标准文化活动室。乡镇可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站(所)整合,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配备专职人员管理。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明确由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

3.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是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单位的评价机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情况作为文化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进程。二是要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县、镇财政要统筹规划,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将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纳入财政预算,保证一定数量资金用于乡镇和村的文化建设,确保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三是要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农村文化队伍的教育培训。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热心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4.推进农村文化一体化建设,要创新体制和机制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协调;实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的国家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有很多,但是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建设的一体化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寿光市紧紧围绕建设“城乡一体均衡寿光”,坚持建设精品化、管理高效化、城乡一体化的原则,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管理,走出了一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一、寿光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现有模式

(一)以全域规划引领城乡一体化建设

寿光市首先在规划理念上进行了创新,把规划布局一体化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在城乡规划中,寿光市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突破城市抓城市、农村抓农村的传统做法,把全市作为一个整体,着眼于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实行城乡发展统一规划和管理,先后编制完善了城乡发展战略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城乡一体发展的各项规划,把市域内每一块土地都纳入规划范畴,全市14处镇街道和975个行政村的新一轮规划及村镇居民点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实现了城乡规划的全覆盖。

(二)中心城市、小城镇、农村社区三位一体建设

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带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此,寿光市按照“一河两片、跨河发展”的思路,科学布局城市空间,加速城市向东、向南扩张,初步形成了“东西并起、跨河而立”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发展格局。打破“小地块规划、小区域建设”的传统模式,按照成片规划、组团开发的思路,根据城市功能定位,科学布局了弥河新区、城南片区等七大片区,把每一个片区作为整体,实行统一规划、拆迁、开发,实现了由填空式建设向集约式开发的转变。

以小城镇为纽带,以点带面驱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搞好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与中心城市建设形成良性互动,还可以增强对农村人口的吸纳力和集聚力。近年来,寿光按照小城市的发展定位,加快小城镇提升步伐,提高建设档次,努力实现“中心城市带动,群星环绕发展”。同时,创新小城镇建设融资机制,引导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把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农村,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

以农村社区为主体,全面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社区,推动迁村并点,可节约农村土地资源、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寿光市按照统一规划、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同步配套的原则,采取土地挂钩、城中村改造、村企共建三种模式,稳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集中居住,加快实现农民市民化、生活现代化。

(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城乡道路一体化。在抓好城区道路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城区道路向镇村延伸,对城镇的主要通道改造升级,建立起以城区为中心、覆盖周边900平方公里的“15分钟生活圈”。

供水、热力燃气一体化。为了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寿光市实施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城市供水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供水覆盖率达71%。科学编制了热力燃气专项规划,组织实施了城东、城北、城南热源厂建设、晨鸣热电厂低温循环水改造及供热管网“汽改水”工程,积极推进中石油泰青威管线寿光支线及“村村通”天然气工程,全面推进热力、燃气向镇村延伸,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为93%,城市管道燃气普及率为68%。

污水处理一体化。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3个,其中城市污水处理厂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9个。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初步建成了遍布城乡的污水处理体系。

二、寿光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一体化规划水平不高

实现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首先要以规划为统领。目前,部分镇缺乏小城镇控制性详规和迁村并点规划,许多小城镇的重要地段和建筑物规划设计与总体规划设计不协调,迁村并点形成的中心村、中心社区在选址、基础设施等方面缺乏规划设计,还有部分镇对就地翻建和新建房屋没有适当控制。缺乏人文理念,不关注自身发展特色,“千村一面”的现象突出。

(二) 科学合理的投资机制尚未形成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由政府投资占主导,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直接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例低。相对单一的投融资主体使得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机制虽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总体来说,还没有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

(三) “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政策难以有效落实

在推进中心村、中心社区建设过程中,由于执行的“挂钩试点”指标有限且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单纯依靠开发商垫资或村民预付款的方式很难满足楼房建设的资金需求,致使有些工程开工难,进展缓慢,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影响了迁村并点的积极性。

(四) 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够均衡

政府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相对较少,城乡在设施共享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公共服务共享上,仍然有差异。特别是公益性基础设施普遍规模小、标准低,部分镇区人口规模偏小,资源配置未能有效发挥,对周围地区的辐射性不强。资源配置不均衡,影响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五) 城乡建设用地紧张

由于国家实行从严从紧的建设用地供应政策。用地指标过紧,导致土地供需的矛盾已日益显现,可使用的用地指标与实际用地需求缺口较大,有许多较好的项目不能及时建设。

三、寿光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可行模式的建议

(一)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

制订覆盖全市城乡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修订完善中心城区、小城镇和农村社区总体规划,启动镇域产业空间布局、防汛排涝、城市消防和交通等各类专项规划。有序推进城乡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规划编制,注重各规划间的衔接,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空间发展,构建由主城区向外辐射,重点镇、卫星镇布局合理、有机衔接、功能完善的区域化空间结构。

(二)建立功能完善的小城镇体系

小城镇是统筹城乡的节点,是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发展的载体。完善小城镇功能配套,壮大经济实力,增强发展活力。加快小城镇道路、电力、生态等基础设施配套,推进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小城镇违法建筑拆除、垃圾集中清运、日常卫生保洁和植树绿化,创造整洁有序的环境。同时,积极开展强镇扩权工作,赋予小城镇充分的发展和管理权,把规划建设、投资管理、公共事业、资源利用、财税工商等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镇级,赋予小城镇与完成任务相匹配的权限和资源。

(三)建立布局合理的农村社区体系

农村社区是城镇服务体系的延伸,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应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为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向基层延伸搭建起高效平台。要坚持以农民为本,从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和需求出发,逐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同时,要积极推进以社区为依托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把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整理、旧村改造结合起来,借助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吸引农民向社区中心村和镇区聚集,改变空间布局,逐步减少行政村、自然村,促进以社区为居住中心的形态发展,把社区建设成为有吸引力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形成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让农民群众充分享受便捷的服务和更舒适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洪运.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土地市场,2008(07).

[2]王香兰.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负面影响的对策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

[3]部志勇,董玉哲.打破城乡建设用地二元结构,建立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 [J].问题探讨,2009(04).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9篇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要着力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持续健康发展。

城乡一体化 三农问题 生态发展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为什么要实行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使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建和谐社会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把我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一个独立、强盛的工业国,党和国家采取了“工业优先、城市偏向”的发展方针。国家依靠行政力量汲取农业剩余投入到工业和城市中去。尽管农民、农业和农村为国家的工业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城乡分割,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加上农民的收入很大一部分用于再生产等因素,实际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城乡社会和谐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因果关系综合起来统筹解决,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使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

二、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1、要发挥扩大内需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加快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要重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科学确定投资方向,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加快发展作为扩大内需投资的重点。要加强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一个统一的体系中来进行规划,利用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道路、广播电视、互联网、自来水等设施的投入,加快“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并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有效解决农村基础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实现城乡交通、通讯、信息、供水供电、排污治污等基础设施的联网对接。2、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引擎。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可靠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畅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对外交流合作和优势产业发展。加快水利能源建设,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解决群众用水用电难问题。加强公益项目建设,优化配置和规范建设中小学、幼儿园,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卫生室建设,大力开展医疗下乡,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城乡共享。推进城乡文化同步发展,加快乡镇文化站、村民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3、城乡主体权利,是构建城乡一体的关键因素。我们要让全体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形成造福百姓、富裕农民的利益格局。重点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的局面。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推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跨地区跨行业的转移就业,城乡二元体制逐步被打破。新世纪以来,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补贴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工农城乡逐步走向协调发展。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进城就业空间狭窄,收入难以稳定;农业生产资源束缚趋紧,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频发,增收难度加大;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增长缓慢,财产性收入增长乏力,一直是农民增收的薄弱环节。总体上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近年来高于城市居民,但从绝对数看,农村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拉大。目前,部分进城农民的身份尚未得到确认,不能充分享受城市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4、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农村经济持续繁荣、农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国家用于“三农”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水、电、路、通讯、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水平。同时,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重点解决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因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因果关系综合起来统筹解决,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使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5、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把握住发展质量,重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传承文化、保护生态,提高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结合我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城镇体系规划,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结构,加快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各类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加快城镇改造应以我市鲜明的历史特色为依托,保护历史人文资源,实现产城融合、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和谐宜居。旧城改造要坚决刹住大拆大建之风,对历史街区、历史村落、历史建筑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新城新区建设也要融入特色文化内涵,做到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有机衔接,把城市建设成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

三、小结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将扩大内需、增加政府投资的重点放到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对历史街区、历史村落、历史建筑给予足够尊重,新城新区建设也要融入特色文化内涵,做到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有机衔接。

城乡一体化建设范文第10篇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就是以党的****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专题研究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工作。会前,我们在这方面已经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工作。一个是去年市上邀请甘农大、农科院专家对我市农村经济与农业发展作专题调研论证,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另一个是郊区工委积极思考,充分发扬民主,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细化了市委关于农村工作的思路;三是党的****召开前后,我和光明同志、永安同志、成录同志先后到农村做了一些调查研究,摸清了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去年10月份市上组织考察团到省内兄弟地区考察学习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示范工作,对大家的思想触动很大。在这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市政府组织郊区工委和市委政研室等单位反复讨论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提出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乡一化建设的决定》,这个决定又经市委常委会认真讨论并确定下来。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对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前面,祁市长总结回顾了近几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全面部署了今年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周书记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决定》,希望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会议还表彰了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酒钢公司的领导介绍了大力发展非钢铁产业的情况。会议结束时,光明同志还要作总结讲话。这里,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分析和把握形势,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今年党中央召开的第一个重要会议。会上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透彻地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形势,明确提出了农村小康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措施,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这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解决农村问题的重大新思路。在会前10多天,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农业和农村工作。这是前所未有的,充分显示了新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表明党中央希望全党尽快形成这样的共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这对于我们准确判断形势,适应时展要求,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几年来,我市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按照市委确定的发展珍品、精品和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的路子,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有了一个好的基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新的亮点,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一个是关城文化旅游景区为峪泉镇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条件,吃“雄关饭”的农民越来越多。另一个是酒钢高科技种植园区的建成,为我们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榜样。第三个是金汇果蔬基地和酒钢养殖园的建设,为我们大踏步地加快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创造了条件。第四个是友谊特禽养殖场、静海生态养殖场、千亩葡萄园、食用菌基地、日光温室示范基地等一些经济实体的发展壮大,都已成为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依托点。此外,还有基本敲定的长城文化与丝路文化结合部的石关峡景区、万吨级豆制品加工等一些带动力强的开发项目。以上亮点的出现,说明我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二、三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传统城郊型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的步伐加快,这为我们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更为坚实、更加可靠的依托力量。同时,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粮经比已由1999年的56:44调整到目前的18:82。广大农民在结构调整中也得到了实惠,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9年的2993元增加到去年的3514元,三年内净增了520多元。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由“八五“末期的3.2倍缩小到目前的2.1倍,低于全省的3.5倍和全国的2.9倍。

二是城乡一体化有了连接点,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一些产业园区的陆续建设,我市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已经有了一些好的连接点。峪泉镇依托关城文化旅游景区、酒钢高科技种植园和安远沟水库的建设,实际上已经和城区连成一片;随着双泉农业示范开发区和南市区的加速扩张,文殊镇即将与城区连接起来;随着酒钢养殖园、机场路东新兴工业园区的建设和滑翔基地、魏晋墓景区的开发,新城镇很快就会与城区连为一体。通过这些产业园区的建设,为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这些连接点已成为我市提升工业化、加快农村城市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载体。此外,通过实施农村道路改造、小康住宅改造、电网改造、通信工程、闭路电视工程、公路绿化、防风林带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重点工程,基本实现了村村组组通自来水、通柏油公路、通程控电话、通闭路线电视和家家户户住小康标准住宅的目标,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三是农村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农村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先后推行了农村财政分配体制改革、土地二轮承包、村务公开、户籍制度改革、农村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和撤乡建镇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投资改造了农村公益设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科普推广、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社会的发展,三个镇都是市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文殊镇还被评为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工作先进乡镇。目前,农村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四是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作风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积极推行了机关干部下基层挂职锻炼、深入开展了农村干部“三讲”教育、警示教育、“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和权力观教育等活动,取得了“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的效果。镇党委“六好”和村党支部“五好”的质量不断提高,正在向“六好”红旗镇党委和“五好”标兵村党支部的目标迈进。市委选派的机关挂职干部经过两年多时间的锻炼,已成为农村工作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求发展的意识强、干劲大、信心足,思想也比较解放,有些想法很超前,都有一种敢闯敢干的劲头。

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说,我市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开始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农业和农村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充分说明,近几年我们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路是正确的,措施是得力的,取得的成效也是喜人的。

当然,我们分析和判断形势,既要看到好的一面,更要分析研究存在问题的一面,有的放矢,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前面祁市长在讲话中分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觉得还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尽管近几年广大农民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得到了较大实惠,但农民收入的增长还是比较慢,三年来年均增长了5.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只增加了170多元。要实现提前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还有4480多元的差距,只有平均每年增加560元、保持10.8%的增速才能实现。当然,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速和农民进城人数的不断增多,在未来几年内农民的数量会逐步减少,农民增收的难度肯定会减小。但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多,城镇居民增收的压力将随之增大。到201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18000元,每年也需要增加1240元,年均保持10.5%的增速。因此,这个问题需要我们通盘考虑,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来。

二是城乡居民就业矛盾比较突出。当前,农民增收缓慢的根源是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转移到非农领域,不能充分就业。同样,城镇居民增收缓慢的根源,也是不能充分就业的问题。目前城市居民仍有5200多人需要就业,每年还要新增城镇劳动力1200多人;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下岗失业人员还在继续增加;随着我们放开人口迁入政策,还会增加一些外来劳动力。所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比较低。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些涉农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还没有发挥应有的带动作用,企业与农户的关系相对松散,利益连接机制还很不完善,企业与农户大多是单纯的很不稳定的产品买卖关系,缺少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各镇、各村的支柱产业还没有培育起来,仍然留在星星点点、一村一品甚至一村多品的低水平上,特色化、规模化的东西不多,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依然存在。

四是城乡经济的关联还不高。城乡之间互为资源、互相服务、协同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强大的工业优势和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影响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体制还没有根本消除。

以上这些问题,是影响我们城市一体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些突出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认真加以解决。

二、充分认识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对照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质上就是建设市场化程度高、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就是建设城乡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发达的社会,就是建设一个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什么是城乡一体化,通俗地讲,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和农村要达到“和睦共处”,实现共同发展。高度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前提,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发展的最高阶段。在这一阶段,城乡形成职能一体化和空间一体化,城乡之间互为资源、互相服务,城乡两个系统在经济、文化、生态等要素上优化组合、交融协同、和谐发展。所以,城乡一体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很高的标准。从我们****当前的实际来讲,我们提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目标,起码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二是城乡资源互为优势、互为服务、互为拉动的一化,三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相互辉映的一体化,四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体化。

国内外经验表明,当一个地区的城市化率超越50%后,这个地区开始由传统社会步入现代社会,开始向城乡融合即城乡一体化的方向迈进。发达国家的许多城市在上一世纪中叶,就从高度城市化阶段转向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阶段。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城市不失时机地走城乡一体化道路,顺应了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城市大、农村小,目前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87.4%。也就是说,如果按照这一标准来衡量,我市早已进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尽快把城市和农村连起来,使全市的产业、人口、城市功能及辐射力有一个充分的集散、分工和回旋空间,使城市体量更大,城市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得以释放,全面提升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的现代化,促进城乡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有利于加速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有利于扩大内需,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优化配置社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所以说,城乡一体化本身就是巨大的资源,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一项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确保我们提前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三、突出重点,加强领导,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当前,我市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水平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从我市的情况看,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农业产业化,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农村工业化,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决定》,确定了推动这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措施,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在具体落实工作中,要按照“四新”的要求,按照各自的职能范围和工作分工,更加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突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城乡一化进程。

一是要进一步抓住西部大开发契机,切实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进一步加强道路、通水、通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争取在2-3年内有一个大的突破。首先要把城乡道路打通,尽快把城乡贯通起来。目前,城区到文殊镇、新城镇的道路正在拓宽,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新华路、五一路向南沿伸工程已经开工,下一步还要跨过北大河,与文殊镇连接起来。随着酒钢热电二期、三期工程的建设,农村集中供热问题也可以考虑进来。同时,要切实加强农业基础条件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争取农业基础条件有一个大的改善,农村面貌有一个大的变化。

二是要以退耕还林还草为契机,切实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省上要求我市今年要退耕还林还草3亩,在2-3年内要全部退完。我们要通过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加大防风林带建设和荒漠化治理力度,尽快把三个镇的生态环境同城市的美化环境协调起来、一致起来,努力把****建设成为生态的、科学的、环保的城市,向着“城市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目标迈进。

三是要进一步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产业园区是推进城乡职能一体化和空间一体化的有效载体,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助推器。要以酒钢种植园、养殖和金汇果蔬基地的扩大规模为依托,优化服务,因势利导,全力支持各种类型、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二、三产业。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以此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是要把土地作为最大的资产来经营,以土地的增值促进农民增收。要尽快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返租经营、土地变股权、农户做股东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集中农村土地进行连片整治,用于招商引资,兴办产业园区,靠土地的增值来富民利城。

五是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机制,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随着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加速形成,城乡差别将逐步淡化,户籍意义上的农民也将逐步消失。将来农民这一社会角色,仅仅是一种职业称谓,原先的农村居民可以从事的事,城市居民也同样可以从事。我们现在就有许多城市居民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因此,要尽快打破劳动力流动的城乡壁垒,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制度。既要引导、鼓励和支持城镇有知识、有技术、有资本、会经营、善管理的劳动者,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乡镇企业,承包土地开发,组织农产品购销,从事技术知识培训,开展各种有偿服务,从而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又要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限制、歧视政策,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要切实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转业农民的劳动技能和致富水平。

六是要尽快搞好发展规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增强规划意识,确立城乡一体化、规划一盘棋的思想,把立足点放在城乡之间的广阔土地上,在规划未来、发展经济、安排布局、内外开放等方面,都要把市区和郊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尽快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规划。城乡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全市各职能部门要把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职责,切实搞好服务,积极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

同志们,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的具体体现。只要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把市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描绘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新春佳节就要到了,借些机会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在座的同志们,并通过大家向你们的亲属,向全市广大农民朋友们,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上一篇:护理礼仪修养范文 下一篇:班级活动观察范文